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投資決策的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uncertainty, the traditional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 method cannot comprehensively measure a project's value; Real Option method is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 to check uncertainties. Based on the Real Option theory, the paper calculates to the project flexibility value, and combined with EXCEL to the project various indexes of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paper determin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to the option value. When applied in practice, the value determination and change of these sensitivity factors should be especially attentioned, in order to help decision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
關鍵詞: 實物期權;不確定性價值;敏感性分析
Key words: Real Option;the value of uncertainty;sensitivity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2-0178-03
0 引言
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企業競爭也逐步從局部、區域性的個別化競爭轉向了全球性的系統化競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必須做好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二件事。簡單再生產解決的是生存問題,是依靠提高現有項目運營水平來實現的,而擴大再生產解決的既有生存問題又有發展問題,是通過新項目投資來實現的。投資決策導致的項目先天缺陷是無法通過項目后天運營來徹底解決的,因此,項目投資決策的好壞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任何企業都必須給以高度重視的核心管理問題。
傳統的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凈現值法[1]。但因其忽略不確定性價值,常常低估那些高風險但高回報的研發項目價值。由于項目投資具有明顯的期權性質,實物期權方法考慮未來不確定和機會選擇權,從不確定性中捕捉盈利機遇,是一種面向未來、更科學的決策思維。實物期權(real options)的概念最初是由Stewart Myers(1977)提出的,是金融期權的延伸,它的標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它充分考慮到決策過程中的管理柔性,所以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投資決策方面。
實物期權的價值很早就為學者們所重視,但是知道今天它的運用還不廣泛,這與其模型的復雜性不無關系。它的復雜首先體現在五個指標因素數值的確定,尤其是標的資產波動率的確定,有很多方法模擬其數值,其次體現在最后公式的數值計算。數值計算結束后很少進行敏感性分析。本文的創新之處主要是提出了在企業投資中貫穿實物期權的思維方式,采用實物期權理論并結合EXCEL對項目各項指標進行敏感性分析,通過敏感性分析,我們可以確定哪些因素的變化對期權價值的影響較大,以便于在實際應用時對期權計算結果進行檢查和對輸入參數值的重新調整中,尤其要關注敏感性因素值的確定與變化,以幫助決策者抓住重點,做出科學的決策。這樣,一方面是計算的復雜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得出敏感性因素后,對于不太敏感的因素可以稍微降低其數值的精確度,簡化應用難度。期權分析的新的框架放在第四部分,通過一個案例進行具體分析。
1 實物期權的基本概念
1.1 實物期權的定義 實物期權[2]是指企業有權利在未來某個時刻以一定價格取得或出售一項實物資產,所以實物資產的投資價值可以應用類似評估一般金融期權的方式來進行評估。同時又因為其標的物為實物資產,故將此性質的期權稱為實物期權。實物期權是金融期權的延伸,它的標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
1.2 實物期權與傳統現金流貼現方法的比較 在項目預期的現金流通通過一定的貼現率貼現的時候,得到的現值與項目成本進行比較,在凈現值是正數的時候,項目可以實施,反之,項目則不可以實施。這就是凈現值法的主要思路。但是這種思路也是有漏洞的,因為有些隱藏性的因素不好確定,比如有一些無法確認的價值或者不確定性的風險等,這些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項目的開發價值。實物期權的方法,對未來的不確定因素和機會選擇都進行了考慮,并且在管理上比較柔性,從本質上講,這就是一種期權,毫無異議的講這就是有價值的[3]。實物期權的方法在克服NPV法中的理論缺陷的同時,還對管理柔性的價值進行了考慮,這種綜合的分析,使得項目投資環境能夠更加真實的體現。于是便有了擴展凈現值(Expanded Net Present Value)的概念,即項目的價值不僅包含傳統靜態的NPV,還包含實物期權的價值,是一種面向未來、更科學的決策思維。其公式如下:
ENPV=NPV+期權的價值
在以后的分析中,我們將會用這個公式來評價項目的真實價值[4]。
1.3 實物期權方法的應用范圍 要想在項目中的價值體現出來,實物期權需要以下幾個條件:首先,項目的未來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例如項目的經營環境,市場,技術等因素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的,這些因素的不確定性直接影響著項目未來的價值;其次,企業的決策人員在管理中有一種管理柔性(manage-rial flexibility),這種管理柔性能夠讓企業的決策者在不確定因素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的時候,重新改變自己的決策。最后,要保證企業的決策者在時間合適的時候,愿意執行期權。以上這三條就是實物期權發揮出自身價值,并且讓企業的決策更加英明的條件。因此,對于評價的不確定性比較大,而且往往在項目的投資中期需求改變戰略的項目經常會用實物期權的方法[5]。
2 構建投資決策的實物期權的模型[6][7][8]
首先利用孿生證券(twin security)的有關資料作為實物資產價值及其波動率等信息的替代,建立起實物資產價值S的隨機走動模型:
DS/S=μdt+σdz(1)
其中,μ和σ分別為孿生證券的瞬時期望報酬率和標準差;z為維納過程(Weiner process)反映了投資項目價值的隨機特征,dz=εdt,服從期望值為0,標準差為1的正態分布。
由伊藤定理可知:
3.4 敏感性分析和評價 我們已經計算得到了項目的內在價值,但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僅僅知道這些是不夠的。決策者顯然需要了解變量的變化時對期權的價值有何影響,以便當市場環境改變時做出最合理的調整。我們采用EXCEL進行敏感性分析,我們是以其中一個指標因素變化5%,10%,其他指標因素不變來測算對期權價值的大小的影響。進過計算我們得出表1及圖1數據。
綜上,我們得出,把推遲一年的價值加上,X食品的凈現值轉負為正,為95.04萬元,所以該項目是可行的。從上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期權價值的變動對預期收益現值(標的資產現值)和投資成本的變動最為敏感,其次是波動率的變化,對期權到期時間的變化較為不敏感,對無風險利率的變化很不敏感(實際中無風險利率的變化不大)。通過敏感性分析,我們可以確定哪些因素的變化對期權價值的影響較大,以便于在實際應用時對期權計算結果進行檢查和對輸入參數值的重新調整中,尤其要關注敏感性因素值的確定與變化,而不必糾結于何種方法確定的指標值更準。
4 結論
運用實物期權模型,五個指標元素的確定是整個運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有很多方法估算他們的值,精確程度不一。一旦確定,計算完期權價值后一般不再做敏感性分析。這明顯加大了運用B-S的難度。本文結合EXCEL軟件比較方便地個指標元素進行敏感性分析,根據結果確定哪些因素的變化對期權價值的變化較大。對敏感因素再仔細斟酌用哪種方法估算其中值更符合實際,對于不太敏感的因素精確度可以不必要求太嚴。這樣大大降低了B-S模型運用中的難度,便于其的推廣,可以作為實際決策的一個有力方法。
參考文獻:
[1]賀振希.凈現值法與內部收益率的區別和聯系[J].新疆化工,2002,(02):10-12.
[2]Perlitz M,Peske T,Schrank R. Real options valuation:The new frontier in R &D project evaluation [J];R&D Management,1999,29(3):255-269.
[3]雷淑琴.基于期權理論的實物期權價值分析[J].財會通訊, 2011,(06):95-97.
[4]楊春鵬.實物期權及其運用[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5]郁洪良.金融期權與實物期權——比較和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
[6]門明.金融衍生工具原理與應用[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9.
折現率是指將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投資決策中,折現率是計算投資凈現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確定折現率值對于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折現率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折現率值的量化方法以及換算方法,以期對折現率的確定以及據此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有一定借鑒作用。
二、影響折現率確定的因素
(一)資金的時間價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亦稱貨幣的時間價值,是指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中,貨幣經過一定時間的投資和再投資后所增加的價值,也就是現在貨幣的價值大于將來同樣數值貨幣的價值。資金時間價值是由資金的使用價值所決定的,是在資金的運動中產生的。資金具有時間價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資金的投資功能。資金具有投資功能,資金運作恰當,就可能產生超出本金的收益。2.資金的預防。提前持有現金,就可以應付緊急情況的現金需要。3.資金消費的時間偏好。人們在消費時總是抱著趕早不趕晚的態度,認為現期消費產生的效用要大于對同樣商品的未來消費產生的效用。因此,即使相同的價格在現在和將來都能買到相同的商品,對人們來講,效用是不同的,因而其價值也不相同。正是因為資金本身具有的功能和人們對資金的消費偏好,使得貨幣具有了時間價值。日常經濟活動中它的度量有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絕對指標是貨幣所產生的增值額;相對指標是指單位時間內貨幣增值額與原始投資額之比。由于貨幣投資于不同的項目所增加的價值是不同的,所以習慣上人們統一將資金的時間價值定量為在沒有風險和沒有通貨膨脹條件下的社會平均資金利潤率。但這一指標很難計算,因為政府債券幾乎沒有風險,因而如果通貨膨脹率也很低的話,可以用政府債券利率來度量資金的時間價值。但如果通貨膨脹率很高的話,就應考慮以利息剔除通貨膨脹因素以后的收益率作為資金的時間價值。資金的時間價值決定著折現率的最低值,一般來講,折現率不應低于資金的時間價值。在實際經濟活動中,人們經常把資金的時間價值等同于折現率。事實上,資金的時間價值只是折現率的一個影響因素,除此之外還有資金的空間價值,資金的風險報酬率、資金的通貨膨脹率和資金的資本成本。如果以資金的時間價值代替折現率來進行投資決策,就可能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二)資金的空間價值
資金的空間價值是指資金投資于不同的空間及領域,由于受不同空間客觀環境條件的影響而引起的綜合獲利能力的差異。投資決策中資金時空二維價值的計算一是資金價格對時間的積累,即資金的時間價值;二是把資金的運動、投向及所處的空間因素考慮在內,體現資金的空間價值。資金的空間價值也是確定折現率必須考慮的因素,即資金投資于不同領域,所確定的折現率也應不同。
(三)風險報酬率水平
馬科威茨根據對風險的厭惡程度把投資者分為三類,即風險厭惡者(Risk Averter)、風險中性者(Risk neutral)和風險追求者(Risk Seeker)。風險厭惡者不是不肯承擔風險,而是會對其所承擔的風險提出一定的報酬補償要求。即使一個投資項目風險較高,但如果收益高到他所要求的報酬補償時,他也會選擇這個風險較高的項目。即使是風險厭惡者,對風險的厭惡程度也有差別。相對激進的投資者會為其所承擔的風險提出較低的報酬補償要求,而保守的投資者對同樣的風險會提出較高的補償要求。通常來講,所冒風險越大,投資者要求的報酬率也越高。我們把由于冒風險進行投資而獲得的補償叫做風險報酬。風險報酬與投資額的比率稱作風險報酬率。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在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的情況下:
期望投資報酬率=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風險報酬率
風險報酬率=風險價值系數×風險程度=b×V
風險價值系數通常用字母b來表示,又稱作風險報酬斜率。它通常表達的是全體投資者的風險回避態度。如果更具體些,用它代表某個企業或個人的風險回避態度,那么得到的就是這個企業或個人對某個投資項目的風險價值系數。風險程度用字母V來表示,它代表報酬率偏離程度,可用下列公式計算得出:
V=σ/E(R)
其中,E(R)代表期望報酬率,σ代表不同情況下報酬率的標準離差,可通過下式計算求得:
其中,P代表出現各種情況的概率,R代表各種情況下的收益水平。
就整個市場而言,由于投資者眾多,不僅他們所選擇項目的風險程度不同,而且投資者各自的風險厭惡程度也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的現金流量估計完全相同,其內在價值也會出現差異。
(四)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率也是確定折現率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因為通貨膨脹率是經常變化的,而且較難預測,因此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人們經常假設通貨膨脹率為零。但通貨膨脹率是現實經濟生活不能回避的要素,也是我們確定折現率時必須考慮的因素,特別是在通貨膨脹率水平較高的情況下,確定折現率應該把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因此,考慮膨脹率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就應為:
期望投資報酬率=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
如果用PI1代表報告期物價水平,PI0代表基期物價水平,則通貨膨脹率h就可以通過下式計算求得:
(五)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
上文論述了影響折現率的幾個因素,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可以把上述影響因素集中體現在期望投資報酬率這個指標上。在估計期望投資報酬率時,因為將來許多因素存在著不確定性,因而期望投資報酬率就難以唯一確定。一般而言,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是確定投資者應否投資的決定性因素,只要投資項目的回報率高于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投資者就有利可圖,此時項目是可接受的,否則就不能接受。因此,習慣上經常把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作為折現率。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EMR)=無風險資產的最低收益率+最低風險報酬率+預計通貨膨脹率的最低值
無風險資產的最低收益率通常是由資金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所決定的。因此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受資金時空價值、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它是這些因素的集中體現。
(六)資金的資本成本
資金的資本成本也是確定折現率應考慮的因素。項目的預期投資報酬率至少應大于資金取得時的成本,否則投資就沒有意義。這里的資金成本通常是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即企業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加權平均數。對于自有資金,通常以機會成本作為這部分資金的成本。折現率取值范圍應高于資金的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公式如下:
Kw =∑wiki
其中,Kw表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wi代表各種資金在資金總額中所占的比重, ki代表個別資金成本。
三、折現率值的量化方法
根據上述分析可以看到,折現率并不是一個固定的值,不同企業、不同時期,根據不同的收益能力和不同的資本成本,所確定的折現率也應不同。從折現率本身來說,它是一種特定條件下的收益率,說明資產的獲利水平。資金的時空價值、投資者的期望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水平都將綜合地反映在期望最低投資報酬指標上,因此在進行投資決策時經常把期望最低投資報酬率作為折現率。此外,由于企業進行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投資報酬,因而收益水平應大于企業的資金成本,因此,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也經常作為確定折現率的指標之一。那么這兩個指標哪個更合理一些呢?筆者認為,這兩者是通過不同計算途徑得出的,企業投資的收益率應高于二者,所以選擇兩者中較大的一個作為折現率,也就是折現率要以影響企業收益和資金成本的較大值確定,即:
DR=max[EMR,Kw]
四、折現率的換算
折現率是建立在復利基礎上的一個比率,所以折現率本質上是年復利利率。如果給出的比率是單利而不是復利,或者雖然是復利,但不是一年復利一次,而是一年復利幾次或幾年復利一次,則給出的利率叫名義利率。而折現率是實際利率,即一年復利一次所采用的利率,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下列公式將名義利率換算為折現率。
(一)單利比率換算為折現率
假設實際利率為i,這里表示的是折現率,按單利計算的名義利率為r,n為年數,則折現率可通過下式計算求得:(1+i)n=1+r×n。
(二)一年復利幾次的比率換算為折現率
當一年復利m次時,則通過公式(1+i)n= (1+r/m)mn來計算折現率i。
(三)幾年復利一次的比率換算為折現率
當m年復利一次時,則通過公式(1+i)n= (1+r×m)n/m來計算折現率i。
上述各式中,r、n、m都是已知的,只有i是未知的,所以把已知的各個因素代進去,就可以求出折現率。
五、結束語
[關鍵詞] 人力資本投資 風險決策 策略分析方法
一、引言
中國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但作為質的形態的人力資本相對來說卻非常匱乏。人力資本需要通過投資得來,研究和實踐證明,人力資本投資對于經濟增長比之物質資本和資源資本的投入更具倍增的效應。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雖然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高投入、高回報的投資活動,但由于現實中種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人力資本投資往往不能收到預期效果,因此人力資本投資實際上也是一種高風險的經濟活動,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決策對于提高人力資本投資效果、達到投資預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人力資本投資從主體上看,可分為以國家、企業、個人或家庭為投資主體的人力資本投資,本文以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為例,介紹了用于風險決策的策略分析方法,即SAVE方法,及其在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決策中的應用。
二、策略分析方法(SAVE方法)簡介
SAVE方法是由美國學者Park和Maillie等人提出的一種項目風險評估方法,經過在一些大、小企業和工程項目中的實踐,被證明是十分有效的。該方法認為,一個決策問題,風險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因此應當將風險評價放到整個問題當中與其它因素一起進行綜合分析。SAVE方法的一般使用步驟是:
(1)利用專家調查法,確定決策因素指標體系。將決策問題分成幾種要素,每種要素又分成若干因素組,每個因素組又包括了若干因素;
(2)利用專家調查法,對每個因素的優劣進行打分,分值范圍可以是1~10,1表示最壞情況,10表示最好情況;
(3)利用專家調查法,根據各個因素的重要性,確定各因素的加權系數,權數范圍比如為1~3或1~5;
(4)將打分值乘以權數,即為評分值,如權數范圍為1~3,則評分值的變化范圍即為1~30;
(5)將一個因素組的各因素評分值相加,可得因素組評分值。各因素組評分值之和便是相應要素的評分值。因素的最大可能值也可很容易地計算出,它就是所含諸因素權數和的10倍。最后可算出該要素實際評分值與最大可能值之比(稱為實際/最大比)。
W.R.Park和J.B. Maillie在Strategic Analysis For Venture Evaluation(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1982)中給出的決策標準是(假設權數為1~3):
(1)因素打分值不小于3;
(2)因素組評分值的實際/最大比不小于40%;
(3)要素評分值的實際/最大比不小于50%;
(4)總評分值的實際/最大比不小于60%。
同時滿足這四個條件的投資方案被認為是滿意的。
三、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類型和特點
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類型主要包括個人教育投資、個人培訓投資、個人健康投資、個人遷移投資等。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主體為投資或投力的個人,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決策客體為個人將要進行的人力資本投資項目。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特點主要有:
1.預期收益的多樣性
人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不外乎有兩大類預期,即物質收益和非物質收益。物質收益主要是指通過投資增加的人力資本存量在未來可能獲取的更高的收入或其它看得見的收益。非物質收益指人們通過投資增加自身人力資本存量,以期獲得更多的社會尊重、精神快樂、心理滿足。從某種意義上講,非物質收益還意味著人們把人力資本投資作為一種消費,即購買精神消費品的行為。在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過程中,非物質收益預期對人力資本投資決策者來說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投資目的的功利性
從理論上講,人是理性的“經濟人”,不論是從物質收益角度還是從非物質收益角度,都追求個人效用的最大化。更由于人力資本產權單一的特點,使得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成為一種功利性很強的投資,個人會在投資局部均衡的前提下,來決定是否進行投資活動,并會在盡可能的情況下獲取自身最大利益,有時甚至不惜影響集體和社會的利益。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功利性也決定了個人人力資本投資在人力資本的形成、配置和使用過程中風險要小于其它主體的人力資本投資。
3.投資結果的風險性
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時間密集型的投資,對于大多數人力資本投資來說,都需要很長時間,有些投資需要幾年,除遷移和流動的時間成本較少外,絕大多數的時間成本都較高。資本的風險性來源于資本的長期性,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各種資源、勞動與一定量的物質資本相結合所產出的產品,必須在實現其私人勞動向社會勞動轉化的過程后,才能獲得超過投入成本的利潤。個人人力資本投資也不例外,投資活動在其經投資獲得人力資本到真正獲得投資收益的這一過程中,面臨著諸多風險。
4.投資成本的局限性
因為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需要投資者個人投入一定的財力、物力和時間等稀缺性資源,同時還要損失因投資而造成的機會成本,因此投資成本是投資行為能否發生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來說,家庭收入較高的個人往往會比貧窮的個人有更強烈的投資欲望和需要,富裕地區或國家的人民所達到的教育水平也往往比貧窮地區或國家的人民所受教育程度更高,其實也就是說,當缺乏資本市場對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外部融資條件時,家庭或個人的收入水平直接決定了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數量或投資水平。
四、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因素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方便使用SAVE方法,根據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特點,我們可以將影響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的要素分成以下幾個方面:
1.預期收益
追求所預期的收益,并且盡量使得收益最大化,是人們進行人力資本投資的基本動機,是否進行投資、如何進行投資、進行何種投資,主要是取決于通過投資能否獲得個人所預期的收益。預期收益越高,人們越可能進行投資。預期收益總體可分成物質收益和非物質收益兩個方面。
(1)物質收益。我們把所有可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獲取統稱為物質收益,主要包括投資預期獲得的工作職位的改善、工資收入的提高、工作機遇的增加、獲益的年限,也即與年齡相關的因素。
(2)非物質收益。非物質收益主要是指帶有消費性質的投資所獲得的非物質滿足,主要包括精神的愉悅、心理的滿足、社會的尊重以及自我素質的提升等。
2.投資成本
人力資本投資的一般決策模型是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只有預期收益的現值至少等于投資支出的現值時,投資者才有可能愿意進行投資,投資成本也同樣是影響人力資本投資決策的重要要素。投資成本越小,人們越可能進行投資。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成本要素中主要考慮直接成本、機會成本以及投資融資能力等方面的因素。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在投資過程中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貨幣或其它投入。主要可考慮投入的貨幣成本、時間成本、心理成本等。
(2)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人們進行一項活動時所放棄的其他可選擇的最好用途。機會成本可包括因投資而造成的機會貨幣成本、同值消費的機會心理成本。
(3)融資能力。個人(家庭)收入越高,個人融資能力越強,越有利于進行投資。融資能力主要包括本人收入狀況、家庭收入情況、社會融資條件等。
3.外界環境
外界環境往往會對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需求產生影響。完善的勞動力市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崗位的競爭、社會預期氛圍都能使人力資本投資需求產生變化。外界環境要素可包括競爭性環境、防御性環境兩個因素組。
(1)競爭性環境。當預期收益必須通過人力資本投資才有可能獲得時,可以說競爭性壓力刺激了個人人力資本的積極性。競爭性壓力因素組可包含職業競爭、崗位競爭、職務競爭等因素。
(2)防御性環境。當不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就可能不能保持現有的優勢時,就可以說防御性壓力刺激了人力資本投資。防御性環境可分為社會預期、人力資本保值、自我價值實現等因素。
4.投資風險
人力資本投資的預期收益在現實中實際上是不確定性的,收益的不確定性意味著人力資本的投資具有風險。按照貝克爾的分析,只有當預期的收益率大于無風險的資產的利息率加上流動性便利再加上相應的風險升水的總和時,一個理性的人才能進行人力資本的投資。本文將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風險要素分為主觀風險和客觀風險兩個因素組。
(1)主觀風險。主觀風險是指由于投資者(此處也指被投資者)主觀原因造成的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個體自身的天賦和認知能力、主觀努力、健康狀況、工作能力、與人相處能力、信息獲取能力等因素。
(2)客觀風險。客觀風險主要是指由于非主觀因素所造成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主要包括市場供求變化、產業和分配等政策制度的變化、科技創新等原因造成的人力資本貶值、機遇、激勵等。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構建出以下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決策因素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投資方案、決策要素、因素組和因素四層組成(圖中省略了因素層),括號中的數字為該節點因素的下層指標數。
在實際應用中,可通過專家調查法,針對不同的決策者和決策方案,形成不同的指標體系。
五、SAVE方法在個人人力資本投資風險決策中的應用
具有以上指標體系的人力資本投資方案包括4個要素、9個因素組、33個因素,通過專家調查法,可以計算出因素、因素組、要素的打分和評分值。假設通過專家調查法,對某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方案的投資風險要素打分并確定各因素組權數,得到以下數據:
在各要素因素組權數相等的情況下,可由此計算出“投資風險”要素的實際評分值為155,最大可能評分值為220,實際/最大比為70.45%。其中“主觀”因素組實際評分值為69,最大可能評分值為100,實際/最大比為69%;“客觀”因素組實際評分值為86,最大可能評分值為120,實際/最大比為71.67%。
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其他要素的要素評分值、最大可能評分值和實際/最大比,比如,最終得出以下的綜合評價評分表:
根據本文第二部分介紹的SAVE方法及評價標準,即可對人力資本投資方案進行綜合評價,并判斷投資方案是否滿意。如果有多個投資方案進行比較選擇,可以選擇總評分值最大的方案,本例中是假定各要素及各因素組的權重是一樣的,如果各要素或各因素組的重要性不同的話,可賦予各要素或因素組不同的權數,再進行加權求和得出方案的總評分值。本例中,如設定四個要素的權重分別為0.4、0.1、0.2、0.3,則實際/最大比的加權和為:
63.75*0.4+73.89*0.1+78.67*0.2+70.45*0.3=69.758
參考文獻:
[1]郭仲偉:風險分析與決策 機械工業出版社,1987年7月
[2]張鳳林:人力資本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商務印書館,2006年4月
[3]胡永遠:崗位競爭條件下的個人人力資本投資決策行為分析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5.9
[4]趙宏中羅偉寧:個人人力資本投資及其模型分析.科技創業月刊,2005年第12期
【關鍵詞】投資估算;動態控制;管理
1 建設工程投資估算及項目動態控制概述
1.1 工程投資估算的意義
估算,顧名思義,就是在工程實際施工之前對項目的成本進行的一個科學性的猜測,一個估計、一種觀點或是一項近似的計算。項目投資估算對工程設計概算起控制作用,它為設計提供了經濟依據和投資限額,設計概算不得突破批準的投資估算額。投資估算一經確定,即成為限額設計的依據,用以對各設計專業實行投資切塊分配,作為控制和指導設計的尺度或標準。
在項目即將設計時,設計人員在業主的預算內選擇項目的材料和規模。隨著項目進入設計階段,設計必須隨時與業主的預算相吻合。如果項目的設計開始超過預算,設計人員必須找出降低費用的替代方案。在設計階段快結束時,個體專業承包商必須編制估算以得出他們的投標價。這些利用完整或近乎完整的設計文件編制的估算是非常耗時的,但又是最精確的估算結果,因此,業主可以清楚地了解項目實際所需的費用。
1.2 估算的影響因素
任何一個工程項目的投資估算,無論是在項目的總體設計階段還是編制還是投標時編制,都必須考慮同樣的基本問題。項目價格受到項目規模、工作質量、地點、開始時間、工期和其他市場條件的影響。估價的準確性直接受到估價師分析這些基本因素的能力的影響。
首先,項目規模取決于業主的需要,項目越大,費用越多。對于項目規模的不同處理取決于醒目周期各階段估算的編制。在總體設計階段,規模主要是一個基本容量的問題,比如房地產開發商的公寓單元或高速公路工程師的公路里數。基本容量開始時是依據專門的參數考慮的例如地板或屋頂的面積、上下斜坡的數量以及土方開挖量。隨著設計的深入會獲得更具體的數據,直到最后獲得每一項的具體規模。對于數量難以確定的項目,使用單價合同,投標人提供單價,實際數量在施工中確定。
其次,項目質量越高,復雜程度越高,費用就會越高。項目設計人員可能會從藝術的角度或從項目使用者的安全角度要求項目有一個較高的質量。一個核電站,一座大型發電設施,或公司會議室都可以要求具有比一般的項目高的質量。在決定項目質量時,估算師必須考慮政府規定,向最終使用者和項目設計人員進行咨詢。
再次,項目建在何處是編制估算過程中應考慮的一個主要方面。因地點的不同而在購買、交接材料、租賃或購買設備,以及勞動力費用中存在許多變化。材料費用是影響其有效性、競爭力和達到有效運輸方法的一個因素。勞動力價格,特別是有組織的勞動力,是當地價格談判力量的一個因素。勞動力價格還是影響項目所在地經驗和培訓水平程度的因素。對于許多項目(比如,阿拉斯加輸油管道項目)所需工人的水平和人數在當地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勞動力必須從國外調入。
最后,項目何時建如同項目在哪兒建一樣,對項目費用有重要影響。因為估算在實際施工之前編制,估算師必須規劃項目未來的費用。
1.3 工程管理動態控制概述
工程動態控制過程是一個以行為為基礎的過程,它需要持續地監督項目運作。它的目的是保證項目小組能達到設計要求、預算和進度計劃。為保證成功,實際工作情況、工作成本、工作的工期等都應進行書面記錄,并把它與最初的工作計劃進行比較。任何不一致的地方都應標出來并進行調整。實際工期和成本同樣也要記錄下來,并在將來的估算和進度控制中使用。
我國在施工管理中引進項目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已多年,但是,運用動態控制原理控制項目的目標尚未得到普及,許多施工企業還不重視在施工進展過程中依據和運用定量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進度控制和施工質量控制的報告系統指導施工管理工作,項目目標控制還處于相當粗放的狀況。運用動態控制原理進行項目目標控制將有利于項目目標的實現,并有利于促進施工管理科學化的進程。
2 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方法
項目決策階段是研究項目建設必要性、項目技術可行性、項目經濟合理性的關鍵時期。進行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首先要對項目的決策階段進行界定。我國基本建設程序的主要階段是:項目建議書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階段,建設準備階段,建設實施階段,竣工驗收和后評價。由于目前我國只對于政府投資性項目才采取審批制度,對于非政府投資項目一律不用審批項目建議書,所以把項目建議書階段和可行性研究階段合并成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階段。決策階段包括項目建議書與可行性研究階段、項目評價與決策階段。決策階段投資估算的動態控制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2.1 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預測
投資時項目的一項重大現金流出。它數額大,又集中發生在前期,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的影響大。此外,投資額的大小、投資使用計劃安排、投資的資金來源及資金成本還影響到項目生產期的有關成本及費用。通過測算應編制4個報表:建設投資估算表、建設初期利息估算表、流動資金估算表、項目總投資使用計劃于資金籌措表。
投資估算根據掌握數據的情況,可進行詳細估算,也可以按單位生產能力或類似企業情況進行估算。投資估算中應包括建設期利息、投資方向調節稅,并考慮一定時期內的漲價因素的影響,流動資金可參照同類企業的情況進行估算。資金籌措計劃應說明資金來源,利用貸款需附貸款意向書,分析貸款條件及利率,說明償還方式,測算償還能力。
2.2 選擇正確的估算方法
投資估算必須選取正確的估算方法,防止估算錯誤。如在投資額的估算、市場需求的預測以及項目投入產出物價格的選取等方面,對通貨膨脹處理方式的不當時,對投資額及項目費用、效益的估算與實際情況有很大偏差,直接影響項目決策的正確性。
投資估算的方法有:資金周轉率法、生產規模指數法、比例估算法、指標估算法、模擬概算法。每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從大的方面,前三種方法適用于工業生產項目的投資估算,后兩種適用于民用建筑的投資估算。最后,要想使投資估算具備預想的精度,必須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即以動態的方法投入到投資估算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民用建筑用得的常用方法有:指標估算法和模擬概算法。
2.3 指標估算法的計算及參數選擇
投資估算指標的表示形式較多,如建設項目綜合指標、單項工程指標、單位工程指標,其單位形式以元 、元、元 、元 、元 、元 表示。根據這些指標,乘以所需的單位數量,就可求出相應的各單位工程投資。在此基礎上,再估算工程建設預備費、貸款利息、鋪底流動資金及其他費用,即可求出新建項目所需的全部投資。
指標估算法的參數應根據不同地區、年代,進行調整。因為地區、年代不同,設備與材料的價格就有差異。調整方法可以按主要材料消耗量或“工程量”為依據也可以按不同工程項目的“萬元工料消耗定額”確定不同的系數。
3 結束語
投資決策是投資者最為重視的,因為它對工程項目的長遠經濟效益和戰略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決策階段,投資估算指標的編制工作,涉及建設項目的產品規模、產品方案、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工程設計和技術經濟等各個方面,既要考慮到現階段技術狀況,又要展望近期技術發展趨勢和設計動向,從而可以指導以后建設項目的實踐。
參考文獻
[1]江昔平,陶學明 工程決策投資估算動態控制方法分析[J] 低溫建筑技術 2005,(5)
關鍵詞:管理科學與工程;行為證券投資組合;累積前景理論;心理賬戶;心理行為;優化模型
中圖分類號:C934;F832.5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221(2015)02-0178-07
引言
在證券投資市場中,投資收益往往伴隨著一定的投資風險,且投資收益越大風險越高。為了實現高收益低風險的投資目標,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了投資組合的思想,其后,投資組合問題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投資組合問題是指決策者在信息不確定性的情形下對若干證券資產進行組合投資,以期權衡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來實現組合投資效用最大的決策問題。因此,依據投資市場信息,研究如何分散風險、實現收益或效用最大的證券投資組合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關于證券投資組合決策模型與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Markowitz針對投資市場中風險對收益的影響所構建的權衡風險與收益的均值一方差投資模型;還有一些學者在多周期動態投資組合、金融壁壘、信任風險等方面對其進行了擴展研究。
近年來,一些學者指出決策者的心理行為在投資組合決策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并將決策者的行為兇素引人到投資組合決策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行為因素主要有考慮參照依賴和損失規避的心理行為、后悔心理行為、失望心理行為以及心理賬戶等。其中,心理賬戶是指人們在心理上對經濟結果的分類記賬、編碼、估價和預算等過程,且在投資、消費決策中不同的心理賬戶與不同的決策類型相對應。在投資決策過程中,人們往往根據其自身的風險容忍能力、損失規避程度等因素在心理上將投資劃分到虛擬賬戶下進行投資活動。為了描述和分析心理賬戶對投資組合決策結果的影響,SheFrin和Statrnan將心理賬戶引入到投資組合理論中,并提出了行為投資組合理論(BPT:behavioral portfoliotheory)以及BPT模型;馬永開和唐小我在Shefrin和Statman研究工作基礎上,通過研究發現BPT模型存在缺乏實用性及模型求解困難等問題,并對其進行了改進。姜繼嬌等將行為金融理論引入機構投資風險優化系統,建立了考慮心理賬戶條件下的投資決策風險優化模型;彭飛等構建了一種測度下偏矩風險的行為投資組合模型,體現了決策者既追求最低保障又追求一朝大富的心理行為;Das等將均方差投資組合理論和行為投資組合理論整合到心理賬戶框架下,并提出了一種新的投資組合優化模型;AleXandre與Baptista和Baptista在Das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分別對投資背景風險與投資財富分配問題進行了研究;熊晶晶等通過將價值函數引入風險投資決策中,并采用下偏矩來度量投資風險,建立了基于價值函數的單心理賬戶和多心理賬戶的行為風險投資組合模型。
雖然已有的研究考慮了決策者對價值的感知行為因素,但卻很少關注決策者對概率感知的行為因素對最終決策的影響,而在現實投資決策中,決策者的心理行為往往體現在對價值和對概率的感知等多個方面。具體地,決策者針對不同的市場狀態會產生不同的收益率預期,且針對不同市場狀態的概率感知與實際概率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決策者針對投資損失的感知程度高于同等數量的投資收益的感知程度,且對投資收益或損失的感知的敏感性逐漸降低。因此,在投資組合決策過程中,需要考慮決策者參照依賴、損失規避、敏感性遞減、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諸多方面的心理行為特征,而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很少同時考慮上述決策者的心理行為,所以不能較好地描述決策者的實際決策行為,亦不能較好地描述決策者的實際感知效用。基于此,本文同時考慮決策者心理賬戶以及參照依賴、損失規避、敏感性遞減、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心理行為特征,給出一種基于累積前景理論與心理賬戶的投資組合決策方法。
l 問題描述
下列符號用來表示一個考慮決策者心理行為的投資組合問題的集和量。
M={M1,M2,…,Mm}:備選投資證券集合,其中Mi表示第i個備選投資證券,i=1,2,…,m。
當前市場狀態下備選投資證券的當前價格集合,其中表示備選投資證券Mi的當前價格,i=1,2,…,m。
S={S1.S2,…,Sn}:證券投資市場狀態集合,其中Sj表示第j種證券投資市場狀態,j=l,2,…,n。
Sub={ Sub1,Sub2,…,Subn}:以含有j個投資市場狀態的S的子集合為元素的集合Subi的集合,由于在S中任選j個市場狀態的排列組合有種,因此,其中表示第k種含有j個狀態的S的子集合,為了便于描述,將任選出的j個市場狀態重新標記,即令(r)為重新標記后的第r個元素,則
證券投資市場狀態的概率集合,其中Pbj表示市場狀態sj的概率,
R={R1,R2,…,Rn}:決策者根據已有信息和對未來的預期等因素給出的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備選證券投資期末收益率參照點集合,其中R,表示決策者針對市場狀態Sj下的收益率參照點,j=1,2,…,n。
Q={Q1,Q2,…,Qm}:各備選證券的購買量集合,其中Qi表示備選投資證券Mi的投資數量(或購買證券的數量),i=1,2,…,m。
決策者的初始投資總財富,
決策者的投資期末總財富,
A:期末財富閾值,即決策者預期獲得的期末總財富水平,其表示決策者對投資收益的最低要求,是實際體現決策者心理賬戶的參數之一,A>O。
η:概率閾值,即決策者投資期末總財富不低于預期期末財富水平A的最小概率,其是實際體現決策者心理賬戶的參數之一,η≥0。
本文要解決的問題是,依據上述提及的s、Pb、、R、A、η等有關決策信息,考慮決策者的心理賬戶以及參照依賴、損失規避、敏感性遞減、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心理行為特征,如何在備選證券集合M中選擇適合的證券進行投資組合,并確定選擇證券的投資數量,使得總投資回報最大,同時還要考慮尋求每個投資證券在各個市場狀態下的收益率不低于決策者給出的收益率參照點,并要求投資期末總收益不低于決策者預期的期末總財富水平。
2 投資組合決策分析方法
在本文中,考慮參照依賴、損失規避等決策者的心理行為,同時考慮決策者有一個投資心理賬戶,即以收益最大化為目標且以收益不低于預期收益的概率不小于一定概率為約束,構建投資組合優化模型,并通過模型求解來確定效用最大的投資組合方案。下面給出所提方法的具體描述。
2.1 備選證券前景價值的計算
針對考慮參照依賴、損失規避和敏感性遞減等決策者的心理行為特征,下面依據累積前景理論給出備選證券前景價值的計算方法。
首先,依據證券市場中備選證券的初始價格和期末價格計算決策者在市場狀態Sj下關于證券Mi的投資期末財富收益率其計算公式為
然后,依據決策者針對證券市場狀態給出的投資收益率參照點Rj,計算證券Mi的投資期末財富損益率Ax,j其計算公式為
進一步地,依據累積前景理論,計算證券市場狀態sj下關于證券Mi的收益率前景價值vij,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參數a和β分別表示價值函數曲線針對收益區域與損失區域的凹凸程度,描述決策者針對收益與損失的感知變化,O1。
2.2 投資市場狀態權重的計算
針對考慮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決策者的心理行為,下面依據累積前景理論給出市場狀態權重的計算方法。
首先,針對證券Mi在投資市場狀態Si下的前景價值,從大到小排序,得到其中vi(g)表示從大到小排序后第g位的前景價值,若g≤h則vi(g)》0;若g≥
其中,參數y和δ分別表示權重函數曲線針對收益區域和損失區域的彎曲程度,描述決策者針對收益與損失的概率感知變化,y>0,δ>0。
針對價值函數與權重函數中參數的取值問題,Tversky和Kahneman在提出累積前景理論時給出了一組參數數值,此外,一些學者也針對參數取值問題進行了實驗研究:”,得到了多組參數取值結果。本文選取應用相對較多的Tversky和Kahneman給出的參數取值,即a=β=0.88,θ=2.25,y=0.61,δ=0.69。
2.3 備選證券綜合前景值的計算
依據備選證券前景價值和與之對應的投資市場狀態權重并依據文獻可計算備選證券Mi的綜合前景值vi(g)其計算公式為
然后,依據vi(g)可計算備選證券Mi的總體綜合前景值其計算公式為
進一步地,若考慮備選投資證券Mi的投資數量Qi,可計算備選證券Mi的收益總體綜合前景值,其計算公式為
2.4證券投資組合優化模型的構建
依據式(8),可計算決策者感知的投資組合的收益總體綜合前景值v,其計算公式為進一步地,若考慮投資期末財富不低于決策者期望的期末財富水平的概率不小于決策者設定的概率閾值,其采用數學的形式描述為若考慮決策者的投資額度不高于決策者的初始財富,其采用數學的形式描述為
綜上,以式(9)作為目標函數,以式(10)和(11)作為約束條件,可構建考慮決策者心理行為的投資組合優化模型為
2.5模型的求解
為了求解優化模型(12),依據文獻,可將概率約束條件(12b)轉化為線性約束條件。若因此,含有概率約束條件的優化模型(12)可轉化為如下的含有線性約束條件的優化模型(14),即顯然,優化模型(14)是一個線性規劃模型,通過求解該模型,可得到最優的證券投資組合方案。
綜上所述,求解考慮決策者心理行為的證券投資組合問題的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 依據式(1)~(3),計算投資證券Mi的收益率前景價值
步驟2 依據式(4)和(5),計算市場狀態權重π(g),g=l,2,…,n:
步驟3 依據式(6)和(7),計算證券Mi的總體綜合前景值
步驟4 構建投資組合優化模型(12),并將其轉化為模型(14);
步驟5 通過求解模型(14),確定最優投資組合方案。
3 算例分析
在本節,依據上海證券交易所2012年12月4日的交易數據,通過一個算例分析來說明上文給出投資組合決策方法的潛在應用。
某投資者(即決策者)考慮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中的3個A股證券進行組合投資,3個A股證券是M1(ST天成)、M2(重慶啤酒)和M3(大有能源),且以百股為單位進行交易,3個證券每百股初始價格(以百元為單位)分別為:根據對證券市場交易數據的分析,將證券市場狀態分為4種,即S1(非常不景氣)、s2(不景氣)、S3(景氣)和S4(非常景氣),并設定各狀態發生的概率分別為:Pb1=0.2,Pb2=0.3,Pb3=0.4,Pb4=0.1。決策者根據市場信息和證券投資回報預期給出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期末財富值收益率的參照點分別為:R1=0.8,R2=1.1,R3=1.2,R4=1.5,同時使用國泰君安大智慧軟件及分析家證券分析軟件系統等分析工具,由證券分析專家預測出投資期末(投資周期為1年)的3個證券(M1、M2、M3)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可能期末價格如表1所示。設決策者的初始財富(以百元為單位)WsT=100000,決策者給出期末投資財富不低于決策者心理賬戶期望獲得的財富水平A的概率閾值為n=0.8,以及心理賬戶期望獲得財富水平(以百元為單位)為A=80000。
下面運用前文給出的證券組合投資方法來確定最優投資方案,有關計算過程描述如下:
首先,依據式(1)~(3),計算每個證券在不同市場狀態下的投資收益率前景價值,其汁算結果如表2
然后,依據式(4)~(7),計算每個市場狀態權重和每個證券的總體綜合前景值,3個證券的總體綜合前景值分別為:
進一步地,構建含有概率約束條件的證券投資組合優化模型,并將其轉化為含有線性約束條件的優化模型。經計算,共有2個滿足條件的線性規劃模型,即最后,求解上述兩個線性規劃模型,得到的結果分別為
因為故確定最優投資組合方案為:Q1=3,Q2=7690,Q3=0,即購買證券“ST天成”3(百股),購買證券“重慶啤酒”7690(百股),購買證券“大有能源”0(百股)。
4 結論
關鍵詞:LFA 目標層次 驗證指標 驗證方法 重要假設
邏輯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簡稱LFA)是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開發并運用的一種項目設計、計劃和評價工具,目前有2/3的國際組織把它作為援助項目的計劃、管理和評價方法。在項目投資決策中使用LFA,把項目投資目標劃分為宏觀目標(Goal),具體目標(Objectives),產出效果(Outputs)和具體的投入活動(Input and activities)四個層次,輔之系統、規范的評價指標與驗證方法體系,將項目的分析評價結果形成一個邏輯框架矩陣表(如表1),能夠確保決策的科學有效。
LFA目標層次
邏輯框架匯總了項目實施活動的全部要素,并把項目劃分為四個相互聯系的目標層次,包括宏觀目標、項目具體目標、項目產出效果目標和項目投入活動目標四個目標層次。
(一)宏觀目標
宏觀目標是宏觀規劃、政策和方針所指向的目標。它超越項目的范疇,是關于國家、地區、部門或投資組織的整體目標。根據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可以把我國所有項目的宏觀目標定性為“構建和諧社會”。但是,由于項目的背景、建設條件、影響范圍等因素各不相同,宏觀層次目標又可以有多種具體的表達方式,如促進城市化進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擺脫貧困狀況,促進地區協調發展,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改善生產力布局等。宏觀目標通常由國家或行業部門、地區選擇確定。如果項目實施的影響面涉及全國,則由國家統一確定,如西部開發戰略性項目的宏觀目標,東中西部協調發展戰略項目的宏觀目標等,如果項目實施的影響面主要涉及行業部門或地區,則由行業部門或地區確定,如構建廈門市海灣型城市發展戰略項目的宏觀目標由廈門市具體確定,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項目的宏觀目標由福建省等研究確定,促進行業技術升級換代的項目,其宏觀目標由各行業論證確定。
宏觀目標構成項目邏輯框架的最上層次,是項目具體目標選擇的約束條件。
(二)具體目標
項目具體目標也稱項目的直接目標,是項目所要達到的直接效果,即項目為目標受益群體帶來的效果,如一個以擺脫貧困為宏觀目標的項目,其直接目標可以體現為通過項目建設使多少人口擺脫貧困狀況,一個以推進地區城市化進程為宏觀目標的項目其具體目標可以表述為通過項目建設使多少農民轉為市民,一個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宏觀目標的項目,其直接目標可以是通過該項目的建設使該地區的產業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等等,它是達到宏觀目標的子目標之一,也是該項目投資者希望達到的目標,是用以評價某一項目最后取得成功的判斷依據。這個層次的目標由項目的實施機構和獨立的評價機構選擇確定,目標的實現取決于外部環境和項目自身的因素。項目規劃的使命就是要努力保證項目直接目標的實現,它為宏觀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產出效果目標
項目產出效果目標是實現項目直接目標必須達到的結果,即項目的建設內容或具體的產出物,如港口、鐵路、供電設施、學校、醫院、鋼材、木材、水泥等等。項目產出效果目標是確保項目直接目標實現的充分必要條件。例如一個以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推進某地區城市化進程為宏觀目標,以使5萬農民轉為城市居民為直接目標的建設項目的產出效果目標,應該具備使宏觀和具體目標順利實現的合適、必要和足夠的產出效果,這可能包括一個一攬子的建設內容,具體的產出物可能包括:按城市建設規劃要求建設一個或多個住宅小區,安置失地農民并避免出現“城中村”;配合產業結構調整建設一個或多個勞動密集型工廠或發展就業彈性大的服務業,解決轉為市民的農民就業問題;相關配套的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對轉為市民的農民進行培訓,使其掌握相應的生產技能等等。
(四)投入活動目標
該層次是項目的具體實施過程及內容,主要包括資源和時間等的投入。它是為實現產出效果目標應開展的相應的投入活動。通常需將項目的產出效果目標與對應的投入活動逐一編號,列明時間順序或優先順序。例如上例所列舉的四個產出效果目標,就需要有確保四個目標全面實現相應的土地、資金、物資、人員、技術等資源和保證目標如期實現的時間安排與配套措施。
以上四個層次的目標自下而上構成三個相互聯系的垂直邏輯關系。即:
如果,保證一定資源的如期投入并進行科學的管理,那么,項目的投入活動可以順利進行,預期的產出目標能夠如期實現。如果項目的產出目標如期實現并確保外部條件能夠落實,那么,項目的產出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直接目標可以如期取得。如果項目的直接目標能夠如期取得而且具備實施地區、行業或國家的發展規劃的前提條件,那么項目的宏觀目標能夠實現。
邏輯框架中的“垂直邏輯”清晰的反映出項目目標層次的因果關系,但是僅僅對項目進行“垂直邏輯”分析,還不能滿足對項目進行評價與決策的要求,也無法判斷項目是否符合“和諧社會”目標的要求。因此,還需要對項目進行“水平邏輯”分析,目的是通過設計與“垂直邏輯”中的每個層次目標相對應的主要的驗證指標、驗證方法和重要假設條件,來衡量一個項目的資源和成果,并對四個層次的結果做具體的評價。“垂直邏輯”與“水平邏輯”共同構成項目的基本邏輯框架,見表1所示。依據邏輯框架表便可以對項目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與決策。
LFA客觀驗證指標選擇
(一)LFA驗證指標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在運用邏輯框架法時,四個目標層次都需要有與之相對應的客觀驗證指標,包括數量、質量、時間和人員等,以檢驗各層次目標的結果及實現程度。驗證指標的確定應該是客觀且可以驗證的,不能憑主觀臆斷。作為邏輯框架的驗證指標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包括:必須是清晰的量化指標,能夠對目標實現程度進行測定和描述;必須針對項目的主要目的,體現項目的個性化要求,即主要驗證指標因項目而異;驗證指標與對應目標的關系明確合理,且是唯一的、單獨的;驗證指標必須是完整的、充分的、定位準確的;驗證指標是客觀的,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
當然,項目的不同目標層次對驗證指標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
(二)LFA各目標層次驗證指標特點
宏觀目標客觀驗證指標具有概念性、非具體化及周期性的特點,它更側重于價值判斷,較多地使用一些間接的驗證指標,并要求能夠根據項目的具體特點盡量使用對項目具有針對性的量化指標。不同項目對和諧社會的貢獻方式和貢獻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在“構建和諧社會”宏觀目標約束下,“環境指標”是所有項目共同的驗證指標,每個項目都要對項目所引起的環境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將項目環境指標與國家確定公布的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控制標準和總量控制標準進行比較,由此檢驗人是否與自然和諧。
具體目標、產出效果目標和投入活動目標相對于項目宏觀目標可以統稱為微觀目標,其客觀驗證指標則要求使用具體的、定量化的指標,應具有可作業性和可驗證性,而且,根據項目各層次目標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通過對微觀目標驗證指標的檢驗,應該能夠清晰的判斷宏觀目標的實現結果和實現程度。宏觀目標處于項目邏輯框架的最上層,能夠確保項目宏觀目標實現的決策就是科學有效的決策。
LFA客觀驗證方法確定
邏輯框架方法要求設計一套驗證指標以檢驗項目每個層次目標能否實現,并要求驗證指標必須是客觀且可以驗證的。由于項目的驗證指標與各目標層次一一對應,并體現出項目的個性。因此,驗證方法也必然與驗證指標一一對應,并且因項目而異,只有這樣的檢驗方法才是科學可行的。根據邏輯框架的要求,作為指標檢驗標準的驗證方法,可以是文件、書籍、資料,也可以是評價或分析報告。例如,要檢驗某項目“使本區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5%”的宏觀目標是否實現,可以通過收集分析“某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和“項目實施效果分析報告”等方法要完成,要檢驗某項目“環境治理方案是否合理有效”可以采用審查“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方法,邏輯框架方法運用的驗證方法不僅種類多,而且來源渠道十分廣泛。但是,要作為驗證方法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具有權威性。指被用以檢驗指標客觀性的文件、數據資料、報告、報表的來源必須是可靠的。它們可以是來自政府的官方文件(如經環保部門審批的“環境保護報告書”),可以是公正機構提供的調查研究報告(如由具有資質的工程咨詢部門提供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可以是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統計資料”,或者是項目分析決策人員調查得到的數據和資料,如果是調查人員自行調查收集得到的資料,那么,調查人員在采用調查方法時應對取樣規模、內容、統計標準等進行充分的考慮和安排。
具有項目的個性。每個項目的目標不同,各具特點。因此,在驗證方法的選擇上必須充分考慮項目的特殊性和具體的目標要求,驗證方法要與驗證指標相對應,做到驗證方法與驗證指標一一對應。必須明確,方法與指標一一對應,是指每個驗證指標都要有相應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而不是一種方法只能檢驗一個指標。事實上,一個指標可能有多種的檢驗方法,如檢驗某項目是否達到“年產3萬臺軋鋼機”,既可以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檢驗,也可以根據項目的驗收報告進行檢驗,還可以用項目后評價報告或項目實施效果分析報告或行業的統計資料等進行檢驗;一種檢驗方法同樣可以用于檢驗多個指標,如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既可用于檢驗項目的宏觀目標是否實現,也可以用于檢驗項目的具體目標或產出目標是否可以實現,還可以用于檢驗項目的投入目標能否落實。
LFA重要假設和外部條件分析
關鍵詞:螞蟻算法;方差;投資組合;動態模型
中圖分類號: F293.3文獻標識碼: A
1 引言
蟻群優化算法是模仿螞蟻工作方式的一種新的啟發式算法。螞蟻算法已廣泛應用于求解旅行商問題、指派問題、以及物流管理和施工管理中的最短路徑問題等。生物學研究表明一群相互協作的螞蟻能夠找到食物源和巢之間的最短路徑。螞蟻間相互協作的方法是他們在所經過的路上留下一定數量的信息素,該信息素能被其它螞蟻檢測出來,一條路徑的信息素越多,其它螞蟻將以越高的概率選擇此路徑,從而該路徑上的信息素會被加強。
2 動態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設房地產市場上有n項投資項目,則第i種投資組合在第t時期內投資額的收益率βit為
βit=(p1it-p2it+dit)/p0it,i=1,2,...,n=1,2,...,N(1—1)
其中p1it表示第i項房地產項目在t時期的市場價格,p0it表示相應的房地產項目投資額,dit表示相應的投資方在該項投資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顯然βit為一隨機變量。
假設房地產投資者在第t時期的投資金額為mt,mt為外生變量,令xit表示投資者投資到第i種房地產項目第t時期的投資額,xit為內生變量。
2.1 以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房地產投資動態模型
我們采用房地產收益率的數學期望作為房地產投資收益大小的度量指標,用
房地產收益率的方差作為風險度指標,記
bit=Eβit,σij(t)=E(βit- bit)( βjt - bjt)(1—2)
其中bit表示βit的均值,σij(t)表示第i種房地產投資收益率與第j種房地產收益率在第t時期的協方差。
在上述記號條件下,第t時期內的房地產組合投資總的期望收益bt為:
bt=,t=1,2…,N
第t時期n種房地產組合投資總的風險σ2t為:
σ2t=E=,t=1, 2…,N (1—3)
由此可得出如下房地產組合投資的動態模型:minσ2= (1—4)
也可表示為如下矩陣形式 minσ2= XTVX(1—4a)
上述模型是一個動態優化問題,Kuhn-tucker條件是該問題最優點存在的充要條件,其K-T條件可表示為為滿足K-T條件的解,可考慮如下動態優化問題的解,記為模型:minJ=eTN W (1-4b)
其中eTN=(1,1…)T1×N,W為人工變量組成的N維向量。若能求出模型(1-4b)的最優解,且最優值J為0,則模型(1-4b)最優解中部分向量X*即為模型(1—4a)的最優解。
3計算實例
某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某市有A、B、C、D、E、F六處可供選擇的地段,可進行(1)高層住宅、(2)普通住宅、(3)商業寫字樓、(4)大型商場、(5)商業步行街等五種類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各項目類型在不同地段經濟評價指標見表1。該公司在一地段只投資一種類型。試確定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組合方案。
表l各投資方案各項指標評價情況
基于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蟻群算法,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表2
如果引入靜態下的基本蟻群算法則得到如表3所示結果表3
4 二種算法的計算結果比較表4
從表4可以看出,利用方差作為風險度量指標的蟻群算法在計算速度略慢但收益率比基本蟻群算法有了較大提高,投入相同的資金,獲得的利潤也比較大。可以說本文提出的以方差做為度量指標并隨時間變化的蟻群算法,在解決房地產開發項目投資組合問題上是優于基本蟻群算法的。
參考文獻
[1] 尹伯成,邊華才.房地產投資學[J].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關鍵詞】多元化戰略,投資決策,層次分析法
引言:現如今,許多集團企業紛紛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一套合理的多元化戰略能讓一個集團企業更多地占領市場和開拓新市場,也可以避免單一經營的風險。然而盲目的進行多元化將會導致對主體產品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怎樣對開展多元化戰略就需要一個正確的投資決策。現如今,開展多元化戰略的方法共有憑經驗法,業務篩選模型法等。憑經驗法是通過幾個人才憑自己多年的業務經驗來分析,這樣的方法既片面又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而且將集團企業的未來寄托在一兩個人身上是不科學的,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的長久生存;而業務篩選模型雖然通過了科學的數學分析,但是它只能給出每個指標層的數學分析而并沒有考慮每個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也許一個新的業務在其他各方面均有不俗的貼合,但是因為一兩個重要因素而不能開發。在業務篩選模型則體現為其他高分而重要因素低分,這樣算下去還是可以開發。
1.相關概念:多元化戰略
多元化戰略又稱多角化戰略,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多元化戰略是相對企業專業化經營而言的,其內容包括:產品的多元化、市場的多元化,投資區域的多元化和資本的多元化。
企業采用多元化戰略,可以更多地占領市場和開拓新市場,也可以避免單一經營的風險。所謂產品的多元化,是指企業新生產的產品跨越了并不一定相關的多種行業,且生產多為系列化的產品;所謂市場的多元化,是指企業的產品在多個市場,包括國內市場和國際區域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所謂投資區域的多元化,是指企業的投資不僅集中在一個區域,而且分散在多個區域甚至世界各國;所謂資本的多元化,是指企業資本來源及構成的多種形式,包括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諸如證券、股票、知識產權、商標和企業聲譽等。一般意義上的多元化經營,多是指產品生產的多元化。多元化與產品差異是不同的概念。所謂產品差異是指同一市場的細分化,但在本質上是同一產品。而多元化經營則是同一企業的產品進入了異質市場,是增加新產品的種類和進入新市場兩者同時發生的。所以多元化經營是屬于經營戰略中的產品—市場戰略范疇,而產品差異屬于同一產品的細分化。同時,對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戰略的界定,必須是企業異質的主導產品低于企業產品銷售總額的70%。
2.投資決策
投資決策是指投資者為了實現其預期的投資目標,運用—定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手段,通過一定的程序對投資的必要性、投資目標、投資規模、投資方向、投資結構、投資成本與收益等經濟活動中重大問題所進行的分析、判斷和方案選擇。投資決策是生產環節的重要過程。
投資決策是企業所有決策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決策,在企業決策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我們常說:投資決策失誤是企業最大的失誤,一個重要的投資決策失誤往往會使一個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而好的企業投資決策則可能使企業經營逐步走向正確軌道,進而實現企業全年經營目標,為企業的下一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想做好集團企業的經營決策,搞好財務管理是關健。因為財務管理的一項極為重要的職能就是為企業當好參謀把好投資決策關。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對某一項目(包括有型、無型資產、技術、經營權等)投資前進行的分析、研究和方案選擇。
投資決策分為宏觀投資決策、中觀投資決策和微觀投資決策三部分。投資決策有以下幾個特點:
(1)投資決策具有針對性,也就是說在做好投資決策之前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如果沒有明確的投資目標就無所謂投資決策,而無所謂投資決策就談不上投資決策目標的實現,更談不上企業的跨越式發展。而達不到投資目標的決策就是失策。
(2)投資決策具有現實性.投資決策是投資行動的基礎,投資決策是現代化投資經營管理的核心。投資經營管理過程就是“決策一執行一再決策一再執行”反復循環的過程。因此可以說企業的投資經營活動是在投資決策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正確的投資決策,也就沒有合理的投資行動。
(3)投資決策具有擇優性.投資決策與優選概念是并存的,投資決策中必須提供實現投資目標的幾個可行方案,因為投資決策過程就是對諸投資方案進行評判選擇的過程。合理的選擇就是優選。優選方案不—定是最優方案,但它應是諸多可行投資方案中最滿意的投資方案。
(4)投資決策具有風險性.風險就是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投資決策應顧及到實踐中將出現的各種可預測或不可預測的變化。因為投資環境是瞬息萬變的,風險的發生具有偶然性和客觀性,是無法避免的,但人們可沒法去認識風險的規性,依據以往的歷史資料并通過概率統計的方法,對風險做出估計,從而控制并降低風險。
企業的各級決策者經常要面臨與資本投資相關的重大決策。在面臨投資決策時,必須在不同方案之間做出某些選擇。確切地說,投資決策的意義在于:
(1)資本投資一般要占用企業大量資金。
(2)資本投資通常將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那些要在企業承受好幾年現金流出之后才可能產生現金流入的投資。
(3)很多投資的回收在投資發生時是不能確知的,因此,投資決策存在著風險和不確定性。
(4)一旦做出某個投資決策,一般不可能收回該決策,至少這么做代價很大。
關鍵詞:不確定因素項目投資決策實物期權
項目投資是企業一項重要的財務活動,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量存在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著企業的項目投資決策,而傳統的投資決策方法因其無法克服的缺點已不能滿足項目投資決策中對不確定性的評估。本文通過對實物期權決策方法進行探討,以期能在不確定性因素下使項目投資研究和投資決策方法分析在實踐中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一、傳統不確定性項目投資決策方法的不足
(一)假設條件與現實不符
傳統的不確定性項目投資決策方法大多基于一定的假設,而這些假設往往與現實情況不符,因而可能造成決策的失誤。
如敏感性分析中,敏感性的大小只是根據分析者的主觀判斷預先假定波動范圍來計算,而實際中各個因素的波動范圍不盡相同,且該方法假設各因素在整個可能的波動范圍內發生的概率是相同的,而實際中的各因素在整個可能的波動范圍內發生的概率是不同的。
(二)缺乏動態性和柔性
在傳統的項目投資決策中,未來所有的投資決策在一開始就確定下來。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們不能更新和修改投資決策方法,隨著時間的變化和項目的不斷進展,項目投資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條件都會發生變化,但所使用的模型卻是靜態不變的。
在進行具體分析時,有時會嚴格遵循一種固定的標準,而不是根據具體的環境情況做出相應的變化,如在敏感性分析中,沒有把各個不確定性因素的可控性考慮在內,這樣會把一些雖然敏感性較強但可控性不強的因素也列為重點監控對象,從而浪費了項目有限的資源。
(三)未能從戰略價值的角度對實物投資進行評價
傳統理論沒有將單個投資項目與企業的總體發展戰略、企業的整體價值聯系起來,低估了戰略性投資的價值。企業的價值與實物投資項目不是簡單的加總關系。有時,一項投資的戰略價值會遠遠大于對其進行孤立的財務分析所得的凈現值。評估咨詢者提交給投資者的僅僅是一個個項目的財務分析,而沒有反映投資項目是企業價值與風險的組成部分。
二、不確定因素下項目投資決策的實物期權分析法
(一)實物期權的基本內涵
實物期權是標的資產為非金融資產的期權,是在不確定條件下,與金融期權類似的實物資產投資的選擇權,是管理者對所擁有實物資產進行決策時所具有的柔性投資策略。在公司面臨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實物期權的價值在于對公司戰略決策的相應調整。每一個公司都是通過不同的投資組合,確定自己的實物期權,并對其進行管理、運作,從而為股東創造價值。實物期權法應用金融期權理論,給出動態管理的定量價值,從而將不確定性轉變成企業的優勢。
(二)項目投資中實物期權的識別
實物期權不像金融期權那樣容易辨別和估價,在項目投資中,應用實物期權方法第一步就是要通過分析和判定將其識別出來。
1、轉換期權的識別
在項目投資之后未來的時間內,項目持有者可以依據未來項目的發展情況在多種決策之間進行轉換的選擇權,稱為轉換期權。例如,投資者在建造一個冶煉廠的時候,可以建設和投資能夠使用多種原料冶煉多種產品的設備,以便今后可以根據原料市場價格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原材料生產不同的產品,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擴張期權的識別
當公司進入某一新市場,或投入資金進行新項目的研發,當產品價格波動比較大、供應結構不明朗的不成熟市場,開發商通常會先投入少量資金試探市場情況,這種為了進一步獲得市場信息的投資行為而獲得的選擇機會被稱為擴張期權。
3、延遲投資期權的識別
如果項目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有權推遲項目投資決策,以便掌握未來更多的信息,解決現在時刻投資項目所面臨的一些不確定性,投資者就可以將此投資權利看作是一個推遲期權。不可回收項目由于其收回投資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可以通過推遲項目投資,直到項目大量的不確定性得到解決時再進行具體的投資,這樣的項目投資權利就可以稱作推遲期權。
4、放棄期權的識別
投資于某一項目之后,未來的不確定性向著不利于投資者的方面發展,使得項目價值銳減,這時項目所有者和管理人員可以收縮項目規模甚至放棄項目以控制投資項目的損失。這時,投資者擁有的權利就是一種放棄期權。在研發項目投資項目決策中,可以將研發某一產品到產品推向市場分成若干個投資階段,如果市場條件變壞,則投資者有權放棄對項目的繼續投資,以控制繼續投資的可能損失。
5、增長期權的識別
項目的投資者獲得初始的投資成功后,在未來時間內,公司的增長期權能夠提供將來的一些投資機會,對公司來講具有十分巨大的戰略重要性。增長期權存在于所有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公司的戰略投資項目以及跨國投資項目和戰略性兼并的投資項目中。
6、收縮期權的識別
收縮期權是與擴張投資權相對應的實物期權,項目的持有者有權在未來的時間內減少項目的投資規模。如果投資者在投資某一項目后,市場條件變壞,則投資者可以通過收縮投資項目的規模以降低投資的風險。
由于不確定因素的大量存在,在進行項目投資決策前,應該充分籌劃和設計項目中所包含的實物期權,充分地識別和估計戰略性投資中的實物期權,有時甚至要主動創立實物期權。
三、不確定因素下項目投資決策的實物期權方法的應用分析
(一)案例介紹
現有一家房地產公司擬投資2000萬元在某一地塊建造商品住宅樓。假定該項目的壽命周期為6年,前兩年每年可以獲得凈收益為400萬元,后四年每年可以獲得凈收益350萬元。此項目可以推遲到兩年后再進行。假設無風險利率為10%,有價證券預期報酬標準差為30%,現討論該項目的可行性。
(二)基于實物期權的企業項目投資決策分析
首先求出該項目的凈現值:
項目的總投資I=5000萬元,項目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則項目的NPV=1951.61-2000=-48.39 萬元,NPV
在考慮延遲期權的價值基礎上,我們用實物期權方法進行投資決策,假設項目推遲兩年后進行,由Black-Scholes期權定價公式
其中:
N(d)是標準正態分布函數
C―實物期權的價值 X―執行期權的價格
S―股票價格(標的資產價格) t―到期時間
―股票預期收益的標準差 r―短期無風險利率
根據已知條件可以得出:S=1961.61, X=2000, r=10%, =30%, t=2, d1=0.66, d2=0.24,代入Black-scholes定價公式可以得到:期權價值C=480.8 萬元。則RNPV=NPV+C=-48.39+480.8=432.41 萬元
可見,用實物期權方法進行的投資分析,說明了該項目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然而,此價值并非是馬上投資項目就能夠產生的,而是來自于延遲投資。即在上述實物期權的價值評估中做出了這樣的一個假定,即投資者可將該項投資延遲至2年之后再進行。在等待兩年后該項目的投資價值是很大的,可以進行投資。正是由于具有了這種靈活性和選擇權利,才使項目具有了價值。該價值為正值意味著,我們應當持有進行投資該項目的權利進行等待和觀望,而不應簡單地拋棄該項目。
四、總結
實物期權理論引入我國的時間不長,應用比較少。對于投資決策來說,其不確定因素較多,實物期權理論應用起來有諸多困難。但在保留傳統投資決策分析合理內涵基礎上,充分運用實物期權理論考慮投資的不確定性和靈活性,并用其定價方法對傳統投資決策方法進行改進,為準確評估項目價值提供了新的思路,豐富了投資決策理論,提高了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并有利于推動投資理性運作。
參考文獻:
[1]吳濤,陳進,孟凡會.投資項目不確定性分析方法淺析[J].甘肅科技,2007(12):178-180
[2]王新利,李澤紅.項目投資不確定性的單因素敏感性分析[J].財會通訊,2008(12):16-17
[3]楊文升,黃魯成.預期、不確定性與項目價值確定[J].貴州社會科學,2009(6):83-86
[4]何良娟.實物期權在企業項目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J].今日財富,2008(10):50-51
[5]鮑國俊.實物期權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應用研究[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