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描寫夕陽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描寫夕陽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描寫夕陽的詩句

第1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1、橫煙秋水上,疏雨夕陽中。

2、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3、空林網夕陽,寒鳥赴荒園。

4、夕陽薰細草,江色映疏簾。

5、日晚菱歌唱,風煙滿夕陽。

6、夕陽在西峰,疊翠縈殘雪。

7、雨歇晚霞明,風調夜景清。月高微暈散,云薄細鱗生。露草百蟲思,秋林千葉聲。相望一步地,脈脈萬重情。

8、店青簾疏雨后,遙村紅樹夕陽間。

9、圣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

10、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1、飛瀑正拖千幛雨,斜陽先放一峰晴。

12、河水平秋岸,關門向夕陽。

13、綠水藏春日,青軒秘晚霞。

1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第2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詩詞 夕陽意象 運用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8-0098-01

1 引言

中國古典詩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觀物象與審美主體(詩人)情意的組合,詩歌鑒賞離不開對中國傳統意象的理解,掌握意象就能掌握詩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內涵。意象一說,古已有之。中國古典文學史上,就有許許多多的美麗意象為世人所稱道。比如說:蒹葭、大雁、明月、細雨、寒鴉等等。而“夕陽”,以其獨特的審美情懷,一直為文人所共賞?!跋﹃枴钡拿缹W境界神秘而空遠。所以,縱然一直被各朝各代文人所沿用,卻仍可經久不衰。每每成為詩詞佳作中的美麗點綴,卻仍有深意可循、新意可觀!

2 夕陽意象的運用

夕陽意象的運用研究經久不衰,其研究成果眾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先秦時期詩詞中的“夕陽”意象

先秦詩詞,集大成者,當數《詩經》,而《詩經》中的意象運用,也是極早采用“夕陽”這一意象的。在其名篇《君子于役》中曾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這樣的詩句流傳。另在《詩經?陳風?東門之楊》中也有“東門之楊,其葉。昏以為期,明星煌煌。東門之楊,其葉肺肺?;枰詾槠?,明星?!边@樣間接運用意象的體現。夕陽時分,落日光景,便是黃昏時候。而在先秦的另一著作《楚辭》中,也間接使用了“夕陽“這一意象。里面也以黃昏為意象,而其本質據學者考證,應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由此可見,“夕陽”意象在先秦時,主要用作表達思念(如《君子于役》)或者單純的時間運用(如《東陽之門》、《楚辭》)。在先秦時候的古樸想象年代,“夕陽”仍被賦予了時間和思念這一美好含義象征。這也一直流傳下來,是為人所熟識的象征意義。但,隨著朝代的更迭,人類智慧的積累,人們對“夕陽”意象的想象延伸,也變得更為寬闊廣泛。

2.2漢至魏晉時期詩詞中的“夕陽“意象

縱觀漢至魏晉的詩詞,受漢賦影響,喜用一些浩瀚壯闊的意象,直至漢末到魏晉南北朝,才逐漸有一些詩人作者用“夕陽”這樣一些精致卻寓意廣泛的意象。曹操在其《觀滄?!分袑懙溃骸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暮”字,代替了夕陽的寓意,這時的“夕陽”意象,便不只是單純的由景象而發,而是融入到人的存在中去,而與人生相契合。

2.3唐宋詩詞中的“夕陽”意象

唐宋詩詞已經發展到了異常成熟的地步。“夕陽”也由早期的象征符號經由魏晉時間的人文化而發展成更適合詩人抒情之用的古典意象。光是唐宋有關夕陽的詩詞名句,便讓人數不勝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如“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2.4元朝文學中的“夕陽”意象

元朝時,最有名的有關夕陽的詩句,不用旁人道明,大家便已知曉。那就是馮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翱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寫著望盡天涯路的旅人孤苦的羈旅生涯。元朝多旅人。“夕陽”意象的運用,便是突出這一悲涼,凄楚的境地。將自己滿腹心酸寄予在夕陽西下中,借景抒情。這在當時是極具普遍心理的。

2.5明清詩詞中的“夕陽”意象

明清詩歌中延續了元朝文學中寫夕陽的那一種悲涼凄清之美。但明清作品風格卻不盡一致。這在他們對夕陽意象的運用可以看出。明代詩人將其融入歷史長河中,歷練而成一種滄桑卻不失通透的觀照。如詩人楊慎的《臨江仙》“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青山和夕陽象征著自然界和宇宙的亙古悠長,盡管歷代興亡盛哀、循環往復,但青山和夕陽都不會隨之改變,一種人生易逝的悲傷感悄然而生。

清代詩人對其的運用就顯得謹小慎微。仍逃不過前人的寄景于情,卻也有自鳴得意的地方。清人納蘭性德的《浣溪沙》“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柳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或借景抒情,或描繪景物,都透露著一股時代的滄桑感,個人的際遇與家國情懷融入其中,巧妙中不乏精致,更為“夕陽”意象增添了幾處妙筆。

在歷朝歷代的“夕陽”意象的運用及研究中,可看出:不同時期,不同作家對“夕陽”有不同的理解及運用?;蛎鑼憜渭兙拔?,或寄寓相思之意,或抒寫國仇家恨,或發泄個人情懷。無論如何,這一意象都盡到了其職守。能夠形象生動的予以表現,象征。而人類利用其豐富的想象聯想能力,也不斷豐富著“夕陽”這一古典意象的內涵。使之能表達更多,更貼近人類的思維。

3 結語

綜上可知,古典詩詞中的“夕陽”意象使用廣泛,寓意深刻,已為文學界所共識。然而不同學者,只是對不同作家或同一朝代的詩人詩作中的“夕陽”意象進行研究。卻沒有從整個詩歌的發展史上綜合進行研究敘述。從該意象的使用史和發展史,我們還可進一部研究國民的心理成長變化過程?!跋﹃枴币庀螅降胶竺嬖襟w現出國人悲觀凄涼的心境。將研究史與國人心靈史結合,或許將賦予“夕陽”這一古典純美意象更為深刻的人文內涵。

參考文獻:

第3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題記

這是一個周日的下午,陽光驅除了連日的霧霾,獨自走在菱湖公園,想尋找一處幽靜場所,獨享這周末難得靜謐的時光。慢慢走到夜月亭旁,“菱湖夜月”是安慶古八景之一,夜月亭是古代欣賞“菱湖夜月”的佳地,而尤以“船動碧荷重打漿,一湖明月恰新秋”的清秋景致讓人稱道。站在夜月亭上,放眼望去,滿眼風光不在,眼前似乎是一片蒼涼,感覺寒冬的風似一把鋒利的剪刀,把公園里的樹枝剪落的光禿禿的,把昔日滿湖的青荷剪落成滿目的荒涼與空曠……

“荷盡已無擎雨蓋”,這是東坡先生的詩句。應該是眼前的真實寫照?;叵肴脑麻g,湖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景致,充滿著詩情畫意;回想盛夏季節,菱湖菱荷盛期,花光水氣,清暉娛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那一湖的荷花仿佛婷婷婀娜的少女,臉上綻開羞赧,或粉紅,或雪白,輕盈的腳步踏浪而來,惹得這湖邊散步的、賞荷的,人來人往,絡繹不絕。如今寒冬季節,公園里雖有不少行人,但湖邊再也沒有駐足的游人。陽光下帶著寒氣的風吹皺了整湖的水,那些原本滿湖的青荷此時竟零落枯敗了,曾經昂然挺立的身軀早已被折斷落在水中。是不是人間之事也大抵如此,芳華過后就是凋零 一如人生,成敗摻雜。我們可以微笑的面對繁華的世事,閱盡生活中的快意,只是當繁華過盡,獨面悲涼之時,又有幾人可以真正的“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淡望天上云卷云舒”呢

我穆然地走上新修建的仙女橋,俯廊而望,橋下的枯荷滿池,枯枝橫七豎八,干枯的荷枝夾雜著殘破泛黑的枯葉雜亂無章的陳列在荷塘里,那被古人周敦頤贊美過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青蒼傲莖,早已低下了頭,像澆注的雕塑,又似凝固的舞姿,全然沒有出淤泥而不染時的傲氣和清正。

夕陽余輝中,細觀湖面,愈見老荷枯枝如鐵,殘葉似旗,枝枝殘荷在逆光的映襯下,形成簡潔明快、卓有意趣的抽象線條,在寒水中呈現出多姿的水墨畫面。我忽然想起李義山的“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詩句,覺得那應該是它一生最美麗的華章。沿著菱湖邊緣邊走邊瞧,慘淡夕陽透視中的枯枝殘葉,在微皺的水面上投下冷峻而幽寂的顫影,像畫家寫意的天然畫面。我驀然發現,這是天然之美的神來之筆——不是紅紅綠綠裝扮的媚俗;不是迎合四季,矯揉造作的庸俗;不是趨炎附勢,阿諛逢迎的流俗。它是把信念和勇氣蘊藏殘破枯敗之中的展示,是讓生命到最后一種高尚情操絕艷凄美的盛開。我們可以不懂綠肥紅瘦,可以不懂花開花落,但不能不懂一枝殘荷堅韌。

第4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一.借助題目、作者、注釋以及詩作背景

古詩詞的題目很講究,它往往是詩詞的核心,能揭示詩歌寫作的事件、地點、主旨等,是解讀詩歌的重要切入點。從題目入手,往往可以初步感知詩詞大意,幫助我們迅速理解詩歌。如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別》,“送別”二字表明這是一首送別詩,“江亭”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夜”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又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據題就可知寫作事件和全詩感情基調。

中考的詩歌賞析一般選用淺顯的詩或詞,因而一般不用注釋。一旦有注釋,里面的信息就相對重要了,一般是交代詩作背景、寫作事件,甚至隱含寫作主題,考生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沒有注釋,考生也應牢記鑒賞詩詞要因人論詩,因時論詩。讀詩要練習詩人本身、創作背景以及創作風格,如果鑒賞蘇軾的詩,就要想到他的《水調歌頭》,特別要想到詩人雖然仕途不順,但他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再鑒賞陸游的詩歌就應聯想到他是一個一生抱負、壯志難酬但又矢志不渝的愛國詩人。由此或許能找到破解詩詞大意甚至主旨的鑰匙。

二.抓住關鍵詞句

古代詩歌特別講究用詞用句的準確與凝練,有“推敲”佳話。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化為一個個凝練的詞句,古代文人尤其喜歡用系列字詞來塑造一定的意境??咨腥巍短一ㄉ取罚骸皻堒娏魪U壘,瘦馬臥空壕”中便以“殘”、“廢”、“瘦”、“空”等詞營造戰后荒涼的氣氛。王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大”、“孤”、“長”、“落”、“直”、“圓”等詞描繪塞外雄奇瑰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詩詞中有些詞語往往包含者作者的情感,學生在賞析詩詞時一定要留意。比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痹娭械摹皼觥本褪且粋€敏感的字,它既寫出了秋雨被江風吹進船艙使人產生寒涼之感,同時也使人聯想到詩人送別友人,內心難免會有幾分的悲涼。再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結尾寫道:“斷腸人在天涯。”這斷腸人是什么人呢?一個漂泊他鄉的游子對故鄉的思念之明明白白地表露出來了。而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而卓絕千古。抓住了這些關鍵詞語,學生答題時就能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現象。

三.找出詩句運用的修辭

古代詩歌在書寫對象、描寫景物、表情達意的時候,往往不直接表達,而是借助于比喻、象征、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如詞句“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用采蓮比喻彩虹,張養浩詞句“一輪飛鏡水磨?照澈乾坤,印透江河”,用飛鏡比喻中秋明月。賞析詩歌時,常要求考生就詩詞中的某句話進行分析,這時考生可以先考慮句中是否運用了修辭手法。對偶、引用、比喻、擬人、夸張、雙關等修辭格常在詩歌中使用,有時使用其他說法,如對仗、用典、比興、移情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等便是移情于物。“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等便是對仗。找準修辭,聯系作者情感就容易得分。

四.留意詩詞的意象

意象是指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如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一連疊用了幾個意象組成了一幅彌漫著陰冷氣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陽圖,“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古道”、“西風”、“瘦馬”、“夕陽”,烘托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苦悶的情懷。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要善于搜集一些有較為固定的意義意象。梅:清芳高潔、傲雪凌霜。荷、蘭:高潔。菊:隱逸傲然。柳絮:離散、飄泊。柳:有柔情之意,又顯輕薄,更表惜別懷遠之意。露:人生短暫,生命易逝……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意象在不同詩人的筆下有時會再現出不同的情感。同是秋景,中國古代詩歌大多寄寓了悲秋的情懷,而劉禹錫卻是“我言秋日勝春朝”,生機勃勃的“晴空一鶴排云上”的意象,蘊含著樂觀豁達的情感?!叭f類霜天競自由”的秋景,融入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改造舊世界的豪情壯志。

五.分析詩句的表現手法

詩歌離不開景物的描寫。自然,體味一首詩的深遠意境,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觀點態度首先要從景物的描寫著手,分析詩中寫了那些景詠了什么物,進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比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通過這迷夢的景色,就能感受冷寂的氣氛,起到了烘托渲染的作用。解答此類問題學生要扣住情景交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借景抒情等說法。有些詩詞虛實相生,如李商隱的《無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詩人的想象,采用了虛實相映的手法。

第5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唐詩五首

【教材分析】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的作品。此詩描寫了隱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閑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首聯借“徙倚”的動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寫來抒情;頷聯寫樹寫山,一派安詳寧靜;頸聯中用幾個動詞“驅”“返”“帶”“歸”進行動態式的描寫,以動襯靜;尾聯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詩言辭自然流暢,風格樸素清新,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黃鶴樓》是唐代詩人崔顥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描寫了在黃鶴樓上遠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懷鄉之佳作。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于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律。此詩通過寫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錢塘湖風景的喜愛,更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形象活現,即景寓情,準確生動地表現了自然之物的活潑情趣和雅致閑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淺近,用詞準確,氣質清新,成為歷代吟詠西湖的名篇。

1.了解詩意,體會情感,背誦詩篇。

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3.明確寫景手法,積累寫景手法的專業術語。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唐詩中,感受律詩的格律之美。

二、教學新課

野 望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疏通文義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教師指導:一定要讓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義。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目標導學二:理解詩句,概括內容

1.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明確:描繪了詩人臨近黃昏時徘徊在東皋之上,四處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處,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畫面。

2.頷聯和頸聯運用了何種手法?描繪了怎樣一幅景象?

明確:這兩聯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手法,頷聯寫作者舉目四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暉中越發顯得蕭瑟;頸聯表現牧歌式的田園氣氛,牧人與獵馬的出現,使靜謐的畫面活了起來。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的基調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

目標導學三:品味分析,體味感情

1.試分析首聯在全詩中的作用。

明確: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的寫景。第二句呼應尾聯,表現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2.請從“景”與“情”的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

明確: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3.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黃鶴樓

目標導學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談談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著名詩文。

明確:湖北:黃鶴樓 崔顥 《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 范仲淹 《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 王勃 《滕王閣序》

目標導學二:朗讀古詩,分析探究

1.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明確: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這兩句對仗工整,用詞優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現了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兩句?!皻v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這兩句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2.詩中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苦悶。

3.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彼麨楹味??愁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不禁發出懷舊、思鄉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4.第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第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三、板書設計

黃鶴樓愁

使至塞上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

1.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王維,字摩詰,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不僅是作詩的妙手,而且是繪畫的行家,所以蘇軾盛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睗庥舻脑娗楫嬕馐峭蹙S詩作最大的藝術特色。

寫作背景: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的春天,王維奉唐玄宗之命,以監察御史的身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這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使至塞上》所寫的就是這次出使的情景。

2.教師范讀詩歌,要求學生聽讀,把握節奏和韻律。

3.全體學生配樂齊讀,并感知詩歌內容。

目標導學二:梳理詩義,概括內容

1.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詩歌中頷聯和頸聯的畫面。

明確:地上隨處可見飄飛的蓬草,天空偶爾出現一隊北歸的大雁。只見燦黃無垠的大漠上,挺拔著一柱直沖云霄的烽煙,綿長如帶的黃河邊,一輪火紅的落日顯得異常渾圓、壯麗。

2.這是一首律詩,你能簡要概括每一聯的內容嗎?

明確:首聯敘事,頷聯寫景且蘊含感情,頸聯描繪出一幅經典的畫面,尾聯敘事。

目標導學三:賞析詩句,把握情感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贊嘆為“千古壯觀”的名句,談談你對此的認識。

明確: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特色,非常講究景物的畫面感。首先,它有畫一樣的構圖,從天邊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煙再到地下的河流,從近處的烽煙到遠處的夕陽再到綿延無邊的大漠,空間闊大,層次很豐富。其次,它講究線條,一望無際的大漠上,縱的是煙,橫的是河,圓的是落日,線條簡約,物態畢現。第三,色彩豐富,廣闊無垠的大漠黃沙漫漫,黃昏橘紅色的夕陽收斂了光輝,靜靜地居于天際,輝映著波瀾不驚的閃著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縷白色的烽煙,直上高空,雄渾遼闊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

三、板書設計

使至塞上

渡荊門送別

目標導學一:譯詩,解說內容

請結合文中注解自譯全詩。

提示:我駕輕舟一葉,順流而下,一直遠渡到荊門之外,來到楚地游覽。山巒從我的視野中一點點消失,江水沖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飛下的天鏡;云霞飄飛,如同海市蜃樓一般變幻多姿。還是故鄉的水好啊,它不遠萬里把我送到江漢平原。

目標導學二:評說,深入賞析

1.《渡荊門送別》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交代了什么?

明確:遠渡的地點和此行的目的。

2.頷聯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

明確: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位置的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了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

“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磅礴,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3.頸聯的描寫有何妙處?

明確:這一聯以水中月明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海市蜃樓喻云之奇特,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4.賞析尾聯,并思考:本詩題為《渡荊門送別》,清代詩人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你有什么看法?

明確:詩的尾聯的妙處在于:詩人明明有離鄉惜別的情思,而又不直說,反而采用擬人化手法,說“故鄉水”對自己懷有深情,不辭勞苦,從四川一直送他到荊門外,即“萬里送行舟”。采用這種擬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陳述離鄉之情顯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詩味和情趣。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沈德潛認為“送別”二字可刪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三、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目標導學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正音正字。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準節奏,讀出情感。

3.學生借助注釋和參考資料,疏通詩文大意。

目標導學二:感悟全詩,質疑釋難

1.通過朗讀詩句,你體會到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早春。從“水面初平”“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亂花”“淺草”看出。

2.詩人是步行還是騎馬觀賞景致?通過哪句詩可以看出?

明確:騎馬。從“淺草才能沒馬蹄”看出。唐時,西湖上騎馬游春的風俗極盛。

3.詩人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做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

明確: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一路行來,到最后湖東的白堤。

4.在所有的景物中,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呢?(品讀末尾兩句)

明確:詩人最愛湖東的白堤,因為這里綠柳成蔭。相比較其他地方的景色,白堤的景色更是美不勝收,使人久久不忍離去,詩人不禁贊嘆道:這才是我最愛去的地方啊……對西湖的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可取之處

緊扣文本特點,對五首詩的教學都緊扣住朗讀這一環節,以讀來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人的情感。

第6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不少同學解題時出現以下兩種現象:一是不知道詩歌意象的語境特點。多數考生解說意象總是喜歡機械地套用傳統意象的固定涵義,不能根據具體語境,解說具體意象的特點。二是不知道題干中關鍵詞的引導作用。意象題中有一些關鍵詞,如“表現了……哪些特點”之中的“哪些”與“特點”,“通過哪種意象……”中的“哪種”,“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之中的“一幅”與“畫面”,都不同程度地暗含了解題的思路與方向。但不少考生不知道這些詞語對解題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而常常抓不住要領,解不好題。

要解答好題,首先要了解題型的問法,近幾年常見的題型有: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這首詩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請簡要分析。/詩人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景物?寫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詩的……句描寫了……的哪些特點?/結合詩的具體內容,分析概括其人物形象。

知道了這些常見題型,還必須把握復習的訣竅,這樣才能靈活高效地答題。無論是“景色”“景象”的特點,還是“情景”“情形”的特點,或者是“人物形象”的特點,如能從不同的方面與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與鑒賞,就容易獲得較好的解題效果。常見的分析角度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語

看下面《詩經·芣苢》一詩。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詩,可抓住“有”“捊”“襭”三個動詞,分析出婦女們嫻熟而歡快地采集芣苢的勞動情景。

二、 借助詩歌標題中的暗示語

有的詩歌,題目本身就暗示了其主要意象的特點,為我們提供了揣摩與解讀的線索。如李端的詩《閨情》,從標題可以看出詩中主人公可能是思婦形象;再如蘇軾的詞《滿庭芳·蝸角虛名》,從標題也可以看出本詞的意象與虛名有關。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揣摩詩歌意象的某些特點。

三、 根據上下句或上下文

這如同一般文章閱讀一樣,命題直接涉及的內容往往在文本中某一個部位,要理解這個部位,通常需要借助上下文,有時候答案就在前句或后句之中。

四、 借助詩歌的背景知識

詩歌的背景知識包括作者情況、時代背景以及注釋內容,它們都值得我們在分析與理解意象時充分利用。

五、 注重思想感情

意象是情與象的整合體,人們閱讀詩歌時一般是通過意象來理解思想感情;那么,我們也可以借助思想感情來理解意象。

六、 利用意象的固有內涵

一般考生都知道,古代詩歌中有不少常見的意象如“楊柳”“杜鵑”“夕陽”“殘荷”等,本身就具有固定的內涵,為我們解讀意象提供了不少方便。另外,一些不常見的意象也有其特定的內涵,也有助于我們解讀意象,如馬致遠《漢宮秋》中“塞外”的“曠遠悲涼”與“王宮”的“凄清陰冷”。

通過以上分析,古代詩歌形象題的解題要領已有把握,下面再談一談其解題技巧。

首先,可根據命題中的動賓短語填寫意象內容。

比如“‘無數鈴聲遙過磧’表現了怎樣邊塞景象?”一題,可以先摘取前后兩個關鍵詞,形成填空框架“表現了……的邊塞景象”,然后在橫線上填寫“邊塞景象”的特點:“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這樣,就形成了完整的答案:“表現了長長的駝隊行進在廣袤的沙漠上的邊塞景象”。

其次,通過捕捉題干中的修飾語揣摩答題要點。

意象題中動詞前面的狀語與名詞前面的定語,能含蓄地指出解答意象的方向。比如“豐富的意象”表明意象內容較多,“通過尾聯”表明答案在詩的最后兩句,“素淡的情景”表明景物并不絢麗。如2012年天津卷:

閱讀下面這首律詩,按要求作答。

野菊

[宋]楊萬里

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

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適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注】① 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 政:通“正”。

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

本題如解說“頷聯描繪”的“野菊形象”的前提,在于理解“肯為無人減妙香”這一反問語氣,即不會“無人減妙香”。可先描寫野菊的美麗外形,再揭示野菊的內在性格。所以本題可答為:① 野菊生長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氣清馨。② 不因無人欣賞而自減其香,不為外部環境而改變內心的高潔。

第三,概括提煉與具體描述相結合。

尤其是一些“特點題”“畫面題”“形象題”,答題時既要概括表達又要具體描述。如2012年安徽卷:

最愛東山晴后雪[注]

[宋]楊萬里

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

最愛東山晴后雪,軟紅光里涌銀山。

【注】本詩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東山全白,賦〈最愛東山晴后雪〉二絕句》中的一首。

第7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秦添

語文,無處不在。在廣告上,電視上,網絡上,都能找到語文的身影,也都能從中學到語文。語文,是一首首優美動人的歌曲;語文,是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文言文;語文,是一首首意境優美的詩歌。而我就從那一首首詩歌中,對語文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一片生機盎然的春景。想象著,那活潑的燕子嘴里含著春泥,正在勤勞地工作--蓋新窩。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了吧!

語文可以讓你看到"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中那清幽,涼爽的夏景。想象著,在炎熱的夏天,身處一所竹屋.那珠簾正在夏天的風中搖擺著她們那婀娜的身姿。時不時,還給我我們唱上一首清脆悅耳的歌,讓你陶醉不已。別說是我,你一定也感受到了夏天的清幽與涼爽了吧。

當秋天來臨的時候, 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钡拿谰爸校铱吹搅苏Z文;從“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葉子中,我學到了語文;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凄涼中,我感受到了語文。

第8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古代詩詞 考試考查 答題與規范

探究歷年來高考古典詩詞鑒賞題目,試題要求雖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容、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初步的鑒賞能力,或者考查學生對詩詞中用字的精妙、典故的運用及景物、形象的描寫和塑造等方面的基本鑒賞能力,筆者對古典詩詞高考題及模擬高考題進行分析,從考查的角度及答題的規范化上,從以下幾個方面給廣大考生予以指導,也希望同行不吝賜教。

一、賞析語言類

賞析語言是詩歌鑒賞的基礎,它是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的橋梁,讀詩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則很能把握作者的情感,因此,各地高考詩歌鑒賞比較注重對語言的考查。賞析詩歌語言主要有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分析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辨別詩歌用詞的妙處等。

(1)理解詞語在詩中的意思

如(2005年北京卷):……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斷”的含義:斷斷續續。

答題建議:利用古漢語知識

(2)分析關鍵詞句在詩中的作用

關鍵詞語在詩中的作用,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或是詩眼,或是統攝全篇,或是收束全詩,或是線索。具體是什么作用,要結合詩的內容作答。

例(2011年湖北卷)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登城/劉敞

雨映寒空半有無,

重樓閑上倚城隅。

淺深山色高低樹,

一片江南水墨圖。

望湖樓晚景/蘇軾

橫風吹雨入樓斜,

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

電光時掣紫金蛇。

兩詩第三句都描寫相對靜止的畫面,請分別說說它們在原詩結構中的作用。

【解析】根據在詩中的位置,詩句本身的內容特點作答。①劉詩第三句承接前兩句,并與蒙蒙細雨疊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圖意境②蘇詩第三句從“橫風吹雨”轉入“雨過潮平”,為描寫雷電蓄勢。承上啟下

答題建議:解釋 +作用(效果)+情感

(3)辨別用詞的妙處

這類題目一般是對詩中的某個用字(詞)換個字眼或將兩首詩中相似的字眼進行比較,考生說出哪個更好,好在哪里,這是詩歌鑒賞中能力要求較高的一道題目。如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么?

【解析】兩字各有其妙,因此說哪個字好都不能算錯,只要能把妙處體會得比較準確就行。答: “失”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漲而與水面平齊似乎消失了的主觀視覺形象?!伴煛眲t沒有這種效果。

“闊”字更好,因為它直抒胸臆地表達了春潮把江面變得渺遠無際所以視野十分開闊的強烈感受,且讀起來與“懸”字對應,聲調似也更為響亮。“失”則沒有這種效果。

答題建議:觀點+解釋+手法(作用、效果)+情感+比較

二、分析意象類

詩歌是借助意象抒發感情的,而詩歌的意象浸染了作者特有情感的具體形象,這個形象一般指某個特定景物如明月、山水、楊柳、杜鵑等,把握詩歌的形象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感情,因此,分析意象也是歷年來高考詩歌鑒賞熱考的內容。常見的題型有指認形象、體會畫面等。

(1)指認形象

所謂指認形象,是要考生在閱讀詩歌的基礎上大體把握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如:

(2011年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渡江/[明]張 弼

揚子江頭幾問津,風波如舊客愁新。

西飛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勝鄉國夢,敝裘猶帶帝京塵。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對沙鷗一愴神。

指出“吟對沙鷗一愴神”中“沙鷗”意象的作用。

【解析】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內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痹娙思淳白詻r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徙江湖。本詩也是如此,用沙鷗的到處飛翔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答案:以到處飛翔的沙鷗襯托作者的孤單漂泊。

答題建議:尋找詩詞中典型的景和物

(2)體會畫面

畫面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構成的整體。詩歌抒情言志所借助的形象往往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許多形象營造意境、構筑畫面,從而達到表達感情的效果。王維的詩讀了令人覺得“詩中有畫”,就是因為他善于利用不同色彩、狀態的形象構筑生動和諧的畫面。鑒賞古詩詞要善于領會詩人所營造的畫面。如:(2004年江蘇卷 )

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后回答問題。

征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邊塞詩?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解析]這是一首通過分析詩歌意象了解詩歌內容的題目 答案:①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冢、黃河、黑山等邊塞地名,寫了征人的戍邊生活。

答題建議:找出詩歌意象,分析意象特點。

三、表達技巧類

表達技巧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分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表現手法(起興、虛實結合、用典、聯想、想象、襯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對比、抑揚、照應、動靜、等等)、修辭手法(比喻、比擬、夸張等等)三大類。如:

醉落魄?詠鷹/[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③。人間多少閑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鷹掠地飛過。 ③軒舉:意氣飛揚。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看題目《詠鷹》,確定本詞是一首借物抒情之作。再看上片,不是寫鷹本身的特點,而是寫景,故可知應是以景襯托。答案: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答題建議:手法+分析(詩句翻譯、效果)+情感

四、把握感情類

詩言志,詩歌創作的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感情,既然如此,讀詩就要以把握詩歌情感為目標,詩歌的種種手法、內容都是為作者情感服務的,因而高考詩歌鑒賞題一般都涉及到對作者感情的分析評價,考查形式或直接分析詩歌思想內容,或通過比較找出詩歌情感的異同處。

(1)分析情感

所謂分析情感,即要求考生根據詩歌所描寫的景物及心理變化,直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長門怨(其二)/李白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詩中的“愁”具體指什么?簡要分析“長愁”二字在本詩前兩句中是如何體現的?

答案:指宮女獨居深宮的孤單寂寞。雖然春天年年來臨,但官女似乎忘記人間還有春天,總是滿目秋意,可見其愁長;黃金四屋,華貴至極,但在獨居的宮女看來,那些華貴富麗的金屋也不過是空染塵埃,更添悲愁。

答題建議:如果是四句詩,分句分析詩歌內容;如果是律詩,就分聯分析詩歌內容。分析詩歌時一定要緊扣情感。

2、比較異同

所謂比較異同,一般是提供兩首內容相關或一首新詩、一首可能為考生在課本中學過的詩歌,也可能沒有學過,要求考生閱讀后分析其中的相同之處,比較不同之處,以加深對詩歌的了解,其難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詩的情感稍有增加。如: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煙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注]此詩是元滅南宋時,作者被元軍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簡析“大江東去水悠悠”與坡“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表達的不同情感。

[解析]此題要比較不同的情感,由詞句可知,“大江東去水悠悠”抒發了作者身處國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時的悲痛心情,側重現實。蘇軾的詩句表達了對歷史流轉、英雄不在的感慨,側重懷古。

第9篇:描寫夕陽的詩句范文

一、單項選擇題(共5題,共10分)

1. 下列加線字注音錯誤的一項( )

A 論語(lún)不亦說乎(yuè)不慍(yùn)

B 不惑(huò)不思則罔(wǎng)不學則殆(dài)

C 一簞食(dān) 曲肱而枕(gōng)篤志(dǔ)

D 三省吾身(shěng)不逾矩(yú) 好之者(hào)

2. 為下列詩句中的加線詞選擇正確的一項()

我寄愁心與明月

A.和 B.一起 C.給

3. 對<<天凈沙*秋思》》首曲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 這是一首元曲,“天凈沙”是曲牌名,與內容沒有直接關系。

B “夕陽西下”點明了特定時間,與首句的“昏”字相呼應。

C “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并不能成為使游子心碎腸斷的觸發物。

D 這首曲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畫面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境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4. 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 烘托風箏欣欣然 沁人心脾

B. 健壯胳膊協奏曲 談笑風聲

C. 薄煙蝴蝶捉迷藏 心曠神怡

D. 筋骨渲泄軟綿綿 蓬勃生機

5.下面詩句書寫無誤的一項是( )。

A揚花落盡子規啼B聞道龍標過五溪 C我寄愁心于明月D隨君直到夜朗西

二、文學常識填空(共5題,共15分)

1.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________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________”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我們學過他的詩作有《》《 》等。

2. 東臨碣石 臨:________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左遷:________

次北固山下 次:________

4. 《論語》是________(思想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以________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

5.《誡子書》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本文題目“書”指的是________。

二、默寫(共7題,共35分.)

1. 《觀滄?!伏c出詩人登臨碣石山的目的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對景物做總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最能體現作者博懷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與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兩句意境相近。

通過豐富的想象,表達對朋友深切關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 《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一種自然理趣,給人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這首詩的頷聯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 《論語》十二章,求學應該謙虛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論述君子對富貴應該堅持這樣的態度: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當別人不了解自己時,孔子教導我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5. 《誡子書》中闡述“學、才、志”關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非淡泊無以明志,_____________ 。

闡述放縱懈怠和輕薄浮躁對人修身養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句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6.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春天像小姑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7.桃樹、杏樹、梨樹,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紅的像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現代文閱讀理解(共4題,共25分)

(一)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春天的朗讀者

①春天在睡意蒙昽的暖意里,伸了一個長長的懶腰后,終于睜開慵懶倦怠的雙眼,徹底醒了過來。是的,春天來了!邁著輕快的腳步,穿著綠色的衣裳,就這樣猝不及防,與我們撞了一個滿懷。春風拂過之處暖意流動,花草、小鳥和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在朗讀春天。

②不信你聽,廊檐下有滴水的聲音,禪意幽遠,清脆悅耳,以自由落體的方式,嘀嗒!嘀嗒!在屋檐下唱著歡快的歌,仿佛是想告訴你,春天真的來了。清泠的滴水聲,有著童話般的詩意,在屋頂、瓦上留存了一冬的冰雪,遇到驕陽的暖意后,迫不及待地放下封存已久的冰冷,身段變得柔軟起來,閃著銀色的光亮,徑直墜落到泥土里。

③不信你聽,原野上有肆無忌憚的風的腳步聲,那風不像夏天的風那般綿軟無力,那風不像秋天的風那般冰涼蝕骨,那風也不像冬天的風那般粗暴狂躁。春天的風雖然張揚,但卻是¨吹面不寒楊柳風”,徒然把架勢拉得很大,但吹到臉上卻沒有冰削刀割那般疼痛,是典型的風聲大雨點小,是虛張聲勢。春天里的鳳更像一只溫暖而有力的大手,像變戲法似的,撫過之處,悠然間綠意滔滔,花朵盛開。

④不信你聽,有花草樹木的地方就有花開的聲音,嬌嫩的柳枝在風中搖擺,跳著風情萬種的舞蹈?;ǘ湟膊桓始拍诖猴L里低吟淺唱。梅花在冰天雪地里送來早春的花信,告訴你春天來了;迎春花在春風里低吟淺語,述說著一個和春天有關的秘密;還有原野上各種野花,都在春天里靜靜綻放,給點陽光,給點春風,就會各自妖嬈,燦爛無比。盡管花朵終難逃脫凋謝的命運,但沒有關系,我曾在綠意滾滾的春天,用心傾聽過花開的聲音,于我,已是無憾。

⑤不信你聽,有小鳥在嘰嘰喳喳地述說著對春天的情話,廊檐下,小鳥迫不及待地飛出冰冷的巢穴,在樹林里穿梭時,發現樹木已經發出嫩芽;在田野里俯沖時,發現大田里的麥苗返青,身段婀娜;在河流上飛翔時,發現冰凌破碎,河水化開;在植物園的上空漫步時,發現一大片迎春花,開得招搖美麗。最后小鳥飛得累了,倦了,落在枝頭棲息,忽然間如醍醐灌頂,不是這世界變了,而是春天來了!

⑥是的,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萬物蘇醒,春潮涌動。春天的夜里,我躺在床上,聽春風走動,聽春雨飄灑。這雨,嘀嘀嗒嗒,不甘寂寞地打在屋檐,落在窗臺,大珠小珠,不緊不慢,優雅從容,潤物無聲

⑦這一夜的春雨下得正及時,想著那杏花含苞,也該盛開了;想著那梨花素雅,也該燦爛了。想著那人那事,那花,那草,想著因這春雨,有多少人會高興?

⑧春天的朗讀者們,是一個個多情的使者,用心傾聽,你會聽到很多不同版本的天籟之音。

選自《阿克蘇日報》)

1. (8分)

文章第②一⑤段描繪了四幅春景圖,請用簡潔的語言加以概括?!靖爬▋热荨?/p>

_________圖________圖________圖 ________圖

2. (5 分)

第③段“春天里的風更像一只溫暖而有力的大手,像變戲法似的,撫過之處,悠然間綠意滔滔,花朵盛開。”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答:

3. (7分)

結合第④段,說說作者在描寫春花時調動了哪些感官,突出了春花的什么特點。

答:

4. (5分)

請從情感表達的角度,簡要說說此文和朱自清的《春》有哪些相同點。

答:

四、翻譯(共五題,共15分)

1.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博學而篤志,于我如浮云。

3.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精品无码AⅤ片| 欧美性受xxxx白人性爽|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亚洲美女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久肉伦网站| 色婷婷欧美在线播放内射| 国产色网站|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怡红院a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久久精品亚洲中文无 | 亚洲综合电影小说图片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蜜桃|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久久片| 亚洲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白又丰满大屁股bbbbb|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无遮挡高清| 亚洲精品久久久中文字|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电影|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视频| 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v国产v亚洲v日韩九九|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欧洲性开放大片免费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白浆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