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蟲草的栽培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蟲草的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優質品種;生產技術;病蟲草害;測土配方;農業機械應用

中圖分類號: F324.6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01.010

1主要糧食作物的優質品種

一個優良品種,只有在大面積推廣種植上,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良種性,真正實現“既不增加勞動力、肥料,也可獲得較多的收成”,這對發展農業,增加農民收益才是有意義的。

1.1水稻

龍粳20、21、24、25、26、27、29、31、34、36、37、39、40、41、42、43號,綏粳4、12、14、18號,墾稻12號,龍盾103、106、107,育龍1、2號,龍慶稻3號等。

1.2大豆

高油品種。合豐50、55、57號,黑農44,東農49號等高蛋白品種。黑農48號、墾農30號等;高產品種。合豐56號、合農64、59、69號,墾豐13、16、17、22、23號,綏農24、26號,黑河38、43、46、48、52等;抗線蟲品種。豐豆1號,抗線蟲4號等。

1.3玉米

綏玉20、22,綠單1、2號,合玉22,吉單519、27、522,龍育5、10,龍單64、69,克單14號、墾單13號、龍聚1號、譽成1號,廣源7號,齊玉5號,久龍19,南北5,7號,哈豐2號,德美亞1、2、3號,金產5號,克玉16號,吉農大516,利合16等。

2生產技術

一個好的優良品種,必須有相應配套的技術措施,才能使品種體現種植效益最大化。

2.1水稻生產技術

2.1.1水稻大棚旱育秧綜合高效栽培技術 選擇優質高產品種,應用大棚覆蓋、缽盤育苗等先進技術,實行超稀擺插,科學控溫、調水、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達到增產效果。

2.1.2水稻大棚缽育機擺栽培技術 用帶缽穴塑料秧盤育成根部帶缽秧苗,該項技術可以節省種子,適時移栽,緩苗快,扎根快,分蘗多,是一項適合寒地水稻的高產穩產栽培技術。

2.1.3水稻葉齡指數管理技術 水稻葉齡指數控制法技術,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論”與“葉齡模式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水稻栽培新技術。采用這種新技術,主要是在水稻各個階段生育進程中,需要進行的主要技術活動,指導水稻生產。

2.1.4超級稻技術集成 早熟優質品種,計劃質量栽培,節水富氧灌溉,大棚旱育壯苗、原層節能松耕、機械標準化灌溉,肥料后移施肥,病蟲草害綜防,常年增溫促熟。

2.1.5水稻節水高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 采取以節水、增溫、通氣、壯根為主的節水灌溉技術,配套大中棚旱育、超稀植、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草害等增產節水技術。

2.1.6水稻育秧大棚后期綜合利用 科學引導農民合理利用閑置的育苗大棚,發展蔬菜、食用菌等栽培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創造更高經濟效益,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一條新途徑。

2.2玉米栽培技術

2.2.1玉米大壟緊密栽培技術 選擇耐密、優質、高產品種,如吉單17、龍單13等品種。110厘米、130厘米大壟,壟上雙行密植,機械雙行精量點播,藥劑處理防治地下害蟲或苗期害蟲。

2.2.2玉米標準化栽培技術 選擇適宜標準化生產的品種,標準化耕作技術、栽培技術及病蟲草害防治技術,減少生產成本投入。推廣標準化栽培技術可充分發揮玉米增產的潛力,使玉米增產15%~20%。

2.2.3玉米“二比空”栽培技術要點 “二比空”種植,即在原壟的條件下種兩壟空一壟,種植兩壟的苗數是常規三壟苗數再加1~2成苗。種子籽粒一定要均勻一致。利于出苗整齊,精量播種,株距要均勻一致,保證養分均衡供應,養分利用率最大化。選擇地勢平坦,地力中上等的地塊為最佳。施肥不低于常規栽培水平,并注意病蟲防治。

2.3大豆密植栽培技術

選擇成熟期適宜或略早、矮稈、抗倒、豐產性好的品種,變常規壟為大壟,合理密植。

2.4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

充分利用溫室、大棚、水稻育秧大棚等設施,推廣食用菌包括木耳、平菇、香菇等新品種,栽培方式采用地擺、棚室上架多層等,嚴格原料消毒,合理溫濕度管理,科學病蟲害防治。

2.5無公害蔬菜優質化配套栽培技術

減少化肥用量,增加有機肥,控制農藥的使用品種、數量、次數,禁止高殘留農藥在蔬菜上的使用。

2.6馬鈴薯脫毒種薯高產栽培技術

原層深耕,原茬播種,后起大壟,密植栽培,三遍培土,畝產達到2000公斤。

3病、蟲、草、鼠、鳥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運用農業技術、低毒低殘留化學技術、生物技術等綜合措施,對農業生物災害進行綜合預防和控制。

4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綜合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施有機肥為基礎條件下,產前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應的施肥技術。

5農業機械應用

5.1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

主要是推廣水稻標準化機械攪漿整地、機械化集中育苗、機械插秧和快速插秧、機械噴藥、機械分段收獲和直接收獲等技術。工作重點放在水稻重點縣的標準化攪漿機械整地和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環節。

5.2玉米全程機械化

重點推廣機械整地、種子機械包衣、催芽機械播種、機械中耕深松、機械除草、機械收獲、機械脫粒和機械運輸等環節配套技術。特別是要擴大玉米通透密植機械化配套技術和玉米機械化收獲技術的推廣面積。

5.3深松整地技術

第2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了安龍縣德臥鎮優質稻的生產概況,并總結了示范區優質稻的高產栽培技術。

為抓好安龍縣優質水稻示范生產工作,德臥鎮農業服務中心積極引進良種進行品比試驗和提純復壯,以選取適應當地氣候和地宜條件栽培的優質稻品種,并配套實施了相應的高產栽培技術,使德臥鎮優質稻示范生產及產業化建設取得了較好成績。

1德臥鎮優質稻生產概況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戰略方針,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安龍縣農業局根據貴州省農業廳黔[2004]6號《關于切實搞好2004年優質稻示范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建立了優質稻生產示范基地,并加強了品種引試篩選工作,篩選出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消費者喜愛的骨干品種進行推廣,不斷提高種植優質稻的經濟效益。逐步把安龍縣優質稻培植成優勢產業,提高優質米的市場競爭力,到2006年全鎮共種植了約134hm2優質稻,總產量達90萬kg。對全鎮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明顯效果。

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要求日益增長,對優質稻米的需求尤為突出,市場競爭也更加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各級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優質稻米生產,德臥鎮連續3年作為安龍縣優質稻米示范實施鄉鎮,通過項目的示范實施,示范基地農戶可新增產值2250元/hm2左右,企業每加工100kg稻谷可獲利稅40元左右,效益較為可觀。

目前,德臥鎮根據實際情況,積極發揮自然優勢條件,大力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化建設,依靠科學技術,開發特色產業,生產無公害食品,使優質稻米“滿口香”真正成為該鎮的農業產業之一。

2優質稻高產栽培技術

2.1品種選擇主要以“滿口香”和“兩優363”為主。

2.2培育壯秧培育壯秧是搞好優質稻高產栽培的基礎,“秧好半熟稻,苗壯產量高”。壯秧具有移栽后活棵快、發根早、有效分蘗率高、抗性強、結實率高等特點。可采用水稻旱育稀植技術,高標準培育低位多蘗壯秧,示范基地全部推行水稻旱育肥床育秧。

2.3選地育苗先選擇背風向陽、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肥沃偏酸的稻田土或菜地按1m左右開溝分廂,并施入腐熟的農家肥作底肥。在播種前用強氯精和使百克對種子和床土消毒,然后播“滿口香”種子40~100g/m2。最后要抓好苗床管理及肥水的促控,播后用農膜覆蓋,并注意避免高溫燒苗,移栽前7d根據苗情長勢,適當追施氮肥作送嫁肥。

2.4科學施肥合理施肥不僅是奪取稻谷高產的關鍵性技術措施,而且是獲得優質稻米的主要可控因素之一。應以“前重中控后補”為施肥原則,即基肥以農家肥為主,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生育中期視苗情不施或少施氮肥;后期視苗情、地力補施粒肥。整個生育過程做到肥料合理搭配,施肥控制在中等水平,切忌過量施肥,后期要慎用氮肥。基肥以農家肥和沼液、沼渣為主,增施磷肥、鉀肥,移栽前施有機肥或沼液、沼渣15000~22500kg/hm2,復合肥450kg/hm2,磷肥375kg/hm2,碳銨375kg/hm2作大田底肥。

2.5規范栽培示范區實行寬窄行拉繩插秧,適時移栽,以中、小苗移栽為主,4~5葉移栽以(33+20)cm×17cm的寬窄行為基準,肥田稀,瘦田密,保證基本苗22.5萬/hm2左右。

2.6合理灌溉科學管好稻田水,是實現優質高產的又一可控技術。大米品質與土壤水分密切相關。水稻移栽后,應淺水灌溉,注意調節水、肥、氣、熱矛盾。前期防止干旱,后期避免斷水過早。斷水過早,會造成青米粒、死米粒、腹白粒增多影響產量,使米質下降。灌漿成熟期,要求做到干濕壯籽。黃熟期排水促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以免稻穗浸泡在水中降低米質。肥水管理的具體方法:移栽后5~7d,根據田土肥力情況追施1次尿素。分蘗期深、淺水交替灌溉促分蘗早生快發,形成大穗,苗達375萬/hm2左右時,及時控苗。

2.7病蟲草害防治優質稻栽培應從作物和病蟲草等整個生態系統出發,綜合運用各種防治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草滋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持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多樣化,減少各種病蟲草害發生。示范區以農業綜合防治為主,加強病蟲草害發生發展趨勢的預測預報,做到及時準確。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對病、蟲、草、鼠進行綜合防治,嚴格控制農藥殘留量。在水稻分蘗盛期,用大功臣等殺蟲劑防治稻飛虱和水稻黏蟲。

2.8適時收獲適時收獲可防止稻米品質發生不良變化,這也是優質稻生產的重要環節。當稻谷谷粒含水量在19%~21%,谷粒全部變硬,稻軸上干下黃,2/3的秸稈枯黃時,說明谷粒已充分成熟,應及時收獲。早稻成熟后期溫度較高,如不及時收獲,不僅堊白增大,精米率降低,而且會導致糊化溫度升高,膠稠度變硬。收獲時要現割現脫粒,嚴禁谷把在田間過夜。脫粒后風干、揚凈、曬干,由加工企業統一收購。

參考文獻

第3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水稻;小麥;周年;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S51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6-0043-01

近年來,南京市六合區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引導和組織農民大力發展糧食生產,在種糧面積有所減少的情況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糧食單產,開展稻麥周年栽培,水稻采取機械化育秧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小麥采取免少耕高效栽培技術。實現水稻單產9 t/hm2以上,小麥單產6 t/hm2以上,達到稻麥周年單產超15 t/hm2,從而使傳統的糧食生產得到了穩步的發展[1]。現將其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用優良品種

選用優良品種是奪取高產的根本保證。水稻六合區宜選擇武運粳23號、南粳5055、南粳44 等抗條紋葉枯病的優質品種。六合區是小麥梭條花葉病發生疫區,宜選擇鎮麥168、寧麥14、揚輻麥4號等優質抗病小麥品種[2]。

2 最佳播種期選擇

水稻采取機械化工廠育秧,播期為5月20日前后,大田用種量為45.0~52.5 kg/hm2,于6月10日前進行機插。小麥在當地的適宜播期為10月25日至11月5日,一般播種量為105~120 kg/hm2,采取秸稈還田的田塊應適當增加用種量。

3 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3.1 適時機插,合理密植

機插前精細整地,保持水層1~2 cm,并沉淀24~36 h,以達到上糊下實的要求。六合區應掌握6月中旬機插,秧齡控制在18 d左右,不得超過25 d。中等肥力田塊適宜行株距配置為30.0 cm×(11.7~13.0)cm,應栽足27萬穴/hm2,每穴3~5本,栽植基本苗105萬~120萬株/hm2。機插深度以秧苗直立,不倒、不漂為宜[3]。

3.2 水肥管理

3.2.1 科學管水。田間保持1~2 cm水層插秧。為使秧苗迅速返青,插后以濕潤灌溉為主。在第1片葉期間,晴天上水層,晚上和陰天脫水,第2片新葉長出后,建立淺水層,并維持到整個有效分蘗期。當群體總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0%時,為了控制無效分蘗,應多次輕擱,以促進莖蘗成穗率的提高。拔節至灌漿結實期間,為了培養壯稈大穗,延長葉片的功能期,降低用水量,采用間隙灌溉,即每次灌3 cm水層,待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抽穗揚花期保持水層,灌漿結實期間歇灌溉、干濕交替,切忌過早斷水,以免影響產量和品質。

3.2.2 統籌施肥。在肥料運籌上,應遵循控氮增磷鉀的原則。采取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增施有機肥,重施穗肥。一般單產9 750~10 500 kg/hm2,大田施氮肥270~300 kg/hm2,并根據田間土壤肥力水平確定磷、鉀肥的施用量。基蘗肥∶穗肥為6∶4。①基蘗肥的施用。秸稈還田3 000 kg/hm2,或用農家肥15 t/hm2、過磷酸鈣450~600 kg/hm2、45%復合肥450 kg/hm2作基肥。分蘗肥施尿素345 kg/hm2和鉀肥75 kg/hm2,分3次施用。②穗肥的施用。粳稻穗肥分2次施用,促花肥一般在穗分化始期,即倒4葉時施用,若葉色正常褪淡可施尿素120~180 kg/hm2,若葉色較深不褪淡可推遲施用并減少施肥量;若葉色較淡可提前3~5 d施用并適當增加用量。保花肥一般在倒2葉時施用,一般施尿素112.5 kg/hm2,若水稻葉色淺、群體生長量小可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但用量不能超過150.0 kg/hm2,反之,則少施或不施。

3.3 病蟲草綜合防治

在病蟲草防治方面,應遵循清潔生產的原則。①抓好大田化除。栽插后5~7 d,結合追施分蘗肥,施好除草劑。對田間禾本科雜草與莎草科雜草、闊葉雜草混生的田塊,可用53%苯噻·芐600~900 g/hm2于水稻活棵后拌肥料進行撒施,藥后5 d內要保持淺水層。對草多的田塊,根據草情在7月上旬進行第2次化除[4]。②及時防治病蟲害。提倡統防統治,確保防治效果。根據植保部門的病蟲發生信息,加強宣傳工作,實施統一配方、統一時間、統一防治主體,打好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防控重點要求,前期主要注意防治灰飛虱、葉稻瘟,中后期注意防治“兩遷”害蟲、螟蟲、紋枯病、稻曲病和穗頸瘟。病蟲防治過程中要用足水量,以提高防治效果。堅持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確保水稻正常生長,達到水稻高產優質目標。

4 小麥高效栽培技術

4.1 合理密植

目標產量為6 000 kg/hm2以上時,要求有效穗數、每穗粒數、千粒重分別達到450萬穗/hm2以上、38粒、41 g,同時要求基本苗、越冬苗、高峰苗分別控制在225萬、600萬~750萬、900萬~1 200萬株/hm2 [5]。播種量為180 kg/hm2以下,以形成合理的群體結構[4]。

4.2 合理施肥

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和品質特點,確定施肥方式與施肥量,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5]。具體施肥原則:施足基肥,早施苗肥,嚴格控制臘肥和返青肥,重施拔節孕穗肥。基肥在耕前施入,一般施25%復合肥、碳銨分別為750、300 kg/hm2,采取秸稈還田的田塊基肥中適當增施10%的氮肥,以補充秸稈分解、腐爛時微生物活動消耗過多的氮素,滿足秸稈分解、腐爛的養分需求[6-7]。小麥一葉一心期施尿素75 kg/hm2作苗肥;若苗小苗弱,可施少量尿素捉黃塘;而長勢正常的田塊可不施返青肥、臘肥;分別施45%復合肥、尿素150、225 kg/hm2作拔節孕穗肥。

4.3 “三溝”配套

六合區常年春季雨水偏多,漬害成為當地小麥高產的主要限制因子。因此,為獲得高產,在秋播時開好麥田一套溝,做到“三溝”配套,以利于田間排水降漬。

4.4 病蟲草害防治

以看麥娘、日本看娘、野燕麥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小麥田,用15%麥極可濕性粉劑240~360 g/hm2在雜草二至三葉期噴防。以繁縷、豬殃殃、巢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在雜草二至三葉期用75%巨星225 g/hm2,或20%使它隆450~600 mL/hm2防除。闊葉雜草、禾本科雜草混合發生,可用15%麥極可濕性粉劑、20%使它隆分別為240 g/hm2、525 mL/hm2混合防治。在3月上中旬,用11%井岡·己唑醇可濕性粉劑600 g/hm2防治紋枯病;用10%阿維·噠螨靈乳油750 mL/hm2防治紅蜘蛛。在抽穗揚花期,用47%多·酮可濕性粉劑1 275~1 500 g/hm2或40%戊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0 g/hm2和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50~180 g/hm2及蓮花葉面肥750 g/hm2藥肥混噴,綜合防治赤霉病、蚜蟲等穗期病蟲害,預防早衰、保葉保穗增粒重。

5 參考文獻

[1] 朱訓泳.南京市六合區水稻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北方水稻,2009(5):72-76.

[2] 朱訓永,葉如林,楊有斌.小麥梭條花葉病發生與防控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158-160.

[3] 曹蓉,池巧燕,許學強,等.南粳44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61-62.

[4] 劉浩,朱訓永.寧麥14小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09(12):7.

[5] 強學峰,張其田,朱訓永,等.常規農作物施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1):219,221.

第4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雜交粳稻;秀優5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秀優5號系浙江省嘉興市農科院與勿忘農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雜交粳稻新品種,2006 年通過浙江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桐鄉市2002年開始引種并示范,秀優5號表現出雜種優勢較強、米質優、產量高、抗病抗倒性好等特點,適宜于江浙滬地區作單季稻種植。現將秀優5號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特征特性

1.1農藝性狀

秀優5號移栽田有效穗數210萬穗/hm2左右,株高119.5 cm,穗長19.6 cm,平均每穗總粒數211粒,結實率87%,千粒重26 g。直播田有效穗數225萬~255萬穗/hm2,株高117.6 cm,穗長18.7 cm,株高117.6 cm,平均每穗總粒數195.2粒,結實率87.2%,千粒重26.1 g。表現為穗數足,穗大粒多,雜交優勢強。

1.2 生育期

秀優5號移栽田于5月16日播種,6月16—17日移栽,9月5—6日齊穗,11月7日成熟,全生育期為174 d。直播田5月29日播種,9月5日齊穗,11月9日成熟,全生育期為164 d。其品種的生育期與當地常規粳稻品種秀水110相仿。

1.3抗性

田間生長繁茂,莖稈粗壯,葉片厚挺,前期長勢旺,出葉速度快,后期青稈黃熟,耐寒性好,劍直,株高較高,抗倒性強,抗病性好,但分蘗力表現不強[1]。

1.4產量表現

2008年在濮院鎮示范種植8.25 hm2,其中直播面積0.26 hm2,移栽面積7.99 hm2。在稻飛虱大發生的不利氣候條件下,平均產量仍達到10 020 kg/hm2,比常規稻秀水09增產近1 650 kg/hm2。平均凈獲利7 555.5元/hm2,最高產量達到11 712 kg/hm2,創濮院鎮晚稻單產歷史最高紀錄。

2高產栽培技術

2.1適期播種

秀優5號應適當早播,移栽田于5月10—15日播種,秧齡30 d左右,大田用種量18 kg/hm2,播后塌谷,并保持畦面無積水,溝中有水,畦面濕潤。直播田最佳播種期在6月1—5日,用種量為18.75 kg/hm2,按畦定量撒播,要求做到落谷均勻[2]。

2.2合理密植

秀優5號植株高大,穗大粒多,雜交優勢較強,要求適當稀植,以獲得高產。一般于6月10—15日移栽,采用寬窄行種植,行株距23.31 cm×14.99 cm,栽植27萬叢/hm2,叢插1~2本/hm2。

2.3科學施肥

秀優5號耐肥力較強,但氮肥應適當控制,應做到前足中穩后補、氮磷鉀平衡。移栽田要求大田底肥施有機肥9 t/hm2、碳銨525 kg/hm2、磷肥225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栽后4~5 d,結合化學除草施尿素195 kg/hm2;7月中旬(分蘗末期)再施長粗肥(尿素)150 kg/hm2;后期控制施氮量,8月初酌情補施穗肥,施復合肥105 kg/hm2。直播田底肥施有機肥9 t/hm2、碳銨525 kg/hm2、過磷酸鈣450 kg/hm2,出苗后一葉一心期施好斷奶肥,施尿素112.5 kg/hm2;四葉期施好促蘗肥,施進口復合肥187.5 kg/hm2;隔5~7 d補施接力肥,施尿素150 kg/hm2;擱田覆水后補施穗粒肥,施尿素75 kg/hm2

2.4水漿管理

秀優5號分蘗力一般,根系發達,水漿管理應做到淺水插秧,滿水護苗,返青后及時露田,淺水促分蘗,當苗數達270萬~300萬株/hm2時分次輕擱,分蘗末期適當重擱,孕穗至抽穗期保持薄水層,齊穗后活水灌溉,淺水勤灌,干濕交替。直播田種前精做畦面,一般畦面寬4 m左右,每30 m開一條橫溝,四周開出圍溝。播種后濕潤立苗,待田間出現小裂逢,再灌跑馬水。二葉一心期至三葉期保持淺水促分蘗;四葉期勻密補稀,保全苗,爭均苗;六至七葉期開始間歇灌溉,分次擱田,擱田覆水后保持淺水、硬板、濕潤、活水長穗,灌漿,防止斷水過早,達到青稈黃熟。

2.5病蟲草害防治

根據雜交粳稻秀優5號田間病蟲草情況及時防治病蟲草害。因雜交粳稻苗期長勢弱,大田期生長旺盛,所以要及時做好苗期稻薊馬、大田縱卷葉螟、螟蟲、紋枯病、稻曲病、褐飛虱、灰飛虱和雜草的防治,直播田治草應抓早、抓小,做到人工防治與藥劑施用相結合,以實現優質高產,達到豐交豐收。

3參考文獻

[1] 俞忠.雜交粳稻“秀優5號”的品種特性與栽培、制種要點[J].上海農業科技,2008(4):39-40.

[2] 何兆琴.粳稻大面積高產高效栽培及調控新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3):114-115

第5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山區

中圖分類號 S51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09-0040-01

崇頭鎮地處浙西南山區,農田大部分處于海拔800 m以上,是典型的單季稻區。2010年引進鮮食甜、糯玉米在黃源試種成功,2012年高山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66.67 hm2以上。鮮食玉米是城鄉居民喜愛的食物,農民種植鮮食玉米的效益,一般比種植單季稻要翻一番。因此,發展鮮食玉米生產,對推進崇頭鎮山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現實意義。現將山區鮮食玉米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用良種

由于消費者對鮮食玉米外觀、品質和營養的要求很高,特別是品質將直接決定經濟效益[1]。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鮮食玉米商品性狀不一,生產效益差別大。經當地幾年試種表明,浙鳳甜2088、先甜5號、浙鳳糯3號、燕禾金2005等甜、糯鮮食玉米品種表現較好,示范推廣較快,面積較大,效益較高。

2 適期播種與培育壯苗

可進行分批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和山區的氣候特點及鮮食玉米上市時間與市場行情的情況,作出播種期的合理安排,當地鮮食玉米的播種期從春分至立夏這時段均可播種,農戶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掌握適宜的播種期[2]。

培育壯苗,在清明前播種的應實行保暖育苗。在播種前1周做好苗床,施好基肥,一般用種量約15 kg/hm2,需苗床450 m2/hm2,種肥最好選用進口硫酸鉀復合肥或腐熟人糞尿,播種時施適量鈣鎂磷肥。苗床水分以土壤手捏成團濕而不粘為宜,播種后輕壓一下再蓋上1層薄泥灰。移栽前3~4 d揭膜煉苗,有利于移栽成活[3]。

3 選地移栽

種植地塊應選擇肥力中等以上、土壤結構良好、耕層深、保水保肥能力較強、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為宜。為防止混雜,宜連片種植,且與其他異類玉米實行空間隔離,隔離距離不低于400 m,也可用調節播種期來錯開花期,一般要求相差15 d左右[4]。采用保暖育苗的秧齡一般為20~30 d,移栽葉齡控制在3.0~3.5葉,以小苗帶土移栽。移栽后澆1次清水糞,苗基部撮少量泥灰。實行寬窄行種植方式,寬行80 cm,窄行50 cm,株距25~30 cm,栽植5.25萬株/hm2左右。采用直播的以每穴播2粒種子為宜,并適當淺播、少覆土[5]。

4 肥水管理

遵循“施足基肥、適施苗肥、重施穗肥、巧施粒肥、補施鎂、鋅肥,氮、磷、鉀配比施用”的施肥原則。一般采用“苗肥+穗肥”2次施肥方法,即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于移栽或露地直播出苗后的20 d左右結合中耕培土追施苗肥,用進口復合肥225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鋅30.0~37.5 kg/hm2、鈣鎂磷肥375 kg/hm2;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前后施用,用尿素300 kg/hm2、氯化鉀225 kg/hm2,對缺素田塊可噴硫酸鋅或硼鎂肥[6]。由于春季多雨水,重點做好清溝排水,做到雨后畦溝不積水。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此期生長發育最旺盛,對水分需要量最大,少雨干旱年份要及時巡田,發現土壤干燥要及時灌水,如遇雨水過多年份又要及時排水,防止澇漬為害[7]。

5 病蟲草害防治

病害主要是大葉斑病、小葉斑病,在防治上,應做好開溝排水,合理密植和施肥,可用50%甲基硫菌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等藥劑防治。鮮食玉米一般含糖量高,品質好,極易招致玉米螟、蚜蟲等蟲害危害,要早防早治,以防為主。授粉后采用生物防治,如用Bt生物顆粒劑或巴丹可溶性粉劑防治[8]。嚴禁使用殘效期在20 d以上的劇毒農藥,采收前30 d禁用農藥。春季雜草生長迅速,當玉米移栽后2~3 d雜草即萌芽,可用乙草胺2 250 mL/hm2對水600 kg滅芽除草1次;結合施苗肥中耕除草1次;定苗后拔節前苗高40~60 cm時結合施肥培土除草,雜草較多田塊,在培土后再用乙草胺封土滅芽除草[9]。

6 適時收獲

一般鮮食甜玉米應在乳熟期采收,以果穗花絲干枯呈黑褐色時為采收適期[10]。

7 參考文獻

[1] 董益坤,王水景,藍曉茹,等.秋栽甜玉米高產途徑[J].中國農技推廣,1999(6):21.

[2] 石益挺,何曉汀,袁亞明,等.超甜玉米華珍的試種表現及栽培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08(6):734-735.

[3] 劉文慶.“閩甜107”甜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08(12):14-15.

[4] 閻書安.黃淮地區甜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05(5):20.

[5] 劉艷俠,王紅紅.優質鮮食甜糯玉米無公害栽培技術[J].吉林蔬菜,2006(1):19-20.

[6] 孫麗楠,劉淑華,馮志茹,等.青貯玉米產量達150t/hm2豐產栽培技術[J].華北農學報,2006,21(S1):146-147.

[7] 周蘇玫,連東軍.夏玉米超高產栽培的資源特征及關鍵技術[J].河南農業科學,2000(5):3-4.

[8] 陳國平,錢嘯風.夏玉米簡化栽培技術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1991,6(3):13-19.

第6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春性小麥;徽麥101;特征特性;產量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3-0050-01

小麥是六安市金安區第二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2萬hm2以上,總產約10萬t。徽麥101是安徽天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春性小麥新品種,具有品質達弱筋指標、中抗赤霉病、中抗白粉病、高產、穩產等特點。2016年初通過安徽省品種審定。

徽麥101在安徽省小麥區域試驗中,產量居參試品種靠前位次,近年來,金安區及周邊試驗示范效益明顯,有望成為江淮稻茬麥主導品種之一。現將其主要特征特性、產量表現及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特征特性

幼苗直立,葉寬綠,株型較松散,葉略披散,蠟質重。分蘗力一般,成穗率較高,抗倒性偏弱。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較飽滿,硬質。2012―2013年、2013―2014年2個年度區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93 cm左右,比對照品種高2 cm。有效穗數為510萬穗/hm2,穗粒數38粒,千粒重43 g。全生育期213 d左右,與對照品種(揚麥158)相當。

2 產量表現

2.1 區域試驗結果

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2―2013年度省區域試驗產量6 978.15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6.31%(顯著);2013―2014年度省區域試驗產量6 836.25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10.12%(極顯著)。2014―2015年度生產試驗產量6 234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7.25%。

2.2 示范種植表現

六安市金安區和裕安區等周邊地區的調查結果表明,徽麥101大面積種植的產量約為6 000 kg/hm2,高產田塊可達7 500 kg/hm2。金安區馬頭鎮、木廠鎮、孫崗鎮,2015年種植徽麥101面積達350 hm2,平均產量達6 500~7 250 kg/hm2。2015年由于氣候原因,江淮稻茬麥小麥赤霉病發病較重,但徽麥101受到影響很小,發病率及病指均較輕。

3 高產栽培技術

3.1 種子包衣

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以促一播全苗。通過試驗藥劑組合高巧+立克秀懸浮種衣劑來探明對小麥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對小麥的安全性、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以及對產量的影響等[1-2]。結果表明,使用高巧+立克秀懸浮種衣劑拌種是安全的,對地下害蟲、蚜蟲等防治效果明顯,而且具有一定的增產作用。

3.2 適期播種

在江淮稻茬麥區種植徽麥101,最佳適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播種。徽麥101大面積生產要達到6 000~6 750 kg/hm2的產量指標,需有效穗數達450萬~525萬穗/hm2,每穗粒數為35~40粒,千粒重為40~42 g。因此,要求基本苗達180萬~225萬根/hm2,越冬苗達600萬~675萬根/hm2,高峰苗控制在900萬根/hm2以上,成穗數達450萬穗/hm2以上。晚播田塊適當增加用種量[3]。

3.3 配方施肥

徽麥101產量水平要達到6 000~6 750 kg/hm2,需施純N 180~200 kg/hm2、K2O 90~120 kg/hm2、P2O5 90~100 kg/hm2。春性小麥徽麥101的施肥原則為節氮增磷鉀、氮肥前移,掌握前期足肥促早發、中期控氮強莖稈、后期施氮促大穗。基肥∶追肥為7∶3,其中追肥中返青分蘗肥∶拔節孕穗肥為1∶1。冬內提倡施用農家肥。拔節肥追施時期宜在2月底至3月初,防止追施過遲使小麥生長“戀青”或誘發赤霉病發生[4]。

3.4 三溝配套防漬害

稻茬麥是防漬害的重點區域,要求“邊溝、中溝、墑溝”配套,小麥拔節后根系活力逐漸減弱,做到雨時墑面不積水、雨停墑溝不積水,使小麥根系活力盡量延長,確保群體健康[5]。

3.5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根據病蟲預測預報和田間發病情況,及時防治病蟲害[6]。冬內重點是做好小麥化學除草,草相一般為看麥娘、D草等,若冬內除草效果不明顯,應在小麥開春返青后拔節前再進行1次化學除草[7]。

4 參考文獻

[1] 孫建閣,王榮成,趙英震,等.關中灌區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6,62(1):121-123.

[2] 張文彬,儲可敏,王士華.晚播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3):46-47.

[3] 張愛琴.民樂縣春小麥高產栽培關鍵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6(1):93-94.

[4] 石廣躍,王興龍.蘇北沙潮土地區冬至前后播種的稻茬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6(2):179-180.

[5] 彭敏.綠色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6):66-67.

第7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災后改種;蕎麥;栽培技術;沿江及環湖漬澇區

中圖分類號 S51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4-0034-02

長江中下游沿江及環湖低洼地區夏季洪澇災害頻發,長時間(超過恢復生長的臨界時間)嚴重澇災致使水稻、棉花等夏季作物完全毀種,農田退水后改種實施抗災自救非常必要;然而長期以來,因為洪災的突發性和退水時間的不確定性,改種技術的研究幾乎空白,多數地區僅憑經驗為之。在沿江及環湖低洼地洪災發生規律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種植模式發展的現狀,通過設計實用合理的改種模式,比較其生態適應性(適應漬害地區土壤條件和退水后的有效生長時間短)、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綜合效益,優選出嚴重災害后改種技術模式。

蕎麥生育期短,抗逆適應性強,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是重要的填閑備荒作物,是災后較為理想的補改種糧食作物,在作物布局中有著特殊的作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缺乏規范的災后改種蕎麥種植管理技術。災后改種秋播蕎麥栽培技術是在安徽省多年蕎麥生產實踐基礎上產生的,而后又經生產實踐不斷完善形成的。

通過筆者多年的科研生產實踐,并結合有關技術資料[1-3],提出災后改種秋播蕎麥栽培技術模式,該技術模式重點介紹了沿江及環湖漬澇區災后改種秋播蕎麥時需要考慮的4個方面,即蕎麥品種的選擇原則、播種要點、田間管理及收獲技術,可為沿江及環湖低洼地區洪澇災后改種蕎麥規模化、標準化栽培提供科學依據。

1 品種選擇

夏季洪澇災害破壞在田作物或延誤作物適宜播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損失有效氣候資源。因此,最基本的技術對策就是改換生育期短的作物及其早熟品種,以適應這種變化,爭取得到較好的產量和收入。蕎麥生育期短,抗逆適應性強,產量適中,是很好的填閑、救災作物。宜選用60~90 d的早熟品種,如皖苦蕎1號、苦蕎2號、甜蕎1號等,最好使用當年收獲的新種子。退水時間早可選擇中長生育期的品種,退水時間晚,可選擇生育期短的品種。

2 種子處理

采用風選、水選、篩選、粒選等方法選種,選用大而飽滿的種子,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在播種前7~10 d的晴朗天氣,將蕎麥種子攤在向陽干燥的地上或席子上晾曬,氣溫較高時曬1 d即可。曬種時要不斷翻動,使種子曬勻,曬透。溫湯浸種,用35~40 ℃溫水浸10~15 min,撈出后攤在地上晾干。用下列微量元素溶液之一浸種:溴化鉀(3%)、硫酸鎂(0.05%)、硼砂(0.03%)、高錳酸鉀(0.1%)、鉬酸銨(0.005%),可促進蕎麥幼苗的生長和產量的提高。然后用種子重量0.3%~0.5%的辛硫磷拌種,拌勻后堆放3~4 h再攤開晾干。

3 精細整地

洪水退去后,應及時淺耕滅茬,然后深耕(深耕最好在地中的雜草出土后進行)。及時采用機械化開溝技術開好三溝(畦溝、腰溝、田邊溝),畦溝間隔3~4 m。做到溝溝相通,防止后期澇漬災害。

4 適期播種

4.1 播種日期

秋播蕎麥的適宜播種期為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因洪水退水時間的不確定性,應根據退水時間適期早播,改種一定要嚴格控制在安全播期下限以內。

4.2 播種量

改種農作物生育時間縮短,個體生長不足,單株產量減少。需要通過增加基本植株密度,依靠群體優勢爭取較高產量,叫做“以密補產”。 因此,應增加作物群體。一般情況下,條播時苦蕎播種量37.5~52.5 kg/hm2、甜蕎播種量52.5~67.5 kg/hm2,撒播時適當增加播種量,在中等肥力土壤,條播種植適宜的留苗密度為90萬~120萬株/hm2 [4]。

4.3 播種方式

播種方式根據退水時間而定,退水時間早,可精細整地,選擇條播方式;退水時間晚,無法精細整地,可選擇點播或者開廂撒播。蕎麥籽粒小,幼苗頂土能力差,播種深度以3~4 cm為宜。

4.4 播種規格

條播以2.0~2.5 m開廂,行距30~33 cm。采取鋤開穴、人工點籽,以2.0~2.5 m開廂,行距30~33 cm,穴距15~18 cm,每穴播8~10粒N子,待出苗后留苗5~7株/穴。廂寬2~3 m,廂溝深20 cm、寬33 cm,均勻播飽滿種子60 kg/hm2。

5 土肥水管理

適時進行中耕,第1次在幼苗6~7 cm高時結合間苗、疏苗進行,第2次在蕎麥封壟前,結合追肥培土進行,中耕深度3~5 cm。

改種作物生育期縮短,生育進程加快,需肥的要求是早和快。因此,應調整施肥技術,增加速效性肥料,減少緩效性肥料;增加基肥和種肥比例,減少追肥,肥料前移;減少氮肥比例,特別是中、后期的氮肥要慎施、輕施,以防止作物貪青晚熟,增加磷、鉀肥比例,促進作物生長和增強抗逆能力;遲播作物根淺根弱,施肥深度要提高,接近作物根系,便于吸收;部分作物為爭早搶種,未施基肥和種肥,應調整施肥方案,在作物出苗后及時追施速效肥料。此外,對中后期肥力不足或表現脫肥的,可配合施用1~2次葉面噴肥,一般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750 kg/hm2均勻噴施[5]。開花至結實期,用磷酸二氫鉀3.0 kg/hm2、尿素7.5 kg/hm2兌水900 kg/hm2噴施1~2次。

播種時應開溝排水,出苗期遇干旱,要及時溝灌潤墑,采取積極的保苗措施。播后遇雨或土壤含水量高時,會造成地表板結,要破除板結,疏松地表,以利出苗。在低洼地蕎麥播種前后應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蕎麥開花灌漿期如遇干旱,應灌水。

6 輔助授粉

在蕎麥田養蜂進行蜜蜂輔助授粉,應在蕎麥盛花期進行。在沒有放蜂條件的地方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方法,可在盛花期9:00―11:00進行。具體方法:用一條較軟的布,兩端系上繩子,由2人各拉一端,讓布在植株頂部拂過,輕輕晃動植株,或用竹竿,在蕎麥植株上來回拂動,振動植株,輔助授粉,每隔2~3 d進行1次,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損壞花器,且忌在露水大、雨天或清晨雄蕊未開放前或傍晚時進行[6]。

7 加強病蟲草害防治

大災之后,由于生態條件變化,病蟲草害有加重趨勢,且發生規律也會有所變化,遲播作物長勢弱小,抗御能力降低。因此,災后農業生產一定要加強植保工作,把病蟲草害的損失降至最低。

8 及時收獲

一般植株70%以上籽粒呈現本品種成熟色澤時為成熟期。蕎麥收獲宜在早晨進行。籽粒應晾曬3~5個太陽日,充分干燥后貯藏。

9 參考文獻

[1] 姜濤,孔令聰,王光宇,等.安徽省苦蕎麥種質資源引種觀察及鑒定[J].農學學報,2013,3(7):8-10.

[2] 姜濤,李瑋.不同播期密度對甜蕎麥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30):169-172.

[3] 姜濤,孔令聰,王光宇.植物生長調節劑對苦蕎麥產量及農藝性狀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3(6):114-117.

[4] 常慶濤,高立榮,劉榮甫,等.江蘇省春蕎麥品種選擇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0):46-47.

第8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水稻;直播;栽培技術

隨著現代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水稻的栽培技術在不斷更新。近年來,水稻直播技術在金寨縣推廣較快,深受農民歡迎。水稻直播是一種輕型栽培技術,與傳統育秧插秧栽培相比,具有省工、省力、提早成熟、利于發展規模化生產、產量高等優點[1],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但同時存在著難全苗、草害重、易倒伏的難題。因此,在生產上應特別注意掌握好“全苗早發、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壯栽培防倒伏”等技術措施。現將水稻直播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蘗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的中、遲熟品種,如岡優188、岡優825、岡優734、岡優738、Ⅱ優航2號及超級稻Q優6號等。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2],用其包衣種子不需催芽,只要將精選后的稻種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后拌種。金寨縣中、遲熟水稻浸種以12~18 h為宜。將浸好的稻種撈出,用清水沖洗,瀝至稻種不滴水即可包衣。按1 kg旱育秧型旱育保姆包衣稻種2.5~3.0 kg的比例,將種衣劑置于圓底容器中,然后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邊攪拌,直至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止。拌種后稍晾干,即可播種。若不用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一般雜交稻需浸種20 h,浸種后即可保溫催芽。催芽時應注意溫濕度的控制,直播種子芽不宜過長,一般手工撒播種子要求芽長不能超過半粒谷、根長不能超過1粒谷;機械播種只要求種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2整地播種

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做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過3 cm,這是直播水稻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 cm左右開1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噴藥等田間管理。適時播種是直播保全苗的技術關鍵。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遲播10~15 d,直播適宜播種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 ℃以上,搶在冷尾暖頭播種。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為宜。常規稻大田播種量為45.0~52.5 kg/hm2,雜交稻為18.75 kg/hm2左右。雙季晚稻直播期應在7月上中旬為宜。采用手工撒播,將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的種子直播于廂無明水的廂面上。為保證播種均勻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辦法,先稀后補,即先播80%的種子,再用20%的種子補缺補稀。雜交稻還要提前7~8 d按種子總量的15%育預備苗,以防嚴重缺苗。播后輕塌谷,有條件的可蓋上1層細肥土,以保溫和防止鳥害及雨水沖刷。

3田間管理

在播種后1個月內及時做好田間查苗補苗工作,移密補稀,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播種前施足基肥,三葉期施斷奶肥,曬田復水時酌施穗肥。施肥量視土壤肥力和水稻苗情而定。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須堅持芽期濕潤、苗期薄水、分蘗前期間歇灌溉、分蘗中后期曬田夠苗或夠苗曬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壯籽期干干濕濕灌溉的原則。具體掌握在播種至三葉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溝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現絲裂,則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馬水;三葉期至分蘗末期間歇灌溉,分蘗中后期及時曬田。

4病蟲草害防治

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間較蔭蔽,病害發生率較高,應及時防治。特別注意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一般用30%愛苗乳油225 mL/hm2,或14%絡氨銅6 L/hm2,或5%的井岡霉素6.75 L/hm2對水750 kg噴霧防治稻曲病,水稻破口前和破口期各防治1次。防治稻溫病要在破口前5 d噴藥,1周后再補施,藥劑可選用75%三環唑、40%稻溫靈等。重點防治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藥劑主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殺蟲劑。直播水稻必須及時進行化學除草。一般在稻田整平后播種前2~4 d,用60%丁草胺乳劑1 830~2 250 g/hm2,對水375~525 kg噴霧,或拌90~120 kg潮濕細土撒施。在秧苗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用35%樂吉丁芐1.2~1.5 kg/hm2對水450~600 kg噴霧;或在三葉期用37.5%直播精克900~1 200 g/hm2拌細土375 kg均勻撒施[3-4]。噴藥時田里保持淺水,噴藥后自然落干。

5適時收獲

當田面98%以上的稻穗粒達到蠟熟中后期、95%谷粒變為金黃色、穗枝梗變黃時為最佳收獲期,應做到適時收獲。根據不同品種、不同成熟情況分段進行收割,以減少水稻爆腰率,提高整精米率和稻谷的商品品質與質量。收獲前對收獲過不同品種的機械進行徹底清倉,防止機械混雜。運糧過程中做到不撒糧、不漏糧,確保粒粒歸倉。水稻收獲入場后應及時晾曬,當稻谷水分<14.5%時進行裝袋入庫。

6參考文獻

[1] 孫建權,胡寧,王書玉,等.水稻旱直播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種業導刊,2009(10):22,25.

[2] 卞同洋,陳益樓,蔡立萬.江蘇沿海農區直播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7(10):34-37.

第9篇:蟲草的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青貯玉米;栽培技術;制作技術;內蒙古額爾古納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281-02

額爾古納市地處大興安嶺西北麓、呼倫貝爾草原北端,有天然草場51.86萬hm2,耕地18.50萬hm2。奶牛養殖在額爾古納市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養殖基礎,是額爾古納市的支柱產業,也是內蒙古重要的奶源基地之一。隨著奶牛飼養水平的不斷提高,青貯玉米在飼養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筆者根據多年參與額爾古納市青貯玉米栽培及青貯制作的經驗,現將青貯玉米栽培及青貯制作應抓好的技術環節總結如下。

1 青貯玉米栽培技術

1.1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根據額爾古納市氣候條件,選用抗病、抗旱、抗倒伏、無霜期短、植株高大、產量高、適應性強的青貯玉米品種,如白鶴、中原丹、英紅等。選用發育健全、飽滿度好、發芽率高、純度和凈度均高的種子,播前7 d選晴好天氣曬種2~3 d,以殺滅種子表皮病菌,提高發芽率。同時要做好防病蟲害的藥物處理,播種前進行種子包衣,用玉米專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處理,要充分攪動、拌勻,可有效控制玉米苗期病蟲害,促進幼苗生長,包衣后要在陽光下曬1~2 d。

1.2 精細選地與整地

一般以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保水保肥的平地或緩坡地為宜,不宜選擇山坡地,茬口以小麥、油菜茬為好,避免重茬。播前進行整地翻耕,深度15~25 cm,要求土塊細碎,地面平整。土質較為松軟、土壤水肥條件較好的田地可進行免耕播種[1]。

1.3 適時播種

主攻目標為抓全苗、壯苗。

溫度是決定玉米播種期的主要因素,5~10 cm地溫穩定在8 ℃,一般5 cm耕層需通過10~12 ℃,土壤含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60%~70%。根據生育期,額爾古納地區一般5月中旬左右播種。播種采取機械條播、機械精量點播,用種量45.0~52.5 kg/hm2,墑情不好應加大播種密度,播種時力爭做到播深一致,深度一般以3~6 cm為宜,落粒均勻,一播全苗。播種后及時覆土并適當鎮壓,使種子與底土充分接觸,以利于土壤水分的移動和種子吸水,減少表層土壤的水分損失。在額爾古納最佳種植密度為7.50萬~8.25萬株/hm2。磷肥和鉀肥作為種肥在播種時施入播種溝一側,不能離種子太近,避免燒種缺苗[2]。

1.4 田間管理

主攻目標為促葉壯稈、補水、補肥。及時進行補苗,播種10~15 d后,要及時檢查是否有漏播的情況,一旦發現要及時補種。當玉米葉片達到3~4片葉時應及時間苗,在達到4~6片可見葉時,應及時定苗,苗不足的要及時補苗。在6~7葉時結合追肥進行2~3次中耕。

適時進行追肥,苗肥在3~4葉時用尿素75~90 kg/hm2窩施。拔節肥在6~7葉時用尿素225~300 kg/hm2挖窩深施。攻稈肥在玉米抽雄前后用尿素225~300 kg/hm2窩施,以提高玉米產量[3]。

1.5 蟲草害防治

主要防治地老虎、玉米螟、粘蟲等。防治地老虎可用50%巴丹可濕性粉劑拌炒香的米糠或麥麩(1∶50)撒于玉米地中誘殺幼蟲;防治玉米螟可用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均按10 mL/株的用量灌注心葉或玉米雄穗;防治粘蟲可用甲敵粉2.5 kg加細土15 kg制成毒土,撒施玉米心葉內。播種后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50%乙草胺對水進行封閉式噴霧可防治雜草,苗期雜草結合機械中耕進行防除,也可用2,4-D、百草敵等防除闊葉草[4]。

1.6 收獲

主攻目標為及時收割,隨收、隨運、隨貯,確保產量。

玉米最適收割期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蠟熟前期,額爾古納地區收獲時間在9月上旬,可根據氣候稍延遲收獲時間,但必須在降霜前收割完畢,防止霜凍后葉片枯黃,影響玉米青貯質量。采取全株刈割,即將玉米的稈、玉米苞(籽粒)等地上部分整株刈割,全株進行切碎青貯,刈割時注意留茬高度,不能將地面泥土帶到飼料中。收獲時應選擇晴好天氣,避開雨天收獲。青貯玉米一旦收割,應在短時間內青貯完成[5]。

2 青貯制作技術

2.1 切斷

在青貯前把玉米切斷,長度不超過3 cm。粉碎秸稈時應集中人力、原料、時間,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粉碎填裝工作。

2.2 壓實

切短的原料立即裝填入池。在太陽光線較強時,對不能及時封填的原料應加蓋遮陽網,在生產過程中如遇陰雨,應用塑模蓋嚴。制作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原料的含水量。隨切隨裝填,踩緊踩實,每層30~50 cm。

2.3 密封

原料壓實后應高于池沿40~50 cm,圓形成饅頭,長方形成脊椎式時,裝填完后立即嚴密封埋,先用塑料膜蓋嚴,再用土覆蓋厚30~40 cm,土層厚度一致,表面拍打堅實光滑,四周留有小溝。

2.4 管護

一般青貯時間為30~45 d[6]。應定時檢查,發現裂縫或塌陷及時加土、填實,防雨、防鼠、防止牲畜踩踏。

常用青貯添加劑有谷物粉、尿素、無機鹽(主要為石灰石和食鹽),添加量為谷物粉50 kg/t,石灰石4.5~5.0 kg/t,尿素、食鹽均為青貯原料的0.3%~0.5%。

3 參考文獻

[1] 汪建學.克東縣青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9):42.

[2] 李生龍.德令哈地區青貯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青海農林科技,2013(3):7-8.

[3] 鄭普山,平俊愛,郝保平,等.鹽堿地青貯玉米瑞德2號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2(6):99-100.

[4] 孟燕.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飼用青貯玉米的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2(9):197-19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性色|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剧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色一本|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区|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岛国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毛| 亚洲裸男gv网站| 日韩精品欧美激情亚洲综合|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自拍视频| 黑人猛挺进小莹的体内视频|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欧洲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亚洲偷欧美偷精品|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肥| www.精品视频| 亚洲一区日本一区二区|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果冻传媒|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 亚洲天天综合色制服丝袜在线 |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亚洲成在人网av天堂|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成人2007|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欧美色99|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99| 精品亚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日韩欧美第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