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銀行高質量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銀行高質量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銀行高質量發展

第1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摘 要 隨著人們對銀行服務的要求日益增強,要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促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高質量的銀行服務仍是近期銀行工作的重點。高質量的銀行服務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理性競爭,不斷推廣渠道建設,注重團隊建設,才能真正樹立優質、高效、快捷、安全的良好形象,從而全面提高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

關鍵詞 高質量 銀行 服務

在日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銀行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金融創新的同時,銀行服務也推向精細化的管理,但隨著人們對銀行服務的要求不斷增強,要實現銀行價值最大化,促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高質量的銀行服務仍是近期銀行工作的重點。

一、切實推廣銀行服務渠道建設

銀行服務渠道是銀行與客戶之間相互交流的信息平臺。服務渠道建設是維系客戶與銀行各種金融產品的橋梁,有利于提升銀行網點的綜合效能。

1、大力推行新型銀行服務業務。銀行依托高新技術逐漸發展新型金融服務,尤其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在處理業務上的方便、快捷,且不用排隊的優勢,已逐漸被更多的客戶認同。銀行應充分利用現在的先進網絡系統,強化電子銀行業務,擴展電子渠道服務功能,大力推廣創新型服務產品,實現金融與科技的交融。

2、選擇差別化和個性化的服務。按照客戶習慣推行服務,如今銀行服務營銷中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用大體相同的方式對待所有的顧客。銀行服務應當做到的是向顧客提供成熟、可選擇性的服務,在客戶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實現銀行利益的最大化,即差別化和個性化問題。

對于老年客戶,根據其接受新型事物慢的特點,主推柜臺服務。

對于中青年推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辦理業務,減少傳統柜臺壓力,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平臺,實現電子銀行的渠道推廣與使用。

對于高端客戶實行“一對一”服務,客戶經理根據其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務,做到前期營銷與后期維護相結合,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這將為銀行帶來持久的、高效的收益。

3、加快銀行各部門的聯動,打破多種服務渠道間相互分割的局面,實現信息共享。通過改進網點渠道、服務渠道分流等手段,促進服務渠道網絡形成一個合理分工、協調配合的有機整體,在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客戶滿意度的基礎上,實現銀行多渠道集成的價值最大化。

二、觀念轉變,理性競爭

以市場為中心,將銀行優質服務工作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著力強化員工的服務觀念。

1、真正想客戶之所急,合理安排營業時間。銀行之間的作息時間大致相同,而且營運高峰也類同,但其之間的矛盾暫時無法解決。多數對私客戶喜歡中午和雙休日休息時間辦理業務,但銀行的對私業務柜臺中午、周末雖然不休息,但由于輪班吃飯,周末多數人休息等因素,開的窗口會比其他時段少一些。

對此要求客戶去選擇時間段是不合理的,銀行必須從自身去解決,真正為客戶著想,將輪班吃飯前移或后移,同時根據需求,在確保員工休息的同時,合理安排營業時間,保證中午及雙休日期間對外有足夠的窗口,這才是想客戶之所想。

2、提高服務技巧,培養高素質的服務人才。有針對性的培訓體制對銀行服務質量的提高十分必要。多數銀行都能在崗位技能和新興業務上下功夫,會組織業務競賽、崗位演講等激發員工學習的積極性,但對于服務技巧培訓較少。

銀行面向客戶提供服務,良好的服務態度至關重要。銀行的服務工作不僅要求員工有良好的素質,更要注重服務技巧。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需求,也就采取不同的服務方式,在此國外銀行已走得很遠,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加強服務技巧方面的培訓有助于從客戶的語言、態度上分析客戶的心理,全面提高每個員工的親和力和服務水平。

3、銀行服務于客戶,管理層服務于營銷前端。狠抓后臺服務于前臺的觀念,銀行后臺保障服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前臺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和效率,對此考核機制不僅僅針對營銷前端,后臺的服務質量也應納入考核范疇。

后臺員工必須有為營銷前臺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管理機構管理能力和業務素質,更有助于指導營銷前端的工作。

監督不是單方的,應為相互的。精湛的技術、高水準的服務不僅針對于營銷前端,銀行的整體服務的提高,才是同業競爭的基礎。

三、團隊建設

在日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銀行的團隊建設尤為重要,團隊建設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1、 發現人才,培育人才,提高團隊的含金量。人才資源是銀行重要的戰略資源,挖掘員工潛能,培養員工自我完善的能力,發揮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優勢,使團隊的資源實現最大程度的優化,加強人才建設,打造精品團隊。

2、 團隊內部分工要明晰,每個個體必須處于合作、平等、民主地平臺,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賴,默契的合作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決定新型服務的成敗。

第2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 審計市場;審計需求;審計質量

[中圖分類號] F239.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024(2007)07-0162-03

[作者簡介] 胡 敏,江西科技師范學院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會計與審計。(江西 南昌 330038)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相繼爆發了一系列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案件,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也因審計失敗而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這再一次把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推到了風口浪尖,嚴重的審計失敗問題已經引起了立法機構、監管部門以及會計界人士的強烈關注。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政府有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監管措施,試圖解決審計失敗問題,但是實踐的結果并不理想,這引起了筆者的反思。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過多地專注于從對審計服務的供給方――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監管的角度去研究問題,而忽視了對審計服務需求方的關注,不注意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

一、審計需求:一個分析視角

信息的充分和恰當的披露是實現資本市場公平交易的前提,而信息中首要的必然是會計信息。信息接受者在使用這種信息前,必須評價其質量,獨立審計就是幫助信息使用者評價被傳遞的經濟信息質量,從而提高信息價值的一種服務手段。如果把審計服務看作一種商品,注冊會計師和審計服務的相關利益集團便構成該商品的供需雙方,會計信息使用者為辨別信息質量特征需要審計鑒定服務。只有存在這種審計需求,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審計。可以這樣講:審計是基于審計相關主體的需求才產生的,審計需求是審計產生的前提,沒有審計需求就不會產生真正的審計,而且產生這種需求的主體必須是真實存在的,人格化的,不能是模糊的。因此,在探討審計質量問題時就必須考慮審計需求方面的因素,如果一味單方面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以下就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現狀及其成因進行分析。

二、相關文獻回顧

由于學者們大多從審計供給的角度研究審計質量問題,因此,有關審計需求方面的文獻比較少。劉峰等(2002)通過對原中天勤 63家客戶的流向分析,發現沒有證據支持我國審計市場已形成良性的、追求高質量審計的結論。孫錚、曹宇(2004)通過實證的方式檢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上市公司管理人員選擇注冊會計師策略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國有股、法人股及境內個人股股東促進上市公司選擇高質量審計的動力較小,審計市場對高質量的審計需求不足。朱,夏立軍,陳信元(2004)通過檢驗事務所特征與其IPO審計市場份額之間的關系,對我國IPO審計市場的需求特征進行了實證考察。研究發現,IPO審計市場上存在著對管制便利、事務所規模和事務所地緣關系的需求,但依然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以上學者采取的研究方法的一個共同之處是選擇與問題有關的一個方面,通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利用經驗數據支持他們的結論,而對形成審計需求不足的成因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李樹華(2000)通過對為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進行回歸分析研究,發現提供高質量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審計市場份額集中度過低,從而得出我國證券市場缺乏高質量審計的需求,而且他對缺乏高質量審計需求的原因也進行了分析,認為是我國證券發行機制和上市公司治理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三、我國審計市場上的審計需求

在我國,從注冊會計師行業恢復乃至多年發展的過程看,推動其發展的根本動力不是市場中各種相關信息的使用者,而是政府;不是出于因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所產生的委托關系,而是出于政府部門監督管理的需要。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從事審計、資本驗證等法定業務以及管理咨詢等非法定業務,但當前仍以法定業務為主,其服務也主要是滿足于相關主管部門的需要。絕大多數企業聘請注冊會計師不是出于自身改善經營管理的需要,而是應付政府部門的要求,將注冊會計師服務視為“過關”的一道程序性工作。簡言之,即我國審計市場上缺乏自發性需求。那么,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就這一問題我們現在作進一步地探討,我們主要從政府、投資者、經營管理層和債權人等審計需求主體的需求狀況進行分析。

(一)政府的審計需求

1.首先,政府作為國有企業所有權代表,理應憑借審計報告來監督、評價經理人的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但由于國家所有者只是一個虛置的概念,它沒有其他人格化的組織或個人來代為行使所有者職能,雖說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實施監管,由于他們既不是國有資產的實際所有者,又不擁有剩余索取權,所以,缺乏根本的利益機制和動力去監管(蔣堯明,羅新華2003)。其次,受托經濟責任學說認為,作為財產所有者的人格化代表,其行為目標是單一化的,即只追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或財產收益的最大化。但實際上政府作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其行為目標是多元化的:既有財產的保值增值目標,還有許多社會性的目標,如就業、社會穩定等,這就決定了其對經營管理層考核的復雜性,不只是靠獨立審計就能完成的。第三,受托責任產生的前提是財產的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必須完全是一種經濟上的契約關系,而沒有任何超越經濟的強制或依附關系。這種契約關系規定了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權利和責任,審計就是對契約的履行情況進行評價鑒定之過程。然而,我國國企管理層一般是通過行政任命產生,而不是通過經理人市場選的,他們與政府行政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上我國政企并未完全放開,政府通過行政干預企業行為還時有發生,因此,政府作為所有者對經營者干預過多,也決定了其通過審計來評價經營者的受托責任不太現實。

2.政府有關部門作為會計信息市場的監管者,他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是相互矛盾的。作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監護人”,中國證監會希望資本市場不出現任何危機和事故,特別是不希望出現源于自身工作失誤所導致的事故,從這一角度看,中國證監會不希望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他們需要高質量的獨立審計幫助鑒別虛假會計信息,以整頓資本市場秩序。但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又是政府職能部門,它理應貫徹中央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比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為貫徹執行“為利用股票市場促進國有企業的改革,促進地方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政策,證監會就不得不對資本市場上流行的“包裝上市”、“捆綁上市”等明顯的會計信息操縱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樣,由于證監會的多重角色決定了他們不大可能大膽去履行自己的監管職責,他們的審計需求也就不是真正的高質量的有效需求。

(二)投資者的審計需求

資本市場上的投資者分為兩種: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從理論上講,大股東作為戰略投資者,最迫切需要經過審計的會計信息,以便自己作出決策。但由于我國政府建立證券市場的初衷是為國有企業募集資金,為國有企業“脫貧解困”服務的,不鼓勵甚至限制有勢力、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入市,這就導致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而且國有股絕對控股,一股獨大,因此,我們這里討論的大股東就是上面提及的政府所有者。根據上面已做的分析,作為所有者的政府――大股東,由于多種原因,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有效的審計需求。

中小投資者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第一,由于我國的資本市場還不成熟,市場投機氣氛很濃,又加上缺少機構投資者的引導,大多數中小投資者都抱著投機的心理到股市上賭一把,主要以炒作股價為其投資取向,股票持有時間較短。他們不預期從公司分配中獲得收益,而是通過頻繁買賣股票獲取差價收益,因而他們更多地關注股市行情和公司一些外生變量及其炒作題材,較少關注會計報表,甚至有些投資者缺乏最起碼的財會知識而無法使用會計信息,也就談不上審計需求了。第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投資者的分散化,中小投資者在企業所占的份額逐漸下降,單個投資者的份額甚至微不足道,中小投資者作為所有者(股東)實際上已經被和平“剝奪”了企業控制權,他們不可能也不愿意參加由大股東控制的股東大會。因為即使他們參與也不可能影響企業選擇哪家會計師事務所或哪位注冊會計師,或許可行的辦法是借助集體的力量尋求共同的行動來維護自身的利益,然而這又由于巨額的交易成本或“搭便車”而變得幾乎不可能。他們唯一的理性選擇就是采取各種關系和手段套取大股東或公司的內部消息,從中獲取投機利益。第三,由于我國證券市場還屬于新興市場,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還不完善,特別是關于民事賠償責任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健全,雖然2003年 1月 9日最高人民法院了《關于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但由于以往相關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的不足,有關法院已經受理了 900多件要求虛假陳述行為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案件遲遲得不到審理結案(宋一欣 2003),中小投資者向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索賠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即使其投資是依據經審計過的會計報表。像許多這樣類似的案例嚴重地挫傷了中小投資者的審計需求,更別談什么高質量的審計服務需求了。

(三)經營管理者的審計需求

在一個有效的經理人市場上,經理人的報酬與經營業績直接掛鉤,他會主動要求通過審計人員對他的業績真實性進行鑒定評價,以向股東說明其努力程度及有效性,從而獲取報酬或職業聲望等。但我國上市公司(由國有企業改制而來)的經營管理者一般通過行政任命產生,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客觀評價經理人的市場機制,還遠未形成一個有效的充分競爭的經理人市場,潛在的競爭者對現任經理人的威脅很小,因此他們缺乏高質量的審計需求。再者,地方政府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出于地方政績的考慮,政府部門及其官員會干預企業的經營行為,比如,為了爭取“股票發行資格”、維持“配股資格”、避免被“摘牌”或被“特別處理”,與企業管理當局合謀共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甚至暗示或強制企業管理當局提供預定的數據。這樣,企業經營的好壞不是管理當局單獨能決定的,經營業績與管理者的報酬、升遷也沒有明顯的聯系;更加嚴重的是,在我國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權結構下,股權相當集中且非流通股占絕對優勢,社會公眾股股東的“用手投票權”和“用腳投票權”無濟于事,社會公眾股股東的利益幾乎沒有真正的制度保障,他們不可能成為長期投資者,而只可能是牟取短期收益的投機者,因此,上市公司管理當局也就很難自愿向社會公眾股東提供高質量財務信息,也沒有聘請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動機。

(四)債權人的審計需求

債權人出于債權能否按期收回的考慮,必須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信用狀況進行評估,以評定企業的償債能力,這就需借助企業的會計信息來判斷。而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又要靠審計鑒定,因此,從理論上講,債權人需要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但實際情況是我國的金融體系是依托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建立起來的,國有企業的債務性融資主要來自四大國有銀行,四大商業銀行是國有企業的最大債權人,所以,國有四大銀行理應成為企業會計報表的重要使用者。但由于國有銀行同樣存在國有企業的通病,銀行對企業會計報表的鑒證質量也缺乏足夠的關注,表現在:四大銀行商業化之前,由于承接了過多的政策性業務,對債務人的會計報表的數據以及可靠性的關注程度較小。商業化之后的四大銀行也許會重視會計報表的信息及其可靠程度,因而會關心會計報表的鑒證質量,但是由于存在著金融工具單一、風險意識淡薄、缺乏合理的信用風險控制機制、政府行為嚴重等問題,故其不可能真正依據會計信息來作出決策,對會計報表及其鑒證質量的關注程度也不會有根本的提高。

四、結語

審計報告雖說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但也和其他商品一樣,其質量由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共同決定。如果一味從審計服務提供方的角度來提高審計質量,而不注意同時引導和創造審計需求,必然是事倍功半,招致審計提供方的不合作,最終使審計質量的提高成為空談。本文從審計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了我國證券市場審計失敗這個頑癥久治不愈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國缺乏有效的審計需求,并對我國的審計需求主體缺乏真正有效的審計需求進行了深層次的分析,為治理審計失敗、提高審計質量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劉峰,張立民,雷科羅. 我國審計市場制度安排與審計質量需求[J].會計研究,2002,(12).

[2]孫錚,曹宇. 股權結構與審計需求[J].審計研究,2004,(3).

[3]朱,夏立軍,陳信元.轉型經濟中的審計市場需求特征研究[J].審計研究,2004,(5).

[4]李樹華.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第3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BT模式 建設項目 會計核算 管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建筑施工企業以利用非政府投資的模式參與項目建設,這不僅在使建筑施工企業順利籌措資金、降低生產成本、縮短建設周期,為企業帶來實際效益,而且實現了投資建設方和業主方的資源共享,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一、BT模式的含義

BT是英文Build(建設)和Transfer(移交)縮寫形式,意即“建設——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種變換形式,由業主方通過招標等方式確定建筑方,由建筑方負責項目資金籌措以及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由業主向建設方支付回購價款進行回購的一種融資建設一體化方式。目前采用BT模式籌集建設資金成了項目融資的一種新模式。

二、基于BT模式的建設項目會計核算

BT模式下項目建設方直接承擔著投資、融資和施工建設的職能,而從BT項目的運作過程來看,主要包括投融資環節和施工建筑環節,構成BT項目的主要會計核算內容。

(一)融資環節的會計核算

建設集團公司為BT項目進行融資,形成企業的一種負債,由于借款期限長,借款數額大的原因,在取得銀行借款時,必須標記借記“銀行存款”科目和“長期借款”科目,而其借款費用必須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才予以資本化。在此期間的會計核算,必須認真估計借款數額,以及借記款利息,以及借款期和歸還期限,在首次借款利息支付日,此公司根據借款利息的支付金額,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以后做同樣會計處理。

投資公司會計在處理銀行借款與還款上,與建設集團一致。而在處理BT項目的支付借款利息時,根據實際支付金額,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二)投資環節的會計核算

投資環節分為投資和收回投資及回報兩個環節,在投資環節,可將BT項目的建設資金在“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進行核算。在收取投資及回報環節,建設公司在借款日將項目建設資金轉入共管賬戶時,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在每個投資回報收取日,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和“投資收益”科目;每個投資本金收回日,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科目。相應的,投資公司會計核算,將該筆資金在“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核算,借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某項目”科目。

(三)工程施工環節的會計核算

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會計核算要對原材料、人工等費用進行核算,標注貸記“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要按照完工的比例確認收入、成本,確定毛利;根據已結算的合同價款和實際收到的合同價款進行核算;在項目竣工,將“工程結算”科目與“工程施工”科目對沖。

三、基于BT模式的建設項目管理分析

BT建筑行業競爭激烈,如何在各大公司中勝出,取得市場競爭優勢,成為建筑承包公司考慮的重要問題。

(一)加強人員管理,創造行業人才

BT模式下,對項目人員的素質有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項目人員具有強有力的專業素質,個人素質和綜合素質,而且對其團隊協作能力,交際能力有著進一步要求。這就要求企業加強人員管理,全面提升人員素質,創造行業化人才。首先,加強人員業務培訓,使其具備強硬的質量規劃、目標管理、施工組織、技術指導和質量檢測的能力,提升人員的業務水平。其次,加強人員思想建設,使人員具備吃苦耐勞、不怕辛苦、認真負責、盡職盡責、團結互助的精神,為展開人員管理提供思想保證。最后,加強人員全面化素質建設,增強其法律知識、人文知識、信息知識等,全面提升項目人員素質。

(二)把好質量關,創建行業品牌

企業要取得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品牌優勢,而品牌的創建,必須要有強硬的質量作支撐。BT模式的建設項目同其他企業集團一樣,必須把好質量關,創就行業品牌,擴大行業市場。

一方面把好工程材料關,以高質量材料筑建高質量建筑。工程材料是工程質量的基礎,在BT市場選購材料是工程實施和項目控制的重點,所以選材上,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選擇BT模式認證許可、有一定技術和資金保證的供貨廠家,選擇質量合格的材料,并對材料的質量嚴格把關,采用先進技術驗證材料質量,保證材料選購、使用都有堅硬的質量保證。在實際利用上,做到不偷工減料、不浪費,將材料合理利用,科學搭配,以材料的有機結合創制高質量建筑。

另一方面把好質檢關,以口譽打市場。在工程驗收環節,一定要以先進的技術,嚴格的檢驗來確定工程的質量,將顧客滿意,老百姓放心的工程交給社會。只有質量高的工程才能符合人們的要求,才能使建筑集團以高信用、高質量、好名聲的標志走向市場,創造出企業品牌,為企業帶來效益。

三、結束語

BT模式的建設項目,雖然不同于別的建筑項目,依靠政府投資的方式進行模式參與項目建設,在目前執行的會計準則中也沒有對BT項目做嚴格規定,但是,BT模式下的會計核算與普通核算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同樣作用于建筑集團的發展。基于BT模式的建設項目管理也是服務于創就企業品牌,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這一企業根本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程震.BT投資項目管理方法和運作手段[J].施工企業管理,2005

第4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 內部控制;債務融資成本;金融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 F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7-262-1

一、引言

自SOX法案實施之后,內部控制的研究越來越成為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內部控制研究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研究,其中Kim等(2011)的研究表明,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債務融資成本;楊德明等(2011)發現內控質量較高的公司能獲得更多的長期貸款、更長的貸款期限。本文在梳理內部控制與債務融資成本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基礎之上,探討內部控制影響債務融資成本的作用機理并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思路。

二、內部控制與債務融資成本

與股權融資相比,債務融資無疑是我國更為重要的融資方式。不同于債券市場發達的國家,我國的債務契約主要發生在銀行和企業之間,銀行貸款在企業外部融資中占有重要地位(胡奕明等,2008)。胡奕明和謝詩蕾(2005)的研究發現,銀行的貸款利率與借款企業當前財務狀況和公司治理狀況有一定的合理相關關系。饒艷超和胡奕明(2005)發現銀行在信貸處理中對會計信息的依賴程度較高,使得企業在向銀行申請貸款時有動機進行盈余管理。而我國銀行不能識別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陸正飛等,2008),不能很好的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而又根據會計信息進行信貸決策,將有可能遭受一定的損失。因此企業的信息披露行為會使銀行信貸決策建立在更為充分的信息基礎之上。

內部控制不僅給企業帶來財務報告可靠性和經營合規合法性,以及提升經營效率效果的基本效應,同時能夠對企業所有部門、流程以及企業整體產生規范效應(李志斌等,2013)。董望和陳漢文(2011)等的研究結論是內部控制可以提升應計質量、抑制盈余管理。很多研究表明,具有良好內部控制的企業,意味著企業經營效率良好,管理完善,遵守國家法律,也意味著企業對外披露的信息相對較為可靠、真實,從而便于債權人進行監督。

林斌等(2009)發現,根據信號傳遞理論,內部控制質量高的企業有動機向市場傳遞信號,由此影響商業信用。內控質量更高的企業高管有動力選擇自愿性披露有關公司信息,高質量企業通過傳遞信號將其與那些低質量企業區別開來。迪博內控報告白皮書報告說明,披露了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的總評均值及內部控制五要素的得分都高于未披露該報告的上市公司。更進一步證實了內部控制質量高的公司會通過信息披露等信號將企業信息傳遞給銀行等債權人或投資者。

根據以上分析,內部控制可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及企業經營效率,而企業會將此信號傳遞給銀行等債權人,銀行根據此信息會給企業更寬松的放貸條件。已有研究證明,提高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債務融資成本。Kim等(2011)認為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降低債務契約監督的成本,從而降低債務融資成本。鄭軍等(2013)的研究發現內控質量較高的企業能獲得更多的商業信用融資。程小可等(2013)基于投資現金流敏感度視角探究了內部控制和銀企關聯對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效應。研究發現: 高水平內部控制可以有效緩解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問題。鄧德強和馮悅(2011)通過實證分析發現,內部控制信息質量與債務融資成本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李曉慧和楊子萱(2013)的研究結果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較高時,債權人會感知到更多的保護信號,并通過放寬債務契約條件表現出來,此時債權人會傾向持有更多的債務資本以及偏好更低的債務資本成本和更長的債務期限。楊德明和馮曉(2011)的研究結果發現,銀行能在一定程度上識別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表現為內控質量較高的公司能獲得更多的長期貸款、更長的貸款期限,但銀行僅能識別國有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卻無法識別民營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

以上研究大都從內部控制與投資者關系、融資約束的角度側面考察了內部控制與融資成本的關系,正面研究較少,并且很少考慮外部因素的影響,而企業的融資條件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制約。而且內部控制對資源配置的影響深受金融市場發展程度的制約。我國的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這種地區差異導致了各地在金融條件上的差異,從而直接影響到地方融資的可獲得性和融資成本(李揚等,2011)。羅黨論等(2008)認為銀行在給予企業貸款的時候經常面臨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和借款方的道德風險,這種現象在金融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中表現得更加嚴重。在金融生態環境較差的地區,市場的不成熟可能使得信貸部門在進行信貸決策時未能足夠重視內部控制等評價公司經營狀況的關鍵指標。相反,在金融生態環境發達的市場中,政府干預的減少以及資源配置市場化機制的運作,使得投資者更加關注和依賴企業提供的信息進行決策,信貸資金的流向受金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顯著。因此,進一步研究內部控制對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金融生態環境這一外部重要因素不可忽略。

參考文獻:

[1]Kim,J-B.,B.Y.Song,and L.Zhang.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Bank Loan Contracting: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 Disclosures.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 (4) : 1157 ~1188.

[2]程小可,楊程程,姚立杰.內部控制、銀企關聯與融資約束――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3,5: 80 ~ 86.

[3]董望,陳漢文.內部控制、應計質量與盈余反應――基于中國 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審計研究,2011,4: 68~78.

[4]胡奕明,謝詩蕾.銀行監督效應與貸款定價――來自上市公司的一項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05,5: 27~36

[5]李曉慧,楊子萱.內部控制質量與債權人保護研究――基于債務契約特征的視角[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3,2:97~105.

第5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 金融衍生品 信用風險 管理分析

一、前言

金融行業中的衍生品是指金融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物,屬于一種新型的產品,能夠讓行業實現較高質量的發展。同時,衍生品也是全球在進行金融研究工作中的一項主要工作和板塊。可以說,金融行業的衍生品是當前實現金融推動建設的一項主要的力量,影響著市場發展的具體程度和質量,是商業銀行在實現有效競爭中的一項產物。為此,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研究,讓整體工作的開展更加具有科學性和研究性,讓商業銀行實現健康的發展。

二、商業銀行在發展中出現的衍生品存在的信用風險種類分析

(一)流動性

出現流動性這種風險主要是因為從事具體工作的人員,未能在合理或者是規定時間中,以比較合理價格將工具進行出售工作,以此對銀行造成數額較大的損失。出現這種風險對銀行所引起的影響是最大的[1]。也是對銀行發展呈現較為嚴重的制約性,讓銀行不能實現較高的經濟發展。同時,流動性這種風險也是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風險,資金在實現流動的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風險。

(二)法律風險

商業銀行在具體的發展中,不僅會出現因為資金流動而出現的風險,同時也會因為違反國內法律的一些規定而出現的風險――法律風險。衍生品出現法律風險很大程度是一些合約的具內容和法律內容出現相違背的現象,而出現的經濟損失問題。可以說,從某種層面講,這種風險對商業銀行在市場環境中的影響很大[2]。因為是違反法律規定出現風險,是不可進行翻轉的。但是,基于市場發展的具體狀態說,出現這種風險主要是法律建設存在不完全性而導致的,為此要重視法律方面的完善。

(三)操作風險

商業銀行出現操作風險的誘發因素較多,系統失誤,人為主觀層面的因素,以及不受系統操控的外部事件。這些因素的影響,都會讓衍生品出現一定的風險,主要是交易損失[3]。一般這種損失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決策實現避免。在面對操作風險時,要利用參數分布的方法對風險出現的具體概率實現科學的計算,實現明確形式的操作風險具體參數分布的情況掌握。

三、衍生品在金融行業發展中存在的管理缺點

(一)法規建設存在缺失性

上文中提到,金融行業呈現的衍生品的等級較低,在法律層面雖然實現一定的法律建設,但是硬性的建設存在很大的缺失性。國內在進行金融監管的時候,主體發展方向存在很大程度隨意性。出現隨意性的主要原因為衍生品在發展環境中的對待性不夠嚴謹[4]。糾紛解決需要利用法律進行解決,提升整體法制建設保全性。可以說,未能實現法律建設就會讓風險存在發展的外部空間,制約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的穩定運行程度。

(二)信息披露力度不夠

金融市場實現較高的發展是和具體金融公司實現有效的聯系,通過這種聯系讓行業實現健康、有效的發展。金融行業中的衍生品是指金融在創新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產物,屬于一種新型的產品,能夠讓行業實現較高質量的發展。國內在進行商業銀行發展和主體建設的時候,整體信息存在不透明的環境中,就使得諸多的衍生品在實現信息披露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整體針對信息披露的實際力量不夠。這一現象就讓衍生品在實現透明信息建設的成果不好,出險一系列的信息問題,不利于整體行業的發展。

(三)信用監控不足

在建設信用監控的時候,主要是利用國外模式進行套用。這樣雖然能夠讓監控模式現實國際發展,但是也會讓系統分析的時候,存在不全面的問題。這樣的發展模式也不能讓在進行交易的過程中對風險進行責任的承擔,不利于整體風險管理工作實現較高質量的發展。總體講,國內在開展衍生品具體信用風險監控的時候,存在較多的局限性,不能讓商業銀行實現完全風險的管理和具體舉措制定。

四、提升衍生品在商業行業發展中的風險管理程度的策略分析

(一)對法規實現一定完善

可以說,要讓整體市場實現高度發展,呈現較好發展效果,需要利用法律進行一定的完善。利用法律讓衍生品在具體管理的時候,解決潛在的管理和發展風險。也就是說,法律在實現管理建設的時候,要針對衍生品所具有的特征和環境實現有效的保護。健全整體市場發展環境中的穩定性,讓衍生品實現較高的風險管理。

(二)開展規模化的信息披露

經過研究表明析,可以對操作風險實現一定的預防和避免,讓衍生品實現健康的市場運行。所以在發展過程中要開展規模化的信息披露,讓流動風險實現較高程度的解決。衍生品影響著市場發展的具體程度和質量,是商業銀行在實現有效競爭中的一項產物,必須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可以選擇統一較強的程序對企業會計記賬行為實現初步性的規范,也可以將投資模式實現多元發展,讓流動風險實現有效的監管。

(三)強化金融市場信用監控

衍生品在金融環境中實現加高的發展,要實現高度的信用監控工作,提升金融行業發展中的科學性和監控功能。應該在研發和具體市場推廣過程中實現高度的監管,讓其實現良性的發展[5]。所以,在發展的環節中,要強化金融市場信用監控,讓市場實現健康的發展,讓衍生品能夠實現較高質量的信用監控,提升整體風險管理的質量。

五、結論

商業銀行在實現經濟促進和增加的同時,也出現一些衍生品。如果不能對這些衍生品實現較高的信用管理,就會出現較多的信用風險,讓商業銀行呈現限制發展的因素和問題,不利于整體行業發展。為此,要針對這些問題和管理過程中的不足,開展有效的解決,提升整體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可以從對法規實現一定完善,開展規模化的信息披露,以及強化金融市場信用監控等途徑實現有效的信用風險解決。

參考文獻

[1]仲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J].財經界(W術版),2016,(14):22-23.

[2]易小卜.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風險管理探討[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2):32-33.

[3]王巧燕.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的風險管理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06):318.

第6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巴塞爾III;資本協議;商業銀行;金融監管;宏觀審慎

中圖分類號:F831.1,F831.59

The Impact of Basel III Capital Accord on the Banking of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implement plans of Basel III in the reforming of capital regulatory. While comparing regulation proposals of Basel III and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CBRC), according to the data in 2010 of 17 listed Chines banks,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influence of new regulations. The study shows that no matter from capital adequacy ratio or from leverage ratio, the capital gaps of Chines banking will be small in short term but very big in long term. As for regulations, CBRC should enhance and consummate the framework of macro-prudential, adhere to dynamic provisioning rate, and reinforce the cooperation among regulators.

Key WordsBasel III; Capital Accord; Commercial Bank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Macro-prudential

1 引言

根據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統計,次貸危機期間,2009-2010年美國有285家銀行倒閉,而危機之前的2005-2006年銀行倒閉數為零;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的數據顯示,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5%,2007年降為4.9%,2008年為2.8%,2009年為-0.6%,可見本次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總結危機教訓時所指出的,危機的根源在于長期的高增長率、低實際利率和低波動性滋長了樂觀情緒,并且金融監管、宏觀經濟政策和全球架構方面出現了政策失效,如金融監管上沒有預見到金融創新繁榮后的風險集中和有缺陷的激勵機制;宏觀經濟政策上沒有考慮到金融體系和房地產市場累積的系統性風險;全球架構上各行其是的監管體系加劇了對日益增長的脆弱性及關聯的失察。因此,必須在系統風險監察、對系統風險宏觀審慎反應的國際協調、金融監管的跨國界安排和流動性支持融資等四個方面實施改革。在此后的金融監管改革和金融秩序的重塑進程中,與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并肩作戰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簡稱巴塞爾委員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反應是積極且迅速的。盡管巴塞爾委員會在2004年6月頒布了巴塞爾II,對銀行資本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事實表明,對一級資本質量和流動性監管的缺失可能導致銀行的災難性后果。如2007年9月,北巖銀行(Northern Rock)遭遇了英國銀行業150年來第一次擠兌而倒閉,北巖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擠兌發生前數年一直非常雄厚,遠遠高于巴塞爾II的標準 ,但北巖銀行的資金來源過度依賴于證券化資產,只有13%來源于儲蓄存款 ,而期限在3個月以內的流動性資產比流動性負債少250億英鎊!當次貸危機爆發、市場流動性枯竭的時候,擠兌風險就很大了。

因此,G20在2009年4月倫敦峰會和9月的匹茲堡峰會上均提出要實施資本監管改革,提高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匹茲堡峰會則承諾2010年以前制定并在2012年以前實施有關提高銀行資本數量和質量并降低杠桿率的國際標準。經過1年多的醞釀和討論,在2010年11月的G20首爾峰會上,巴塞爾III被提交給G20成員國進行審定,最終獲得批準。2010年12月16日,巴塞爾委員會正式頒布了巴塞爾III,對原有的銀行監管標準和體系實施全面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銀行業應對來自金融和經濟壓力沖擊的能力和吸收損失的能力,從而減少金融風險向實體經濟的溢出。本文在比較和介紹巴塞爾III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分析了巴塞爾III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為中國銀行業應對巴塞爾III的監管標準提供決策參考。

2 巴塞爾III的主要內容

2.1 巴塞爾協議的發展歷程

縱觀銀行資本監管發展3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巴塞爾I;巴塞爾II和巴塞爾III。

巴塞爾I:巴塞爾I 的出臺背景是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使得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銀行業損失慘重,而日本銀行業的低資本全球擴張也侵蝕了公平的競爭環境(陽,2011)。1988年,巴塞爾委員會頒布了第一個國際性的銀行資本協議,旨在促進國際銀行業的穩健經營和公平競爭。巴塞爾I主要針對信用風險,但其基本理念一直持續至今,即用于抵御銀行損失的資本數量應隨銀行加權風險資產而變化。

巴塞爾II:由于巴塞爾I具有風險覆蓋不全面和風險資產分類過于寬泛等不足,監管資本的計量也不能準確反映銀行的實際風險,被上世紀末期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創新帶動下的監管資本套利者所利用,使得資本監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在此背景下,巴塞爾委員會于2004年頒布了巴塞爾II,其目的是提高資本金要求對銀行的敏感性,改善資本監管的有效性,并加入了操作風險和信息披露準則,形成了資本充足率、監督檢查和市場紀律的三大支柱,核心是通過監管資本激勵促使銀行積極采用現代風險計量技術和風險緩釋手段提高銀行經營管理的穩健性。

巴塞爾III:巴塞爾III確立的目標是提高銀行對經濟和金融系統各種沖擊的能力,除了進一步強化單個銀行的資本監管外,巴塞爾III增加了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如對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和逆周期資本的要求等,將資本監管從微觀審慎監管拓展到了宏觀審慎監管層面。

2.2 巴塞爾III關于銀行監管改革的內容

1. 監管資本改革

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強調了監管資本質量。正如陳穎和甘煜(2011)所指出的,在本次改革以前,無人懷疑8%的資本充足率和4%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是否有效,也很少有人質疑風險加權資產計算方法是否反映了風險的大小和本質,在流動性充裕的大環境下資本工具在壓力情形下吸收損失的能力也被忽略了。因此,由于沒有充足的、高質量的資本,全球銀行業在危機中遭遇了巨大損失。本次改革主要反思了對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案,針對監管資本計算公式(1)中的三個指標分別提出了新的要求(參見表1)。

(1)

首先提高了資本充足率標準,普通權益占加權風險資產的比重至少應達到4.5%(巴塞爾II的標準是2%),一級資本充足率也從過去的4%進一步提高到6%,此外,還引入了2.5%的資本留存緩沖。加上2%的二級資本,實際的最低總資本充足率達到了10.5%。

其次,強調了高質量合格資本的構成,使得合格資本數量下降。合格資本包括一級資本和二級資本,而用于覆蓋市場風險的三級資本則被取消了。明確了普通權益的核心一級資本地位,嚴格其他計入一級資本工具需滿足的條件,擴大了不合格資本的扣除內容,如包括商譽和無形資產(除抵押服務權外)、遞延稅項、少數股東權益、現金流量對沖儲備、預期損失短缺、與證券化交易有關的盈余、由于銀行自身信用風險而導致的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化的累計損益、已定義的養老基金資產和負債、對自身股票的投資(儲備股份)、對銀行和保險機構的重復持股等都不得作為監管資本。

第三,調整了資產的風險權重,提高了資產證券化交易風險權重和交易賬戶市場風險的權重,使得加權風險資產覆蓋面更加廣泛。

此外,為了減少信貸周期和經濟周期的影響,巴塞爾III還首次提出了在經濟上行期建立緩沖資本,以用于經濟危機時吸收損失的制度。資本緩沖分為兩類:一是資本留存緩沖,比例為2.5%,即正常條件性,銀行應持有高于最低資本標準的資本留存緩沖,當出現危機時,資本留存緩沖可用來吸收損失,如果監管資本接近最低標準時,監管當局可以通過限制股利分配、高管薪酬派發等手段約束銀行(參見表2);二是逆周期緩沖資本,這是與信貸過度增長相關聯的,因為信貸急劇膨脹將給銀行穩健經營帶來隱患,甚至導致系統性風險,逆周期緩沖資本比例在0-2.5%。對一國而言,這種資本緩沖僅僅在“信貸增速過快并導致系統性風險擴張”的情況下有效,且逆周期緩沖一旦實施,將會帶來留存緩沖范圍的擴展。同樣地,對于達到了最低一級資本要求而沒有足夠的逆周期緩沖資本的銀行,其股息發放、股票回購以及現金紅利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例如,某銀行最低普通權益資本為4.5%,資本留存緩沖為2.5%,逆周期緩沖2.5%,則該銀行分配受限的范圍是普通權益資本在4.5%-9.5%之間,如果該銀行實際的普通權益資本為6%,也就是說雖然達到了最低普通權益資本要求,但沒有足夠的資本留存緩沖和逆周期緩沖,其未來年度的分配將受到限制。

2. 設定了杠桿率和流動性比率

巴塞爾Ⅲ將杠桿率作為銀行清償能力的輔助監管指標,力圖用簡單、不經過風險權重調整的指標防止風險建模和計量中的錯誤,補充和強化了基于風險資本監管的內容。

在流動性監管方面,巴塞爾Ⅲ對短期及中長期流動性設定了不同的監管指標。一是短期流動性指標,它規定銀行的30天流動性覆蓋比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應大于等于100%,目的是保證銀行有充足的流動性資產以應對短期流動性沖擊;二是中長期流動性指標,它規定凈穩定融資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應大于等于100%,它用于衡量銀行在未來1年內用穩定資金支持表內外資產業務發展的能力,目的是控制銀行的流動性錯配,鼓勵銀行使用穩定的融資渠道,NSFR通過建立激勵機制使得銀行運用更加穩定、持續和結構化的融資渠道來提高其在長期中應對流動性風險的能力。

在式(2)中,高質量流動性資產包括兩類:一級(Lever 1)和二級(Lever 2)。銀行持有的一級高質量流動性資產數量沒有限制,持有二級高質量流動性資產不能超過高質量流動性資產總額的40%。這兩類高質量流動性資產都必須考慮扣減率(Haircut) 。

一級高質量流動性資產包括:現金;中央銀行儲備;代表對、中央銀行、非中央政府的公共機構、國際清算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盟、多邊開發銀行有索取權的市場化證券;滿足括號中所有條件的市場化證券(根據巴塞爾II的標準法,具有0%的風險權重;在具有較低集中度的大型、活躍的回購或現金市場交易;已被證明即使在壓力情形下仍然在(回購或交易)市場中具有可靠的流動性;非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的債務);在承擔流動性風險所在國或銀行母國對或中央銀行發行的以國內貨幣計量的風險權重大于0%的債務類證券;與銀行經營所在地相匹配的以外幣發行的風險權重大于0%的或中央銀行債務類證券。

二級高質量流動性資產包括:滿足括號中所有條件的代表對、中央銀行、非中央政府的公共機構、多邊開發銀行有索取權的市場化證券(根據巴塞爾II的標準法,具有20%的風險權重;在具有較低集中度的大型、活躍的回購或現金市場交易;已被證明即使在壓力情形下仍然在市場中具有可靠的流動性;非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的債務);滿足括號中所有條件的公司債券 或擔保債券(由非金融機構及其附屬機構發行的公司債券;由銀行自身及其附屬機構以外的實體發行的擔保證券;被公認的外部評級機構評為AA以上的信用等級,在沒有被公認的外部評級機構評級時,根據其違約率被銀行內部評為AA以上的信用等級;已被證明即使在壓力情形下仍然在(回購或交易)市場中具有可靠的流動性)。

式(3)中,可獲得的穩定融資(Available Stable Funding, ASF)包括:資本;到期日在1年或1年以上的優先股;到期日在1年或1年以上的債務;當出現特殊壓力事件(Idiosyncratic stress event)時,預計將會保留在銀行的部分活期存款或部分期限在1年以內的定期存款;當出現特殊壓力事件時,預計將會保留在銀行的部分期限在1年以內的機構融資(Wholesale funding)。可獲得的穩定融資由表3所列的ASF因子乘以其資產金額構成。必需的穩定融資(Required Stable Funding, RSF)由資產金額乘以相應的RSF因子構成(表4)。

3. 強調宏觀審慎監管

巴塞爾Ⅲ的另一個重大改革是強調了宏觀審慎監管,明確提出對系統重要性銀行或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SIFIs)需要計提額外的資本。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指業務規模較大、業務復雜程度較高,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或經營失敗會對整個銀行體系帶來系統性風險的銀行。盡管各國監管當局都承認系統重要性銀行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ll),但如何監管SIFIs的道德風險一直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巴塞爾Ⅲ希望通過對SIFIs提出額外資本要求,防止道德風險的積聚。

2.3 巴塞爾Ⅲ的實施計劃

巴塞爾Ⅲ將于一系列不同的過渡期內分階段執行,這種安排有助于確保銀行業通過合理的留存收益和資本籌集,應對更高的資本標準,使全球銀行業在滿足更高要求的同時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并進行融資,為經濟發展提供信貸支持(鐘偉,2010)。如表5所示,所有成員國將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執行巴塞爾Ⅲ,并且必須在此日期之前將巴塞爾Ⅲ的規則納入國家法律規范和相關規定當中。各項規則的最終落實期雖有所不同,但最晚均于2019年1月1日實施。

1. 資本充足率的實施。不包括資本緩沖在內的最低普通權益資本和最低一級資本要求,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逐步落實。2013年1月1日,最低普通權益資本將從目前2%的水平提高到3.5%,最低一級資本將從4%提高到4.5%;2014年1月1日,銀行將面臨4%的最低普通權益資本和5.5%的最低一級資本要求;2015年1月1日,銀行面臨4.5%的最低普通權益資本和6%的最低一級資本要求。總的資本要求將繼續保持在目前8.0%的水平,不需要改變。

2. 對合格資本的調整。從普通權益中扣除的部分,包括總額超過15%的對金融機構投資的限制、抵押服務權以及遞延所得稅等,將于2014年1月至2017年底之間逐步扣減。從2014年1月1日起,對普通權益中需要扣除的部分進行20%的扣減,2015年1月達到40%,2016年1月達60%,2017年1月達80%,直至2018年1月1日全部扣除。在過渡期內,剩余未從普通權益中扣除的部分,將繼續遵照各國現有的處理方式。對于不屬于非核心一級資本和附屬資本的資本工具,將在從2013年1月1日起,分10年逐步被淘汰。如果這些工具的固定面值在2013年1月1日之前仍未償付,則從即日起,它們將被認定為原面值的90%,并在其后的每年減少10個百分點。此外,具有贖回激勵的工具也將在其有效期內被逐步淘汰。

3. 資本留存緩沖的實施。銀行可以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分階段落實。從2016年占風險資產的0.625%開始,往后每年增加0.625個百分點,并于2019年達到最終占風險資產2.5%的水平。監管當局可以考慮加快建立資本緩沖保護,酌情制定更短的過渡期限。已經滿足了在過渡期最低比例要求,但仍低于7%的普通權益目標(最低普通股充足率加上資本留存緩沖)的銀行,應保持審慎的收入策略以盡可能快地滿足留存緩沖區的要求。

3 巴塞爾III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根據前述巴塞爾Ⅲ的主要內容及其實施計劃,它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將體現在商業銀行和銀行監管兩個層面上。對商業銀行而言,表現為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撥備率等方面的影響;對監管當局而言,表現為監管理念和監管手段方面的影響。

3.1 巴塞爾III中國商業銀行的影響

3.1.1 長期中合格資本缺口巨大

由于中國在國際收支中的資本項目仍然處于管制狀態,加上中國金融市場一直匱乏創新工具,使得中國商業銀行在本次金融危機中幾乎沒有遭受損失。商業銀行業的經營與發展一直持續穩步發展,根據中國銀監會的統計,截至2010年底,中國商業銀行的總資本充足率達到12.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1%,遠高于巴塞爾II的要求。然而,巴塞爾III在提高資本質量和增大加權風險資產的同時提高了資本充足率,巴塞爾III對于合格資本的判別比巴塞爾II嚴格得多。因此,中國銀監會在提出的“中國版巴塞爾III”中,對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和撥備率等監管工具設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方案(表1),核心一級資本將比巴塞爾III高出0.5%。

本文根據巴塞爾III和銀監會的標準,分別對我國2010年底已上市的17家內地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進行了測算。測算重點考察了可以用于直接彌補損失的普通權益一級資本,即在這些銀行披露的一級資本基礎上,按照巴塞爾III的要求扣除了50%的盈余公積、少數股東權益、商譽、其他無形資產、遞延稅項凈額、對未合并金融機構投資等項目。由于2.5%的資本留存緩沖是必備的,所以巴塞爾III要求的實際最低普通權益一級資本應在7%以上,而銀監會的標準則在7.5%以上。從表6可以看到,17家上市銀行中,按照巴塞爾III標準,有5家銀行(陰影部分)未達標,這5家未達標的銀行在2010累計資本缺口為949億元,主要是農業銀行的缺口較大,達717億元,占總缺口的75.5%;按照銀監會標準,有6家銀行(陰影部分)未達標,這6家未達標的銀行在2010累計資本缺口為1401億元,其中農業銀行的為976億元,占總缺口的70%。總體而言,在短期內,中國銀行業的一級資本缺口并不大。

然而,當考慮2019年全面實行巴塞爾III時,中國銀行業的累計資本缺口就比較大了。根據銀監會披露的數據,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資產和負債平均增長率約為25%,以此為參照,本文按資本和加權風險資產增長率為10%和20%的保守數據計算了未來的資本缺口。從表6可以看到,實施巴塞爾III標準的缺口1為2.54萬億元,缺口2為7.15萬億元,而這17家銀行在2010年6月底合格的普通權益資本僅有2.56萬億元(深發展為2010年底的數據),這17家銀行約占中國銀行業總規模的65%,以此推算,到2019年,中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1為3.86萬億元,缺口2為11萬億元;按照銀監會標準計算的缺口1為2.63萬億元,缺口2為7.34萬億元,到2019年整個銀行業的資本缺口1為4.04萬億元,缺口2為11.3萬億元。顯然,在長期中,無論按什么標準,資本缺口都是巨大的。

3.1.2 杠桿率與撥備率

根據巴塞爾III的方法,本文計算了上市銀行的杠桿率。從表7可以看到,按照銀監會4%杠桿率的標準,17家上市銀行中有12家都不合格,需要補充的一級資本約3284億元,而如果按表內外資產年增長率10%和20%估計,到2019年一級資本缺口a和缺口b分別為3.55萬億元和9.69萬億元,以此推算整個中國銀行業的一級資本缺口a和缺口b將可能達到5.46萬億元和14.91萬億元!

從撥備覆蓋率來看,中國農業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沒有達到銀監會的標準,其余15家銀行都已經達標,平均撥備覆蓋率為211.31%。但是,絕大多數銀行的撥貸比(即撥備/信貸余額,也稱動態撥備率)都未達標,只有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達標。然而,撥貸比達標的銀行,其信貸資產質量并不一定好。如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在17家樣本銀行中是最高的。究其原因,本文發現,銀監會設定的撥貸比指標值得商榷。撥貸比=撥備/信貸余額,分解該公式,可以發現,撥貸比=(撥備/不良貸款余額)*(不良貸款余額/信貸余額)=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率,也就是說,當撥備覆蓋率一定時,不良貸款率越高則撥貸比越高,這顯然與監管理念相違背。

3.2 巴塞爾III對中國銀行業監管的影響

3.2.1 從微觀審慎監管到宏觀審慎監管

對金融行業宏觀審慎監管的理念是在本次金融危機后才興起的,因為在危機中許多滿足監管指標的金融機構都遭遇了系統性沖擊,如整個金融行業的流動性突然消失了等。所以,基于危機的傳染性和市場的集體失誤,需要加強對整個銀行業的宏觀審慎監管。宏觀審慎監管框架是動態發展的,其目標是維護金融穩定、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特征是建立更強的、體現逆周期性的政策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流動性要求、杠桿率要求、撥備規則;對系統重要性機構的特別要求;會計標準;衍生產品交易的集中清算等(周小川,2011)。從中國的實際來看,必須加強表1所示的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流動性和撥備率等指標的監管。

要加強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就應盡快提出系統重要性機構的判別標準,這將有助于加快市場對監管理念轉變的吸收。盡管監管當局尚未公布,但根據史進峰的研究,中國的系統重要性銀行將很可能包括工、農、中、建、交等5家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因此,1%的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緩沖無疑將給這幾家銀行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農業銀行,它的資本缺口將進一步擴大。

3.2.2 完善動態撥備率監管

金融危機表明,根據貸款已發生損失計提損失準備金的方法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很難抵御潛在風險,不利于整個銀行業的穩健經營。而根據貸款預期潛在損失計提準備金的方法更具動態性和前瞻性。早在2010年銀監會98號文件中,銀監會就明確提出,在風險早期暴露和審慎管理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動態撥備管理,對于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占貸款余額的比例原則上應不低于2.5%,同時貸款損失準備金占不良貸款的比例原則上應不低于150%,兩者按孰高要求執行,但該制度尚需進一步完善。首先,2.5%動態撥備率的監管標準比較嚴格,將對銀行利潤產生不利影響,對于中小銀行的影響更大,如表7顯示,除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外,所有中小銀行的撥貸比都沒有達標;對那些貸款分類偏離程度較小、遷徙控制良好、潛在風險較低的金融機構可適當調低該比例要求,反之調高該比例要求;在經濟上行期間適當提高該比例要求,而在經濟下行期間則允許在大量核呆前提下考慮該比例下降,但總體應達到或超過2.5%和150%。其次,貸款預期損失超過撥備的部分通過利潤分配彌補,該部分準備金的使用需經監管部門認可:在經濟上行期間該部分利潤不得用于分配,而在經濟下行期經監管部門同意后可用于彌補虧損,達到以豐補歉的效果。第三,撥貸比的計算方式有欠妥之處,如前所述,如果兩家銀行撥備覆蓋率相同,則不良貸款率高的銀行將受到監管部門的表揚,有悖常理,將使以往資產質量較高的銀行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應適當修改撥貸比的計算公式。

3.2.3 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

本次金融危機表明,金融產品并非越復雜越好。銀行不應盲目追求跨業經營,在沒有完善風險管理機制之前,堅守傳統的主業是明智的選擇。自二十世紀末以來,國際上相當一部分金融創新是為創新而創新,不僅無助于實體經濟增長,而且擴大了資產價格泡沫,放大了金融風險。因此要審慎地推進金融創新。要確保金融創新的模式和產品結構簡單、數量有限,便于監測風險和發現問題;要堅持金融創新具有明確的實體經濟真實需求導向,必須是企業居民需求最為迫切,試點成效最為顯著的領域;要堅持信息充分披露,防范不合理的關聯交易等風險;要在創新過程中注意甄別相關性質和問題,把握風險與需求的平衡,始終堅持防范風險為第一位,有效防范和化解、平穩處置相關風險(王華慶,2010);要嚴格限制商業銀行從事自營交易的范圍,堅決遏制商業銀行通過誘導銷售欺詐金融消費者的行為,審慎對待商業銀行為監管套利而從事所謂的金融創新。這不僅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更是為了保護商業銀行并實現銀行體系長期穩定運行的必然選擇。

3.2.4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

在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需要增強“一行三會”之間的協作,確保宏觀審慎監管體系能夠得到有效運行。但目前金融監管協調在實踐中仍存在實際運轉困難、合作效率不高、流于形式、信息共享難度大等問題,有待改進。因此要加強各類監管組織的溝通協調。根據修訂后的《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建立金融監督管理協調合作機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因此,可以考慮建立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的金融監管協調委員會。在國務院領導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以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形式,加強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之間以及監管政策、法規之間的協調,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制度,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重大問題提交國務院決定,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應形成定期的、正式的、有效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確保金融信息共享,風險防范上方向一致,切實提高監管合力。在監管內容上,要密切關注金融體系與宏觀經濟的關聯性,促進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之間的協調;加強不同監管政策、法規之間的協調,避免監管漏洞和監管套利;協調防范、化解和處置金融風險中的政策和措施,完善金融安全網的相關制度安排;完善金融信息共享制度,強化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分析和研判。對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特別應關注其流動性風險、合規性風險、高財務杠桿率風險、不恰當的關聯交易風險等。

3.2.5建立宏觀審慎監管委員會

當現有監管協調機制在實踐中很難發揮作用時,為保證宏觀審慎監管的有效執行,可以成立宏觀審慎監管委員會,從而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制度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宏觀審慎監管委員會的成員可以包括宏觀經濟管理部門(如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等)、各類監管部門(如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的人員,因為中國的宏觀審慎監管除了金融機構外,還涉及到諸如政府融資、不良貸款及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泡沫等方面(巴曙松,2010)。在監管內容上,可以包括以下方面:開展宏觀審慎分析,建立系統的宏觀經濟、宏觀審慎監管的監測評估指標體系,逆風向調節的景氣指數/逆周期系數,作為金融監管和金融機構的行為指引;創新監管政策工具,建立健全各類動態的、逆周期的撥備要求和額外資本充足要求,引導信貸適度增長,增強可持續性;評估整個金融體系的資本、流動性和盈利性等狀況,以及這些因素對金融穩定的潛在影響;防范跨行業、跨市場金融風險,監測相應的監管漏洞;防范財政刺激政策下的信貸風險,引導金融機構處理好保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及時采取各類靈活、有效的措施救助問題金融機構。

4 結束語

與以往的資本協議相比,巴塞爾III設定的監管指標和監管理念有了很大改進,而中國銀監會的標準又高于巴塞爾III,因此,這無疑對中國銀行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改革開放后中國經濟發展的情況來看,銀行類金融中介的間接融資占企業資金需求的絕大多數,如本文所測算的,未來10年左右銀行業的資本金缺口很大,當商業銀行為滿足監管要求,不斷補充資本金的同時,提供給實體經濟的資金將會減少,直接影響經濟增長速度。如何在防范金融風險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將是未來考驗商業銀行和監管當局智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安起雷,朱文濤. 我國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構建與完善. 河北金融. 2010.6

[2] 巴曙松,王怡,杜婧. 從微觀審慎到宏觀審慎:危機下的銀行監管啟示. 國際金融研究. 2010.5

[3] 陳穎,甘煜. 巴塞爾協議III的框架、內容和影響. 中國金融. 2011.1

[4] 陽. 我國實施巴塞爾協議III的目標定位. 中國金融. 2011.1

[5] 史進峰. 中國版巴塞爾III落地. 21世紀經濟報道. 2011.2.23

[6] 王華慶. 金融創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0年財資市場高峰會. 2010.10

[7] 武劍. 巴塞爾協議III在中國的實施前景展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2010.12

[8] 謝平. 巴塞爾III對中國銀行業監管的啟示和影響.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2010.12

[9] 鐘偉. 巴塞爾協議Ⅲ的新近進展及其影響初探.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2010.12

[10] 周小川. 金融政策對金融危機的響應. 財經網. 2011.1.5

[11]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Basel III: A glob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more resilient banks and banking systems.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0.12.16

[12]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Basel III: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for liquidity risk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monitoring.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0.12.16

[13] Guan, Sue, Xuan Gui, Beixiao Liu. Comment Letter to the Basel Committee. BIS. 2010.4

[14] Hannoun, Herve. The Basel III Capital Framework: a decisive breakthrough.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10.9

[15] Harle, Philipp, Erik Luders, Theo Pepanides, Sonja Pfetsch, Thomas Poppensieker, Uwe Stegemann. Basel III and European banking: its impact, how banks might respond, and the challenges of implementation. McKinsey, 2010.11

[16] IMF. Initial Lessons of the Crisi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9.2.6

[17]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CAR). Proposed Basel III Guidelines: A Credit Positive for Indian Banks.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9

[18] KPMG. Basel III: Pressure is building. KPMG. 2010.12

[19] MAG. Assessing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he transition to stronger capital and liquidity requirements. BIS, 2010.12

第7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 商業銀行IT審計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商業銀行在處理業務時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程度越來越高。信息系統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使商業銀行面臨巨大的風險,因此對信息系統進行嚴格規范的控制尤為重要。為了保證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與有效,實施有效的IT審計成為商業銀行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商業銀行實施IT審計的必要性

1.這是由商業銀行業務高風險性的特點決定的

商業銀行本身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在銀行業務中的主要風險包括:戰略性的,名譽性的,操作的,信用,貨幣兌換,利率,流動性。隨著銀行業務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近年來網絡銀行和信用卡的興起,銀行的業務和信息系統之間的聯系不斷加強,信息系統需要不斷的修改和完善以適應業務發展的要求。當信息系統跟不上業務發展的需要時,就會造成系統故障,系統錯誤等情況,導致一些業務不能正常開展,這使得商業銀行面臨的戰略性,名譽性,操作性的風險越來越大。為減少這些風險,這就需要IT審計對系統進行嚴格的規范控制,對信息系統進行綜合的檢查和評價以保證信息系統適應銀行業務發展的需要。

2.這由信息系統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信息系統的開發是一項長期而且龐大的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它具有投資大,風險高的特點,若開發不當,則可能會使信息系統無法投入使用,或即使能勉強投入使用,但在使用過程中也會錯誤不斷,需要極高的成本來維護系統,因此需要IT審計對信息系統的開發過程進行跟蹤審計,及時發現并改正錯誤,保證信息系統的質量,降低系統后期的維護成本。同時,由于并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信息系統,也不可能在系統開發過程中發現全部潛在的錯誤,這使得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系統故障,系統錯誤,黑客攻擊漏洞等情況,這可能會使數據被破壞,客戶隱私被泄露,經濟效益遭受損失,對商業銀行的聲譽、經營造成影響。這就需要在信息系統運行維護階段進行IT審計找出系統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改進和完善的意見,以保障系統安全、可靠以及有效的運行。

二、商業銀行IT審計的現狀及改進措施

1.建立完善的商業銀行IT審計制度

在我國制度創新還跟不上IT的發展,相關的IT審計法規、準則存在著一定的滯后現象,目前存在相關法規、準則僅有審計署于1996年頒布的《審計機關計算機輔助審計辦法》,1999年頒布的《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20號――計算機信息系統環境下的審計》等幾個。而近年來IT發展迅速,這些法規、準則不一定能適應新的系統環境,這將會給商業銀行的IT審計的實際操作帶來一些困難和影響。為了促進商業銀行的IT審計的發展,應該完善相關的法規、準則,使之跟得上IT的發展。同時,根據國際趨同的要求,我國也應根據國際IT審計的國際標準――COBIT(信息系統和技術控制標準)建立符合中國實際、順應國際準則趨同化要求的內控、風險管理體系、IT監審機制和制度。

2.加強IT審計的連續性

由于商業銀行信息系統的開發多采用外包方式,這使得在實施IT審計時容易忽視信息系統開發階段的IT審計,使得IT審計缺乏連續性。而系統開發階段存在的一些潛在的問題可能會系統在運行維護階段逐漸暴露出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去系統本身進行修正,與在系統開發階段進行的修正相比,此時的花費的成本將更高。因此,需要加強在系統開發階段的IT審計,加強IT審計的連續性,這將有助于保障高質量的信息系統的開發,減少系統存在的潛在問題,降低運行維護階段的維護成本。

3.提高商業銀行內部IT審計的質量

商業銀行一般都擁有自己的IT部門,由于部分內審人員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有限,這使得在進行內部審計時會在一定程度上依賴IT部門的人員的幫助,誠然這些IT部門的人員對于計算機知識以及相關的業務十分熟悉,有利于內部審計的實施,但是這卻讓他們擁有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遭到質疑,內部審計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而高質量的內部審計能使信息系統安全、可靠以及有效的運行,同時也使信息系統容易通過外部審計。因此,需要在商業銀行內部設立獨立于IT部門的IT審計部門,實施有效的內部審計。

4.培養IT審計專業人員

我國商業銀行IT審計起步較晚,IT審計專業人員在數量上嚴重不足,同時在專業技能方面與國外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而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商業銀行IT審計質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大力培養IT審計專業人員。對此,我們可采取專家講課、委托培訓、公派交流學習等措施來培養IT審計人員,提高IT內審人員的素質。

5.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

我國IT審計起步較晚,雖然在近年來取得了較快的進步,但相對于一些起步較早的國家而言,總體水平并不是很高。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借鑒一些適合我國國情的先進經驗,比如:挪威的數據獲取自動化(TOMAS)系統,它能在提高效率保證質量的同時,使審計人員可以采集存儲在財務管理會計系統中的基本數據而不增加被審計單位的安全風險;美國利用互聯網實施聯網審計,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網絡獲取被審計單位的有關資料開展審計工作等。

參考文獻:

[1]胡克瑾:IT審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第8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問題;對策

作者:曲長余,煙臺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業銀行在市場營銷上具有相對的市場營銷優勢,曾經也是壟斷買方市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商業銀行壟斷局面被打破,商業銀行的數量日益增多,消費者選擇方向也就變得更多,那么商業銀行該如何擁有更多的客戶,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力,成為當下商業銀行最關注的話題。只有不斷對市場需求進行分析和研究,確認客戶的需求,才能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是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重要內容。

一、商業銀行市場營銷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科學的市場營銷觀念

就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市場營銷方式來說,缺乏明顯的主動性,沒有完全認識到客戶和市場的重要性,對營銷理解不足,更沒有認識到市場營銷對商業銀行的重要性,缺乏嚴重的創新性和主動性。造成這樣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我國商業銀行本身的特征和所處的環境影響。商業銀行沒有積極的影響思維,也沒有長久的營銷計劃,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對顧客信息進行系統的、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沒有充分認識到顧客的需求,對顧客了解不足,從而導致顧客流失。隨著市場競爭局勢加重,大部分商業銀行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不斷發行各種產品和提供各種服務,但是對顧客營銷不足,導致銷售效果較差。

(二)未能準確定位市場

我國商業銀行在市場營銷上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市場定位不準確。對市場定位和市場分析都是針對眼前,缺乏長遠計劃,商業銀行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市場競爭上,卻忽視市場定位。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商業銀行為了生存,分別從產品和服務上進行了創新,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優質產品,但是由于市場定位不準,沒有對市場進行研究和分析,沒有根據客戶的需求而針對性提品服務,且每個商業銀行提供的產品相似度很高,無法吸引更多的客戶。

(三)市場營銷工作不足

隨著銀行市場競爭加劇,各大商業銀行為了發展,推出大量的產品和服務,以此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高經濟效益,可現實卻沒有較好的經營效果,造成這樣的結果就是因為市場營銷工作不足。商業銀行內部缺乏營銷氛圍,沒有在整體上形成一個良好的營銷氛圍,商業銀行推出的產品只在營業廳展示,甚至是在宣傳電子屏上展示,沒有進行主動推銷,但是在現實過程中,顧客辦理相關業務時都會有一定的等待時間,銀行可以完全利用這個時間對顧客進行產品介紹。商業銀行沒有走出營業廳進行主動推銷,缺少營銷活動,我國的銀行產品基本上是不出門推銷的,營銷模式主要依靠關系進行銷售的,導致銷售范圍小和力度低。

(四)缺乏專業的營銷團隊

我國部分商業銀行是沒有營銷人員的,有的商業銀行即使配備了營銷人員,也都是非專業人士,一般都是新員工上崗后對其進行簡單的培訓然后上崗作業,沒有專業知識、銷售技巧,從而導致不能滿足商業銀行的市場營銷需求,出現銷售效果較差的現象。作為商業銀行營銷人員就必須具備專業的銷售方法、銷售技巧并了解銀行市場,更需要了解本行的產品和服務,還需掌握基本的禮儀知識、消費心理知識、推銷技巧知識,只有擁有專業的營銷團隊,才能擁有較好的營銷效果。

二、商業銀行市場營銷的改善措施

(一)改變市場營銷觀念

商業銀行要認識到市場競爭的后果是優勝劣汰。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商業銀行必須要改變市場營銷觀念,采取主動營銷方式,實現全面營銷和多元化營銷,這樣才能滿足商業銀行發展的需求。首先要從觀念上進行改變,了解客戶的需求,最先抓住消費者,才能提高市場占有率。

(二)開展個性化營銷服務

商業銀行首先要尊重消費市場,滿足市場需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消費形式和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消費者需要各種各樣的產品,而傳統市場營銷不能滿足時展的基本需求,商業銀行必須要結合消費者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VIP服務、上門服務、個性定制產品等等,要充分發揮市場營銷的優勢,提高服務質量和產品競爭力,在產品和質量上留住客戶發展客戶。

(三)建立專業的營銷團隊

在當今市場環境下,商業銀行必須要擁有專業的營銷團隊,這也是滿足銀行自身業務發展的必要條件。首先在人才招聘上就要選擇有營銷專業經驗的人才,然后注重培養,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懂管理和戰斗力強的高質量營銷團隊。定期對營銷人員進行相關業務培訓,讓每一位營銷人員都能熟練掌握營銷理念,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熟悉掌握產品和服務的相關知識,從而幫助商業銀行實現全面的營銷。

(四)創新營銷渠道

在網絡信息計劃發展的環境下,電子銀行服務逐漸成為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方向,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網絡渠道,建立方便快捷的銀行網站,向消費者展示各種產品,提供網上交易和信息查詢等服務,注重對電子銀行業務的宣傳,充分把柜臺服務和網絡銀行相互結合,并提高網絡的安全性,避免顧客的權益受到損失。

第9篇:銀行高質量發展范文

關鍵詞:廣告促銷;水平差異;垂直差異;博弈

文章編號:1003-4625(2007)11-0042-03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廣告促銷是銀行最常用的一種促銷方式。銀行業運用廣告手段來促銷金融產品或服務是近半個世紀的事,其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以宣傳銀行聲譽和實力為主的階段(1950-1970)。在這一時期,由于銀行經營不善而破產倒閉的事件時有發生,致使銀行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不佳;由于多數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缺乏明顯特色,致使客戶無法對銀行做出選擇。因此,此時銀行通過廣告來建立信譽和突出實力。(2)以宣傳銀行產品或服務為主的階段(1971-1980)。此時西方銀行處于金融創新浪潮之中,各銀行紛紛推出新產品,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也存在銀行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產品難以形成品牌、客戶對銀行忠誠度低等問題。因此,此時銀行在加大宣傳新產品、特色產品力度的同時,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為實力雄厚、功能強大和服務全能的銀行。(3)以宣傳銀行整體形象為主的階段(1981-)。銀行發現,上述兩個階段的廣告促銷并沒有為銀行創造出全新和具有特色的銀行形象,而最終能在公眾心目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銀行整體形象。因此,此時銀行改變了廣告策略,通過廣告來宣傳和塑造銀行整體形象,以形成銀行這個大品牌。從銀行廣告發展的三個階段可以看出,自上世紀50年代營銷觀念被引入銀行業以來,廣告促銷就在銀行營銷中發揮重要作用,并且發生作用的內涵隨著銀行經營環境和經營目標的變化而變化。目前,我國銀行業的廣告促銷主要處于第二階段,廣告正成為我國銀行業宣傳產品、塑造形象和提升競爭力的首選手段。

二、模型的提出

Kaldor(1949-1950)和Bain(1956)通過研究認為,廣告是一種社會資源的浪費,因為廣告通過生產產品主觀差異性來提高品牌忠誠度。相反,自Stigler(1961)和Telser(1964)強調了廣告具有傳遞產品信息功能以來,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很多。例如,Grossman和Shapiro(1984)認為,在不完全競爭市場中廣告的信息傳遞功能將加劇價格競爭。Nelson(1974)、Milgron和Roberts(1986)研究了廣告如何傳遞產品質量信息。近年來,Von der Feher、Stevik(1998)、Block和Manceau(1999)研究了在雙寡頭競爭市場中,存在產品水平差異性條件下,勸說性廣告對產品銷售的影響,Tremblay和Martins-Filho分析了在同樣市場條件中,在存在產品垂直差異條件下,勸說性廣告對產品銷售的影響。但是,至今還沒有人研究過在產品沒有真實差異性的條件下,勸說性廣告在其中的作用,本文欲做一嘗試。

本文通過博弈模型來分析廣告在銀行營銷中的作用。具體說來就是在雙寡頭競爭情形下,當銀行產品差異性表現為純粹主觀差異而非客觀差異時,廣告如何影響產品價格競爭。由于金融產品沒有專利保護且技術含量低,極易被模仿,從而出現金融產品同質化現象較嚴重的問題。而如何把自己的產品與其他銀行的產品區分開來,以形成自己的特定客戶群,從而提升市場競爭力,是銀行營銷決策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在實踐中,銀行往往運用廣告促銷來解決此問題。在模型中,我們假定銀行產品是完全同質的,但是通過廣告宣傳可以使銀行產品在客戶心目中產生主觀水平差異性(產品質量相同但特征不同)和主觀垂直差異性(同類產品質量不同)。在第一個模型里,我們分析廣告使客戶產生產品主觀水平性差異問題。在第二個模型里,我們分析廣告使客戶產生產品主觀垂直性差異問題,即通過廣告宣傳使客戶認為,廣告宣傳力度越大的產品其產品質量就越高,而廣告宣傳力度較小或不做廣告的產品質量就低。在住房抵押貸款市場中,中國建設銀行的“樂得家”抵押貸款業務是市場最具影響力的品牌之一,建行通過大量而有效的廣告宣傳,使該產品成為客戶心目中的“規范、安全、保證與承諾、講求效率和高品質”的高質量品牌。因此,“樂得家”是住房抵押貸款業務市場中較具競爭力的品牌,深受客戶歡迎。

三、廣告一產品水平差異性模型

在雙寡頭市場中,有兩家銀行i和j,他們的產品為同質產品,但銀行通過宣傳使客戶對他們的產品產生主觀水平性差異。為簡化起見,假定銀行產品成本相同且為線性函數,把銀行產品成本標準化為O。雖然產品沒有實質差別,但由于廣告的作用使客戶對不同銀行的產品有不同偏好。根據豪特林模型(1929),假定客戶連續均勻分布在長度為1的空間里,客戶數目標準化為1,空間的每個位置表示在水平特征空間(θ)中客戶的理想位置。對客戶k來說,用θk∈[0,1】來表示其特征,其購買自己認為位置在θx的產品x,他的負效用為(θk-θx)2。假定客戶有單位需求,并且在價格一產品特性的最佳組合下購買某銀行產品。假定θi和θj代表客戶對銀行產品市場位置的主觀評價值,產品i和j的市場價格分別為pi和pj。若(θk-θi)2+pi<(θk-θj)2,則客戶k購買銀行i的產品;若(θk-θi)2+pi>(θk-θj)2+pj,則客戶k購買銀行j的產品;若(θk-θi)2+pi=(θk-θj)2+pj,則客戶k購買兩家銀行產品沒有區別。

若兩家銀行都不做廣告,則兩家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是一樣的,他們的產品可以相互替代。這時,我們假定客戶認為兩家銀行產品的市場位置為θi=θj=

1/2。若銀行做廣告,則導致銀行產品形象提高,也就是說,客戶認為銀行產品的市場位置發生了變化。如在我國銀行卡市場中比較典型的兩種品牌是“長城卡”和“牡丹卡”,在質量和功能基本上沒有差別,但是兩家銀行通過廣告來塑造不同的品牌形象從而吸引不同的客戶群。我們假定銀行的廣告投入量等于客戶認為銀行產品的市場位置發生變化的量,也就是說,Ax=11/2-θxl,x=i,j。廣告成本是單調遞增函數且顯凸性,即c’x(Ax)>O,c11x(Ax)>0,c(0)=0。

在給定廣告導致產品主觀差異的前提條件下,在確定產品價格之前,兩家銀行首先展開廣告大戰。因此,在博弈的第一階段,兩家銀行同時確定各自廣告投入水平;在博弈的第二階段,兩家銀行同時確定各自產品價格水平。下面我們來求解和分析博弈模型的子博弈完美納什均衡解。

如果廣告成本為零,也就是,銀行可以自由地選擇市場位置,這個博弈模型與Aspremont et a1.(1979)分析的博弈模型一樣。在本文的模型里,第二階段的均衡價格隨著兩家銀行間的市場距離增大而提高;在第一階段,兩家銀行選擇的市場位置盡可能分開,也就是說,位置與1為均衡位置。

在模型里,銀行只能通過廣告投入來改變其產品在客戶心目中的市場位置。正如在Aspremont et a1.(1979)模型一樣,第二階段的均衡價格隨著兩家銀行的市場距離(客戶認為的市場距離)增大而提高。如果兩家銀行都不做廣告,則客戶認為兩種產品是一樣的,從而導致兩家銀行利潤都為零的伯川德均衡。隨著廣告投入加大,只要廣告成本不是太高,銀行就有可能獲得正利潤。在均衡里,兩家銀行將加大廣告投入從而使他們的產品市場位置向相反方向移動。假定銀行i選擇廣告投入以使其在客戶心目中的市場位置向點0移動,銀行i選擇廣告投入以使其在客戶心目中的市場位置向點1移動。根據Airole(1988,p.281)的計算結果,只要c'j(1/2-θi)<(2+θi)[3(θj-θi)],也就是邊際成本小于邊際利潤,銀行i就會選擇廣告投入從而使θi=0,同樣也可以得出銀行j的抉擇表達式。因為,銀行通過廣告可以創造產品差異性,他們就能得到高于廣告成本的價格。在均衡里,廣告成本低得足以導致正的廣告投入,產品被認為是具有差異的,從而銀行獲得正利潤。

四、廣告一產品垂直性差異模型

在產品垂直性差異模型里,客戶所關心的是自己購買的產品(主觀)質量(客戶對產品質量的主觀評價)。與水平性差異情況相反,在產品垂直性差異情況下,客戶根據自己對產品質量的主觀評價來選擇產品,也就是說,在相同價格水平下,客戶會選擇高質量產品而不是低質量產品。假定有兩家銀行i和i,客戶連續均勻分布在長度為1的空間里,客戶數目標準化為1。客戶有單位產品需求,客戶將根據(主觀)質量和價格的最佳組合來購買某家銀行產品。假定Zx代表客戶對產品x的質量主觀評價值,其中zx≥0,x=i,j,客戶k購買產品x的“意愿值”為ΦkZx,其中Φk代表客戶對這種質量產品的偏好值,并且其在客戶數量區間[0,1]內服從均勻分布。若ΦkZi-pi,則客戶k購買產品i;若ΦkZi-pi<ΦkZi-pj,則客戶k購買產品j;若ΦkZi-pi=ΦkZj-pj,則客戶k購買產品i和購買產品i沒有區別。

盡管產品i和產品j的質量一樣,但是廣告影響客戶對產品質量評價值。我們假定廣告投入量等于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評價值,即zx(Ax)=Ax,與前面的模型一樣,假定廣告成本是單調遞增函數且顯凸性,即c’x(Ax)>O,cx(Ax)>0,c(O)=0。銀行產品成本相同且為線性函數,把銀行產品成本標準化為0。

兩家銀行展開一個兩階段博弈過程。在第一階段,兩家銀行同時選擇廣告投入量,以決定客戶對自己產品質量的評價值。在第二階段,兩家銀行同時確定各自產品價格水平。考慮到如果兩家銀行選擇同樣的廣告投入量(產品主觀質量相同),那么客戶就會根據產品價格水平來做出購買決策,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兩家銀行利潤均為零的伯川德均衡結果。如果一家銀行,比如銀行i投入的廣告費用大于銀行j投入的廣告費用,則客戶就會根據價格一質量的組合情況來選擇產品。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需求函數為Φi(pi),Φ為客戶購買兩種產品沒有區別時的需求量,則有:

銀行j的利潤表達式說明銀行j的利潤是其廣告投入量的遞減函數,因此,銀行j不做廣告。而對銀行i來說,只要廣告的邊際成本不是太大,它就會采取廣告投入策略。總之,在均衡中,只有產品被認為是高質量的銀行才會采取廣告策略來宣傳品牌,這樣,這家銀行就能獲得高于競爭對手的市場利潤和市場份額。

五、結論與對策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免费又黄又爽1000禁片| 91久久性奴调教国产免费|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无码区| 99riav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吃奶 | 亚洲a片无码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看成人啪啪| 激情文学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尤物av一区| a片在线免费观看| 丰满人妻中伦妇伦精品app | 久久久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后入内射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无码片久久久天堂中文字幕| 国产乱人伦av麻豆网| 亚洲男人av天堂午夜在|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扒开双腿操女人逼的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久久中文字幕| 欧美中文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免费APP|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大黄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中文字幕| 性大毛片视频| 宝宝好涨水快流出来免费视频| 欧美黑人粗大猛烈18p|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人妻另类 专区 欧美 制服 | 99噜噜噜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西西少妇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不卡的亚洲av网在线|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