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血壓的主要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血脂康;阿托伐他汀;高血壓合并冠心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逐漸上升。冠心病是由動脈粥樣化以及血栓形成的疾病,發病時,患者出現休克,嚴重者還有可能失去生命[1]。高血壓病患者發病時會出現昏厥等現象。這兩種疾病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高血壓是冠心病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控制好血脂的含量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其主要的治療藥物是他汀類藥物,但是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筆者近年來對單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與血脂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做了研究與對比。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20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最小年齡53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年齡(65±1.3)歲;最短病程2個月,最長病程9個月,平均病程(6±1.3)個月。觀察組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最小年齡52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66±1.1)歲;最短病程3個月,最長病程9個月,平均病程(6±1.5)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比例、年齡、病程以及其他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 法 對照組患者單獨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每天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2次,每次15毫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之上再服用血脂康膠囊,每天2次,每次2粒。兩組患者均以治療3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高血壓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變化。
1.4 療效評判標準 顯效:治療后,患者的高血壓臨床癥狀消失,且患者的舒張壓(DBP)下降≥15mmHg,且在正常值的范圍內。有效:治療后,患者的高血壓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患者的舒張壓(DBP)下降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脂指標與治療前相比,均有好轉。觀察組患者的血脂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相比較,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冠心病治療效果比較(x±s)
2.2 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高血壓癥狀均有所好轉。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8.0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00%,兩組結果相比較,差異明顯(P
表2 兩組患者高血壓治療效果比較[n (%)]
3 討 論
冠心病和高血壓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的兩種疾病,尤其以冠心病最為嚴重。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患有高血壓的患者還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這兩種疾病一起發生,更加不利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老年人是高血壓與冠心病的高發人群,治療本身就存在這很多危險因素。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要給患者降壓,還要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這是一項艱難的挑戰?,F在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口服他汀類藥物。他汀類藥物可以防止高膽固醇以及動脈粥樣化。它屬于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還原劑抑制劑,可以在降脂的同時還能夠起到降壓的作用[2]。他汀類藥物還具有抗氧化、抗炎、調節免疫、改善心室重構等重要作用[3]。所以它經常被作為聯合用藥的基礎藥物。血脂康是一種天然的他汀類中成藥,具有控制血脂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紅曲,紅曲具有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活血化瘀、軟化血管等作用,而且,血脂康還加入了多種他汀類成分、氨基酸成分以及微量元素,因此還具有調節心律失常、疏通心腦血管的作用[4]。筆者的臨床試驗表明,這兩種藥物聯用,能夠相輔相成,發揮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值得臨床運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偉民,周有華,趙漢儒.血脂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療效[J].海南醫學,2013,21(22):3306-3307.
[2] 李京倡.氨氯地平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理應用,2014,8(3):174-176.
治療方法的效果不一,且對于高血壓癥的手術方法、手術時機和手術適應證等觀點不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本次試驗以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為試驗對象,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46~74歲,平均(59.6±0.5)歲?;颊呷朐航邮苤委煏r的血壓值為(150~230)/(105~140)mm Hg,其中有54例患者有既往高血壓病史?;颊叩囊庾R狀態為:清醒4例,嗜睡20例,淺昏迷74例,深昏迷2例。
1.2 治療方法:本次手術使用北京萬特福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YL-1型微創手術儀,以及一次性接管,手術時間選擇在患者發生高血壓臨床癥狀的6 h后,最晚手術時間為發病3 d以后。通過CT掃描來定位患者的穿刺手術點和血腫部位,使用長度適當的顱內血腫粉碎穿刺針,并使用電鉆將穿刺針鉆入,在操作過程中注意鉆入的力度和深度,當穿刺針進入患者血腫中心時,立即將鉆蕊退出,將側孔與引流管相連接,從而將血腫吸出,通常將首次血腫吸出量控制在總血腫量的1/2~1/3。對于剩余的血腫,可以通過粉碎針在患者的血腫腔內注入3~5 ml的生理鹽水和1~2萬U的尿激酶,并在置留3 h將血腫排出。若血腫已經侵入了腦室,可以通過腦室穿刺來引流,同時實施電解質平衡、維持水、脫腦水腫、防治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療。
2 結果
經過微創外科手術治療,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緩解,其中,有效88例,死亡12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死亡率為12%?;颊咚劳龅闹饕虬?因各種原因停止治療2例,腎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3例,腦疝7例。術后對患者進行了3~6個月不等的隨訪,患者的術后GOS評分結果為:2分8例,3分10例,4分52例,5分30例。
3 討論
高血壓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且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高血壓癥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了逐年上升的趨勢,并逐漸向著高死亡率和低齡化的趨勢發展。臨床醫學研究的結果顯示,高血壓的臨床治療死亡率通常在50%左右[3-5]。而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不僅無法根治高血壓癥,而且手術死亡率高、手術時間長、需要實施全身麻醉、手術安全性大且創傷大,而微創外科手術治療既能夠阻止腦出血問題的發生,徹底清除血腫,手術治療效果較好,又能夠消除血腫對周圍組織的壓迫,從而有效避免了各種并發癥和后遺癥,因而預后效果較好,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治愈率。微創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具有以下優勢:①手術創傷小:微創外科手術無需進行身麻醉,因而給患者造成的生理機能損害較小,適用于各年齡段及全身狀況較差的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當患者的身體條件無法接受傳統的開顱手術治療時,微創外科手術便成為了首選的治療方法;②手術操作簡便:患者手術時只需進行局部麻醉,且手術操作和準備時間都較短,能夠在患者病床邊完 成,操作過程簡便,節省了較多的時間和患者搬運過程,手術最快可在 20 min 內全部完成,從而為搶救患者的生命贏得了機會;③對腦組織的損傷程度輕:微創外科手術能夠對血腫腔進行反復的沖洗,為減輕患者腦部壓力,且功能性障礙的發生幾率較小,術后并發癥較少,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提高其生命質量;④顱內感染的發
生幾率小:因為YL-1型的穿刺針均為一次性使用,且穿刺針能夠自帶鉆體,密閉程度較高,因而能夠顯著降低患者顱內感染的發生幾率;⑤能夠極大地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手術無需全身麻醉,且手術操作過程簡單便捷,手術費用較低,而且,微創外科手術一次成功,無需進行二次手術和顱骨修復,患者術后的住院時間較短,因而整體的治療費用較低。綜上所述,微創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癥與傳統的手術治療方法相比更具優勢。
本次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微創外科手術治療高血壓癥,具有治療效果好、簡便、快速等特點,尤其適合于各個基層醫院,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和使用價值。
4 參考文獻
[1] 曲春城.高血壓腦出血不同術式療效對比[J].山東醫藥,2007,47(30):1273.
[2] 王化賢.高血壓腦出血微創外科治療的預后因素分析[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07,12(10):168.
[3] 胡 曦.高血壓小腦出血微創手術治療17例[J].重慶醫學,2008,33(6):1073.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常規西醫治療;原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維持在高于正常水平的心血管疾病,常有心腦等靶器官的損傷和糖脂代謝紊亂等并發癥[1],它的進程緩慢,病程較長,而且早期的癥狀不明顯而容易忽略,延誤治療的最佳時間?,F在治療的方法主要是西藥治療,雖然具有較好的降壓效果,但是毒副作用較大,長期使用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反應。近年來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急需毒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而中醫藥治療高血壓具有毒副作用小,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的優勢?,F在我院探索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方法,并對其臨床效果做了記錄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來我院治療的已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的患者96例,將其隨機均分為兩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其臨床資料見表1。兩組在年齡、性別、病程以及疾病的分期等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對癥服用常規西藥,治療1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中醫藥的治療。中醫藥治療:采用中醫辯證療法。①肝陽上亢型:通過平肝潛陽,清肝瀉火來治療。②陰虛陽亢型:通過滋養肝腎來治療。③陰陽兩虛型:采用滋陰溫腎的方法治療。④痰濕壅盛:治療方法為化痰降濁。其中肝陽上亢常用處方[2]為鉤藤30g,山梔10g,天麻15g,決明30g,白芍10g,杜仲25g,夜交藤30g,但是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不同并發癥進行藥物的加減治療。中藥服用1個月,1劑/d,分2次水煎服。
1.3觀察標準 關于血壓[3]:顯效:舒張壓下降值超過10 mm Hg并且恢復正常,或者下降20 mm Hg但沒有恢復正常;有效:舒張壓下降值低于10 mm Hg并且恢復正常,或者下降10~19 mm Hg但沒有恢復正常;無效:未能達到上述治療水平。
關于臨床癥狀:采用積分的評定方法[4-5]。顯效:癥狀積分減少量大于70%。有效:癥狀積分減少量在30%~70%。無效:癥狀積分減少量低于30%。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兩組的數據結果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血壓、和臨床癥狀均得到改善,而且就血壓而言,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0%顯著高于對照組(81.25%)(P
3 結論
原發性高血壓是一種發病較慢,病程較長的心血管疾病。其實該病最可怕的是由其引起的一系列的并發癥,如冠心病、腦血管意外等一系列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死亡。西醫治療的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而傳統中藥在治療該病方面雖然起效慢但具有獨特的優勢,現在我院探索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以期能夠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
現代臨床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多直接服用西藥,西藥治療機制明確起效快,目前常用的西藥有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腎上腺素受體拮抗劑等。但是隨著西藥的使用量的增加也增強了機體的耐藥性,許多降壓藥物的作用減弱;而且西藥的毒副作用較大,長期服用會導致肝腎等臟器功能受損。中醫藥治療將就辨證治療,根據發病原因將其分為四類,即肝陽上亢型、陰虛陽亢型、陰陽兩虛型、痰濕壅盛,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療處方。中藥的作用機制較復雜,但旨在使節機體從不平衡調為平衡,對身體的毒副作用小。所以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要顯著低于對照組。另外,中藥的作用靶點較多,從多方面去發揮作用,要比單一的作用于某個靶點效果要好很多;再者中藥的多靶點治療方法也使得機體耐藥性不易形成,從而也增強了西藥的治療效果,綜合兩個方面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顯著降低血壓,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效果優于對照組的常規西醫治療。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能夠顯著降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西藥的毒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梁小平.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原發性高血壓60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3,33(10):1507-1508.
[2]姚麗娜.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7):896-897.
[3]胡慶,黃群.上頜竇提升術在種植修復中的應用及長期療效評估[J].廣東牙病防治,2010,18(10):510-513.
【關鍵詞】高血壓;中醫;降壓;患者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一定居高不下,很多人都飽受高血壓的困擾。高血壓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頭痛、眩暈等。通過實踐發現,針對很多高血壓癥狀,使用中醫的手段和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降壓方面的效果還有待提高。對于中醫來講,提高治療高血壓的療效,也一直是其追求和目標。現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中醫臨床經驗進行總結,將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與思路分享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本次調查中,共收集了500例高血壓患者的資料,以這500位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276人,女性224人。年齡最小的患者28歲,最年長的患者86歲。這些患者身上都出現了高血壓患者常會有癥狀:頭痛頭暈,心情煩躁,容易發怒,脾氣急躁,苔黃舌紅等。一些患病時間比較長的患者,他們的病情一般較為嚴重,肝腎受損比較嚴重,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有頭痛、眩暈、心悸、腰酸乏力等。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時,用統一的診斷標準對其病情進行診斷。關于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的相關資料,都是采用統一的處理方法,使用多層次調研法對這500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跟蹤調查和嚴密觀察。
2 結果
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主要的癥狀有肝風上擾、肝腎陰虛、陰虛陽亢、肝陽上亢等。在使用中醫的方法為高血壓患者時治療時,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的、綜合的進行把握。一般使用較多的方法是清熱瀉火和平肝熄風等。為患者開具的藥方中包含的藥品有:鉤藤、地骨皮、天麻、黃連、虎杖、石決明等。在治療高血壓時,使用這些藥品能夠起到熄風清熱、補益肝腎、活血化痰的效果。
3 討論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認為高血壓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火、風、瘀、痰、虛五個方面。在中醫上,高血壓被歸為頭痛眩暈類。從筆者這么多年臨床的經驗來看,當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較小或者還處于高血壓早期時,病理因素主要是風、火等。
關于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思路,既要理論依據,又要有臨床經驗的總結。從臨床實驗數據來看,中醫對治療高血壓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并且目前中藥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和體系正在完善。從醫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治療高血壓實質上就是降低血壓。當使用中醫的方法能夠將患者的血壓降低到標準的范圍內時,這種治療就成功了。實踐表明,在中醫治療高血壓病的過程中,患者往往需要聯合使用兩種甚至是兩種以上的降壓藥。要提高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療效,提高中藥降壓效果是關鍵。通過“降血壓和降血脂預防心肌梗塞臨床試驗”的結果來看,要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目前,中醫治療高血壓,往往會采取聯合用藥的方式,然后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治療方案。中醫治療高血壓雖然能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高血壓的中醫臨床治療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完善。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根據高血壓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危險情況看,對高血壓進行了分層。處于不同層次的高血壓患者,一般會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案。在中醫治療中,可以借鑒該指南的分類,來為患者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于是,在中醫治療高血壓中,形成了這樣的治療策略:對于低危和中危病人,采用中藥為主的治療方法;對于高危和極高危病人,則采用中藥和西藥聯合起來使用的治療方法。具體使用哪些中藥和西藥,要視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因為無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只有選擇合適的藥物,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才能發揮藥品防治高血壓的作用,幫助病人將血壓降下去。
在為高血壓患者選擇中藥時,首先要了解清楚患者的發病機制,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來選擇合適的藥品。近幾年,專家和學者對中醫治療高血壓的研究日益深入,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出緊張。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心血管中藥藥理研究。治療高血壓的開端,應該是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發病點,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細致的了解,然后結合辯證論治,從而找到可以將二者結合起來的點。使得選擇的中藥既能起到降壓的作用,又能符合辯證的需要。
高血壓病在中老年患者身上比較常見,他們發病的類型主要是收縮壓增高。主要的臨床癥狀有:當情緒受到影響或出現波動時,失眠煩悶時,氣候突然變化時,都會導致他們發病,收縮壓會突然升高。根據臨床治療資料的統計,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來講,他們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腎功能減退;第二,是動脈硬化改變。在為老年患者治療高血壓時,應該以利尿為主。
而近年來,隨著高血壓發病率的提高,高血壓在青年身上也并不少見。當青年人患上高血壓之后,他們的主要臨床癥狀是高動力循環狀態。當病情發作的時候,表現為交感神經活性增高。根據青年患者的發病機制,一般會采取具有清肝瀉火作用的中藥對其進行治療。
總而言之,在使用中醫治療高血壓病時,應該在辯證的基礎上,科學合理的選擇中藥對患者進行治療,從而讓患者的血壓降下來。根據患者發病點及年齡的不同,應該使用不同的中藥來治療。
參考文獻
[1] 尹國有.中醫治療調養高血壓[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治療;預后
[中圖分類號] R6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1(a)-0007-03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cent Prognosis i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WANG Mao-kai, LIU Jing-ping, CHEN Huan-lei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Qingdao Jiaozhou Centr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cent prognosis in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160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e mini-invasive evacuation of hematoma. 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hematoma shape, ideological grading, supratentorial hematoma volum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ate, GCS, and preoperative MAP between the good prognosis group and the poor prognosis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Surgical treatment; Prognosis
腦出血是一種重要的出血性卒中類型,其中高血壓腦出血是主要的腦出血類型[1]。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與神經外科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外科技術在腦出血治療當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為了進一步對對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法及影響因素進行研究探討,該研究整群選取該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間,該院共收治1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3]。
納入標準:①經CT掃描檢查確診;②入院時出血
排除標準:①腦干出血;②合并有嚴重心、肺、腎等器官疾病;③動靜脈急性、腦動脈瘤、腦外傷引起的腦出血。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選擇切口時應避開腦重要血管區及功能區,于血腫距離頭皮最近的部位行馬蹄形切口或直切口。將硬膜星狀切開,沿著腦回的方向將皮質且開至血腫區,將血腫清除。然后徹底止血,并進行常規引流及關顱。一般在術后的3~7 d將引流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以Glasgow評分(GOS)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評分標準[4]: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殘疾;4分:輕度殘疾;5分:恢復良好。得分越高,則恢復狀況越好。
1.4 統計方法
將所得數據錄入SPSS 22.0軟件包處理分析,對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對計量資料以t檢驗,以(x±s)的形式表示,當P
2 結果
160例患者治療后預后良者52例(預后良組),預后差者108例(預后差組)。
2.1 單因素分析
預后良組同預后差組患者的血腫形態、意識形態分級、幕上血腫量、術后并發癥、術后是否復發、GCS及術前平均動脈壓(MAP)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其中,預后良組年齡(55.46±10.35)歲,預后差組年齡(57.56±11.24)歲,(t=0.024,P>0.05);術前MAP預后良組為(122.03±16.82) mmHg,預后差組為(129.95±14.63) mmHg,(t=3.474,P
表1 兩組患者預后單因素分析結果
2.2 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分析表明,幕上血腫量及術前MAP同預后情況呈負相關關系(r=-0.316,0.385,P
2.3 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血腫形態、術前意識狀態分級、幕上血腫量、出血部位、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血腫復況、術前GCS及MAP值進行Logistic分析,結果表明,出血部位、術前意識狀態分級及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其中以術后并發癥的OR值最高,提示其為最危險的因素,見表2。
表2 9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與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血壓腦出血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該研究通過對160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進行相應治療,并對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從而為臨床治療及預后評價提供可靠參考。
術前意識形態分級為病情反映的常用評價指標,其級別越高,則病情越重[5]。該研究結果表明,預后良組術前意識形態I級24例(46.15%),預后差組5例(4.63%),預后良組IV級3例(5.77%),預后差組41例(37.96%),兩組患者術前意識形態具備顯著性差異(P
楊君等[8]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的預后影響因素主要為術前GCS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該研究結果表明,術前意識狀態分級、出血部位、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主要影響因素,不符合這一報道,可能同患者臨床資料、手術方式及治療方法不同等因素相關。
總而言之,高血壓腦出血預后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互相影響的,所以,對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夠更好的為臨床治療與預后評價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韋樹德,韋廷求,蒙智恩,等. 幕上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治療近期預后影響因素[J].廣西醫學,2012,37(3):417-418.
[2] 姚開立.手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短期預后因素分析[J].嶺南現代臨床外科,2013,13(3):214-217.
[3] 黃俊紅.早期基底節區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8):24-26.
[4] 吳云龍.高血壓腦出血外科手術治療的預后相關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6):23-25.
[5] 榮衛江,黃福獻,馬大亮.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8):181-182.
[6] 楊梅庭,丁麗君,李春茂,等. 基底節區血腫術后血腫殘留量對近期預后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31):34-35.
[7] 謝嶸,李少平,丁天凌,等. 用凝血功能綜合評分法分析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血腫擴大的相關因素[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4,22(3):296-300.
【關鍵詞】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高血壓;波依定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13-02
高血壓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對人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我院在開展臨床診療時,采用中藥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為進一步評估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本文選擇我院2011年5月――2014年6月94例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門診2011年4月――2014年10月94例高血壓患者,其中51例,女43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8.1±4.3)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5.4±2.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對原發性高血壓的相關診療標準[1]。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7例。其中,觀察組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69.0±4.1)歲,平均病程(5.8±2.5)年。對照組男24例,女23例,平均年齡為(66.2±4.0)歲,平均病程(5.1±2.4)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囑咐患者保持心情舒暢,注意控制飲食,保證睡眠質量,合理開展體育鍛煉。對照組患者口服波依定,1片/次,2次/d。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藥方組成為:丹參30g,僵蠶、、茯苓各15g,陳皮12g,半夏、郁金、竹茹、枳實、白術、天麻、遠志各10g,炙甘草6g。以上諸位藥材用水煎服,取汁200ml為一劑,每天分兩次服用。
1.3指標觀察
兩組均進行為期4周的用藥治療,對患者臨床降壓效果、用藥不良反應及服藥依從性進行比較,其中服藥依從性包括是否忘記服藥、是否偶爾不注意服藥、是否自覺癥狀無改善而停藥、是否自覺癥狀更壞而停藥四項,
1.4統計學方法
將試驗數據輸入到spss18.0軟件中,并對相關數據進行研究和分析,數據均采用%表示,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P
2.結果
2.1降壓效果比較
經過4周治療,觀察組降壓總有效率為91.5%,對照組降壓總有效率為93.6%,兩組未出現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組別 例數 顯效(n/%) 有效(n/%) 無效(n/%) 總有效率(%)
觀察組 47 33(70.2) 10(21.3) 4(8.5) 91.5
對照組 47 32(68.1) 12(25.5) 3(6.4) 93.6
x2值 ―― ―― ―― ―― -0.104
P值 ―― ―― ―― ―― 0.903
2.2不良反應比較
所有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過程中僅有2例患者出現食欲不振,對照組共有11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組別 例數 不良反應(n) 合計
心悸 下肢水腫 心動過速 皮膚過敏 食欲不振
觀察組 47 0 0 0 0 2 2(4.3)
對照組 47 2 2 3 3 1 11(23.4)
注:x2=9.026,P
2.3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服藥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現階段,臨床醫學不斷從病理學和生理學角度對高血壓疾病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在發病機制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祖國醫學認為,導致高血壓發病的主要原因與肝失疏泄、脾失健運密切相關,進而引起患者痰濕內盛,而由其導致的體內瘀滯更會導致患者出現代謝性紊亂,使患者產生心煩、頭暈、頭痛等不良癥狀[2]。因此,在中醫臨床診療過程中,對于高血壓疾病,通常主張以滋陰清熱、調節陰陽為主要治療原則。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調查結果
組別 例數 完全依從 部分依從 不依從 總依從率
觀察組 47 29 13 5 45(89.4)
對照組 47 10 15 22 25(53.2)
x2值 ―― ―― ―― ―― 9.561
P值 ―― ―― ―― ―― 0.00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利用現代醫學技術手段,將中醫藥學知識和西醫治療方法充分融合,兩者互相補充,共同為高血壓疾病診治提供治療依據。本組患者應用的西藥為波依定,能夠迅速減少高血壓患者中小動脈收縮性,進而發揮降壓作用。而中藥則選擇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能夠發揮化痰祛瘀、理氣活血、平肝潛陽之功效,進而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方中半夏、白術、天麻等珍貴中藥,能夠祛濕、補脾,并有效緩解患者惡心、頭暈等不良癥狀。另外,方中加入炙甘草,可以對諸味藥材進行調和,最大程度發揮藥物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降壓效果雖然未出現明顯差異,但觀察組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郭美莉.溫膽湯合半夏白術天麻湯治療高血壓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19(21):204.
【關鍵詞】衛生健康教育 原發性高血壓 治療效果
原發性高血壓病(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一種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升高為主要特征。該病起病隱匿,進展緩慢,能誘發比較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是導致患者發生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危險因素之一。原發性高血壓好發于中老年群體,根據相關統計,目前,全球高血壓患者的數量正呈現出快速上漲的趨勢,罹患高血壓疾病的人數已達到10億人。隨著我國步入老齡社會,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現已超過2億人。原發性高血壓因病因不明確,難以進行有效根治,臨床確診后,主要采用藥物進行治療,輔以生活方式干預,以減緩靶器官損害,最大限度地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率及死亡率。為探討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與治療有效方法,本文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某院進行治療的18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分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F將結果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原則,將選取的180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90例。其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87例;年齡41 - 81歲,平均年齡(57.2±6.7)歲。病程6個月-11年,平均病程(5.13±1.02)年。180例患者中,有78例肥胖,102例有吸煙史,67例有酗酒史,132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腎、功能嚴重不全和重大心、肺、腹疾病,符合納入標準,知悉研究內容并簽署同意書。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治療方法
通過體格檢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后,兩組患者均進行進一步診斷,最終確診為原發性高血壓。對照組患者與觀察組患者均施行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常規降壓治療方法,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回家遵醫囑繼續服藥和自我調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再給予系統、專業的衛生健康教育干預。兩組患者的治療周期均為6個月。
(三)觀察指標
治療周期結束后,根據WHO相關標準,分別測定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舒張壓控制在73 - 85 mm Hg、收縮壓控制在110 - 130 mm Hg視為正常。
(四)統計學方法
本文研究數據全部采用 SPSS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來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檢驗。以P
二、結果
經過周期6個月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改善。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改善狀況明顯更優。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三、討論
(一)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病機分析
西醫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是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原因,某些先天性遺傳基因與致病性增壓因素、生理性減壓因素共同導致了原發性高血壓。另外,高鈉、低鉀膳食,肥胖,飲酒,精神緊張,年齡及運動不足等,也會誘發原發性高血壓。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初期癥狀不是很明顯,很多都是體檢或偶然機會才發現血壓收縮壓≥140mmHg(18.4kPa),舒張壓≥90mmHg。確診后,一些患者往往會產生頭暈、失眠、健忘、易激動等神經癥樣癥狀。隨著病情的遷延,如果不采取有效治療措施或者不能長期堅持治療,一些病人甚至會出現嚴重并發癥和靶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中醫認為,原發性高血壓是憂郁惱怒、情志過急、內傷損傷、生活失節等導致,患者肝、腎陰陽失調,是高血壓病的基本病機,肝屬木,脾屬土,肝旺克脾,脾失健運,聚成痰濕,而致痰濁壅盛證,由此表現為風、火、痰、瘀。高血壓病的高血壓的證候要素,主要分為實證要素和虛證要素。實證要素有陽亢、火、痰濁、(肝)風、瘀血、氣郁、氣逆、水濕、瘀毒、內燥10個;虛證要素有精虧、氣虛、血虛、陰虛、陽虛5個,共形成56個復合辨證分型。
(二)原發性高血壓的診斷
在初診階段,對患者進行常規查體,血壓測量標準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定義,如果患者正常狀態下,血壓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則可初步判斷為高血壓。排除繼發性高血壓的可能后,進一步對患者進行診斷性評估,分析影響血壓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探究病因并判斷靶器官損害及相關臨床情況。詢問患者是否有相關疾病的家族史或既往史,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或腎臟病等;觀察患者形色神態、體型和營養狀況等。然后,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頭痛、頭暈、心悸等癥狀表現。尤其要詢問患者近期患病和用藥情況,以及患者的飲食情況、生活方式等,以較為準確地評估高血壓患病的危險因素。一般來說,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主要癥狀為眩暈、頭痛、心煩心悸、失眠多夢、急躁易怒、面潮紅、乏力等。不過,部分患者也可能癥狀輕微或無臨床癥狀。
(三)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
原發性高血壓的病因比較復雜,需要進行綜合干預。臨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種。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治療。
藥物治療方面,西醫一般采用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從小劑量開始,循序u進的進行治療??梢愿鶕颊叩木唧w情況,采取單藥治療或者聯合治療。目前,中西醫結合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在臨床研究中已經取得不錯的效果。對高血壓患者的病癥進行辨析,然后,根據一些典型癥狀來有針對性地采用中藥組方配伍,進行加減治療,使辨病與辨證有機結合。這樣,既能提高臨床治療的臨床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例如,如果患者失眠、多夢,可佐以酸棗仁、夜交藤、黃連、肉桂;如果患者同時伴有胸痛,可佐以蘇木、蠶砂;如果患者伴有大便干結,可佐以當歸、白菊、決明子。
非藥物治療方面,主要是進行系統、專業的衛生健康教育干預。原發性高血壓盡管病因復雜,但是與患者不良飲食、生活習慣緊密相關。進行衛生健康教育干預,對患者和家屬進行生活調護干預和衛生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勞逸有度、調暢情志、適當運動等,對于高血壓疾病的積極作用,可以從源頭上控制血壓升高。例如,指導患者控制鈉鹽攝入,控制體重、限制煙酒,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和運動習慣,保持心態樂觀平和等。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就在常規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衛生健康教育干預,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原發性高血壓確診后,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同時,還要進行積極的衛生健康教育干預,以有效保護心、腦、腎等重要靶器官,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治療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秦海波,劉曉軍.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診斷與治療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2,(01).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拉貝洛爾;脈絡寧
患者在妊娠期并發高血壓,會產生全身性小動脈痙攣,嚴重時會導致胎死宮內或新生兒死亡,孕、產婦生命安全也受到一定威脅。硫酸鎂屬于解痙類藥物,可用來降低血壓,臨床上常以此作為治療妊娠期高血壓藥物,但效果有限。我院在臨床實踐中逐漸將中西藥結合起來治療妊娠期高血壓,并取得良好臨床效果。為進一步探討中西藥聯合應用效果,本文選擇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52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患者作為探討對象,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52例妊娠期高血壓綜合癥患者作為探討對象,孕婦年齡21~46歲,平均年齡(31.25±4.36),患者胎心率為120~160次/min ,懷孕35~42周。其中初產婦41例,經產婦11例;入選標準:連續2次血壓測量值>140/90mm Hg,24小時內患者尿蛋白>0.3g。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6例)和對照組(26例),兩組患者年齡、妊娠時間、妊娠次數以及臨床癥狀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但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照組患者采取硫酸鎂進行解痙治療,并取患者側臥位,進行吸氧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基礎上給予西藥拉貝洛爾治療,將100mg拉貝洛爾融入5%葡萄糖注射液,1次/d靜脈滴注。同時給予觀察組患者中藥脈絡寧注射液,將14ml脈絡寧融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1次/d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以7d作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對患者血壓、尿蛋白變化進行連續監控,后觀察用藥效果。
1.3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實驗數據錄入到SPSS 17.0統計軟件中,并對數據進行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當P
2.結果
2.1血壓變化比較
經過1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壓降低率為65.4%,明顯優于對照組(34.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尿蛋白變化比較
觀察組患者尿蛋白減少率(消失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相關疾病在臨床醫學中比較常見,其發病率常隨著孕、產婦懷孕次數增加而逐漸升高,其臨床體征主要包括三種,即血壓升高、尿蛋白增多以及水腫[1]。若產婦(或孕婦)血壓突然升高,會降低患者血管壁的通透性,機體內水分也將大量潴留在組織細胞中,因此會伴隨水腫現象,其中小腿是水腫比較明顯的部位。妊娠期高血壓能夠破壞患者體內紅細胞,進而產生貧血,尿蛋白也會相應增多。例如,24h尿蛋白≥0.3g,則表示為異常。主要治療目的為及時解痙、降壓,并對患者做相應鎮靜、利尿治療等。
硫酸鎂屬于抗驚厥藥,可在妊娠期發生高血壓綜合癥時作為降壓方法。但由于此藥用法用量尚無明確定論,用藥后很容易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治療效果受到一定限制[2];我院開展妊娠期高血壓臨床救治時,將中西藥結合作為治療方法,并取得良好臨床效果。中西藥結合是指利用現代醫學知識和技術手段,將中醫藥學知識不斷發展,在繼承基礎上進行更新,并與西醫逐漸融合,兩者互相補充,共同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雖然中醫和西醫在治療理念、臨床治療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大差異,但是目前兩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程度不斷加深,且兩者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依據均來自臨床實踐。本組患者主要應用的西藥為拉貝洛爾,而中藥則選用脈絡寧。拉貝洛爾是一種甲型、乙型腎上腺受體阻斷劑,能夠有效阻斷腎上腺素受體,并不斷減少外周血管的阻力,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高血壓疾??;脈絡寧由玄參、金銀花、牛膝、石斛等名貴中藥組成,并以聚山梨酯80作為輔助材料,具有清熱養陰、活血化瘀之功效[3]。
筆者認為,中醫主要強調對疾病進行宏觀調控,重點掌握疾病的本質,但不能通過實驗方法、化驗手段來對疾病病理特征進行論證。而西醫主要通過物理實驗和化學變化來揭示疾病內在規律,進而解釋產生人體發病機制原因,以此作為研究西藥的基礎。中藥和西藥各具特色,但不能互相取代。只有在臨床實踐中不斷使兩者取長補短,才能提升醫療水平。本文觀察組治療后,血壓、尿蛋白控制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將拉貝洛爾和脈絡寧聯用,能夠有效控制患者臨床癥狀,可將高血壓對產婦(孕婦)以及胎兒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秦偉.妊娠期高血壓藥物治療體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10(14):103~104.
【關鍵詞】 非洛地平;纈沙坦;社區高血壓;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521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220-02
高血壓是臨床的多發疾病,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提示,我國成年人也是高血壓的高發人群,每10個人中就有1個是高血壓患者。而在社區高血壓患者中,有20%-25%的患者從未進行降壓治療,接受治療的患者中仍有20%的患者不能堅持使用藥物治療,且社區中使用的降壓藥物通常都較為單一,患者降壓效果不明顯,且容易復發。為完善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方式,本次研究選取了本社區90例社區高血壓患者,對部分患者進行非洛地平及纈沙坦聯合用藥降壓,取得了良好的降壓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到社區門診接受治療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90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診斷標準》[2],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齡42-68歲,平均年齡(47±6.2)歲,病程2-15年,平均病程(5.9±1.3)年。將所有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上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由浙江南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非洛地平片(國藥準字H20000003,2010-05-18)治療,每次5mg,每天1次,治療1周,一周后若效果不明顯,加大劑量至10mg,服用2個月結束治療;治療組口服由浙江南洋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非洛地平片治療,每次5mg,每天1次,同時服用由海南皇隆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纈沙坦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50508,2010-08-11)治療,每次80mg,每天1次,治療1周,一周后若效果不明顯,加大非洛地平劑量至10mg,纈沙坦劑量至160mg,服用兩個月后結束治療。觀察兩組患者在用藥期間的降壓效果及不良反應的發生。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舒張壓下降≥10mmHg后,達到正常范圍,或是舒張壓下降≥20mmHg。有效:舒張壓下降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4.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結果以P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對比較,見表1。
3 結 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體循環動脈壓升高的疾病,也是社區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正常人的血壓通常會受內環境的改變而在一個正常的范圍內波動,隨著年齡的增高,血壓的水平也會隨之上升,以收縮壓上升更為明顯[3]。對于高血壓的治療,主要目的在于阻止或延緩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降壓的同時,應結合患者的病史,對其血壓的控制目標值進行合理的制定。
非洛地平是長效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中的一種,可在24h內平穩降低血壓,由于非洛地平對小動脈平滑肌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所以能直接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纈沙坦是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它能通過有效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的特異性受體ATI,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達到降壓的目的[4]。另外纈沙坦還能阻止或緩解心力衰竭的進行,防止腎臟的損傷,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幾率。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經非洛地平治療后的總有效率為66.7%,治療組經非洛地平合并纈沙坦治療的有效率為91.1%,且治療組相比對照組在治療后收縮壓的下降更為顯著。非洛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高血壓降壓效果更為顯著,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值得社區門診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韓斌.非洛地平聯合纈沙坦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觀察[J].醫學研究雜志,2009,38(11):80-82.
[2] 高國慶.纈沙坦膠囊聯合非洛地平治療高血壓的療效[J].求醫問藥(下半月刊),2013,11(10):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