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村人居環境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20年,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決策部署,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來抓,將村容村貌整治作為主攻方向,力求找準抓手,創新舉措,動員村民廣泛參與,集中整治村莊“臟亂差”問題,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一)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先破后立、循序漸進的原則,形成了一系列較為成熟且便于操作執行的配套措施、工作方案、規章制度,深入推進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縱深發展。制定印發了《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要點》《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方案》《天祝縣2020年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方案》《天祝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獎補資金分配方案》等一系列專項行動方案。
(二)廣泛宣傳發動。今年以來,通過村莊廣播、微信、短信、標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廁所革命”、“垃圾革命”、“風貌革命”和疫病疫情防控的有關內容,倡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堅持集中整治和日常清掃相結合,累計開展宣傳198場次,發放宣傳材料18000余份,累計發動群眾參與20000余人次。通過宣傳,農牧民群眾對疫情防控和環境保護有了深刻認識,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大幅提升。
(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縣財政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費納入年度預算,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投入,2020年,按照“大干多支持,小干少支持”的原則,縣財政以獎代補分配落實獎補資金2000萬元,同時落實村莊清潔行動省市獎補資金326.4萬元,切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群眾滿意的成效。
(四)完善農村公益設施共管共享機制。組建理事會174個,并制定理事會章程等相關制度。按照“誰所有、誰管護”的原則,對行政村內產權歸村集體所有的公益性設施進行全面登記,建立村級公益性設施臺帳,落實管護責任。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6321名,其中保潔人員2852名,實現行政村保潔隊伍全覆蓋。對專項基金實行鄉管村用、專賬管理,健全完善管護基金管理使用辦法,確保基金合理安全使用,落實省、市、縣級配套資金376萬元。
(五)明確整治內容。以開展“四個歸整”、推進“五項清理”、實施“六化治理”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截至目前,清理農村生活垃圾15000余噸,清理亂搭亂建,依法拆除爛房爛墻爛圈、廢棄廠房棚舍等4000余處,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1900余處,完成通道綠化120.5公里、義務植樹102萬株。回收廢舊農膜700余噸,回收率達69%;有效利用畜禽糞污88.05萬噸,資源化利用率達85%;秸稈綜合利用17萬噸,利用率達85%。創建“清潔村莊”86個。
(六)推進農村廁所革命。2020年,全縣計劃改廁1286座,衛生旱廁實驗示范300座,制定印發了《天祝縣2020年農村“廁所革命”行動實施方案》,《天祝縣2020年農村衛生旱廁試驗示范項目實施方案》,截至目前,累計發動群眾1690人參與,落實市級財政第一批獎補資金已下達6.6萬元,完成衛生農廁新建改建931座,在天堂鎮、哈溪鎮等5個鄉鎮完成衛生旱廁試驗示范212座。
存在的問題:一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欠帳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依然艱巨。二是廣大農民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明顯,參與環境整治的主動性不足,積極性不高,“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行動自覺還沒有形成。
下一步,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全力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廣泛宣傳“垃圾革命”“廁所革命”“風貌革命”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增強農牧民群眾參與村莊清潔行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必要性。
二是按照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嚴格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資金,積極爭取國家、省、市專項資金支持,與脫貧攻堅、產業培育、鄉村治理緊密結合,整合相關項目資金,有效保障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連菲冰”為你整理了這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總結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今年以來,瓜州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不動搖,緊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集中實施村莊綠化、亮化、凈化等工程,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不斷提升鄉村生態宜居環境。
一是制定措施抓落實。根據《酒泉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暨全域無垃圾治理集中攻堅行動方案》要求,制定印發《關于認真做好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動”重點工作的通知》《瓜州縣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扶持辦法》等政策文件。動員全縣農村鄉鎮制定工作措施、強化責任落實、以“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無縫對接、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工作原則,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二是突出重點抓整治。按照“示范帶動、試點實施、有序推進、逐步覆蓋”的原則,采取“拆、改、建、管”相結合,壓茬推進農村“風貌革命”。積極爭取375萬元專項整治資金,以“三清一改”創建標準,動員全民集中排查整治村莊內外、房前屋后等衛生“死角”和“頑疾”,全面清理垃圾堆、柴草堆、糞土堆等三堆,切實做到無盲區、無死角、全覆蓋,目前已完成清潔村莊創建38個,完成任務100%。
三是示范推廣抓廁改。堅持把“廁所革命”作為提升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質量的重要抓手,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的原則,以“衛生旱廁、入網水廁”為主,“一體化生物處理、三格化糞池、入網水沖、雙坑交替式”為輔的戶廁新改建模式,整村實施“廁所革命”。2020年,全縣新建農村衛生廁所7400座(其中:水沖式廁所303座,衛生旱廁7097座),占任務數的101%,全縣累計改造衛生戶廁13700座,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64%,建成農村衛生公廁32座,鄉鎮污水處理項目12個。
四是建章立制抓成效。制定出臺《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垃圾收集轉運方案》,有效解決各農村鄉鎮生活垃圾亂堆放、無處理的問題。按照全域無垃圾和“三沿一部”環境整治的要求,大力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統一轉運處理”的農村垃圾清運模式,不斷健全完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至目前,全縣13個農村鄉鎮配備入戶垃圾桶8667個,垃圾箱727個,垃圾斗552個,垃圾轉運站552個,垃圾轉運車輛25個,建成9個鄉鎮垃圾填埋場,垃圾處理終端設施覆蓋率100%。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和農村社會文明和諧,區提高站位,強化意識,制定了《區村莊清潔“春節行動”實施方案》,并深入基層指導工作開展,形成了統一思想、責任明確、層層壓實的工作機制。
二、廣泛宣傳,強化自覺意識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區印發了《致全區農民朋友的倡議書》,提倡各鎮街通過橫幅、廣播、宣傳車、新媒體平臺等渠道,線上、線下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強調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意義,提高群眾思想認識和防疫意識,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群眾不出門立即行動起來打掃房前屋后、清潔衛生廁所、整理收拾農具等,營造群眾自覺行動、政府積極引導的村莊清潔行動工作氛圍。
今年以來,31個省(區、市)全部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機制,各地各級鄉村振興局相繼掛牌,鄉村振興全面提速。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正式施行,鄉村振興戰略邁入有法可依、依法實施的新階段。
當前,做好下半年鄉村振興工作,必須加快構建農業農村新發展格局,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提升鄉村產業現代化,激發鄉村振興動能。
下半年,鄉村產業發展要聚焦地方主導產業,優化區域布局,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大力發展現代產業體系。要繼續加大鄉村產業鏈、供應鏈推進力度,開展50個全程試點縣建設。推動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促進脫貧地區產業提檔升級等。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繼續以縣為單位開展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加強現有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產業強鎮等項目整合,示范引領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形成梯次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上半年,農業農村部制定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有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持續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完成53萬個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
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__年省委、省政府承諾為全省人民辦的“五件實事”之一,更是農民群眾的迫切要求。根據《__縣人民政府關于在全縣開展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月的實施方案》(__〔__〕13號)要求,為盡快解決當前我鄉農村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經研究,決定在全鄉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現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深入貫徹黨的十、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建設‘一地兩區’、打造‘三宜’美麗__”的總體要求,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把整治農村環境作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抓手,按照政府主導、鄉村協作、群眾參與、全面推進、集中整治的工作思路,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打一場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攻堅戰,徹底解決當前農村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3月底以前,全鄉農村環境衛生面貌發生明顯改觀,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提升,為建設“三型”美麗北社奠定堅實的基礎。
此次集中整治范圍為全鄉所有行政村,主要包括:村莊街巷、房前屋后、公共場所、田間地頭、公路、河渠沿線、畜禽養殖場、機關、學校和企業等單位區域的環境衛生。
針對當前我鄉環境出現的垃圾亂倒、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畜禽糞便和污水亂潑等問題進行集中整治。具體包括以下五方面內容:
1、及時清除垃圾。全面清理村內街道、房前屋后、村莊周邊、公共場所、田間地頭的各類積存垃圾,徹底消除垃圾圍村、圍校、圍路現象。
2、集中處置垃圾。全面完善提升農村長效保潔機制,實現垃圾日產日清、合理處置。
3、清理“四堆”和殘垣斷壁。對各村柴堆、煤堆、糞堆、料堆進行集中清理,柴堆、煤堆要進院,糞堆要全部清理到田間地頭,料堆要堆放整齊,并采取圍擋等措施。對農村坍塌破房、殘墻斷壁要進行清理和修整,實現街巷通暢,村容整潔。
4、清理亂搭亂建和亂寫亂畫。對公路沿線、村莊主街道的亂搭亂建的違章建筑、臨時攤點和亂寫亂畫的小廣告進行整治和清理,確保公路暢通和街道整潔。
5、清理農村污染。對各村河道、水池、溝渠上的漂浮物及各種雜物進行集中清理;對畜牧養殖場的糞便污染進行一次集中整治。
1、街巷達到“八凈、八無”。即主街干道凈、背街小巷凈、人行便道凈、臨街巷住房區域凈、主體墻面凈、綠化帶凈、下水口凈、垃圾池凈、無生活垃圾、無雜草雜物、無亂潑亂倒、無瓜果皮核(紙屑、塑料袋)、無亂堆亂放、無殘垣斷壁、無亂寫亂畫、無亂搭亂建。
2、空閑地達到“三無一整齊”。即無生活垃圾、無雜草雜物、無生活廢棄物、閑置物品和可用建筑材料堆放有序。
3、垃圾集中處置達到“三無、兩定、一覆蓋”。即垃圾池周邊環境達到池外無垃圾、無雜草雜物、圍墻無亂寫亂畫;每日定時上門收集垃圾、且將垃圾運至定點的垃圾場進行填埋,黃土覆蓋。
4、道路環境達到“五無、五整潔”。即通道兩側及視線范圍內無亂排污水、無亂倒垃圾、無亂堆物料、無亂設攤點、無亂建屋棚;路面干凈整潔,排水溝整潔,行道樹和綠化帶整潔,兩旁建筑物和構筑物整潔,沿線門店門外干凈整潔。
5、環境衛生長效機制要達到“八有”,即有布局合理垃圾池、化糞池等環衛設施,有必要的垃圾清運車輛和工具,有專門的環境衛生保潔隊伍,有一處健康宣傳教育陣地,有一個環境衛生義務監督和集中清理志愿服務組織,有一個環境衛生監督考核獎懲制度,有一套內容全制度嚴的環境衛生建設村規民約,有持續穩定的經費保障。
鄉政府主要負責人、村委會主任和單位主要負責人是各自區域內環境衛生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全鄉垃圾治理,鄉村清潔工程實施,長效保潔機制創新完善,配合縣工作組完成好整潔工作。對全鄉環境整治工作情況統計、通報督促檢查。
鄉政府成立了全鄉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領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__
副組長:__
成 員:各包村干部、村支部
書記、村委主任、保潔員 各村、鄉直單位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根據各村存在問題,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確定工作人員,細化工作任務,強化責任落實,并將方案、機構、任務報鄉領導組。
這次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從3月15日開始,到3月底結束。具體分三個階段進行重點推進: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3月15日-3月20日)。工作任務是組建機構,調查摸底,宣傳發動。各村成立集中整治工作機構,做到責任領導、工作人員、實施方案、責任目標、辦公地點和聯絡方式“六落實”。各村對轄區內環境衛生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確定治理重點和任務,做到問題準、任務清,確保治理工作取得實效。各村要認真做好宣傳發動工作,注重發揮農民群眾治理農村環境衛生的主體作用,做到戶戶行動、人人參與,打一場整治農村環境衛生的攻堅戰。
第二階段:集中整治階段(3月20日-3月3l日)。工作任務是集中開展整治。各村要按照實施方案要求,針對存在問題,圍繞清除垃圾、集中處置垃圾、清理“四堆”和殘垣斷壁、清理亂搭亂建和亂寫亂畫、清理農村污染、提升村莊綠化亮化美化等六方面整治重點內容,對所轄區域進行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鄉包片領導、包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要對所包片、村進行檢查指導,引導全鄉環境整治工作高質量、高標準順利快速推進,提高整治效果,為農民群眾創造一個干凈、有序、舒適的宜居環境。
第三階段:檢查驗收階段(4月1日-4月10日)。工作任務包括檢查驗收和建章立制。鄉村按照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任務和標準,對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成果進行逐級檢查驗收。同時認真總結經驗,充實完善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
(一)強化責任落實。各村、各單位要按照“屬地管理、長效實施”的原則,統籌推進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集中整治活動與創新完善落實長效機制結合起來,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戶包任務,層層落實責任。要按照整治任務和時間安排,各村建立工作臺賬,量化分解任務,一項一項抓落實,確保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二)廣泛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意義,把思想發動和宣傳工作貫穿于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和日常維護全過程,引導廣大群眾改變觀念,摒棄陋習,崇尚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充分依靠群眾,組織群眾廣泛參與,有效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幫助農民群眾建設美好家園。
(三)嚴格檢查督導。鄉成立農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督導驗收組,對各村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指導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有效開展。鄉鎮對各村環境衛生整治情況,要實行一日一統計、一周兩報制,分別于周一和周四向縣綜合協調組上報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工作統計表,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進展緩慢、達不到整治要求的,要進行通報批評,并對主要負責人進行問責。
為進一步提高我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加大垃圾分類減量的推廣,促進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發展,進一步落實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市、縣相關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建為引領,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垃圾分類減量機制,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設施,強化宣傳教育,打一場垃圾分類減量的持久戰、系統戰、人民戰,不斷提高全鎮生活垃圾分類水平,為落實我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成立機構
成立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XX擔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成員XX,辦公室具體負責全鎮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的指導協調、監督檢查、考評考核等相關工作。
三、實施步驟
1.宣傳培訓。一是召開全鎮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動員會議,提出實施方案、落實任務要求。二是支村兩委包組到戶,帶頭進行垃圾分類減量教育學習和實施,對不自覺的、老大難的分類不到位的農戶,村干部要負責宣傳培訓指導到位,保潔員上門入戶進行面對面培訓,利用上戶收集垃圾之便,直接、認真、反復指導農戶實施好垃圾分類。三是開辟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宣傳欄,采取分發公開信及操作指南、專題講座等方法,宣傳垃圾分類相關政策知識,營造濃厚氛圍,通過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處理宣傳工作,提高老百姓對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意識,促使群眾知曉率提升和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化處理行為的形成。
2.配套設施建設
分類設施。居民每戶發放2個垃圾分類桶,用于村民存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人員配備。村、社區要按照每150戶至少配備1名保潔員的比例建立穩定的垃圾分類保潔員隊伍。保潔員應明確職責、區域和清掃頻率,辦理保險手續。一般情況下,要求身體健康,責任心強,有一定表達和溝通能力。保潔員應做到每2-3天上戶回收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確保公共區域日常保潔到位。垃圾處理。針對可漚肥垃圾(廚余垃圾)倡導村民自行填埋處理或用于堆肥;針對可回收垃圾,倡導村民自行收集,并聯系廢品回收站處理;針對惰性垃圾,倡導村民自行操作直接用于鋪路或在村莊附近的溝壑、廢舊水塘等地方填埋。
四、實施階段
1.落實職責。各村、社區建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員、專管員、督查員、保潔員等“四員”管理制度,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互為補充、互相監督。
宣傳員做好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類知曉率和參與率。
專管員負責督促保潔員和轄區內學校、單位、企業等食堂工作人員做好垃圾分類和分類設施管理工作,保證分類設施的完好率和整潔度,聯系垃圾收運單位按規范及時清運垃圾。
督查員根據日常檢查考核辦法,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做好垃圾分類減量工作。
保潔員負責每日對各組農戶易腐垃圾、其他垃圾進行收集、清理,統一收集至的投放點;每日對投放點的可回收物進行分揀、清理并集中到堆置點;做好各組垃圾桶的清潔工作,確保干凈整潔完好;對各農戶分類錯誤的垃圾進行分揀分投,并將發現的問題反饋給村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村上報街道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
2.運行方式。戶分類。農戶負責將本戶產生的垃圾分類減量后,分別倒入相關垃圾桶(池)內。村、社區收集。
各村、社區聘用人員對轄區內道路沿線和每戶門前垃圾桶(池)內垃圾進行清理,并傾倒入指定地點或由垃圾拖運車運走。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認識。各村、社區要引導居民高度重視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結合各村、社區實際情況開展相關宣傳活動等,村、社區干部、黨員積極推行垃圾分類減量工作,當好樣板、做好示范,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 人居環境整治:今年以來,我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按照示范引領、以點帶面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實行各黨政負責人帶隊,組織專班對鎮內交通干線進行專項整治,在“五清一改”的基礎上實行補綠、增綠;另一方面,全鎮首批確定12個重點整治村莊,邀請安徽建筑大學做規劃設計,聘請第三方單位編制工程量清單,各村按照“四議兩公開”和議標程序組織實施,同時,目前已有8個重點整治村莊完成“五化兩改”。自6月份開始,根據縣里要求,各村每月至少整治1個村莊,嚴格按照“五清一改”標準整治到位,目前全鎮已整治村莊60個。
(二) 美麗鄉村:鮑店中心村是2018年度省級美麗鄉村,包含陽家墩和燕窩地2個村民組,中心村規劃范圍內共143戶526人。為實現“五清一改”和“五化兩改”目標,在中心村內零補償拆廢拆舊295處,共計4700平方,清理亂堆亂放500余處,完成主、支、入戶道路約6公里,污水管網約10公里,農戶“三口水”全部接入管網,對143戶廁所進行標準化改造并進室入戶,完成自來水安裝,清塘3口,安裝路燈70盞,完成公共綠化面積10000平方米,新建公廁2處、廣場1處、停車場2處及多處小游園、小菜園、小竹林等,建設后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群眾獲得感、滿意度大為提升。
高橋中心村是2019年度省級美麗鄉村,包括塘頭、河邊、檀樹、柏柯、竹元5個村民組,中心村覆蓋人口154戶共580人。高橋美麗鄉村于2019年7月29日完成公開招標手續并確定了施工單位。現已完成154戶廁所進行標準化改造并全部進室入戶;污水主管網總計3797米和檢查井160個,已完成2050米和污水井105座;污水支管合計7500米,已完成4050米;7口池塘清淤已完一口池塘清淤及一口池塘排水工作;3921米的道路工程已完成約400米路基整平;活動廣場1處和公廁1處在建。預計在12月底完成主體工程。
二、主要做法
(一)規劃先行,成立專班。一是邀請安徽建筑大學專業設計團隊對中心村及重點整治村莊進行統一規劃,工作人員走村入戶,征詢黨員群眾意見,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整治村莊資源稟賦;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景觀,對村內古跡、古建筑以及古樹進一步加強保護,杜絕整治過程中的“一刀切”。二是成立鎮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主管和分管,細化責任分工。先后組織鎮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先進地區的學習典型經驗做法,同時強化包村鎮干與包片村干責任,確保工作扎實推進。定期召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座談會,交流經驗,找出差距,補齊短板。三是成立中心村建設項目指揮部,鎮黨委書記任指揮部指揮長,黨委副書記駐點辦公,統籌協調項目建設,村兩委負責中心村建設宣傳動員及現場協調保障工作。
(二)注重引導,尊重民意。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重在群眾理解和參與,整治成效才能持續見效不反彈。自此項工作開展以來,我鎮先后通過發放《致道路沿線居民的一封信》、《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征求意見表》,并以微信公眾號和宣傳車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全鎮各村(社區)分別召開示范、重點整治村民組全體會議,每月底提前考察確定次月整治村莊,提前做好動員部署。堅持因戶施策,明確工作內容,充分尊重群眾選擇,聽取群眾意見,營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人人都是主角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保障,全力推進。一是成立專業工程隊伍。確定一名牽頭責任人、相對固定清理人員、機械手,把握工作步驟,依次確定挖機進場、專業施工隊伍、專業治亂隊伍和保潔人員進場次序,確保整治工作順暢進行。二是加強資金保障力度。在整治村民組未完成道路硬化且群眾呼聲高的村莊,充分發動群眾自發捐款捐物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各村共籌集村民捐款約60萬元,鎮級同步配套600萬元,用于整治村通組道路硬化。三是開發人居環境整治公益崗位175個,充分發揮村內黨員、村民組長、退伍軍人的帶頭作用,進一步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引導他們從自身做起,自覺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生產生活垃圾,自覺整治亂堆亂放行為,主動配合清理自家無功能建筑,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帶頭示范作用,切實扭轉干部“獨唱”局面。
(四)加強監管,重在長效。一是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結合農環檢查,對各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一月一查和一月一通報。二是堅持整治一個,移交一個。進一步加強對保潔公司的監管與考核力度,做到村莊保潔與垃圾清運處置及時、常態高效。三是明確專人專崗,加強整治后村莊的管護工作,確保整治效果持續長久見效。四是充分發揮村民組長、五老人員日常宣傳和監督,定期開展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進一步提高群眾的清潔意識。
三、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長效管護機制效果不佳,仍需進一步完善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盡管我們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當做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付出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在實際工作中,村莊整治后再反彈現象比較普遍。
一是農民千百年來舊的生活習慣一時難以改變。群眾的衛生保潔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亂丟垃圾、亂堆亂放現象仍然存在,生活垃圾在街道、公路沿線、田間地頭、房前屋后仍然可見。
二是保潔隊伍雖然成立,但部分人居環境整治公益崗人員及保潔隊員歲數較大,素質不高,工作標準不高,工作范圍不到位。
三是部分自然村莊因受山地等因素影響,村莊基礎條件差,改水改廁難度大,整體整治效果不明顯。
四是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較嚴重。由于近年來農村扶貧產業自種自養規模養殖戶及種養大戶越來越多,規模逐漸擴大,確實增加了農民收入,但大多數養殖戶對畜禽場排放廢棄物的處理和貯運能力不足,畜禽產生的固體糞便隨意露天堆放,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無害化處理,臭氣四溢,糞水橫流。
五是春秋兩季秸稈焚燒屢禁不止。部分農戶就地焚燒秸稈肥田,造成了空氣、土壤的嚴重污染,留下一塊塊黑斑,雖然鎮村已開展常態化秸稈禁燒巡邏,但是就目前形勢來看仍然不容樂觀。
(二)鎮村兩級整治資金壓力過大,存在債務風險。
今年以來,我鎮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對“五清一改”整治村莊及“五化兩改”重點整治村莊投入了大量要素資本,對村民組道路硬化給予每公里30萬元獎補,預計今年除縣級補助外,鎮村仍需投入約1500萬元。目前所有村莊已分層次、分目標全面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每個村莊整治費用在5-8萬元之間,整治后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用于后續工作保障,并且村莊整治后的長效管護也需要配備專崗專業人員,鎮村面臨的資金壓力過大。
四、工作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首先要加強組織機構建設,以政府主導為主,充分發揮群眾的能動作用,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實行典型試點示范,逐步推開,建立起一套可行管用的長效管理機制至關重要,必須堅持常抓不懈,才能達到新的層次和水平。
(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村莊規劃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取得長遠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規劃不合理,勢必影響農村的后序建設與發展。一要高度重視鄉村規劃工作,將其納入政府工作的大盤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管理,真正實現城鄉規劃管理一體化。二要認真做好新農村建設規劃,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結合我鎮農民群眾發展養殖、堆放柴草等生產生活實際要實用、要注重體現人文特色和生態特色,使村莊建設科學合理、整潔雅觀、簡單實用。
(三)健全長效機制,確保整治成果。一要進一步加大整治工作力度,對重點內容、重點部位要強化措施,一抓到底,不留死角,確保實效。二要強化考核,建立年度目標責任制、督促協調機制和動態管理制度,并嚴格依據人居環境整治標準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年度綜合考核掛鉤,推動整治工作長期有效開展。三要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關鍵作用,選好帶頭人,為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以實實在在的成果輻射和帶動周圍群眾自覺投入和支持此項工作。
一、整合資金,加快建設步伐
近年來,公主嶺市明確提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要轉移到新農村建設上來,實現“物的新農村”與“人的新農村”建設同步推進。2014年由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2015年由市財政投入專項資金3000萬元;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公主嶺市“嶺富集團”融資近5億元(其中,農村道路建設3億多元;精品線路專項資金1億元),統一規劃、統一招投標、統一建設;一事一議專項資金2300萬元,省級18個重點村專項資金743萬元。全部用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農村道路建設580公里;新建圍墻34500延長米,整修圍墻5827延長米;大門387個;路邊排水溝29600延長米;地下排水設施1874延長米;休閑文化廣場11個;路燈905盞;綠化美化公路3條109公里。
二、科學規劃,明確建設重點
一是2016年公主嶺市出臺了《公主嶺市2016年-2017年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新農村建設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省級新農村建設18個重點村為示范帶動,以4條新農村精品線路為建設重點。2016年重點提升兩條精品線路長平線與公放線,涉及20個重點建設村,全部達到美麗鄉村建設標準。2017年重點提升公秦線與長鄭線。到2020年,全市力爭有100個行政村達到省級美麗鄉村標準。二是市委、市政府明確了《新農村建設幫扶意見》,市級領導包鄉(鎮),市直部門包村的新農村建設幫扶責任,采取資金、項目和物資等多形式、多舉措進行幫扶。近幾年,落實幫扶資金達1000多萬元。
三、高位運作,創新建設機制
一是創新執法體制。積極抓住擴權強縣改革、先行先試的有利契機,爭得省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在各鄉(鎮)設立城管執法中隊,在全市形成了大城管、一盤棋的格局,為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是完善投入機制。資金不足是制約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瓶頸。實施了擴權強鎮財稅體制改革,劃定基數,超收自留,既提高了鄉(鎮)抓財稅的積極性,又增強了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的財力。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zydk333”為你整理了這篇五年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情況自查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根據原環保部《關于下達“十三五”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的通知》(環辦生態函[2016]109號)文件要求,從2016年開始,由區環保局牽頭,每年對鄉鎮選取部分建制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對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等進行治理。
2016年度,我區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五個村及資金分配分別是:孤堆回族鄉大洼村33萬元,孫廟鄉劉廟村32萬元,李郢孜鎮賴山村25萬元,楊公鎮湯王村12萬元,唐山鎮施咀村23萬元(其中中央資金60萬,地方投入65萬)。五個村分別報送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經領導小組審核后實施。各村報送的實施方案涉及的主要整治內容為新建垃圾池、垃圾房、下水道、污水處理裝置及新建、改建廁所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局多次前往項目所在地實地查看項目實施情況,督促加快施工進度及保證施工質量。2017年2月,五個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全部實施完畢,我局組織了驗收并收集了項目相關資料。通過此次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五個村的生活基礎設施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共新建垃圾池(房)15座,購買垃圾桶142個,修建排污溝2680米,新(改)建廁所100余座,購買了垃圾轉運車1輛。農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垃圾能運走,污水能處理,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2017年度,我區共安排5個鄉鎮共5個建制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5鄉鎮編制了操作性較強的實施方案,并按照實施方案的內容和時間有計劃開展工作,針對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做到及時進行修改。主要實施項目包括修建改造水沖式廁所12座,新增衛生廁所164個,鋪設改造排污管網200米,購置垃圾桶、垃圾池、垃圾車若干。各實施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率、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率、畜禽糞便處理率、飲用水合格率全部達到考核標準。總投入59.1萬元撥付到位。
2018年度,我區部署了4個鄉鎮共8個建制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按照“四率”(污水處理率、畜禽糞污處理率、垃圾處理率、飲水合格率)要求,每村以獎代補9萬元。根據各行政村的基礎條件,分別由唐山、李郢孜、望峰崗、孫廟四個鄉鎮承擔,目前我區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已完成并通過區級驗收。主要實施項目包括修建或改造公廁 12座,管道750米,增加生活垃圾收集設施若干,總投入資金74.53萬元,8個建制村的整治任務已完成,項目資金均已撥付到位,各建制村飲用水合格率均大于90%、生活污水處理率均大于6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大于70%、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均大于70%。項目設定目標順利完成。
2019年度,我區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六個村分別是:孤堆回族鄉蔡圩村,孫廟鄉老崗村,李郢孜鎮孟崗村,楊公鎮楊郢村,唐山鎮蓮花村,望峰崗鎮鴨背村。六個村分別報送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經領導小組審核后實施。建設內容為新建、改建公廁12座;新建、修繕污水管網2400余米;購買移動式垃圾箱2個。區生態環境分局堅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重點建設建制村污水處理設施工程,共投入資金132萬元。現已完成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