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住宅設計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住宅電氣設計
1 關于配電系統
《住宅設計規范》(以下簡稱《住規》)第6.5.2條第1點規定住宅供電應采用9T、9N―C―S、TN―S三種接地方式。在設計時由城市公用低壓線路供電的住宅樓一般采用TT系統:住宅小區的每幢住宅樓采用由小區變配電站配電時采用TN―C―S系統;對附設有配電所的高層電梯住宅采用TN―S系統。
2 關子每戶電源進線
大多數住宅每戶一般都為單相電源進線。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級住宅的冬季采暖與夏季降溫已不完全是采用以往的分體式空調來完成,而是由家庭小型中央空調系統取而代之,家庭中央空調系統一般由風機盤管和空調主機組成,風機盤管依然為220V電源,空調主機則為380V電源。此時住宅電源應采用三相電源進線,出線回路亦設一路三相斷路器作空調主機電源。
《住規》第6,5.2條第5點還規定每套住宅進線斷路器應采用同時斷開相線和中性線的開關電器,所以對于單相電源進線采用雙極開關;對于三相電源進線采用四極開關。
3 關于每戶配電箱出線回路的設計
一般出線回路按照明、普通插座、空調插座、廚房插座、電熱水器插座等回路設計。另一種方式,除了廚房和電熱水器插座回路外,其余插座完全可以按房間分片區設置回路,且線路敷設方便,交叉少。
另外,近年來出現了電熱地板輻射采暖技術,這種系統以電力產生熱源,通過敷設于地板表層下的柔性加熱電纜以及傳感探頭,由電子溫控器自動控制向房間供熱采暖。根據不同地區系統功率指標(約50W-150W/m2)于每戶配電箱按房間面積分回路并帶漏電保護預留容量。
4 關于每戶的電源進線不應小于10mm2的條文
住宅一方面向大戶型大面積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向小戶型發展的情況。小戶型一般為30-40m2,裝設功率為4―5KW/戶,如果這種情況也采用每戶的電源進線不應小于10mm2的規定,筆者認為是不合適的,一則沒有必要,二則不經濟。小戶型多為電梯公寓,套數多,每戶電源進線均采用10mm2對工程造價會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房地產商對設計要求既要質量高又要節約工程造價。所以對于類似小戶型應允許將每戶電源進線減至6mm2。
5 關子電能表的選型及表箱的設置
住宅照明計量表箱的設置方式在《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第8.2.2.2條中做了詳細規定,但對集中式式計量表箱內的電表數量未作規定,筆者認為應將數量控制在20只表以內,否則電表箱體積太大,在制做、安裝及進出管線施工方面都不便,多層住宅一般設置在首層嵌墻暗裝,對建筑墻體造成較大影響。高層住宅設置在管道井內,表箱太大對管道井的尺寸就提出了要求。對單相電源進線的用戶采用單相電表,對三相電源進線的用戶采用三相電表。另外,在城市電網直供用戶可享受波峰波谷電價的地區應采用分時段計量電表。
6 關于漏電斷路器極數及漏電動作電流的選擇
《住規》第6.5.2條第7點要求每撞樓進線斷路器設漏電保護,常遇到的問題是斷路器的極數與漏電動作電流的選擇。根據《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第4.5.6條規定“當裝設漏電電流動作的保護電氣時,應能將其所保護的回路所有帶電導線斷開。”在住宅設計中多為單相負荷或單相負荷與三相負荷同時存在,N線不可能保持地電位,所以應選用三相四極漏電斷路器(末端插座回路選用兩極漏電斷路器或可斷開N線的1P+N型漏電斷路器)。設漏電保護的目的根據條文說明是為防電氣為災,根據《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第4.4.21條“其額定動作電流不應超過0.5A”以此為依據進行設計。
7 關于插座的設置
這里主要談一談浴霸、電熱水器及廚房燃氣報警器插座的配置,市場上出售的浴霸有兩燈頭、三燈頭及四燈頭的,都配有單相三極插頭和配套開關,電熱水器也配有三極插頭,設計時應根據衛生間的布置預留單相三極防濺插座。家用壁裝式可燃氣體報警器(例如JRB―99系列)為單相兩極插頭,可與抽油煙機共用插座(選用單相二加三極插座)。另外,對于如洗衣機等的插座應選用帶開關型的較好。
8 關于相關規范的相關條文
在住宅電氣設計過程中往往會用到其它規范的有關條文,其中較重要的條文應注意。
8.1 《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第6.0.10條“由建筑物外引入的配電線路,應在室內靠近進線點便于操作維護的地方裝設隔離電器。”所以電源進線除設漏電斷路器外還應設隔離,隔離電器先用三極且符合《低規》GB50054―95第2.1.6條規定的電器。8.2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93“第八章 日用電器”對插座等的設計要求有詳細的條文,應作為住宅設計的重要依據。另外《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第10.8條“家用電氣篇”也可對住宅設計規范作很好的補充。
8.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第19.1.6條規定“當燈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時,燈具的可接近導體必須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并應有專用接地螺栓,且有標識。”住宅衛生間一般都設有壁燈,為滿足規范要求,筆者建議采用利用衛生間的局部等電位聯結的作法,而不必為一兩套壁燈設照明用PE保護線。
8.4住宅一般都沒有CATV系統,根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第15.8.1條規定“CATV系統采用單相220V、50Hz交流電源,一般由靠近前端的照明配電箱以專用回路方式供給”,另外像配線架及對講門鈴系統筆者建議也采用單獨回路配電,而不與走廊照明回路共用電源,以保證檢修時相互無影響。但它們均為公共用電,用一只電表計量即可。
關鍵詞:住宅小區 負荷 測算
中圖分類號:F28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城市住宅小區負荷準確測算是住宅小區電源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住宅小區住戶的供電能力。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化電氣設備逐步進入普通家庭。結合城市住宅小區用電實際以及對今后用電負荷發展的展望,通過需用系數法對住宅小區負荷進行測算,提出如何準確測算住宅小區用電負荷,合理配置住宅小區配電變壓器以及出線電纜,保證小區內住宅負荷發展需求。
一、小區住宅負荷計算:
(1)單戶住宅負荷計算:根據城市負荷使用情況分析,居民用電的最大負荷出現在19~22時間段。 下面結合城市家用電器實際使用和發展情況來統計分析一般城市住宅用戶負荷。
居民家用電器使用情況統計表
上表為一個89m2中型住宅(2室2廳1衛)用戶一般家用電器基本普及情況下的負荷數據,本文按照家庭常用負荷和非常用負荷分別進行計算,這樣每戶住宅用電負荷計算如下:
住宅用電單戶需用負荷:Pj=Kz×ΣPe
式中,Kz――家用電器的計算需要系數。
ΣPe――家用電器設備的設備額定容量。
依照《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確定,住宅負荷需用系數取0.3―0.5,我們對常用負荷取0.5,其他負荷取0.3;由此得出這個中型住宅的用電負荷為:
家庭常用負荷是Pj=0.5×6030=3015 W
家庭不常用負荷是Pj=0.3×8390=2517 W
需用總負荷是Pjz=(3015+2517)÷1000=5.532 KW<6.0 KW
這是按家用電器基本普及(未按照采用節能電器考慮)的情況下統計的需用負荷,經實踐檢驗城市住宅小區的住宅面積按照住宅配電可分為三類:60m2以下的為小型,60~90m2為中型,90-150m2以上為大型。因此,普通住宅用戶的計算負荷小型住戶取4KW,中型住宅取6KW,大型住宅取8-10KW完全能夠滿足家庭負荷發展需要。
(2)小區住宅負荷計算
按需用系數法計算負荷,小區住宅負荷計算表達式如下:
PM=ΣPjz×Ni×η
式中PM――實際最大負荷,KW。
Pjz――單位戶數計算負荷,KW/戶。
Ni――不同負荷標準住戶數。
η――同時系數,取值范圍見下表。
城市住宅負荷同時系數η取值表
二、小區其它負荷計算
通過需用系數法計算的住宅小區住宅負荷,還未考慮小區公用照明、物業辦公以及商業。涉及高層住宅還應考慮電梯、供水等相關負荷。
(1)、電梯負荷
Pd=∑Pdi×ηD
式中Pd――電梯實際最大總負荷。
Pdi――單部電梯負荷。一般單臺電梯功率為10-14KW/臺,在實際負荷測算中按設計負荷或實際設備容量計算。
ηd――多部電梯運行時的同時系數,根據《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規定,ηD取值如下表。
多部電梯同時系數一覽表
(2)供水水泵負荷(通風設施負荷計算同此法)
PMS=∑PSi×Nsi
式中PMS――水泵最大運行方式下(開泵最多的方式)的實際最大負荷,KW。
PSi――各類水泵的單臺最大負荷,KW。
NSi――最大運行方式下各類水泵的臺數。
(3)、物業辦公以及商業負荷
PWM=Ped×S×η
式中PWM――物業辦公以及商業用電實際最大負荷,KW。
Ped――單位面積計算負荷,W/m2。
S――物業辦公樓及商場總面積,根據相關資料,辦公以及商業負荷可按建筑面積60W-80W/m2負荷密度選擇。大型商場可按80W/m2負荷密度選擇;一般住宅小區負荷設計僅僅涉及小型商場,用電負荷小,負荷密度可按60W/m2選取。
η――同時系數,根據有關資料,辦公及商場負荷同時率可根據實際情況取0.8―0.95,建議按0.8取。
(4)、公用照明
公用照明負荷PG (單位KW),由于其負荷為照明燈具,基本全部使用,故統計公用照明負荷按照實際設計容量進行累加計算。
這樣,住宅小區的綜合最大負荷:P∑=PM+Pd+PMS+PWM+PG
綜合考慮住宅小區住宅負荷、電梯、供水、辦公、商場以及公用照明用電,即可確定住宅小區總體負荷。
三、變壓器以及出線電纜的選擇
(一)變壓器的選擇
1、變壓器容量的選擇
我們在平時選用配電變壓器時,如果把變壓器容量選擇過大,就會形成“大馬拉小車”的現象。這不僅增加了設備投資,而且還會使變壓器長期處于空載狀態,使無功損失增加。如果變壓器容量選擇過小,將會使變壓器長期處于過負荷狀態,易燒毀變壓器。因此,正確選擇變壓器容量是電網降損節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變壓器容量本著“小容量,密布點”的原則,配電變壓器應盡量位于負荷中心,供電半徑不超過0.5千米。配電變壓器的負載率在0.6~0.7之間效率最高,此時變壓器的容量稱為經濟容量。如果負載比較穩定,連續生產的情況可按經濟容量選擇變壓器容量。根據居民住宅負荷供電可靠性要求,對住宅小區配電變壓器一般采用多布點深入供電,盡量貼近負荷中心。住宅小區變電所單臺變壓器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一般要求單臺變壓器供電戶數不超過300戶時,配電變壓器容量不宜超過800kVA。變壓器供電范圍不宜太分散,負荷過于分散應考慮采用多臺小變壓器深入供電方式,以提高供電可靠性。對小區鍋爐用電、中央空調等其他大型負荷,應根據負荷設計需求單獨配置變壓器供電。
配電變壓器容量應根據小區某一臺變壓器供電區域內綜合住宅小區的綜合最大負荷來計算。
S= P∑÷cosφ
式中P∑――變壓器供電區域內綜合最大負荷,KW。
cosφ――負荷功率因數,由于居民用電基本感性負荷,故取負荷功率因數為0.7。
加設無功功率補償裝置,可使供電系統的電能損耗和電壓損耗降低,從而可選較小容量的電力變壓器。。由此可見,利用無功補償提高功率因數,可以減少投資和節約有色金屬,對整個供電系統大有好處。
綜上所述,電力變壓器容量的選擇取決于計算負荷,而計算負荷又與系統中的負荷大小和負荷特性以及系統中的功率補償裝置有關;可依據這兩點和實際情況靈活選擇變壓器的容量。
2、變壓器臺數的選擇
變壓器的臺數一般根據負荷等級、用電容量和經濟運行等條件綜合考慮確定。當裝設一臺變壓器時,考慮到節能和留有余量,變壓器的負荷率一般取70%~85%。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宜裝設兩臺及以上變壓器:
(1)有大量一級或二級負荷:在變壓器出現故障或檢修時,多臺變壓器可保證一、二級負荷的供電可靠性。當僅有少量二級負荷時,也可裝設一臺變壓器,但變電所低壓側必須有足夠容量的聯絡電源作為備用。
(2)季節性負荷變化較大:根據實際負荷的大小,相應投入變壓器的臺數,可做到經濟運行、節約電能。
(3)集中負荷容量較大:雖為三級負荷,但一臺變壓器供電容量不夠,這時也應裝設兩臺及以上變壓器。
當備用電源容量受到限制時,宜將重要負荷集中并且與非重要負荷分別由不同的變壓器供電,以方便備用電源的切換。
對兩臺以上變壓器的變電所的兩臺并列運行變壓器通常采用等容量的,每臺容量應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a、滿足總計算負荷70%的需要;
b、滿足全部一、二級負荷需要。
條件a是考慮到兩臺變壓器運行時,每臺變壓器各承受總計算負荷的50%,負載率約為0.7,此時變壓器效率較高。而在事故情況下,一臺變壓器承受總計算負荷時,只過載40%,可繼續運行一段時間。在此時間內,完全有可能調整生產,可切除三級負荷。而條件b是考慮在事故情況下,一臺變壓器仍能保證一、二級負荷的供電。
(二)電纜的選擇
1、電纜型號的選擇
選用電線電纜時,要考慮用途,敷設條件及安全性。
根據用途的不同,可選用電力電纜、架空絕緣電纜、控制電纜等;
根據敷設條件的不同,可選用一般塑料絕緣電纜、鋼帶鎧裝電纜、鋼絲鎧裝電纜、防腐電纜等;
根據安全性要求,可選用不延燃電纜、阻燃電纜、無鹵阻燃電纜、耐火電纜等。
2、電纜規格的選擇
確定電線電纜的使用規格 (導體截面)時,一般應考慮發熱、電壓損失、經濟電流密度、機械強度等選擇條件。
低壓動力線因其負荷電流較大,故一般先按發熱條件選擇截面,然后驗算其電壓損失和機械強度;低壓照明線因其對電壓水平要求較高,可先按允許電壓損失條件選擇截面,再驗算發熱條件和機械強度;對高壓線路,則先按經濟電流密度選擇截面,然后驗算其發熱條件和允許電壓損失。
每幢住宅樓應有單獨的低壓電纜進線,且每路電源進線所轄單元數不宜超過3個。對單元出線負荷以及在同一出線上供電的若干個單元負荷的選擇,應分別按照單元戶數以及同一出線上的若干個單元住宅總戶數分別選擇用電同時系數進行計算和選擇供電電纜。
電纜截面的選擇,一般按電纜長期允許載流量和允許電壓損耗確定,并考慮環境溫度變化影響,以滿足最大工作電流作用下纜芯溫度不超過按電纜使用壽命確定的允許值。考慮負荷安全可靠送出,單回出線電流原則上不大于400安。
按長期工作電流選擇截面,即Imax≤Iux
式中,Imax――電路長期最大工作電流,A。
Iux――在規定條件下,電纜允許的長期工作電流,A。
允許電壓損耗確定可按線路損耗計算進行驗證。
上述方法適合城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區負荷計算和城市電網“一戶一表”改造負荷要求,能夠滿足城市中長期居民負荷增長需求。當然,在實際負荷測算中,還必須結合住宅小區住戶類別和公配設施的差異以及是否采用節能用電設施等多方面因素才能準確進行住宅負荷測算,合理選擇變壓器和電線電纜。作為建設工程的電氣工程師應把好工程設計關,盡量采用節能高效用電設施和電氣產品,做到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從而積極響應國家的環保政策―節省能源,造福社會。
參考文獻:1、JGJ16-2008《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2、JGJ242-2011《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
3、GB50055-2011《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
4、GB50052-2009《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
[關鍵詞] 居住區; 日照采光; 規范; 標準
Discussion on Several Sunlight Problems in Current Code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is a lot of controversy concerning sunlight in residential areas. This subject has become a dilemma for management section, planners, dwellers, and developers.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should unify national code, establish suitable local 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make various codes and standards more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Key words]Residentialarea,Sunlight,Code,Standard
中圖分類號:TU984.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舊城更新、居住區的建設與發展、中心商務區的再造與重整等大量開發與建設,使得遮擋引發的日照矛盾日益突出,有效日照時間的糾紛成為困擾各級政府、規劃主管部門的熱點。以城市居住區建設為例,政府追求城市的整體和諧發展,業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使用者追求環境和配套,這些都要求規劃管理部門綜合平衡、規范審批。也促使在城市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中,使居住區日照采光問題成為容易引發矛盾和糾紛的焦點問題。
二、居住區建筑日照分析面臨的尷尬境地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住宅建筑日照管理備受矚目的同時又極易引發糾紛。雖然各地市根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看城市規劃管理辦法或技術規定,各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也往往以此作為日常管理的主要依據,可一旦發生行政訴訟案件,這些依據文件往往得不到法律的支持,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就處于尷尬的境地,管理人員也備感困惑。我國有關日照采光方面的主要依據僅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等法律、法規,不僅所依規范文件少,而且這些法律、法規僅對日照標準、規范做了宏觀的、原則性的規定和解釋,理解和執行起來難免會有偏差。其次,房地產開發商和居民由于對現行有關規范存在理解和把握上的偏差,開發商、居民與規劃管理部門三者各執一詞,爭斗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造成不利的影響和巨大的經濟損失[1]。
三、 日照采光的若干具體案例分析
依據現行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規定的日照標準,涉及建筑日照采光被遮擋的情形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一是居住建筑單體因自身設計而導致的日照采光被遮擋問題(簡稱為“自身遮擋“),二是居住區用地內部新規劃建筑相互遮擋問題(簡稱“內部遮擋”),三是因周邊建設活動環境的改變而對已有建筑和擬規劃建筑產生遮擋問題(簡稱為“外部遮擋”)。下面就以上三種情形涉及的日照采光問題分別列舉例加以分析說明。
3.1 “自身遮擋”分析
在現代單體住宅建筑形式中,平面、立面及平面組合日趨多樣。就住宅單元平面而言,條形或矩形等正常形體的板式高層住宅一般不會因設計本身而產生日照采光被遮擋的問題。而其他如“品”形、“Y”形等點式或塔式異形高層住宅建筑,在進行單體住宅建筑設計時可能就存在著正常受光面房間的日照被自身遮擋的先天不足,因此不管是否受其他建筑的影響,這些單體住宅建筑的某些臥室或起居室總是不能完全符合日照采光的規定。
3.2 “內部遮擋”分析
居住區內部建筑日照采光相互遮擋問題涉及的情形比較復雜,在不考慮外部因素的情況下,影響日照采光的主要因素為居住建筑的性質與平面布局朝向。按一般理解,居住建筑日照標準是針對住宅建筑制定的,對于公寓類建筑可以參照該標準執行,但可根據具體情況由當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另行規定。老年公寓、學生公寓、托兒所、幼兒園及醫院病房等雖不全是住宅建筑,但亦應按日照標準嚴格控制[2]。住宅建筑的布局朝向對獲得正常的日照采光影響巨大。
3.3“外部遮擋”分析
“外部遮擋”問題是引發社會矛盾和爭議最多的方面。“外部遮擋”就其引發遮擋日照問題的方式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正向南的遮擋(簡稱為“正擋”),即對他物造成日照遮擋的物體是正南方向;另一種是側向面的遮擋(簡稱為“側擋”), 即對他物造成日照遮擋的物體不是在正南方向。“外部遮擋”就其遮擋他物日照的性質也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周邊已有物體對擬規劃住宅建筑的日照遮擋;另一種是新規劃建筑對周邊建筑的日照遮擋。一般來說,大家對“正擋”的認識基本一致,問題解決起來相對容易些,而“側擋”引起的矛盾就很復雜了。日照時數原本不足又繼續減少的現象一般推理為不允許,但這種現象多發生在老城區,因為歷史原因,正向日照已經被現有建筑遮擋,當擬建建筑遮擋其側向日照時處理起來面廣量大,容易產生新矛盾。
四、 改進管理方法的建議
在一定時期內,日照采光仍將是一個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它將涉及技術標準、政府管理、城市建設、土地利用、開發商及居民的切身利益,是一個復雜細致的系統工程,需要多個部門的認真研究。通過以上的分析并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就居住區的日照采光問題提幾點建議,以期引起業內人士的重視。
4.1統一規范標準,釋義準確科學
(1)制定國家規范和標準的部門應對現行有關日照標準的法律、法規、規范和標準進行全面的整理,統一口徑,并結合有關規范和標準,對在各地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加以改進,使之更加科學合理,易于操作。
(2)各地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依據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和法規,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有關日照標準管理的詳細技術規范,以指導具體項目飛審查,必要時可采取“雙控”措施,即既要嚴格控制建筑日照時數標注,又要靈活控制日照間距系數[3]。
區分情況,分類管理
(1)“自身遮擋”問題。①盡量減少對各類異型點式或塔式住宅單體的使用,尤其是在北方地區。②規定采光窗的最大寬度(臥室不宜大于1.8m,起居室不宜大于3.0m)和最低窗臺面的高度(底層房間窗臺面距離內地坪不得小于0.9m),保證滿足符合有關規范和標準所定的合理的日照要求,特殊要求不宜確保(如有落地窗的窗臺規定高度以下部分的房間日照等)。
(2)“內部遮擋”問題。①在尊重當地居民原有居住習慣的前提下,北方地區可以適當改變條式住宅的布局方向,并穿插使用點式住宅、獨棟住宅等,使小區平面布局更加靈活,從而改善日照條件。②根據城市所處位置,提出各種建筑層數的日照間距與建筑面寬的最佳經濟比率。③可實施最小間距法,日照測試應充分考慮影響兩樓之間日照的豎向高差,南低北高坡向地形上的住宅在滿足規定日照要求下,可適當縮小日照間距,反之則要加大日照間距。
(3)“外部遮擋”問題。①引入陽光權補償制度,即相鄰方經協商就陽光被遮擋達成經濟補償協議的,可以適當降低日照標準。②周邊已有物體對擬規劃住宅建筑造成日照遮擋問題時,擬規劃住宅建筑應滿足規劃的日照標準要求[4]。③舊城改造項目的“側擋”日照標準可適當降低。④同一小區同時批準而分階段實施建筑的規劃建筑,應根據和尊重規劃當時采用和依據的規范、標準所確定的內容,而不宜將先期建設的建筑簡單地等同于其他外界的現狀建筑。⑤現狀住宅日照大于兩小時的,新規劃的建筑應保證其不低于當地規定的日照標準日的兩小時;現狀住宅日照小于兩小時的,新規劃的建筑應保證其不低于原有日照小時;與已有規劃建設建筑之間的日照數應以規劃為準,不考慮現有未拆除的住宅。
五、結論
日照分析近幾年在全國各地大規模開展起來,在執行過程中逐步遇到了一些以前沒有見過的問題,各城市應該從規劃管理實際出發,結合現有的問題,從節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角度出發,在盡可能減少日照影響的前提下,改進技術規范,使之更加便于操作執行。
[參考文獻]
[1] 秦國.住宅日照規劃管理的困惑與建議. 城市規劃學刊,2008
[2]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2002年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
版社,2002
關鍵詞:住宅小區;變配電;設計;負荷
中圖分類號:TU9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17-0022-02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住宅小區迅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電力作為住宅小區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了提高住宅小區用電安全可靠性和舒適實用性,住宅小區變配電設計工作就顯得極其迫切重要。在對住宅小區變配電系統進行設計的過程中,結合筆者的設計實踐經驗及體會,簡要闡述住宅小區10 kV變配電系統設計的特點、電源外進線方案、用電負荷計算、變壓器的配置以及變配電室設置等方面內容。
1 住宅小區變配電的特點
在探討之前,先深入了解住宅小區變配電的四個特點,如下:
①通常需供電的面積較大,范圍較廣;
②用電性質多樣化,如住宅、商業、辦公、幼兒園及相應的公共配套設備等;
②對供電安全性,可靠性,環保性,經濟合理性要求比較高;
④各地供電模式和住宅設計規范因地區的差異也各不相同。
2 變配電系統設計
2.1 10 kV電源外進線方案
2.1.1 供電方式
根據《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十二五”110 kV及以下配電網規劃編制技術規定》,住宅小區應采用主供+環網供電方式,其相對于采用一路電源進線投資有所加大,但是,當主供進線回路發生故障,由環網進線回路進行供電,從而大大提高了小區用電的可靠性。
2.1.2 供電電壓等級
根據各技術規范和標準,供電電壓等級的確定跟住宅小區總容量有著密切關系,為了描述清晰明了,總結供電電壓等級確定,見表1。
住宅小區容量常見的在100 ~40 000 kVA之間,故相應采用10 kV專線供電或10 kV專變供電的多些。
2.2 小區用電負荷計算和變壓器的配置
2.2.1 小區用電負荷計算
①需要系數法。
在初步設計階段,可采用需要系數法確定變壓器容量、臺數以及其他高低壓配電設施,根據小區用電設備的額定容量,負荷特性和行業特點在實際用電負荷下的需要系數求出計算負荷,同時考慮用電設備使用時的各種損耗等因素,以及國家規定應達到的功率因數值和實際自然功率因數,來確定變壓器容量。其公式是:
Sc=Pc/cosφ=K∑p∑(PeKx)/cosφ
式中,Sc為視在功率(kVA);
Pc為有功計算負荷(kW);
Kx為需要系數;
cosφ為平均功率因數;
Pe為設備容量(kW);
K∑p為有功功率同時系數。
②用電負荷密度法。
在方案設計階段,為確定供電方案和變壓器的容量及臺數,用電負荷密度法最為廣泛采用。小區住宅、商業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用電容量的確定應綜合考慮所在的城市的性質、社會經濟、氣候、民族、習俗及家庭能源使用的種類。采用用電負荷密度法時,在計算過程中,其單位指標負荷或密度不宜小于的數值,見表2。
不僅需根據表2,另外還需考慮每個客戶類型需要系數才能計算出實際小區總容量,需要的系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歸納參考,見表3。
2.2.2 變壓器的配置
①小區用電負荷根據總計算負荷及功率因數確定,有了用電負荷,并結合以下幾點配置原則確定變壓器的大小和臺數。
住宅小區內公用配電變壓器,應采用“小容量,多布點”的原則,滿足電壓質量和可靠性條件下,應因地制宜。單臺油浸式變壓器容量選擇不應超過630 kVA,單臺干式變壓器的容量不應超過1 250 kVA。另外,公用配電變壓器的長期工作負載率不宜大于80%。
②住宅小區配套的商場、超市、會所、幼兒園及學校等采用獨立回路供電,按照電價類別獨立安裝電表計費,用電容量在100 kW及以上時,應獨立設置專變供電。
③住宅小區地下室照明、電梯、抽水、消防、公共景觀及照明等公用設施可由小區公用變供電,如設備的單臺容量超過100 kW及以上時,應設置小區專用變供電。
④變壓器的容量及臺數應滿足用電負荷對高可靠性的要求。對于重要電力客戶或有一、二級負荷的客戶,選擇兩臺或多臺變壓器供電;對于季節性負荷或晝夜負荷變化較大客戶宜采用經濟運行方式,可選擇兩臺或多臺變壓器供電。當裝有兩臺及以上變壓器時,當斷開一臺時,其余變壓器容量應滿足一級負荷或二級負荷的全部用電。
2.3 變配電室設置
確定了住宅小區負荷及選定了變壓器后,需要確定變配電室的位置,實際設計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①符合供電半徑要求,盡可能靠近用電負荷中心或大容量設備處,如小區泵房等。變配電室至低壓用戶進線處距離不宜大于250 m,這樣既保證電能質量,又降低電壓損耗,節約一次投資和常年運行費用。
②需考慮變壓器等相關設備的搬運及消防搶修通道。
③考慮高低壓進出線方便和通風采光等問題,應設于建筑物靠外墻側,不得位于衛生間、浴室及其他經常積水場所的正下方或貼臨。
④充分考慮變配電室對住戶住宅噪音,熱量的影響。
⑤避開建筑物的伸縮縫、沉淀縫,避免積水沿其他渠道淹漬變配電室的可能。
⑥中小型住宅小區宜設1~2個變配電室,大型住宅小區設多個變配電室;對一、二級負荷設置備用電源配電房,設置發電機房。
3 設計體會
①大中型住宅小區在最初投資建設時,通常會先設置施工臨變用電,在臨變設計10 kV外進線時,我們可考慮長遠點,盡可能按能滿足長久用電容量和位置預留臨變10 kV外進線電力大小和確定其地址,當變配電室建好后,臨變拆除,但10 kV外進線可作為住宅小區供配電其中一路電源,尤其是對于10 kV外進線接線點相對比較遠的工程更要考慮,節約總投資成本,降低損耗。
②住宅小區10 kV變配電設計在滿足安全性、可靠性基礎上,也要考慮經濟性,很多細節通過設計可實現,如變配電室布置時,在滿足設計規范前提下,高壓中心電房設置在距10 kV外進線接線點近的位置,縮短10 kV外進線長度;低壓出線柜盡可能靠近負荷密集的地方,減少低壓出線電纜數量;變壓器盡可能擺放在與其連接低壓母線槽的低壓配電柜的適當位置,以降低成本。
③進行設計時,不但要依據國家標準和規范,同時要多了解熟悉工程所屬地方頒布的規范,大多數的地區會根據規范結合各自的不同情況、特點頒布地方住宅的設計規范,其用電指標規定一般略高于國家規定的標準,設計前一定要深入學習掌握。
④為了方便后期小區負荷調整,增容等改造工程,變配電房在允許情況下可預留適當位置,低壓出線回路預留1/4備用回路。
⑤為符合電網建設、改造和發展規劃要求,需預留配網自動化,智能化通訊接口。
4 結 語
在保證變配電設計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住宅小區10 kV變配電設計應根據國家、地區不同的技術規范要求,充分考慮其特征需求,設計更優化的變配電系統方案,從而滿足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舒適、安全、方便、環保和經濟實用等方面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GB 50053-2013,20 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S].
[2] Q/CSG-GPG214051-2014,廣東電網公司業擴管理細則[S].
[3] 編委會.10 kV及以下業擴受電 工程技術導則.[I]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2012,(4).
關鍵詞:普通住宅;電氣設計;問題;對策
隨著住宅電氣設計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使用環境,但是住宅電氣設計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仍然存在,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電氣設計的合理是實現住宅電氣有序、安全使用、合理布置的方式。合理的住宅電氣設計是確保投資以及減少后期維修、確保經濟性的重要手段,一下先從住宅電氣的設計問題先進行分析。
1 普通住宅電氣設計主要問題
(1)《住宅設計規范》第6.5.2 條第1點規定住宅供電應采用TT、TN-C-S、TN-S 三種接地方式。設計普通住宅樓在城市公用低壓線路供電中,通常采用TT系統:住宅小區使用小區變配電站配電,采用的是TN-C-S 系統;高層住宅配有配電所,采用TN-S系統。
(2)當前住宅設計大都是型號PZ30的模數化配電箱。其實PZ30是使用在工業場所中的,不應該使用在住宅設計中,作為同時開發的兩個系列的PZ30和PZ20,開發時根據不同場設計。PZ20使用在家庭或是類似場所,一般非熟練人員可以設計。而 PZ30是用于工業場所,熟練的人員進行的操作設計。在英國,PZ20應符合BS5486-13,PZ30應符合BS5486-12。在BS5486-13非熟練人員用的模數化終端組合電器標準中,強調單相電路和結構上要設有各種保護和防護,如主開關為隔離開關,主開關應設有端子外罩,以便開關在斷開位置時,安裝載有電壓的端子。電器間的聯接線上,應設有障板,用來防止無意識的直接接觸,同時外殼中還設有擋板,用以擋住接近時可能出現的直接接觸和對電器元件的電弧起防護作用。工業用的PZ30結構相對簡單。另外,PZ20和PZ30對于污染物的要求等級不一樣,PZ20必須必須滿足2級,安裝類別(過電壓級別)為Ⅲ類,PZ30必須滿足3級,安裝類別為Ⅱ類。通過以上的分析說明,在設計的電氣設計中是可以使用PZ20系列來代替PZ30,發揮更好、更高效的作用,為電氣的使用帶來便捷的、安全的使用。
(3)一些老式或是舊的住宅,改造配電設計時是采用直敷布線,導線垂直敷設當低于一點八米時,要對穿管進行保護,有很多電氣配電導線敷設都沒有在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操作,低于一點八米也沒有采取措施保護,給用電安全留下隱患。
(4)暗敷一般按照最近的路線敷設,但是線管之間交叉現象不好處理,加上住宅的面層比較薄,更加增添難度。而且在住宅使用木質底板,通常會將敷設在地坪內的管線打斷,會對電氣的安全使用造成一定影響。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發展,暗敷線路是沿著板孔、墻縫垂直或平行于地面敷設,將管線隱藏在墻縫中,接線盒的分線處于墻體拐彎處可以設置照明線路,并不是用頂棚燈的接線盒。
(5)住宅電氣設置插座都是在燈處,也是為了避免出現浪費,隨著我國推行綠色照明工程,家庭最好使用緊湊型熒光燈,而不是白熾燈,卡口燈座更換光源很容易使人觸電,由于緊湊型熒光燈的燈頭是螺口,不能使用卡口燈座,所以設計要使用螺口燈座,確保居民更換光源時安全、方便。
2 特殊場所的電氣安全措施
(1)浴室是電氣事故發生的重要場所,人體在潮濕的狀態下電阻會非常小,因此,接觸到很小的電壓就會造成嚴重的電氣安全事故。作為電氣特殊場所,浴室電氣的安全設置非常重要。但是我國對于浴室電氣設置相關的規范標準還沒有全面的、具體的規定,盡量避免在浴室內設置插座等電氣設備。
(2)配電箱與浴室不應共用一個墻體。原因就是浴室的水分會進入配電內,造成電氣事故,根據《電氣安裝技術》規定“區域0、1和2除了為區域1和2中的固定安裝電器敷設深入墻內不超過5cm的導線外,不得在墻灰底部和墻灰中以及護墻板的后面敷設導線”。既然不能敷導線,那么也不應該設置配電箱。如果配電箱和浴室在同一個墻體,必然會有其他線路通過這個墻體。在0、1及2區是不允許不是本區配電線路通過,更不能安裝接線盒;線路的通過有嚴格的標準和規定,這也是保障用電安全額規范。
(3)對于開關設備的裝設或是輔助設備,插座布置在浴室內,插座要同時具備防水以及電氣線路的雙重絕緣,導線敷設要使用塑料管,如果使用鋼管敷設,也需要塑料管保護。有關對于電氣線路安裝規范中提到。電線的敷設要在非金屬的管道中。
(4)電源插座設置在陽臺。有些居民會將洗衣機放置在陽臺上,特別是南方居民,冬季的溫度相對較高,下水管不會結冰,雨水和污水是一起排放,因此,設置插座同時要滿足靠近排水管,還要避開窗戶,放置雨水滲透進來造成危害。
3 規范的遵守問題
(1)住宅電氣設計都有相關的規范條文,其中重要的條文有《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 95、《 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 9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 92、《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
(2)進行住宅電氣設計是根據建筑大樣圖進行說的,大樣圖的設計是一個涵蓋比較廣的電氣工程的整體圖,對但對于裝修設計或是戶型、其他家具布置可能對于電氣設計造成的影響并不會顯示出來,像是電源的合理布置、弱點插座,在設計時盡可能不被遮擋,方便居民用電,體現電氣設計的完善。
4 結語
住宅電氣設計,按照設電氣設計規范進行設計工作,設計人員要加強和掌握設計規范,在實際操作中總結經驗,不斷的更新思想觀念,與時俱進,順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趨勢,設計出精品電氣工程。
參考文獻:
關鍵詞:社會, 設計,城鄉 ,建筑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has clearly points to realize the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gradually reduce rural and urban differences. So i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process, what we do, according to the city in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standard and to practice. In rural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fully reflect the whole city fu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tegral train of thought of township construction.
Keywords: social, desig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現狀分析
1 區位分析:本項目用地位于黑龍江省新華農場,隸屬寶泉嶺農場管局。2 背景分析、3道路分析
二 設計理念
1 綠色-生態生活挖掘當地自然景觀優勢豐富的小區內部環境。
和諧-人居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居民鄰里互助友愛,人與人的友愛生活。
活力- 快樂生活舒適的生活街區,高品味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商務服務設施,便捷的交通出行體驗。
文化-人文生活充分展現人文遺產完善的教育,文化設施環境設計注重人與人的溝通。
2在建筑立面設計上運用自然中自由曲線的元素符號,同時在立面處理上運用民族元素,
加強城市和自然之間的溝通,也體現地域特性
三 規劃設計
1 總平面圖、2 技術指標、3 功能分區圖、4 戶型分布圖、5 道路分析圖、6 景觀分析圖、7消防分析圖。
四 設計說明
1 總說明
1.1 設計主要依據
1.1.1 國家有關設計規范
1 j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
2 j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
3 j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 年版)
4 j 《住宅建筑規范》GB50368-2005
5 j 《民用建筑設計通則GB50352-2005
6 j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7 j 汽車庫設計規范JGJ100-98
8 j 其他相關的國家、地方法令法規
1.1.2 工程設計相關文件
1) 規劃控制要求、控制文本
2) 某住宅小區設計條件任務書( 建設方提供2011 年5 月26 日)
3)經甲方同意的方案設計及修改建議和相關的會議紀要
4)工程設計合同
1.1.3 4) 帶勘測坐標的用地條件圖
1.2 場地概況
本項目坐落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某小區,位于兩農場交界,東南為松花江北岸、梧桐河、鶴立河的沖積平原,西與紅旗林場毗連。距離佳木斯市區5km, 鶴崗市
25km。
本項目坐落在黑龍江省佳木斯某小區,西側為新建筑道路寬12 米,南側為新華大街街寬12 米,
小區北側為朝陽街街寬12 米。
1.3 建設規模和設計范圍
1.3.1 工程的建設規模及項目組成
某小區項目總用地10980 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2127 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為25280 平方米,住宅面積為17524 平方米,商業服務網點服務網點為7756 平方米,地下面積為6847 平方米。其中地下車庫面積為3536平方米,住宅地下室面積為3311 平方米。
總共包括5 棟住宅樓(編號為1#—5#)與兩片商業服務網點及6# 會所組成。1#—4# 住宅層數為9 層,5#住宅為6 層,住宅層高2.9 米,商業服務網點兩層,一層層高3.9 米,二層層高2.9 米,6# 會所一層層高3.9米,二層層高2.9 米。地下一層為住宅地下室及車庫,層高4.5 米。
1.4 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特點
1.4.1 設計指導思想
根據當地特點設計符合當地特色的小區。
自然資源:某場區內有松花江、鶴立河、阿凌達河、伏爾基河、石頭河和烏龍河一江五河。有青石山、老頭山、元寶山、向陽山、七號山、二連山。
產業:有10 萬畝優質水稻、5 萬畝綠色食品、3 萬畝有機食品種植基地,6 萬畝小雜糧和3 萬畝經濟作物示范帶。
在這樣的區域中規劃設計注重于:
1)強調地塊所體現的現代性與老城區的歷史性的融合。
2)挖掘歷史文化,營造具有民族氣息的現代城市,對現狀建筑按照總體的風貌控制進行改造。
地塊的規劃概念是創建一個具有人性化具有親和力的都市環境,一個商業服務網點零售、居住休閑、文化游憩為一體的中心區域,一個可以享受居家的生活環境。
1)小區應具有多樣化、舒適性、生動性和高度的相互作用。
2)小區具有方便、不斷改進的服務,必需的基礎設施,人們充分享受現代生活方式帶來的舒適與好處。
3)地域環境保持其獨有特色,創建戶外自然環境的多種形態。
4)保持歷史,風俗習慣,展現歷史的文化,扮演在歷史中的特殊角色。
1.4.2 設計特點
充分利用基地周邊資源,采用因地制宜的布局方式和人性化的結構特征,營造優雅的居住氛圍,為居住者提供親切宜人的空間感受。
通過對周邊已形成的城市資源的研究,抓住人、建筑、文化、城市四者緊密銜接的切入點,是本設計規劃結構的基礎。交通、社區配套、景觀資源等元素的疊加、重組,構成了該設計的基本格局。
體現“以人為本”,意在營造適宜人活動的尺度和空間。組團——鄰里空間在此得到了強化,同時限定空間,增強歸屬感,強調鄰里空間,促進人與人的交往,塑造親切的可交流的界面。以人為本,注重居民的親身感受,以此為設計出發點。
采用整體式住宅組團的設計手法,對小區的住宅建筑進行規劃,關注小區的環境空間,刻化小區的景觀綠化,群體環境和空間完整,創造安靜、舒適、方便的小區。
注重朝向、通風、視野,組團之間綠地相連,中心綠化、組團綠化和宅旁綠化采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造園手法,以水面、曲橋、雕塑、小品等多種構成元素與草地、樹木、小路、鋪地及小區設施等相得宜彰,打造出動靜分區、層次豐富、適于居民使用的小區環境。
道路構架清楚,分級明顯,方便居民出行使用,曲線型主道美化整個小區,生動、便捷、通而不快,安全實用。
1.6 小區節能措施
為打造優質樓盤,本小區將運用新能源、新技術。
小區路燈全部采用太陽能燈,住宅供熱采用地熱水供暖,在不影響建筑外觀效果前提下,住宅屋頂設置太陽熱水器安裝平臺,使住戶能使用太陽能熱水
2 總平面
2.1 建筑場地現況
本項目坐落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某小區,建設用地10980 平方米,小區北側為朝陽街街寬12 米,南側為新華大街街寬12 米、西側為新建筑道路寬12 米,東側為現有建筑。
2.2 總平面設計
考慮到本地塊的形狀、地理位置﹑氣候朝向和建筑的功能要求,建筑運用橫向排列、道路環成形布置。建筑沿綠化帶呈南北向布置,即擁有良好的朝向,又得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在地塊四周設計底層商業服務網點并結合設置公建配套設施,是小區娛樂休閑的場所,充分發揮地塊多樣性的利用價值。住宅主要采用行列式布局,日照間距符合當地相關規范要求,保證良好的日照﹑通風和景觀。
2.3 出入口與道路
地塊中的車行入口選擇在西側新建筑道路上,地下出入口的位于小區的入口位置,地塊內部空間中的大型景觀區不僅構成整個地塊空間的中央景觀點,也成為展示整個住區品質與形象的一個窗口。
在地塊內規劃獨立的步行系統。使其在小區內部與小區綠化景觀系統、戶外活動場合而為一,使小區步行系統將各部分外部活動空間、景觀空間、綠地、有機聯系在一起,創造出宜人的住區戶外活動空間。
機動車在貫穿地塊內部的主交通流線上可以直接地到達每幢住宅的入口。
機動車停放利用一層停車庫停車及車行道路兩旁停車的形式。
2.4 綠化景觀
整個空間中的主體的景觀空間是以硬質的、線性的軸線與自然曲折的、柔性的步行小徑相纏繞形成的帶形空間為核心,形成社區內的活動場的空間發散。社區文化、服務設施與社區景觀、休閑帶的結合將使住區的空間充滿了人性化的氣息。
關鍵詞:綠地、集中(公共)綠地
一、前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有力推進,“建設美麗中國,創建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已經不只是一句“美麗“的口號。我們正在用實際行動履行這項承諾。在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時,我們在做得不僅僅只是注重那棟“畫”的四四方方的房子,更注重它的其他配套公建、綠化、消防、交通、停車等設施。城鎮住宅小區綠地的布局、綠地率等等是最接近居民、與居民日常生活關系最為密切,住宅小區綠地是老百姓在平常生活直接感受到、享受到品質生活。創建幸福城鎮,從“住”開始。則住宅小區竣工后,需要我們測繪工作人員精心測繪,準確計算綠地面積。
二、住宅小區綠地分類
首先,我們充分認識住宅小區內各點綠地的所處位置及功能,我們把城市住宅小區綠地進行分類,這樣更能準確計算出住宅小區綠地指標。
住宅小區綠地按綠地的建設位置可分為:地面綠地、地下室、半地下室綠地及屋頂、曬臺綠地。住宅小區往往為了交通、消防等需要把一部分地面進行硬化,地面綠地是建在非硬質地面上綠化。建在地下室、半地下室頂綠化,達到一定覆土厚度,便于綠化的種植與養護,可以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綠地面積。建在屋頂、曬臺、陽臺上的綠化,住宅小區一般不計入綠地面積。
住宅小區綠地按綠地的功能分可為:集中(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住宅小區集中(公共)綠地是為居民提供活動、休息的場所,有游憩功能,具有一定活動內容和設施綠地,利用率高,要求處于小區適中位置,便于居民前往。宅旁綠地是住宅小區綠化的基礎,妥善布置宅旁綠地對整個居住小區住宅建筑起到了裝飾、美化的效果,能使植物與建筑景觀相得益彰,它一般只供本幢建筑的居民專用不列為公共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是指配建的、為小區居民服務和使用的各類設施所屬的綠地。道路綠地這里我們狹義指小區道路綠地,其中也包括一定寬度內可計算為綠地的園林鋪裝、園路。
三、綠地面積計算
在我們實際工作中一般運用測量手段來測出住宅小區用地紅線范圍內綠地邊界線,并計算出綠地面積,綠地面積按綠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積進行計算,山丘、坡地不能以表面積計算。計算綠地面積起止線、哪些綠地孰算孰不可算是工作中難點、疑點。特別是建設單位注重住宅小區綠地率是否達標而疏忽集中綠地建設的各項要求。下面根據規范著重闡述集中(公共)綠地計算部分規則。
小區集中(公共)綠地除有前面所述功能外,還要滿足不小于1/3的綠地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之外。帶狀集中(公共)公共綠地應同時滿足寬度不小于8米、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
集中(公共)綠地計算起止界應綠地邊界距小區路邊1米(包括硬化處理隱形通道邊),距房屋外墻腳1.5米。如附圖:
集中(公共)綠地內路寬小于等于1.2米園路及園林鋪裝,花室與游憩設施,可計入綠地面積,但這些總計不能超過30% ,一些園路及鋪裝為主要入戶通道不能計算入綠地面積。至少有三面環綠化的景觀水體也可以計入綠地面積。有些集中綠地為地下室、半地下室頂綠化,所以要測量和計算出覆土厚度,按當地驗收部門規定的要求及折算率,計算出綠地面積。
四、結束語
以上簡單的闡述了城市住宅小區集中(公共)綠地計算部分規則,其它不再累述。當然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會碰到諸多問題,我們作業前需作好充分準備,搜集各種資料,如:住宅小區用地紅線范圍、綠化建設審批及施工資料、現場比較難界定的地下室范圍線等等。學習和理解規范各項要求,雖然《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版)細化了綠地面積的計算,但現在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高,設計及施工復雜,為了規范綠地面積核算,我想城市建設管理部門盡早出臺建設工程項目配套綠化用地面積審核辦法,明確綠地面積計算的原則、綠地面積的計算標準、集中(公共)綠地的規定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頂綠化要求及計算方法等規范性文件。我們城市測繪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有章可依、有程可循,為城市建設管理驗收部門提供準確數據,為城市建設保駕護航。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逐步推進,城市建設改造步伐不斷加快,土地資源日益緊缺,中高層建筑數量不斷增加,對周邊相鄰空地的影響加劇。導致周邊相鄰空地的使用受到嚴重的制約。
關鍵字:日照預留 日照控制線 日照時數 擬建用地 規劃地塊
中圖分類號:P422.1+1文獻標識碼: A
一、標準依據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住宅設計規范》等規范中對全國各城市的普通居住建筑、中小學、托幼、老年人居住建筑和醫院病房樓的日照時數都提出了特定的要求與規定。
為了了解建筑的“日照”情況,一些計算機軟件公司利用計算機技術模擬太陽軌跡進行日照時間的計算并研發出一些專門的日照分析軟件,利用這些日照分析軟件對建筑進行日照分析,計算得出建筑在特定日期的日照時數。
國家相關規范中對日照分析僅做了原則性要求,在復雜的日照分析過程中還有很多亟待細化和規范的問題。近年來,各個城市也根據自身的地理、人文特點結合國家相關規范制定了當地的日照分析技術規則。
二、相鄰規劃地塊的日照預留標準
為合理、公平利用土地資源,維護相鄰地塊的權益,各城市也陸續提出對擬建用地周邊為空地或近期將改造的用地,應滿足相關要求。以下就以南昌市的日照規則為例,簡述其制定相鄰用地的日照預留規則的緣由。
(一)擬建用地北側為規劃地塊
以規劃地塊的用地紅線向北平移10米作日照控制線,該日照控制線總長的4/5長度應滿足日照標準,單處不滿足日照標準的長度不得超過12米。
由于目前新建的多層建筑一般以六層建筑居多,按照南昌市的間距要求,退讓南側用地紅線必須是標準間距的一半:6層*3米/層*1.1(多層建筑的標準間距系數)*0.5=9.9米≈10米。由于每棟多層建筑的山墻之間至少須有6米的消防間距,而且常用的戶型在南向布置有兩個居住空間(臥室與客廳),每個居住空間面寬至少為3米,《住宅設計規范》中規定:“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日照”;因此該日照控制線只需要4/5長度滿足日照標準,單處不滿足日照標準的長度不得超過12米。
但并不是所有的擬建用地的規劃建筑都能滿足以上要求,如不滿足,可要求規劃建筑退其北側用地紅線(道路中心線)的距離達到標準間距,即:多層建筑總高度*1.1、高層建筑總高度*0.8。這樣也能要求擬建建筑預留北側規劃用地的日照。
(二)擬建用地東、西側為規劃地塊
以規劃地塊的用地紅線向東(西)平移6.5米作日照控制線(當東(西)側用地紅線偏東(西)大于45°時,按南北側預留),該日照控制線總長的4/5長度在大寒日(冬至日)從擬建用地獲得的日照時數應滿足相應要求。
按照南昌市的建筑間距要求,退讓東、西側用地紅線至少是消防間距的一半,因此可選擇按照高層建筑消防間距(13米*0.5=6.5米)平移作為日照控制線;由于每棟建筑之間都須滿足一定間距要求,則該日照控制線只需要4/5長度滿足日照標準。
1、規劃地塊東(西)側用地紅線為正南北向時,該日照控制線在大寒日(冬至日)的日照時數應不少于1小時。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規定,南昌市的日照標準是在大寒日8~16時、冬至日9~15時滿足 2小時。如果規劃地塊東(西)側用地紅線為正南北向時,日照控制線獲得的8(6)小時的日照時數是從規劃地塊與擬建用地中等分的。(如圖1)因此該日照控制線在大寒日(冬至日)時從擬建用地中獲得的日照時數應不少于1小時,在規劃地塊中獲得1小時日照時數,則在日照控制線處布置的建筑能夠在大寒日(冬至日)獲得 2小時及以上。
圖18小時的日照時數等分示意圖
2、當規劃地塊用地性質為居住類時(除老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其東側用地紅線北偏東、西側用地紅線北偏西:該日照控制線在大寒日的日照時數以1小時為基數,北偏東(西)角度每增加1度增加1分鐘。(如圖2)
當規劃地塊用地性質為文教衛生類時(含老年人住宅、殘疾人住宅),其東側用地紅線北偏東、西側用地紅線北偏西:該日照控制線在冬至日的日照時數以1小時為基數,北偏東(西)角度每增加1度增加1.3分鐘。
圖2東、西側規劃地塊日照預留分析示意圖
當規劃地塊的東側用地紅線北偏東時或西側用地紅線北偏西時,日照控制線在大寒日(冬至日)的8(6)小時的日照時數中的大多數是從擬建用地中獲得的。按照日照扇形圖與日照控制線所成的角度與所得日照時數分析得出,日照控制線的角度由北偏東(西)每增加1度,則從擬建用地中獲得的日照時數增加了1(冬至日為1.3)分鐘。
當規劃地塊的東側用地紅線北偏西或西側用地紅線北偏東,日照控制線在大寒日(冬至日)的8(6)小時的日照時數中的大多數是從規劃地塊中獲得的,日照控制線的角度由北偏東(西)每增加1度,則從擬建用地中獲得的日照時數減少了1(1.3)分鐘。
三、東、西側規劃地塊日照預留分析方法
以日照控制線為邊界做高度為100M模擬建筑,對該日照控制線進行日照分析,則模擬建筑能夠完全擋住從規劃地塊上獲得的日照,而日照控制線上的日照時數是僅從擬建用地上獲得的。(如圖3)
圖3東、西側日照預留分析方法示意圖
關鍵詞: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不足;完善
Abstract:Analysi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work , Combined with relevant state laws and regulations, Find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in the shortcomings ,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work practice Angle ,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revised to adjust and improve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shortage; perfect
中圖分類號:TS958.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
1 引言
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以下簡稱《標準》)自2006年6月1日實施至今,是總結我國綠色建筑方面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標、多層次的綠色建筑綜合評價標準。該標準明確了綠色建筑的定義、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確立了我國以“四節一環保”(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核心內容的綠色建筑發展理念和評價體系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經成為我國各級、各類綠色建筑標準研究和編制的重要基礎, 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實踐。截止2011年8月,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共組織完成108個綠色建筑設計項目、2個綠色建筑運行項目的評審工作[[1] /news.php?act=pageh&id=34]。多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也依據此標準,詳細深化制定了各地方《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隨著綠色建筑各項工作逐步推進,綠色建筑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各行業、各類別建筑踐行綠色理念的需求不斷提出,新的城市規劃編制法律法規的實施,現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不能完全適應現階段綠色建筑實踐及評價工作的需要。筆者長期從事城市規劃與設計工作,認為就《標準》中部分條文,特別是住宅建筑節地方面的部分內容,值得進一步修訂與調整,另外就綠色建筑項目申報與評審中出現的一些不足,也一并提出,與廣大同仁共同探討。
2 現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的調整
2.1現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規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與當前部分法規及各地建設實踐存在沖突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第 4.1.3中規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標:低層不高于43㎡、多層不高于28㎡、中高層不高于24㎡、高層不高于15㎡”,此規定與當前法規及建設實踐存在沖突:
2.1 .1與新修訂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2011)規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存在差異
2011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的《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實施。《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用于城市總體規劃階段。其中,第4.3.1強制性條文[[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 [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P12]規定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為表1所示:
表1 人均居住用地面積指標(m2/人)
注: 表1摘自《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
對比《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第 4.1.3和表1可以看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建筑作為人均居住指標劃分依據,而《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是以建筑氣候區劃作為劃分依據,兩者在最低上限數值和最高上限數值也存在差異,在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建議給以調整。
2.1 .2與《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年修訂版)規定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存在沖突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年修訂版)中第3.0.3款[[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年修訂版)[M]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P2]規定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應符合以下規定(見表2 ):
表2 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 (m2/人)
注: 表2摘自《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2002年修訂版每戶以3.2人計)
對比《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第 4.1.3和表2可以看出,《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以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建筑作為人均居住指標劃分依據,而《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增加了居住區規模、層數、建筑氣候區劃等幾條標準,兩者在最低上限數值和最高上限數值也存在差異。
《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大多用于城市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2011)與《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2002)兩個指標的出入屬于正常情況,綠色建筑住宅評價應屬于詳細規劃階段,故應采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2.1 .3與各地建設實踐存在差異
《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4]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北京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 2011](2011年12月1日實施)中規定:依據實際人口居住現狀,居住區人口按每戶2.8人計算。據此,規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為低層不高于49平方米,多層不高于32平方米,7到9層的中高層不高于27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層的高層不高于17平方米。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人均用地指標相比,有突破。
《重慶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2009年),規定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為低層不高于38平方米,多層不高于28平方米,中高層不高于20平方米,大于或等于10層的高層不高于12平方米。與《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人均用地指標相比,存在不足量。
2.2調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