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靈芝種植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靈芝種植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1 選擇優良品種

馬鈴薯的豐產種植需要選擇脫毒種薯,最好選擇原種或一級脫毒種薯。這個級別的脫毒種薯種性強,退化株率低,增產潛力大。我們選擇適合本地區自然條件的品種“黃麻子”,此品種是早熟菜用型品種,生育期70天左右,植株直立、株高45~50厘米,繁茂性中等,莖綠色,翼直,結薯集中,塊莖干物質含量22%左右,淀粉含量14.5%~15.5%。旱作條件下畝產1500公斤左右,水澆條件的可達2500公斤,此品種早熟、抗病性強、適應性廣、耐儲運。在具體操作時要選擇無病蟲害、無傷凍、薯皮光滑、薯塊完整、大小中等、色澤亮麗的薯塊作種薯。

2 播前準備

2.1 選地和整地

2.1.1 選地 俗話說,有好地才能打好糧,土地是馬鈴薯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其豐產種植的關鍵。首先選地勢平坦、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澇能排水、旱能灌溉、土壤砂質、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或緩坡地。因為土壤疏松有利于保水保肥,加之春季地溫上升快有利于發芽和出苗,選地不要重茬,也不要在茄果類(番茄、茄子、辣椒)或十字花科的白菜、甘藍等為前茬的地塊上種植,以防止共患病的發生。其次,種植馬鈴薯的地塊不能選在低洼地,因為積水潮濕的條件下馬鈴薯晚疫病嚴重,而且地下部因透氣不好而使病菌侵入塊莖造成腐爛。

2.1.2 整地 選好地后的整地也很重要,地整得好,土壤的水分、養分就有利于馬鈴薯根系的生長發育,從而為植株的健壯生長,多結薯、結大薯打下基礎。整地的過程是深翻(深耕)和耙壓,深翻最好在秋天進行,因為翻得越早越有利于土壤熟化和曬垡,使之可接納冬春雨雪,有利于保墑,并能凍死害蟲,深翻地要在30厘米左右。

2.2 種薯處理

種薯若不處理會出現出苗不齊、不健壯等現象,且出苗晚,所以需要種薯處理。

2.2.1 曬種 將種薯攤開為2~3層,擺在光線充足的房間或日光溫室內,使溫度保持在10~15℃,讓陽光曬著并經常翻動。

2.2.2 催芽 播前40天,在溫床或火炕等地方把已經切好的芽塊和濕砂分層堆積,即1層濕砂上邊擺放1層芽塊,共擺放5~6層,高度在0.5米以下,堆溫在15℃左右。當幼芽生長至1~2厘米并出現幼根時即可播種。催芽可以提早成熟、躲過春旱、春寒等自然災害,但經過催芽的種薯在播種時地溫必須穩定在10℃以上,以免爛種出現缺苗現象。芽塊的大小不能小于25克,要把薯肉都留在芽塊上,不能只把芽眼附近的薯肉帶上而把其余的薯肉留下,使所切的芽塊大小均勻一致,在切薯塊的過程中進一步挑選種薯,將老齡薯、畸形薯都去除。

2.2.3 藥劑拌種 為防地下害蟲、芽塊腐爛細菌病害等危害,切好的芽塊需進行藥劑拌種,用滑石粉與甲基硫菌靈混合拌種可防腐殺菌、促進傷口愈合,或用72%農用鏈霉素加入噻蟲嗪拌種,可防細菌與蟲害。

3 播種

3.1 播種條件

馬鈴薯播種首先考慮的條件是地溫。因地溫直接制約種薯發芽和出苗,當10厘米地溫穩定通過10℃時,丹東地區一般在4月10日左右播種,若地溫低可覆蓋塑料薄膜提高地溫。

3.2 播種方法

3.2.1 施基肥 每畝施農家肥2500~3000公斤,因農家肥不僅含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而且含有分解肥料的有益微生物并且釋放二氧化碳,能使土壤團粒增多,增加透氣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塊莖膨大,使塊莖整齊、表皮光滑。另外農家肥無污染、無殘留。

3.2.2 開溝起壟 做壟寬60厘米,施入農家肥后合壟,然后用打眼器按株距25厘米打眼穴,眼穴深10厘米左右,將準備好的芽塊擺入穴中,芽眼朝上,覆土5~6厘米厚,然后壓實。

4 田間管理

4.1 中耕培土

在田間薯苗20%~30%拱土時僅進行中耕培土,可使土暄、地熱、透氣,還起到滅草的作用,土要培得又寬又厚,可避免薯塊外露,減少青頭,防止病菌感染。

4.2 追肥

馬鈴薯幼苗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16%,而發棵期吸肥量占總吸肥量的30%,所以應及早補充營養,應在出苗后20~25天進行追肥。可以撒施肥,但注意肥不要離根太近,要在8~10厘米以上,防止燒苗。

4.3 灌水

馬鈴薯苗期吸水量雖然占總吸水量的10%,但因苗期根弱吸水量不強,土壤中應保持一定的含水量才便于根系吸收水分和營養,以建造強大的根系群和健壯的植株,所以應及早補充水分,以后各生長階段都應保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使植株生長旺盛、薯塊早日形成和膨大。

第2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關鍵詞:馬鈴薯;栽培技術;管理措施

無公害馬鈴薯是指產于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操作規程生產或加工,農藥、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控制在安全允許范圍內,符合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標準,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馬鈴薯及其加工產品。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是在傳統馬鈴薯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無公害馬鈴薯的種植生產中限制使用的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通過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選用抗病性強、品質優的品種,使用生態、物理殺蟲滅菌的一項栽培

技術。

1 播前準備

1.1 土壤條件 馬鈴薯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對土壤的孔隙度有很高的要求。疏松的土壤孔隙度大,不但能滿足馬鈴薯生育過程中對養分、二氧化碳的需要,還能滿足其根系發育對氧氣的特殊需要。但要獲得馬鈴薯高產,必須做到土壤耕層深厚,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結構適宜,理化性狀良好,有機質含量15g / kg 以上,堿解氮含量70 mg / kg 以上,速效磷含量50 mg / kg 以上,速效鉀100 mg / kg 以上,土壤 pH5.5 ~ 8.0,土壤全鹽量不得高于0.3%,最好是沙質土壤。

1.2 整地與施肥 馬鈴薯喜砂質土壤,實行深翻曬土起壟,這不僅有利于根系發育和塊莖的形成,而且還能改善結薯層的通風條件,加大土壤層的晝夜溫差,促進塊莖中淀粉的積累。起壟的寬窄和高度應根據單作和間套作的行距而定。一般小壟單行,行距為60 ~ 65 cm,壟高20 ~ 25cm;排水不良地地塊,壟高25~ 30cm。

馬鈴薯要獲得高產,磷、氮、鉀肥的施用要協調,與有機肥相結合,重施基肥,配施追肥,基肥施用量占總施肥量的80% 以上,以腐熟的有機圈肥、綠肥、草木灰等為主,并混合一定數量的磷肥。每667 m2施入有機肥量3000 ~ 3500 kg。

1.3 選用良種 良種是增產的內因,是高產的關鍵。沒有優良的品種,不可能達到高產的目的。良種首先要高產、穩產。高產需要植株生長健壯,塊莖膨大快,養分積累多;穩產必須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抗逆力。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表皮光滑、柔嫩、皮色鮮艷、無病蟲、無凍害的塊莖作種,凡薯皮龜裂、畸形、尖頭、皮色暗淡、芽眼凸出、有病斑,受凍老化、薯塊變形等塊莖,則應淘汰。

2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適時栽種是馬鈴薯獲得高產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措施。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適宜的種植期。適宜冬播夏收,一般在12月下旬種植。

馬鈴薯栽培方式較多,種植密度隨品種和種植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一般晚熟品種,在肥土、溫度高、濕度大的地區,應適當稀植,4000 ~ 4500 株/667 m2,行距70 ~75 cm,窩距40 ~ 45 cm,每窩雙株;早熟品種,在氣候冷涼地區,可以密植5000 ~ 5500株/667 m2,土壤較瘦,行距60 ~ 70 cm,窩距35 ~ 40 cm,每窩雙株。

3 田間管理

3.1 苗期 保證全苗和促進幼苗的健壯生長。

3.2 塊莖形成期 重點措施是中耕培土,增加培土高度。

3.3 塊莖增長期 “促控結合” 促進塊莖的膨大,控制地上部莖葉徒長。主要措施是中耕培土,防治病蟲害,特別是蚜蟲和晚疫病害。一般情況下,可噴1% 過磷酸鈣溶液或0.02% 硫酸鉀(或 0.1% 高錳酸鉀)溶液。如植株有徒長和貪青晚熟的現象,可用矮壯素噴灑植株,有良好效果。

3.4 晚疫病主要發生在葉柄、莖和塊莖上,在葉上主要發生于葉尖和邊緣 防治重點是早發現。在連續兩天相對濕度大于75%,氣溫在 10℃ 以上,就有可能發病。發現病株可噴58% 瑞毒霉錳鋅 500~600倍液;瓢蟲用敵敵畏或敵百蟲噴霧;蚜蟲主要是桃蚜,可用50% “抗蚜威 ”2000 倍液噴霧。為了獲取高產,生產中應用多效唑和膨大素。多效唑每667平方米用15% 可濕性粉劑30克對水40千克,在蕾期均勻噴在莖葉上,可抑制植株徒長,增產10%~20%。膨大素每 667 平方米用10克對水25千克,在蕾期均勻噴在莖葉上,可增產10%。

4 適時收獲

馬鈴薯收獲過早,塊莖不成熟,干物質積累不夠,產量不高;收獲過遲,易受高溫等危害,影響其他農作物茬口。收獲馬鈴薯應選擇晴朗天氣進行,若逢雨后初晴,應在收前先割莖葉,消除田間殘留莖葉,以免病菌傳播;若逢高溫烈日,則宜在早上或傍晚挖掘。塊莖要避免烈日下曝曬,以免引起芽眼老化和形成龍葵堿,降低種用和食用品質。挖起后,應立即搬運到陰涼通風處,晾干表皮水分,使皮層硬化。晾干后,應將破傷薯、病薯剔除,區別種用和食用薯,并按大小、級別分類貯藏。

5 結束語

馬鈴薯以其營養價值高,耐儲藏而深受人們喜愛。近幾年栽培面積不斷增加。要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必采取先進合理的技術措施。

第3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關鍵詞:生物拌種劑;馬鈴薯種薯;品質;影響

中圖分類號:S532文獻標識碼:A

1 前 言

馬鈴薯種薯(Solanum tuberosum L.)又名洋芋、土豆、荷蘭薯、山藥蛋、饃饃蛋、地蛋、薯仔等,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目前,馬鈴薯種薯是世界上僅次于小麥和水稻的第三大重要農作物。馬鈴薯種薯營養豐富,塊莖中除含有豐富的淀粉、蛋白質、脂肪、糖類、礦物質類、粗纖維和各種維生素,另外還含有8種必需氨基酸。

1.1 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生產狀況

馬鈴薯種薯是黑龍江省第一大經濟作物,目前,黑龍江省馬鈴薯種薯種植面積居全國第4位,發展到目前的40萬hm2,黑龍江省栽培馬鈴薯種薯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區集中在松嫩平原北部地區和北部大小興安嶺地區,包括齊齊哈爾市北部的訥河、克山、克東、依安、拜泉、海倫和黑河市南部的嫩江、北安、五大連池等市縣及大興安嶺地區,這些地區不僅是馬鈴薯種薯集中產區,也是全國重要的種薯基地。

1.3 生物種衣劑的應用

生物種衣劑目前已在全國的10多個省市大面積推廣,主要推廣作物包括水稻、油菜、大豆、小麥、玉米、番茄和西瓜等。劉迎雪、杜春梅等通過生物種衣劑對作物的試驗,研究表明,使用生物種衣劑后作物包括馬鈴薯種薯的產量、生長發育、品質都有所提高。

2 試驗材料與研究方法

2.1 試驗材料

試驗選用晚熟品種荷蘭2-12和克新13為供試品種。供試馬鈴薯種薯生物拌種劑分別為A、B、C和D,以不拌種衣劑種薯為對照(CK)。

2.2 試驗地基本條件

試驗在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林甸縣大豆試驗基地進行,土壤類型為草甸黑鈣土,0~20cm耕層土壤基礎肥料狀況見表1。

2.3 可溶性糖、淀粉、蔗糖含量的測定

2.4 還原糖含量的測定

3 結果分析

3.1 收獲塊莖還原糖含量變化

眾所周知,還原糖含量高是導致薯肉變黑的主要原因,它作為油炸加工企業重要的檢測指標,一度成為馬鈴薯種薯育種、栽培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如表1所示,不同拌種劑對馬鈴薯種薯塊莖還原糖含量均有影響:與對照相比,不同拌種劑均降低了還原糖含量,大小順序為B

3.2 收獲塊莖可溶性蛋白含量變化

如表2所示,C拌種劑增加了可溶性蛋白含量,與對照相比差異顯著。A、B和D拌種劑都降低了塊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B處理降低比率最大,與對照差異顯著,A和D處理可溶性蛋白含量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

3.3 收獲塊莖硝態氮含量變化

硝態氮是植物最重要的氮源,植物體內硝態氮含量可以反映土壤氮素供應情況,因此常作為施肥指標。因此,硝酸鹽含量又成為蔬菜及其加工品的重要指標。測定植物體內的硝態氮含量,不僅能夠反映出植物的氮素營養狀況,而且對鑒定蔬菜及其加工品的品質也有重要的意義。4種拌種劑均降低了馬鈴薯種薯收獲塊莖的硝態氮含量,各處理與對照含量大小順序為CK>D>A>B>C,降低比率分別為14.13%、26.91%、54.25%和55.15%,并且A、B和C拌種劑處理硝態氮含量與對照存在顯著和極顯著差異。

3.4 收獲塊莖蔗糖含量變化

由表4不難看出,不同拌種劑均提高了蔗糖含量,但是提高的比率不大,各處理與對照差異均不顯著,各處理間差異也不顯著。

3.5 收獲塊莖可溶性糖含量變化

由表5可知,不同拌種劑對馬鈴薯種薯收獲塊莖的可溶性糖含量影響不同。A、B和D拌種劑均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降低量分別為1.11%、0.63%和0.44%,A和B與對照差異顯著,D與對照無顯著差異。C拌種劑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提高量為1.29%,并且與對照差異極顯著。

3.6 收獲塊莖淀粉含量變化

由表6可知,與對照比較,4個拌種劑處理對馬鈴薯種薯淀粉含量均起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D處理的提高量最多,但通過做方差分析可知,各拌種劑處理淀粉含量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

3.7 收獲塊莖干物質含量變化

收獲塊莖干物質含量如表7所示,不同拌種劑對干物質含量的影響與對淀粉影響的結果相同即:各拌種劑均提高了塊莖干物質含量,以D處理含量最高,但方差分析得出,處理與對照間差異不顯著。

第4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關鍵詞: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47

1 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概述

1.1 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發展歷程

馬鈴薯作為我國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成為南方地區人們餐桌上必備的美食佳肴,不僅僅滿足了人們的飲食需要,還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馬鈴薯的種植最初是由簡單的人工進行種植,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業技術的迅猛發展。馬鈴薯種植開始擺脫人工種植,逐步由機械化設備代替人工工作。機械化種植完全取代了人工種植的地位,在生產效率方面,機械化種植馬鈴薯一天完成的工作量是人工效率的幾倍,并且由于機械化種植技術播種速度快,種子間隔得當等優勢,使得機械化種植技術在快速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可以有效的確保馬鈴薯的種植質量。在人工成本方面,傳統意義上的大面積種植馬鈴薯需要很多的種植人員一同種植,期間還會出現成員間效率不一致,因為客觀條件影響種植進程等一系列的問題,然而機械化種植技術僅需要一個人便可以完成幾個甚至十幾個種植人員的工作任務,極大的節約了人工成本。在種植技術上,馬鈴薯機械化種植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并根據地區,氣候的差異進行及時的調整,既滿足了生產需求,又提高了生產效率。在極其短暫的發展歷程中,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卻給數以萬計的種植用戶帶了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1.2 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生產技術

與傳統的馬鈴薯的種植技術不同,機械化種植技術主要是指全面松土、機械化種植、機械化收割與挖掘相結合,在種植過程中,以培土、噴灑農藥為輔助種植技術的先進科學技術。這類機械化種植技術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人工種植時間、人工培育成本,結合馬鈴薯的成長屬性,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產量,并為以后的生產技術提供理論與指導。

2 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流程

2.1 前期準備

機械化種植技術雖然極大地提高了農作物的生產效率,但同時也要又十分注重種植過程的前期準備,尤其是對于馬鈴薯種子的照顧。在播種前的15d需要將馬鈴薯進行適當的太陽光照,降低馬鈴薯內部的水分,為馬鈴薯生長嫩芽提供合適的內部環境。同時要注意催芽的馬鈴薯的環境溫度,最高溫度不可以超過25℃,一般情況下,15℃較為適合馬鈴薯發芽。在馬鈴薯長出嫩芽后,要進行低溫儲存,過高的溫度不利于嫩芽的生長。馬鈴薯塊的重量要保持在25g左右 ,過大或者過小都會導致幼苗較為脆弱,不利于茁壯成長。 如果想要起到比較好的防蟲防害效果,可以將馬鈴薯塊與適量的草木灰拌在一起,鞏固馬鈴薯嫩芽的環境適應性。

2.2 播種流程

由于南方氣候多變的特點,馬鈴薯的種植要注意氣候的變化,結合氣溫選擇合適的種植時機。在播種的過程中,C械化種植要調整好播種的深度以及種與種的間隙,深淺程度的不一致容易完成馬鈴薯過早的腐爛,種植密度較高會延緩馬鈴薯的生長期,因此,機械化種植應注意規范操作。一般在馬鈴薯種植1個月之后,進入起壟期,運用馬鈴薯起壟機可以幫助幼苗進行起壟,但是要注意按照壟的方向進行起壟,盡量保持直線,不要輕易損傷到馬鈴薯幼苗。在起壟過程中,同時可以進行除草、殺蟲、松土等工作,促進馬鈴薯的生長。起壟期之后,需要對幼苗進行化學處理,機械化種植可以全面有效地進行該項作業,防止幼苗出現莖葉枯萎,粗矮,生長不良等情況。噴藥機主要使用烯效唑進行化學調控,定期均勻噴灑,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在防止病蟲害的操作中,噴藥機要定期進行農藥噴灑,馬鈴薯主要出現的是晚疫病,遭受蚜蟲和瓢蟲的侵害,因此要根據氣候、土質等條件選擇合適的化學試劑進行病蟲害處理。

2.3 收割作業

在進行收割作業的過程中,首先要對秧苗進行割秧處理,用割秧機割掉馬鈴薯的秧苗,有助于馬鈴薯表皮的硬化,減少在挖掘過程中馬鈴薯表皮的損傷,同時也方便進行收割,降低清理秧苗的時間。秧苗收割10d左右,進行馬鈴薯挖掘作業,機械化挖掘比較容易操作,而且挖掘效率高,馬鈴薯保存較為完整。

3 對南方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發展的建議

3.1 機械化種植技術科學化

在進行馬鈴薯機械化技術種植的過程中,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機械化種植工具,實現馬鈴薯的優質生長,提升馬鈴薯的美觀性與產量,創造巨大的農作物經濟效益。在種植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機械化農機在種植過程中出現的馬鈴薯塊種植深淺不一、間隙不均勻、播種時間不一致的種植問題,因此,在種植之前,應該對機械化設備進行合理的調整,根據地域的土地特點、氣候特點進行靈活調試與改進,利用科學知識進行高效種植。同時,結合地域特點合理地利用機械化設備可以在短期內增加馬鈴薯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效果作用十分顯著。

3.2 加強技術人才培訓

在機械化農業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科技走在前面,人才落于后面,人才的缺乏造成一些機械化設備無法進行合理的利用,在設備維護與保養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弊端。在南方地區,很多的馬鈴薯先進的種植模式無法得到大范圍的推廣,受到農業種植用戶自身知識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導致一些創新種植技術無法規范的實施下去。很多農業種植用戶的文化水平很低,大多數為初中文化或者是小學文化,對于先進的種植技術的思想理念理解不上去,總是習慣于墨守成規,無法進一步在農業領域上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在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為農業種植帶來了斐然的業績之后,應該將對于人才的培養放到重中之重,無論是先進的種植理念,還是先進的科學技術,都需要熟悉該專業領域的人才進行傳播。所以,應該拓寬人才培養的方式,定期對農業種植用戶進行機械化種植技術知識的培訓,進行專業化的學習,并為他們提供新的種植領域的視野,使他們了解更多先進的生產種植技術,并根據實際靈活運用到本地區的馬鈴薯種植產業中去,不斷創造收益。

3.3 建立合理機械化種植機制

在擴大馬鈴薯的種植面積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種植用戶的生產積極性。例如,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建立種植試用點,將它劃分為各個不同的部分,分別租賃給想要承包的農戶,為他們提供技術支持。這種通過促進農戶種植積極性來帶動馬鈴薯產業發展的種植機制,不僅可以在農業領域創造客觀的收益,還可以帶動馬鈴薯機械化種植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3.4 加強機械種植技術的實驗研究

對于馬鈴薯的機械化種植技術,要鼓勵進行馬鈴薯實驗研究,將具有生長優勢、創造經濟效益可觀的馬鈴薯種子進行實驗綜合研究,培育出新的種子,并加以實驗檢測,形成科學性、全面化的種植技術,對于變異的馬鈴薯種子將經過反復的實驗,確定種子各方面的性能穩定后,與機械化種植技術相結合。才可以進行大面積宣傳與推廣,運用到實際種植中。

4 結語

馬鈴薯的機械化種植技術促進了馬鈴薯市場的良性發展。隨著馬鈴薯的機械化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南方馬鈴薯將成為我國重要的馬鈴薯生產基地,并將為許多地區提供優質的馬鈴薯產品。馬鈴薯機械化種植技術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因此,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要注重運用科學合理的科學技術,結合實踐,規范操作,并根據各個區域的差異性,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努力提升馬鈴薯的生產質量與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第5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一、以身作則、強的執行力要有計劃:

剛剛加入一個新團隊一切都是嶄新的,剛到基地我并沒有感到陌生,而是感受到了激情、熱情、和艱苦的“味道”。張總說“做為一名管理人員、很多雙眼睛都在以不同的角度注視著你,有來自上級的、有來自同級的、有來自廣大員工的等等、所以我們必須以身作則”。這樣便開始了全體管理人員艱苦的基地生活。

籌營工作以杜總為總指揮,我和張副總經理分別負責基地和工地及開業前的采購和市場調研工作;每當我拖著疲倦的身體準備進入夢鄉時,張總便要給我上課,我便又進入了“興奮”狀態、開始了不眠之夜。在公司,我學會了管理人員要有計劃性。使我認識到:任何工作要想高效、準確的完成,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計劃。日志、周工作計劃總結、月度工作計劃總結、年度工作計劃總結,是管理人員必須認真對待的一項工作,也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二、狠抓落實、下基層強化基礎管理:

酒店于年2月10日隆重開業,按張總指示:我負責餐飲部、營銷部兩大部門。做為酒店的龍頭部門,我深感責任重大。當時員工剛從基地培訓歸來,又經歷了非常艱苦的開荒工作,雖說員工士氣很高但畢竟面臨著疲憊、慌亂、陌生的情況,再加上沒有實際工作經驗、各部位之間的配合不默契、基層管理團隊能力欠缺等因素,雖說開業接待很成功但是離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張總要求各層管理人員必須深入一線開展工作,一天一次經理會議多個部門會議,雖然感到疲憊不堪、但很充實,因為我知道,盡快完善基礎管理,是一個新開業酒店的必須。

我籌營過數家新開業酒店,我認為扶溝中匯開業是很成功的,面臨工期短、時間緊、要求高、條件苦等實際情況,在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充分發揮資源共享、團結奮進、才得以酒店順利開業!

三、餐飲部工作回顧:

在酒店籌營期間我負責酒店用品的選訂,特別是餐飲部、從裝飾設計的到廚具、餐具、布草小件用品的配備及各種印刷品的設計訂制,從價格到質量我都用心的做了對比、總體來講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認同以及開業以后的實用。

年餐飲部在部門經理的帶領下,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餐飲部是酒店人員最多的一個部門,又分為前廳后廚兩大部位,開業前期各項工作進展很慢,前廳人員流動很大、員工不到半年就流失多半,讓管理一直很被動,服務、衛生一直上不去很不理想、為經營帶來了很多不便,前廳基層管理人員能力及經驗不足是主要原因,我作為分管該部的副總也有一定的責任。

在籌營總指揮杜總的領導下,餐飲部開始重要的一項工作:菜品的定位及廚師隊伍的選用!經多次對餐飲菜品定位的研究,餐飲部最終選用了管理、人員配置、工資都相對好的廚師隊伍,開業前期客人及領導對廚房飯菜都很滿意,讓我倍感欣慰;但經營中依然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上菜慢”讓領導及客人意見很大,卻遲遲得不到解決、再加上菜品更新慢、沒有特色產品、這些問題一度讓餐飲走進“四面楚歌”的被動局面。

餐飲部整體局面很被動,經營全年虧損44.96萬元,再加上成本管理、部門人員相繼出現的問題,我身為主管副總深感內疚和慚愧。

說心里話餐飲部年走了很多彎路,管理人員及服務人員不穩定、自己又側重于聽匯報忽視了下基層。

四、營銷部工作回顧:

開業前期我分管營銷部、于4月份上交營銷部管理權,部門經理:劉萍,下屬兩名員工。在對扶溝市場不了解、營銷人員不專業的情況下,先后經歷了:市場調研、市場分析、市場定位、學習、客戶拜訪、席間拜訪等幾個過程,營銷部的工作得到了上級領導及客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除一名人員流失外、部門人員很穩定、同時在張總的指引下發展多家信譽好的協議客戶,為酒店的正常經營奠定了解情況很好的基礎,劉萍被當選年度優秀部門經理。

五、演藝、KTV、客房工作回顧:

在4月份按張總指示我分管演藝、KTV的工作,下屬部門經理分別是:張峰、趙彥強。兩個部門開業前期經營情況不是很理想,是酒店的虧損部門,我又不是很專業,當時主管了三個部門都虧損,壓力很大、一度想放棄!但經過張和平總經理的耐心幫助,使我的心態得到了調整,我又積極的進入了工作狀態,先是營銷策劃,K歌卡的推出及營銷活動不斷推廣,各項工作都有了明顯的進步,但經營業績還是虧損,6月份進行了人事調整,楊光任KTv副經理,經營管理出現混亂,這和我的心態有一定的關系。月份由于人動,劉萍任客房部經理兼營銷部經理,我負責協管客房部工作,在劉萍經理的帶領下,客房部很快進入工作狀態,士氣高昂、人員穩定,經營形勢一度上升。

1月18號接張總命令赴洛開展工作。

六、工作失誤和不足:

1、沒有很好的深入基層開展工作,基層管理團隊的建設和培訓工作不到位。

2、個人工作過于情緒化,遇事處理不夠冷靜;個人總結、學習能力不強需更加主動。

3、vIp接待能力略顯不足,上下級溝通不主動。

第6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論文摘要:從品種的引進、選擇,土地的整理、播種和田間管理等幾方面介紹了牧區沙土地馬鈴薯栽培技術,為當地馬鈴薯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依據。

1優良品種的選擇

1.1氣候要相似

從地理位置相距較遠的地區引種,主要看兩地的氣候條件是否接近。一是指在同一季節兩地氣候是否相似;二是指在不同季節兩地的氣候條件相似。只有引種地的氣候與原產地的氣候相似,進行品種引進就容易獲得成功。

1.2要滿足光和溫度的要求

馬鈴薯是喜光,并對光敏感的作物。把它由長日照地區引種到短日照地區,它往往不開花,但對地下塊莖的生長影響不是太大,而短日照品種引種到長日照地區后,有時則會造成不結薯。溫度對馬鈴薯生長關系極大,特別是在結薯期,如果土溫超過了25 ℃ ,塊莖就會基本停止生長。因此,引種時必須注意品種的生育期長短。

1.3要掌握由高到低的原則

由高海拔向低海拔、高緯度向低緯度引種,容易成功。其原因是在高海拔、高緯度種植的馬鈴薯病毒感染輕,退化輕,引到低海拔、低緯度地方種植一般表現較好,成功率高。

1.4要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順序進行

同一氣候類型區域內,從距離較近的地域引種容易成功。若從氣候類型不同且距離較遠的地區引種必須經過試驗和示范過程,以防止盲目引種給生產造成損失。同時引種應在種子管理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

1.5適合阿克塞縣種植的馬鈴薯品種

1.5.1隴薯一號。中早熟菜用和淀粉加工兼用型品種,由甘肅省農科院糧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開展,株高80~90cm。莖綠色,長勢強,葉濃綠色,花白色。塊莖扁圓或橢圓,皮肉淡黃,表皮粗糙,塊莖大而整齊,芽眼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耐貯藏。生育期85d左右。薯塊含淀粉14.70%~16%,還原糖0.02%。輕感晚疫病,感環腐病和黑脛病,退化慢。每667m2產量為1 500~2 000kg。

1.5.2渭薯1號。晚熟淀粉加工和菜用兼用型品種,由甘肅省渭源會川農場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中等。莖綠色,葉小,淺綠色,長勢強,花白色。塊莖長形,白皮白肉,中等大小,芽眼深,表皮光滑。含淀粉16%左右。結薯較集中。中抗晚疫病和黑脛病,感環腐病,退化慢。一般每667m2產量為2 000kg左右。

栽培要點:適宜于一年一熟地區肥力較好的地塊栽培。栽培密度為每667m24 000株左右。

1.5.3隴薯3號。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甘肅省農科院糧作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60~70cm。莖綠色,粗壯,葉深綠色,花白色。塊莖為扁圓形或橢圓形,皮稍粗,塊莖大而整齊,黃皮黃肉,芽眼淺,呈淡紫紅色,頂芽眼下凹,結薯集中。單株結薯5~7塊,大中薯串為90%~97%,塊莖休眠期較長,耐貯藏。含淀粉21.20%,還原糖0.12%。植株抗晚疫病,每667m2產量3 000kg左右。

栽培要點:適宜種植密度為每667m2 4 000~4 500株。旱薄地以每667m2種植3 000株左右為宜。

1.5.4烏盟684 。屬中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烏蘭察布盟農科所育成。

栽培要點:株型開展,分枝多,株高47cm。莖綠色,葉深綠色,長勢強,花紫色。塊莖圓形或橢圓形,頂部圓形,紅皮白肉,表皮粗糙,塊莖大小中等,整齊,芽眼多,深度中等,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不耐貯藏。生育期90~100d。塊莖含淀粉18.30%,還原糖0.22%。抗晚疫病,易感環腐病和黑脛病。每667m2產量一般為1 000~1 500kg。

栽培要點:適宜種植密度為每667m2 3 500~4 000株,水地、旱地均可種植,以肥沃沙壤土為宜。現蕾前期應多培土。

1.5.5隴薯2號。屬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甘肅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開展,莖粗壯,株高60~70cm。葉色濃綠,花淡紫紅色。塊莖扁橢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塊莖大而整齊,芽眼較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短,較耐貯藏。含淀粉18.60%,還原糖0.65%,植株抗晚疫病,輕感環腐病和青枯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產量為2 000kg。

栽培要點:每667m2適宜種植4 000~4 500株。適合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種植。

1.5.6高原4號。屬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青海省農林科學院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莖葉綠色,生長勢強,花白色,能天然結實。塊莖圓形,黃皮黃肉,表皮粗糙,塊莖大而整齊,芽眼深中等。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較短,耐貯藏。生育期為120d左右。含淀粉17%~19%,還原糖0.49%。中高抗晚疫病,輕感環腐病,輕抗雹災。一般產量每667 m2 2 000kg。

栽培要點:每667m2適宜栽培3 500株左右。其植株粗壯高大,根系發達,適宜于等行距種植。適宜在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種植。

1.5.7下寨65號。屬中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農科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直立,分枝多,株高90cm左右。莖綠色,葉色淺綠,生長勢強,花淺紫色。塊莖長橢圓形,大面整齊,表皮較光滑,皮肉淺黃,芽眼較淺。結薯集中,塊莖休眠期長,耐貯藏。含淀粉15%~18%,還原糖0.23%。植株較抗晚疫病,輕感黑脛病,退化較輕。水澆地一般每667m2產薯量為2 000~2 500kg,旱地每667m2產薯量為l 500kg左右。

栽培要點:一般水澆地每667m2適宜種植3 200~3 500株,旱地3 400~3 700株

1.5.8高原3號。特征特性:株型直立,株高85cm左右。莖綠色,葉深綠色,生長勢強,花紫色。塊莖圓形或卵圓形,黃皮黃肉,表皮光滑,芽眼較淺。結薯集中,塊莖中等大小,整齊,休眠期短,耐貯藏。薯塊含淀粉18%左右,還原糖0.10%。植株抗晚疫病和環腐病,退化輕,抗旱。一般每667m2產量為1 500kg左右。

栽培要點:每667m2適宜種植3 500株左右。

1.5.9渭會2號。屬晚熟淀粉加工型品種,由甘肅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育成。

特征特性:株型開展,株高95cm左右。莖綠色帶淡紫色斑紋,葉綠色,花白色。塊莖橢圓,白皮白肉,表皮光滑,芽眼深度中等。結薯較集中,塊莖大而整齊,休眠期長,耐貯藏。生育日數為120d以上。薯塊含淀粉19%左右,還原糖0.24%。高抗晚疫病,中抗環腐病,感黑脛病,退化快。一般每667m2產量為1 500~2 000kg。

栽培要點:適宜種植密度為每667m24 000株左右。種植中要注意增施肥料,及時澆水,早培和多培土。

2土地整理

由于馬鈴薯生育期較短,需肥相對集中,應以底肥為主。耕地前每667m2撒施優質糞肥3~5方,盡機械能力深耕,耙平。化肥開溝后溝施,一般每667m2施用尿素5~10kg,過磷酸鈣50kg,硫酸鉀25~40kg,或施用三元復合肥20~30kg代替尿素和過磷酸鈣。有機肥不足應加大化肥用量,施用化肥同時施入辛硫磷或其他低毒農藥防治地下害蟲。施溝肥應注意與土摻勻,避免燒芽。粘重土壤,先播種、蓋膜后澆水;中壤土壤,耕前洇地;沙質土壤開溝施肥后澆溝水,待濕度適宜時播種,必須確保足墑播種。

3播種

3.1種薯處理

3.1.1催芽:根據技術人員要求的儲藏溫度,將種薯放置于合適的環境中保存越冬。播前30d左右檢查,如果幼芽已經萌動并長到麥粒大小,取出置于溫暖向陽處曬種,使幼芽綠化粗壯,播種前切塊;如果芽眼還未萌動,可放在日光溫室或其它溫暖環境中進行催芽,以利于種薯盡快通過休眠,確保苗齊苗壯。

3.1.2切塊:一般要求單塊重量25g 左右。小個種薯豎切,每個切塊都帶上頂部壯芽;大個種薯,從尾部開始,尾部弱芽淘汰,按芽眼順序向頂部斜切,最后將頂部一分為二。切口要貼近芽眼,可促進早出苗,出壯苗;切塊時最好用兩把鋒利的小刀放在75%的酒精中輪換使用,病薯要嚴格淘汰,否則會造成病害的傳播。種薯切完后,應及時播種。利用脫毒小薯整薯播種,可以充分利用頂端優勢,防治切刀傳播病菌、病毒,是一項有效的增產措施,一般比切塊播種增產20%以上。

3.2播種方式

采用深播淺蓋(深開溝,淺覆土)的方法,按66.70cm等行距開溝,深約10~20cm,株距20cm,芽眼向上,每667m2保苗5 000株,播種后覆土6~8cm,噴除草劑(乙草胺)隨后蓋好地膜,一般用130cm寬的地膜蓋兩行,或用200cm寬地膜蓋3行。待出苗后10d左右揭膜,隨苗生長培土2~3次,莖葉封行前培成大壟。

4田間管理

4.1破膜放苗出苗期每天上午9點前進行田間檢查,及時破膜,以防燙苗;如果表土干燥,應及時澆水,以免影響出苗。

4.2追肥澆水如果播種時墑情較好,地膜沒被風吹開,出苗前可以不澆水,但出苗后10d左右應及時進行追肥澆水,促進幼苗發棵,每667m2追施尿素15~20kg或碳銨50kg,澆水后隨苗生長進行中耕培土;此后應保證土壤見干見濕,收獲前約1周停止澆水。

第7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關鍵詞:馬鈴薯;種植;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1)-06-0178-1

作為一種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的馬鈴薯,因其具有的生長適應性強、產量高、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宜糧宜菜以及可用于綜合加工等等特點,成為全國大眾喜食的農作物之一。但現有的生產狀況是,馬鈴薯的種植缺乏應有的規劃和技術,使得馬鈴薯一直產量不高。為了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本文對馬鈴薯的高產種植技術以及管理技術進行探討,從而達到改變粗放生產的馬鈴薯種植現狀,以提高生產效率。

1 馬鈴薯的機械化種植技術

1.1 選好地塊

選好地塊,是種植好馬鈴薯的首要條件。馬鈴薯有著自身特有的特性,如產量高、喜肥、薯塊膨大,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空氣。由此,一定要選擇土層較為深厚的土地,且土質要疏松,具有中上等肥力,并且具備相應的可以進行灌水作用的地形,具備以上條件的土地,才能滿足在生長期間,馬鈴薯對土質的要求以及薯塊膨大對水、肥、氣、熱等條件的需求,同時,該地塊可以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倒茬,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重茬及與茄科作物連作,從而使得病害的傳播能得到一定的減輕。

1.2 使用優種

就馬鈴薯種子來說,要根據生產目的,選用合適的優良品種的脫毒種薯,鮮、中、晚熟的品種也都有各自選種的差異,一定要選用高產的品種;在有著便利交通的地區和城郊地區進行種植,可選用一些早熟品種;而如果要進行淀粉加工的話,那么就可以選用一些高淀粉的馬鈴薯品種。

1.3 施足底肥

在選定的種植馬鈴薯的地塊上,要對土地進行深耕,通常應當深25cm以上,這是為了馬鈴薯在薯塊膨大時能夠得到一個通透、疏松的土壤環境,為其良好生長創造一個有利的條件。同時由于各個地方氣候、土壤條件等的不同,應當在了解本地土壤肥力條件的基礎之上,制定本地區馬鈴薯種植地塊的施肥配方,以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在進行農家肥(含有氮、磷、鉀標準配置)施肥的同時,再配合上硫酸鋅肥,可以提供更為充足的營養,從而加快馬鈴薯的生長和薯塊的快速發育。

1.4 起壟種植

如選定的馬鈴薯種植地塊具備灌溉條件,那么就應當做一條壟溝,根據馬鈴薯種植地塊的大小,作出大小合適的壟溝,每壟可種兩行,或者一行,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持合適的行距,肥旱地的壟溝可以較為低矮,根據地形條件的不同來確定合適的壟寬;平旱地以做種兩行的寬壟為好;有坡度的旱地,可以沿著地塊的等高線做壟溝,作出的壟溝為窄壟,這是為了可以在降雨時進行蓄水。平作播種的,出苗后多中耕松土并培土,逐漸形成低壟栽培的形式。

1.5 整薯播種

進行整薯播種有一定的有點,首先,是薯塊的頂芽具有通常所說的頂端優勢,所以進行整薯播種馬鈴薯出苗早且整齊,擁有發達的根系,葉片肥厚而大,植株生長健壯,可以進行很強的光合作用;其次,進行整薯播種,在馬鈴薯生育的前期能夠抵御干旱、冰雹等自然災害;最后,由于是進行整薯播種,可以有效的防治種薯切塊時通過切塊刀傳播的細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害,從而有效的減輕環腐病、黑脛病等。

1.6 合理密植

在馬鈴薯種植地塊擁有較好肥力的土地上種植中熟品種時,要注意合理的種植密度,在壟溝不同的地塊上,注意行距、穴距,不要過于的疏或密。肥力稍差的旱地種植的中晚熟品種留苗密度可適當減少;在肥力較高、有灌水條件的地塊,種植早熟品種時,可適當增加種植密度。

1.7 抓好管理

一定要勤于中耕松土。尤其在苗期進行中耕松土。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提高土地的溫度,使得土地得到疏松,從而促進馬鈴薯苗的根系得到空氣和溫度以有利生育,擴大吸收面積,并且進行中耕可以定期的進行雜草的清理,減少不必要的養分耗損。

2 病蟲害防治

2.1 地下害蟲防治

主要是有蠐螬、金針蟲等,進行防治的措施主要是:一是在種植地塊進行馬鈴薯種植之前,用辛硫磷與細干土以適當的比例和拌進行整地,或者在種植馬鈴薯時再將其施入種植地塊的土壤中或者撒在種植穴處;二就是在馬鈴薯進行生長發育的時候,用用辛硫磷500倍液對被害植株進行灌根防治,但最后一次施藥離收獲需在5天以上。

2.2 病害防治

2.2.1 青枯病 首先,選用馬鈴薯品種時選擇抗病品種,實行輪作。其次,在施肥時進行配方,用氮、磷、鉀配合施用,基礎肥料一定要施充足,同時注意追肥一定要勤,增施生物肥及微肥。不施用馬鈴薯、茄子、番茄等茄科植物漚制的肥料。再次,采用無毒種薯,建立無毒種薯繁育體系,不在發病的地塊繁殖種薯,在選種時盡可能采用小整薯播種,若需切塊,切刀要進行嚴格消毒,可用福爾馬林溶液進行。

2.2.2 環腐病 首先,盡可能進行整薯播種:選擇單薯,表皮光滑細嫩、無病斑、無龜裂的小整薯種植。其次,進行藥劑浸種:播前用升汞液浸種,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最后,切刀消毒:種薯切塊播種時,要準備2把切刀,如發現切過病薯時要立即將切刀放入高錳酸鉀或酒精溶液中浸泡滅菌,換用另一把切刀切種,并且注意將有病種薯剔除。

2.2.3 晚疫病 播種時用40%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5分鐘,然后將種薯堆起,再攤成一薄層晾干后播種。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應及時全田噴灑75%百菌清500到1000倍液或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每隔7天噴1次,連防2到3次,但最后一次噴施距收獲須在10天以上。

參考文獻

[1] 董榮.無公害馬鈴薯栽培與管理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0(3).

[2] 侯麗娟,李雪英,叢曉飛,劉剛,朱海波,黃海靜.馬鈴薯-鮮食糯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0(6).

第8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一、秋馬鈴薯稻田免耕稻草覆蓋種植技術的改革和創新點

1理論依據馬鈴薯地下莖需要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下才能生長,正是根據這個特點,將稻草覆蓋在種薯上,制造相類似的成長環境,從而實現地表結薯。2兩大改革1改革了中方縣稻田耕作制度在推行這項種植技術前,中方縣的稻田耕作制度從一熟增加至了兩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實現糧食的增產和增收。2改革馬鈴薯的種植方式推行這項種植技術后,馬鈴薯的種植方式從翻耕挖窩的傳統方式變成了在地面上直接擺放,然后覆蓋稻草的新型方式。這種簡化過的種植方式不但降低了人工投入,節省了相關成本,也提高了秋馬鈴薯收成。3四大技術創新1秋馬鈴薯施肥技術的創新新的種植方法因為加蓋了稻草,只需在播種時施肥,就可以保存土壤的肥料含有量,這樣,就減少了施肥次數,降低了肥料的使用率。2秋馬鈴薯管理技術的創新使用這種新的種植技術,覆蓋的稻草可以減少土壤水分的流失,保持地表溫度,抑制雜草生長,從而省略了相關的田間管理工作,簡化了管理過程,提高產量。3薯塊收獲技術上的創新之前收獲馬鈴薯時需要挖開土壤,且只能收獲一次。通過新的種植方式,就可以直接揭開稻草直接揀薯,收獲方式直觀方便,而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收獲馬鈴薯,提高其經濟效益。4馬鈴薯播種密度的創新種薯新的種植方式是將種薯按適當密度擺放在地面上,這種播種方式比之前的播種方式增加了種薯的密度,從根本上增加了馬鈴薯的產量。

二、主要配套栽培技術

1挖溝排濕,整理廂面待收獲已選好的稻田(土壤肥沃、良好的灌溉排水渠道、有機肥料豐富)里的水稻,就需要馬上進行挖溝排濕工作,然后整理廂面。當然,要根據田間的水量排出情況確定廂面的寬度,盡量將廂面整理成弧形,方便排水。2選擇良種,催芽搶時播種中方縣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日間溫度基本穩定在25℃左右,非常適宜馬鈴薯的播種。種薯的品種選擇主要以薯塊生長速度快、生育周期較短為標準。對大于40g的種薯切塊、小于40g的種薯整薯催芽。其中切塊時盡量使切塊有30~40g,且有健壯芽,經過一定濃度的多菌靈溶液短時浸泡并曬干后方可催芽。一般的催芽方法有溫床、溫室和薄膜覆蓋或濕沙等。芽體發育期間溫度需保持15~18℃,避免溫度過高過低對芽體造成的損壞。待芽體長到適當長度即可進行播種,播種時根據套作田塊與凈作田塊不同的種植規格進行播種,注意芽體向上。3科學配方施肥因為秋馬鈴薯生長期不長,所以在施肥時要按比例混合并一次性施用其生長過程所需的肥料,一般包括:腐熟的有機肥、三元復肥(可用尿素代替)、過磷酸鈣、草木灰等。其中腐熟的有機肥可直接撒施在廂面上或蓋施在種薯上,復合肥或尿素應施在與種薯有一定距離的行間,以免造成腐爛種薯。4稻草覆蓋用稻草覆蓋擺好的種薯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稻草的厚度以8~12cm最佳;稻草的使用量根據耕種地不同也有所差別;稻草覆蓋的方向要順著馬鈴薯擺放的方向,覆蓋要緊密并適當壓實;稻草覆蓋后,需要用清溝的泥土固定,并用水或糞水澆透稻草,這樣做是加固了稻草的覆蓋力度,防止遭到強風的破壞,同時也能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5水分管理在薯塊快速生長時期,對分量的需求也最多。使用稻草覆蓋的方式雖然不需要進行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但鑒于新稻草對水分吸收量少、速度慢,而且也極易流失,所以應該適時適量進行灌溉,不但能保證地下莖生長時有充足的水分,而且能促進稻草腐爛。6適時收獲馬鈴薯從種植到收獲大約需要2~3個月的時間。此技術種植,只有3成左右的馬鈴薯全在地表之下,其余的都在地表之上覆蓋在稻草下面。因此,可以直接撥開稻草采摘個頭比較大的馬鈴薯供給市場需求,讓個頭相對較小的馬鈴薯可以繼續生長。如此一來,既增加了馬鈴薯的產量,又可以維持市場供需平衡,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

作者:周生華黃世海單位:湖南省中方縣農業局

第9篇:靈芝種植技術范文

關鍵詞 馬鈴薯;脫毒原種;示范推廣;種植技術;寧夏西吉

中圖分類號 S5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80-01

西吉縣轄3個鎮16個鄉,306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292個村民小組。西吉縣境內溝壑縱橫,土壤以黑壚土為主,土層較深厚,耕性好。年均氣溫5.3 ℃,年日照時數2 322 h,降水分布不均,60%的降水集中在7―9月,氣候特點與馬鈴薯生物特性相吻合,是建設馬鈴薯種薯示范基地最佳的生產區域之一[1]。近年來,西吉縣以三級種薯繁育為抓手,依托相關建設項目,全力打造優質馬鈴薯種薯繁育大縣。依托馬鈴薯土豆種業有限公司、寧夏佳立馬鈴薯薯業有限公司2個脫毒中心,以馬鈴薯種薯繁育合作社為主體,生產馬鈴薯原原種1億粒,建設火石寨小川、紅耀井灣等12個脫毒原種繁育基地666.67 hm2,推動了馬鈴薯原種生產的優化升級。西吉縣在穩定面積6.67萬hm2的基礎上,示范推廣馬鈴薯原原種種植,生產優質的馬鈴薯脫毒原種種子,再利用優質脫毒的馬鈴薯原種種子種植生產優質的馬鈴薯一級種,以專業品種選育為基礎,著力打造馬鈴薯種薯繁育示范縣,推動了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提質增效。現將馬鈴薯脫毒原種種植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原種繁育場地選擇

脫毒馬鈴薯原種繁育是脫毒馬鈴薯一級種繁育的基礎,其種植條件要求很嚴,一般要求海拔較高,用馬鈴薯原原種整薯進行種植,以生產優質馬鈴薯原種[2]。

西吉縣馬鈴薯原種繁育地選擇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新營鄉、火石寨鄉、紅耀鄉等,這些鄉鎮海拔高,氣候冷涼,天然隔離條件好,種植土地要求平坦,耕作層厚、肥沃、要求種薯與同種作物有5年以上輪作,茬口選擇豆茬、小麥茬、莜麥茬等。

2 整地施肥

在上一年秋季將選擇種植馬鈴薯種薯的土地進行深耕30 cm,施腐熟的農家肥45 t/hm2左右、碳銨7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900 kg/hm2作為底肥。

3 播種

西吉縣一般于4月上中旬進行馬鈴薯播種,選擇青薯9號、冀張薯8號等脫毒微型原原種。播種前1 d,選擇向陽處挖坑,鋪消毒腐熟的牛糞、羊糞和熟土,上面放馬鈴薯脫毒原原種薯,再鋪消毒腐熟的牛糞、羊糞和熟土,放原原種薯,頂上用塑料薄膜覆蓋,20 h左右長出0.5 cm左右的綠芽。馬鈴薯原原種種植密度一般為6.75萬粒/hm2,一般選擇整粒播種,如果微型薯大則進行切塊,但要注意嚴格消毒,切忌不要傷到芽子。結合播種,施用復合顆粒肥750 kg/hm2,并用辛硫磷拌種以殺滅地下害蟲[3]。

4 田間管理

一是網棚搭建。在未出苗前搭建網棚,網棚搭建要求節儉,網無破損。二是除草松土。在馬鈴薯幼苗剛出土時除草1次,苗齊后除草1次,清除雜草,松土。三是起壟培土。在馬鈴薯現蕾期進行第1次中耕起壟培土,10 d后進行第2次中耕培土。四是追肥。結合第1次中耕培土進行追肥,追肥量為90 kg/hm2。

5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原種種植過程中,要及時將雜株、病株拔除,包括可疑植株,并徹底銷毀,先噴施來多威或抗蚜威等防治蚜蟲后拔除。

5.1 晚疫病

在馬鈴薯原種繁育中,種植的馬鈴薯原種在開花時,要進行馬鈴薯晚疫病預防,植株葉片初見晚疫病病斑時,立即用甲霜靈錳鋅藥液噴霧防治,每隔7~10 d噴施1次,連噴3~4次。

5.2 蚜蟲

當發現種植的馬鈴薯原種出現蚜蟲時,要噴灑殺蟲劑如來多威或抗蚜威等進行防治,每隔7~10 d噴灑1次,注意交替用藥[4]。

6 收獲與貯藏

當馬鈴薯原種葉子由綠變黃枯萎時,是收獲的最佳時節,馬鈴薯塊莖易脫離,提前收獲可以有效防止莖葉病菌(包括病毒)傳入薯塊,在晴天收獲,剔除爛薯和傷薯后,及時入庫窖藏。入窖前,及時將貯藏窖打掃干凈,用生石灰、5%來蘇兒水噴灑消毒,種薯如果用袋裝,一般不超過8層,最適宜溫度2~3 ℃,相對濕度80%~90%[5-6]。

7 ⒖嘉南

[1] 趙永紅,王元元,張學讓,等.寧夏南部山區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J].科技信息,2012(9):30.

[2] 李曉莉.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2(9):7-8.

[3] 顧尚敬,王朝海,白永生,等.貴州畢節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與應用[J].中國種業,2013(1):41-42.

[4] 孫慧生,楊元軍.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及推廣[J].青海農技推廣,2001(4):3-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东北少妇不戴套对白第一次|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性色| 亚洲bt欧美bt精品| 亚洲国产麻豆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艳妇av在线观看果冻传媒| 亚洲精品一区中文字幕乱码 |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闺蜜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 久碰人妻人妻人妻人妻人掠|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欧美 日韩 国产 成人 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伊人情人综合网站| 99在线国产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六月俺也去| 国产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麻豆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国产|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屁屁影院|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www.久久av.com| 欧美一级色视频| 亚洲阿v天堂网2021| 韩国19禁主播深夜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国产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中文|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亚洲午夜天堂| AAA免费无码| 日韩精品无码影片| 高清不卡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亚洲手机在线| 久久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