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早期教育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早期教育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家庭;父母;第一任老師;道德價值觀

近幾年早期教育(0-3歲)已經越來越被社會、家長重視,親子中心和幼兒園親子班的開展也受到了家長的認可。孩子剛剛出生幾個月就可以在親子中心接受親子早期教育。所謂親子教育,就是家長、幼兒、老師三者之間的互動,通過老師的專業引導、家長的積極參與從而使幼兒健康全面均衡的發展。親子教育的誕生彌補了我國以前0-3歲教育的空白。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見0-3歲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很多家長在讓幼兒進行親子教育的同時,卻忽略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所以家長對兒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

所謂的家長并不單單只是爸爸媽媽,凡是家庭中的成員都承擔這教育者的使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保姆都應該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的人員首先自身要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才能對幼兒進行教養。家庭教育與家庭養育是密不可分的,教育往往在養育中體現了出來。孩子出生以后,喂養者對孩子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要做到:

1 給與孩子智慧的愛

孩子需要真愛,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一位合格的家長要分清“慈愛”與“溺愛”的界限――慈愛是蜜糖,溺愛是毒藥;慈愛是智慧之愛,溺愛是愚昧之愛。合格的家長能讓他的慈愛化作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強大動力,溺愛只能使缺少辨別能力的母親們喪失理智,從而毀了孩子。愛是土壤,愛是陽光,愛是兒童成長的一切。

在當今社會,真正能給孩子智慧的愛的家長少之又少。在親子班有四十幾個幼兒,大部分的幼兒都是由保姆或老人帶來上課。琳琳第一次來上課時,對于新環境非常的好奇,一節課60分鐘,有50分鐘是不停得走來走去的,媽媽看到其他小朋友很安靜得跟著老師的節奏認真的上課進行操作很是著急,奶奶則在一邊不停的責備孩子,甚至有時候還出手打了孩子幾巴掌。很顯然,琳琳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平時媽媽爸爸工作忙,奶奶帶孩子,因為年齡和性格的原因,奶奶對待孩子的態度是蠻橫的強硬的,把自己帶孩子的那套老方法用在現在的孩子身上顯然是不合適的。像這樣脾氣暴躁甚至動手打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你能說這樣的家長不愛自己的孩子嗎?相信他們肯定會說我愛孩子但是我是想讓他好。

杰杰寶寶是早產兒,父母年齡偏大所以對于幼兒的照料很精細,保護過多使得幼兒很多事情具有依賴性,不能獨立完成。從小家長對孩子的嬌慣導致了孩子占有欲極強,上課的時候玩具不許別人碰,老師不能抱其他小朋友,操作時自己不愿意動手每次都讓家長代勞,不和心意時動輒就大哭大鬧。以上兩種類型的家長給與孩子的愛都是不智慧的,嚴厲的愛只能使孩子的性格也越來越暴躁,溺愛卻使孩子不能獨立。

2 孩子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的性格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學會了耐心;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有了一個目標;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學會了慷慨;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之中,他就學會了真理和公正;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學會了相信自己和周圍的人;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有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的好地方;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真誠之中,他就學會了頭腦平靜的生活。

家庭環境和家庭人員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因為爸爸媽媽白天上班,所以寶寶是由爺爺奶奶幫著養育的。媽媽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寶寶一出生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了一起。從小就讓寶寶感受到這個大家庭里每個人都是相親相愛,和睦相處的。爺爺奶奶性格外向每天帶寶寶去鄰居家串門,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寶寶在成長環境中感受到的是家庭的溫暖,親人的疼愛,為人的友善真誠,所以在寶寶兩歲時候就可以很有好的跟別人相處,并且很大方的分享自己的玩具和食物。

3 給孩子自由

當給孩子自由時,他不再聽成人的擺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來發展;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復做,就會專注。在長久的專著中,他逐漸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能力。

三歲以前的行為習慣養成是至關重要的,家長不能將孩子置身于知識學習當中,而是應該把寶貴的童年時光用在開心快樂的游戲探索中和與人交往中。在學習中不是把你知道得告訴孩子,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索發現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在游戲的時候,不是把游戲規則強制性的告訴孩子,而是要和他們一商量討論制定規則并認真執行;在自由活動的時候,不是放任孩子無拘無束的玩耍,而是在規則的前提下,在不打擾到別人的基礎上做你想做的事。

4 讓孩子成長為他自己的模樣

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能知道怎樣去養育他們。家長要反思,應該給孩子的是什么?孩子將要成長為什么樣子?他們成為什么樣子是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讓孩子正常成長需要付出如此之多的耐心和愛,那是因為人類是高智慧的生命。他的成長要比其他動物來的緩慢,而心智與身體的成長又是同步進行的。他還有一個與父母及其他任何同類都不一樣的靈魂。遺傳不能使他們完全相像,成長不能表現出父母事先想的那種樣子。如果父母不去設想就會完全滿意孩子在每一個階段的樣子;如果去規劃和設想,父母就會因為孩子與自己的相像有誤差或差的太遠,有時甚至是相反而失去心里平衡,耐心就會很快用盡,剩下的只能是唉聲嘆氣甚至暴跳如雷。盡管失去耐心的家長在表現形式上千差萬別,但結果只有一個:阻礙孩子的的正常發展。

其次家長的幫助是孩子成長的需要。家長要想給孩子幫助,首先要改變自己。家長的改變有個前提,就是:承認自己在理解、掌握好的教育方面的不足,甚至空白,甚至背道而馳。只有這樣,才能放下架子,將心抽空,然后才能從零起步,重新學習,才能聽得進好的意見和建議。孩子像一顆幼苗,需要家長的幫助。成人如果給他臉色,給他打罵,孩子就會加倍無助。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希望,要成為一把火炬,在孩子心中燃起希望。

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樣子,這并不等于孩子成為他自己的樣子就會達不到幸福生活的目的,就會考不上大學或找不到好工作。也許由于他們成為自己,他們所選擇的人生道路是我們家長完全不認識的,只要我們耐心一點,沉得住氣等待并信任他們,他們可能會從另一條路上達到我們希望的結果。

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成長在愛中,在智慧的愛中成長,在自由中創造自己最后必將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第2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校外教育 獨立人格 新時期師德

一、獨立人格塑造是當代教師科學價值觀與基本素質養成的“著力點”

鑒于青少年宮在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公益使命,要求當代教師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善于獨立思考的自覺精神、創新精神以及扎實的實踐能力,獨立人格塑造是當代教師科學價值觀與基本素質養成的“著力點”。“人格”的概念源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的論述,黑格爾在談到意志及其單一性時,提出了“人格”(personality)概念。在黑格爾看來“單一的意志”即是“人”(person),“人格”是單一意志的定在,“人格”與“人”是等同的概念。陳寅恪在1929年所作的王國維紀念碑銘中首先提出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追求的學術精神與價值取向,其中“獨立之人格”廣義上是指一個人在污濁不堪的社會環境下要保持獨立之人格,不人云亦云、不同流合污,同時則因為具備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人們可以獲取更積極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力,這種“獨立人格”的精神在多元文化沖擊青少年思維的當下社會尤為受用。

1.在當代教師的價值觀塑造上,要求當代教師在信息迅速交互的社會環境下,面對多元文化要具備理性取舍的能力。作為現代國家一個重要的知識分子群體,教師價值觀的形成與變化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互聯網、輿論媒體等,其中文化對教師的價值觀形成與變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許多教師的價值觀由“只講奉獻、不求索取”,發展到“多貢獻、少索取”,再演變為“多貢獻、多索取”,甚至有少數教師把“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錢就圖”作為人生信條。當代教師要培養獨立人格,能在復雜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下理性分析社會因素,不能因片面的、少數的社會矛盾否定社會發展大潮流;不能因新鮮的、多樣的非主流文化否定社會主流文化;不能因個人的、某一特殊群體的現狀否定和諧社會的大局面。

2.在當代教師的基本素質養成上,教師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來源于善于獨立思考,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隊伍內的相互交流是知識交互的平臺,但不意味著是簡單的知識復制,而是要通過每位教師的發問、思考、實踐與總結實現知識創新,這才是教育過程中知識創新的真義所在。我國的科技、文化都在不斷的進步當中,國家各領域建設需要的是創新型復合人才,在踐行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道路上,當代教師需要認清個人價值訴求的實現需要獨立人格衍生出的創造力,這是當代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力量源泉。

二、新時期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石

鑒于教師的工作性質,從學生角度出發,耳濡目染,教師是許多青少年校外教育領域重要的道德榜樣,甚至是孩子們價值觀塑造的“教科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化改革潮流下,我國社會知識分子的意識形態發展已經自覺、不自覺的處在大眾社會、大眾文化價值體系的控制支配下,社會文化營養程度參差不齊,這造成教師隊伍內部價值觀標準與道德標準的分化,突出表現在:有些教師的思維仍保持在“在崗不敬業”的水平,并沒有將教師工作作為一項事業;在青少年教育過程中墨守陳規,主觀方面不樂于根據時代要求改進自身思想道德輔導方式與內容,固化了青少年的思維發展;更有價值觀嚴重歪曲的教師在個人利益驅動下職權謀私,在青少年中間毫無“思想道德導師”之形象。這就要求青少年宮根據時展動向豐富新時期師德建設的內涵。

1.新時期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具備清晰認知社會發展現狀和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能力,這是指導青少年正確認知社會問題的關鍵。相對于指導來宮學習的青少年對專業內容的認知,教師指導青少年對現實問題的認知同樣重要,這是由于當今社會信息擴展迅速,各種新鮮事物、新鮮文化充斥著青少年的頭腦,在有限的思維能力前提下,有些孩子不能理性取舍多元化信息素材,被部分不良信息歪曲了思維方式,這不利于青少年正確價值觀的塑造。教師的社會問題認知能力培養要通過自身多視角、多領域的知識學習與探索,要豐富自身知識結構、掌握社會問題的分析方法、非盲目而是漸進的認識與評價社會熱點。

2.教師要有過硬的政治素養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師要謹記在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當中自身的角色定位與工作性質,不要將個人于私人空間下較為隨意的言行暴露在校園當中,時刻保持道德“教科書”的榜樣作風。在同青少年進行思想交流過程中,當談論的社會熱點涉及到政治意識形態或者文化意識形態等較為敏感話題時,一定謹言慎行,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嚴謹科學的方式,在遵循社會主流政治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的前提下,與青少年進行討論和觀點交流,當發現個別學生出現較為激進的言行時,一定講究方式方法第一時間與其溝通與指導。

3.新時期師德建設內容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即教師要具備公平公正的意識水平和公平公正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一線認真仔細的踐行教育公正。和諧社會本質上應該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每個社會成員都能平等的享有權利和充分的自我發展空間,當代青少年不僅僅是學子,也是公眾話語權借助社會輿論媒體表達與釋放的先鋒隊,其接受的教育和對社會問題的所學所覺使得當代青少年具備了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以及表達利益訴求的能力。教育公正的內涵不僅是指青少年選擇校外教育培訓專業時的機會均等,其在教育管理過程當中體現為“過程公正”,其相似于司法公正中的“程序公正”理念,這是形成青少年對青少年宮教師工作普遍認同與信任的關鍵。從在課堂上教師要平等的關心每位學生,到比賽、考級等系列活動中的考察與評選,教育管理的過程公正體現在教師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就首先,要求教師做到增強履行教育公正的道德責任感、正義感、使命感,從意識層面將公平公正的理念作為指導一切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標準;其次,要在原有范式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指導方式上有所突破,在原有常規化的日常學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上有所創新,以教育公正為指導,多角度、多層次的建立教育過程公正;最后,要在來宮學習的青少年主體內部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氛圍,只有在意識上打破部分孩子對教育不公的固化思維,才能讓孩子們以積極的心態去交流,在青少年宮這一知識交互與創新平臺上實現青少年的自主塑造――自學自覺地辨識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能力塑造。

參考文獻:

[1][德]黑格爾 著.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45.

[2]周濟.大力加強師德建設努力造就讓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J].中國高教研究,2004,(10).

第3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中美早期教育;教育制度;文化背景;經濟發展水平;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1)06-0015-04

0 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力日益加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早期教育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然而許多中國大陸的早教人士對早期教育的認識卻存在很多誤區,這些誤區足以導致孩子一生教育的失敗。早教機構作為我國早教的一種重要的組織形式,都首先從國外引進了大量的教育模式,然后不加修改直接照搬照抄,這阻礙了我國早教的跨越式發展。而美國在早教方面的成功經驗已有多年,這與其教育制度、文化背景和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對中美早期教育進行比較研究有利于認識差距,找到符合國情的中國早教方法。

1 早期教育的內涵

1.1 中美對早期教育的定義

中國大陸學者對早期教育的定義:早期教育是指孩子在0~6歲這個階段,根據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點以及敏感期的發展特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1]。

按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定義,早期教育是指對0~8歲兒童實施的教育,某些情況下,早期教育特指0~3歲兒童的教育或者學齡前兒童的教育[2]。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指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不僅對于其日后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有影響,而且對其整個一生都會產生影響[2]。

1.2 早期教育的研究價值

1)研究早期教育的必要性。當代社會,人們雖然已經知道早期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但許多父母對早教的認識卻存在著誤區,“早教”的含義究竟是什么?到底要不要“教”?“教”什么?“教”的重心又是什么?這些問題困擾著越來越多的父母,并因此引發越來越多的爭論與誤解。而各種各樣來自專家來自父母的論點更是讓這個問題突顯出來,變得更加尖銳,也更加莫衷一是。困惑的父母們左搖右擺,生怕左一點帶給寶寶太多的壓力,右一點又貽誤了寶寶的發展。所以必須對早教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2)研究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有關腦的研究進展,使人們對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和終身發展之間的關系有了更深的認識,從而進一步確立了早期兒童教育的重要性[3]。同時,國內外學者對早期兒童教育給社會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日益引起各國政府對早期兒童服務的更大關注。早期教育是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是個體一生發展的奠基階段,它對基礎教育的發展,對國民素質的提高,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對消除貧困、縮小不利人群和主流社會的差距,乃至提升綜合國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3]。

2 中美早期教育現狀

2.1 美國早期教育現狀

1)早教理念。美國的早教理念是釋放潛能,讓孩子在游戲和體驗中學習。這樣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開發孩子的內在潛能。

美國的早教觀念可謂源遠流長,“教育從第一天起”的觀念在美國家長心目中根深蒂固。美國教育的最大特點在于“重視體驗”多于“知識傳授”,老師認為教給孩子學習能力比教會他做幾道算術題更重要。在美國,最為知名的早教學校金寶貝就是以“游戲+體驗=學習”的教學方式聞名遐邇的。金寶貝的老師們不會將不屬于這個年齡段的知識技能硬灌輸給孩子,而是崇尚讓他們多動手、多體驗,在各種益智、團隊游戲中學會體驗和探索的本領,更主動更交互的認識周圍的事物,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和學習方法。由此帶來的最大好處是,孩子從小會養成主動學習、探究的習慣,成為真正的探知者、知識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 2)早教內容。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對于早期教育特別強調了五個方面的內容,即社會、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發展。實際上,早期教育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內容大致分為十二個方面:大腦與五官刺激、身體素質與身體協調能力、情緒能力和心理健康、語言能力、良好個性與人格、良好生活習慣、社會性能力、求知欲開發與保護、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讀、寫、算)、審美趣味與能力、特殊才能發現和特殊技能培養。

3)發展趨勢。根據中國早期教育園長高峰論壇上北京大學幼教中心教研主任、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趙紅梅的發言,0~3歲親子教育納入幼教體系,是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嬰幼教育一體化在國際上呈如下發展特點[4]:第一,將0~6歲一體化早期教育放入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來考慮,從師資、教材、教具包括政策各方面來支持,可稱之為真正的“一體化”教育;第二,嬰幼一體化教育呈現“家庭、園所、社會”三者的密切結合,形成早期教育的點、線、面網狀結構;第三,嬰幼一體化教育呈常態化、普遍化。越來越多的公私立幼兒園開辦了親子園和親子班。

2.2 中國早期教育現狀

1)早教理念。國內的早教理念承襲于中國的應試教育,所以著重于規矩的教養。雖然有些家長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但同時也陷入了一種盲目的狀態。國外各種早教機構不斷涌入,許多家長一哄而上,以為把孩子放在有外教、豪華奢侈的設施環境的機構里面就保障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很多品牌或機構只是一種照搬,與中國的國情、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差異太大,很難衡量其價值到底有多大[5]。

2)早教內容。我國早期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6]。第一,運動教育。運動訓練不僅有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兒動作的靈活、協調和正確,還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和發展幼兒之間的合作關系。第二,感官教育。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訓練,使他們通過對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觸,發展敏銳的感覺和觀察力。這是幼兒高級的智力活動和思維發展的基礎。第三,日常生活教育。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兒童自己有關的,另一類是與環境有關的。通過實際生活練習,幼兒可以培養獨立生活和適應環境、與他人交往的能力。第四,語言教育。包括1歲左右開始的基礎語言(母語)能力的教育和三歲左右開始的外語教育(中國特有)。第五,初步知識教育。3~6歲幼兒已經具有學習初步知識的能力,完全可以教他們學習閱讀、書寫和計算。初步知識教育與感官訓練是相聯系的,正確的感官訓練有助于初步知識的教育。第六,音樂及其他方面潛能開發教育。針對幼兒天生的潛能特質和興趣方向培養幼兒在音樂、繪畫等專長領域的潛能開發與素質培養。

3)發展趨勢。根據中國早期教育園長高峰論壇上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嬰幼工作部主任郭建國教授的總結,中國早期教育的發展出現了三大趨勢[7]。第一,國際先進的早期教育體系如蒙氏、奧爾夫、感統訓練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認可,被越來越多的早教機構所接受。我國早期教育理念與教學呈現豐富的多元化勢態。但如何真正做好蒙氏、奧爾夫等國際先進的教育,仍然需要探索與總結。第二,0~3歲早期親子教育的發展,使得各地公私立幼兒園也在紛紛開設親子園或親子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新開早教中心或幼兒園中親子園2600多家,當然也有開辦得不成功的,幼兒園如何成功開辦親子園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之一。第三,隨著教育一體化思想的發展,家園共育也成為我國早期教育的發展趨勢。我國親子園、幼兒園如何做好家園共育,這關系到園所的品牌建設與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

3 中美早期教育比較及其原因

從早教理念和早教內容來看,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運動能力、語言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感官刺激)外,中國的早期教育更注重知識的獲取,而不是對潛能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并且非常不重視人格、家庭與社會方面的教育。而美國非常注重個性與人格的培養,同時也注重孩子自身各方面能力的開發,而不單單關注知識的獲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教育制度

中國以應試教育為主,雖然把智育放在第一位,但智育目標卻是片面的、狹隘的。應試教育從應試這一角度出發,過分強調傳授知識和技能,強調知識的熟練程度,大多采取過渡學習、強化訓練的手段,把學習局限在課本范圍內,致使學生無暇參與課堂以外的各種對發展智力十分有益的活動,從而出現知識面狹窄、高分低能的局面。由于這種制度的影響多數家長關注的是讓早期教育服務于高考競爭,追求自由、純真、快樂、健康、個性、內涵等教育目標,在很多家長眼里更多讓位于知識教育[8]。一些家長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進行的學校教育,理解為認字、背詩、閱讀、學特長等智力開發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將制約孩子的發展。

美國開展的主要是素質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自學和自我表達能力。總的來說,中國教育重視基礎知識的鞏固,美國教育重視創造力的培養;中國教育注重知識的灌輸和知識的熟練掌握,重視“精”和“深”,美國教育注重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重視“廣”和“博”[9]。 根據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講師嚴冷的總結,美國早期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語言、認知(包括邏輯數學認知、科學認知和社會認知)、社會領域、健康、藝術、學習品質六方面能力[10]。美國教育者相信,兒童早期的語言、認知、社會、健康、藝術和學習品質的發展對孩子終生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對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更是他們做好“入學準備”的基礎[10]。美國的早期教育著重于在游戲中學習,科學研究表明,游戲和玩耍是釋放孩子天賦,激發孩子潛能,塑造孩子性格最根本和最理想的手段[11]。而中國的孩子不會玩,中國孩子的創造力和競爭力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要認真反思教育的根本思路,放眼世界,尋找激發孩子潛能和塑造孩子好性格的最佳方法[11]。

3.2 文化背景

當今中國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想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然而又對早期教育認識不足,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而不考慮其他方面,導致孩子依賴他人,喪失獨立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缺乏自立意識,不懂得與同伴共處。從早期教育的內容來看,不難發現中國的早期教育對獨立能力和良好個性與人格的培養關注的比較少,而美國則很注重這方面能力。原因大致有以下兩點。

首先,中國父母受封建科舉制度及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思想的影響,重視讀書,偏重智力開發與投資,忽視生活能力的培養和鍛煉。而美國文化是外來文化與移民文化的熔爐,具有多元化和開放化的特點。受基督教義影響,美國人強調自由、民主、平等、博愛[12]。父母與子女民主意識強,講究平等。他們認為,父母為孩子提供的,不僅僅是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應該是為人的目標,并且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孩子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力[12]。

其次,中國提倡群體本位,社會重于個體,中國傳統文化忽略了人作為獨立個體的存在價值,強調群體人格的塑造,所以在強調整體的發展中,忽視了個體的個性發展與張揚。而美國強調個體本位,重個體意識,偏重功利,注重個性人格的培養。表現在早期教育中就是能夠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使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12]。

3.3 經濟發展水平

教育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影響教育發展的根本因素。首先,從教師群體來說,經濟發展得好,可以為早期教育提供更好的師資條件,培養更高素質的早教教師隊伍。同時,也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資待遇,使更多有才能的人從事早期教育,從而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其次,從受教育者的角度來說,經濟發展得好,可以更好地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利,可以為其提供更好的早教環境。最后,經濟發展得好,不僅可以使國家加大對早期教育的投資,同時也影響著人們對早期教育的認識。經濟的發展不僅影響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會影響一個國家對早期教育進行研究的深度。

3.4 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系

美國歷來重視家長對幼兒教育的參與,參與的形式主要有:家長與幼兒園協作、溝通,為幼兒園提供幫助和支持;家長幫助幼兒學習;家長參與幼兒園有關政策和制度的協商及制定;設置宣傳欄,宣傳家長參與對學生發展產生的影響,以此激勵家長參與意識的增強;設置專門的家長接待室,隨時歡迎家長的來訪,為教師和家長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家長社區合作,共同促進幼兒園教育方案和家庭教育活動的實施等[13]。而我國大多數家長在參與過程中都較為被動,參與的水平較低,目前主要通過家長會和家長活動日來參加[13]。這樣就使得教師和家長溝通的機會很少,對孩子的教育可能會有很大的出入。早期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影響很大,若老師和家長在教育的方式和理念上有很大差別,就會造成孩子的混亂,不知道到底該怎么做,這也將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4 結束語

中美兩國早期教育發展的不同主要受傳統文化、教育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和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系的影響。受傳統文化和教育制度的影響,中國以智力開發為主,美國以培養獨立的人格為主。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中國早期教育發展并不成熟,21世紀前后,西方幼教思想和教育模式逐步被中國民營幼兒園引入,中國幼教模式精彩紛呈,然而,多數卻是曇花一現、水土不服、張冠李戴、舍本逐木、物是人非、不符國情[8]。雖然這也極大地促進國內幼兒教育研究的發展,本質上卻沒有改變中國幼教的落后局面。

由于中美國情不同,經濟實力相差很大,美國早期教育的具體做法雖然不能照搬,但有一些重要經驗給以啟示,引發思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提高認識,重視早期教育。首先,社會要重視早期教育的發展,增加對早期教育的投資,加強對早期教育的研究。同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相應政策,使我國早期教育走上正規化、標準化。避免各種早教機構的不斷涌入給我國早期教育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其次,父母要加深對早期教育的認識,在改變教育理念的同時,也不要盲目地認為早教機構就能解決早期教育的一切問題。最后,早期教育的實踐環節還需要共同的努力,在課程制定方面和早教模式方面,需要借鑒國外一些教育理念和辦學模式,但不是照搬照抄,一定要符合我國國情,從而使我國早期教育盡快完善起來。

2)加強國際早期教育的交流與合作。由于世界全球化和一體化的趨勢逐漸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對推動早期教育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四川日報報道,早期教育社區化和多元文化教育已經成為早期教育發展的兩個重要趨勢[14]。要緊隨世界的腳步,但是要堅持從我國國情出發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

3)改變家長與教師的合作關系。作為教師,要為家長提供更多參與早期教育的機會,家長與教師之間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對于有能力對孩子進行教育的家長而言,要適當地安排家長走進課堂,和教師一起組織教學。要盡可能地組織家長定期舉辦討論會,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改進和提高。家長也要改變觀念,增強參與意識,主動與老師聯系,為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以促進孩子更好地發展[13]。

參考文獻

[1]太平洋親子網.早期教育的定義[EB/OL].(2010-04-24)[2011-09-05]..

[2]太平洋親子網.異域風采:國外早教理念[EB/OL].(2010-09-28)[2011-09-05]..

[3]Nirmala Rao,周兢.以全球性視角看文化對幼兒教育政策和實踐的影響[J].學前教育研究,2004,(7):9-11.

[4]中國早期教育園長高峰論壇.北京大學幼教中心教研主任,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趙紅梅[EB/OL].(2010-11-19)[2011-09-05]..

[6]神通網.幼兒早期教育該包括哪些內容[EB/OL].(2011-03-16)[2011-09-05]..

[10]寶寶中心.美國早期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哪些能力[EB/OL].[2011-09-05].cn.省略/preschooler/xueqian-jiaoyu/meiguo-peiyang-nengli/.

[11]胡玉立譯.游戲的力量[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1-2.

[12]陳蔚,陳良.不同倫理文化背景下的中美教育[J].黃石教育 學院學報,2003,20(4):52-55.

第4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早期教育;學習習慣

早期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豐富環境的教育活動,能有效地促進正常健康的寶寶的智能發育。簡單來說就是對孩子從0歲開始的教育,一般3到6歲是學齡前教育,在這之前叫做早期教育。這個階段里,實施的通過游戲,通過生活的良好的安排,和孩子的一種交流,促進他發展的活動稱作早期教育.。

1 早期教育的教育觀念

早期教育并不是單純地為了提高發育智商,而是讓孩子在教育活動中開發潛能,是一種重在學習過程而不單純追求技能訓練和知識掌握的教育。大多數家長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都非常認同,但是一些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觀念還很模糊,有悖于初衷。

一是認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二是早期教育“越貴越好”。

2 早期教育的教育方法

端正了對早期教育的教育觀念,下面,就要談談早期教育怎么教、教什么的問題了。首先是應該怎么教?一是注重家長自身的行為和語言。當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以身作則,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影響孩子。二是選擇正規的早教機構。早教機構的選擇是如何開展好早期教育的又一關鍵,選擇早期教育機構前,要進行認真的考查研究,并進行試聽,查看課程安排,最后根據自已孩子的實際選擇適合的早教機構開展早期教育。

其次是應該教什么?一個是要生存能力的發展。從不會主動地活動,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站、走,從不會動手到手的能力越來越強,關于生存能力,基本活動能力的發展。二是關于學習能力的發展。所有的小寶寶都是愛學習的,關鍵看你怎么培養,看他學習能力有多高。三是關于創新能力的學習。一是運動能力的發展;二是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三是語言能力的發展;四是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五是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 早期教育與學習習慣

第5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發展歷程

【中圖分類號】G6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12)04-0044-05

早期教育質量與兒童的發展質量密切相關,是家長、教師以及管理部門、政策制定者關注的焦點問題。提高早期教育質量已經成為眾多國家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最近幾十年來,美國學界圍繞早期教育質量問題開展了大量研究,在提升早期教育質量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本文擬對美國早期教育質量(主要是指早期教育機構為0~5歲兒童提供的教育服務質量)提升的發展歷程進行概述與分析,從而為我國有效提高早期教育質量提供借鑒。

一、20世紀70年代前

一個國家的早期教育理念往往決定其教育政策的走向。20世紀70年代前,早期教育質量問題不是美國政府的重要議題。這是因為長期以來,美國社會將家庭看作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唯一適合教育年幼兒童的場所,母親是最佳的教育者。因此,美國政府在保障家庭私有權(包括養育權)的基礎上,著重鞏固家庭在社會中的基礎地位。在20世紀70年代前的美國,早期教育機構提供的服務被看作是一種慈善事業或社會福利,政策的介入主要是為了幫助那些無力承擔子女教育責任的家庭。例如,在20世紀初,美國的移民數量激增。為此,社會上曾經出現大量旨在幫助社會底層家庭和移民家庭的日間托兒所。然而,受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這一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美國公眾認為日間托兒所是對母親這一兒童最主要教育者的傳統角色的挑戰,會對傳統家庭生活的穩固造成不良影響。有人甚至認為日間托兒所的兒童無法接受母親的照料,等同于孤兒。基于上述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二元對立觀念的影響,這個階段的美國政府并未對日間托兒所等早期教育機構提供足夠的政策支持,以致這些教育機構很快就衰落了。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逐漸發生變化。隨著市場對勞動力需求的不斷改變,加之女權運動的沖擊,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二元對立的態勢逐漸被打破,二者逐漸融合。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政府開始關注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的融合問題,旨在促使家庭教育與機構教育共同解決有關社會問題,共同促進兒童發展。伴隨著機構教育地位的不斷上升,早期教育的質量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1〕

二、20世紀70年代后

20世紀70年代后,美國婦女大量走入職場,早期教育成為社會的重大民生需求。Barnett和Yarosz(2007)的研究表明,美國幼兒的入園率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持續上升,5歲兒童的入園率從1965年的60%上升到2005年的超過90%,4歲兒童的入園率從1965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05年的接近70%,3歲兒童的入園率也由1965年的不足5%上升到2005年的超過40%。〔2〕

在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日益受到關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相關研究表明,早期經驗對兒童未來的社會情感及認知發展影響重大,學前期讀寫能力和數概念的發展對后續的學業成績也有重要影響。同時,經濟學相關研究顯示,早期教育能帶來積極的經濟和社會回報。〔3〕這意味著早期教育的質量提升不僅對幼兒及其家庭有益,而且有益于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在早期教育機構大發展的同時,大量政策調研報告開始關注早期教育的質量問題,比如《日托機構觀察》《國家危機: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等。一批關于早期教育質量提升價值的研究報告也陸續刊發,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比如《改變命運:“佩里學前教育方案”的追蹤研究》等。與此同時,各級專業組織,包括國際性組織(如國際兒童教育聯合會)、全國性組織(如全教協會)以及地區性組織(如南方幼教聯合會),通過倡議、報告等形式,呼吁政府提高對早期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所有這些對早期教育質量的提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這一社會背景下,美國政府日益關注早期教育質量問題。1965年,美國聯邦政府實施“開端計劃”(Head Start),該計劃面向3~5歲處境不利幼兒,試圖通過教育機構為他們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進而改善他們的狀況。1969年,第一個專門為早期兒童服務的聯邦辦公室——兒童發展辦公室成立。“開端計劃”實施至今,規模不斷擴大,且日益向縱深發展。1994年,聯邦政府又推出了旨在保障、促進嬰兒和學步兒健康發展的“早期開端計劃”(Early Head Start)。

作為聯邦制國家,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主導責任在各州政府。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各州政府為提升早期教育質量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北卡羅萊納州率先實施了“聰明起點計劃”(Smart Start),旨在確保該州每一名幼兒能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從而為其未來成功打好基礎。這一項目不僅提升了該州的早期教育質量,也為其他州樹立了榜樣。在提升早期教育質量方面,各州政府的舉措大致可歸納為:(1)制定全州或特定區域的質量提升方案。(2)為早期教育質量提升提供資金支持。(3)制定專門針對教育或健康領域的行動方案。(4)形成政府出資和私人贊助合作的質量提升方案。此外,各州之間還加強合作,共同提升早期教育質量。例如,“早期聽力障礙預防與干預項目”通過立法的方式在美國42個州實施,旨在持久改善有這方面特殊需要的兒童的健康狀況,促使其更好地適應機構教育。

三、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特點

1.更全面地定義質量

近年來,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都致力于思考如何為“質量”下定義。盡管目前人們對于“質量”概念的爭議仍在繼續,〔4〕但在實際操作層面,目前的普遍共識是,質量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即過程性質量和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是指直接影響幼兒早期發展的實際教養過程,包括教養者與幼兒的互動,教養者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的情感回應與生活照料,確保幼兒安全與健康的教育實踐等。結構性質量是指教養者及早期教育環境的特征,包括兒童與教養者的人數比、機構中工作人員的專業資質等。研究者認為可以通過控制環境來提高早期教育的結構性質量。為此,研究者開發出不少質量評估工具,并對這些評估工具進行了信效度考察,如側重過程性質量的“教室評估得分系統”,綜合取向的“環境質量評估量表”等,〔5〕為各州政府選擇并使用恰當的評估工具用于早期教育質量評價提供了便利。

更全面地定義質量也為有效監控早期教育質量提供了指引。目前,研究者普遍認為,質量監控應當涵蓋有關質量的所有維度(包括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等),同時應當涉及所有兒童接觸到的教育環境(包括家庭教育環境、機構教育環境、半日制及全日制教育環境等),涵蓋所有類型的兒童(包括不同能力、不同母語、不同文化背景的兒童)以及涵蓋所有類型的家庭(包括不同收入、不同母語、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

2.建立有效的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

建立標準化的質量評估系統有助于收集與教育質量相關的數據,也有利于借助反饋機制促進早期教育質量的提升。在過去的十年中,美國許多州都在致力于建立旨在提高早期教育質量績效的責任系統。這些系統目前被統稱為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quality rating improvement system)。

一般而言,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包含五個組成部分:(1)質量標準。(2)質量標準監測程序。(3)質量提升支持程序。(4)激勵機制。(5)面向家長及公眾的信息傳達。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以質量為抓手,整合了以往較為零散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提高了質量提升的效率。〔6〕

1998年,俄克拉荷馬州首先建立了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命名為“星級評定系統”。此后,有24個州陸續建立了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目前,另有22個州的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正在建設之中。

迄今為止,已有不少研究考察了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的效能。總體來說,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有利于機構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有助于幼兒在早期閱讀、社會性、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從而更順利地實現向小學的過渡。

3.更加重視師資培訓

近年來,職前、職后教師的專業發展備受美國聯邦和各州政府的重視。“不讓一個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2001)、“良好開端,聰明成長”(Good Start, Grow Smart)議案(2002)等政策文件的出臺,促使社會各界更加重視早期教育師資的培養。具體來說,“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提高教師質量,而“良好開端,聰明成長”議案則在激勵各州提出早期學習標準的同時,鼓勵教育機構負責人考慮如何讓教師掌握相關技能,進而有效指導、幫助幼兒達成相關標準。雖然新近的研究表明,教師的學歷與早期教育機構的質量、幼兒的發展水平之間沒有顯著相關,但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正如Hyson, Tomlinson和Morris(2009)所言,一個低質量的培訓項目很難培養出合格的教師,因此也無法保證幼兒所受教育的質量。〔7〕

要解決教師質量問題,方案之一就是加強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建設。目前,幾個全國性專業組織有針對性地制定了有關幼兒園教師的相關認證標準。這些專業組織包括全教協會、美國特殊兒童委員會/早期教育分委會、專業認證委員會以及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等。其中,全教協會制定的標準主要針對從事0~8歲兒童教育的教師,國家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制定的標準主要針對已獲取教師資格證書的幼兒園教師。此外,師資培訓機構的認證標準制度建設也受到了重視。例如,全教協會與全國師范教育鑒定委員會合作,修訂和完善了覆蓋副學士、學士、研究生教育培養方案的“新教師與高級教師的專業準備培養方案標準”。該標準自2010年起在全美推廣。

四、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美國各界對提升早期教育質量相當重視。學術界和各級各類教育機構通力合作,提出了不少有利于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舉措。下述幾方面可視為未來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發展趨勢。

1.建設童年早期系統

聯邦政府和一些州政府近年來試圖建設各州的童年早期系統(Early Childhood System)。盡管理論界和政策制定者對于如何界定“童年早期系統”仍有不少爭議,但普遍的共識是,建設童年早期系統的最重要目標是將服務于年幼兒童的各個子系統(如早期教養系統、家庭支持系統、身心健康與營養系統及特殊需要/早期干預系統等)相互協調起來,從而為年幼兒童的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建設童年早期系統可能是未來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主要發展方向。

架構童年早期系統涉及的內部要素包括各項標準、人力資源建設、服務項目、管理、資金支持、質量監控與提升以及向其他系統的過渡等。〔8〕由此可見,童年早期系統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盡管意義顯著,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以及多方利益的協調,很難一蹴而就。另外,系統的架構和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調也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不懈努力來逐步實現和完善。

2.充分體現教育公平

近年來,人們將質量與公平密切聯系起來,將公平視為質量的基本組成部分,認為所有兒童都應享有同等質量的早期教育權利。換句話說,如果兒童沒有接受公平的教育,那么無論從定義還是從原則考量,這一教育系統都不能被稱之為是高質量的。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是否受到公平的對待,是衡量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具體包括是否為所有兒童,不論性別、文化、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生理心理需求以及能力,提供有質量的課程、有資質的帶班教師以及能促進同伴間互動的學習環境。〔9〕

盡管美國已經在早期教育的公平性方面做了許多努力,比如近幾年一些州開展的“普及早期教育”(Universal Preschool)計劃,但是教育不公平現象仍然存在。例如,種族、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受教育程度、母親的職業、英語的掌握程度以及所處的地理位置仍然是決定幼兒獲得何種早期教育的重要前提條件;各個州早期教育的政策支持與投入力度,各個州的早期教育水平以及各種形式的機構教育質量之間的差異也較為顯著;早期教育工作者的工資及社會地位普遍較低,仍受到明顯的不公平對待,等等。這些都是未來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3.提供高質量師資

美國早期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機制當前面臨諸多范式的變革。當傳統以知識為導向(knowledge-focused)的專業發展模式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后,如何建構以實踐為導向(practice-focused)的專業發展模式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Zaslow,Tout,Halle和Starr(2010)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包括:(1)系統地融合知識導向和實踐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2)優先考慮實踐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3)知識源于實踐,而非先于實踐。〔10〕

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與挑戰是如何將與實踐導向聯系密切的現場個性化專業培訓納入正規的培訓體系。為此,一方面,在職培訓體系需要設計相應的現場個性化專業培訓確認程序;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需要逐步融入相關實踐內容,不僅要考察知識,更要考察實踐能力。另外,隨著信息時代多媒體技術的日臻成熟,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整合資源,通過主題會話、虛擬互動等形式建立網絡化的教師學習社區,形成互動的資源共享模式,有效提高教師教育的質量,既是未來重大的發展機遇,也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4.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政策

所謂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政策(evidence-based policy)是指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都要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毫無疑問,當代科學研究為早期兒童的發展與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支持。本世紀初,神經科學和經濟學的研究均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價值。〔11〕但即便在美國,大多數兒童的潛能也未能得到充分開發。有學者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兒童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是由于當今政策制定缺乏對新的科學研究成果的有效應用。

盡管近年來美國各級政府在早期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均加大了對于科學研究的強調程度,例如奧巴馬政府上臺之后,要求對每一個“開端計劃”方案都進行嚴格評估,并強調研究證據對基金項目進一步實施的重要性,但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復雜過程。如何理解科學研究與政策制定之間的關系,如何將有關年幼兒童的科學研究結論應用到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來,如何有效利用研究證據來引導和調節政策的實施,諸如此類的問題均需妥善解決。可以確定的是,進一步推進和完善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政策,對美國早期教育質量的提升有重要意義。

縱觀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發展歷程,值得關注的是觀念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過去的40多年中,美國在早期教育質量提升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可歸功于人們對早期教育價值認識的不斷深入。而推動美國早期教育質量提升的要素,首先是系統觀。無論是質量評定與推進系統的建設,還是更廣泛意義上的童年早期系統的建設,都強調系統設計、資源整合與協調發展。其次是公平觀。教育公平是高質量教育的重要體現,質量提升的方向就是讓每個幼兒都能獲得高質量的早期教育。再次是標準化。近年來美國已經制定了各項早期教育相關標準,如機構認證標準、課程標準、早期學習標準、教師標準等。這一系列標準既是教育系統的構成要素,也是衡量教育公平的準則。最后是師資建設。培養專業化的早期教育師資隊伍,確保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專業發展渠道的有效性,是質量保障與提升的基本前提。

總之,早期教育質量的提升是推進社會文明和發展的時代標志。提升早期教育質量既是政府的責任,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參與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LOMBARDI J. Time to care: Redesigning child care to promote education, support families, and build communities〔M〕.Temple:Temple University Press,2003:29-53.

〔2〕BARNETT W S,YAROSZ D J.Who goes to preschool and why does it matter〔J〕.Preschool Policy Matters,2007,(11):3.

〔3〕HECKMAN J,KRUEGER A B. Inequality in America:What role for human capital policies 〔M〕.Cambridge, MA: MIT Press, 2004.

〔4〕REED M,CANNING N. Implement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change in the early years〔M〕. Worcester: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11.

〔5〕SNOW C E, VAN HEMEL S B. Early childhood assessment: Why, what, and how〔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8.

〔6〕ROGER N. 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 A strategic movement for defining quality〔J〕. Exchange, 2009, 188: 66-68.

〔7〕HYSON M,TOMLINSON H B,MORRIS C A. Quality improvement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perspectiv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9,11(1).

〔8〕KAGAN S L, KAUERZ K.Building early childhood systems〔M〕.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2.

〔9〕MYERS R G. Quality in program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ECCE)〔R〕.EFA:the 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2006.

第6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幼兒教育;基本素質;教學手段;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5-0269-01

幼兒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無限寬廣的發展空間。每一個教師就像偉大的雕刻師,只要多費些心思給予適當地引導,就能琢磨出璀璨的光芒。而做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教給孩子們什么呢?要如何教呢?這也是幼兒教師們一直在摸索的課題。我從事幼教事業已20多年,現將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看法與想法做一簡要歸納,有不妥處請專家指正。

1.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1 理解幼兒教育的含義。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后半階段,前面與o~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后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個人發展的奠基時期,許多重要能力、個性品質在這個時期形成基本特點;"特殊"指的是這個階段是兒童身心發展從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轉而可以開始按社會需求來學習并獲得發展的過渡時期。

1.2 明確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全面促進幼兒素質和諧發展是幼兒教育的中心任務,而幼兒園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快樂花園,他的重要性就是要讓幼兒養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習慣。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2.豐富教學手段

2.1 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幼兒教育不同于小學,幼兒園是通過創建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來幫助幼兒學習,幼兒是通過在環境中與他人共同生活來獲得經驗的,在生活中發展,在游戲中成長,而不像小學生那樣主要通過學科教育來獲得間接知識。在研究人中近幾年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的調查實踐中發現,幼兒進入小學后,影響學習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準備的問題,而是幼兒社會性的成熟程度。一年級教師的親身感受告訴我們,在幼兒園大班提前涉足小學的課程是無意義的,它帶給幼兒更多的將是對小學學習生活的厭倦和學習興趣的喪失。

2.2 創設游戲化的教學環境,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愿望。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能使每個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學得主動活潑。如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園地",貼上各種形狀的花朵。每次,當我在這些不同的形狀的花朵上貼上與教學有關的題目時,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爭先恐后地圍過來觀看、解答。同時,我還設置各種進行數學活動的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運用。如"撲克牌"、"數字卡"、"游戲棒"等。給幼兒充分表現的機會,使幼兒在感興趣的環境感染下,主動積極地探索學習。

3.注意情感教育

3.1 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把握一個"度"。早期教育對于人的發展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現代腦科學研究證明:幼兒期兒童大腦發展最迅速。3歲是兒童的腦重量是出生時的三倍約1000克左右,相當于成人腦重量的三分之二。而7歲時兒童腦重量已達1350克左右,接近成人的腦重量。

人們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已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他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盲區,因此要正確看待,認識到:第一,早期教育要重在啟蒙,而不在于單純地向孩子灌輸多少知識;第二,早期教育貴在能力的培養;第三,早期教育應該根據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著重于幼兒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

早期教育與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發展一樣,都有一個量變和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握住事物發展的"度"。遵循早期教育中的客觀規律,在把握最大"度"的范圍內,發揮孩子的潛在能力,使我們的孩子在早期教育中達到理想的目的。

3.2 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 ,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杯",在孩子的心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愛迪生小時候被老師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親一直在鼓勵他,說他人成功,終于,愛迪生成了一位偉大的發明家。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只是我們許多家長缺少發現,培養的方法,而使"天才"與自己的孩子擦肩而過。

3.3 正確看待幼兒爭吵。在幼兒園里是,爭吵、鬧糾紛是幼兒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現象老師面對這種現象,往往采取簡單的阻止方法。從表面上看,老師是在制約幼兒的不良行為,似乎充當了正面施教的角色,其實不然。因為對于幼兒來說,、鬧糾紛并非都是壞事,而且往往有利于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長,有著成人施教所不能替代的重要意義。作為老師,不應當簡單地充當 宣判是非的法官,而應當通過孩子們的爭吵和糾紛,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幼兒的爭吵、鬧糾紛也是大有裨益的。第一,有可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第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煉;第三,人際交往能力有可能得到培養;第四,可以學習自我控制和謙讓。

第7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但事實是怎樣的呢?更多的家長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和質疑:“我們孩12歲了,從8個月開始上親子課,一開始與其他孩子相比是有優勢的,但上小學后就感覺平平了,早教對孩子的作用究竟有多大?”“我們孩子20個月,剖腹產,一直在上親子課,但是發現孩子最近總是不聽話,脾氣特越來越大,見陌生人就躲,也不愿意跟伙伴一起玩,這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都覺得早期教育很重要,可是早期教育重要在哪里呢?

早期教育對于人的一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如何達到早期教育的良好效果,并且終生受益呢?我們要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早期感覺教育很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有前庭覺、本體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七大感覺系統。在0~6歲里,我們人類的大腦處于快速發展并成熟的階段。是感知覺系統發育敏感期最集中的階段。從孕期3個月,胎兒就已經有觸覺的感知能力。良好的,感覺信息的記憶和積累,刺激大腦相應的專責區域,建立相應的感覺神經通路。出生后,新生兒獲得更多的感知覺信息,哺乳時對嬰兒口腔的觸覺刺激,媽媽搖抱時對寶寶前庭覺的刺激、對觸覺的刺激,都是早期感覺學習的開始。

第二,養育環境很重要。這里我重點講講規則建立與習慣養成。由于現在每個家庭一個寶貝,基本上是非常“6+1”的組合結構,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經常是由雙方老人共同或是輪流照看孩子;另一種情況是,家庭成員間由于地域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喂養和教育方式的不統一,使得孩子停留在矛盾教育之中。這些行為使孩子失去了最佳的規則意識的學習機會,這樣就造就了一些少兒期想怎樣就怎樣、自我意識強烈的孩子。所以建立規則意識是早期教養環境的重要環節。

因而我們認為,早期教育一定是養育、保育、教育的良好統一。建立科學系統的教養模式,讓重視早期教育的家長同時建立科學的早期感覺學習的家庭環境,我們的孩子才能夠健康、自信、聰明、快樂的成長。

目前,我們國家剖腹產寶寶的出生率達到60%以上,在剖腹產寶寶的早期教養過程中有一些問題是一定要注意的。

順產新生兒的出世,是胎兒與母體共同奮斗和努力的結果。剖腹產寶寶由于缺失節律性宮縮及產道的強烈擠壓,前庭及中樞神經系統,肌肉關節神經系統、皮膚觸覺神經系統缺少必要的刺激,所以沒有做過早期干預性保健的剖腹產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運動協調障礙、觸覺防御過度、主動性差、情緒焦慮困擾、分心多動等現象。

第8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088)

[摘 要] 為了解0-3歲嬰幼兒參加早期教育的情況,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461名幼兒家長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接近半數的嬰幼兒在0-3歲期間參加了盈利性質的早教機構的學習;家長在時間和經費上的投入較為理性;對早教機構家長最不滿意的是師資;是否參加早教機構的培訓對家長教育方式影響不大。今后對早教機構的發展,政府應加強監管;早教機構應努力提高師資質量,優化課程體系,重視嬰幼兒家長教育。

[

關鍵詞 ] 早期教育;0-3歲嬰幼兒;父母教養方式

一、問題提出

隨著腦科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領域研究與實踐的不斷進展,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良好的早期教育能促進嬰幼兒的健康發展,為其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教育對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重視o至3歲嬰幼兒教育”。《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也提出了0-3歲嬰幼兒教育的公益性發展方向。2012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的通知》,將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區等14個地區開展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試點。

國外0-3歲早期教育政策和相關研究都非常豐富。如新西蘭的“普魯凱特計劃”,英國1997年啟動的“早期開端”計劃,美國的“開端計劃”等。美國哈佛大學早期教育專家懷特曾領導他的團隊,對0-3歲嬰幼兒進行了全面的跟蹤研究;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法蘭克波特葛蘭兒童發展中心是美國最為悠久的兒童發展研究機構,他們研發的教育方案供早教專業的培訓師、教師及新手父母使用。這些研究成果對實踐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隨著兒童身心發展知識的普及,我國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地認識到早期教育對于人一生發展的巨大作用。面向0-3歲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建立起來,我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處于一種異常活躍的狀態。從已有研究結果來看,研究者們一致認同,在當前的早期教育實踐中,早教機構和嬰幼兒家長都面臨著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還非常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有關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參與情況的調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北京市兩所公立幼兒園的540名幼兒家長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回收有效問卷461份,有效回收率為92.20/0。在所調查的兒童中,男孩195人,女孩243人,缺失23人。所調查幼兒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如表1所示。

本研究采用自編《早期教育調查問卷》,含5個維度,分別為參加早期教育總體情況、早期教育投入、早教機構的情況、早教機構質量評價、早期教育觀念;共23題,題型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和填空題;采取回溯式問卷調查,由家長根據幼兒在0-3歲期間參加早期教育的實際情況填寫。

為了解早教機構的學習是否會影響家長的教養方式,本研究采用臺灣陳富美教授編制的《家長教養方式問卷》進行調查。該問卷經驗證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共有59個題項,分別從權威、專制和放任等維度考察父母的教養方式。權威維度包括溫暖、說理、民主、隨和4個因子;專制維度包括命令、體罰、不說理、言語攻擊4個因子。將溫暖、說理、民主、隨和4個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為權威維度的總分,將命令、體罰、不說理、言語攻擊4個因子的平均分之和作為專制維度的總分。對所得數據,全部采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早期教育機構以經營性、盈利性居多

在所調查的461名幼兒中,有44.1%的幼兒在0-3歲期間參加了早教機構的培訓。在參加早教機構培訓的幼兒中,有69.4%的幼兒參加了1個早教機構的培訓,其余幼兒參加了2個或2個以上。36.3%的幼兒參加的早期教育機構是外資企業性質的早教機構,其余依次是國內企業性質的早教機構(31.2%)、幼兒園辦的親子班(23.2%)、其他( 3.8%)、母嬰醫院開辦的育兒班(3.4%)、社區辦的親子園(2.1%)。由這一比例可以看出,在現階段經營性、盈利性的早教機構占主流。

(二)兒童及家長在早期教育上投入的時間和經費差異較大

在時間投入上,幼兒開始上早教機構的初始年齡,最多的是在2歲半至3歲之間( 24.8%),其次是2歲至2歲半之間,(20.9%),6個月前開始上早教機構的比例最少(5.3%)。持續在機構學習的時間,在半年到1年之間的最多( 42.2%),其次是低于半年的(18.9%),再次是1年-1年半之間(17.5%)。

在經費投入上,每年在5000-10000元之間的最多,占39.1%,其次是5000元以內,占33.3%,再次是10000-20000元之間,占21.7%,2萬元以上的僅占5.8%。經費投入與家庭收入相比較,19.2%在家庭收入的3%以下,33.3%在家庭收入的4~5%之間,28.2%占家庭收入的6—10%之間,10.3%占家庭收入的11~20%之間,8.9%占家庭收入的20%以上。也就是說,有超過半數(52.5%)的家庭在早教機構教育經費的投入上沒有超過家庭收人的5%,較為理性。

(三)早教機構的教學內容及形式有待優化

嬰幼兒參加的早教機構所教授的內容,以音樂、舞蹈為最多,其次是運動類,再次是創意美術類(見圖1);主要教學形式為“游戲加活動”的占85.4%,“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形式”占6.4%,以家長為主要教學對象的占5.2%。

此外,大多數早教機構會為家長提供服務,其中以“指導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為最多,占42.4%,其次是“指導家長解決孩子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占31.3%,再次是“指導家長了解營養、健康和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占12.1%,只有13.9%的早教機構不提供上述服務。

(四)家長對早教機構的師資和管理最不滿意

對于早教機構,家長最滿意的是教學形式,最不滿意的是師資(見圖2)。對于早教機構的師資,48.8%的家長不清楚教師是否為師范生。可見,師資是早教機構面臨的最大問題。

對于早教機構的效果,25.50%的家長認為很好,49.0%的家長認為一般,20.70%的家長認為不明顯,2.4%的家長認為沒有效果。可見,只有不到1/3的家長對早教機構的教育效果是滿意的。

家長認為當前早教機構存在的最主要問題依次是:市場比較混亂缺乏監督管理( 36.2%)、教師資質良莠不齊(22.5%)、收費過高(20.4%)、教學內容缺乏科學規范的體系(19.0%)、其他(1.9%)。針對收費過高的問題,研究者進一步的調查顯示,在所上早教機構中,單節課時費在101-150元之間的最多,占40.2%,其次是151-200元之間,占25.5%,再次是51-100元之間的,占22.5%。可見,單節課時費在100元以上的占65.7%以上。

(五)家長普遍重視幼兒身體發育與社會性發展

在早期教育中,家長關注的內容從多到少依次是:兒童身體發育情況(20.6%)、兒童與他人的交往(18.6%)、兒童認知與語言的發展( 18.1%)、兒童感知和運動能力的發展(16.5%)、探索周圍環境的興趣( 13.5%)、對音樂美術等藝術的興趣(7.1%)、對科學的興趣(4.o%)、其他( 1.6%)。家長認為孩子進入早教機構學習的目的,從多到少依次是:提供與同輩群體接觸的機會( 43.5%)、幫助開發孩子的智慧潛能(28.8%)、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自理能力(20.9%)、家長學習早期教育相關知識(4.7%)、其他(2.1%)。由此可見,在0-3歲期間,除身體發育外,家長更看重兒童社會性方面的發展。

(六)幼兒家長的教養方式沒有受到影響

以是否參加早教機構分為兩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兩組家長的教養方式在各個維度上均無顯著差異(見表2)。但是,分別以父親受教育程度、母親受教育程度為自變量,以家庭教養方式為因變量,進行方差分析檢驗,結果表明不同受教育程度間父母的教養方式存在差異(見表3)。可見,是否參加早教機構對家長的教養方式沒有影響,家長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是影響其教養方式的重要因素。

四、討論與建議

在被調查對象中,有接近半數的幼兒在0-3歲期間到早期教育機構學習過。對于沒有到早教機構學習的幼兒來說,16.7%的家長是因為早教機構收費太高,也就是說,是受客觀條件限制所致。這表明當前早教市場確實受眾廣泛,政府、社會與早教機構本身都應進一步重視早教機構的教育質量,推動早教市場健康發展。

(一)政府應加強監管

在家長反映的早教機構的問題中,選擇“市場比較混亂缺乏監督管理”的最多(36.2%),可見政府監管是主要問題之一。同時,家長提出主辦早教機構的單位應是幼兒園(27.8%)、社區( 24.8%)、政府專設機構(21.4%)、婦幼保健機構(8.9%),認可由社會主辦早教機構的僅占12.9%,這表明家長期待政府在早期教育中行使主要職能。

首先,應明確早期教育的主管歸屬。目前中央政府部門無明文規定0-3歲嬰幼兒教育由哪個部門主管,3歲前嬰幼兒教育主管歸屬問題仍不明確。一旦發生問題,就有可能出現誰都能管、但誰都不愿管的局面。管理上出現“真空”,也容易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如家長反映的師資、課程、收費以及安全和衛生等方面的問題,所以首先要明確0-3歲早期教育的主管歸屬,然后加強政策上的規范與引導。

其次,各部門之間應加強合作。明確主管部門并不意味著由一個部門完全負責,早期教育涉及衛生、婦聯、工商、教育等多個部門。各部門自身的組織和專業影響不同,應借助各自優勢,協商合作,形成合作共同體。只有各相關部門的緊密合作才能促進早期教育的良性發展。

第三,應需加強對早教機構的監管,建立準人和退出機制。我國目前僅有部分地區的教育管理部門有對0-3歲早期教育機構的評估細則與標準。對早教機構的質量評估,可以從結構性質量、過程性質量以及兒童發展評價三個方面著手。結構性質量包括師資水平、教育活動、教師與兒童的比例和班級規模等;過程性質量包括教師與兒童的關系、發展適宜性教育活動、有刺激的和豐富的教育環境;兒童發展評價則是從兒童發展的效果進行評價,即結果評價。如能從結構、過程、結果三方面設定早期教育機構的準人標準,開展動態評估監控,將能把不符合辦學標準的早教機構排除在外,同時促使已經運行的早教機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與策略,提升早期教育質量。

(二)應不斷提高早教機構的師資質量

從調查結果來看,0-3歲早教師資質量最讓人擔憂。我國當前從事0-3歲早期教育的人員,在專業訓練、專業資格制度和職業規范等方面都缺乏規范與保障。為此,首先應加大職前培養培訓。隨著人們對嬰幼兒教育的重視,對0-3歲早教師資的需求增大,但我國目前還缺乏開設0-3歲早期教育專業的大專院校,供需矛盾突出,因此需要在師范院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開設0-3歲早期教育專業,或者增設0-3歲兒童保育和心理發展方向的課程。

其次,應制定0-3歲早期教育教師專業資格認證制度,設定該領域教師的人職門檻。現在市場惟一有資格認證的是由勞保部門頒發的育嬰師執照,但調查發現,接近半數的家長并不清楚教師是否有資質。針對0-3歲早期教育對教師專業性要求更高的特點,應設置標準化的統一的從業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從人口優化早期教育從業人員隊伍。

第三,應加強對在職早期教育人員的職后培訓。當前從事0-3歲早期教育工作的人員,有些具備教師資格證書,但是缺少有關0-3歲的保教知識,可通過教育部門組織的定期的、規范的職后培訓,讓教師掌握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實施保教工作。

(三)優化課程體系

本研究結果表明,只有17.6%的家長對課程內容是滿意的,家長在早期教育階段最關心的除身體發育外就是幼兒的社會性,但早教機構可供家長選擇的課程卻以藝術類課程居多,與家長的期待不符。同時,19.0%的家長認為當前早教機構的“教學內容缺乏科學規范的體系”。為此,早教課程首先必須適合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調查發現,少部分0-3歲早教機構存在識字、算術等超前教育,這是有違嬰幼兒年齡發展規律的。兒童在各個年齡階段都有其主要的發展任務,在0-3歲應以動作技能、語言能力、個性社會性的發展為主,同時還應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個體差異。

其次,早期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化。0-3歲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由于被試選取較難等原因,研究還不夠豐富,尤其是能夠應用于實踐的研究還很缺乏。各個早教機構大都宣稱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但在實踐操作中理論與課程內容、教學形式往往是脫離的。嬰幼兒身心發展的研究還應側重于如何與教養實踐相結合。

第三,應制定0-3歲嬰幼兒課程與學習的國家標準。OECD國家的經驗表明,課程和學習標準對兒童的學習和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因為它能夠為教育實踐者提供課程依據,也能讓家長了解早期教育的內容,提高家長對早期教育的認識。12哦國已經制定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此基礎上,還應制定《0-3歲兒童保育指南》,以推動0-3歲早期教育課程體系的科學發展。

第9篇:早期教育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調查

一、引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獨生子女政策的實施以及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新生一代可以有更多的資源享用,同時身上也肩負著更多的責任與希望。許多專 家從多種領域闡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意識到了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 性。家長抱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想盡辦法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并且不遺余力地為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早教機構。在家長的推動下,早教市場也掀起了一股熱潮。幼兒作為早教市場的重要主體也是一個沒有選擇能力的特殊群體,早教市場具有其特殊性,需要專門化研究。

目前,中國0~3歲嬰幼兒約為0.7億人,再加上中國的獨身子女政策,使得國內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非常活躍。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對早期教育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中國嬰幼兒早期教育市場每年正以8%的速度增長,可以開發的空間還很大。目前國內早期教育市場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一線城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早期教育將慢慢向一些中小城市擴展。鞍山市屬于三線城市,同時是遼寧省第三大城市,經濟富饒,很多投資商都把目光瞄準到了早教市場。為了給準備介入早教市場的投資商提供系統、科學、準確的市場信息,也為了引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步入有序的發展軌道。本文展開了對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的調查。

二、概念界定――非全日制早教機構

早期教育是針對0~8歲的兒童開展的教育,本研究所限定的研究范圍為0~6歲的嬰幼兒,并不是只有專門針對0~6歲嬰幼兒開設的教育機構才叫早教機構,早教機構通常包括全日制幼稚園或托兒所、幼兒園、加盟品牌早教機構、自主經營早教機構、公辦早期教育指導中心等多種形式,這些機構通常都有針對0~6歲嬰幼兒的早教教育。以上諸多形式的早教機構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公立性質的早教機構,如招收0~6歲嬰幼兒的托兒所、幼兒園,以及向家長宣傳早期教養理念和科學育兒知識的早期教育指導中心;另一類是非全日制早教機構,由家長或其他看護人員帶著嬰幼兒來接受早期教育和服務。

三、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調查現狀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為了了解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狀況,重點描述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的消費者個體基本情況、供需狀況、市場規模、運行效益及投資風險四個方面。為全面客觀的反映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狀況,筆者根據現有的資源條件,將本文的研究對象劃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問卷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為參與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培訓幼兒的家長。第二類為訪談對象,訪談對象是通過隨機抽取的8名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負責人。

1.消費者個體基本情況

在參與調查的消費者中絕大多數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消費者的家庭生命周期剛剛步入成長期,這個階段的消費主要用于子女撫養方面的消費,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費,子女的教育消費等。而且調查顯示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消費者家庭的年收入水平較高,家庭結構趨于小型化。這一調查結果啟示我們,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愿意為子女進行教育投資并且有能力為子女進行教育投資,為準備在鞍山開發非全日制早教機構的投資者做好了鋪墊。

2.市場供需狀況

從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場供求方面看,雖然鞍山市現有非全日制早教機構數量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但是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供求在結構方面是不平衡的,現有的非全日制早教機構不能滿足家長對親子課程開展的需求,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對蒙氏課程還有感覺統合課程的開展也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可見,鞍山市的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還是有很大的空白處,投資商可以考慮投資開發。

3.市場規模

近年來,鞍山市經濟快速發展,人均消費水平上升,這為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規模的壯大奠定了基礎。日前鞍山的人口結構基本屬于穩定型,并有向減少型轉變的趨勢。鞍山市已經進入到了老齡社會,屬于老年型人口。鞍山市人口出生率的降低還有少子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在我國本來就倍受重視的教育問題,會有更加突出的體現,幾代人的教育期望全部都集中在獨生子女的身上,正所謂“萬千寵愛于一身”,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對早期教育的重視也成為一種必然。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規模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4.機構運行效益狀況

在參與調查的8所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中,有7所早教機構每年的運行效益都是盈利 ,其余1所早教機構因為剛剛開辦1年,運行效益大概是收支平衡。這說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運行效益狀況良好,投資前景可觀。同時在參與調查的8所早教機構歷年運行效益狀況,其中5所早教機構從開辦到現在的運行效益都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趨勢,僅有3所早教機構從開辦到現在的同比運行效益保持平衡趨勢。這說明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運行效益穩重有升,歷年運行效益同比持續增長,投資者可以考慮介入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

四、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場存在的問題

1.監管主體缺位

市場秩序是維護市場穩定、促進市場和諧發展的重要指標及依據。在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場中因為監管主體的缺位,部分要求難以體現硬性規范化,使得這一市場秩序出現錯位與混亂現象。在筆者前期進行調查時發現在鞍山市教育局注冊的非全日制只有5所,其余8所非全日制早教機構都沒有在教育局注冊過,至于屬于哪個部門管,也不清楚。這樣一來早教機構進入與退出市場的門檻就很低了,因此那些為了盈利且沒有資質的投資商便加入到早教市場的隊伍中。市場中因為缺乏硬性的規范從而導致出現惡性的市場競爭,從而導致市場秩序混亂。

2.市場供給方功利性明顯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可以分享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市場的相關行業也可以滿足更多的教育需求。家長需求帶動市場供給,供給滿足需求,供給和需求圍繞價值規律上下波動。現如今,在價值規律占據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的同時,教育規律則更容易被人們忽視。受到市場經濟和自身商業化發展模式的影響,早教機構竭盡全力追求利益最大化,導致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機構市場出現虛假宣傳、擅自漲價、無證經營等一系列問題,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還誤導消費者的選擇,而且也不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

五、結論

通過對鞍山市非全日制早教市場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希望投資者在準確把握非全日制早教市場信息、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積極開拓早教市場、建立科學、高質量的早教機構,實現企業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公共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高佳.我國早教機構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09.

[2]杜涓.早教市場分析及其營銷策略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大學,2012.

[3]姜新新.呼和浩特市早教中心發展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劉穎.嬰幼兒家長對早教的態度及對購買行為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9.

作者簡介:

陳冰(1989~),女,河北保定,碩士,鞍山師范學院2013級學前教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久久久亚洲女精品aa| 东京热男人的av天堂| 亚洲国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妇熟xxxx妇色黄| 亚洲无线码1区|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一二三|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综合色社区|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尤物yw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社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麻豆放荡av激情演绎|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在线看| 91熟女乱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欧美肥婆姓交大片|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99| 国产精品3p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射精-百度| 国产真实野战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免费av网站|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爽|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少妇免费| 无码aⅴ在线观看| 亚洲女女女同性video|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又粗又大又硬又长又爽| 色哟哟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大牛影视 | 台湾佬中文偷拍亚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