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交媒體的發展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 我國移動社交網絡服務的發展現狀與方向研究 社交網絡分析與網絡信息傳播的基礎研究年度報告(2013) 社交網絡信息采集技術研究與實現 社交網絡中信息傳播方式與拓撲研究 傳統媒體與社交網絡服務的融合 在線社交網絡環境下信息態的傳播研究 基于社交網絡的校友信息管理研究 移動社交網絡信息披露意愿的實證研究 傳統網絡招聘與社交網絡招聘的比較研究 中國SNS社交網絡服務的經營現狀及商業前景 試論社交網絡在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 LBS與社交網絡聯合應用的新模式研究 海南高校社交網絡化的發展與研究 高校圖書館社交網絡用戶特點與服務方式研究 國內在線社交網絡群體行為研究現狀與展望 基于社交網絡的數字圖書館分布式服務模式研究 圖書館在社交網絡服務中的隱私保護研究 基于社交網絡的個性化知識服務模型研究 社交網絡服務模式下的高校圖書館用戶需求研究 基于位置大數據的移動社交網絡服務軌跡隱私保護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5-03-25.
[4]中文國際.全球十大社交網排名QQ空間第3人人網第9[EB/OL].,2015-03-25.
[5]Yong K.,Hye KK.,Ee-gyeong K..Archival information services based o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in a mobile environment――A case study of South Korea[J].Library Hi Tech,2014,32(1):28-49.
[6]Ahmedin MA.,Qiu Tie,Feng Xia.Event-Based Mobile Social Networks:Services,Technologies,and Applications[J].IEEE Access,2014,(2):500-513.
[7]周佳駿.Web30的圖書館虛擬社區建設及訪問控制探討[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0,(7):71-74.
[8]Tella A.,Oyedokun TT..An Evaluation of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s Throug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Selected Nigerian University Libraries[J].The Reference Librarian,2014,55(4):343-367.
[9]Basilisa M.,Mizuho I.Associations between privacy,risk awareness,and interactive motivations of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users,and motivation prediction from observable feature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5,44(5):20-34.
[10]Abdul MK.,Aslam A.Role of social network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India:a case study of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J].Library Hi Tech News,2014,31(5):11-13.
[11]Haynes D.,Robinson L..Defining user risk in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J].Aslib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5,67(1):94-115.
[12]Yoonmo K.,Sesil L.,Kayoung K.Analysis of user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social network services in South Korea using the multivariate probit model[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14,88:232-240.
[13]楊建永.關于圖書館社交網絡(LIB-SNS)構建的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0,(8):27-31.
[14]王鵬程,胡媛.基于SNS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模型構建[J].情報科學,2013,(4):16-27.
[15]黃浩波,何衛華.SNS在區域信息服務平臺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研究,2011,(22):23-24.
[16]肖宇,許煒,張晨,等.社交網絡中用戶區域影響力評估算法研究[J].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12,(7):58-63.
[17]Tsai Ming-Jyh,Liu Ding-Yu,Hsu Po-Hsien.Investigation On The 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of University Library Websites[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311:61-66.
近期,中國互聯網類股上揚,漲幅創下3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據悉該輪上漲主要受到社交媒體類股的提振。而分析人士指出,此輪股價上漲很大程度上源于Facebook即將進行的IPO,這增強了投資者對于中國社交媒體公司的投資興趣。
除了對股市的影響外,Facebook的IPO也激發了國內社交網站上市的勁頭。在社交網站兼并重組高速發展的時期,通過上市謀求資本注入,成為當前眾多社交網站提升競爭力的方式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Facebook的崛起對于國內的社交網站的發展有很好的示范指導作用。由其帶來的關于社交廣告、社會化營銷等話題的探討也十分的火熱。
但日前,職業社交網站天際網CEO林廷翰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由于市值有被高估的嫌疑,加之盈利能力則相對有限,盈利模式也較為單一,Facebook上市對其公司的未來發展以及對中國社交網絡的影響還是未知數。在Facebook熱潮下,國內的社交網站應當結合自身實際,理性對待。
據林廷翰介紹,雖然天際網及其母公司Viadeo集團日前獲得了新一輪高達3200萬美元的融資,創下非英語國家職業社交網站融資的記錄,天際網發展勢頭也正猛,但集團當前仍然將重心放在業務發展和市場份額上,暫時不考慮上市。“上市一直在我們的計劃中,但公司的發展不會單單以其作為最終的目標。我們一直致力于的是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職業社交平臺,打造人脈圈,為我們近1000萬用戶創造切實的利益。”(來源:艾瑞)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關鍵詞】NGO組織;社會化媒體;社會化媒體營銷
互聯網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社會化媒體對民眾的影響力也在逐步增強,且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其中社交網站的發展極大縮短了人們之間的交往距離,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概念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一、社會媒體營銷及其對NGO組織的影響
社會化媒體營銷是利用社會化網絡,在線社區,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聯網協助平臺和媒體通過傳播、資訊的方式處理公共關系和維護開拓客戶服務。一般社會化媒體包括工具包括論壇、微博、豆瓣、人人這樣的社交平臺,還包括土豆、優酷等視頻網站。社會化媒體的高度數字化信息,使得人們能通過數據分析較快且準確定位于目標群體集中的傳媒平臺。
通過轉發日志、分享圖片或上傳視頻音頻,使網民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大眾對公益事業的參與監督都變得簡單可行。這一方面將加劇NGO組織財務、項目透明化的壓力,但同時這也是一個絕佳的宣傳機會。NGO組織在媒體平臺上將財務的透明度提高,主動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其公信力將得到極大地提高。NGO組織如果合理和創造性的運用社會化媒體營銷對組織本身的發展將大有裨益。
二、NGO組織的社會化媒體營銷發展現狀
(一)國外發展現狀
國外NGO組織對社會化媒體營銷的認識和利用較早,且已形成了較為健全的體系。一般情況下,國外的NGO組織在網絡上都有自己較為完備的主頁,且有專人負責網站的維護與更新。定期活動資訊,更新活動介紹。開拓自己的公益社交渠道,促進有公益心的人群線上線下互動。同時他們還有效的利用twieer、facebook等社交平臺推廣宣傳自己的公益理念和公益活動活動、進行志愿者招募。同時提高財務透明度,在網站將其公益項目賬務公開,接受大眾監督,獲得公眾對其公信力的支持。這種低成本、高收益的營銷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使得許多國際性NGO組織得到高速發展。
(二)國內發展現狀
我國的NGO組織發展屬于晚發外生型,受國情的限制,其發展現狀和發展模式國都與國外有較大的不同。由于資源的匱乏、規模的有限,專業人才、專業教育不足的問題,使得整體質量良莠不齊。近年來頻發的公益資金挪用,空殼公益項目,與商業相勾結的公益活動,更使得公益機構的公信力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如何重建社會信任,發揮NGO組織的社會功能對國家、機構、工作者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有部分組織意識到了傳播營銷的重要性,但傳統傳媒領域中的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和資源使用上等多方面都與NGO存在不兼容狀況。
目前我國的NGO組織已開始廣泛使用這種方式去運營,然而除了一部分時效性特點較強的受到廣泛關注的微博活動外,眾多NGO組織的社會化媒體營銷仍處于起步階段。這種低成本、全球化以及潛在的巨大影響力使得社會化媒體成為NGO組織達到并實現較高目標的理想渠道。如何使理想渠道成為現實成為目前NGO組織研究發展的重點。
三、社會化媒體營銷在我國草根NGO組織組織發展中的運用
(一)我國草根NGO組織組織的發展困境
我國的草根NGO組織在汶川地震后日趨活躍,發展迅速,在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反映公眾利益訴求、提供和滿足社會多元化需求、舒緩就業壓力和推進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整體而言,我國草根NGO組織的發展仍十分脆弱,存在著普遍規模小,能力弱,社會公信度不足等問題。而制約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則是受外部環境的挑戰與草根NGO組織自身的挑戰兩方面共同影響的。
從外部環境上來看,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社會對NGO的了解與認知程度還非常有限,且公眾對于NGO的認識和了解一般都是通過媒體、網絡的渠道所實現,而新聞媒體則是一種時效性強,更新率非常高的傳播方式,因此公眾通過這一渠道來認識了解NGO在很大程度上都會隨著新聞熱點的迅速轉移而缺乏持續的關注。
從其草根NGO組織自身上來看,由于其本身存在規模有限,資源匱乏,管理水平低等問題,使得這些組織也無暇顧及到營銷傳播的問題,而即使其意識到了營銷傳播的重要性,它們也會在傳播方式、傳播手段和資源使用上依賴于傳統的媒體傳播方式。而與這些傳統的媒體合作則具有比較高的難度和不可控性。
這體現在一方面大眾傳媒對于新聞的曝光與支持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那些不具有獨特新聞性的信息很難獲得媒體的關注,而一般草根NGO組織參與的事件的新聞很難獲得媒體的青睞。另一方面,大眾傳媒雖然也提供了廣告這類形式的信息傳播渠道,但是面對高額的廣告費用,也使得草根NGO組織們望而卻步,且NGO本身作為一個公益性機構采用這種高額廣告投放的形式進行傳播也很容易受到公眾的質疑與詬病。
(二)社會化媒體營銷運用可以帶來的優勢
社會化媒體作為一種新型的媒體傳播形式,本身具有參與性、公開性、交流性、社區性和低成本等特征,這些特征能夠為這些草根NGO組織提供一個較低門檻的傳播基地,以及一個相對便利的溝通渠道、和更精準的目標人群。這主要體現在首先參與性方面,與傳統媒介由其自身掌握話語權不同的是,社會化媒體能夠使更多的用戶通過自己的方式參與到傳播當中,能夠自己創造內容,既是自己的受眾也是內容制造者。
因此草根NGO組織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通過這個渠道來宣傳組織的宗旨,樹立組織的品牌同時還能招募和吸納更多的志愿者或是組織成員。目前,已有許多的NGO組織在社會化媒體上建立了站點。它們利用這些站點傳播組織信息、更新項目進展、開展網絡活動。一些先行者,如中國扶貧基金會、綠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會,已經在社會化媒體上獲得了為數不少的擁戴者。
其次在公開性方面,一方面為公眾們自由的使用參與社會化媒體提供了自由的環境,另一方面,這種自由與公開也恰恰成為公眾監督NGO組織的一種手段和方式,NGO組織也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及時的信息、分享、反饋等與公眾在社會化媒體上展開深度的交流與互動,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公信力。
再次社會化媒體實質上為NGO組織與公眾之間提供了一個長期溝通與互動的平臺。相較于傳統媒介方式,去掉了廣告包裝背后的那種隔閡感。通過這種直接和長期的交流互動,雙方之間也會逐步由陌生走向熟悉,同時也拉近了與受眾間的距離,更易獲得支持。
最后社會化媒體的社區性和低成本,又能幫助NGO組織找到網絡中的公益“圈子”,從而找到合適的目標受眾。并且即使是在NGO組織運營費用缺乏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數字網絡等形式進行社會化媒體的營銷,一方面這減少了營銷所涉及到的實體費用,如廣告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與大眾在網絡上的互動反饋,幫助NGO組織進行評估改善。
四、策略探討和建議
NGO組織的營銷傳播與企業不同,但是二者都是為其自身宗旨的傳播而服務的。在營銷方面,NGO組織可以借鑒企業的傳播與管理方法,去推動自身品牌的傳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有效發揮社會化媒體的營銷手段的作用,一個好的營銷策略的建立能偶幫助NGO組織更加有效率的實現自身的組織使命,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需要把握受眾的心理特點和需求特點,有針對性有價值的內容。以往傳統程式化的新聞語言或是口號在當下不易獲得受眾們的關注,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新聞形式來向受眾宣傳NGO組織的理念,如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言之有理的觀點;幽默搞笑的段子、圖片或視頻;具有藝術性的視聽文件;測試、游戲等有趣的應用等,通過這些形式來使受眾產生共鳴或認同感。
其次也要注重對于線上網絡形式的管理與宣傳,這表現為可以通過微博、人人網、微信等消息,并及時的回復用戶的反饋、提問等,拉近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同時可以設置一些便于參與的線上網絡活動,如“隨手拍公益”、或是有趣的小測試等,讓用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參與公益活動,同時也達到了再傳播的目的。
最后要注重打通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營銷,借助企業、或是大眾媒體、網絡媒體的資源優勢,通過以電子商務、自主創辦SNS 社區和客戶端與應用軟件的形式,進一步建立組織的品牌形象,推動組織的價值使命傳播。
參考文獻
[1] 紀丕霞.我國草根NGO發展的難題分析[J].科技信息,2006(01).
這類內容通常是由用戶隨手拍攝的照片和與之相關的評論組成,往往包含了對線下生活中的商品、品牌、實體商店的點評。這些信息正是商家所夢寐以求的,“吃貨”們在社交網絡上的臭美便有了用武之地。
毫無疑問,這類用戶原創內容是對商家在線上發起營銷活動的重要參考,也是監測社會化營銷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創業公司V enueSeen注意到了商家的這個潛在需求,適時地推出了一個以照片分析為特色的社會化營銷效果監測平臺。(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目前有很多社交網絡應用程序,比如Facebook、Path、Foursquare等可以讓用戶發表評論、上傳圖片、書寫軼事。根據V enueSeen的介紹,當商家訂閱了該公司的服務后,V enueSeen的照片識別工具,會事先從大量分享照片中,篩選出那些在商家所處地理位置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通過Instagram、Four-square、Foodspotting或Facebook再度分享,V enueSeen則會將附有照片評論的相關統計數據以圖表報告的形式發送給商家,獲取商業價值。商家可以借此了解自家商品、品牌的美譽度、營銷活動效果等重要信息,還可通過這些反饋,開發、完善自家產品或修正公司的線上營銷策略。
Ven u eS een創始人B rianZuercher對公司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認為圖片的傳播效果更能反映出品牌在社交媒體上體現的價值,“至今,普通用戶并不能搜索那些含有地理位置標記的Instagram照片。而現實是,與消費零售場所相關的照片和評論正好反映了它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與身份。V enueSeen的出現則是要幫助小到街邊店鋪大到連鎖賣場的商家去隨時掌握自身在社交媒體上的表現”。
現在,有人猜測類似這樣的信息,其實已經被各社交網絡旗下的團隊大量收集分析。或許一些商家自己也在做類似的信息收集。但是不管怎樣,只要商家們對這些數據感興趣,一些人就應該被雇傭,來做這件事。
收費方面,目前用V enueSeen監測一個地點(商場、酒吧、博物館等)的照片的費用是每月2 0美元;監測地點達到五個,則需每月支付4 0美元;如果商家還想監測更多的地點,則需與V enueSeen協商具體的服務訂閱費用。(來源:南方都市報南都網)
有分析人士懷疑這樣的監測服務能否被允許,裝進剛剛被Facebook收購的Instagram.其實,如果這種以照片分析為特色的社會化營銷效果監測模式,能被Instagram視作獲得收益的好途徑,是否會發揮出更大價值呢?(來源:《南方都市報》)
《全球社會化媒體營銷行業研究報告》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 支付寶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075-02
2016年11月11日0點―24點,天貓累計交易額1207億元,其中無線成交占比82%,覆蓋235個國家和地區,一舉創下全球零售史上的奇跡。這個奇跡,向世界證明了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勁勢頭,電子商務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在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中,在線支付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支付寶的網絡在線支付減少了電子商務交易成本和時間,提高了效率,成為了電子商務致勝的法寶之一。另一方面,支付寶并不滿足于網絡上的市場份額,正在積極搶灘線下實體店,讓線下消費與線上支付相結合,開辟新的市場。
一、支付寶網絡支付的現狀
支付寶作為中國首個第三方支付,自2004年12月創立以來,為買賣交易雙方提供支付和擔保,其網絡支付的現狀如下:
1.支付寶用戶規模大,粘性較高。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網“獨立”出來,至今已成為支付市場的主力軍。據統計,到2012年12月,支付寶用戶已經突破了8億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消費變化的鏡子。根據支付寶方面公布的數字,從2004年到現今,我國網民10年網絡總支出數是423億筆。用戶規模快速擴張的同時,支付寶用戶黏性高也讓人羨慕。據相關數據顯示,75%的用戶表示支付寶會成為他們進行網絡支付的優先選擇;2016年上半年,近一半的支付寶用戶在淘寶以外的網站購買商品;如果該網站支持支付寶,近80%的用戶表示他們愿意用支付寶支付。
2.支付寶理財能力強。支付寶最初只是一個網絡在線支付工具,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大趨勢,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和互聯網聯姻,以期獲得更強的發展動力。支付寶抓住機會和金融行業聯姻,在2013年推出了可以賺錢的“余額寶”。“余額寶”一經面世,被普遍認為開創了國人互聯網理財元年,同時余額寶已經成為普惠金融最典型的代表。上線一年后,它不僅讓數以千萬從來沒接觸過理財的人萌發了理財意識,同時激活了金融行業的技術與創新,并推動了市場利率化的進程。余額寶的出現,一方面滿足了居民日益增長的資產配置需求,對現有的投資產品是一個很好的補充,不僅提高了理財收益,降低了理財門檻,更喚醒了公眾的理財意識。
3.“支付寶+生活服務”滲透力強。支付寶自成立以來,幾乎每一年都有新功能或新產品的推出。在網絡支付業務中,支付寶的老大地位也開始穩固,特別是不僅有支付功能和理財功能,還有滲透到人們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生活服務。從2008年開始,支付寶可以直接進行水電煤的繳費,人們不用排隊繳費了。后來,又陸續開通了信用卡還款功能、跨行轉賬功能,人們不用再去銀行排隊,就可以輕松實現一系列資金操作。截至2016年,我們可以用支付寶實現大部分生活服務,比如點外賣、購買電影票、超市購物等等吃喝玩樂一應俱全。“支付寶+生活服務”強大的滲透能力,使得支付寶已經從電子商務支付工具過渡到線下支付工具,支付寶正在大舉占領線下支付市場。2016年是“雙12支付寶全球狂歡節”的第二年,“12月10日―12月12日5折嗨翻3天”的標語,在隨處一個街邊小店,抑或是丹尼斯等大商超都可以見到。支付寶已不滿足于原有的網絡支付市場,開始大規模進軍實體市場。支付寶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支付方式和生活方式。
4.支付寶大力發展社交媒體,讓用戶間的交易更有“人情味”。通過觀察,不難發現,互聯網的“娛樂化”趨勢日趨顯著,與此同時,人們也更加習慣于通過互聯網來滿足自身的各方面需求,互聯網的“實用化”趨勢也日趨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支付寶通過發展社交媒體,改變了其“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第三方屬性,讓其變得更豐富、更有趣,也更實用,進而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娛樂及實用需求,鞏固其市場占有率,并且加強其用戶粘性。2015年到2016年兩年來,支付寶在發展社交媒體上投入巨資,支付寶錢包的最新版本V.9.9.7,更是進行了大面積的改版,把“記錄我的生活”放在了首頁中心的位置,還在首頁增加了“你可能認識的人”,這些改版讓支付寶更加社交化,也更有“人情味”。
二、支付寶在線支付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支付寶錢包已經成為中國網民智能手機中的裝機必備,成為中國市場上份額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但是我們也必須意識到,支付寶還存在一些問題。
1.支付寶存在較大的網絡安全風險。支付寶自2004年建立開始,12年來,一直致力于為交易雙方的支付提供“信任”服務。但是,支付寶卻無法阻止不法分子利用支付寶進行欺詐。一些用戶對網絡支付流程并不熟悉,于是這些詐騙犯利用他們的弱點來騙取驗證碼,進而騙取錢財。與此同時,支付寶也沒能為客戶提供絕對安全的網絡交易環境。盡管目前支付寶網絡支付有安全系統和安全技術的保障,支撐著支付寶的平穩運行,但大體來說仍有不少用戶擔憂其支付安全問題。這種風險源于計算機內部,如磁盤破損等內部因素,也有來自黑客的入侵、電腦病毒等外部因素。網絡支付虛擬化的交易特點使廣大用戶對其安全產生了懷疑,所以支付寶應該要把安全性擺在首位,沒有安全的保證,其他一切就無從談起。
2.支付寶的理財產品缺乏競爭力。盡管支付寶在第三方支付領域的交易規模穩居第一,但隨著支付行業的不斷發展,支付寶正受到微信支付等其他支付手段的威脅。支付寶的“余額寶”是人們互聯網理財的第一個產品,本來產品粘性是非常強的。但是,2015―2016年度支付寶螞蟻金服旗下的“余額寶”和其他長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差強人意,再加上微信推出的“理財通”在收益率和安全性方面都非常具有競爭力,支付寶的理財產品與同類型理財產品相比,競爭力逐漸下降。
3.支付寶的社交化仍缺乏競爭力。支付寶作為中國第一個第三方支付工具,從2004年建立之初,經過12年的發展,其“第三方支付工具”屬性已經非常明晰,用戶對它的屬性認定也已經十分明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逐漸社交化,提供基于社交化的個,已經成為各大互聯網公司大力發展社交媒體的原因。正是基于此,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微信社交媒體,一經推出,短短2年內,注冊用戶過2億。2014年春節,在微信強大的社交基因下,“微信紅包”一經推出便火得“一發不可收拾”,與“微信紅包”緊緊“捆綁”的微信支付也得到快速發展。短短一年時間內,便搶占了支付寶的大量市場。支付寶順勢開始大力發展社交化,可收效甚微。支付寶的社交化之路仍然漫長。
三、提高支付寶競爭力的對策
綜上所述,支付寶在線支付的發展道路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對策:
1.相關部門應該完善在線支付立法,加大在線支付犯罪的處罰力度。支付寶作為在線支付行業的頭老大,應該起到領導示范作用,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和國家相關部門一起合作,共同制定有關在線支付的立法規范,讓在線支付中存在的欺詐行為無處遁形,讓這些利用虛擬空間的隱蔽性和未知性進行欺詐的犯罪分子,能夠受到法律的制裁。2016年,電子商務立法工作已經在有序開展,《電子商務法》應運而生。《電子商務法》中關于電子商務在線支付問題,也做了明確規定,這也為專門的《在線支付法》奠定了基礎。
2.支付寶要優化理財產品,提高其競爭力。“余額寶”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放眼未來,支付寶旗下的螞蟻金服應該加強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多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現在人們手中長期閑置的零錢增多,股市又不穩定,更多投資者期待的是長期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因此,支付寶不應該再把注意力放在隨存隨取的產品上,而應該多和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長線投資產品。
3.加大激勵措施,推動支付寶的社交化。不得不說,在互聯網的社交化方面,騰訊先阿里巴巴一步,推出了中國第一款社交化支付工具――微信。微信以社交工具的明確定位進入大眾視線,并得到快速發展,“朋友圈”就此盛行。“朋友圈”的人情味兒,使得微信支付迅速發展。支付寶后知后覺,也通過改版推出了社交化的支付寶,有人情味兒的支付寶。可是,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太深入人心,人們很難使用支付工具去聊天和交流感情。相反,微信則先是社交工具,而后才是支付工具,人們更容易接受。既然支付寶在人們心中的定位很難改變,但互聯網社交化又是比較趨勢,支付寶能做的就是加大激勵措施,強力推動支付寶的社交化。比如,請一些名人在支付寶上建立公眾號,通過示范效應來帶動支付寶的社交化;也可以通過建立購物群,折扣分享群等方式,來帶動支付寶的社交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支付寶在線支付擁有著用戶規模大、創新能力強、支付方便快捷等眾多優勢,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作為網上支付所存在的風險,相信通過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等一系列舉措,逐漸完善支付寶支付平臺的安全性,從而促進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更好地服務于大眾。
參考文獻:
[1] 虞潔穎.支付寶網絡支付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5(11)
[2] 吳坤陽.我國第三方支付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對策[D].安徽大學,2015
[3] 張道升,謝乾坤.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寶的發展現狀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6
[4] 夏冉,付舒涵.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問題及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6
[5] 施萍萍.支付寶快捷支付:一把雙刃劍[J].中國外資,2016
[6] 林M之,徐簫.支付寶的現狀、問題與前景分析――以大學生使用情況為例[J].現代商業,2015
[7] 姜海強.支付寶的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分析[J].河北企業,2016(3)
[8] 黃婷.微信支付與支付寶的對壘[J].經貿實踐,2015(9)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互動裝置藝術;表達受制;傳播受制
互動裝置藝術尚無確切定義,筆者將對文中所述互動裝置藝術進行簡要界定:互動裝置一詞源于英文詞源“interactive installation”,其本意一是相互作用或能相互作用的設備;二是能進行人機對話的具有直接和連續的雙向電子或通訊系統的硬件設備。裝置藝術則是指在特定的環境中,藝術家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選擇、利用、改造、組合, 令其在展示空間內或展示對象前表現出豐富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底蘊,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態。
基于此,筆者將互動裝置藝術定義為建立在計算機的信息采集、處理、互動的基礎上,以及在軟硬件設備的輔助下,利用多種新材料、設置多種展示場景,進行信息的互動交流的藝術表現形式。
一、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現狀
互動裝置藝術由裝置藝術發展而來,從杜尚的作品泉到自行車輪,裝置藝術從營造特定環境引導感官參與感知作品內蘊發展到利用機械手段實現直接簡單的互動過程豐富欣賞者的藝術體驗。互動裝置藝術展現出科技的創造力與藝術創作的想象力,在材料應用平臺上,創造出實現人和系統之間的互動的藝術品,在信息的循環交流與不斷更新的過程中完成對情感的表達、藝術理念的傳達。
當前的互動裝置藝術以虛擬場景、網絡互動、隨機生成為主要的表達手法,以物理交互媒體互動并存為主要的交互方式,并且更多地利用包括虛擬現實技術在內的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采用包括光熱力聲電在內的材料以及其他的新材料,豐富了交互方式與表現形態,裝置展示系統中幾何圖形界面與交互系統融合,輔助完成藝術意蘊的傳達。同時互聯網技術的使用日益增多,促使互動裝置藝術呈現出極大的開放性,促使此類作品中的人機互動甚至人際互動變成可能。
二、互動裝置藝術的發展瓶頸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與新材料的涌現為互動裝置藝術的創作帶來了優越條件,新的互動裝置藝術蓄勢待發。然而,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仍面臨許多發展瓶頸,筆者將在文中探討兩大問題:
首先是互動裝置藝術的表達受制問題,即過度的淺層互動帶來的互動裝置藝術的藝術內蘊的表達擾亂。一是過度互動,過度互動往往伴隨著技術及交互手段的濫用,這一類作品的創作者誤將交互視為目的,過度重視形式而忽視了意蘊的挖掘與表達,更有甚者陷入技術崇拜,互動裝置藝術淪為技術的展示平臺。作為一種藝術形態,互動裝置藝術承載的使命是藝術情感的表達,藝術理念的傳達。互動是傳達得以深度發生的手段。其二是淺層互動,過度互動帶來的對交互形式的過分關注往往會削減對作品中的藝術哲思的思考,停留于形式的感官愉悅中,觀者往往被互動方式吸引,被視覺效果震撼,無暇亦無心思考作品的內蘊,這是對互動裝置藝術內蘊表達的一種擾亂。
其次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受制問題。裝置藝術作品自身的規模大、搬運難等特點與互動裝置藝術藝術形式的廣泛使用引起了大眾對互動裝置藝術與互動裝置概念的混淆都對當前語境下的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造成了制約。一是互動裝置藝術作品自身的特點的制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構成包括了規模龐大的實體裝置,對展示空間有要求,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欣賞渠道受限,只有在大型的展會上、展覽上才得以體驗,互動裝置藝術的大范圍傳播成了難題。近年來國內國際上漸次建立了許多諸如德國的ZKM、荷蘭的V2等的數字媒體藝術機構,且踴躍創辦與參加各類的數字媒體藝術節,并積極展示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其傳播范圍依舊受限。二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形式被應用到舞臺展示及更多的商業用途中,以新奇的形式,即時互動的方式,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觀賞者無法厘清互動裝置與互動裝置藝術的關系,錯把互動裝置的形式誤認為是互動裝置藝術,甚而在接觸到交互裝置藝術作品時將注意力集中在對交互形式的贊嘆之中,無法真正領會作品中意趣。2012年諾基亞在紐約時代廣場以互動裝置作品的形式,給他們的 N 系列手機進行推廣。該作品以時代廣場的大屏幕為裝置實體展示游戲中拍的照片和故事,游戲參與者通過200 個N80手機里的游戲軟件進行參與。這樣的商業宣傳形式本無可厚非,但當這種商業宣傳被冠以互動裝置藝術的帽子,觀眾便會信以為真。這對于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造成了不小的限制。
三、突破互動裝置藝術發展瓶頸的解決之道
筆者將基于數字技術的現實語境以及互動裝置藝術家近年來創作的多件作品,提出問題的解決之道。
要解決互動裝置藝術的表達受制的問題,就要求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者平衡交互技術用與藝術內蘊的分量,基于藝術理念,尋求恰當的交互方式,運用合理的技術手段,完成整個裝置藝術作品的構建。裝置藝術作品需要諸多觀者的介入,此舉便促使觀者對作品進行理解、欣賞以及再創作。安?蘭迪在他的文章中提及“‘美學’”――“這是一種越倒騰越凌亂的過程:物品的數量不斷地無限增加。這類如同嘉年華般擁擠的裝置作品”,這種“美學”很可能擾亂藝術作品意蘊表達,藝術家需要對作品的互動方式及引導互動的秩序進行預先的設定,防止觀者對作品內蘊有錯誤或混亂的解讀。
第二是互動裝置藝術的傳播受制問題,首先,互動裝置藝術的自身特點難以改變,此道難通。2014年美國藝術家珍妮特?艾勒曼和亞倫?科賓創作的大型遙控互動裝置作品《無數火花》,在溫哥華會展中心外的天空上架起了一張高強度聚合纖維構成的網,游客們用手機APP與之相連,與這個空中飄浮的網“屏幕”進行互動,在這張網上投射出動態煙花和圖案。非現場的觀眾也可以下載APP、設計圖案并傳送到這張巨網上,并通過反饋的影像來“分享”現場的氣氛。這個裝置成為“社交型”遠程藝術的代表作品,《無數火花》雖然還過于稚嫩,卻為互動裝置藝術未來的發展指出一個方向。借助互聯網將互動裝置藝術的創作、展示與傳播延伸到互聯網上,甚至將作品設定為一個有意味的展示平臺與交流平臺,在滿足作品觀賞者的群體創作、自由創作的欲望的同時滿足其分享需求以此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增大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傳播的廣度與深度。
四、結語
基于數字媒體語境下互動裝置藝術的現狀,基于其表達受制與傳播受制兩大問題,筆者提出平衡技術與藝術的分量,采用恰切的交互方式,建立適當的引導并融合互聯網技術的手段,以期為突破互動裝置藝術發展的現實瓶頸帶來一些啟示。
【參考文獻】
[1]李四達.互動裝置藝術的交互模式研究[J]. 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08:146-148.
[2]高旭.電子互動裝置藝術[D].中國美術學院,2010.
[3]馬曉翔.新媒體裝置藝術的觀念與形式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
[4]鄧博.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
[5]劉航宇.科技與藝術的互動數字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審美體驗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3.
[6]高明武.遙望黑馬――對“物聯網”在藝術品市場與互動裝置藝術創作中的應用思考[J].齊魯藝苑,2010(02):32-35.
[7]高明武.淺談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技術構成與創作[J]. 齊魯藝苑,2009(04):18-20+33.
[8]姜在新.互動裝置藝術的特征研究[J].美術大觀,2006(11):146-147.
訊:近兩年社會化媒體、自媒體的蓬勃興起,讓這些媒介迅速成為消費者的吐槽平臺,因此也成為消費者購買決策過程中查看口碑的重要信源。
尼爾森最新了名為“全球廣告信任度”的調查報告,該項調查在56個國家總計2.8萬受調消費者中展開,結果發現,9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信任無償廣告(earned media),如朋友家人的推薦,該比例比2007年上升17個點,成為最信賴的傳播途徑。網絡消費者評論的信任度位居第二,信任度超過70%,比4年前大幅提升了15%,十分引人注目。該調查還發現,近60%的線上消費者表示相信官網的產品信息,50%的人信任經他們親自訂閱的廣告郵件。搜索引擎邊欄的廣告信息信任度為40%,而在線視頻廣告的信任度僅為30%。另外,作為新興的線上廣告形式——社交網絡頁面的贊助廣告,取得了36%的信任度。
備受關注的無線廣告信任度如何?報告顯示,有1/3的受訪者表示相信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視頻或橫幅展示性廣告,這比手機短信廣告的信任度略高(29%)。但傳統媒體的信任度表現則呈急速下降的態勢。電視廣告和平面雜志的信任度均為47%,報紙為46%,較09年都出現了大幅下跌,跌幅分別達到了24%、20%、和25%。 (來源:199IT)
/zt/mtyx/) 該報告從各方面深入剖析社會化媒體營銷進行全面調研與分析,包括:社會化媒體營銷概述、發展現狀、特征、趨勢、社會化媒體工具、社會化電子商務、SoLoMo模式下的投資機會等等。現此報告征訂活動已經開始!
關鍵詞:產業融合;現代農業旅游;規范管理;凝練特色
1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意義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為了緩解來自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方式進行精神和情感宣泄,旅游則成為了其中較受歡迎的方式。旅游具有投資小、回報快、利潤高及帶動大規模就業等優勢,尤其對于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地區來說,更加具有吸引力。
2浙江省景寧縣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優勢
2.1發展模式多種多樣,農業旅游內容豐富
通過近幾年的不斷建設和發展,景寧縣的農業旅游涉及種類不斷擴大,經營類型也得以豐富。目前較為主流的幾種發展模式有:以展示畬族民族服飾(鳳凰裝等)、畬族農業作業設施、畬族土特產(惠明茶、茯苓等)等為主的民族農業特色旅游模式,以展示景寧縣特色蔬菜(高山茭白、高山茄子等)產業生產加工為主的蔬菜產業旅游模式,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過農家節”為主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模式等。各項旅游內容都與景寧縣當地的農業生產特色相結合,即滿足了游客舒緩心情、放松身心、縱情娛樂的現實需要,又在旅游娛樂中將景寧縣的特殊文化傳播出去,帶動了當地經濟文化的雙重發展。
2.2宣傳形式新穎
景寧縣在農業旅游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了旅游宣傳推廣的重要性,并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新興的社交平臺、新聞媒體,徹底轉變了景寧縣原來的口口相傳模式。第一,創辦了景寧縣專門的農業旅游網站,并與多個知名網站進行了互動鏈接。第二,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著重突出了景寧縣農業旅游業的發展現狀。第三,結合了新興的社交平臺和手機互動軟件,成立了專門的宣傳推廣小組,展開網上預訂等特色功能。
2.3政府大力支持
在省級和市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景寧縣的農業旅游產業融合已經初具規模,自成體系。從整體上看,初步形成了管理科學標準化、招商引資多元化、景點類型豐富化的產業融合特征,從2014年的年度統計上可知,現階段全縣登記注冊的農業旅游景點22家,大型的農家樂80余家,農業旅游業的年收入高達6.8億元人民幣,不僅帶動了景寧縣自身的經濟發展,而且有效提高了周邊地區的各項產業經濟效益。此外,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實施了“六個一”改造工程,真正把景寧縣打造成了現代化的農業旅游景點。
3浙江省景寧縣未來現代農業旅游業的發展對策
3.1加大投資,改善交通
交通不便一直是阻礙景寧縣農業旅游業進一步發展和提升的關鍵。景寧縣地處浙江省南部,縣內多山地,雖然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相繼鋪設了多條公路和柏油路,形成了縣內的交通框架,但是整體交通狀況不夠理想。因此,景寧縣要想實現農業旅游業的突破性發展,首先要加強交通設施的優化改善[1]。一方面是各級政府要加大相應的財政支持,盡快完善基礎交通設施建設,在縣區內形成完整性的交通道路網;另一方面,縣內旅游部門還要做好對外招商引資工作,為景寧縣的農業旅游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3.2規范管理,提升水平
要進一步明確休閑觀光農業管理的職能部門或牽頭部門,并盡快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做好休閑觀光農業的立項審批、指導協調、組織驗收、監督管理等工作[2]。大力加強對休閑觀光農業從業人員的培訓和人才的培養。要把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人才培養作為一項提高農民從業技能、培育新型農民,推進農村經濟更好更快增長,促進農村改革快速發展的大事來抓。
3.3凝練特色,打造精品
景寧縣大均鄉是“中國畬鄉之窗”,近年來大均鄉堅持以“打造潔凈大均共享寧靜家園”為工作主線,按照市級主管部門的工作部署,取得了較好成績,大均鄉的伏葉、大均、泉坑、李寶和梅山5個村自被確定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以來,大均鄉既凸顯一村一品,又讓美麗風景串點成片,賦予每個村一個精品“故事”,打造“五朵畬花”。
3.4農旅結合,強化促銷
農業部門要加強與旅游部門和旅游機構的信息交流與合作,以便于結合景寧縣的農業發展現狀制定相應的旅游規劃[3]。要強化“兩個資金”引進,一是當地工商企業、私營企業和民間個體企業的資金吸引。二是加大對外資企業的招商優惠力度。同時,當地農業旅游部門也要做好旅游發展與推廣工作,在原有傳統的旅游項目上,不斷進行創新發展,增加農業發展的名、特、優、新與奇農產品新品種,推廣高效種養模式、高新農業技術及先進農業設施,提高休閑觀光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特色內涵。
4小結
現代農業旅游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農業發展方式,在不破壞地區環境、占用較少資源的情況下,有效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各地區在發展農業旅游產業時,要注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各方面工作的統籌規劃,立足當下,著眼未來,實現地區經濟的優質發展。
參考文獻
[1]戚永歡.浙江省諸暨市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探索與實踐.甘肅農業,2006(6):145.
[2]宗四弟.浙江省觀光果園現狀與發展對策.浙江柑橘,2006,23(1):2-4.
網絡時代的溝通更重要
一方面,由于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面對面之間的交流逐漸被網絡通信所取代。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深入讓越來越多的業務在系統中進行,移動辦公逐漸常態化,使得企業員工當面交流的機會更難得。另一方面,企業的管理軟件近20年來本質一直沒變,仍然停留在記錄、查閱和分析信息的功能上。隨著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理念的轉變,企業希望軟件不只有記錄的功能,還能夠解決工作當中相關的溝通問題,將工作過程很好地記錄并管理起來,從而在過程中把控工作目標、校對方向,以確保得到更好的結果。
因此,企業需要內部溝通軟件。如果人們在一個公司內部像在新浪微博上那樣,隨時和同事分享自己的工作心得,或者針對公司的某一現象發表觀點等,那么,這一定可以為公司創造價值。事實上,國外已經出現了諸如CubeTree、Chatter等基于企業(或者組織)的社交網絡,助力員工溝通、協作、分享。
讓合作更順暢
在人才管理行業已深耕10年的北京北森測評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北森),歷時兩年,開發了名為Tita的企業內部社交平臺,2011年上線并進入試用階段。使用該平臺的公司相當于擁有一個自己直屬的社交網絡,每個公司員工的信息,只有該公司的員工可以看到。它讓工作任務一目了然,讓任務協作可見可控,讓同事溝通開放便捷。
北森公司CEO紀偉國介紹說,在企業內部使用Tita帶給企業最大的價值就是實現溝通、協作和分享。
第一,實現無障礙溝通。溝通不局限于公司的部門結構和員工級別,聚合以工作為核心的社交團隊。每個員工之間都可以溝通,打破了傳統企業底層和高層員工之間的溝通障礙,消除等級隔閡,促進信息流動,讓溝通與協作變得輕松而愉快。
第二,協作打造高效團隊。對于同一個任務,要參與的部門和員工可能非常多,而員工出差、外出等情況讓大家湊到一起開會很不容易,這時,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同事可以通過Tita在線溝通,增強了員工的協作性。分派、管理、跟進、提醒,每一步都確保所有成員對工作任務一目了然,隨時隨地掌握工作進展。CEO、市場部、銷售部、研發團隊,甚至運營部門,所有項目干系人都可以利用社交媒體,通力協作,快速達成業務目標。
第三,創造開放知識分享。Tita為員工構建了開放的分享平臺,在此員工圍繞工作分享資料、創意、思路,并汲取團隊的才智,確保工作順利的推進,并幫助企業打造學習型工作氛圍。
第四,移動與社交完美結合。員工可使用各種移動設備訪問Tita,隨時、隨地、隨需地查看最新提醒,處理工作問題,了解同事的工作進展,暢享與同事的不間斷在線互動。
提升信息系統價值
據紀偉國介紹,Tita可作為一個獨立的社交網絡使用,也提供API 接口,可以和各個信息系統對接,讓系統更高效、易管理以及帶來更多價值。目前Tita已經和微軟的CRM系統等對接起來。而北森也已經將Tita和自己的iTalent人才管理平臺進行了整合。該整合大大改善了iTalent的功能,使招聘、績效管理、人才培養等工作變得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