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拼音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年級新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借助外部刺激集中注意力。新教材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如果教學方法具有多樣性和趣味性,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怎樣使一年級的孩子快快樂樂地學會拼音呢?
一、根據記憶規律,反復鞏固
學生學拼音學得快,忘得也快,這是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教師針對學生的記憶規律,分散難點,先記住音,后認讀形。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反復鞏固,在學生還沒有遺忘之前,及時復習鞏固。如:先把拼音和字寫給兒童看,讀給孩子聽;要求兒童在拼讀的同時重復描寫;要求兒童按照樣本寫拼音和字,同時邊寫邊讀。學生們對每個字母的發音和寫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強化鞏固。拼音教學是從聽錄音開始的,每天兩次10分鐘播放漢語拼音錄音帶,同時將漢字拼音字母表掛在黑板前,讓孩子們邊聽邊讀。每節課花10分鐘認讀3-4個字母的音和形,教師再適當正音。在拼讀練習的教學中,待學生掌握了拼讀方法后,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游戲,就是把聲母卡、韻母卡分別交給學生,哪兩個(幾個)能組成老師要求的音節,他們就是好朋友。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松,而且遺忘率低。
二、寓教于樂
1.兒歌。兒歌由于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特點而受到了學生的喜愛。教學中,我們緊緊抓住一特點,把大量兒歌引入課堂,使兒歌成為強化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一條有效途徑。例如:“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學生邊唱邊記住了aoe的發音,小人砍樹eieiei,小人倚樹睡一夜。再如:“bbb聽廣播,ppp把水潑,小馬快跑ddd,氣球上升qqq,拐棍加橫fff,傘把撐開ttt,小鴿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這些兒歌突出了字母形體的特點,形象生動,學生便于記憶。利用歌訣教學,學生興趣濃厚,而且通俗易懂,便于識字。
2.游戲。游戲可以把索然無味的漢語拼音教學變成一件學生非常喜愛的事情,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他們快快樂樂地學,輕輕松松地記,深受學生歡迎。例如:教學“aieiui”時,教師設計了一個“打電話”的游戲,兩名學生邊表演打電話邊對話:“uiuiui,我是小ai你是誰?”“uiuiui,你是小ai我是ei。”通過游戲,學生反復朗讀,加強了記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常和學生一起做“摘蘋果”游戲,板畫(簡筆)蘋果樹將聲母、韻母分別寫在半個蘋果的貼片上,拿對了聲母、韻母卡片,合起來是一個蘋果。
3.圖片。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學生的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于抽象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像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容易記住字母的讀音和字形,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圖畫,讓教材內容為教師的教服務,為學生的學服務。這些圖畫是鞏固漢語拼音,進行聽、說、想象與拓展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的極好素材。比如:教學“dtnl”一課《小兔追馬圖》時,我先問學生:“觀察圖,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學生直接看畫面就說出有一匹小馬和一只小兔。我說:“借助音節再看看,還有什么?”學生就會借助音節說出,還有一片土地,小馬身上馱著一袋大米。這兩個問題,主要是復習新學的拼音。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米袋漏了但小馬沒發現,小兔一邊追一邊喊,累得滿頭大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營造放松的學習環境
在拼音教學中,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學習欲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方式,教師必須營造開放的學習環境。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語言情境,將學習拼音與識字訓練和聽、說、閱讀結合起來。為了給學生創造強烈的學習拼音的氛圍,我把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為每個孩子做一塊姓名牌,給漢字注上拼音,掛在墻上,讓孩子們用拼音介紹自己的名字并認識同伴。把聲母、韻母和新學的帶彩圖的音節貼在墻上,隨時可以見到,防止遺忘;給教室里的每一件東西都貼上“拼音標簽”。如:yǐzihēibǎnzhuōzichuānghu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臨近之際,把祝賀語和相關的詩文如:《靜夜思》等用拼音抄貼在墻上,進行學習;一些日常用語如:“lǎoshīhǎo!”、“duìbuqǐ!”、“xièxie!”等,專門掛在“每日一句”的墻角,天天學,天天用。總之,學生一進教室,目及之處便是各種拼音語句,仿佛融進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獲取。
四、提高教師業務素質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師業務水平,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學校應該選擇責任心強、業務水平較高、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擔任一年級教學工作,并采取多種措施,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組織一年級教師參加了市、區組織的新教材培訓、小學生心理健康培訓、班主任培訓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等。在培訓中,注意激發教師參與培訓的動機,調動教師積極思考與實踐,以主體身份主動投入到培訓中,增強培訓效果。
五、開展課外活動,鞏固學習成果
在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以配合、鞏固課堂教學的效果。除了常規性的拼音驗收以外,我校每年舉辦拼讀拼寫比賽,表彰拼音學得好的學生,激勵學生學好拼音,說好普通話。我們還鼓勵學生訂閱《小學生拼讀寫》雜志,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學生閱讀。除此之外,還鼓勵學生用拼音學寫簡短的日記。盡管學生還寫得不好,有許多寫錯的音節,而且只能寫一句話,但通過寫日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了學拼音的重要性,并學以致用,鞏固了學習效果。
1、游戲教學法
低年級兒童天真活潑、喜唱好跳。根據這一特性,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期,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含的快樂因素,把歡樂引進課堂。主要做法是:(1)深入理解教材,挖掘教材固有的快樂因素;(2)努力做好直觀教具,充分開展直觀教學;(3)針對兒童注意力集中性差又不易穩定、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游戲引進課堂。如教聲母m,教師范讀并講解了發音方法后,指導學生讀時,可采用開火車的游戲教學。讓學生依次站起來發音。此游戲法即使課堂教學動靜結合,活潑有趣,又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自編兒歌、口訣
為能把聲母、韻母的音和形統一起來留在學生的記憶里,提高記憶。發音的正確率,教師可揣摩聲、韻母的形態特點,予以形象化的比擬,自編兒歌。如“一豎半圓ddd”、“右上半圓ppp”、“兩個橋孔就是mmm”、“q字加彎ggg”等。此口訣既幫助學生記住了發音又記住了字形特點。
二、教學方法,巧記字母
1、巧編順口溜識記拼音字母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要記住相對抽象的字母難度較大。在剛教學漢語拼音時,我就引導學生給每個字母編一句順口溜來識記字母的形,如“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學至聲母“m”時,在我的啟發下,一個學生編了這樣一句順口溜:“我愛做航模,兩個門洞mmm”。我聽后問全班學生:“他編的順口溜好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好!”我又問:“誰能編更多的順口溜來識拼音字母?”學生聽后都爭先恐后地編了起來,如“一個門洞nnn”,“烏鴉烏鴉uuu”,等等。在后來的漢語拼音教學中,基本上是學生自己編順口溜來識記字母的,我只是稍微加以指點。如學到聲母j和韻母ü相拼時,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是這樣學的:小ü見到j,擦掉眼淚笑嘻嘻。這樣,在拼音教學上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由于編順口溜讓學生充滿興趣,這種強烈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動腦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巧用發音口型識記韻母雖然編順口溜能較好地讓學生記住一些拼音字母的字形,但它并不是萬能的。在學到鼻韻母和復韻母時,學生很難再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他們了。因此,我在多次研究之后引導學生利用發音口型來分辨韻母,如:教學復韻母ai時,要先擺出a的口型,嘴巴張大,然后迅速滑向i的口型,把a、i連起來作為一個整體讀,就是ai的發音,嘴巴由張大到縮小,發音到i時,上下牙齒間只留一根火柴兒小的距離。我先作示范,后讓學生試一試,學生很快就發現口型不能錯,如果口型不對發音就錯了,所讀的韻母也就錯了,在教學后鼻韻母時,我也采用了辨別發音口型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字母的形和發音。
3、巧編故事識記整體認讀音節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拼音字母形狀的特點,我盡量將所學的內容編成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到整體認讀音節yuan時,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綠草如茵,牛羊成群。這兒住著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四個人,爸爸叫老y,媽媽叫老u,兒子叫小a,女兒叫小n,他們以放牧為業。一天,草原上突然刮起了一陣大風,把他們一家人吹散了。爸爸老y忙著找家人,首先找到媽媽老u,接著找到了兒子小a,最后才找到了女兒小n,他們怕再次走散,一家人緊緊地手拉著手。這樣y、u、a、和n就組成了一個整體認讀音節yuan。這樣就加深了對音節yuan的印象,增強了記憶。
三、重視培養學生直呼音節的能力
漢語拼音掌握得越熟練越好。而最熟練的標志就是“直呼音節”的熟練運用。見形知音,知音見形。這就會加快讀和寫的步伐。現在的九年義務教材低年級的課文通篇注有拼音,如果沒有直呼的本領是無法提高閱讀速度的。查字典,如果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音節,就可以快速翻檢、正音。如果沒有直呼,低年級兒童的語言、思維能力的早期培養和發展,利用漢語拼音進行有效地閱讀和說話訓練都會落空。直呼音節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顯得十分重要。讓學生從聲、韻、調的掌握到直呼音節能力的形成,必須循序漸進,由拼讀向直呼音節過渡,在教學中有二個步驟:
1、進行準確、熟練的拼讀訓練,為直呼音節打基礎。在教學中,訓練學生掌握字母的本音和韻母帶調讀法及聲韻連讀法。熟練拼讀音節可以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漢語拼音的一般規則,做到理解后記憶,增加識記的牢固性,為達到直呼打好基礎。2、重視創設語文教學情境,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直呼音節能力的重要途徑。情境教學,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它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強調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創造主動發展的動因。情緒教學對課堂的語文教學是重要的補充,它豐富和深化著課堂教學,陶冶著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要重視情境教學的作用,善于利用情境進行教學。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學已經日益顯出它的勃勃生機。
四、使用多媒體,讓孩子們進入一個動感的地帶
關鍵詞:途徑;圖畫;兒歌;故事;游戲;多媒體;創設情境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既然是工具,那就必須學會應用。我們都知道,漢語拼音字母是一個個比較抽象的符號,對于剛入學的兒童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相對抽象和枯燥的。要提高漢語拼音的教學效率,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愛好,為學生在頭腦中架起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梁,教學生把握正確拼音的方法,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消除學習漢語拼音的障礙。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相結合。”為了使漢語拼音課堂教學充滿情趣,充滿樂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漢語拼音,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看一看,借助圖畫創設情境,感知拼音
拼音字母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但假如能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朗朗上口的兒歌等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效果會非常好。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圖畫或利用實物創設直觀形象的情境,將抽象的字母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比如,我在教學聲母b時,出示一張小女孩聽廣播的圖片,對小朋友說:“誰能給這個小女孩起個名字?她正在干什么呀?”引出廣播的“播”字,告訴小朋友,把“播”讀得又輕又短,就是聲母b的讀音。
這樣一來,可以讓學生從已有的語言經驗中發現拼音,使抽象的拼音內容變得貼近學生的生活,有效地幫助學生發音,引發學生對學習的內在樂趣,感受到拼音并不是神秘的東西,而是存在于日常語言之中,從而縮短了學生與漢語拼音間的距離。
二、說一說,以兒歌創設情境,“觸摸”拼音
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枯燥無味的、抽象的注音符號,要想讓學生想學、樂學,就要變無味為有趣。教師可以教一些帶有童趣的兒歌,也可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利用語言讓學生在活動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拼音。
我們知道,以ɑ打頭的韻母在和聲母j,q,x相拼時,要加介母i,這點學生不容易記住,寫時很容易把介母i丟掉。在教學時,我是這樣處理的:在教j,q,x和ɑ相拼時,我自編了一首兒歌,幫助學生記憶,“j,q,x,怪脾氣,不愿和ɑ在一起,中間必須加上i,它們才能做游戲。”以ɑ打頭的韻母全學完以后,我又教同學們:“j,q,x,怪脾氣,ɑ,ɑo,ɑn,ɑng全不理,中間必須加上i,它們才能做游戲。”
好用、易記、有趣的兒歌,可使學生能更好地記住所學知識。這樣直觀形象地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三、講一講,用故事創設情境,學習拼音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宜接受直觀生動的事物。在教學中,我結合課文內容講一些趣味故事,營造了一種愉悅的氛圍,幫助學生熟記拼音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學習《ie ü er》時,整體認讀音節ye和yue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利用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以故事創設情境,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和形象的動作描述故事,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沉浸在拼音的“童話世界”中,輕松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ie這個復韻母的脾氣很不好。它整天想著自成音節,去給漢字注音。一天,ie對它的成員小i說:“你的讀音和大y差不多,你變動一下,我不就可以成為音節給漢字注音了嗎?”小i一聽,拍手叫道:“好啊,好啊,這樣您的本領就更大了!”于是,小i搖身一變,變成了大y,ie也就變成ye了,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音節。
用故事創設情境,進行拼音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享受學習的快樂,充分領略學習拼音的歡樂與情趣。這樣的學習把握得快,理解得深,記憶得牢。
四、做一做,用游戲創設情境,運用拼音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樂于學習漢語拼音,并能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我自編了許多游戲。做游戲對于每個小朋友來說都是一件樂事,如,“摘果子”“找朋友”“我是小小和平鴿”等。
以“我是小小和平鴿”為例,老師事先剪一些和平鴿,鴿身寫上拼音詞。拼音教學進入復習鞏固階段時,老師拿出和平鴿,詢問小朋友誰愿當小小和平鴿,只要讀準鴿身上的拼音詞,誰就是小小和平鴿。小朋友紛紛舉手搶著回答,學習氣氛達到了。
創設這樣有趣的游戲情境,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多一次運用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把握、鞏固知識,而且學生通過共同參與游戲,還能逐步養成互助互愛、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良好品質,并感受到濃濃的伙伴情,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拼音;快樂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后首要的學習內容,但是,純拼音的教學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長久興趣。讓他們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中的第一道難關。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教從表象入手
學在直觀感知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優勢的特點。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1. 情境圖示法。
實驗教材拼音部分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畫面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我們要選擇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圖,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邊練嗓,開口唱aaa,公雞啼叫ooo,鵝在水中倒影eee.
2. 實物演示法。
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準確發音,記住字形。教學聲母f和t時,我拿一把帶鉤的雨傘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下雨打開傘,傘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f”把傘收起,傘柄朝上。然后在問答中揭示f和t的讀音及寫法,再通過實物演示來檢驗發音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區分b和p,d和t,gk和h發音是否送氣,我拿一張薄紙放在嘴邊,有意識地發出不同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創設倩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采用制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在教學中,組織同學進行一次小表演活動,讓四位戴有“j、q、x、ü”頭飾的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大聲朗讀兒歌,在四位同學的即興表演中記住“j、q、x”與“ü”相拼的規律,然后在各組之間、同學之間亦進行類似的表演。通過這些表演活動,使學生既掌握了“j、q、x”與“ü”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于故事情節中。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里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里哼的歌也變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盡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ǎ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里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à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三、編創游戲
1. 拍手記憶法。
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于學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時,可采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兒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牙齒對齊“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2. 問答法。
采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的方法。例如,在教學“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
(1)師: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
(2)師: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
(3)生:一個門洞是什么?兩個門洞是什么?
師: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 摘果子讀字詞游戲。
準備一些教學卡片,卡片的一面繪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薄、橘子”等圖形,另一面標有這些水果字詞的拼音。游戲中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學生按照拼音讀出卡片背面的字詞,若讀正確,則可將卡片送給其他同學,若讀法錯誤,則將卡片還給老師。
4. 擺字母。
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語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級新生入學后首要的學習內容,但是,純拼音的教學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學方法,選擇適當合理的方式”,就成為拼音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學方法巧妙得當,就能引起學生對拼音的長久興趣。讓他們積極愉快地度過小學學習中的第一道難關。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學中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教從表象入手,學在直觀感知
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維形象具體化,無意注意又占據優勢的特點。只有注重教學內容的具體性和直觀性,才能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
1、情境圖示法 :實驗教材拼音部分充分體現了這一特色,畫面出現了優美的鄉村河畔晨景圖,我們要選擇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圖,利用插圖表音、表形的特點,啟發學生掌握字母。比如:小女孩河邊練嗓,開口唱aa a ,公雞啼叫 o o o,鵝在水中倒影 e e e. 2、實物演示法: 用直觀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準確發音,記住字形。教學聲母f和t時,我拿一把帶鉤的雨傘做教具進行直觀演示。下雨打開傘,傘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f”把傘收起,傘柄朝上。然后在問答中揭示f和t的讀音及寫法,再通過實物演示來檢驗發音的方法是否正確。在區分b和p,d和t,g k和h發音是否送氣,我拿一張薄紙放在嘴邊,有意識地發出不同的音,讓學生直觀地觀察送氣的情況。
二、創設倩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利用表演活動。在活動中掌握所學內容。學習聲母j、q、x與ü相拼時,可采用制做頭飾、教兒歌、組織學生表演等形式進行。兒歌:“j、q、x好朋友,一塊出去玩,路上碰見小ü。小ü小ü有禮貌,脫下帽子問聲好”。在教學中,組織同學進行一次小表演活動,讓四位戴有“ j、q、x、ü”頭飾的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大聲朗讀兒歌,在四位同學的即興表演中記住“j、q、x”與“ü”相拼的規律,然后在各組之間、同學之間亦進行類似的表演。通過這些表演活動,使學生既掌握了“ j、q、x” 與“ü” 相拼的規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編說童話故事,寓教學內容于故事情節中。聲調教學中,應主要講清聲調符號的形狀和四聲的讀法。可將“四聲” 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來學習。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開了家商店,東西非常好賣,這不,小熊今天又該去城里進貨了。開車行駛在平坦的大道上,想著商店紅火的生意,小熊高興地唱起了歌:“āāā”。不一坐,前方出現了一個斜坡,為了爬上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門,汽車在坡上吃力地行駛著,小熊嘴里哼的歌也變成了“ááá”。好不容易爬完了這道斜坡,低頭一看,眼前的路又讓小熊吃了一驚: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唉,又是一段難走的路!小熊是樂觀的,盡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車上下顛簸著前進,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唱歌,不過此時的歌已變成了“ǎǎǎ”。走完了這段難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現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頂,已能看見城里了。小熊高興得不得了,大聲叫著“ààà,進城啦!”汽車飛快地下了坡,小熊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又進了很多貨物。
同學們在聽上述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a”的四個聲調的讀法及四種聲調符號。
三、編創游戲
開展愉快教學處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潑好動的。單靠圖片和活動教具學習是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所以上課時讓他們動動手、動動腦,做做知識性游戲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極為有效的。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強動手、動腦能力,加深記憶,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記憶法。將要學習的拼音字母配上兒歌、口訣,伴以簡潔、鮮明的節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讀、易記,便于學生掌握。例如:教“a”“o”“e”“i”“u”“ü”時,可采用以下兒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進行教學。兒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兒唱起歌。張大嘴巴“aaa”,嘴巴圓圓 “ooo”,嘴巴扁扁 “eee”,牙齒對齊 “iii”,撅起嘴巴“uuu”,口吹哨子“üüü”。
2、問答法。采用“師問生答”“生問師答” 的方法。
例如,在教學“d”“b”“q”“b”“m”“m”等形近拼音字母時,可采用以下問答的形式進行。
(1)師:左下半圓是什么?右下半
圓是什么?
生:左下半圓d、d、d,右下半圓b、b、b.(2)師:左上半圓是什么?右下半圓是什么?
生:左上半圓q、q、q,右上半圓p、p、p.(3)生:一個門洞是什么?兩個門洞是什么?
師:一個門洞n、n、n,兩個門洞m、m、m.通過以上一問一答,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又使學生掌握了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3、摘果子讀字詞游戲。準備一些教學卡片,卡片的一面繪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薄、橘子”等圖形,另一面標有這些水果字詞的拼音。游戲中有圖案的一面對著學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學生按照拼音讀出卡片背面的字詞,若讀正確,則可將卡片送給其他同學,若讀法錯誤,則將卡片還給老師。
一、多樣化的導入驅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意向
在拼音教學中,如果導入方式設計得巧妙得當,就能在頃刻之間引起學生對拼音的興趣,使學生迅速步入精神興奮狀態,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意向,從而為新的教學活動做好心理準備。
1.掛圖導入
拼音教材的每一課都配有直觀的插圖,這些插圖趣味性較濃。在教學時,先出示本課掛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再引入本課課題,直觀地讓學生了解學習的內容。
2.談話導入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與學生談論一些他們關心的話題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將本課的內容巧妙地設計到談話中,自然地引出課題。如在教學d、t、n、l時正好是“教師節”過后的開學第一天,我巧妙地將本課的字母組成音節,編成一句話“同學們,我度過了一個特別愉快的教師節,讓我最難忘的是收到了一份與大家共享的禮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這里的“度、特、難、禮”四個字正好蘊含了本節課要學的聲母“d、t、n、l”,再加上學生們聽說有禮物要與他們分享,一定會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下去。
二、妙趣橫生的新知操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以致用,拼音的學習就是為了方便識字,在教學中聯系漢字和句子,設計靈活多樣的新知操練,使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1.兒歌激趣
兒歌的特點是朗朗上口,淺顯易懂。在拼音教學中,編寫一首兒歌,學生邊讀兒歌邊拍手邊識記,學起來生動活潑。如:張大嘴巴,,;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學生在背誦的時候不只是記住字母的發音,還鞏固了字母發音的口型。
2.借助肢體活動突破難點
學習了形近聲母“b”“P”“d”“q”以后,學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學中我借助肢體語言創編了字母操來幫助孩子區分,如:將右腿彎曲,雙手合十上舉,形成字母“b”;并配以兒歌“右下半圓bbb。通過反復的操練讓孩子在無意識的活動中記住這4個字母。
3.競賽練習培養團隊意識
根據兒童好勝心、進取心強的心理特點,采用競賽方式進行操練,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對學習活動始終保持積極的態度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并不斷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三、形式多樣的作業使課堂教學不斷延伸
以課堂知識為基礎,設計出新穎、有趣的作業,使課堂學習持續并延伸。如“回家當小老師”,將所學字母給父母講一講。這樣既檢驗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又讓家長及時了解了孩子的學習狀況。學生在給家長講課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就感,更增強了學習的動力。利用學生愛動手的特點,在學完拼音后指導學生做拼音卡片,既熟悉了拼音字母的書寫,又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為后面學習拼音做好了學具準備。
【關鍵詞】小學;漢語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是漢字的注音符號,是幫助孩子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重要工具。學好拼音是小學低年級兒童學好生字、生詞的前提條件。熟練的掌握拼音方案可以幫助兒童學習口語中熟悉的生字、生詞。在小學生開始學習漢字之前,已通過口頭言語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口語詞匯。漢語拼音的中介作用是利用學生的口語經驗為文字學習提供幫助。所以小學生學好拼音尤為重要。拼音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兒童可以利用它幫助識字。小學生在學習拼讀方法,熟練拼讀音節后,可以利用它來識字、查字典、閱讀注音讀物,還可以利用它來學習使用諸如“智能ABC、全拼”等各種拼音方法在電腦中輸入漢字……這些都是在使用漢語拼音為自己的后續學習和拓展學習服務。另一方面它能幫助小學生學好普通話。使用漢語拼音來正音正字,正確地使用普通話交流、閱讀、朗讀。再次它還能輔助小學生提高寫作水平。孩子在書面交流或作文練習中,遇到不會寫的字或一時想不起來的字,都可以先用漢語拼音音節來替代,方便時,再查字典確認漢字。可見,漢語拼音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則黑鄉地處昆明市祿勸縣東北偏北,占地面積較大,人口較多,其中少數民族所占比例較大,有彝族、涼山族、壯族、傈僳族等少數民族。由于地理條件、文化條件等諸多條件的制約,人們之間的交流一般都以方言或民族語言的形式進行,學生很難讀準標準漢語發音,課堂漢語拼音的教學是學生學好漢語的唯一途徑,所以對山區學生來說學好漢語和漢語拼音的一個十分棘手問題。漢語拼音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好漢語拼音也就十分重要了。從他們的心理上來分析,他們正處于從幼兒向兒童過渡的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理解能力差,記憶全靠死記硬背,他們擅長記憶各種形象和具體的材料。此外,他們的記憶效果與他們的情緒有著極大的關系,即在高興時記憶效果好,反之較差。本文針對他們易記易忘、興趣學習等特點,結合則黑鄉的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疏淺的談一談我對漢語拼音教學的看法。
1.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機
興趣是低幼兒童學習的主要動力。對于剛入學的孩子更是如此,他們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鮮,他們只憑自己的興趣做事,沒有自覺學習的自制力,所以教師要把興趣寓于拼音學習中,讓“興趣”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尋求樂趣。我在開始教學漢語拼音時,通過查資料、翻教輔資料等方式來編歌詞、編順口溜或畫圖進行教授,便于學生記住它們的形和音。如:畫一把小傘表示“t”,小棍“l”,叉叉“x” 等等。這樣不僅激發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還使得他們更便于記住所學知識,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2.創設學習情景,開展趣味教學
上面說到,興趣是兒童的主要學習動力,那么我們就可以通過創設學習情景來開展教學,如:借助實物、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充分利用遠程教育等多種手段,把所學內容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這樣,單調、枯燥的教學內容就“活”起來了,同樣孩子們就“樂”起來,學習的動機就強,效果就會“好”起來了。如:學習聲母“q”時,我拿著幾個充了氣的氣球,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借助氣球的形狀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 的形,然后我排除氣球中的氣體,“氣”的發音,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 的音。上拼音課時,我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或下載精品漢語拼音課件來顯示筆畫順序,同樣也通過課件或音像制品來播放拼音的標準讀音等等,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方面來幫助學生記憶課堂所學習的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住學生特點,變換學習手段
由于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此,在教學中變換了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他們對拼音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學識“z、c、s”的字形,我是這樣做的,先認讀z,然后用三根小棒擺出“z”形,再在黑板上寫“z”;認讀“c”, 然后用手勢表示出“c”,再在黑板上寫“c”;認讀 s,然后用線繩擺出“s”形,再在黑板上寫“s”。認、讀、寫相結合,動腦、動口、動手,眼到、口到、心到,“三動”、“三到”相結合效果甚佳。
4.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正音
“知識來源于生活”,我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由于我所在學校少數民族所占比例較大,學生基本的交流都使用民族語言和方言,這樣一來,一則學生練得少,二則是由于民族語言的發音與漢語發音差別較大,使得學生的發音結構定型,不易改變,三則方言的語音跟普通話存在較大的差異,從而加大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如:學生易將普通話的翹舌音“老師(shi)”發成平舌音“老師(si)”,前鼻音“an”發成后鼻音“ang”;“煙(yan)”讀成“因(yin)”,“龍(long)讀成農(nong)”等等。所以,我在教學中對學生容易讀錯、記錯的地方特別加以強調或更正,及時幫助他們正音。
5.加強自身修為,提高教學水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特別是對于這些孩子,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使他們產生深刻的印象或極度的模仿。所以,作為老師自己就要起好模范帶頭作用,加強自身修為,不應該在學生眼前出錯,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給孩子良好的影響。因此,我采取的方式是:堅持講普通話;對一些發音不準或不確定的字、詞堅決通過查字典更正,從不含糊;盡自己的努力來學習心理學知識,通過學習心理學知識來掌握不同時期的孩子的心理動態,以便及時幫助孩子走出心理誤區,針對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6.引導學生記憶,強化學習效果
兒童對所學知識易記、易忘,特別是拼音,反復性比較大。雖然做到天天練,但沒過幾天,有的學生還是把學過的拼音忘了。要使他們學了不忘,記得牢固,就要不斷的強化、反復復習,以達到強化學習效果的目的。我在這個環節中采取的辦法是:學了聲母、韻母后,把卡片掛到墻上,讓每個學生進教室都要讀一遍,每天上課前,再叫個別學生讀一下;讓學生用拼音字母拼讀教室用具、學習用品;日常用語也可用拼音寫出來讓學生讀,如:我出示“qǐ lì”,學生立刻起立,出示“zuò xià”,學生立刻坐下;開辟天天練習專欄,每天拼幾個詞語或句子,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讓學生用拼音寫作業本的名字,并用輪流發作業的方式來訓練等等。
總之,拼音教學是一個基礎內容,拼音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雖然其內容枯燥乏味,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能積極合理地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彌補內容的缺陷,同樣能讓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學成為歡樂的海洋。 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創新地設計教學過程,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樂,方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真正體現----“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來促使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參考文獻
[1] 宣吉娜,《小學拼音教學與興趣培養》,2006年2月
[2] 衛班元,《談談小學語文教學》,寧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戴寶云主編,《實用小學語文教學90法》,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查子秀,《超常兒童心理與教育研究15年》,《心理學報》1994年第4期,
關鍵詞:小學教學;拼音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231-01
拼音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也是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剛剛進入校園環境的小學生,并不能適應枯燥的學習環境,為了提高拼音學習效果,教師必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需要通過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快樂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
一、拼音教學存在的問題
漢語拼音是學習中華文化的基礎工具,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過于夸大拼音的作用,就會導致教學實踐出現一些問題。
1、過于重視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的本質就是幫助學生學習漢字與普通話,小學階段的閱讀與寫作,都與漢語拼音有很大關系。語文教材為了實現這種效果,需要將部分漢字由拼音取代,讓學生直接讀出音階,實現漢語拼音的教學目標。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可以直接通過拼音讀出不認識的字,減少閱讀文章的難度。這種方式并不會偏離拼音教學的方向,但是一些教學課程為了更加突出漢語拼音的重要性,采取了過激的措施。例如為了直接讀出音階,要求學生反復訓練拼音閱讀,并沒有與漢字結合起來,甚至一些教材中,為了鍛煉拼音讀寫,直接用拼音組成一段話,讓學生讀寫出,這種練習十分常見。但是這種方法恰恰忽略了拼音教學的基礎目標,忽略了漢字才是最終的學習目的,學生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漢字進行學習,充分表現出漢字的重要性。
2、加重學習負擔
漢語拼音是閱讀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級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可以使用拼音替代漢字。雖然一年級生并沒有較多的漢字知識儲量,可能在完成學習后,學習1000字后只能寫出600字,但是恰恰因為這種替代,學生過于重視拼音,在寫作過程大量使用拼音。漢語拼音的本質是漢字學習輔助工具,而不是漢語學習的主體。一些教學過程為了突出拼音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必須默寫音節,變相的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用拼音代替漢字,的確可以增加寫作字數,但是無法表達出漢字學習的重要性。拼音取代法短時間成果十分顯著,但是對后期學習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學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正學習習慣,在二、三年級也會使用拼音代替漢字,影響漢字學習速度。
二、拼音教學有效方法
1、“童趣”化拼音教學
拼音是一種符號,教學過程相對抽象,如果教師依靠常規教學程序,看圖學拼音、朗讀拼音、拼讀與書寫,就會降低課堂趣味性。小學生學習興趣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覺得課堂充滿新鮮感、十分有趣,才能激發出對拼音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需要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一般一年級生最感興趣的有動畫、游戲、零食、玩具、故事書,教師完全可以使用這些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出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例如,模擬出拼音王國情境,在王宮中放置韻母、聲母、整體音階,并根據每個字母的特點,為學生講解拼音教學內容,加強學生對拼音知識的印象,使拼音轉變為永久記憶。
2、“故事”化拼音教學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漢語拼音小故事,讓學生體會到漢語拼音的樂趣。在拼音教學課上,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講解,讓學生根據圖畫與拼音字母分析字形與讀音的連線。為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使用一些創造性課程,提高學生對拼音知識的關注度,依托教材,創造出不同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教學時為學生講故事:“森林里住著聲母y與w,單韻母i與u。一天他們一起去采野果,在摘完野果后,他們說一起做個游戲,i走到y身邊組合成yi,w走到u身邊組成wu。”之后讓同學自己找到朋友組成字母組合,學生在充滿歡樂氣氛的課堂中學習,對拼音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
3、“實踐”化拼音教學
在學生進入學校的初期,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設計拼音教學內容時,必須從興趣出發。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就是漢語拼音教學,是引領學生了解漢字、語言溝通、查閱字典、學習普通話的主要工具。為了讓學生的漢語拼音水平更加優秀,為后期語文教學打下基礎,必須加強實踐性聯系。每堂語文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單純依靠故事內容進行講解無法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講述拼音故事的過程中,還需要讓學生直接體驗與練習拼音,使學生可以進行拼讀,提高漢語拼音拼讀的正確率。如果學生自己反復閱讀就會在短時間內感覺到厭倦,所以需要通過課堂活動或者游戲的方式,加強學生集中力。例如,組織拼讀比賽,學生在激烈的競爭游戲中學習拼讀,讓漢語拼音知識更加趣味性,學生開心的學習拼音知識。
4、“載體”化拼音教學
拼音教學的困難點有:幼兒園與小學銜接不當,一年級學生沒有拼音基礎,突然學習新的漢語拼音知識,學生會因為新知識產生畏難心理,而且自信心與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教學方法單調乏味,學生無法加深記憶,更無法將漢語拼音轉為永久性記憶。加強拼音教學的“載體”化,使幼兒園與小學更加完美的連接,讓拼音讀寫、字母融入故事書與動畫之中,學生從幼兒園直接了解拼音教學,進入小學后,對漢語拼音不會產生抵觸心理。
小學拼音教學方法十分豐富,教師可以選擇多種教學方法進行拼音教學。在選擇課程的階段,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尋找適合全體學生的拼音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學習拼音,為以后的漢字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 瓊.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目的淺談[J].漢語拼音教學,2011(3).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拼音教學
從《漢語拼音方案》推出并編入小學課本以來,漢語拼音就成為小學生入學后的重要學習內容。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反映漢語拼音的教學難以順利展開。有的教師提出課本內容比較枯燥,很難吸引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師認為拼音內容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有點復雜,難以幫助學生有效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多媒體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出課本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隨著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拼音教學中,以前的各種教學過程中面對的難題正在逐漸被解決。在本文中,我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記憶”“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三個方面出發,談談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小學語文拼音教學。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古代的學者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聽別人講比不聽好,見到比只聽別人講好”。由此可見,親身的見聞是學習知識的重要過程。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像、文字等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從而將抽象的知識點具體地呈現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來創設內容豐富、場景真實的教學情境,從而讓學生把拼音學習當成一種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之中。如在教學“gkh”這一課時,我就根據多媒體可以把課堂內容更加形象地展現出來的特點,精心創設了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堂上要教給學生的拼音做成了可以發音的拼音寶寶。在課堂開始之后,我打開多媒體課件,這些寶寶就乘坐這一輛火車駛入了學生的視野之中,學生的目光馬上就被這些寶寶吸引住了。然后,我教給學生這幾個字母的發音方法,在學生正確發音之后,多媒體上對應的寶寶就會向學生揮手。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被徹底調動了起來,他們更加積極地進行發音練習,以和多媒體上的拼音寶寶互動。這樣,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之后,教學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課堂教學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記憶
無論在哪一學習階段,記憶課本知識都是學生面對的難題。許多學生因為沒有掌握記憶的方法,對課本知識學了又忘,久而久之,就會對知識記憶產生抵觸心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心理還不夠成熟,當他們遇到難以記憶的知識時很容易就會產生失敗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幫助學生脫離了機械記憶的苦海。我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所學的知識。如在引導學生復習韻母的時候,我就設計了這樣的多媒體課件:在美麗的森林里面,住著一些活潑的韻母寶寶,在我點擊鼠標之后,森林呈現在了學生的眼前,韻母寶寶們分散在森林的各地。接著,我向學生說道:“韻母寶寶們在森林里面迷路了,大家能不能叫他們的名字幫助他們找到他們的小房子?”學生踴躍地進行了回答,有的學生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很多的韻母,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將韻母寶寶們送回了他們的住所。這樣,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之中,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被調動了起來,韻母的讀音和寫法不知不覺地就扎根進了他們的記憶深處。之后,在一次課堂檢驗時,我考察了他們對韻母的掌握情況,一些以前沒有正確默寫出來過的學生也把課上復習的韻母準確地默寫了出來,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記憶的效果顯而易見。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新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拼音學習為漢字學習和說標準普通話打下基礎。要落實這樣的目標,我們教師應該突破拼音教學中的難點,切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在拼音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拼讀一直是教學的難點。我結合多媒體增加了訓練的密度,以期突破拼讀這一教學難點。如在學了a、o、e、i、u、ü和b、p、m后,我就引導學生進行了拼讀,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兩拼音節的正確拼讀方法,我在多媒體課件上演示了聲母b和i介母碰撞并結合的過程,同時發出音節bi的規范拼讀。通過多媒體聲色并茂的演示,我輕松引導學生掌握了拼讀的技巧,并引導學生根據多媒體課件進行了練習。這樣,在利用多媒體進行規范的示范之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教學效果大大提高。這樣利用多媒體技術來進行的拼音教學方法,能將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課堂變得有趣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夠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學習效率也就得到提升。因此,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掌握多媒體技術并利用這一技術來進行教學創新,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為學生素質的提高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