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市規劃園林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市政園林建設在城市的規劃和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逐漸的展現出來。市政園林設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整體規劃系統化、完整化、生態化的有力保障,是保護城市居民生態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高城市生活水平的平衡杠桿。
一、市政園林設計意義
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內都在不斷的推動城市化建設。在這個過程中,日益加速的城市化建設本身就已經使得城市出現了大規模的擴張以及城市道路建設的擴張。但是,這樣的改變勢必對城市本身的原有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從城市的人文環境建設的角度出發的話,市政園林的設計本身就是一項比較長遠的工作。由于城市中的綠地數量和具體的規模將在很大的程度上直接決定人們的生存環境質量的高低。人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周圍有多少高樓大廈那么簡單,在很大的程度上人們更加關心這樣的建設格局對人們的健康所形成的影響。所以,現代意義上的城市人居環境更加的重視人們所居住的環境好壞,通過城市化的建設營造出一個和諧的人居環境。因此,城市的市政園林設計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二、城市規劃中市政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市政園林設計程序的紕漏 普遍認為景觀設計與建筑設計有很大差別,將景觀設計歸于建筑設計的附屬物,把景觀設計誤解為只是單純的園路設置、植物栽植。甚至把建筑后的景觀設計就根據電腦的三維動態效果進行設計,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對程序的錯誤編寫不能做到科學的規劃布局,例如在某些景觀建設中,不考慮交通、消防、管道等基礎設施的布局,那么當樹木成長到一定高度后,就會影響到這些基礎設施的使用,從而導致人力浪費和經濟的直接損失。任何問題的發生都會影響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要正確認識園林設計與建筑設計的內在聯系,避免園林設計中出現的一切紕漏。
2、市園林設計過于追求復雜化、潮流化 城市園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平衡城市的生態環境,維持城市環境質量,然而有些園林設計者一味追求所謂的“亮點”,光做表面文章,失去了園林簡約、樸素的本質。比如,不少市政道路的行道樹選擇,在滿足景觀的前提下,還是要以長勢良好的鄉土樹種為主。 另一方面,每隔幾年總有一些流行的園林設計,如前幾年在北方廣泛流行的江南園林風和近幾年流行的歐洲風、美國風、日風、韓風等。一旦有一些較好的設計流行開來就開始全民模仿,舉國皆是,在這樣的大潮流中當然有很多的成功作品,但是盲目的模仿不僅會使設計走向世俗化也會失去本城市的文化內涵,不能更好地為當地百姓服務。
3、市政園林設計中考慮角度不夠全面 市政園林設計中考慮角度不夠全面。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景觀設計形式過于簡單。市政園林建設在發達的沿海城市發展的較迅速,由于當地資源占有量有限,常常是為了快速達到綠化效果,在城市活動密集的中心地帶鋪設大面積草坪,在周圍稍微點綴一些常見的喬木,形成簡單的綠色景觀,草坪的退化與其他綠化植物相比速度較快,因此說這樣的景觀只是為了暫時改善生活居住的環境并不具備實用價值。另一方面是隨著城市工業的不斷擴展,生態環境已經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排放的各種有害物質對居民的身心健康構成了威脅。因此很多專業人士提出了將“森林”引入到城市建設中,提出無需種植名貴的花草,只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才是最好的。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地方政府為了提高城市的美化度,不惜重金去購買名貴的樹種來裝飾城市,但是這些所謂的名貴花草并不符合當地生態環境的需求。
三、城市規劃中市政園林設計的改進措施
1、因地制宜,體現地域性與文化性 城市的園林是城市文化體現的重要元素,一個城市的文化特征與地域特征體現在園林設計的宏觀布局上與每一個細節中。設計中要考慮當地的歷史與文化,注重文化的傳承,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市政園林。 植物配置上,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特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樸素自然,將城市建設成舒適的園林城市。
2、城市的市政園林規劃要根據不同的區域進行分類對待 市政園林設計要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統一,將設計放到城市的整個區域環境中,結合城市的整體文化、建筑風格以及居民需要,正確定位園林的性質、功能和形式。園林設計首先要與周邊的自然人文環境相協調,它的尺度、形式、色彩、風格必須與周圍的環境相統一,服從于周圍環境的需要。對于城市來講,不同的區域規劃要進行不同的園林景觀設計。
對于城市的工業區來講,由于在這個地區大部分上都是城市的外環以及郊區位置,此處的人文環境相對比較差,自然的環境也比較差。對于這類的地區,在進行園林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的考慮到這個地區的防塵和防污染要求。在進行具體設計時,整體上對工業區的內部背景與植被景觀進行綜合考慮,注意查漏補缺。由于這個地區比較偏遠,而且職工都是在上下班的過程中經過,需要放松精神壓力。因此,從美學的角度上,注意選擇那些比較容易讓人放松心情的植被。對于城市的居民區來講,由于其內部的人口密度相對比較大,該區域內園林設計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改善人居環境,調節區域小氣候,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態。所以,在進行詳細的植物配置過程中,營造一些仿自然的植物群落,達到降塵除噪美化環境的目的。同時,要在區域內部規劃一定的休閑娛樂空間,形成比較好的生態體系。對于城市的文化區來講,城市的文化區域內部具體分布的有公園、廣場以及學校等的文化設施。這些設施具備了比較強的市政園林設計特色。由于這些地區往往是與城市的整體設計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在這些地區內部,很大程度上將直接的反映出來一個地區的精神文化面貌。所以,在進行園林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當地的人文思想以及文化景觀,突出地方的特色,反映出一個地方的人文思想和文化氛圍。同時,園林景觀設計要與使用的人群相互結合,尤其是在學校地區的規劃中,要適度的迎合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特點。
3、市政園林設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市政園林設計要把環境的影響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內容,在設計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地理環境來展開合理的布局,力求做到功能齊全和層次分明的完美結合。市政園林設計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具體是指,設計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狀況和所選擇植被的自身生態習性而進行,進而達到人們居住環境的改善、生態的良好發展、人們身心健康、經濟增長的綜合效果最優化的目的。市政園林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既是生態園林和宜居環境取得雙贏的保障,又是人類未來發展的總趨勢。
結束語
市政園林的設計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面廣,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需要在找出影響市政園林設計問題的基礎上,針對問題探索具體的解決措施,為市政園林設計創造有利的條件。
參考文獻
[1] 湯張潮,劉建明.市政園林設計與城市規劃[J].科技向導,2010,(36).
關鍵詞:城市規劃;園林;景觀設計
隨著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發展,城市景觀園林也隨之經歷著由簡單粗糙到專業精致的轉變過程,而這一專業名詞也漸被更多的城市人所熟知。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對原場所缺乏理性的分析,對項目的實際情況缺乏總體考慮、不能根據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配置植物,不考慮使用的人群和投資的價格等因素,導致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很難讓人滿意。在城市景觀園林設計中應該堅持科學、務實、理性的原則,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不能只流于表面、只追求形式、必須要重視細節。文章探討了景觀園林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原則,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設計的水平,創造出最佳的景觀效果。
1城市園林概念
環境的綜合性決定了城市規劃和城市景觀的綜合性。綜合多樣的城市景觀可概括為人工景觀和自然景觀兩大類。人工景觀諸如建筑物,構筑物及街道、廣場、駁岸等;自然景觀包括大自然景觀和人造自然景觀,城市景觀的普遍問題是過于人工化。園林構成因素中面積最大的是綠色植物。惟綠色植物,既可與山水自然景觀親和,又可與人工建筑物親和,并可有效地綜合生態環境與景觀兩方面來隔離過于密集的建筑景觀。
從宏觀而言,可用隔離綠地加以分隔,若用地定性為隔離綠地,則因不許侵占綠地而將保證隔離功能的實現,大片綠地,甚至一條綠帶,都具有這種隔離作用。從微觀而言,綠地植物能有效地以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調劑過于平滯和呆板的建筑線條、人工形體、質感、色彩和氣氛。從理論上講是“以素耀艷”。
2園林規劃設計考慮因素
園林綠化應考慮綠化的功能。不論是廠區綠化、校園環境、公園綠化,還是街道綠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提高國林綠化的藝術品味。高品昧的園林綠化是一幅美麗的立體圖畫,不僅有點線面的合理運用,還要有四季特色的變化,它是巧奪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現,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較高的藝術水平。
應考慮歷史文化內涵。將自然與歷史文化緊密聯系,是人造景點應注意的,能否畫龍點睛,使歷史人文景觀與周圍環境或其他方面協調,并符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經充分論證才有說服力,被人們所接受,景點宜恰到好處,忌貪多、太雜。
對短中長期各項綠化指標進行認真計算。包括綠化理蓋率、人均綠地率、立體綠量、多層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氣體及灰塵和是否符合生態效益等。只有這樣才能決定是選擇單一的草坪還是喬灌木與林下草坪相結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現象,使草坪與樹林相得益彰。
不同設計方案的園林綠化,建設成本和維護管理費用不盡相同,很多本是比較好的規劃設計,由于建設成本和建成后維護管理費用超過單位經濟實力,只有低水平維護,最后觀賞效果不理想,很多應有的功能喪失,所以在設計時對植物根據性狀的合理選用,論證其管理費用高低,有利于綠化單位更好地達到綠化效果。
3園林規劃景觀設計方法
人們心目中的公園形象,基本上是綠蔭下的亭臺。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的進程帶動了全國城市園林設計的繁榮。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以公園、綠化廣場、生態廊道、市郊風景區等愈加成為城市的現代標志,成為提升城市環境質量、改善生活品質和滿足文化追求的必然途徑,城市園林生態、景觀、文化、休憩和減災避險的功能定位逐步被業內認同。
3.1植物配置與植物造景
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就是在園林設計中合理地利用各種植物創造出優美舒適的植物景觀,這些植物景觀與其他園林景觀一起構成一個優美舒適的生態環境,以滿足人們對良性生態的需求。
3.1.1植物景觀帶來精神審美
植物景觀是園林設計的中心,植物景觀設計的好壞是最終評價園林設計質量的標準之一。植物是自然景觀的標示性元素,同時也是反映自然景觀類型的代表性元素,它們在不同的時節表現出不同的形態與色澤,可以帶給人不同的美學感受。每個人都有奔向大自然的欲望,植物是大自然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景觀不僅可以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還會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氣息,這對于久居城市的人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精神感受和熏陶。
現代的植物景觀設計是在充分認識自然景觀中植物景觀的形成過程和演變規律,并順應這一規律進行植物配置的,因此設計出的植物景觀不僅有很強的視覺效果,還可以營造出適應當地自然條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體現當地自然景觀風貌的植物類型,塑造出一個優雅舒適的自然環境,讓置身其中的人得到美的享受。
3.1.2植物景觀三大功能
植物在園林設計中有三大功能,分別是建造功能、環境功能和觀賞功能。植物的建造功能是指植物可以創造景觀空間,建造植物景觀。在園林設計過程中對于植物的合理運用,可以建造出形態各異、有著極高觀賞性和藝術性的植物景觀。環境功能是指植物能影響空氣質量,防治水土流失,涵養水源,調節氣候。園林設計中,植物景觀與其他各類景觀比起來,其有著更大的生態學價值,它可以提高空氣質量,改變園林中的小氣候,給人們以舒適、愜意的感受。觀賞功能即是因植物的大小、形態、色彩和質地等特征能充當景觀中的視線焦點,即植物因外表特征而發揮其觀賞功能。
3.2建設生態景觀
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認識到植物生態環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這樣以研究人類與自然問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聞林沒計思想便開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擴張。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而建設的綠地系統,在此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從而可以充分利用陽光、空氣、養分和水分土地空間等環境資源,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有序、穩定的關系,進而塑造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互動的生態環境。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迅速發展,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讓人們有了進一步認識。
建設生態園林是園林發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園林建設當中,模仿自然生態景觀,通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既美麗又具有降塵、降噪、放出氧氣等多種生態功能的園林景觀。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在園林中減少小品、道路、廣場等,以植物造景為主,增加群落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建設生態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木本植物為骨干的生物群,由喬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綜合而成的徽觀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聯系的生態網絡,涵蓋了宏觀城市系統,發揮了吸碳吐氧、調節溫度與濕度、消噪除塵、殺菌保健、吸收有害氣體、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發揮綠地水循環、防震避災等生態功能。
關鍵詞:園林設計;城市景觀規劃;應用
中圖分類號: TU986 文獻標識碼: A
一、園林設計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創造一個高層次的景觀,不僅可以放松人的心情、調節緊張、壓抑的情緒,而且還可以美化環境、減少空氣污染。根據城市園林對城市景觀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大致將園林分為以下四類:城市風景游覽建筑。如亭、廊、榭、舫、樓、閣、廳、堂、軒、齋、殿、館等等;庭園建筑。如:空廊、隔墻、景架等等;建筑小品。如:雕塑、噴泉、水池、花壇、標志等等;交通建筑。如道路、臺階、橋梁、汀步、碼頭、船埠等等均屬此類。
構造不同的園林都有不同的樣式、結構與功能,但都必須包含四種最根本的要素:土壤、水體、植物和建筑。園林設計的宗旨是不斷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上對自然生態的追求,最大可能地發揮在自然生態、人文精神、經濟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效益,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和可持續性的發展。由于園林設計的特點,它在城市景觀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可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園林設計是一個城市的特色表現
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歷史,其園林綠化也是根據城市的特點來進行設計,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城市的規模也在逐漸的擴大,建設用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呈上升的態勢,園林的設計反映著一個城市的歷史進程和精神文明不斷的發展。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也會因為不同的園林設計而產生相應聯想,想的是這個城市原先可能發生的故事,可以說園林的設計深層次地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歷史進程與文化底蘊。因此園林設計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特色的體現。
2、一個優秀的園林設計能更好的塑造城市形象
園林設計的好壞間接的影響著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對于一個城市的主人,也就是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人們,出色的園林設計可以提高城市人民的自豪感與城市凝聚力,通過對精神文明的促進來提高人民的物質文明。對于初次來到這個城市的旅游者來說,他們只是短暫的在這個城市停留一段時間,而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城市的園林中渡過的,因此園林設計在他們的心中就代表著這個城市的形象。
二、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原則
1、綜合性原則
景觀為文化生活與自然的系統性載體,對景觀生態規劃需要使用多個學科的知識,考慮到多個方面的因素,很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2、景觀個性化原則
每一個景觀都具備與其它景觀不一樣的個性特點,也就是不一樣的景觀的結構以及功能存在差異性,這也是地域差別造成的客觀要求。按照不同的環境條件,選取合適的個性動態景觀,將會呈現多彩性景觀。
3、多樣化原則
園林景觀多樣性是指描繪生態鑲嵌式結構拼接的多樣性,環境上的差別能保持植物類型的多樣性。另外,園林景觀多樣性也包含垂直空間層面的差別導致的景觀鑲嵌復雜度。這一多樣性多是通過不同生物學制度配備來完成。
三、園林設計在城市景觀規劃中的應用
1、設計豐富的園林景觀
景觀的規劃設計應該考慮觀賞性,所以,設計較好的園林景觀,需科學的進行植物造景,利用植物的色調以及層次建立具有觀賞性的園林景觀。另外,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時,不應以設計建筑為主,應該要結合當地的城市特點,應該主要以自然景觀設計為主,以當地的特色樹種以及古老的樹木為主要的設計元素,實現觀賞性和綠化城市的目的
2、保存和繁育種質資源
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中,應該注重保存和繁育種質資源,在城市的建設中,應該大量收集、培育和利用野生的植物,并且積極的引進具有觀賞價值和凈化城市空氣的樹種,盡可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最大程度擴大園林植物的資源,豐富園林植物的品種,實現多樣化,進而不斷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質量,進而不斷提高園林景觀設計的質量。
3、加強城市公園的建設
在城市景觀規劃中融人園林設計的理念,主要是為了城市日益嚴重的環境,因此,應該加強城市公園的建設。眾所周知,城市公園主要以綠地建設為主,綠地群落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改善城市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制造氧氣,改善城市的控制質量。植物還能夠涵養水源以及維護生態平衡,因此,應不斷的對城市公園進行建設,使之成為改善城市環境的主力軍。
4、控制建筑用地,增加綠地的面積
在城市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建筑用地在不斷的擴大,農田等農耕用地也在不斷的縮小,進而導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嚴重,溫室效應在不斷的增加,空氣質量嚴重的下降,進而出現了很多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對建筑用地進行有效的控制,增加綠地的面積。應該對城市的發展進行合理的規劃,應該堅持綠地的規劃和城市總體的規劃進行同步的實施,這是進行城市園林規劃的關鍵所在。城市內的規劃為系統性規劃,為城市整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城市綠地的進一步發展提出整體目標以及要求,對城市內的各個類型的綠地加以布局規劃,進而有效控制城市綠地的發展與建設。積極開展系統性規劃與城市整體規劃,以此為契機,不斷發展城市園林綠化。同時,應保護好原來的自然地貌與植被。當前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城鄉結合的地區正在大力搞經濟開發,進行移山造地、大面積推土,這嚴重破壞了原來的地貌,建設了大面積綠地廣場、商品住房等。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在城市內或者城市近郊,需要保持好原來的植被,因為它們是當地物種的典型代表,這對研究當地生態環境、生態變遷等將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5、創建現代園林綠地衡量標準
園林工作者在開展城市的規劃以及設計的基礎上,對體現城市空氣質量的園林綠地加以衡量,這對城市景觀規劃來講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功能標準。以維護群眾的身心健康,作為當代城市園林作用進行評價;(2)循環和再生標準。注重充分利用好生態系統本身的再生與循環功能,建立城市園林的綠地系統,禁止過度使用非可再生資源;(3)經濟和高效標準。注重使用最少的經濟投入來完善自然生態,進而能充分滿足人的身心健康,注重科學使用有限土地資源,減少施用農藥與化肥。(4)地方和風土精神標準。注重每一個地方的文化與自然的歷史發展過程,形成獨有的地方特色。園林綠地對體現地方精神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從內涵上更加注重表達地方精神。(5)整體與連續性標準,園林綠地不是一個獨立的游賞空間,應作為人類生活空間和自然過程的連續體來設計和管理。
6、設計過程突出個性化設計,注重以人為本
設計過程中,應突出景觀園林的個性化,盡量的設計出符合大多人群的親地空間,創造出能與人們親密接觸的綠化環境。此外,在突出個性化的同時,還需滿足多元化的要求,滿足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就要積極樹立“以人文本”的觀念,設身處地的為老人和兒童著想,從而提高老人與兒童在景觀園林中的獨立能力,如可以為兒童提供娛樂的場所,以培養兒童的合作與冒險的精神。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能夠充分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從而發揮出景觀園林建設的真正效益。
結束語
在進行城市景觀規劃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理解園林設計的理念,將其很好的融入到城市規劃當中,解決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改善城市環境,為居民營造一個宜人的居住環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日后的城市規劃的工作中,應該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利用園林設計的理念,使城市規劃具備合理性,促進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景觀設計;人性化;因地制宜;創新;可持續發展
1、當前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內容
1.1以人為本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必須重視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使工程項目的設計、工作計劃等目標得到明確,以此為基礎再將設計理念得到完善。因為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人是服務的首要目標,所以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對服務群體的感受有所了解,從而設計出合理性與功能性齊備的人性化設計。
1.2因地制宜
一般情況下,園林景觀設計需要因地制宜。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了解當地的地基情況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結合當地的地形情況,制定出合理、科學的設計方案,展現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方案的定位;設計師需要了解當地的氣候,根據氣候的條件選擇相應適合的樹木去植栽,這樣可以使設計的內容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1.3創新
城市規劃建設步伐越來越快,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人們的需求跟著時代在變化,這就促使園林景觀設計師要不斷的創新,將傳統思維下的設計原則與觀念進行改革創新。只有這樣才可以在快速的城市發展中跟上時代的步伐。例如,以小區消防通道為例,傳統的景觀中該部分一般為4m的硬質消防車道,如今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此做法已經得到改變,部分小區對其進行了創新,選擇了隱形消防車道,車道與綠化相互結合。這樣不僅提高了綠化率,而且增加了小區的生活品質。
1.4文化原則的展現
在開展設計的過程中,要具體結合生態理論的設計風格,同時結合建筑風格,使得我國古代傳統園林景觀中的設計精華可以得到全面傳承。并以此為基礎,學習國外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從而提升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涵。因為城市自身的服務對象就是人,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必須結合居民實際需求;并且在設計過程中不能過度傾向歐美風格的園林規劃,要具體結合我國的狀況,做到統一。
2、園林景觀設計中應用現代設計理念
2.1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中要遵循因地制宜,不能破壞環境的整體性,合理地在景觀設計中引入可持續發展理念,使設計能夠更好地服務大眾、與自然相互協調。例如,綠化植物選用當地樹種,以此來體現現代園林區區域性的特點。這樣的樹種在當地已經形成規模,有較強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在今后的園林日常養護中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從而減少養護的次數,降低維護成本。因此適地適樹,可以保證當地的綠化系統,為后期的綠化管理工作提供幫助。
2.2虛擬現實在園林景觀規劃中的應用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虛擬現實技術對園林景觀設計開始產生沖擊,虛擬現實技術正多方面的改變園林景觀設計的手法。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根據人的視高、頭部運動特征、視野特征和運動中人眼成像特點等,使人們在模擬的虛擬園林環境中漫游。參與者在漫游過程中,不僅能在“現場”直接感受到園林景觀設計的便利性舒適性和層次性,而且能得到近乎“親臨現場”的效果,比二維想象要好許多。同時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園林規劃與設計中,結合地理信息系統和國際互聯網,可以使公眾參與到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
2.3仿生設計在園林景觀規劃中的應用
仿生設計是園林景觀劃設計的一種創新手法,是對園林景觀設計思路的一種拓展。仿生設計模擬自然界中無數生物形態,經過人們的提煉與升華,將自然生物賦予藝術內涵,使其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將仿生學設計應用在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突破了傳統的規劃設計手法,拓寬了園林景觀規劃設計思路。仿生設計作為21世紀的一個熱點。這一領域的創新也是園林景觀設計與自然界融合的一種新思路,這使景觀、人和自然界三者交融距離縮短。
2.4引進先進的園林景觀設計理念和建造技術
開展城市規劃中的園林景觀工作,應該積極的吸取國內外的先進建筑技術和設計理念,有效的將這些理念和技術應用到具體設計中去,提高園林景觀質量。同時,在我國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過程中要積極引進國外的設計元素,在結合地區實際的情況下適當加入國外元素,將使我國的園林景觀呈現出多樣化的風采。
3、園林設計在城市規劃中的設計手法
3.1借景
古典園林借景是園林設計中重要的手法,在現代園林中這種手法也得到了體現。例如,北京香山飯店園林“煙霞浩渺”景觀,就是巧借南部的西山紅葉形成的。當人們站在溢香亭前憑欄南望,視線透過兩株大銀杏,直達700m以外山巔,山上黃櫨、萬樹含煙、入秋入霞。園林景觀中常用的借景手法有鄰借,遠借,俯借等手法。園林景觀設計運用借景可使整個設計的畫面活躍起來,能夠讓遠處的風景融入到園林景觀設計當中。
3.2框景
框景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運用,一般廣泛用于櫥窗設計,建筑立面設計、廢棄構筑物及立交橋的設計。按照“框”與“景”的關系可分為按景設框、按框設景、框自成景、無框成景、無框無景。隨著時代的發展,框景這種古典園林手法與現代園林手法結合,可以形成一種緊與舒的心靈體驗。
3.3點、線、面
點、線、面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是一個重要的要素,園林中景觀節點用線進行連接,最后形成一個平面形狀,再由面展開則變成了體。關于“線”的產生,康定斯基指出:“在幾何學上,線是一個看不見的實體,它是點在移動中留下的軌跡。因而它是由運動產生的,它是破壞點最終的靜止狀態而產生的,線因此是與基本的繪畫元素一點相對的結果,嚴格地說,它可以稱作第二元素。”在@林景觀設計中,點、線、面合理運用,才形成了景觀設計中的各個空間。從而形成了城市中的人居空間.
結束語: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們生態意識、環境意識的逐步增強,人們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園林景觀設計成為城市建設中舉足輕重的環節。園林景觀如何在城市規劃中運用,就成了擺在城市園林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相關人員必須努力學習,積極進取,不斷創新,為園林景觀設計的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字:城市規劃;園林規劃;設計理念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at the pace of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more and more quickly, followed by people on city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ttention. Other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common concern also gradually from CARES about the basic necessities such specific problems transferred to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came u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urban population,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play an important role. Based on analysis of urban landscape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subject. From the Angle of the actual define the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Key word: urban planning;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concept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 引言
園林景觀設計是在傳統園林理論的基礎上,具有建筑、植物、美學、文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士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意識改造的思維過程和籌劃策略。具體的講,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通過景觀設計,使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證生態可持續性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和價值取向及設計者個人的審美觀念。
城市的園林景觀是生態,環保,文化,休息和舒展的空間,減災避險的重要保障。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各地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已成為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城市景觀規劃是否能適應城市建設的發展和要求,該如何滿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將成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城市園林景觀作為一種人文景觀,是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綜合體,它是城市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達到“詩意地棲居”的理想境界,必須進行“原創性”的城市景觀設計,實現景觀價值的最大化。
1 城市園林規劃主題問題
城市園林的內容根據出發點的不同有很大不同。大面積的河域治理,城鎮總體規劃大多是從地理,生態角度出發;中等規模的主題公園設計,街道景觀設計常常從規劃和園林的角度出發;面積相對較小的城市廣場,小區園林,甚至住宅庭院等又是從詳細規劃與建筑角度出發。不同的園林面對的人群不同,表達的主題內涵也不盡相同。針對不同的園林主題要選取適宜的主題,才能達到切合設計理念的效果,如果景致設置不當,就容易背離設計的主題。以植物花卉設計為例,如果是用以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園林,宜采用松柏、冬青等樹木,以達到莊重的效果,如果采用大紅大紫的艷麗花卉就會顯得浮夸,不夠莊重。相反,如果是在一些用于休閑娛樂的園林中,就可以采用多種花色的花卉搭配,以達到賞心悅目的目的。
2 充分利用原有生態要素
園林設計中,應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的綠化面積和較好的園林設計效果,因此在設計時就要充分尊重原有的生態要素,在盡量利用原有地形、植被等要素的情況下達到設計目的。從區域尺度下解讀場地,分析現有城市建成區的景觀特征和場地與環境的關系,把握發展的脈絡和方向。場地綜合分析包括了對場地中的自然元素、地域特征與文化景觀的分析。場地的綜合分析實際上也是找尋解讀景觀,閱讀大地的過程,在對各種要素進行充分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分析,提出有利的因素、不利的因素以及發展潛能等。詳盡的場地分析能夠有效的為規劃提供指導,例如實際中,在表現山石景致上,就可以利用場地原有的石塊、植物,在后期加以修飾,使原有景致更貼合設計思想。
3 保護性城市園林景觀設計
城市景觀保護設計必然遵循自然景觀的保護,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生態設計。生態型城市自然遺留地包含有代表性的生物群落和風景樣本,其中的動植物物種、生境和地貌具有保護、教育、游憩和科普的意義。根據管理目的的不同,還可以再分為生態保護型、生態游賞型、生態科普型等。在城市景觀設計和建設中,生物多樣性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城市景觀是人們在生活及生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景觀設計中,必須考慮景觀設計給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帶來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建筑景觀的保護設計,必須充分考慮資源的優化利用,在城市整體設計中,資源的合理利用最為重要。取代所有舊的事物來滿足新的要求會浪費資源,而且很昂貴,這會毀滅整座城市甚至一個地區。不滿足今天的需要,不預測明天的需要,可能會導致經濟和文化的自毀。我們必須在某處打破平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結合本地的實際,同時參考別的地方的經驗,認真做好城市景觀保護工作。
4 互動性城市園林景觀設計
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以互動式景觀為基礎開展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工作,利用互動性的景觀為居民生活與休閑提供更加豐寓的娛樂活動。在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越來越多的景觀規劃與設計是以“景”“觀”為目的進行,注重“景”的設計而忽略了人們的與景觀的互動性。例如:在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越來越多的采用立體景觀雕塑、植物雕塑等形式突出單一景觀或局部景觀的中心思想,人們在園林中的休閑活動也以“觀”為主。根據現代心理研究與園林設計理念,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應更多的注重景觀與游人的互動,以互動的方式為人們休閑娛樂提供更多的樂趣。雖然在現代園林景觀中,越來越多的使用水景來提升整體景觀的效果,但是卻不能很好的利用水景來達到互動的效果。雖然也有將水景噴泉設計成為互動的形式,但是其并不能很好的達到人們與經管的互動。現代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因以互動為方向進行景觀的設計。例如:通過依山而建的半空吊橋或在水流上建設秋千式吊橋等方式使人們在進行景觀觀賞的同時也能夠進行娛樂活動,促進城市園林氛圍的建設,在注重景觀觀賞價值的同時提高城市園林景觀的娛樂性。
關鍵詞:規劃設計;現狀
1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目前,隨著汽車數量的顯著增加,汽車尾氣對城市的環境帶來很大的影響,引起人們得密切關注。為了提升人們的居住環境水平,我們可以通過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加大城市綠化面積,實現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進一步加快城市園林建設步伐,通過啟動園林綠蔭工程,充實道路、游園景觀工程,推進園林文化工程,加速推進我國的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全面提高我國的人居環境質量。
2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
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或多或少的遭到了破壞,但逐漸增強的環保意識,加劇了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擔憂。城市景觀設計者們從人與自然的和諧出發,想出來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辦法。城市規劃部門及社會各界在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中看到了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園林景觀設計的理念是要展現出園林的生機與活力,相關部門也加大了資金投入,并思考生態建設和各地區的氣候、人文等的差異。當時的園林景觀在規劃與設計方面的特點如下:
(1)引進先進園林景觀建設的施工工藝。現在許多城市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并且不斷創新,在建設與綜合運用諸如仿生學、電子產品和音樂噴泉等的新手段新工藝,增添了園林建設的活力。
(2)完善城市園林景觀建設的理念。一些城市在園林景觀建設時結合了本市的諸如歷史、文化和發展現狀等的事實,并進行科學管理和創新,從而完善了城市園林景觀規劃理念。
(3)園林建設和生態環境的結合。一些城市把生態和園林設計相結合,堅持生態優先,重視可持續發展,使園林景觀建設帶來的效益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
(4)節約園林的探索和推廣。一些城市運用了天然雨水、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污水得到處理以及鄉土樹種等,不斷探索和推廣節約園林的理念。
(5)具有個性化特點園林景觀設計作品的創作。一些城市創造出來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利于生態平衡作品以及標志性園林景觀雕塑和游樂場所,突出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同時為了提升城市品位,展現鄉土民情,形成了塊狀綠地、楔狀綠地、帶狀綠地及混合式綠地四種模式。
3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重要性
現代城市園林規劃與設計不僅僅是單純植樹、種草、擺雕塑、設置座椅,而是通過科學的種植密度空間劃分來達到良好的景觀效果。而城市園林景觀規劃不僅要求景觀的美觀,更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的體現。以科學的城市園林景觀規劃達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改善,以此促進城市綜合生態環境的改善。為營造良好而城市生態環境、人文環境以及舒適性奠定基礎。其更關系到城市居住舒適型、現代休閑運動的開展以及投資環境的建設,對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
4城市園林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城市園林的規劃與整體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市民對園林綠化的實際需求。廣場綠化應根據各類廣場的功能、規模和周邊環境進行設計,廣場綠化應利于人流、車流集散;公共活動廣場周邊宜種植高大喬木。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于廣場總面積的25%,并宜設計成開放式綠地,植物配置宜疏朗通透;車站、碼頭、機場的集散廣場綠化應選擇具有地方特色的樹種。集中成片綠地不應小于廣場總面積的10%。紀念性廣場應用綠化襯托主體紀念物,創造與紀念主題相應的環境氣氛;停車場綠化設計:停車場周邊應種植高大庇蔭喬木,并宜種植隔離防護綠帶;在停車場內宜結合停車間隔帶種植高大庇蔭喬木;停車場種植的庇蔭喬木可選擇行道樹種。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園林綠化網絡體系,注重道路綠化與小區綠化的規劃和整體布局,建設完善的防護綠地、公園綠地、生產綠地系統,在滿足生態功能需要的同時,讓廣大市民充分享受綠化成果;抓好園林綠化的規劃、建設、管理環節,實現園林綠化的全面發展;強化園林綠化的生態化導向和建設成果保護,實現園林綠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加強對園林綠化建設成果的保護。堅持發揮園林綠化工作的生態導向,實現園林綠化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園林綠化管理實現精細化。在綠化養護管理方面,要對所轄街路、游園、廣場的喬木、亞喬木都進行了高標準的春、秋兩季涂白,保護新植樹木;加大了樹木的施肥、澆水、打藥等養護管理工作力度,提高了綠化質量。加強綠化施工資質管理,強化重點綠化工程管理及其善后工作,規范占用綠地、樹木修剪、砍伐、移植等行為,使得綠化執法工作有力推進,綠化成果得到有效保護。
5結語
近年來,我國的城市規劃與園林景觀建設正在由廣度向深度發展,園林景觀建設應以可持續發展為發展前提,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汲取世界科技的新成果,把城市建設得各具特色,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趙春黎.淺談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民營科技,2010.
[2]武心如.蓮藕施用鉀肥試驗[J]山西農業科學,1997,15(1):27—23
[3]牛學舫.小議城市園林景現的人性化設計.南方農業,2010(8).
關鍵詞:環境惡化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 TU98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業內越快越重視園林景觀設計。這一設計內容涉及到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系統,在設計規劃的過程中要保證設計的科學性與公平性。而隨著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問題也是越來越明顯。人類一方面在深刻的反省中重新審視自身與自然的關系,重新謀求建立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平衡關系,以圖重建已遭破壞的家園;另一方面,新時代的來臨使人們更加需要建立一個融當下社會形態、文化內涵、生活方式、面向未來的更具人性的、多元綜合的理想生存環境空間,這是新時代賦予景觀設計工作的一個難題,也是一個挑戰。
1、城市風景園林規劃的作用
1.1城市風景園林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
城市風景園林規劃的首要目的就是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眾所周知,在我國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化工產業不斷擴大的同時,環境污染帶來的災害,成為了我國需要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早些年的亂砍亂伐,造成了今天的土地沙漠化、洪水、泥石流……樹木阻擋不了水土的流失、抵抗不了風沙的侵襲、其他動植物沒有良好的棲息場所。而綠色植物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是大氣的天然屏障,維護生態平衡最重要的因素。此外,綠色植物,還可以大量吸收有害氣體、粉塵等來凈化空氣,并能夠起到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減小噪音、防塵、防風等作用,全面改善了城市生存環境。
1.2城市風景園林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近些年,我國開始加大對城市風景園林的建設,這不僅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更提高了城市的整體面貌,象征了一個城市的精神文明。隨著我國城市風景園林的不斷完善,布局規劃更加合理,配套設施越來越齊全,居民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在這里,不僅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還可以開展各種科普知識與活動來豐富頭腦,充實人們的精神世界。
2、城市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2.1體現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特點
首先,在風景園林的布局設計上,要結合當地城市的地形因地制宜,在選擇上應做到:巧妙利用原有地形并結合自然環境,達到設計要求。
2.2 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應選擇適合的植物
在城市風景園林的設計上,植被的選取很重要。根據風景園林所處的地形對需要種植的植物進行選取,所選取的植物不但要符合設計整體主題規劃,還要考慮到周圍環境因素對植物的影響,如氣候、空氣濕度、土壤性質等。對于植物品種的選擇,基本樹木以喬木,灌木、銀杏、松柏等居多,還根據設計需要適當引進種植一些名貴品種的植物。草坪多以種植苜蓿草、狗牙根、小野菊等,這些植被具有耐活、易養護、凈化空氣等特點,所以是種植風景園林的最佳選擇。
2.3考慮到城市風景園林的藝術性
城市風景園林的建設不僅在于改善環境,提高環境指數,更在于帶給人們愉悅的心情,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讓辛苦奔波于工作的人們在休息時能夠遠離城市的喧囂,放下緊張的情緒,扔掉壓力與煩惱,遨游在一片綠色的海洋之中,體會那獨有的一份寧靜與安詳。風景園林的整體藝術設計在于設計者怎樣運用已有自然景觀加以裝飾,迎合風景園林的整體設計主題。
2.4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需具有一定景觀性
所謂景觀性,就是指讓不同種類的植物體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每種植物都有其各自特點,例如,顏色、形狀、特性、觀賞性、生態性等。利用植物間的品種、色彩搭配,擺放空間的整體風格等營造出不一樣的意境,可以令整個風景園林表現出不一樣的美感,使其更具觀賞價值。例如春季,是一年新的開始。俗話說得好,一年之計在于春。那么在品種與色彩的選取上就應該配合春季應有的特點來搭配,這樣便可以大大提高風景園林的景觀性。
2.5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應考慮到其功能性
在規劃一個城市風景園林前,首先要考慮到其帶來的功能是否符合人民需要。我國有很多城市的風景園林只注重觀賞效果,卻沒有實用價值,設計雖然美麗,但是卻沒有考慮到人群的需求。例如,供給人們休息的座椅比較少,這樣一來就會導致人們無法駐足停留,大大降低了園林的使用率。
2.6城市風景園林規劃和設計中應考慮到其舒適度
一個城市風景園林的好壞,并不在于它的設計有多豪華,它的建筑材料有多貴重,而是在于它能提供給人們一個方便舒適的環境,讓人們能夠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這里得到放松。所以,一個人性化的設計思想便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應考慮到老幼的活動場地,在設計時應規劃出一個專門的場地供給老人和小孩。殘疾人也是規劃設計里應該考慮到的,由于殘疾人的出行非常不便,所以應開辟專門通道供給殘疾人。
2.7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應符合本土文化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而且民族種類繁多,所以各個城市受自然因素影響,其自然條件及經濟狀況、風俗習慣等都大不相同,并且,一個城市在歷史的沉淀下遺留給人們的文化也有著很大區別。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獨有的象征,也是我國文化的薈萃,更是科學技術的結晶,所以,在風景園林的規劃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并結合城市的本土文化把風景園林建設成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標志性場所。
2.8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應適當節約成本
雖然近幾年科學技術的迅速發,但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并且各種資源的分布不均勻,一些地區仍然存在差異,甚至有些地區仍未脫離貧困狀態。所以,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我們應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在規劃設計中,盡量利用現有資源,做到細心搭配、合理改造,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3、我國城市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我國在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上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在設計上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例如:一些設計上往往只重視市區的風景園林建設,卻忽略城區的原生態風景園林,致使城區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腳步;為了追求視覺效果,過度種植草坪而忽略喬木、灌木的重要性;一些城市風景園林在設計上過度追求歐美風格,忽視了具有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氣息的風景園林;在一些設計中,仍然出現抄襲、套用已有建筑模式、沒有創意等現象,使得城市風景園林變得普遍化、大眾化;缺乏完善的政策及建設體制等。為此,我們需要做的是:完善城市風景園林在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并積極改正、提高設計標準,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強化規劃設計工作、我們在不斷吸取國外設計理念的同時,不要盲目的套用在我國的風景園林設計中,更應該結合我國固有的自然生態景觀,結合我國本土文化進行設計。
結語:
在今后,我們不但要積極學習國外的先進設計理念及經驗,還要不斷創新,逐漸完善,打造屬于我國獨一無二的城市風景園林。只要我們用心做,每個設計過程都嚴格按照要求,一定可以創造出高品質的風景園林作品,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提供給居民一個良好的休息娛樂場所。如果我們能夠堅持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正視設計中存在的不足,認真解決其中仍存在的問題,那么我相信,我國的城市風景園林建設一定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并且成為我國文化的象征。
參考文獻:
【1】陳雙.城市規劃概論,科學出版社,2009,02.
【2】魏晗.淺談現代景觀設計的形式表現[J].小城鎮建設,2003
關鍵詞:城市化建設;城市林園;城市規劃;林園設計
引言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城市化發展進程逐步加速,現代城市對于城市規劃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園建設是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綠地可以有效緩解空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對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園也可以作為人們日常休息和娛樂的場所,林園景觀可供人們欣賞,使人們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園的建設有利于優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一、城市林園意境與風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單位土地面積人口壓力大,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緊張,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間時城市規劃建設的重要課題,城市林園建設不是簡單的種植花草,擺設桌凳的問題,而是如何讓們在有限的空間上看到無限的風光,得到最大的樂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優化城市生態的作用。現代城市的林園建設,對其的要求可以說是功能性要大于觀賞性,林園要起到改善城市環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將其功能性和審美性結合,如何在營造出良好的生態環境的同時構造起良好的人文環境,怎樣才能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健康舒適呢?就需要我們科學的計劃和合理的設計。
二、現代林園風格的設計分析
(一)從生態節能角度入手的林園風格設計
現代園林建設工作的重心是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林園空間的科學分割可以實現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通過劃分植物生長空間,實現林園的環保性和審美性以及科學性。在林園的草木種植工作中,最好選擇本土生長的植物,以免引進外來物種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不能為了追求林園的觀賞效果,盲目的引進外來物種,因為沒有天敵,很多外來物種是會對本地生態穩定造成破壞的,比如滇池為了達到觀賞效果引進水葫蘆,結果水葫蘆瘋長,阻隔了水體和空氣的接觸,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個滇池水質下降,哈爾濱在園林建設中就選擇了本土的丁香,哈爾濱丁香之城的美譽得以廣為流傳,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長期發展選擇和淘汰的產物,種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動城市綠化的同時促進城市經濟文化建設。
城市的土地資源比較緊張,一般情況下,為了節省土地,城市林園建設一般以小型林園為主,立體化的綠化林園是不錯的選擇,它即節省了土地使用面積又能提高城市的綠化面積,大大提高了單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長期長,利用這一特點,可以保持立體綠化的長期性,同時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綠棚、護欄、路燈、墻柱、涼亭等,可以建設出形態各異風格多樣的綠化景觀,還可以將林園的空間進行合理分隔,立體的綠化景觀也可以更好的達到優化城市環境的目的。
(二)從文化工作建設角度入手的園林風格設計
為了順應城市化潮流的發展,現代城市的林園建設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設主題或是城市將來的發展方向,園林的主題設計也是現代城市規劃的組成部分,城市園林的建設有在原有場地中改造建設和選擇新的地址建設兩種,但無論是哪種,都要先選擇一個符合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題,由此為中心開展園林設計建設工作。園林的設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可以將城市的發展歷史、城市環境、建筑風格作為設計背景,結和當地的地理形態氣候特點進行設計。
如果是在原有的場地中進行改造和建設,在工作開始之前,相關人員要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對原有的建筑進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點和風格,思考怎樣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風格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加上適當的元素讓其順應城市發展,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經久不衰的,在園林的設計中,文化建設是其重要的建設環節,文化建設對城市居民的素質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三)從互動性的角度入手的園林風格設計
城市園林的建設應該將促進林園景觀和林園的觀景人和諧相處作為發展目標,城市園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以外,還應該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場所,是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處,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腳步,感受自然的舒適,讓人們投入自然的懷抱,體驗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覺。所以在林園的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該將景和觀相互結合,重視景色和觀賞者之間的互動。有研究表明,人們希望林園建設中有更多有趣靈活的設施,這一方面,有一些設計者在林園景觀中加入各種立體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觀等,也有加入水來增強林園景觀的靈動性,有些依山建設的林園景觀在山間的溝谷上建起吊橋,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橋等,由此來增加人們與林園景觀的娛樂互動效果。
三、現代林園的意境設計分析
(一)林園的形態意境
事物的形態是事物通過眼球和人腦的作用最先給人的映像,事物形態通過人腦的處理和人的思維梳理后,讓人長生審美興趣,因個人的經歷和文化程度不同,從而產生不同的審美享受,城市林園景觀形態也是林園最直接的表現,以小見大、個體美、群體美是城市林園形境美的核心表現,林園的建設是對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園空間內將自然之景適當的植入,表現出自然風光的大小層次之變,人們在小小的林園空間內體會到山林深處的意境。
中國傳統的園林講究對稱,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園內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時要和諧一體,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態特點,園林中的植物在給觀賞者美的享受的同時也會激發人們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學的排列種植,植物配置對園林整體構造的和諧是非常有幫助的。
(二)林園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種程度上會給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藍色會讓人平靜,紅色會讓人興奮,是熱烈的象征,白色代表著純潔,綠色象征著生機和希望。色彩所營造的意境會讓觀賞的人在觀賞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綠色無疑是大多林園的主色調,植物伴隨著季節的變換,傳遞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變化也給予了觀賞者不同的情感體驗。
(三)林園的氛圍意境
植物所散發出的氣味也會給予人們不一樣的體驗,林園的香味也是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不同的,一場春雨過后,春風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機,夏夜的荷塘邊上,蛙鳴漸漸,中秋時節的桂花香氣馥郁,你是否能嘗到桂花酒四溢的濃香,冬季的紅梅傲雪,那點點清冽在寒風中依舊醉人。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林園的建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代園林的設計要滿足生態建設的要求,也要能夠滿足現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園林的風格意境設計是園林建設成敗的核心,打造出觀賞性、娛樂性、和功能性為一體的現代園林時我們共同的追求。
參考文獻
[1]李嵐. 當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風格的多樣性與差異性[J]. 中國園林,2002,05:92-95.
[2]孫勇.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比較研究[J]. 大眾文藝,2012,12:61-62.
[3]矯克華. 現代景觀設計的中國精神文化體現[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S2:190-193.
[4]陸娟. 論當代中國城市景觀設計的現狀與出路[J]. 藝術百家,2007,01:73-76.
關鍵詞:城市;綠地規劃;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Pick to: in today's global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people living environment to a great extent, to the survival of the environment crisis caused by many cities due to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not scientific, lead to landscape planning has many problems. Lead to the botanical garden green space lost purify air, adjust and improve microclimate, absorb the dust particles, reducing noise 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and so on, has inestimable influence to the urban environ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so as to maximize the design level, creating the best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 the city; Green space planning;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園林能夠把城市空氣中的各種有害氣體都吸收,對空氣進行凈化,留住水源和保持土壤等。人類的生存環境中空氣必不可少的基礎,是影響人類居住的最為重要的外部條件。借助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城市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變為氧氣,同時大量的樹木還能把城市中眾多的汽車尾氣和粉塵進行吸附和阻擋。園林還能對人的心理進行有效的調節。
一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存在的問題
1.1 管理體制尚未健全,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我國許多城市的園林綠化規劃缺乏系統、統一、規范的管理體制,沒有把城市園林綠化管理工作納入到各級政府部門政績考核的范疇內,甚至未列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議程之中;有的地方雖已編制了城市園林綠化規劃,但缺乏長遠眼光和科學的理論指導,加之人員、資金的投入不足,導致城市園林規劃工作實施不到位,遠不能滿足生態城市建設的要求。
1.2 功能性不足,缺乏人文關懷
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中,“以人為本”是一個需要自始至終貫穿的原則,但一些城市的園林規劃功利化傾向嚴重,好大喜功,追求一時的轟動效應,盲目追求形式,缺乏人文關懷,功能性不足。此外,在園林的植物配置也不夠合理,常綠樹種運用過多,大塊草坪運用過多,高大喬木、落葉樹種、灌木等運用不足,色彩率有余但色相不足,氣氛嚴肅但活潑不足,不能使人們獲得視覺上的美感,更談不上娛樂身心,炎熱天人們找不到遮陰之處,下雨天找不到避雨之地。
1.3 規劃設計缺少科學性,不夠規范
一些城市在進行城市園林建設的整體規劃設計時,未能做到因地制宜,缺少對客觀環境周密的調查和可行性研究,致使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區和市民居住區的綠地不足、綠地面積少的現象普遍存在,限制了綠地功能的發揮,直接影響到人居環境質量,導致綠化的景觀功能、視覺美化效果不佳。缺乏創意,忽視傳統園林藝術風格和地域特色,缺乏文化底蘊。
1.4 城市綠地面積較少,公共綠地不能滿足使用需求.公共綠地面積太少,城內人口稠密的地段缺少公共綠地和城市廣場,供居民游憩的地方少,無法滿足城市生態、景觀和游憩的需要。
1.5 環境污染嚴重,綠化環境差
城區三類工業集中污染嚴重,“三廢”排放破壞生態環境,使綠化難,維護綠地更難,增大了綠化成本。
1.6城區內外綠地在格局上缺乏連續性
城區與城外綠地尚未形成有機的整體,相互之間缺乏聯系,與城市周圍山體沒有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系。一些重要的景觀過程與景觀格局的聯系通道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和利用。
二 解決對策
2.1 合理規劃公共綠地,滿足居民游憩休閑等多項活動需求
從生態園林城市出發,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塑造城市景觀特色。分別創造以沿河為主的自然水體景觀區及由環城林組成生態綠色景觀區,形成以城區外部綠色林帶景觀為背景,水體景觀為依托,以城區景觀軸線為網絡骨架,突出城區的重點地段景觀風貌,以城區公共綠地系統和城市廣場為中心的景觀結構。
2.2 健全機制,提高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
城市園林規劃建設是一項公共事業,具有社會性、公眾性,離不開政府、社會及人民群眾的支持與參與。因此,城市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強技術研究,加快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園林的基礎工作和科技工作,加強城市園林綠化研究中心的實力,加強綠化管養的隊伍建設和裝備建設,予以重點扶持,推進綠化管理科學化,并實行單位責任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標準、方案、細則、獎罰條例、問責機制、激勵機制等,健全相應的實施機構。制定相應政策,大力倡導社會、單位及個人出資搞好各個單位綠的園林綠化,或投資興建各種類型的公園和風景區。同時加大對綠化的監管力度,配備強有力的專業執法隊伍,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維護綠化成果,并廣泛宣傳,增強全體市民的綠化意識,使其積極參與城市園林的規劃建設,力爭使社會養成“種綠、護綠、愛綠”的良好風氣。
2.3加大綠化資金的投入,保證實效
城市綠化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每一分錢都應該用在實處,因為城市綠化的投入不可能像別的投入項目那樣,能夠在近期內產生直接的綠效益,所以更應該從實際出發,講究這種投入的實施,盡可能地在短期內取得生態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要充分發揮城市園林綠化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提高園容和管理水平,方便群眾游覽休息,豐富游覽活動內容。利用園林部門的優勢和有利條件開展各種經營,提高自我更新、改造的能力。園內的商業、服務業應統一由園林部門規劃、經營。非園林單位經營者,利用公園設施和條件,應給予補償。
2.4加強對城市現有古木的保護,做好單位附屬綠地規劃
古木記錄著城市的歷史,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處絕佳的自然景觀,保護好已經為數不多的古木,同保護瀕絕動植物一樣重要,不僅是城市里的,只要是古木,都必須嚴加保護。園林管理部門要對古木掛牌登記并予以保護。企業、機關事業單位機構等的綠地實施規劃,可以有效發揮綠地系統的功能效用,吸收工廠的噪音、凈化污染物以及包括降低廠區的溫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還使單位的整體環境得以改善、加以美化。
2.4 公園綠地規劃要突出“系統”的觀念
要強調綠地景觀的整體性,突出城市整體環境觀念,保護城區自然環境,以生態系統、環境質量的提高為目標指導綠地系統規劃。公園綠地在城市地域分布較為集中,公園實施面積規模大小要結合其周圍環境、自然條件、以及公園的活動性質等因素;公園綠地園林規劃的實施原則同樣要考慮合理安全等因素;每個公園都是城市的呼吸系統,公園的生態物種繁多,需要合理綠化,從而使園林系統能夠釋放大量O2,吸收大量的CO2,促進空氣質量環境符合標準。
2.5 做好生產、防護和城郊生態綠地的規劃
生產單位綠地規劃可在有污染的生產單位種植一些抗污染、吸收污染的樹種,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污染危害。防護規劃可種植防風固沙林帶的高大密植喬術,可以減低風速,引風林帶可將夏季郊外的涼風引入到城市。城郊生態綠地是城市綠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持城市生態平衡的重要因秦,城郊生態綠地規劃應著眼于城區內外綠地景觀的銜接和協調,重視對城區出入口、工業區及城區內重點地段和重要節點處的形象設計。
2.6 尊重自然,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城市園林服務的對象是人,搞好園林綠地規劃,不僅可以為廣大城市居民創造一個整潔、優美的生活環境,同時也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理念的重要體現,是現代城市文明發展的根本標志。這就要求在城市園林規劃設計時把“以人為本”作為最根本的原則和要求,充分考慮其服務對象的行為感受與需求,將關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體體現到城市園林的建設中。在規劃設計的前期,可預先對其服務對象的行為特征和需求進行一次全面的調查,廣泛征求并吸納大眾的意見,充分認識人的主體地位和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從而使人、城市、自然形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良好生態系統。規劃上要克服近些年來存在的“假、大、空”等錯誤建設模式,遵循著自然和諧的造園理念,重視自然生態環境,多植樹,重喬木,景點不宜過多,以恰到好處為宜,少建大廣場、大草坪,充分符合人們的審美情操及心理要求,滿足了人們遮陰、降暑、陶冶性情、觀賞、防災等功能需求,體現可融入性和可參與性。通過配置楹聯、匾額等文化內涵豐富的園林景觀,創造、渲染一種文化藝術氣氛,啟發人的想象,表達人的志趣,使人獲得文化、藝術享受,為園林注入注入文化色彩。
2.7 科學規劃,體現地域特色
規劃是建設的龍頭,一個前瞻而科學的城市園林規劃是建設的前提。根據國家綠地規劃要求和城市發展現狀,結合城市現有的景觀風貌、文化特征、民風民俗、生活習慣等,借鑒傳統園林設計和西方現代園林設計的成功經驗,編制城市園林規劃,營造符合現代功能與審美要求、富有時代氣息的園林形式。充分尊重當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體和生態群落,盡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動、植物和微生物,特別是古樹名木、珍貴樹種等要盡可能地保留,引入的植物要與當地特定的生態條件和景觀環境相適應,以維護好生物多樣性。以植物造景為主,以木本植物為骨干,喬木、灌木、草本、地被植物共生,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結合,彩葉樹種與常綠樹種配置,以增加立體輪廓的豐度,營造更加豐富的植物景觀,達到“三季有花,四季見綠”的效果。合理配置樹種,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適應性強、本地特色鮮明的鄉土樹種,創造適宜當地、自然氣息濃厚的原始景觀,如可選用水杉、銀杏、七葉樹、白玉蘭、楓香、烏桕、苦楝、樸樹、火棘、紅葉小檗、紫葉李、黃楊、女貞、貼梗海棠、榆葉梅等優良樹種。
三結束語
我國城市景觀園林的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搞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是營造生態城市的必要環節,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以加強城市環境建設、創造良好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中心,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努力建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
Three conclusion
Urban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China is in its infancy, do a good job in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is a necessary part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ty, also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urban modernization.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environment, to create a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promote the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pragmatic, efforts to build appropriate amount,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plant variety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of urban green space.
參考文獻
1 陳丹,張延濤.城市園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09(5)
2 鄧恩卿.城市規劃中城市園林綠化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