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中醫基礎思維導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基礎思維導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基礎思維導圖

第1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關鍵詞:多元互動教學;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

中醫護理學是醫學院校教育必修課程之一,涵蓋了中醫學的主干課程,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科學、針灸學、中醫護理等都包含其中,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護理學員對該學科興趣濃厚,如何讓護理學生理解相對生疏的中醫理論知識,強化學生中醫護理操作能力是中醫護理教學的關鍵問題。因此,鑒于《中醫護理學》學科復雜、知識豐富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不同的教學內容,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提高教學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擬逐步引入多元互動教學法,以達到教學改革的良好效果,適應新形勢下高級護理人才培養的需求。

1多元互動教學法簡述

多元互動教學法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的特點,以學生準確掌握知識為目標而將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分解然后自主組合而成新教學方法的總稱。多元互動教學法將“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課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式個性化學習”,把學習地點、空間、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1,2],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內容,提高臨床綜合能力。

2多元互動教學法建構

根據《中醫護理學》不同章節的內容,我們擬采取理論講授法、案例教學法、PBL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從多方面考核學員的基礎知識理解度、實踐能力、臨床綜合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2.1理論講授結合詩歌改編

理論講授法是最為傳統的教學方法,自有班級授課制以來,這種教學方法就以其高效簡捷的特點最為廣泛地被應用于教學。通過教師對理論的講解,對重點、難點的解析,使學生對中醫學基礎知識產生全面的整體印象。由于護理學員課程設置的關系,對于中醫概念如氣、陰陽、五行等概念感覺生疏,難以理解,在《中醫護理學》教學過程中,理論講授法主要用于中醫學基礎概念的解析和中醫護理方法發展過程的簡述,是其他教學方法應用的基礎,但同時對教師要求較高,理論講授力求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為此針對護理學員的特點,改編了詩歌,以幫助學員更好的理解內容。如學習氣的特點:物質性和變動性。我們改編了詩歌“你見,或者(看)不見,氣就在那里,無處不在。你動,或者不動,氣都在流逝,一息不停……你信,或者不信,氣就在你的身體里,不舍不棄……”學員讀了這首詩,對氣的特性理解的較為深刻,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2.2傳統板書繪圖法

板書書寫是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的關鍵,尤其對于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基本功扎實與否,思維是否縝密的直接體現。隨著多媒體教學的便捷使用,傳統板書教學開始逐漸弱化,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甚至忘記書寫板書。合理的板書設計和多媒體效果結合對上好一節課非常重要,且中醫教學內容具有其特殊性,理論抽象,言語描述往往不能完全體現本意。在講述中醫基礎理論部分“精、氣、血、津、液”章節和“藏象學說”章節應用板書圖示和多媒體結合的方法。通過圖示板書,學生從總體上可以把握中醫學中的“形”和“神”的關系,“精氣血津液”和“神”的關系,理解為什么“精血同源”,為什么“津血同源”,氣化對于物質轉換的重要性,氣化對于生命活動的重要性。如圖1所示?!安叵髮W說”中如“心主血脈”和“心主神志”之間的關系,通過圖示,學員很容易理解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發揮,要依賴心血、心陰對心神的營養和滋潤作用,心血是精神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如圖2所示。圖示板書很容易調動學生的主觀直覺,有利于學生的感知,啟發學生的思維,對于概念理解充分,記憶更加深刻,與多媒體教學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2.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教師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將案例研究的邏輯和范式引入到案例教學中,科學合理的教學組織、引導學生對案例的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教授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及有效應用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3-4]。在學習中醫基礎理論部分的“病因”和中醫診斷學部分的望診、舌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內容時,分別采取文學案例(病因)、圖片案例(望診、舌診)、文字案例(八綱辨證)和多媒體案例(臟腑辨證)三類案例。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內容,分發典型案例為自學材料,通過課堂隨機提問,學生分組討論,最后教師講解總結的方式,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參與到教學中來。如病因“七情內傷”的致病特點和臨床意義,選取“范進中舉喜而發狂”,“林黛玉豆蔻年華香消玉殞”,“諸葛亮罵死王司徒,諸葛亮三氣周瑜”和“唐婉思念陸游,怏怏而終;陸游精通養生,八十身猶健”的古典文學案例,讓學生理解“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正常的情志活動,一般不會使人致病。只有突然的、強烈的、持久的情志刺激,超過了人體所能調節的范圍,使氣機紊亂,才能致病。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回憶故事情節,學生能夠分析案例人物的性格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興趣較高,討論的內容和深度都符合教學的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對中醫學“形神合一”的理論認識更加深刻。案例教學課堂氣氛活躍,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性,還可以提高學生橫向、縱向的聯系能力和中醫辨證思維能力。

2.4Mindmap教學法

思維導圖(MindMap)由英國心理學家TonvBuzan1970年提出,在編寫的《思維導圖》一書中他指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的表達,因此也是人類思維的自然功能,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是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5]。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思維導圖理論日漸成熟,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關注。思維導圖具有讓思維可視化、提升注意力與記憶力、啟發聯想力與創造力和開啟大腦無限潛能等優點,被譽為21世紀全球性的思維工具。鑒于中醫護理學課程學時緊湊,內容繁多的特點,我們在講述中藥學和方劑學內容時采用Mindmap教學方法,在多媒體課件中將中藥的四氣、五味、用藥禁忌及煎服方法等中藥學基本知識以Mindmap形式展現出來,并要求學生學完本次課后將常用中藥的性能,使用和煎服方法畫一張Mindmap,促進了學生的課后復習,提高了課堂學習績效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我反思能力。

2.5情景模擬教學法

情景模擬教學是指教師創設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接近實際工作或生活的場景,由醫學生在這種場景中分別擔任不同角色,教師進行指導、分析并做出最后總結的一種虛擬實踐性培訓方法。其優點是將角色扮演,對話練習和情景教學融合為一體[6]。我們將中醫應用護理方法和中醫臨床病癥護理結合,選取“呃逆”“中風”“腹瀉”等癥,編寫臨床情景劇本,學生分角色扮演??己藘热萆婕爸嗅t學診斷,辨證,護理措施,健康宣教,并進行毫針、灸法、拔罐或耳針等一項技術的操作。既能考察學生對護理技能的掌握,又能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該教學方法是對前面教學內容的總結,有利于促進學生對中醫護理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對臨床問題的綜合處理能力。

3多元互動教學法實施意義

由于中醫護理學內容豐富和涉及學科繁多的特點,不同的學習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護理崗位職業能力,是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合作學習的開放式教學模式,可以滿足培養綜合型、高技能型護理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古扎力努爾•尼扎木丁,尼力帕爾•阿力木,阿依恒•曲庫爾汗.評估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醫學生耳鼻喉科實習過程中的教學效益[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7):83-85.

[2]李雪雁.多元互動式教學方式在《生物化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4,42(20):22223.

[3]陳學妍,王昭.案例教學實效性較低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6):136-138.

[4]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趙航.基于“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探究式案例教學模式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5(3):284-290.

第2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論文摘要】目的 增強學生對中醫望診的直觀認識。方法 根據教材編排體例,分章節收集相關病理圖片1630張,采用Microsoft PowerPoint 文件格式制成電子幻燈片,存儲于計算機,讓學生自主的點擊文件,觀察常見病癥的形態學特征;并拍攝名老中醫臨證視頻10例患者,動態記錄其診療過程。結果 提高了中醫望診的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視覺在病理圖片中得到客觀訓練。結論 本系統對強化中醫診斷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有一定輔助意義。

1 引言

中醫的實驗教學究竟應如何完善?至今尚無統一的標準。在望診的課堂教學中,仍是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對中醫望診之病變形態學的描述,往往是教師講得繪聲繪色,口干舌燥,學生則聽得云里霧里,不得要領。缺乏一種生動具體、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為解決中醫望診教學“光說不練”的窘境,我們研制了“中醫望診訓練系統”(國家專利申請號200820053104.9),旨在加強學生對中醫望診的直觀感覺能力,為今后的臨床診療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具體方法報告如下。

2 研制方法

2.1 研制目的

該系統研制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觀察常見病變之部位、形態、顏色、范圍等直觀視覺變化,掌握中醫望診的主要內容,從而達到提高病癥望診的識別水平。

2.2 研制手段

按“十一五”《中醫診斷學》(新二版)教材體例[1],采用目錄分級方式,將“望診”分五個一級目錄文件名、二十二個二級目錄文件名,一級目錄文件包括全身望診、局部望診、望排泄物、望小兒指紋、舌診,在一級目錄文件下,根據教學內容又分若干個二級目錄文件,在二級目錄文件下,還可再分若干個三級目錄文件。如局部望診(一級目錄文件)——望頭面、望五官、望軀體、望四肢、望二陰、望皮膚(二級目錄文件)——望頭部(三級目錄文件)——頭顱、囟門……。將教學內容分解成為相對獨立的部分,各部分通過點擊目錄的方式進入,各部分的結尾均有鏈接點可以順序進入下一個部分。學生可依自身的需要任意點擊進入,既可按照教材順序進行,又可靈活調整順序。

2.2.1 素材庫的建立

典型圖片的收集:用數碼照相機拍攝醫院臨床實際病例的圖片; 或在相關書籍進行圖片掃描;或在醫學影像資料中抓拍圖片;或在網絡中找到相關的圖片資源。其中跟蹤拍攝住院患者的舌象的動態變化,從治療前的焦黑苔、治療中的厚黃苔,到治療后的薄黃苔,加之對應的病證的變化,使學生對舌的動態變化的認識不僅僅局限于抽象的理論,而是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

診療視頻的拍攝:為了使學生真正理解中醫的生命力在于臨床療效,在征得全國名老中醫——郭振球教授的同意下,每周在郭老門診期間,跟蹤拍攝郭老臨證實況,從接診時的醫患問答、望聞問切,到寫病歷、開處方的全過程,實時錄音錄像。包括初診、復診、再診多次全程記錄,通過患者服藥治療后的病癥變化,以及通俗的語言表達,來反映中醫診斷的客觀可靠性。從而解決新校區上基礎課,學生見習難的困繞。有助于學生動態、直觀地認識疾病的癥狀體征。臨床資料直接來源于臨床,不僅真實可信,而且能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

2.2.2 圖片的處理

收集到的圖片素材在歸入素材庫之前,要用圖像處理軟件進行色階、亮度、對比度等的處理,以取得最佳效果,在Microsoft PowerPoint中直接插入圖片,另加一段2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

3 應用情況

3.1 學生每三人一組,共用一臺計算機,改變教師采用多媒體組合同步教學方法,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按照教學內容編輯圖片,展示各種病態特征。采用望診真實圖像,直觀與思考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在真實生動的教學中領會要領,增強記憶,開闊思路,使得望診內容更具客觀化,在模擬的臨床背景下回答問題,用量化的分數來評價學生的臨證能力,解決了臨床考核的量化問題,對提高學生辨證思維能力和臨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3.2 考核評價方法的改革中醫診斷學是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的橋梁課程,教學中的“三基”(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運用顯得十分重要。以往單一的理論考核方式,重理論輕實踐,既不能全面客觀測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基本技能,也不能指導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因此改革為綜合性考核,理論測試占80%,操作訓練(包括實驗、四診操作)占20%。從多方面評價學生,以促進學生向創新型、能力型的轉化。

4 討論

4.1 教學模式的轉變

中醫實驗教學總體上仍處于探索和完善階段。如何培養出較高素質的學生,是中醫醫學教育的新問題。中醫望診教學應強調直觀性,將單一的課堂講授為主,轉變為以課堂形象教學、師生互動、教與學相結合的訓練型教學模式。將一些語言描繪很難準確表達的病證體征,用醫學圖片的形式展現,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與識別能力得以提高。

實施“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得以激發,由單純“被動實驗”過程變為“積極思維”創造的過程教學。為加強實踐環節,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技能培養體系進行了優化,將原附屬于理論教學且較為松散的實驗教學(理論教學90學時, 實驗教學18學時)改為集中地、系統地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并實行單獨綜合設課——《中醫診斷實驗方法學》課程,單獨考核。

4.2 教學方法的改進

通過中醫專業技能的專題訓練,使之盡快完成從“學”向“用”的過渡。以學生為主體的實驗教學,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望診的識別內容模糊相近的困惑,如面色淡白與面色蒼白、腐苔與膩苔等,需不斷強化訓練,才能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現有的多媒體課件,多為教師單向演示,缺乏互動功能,難以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場景的訓練。中醫望診訓練系統的圖片直觀性強,可以增強視覺效果,從而準確地表現望診中的望神色形態及望舌;視頻錄像可以展現名老中醫的臨床診療全過程,將臨床示范病例與臨床見習相結合,展現了形象、動態、直觀的特點。

4.3 實驗教學的探索中醫診斷的主觀因素較多,缺乏統一的客觀標準,因此,訓練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有一定難度。我們以具體病案為中心,在名老中醫與患者之間的望、聞、問、切四診過程中,通過視頻、音頻、圖片形式,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形成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導學結合,啟發式、探究式的新型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用創新的教學理念,以素質教育為目的,正確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生在臨床辨證的準確率。

5 結語

中醫望診訓練系統的研制,使傳統的中醫診斷學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彌補了傳統教學方法中信息量少的缺陷。既有利于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還可規范教學與考試,提高教學效果,對優化中醫診斷學課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深化教學改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資料更新的問題,如非典型性肺炎、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中醫診斷未納入的新型傳染病,臨床客觀存在,古籍未有記載,是否也要納入“中醫望診訓練系統”的素材庫?是個值得商榷與更新的問題。

第3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關鍵詞:中醫本科 人才培養 中醫經典 臨床實習 教學方法 問題與對策

Present age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course personnel training the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He Guihua

Abstract:The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es still is now the Chines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main channel,regarding the stable Chinese medicine troop,carries out the Chinese medicine fundamental research continually and clinical practices the vital role.But the present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course educates still has the curriculum system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al ancient book study insufficiency,clinical practice existence flaw,teacher teaching method improper and so on phenomena,causes the student to lack the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the clinical dialectical ability not strong.Unifies own practice in this to propose several ponder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regarding this..

Keywords: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course Personnel training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and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011-01

21世紀,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在于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1]。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發注重其創新性。近年高校擴招對本科生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作為高等中醫藥院校,如何培養中醫學本科生人才,哪些因素影響著中醫學本科生人才培養,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值得探索的研究課題。筆者針對湖南中醫藥大學本科人才培養工作中所顯現出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體會如下。

1 目前中醫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中醫經典古籍學習欠缺、辨證能力不強。

中醫四大經典是指《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對中醫臨床有著廣泛的實用性和指導意義,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目前各中醫藥院校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專業思想不牢固、注重實驗教學等原因,在本科教學中對中醫經典古籍課程安排的課程略顯不足[2]。中醫經典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性,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辨證論治的綜合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研究生臨床辨證能力的必修課程。由于學生和學校對中醫經典課程的重要性不能達成一致,以致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本科生的臨床辨證能力相對欠缺。

1.2 臨床實習存在缺陷。

學生通過四年的理論學習進入臨床實習,這是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直觀實踐的橋梁。通過教師的引導,可使學生掌握中醫理、法、方、藥的臨床應用,并在跟師學習中不斷繼承教師的寶貴經驗,為以后親自臨證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施治過程中病人所反映的確切療效,激發學生對中醫的學習熱情,堅定對中醫的信心。

目前面臨的不足有二,一是部分同學為了進一步考研而放棄了臨床實習,專注于考研科目的理論學習,大大縮短了臨床實習時間,甚則干脆不去實習。二是實習基地先天不足。實習醫院無論是各級的西醫醫院,還是中醫醫院,甚則是各中醫院校的附屬醫院,從門診到病房,多是采用西醫西藥,中醫中藥治療成了輔助,嚴格按照中醫為主、突出辨證論治特色者反倒寥寥無幾。

1.3 教學方法失當。

在中醫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在中醫臨床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西”輕“中”的教法不乏其人。如在《中醫內科學》授課過程中,不深入講解中醫理論,或將中醫理論輕輕帶過,大談本病相當于西醫某病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等等。如此教學的后果,一則弱化了學生對中醫理論和臨床診治知識和方法的掌握,同時也直接動搖學生對中醫的信心,喪失進一步學習中醫的積極性。

2 針對上述問題采取的舉措

2.1 重視經典學習。

中醫本科生課程的設置,應能夠堅實中醫基礎理論、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技能、培養科學研究思想方法,針對高等院校中醫經典古籍類課程學習程度參差不齊,應在研究生教育階段加強研究生對中醫經典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在中醫學專業教育中,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中,適當增加這類課程的學時,必將進一步增強中醫學高層次人才中醫臨床技能發展的后勁,使這些中醫高層次人才對中醫學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2 注重臨床實踐。

中醫的生命在于臨床,培養創新性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亦不能脫離臨床實踐。目前我校本科生在大四開始進入臨床實踐階段 。進入這一階段之后,到教學醫院,在臨床教師指導下以實習醫生身份參加實際工作,在綜合運用所學的中醫兩個專業知識的同時,進一步學習各種操作技能,鞏固和加深專業知識,并能初步用中醫知識技能解決一些較簡單的診療問題。學生通過專業實習,經過抄方、試診,初步具有運用中醫理論知識獨立診病的能力,并得以進一步加深對中醫學體系理論的理解。

2.3 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革。

我們要尊重認知規律,探索教學結構。大學教育的主要目的已經不是教會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這就是為什么學生對只會一字不漏地讀教材,讀課件的老師特別反感的原因。通過各種手段方法要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發展。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精心挑選最精華而又帶有規律性的知識來講授,既考慮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又重視他們的實際接受能力,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探究式思維方法的目的。在學習中,學生需要自我激勵、設置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獨立的研究、進行自我引導的學習,應用新建構的知識解決復雜而實際的問題,并對問題的解決過程進行監控和反思?,F代教育尤其是醫學教育中的一些新的模式,對提高中醫教育效果,非常有益。

在臨床前期課或臨床課中,我們開展了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以病人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小組討論式教學。通過問題病案的選擇和設計;組織小組、分組學習;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活動匯報和總結評價反思等,以臨床課程為重點,不僅實現與以往所教各基礎學科之間的融合,而且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新知識和與人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對未來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3]。我們認為思維導圖和PBL在中醫教育中值得推廣學習。

醫者意也。中醫學既是人文的、直覺的、注重效驗的,又是宏觀的、模糊的、偏重個體的,實踐性很強?!皢柷牡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中醫學的源頭就在臨床,因此中醫教育就是以臨床為基礎,從循證開始,通過“傳道、授業、解惑”的詮釋過程來理解中醫,通過個性化培養,使學生受到真正鮮活、靈動的中醫教育,培養“師古而不泥古”的創新型中醫人才。

參考文獻

[1]馬德秀.尋找人才培養模式突破致力于培養創新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06(11):20

第4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目的:本文就西醫院校學生學習中醫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了探討。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合理調整和整合、注重豐富教學手段和方法、創造和利用各種學習平臺,激發學習興趣等方面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

中醫學;教學質量;西醫院校

西醫院校開設“中醫學”課程是貫徹落實國家中西醫結合相關政策的有效途徑。如何根據西醫院校的特點,在較少的教學課時里,將《中醫學》的精華部分展示給學生,并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上,進行梳理整合

1.1合理調整教學內容,突出重點在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實踐中,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比較突出。教材內容涵蓋中醫藥院校教材的大部分學科,僅是將其內容進行了壓縮和精減。多數教師關注于將知識點盡可能多地傳遞給學生,務求面面俱到,實際效果卻適得其反。因此,對現有教材內容的傳授方面也應作出一定的調整,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具體教學目標,教師應對規定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精心取舍[1]。對重點內容詳講、細講、反復講,對次要內容,則以學生自學為主。例如,中醫基礎理論部分“藏象學說”內容,屬中醫基礎理論的重點,易與現代醫學的一些概念混淆,在講授中,要不惜課時,講深講透。在臟腑辨證部分,由于前期知識的鋪墊,可以簡略講解,綜合運用其他教學方法,對知識進行強化。

1.2注意對相關知識進行擴展和延伸我們要讓掌握現代醫學知識的醫學生接納中醫、研究中醫,運用中醫理論及方法,更好地造福更多的患者,必須營造良好的知識背景和氛圍,因此在課程講授過程中十分注意拓展與中醫藥相關的知識。例如:講解緒論中,介紹了中醫存廢的爭論以及近百年來部分文化名人對中醫的看法,并對這些現象做出客觀評述。介紹青蒿素、砒霜(2O3)在白血病治療中的應用等科研及臨床成就,中醫與航天科技的結合以及當今中醫藥、針灸在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發展的概況。這些知識的補充,既增進了同學們對文史知識的了解,也激發了學習興趣。展示中醫藥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也幫助同學們初步樹立從中醫學中尋求科研靈感的意識。在講解體質學說部分,可以簡要補充中華中醫藥協會《中醫體質分類判定標準》相關知識等等。

1.3注意中西醫的區別與聯系,強化中醫思維的培養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理論體系。西醫院校的學生在學習中醫之前,已學習了部分現代醫學基礎課程,基本形成了現代醫學理念和思維方法。很容易以西醫的思維方式來學習中醫學,從而影響學習興趣和效果。而且,西醫院校學生對西醫專業的自豪感和優越感容易使學生對中醫產生輕視甚至鄙視有了輕視中醫的心理自然就缺乏學習中醫的動力[2]。授課時,應首先講明中醫學特點,說明它與西醫學的差異,要求學生在學習中醫基礎知識時,在頭腦中建立一種新的理論體系,不要拿西醫學觀念生搬硬套中醫學理論,否則會直接影響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和學習[3]。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既要堅持中醫的理論特色,又要注重中西醫理論的聯系,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讓同學們建立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的思維模式,并在整個中醫學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強化這一理念。教學實踐中具體可采取選擇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為例,與西醫疾病病名相對應,使中西醫的內容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易于理解,學生容易掌握。防止學生習慣性地應用現代醫學的思維方法、醫學模式去機械地論證中醫理論的內涵。比如:在講授“陰陽”“五行”的概念時,要結合自然社會現象、人體結構、生理、病理現象,樹立“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具體明確“陰陽”的概念時,可結合陰陽實質現代研究的相關成果?!癱AMP、cGMP”、“多巴胺、乙酰膽堿”、“交感、副交感神經”部分功能,有利于理解。在講授中醫基礎理論的同時,引入中醫學相關內容中的現代研究成果,來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4]。講解中醫“五臟”概念時,“心主血脈”的功能可以借助與現代醫學的認識進行講解,但“心主神明”的內涵要詳細講解,結合現代醫學對腦、中樞系統等的認識來闡明其實質。在講述中醫內科學時可以將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結合起來講授,針對某一具體疾病,從兩種醫學體系在理論認識和治療手段上的異同進行簡評,形成與病名相應的病因病機、臨床特點、發展演變、轉歸預后的系統認識,客觀地評價中西醫各自的優缺點。

2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要注意多樣化、綜合運用

2.1積極運用啟發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結合教材內容,合理設置問題,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在教學中進行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方位提高[5]。比如:辨證部分內容,平鋪直敘講解難以給學生深刻印象,影響教學效果,要充分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陰陽、五行及藏象學說的內容,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對各種辨證分型可能的表現形式進行推理、歸納。教師可以對其中的錯誤進行糾正,對遺漏部分進行補充,講解。這樣,一方面復習和鞏固了原有知識,另一方面,對教材前后相近和類似內容,進行合理整合,節約課時,同時也便于學生對新學內容的掌握與領會。

2.2緊密結合臨床實踐,靈活運用病例教學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醫學,但許多西醫院校鑒于課時原因不專門安排中醫學見習、實習時間。因此,如何讓西醫院校學生盡量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實踐中,認真選擇典型病例,靈活運用于課堂,盡量將中醫學課堂理論教學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同時,在中醫學教學中利用病例講解疾病,利用病例引導學生學會如何進行臨床思維,能提高學生辨證論治的能力。如在“八綱辨證”、“臟腑辨證”的教學過程中,可選擇典型案例,模擬臨床場景,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避免課堂講授的枯燥和單調,使中醫學變得具體生動,從而使學生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3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生動、信息量大等優勢,將抽象的中醫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既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促進對中醫學學習興趣的提高。如:在“陰陽”“五行”部分,可制作成動畫、圖表、示意圖等形式,形象展示他們的消長變化、相互制約等關系。在“臟腑”部分,可選擇恰當圖片,形象地展示“在志”、“在體”、“開竅”、“其華”等內容以及臟腑功能失調時相對應的病理狀態。在“舌診”部分的講授中,可以將正常舌象和各種病態舌象用圖像的方式直接呈現給學生,形象直觀,易懂易記。在經絡、針灸內容的講授中,可在幻燈片中通過的圖片、動畫、錄像等顯示經絡的循行、腧穴的位置、針灸各種療法的技術操作以及針灸取穴的治療方法。

3積極創造和利用各種學習平臺,激發學習興趣

3.1構建課外平臺,加強師生交流課堂教學顯然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完全消化,尤其是那些對中醫學感興趣的同學,更應該提供課外平臺,加強師生互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掌握更多的中醫知識。為彌補中醫學課時的不足,對于教學學時內不能充分講授或沒有涉及、但學生又有極高學習興趣的部分,可開設相應選修課,拓寬學生中醫藥知識領域。因課堂授課學時不足而未能詳細講授的內容,加強師生交流,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同時積極利用圖書館和各種網絡平臺,把大量豐富的圖書資料、教學圖片、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料共享。條件允許時,還開設有中醫興趣社團,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交流。

3.2指導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在有限的教學時限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中醫學知識是不現實的。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比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點更加重要和迫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一部分內容,適當延伸相關知識、介紹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建議課外閱讀的參考書目等,使學生根據自身具體條件和興趣,進行進一步學習和研究。

4結語

面對目前西醫院校的《中醫學》教學的諸多困境,中醫學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教學理念及方法,不斷提高個人能力。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西醫院校學生真正學中醫、用中醫,為我國的醫學事業培養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錦鳴,張林.西醫院校中醫教學的現況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5):289-290.

[2]潘宇政,朱翠香.西醫思維定勢對中醫學教學的影響及其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15,23(3):515-518.

[3]趙婧,施?。P于西醫院校中醫教學目的的思考[J].中醫教育,2014,33(2):82-83.

[4]庹玉紅,耿慶文,付超.淺談西醫院校學生在中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中醫教育,2014,33(5):78-80.

第5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中藥學》是闡述、研究中藥的基礎理論和臨床應用的學科,是中醫藥各專業必修的基礎學科之一,同時又是從基礎過渡到臨床的樞紐課程。但《中藥學》內容龐雜,大部分同學反映中藥難學,而良好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減輕學生學習的困難,提高《中藥學》的教學質量。本人就幾年來中藥教學中的體會總結如下。

1首先注重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

中藥是中醫的理、法、方、藥中重要的一環。因此,在上課過程中,有必要對學生講授中醫的基礎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中醫理論水平,并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例如,向學生介紹取象比類是中醫思維的核心,在中藥中亦有大量運用,如以皮治皮,以心治心,以核治丸等,從而引導培養學生的中醫思維,使學生能一定程度上推導出藥物的某些作用。如桑寄生是寄生在桑樹上,猶如胎兒寄生在母體上一樣,需要母體供給營養,因而具有安胎作用。到后面補益藥講到菟絲子時,只需向同學們介紹它亦是寄生性的,寄生在大豆的葉子上,與桑寄生相同,同學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菟絲子具有安胎之功。

2注重培養學習中藥的興趣

2.1加強直觀教學中藥學的內容比較枯燥抽象,為了激發同學學習中藥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接觸中藥。結合圖片,解釋藥名的來歷,如百部,先讓同學觀察其根部,然后再向其解釋其命名的緣由。同時告訴同學在校園中就可以見到的一些中藥,讓其感覺到中藥其實距離我們很近。并拿來中藥的標本以加深印象。通過直觀教學,可以使學生加深印象,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2.2講小故事通過引用經典的小故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使同學們加深對藥物治療作用的印象,并激發同學對中藥的興趣。如在講解木瓜這味中藥時,向同學們講解木瓜的有關小故事,使同學們在哈哈大笑之余,記住了木瓜是治療腳氣腫痛的要藥。在講何首烏這味中藥時,向同學們介紹關于何首烏流傳久遠的小故事,讓同學們記住了這味藥善于治療須發早白。

2.3引入病案該教學模式可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中藥的興趣,堅定學好中藥的信念。同時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吸收知識、探索知識的能力。如講到酸棗仁時,給學生講了名醫馬有度曾因此藥而走上中醫之路,并成為名醫。他在藥物運用中發現炒棗仁安神效果的確較生品為好,并在其后的臨床應用過程中,細心體會用藥,在此基礎上,幾經改進,他們終于研制出安神新藥——速效棗仁安神膠囊。

3運用比效歸納法

比較就是對有聯系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相關方面進行比較,以達到認識、區分事物的目的;歸納就是對事物的特點進行總結,以加強記憶,有比較才有鑒別,有歸納才利于記憶。通過比較歸納可使所學知識條理化、簡單化、系統化,便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較歸納法在《中藥學》的學習過程中亦占有重要地位。

3.1講清共性與個性在各論每章概述部分講述時,聯系《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等課程,把藥物的藥性、功效、主治證等主要內容講深講透,使學生明確本章藥物的共性。講到具體藥物時,指出其共性,指導學生與剛講授完的概述部分共性相聯系,并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自己思考,推導出藥物的主治證。啟發引導學生從功效推導出藥物作用,從而減輕學習負擔。然后再求異,突出個性,重點講授每味藥物的特點與特性。

3.2同類藥物中,相關藥物或藥對的性能的比較歸納如解表藥中的麻黃與桂枝,荊芥與防風,桑葉與;清熱藥中的石膏與知母,黃芩、黃連與黃柏,赤芍與牡丹皮等。

3.3同源比較即對來源同一植物,而藥用部位不同的中藥進行歸納,一般來源相同的,功效總有相同之處,桑白皮與桑枝、桑葉,瓜蔞與天花粉,但麻黃根與麻黃比較特殊,雖來源相同,作用則明顯不同。如老嫩或加工炮制有異的藥物之性能進行比較歸納。如,肉桂與桂枝,枳實與枳殼,青皮與橘皮,熟地黃與生地黃,膽南星與天南星,生大黃、制大黃、酒大黃等。

3.4引導學生以藥物科屬為綱歸納藥物的性味、功用此方法不僅有助于記憶,同時亦可作為探索藥物新功用的思路。如來源于礦物類、動物、昆蟲、海產藥多標以咸寒。五加科的多有補益作用,天南星科的多有毒,桔??频亩嘤谢抵箍茸饔谩H缭谥v黨參時,告訴其雖有參名,卻并非五加科的,而是桔梗科的,與功能止咳化痰的桔梗同科屬,因此,在臨床上亦有醫家用黨參來止咳化痰,從而擴展了學生的思路。

3.5同名而不同種的藥物性能的比較歸納如川貝母與浙貝母,漢防己與木防己,川牛膝與懷牛膝,南五加皮與北五加皮等。

3.6功效為綱進行歸納具有相同功效的藥物不僅存在于同類藥中,在不同的章節中也有。因此,有必要對相同功效的藥物進行歸納。如對具透疹、明目、通鼻竅、升陽、開竅、安神、安胎、潤腸通便功效的藥物進行總結,并對其作用機理進行比較。

3.7以相同病證為綱進行藥物的歸納比較這種方法有利于以后方劑的學習和臨證用藥。又如常用治黃疸、虛喘、泄瀉等病證的藥物各有哪些,其作用機理有何異同等。

第6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關鍵詞:中醫內科學;病例教學;臟腑證治;臨床思維

對于中醫類醫療專業在校生而言,中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核心目標之一是培養中醫臨床思維,即建立真正的辨證論治思維體系。從教材編寫和臨床實際來看,目前辨證論治使用最多的是臟腑證治體系,臟腑證治思維是中醫內科學課程教學最應該培養的基本臨床思維和能力,為后續臨床課程學習和快速進入臨床狀態打下堅實基礎。筆者在高職高專中醫內科學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一套培養學生臟腑證治臨床思維的方法,取得較好效果,現介紹如下。

1教學現狀

中醫內科學既是臨床課程,又是學習其他臨床課程的基礎,故一般安排在其他臨床課程之前進行講授。學習中醫內科學時,學生雖已完成了中醫基礎理論及方藥知識的學習,但尚未接受過系統的中醫臨床思維訓練,不懂和諧的醫患溝通、從容接診患者和收集四診資料,尤其不熟悉一邊有目的地進行四診,一邊逐步確立證素、合成證型和合理處方用藥,更談不上最后的交代醫囑。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是病例引導教學法,如PBL教學、標準化病人教學和文字描述典型病例教學等[1~3]。這些教學法均強調與教材病種證型一致的典型性,較為簡單,系統辨證體現不足,不符合臨床實際,而且學生的理法方藥整體思維得不到訓練,學習主動性差,教材內容與臨床實踐脫節,學生在面對復雜臨床實際病例時,會感覺學無所用,以致無從下手,進而延緩進入成熟的辨證論治臨床狀態。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臨床前從未獨立接診過患者,從未獨立開出一張中醫處方,缺乏臨床感覺,與處方用藥的“下筆如有神”相去甚遠。另外,中醫類醫療專業學生畢業后輕視辨證論治,片面追求秘方、驗方,甚至全盤西化,僅用現代藥理指導處方用藥。這些都應引起警示,臨床課程教學,尤其是中醫內科學教學,要在學生腦海中打下中醫處方用藥必須辨證論治的深刻烙印,培養學生真正的中醫臨床思維[4,5]。

2教學方法

在介紹中醫內科學總論時,應該圍繞臟腑證治實際操作做好前期準備,安排臟腑辨證技巧、臟腑基本證治、臨證問診思路、處方與醫囑思路等專題講座,結合中醫執業醫師考試技能考核第一站和第三站的答題要求與技巧。教師在講解各系具體病證前,應精心備課,選擇較復雜的臨床多證素組合的實際病例(最好是來自臨床的病例),并要求學生預習課程內容。講述具體課程內容前,教師對患者基本信息及舌脈進行板書,師生分別扮演患者與醫生,學生圍繞主訴問現病史、相關病史,教師將先前準備的臨床實際病例按照問診思路演繹出來,一邊回答學生問診,一邊在黑板上板書關鍵信息,問診結束后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寫出診斷、證型、治則治法、處方用藥和交代醫囑。課程講授過程中也可適當結合此病例。下節課上,在簡要復習上節課內容之后,抽查5~10名學生的處方用藥作業,并選取一份較好的處方在黑板上板書,結合病例分析處方得失,尤其是處方實施與療效分析。由于時間緊張,建議一節課演示病例,一節課分析處方,間斷實施。

3臨床思維訓練

3.1問診思路首先對患者進行望診、看舌摸脈(這些資料由教師提供),其次問主訴(患者最主要、最痛苦的癥狀、體征及持續時間),最后圍繞主訴問現病史,旨在搞清楚西醫診斷是什么病和中醫診斷是什么證?,F病史分兩段,一段問主訴產生的誘因、當時的狀態、診療經過(包括就診醫院、檢查、診斷、用藥及效果等),此段應有意識地考慮或排除西醫疾病診斷,在較為明確的情況下可決定給患者開用中藥。二段問當下,首先,搞清楚主訴現在的具體狀態,圍繞主訴問伴隨癥狀,注意結合舌脈有針對性地問診,一邊問診一邊考慮證素,一邊試探一邊肯定或排除,先考慮病性再考慮病位。病性分虛、實兩方面,肝心脾肺之虛從氣、血、陰、陽方面考慮,腎之虛從精、氣、陰、陽、方面考慮;實從水濕痰飲(或化熱為濕熱、痰熱)、氣滯、血瘀、食積、外感等方面考慮。病位從肝心脾胃肺腎等方面考慮。常規的食納、睡眠、大小便、婦女月經等均需問診。其次,問患者相關病史、其他癥狀、特殊要求等。再次,患者自我補充。最后,注意是否已問患者脾胃狀態。3.2臟腑辨證思路與技巧臟腑辨證關鍵在于提取證素,包含病性和病位兩方面。提取證素后,下一步就是將這些證素分主次(病性的主次和病位的主次要分別辨析),組合得出合適證型。病位因素辨證技巧:脅肋脹悶或其他不適與情緒有關,病位在肝;心悸、失眠、健忘,病位在心;腹脹、納差、便溏,病位在脾;咳痰喘,病位在肺;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病位在腎;脘脹、噯氣,病位在胃;尿頻、尿急、尿痛,病位在膀胱;高熱神昏,病位在心。病性因素辨證技巧:虛者:氣短、乏力、自汗,勞則更甚,為氣虛。血為紅色,血虛則淡或白,一方面表現在唇、甲、舌、眼瞼,月經量少、色淡、質稀;另一方面表現在血不養心的心悸、失眠等。陰虛則內熱、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苔或少津、脈細數,陽虛在氣虛基礎上見寒象(形寒肢冷、畏寒肢冷、手足涼、喜溫喜按等)。先天矮小、癡呆,為精虧。實者:水濕痰飲一為阻滯氣機,表現為脹悶困倦;一為困阻脾胃,表現為納呆、嘔惡、便溏等。食積見噯腐吞酸或大便臭如敗卵。肝陽上亢、肝火上炎均見面紅目赤、煩躁易怒。脹悶疼痛不定,與情緒有關,為氣滯;刺痛,痛有定處,夜間為甚,舌紫暗、瘀點瘀斑,脈澀、結、代,為血瘀。口臭、口干、便秘為胃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必為濕熱、痰熱、食積化熱之一,脈濡為濕。3.3論治思路首先,針對主要證素選擇最佳主方,針對次要證素選擇合并用方或者針對性加藥。針對最主要的證素看是否需要個別加強,選擇相關方藥。其次,考慮主癥或者患者感覺痛苦的某癥狀,進行強化對癥治療,其余次要兼癥,不需個個處理,因為前面主方已治本,若患者特別要求或特別不適,尤其是食納、睡眠可適當考慮。最后,考慮西醫病因,思考是否有較好的針對性中藥對因治療,注意考慮脾胃,調和藥性、凝聚藥性??稍谑煜し剿幒椭嗅t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對處方進行適當加減。處方加藥:一般從相關方中選取關鍵藥物,根據中醫基本理論,如五行生克、氣血津液、藥性升降浮沉等加用相關藥物。處方減藥:開每一味藥時,頓思該藥的藥性、功效和患者當前狀態,不合適時可考慮減量、換用或舍棄。3.4醫囑思路仔細交代藥物的煎服方法,尤其是先煎、后下、服藥時間等。若患者或家屬難以體會,則需書寫清楚,囑其尋求幫助。此外,還需交待飲食注意事項、休息或運動注意事項、特殊注意事項等。

4實踐體會

筆者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引入師生共同演繹臨床較復雜病例并處方用藥和分析的教學方法,連續實踐3年,廣受學生和同行認可,反響較好。學生普遍反映該教學方法操作性強,臨證感覺與體會多,尤其是反復的問診思維訓練和辨證論治實踐使得臟腑證治思維深入人心。學生在實際處方用藥學以致用的過程中,看到教師臨床實踐取得較好療效后,增強了中醫自豪感和信心,堅定了中醫臨床職業取向。這種臟腑證治中醫臨床思維訓練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對以前所學中醫基礎和方藥知識進行復習并綜合應用,反復練習后,大部分學生反映有一種臨證自然而然,處方“下筆如有神”的感覺,為后續臨床課程學習及將來實習和畢業后執業打下堅實基礎。實際上,這種教學法正是對學生“早臨床、多臨床”認識的實踐。不足之處是,這種師生演繹實際病例的教學法,只是反復強化臟腑辨證論治思維,對應用其他辨證方法的訓練不夠。

參考文獻:

[1]楊舒,陶慶文,李寶欽,等.中醫內科學PBL教學法的實踐與研究[J].中醫教育,2015,34(5):46-48.

[2]孫麗霞,薛博瑜,汪悅,等.中醫內科學案例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中醫藥,2014,46(1):71-72.

[3]楊勤,楊德全,李勇華,等.學生標準化病人(SSP)在高職高專中醫內科學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1):93-94.

[4]林輝,符逢春,李媛媛,等.“思維導圖”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8):68-69.

第7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1、內容多,學時少

中醫學概論教學內容多,醫學專業性強,涉及面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零碎、抽象,如望診、問診、切診的相關內容。中醫本科生300多學時的內容要在非醫學專業80學時講授完畢,并且這些專業的學生大多在一年級、二年級接觸這門課程,沒有經過西醫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對人體的解剖結構、組織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學的深淺度,成為一個難題。

2、學習認識不足,方法欠缺

通過與學生的交談及問卷調查發現,在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甚至對開設這門課程的必要時產生疑問,如計算機專業學生認為只要學習好計算機編程就可以,體育健康專業學生認為練好自己的體育專項就行,學習醫學尤其是中醫學對其專業并不重要,對今后的就業也無幫助,因此學習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些學生雖然對中醫學概論感興趣,但認為需要記憶的內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從何學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中醫的思想精華,并在本專業中得以應用。

3、實踐性強,操作難度大

中醫學是在實踐中產生并不斷發展的醫學科學,臨床實踐性很強。但由于中醫學概論學時非常有限,培養目標與醫學專業有所不同,沒有臨床見習和實習階段,與臨床病人相脫節,因此缺乏客觀性、具體性和操作性。如脈診中脈象的學習,問診的內容及技巧,用藥的規律及療效。

二、教學改革思路和方法

1、結合文化背景,詮釋中醫理論

中醫學孕育于中國傳統人文土壤之中,與西方現代醫學有明顯的異質性。因此,在中醫基礎理論內容講授時,要時時結合古代文化知識,如中醫學的氣一元論、陰陽五行學說等哲學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病因學說中“風邪”與自然界中“風”的聯系;兵法在治法中的運用等等。因此,我們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中醫多元文化背景的討論與交流,從而讓學生逐步領悟到中醫學中陰陽、氣血、藏象、正邪等基本概念的內涵,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科學性,中醫臨床療效的特色優勢,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學習中醫學的興趣。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從學生角度出發,換位思考,認真分析部分學生因內容多、學時少、醫學知識面廣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將教學內容安排合理化,盡可能“博覽”,而不宜“精深”,以適應非醫學專業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學內容上層次深淺恰當,如詳講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內容,而略講中醫診斷學、方劑學內容;并將相關重復的內容合并,如病機學中“氣血失?!迸c辨證中“氣血津液辨證”,病因與發病中“邪正與發病”與病機學中“邪正盛衰”、辨證中“八綱辨證-虛實辨證”。這樣不僅節約學時,還可使內容有機整合。針對不同專業,教學內容有所側重。如體育健康專業由于大強度的訓練容易引起損傷及疲勞,因此對祛風濕、活血化瘀、補益方藥等重點講授;醫學英語專業由于需要對中醫藥知識進行英語翻譯,因此對中醫藥文化背景、醫理的疏通、名醫名藥介紹及現代研究進展有所側重。計算機專業由于長期接觸電腦,頸椎病及視力下降較普遍,因此對經絡學說、按摩手法及養肝明目中藥進行重點介紹。

3、教學方式多樣化

制作大量的多媒體課件,并購置了成套的VCD光盤,在課堂上運用了各種有效的直觀手段,如圖片、影片、動畫等,以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著臨床常見病和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展開,學以致用,并向學生灌輸中醫對老齡化社會“治未病”、養生保健、藥膳、涼茶等所作的貢獻。在講授中醫望診、問診、脈診教學過程中,通過經過優化的情景演練,激發學習熱情。通過臨床模擬、病例分析學習辨證論治。對學習能力較強的醫學英語專業還留出1~2學時讓學生自行制作PPT,并上臺試講;對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的計算機專業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網頁制作小競賽,并作為平時成績納入考核范圍。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我校中醫藥文化節,撰寫中醫藥在本專業中的應用構想等相關論文。

4、以導為教,發揮學習的自覺性

雖然中醫學概論課時縮減,但內容仍然博大精深,運用“填鴨式”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課堂教學,而且忽略學生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在給學生上課的第一節課時就給出具體參考書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中醫學,要求每周做兩次讀書筆記,并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相應解答。在講授“陰陽”、“五行”、“藏象”學說時引導學生學習《內經講義》;講授“氣血”功能時引導學生理解當歸補血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方義;講授“臟腑辨證”時不僅引導學生翻閱臨床醫案、醫話,而且將醫案提前拷貝給他們,以便節約課堂時間,加強辨證思維能力;講授中藥學時帶領他們到我校藥王山辨識中藥性狀、功能。始終引導學生處于積極的思考狀態,去“發現”知識,而不是簡單的給他們“灌輸”知識。在整個教學實踐過程中,注重將中醫學宏觀、思辯的內容向直觀、形象化方向轉變。

5、加強溝通,服務就業

第8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1培養興趣是關鍵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有效地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挑動學生心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偷快地接受知識。因此,我們在中醫兒科學的教學活動中,應從培養學生對中醫兒科學的學習興趣出發,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理論應結合臨床來講授,書本上純理論的內容相對枯燥無味,晦澀難懂,但是如果通過與臨床的具體事例相結合來介紹,情況就大為改觀了。在講授過程中,采用臨床圖片和課本知識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講課的同時,呈現給學生大量發育正常和發育異常的兒童圖片,邊分析邊講授,告訴學生如何運用公式和生理常數來區分發育中的正常現象和異常現象,從而把知識順利地傳授給學生,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掌握相對枯燥的內容。另外,引入“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即在授課之初提出問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介紹各論時,則可以在授課之初,給出一個與授課內容相關的臨床典型病例,針對病例提出一系列問題,比如“這個小兒是否患病”,“有何臨床表現”,“你認為診斷是什么,屬哪個證型,如何治療”等,之后再切入主題,介紹教學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接受知識,并應用于臨床,更容易激起學生對講授內容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疾病的感性認識,使記憶中的知識印象深刻,并能夠靈活掌握知識,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2備課充分是基礎

要講好每一節臨床課,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作為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首先,在備課過程中作好充分的準備,不僅要熟悉教材,了解重點、難點和疑點,還要把將中醫兒科學與中醫學基礎知識及中醫內科學等相關學科的內容聯系起來,整體把握。遇到與中醫內科學大致相同的知識,可適當地縮短授課時間,而將講授的重點放在介紹兒童疾病的自身特點上來。如講授感冒一節時,對于其主要證型就不必花費太多時間,因為學生大多在學內科時已熟記在心,只需稍加提問即可喚起學生的記憶,應將授課重點放在讓學生充分理解小兒具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等的生理病理特點上,因為正是由于這些不同于成人的特點,導致小兒在患感冒之后易出現夾痰、夾滯、夾驚的兼夾證表現,提示在臨床治療兒童感冒時,應注意在解表基礎上佐以化痰、消導、鎮驚,才能取得良好的診療效果??傊?,在授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熟練掌握教材內容和大綱要求,以及相當清楚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做到重點內容重點講述。學生們在學習時就很容易掌握每節課的基本內容,掌握重點、理解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3引入現代科學知識是必需

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飛速進步,醫學知識不斷更新,兒科學知識也與其他學科一樣,不斷有新的突破和進展。為了使學生在今后能更快地適應臨床見習和實習,滿足社會需求,理應在中醫兒科學的教授過程中,介紹一些必要的西醫兒科學內容,尤其是中西醫結合方面比較成熟的成果,要重點介紹推廣。因此,教師在授課前,除了要準確地把握好教材的內容外,還要及時了解本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通過各種途徑吸取新技術、新知識、新進展,拓寬知識面,用以不斷地充實完善教學內容。如在介紹哮喘章節時,既要介紹中醫的診療思路,治則用藥特點,治療優勢所在,還要補充介紹臨床十分有用的西醫對哮喘持續狀態時的處理措施,以及全球性的哮喘長期規范化管理方案。講授脾胃系統疾病的內容時,還可把小兒“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點與小兒消化腺發育差、腺體分泌少、消化道肌層不發達、消化酶活力弱等西醫生理解剖特點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現代醫學的角度,把握中醫學理論的合理內核,使學生不感到中醫理論的艱澀難懂,增加學生對中醫藥的學習和探討興趣。而且,適當介紹一些近年來中醫兒科學的研究動態和成果,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本學科的認識。在醫學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知識日新月異。只有及時了解本學科的新發展、新動向,通過各種途徑廣泛收集有價值的素材,充實自己的信息量,這樣才能在授課時滿足學生多方位的求知欲,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4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是必由之路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師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控制教學進程。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組織和調控,但它忽視了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與好奇心,在課堂講授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學習特點與閱歷,通過納人示意圖法、模擬演示法、病案討論法、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式,并積極利用多媒體、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邮浇虒W模式的引入是我們提髙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邮浇虒W模式一方面要求教授過程應圍繞要求學生解決酌問題進行安排和開展;另一方面強調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掌握或復習、鞏固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掌握相關知識的作用?;邮浇虒W模式將深奧的理論具體化,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整個授課過程生動活潑,避免了填鴨式和注人式教學,可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第9篇:中醫基礎思維導圖范文

摘 要:縱觀徐老成才之路及學術傳承歷程,或可為現代中醫教育模式提供某些啟示和參考。關鍵詞:名老中醫;繼承;中醫教育;徐經世

中圖分類號:R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197(2009)01-0005-03

徐經世(1933~),號筱甫,現任安徽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為全國第二、第三、第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徐老祖居安徽省巢縣西鄉著名的軍徐文化村,曾祖乃晚清秀才,祖父是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大家。

1 國內中醫傳承概略

建國前中醫多為世醫家庭的家傳以及拜師、師徒的相承師承。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通過個人苦讀、拼搏、厚積薄發而成才;解放后,中醫作為四大國粹之一得到重視,國家先期成立5所中醫學院,在國內擇優招生,進行系統中醫醫學教育;隨后各省先后組建成立中醫學院,中醫人才培養進入了規?;逃绕湓?0世紀70年代,掀起了西學中熱潮,讓國人對中醫刮目相看;1990年,國家為拯救國內老中醫學術經驗流失,緊急通知要求重視老中醫的經驗繼承整理、挖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遴選名老中醫,并以政府名義為他們配備高徒,制定相關要求進行跟師學習,同時各省市也把傳承老中醫經驗作為重點來抓,并作為研究課題優先立項,呈現出中醫繼承發展的良好勢頭。

2 徐經世傳承方法

徐老傳承方法可謂兼而有之,既有家傳、私授的傳統方法,又有現代教育的經歷。如此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完備了他成為臨床大家的必要條件。

2.1家技私授傳承

《禮記•典禮》曰:“醫不三世,不服其藥 ?!惫艜r的醫生把醫療經驗作為家庭謀生的本領,將其傳授給自己的子女,形成父傳子、子傳孫的世醫。父子式的師徒關系,有著明顯宗族系統的血緣傳承,即所謂家傳。晚清前,安徽名醫輩出,尤以家傳為主的新安醫家引人注目。2000年由中國中醫藥出版社遴選出中國本世紀一百名臨床大家,徐老之祖父徐恕甫(1884-1964)老先生在列。徐恕甫,早年懸壺廬巢,名播江淮。他告誡后學:“仁政仁術,同為一體。余已年逾古稀,晚景無多,雖每欲集同道發掘祖國醫學遺產,然學薄能鮮,心余力拙。惟望我醫界青年有志諸君,本英明賢達之智慧,苦力搜求,固當從新鉆研科學,亦不能厭故拋棄寶貴中醫,毋淺嘗而輒止,毋畏縮而不前,以發掘我國神妙之醫學?!倍缃?,徐經世先生也已年逾古稀,他也常常告誡弟子們:“中醫學習是要悟性的。實踐的提高在于悟。搞好中醫繼承需要我們刻苦學習,用心體會,把學到的知識加以積累,在實踐中不斷升華?!盵1]

徐老先生幼年先在其父徐少甫的教導下,從研讀《四書》、《五經》開始,旁至諸子百家之言,為其以后學習中醫理論打下良好的古文字基礎,稍后則在祖父徐恕甫的言傳身教下,從背誦《藥性賦》、《湯頭歌》、《瀕湖脈學》等開始,再后精讀經典名著,如《內經》、《難經》、《傷寒》、《金匱》諸典籍,反復研讀《醫學心悟》、《臨證指南醫案》等指導臨床醫著,深刻領會祖父辨證思維和處方用藥技巧。徐經世之父醫業學成,惜于30余歲即英年早逝,一身技能和學識也隨他而去。倘天假以年,必成大業,痛哉!

2000年,徐老利用診療之余,偕徒弟數名,對祖父徐恕甫的遺存手稿進行搶救性整理,安徽省教育廳列入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此為安徽省對老中醫的發掘整理研究立項開創了先河。祖父遺留的大量醫案、醫話和臨證心得手稿,字字璣珠,難得至極,徐老便結合往昔的言傳身教,參閱遺存手稿進行整理,出版了專著《中醫臨床家――徐恕甫》,2003年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

徐老尚啟學歷代諸多名家,如理脾宗東垣、和胃效天士、崇尚丹溪滋陰學說,提出了許多弘揚醫理獨具風格的觀點。

2.2 院校教育傳承

我國中醫教育的歷史,歷來雖以師徒傳授為主,但不排斥正規化的中醫教育。早在南北朝即有政府開設的專門醫學教育機構,目前,我國有30所高等中醫藥院校和50多所中等中醫藥學校,為國家培養約27萬中醫人才[2]。院校教育為中醫教育建立了正規專業的學校辦學體制, 不僅實現了中醫教育的大規模、 高效率辦學, 培養了大量的中醫專業人才, 而且促進了中醫學科在現代社會中的發展;既保存了中醫特色,又融入了現代科學指導思想,同時加速了中醫與世界的接軌。徐恕甫于1956年起任安徽省中醫研究所研究員,一邊臨床,一邊在安徽中醫學院前身――安徽中醫進修學校任教員,自行編撰《傷寒淺解》教材4冊,為全省招收的進修學員講授經典課程。徐經世先隨祖父調動舉薦到學校深造,畢業后任安徽中醫學院內科教授,為學生以及附屬醫院實習生講授臨床課程,同樣以臨床為依托,理論指導臨床,再從臨床升華理論,兩者結合,反復經臨床、教學和實踐的歷練。現代院校教育基本實現了中醫藥人才培養的規?;藴驶徒逃芾淼囊幏痘?、制度化,較好地完成了與現代教育制度的接軌。假若能在此基礎上注重中醫學術本身特點的傳承,正確引導、發揮學員的能動性,那么,造就成批的中醫藥優秀臨床人才是完全可能的。

2.3 政策指令傳承

徐老先后被遴選為全國第二、三、四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指導老師,培養了多名優秀繼承人,如陶永、卓思源、樊巧云等。國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下發“人發[1996]58號”文件《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管理辦法》,給每期500名老中醫每人選配1~2名中青年業務骨干之繼承人,采取師承方式進行培養,以達到繼承、整理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培養造就高層次中醫臨床人員之目的。遴選的繼承人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審批后,報人事部、衛生部備案??梢姮F代意義上的師承教育包括院校中研究生的教育,是在專業基礎教育及實踐之后的繼續醫學教育。

再之,安徽省中醫藥管理局在1999年12月及2004年也先后下發文件,由政府指令性要求培養“安徽省跨世紀中醫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和“江淮名中醫”,先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及安徽省人民政府相關領導出面主持拜師儀式,隨后實施3年的培養計劃,每年進行20余項指標之考查或考核。徐老也是這項工作的指導老師,且學生最多,如張國梁、韓寧林、王化猛等均是其學徒。國家和各省發展中醫藥條例,均提出了重視和支持中醫文獻的收集、保護、整理以及有獨特療效中醫診療技術的發掘和利用。2007年7月18日,安徽中醫附院也專門下文成立了“徐經世名老中醫研究室”,配備必要的硬件設施和助手,進行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的總結,明確人才培養方向,與全國各地一樣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3]。

鑒于徐老培養人才的成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在2006年授予他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還授予徐老“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光榮稱號。

3 徐老傳承歷程的啟示

有調查顯示,偌大的中國,著名中醫不足500人?,F在大多數中醫醫院里,上世紀60年代培養的多數中醫,早已不會用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療法,而且從業人員從民國初期的80萬人縮水到現在的27萬人,其中能運用中醫看病思維的不到3萬人[4]。在眾多人感到中醫傳承危機之時,剔除某些社會成分,徐老的傳承歷程或可給我們一些有益的思考。

3.1 突破文字關

中醫古籍文獻是以古文字寫成的,和現代白話距離較大,又流傳輾轉,版本繁雜,字詞駁錯,詮釋者既多,言人人殊。如果沒有一定的古文知識,古籍文獻就不易讀懂,也難于讀深。在《名老中醫之路》所輯 97家中,明確表達了私塾學習經歷的有58家,占總人數的60%。古今精于醫者,無不文理精通。文是基礎醫是樓,文理不通則醫理難明,學好古文當是學好中醫的基本功之一[4]。

3.2 打下經典關

《名老中醫之路》所輯97家中明確強調中醫四大經典的學習與背誦者多達 87家,占其中90%[5]。王琦教授也曾對近現代112家名中醫成才因素做探討,其規律是無不以熟諳經典為本,以奠定學術基礎,并在此基礎上旁及各家,博及醫源。所以加強傳統文化和中醫經典文獻學習,培養傳統思維模式,將中醫放到傳統文化大背景下,才是中醫傳承的當務之急。湖北中醫學院陳國權教授還沉痛地指出:“再過10年左右,當中央首長及外國總統患重病,在經西醫治療無效時,我們很難拿得出能獨立于西醫之外治病的像蒲輔周、葉心清、岳美中這樣的名老中醫了!”[7]。

在徐老的書櫥中,至今仍整齊擺放著厚厚一摞祖輩三代的中醫經典古書手抄本,徐老說,傳統的中醫一般采用師帶徒方式,注重實踐能力的開發,可現在的中醫教育大部分都在教室與實驗室進行的,許多學生眼高手低,不注意經典的學習,認為只要實驗成功了,就可以去治病。但是,許多學生畢業后,連一張完整有效的中藥處方都開不好,這不能不讓人擔憂。

3.3 確立思想關

沒有堅定的中醫信念,沒有頑強的自立精神,沒有刻苦鉆研的毅力,沒有高度的責任感,都是無法成為精誠大醫的。中醫的命運就是自己的命運,任何反對中醫、玷污中醫,甚至是取消中醫的奇談怪論都無法讓一個中醫人動搖,徐老這么告誡學生和弟子們。

中醫基礎教材隨著不斷改版,中醫信息日趨減少,思維模式越來越偏離中醫,有專家曾公開稱教材編寫喪失了中醫的靈魂――傳統的思維模式,以致5年教育未見中醫宗廟之美,更不用說登堂入室了,不能夠用中醫思維方式臨證看病,那么辨證施治不過是說教而已[8]。試想,學生每天如此這般的被教育引導和灌輸,能否勝任傳統中醫的繼承和發揚?許多老中醫感嘆,幾十年來,沒有培養出真正的中醫來,即沒有培養出能用中醫的思路、方法看病的中醫。那么,現在培養的學生是傳人,還是中醫掘墓人?著名老中醫李今庸曾作詩一首喟嘆:“吾人生性太愚鈍,發展中醫愧無能。卅年教學工作苦,培養自己掘墓人?!盵7]《中國中醫藥報》載文稱,甚至是中醫碩士、博士不會用中醫理論與技能看病,則難以稱為真正中醫了[9],可見讓學生們確立中醫姓“中”的思想,是何等重要。

3.4 尊古創新關

昔年學術繼承主要靠師傳、私塾、自學等方式,使人們圈子局限;加之各承家技,秘而不宣,很難成為醫學界共同掌握的技術。時下循證醫學要求,醫生將個體經驗與最佳科學依據結合起來做出決策,不但要有知識經驗,而且要全方位地搜集證據,分析、運用證據,還必須通過研究去創造證據。毋庸置疑,創新開拓精神是實踐循證醫學當然也是中醫學的客觀需要。熟讀經典,不是墨守成規,而是承接薪火,并在遵循中醫思路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在中醫這個獨特的體系里,創新首先應強調是在繼承基礎上發展的,沒有繼承就談不上創新。徐老說:“中醫藥特色是中醫屹立世界之林的立足之本,失去此特色,就失去了生存的價值?!盵1]而今恰恰相反,一些人沒有進入中醫圈子便高呼要跳出圈子,這是對中醫的一種漠視和褻瀆。山東中醫藥大學獨出心裁,近年創辦“中醫少年班”和“傳統型中醫”本碩連讀班[10],志在培養一批掌握中醫理論精髓,會看疑難病的傳統型中醫,為中醫留下命脈,實乃中醫之幸事。廣州中醫藥大學創建突破地域界限、跨地區拜名師的師承新模式,集體帶、帶集體,點面結合,引入高等教育,也當是中醫藥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11]。

曾有研究對20世紀前半葉96位老中醫的成才之路加以概括,得出他們成才的基本經驗是:通曉人文,構筑學醫通途;精讀經典,從正門進入醫學堂奧;名師引渡,是成才的捷徑;隨師臨證,臨證與讀書交叉,及早獲得扎實的獨立應診能力;善思明辨、終身好學,不拘門第、兼收并蓄;重醫德修養,追求德醫雙馨[12]。

徐經世先生的傳與承不僅僅表現在醫術上,他在醫德、醫道和治學方法諸方面的傳承也值得我們今后去進一步學習探討。

參考文獻:

[1] 卓思源,陶永,王化猛,等.奮蹄岐黃,發古說今――徐經世老中醫同青年中醫談臨床[J].中醫藥通報,2008(1):42-43,51.

[2] 鄭恩元.中醫是成熟的科學[J].科技中國,2006(2) :84-87.

[3] 曹麗娟.近年中醫院自辦師承教育概況[J].亞太傳統醫藥,2006(12):72-75.

[4] 沈柬貝.中醫藥陷入傳承危機[J].醫藥世界,2006(9):22-23.

[5] 李如輝.著名中醫藥專家成才規律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244-246.

[6] 王琦.讀經典,做臨床,是造就新一代名醫的必由之路[J].中醫教育,2005(2):81-83.

[7] 郝光明.百年后還會有中醫嗎[N].現代教育報,2001-9-21(A1版).

[8] 步瑞蘭.中醫思維模式培養與研究生的繼承創新能力[J].中國醫藥導報,2006(31):122-123.

[9] 于麗珊. 專家為中醫教育出謀劃策[N].中國中醫藥報,2005-4-29(004版).

[10] 劉燕玲.薪火相傳說中醫[N]. 健康報,2006V11-8(002版).

日女av天堂成人在线|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特黄大片又粗又大又暴|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精品|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麻豆丰满少妇chinese| 免费人成在线播放首页|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三级av| 蜜桃视频永久免费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在线网站视频| 岛国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99热久久只有这里是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在线| 毛片av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在线综合| 熟睡人妻被讨厌的公侵犯深田咏美 | 日本精品国产1区2区3区| 亚洲国产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亚洲aa综合aa国产|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av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口爆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不卡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牛影视|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毛片| 国产一级小视频|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 最新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