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辯論常用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辯論常用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辯論常用方法

第1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1.通讀小古文,讀懂文意,了解通假。

2.學習有條理的辯論方法,初步學會有氣勢的辯論技巧。

3.多元拓展,了解有關太陽遠近的科學知識,感悟孔子實事求是的品質。

從以上三個目標定位來看,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古文的知識,包括停頓、節奏、通假等等;另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兩個小孩辯論的藝術,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再一方面,我們還要明白關于論題的科學知識,讀懂孔子這個人。

在以往的課中,我們過多地開發了閱讀教學的閱讀功能,旨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要讓學生在實踐運用中學習語文,這就離不開口語交際的運用。可以說,語文課大部分是要依靠口語交際的語言作為交際素材的。因此,我們非常有必要教會學生說話,讓學生在敘述、提問、辯論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的學習應該跟閱讀教學同步進行。本課的教學,就可以從“辯”字入手,指向口語表達。

一、初讀課文,讀得通順

先讓學生充分讀課文,初步感知古文的韻味;接著檢查朗讀,疏通讀音,讀準節奏。同時,在借助重點詞句的朗讀中理解短文的意思,了解通假,最后齊讀展示。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試圖拉近學生與小古文之間的距離,要讓學生與文本充分接觸。之后,引領學生初步領會其文意,讓學生讀通、讀好,經歷一個從陌生走向熟悉的真實過程。

二、理解文意,辯得明白

首先鎖定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理清兩小兒辯論的觀點和依據;然后呈現非連續性文本(表格),讓學生借助非連續性文本說話,感受兩小兒辯論過程的條理性;第三步借助朗讀,讀出反問的語氣,感受兩小兒辯論的氣勢;最后,補充孔子資料,以“孔子是否有智慧”為辯題,學習文中辯論的方法并嘗試運用。

這一板塊的設計努力將口語交際引入課堂,從特定的文本中發現“爭辯式語言”的交際形態,并契合文本特點進一步嘗試運用。同時,借助板塊的活動,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將連續性文本轉化為非連續性文本,再借助非連續性文本進行說話訓練,由學生自己理清辯論的觀點、依據及方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隨課文情境遷移練習,這是學生自主學習、練習提升過程的展現。

三、熟讀成誦,演得形象

借助“演戲”的情境,先由學生自主背誦,巧記臺詞,再通過個別匯報,強化辯論式語言表達語氣,最后集體表演,內化積累。

學古文,積累是非常必要的環節。增加古文語言的積累,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借助“演戲”,嘗試將“理”與“趣”融通,一方面在表演中發現辯論展示的基本技巧,另一方面,在演中說出趣味,增加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三個板塊的構建,其實就是學習古文的三個基本步驟:讀通、讀懂、積累。三個板塊以學生的活動命名,實際上就把學生推到了教學的前沿,讓學生在真正的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內化知識,提升能力,努力體現“以學為主”的課堂。

第2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法律課 有效教學 技工院校

技校生走上社會后要更好地適應職場工作需求,就必須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因此,在技工院校開展法律課教學已經成為技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技工院校法律課教學的有效性體現為:不僅要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遵守法律的意識,更要培養學生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

一、探究法律課有效教學模式的重要性

在技工院校中,學生基礎普遍薄弱,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性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也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任課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以外,更應該教會學生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此,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傳統法律課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講授法,以教師為主體,直接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與法律理論,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學生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難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運用,大多數學生缺乏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將來畢業后也難以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的權益。因此,法律教師應該探究有效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強化師生之間的交互性,提高法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法律課有效教學模式類型

1.講解傳授法

在法律課教學模式中,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講解傳授法。不過,法律教師在講解傳授法律知識時,不能滿堂灌、照本宣科。技校生雖然基礎較差,但是他們思維敏捷、靈活性強。教師在講解傳授過程中,基于技校生實際情況,要盡量避免深奧的法律理論,而是選擇一些淺顯易懂、實踐性強的法律知識,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學習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法律教師在向技校生傳授法律知識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法律知識的讀物,向學生推薦優秀法律著作,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養成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不僅有助于改善法律課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3.辯論學習法

辯論學習法是法律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在自由辯論的氛圍下,教師提出辯論題目,學生在自由辯論過程中充分發表個人觀點和想法。學生一方面可以在激烈辯論中突破難點,另一方面也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設定辯論主題時,要盡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崦嘔疤狻=淌υ謚傅急緶鄣墓程中,要適度引導、控制辯論進程,防止辯論嚴重脫離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三、法律實踐課的教學方法

提高法律實踐課教學效果的著重點在于實際案例的應用,法律教師應該更多選擇啟發式教學模式,而不是傳統的灌輸教學模式。

1.模擬法庭教學方式

運用模擬法庭教學方式時,給學生分配不同的法庭角色,提高學生運用法律的技巧與能力。

(1)精選案件。模擬法庭訓練圍繞案件展開,因此選擇熱門性案件或者爭議性案件,能夠提高模擬法庭的教學效果。另外,盡量使模擬法庭豐富多彩,將不同法律專業知識融合于一次模擬法庭訓練中,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

(2)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整的模擬法庭可以劃分為多個環節,每個環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獨立完成庭審任務,學生集體討論,共同決定各自的扮演角色以及職責。另外,在整個模擬法庭審查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指導輔助作用。

2.課外活動模式

課外活動模式多種多樣,主要有寒暑假社會實踐、參與法律講座、組織學生觀摩庭審等。下面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1)寒暑假社會實踐。在寒假和暑假期間,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和提高自己將法律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的能力,不斷拓展社會視野。

第3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一、案例教學法

20世紀初,哈佛大學創造了案例教學法。即圍繞一定的培訓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依照法律工作中的立案辦法,把教學內容編成案例形式來進行教學。案例教學法在法學課程的教學中舉足輕重,是法學教學的傳統方法。即使是法律基礎這樣的公共基礎課,也必須通過案例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掌握重要知識點。而案例數量繁多,如何挑選、應用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案例用途不用,筆者將案例分為三種:第一,在講授新知識點時所用的教學模型案例。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應運用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模型案例,并且案情盡量簡潔,能說明要講解的知識點即可。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點。有些老師主張全實例教學,即教學中所用案例全為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實案例,此類案例生動具體,但往往案情并非三言兩語可介紹清楚,并且涉及的法律條文與知識點有多個,筆者認為這樣的實際案例在講授新知識點時反而由于其復雜性,削弱了其典型性,不如采用簡短的案例模型,只需直接說明該新授知識點即可。第二,作為作業或課堂討論的案例。此類案例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基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案例的能力,應選用具有一定綜合性和靈活性的案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其法律邏輯思維能力。筆者認為此類案例宜挑選合適的現實案例,特別是用作課堂討論的案例,如能選擇社會熱點實案,則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將課堂理論知識用于解決分析實際案例。與此同時,現實案例的綜合性,相對于教學模型案例的復雜性,更能鍛煉學生抽絲剝繭,深入分析問題的法律邏輯性與思辨性。第三,試卷選用的案例。考試作為考察學生學習水平的通用方式,試卷命題必須具有科學性,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與不同學生之間的差距。法學類課程考試,案例分析是必考題型,因此考試用案例的選擇很重要,其難易程度與涉及的知識點都必須認真考量,力求既能反映不同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突出重點與難點。筆者一般選用難度相對適中的案例,其覆蓋的知識點一般在三個左右,同時避免采用有爭議的案例,以保證答案的唯一性。隨著教學手段與方式的更新,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的學校作為主流教學方式,案例教學也從傳統的單一的書面文字案例,發展為視頻案例。與傳統的文字案例相比,視頻案例更加真實生動,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考與討論的興趣。但是,與傳統文字案例相比,視頻案例的收集、挑選、應用,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雖然現在多個電視臺都有法制類節目,視頻案例數量繁多,但如何從中選擇適合教學用的視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視頻案例資料的選擇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困難:其一,視頻時間過長。一般視頻案例資料多來自于各個電視臺的法制類專題節目,時長一般在20至30分鐘左右,而作為課堂教學使用的案例資料,時長控制在10分鐘之內播放效果較好,又以時長5分鐘左右的案例更佳,否則過于拖沓,占用的課堂教學時間也過多,降低了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效率。其二,案例類型相對單一,不能滿足法學多門課程的教學需求。各個法制節目為了吸引觀眾注意,一般選擇的案例大多是三類:一是充滿懸念的刑事案件,主要是案件情景重現,特別是案件偵破過程;二是婚姻家庭類,主要是感情糾紛引發的案例,多為情景劇類型或是當事人現身傾訴,此類案例比較瑣碎;三是其他類型案例,包括侵權糾紛、勞動權益糾紛等等。其三,案例的集中性較高。視頻案例經常會表現出高度的集中性,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視頻案例數量不少,但基本集中在消費欺詐問題上;再比如婚姻家庭類的案例,一般集中在離婚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權爭奪上。基于以上幾點,選擇合適的視頻案例資料對有些法學課程來說就比較困難,比如筆者所教授的《國際經濟法》課程與《國際貿易法》課程,案例視頻資料數量較少,要選擇與教學內容契合的就更難。收集視頻案例資料,也要注重技巧,一是選擇知名的視頻網站,比如土豆網、優酷網等;二是選擇適當的搜索關鍵詞,太寬泛缺乏針對性,要在海量的搜索結果中挑選合適的視頻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三是對時長過長的視頻案例進行選擇性播放,能說明案件來龍去脈即可,其余瑣碎或鋪墊部分舍去。視頻案例作為案例教學的新形式,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討,例如,對現有的視頻案例進行剪輯與拼接;以動畫模式演示某些文字案例;利用DV自行拍攝視頻案例資料……科技的日新月益,也將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的創造與想象空間。當然,這也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掌握對視頻資料進行剪輯與拼接的技術手段,如何建造動畫人物模型、配樂、臺詞等。因此,教師除了對所任教課程具有較好的理論知識水平之外,掌握教學所需的現代技術手段,也是提高教學水平必備的技能。同時,學校應為此提供培訓與學習的機會,使普通教師能更好地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服務于教學。

二、模擬法庭與課堂辯論

模擬法庭也是法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以不同的身份參與法庭審理,從法官到雙方當事人,從訴訟人到證人,從書記員到法警。模擬法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得學生提前體驗不同的法律職業角色,熟悉庭審程序。但是,模擬法庭作為一種典型的法學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將其作為學生熟悉庭審程序,主要是了解民事審判程序與刑事審判程序的一種演練。這種對模擬法庭的片面理解與運用,使得學生一般參加模擬法庭兩次之后,就興趣索然,因為程序熟悉之后,這樣的模擬對他們再沒有吸引力。因此,模擬法庭不應只淪為程序演練,更應有實質內容,也就是模擬法庭不應只停留在程序演練上,應該在法庭調查、法庭辯論中真正體現雙方的法律專業知識和對案件的判斷,不僅是掌握程序,更是培養對具體案件的分析與把握能力。模擬法庭的法庭辯論階段應該是最能培養學生法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對法律的理解運用的環節,也應該是最出彩的環節。故此,模擬法庭開庭案例的選擇很重要,必須是原告與被告均有充分的施展空間,而不是毫無懸念的一邊倒。課堂辯論也是法學教學中常用的方式,辯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反應速度與思辨才能,為以后的法律職業生涯培養基本的表達能力與應變能力。課堂辯論與專門組織的辯論賽不同,課堂辯論短小精悍,講究一語中的,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觀點,對于快速思維方式與應變能力的培養大有裨益。課堂辯論的效果如何,取決于辯論主題的選擇和辯論的組織。在辯論主題的選擇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量,一是與課程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二是主題的思辨性,三是主題的時事性與新穎性。只有把握好這三個標準,才能有的放矢,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陳舊的主題會讓人興趣索然,并且有太多前人觀點可供借鑒,反而限制了思維的發散性,也不利于調動學生自主思考的積極性。在辯論的組織上,可采用團隊式的辯論方式,即學生自由組合成4到5人的辯論小組,選出組長,共同準備辯論資料;課堂辯論舉行時,多組交叉辯論,每組多名學生發言;公布評分標準,每個學生都作為評委,給其他小組的辯論表現打分,再由組長匯總得分,并計算平均分,最后由教師匯總每組的得分,計算平均分,作為課堂辯論得分,計入該組學生的平時成績。通過這種全體參與的方式,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參與到辯論的全過程,而全體參與評分的方式,也是為了體現公平、公正的法律理念,避免單獨由教師評分帶來的主觀性與隨意性。

三、社會調查的方法

在給05級學生上《憲法學》課程的過程中,筆者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組織他們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公民憲法意識的社會調查活動。指導學生自行設計調查問卷,有針對性地發放問卷,并對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在此基礎上,撰寫調查報告。這次活動,共發放問卷800多份,提交數據統計分析材料以及調查報告100多份,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這次活動,培養了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調查分析的能力,使他們真實了解了我國當前公民的憲法意識狀況,加深了對憲法的認識和理解。這一方法在法學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值得進一步探討。社會調查作為一種實踐性教學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全面參與。從調查問卷的設計,到調查對象的選擇,對問卷的回收和數據統計分析,最終調查報告的撰寫,這一過程顯然不是一個學生單獨能完成的,必須是一個團隊通力合作,分工協調,群策群力才能實現。因此,這一教學方法的意義不僅在于對課堂知識的深入理解與實踐,更在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與能力,學會如何分工合作,協同完成一項綜合任務。

第4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中師 美術 鑒賞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227-02

美術新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對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培養。據相關的調查和了解,很多美術教師不重視鑒賞部分的教學,他們認為美術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我則不這樣認為,繪畫能力是建立在鑒賞能力的基礎之上的,但凡是一個優秀的畫家都具備很高的鑒賞水平。因此,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水平是相當重要的。那么,究竟如何進行中師美術的鑒賞教學呢?下面,我總結其中的幾點論述如下:

一、運用比較分析法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比較分析法是美術鑒賞教學的常用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例如,在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形式美的時候,如果不能很好地聯系其它美術作品進行比較,學生往往很難對作品的形式美進行很好的認識。所以,在教學當中我經常會選擇一個類似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分析,讓他們感受不同美術之間的形式美以及畫家是如何經營畫面的。比如,《靜物》(林風眠作品)這幅畫中的玻璃水壺與水中的魚、畫面背景中的橙與綠之間都存在著鮮明的對比,這種鮮明的對比讓《靜物》這幅畫充滿著很強的感染力;而《水仙》(潘天壽作品)這幅畫中雖然花叢的造型和方向在整體構建上非常和諧,但是我們又看到花叢的大小和位置、水仙葉的交插與題字卻又充滿變化。通過這兩幅美術作品的比較鑒賞,可以有效加深同學們對美術作品形式美的基本認識。

再如,在組織學生對十七、十八世紀的歐洲繪畫進行欣賞的時候,同學們往往很難理解這一時期主要代表人物的藝術風格和繪畫特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我選擇了一些典型的美術作品讓學生進行比較鑒賞。比如,在對《瓶花》(姜布魯各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我找到了《向日葵》(梵高作品)這幅美術作品與之相對比,雖然兩幅作品在題材上極其相似,但是通過對比同學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兩幅作品在用筆、造型技法上的差別,從而進一步了解不同畫家的繪畫特點和藝術風格。

鑒賞能力的提高需要比較分析,沒有比較分析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就很難提高。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應該精心進行課前預設,給學生安排科學、合理的比較分析對象。只有這樣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才可能真正提高。

二、運用演講辯論法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雖然更多的是運用比較分析法進行鑒賞,但是適當地運用演講辯論法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也是非常必要的。演講辯論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美術課堂氛圍,激發同學們學習美術的興趣。演講辯論法主要是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觀點,讓各個觀點之間產生碰撞,形成一種激烈的辯論氛圍。讓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美術作品中,更多地適用于一些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爭論的美術作品。

在具體進行課堂組織的時候,教師需要讓同學們明確演講辯論的主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這一主題進行必要的背景知識介紹。例如,教師可以粗略的談談社會上對該美術作品的看法,給同學們短暫的思考時間之后,就可以邀請部分學生上臺進行演講,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對《蒙娜麗莎》(達芬奇作品)這幅美術作品進行鑒賞的時候就可以運用演講辯論的方法。世界各地很多藝術家都對蒙娜麗莎的微笑感到好奇,很多年過去了對于這幅美術作品的研究從來沒有間斷過。藝術家們的觀點始終沒有達成一致: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神秘的微笑,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溫柔的微笑,有人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是詭異的微笑等等。而對于夢娜麗莎的年齡及身世的猜測就更加的眾說紛紜了。可以這樣說,《蒙娜麗莎》這幅肖像畫的背后隱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基于此種情況,學生在演講辯論的過程中才有話可說、有題可論。大家各自闡述著自己的觀點,并試圖給自己的觀點找到力證和理由。就這樣,在學生激烈的辯論當中,無形中完成了對《蒙娜麗莎》這幅曠世作品的鑒賞。比教師單純的進行教授效果要好很多。

雖然演講辯論法對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很有幫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演講辯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演講和辯論方向上來,讓其不能偏離正確的軌道。只有這樣,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才能夠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探究釋疑法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在進行美術鑒賞教學的時候,我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探究釋疑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自我鉆研,讓學生在自我鉆研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和水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教師需要精心預設所要提出的問題,并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沿著正確的探究方向前進。

例如,在組織學生欣賞《吶喊》(蒙克作品)這幅美術作品的時候,我僅僅簡單對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蒙克的情況進行了介紹。介紹完之后,我要求學生自己欣賞作品,感受作品中所呈現出的藝術特點。然后,我在黑板上提出下面這幾個問題:第一,作品中所畫的是什么?第二,畫中所運用的色彩和造型技法有何特點?第三,這幅作品對你的內心有所觸動嗎?如果有,到底是作品中的哪個方面對你有所觸動?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立即把學生引入到探究的軌道中來。在給學生短暫的思考時間之后,很多同學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學體會到了生命的壓抑,由于無奈才所出的吶喊;有的同學感受到了畫中的恐懼感和人性的扭曲;有的同學則看到了單一卻對比強烈的色彩……聽到學生的回答,我深感欣慰,看來他們對該幅美術作品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我又對所提問題的答案進行了有效的補充和釋疑,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把握作品中所反映出的藝術特點,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新課程對于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非常重視,而探究釋疑法正是符合了新課程的精神。只要我們合理的、抓準時機的運用探究釋疑法,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一定會得到大幅的提升。

四、運用多媒體呈現法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已經逐步融入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多媒體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輔助作用,可以說多媒體的運用為實現中師美術教學目標起到了有效的推進作用。與此同時,教學實踐亦表明:中師學生對于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我們也完全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鑒賞教學,增強美術作品呈現的直觀性,激發學生進行美術鑒賞的興趣。

例如,在執教《中國民間美術鑒賞》一課的時候,我首先用多媒體給同學們呈現出一組剪紙作品。大家看到這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之后都感覺非常驚奇,贊嘆它的精致和美妙。看到大家的表現,我并沒有多說什么,而是繼續播放視頻:視頻中有一個滿頭白發的老人正在以嫻熟的手法剪紙,一會兒工夫就剪出了很多剪紙作品。此時教室里已經鴉雀無聲,大家似乎都被老人精湛的剪紙手法給征服了。視頻播放完畢之后,我告訴大家,剛才所呈現的所有作品都是這位老人剪出來的。同學們眼中充滿了羨慕。趁此機會,我鼓舞同學們:“既然這位老奶奶年紀這么大都能剪出如此好的作品,只要你們肯努力,就一定也能做到。”最后,我又把剪紙的歷史和現在的發展狀況進行了介紹,還與大家欣賞了很多剪紙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不僅對我國的剪紙藝術有了深入的了解,更激發了他們熱愛我國民間藝術的熱情。鑒賞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以多媒體技術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與新課程整合能夠使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通過將多媒體引進課堂,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具有時代性,既豐富多彩又充實完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需要進行精心的預設,制作出的多媒體課件應該符合課堂教學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五、結語

除了上述教學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微博、論壇等網絡平臺來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得以實現。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教師必須要采取多種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相信只要教師肯下功夫,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耿鳳貴.高職教育中美術鑒賞課的思考[J].遼寧高職學報, 2011,(01)

[2]潘汝潔.中師美術鑒賞課教學思考[J].美術大觀,2009,(08)

[3]莊競夫.多媒體教學在美術鑒賞課中的潛力[J]. 江蘇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2)

第5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 高級英語 辯論 反思

1.引言

高級英語教材《現代大學英語》五、六兩冊共包含24篇課文,題材多樣。其思想性、藝術性都堪稱典范,其語言難度較之基礎階段教材的課文又提升了一個臺階。學生不僅要面對大量生詞,分析豐富的修辭手法和寫作技巧,還要深入探討作品的文化和思想內涵。所以這門課程的課堂活動通常是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由教師對課文進行逐詞逐句的分析,講授自己的研討體會,而學生在課堂上則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高級英語課堂教學與課程教學目標相分離的現象,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具有一定典型性。為了改善這種不良現象,貫徹《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重視學生能力培養的相關精神,廣大教育工作者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進行探索、實踐,力求使自己的教學體現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是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具體的課堂活動開展中,教師普遍以研究性學習為指導思想,注重凸顯英語的工具性、實戰性、應用性。和角色扮演、二人對話、小組討論一樣,辯論應作為重要的課堂活動受到充分重視。

2.活動設計

伶牙俐齒、能言善辯已成為現代人迫切的渴求、必備的素質。如何讓對方贊同自己的觀點又不傷和氣,已成為一個現代人必備的能力。筆者于第五學期伊始,便在高級英語課堂上開展辯論活動,旨在引起學生對英語實用性的關注,激勵其努力提高自身的說服技能。

2.1目的

此次課堂辯論活動的目的是考查的英語應用能力,鍛煉其心理素質,學習辯論技巧,提高其辯論能力。

2.2準備

《現代大學英語》精讀5的第一課是馬丁?路德?金博士發表于1967年的演說“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們向何處去》)。文中金博士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Love is ultimately the only answer to mankind’s problems.

綜合考慮可辨性、難易度、教學內容相關度等因素,筆者將辯論話題定為“Love VS. Force:Which is the right choice in solving problems”。

筆者組織學生觀看學習往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FLTRP Cup National English Debating Championship)的精彩視頻、2008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等相關視頻材料,營造辯論氣氛,激發其參與其中的積極性。介紹基本的辯論知識及技巧,比較中外辯論賽異同點,使學生認識到議會制辯論模式重辯輕論的優越性。

2.3描述及問題評價

按照議會制辯論模式,四名學生分正反方就Love VS.Force展開辯論。辯論活動包括結構辯論環節(Constructive Speech)和反駁總結環節(Rebuttal)。發言順序為正方一辯、反方一辯、正方二辯、反方二辯、反方一辯總結、正方一辯總結。有別于正式的辯論賽,活動并未采納結構辯論環節所許可的質詢(Point of Information)。活動時長20分鐘,其中的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3.1雙方立論不夠準確合理,不注意傾聽對方立論觀點。立論是通過結構辯論環節實現的,正方一辯(Prime Minister)的立論即是簡單地重復了金博士的觀點,而反方一辯(Leader of Opposition)則更簡單到僅在以上觀點中加上否定詞“not”。雙方均未能就各自觀點進行深入、合理的闡述。這種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人文基本理論素質不夠,另一方面反映了學生并不明確辯論活動中的重點環節。

2.3.2雙方攻防技巧單一,不注意對方辯論技巧運用中的失誤及其所要達到的意圖。雙方的攻防過程嚴格來講是由相當數量的、關聯不大的例子構成的,期間鮮有思想觀點的碰撞。攻防過程中,正方二辯(Member of Proposition)提到2008年中國人民萬眾一心抗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這一事例,并以此證明愛的力量(power of love)。此時反方二辯(Member of Opposition)未就正方的論述作出任何回應,直接闡述了先前準備好的例子。這種情形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缺乏辯論技巧,另一方面說明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薄弱,不能在短時間內從對方運用的技巧中找到失誤與錯誤。

2.3.3雙方不注意辯論各環節的邏輯性。最顯而易見的是雙方在發言順序(Speaking Order)和時間分配(Timing)方面出現混亂。也因為如此,辯論活動未能整體反映辯論雙方觀點的合理性、辯手素質及整體配合能力。

2.3.4雙方均遭遇不能表達自己的尷尬瞬間。具體表現為雙方對一些辯論常用語(how to state an argument;how to ask for opinions;how to express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how to interrupt;how to settle an argument)掌握較差,不時會出現一位學生突然停頓,轉頭問同伴某某詞該怎么說的情況。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缺陷明顯。

2.3.5雙方均有學生緊張,肢體語言僵化。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待提高。

學生在活動中立論不夠準確到位,有轉移主題之嫌,攻防技巧單一,缺乏自發性。從Matter,Manner,Method,Spontaneity方面評估,此次辯論活動精彩程度不夠,效果不甚理想。

3.限制因素

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深入,辯論這種長期處于受冷落位置的活動重新煥發活力,走進了英語教學課堂。然而正如此次辯論活動所反映的,課堂辯論往往精彩程度不夠,未能充分體現對抗性。課堂辯論效果不佳,可探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缺乏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由于高級英語課程以培養閱讀能力為中心,兼顧其它語言能力,課堂教學的微觀方法體現在如下重心的轉移,以區別于低年級閱讀教學:從低年級那種機械性的“詞匯―語法―練習”解釋為主轉移至高年級創造性地分析和評價文章的體裁特點、寫作風格、修辭技巧等為主;從逐段講解為主轉移至課文講解分析后綜合解釋為主;從對課文的字面理解為主轉移至評價性或欣賞性理解為主;從獲取信息式閱讀為主轉移至評析式閱讀為主(孫亞,2005)。教學目的及教學方法的改變要求學習者實時改變觀念,改進學習方法。未能及時適應這種變化的學習者常常覺得沮喪,其學習效果也不甚理想。不少學生僅僅把高級英語課當成是基礎英語的延伸,結果常抱怨“學不到東西”、“英語水平沒提高”,影響了其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2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內容長期局限在手頭的課本上,對學習內容認識不足,且未能有效地把學習內容內化為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活動中,學生僅憑教材中的信息展開辯論,多數時間是照本宣科。其思路大多局限在語詞概念或經驗層面,雖唇槍舌劍、詞鋒凌厲,卻缺乏深刻的思考。這凸顯了學生在獨立思考能力方面的缺陷。

3.3英語應用能力薄弱

在平時學習過程中,不少學生過于追求語言語調的標準,而忽略了通過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在辯論中無法將想說的觀點用英語有效地表達出來、表達到位。學生在辯論中的表現凸顯出其英語實戰能力的薄弱。筆者也認為學生在口、筆頭表達上仍然沒條理、沒邏輯,對課文的主題等宏觀理解問題知之甚少。

4.教學反思

此次失利的辯論活動啟示教師從應多方面努力,消除不利因素,促進辯論活動的有效開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首先讓學生明確《高級英語》的學習目標是要進一步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并培養其課文分析能力(text-analyzing capability);幫助其從思想和學習方法上作出轉變。其次,教師要通過課上引導及課下指導,讓學生接觸盡可能多的學習內容,開闊其視野,促使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生主體活動,提高其英語應用能力。最后,通過觀摩、培訓、實踐激發學生的興趣,營造氛圍,傳達技巧。在具體的課堂辯論中,教師應鼓勵每個學生發言,引導雙方辯手換位思考,掌握好辯論時長,注重對學生辯論儀態和風度的訓練。

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應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反思,完成角色轉變。教師不再是課堂中的權威和中心,但這并不等于說教師成了旁觀者。這樣反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的工作將更具挑戰性。辯論活動和傳統課堂活動的不同是教師的控制減少了,學生投入大為增加,學生自主性加強了。必須明確的是,不管教師是示范者、組織者還是監督者,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整體作用應是協調(coordination)、促進(facilitation)和指導(guidance)。教師要創造一種積極的氣氛讓學生得以充分調動、充分發揮,這是教師對課堂教學全過程擔負的協調作用所要求的;不論學生的主體能力怎么樣,教師都要通過課堂活動對他們進行有意識的策略和能力培訓,使他們的自主創新精神更強,這是教師的指導作用所決定的,和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并不矛盾;不論學生的認知和技能達到怎樣的水平,教師都要認真管理和引導,以保持課堂的動態平衡,這是一個調動各方因素的積極過程;不論怎樣的活動,怎樣的學習材料,怎樣的課堂教學過程,學生的自我意識及在學習中選擇并做決定的能力,都需要得到促進和培養,因為,這是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點。在這個過程中也對教師的原有知識提出了挑戰,因為他們面對的不再是有現成答案的問題,而是無法預知的涉及各領域的難題。這能促使教師放下架子,敢于承認自己的不足,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需要。

5.結語

辯論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活動的時間達到最大限度,讓學生直接參與課堂活動的覆蓋面達到最大限度,讓學生的交際真實性達到最大限度,讓學生相互學習的機會達到最大限度(文秋芳,1999:186-187)。這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自主訓練的能動性與創造性,大大提升其言語理解和輸出能力,迅速提高以交際能力為核心的語言綜合素質和智力水平。課堂辯論活動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堂辯論活動才是重點。宏觀方面,教師應認真學習、貫徹大綱精神,根據學生學習英語的終極需要和其現有的語言知識和實際運用能力,采取相應的基本進路和選定教學起點和教學技巧。微觀方面,教師應做好辯前準備、辯中引導、辯后評價幾個方面的工作。這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孫亞.改革高級英語教學,提高語言綜合技能.21世紀報?英語教學周刊,2005,(3).

[3]文秋芳,趙學熙,王文宇.專業英語口語指南[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楊立民,梅仁毅.現代大學英語(精讀5、6).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5]曾丹.辯論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效果探析.學術?理論現代企業教育,2006,(7).

第6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英語 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a)-0049-02

工商管理專業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也是一門實踐性、理論性、科學性、藝術性兼而有之的應用性學科。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浪潮,英語教學不再只停留在“高分低能”的紙上談兵,更重要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以適應新時代多語種的工作需要。如何提高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成為學生學習的關鍵,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題。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實踐目的主要是在校內為學生提供商務英語氛圍,提高管理工作用語及日常工作用語的交流能力,熟悉中外企業常用專業用語,及能熟練進行商務對話。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文將結合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經驗,由教學模式創新和教學方法改革兩部分來綜合分析。

1 教學模式創新

1.1 “教與學”地位的轉化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處于絕對權威及主導地位,負責課堂設計、課程教授、課堂疑問解答等一系列活動;而學生處于“唯師命是從”的接受者地位,只負責抄抄筆記聽聽課,主要輸入較少輸出。而對于實用性較強的專業英語課程,課程的目的在于多聽多讀多說多練,為此教師應該打破傳統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教師應該從自身教授風格創新,運用有聲語言及肢體語言等多種手段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氣氛,應當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設計,對教師的教學提出科學的質疑、批評和改進意見。其次,教師和學生身份可以互相轉化,由學生參與甚至負責某些課程篇章的教學設計、課堂講述以及疑問解答,而教師則轉化為學生的角色在講臺下參與課程的學習、提問及點評環節。一方面學生在整個課堂中作為“教學”角色負責整個課堂,在講述過程中充分鍛煉了英語的聽說讀寫四塊基本技能,同時通過講解促使其加強對學科的理解鞏固以及對相關知識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習”角色,在聆聽過程中更容易發現學生的理解的難點及誤區,同時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課堂,促使學生不斷拓展知識面。

1.2 突破“標準答案”的限制

工商管理專業英語不同于大學基礎英語。后者主要針對于基本詞匯,日常用語等方面做基礎性訓練,強調對基本語法語序詞匯等學習。而專業英語應該更偏重與對專業領域的適用性,培養其專業技能。特別是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更要為學生在日后商業管理活動中的溝通奠定基礎。在真實的商務世界,沒有一成不變或者唯一正確的答案,因此本課程也應該貼合實際,更加注重在具體商業環境中的實際運用而非單一模式化傳遞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質疑以及創新的觀念,不能否決學生的見解,而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找出更合適的答案。在討論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發揮空間,鼓勵其積極探索各種可能的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有理適合實際情況,即可以為“適用”答案,從而打破“標準答案”的簡單衡量尺度。

1.3 注重培養多元文化意識

在現代商業活動中,多文化溝通貫徹了全球化經濟的各個方面。工商管理專業英語的課程設計中也應當穿插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更有效地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環境的企業和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在單純課文翻譯及詞匯講解的情況下學生僅僅掌握了正確的語法用詞以應對考試,但無法真正做到在適當的場合使用適當的英語。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各大跨國企業均將多元文化發展提上戰略地位,企業文化中也倡導跨國文化交流及開放式氛圍的構建。為此,在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入多元文化教學。在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應適當進行文化知識背景介紹,通過多媒體等手段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文化意識,了解到不同文化的差異及共性,以及在現實使用過程當中的注意事項。通過英語課程的教學配合多元文化的解析,讓學生能更深入的理解管理專業英語的內涵。

2 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實踐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可以采取以下三種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

2.1 案例討論教學方式

在管理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多采用案例教學方式,特別是結合本章節的主題進行案例分析。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在國外工商管理眾多實例中挑選經典案例,以案例引導學生,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調查、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和交流等活動,在課堂上要求學生用英語對案例的代表性問題進行討論發言,老師在旁邊對語言使用予以糾正指導,同時對管理相關知識進行啟發式教育,促使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出相關章節的關鍵知識點。通過這種案例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英文文獻的閱讀能力,要點提取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2.2 情景模擬教學方式

在某些管理教學章節,特別是特殊情景的管理知識點解析時可以采取模擬情景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及克服英語怯場等問題。比如在講述人力資源管理章節中的招聘面試環節,可以由學生分組,分別扮演面試官及應聘人員,將課堂模擬為公司面試現場。教師作為第三方人員,一般不參與模擬現場的角色,在模擬結束后對各角色進行點評及對人力資源相關英語知識點進行總結。在面試模擬過程中,作為面試官的學生必須按照企業人力資源規劃及崗位要求,自己準備面試問題及面試步驟,最后,面試小組選出應聘成功人選,并進行評選理由陳述;作為應聘人員的學生必須按面試官要求結合自身經歷進行回答,并且做到用詞準確,表達清晰。在整個面試環節要求學生均用英語來進行答與問,如果遇到無法正確表達的情況,可先用中文表達,由教師從旁進行英文輔助。再比如學習管理溝通章節,可以由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能是客戶、同事、合作伙伴、上司等等,由學生共同參與特定商業活動,教師要安排相關活動內容,設計多方溝通環節,由學生代表的角色間進行信息傳遞,最后完成整個商業活動。教師通過此類模擬練習來幫助學生培養專業英語的語感,提高英語實際表達能力,以及增強英語表達的自信心。

2.3 主題辯論教學方式

商業實踐中有許多現實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實際問題的解決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切合真實商貿環境,教師可以組織安排主題辯論,引導學生由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解決問題。在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的后期階段,結合前期所學的管理知識,可在實踐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有興趣的并且能有較多認識的主題進行辯論。教師首先安排管理類相關主題,由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準備論點論據。在課堂辯論時間中,教師應當盡量使用英語引導雙方的辯論的方向,并對學生的英語表述給予指導,使學生在整個辯論過程中自覺使用專業英語陳述觀點反駁對方,從而鍛煉學生的英語辯論能力。更進一步,主題辯論可以延變為商務談判。商務談判是商務實踐中的重要環節。通過模擬商務談判,使學生了解熟悉商務談判的流程、技巧和表達方式,在商務實踐中提高專業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在課程設計后期教學中,可以在對學期知識總結的基礎上,模擬商務談判的環境。在商務談判環節中學生分組,分別代表對立兩方公司,進行相關主題的商務談判。由教師設定基本信息、角色和主題,學生負責資料收集、談判論據準備等工作。最后由老師點評雙方學生在談判中的專業英語的表達,談判技巧使用及管理知識的運用。

3 結語

總之,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必須明確教學目標,突出專業特色,對教學模式創新及對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開放式的課堂氣氛,讓學與練緊密結合。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發揮引導角色,鼓勵學生多學多練,通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主題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配合多媒體教學材料的輔助,全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崢.工商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模式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0):32.

第7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 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傳授者、解惑者,教師是課堂的主角。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要求我們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具體做法。

一、徹底轉變思想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種思想已經被大多數老師所認同,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施得并不理想。有些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學得不夠多,理解得不透徹,擔心課程進度無法完成,擔心學生考試成績會下降。所以,并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條件。教師應當徹底改變思想,相信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是對的必將收到良好的效果。這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學理念實施的前提條件。

二、創造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營造主動性

和諧的課堂環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能激發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因此,教師應努力營造和諧教學氛圍。一方面,教師要堅持師生關系平等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原則;另一方面,教師還要關注學生不同的需求。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研究新課標、教材、大綱外,還必須研究學生的心理需要、生活經驗、智力水平等。綜合多方因素,確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從而使每個學生盡可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機會,滿足他們的需要,真正為學生創造主動學習的氛圍和環境。

三、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就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中。要努力把教師講變成學生學。讓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討論,自己去領會理解知識,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教學全過程中。當然,老師一定要當好“導演”。

1.設計多樣課堂活動。

如教師在教授book1 unit3 時可以設計一節辯論課。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步驟一:導入引出辯題――課文中的一個細節即細心的王坤與愛冒險的王薇對出行準備工作持不同意見。由此,我們想到自己出去旅游時的情況,我們大多是參加旅游團,很多事自己不用操心。但有的學生說自己出游不參加旅游團更好玩,更能鍛煉我們。所以這一單元的辯論題目是:When we are making a trip,is it better to join a tour party or not?

步驟二:提供辯論教學組織形式,辯論的評分標準與要求,辯論的常用句型。然后,把學生按正反方分成兩組,每組選好一辯、四辯,其余同學都可以做二辯、三辯,因為自由答辯時我們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安排好七個學生做評委。然后學生就分頭去查資料,查完資料整理好思路。一辯和四辯要預備好陳詞,其余同學要預備好質疑的問題。

步驟三:開展辯論。

步驟四:辯后反思及教師總結。例如在學習《百萬英鎊》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們分角色表演,這樣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上復習課,可以采用競賽的方式。這種形式符合高中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步驟如下:把學生分成A、B、C、D四組,然后用多媒體呈現競賽題,可把題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老師當裁判并統計分數,競賽結束給第一、二名小組同學發獎,以此鼓勵。這種教學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做到有效地查缺補漏,對教學效果做到及時反饋。

在英語教學中經常注意學生的英語實踐活動能力,充分體現英語的交際能力,學生的思維能活躍起來,學生也很自然地成了課堂的主體。

2.精講多練。

精講是指教師講解要精而少,學生才有時間多練。精講要講重點、難點、關鍵點、學生容易疏忽混淆出差的地方,學生會的不用講、學生通過思考可以解決的也不要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充分備課,精心設計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力求簡明易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從時間上保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3.運用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熱情。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反饋,是促進教學必不可少的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激勵性評價,激發興趣。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教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給予表揚。因此,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愉快得學習知識。成功帶來的愉快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能使得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8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對同一事物的正反兩面進行比較分析,即分析事物的好與壞,利與弊,然后歸納自己的觀點。

要領:抓住事物突出的優缺點。

寫作常用套語

開頭:

There is no doubt that…has (brought society)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

Obviously, it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 i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art in …today.

論證或承接

In spite of /Despite the adverse effects, it has its beneficial effects.

The advantages derived from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disadvantag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advantages can be listed as follows:What’s more,…

Besides/Moreover/Furthermore,…

結尾

After weighing/conside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merits and drawbacks/positive effects and negative effects, I conclude that …

Based on the analysis above, I believe that the …far outweigh the… .

2.對比型議論文

通過對比法,對不同事物進行比較,客觀分析, 從而得出結論。

對比法是指對不同事物的性質特點等的比較來證明論點的方法。

要領:抓住兩事物的鮮明特征進行比較。

寫作常用套語

開頭:

When we…we’ll be faced with the choice between…and…When…, it is inevitable to meet /face the choices between…and…

Recently, more and more people tend to …However, I feel that.

A and B are two important forms of…for us. Although A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B is by no means disappearing.論證或承接

Despite the similarities, the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Second,…Third,…And finally/lastly,…On the contrary/in contrast

However/nonetheless/besides

結尾

All in all/In conclusion/In a word/To sum up/In summary/To put it simply..

Although B has its disadvantages, it can be accepted that…Therefore it depends on…

3.辯論型議論文

列出雙方對某一事物的不同看法,運用事實加以論證,擺出自己的理由,得出結論。

要領:舉例要有說服力,說理要充分。

寫作常用套語

開頭:

People’s opinion/views/ 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say that …,while others think/believe that…

When it comes to …,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he phenomenon of …has drawn nationwide attention.論證或承接

Some people argue/assume that…,but things are quite different/this doesn’t work.

Some take the position that …; some come to believe that….But I think/suppose

Some people take for granted that…, but others take/hold an opposite idea…..As far as I’m concerned, I agree with the former/latter opinion.

I’m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argument. The following are the reasons for my personal consent.

I’m in favor of the first idea.

第9篇:辯論常用方法范文

【關鍵詞】X-Mind軟件 思維導圖 BP辯論 可理解性輸出假設

引言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學習的五大基本技能。傳統的考試基本以筆試為主,主要測試學生的聽讀寫譯技能,相比較而言,傳統的考試很少涉及到對說的能力的評測。現行的考試制度對于學生語言能力的評測主要集中在單純的打分評級階段,即使是測試相對全面的IELTS考試也沒有能夠提供給學生反饋意見。本研究試圖基于X-Mind思維導圖軟件,將EPL英語辯論者的口語產出可視化,利用swain教授的輸出驅動理論進行分析,從而提供o學生一個形象直觀的結果分析,促進英語能力提升。

一、X-Mind思維導圖軟件和思維導圖

X-Mind思維導圖軟件是一款高效的思維導圖繪制軟件,在軟件內提供了大量的思維導圖模版,基本覆蓋了英語辯論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邏輯,此外,該軟件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繪制邏輯體系,因此該軟件完全可以用于英語辯論者口語產出的可視化。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的圖形思維工具。利用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將抽象的思維邏輯轉換成形象直觀的有邏輯的圖示。思維導圖一般由方框和帶箭頭的線段組成,其中方框內寫有關鍵信息,帶箭頭的線段表示邏輯指向。方框和帶箭頭的線段共同組成有邏輯的信息流,從而呈現說話者的關鍵信息和內在邏輯。

二、英國議會制(BP)英語辯論

英國議會制(BP)英語辯論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英語辯論形式,從地區賽、全國賽、洲際賽到世界賽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成的體系。參與者涵蓋EFL(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ESL(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和EPL(英語作為母語的學習者),參賽者兩兩組隊,分角色扮演首相副首相,反對黨黨魁副黨魁,執政黨議員和黨鞭,反對黨議員和黨鞭,分別承擔不同的辯論任務,就同一議題進行辯論。每一參賽人員拿到辯題后有15分鐘的準備時間,7分鐘的發言時間,用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7分鐘左右的發言不僅僅考驗的是15分鐘的準備,更是對自己知識的積累,口語表達等的綜合能力檢驗,而這一切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說話者的口語產出,也就是我們分析的對象。本文主要關注的是BP辯論中首相的definition

(定義),根據世界大學生英語辯論賽規則,辯題由首相負責定義,全場的辯論都需要圍繞首相的定義來進行,定義一般情況下需要包括現狀描述(辯題的背景),關鍵詞定義,政府的政策,簡要的觀點,經過X-Mind繪制如下所示:

(figure 1)

通過figure 1,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一個完整的定義(definition)是由那些要素構成的,相互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每一要素又包含什么內容,更重要的是通過X-Mind軟件繪制出來的概念圖,可以讓說話者知道自己究竟說了哪些內容,比較自己想說的和確實說出來的有什么差異。

三、基于X-Mind軟件的EFL英語辯論者口語產出思維導圖

基于X-Mind軟件的強大功能,我們收集了2009年世界大學生英語辯論賽EFL組參賽人員的演講視頻資料,通過人工轉錄,軟件校對,以及指導老師的復核,將視頻資料轉錄為文字數據,利用X-Mind軟件繪制成思維導圖。

Student A:

(Figure 2)

Student B:

(Figure 3)

Student C:

(Figure 4)

四、基于輸出假設理論的思維導圖分析

目前,語言習得領域產生了兩個影響較大的假設:Krashen (1985)的輸入假設(The Input Hypothesis) 和Swain (1985, 1993, 1995, 1998, 2002)的輸出假設(The Output Hypothesis)。Swain 的輸出假設不僅僅是對輸入假設的補充, 而且它糾正了輸入假設的不足之處,是二語習得理論走向成熟的標志。Swain 的輸出假設又叫可理解性輸出,在swain的輸出理論中,他定義了輸出的三個功能:

第一、注意功能(noticing function):學習者注意到他們想要用目的語表達的內容和他們能表達的或者實際上表達的內容的差距(gap),當他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后他們就能知道在目的語學習中什么是他們所不知道的或者知道的不全面的。

第二、假設檢驗功能(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學習者在發展中介語的過程中,常把輸出作為嘗試新的語言形式或結構的一種方法,試圖通過輸出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哪些是恰當的,哪些是不恰當的,從而盡快達到交際的目的。比較常用的有語法,通過語法來檢驗自己所說的話是否符合語法規則。

第三、元語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元語言功能即學習者運用目的語來思考目的語的應用。可以說,元語言是為了認知目的而運用的語言,對學習者自身,觀察并審視這個認知過程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通過A, B, C三位同學的思維導圖,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A同學在定義部分缺少了關鍵詞定義和簡要觀點陳述,B同學現狀描述和政策闡述,C同學缺少了現狀描述和關鍵詞定義。這三位同學都是世界大學生英語辯論賽32強的選手,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對于辯論的規則很熟悉,很清楚在定義部分需要完成什么任務。但是從思維導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三位同學或多或少都缺失了一部分內容,結合現場視頻和swain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我們發現B同學在做定義時認為自己很好的完成了定義的工作,也就是說B同學認為自己定義了全部四個要素,而最終的思維導圖結果卻呈現的是另一個結果,這說明B同學所想說的和實際要說的存在差距。而A同學和C同學雖然都遺漏了關鍵詞定義,但A同學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她以為自己將關鍵詞的定義結合在了現狀描述部分,主觀認為自己已經很清楚的闡釋了關鍵詞,這也是屬于口語輸出的注意功能。C同學則是因為自己不知道對辯題的關鍵詞如何下定義才選擇跳過這個環節的。因此,通過這三位同學的思維導圖,我們可以發現當說話者的口語產出被可視化之后,說話者可以更加直觀方便的去發現自己的差距,從而通過不斷縮小差距來提升自己的水平。

五、結語

利用思維導圖可視化說話者的口語產出能讓說話者知道自己實際的說話內容,根據swain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說話者可以通過比較自己想說的內容和實際的說話內容來找到語言差距,在縮小差距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參考文獻:

[1]The 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s Debating and Judging Manual.

[2]陳奕曼.Swain的輸出假設理論和中國英語教學[J].宜春學院學報,2010.9,32(9).

[3]張煒.Swain的可理解性輸出假設對我國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高級英語教學的啟示.

[4]https:///wiki/Comprehensible_output.

[5]https:///wiki/Swain.

作者簡介:

孔令書(1995.1-),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研究方向:二語習得。

国产自愉自愉免费精品七区| 欧美丰满老妇性猛交| 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年女人18毛片毛片免费|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午夜丁香婷婷| 白嫩日本少妇做爰|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日本xxxx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性爱一区二区三区无a| 免费一级国产大片| 国产在线天堂av| 亚洲av优女天堂熟女|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116少妇做爰毛片| 强插女教师av在线|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日日| 内射人妻无码色ab麻豆| 日本不卡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粉色|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美国| 蜜桃av多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少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日本久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日本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老湿机69福利区无码| 一区二区在线亚洲av蜜桃|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国产99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在免费观看喷水| 亚洲AV一二三四区四色婷婷|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播放线视|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