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海綿城市建設趨勢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海綿城市建設趨勢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海綿城市建設趨勢

第1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蘇州市;綠化建設;海綿城市

1、海綿城市在蘇州市相城區綠化建設的展示區域

1.1相城大道南段綠化景觀提升工程。

相城大道南段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面積約5萬平方米,主要為原有綠化景觀的提升建設,工程于2015年10月開始建設,2016年3月竣工完成,在工程建設的潤元路至古元路西側改造提升時,原有綠地中有一條廢棄的取土溝,該取土溝是原有綠化造型取土后留下的,由于處于林帶之中,且水系不通,形成了較深的淤泥溝,提升改造伊始,準備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讓水系溝通,設計時設計師首先對原有的溝渠進行清淤,清淤后對水溝邊緣進行修整,并在北側改造部分駁岸,使得水系可以溝通,讓溝不再成為“死溝”,同時在溝中放置卵石和種植水生植物,凈化水質,在苗木灌溉時可以就地取水,減少人工的同時也可以低碳環保。端頭的水適當的時候可以人工截留,低水位時的下雨期間也能在溝內保持流水,從建成的效果來看,達到了設計的目的,配合周邊的慢行步道穿梭而過的景觀橋和夜間的燈光,不僅體現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也充分的展示了景觀建設的效果。

1.2中環快速路景觀綠化建設工程

中環快速路景觀綠化建設工程總長約15公里,主要為快速路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建設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分為田園景觀段、公園景觀段、城市景觀段、工業景觀段以及水鄉景觀段,工程于2015年10月開始建設,2016年5月全面竣工,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貫穿在整個景觀綠化中。首先田園景觀段,利用道路邊側地形改造時的斜坡自然出水,水流引入至綠化建設區域中,部分引入水池用于灌溉,部分引入地形較低的耐濕綠化中,循環利用;公園景觀段毗鄰荷塘月色濕地公園和蘇州中國花卉植物園,工程建設中采用部分就地取土的方式將雨水引入至兩個公園的水生植物池塘中;城市景觀段和工業景觀段利用原有道路取土留下的廢池連接成為小河浜,成為綠化灌溉的水源,使得該區域不再需要灑水車;水鄉景觀段則利用地形改造后的水系匯集引入到周邊的農田水系中,最大可能的利用產生的雨水。

2、即將建設的海綿城市綠化工程

2.1書香公園建設工程。

書香公園位于蘇州市相城區元和街道,建設面積約23萬平方米,預計2017年5月啟動一期工程建設,工程建設主要配合蘇州第二圖書館的建設,同時也是我區綠化工程海綿城市建設的樣板工程,工程建設除了書香文化建設外,海綿城市也是公園建設的一個重要理念和建設環節,書香公園建設中不但利用地形起伏來進行雨水收集,還利用園路邊的雨水收集系統進行水循環,可以留住水和運用水,同時利用水滲透的原理將水與植物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生態調節可以將水分散,不造成積水也可以對水積極利用,同時在公園內的園路材質上采用彩色透水混泥土,更加強調生態,利于雨水收集。公園內的廁所采用綠色建筑標準,對廢水收集和循環,可重復利用的盡量重復利用,二期建設中還將綠化海綿城市建設與第二圖書館的周邊設施海綿城市建設相融合,打造蘇州市相城區綠化工程海綿城市的樣板工程。

2.2主要道路出入口綠化景觀提升。

根據蘇州市的統一要求,蘇州市相城區將在2017-2018年度對主要的道路出入口進行綠化景觀提升,其中海綿城市的建設也是提升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計劃2017年度將對227省道白蕩湖出入口和齊門北大街出入口進行提升改造。227省道白蕩湖出入口中根據設計方案,海綿城市建設主要體現在中側分帶的雨水收集和兩側的綠化溝通,由于中側分帶雨季容易積水,且部分區域地勢較高,設計中結合道路改造修復,將中分帶與兩側綠化聯通,利用下穿相銜接,接入兩側綠化的排水溝,兩側綠化在靠近河流區域設置大型的積水池,水位過高自動排入河流之中,平時積水作為綠化灌溉使用;齊門北大街出入口改造則為建設半下層式的城市街心公園,設計方案為利用半下層式的廣場收集雨水,將雨水引入至放置的石籠景墻,再經過卵石水系后開始循環利用。其他的出入口提升改造中也將海綿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

3、海綿城市在蘇州市相城區綠化建設運用的不足

3.1海綿城市目前在蘇州市相城區的運用還比較初級,主要為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當中主要是靠綠化地形的起伏和自然落水,雨水收集的效率還比較低。

3.2在雨水再利用上主要為綠化苗木的灌溉,雨水的B透和在收集上比較薄弱,不能覆蓋到大部分的綠化區域。

3.3海綿城市的技術上還比較原始,主要還是在原有綠化建設形態上稍加改變,沒有加入新的技術和手法。

4、今后需要改進的方向

4.1增強綠化建設中海綿城市理念運用方式的多樣性,不局限于雨水的收集和綠化苗木的灌溉,要多手法、多理念的將綠化建設與市政道路周邊建筑的海綿城市相結合,打造立體化的海綿城市建設。

4.2需要多研究、多學習,不能局限于自身取得的成果,要走出去,多看成功的案例,將好的方法與自身相集合,形成最適合當地建設的海綿城市理念與建設手法,同時也要多請專家,開闊視野,做好海綿城市建設這項工作。

第2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低沖擊開發;海綿城市;雨水利用;排水管理;綜合利用模式 文獻標識碼:A

中圖分類號:TU99 文章編號:1009-2374(2016)33-010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54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明顯加速,尤其是近年來施行的“城鎮化”戰略布局,進一步促進了城市基礎建設的發展,但是相應的城市洪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城市排水污染、水資源面源污染以及水資源匱乏等問題嚴重制約城鎮化發展,對我國城市生態和諧發展提出極大的挑戰。為了從根源上解決城市排水管理與水資源匱乏問題,有效提高雨水利用率,節約城市水資源,對城市生態環境進行妥善管理與改善,我國提出了“海綿城市”發展理論,從而通過充分利用雨水資源,解決城市水資源污染與匱乏難題。本文結合城市排水管理和面源污染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探索了“海綿城市”理論在城市生態和諧規劃和建設中的實踐應用。

1 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理論

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又稱為低影響開發雨水模式(Low Impact Development),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西雅圖、波特蘭市等城市共同提出的一種城市水資源保護與改善方案。低沖擊開發雨水原理是通過設計小規模的、分散的水資源源頭控制,從而對城市強降雨所產生的徑流、面源污染進行有效處理,并且使開發區實現開發前與開發后的水文環境和循環狀態基本相似。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是一種以城市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城市發展與建設為依托,實現雨水徑流控制與雨水開發利用的綜合管理。

低沖擊開發水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下三點:(1)以城市生態環境為根基,實現城市發展與自然共生;(2)以雨水尤其是暴雨徑流源頭管理為主,實現雨水資源再利用;(3)充分尊重和利用本地區的地貌特征、水文環境、氣候類型等自然特性,盡量減少對本地區的環境擾動與破壞。城市建設是一項源于自然、依賴自然,但又不斷改變著自然,對自然進行重新設計的工程。為了保證城市的健康發展,必須實現城市建設與自然發展動態平衡,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就是盡可能減少城市原有環境的破壞,實現城市雨水資源有效控制與利用。

相關統計數據表明,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城市暴雨徑流的30%~80%,延遲暴雨徑流峰值約5~30分鐘,從而對城市抗洪防澇,減輕城市排水網絡壓力,均起到重要作用。相比傳統的雨水控制與開發模式,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更加側重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因此更適合科學發展觀的城鎮化發展戰略,為我國城市生態和諧規劃提供重要依據。

2 “海綿城市”理論

“海綿城市”理論源于行業內慣用“海綿”來比喻城市排水及雨水吸附能力,隨后采用“海綿”描述城市或土地調整雨水積蓄的能力,因此“海綿城市”概念在學術界得到廣泛的應用。盡管對“海綿城市”的定義并不一致,但是“海綿城市”理論的核心思想都是旨在城市的洪澇調節能力。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海綿城市”理論的研究與應用探索,先后在2014年和2015年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海綿城市試點工程建設指南》等官方文件,大力推動了我國海綿城市的探索與實踐。“海綿城市”理論是在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水敏感性城市規劃等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綜合性城市生態規劃與建設理論,為城市雨水管理、生態規劃與建設、自然發展等提供重要支撐。“海綿城市”理論將城市水環境和水生態作為根基,重點研究基于水環境和水生態的跨地域、跨尺度的城市規劃與建設等系統性問題。城市水問題的根本在于水生態環境整體功能的失調,例如大量的雨水沒有進入預定的排水網,而是形成城市內澇;水體面源污染問題嚴重等。因此,“海綿城市”理論不單單關注水資源本身,而是綜合考量水資源環境、水生態系統、水資源基礎設施、城市排水網絡等,并結合多種具體技術指導城市建設。

傳統城市建設中雨水處理側重于雨水單向管理,即雨水過多時通過城市排水系統將城市內澇積水排到周邊管渠,甚至直接排放到農村簡易溝渠,以犧牲周邊地區為代價達到雨水管理目的。雨水過低甚至干旱時,綜合利用周邊水資源引入、人工降雨等緩解城市水資源匱乏。因此,傳統城市雨水管理模式浪費了大量雨水資源,而解決洪澇或干旱問題時,通過周邊溝渠的排出與引入,又會增加城市水資源面源污染風險。“海綿城市”在應對城市洪澇和干旱等環境變化時,具有良好的彈性,能夠利用各種自然環境的優勢,抵消自然環境的劣勢。城市雨水過多時海綿城市能將多余的雨水資源吸收、過濾、凈化,存儲,實現雨水資源再利用;城市干旱時可通過釋放存儲的雨水資源緩解城市干旱,同時降低城市對周邊地區水資源的依賴程度。所以“海綿城市”在處理城市雨水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自然途徑和人工基礎設施干預,可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澇抗旱的能力,對城市生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 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在“海綿城市”理論城市規劃中的實踐

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與“海綿城市”理論在處理雨水資源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海綿城市”許多實現的途徑必須依靠低沖擊開發雨水技術,因此二者對城市規劃與建設具有重要影響。自從低沖擊開發雨水理論和“海綿城市”理論提出后,我國已經開展了相關技術試點工程,如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黑龍江哈爾濱群力國家濕地公園、天津橋園濕地系統、秦皇島濱海生態修復城市海綿系統等,通過試點工程的建設與實施,進一步驗證了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和“海綿城市”理論的正確性和可行性。本小節將結合我國城市規劃和建設實際情況,探索基于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在構建“海綿城市”中的應用。

3.1 城市道路規劃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因此城市道路規劃對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城市道路越來越寬闊,一旦遭遇暴雨,道路面水流量較大,道路及周邊垃圾等污染物隨雨水流動,極易造成面污染,對城市雨水資源產生影響。另外,暴雨導致城市內澇,道路積水嚴重,會嚴重影響城市交通,尤其是在惡劣天氣下將會對城市居民帶來不便。因此,城市道路規劃是關乎城市生態健康發展的關鍵。

利用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對城市道路進行規劃,在保證城市道路暢通和基本功能的基礎上,要加強道路兩側及周邊綠化建設,通過建設道路綠地、透水路面、低沖擊開發雨水樹池等,減少道路雨水流量,增強道路吸收雨水能力。利用道路周邊綠化帶建設下凹的海綿系統,促進雨水徑流進入海綿系統,并對雨水進行過濾、凈化和存儲。綠地的應用,有效控制了道路雨水污染,從而提高了城市雨水環境和質量。

構建新型透水路面,可提高暴雨徑流滲入城市道路海綿系統的能力。透水路面要優先考慮應用在人行道,同時配合使用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樹池,這樣可保證暴雨后人行道雨水徑流能在較短時間內徹底排干,方便行人雨后行走。在城市道路污染嚴重的地段,要慎重考慮透水路面的使用,道路海綿系統要強化雨水過濾和凈化功能,提高道路污染下雨水的水質。

3.2 城市水系統規劃

城市天然雨水常用的凈化場地主要有濕地、河塘、湖水等,利用天然水系凈化雨水不僅凈化效果顯著,而且不需要過多人工建筑設施的干預,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節約成本。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城市水系統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建設。利用城市現有的濕地、河塘、湖水等水系統作為雨水凈化場,將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等建設成具有一定城市雨水存儲和過濾功能的雨水滯納場地,形成完善的城市水系統。

為實現城市水系統的作用,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嚴禁居民或相關單位私自填埋城市低洼河溝和小型池塘,防止因河塘填埋造成城市防洪抗旱功能下降。對于已經填埋的池塘或河溝,應綜合考慮城市規劃的需求,并結合城市生態發展的實際情況,適當進行填埋恢復及生態重建;(2)突破傳統城市規劃理念,開放城市廣場、公園、綠地等設施的建設,盡量將這些設施與城市水系統構建聯系,提高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等公共場所的雨水吸納與排水能力,形成城市水系統的重要輔助支撐;(3)充分考慮城市水系統建設與周邊生態環境的融合,將城市空間布局、地域環境、雨水管理等因素納入城市水系統構建條件,在充分利用城市生態環境下推廣水系統的構建與利用。

3.3 城市雨水管理規劃

從微觀角度來看,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在城市雨水管理中主要是依賴水生態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城市河塘來說,要實現雨水管理,首先要將城市雨水徑流引入城市河塘,形成城市雨水的匯集區。此外,為保證河塘的蓄水能力,還要確保具有良好的排洪渠道,而且排洪時并不會犧牲周邊或農村排水系統。城市河塘還要具備雨水凈化能力,這樣就形成了雨水吸納雨水存儲雨水凈化雨水再利用的良性循環。

在雨水管理規劃中要充分利用城市各個地形的優勢,達到因地制宜的雨水管理效果。在利用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良性科學地利用自然,注重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雙重保護,實現城市的生態和諧發展。

4 結語

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和海綿城市理論是城市現代化規劃和建設的重要進步,在生態城市的建設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在城市規劃中,充分利用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和海綿城市理論,構建完善的城市雨水管理系統,充分發揮城市雨水在城市水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為構建生態和諧健康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提供理論依據。本文通過分析低沖擊開發雨水模式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了海綿城市建設,為推動我國生態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 鄒韻.基于低沖擊開發理念的城市雨水利用策略研究 [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2] 裴古中.低沖擊開發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J].市 政技術,2014,32(5).

第3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海綿城市 排水 運用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4-0248-01

1 關于海綿城市

1.1 設計理念

在建設海綿城市之前,需要建立新的設計理念而轉變傳統的設計觀念,傳統的城市建設,重視城市路面的承載能力和強度,大多數是硬化路面,如遇暴雨天氣,主要依靠城市地下的排水管渠、泵站等設施來進行排水,以“快速排除”及“末端集中”兩方面的控制作為主要的建設理念,但這樣的建設方式通常會導致逢雨必澇,旱澇急轉。根據《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城市建設應當強調優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設施來組織城市排水,并以“慢排緩釋”及“源頭分散”作為主要的規劃設計理念。

1.2 設計原則

“海綿城市”作為現代新型的城市建設理念,它的建設必須遵循生態優先這一原則,應當將自然途徑以及人工措施兩個方面有效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洪功能保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有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1.3 海綿城市理念優勢

(1)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打破了傳統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理念,以建筑、道路以及綠地等作為載體,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現代的生態化技術,構建城市產生低影響的開發雨水系。(2)海綿城市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地下水資源,填補了地下水不足的空缺,同時能達到凈化水質,改善微氣候的效果,不僅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現代化規模建設的要求。(3)海綿城市的建設能有效緩解霧霾天氣。霧霾的產生跟水土有關,水土污染排放的各種有害物質有害氣體,特別是氨氮,氨氮蒸發以后會讓細菌微生物大量繁殖。因此,海綿城市的建設將有效緩解霧霾現象。

2 海綿城市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2.1 海綿城市看城市景觀設計

海綿城市是近年來發展的新名詞,顧名思義,海綿城市是打造像海綿一樣的城市,從而實現了城市建設與資源環境的發展,提高城市應對自然災害能力。由于傳統城市過渡利用土地,使城市出現了水土流失,土地資源也在不斷減少,而海綿城市是土地利用和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海綿城市又稱為低影響設計。基于這種理念,先要對城市內部雨水收集、滲透及過濾等,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其次建立了開敞自然環境,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最后,把雨水融入到景觀的設計當中,不僅會減少城市環境壓力,減少了排水設施的維護成本。

2.2 海綿城市角度來看城市景觀設計

在海綿城市理念下的景觀設計應將保存生態資源作為景觀設計的前提,實現土地資源優化,減少土地浪費,減少環境破壞,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來發揮海綿城市景觀的作用。比如,建立自然排水系統,選擇耐澇性的植被加強對雨水的有效過濾、滲透和利用;建立雨水花園,利用土壤和植物的過濾,下滲雨水,減少徑流量,從而加強對雨水資源的利用;建立可滲透路面,減少地表水的徑流。

2.3 基于海綿城市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

(1)在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中的豎向方面的設計。城市在下沉式綠地設計時應該與該城市所規劃的綠地場地相結合,在已經硬化的地面周圍設計出下沉式綠地,從而硬化后的地表不能吸收的雨水由下沉式綠地蓄積并自然下滲。要想實現既能使雨水成功轉化為地下水,還能充分保證行人的安全的目標,就需要城市綠地設計人員合理地對下沉式綠地進行設計,尤其注意下沉式綠地的豎向設計。設計人員需要保證方向正確,坡向必須是由硬化后的地表指向下沉式綠地的。只有坡向正確,雨水才能成功通過已硬化的地表流向下沉式綠地,才能達到自然蓄水、自然下滲的目的。設計人員在設計路緣石高度時,應該要注意其高度應該與周圍已硬化的地表是一樣高的,雨水進入下沉式綠地時可能是分散進入的,如果設計人員將路緣石的高度設計的比地表高度還高時,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在路緣石上設置個缺口的方式進行補救,這樣雨水可通過流入缺口的方式進入下沉式綠地。設計人員在設計雨水溢流口的位置時,既可以將溢流口設計在下沉式綠地中,也可以將溢流口設計在下沉式綠地與硬化的地表的交接處。一般情況下,雨水蓄積的高度超過了下沉式綠地的高度但沒超過已硬化地表高度的時候,那超過部分的雨水可通過溢流口進入排水管道,這是溢流口的作用。

(2)在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中的景觀優化方面的設計。從下沉式綠地的使用功能和它所達到的景觀效果兩個方面來看,目前下沉式綠地設計形式缺乏多樣化,達不到美觀的效果。想要實現下沉式綠地設計形式多樣化,設計人員在進行下沉式綠地設計時可以將雕像、園林水景、樓閣亭臺等元素添加進去。除此之外,還可以在設計下沉式綠地時和雨水花園、池塘以及濕地相結合,即可提高下沉式綠地的實用性,還能增強它的觀賞價值。下沉式綠地在選擇植物時,選擇的植物最好是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可以選用喬木、灌木以及草混合的方式,使下沉式綠地在一年四季中都能達到美觀的效果。對于一些大型的綠地設計中,由于下沉式綠地比較大,工程比較浩大,所需要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大型綠地設計時,一般都將大化小,分成小的區域或者在各個路段進行下沉式綠地設計,利用各區域的地形特色達到很好的景觀效果,使其既能達到蓄水目的,又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2.4 海綿城市理念與城市道路的融合

在市政道路的建設過程中,海綿城市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城市道路的建設中,首先在建設材料的選擇上,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選取合適的透水材料,主要是空隙性較好的材料,比如瀝青磨耗層,多孔混凝土,碎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其次在施工過程中,要在保證使用質量的基礎上,提高道路空隙性,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讓道路遇到雨水時能夠快速排除,防止雨水聚集引起的打滑和炫光等,還要在道路旁加強綠化,提高地下水的保持率,這樣,海綿綠化建設才能做好。

2.5 城市道路建設

城市道路建設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主要是起到滲透的作用,而要起到滲透的作用,主要依靠的是“透水鋪裝技術”。包括: 透水瀝青混凝土,透水水泥混凝土等。道路實行透水鋪裝后,路面十分抗滑,因為水在落到路面上后,會馬上順著通道流失,不會殘留任何水汽,讓道路不會因為水汽而導致摩擦力下降,同時這種道路由于不會有水汽殘留,所以可以很大程度的減少夜晚燈光照亮引起的炫光,使駕駛人員不會產生過度的疲勞,提高汽車夜晚行車的安全性。同時這種路面可以減少行車時的噪音,對于行車來說也可以減低噪音。而且這種路面可以防止水漂,有很強的實用意義。

3 結束語

城市的景觀設計中,將土地資源、水資源等生態平衡納入設計理念,建立海綿城市的新型城市,這必將是我國城市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資源問題與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更是加大了對我國城市建設的挑戰。因此,只有更好的把“海綿城市”的理念結合到我國城市建設項目中去,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城市地表水儲存問題,才能夠減少生態環境惡化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宋蕓.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6,(1):25.

[2]阮寅.西安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雨水利用研究――以朱雀花園小區為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

第4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海綿城市;透水鋪裝;綠色屋頂;雨水花園;生態植草溝

1、背景概況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關于“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講話精神,以“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為治水思路,按照國家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要求,以實現“山水田林湖人”城市生命共同體為目標,轉變傳統治水理念,通過建設“三大系統”、構建“五大體系”,著力解決武漢市水安全及水環境問題,全面提高武漢市水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將武漢市打造成豐水地區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區,為武漢市成為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為貫徹和落實的講話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的精神,大力推進“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武漢市發揮了“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和態度,成為 “海綿城市”建設的示范城市。

青山港作為青山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啟動點,匯水范圍5.3平方公里,項目集中在武豐閘至沉砂池段和青山港段,充分應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通過截污、生態雨水口、植草溝、雨水花園等可視化的自然排水系統以及周邊小區透水路面改造實現項目區內徑流總量控制85%,后期通過小區源頭控制和遷移控制,實現匯水范圍內徑流總量控制75%,同時通過水環境綜合整治和景觀打造改善水環境質量,提檔升級周邊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2、青山港海綿城市景觀營造

2.1青山港概況

青山港屬于東沙湖水系。青山港北起長江南岸,經過武豐閘,穿越和平大道,貫穿青山公園,繞過楠姆山,過冶金大道與武鋼東沙湖泵站會合,全長約4.48公里,寬8~20米,深2~5米。青山港原是東湖、沙湖一帶內澇排漬的出口。后經過對武豐閘、青山港進行多次改造,使青山港改變了以排水為主的功能,轉而以引水為主、調節為輔,成為武鋼、青山熱電廠生產用水的引水渠,武豐閘(青山港)全段整體平均水質為Ⅲ類水體,局部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入港,水質為Ⅳ類。然而武豐閘與橋頭路處至沉砂池有多處污水管直接排入水體,造成沉砂池及下游水體的水質污染,青山港周邊也有大量的排污口,其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導致渠道水質污染嚴重,致使該工程中的青山港(和平大道~冶金大道)段現狀局部為Ⅳ類水質,港渠原有水生態系統遭到一定破壞,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有害水生植物大量生長,進一步惡化水質,且生物品種單一;水體流動性較差,底泥淤泥平均達0.5m,導致水體自凈能力較弱。(圖1)

2.2前期工作

2.2.1截污工程

污染控制工程是通過該工程的實施能使青山港水質得以改善,結合對沿港排水口的分布、分類與分析,針對主要污染排口進行有效的截污,沿港路西側區域(11ha)除采取污水截流措施以外,還對密集區進行分流制改造。

本次設計考慮近期應急將原有的三個排口出水處建設兩座截流井,d1500管道出水處建一座LBH=4m×3m×4m的截流井,2根d800管道處合建一座LBH=4m×3m×4m的截流井,并通過兩個d500管道及一根d800管道進行排放,其中2根d500管道通過閘閥控制,一根d800管道通過閘閥控制排放,與青山3#泵站聯合運行。晴天和小降雨通過泵站抽排,大暴雨期間3#泵站流量不能滿足需求時通過開閘滿足排放要求。待建設十路上污水主干管道投入運行后,建設十一路和橋頭路上晴天污水均可直接通過管道直接排至建設十路上污水主干管道,最后進落步嘴污水處理廠。

2.2.2清淤工程

本次清淤工程旨在清除污染,同時增加渠道過流能力,通過現場踏勘及底泥監測報告的相關資料,本次清淤分為兩期:一期主要武豐閘至沉砂池段清淤水域面積約為44415.42平方米,二期主要是青山港段,長度約3.5公里。

根據底泥受人為污染的感官程度和自然沉降的特點,底泥由上而下劃分為污染層、過渡層和正常層三個層次。本次清淤主要針對淤泥污染層和過渡層作為本次疏挖的對象。經過現場測量,區域淤積深度0.4~1.5m。根據底泥監測報告,并將可研報告進行優化,經計算得:武豐閘至沉砂池段需疏挖污染底泥56378.7立方米,青山港段需疏挖污染底泥74362.5立方米,共需疏挖污染底泥13.07萬立方米。

3、青山港“海綿城市”建設

3.1青山港“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

青山港為青山示范區“海綿城市”建設的啟動點,貫徹“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應用“海綿城市”建設相關技術,強調優先考慮更多有利自然力量排水,從“快收快排”轉向“慢排緩釋”的排水模式,同時體現城市管渠、綠化、水系等諸多功能要素。

青山港區域的匯水范圍為5.3平方公里,確定控制徑流總量的75%,即29.2毫米的降雨,項目區確定控制徑流總量的85%,即43.3毫米的降雨,內澇防治標準達到50年一遇,同時滿足17項控制指標的要求。堅持源頭減排、過程控制與系統治理同步:

1、匯水區范圍內建筑與小區采用雨水源頭控制和綜合利用設施,提高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比例,小區的控制指標參照《青山示范區海綿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達到滲透、調蓄、凈化等“海綿”功能;

2、考慮過程控制,利用植草溝等技術延緩雨水峰值出流時間,采用截污、分流制改造等技術降低雨污水對下游水體的污染;

3、結合本次項目的實施,充分利用沉砂池及青山港周邊的綠地空間、港渠水面等,使其發揮“海綿”的積存、滲透、凈化、釋放作用,保證工程范圍內控制43.3毫米的降雨。

3.2青山港“海綿城市”建設的總體方案

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保護水源地,提高渠道過流能力,提升區域排漬水平,同時遏制青山港水質污染趨勢,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為青山示范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作出示范作用。串聯周邊綠地和公園,形成連續的公共綠化空間,打造一個全民性、全季性城市濱水休閑公園,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示范區旨在通過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技術措施,分別在綠化工程、廣場及鋪裝工程、園區道路以及配套建筑工程中使用透水鋪裝、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以及生態植草溝等方式,考慮工程實際,提出徑流綜合控制的目標,對雨水徑流量進行有效的蓄、滯,控制園區徑流總量85%,即控制43.3毫米的降雨。(圖2)

3.3青山港“海綿城市”建設的主要措施

3.3.1透水鋪裝

透水鋪裝按照面層材料不同可分為透水磚鋪裝、透水混凝土鋪裝和透水瀝青混凝土鋪裝,嵌草磚、園林鋪裝中的鵝卵石、碎石鋪裝等也屬于滲透鋪裝。透水鋪裝結構應符合《透水磚路面技術規程》(CJJ/T188)、《透水瀝青路面技術規程》(CJJ/T190)和《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術規程》(CJJ/T135)的規定。透水鋪裝適用區域廣、施工方便,可補充地下水并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減和雨水凈化作用,但易堵塞,寒冷地區有被凍融破壞的風險。透水鋪裝還應滿足以下要求:

(1)透水鋪裝對道路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潛在風險較大時,可采用半透水鋪裝結構。

(2)土地透水能力有限時,應在透水鋪裝的透水基層內設置排水管或排水板。

(3)當透水鋪裝設置在地下室頂板上時,頂板覆土厚度不應小于600 毫米,并應設置排水層。

場地共設置四處廣場,分別為武豐閘廣場、北集散廣場、西入口廣場、集散廣場及配套鋪裝,以滿足市民基本需求(圖3)。廣場主材以透水磚為主,設置中間高、兩側低的坡度,便于排水,并在與周圍綠地相接的部分鋪設植草溝,種植生態、野趣、耐水濕的植物,在豐富景觀面的同時體現了海綿城市中“滲”、“蓄”、“排”等技術。

項目中設計的一級、二級、三級園路全部采用透水鋪裝,一級園路考慮車型荷載,采用透水混凝土鋪裝,二級、三級園路主要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采用透水磚鋪裝(圖4)。

3.3.2綠色屋頂

綠色屋頂也稱種植屋面、屋頂綠化等,根據種植基質深度和景觀復雜程度,綠色屋頂又分為簡單式和花園式,基質深度根據植物需求及屋頂荷載確定,簡單式綠色屋頂的基質深度一般不大于150 毫米,花園式綠色屋頂在種植喬木時基質深度可超過600 毫米,綠色屋頂的設計可參考《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綠色屋頂的典型構造如圖所示。綠色屋頂適用于符合屋頂荷載、防水等條件的平屋頂建筑和坡度≤15°的坡屋頂建筑。

綠色屋頂可有效減少屋面徑流總量和徑流污染負荷,具有節能減排的作用,但對屋頂荷載、防水、坡度、空間條件等有嚴格要求。

項目中設計的管理用房、廁所、驛站全部采用綠色屋頂。綠色屋頂用不同的植物來表現它的魅力,植物配置也很好,如紫葳藤、野玫瑰、紫色畫眉草、垂花蔥和線葉金雞菊等。綠色屋頂能保留總雨水的75%,植物形成的保護毯比防水膜防水能力更有效,由于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所以綠色屋頂有助于凈化空氣。同時,綠色屋頂對使用者和觀賞者都具有視覺審美的樂趣。

3.3.3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式園林綠地中種有樹木或灌木的低洼區域,由樹皮或地被植物作為覆蓋。它通過雨水滯留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降低暴雨地表徑流的洪峰,還可通過吸附、降解、離子交換和揮發等過程減少污染。

項目中在綠地分布時,建設雨水花園,使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邊雨水徑流的匯入。雨水花園透水性能良好,建設成本與常規綠地相近,可減少綠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環境。雨水花園可以臨時蓄積雨水,遇到暴雨的時候,即使一時來不及滲透,也可以積蓄近10厘米雨水,然后慢慢滲入地下。雨水花園區域以耐水濕的植被為主,如:水杉、池衫、垂柳、烏桕、楓楊、木芙蓉、細葉芒、狼尾草、馬藺、蘆葦、花葉美人蕉、鳶尾、花葉蘆竹等。(圖5)(圖6)

3.3.4生態植草溝

植草溝――海綿城市中“排”、“滲”。

植草溝指種有植被的地表溝渠,可收集、輸送和排放徑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凈化作用,可用于銜接其他各單項設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統和超標雨水徑流排放系統。植草溝應滿足以下要求:

(1)淺溝斷面形式宜采用倒拋物線形、三角形或梯形。

(2)植草溝的邊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3,縱坡不應大于4%。縱坡較大時宜設置為階梯型植草溝或在中途設置消能臺坎。

(3)植草溝最大流速應小于0.8 m/s,曼寧系數宜為0.2-0.3。

(4)轉輸型植草溝內植被高度宜控制在100-200 mm。

沿一級園路兩側設置植草溝,通過植草溝將雨水匯入周邊水體或排入市政管網。草溝寬1m,深0.5m,部分地區植草溝與雨水管渠聯合應用,場地豎向允許且不影響安全的部分地區直接代替雨水管渠。生態植草溝不僅有治理污染的功能,在搭配植物之后,本身也具有景觀性,可以帶給人特定的景觀視覺感受。(圖7)

4、結論與討論

隨著城市河湖水系水文條件的變化以及人類劇烈活動的干擾,河湖水系格局尚需協調優化,河湖水系空間格局受到不同程度破壞,主要表現為湖泊萎縮與水系割裂。并且由于管理不善,導致大型項目開發建設時,對原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不足,房地產開發對下墊面改變增加了城市的防洪壓力和水環境治理壓力。

青山港區域的匯水范圍為5.3平方公里,確定控制徑流總量的75%,即29.2毫米的降雨,項目區確定控制徑流總量的85%,即43.3毫米的降雨,內澇防治標準達到50年一遇,同時滿足17項控制指標的要求。堅持源頭減排、過程控制與系統治理同步。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城市建設的一次歷史性革新,還原生態,將城市輕輕的放在自然上,建設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

【參考文獻】:

[1]《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

[2] 董淑秋;韓志剛;基于“生態海綿城市”構建的雨水利用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1年12期

[3] 莫琳,俞孔堅;構建城市綠色海綿――生態雨洪調蓄系統規劃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2年05期

[4] 蘇義敬,王思思,車伍,魏一哲,董音;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綠地優化設計[J];南方建筑;2014年03期

致謝:本項目有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湖北設計分公司提供,設計組成員喻俊、張敏、韓冬雪、鄭杰、李穎等在項目設計實施中給予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第5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 廣東省 水資源 水安全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3-0033-04

[作者簡介] 周余義(1986 ― ),湖南永州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人文地理;張靜超(1986 ― ),湖北襄陽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產業經濟。

水安全問題通常指人類在社會生存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改變了水文循環平衡,降低了水質,從而引發水危害的問題。廣東水資源豐富,但受時空分布不均、環境污染以及氣象災害等多重因素影響,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水安全威脅。尤其是在人口、經濟不斷向城市密集區集聚,水資源空間失衡加劇,城市水安全愈發脆弱的背景下,建立系統化的水安全應對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廣東水資源及用水概況

1. 水資源概況

廣東河流眾多,降水充沛,水資源總量豐富,常年值約為1830億立方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省份。2015年,廣東水資源總量為1933.4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7%,僅次于、廣西、四川和江西,居全國第五。人均水資源量為1792立方米,處于全國中等水平。

2. 用水變化情況

近10年來,由于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和用水結構的優化,廣東用水總量總體呈現先升后降態勢,用水總量控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緩解水資源供應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廣東用水總量為443.1億立方米,相比2006年減少16.3億立方米,相比2010年的最高值減少26億立方米,相當于深圳2015年用水量的1.3倍。

從用水效率來看,2015年,廣東人均綜合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e為411立方米、61立方米和37立方米,相比2006年分別下降了16.8%、65.1%和65.7%,與全國同期相比分別低7.6%、32.2%和36.5%。受此影響,廣東用水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調整,突出表現在工業用水量的快速下降。2006~2015年,廣東工業增加值由12518.6億元增長到30259.5億元,增長了142%,但工業用水量由135.6億立方米下降至112.5億立方米,減少23.1億立方米,占全省用水總量的比重由29.5%下降至25.4%。

二、廣東水安全面臨

“兩大失衡”和“三大風險”

(一)兩大失衡

廣東是我國東部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但受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長期存在兩大失衡。

1. 空間分布失衡

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突出表現在資源分布重心與城市社會經濟重心偏離和區域內部供需差異顯著兩方面。一方面,珠三角作為廣東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集聚了全省54%的人口和79%的經濟總量,但水資源總量僅占不到全省的1/3,而山區、西翼及東翼①則占有全省69%的水資源,資源分布重心與城市社會經濟重心嚴重偏離。

另一方面,區域內部供需差異顯著。2015年,全省21個地級市中,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為清遠,達284.6億立方米,是用水量15倍;而深圳水資源總量為18.5億立方米,用水量達19.9億立方米,需要依靠大量的境外引水來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2. 降水時間失衡

降水是廣東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廣東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導致大多數降水以洪水形式出現并流入大海,無法調蓄成為可利用的水資源而浪費,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難以提升。從多年統計的平均值來看,廣東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4.7%,若包括上游入境水量,則為10.8%。其中,東江(含珠江三角洲)28.6%,粵西諸河22.0%,粵東諸河21.7%,韓江21.4%,西江20.4%,北江10.2%。

(二) 三大風險

受區域經濟發展、水環境污染及氣候條件等多重因素影響,廣東水安全面臨三大風險。

1. 水質性缺水風險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在用水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入河廢污水排放量也在大幅增長。2006~2016年的10年中,全省入河廢污水排放總量達930億噸,年均排放量達93億噸,使全省大部分河、湖、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珠三角城市周邊的河涌、河段,大部分已被嚴重污染,水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部分地區面臨嚴重的水質性缺水危機。2015年,全省各流域水功能區中,東江的達標率最高,為62%,其余均在50%以下,最低的為粵西諸河,僅為27.4%。水質性缺水已成為廣東最重要的水安全問題。

2. 資源性缺水風險

受水資源時空分布失衡和區域經濟與人口規模分化的雙重影響,廣東部分區域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資源性缺水風險。從水資源總量與用水量的變化關系來看,目前全省面臨資源性缺水風險的區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用水量已經超過或十分接近水資源總量的區域,包括深圳和中山兩市;第二層級為隨著用水量的增加,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會超過水資源總量的區域,包括佛山、東莞和廣州3市;第三層級為水資源總量相比用水量盈余較大,難以遭受資源性缺水風險的區域,包括汕頭、珠海、湛江、揭陽、云浮、潮州、茂名、江門、汕尾、惠州、梅州、陽江、肇慶、河源、韶關和清遠16個市。

3. 洪澇災害風險

廣東瀕臨南海,是西太平洋臺風登陸中國的主要地區,臺風、暴雨、風暴潮等災害發生頻繁,受洪澇災害風險較大。近年來沿海市積極推動濱海新區建設,進一步加速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重心沿海布局的趨勢,使沿海地區洪澇災害的風險不斷加劇。2015年,全省共遭遇了26場次強降雨和3個臺風、1個熱帶低壓正面登陸或嚴重影響。其中,5月,全省強降水天氣異常頻繁,出現了該年以來強度最強、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降水過程,降水量達474毫米,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多84%,粵北、珠三角和粵東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約18.7億元。

三、提升廣東水安全保障水平的五大對策

一是強化全省域的水資源統籌調配。立足全省水資源分布情況及用水區域差異,建立城市水資源管理計算機模型,對城市水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水資源變化情況,為城市水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加強對重點缺水城市的水資源供應保障,以深圳、中山等資源性缺水風險較高的城市為重點,積極推進跨流域、跨區域的引水工程建設,完善以流域和區域為單元的蓄、引、提、排、灌、供、用協調統一的水資源配置網絡體系,將水資源豐富而用水相對較少地區的富余水量充分利用起來,增強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應急能力,緩解區域內資源性缺水壓力。

二是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創新水資源保護思路,建立系統化的水環境保護體系。制定和完善水功能區劃,分區分級加強水功能保護,強化對流域水功能區分區、分段治理,堅持“邊控制、邊改善”,穩步改善各流域水功能區達標狀況。加強對嚴重污染河流和城市河段的綜合整治,積極推進“源頭控制,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水污染治理方式,逐步減少入河廢污水排放量,實現“水量”和“水質”的雙重提升。

三是建立雨洪資源化利用體系。大力推進城市雨洪資源化利用工程,選擇試點城市,積極推進“用戶―支管―干管”一體的雨洪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逐漸在全省范圍內建成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雨洪水收集輸送系統。加快推進新建城區和舊城改造區的污水管網建設,推動污水管網與片區開發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從系統上考慮片區上下游排水配套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提升雨洪資源化利用水平。

四是推廣完善再生水利用體系。制定再生水利用實施計劃,實施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將建設污水再生回用設施和鋪設再生水管道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六河流域為重點,堅持廠網配套、管網優先、建管并重的原則,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將再生水生產企業納入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鼓勵再生水技術的自主創新。科學制訂企業使用自來水、再生水、河網水和地下水的價格標準,形成有利于節約用水、分類用水的價格體系。

五是積極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規范,積極引導新老城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全面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對全省范圍的易澇點進行全面普查,有效結合城市更新,有計劃地實行海綿化改造,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城市新區應堅持高標準,落實嚴要求,加強海綿城市的整體設計,實現與周邊地形、水系、道路、市政設施的銜接,打造一批海綿城市示范工程。

[參考文獻]

[1]彭建,趙會娟等.區域水安全格局構建:研究進展及概念框架[J].生態學報,2016,36(11):3137-3145.

[2]廖永豐,聶承靜,楊林生,李海蓉.洪澇災害風險監測預警評估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2,31(3):361-367.

[3]李慧.廣東省經濟增長與水資源關系的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4]黃紅明.廣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分析研究[D].武漢大學,2004.

[5]張翔,夏軍,賈紹鳳.水安全定義及其評價指數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5,27(3):145-149.

Abstract:Water resources are both basic natural resources and strategic socio-economic resources. Guangdong Province is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 in China. Water safety is a major strategic issue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bundant, and there is a large surplus relative to the limited water consump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water security is facing a double Challenge such as “two imbalances” and “three risk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water secu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第6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對于濱水區域,其生態系統非常脆弱,必須加強對生態景觀的設計,以提高整個濱水景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是時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實現對水資源的存儲,并且降低水資源中攜帶的各種污染物。本文就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進行介紹,希望能夠為濱水城市景觀的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

海綿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用

濱水景觀設計是指,距離水域空間200~300m范圍內的空間,也可以將其延伸至距離水域1~2km范圍內的空間。濱水區域是連接陸地和水域的主要部分,對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進行濱水區域景觀設計時,要特別注重對其排水系統的設計,否則就會增加該區域的地表徑流量,導致周圍水系的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甚至產生比較嚴重的水資源污染現象。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它要求其景觀生態系統具有像海綿那樣的彈性,最大限度地控制流入江河湖泊的降雨量,實現濱水區域中水資源的重復循環利用。

1濱水景觀的特點

1.1開放性濱水景觀是連接城市和水域的主要區域,是整個城市公共綠地的主要構成部分,因此,該區域具有較高的開放性,是人們進行各種類型戶外活動的主要場所。

1.2多樣性為了平衡城市的用地情況,各個地區都在其城市濱水區域建立了多樣化的娛樂場所、運輸碼頭等,使得濱水區域的建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1.3生態敏感性為了確保整個濱水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植物景觀設計成為濱水區域景觀設計的重點內容,該區域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能夠為城市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空氣。同時,其景觀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其它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嚴重的破壞。

2基于海綿城市概念的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城市景觀設計過程中,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導致濱水地區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破壞,水質污染現象非常嚴重,各種景觀的設計更是相互不協調,沒有充分發揮濱水景觀親水性的優勢。海綿城市概念要求在濱水景觀設計時,充分利用濱水區域的自然特點,保護濱水區域原有的生態體系,實現人類、自然、土地以及水資源的和諧相處。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應該遵守的原則如下:

2.1防洪原則濱水景觀設計完成之后,除了要能夠滿足人們基本的休閑和娛樂目的,還要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當遇到強降雨天氣時,能夠避免洪水對濱水區域的威脅。

2.2生態原則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還要充分利用先進的生態學理念,以實現對當地環境的最大保護,最大限度降低人為因素對濱水環境景觀的影響。

2.3空間層次性原則景觀設計過程中,注重垂直方向景觀的設計,如營造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道路或者平臺,增強人們對道路的立體感,同時還可以根據地形的變化特點,設計不同高度的植物種類,營造豐富的垂直景觀效果。

2.4完整性原則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要注重點線面的合理配置,實現城市、濱水區域和水源環境的相互協調,得到一個完整的城市生態系統。

3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有效解決了其水資源循環問題,實現了對濱水區域水資源的保護。圖1給出了海綿城市概念下濱水景觀中排水設計思路和傳統情況下設計思路的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雨水得到了有效利用,其平均排放量降低了一半以上。

3.1道路景觀的海綿體設計道路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到整個城市面積的10%~25%,因此,在濱水景觀設計中,首先要解決道路海綿體的設計。具體的設計方法如下:首先,在道路土層上面鋪設一定厚度的碎石子,實現對各種滲透水的存儲、過濾和導入。然后,架設具有較強導水性能的PP塑料管,并且采用網格鋪設模式。最后,再鋪設混凝土,道路上預留排水孔。這樣雨水和空氣能夠方便和道路下面的土層進行循環,確保土層中各種微生物的正常生長,實現對水資源凈化和污染物分解的目的。

3.2廣場的海綿體設計廣場屬于城市景觀之一,為了便于居民的行走和游憩,其地面一般采用硬質鋪裝材料,對雨水的滲透性較差。海綿城市理念下的廣場景觀設計,在選擇鋪裝材料時,可以選擇滲透吸水能力較強的鋪裝材料,實現對水資源有效涵養。目前,滲透性鋪裝材料在我國便道鋪設中的應用較多。

3.3生態廊道的規劃設計生態廊道的主要功能是實現濱水空間中各生態斑塊的聯系和隔離,通過設置不同的生態廊道,實現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有效結合,營造大規模、多樣化的生態環境體系,為生物的遷徙和水資源的循環提供便利。如XX河濕地公園在設計過程中采取如下措施:(1)將沿河徑流、水塘、低洼地作為濕地,納入整個雨洪調蓄與凈化系統,緩解城市內澇,回補河道景觀用水,形成分級雨洪凈化濕地。(2)其次,在園區內將城市休閑游憩與河道生態環境的建設相結合,建立連續的慢行網絡,并改造斷面形式,創造更多的親水空間。(3)將濱河土地開發與河道整治相結合,以河道景觀為契機,引導城市內部更新,提升土地價值,增強城市活力,促進濕地景觀與城市宜居環境協同發展。(4)在修建河道的自然駁岸中,恢復河道生態狀況與自凈能力,重現河道的生命力。(5)凈化緩沖周邊水質壞境,結合XX河內圍林地空間的組織,同周邊的城市環境形成良好的交融關系,構筑成城市海綿綠肺,中心生態基地。公園在建設過程中將調蓄設施與城市即有綠地、園林、景觀水體結合在一起,有效降低了景觀建設所需成本,同時注重對園區中天然水系的保護利用,減少了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泥土水池的工程量,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另外,公園中心大面積的生態濕地,形成城市綠肺;水溝管網的雨水收集、水土涵養、泄洪防澇等功能,增加了城市的“藍”、“綠”空間,降低了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了人居環境,也為城市帶來較高的生態效益。總之,在設計過程中,要充分體現“海綿綠芯”理念,使城市公園具有“吸水、蓄水、滲水、凈水”等生態功能,不斷延長城市綠線,增強城市中心綠色地塊,提高對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讓城市與自然互動,同時成為規劃中新老城區的休閑綠色場地。

4結論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城市污染現象更加嚴重,海綿城市概念的提出,為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成為降低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方式。目前,海綿城市的概念在我國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還相對較少,也沒有建立比較規范的標準。本文主要介紹了海綿城市概念在城市濱水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城市濱水景觀不同于一般的景觀,其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敏感性的特點,因此,必須引入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文中還以道路景觀、綠化帶景觀以及生態廊道的景觀設計為例,介紹了海綿城市概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藍.現代城市濱水景觀建設的思考[J].廣西城鎮建設,2012(6)

2李心怡.淺談城市濱水景觀規劃的方向[J].民營科技,2010(6)

3周瑩瑩,石鎮琪,劉艷.試析城市濱水景觀設計趨勢及設計要點[J].現代園藝,2012(7)

第7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城市化引發極端氣候的頻繁出現。城市化從廣義上來講,包括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張,城市用地不斷向郊區擴展,城市數量不斷增加等。其中,城市化帶來的人口集聚、城市擴張等因素可能導致強降雨過程的頻繁產生。盲目擴張導致城市自我調整能力大幅削弱。城市化導致的城市擴張引發了極端氣候的發生,而城市的盲目擴張則大幅削弱了城市對雨水的自我調節功能。強降雨的頻繁發生、城市高強度的開發建設以及城市地面條件的改變等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是不可避免的,除了呼吁人類通過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提倡低碳生活等方式來改善氣候環境,作為規劃城市建設藍圖的城市規劃師、給排水工程師,能夠通過什么方式來緩解它們對城市內澇帶來的影響呢?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科學、務實、創新地進行城市規劃和工程設計工作,合理確定城市用地布局,在城市中建立防澇綜合系統,從技術、管理等方面來科學地收集、排放、利用雨水,從而減少城市內澇的發生。

2、基于城市規劃角度的內澇防治措施

2.1城市規劃在用地規劃時應考慮城市內澇的影響

城市內澇是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盡量消除城市內澇產生的各種因素同時,也應承受適度的風險。城市規劃應充分考慮到城市內澇的影響,合理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用地布局、用地性質和用地功能。城市發展方向的選擇必須避開存在安全隱患的區域,應長遠考慮城市的拓展,并非一味地選擇開闊區域;在用地布局方面,新區建設應避開泄洪區和滯洪區,禁止這些區域進行高密度的建設開發;在用地性質和用地功能方面,對于易淹區域應規劃為水域、綠地等非建設用地,避免作為人員聚集的住宅區或公建區。同時,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新區的不斷拓展,原本安全性高的已建區可能成為城市內澇的風險區域,此時應對用地功能進行調整,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2在城市規劃中嚴格控制綠地率和水面率

眾所周知,地面雨水徑流量的不斷增大是引起城市內澇的主要原因,而地面徑流量又取決于降水量、地面徑流系數等。當降雨強度不變時,徑流量與徑流系數成正比,而徑流系數取決于地面種類的組成和比例。因此,在各個層次的規劃當中,需要采取不同的規劃措施來改善城市地面條件以緩解內澇的發生。其中,在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當中,應當嚴格控制一定比例的綠地及水域面積,保留大型的生態綠地及湖泊、濕地等;在修建詳細規劃當中,道路、廣場、停車場等露天設施應充分考慮應用透水性路面,在景觀設計中考慮采用下凹式綠地、植草溝等徑流控制設施;在城市設計當中,可以通過在建筑、開放空間及景觀體系當中實現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功能。通過在各個層次、各個階段的規劃當中落實雨水徑流控制理念,從宏觀到微觀形成完整的雨水排放體系,將有效改善城市內澇的發生。

2.3在城市規劃中建立防澇綜合系統

建立城市防澇綜合系統落實雨洪管理的理念,主要是通過在宏觀上建立城市雨水資源調蓄利用體系,建立源頭減排—匯流控制—末端調蓄多層次的、內澇控制—雨水徑流污染控制—雨水資源化等多目標的雨水控制系統;在微觀上將雨洪調蓄設施與城市公共設施、城市景觀設施等相結合,通過改變城市公共設施的布局、景觀設施的形式,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功能性和多樣性,在城市中建立起隱形的排澇系統。如結合球場、公園等設施,通過調整高程設計等實現暴雨期應急調蓄雨水,并結合綠地或其他開放空間設置一些低凹地作為雨水分散滯留或超過排放標準處置的場所。

3、基于城市雨水排水系統建設內澇防治建議

3.1傳統排水模式亟需改變,建設思路要更具前瞻性

我國傳統的排水模式注重以排為主,強調雨水盡快排出城外或排入下游水系,主要依靠排水管網和排澇泵站等工程措施來解決城市的防洪排澇問題。隨著雨水徑流的不斷增加,原有的雨水工程設施已無法承擔如此巨大的雨水量,不斷增加排水設施的規模勢必對城市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也增加了管理的難度。同時,這種排水模式也對排入水系下游的區域帶來了洪澇風險。因此,傳統的排水模式已不適應城市高強度開發建設這一形勢下雨水排水的要求,更新與修正相關建設理念,引進更具有前瞻性的設計理念。

3.2在新區建設及舊城改造中應提高排水標準

在北京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方法和降雨變化趨勢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對北京市暴雨強度公式、降雨雨型、徑流系數和設計重現期等進行重點研究,將各項標準的研究成果綜合分析,得出了新的雨水排除系統規劃設計標準。該規劃設計標準的綜合徑流系數和設計重現期均明顯要高于我國過去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雨水管渠的設計標準。導致原排水設計標準偏低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原因是基本沿用了國外的排水設計規范,但這并不適合我國雨量充沛的城市;另一方面原因則是極端天氣的出現導致強降雨的發生頻率比以前要多的多。近幾年來,我國排水工程設計主要參照的設計規范《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已相繼進行多次調整,從2011年版將一般地區的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調整為1~3年,到2014年版已將一般地區雨水管渠設計重現期調至最低為2年,重要地區則達到5~10年。由于大部分城市現狀排水系統遠遠不能達到該標準,因此,在新區建設及舊城改造當中應按照規范要求提高雨水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在城市更新過程當中逐步提高雨水排水系統的建設標準。

4、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及法律保障體系

4.1完善城市雨水排水系統的管理機制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城市排水與城市防洪分屬水利部門和城建部門,而一個城市的防汛工作則由這兩個部門共同合作完成。由于行業設計標準的差異,兩個部門分別設計出來的排水管渠和排澇泵站、水閘等排水設施常常無法銜接。另外,這種多頭管理的模式,也使得城市雨水排水系統缺乏有效的管理維護,無法發揮它的最大作用。因此,盡快統一城市排水及水利設施的管理部門,以期在排水工程的設計、建造、管理中實現排水設施的最大效能。

4.2制定完善的法律保障體系及問責機制

城市嚴重內澇的發生,原因在于沒有認識到城市雨水資源的綜合利用,雨水蓄積、利用的技術未得到全面推廣、缺乏相關政策的引導、支撐,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所以還需要進一步把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相關部門主要職責明確完善,建立完備問責機制。良好的政策可以引導開發主體踐行雨洪調蓄理念,而嚴格的法律手段和問責機制則可以對開發建設主體和城市管理部門起到監督作用,保障法律的實施,促進雨水資源利用化的可持續發展。

5、結語

第8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關鍵詞:高校節水;管理;節水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0-120-2

0 引言

目前,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適合于本校特點的各種辦法和節能措施。本文就現行的各種節水方案進行介紹。

1 節水行為意識的培養

依據王憶,廖昕《當代大學生節水意識及其培養》。當代大學生對節水知識有所了解,對水資源浪費非常關心,節水觀念也較為積極,但自己的用水行為習慣和節水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表現出明顯的知、情與行的嚴重分離。

因此高等學校要十分注意對大學生節水意識的培養,按照《高等學校校園設施節能運行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做好以下幾點:①學生思想教育部門、團委及學生會將節約型校園建設工作納入學生工作中,并積極引導和支持學生開展校園節約活動。②校園實施對節能行為的獎勵和對浪費行為的教育處罰措施,將師生員工節能行動納入行為規范建設中。③鼓勵和支持學生成立節約型校園學生志愿者隊伍,巡查、監督并制止校園的能源浪費現象。④公共用水場合張貼節約用水提醒標示牌。

2 高效的后勤管理是節水必不可少的重要因數

管網漏水影響:及時更換、維修給水管網和閥門等設備,是減少水資源浪費的一個必要措施。據建設部對408個城市的統計,我國城市公共供水系統(自來水)的管網漏損率平均達21.5%。而國際發達國家的自來水管網漏水率一般為7%。《教育部關于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通知》:推廣節水設備和器具,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高效的后勤服務就是要通過后勤專業人員巡查并及時發現和處理管網和設備的跑冒滴漏,減少水資源的浪費。

有條件的高校,應每隔兩年進行一次管網的水平衡測試,水平衡測試是對用水單位進行科學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進一步做好節水工作的基礎。它的意義在于,通過水平衡測試能夠全面了解用水單位管網狀況,各部位(單元)用水現狀,畫出水平衡圖,依據測定的水量數據,找出水量平衡關系和合理用水程度,采取相應的措施,挖掘用水潛力,達到加強用水管理,提高合理用水水平。

嘗試推行階梯水價,用經濟杠桿來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北京市2015年1月份數據,實行階梯水價后每年可節約用水量1000萬m3,相當于5個昆明湖的水量。

3 技術措施

3.1 節水器具的應用

推廣適用節水型水嘴。節水型水嘴水流量3.0L/min,普通型9.0 L/min。如果每天按1小時適用計算,年節水131m3,節水效果明顯。

節水型便器。對于衛生間用水,用1L水就意味著排放1L的污水。國家2015年9月11日新國標GB6952-2015《衛生陶瓷》,新標準2016年10月1日實施。新標準中對便器用水量的要求如下表1。

表1

[產品名稱\&普通型\&節水型\&坐便器

蹲便器

小便器\&≤6.4L

g沖式≤8.oL

雙沖式≤6.4L

≤4.0L\&≤5.0L

≤6.0L

\&]

在表中規定的用水量并不是排除水量達到要求就可以了,而是要求在此用水量下必須滿足各項沖洗功能

節水型淋浴器。節水型淋浴器與傳統手持花灑比較,可以節省30%~70%的水。

節水型洗衣機。一般節水型洗衣機與原有洗衣機型相比節水達40%以上,在連續使用3年以后,僅省下的水費就可以收回成本。

校區內學生食堂、教學樓、實驗樓、科研實驗樓、圖書館等公共建筑,具有人口集中和流動量大等特點,其公共衛生設施難于管理和維護,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公共衛生隱患,因此考慮選擇節水器具的同時接合其衛生、維護管理和使用壽命可以安裝感應節水龍頭。據相關資料,用感應節水龍頭比一般的手動水龍頭,節水30%,而且它的使用壽命高于一般的節水龍頭。

學生開水、飲用水、洗浴等引進IC卡節水管理系統。有資料表明引進IC卡節水管理系統后和沒有引進前比較節水約50-60%。

完善的、有效的計量措施。實踐證明在各用水戶裝設計量措施后,不但可以進行用水檢測和計量,還可以及時發現用水中出現的異常現象,以便能及時處理和找出問題所在。

由于溝槽式廁所具有造價低、方便衛生處理的優點。在高校人員比較集中的場所比如學生公寓、教學樓等場所,很多都設計為溝槽式廁所,在溝槽式廁所的沖洗水箱給水裝置上裝設紅外數控廁所沖洗裝置,能明顯起到節約用水的效果。以下數據為某高校安裝前后的用水量比較,可見節水效果明顯。(表2)

綠化節水。綠化植被的種類影響,綠化應考慮適宜于本地的氣候、耐旱的植物,盡量地減少草坪面積。盡量以噴灌、微灌、滴管為主。

中水利用。隨著水資源的日益減少,國家對水資源控制越來越嚴格,中水的利用效益凸顯。《教育部關于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通知》在有條件的學校加快公共建筑、生活小區、住宅節水和中水回用設施建設;中水需要水處理措施,在建設規劃之初,應考慮布置中水管網并實行污廢分流的排水方式。毫無疑問會增加基建投資,但隨著國家對水資源的嚴格控制,未來自來水的價格肯定會逐漸增加的趨勢,因此及時在一些已經建成的校區,考慮中水利用也會有不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雨水利用。合理的收集雨水一方面能減少學校的自來水應用數量,另一方面還會減少學校的雨水排向城市管網,增加城市雨水負擔。另外國家已經提出了建設海綿型城市,因此高校在規劃和設計時應考慮海綿城市建設的理念校園建設中的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王憶,廖昕.當代大學生節水意識及其培養[J].法制與社會,2008,06.

[2] QB/T1334-2013.水嘴通用技術條件.

第9篇:海綿城市建設趨勢范文

此外,城市地下管廊、海綿城市、水利工程等新興的投資領域在未來增長潛力巨大。目前,我國城市建設的地下工程需要改善,地下管廊工程主要是解決城市遭遇大雨時道路大面積積水問題以及城市水電工程的隱蔽化。而海綿城市則是通過一定措施對缺水城市的儲水進行人工調節,以便在雨水充沛時將地下水有效儲存起來,用以在干旱季節提供充足水源。由此足以推測,建筑業中此類新興投資領域未來的投資量將非常高。

2015年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六部委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把整個基礎設施領域向民資敞開,使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特許經營有了制度保障。這無疑對建筑企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不得不提的是,傳統房屋建筑領域也在不斷變化,我國正在積極推進住宅產業化進程,即逐步推進房屋建筑開發“成品化”路線,房屋主體的構建在工廠中完成,而項目現場則只進行“搭積木式”的裝配工作。這種方式的轉變不僅意味著整個建筑業將會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同時也會加速盈利模式的徹底改變,并且必定會引發行業內“大洗牌”,行業集中度會明顯提高,很多優質企業也會隨之脫穎而出。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建筑企業只有盡快適應行業結構調整和未來發展趨勢的要求,積極塑造關鍵競爭要素,提升核心競爭能力,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并制定科學的戰略規劃,提高精細管理能力,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才能在新的形勢下求得生存和發展。環宇建工設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環宇建工”)是一家集建筑、安裝、裝潢等專業化配套全面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正在積極應對建筑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從人力資源、企業資質、資金配置等方面著手,將未來經營重點鎖定在保證傳統房屋建筑業務優勢的前提下,積極加快在市政工程、水利工程、軌道交通工程以及建筑產業化的布局。

同時,在業務地域上,環宇建工將順應未來以城市群為經濟增長引擎的趨勢,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優勢城市群。環宇建工董事會秘書宋良表示,“業務空間布局的相對集中也將有利于環宇建工經營成本的降低。”

扁平化,練內功

為了更好地適應行業新形勢,環宇建工不僅在戰略布局上精心部署,而且在企業資質、財務管理和重視人才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宋良向《首席財務官》介紹,環宇建工擁有建筑設計甲級資質和房屋建筑特級資質以及7個專業一級資質,并具有品類齊全的專業配套資質,幾乎包括了民用建筑的所有行業資質。

此外,環宇建工擁有雄厚的人力資源優勢。宋良表示“建筑行業的執業資質證書是建筑公司最寶貴的競爭優勢,擁有相應的建造師資源,公司才有資質承接各類項目。”目前,全國對建造師等資質資格證書的管理正在聯網,行業管理的混亂局面有望在最近幾年不斷規范,這不僅將大大打擊項目掛靠以及各類建筑公司空殼化等現象,而且意味著有實力的建筑企業將獲得行業規范的紅利。

截止到今年,環宇建工已經擁有各類一級建造師證書144本(值得一提的是,特級企業僅需要50本一級證書即可),擁有高級職稱的工程技術人員超過100人,擁有專家級高級工程師4人。宋良堅定地認為,人力資源優勢將是環宇建工今后發展的巨大優勢保證。

“任何競爭歸根結底其實都是人的競爭,培養和留住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使命。對于建筑企業來講,人才就是競爭護城河,人留住了,資質就留住了,企業的競爭優勢才能保持。”宋良表示,由于從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秉持著這種理念,環宇建工的企業文化和一般意義上的私企有很大的不同。

環宇建工成立于1957年,改革開放后曾進行了兩次改制并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股權格局。新三板掛牌前,公司已經擁有170個股東,并且全部是公司的職工。對于職工來講,他們不會認為在“為老板打工”,而更多的是把企業當成了家,具有極其強烈的歸屬感。環宇建工的這種文化一直傳承至今,員工的穩定性非常高。

同時,環宇建工制定了各種激勵政策,如物質獎勵、股權激勵、各種培訓機會、員工職業生涯規劃、晉升通道的建設等,滿足了員工多方面的需求。

在成本管理方面,建筑業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建筑工程項目大多涉及資金數額大、生產周期長,構成建筑工程成本的內容非常多,并且,工程施工工藝必須不斷創新,這對建筑企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業的成本管理非常注重過程管控。此外,建筑企業在競爭中為了搶占市場、廣攬項目,需要墊付大量資金來承攬項目。同時,甲方支付工程款的周期長,占用建筑企業大量流動資金,因此,宋良表示“建筑行業對于應收賬款管理是其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

環宇建工的財務架構相對扁平化,雖然集團的分公司和子公司眾多,隸屬其下的項目部的數量也非常可觀,但財務核算均在總部統一進行,分公司和子公司只設出納崗位,通過ERP實現對所有項目部和分公司、子公司的業務管控,這種管理方法不僅充分適合環宇建工目前的發展階段、提高了業務和財務管控的效率,而且極大降低了財務管理成本。

從野蠻生長到規范成熟

2015年1月,環宇建工在新三板上市(證券代碼:831873)。宋良透露,環宇建工在新三板上市之前其實一直在做主板上市的準備,因為公司已有六十年的歷史,梳理過程比較復雜,錯過了最佳申報時間。隨后,恰巧遇到了新三板擴容的機遇,環宇建工和主辦券商一致認為新三板是一個制度優勢非常明顯的全新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于是抓準時機,果斷搶灘登陸。

在宋良看來,新三板的規范性要求并不比主板低。主辦券商之前一直以主板上市的標準來要求環宇建工,并且并沒有因為掛牌新三板而降低要求。“不論是選擇主板上市還是新三板上市,企業都不能有投機心理,應該時刻對自身高標準嚴要求。”

在談到新三板上市經驗時,宋良表示,選擇合適的中介機構是十分重要的,而會計師和主辦券商的選擇則是重中之重。同時,要對中介機構的角色有正確的認識,要充分相信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企業向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應確保充分,因為中介機構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進行合規化,并不是為了為難企業。然而,企業老板往往很難對中介機構做到信息充分披露,結果往往是給后續工作帶來巨大隱患和風險,企業的掛牌進程也會一定程度受阻。

環宇建工成功掛牌新三板后,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上市過程中,公司存在的固有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最終達到合規。不僅真正意義上成為公眾公司,而且需要接受股轉中心和證監會的監督,這意味著公司的經營成果通過規范化而得到了確認,而且,公司掛牌后很快得到了新的外部股東的支持。通過二級市場交易,公司股東很快突破200人,這些股東不僅包括個人投資者,還包括很多機構投資者。從協議交易轉為做市交易后,環宇建工目前已經確定十二家做市商。

此外,公司內部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均逐漸具備了公眾公司的自覺性和使命感,進行某些工作時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合規性問題。同時,經營層也變得更加關心公司的半年報和年報等情況,對公司的經營責任和經營動力顯著增強。宋良表示,環宇建工接下來仍會在規范經營上下功夫。環宇建工的規模比較大,分公司和子公司眾多、地域分布廣,這給公司的合規經營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同時,與關聯方日常關聯交易的合規性也是環宇建工未來關注的重點。宋良坦陳,“公司進入創新層后,無論是外部監管還是自身的合規壓力都明顯加大。環宇建工要做的工作還很多,應該繼續穩步前行。”

在談到新三板分層時,宋良坦言,“分層是新三板發展歷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掛牌公司從野蠻生長到規范成熟的必經之路。”環宇建工在新三板分層后成功進入創新層。宋良表示,新三板市場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交易問題,而是海量信息無效傳遞的問題,即投資者與掛牌公司信息嚴重不對稱。新三板分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這一問題。從條件設置來看,創新層企業包容性更強,并且很多進入創新層的公司甚至具有和創業板公司相當的實力。同時,從戰略層面上講,創新層的發展起點是很高的。綜上所述,宋良認為新三板分層對于企業的長遠發展方面是利大于弊。

多渠道融資探索

新三板目前的融資渠道比較多樣化,也有眾多投資機構參與其中。然而,從規模和數量上講,新三板遠不能與主板的融資渠道相比,前者的融資更適合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企業。同時,新三板目前越來越有成為主板企業并購池的趨勢。

環宇建工登陸新三板后,于2015年4月份啟動定增工作,當時已有很多意向投資方。但是由于股東人數超過200人,完成證監會非公部程序時已經是6月下旬,而當時的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批文時的定增條件已經無法適應當時市場的情況,只能暫時放棄定增計劃。由于環宇建工在2015年下半年承接了幾個比較大的項目,而相應的資金配套已經對定增資金進行預算,由于定增未完成,這對環宇建工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現金流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難,只能重新尋找融資渠道。

相關熱門標簽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午夜男女xx00视频福利| 亚洲欧美日本韩国| 亚洲国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app| 中文字幕av伊人av无码av|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妻少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农村妇女野外牲交视频| 国产毛片基地|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办公室沙发|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产无码av| 男女好痛好深好爽视频一区 |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精产品自偷自偷综合下载| 国产精品乱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 国产剧情无码播放在线看|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日韩狼人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不卡一区在线电影| 日本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www啪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爽爽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换脸 | 国产成熟妇女性视频电影|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婷婷综合色|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日日天干夜夜狠狠爱|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在线视频|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信息| 国产一级毛片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