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化學纖維行業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纖維行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此外,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海關總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各專業協會,國內外著名化纖企業代表、專業院校和行業研究機構,以及來自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二十個國家和地區共600多位紡織化纖業界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匯聚一堂,共同分享中國和世界化纖工業在發展、科技和市場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研究成果。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

本屆會議以“聯動發展的全球化纖工業 ― 創新、協調、綠色、共享”為主題,開設發展論壇和專題論壇,聚焦科技進步和新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下,全球化纖行業的發展與合作模式,研究全球化纖紡織業融合共進和發展的新舉措以及如何在中遠期的未來實現真正可持續發展,探討化纖及其上下游領域最新技術和應用發展趨勢等行業熱點和焦點話題。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楊紀朝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在全球化時代,各個國家和地區化纖工業的發展都不是孤立的,產業增長與發展的聯動性突出,全球化纖工業有著共同的利益和發展訴求。作為國際化纖領域的一項高水平、高層次的國際性例會,中國國際化纖會議旨在為全球化纖工業的共同發展謀劃思路和出路,分享中國和世界化纖工業在發展、科技和市場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研究成果,帶動并推進整個紡織化纖產業鏈共同發展。

福州市經信委陳駒先生在歡迎致辭時表示,紡織化纖是福州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福州長樂市享有“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的稱譽。目前,福州市已初步形成了集化纖、棉紡、織造、染整、服裝、紡織機械等為一體的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紡織化纖產業集群。福州市也將借助此次大會的東風,繼續集智匯力,進一步推動福州化纖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化纖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大咖云集:共探全球化纖工業的聯動發展之路

在中國“十三五”開局之年,全球化纖行業亦迎來了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在發展論壇上指出,化纖作為紡織產業的源頭,行業的技術進步,新材料的研發,對整個紡織行業必將產生疊加效應,給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十三五”期間化纖行業應重點關注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差別化和多功能纖維、生物基化學纖維,特別是產業用化學纖維將成為“十三五”期間重要增長點。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三期疊加、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或許會貫穿“十三五”全過程。要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目標并非完全一致,協調需要智慧,也需要定力。政府需要定力,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堅決推進改革。

發展論壇:共探全球化纖產業的發展形勢及未來策略

在發展論壇上,來自美國、日本、歐洲、韓國、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高層領導、全球知名咨詢機構的演講者和與會者分享了全球化纖發展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發展策略等。

歐洲化纖協會理事長Frédéric Van Houte指出,2015年全球化纖產量6 890萬t,中國占據了67%,成為全球最大的化纖生產國,而歐洲僅占據6%。從全球化纖產業來看,滌綸的優勢地位更加明顯,2015年滌綸纖維產量5 160萬t,占全部化纖產量的75%。然而,歐洲化纖也面臨著全球滌綸產能過剩的嚴峻形勢。他認為,產能過剩應通過有責任意識的行為來解決,在投資新項目時應基于全面的市場和財政分析,避免同質化競爭行為。

韓國化纖協會會長Seunghoon Park指出,韓國化纖產業已經意識到全球化纖產業的供需失衡是導致產業利潤率下降及成長性受限的主要原因。韓國化纖業以企業整體經營策略為出發點,為保證在海外的市場競爭力,正竭盡全力通過產業重組、發展功能性產品和差異化產品去創造新的市場需求來保證行業進一步發展。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原料及紗線部副主任安大中認為,未來的化學纖維將同時具備綠色和功能性兩大特性,并且綠色制造將是推動化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趨勢。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了以生物質耐隆為原料開發差異化纖維的最新技術,以及離子液體在纖維素纖維上應用的最新技術。

10場特色論壇:呈現全球化纖產業在各個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成果

歷時兩天的大會設有 1 場發展論壇 + 9 場專題論壇 + 1 場化纖紡織科技成果展。9 場專題論壇 ― “纖維領域的先進技術”、“顛覆與重塑 ― 中國纖維流行趨勢品牌對接會”、“紡織化纖檢測與標準”、“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錦綸 ― 求變與發展”、“再生纖維素纖維行業發展論壇”、“先進的維綸技術”、“腈綸發展論壇”、“法國紡織業界投資交流合作會”,則聚焦全球纖維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新市場、新合作、新格局,呈現了全球化纖產業在各個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和成果。

第2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9月5 — 6日,以“為復雜環境下的化纖工業注入新的活力 —— 技術、資源、低碳與品牌”為主題的第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在化纖重鎮浙江桐鄉應勢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名譽會長許坤元、副會長高勇,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國家科技部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司巡視員李新南,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王偉,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何中偉等出席了會議。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及針織、產業用、家紡、印染、棉紡等專業協會及其他相關單位的領導也應邀出席。

本次會議的召開還吸引了來自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泰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近20個世界化纖主要生產國家和地區的行業代表及知名化纖企業的積極參與,再一次彰顯了其作為國際化纖領域內一項高水平、高層次國際性例會的號召力。

新時期的新使命

2001 — 2011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也是我國化纖工業不斷刷新紀錄的十年。據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化纖產量已達3 792萬t,占全球總產量的69%,占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73%,成為紡織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

在題為“科技進步與化纖工業”的主題報告中,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中國化纖工業經過幾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配套體系,包括相適應的科研、人才培養和裝備制造部門,在常規纖維生產領域擁有領先的設備和技術,生產的產品從常規化學纖維、高性能化學纖維到生物基化學纖維,成為產品覆蓋面及應用范圍最廣的國家。這些優勢都為中國化纖工業的科技進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是中國化纖工業實現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有利條件。科技進步推動了化纖產業的結構調整,企業經濟規模顯著提高,產業技術已全面升級,行業已具備較強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與此同時,隨著發達國家和地區化纖產業的進一步萎縮,中國化纖行業必將承擔起世界化纖行業科技進步的重擔。

中國化纖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均滲透著“技術進步”的軌跡,每一項技術的突破都伴隨著增量的快速發展。端小平從常規纖維的多功能化和高差異化,高性能化學纖維的低成本化生產和品質提升,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原料的研發、產業化生產及市場應用,常規纖維的綠色低碳生產技術等 4 個方面概述了現在及未來中國化纖工業的科技進步。隨著我國化纖差別化率不斷提高,端小平進一步提出了“高端差異化”概念。相對于常規差異化,這類纖維具有非大規模生產、性能更加優良、附加值更高的特點,可謂精品中的精品。

端小平同時強調,未來一個時期,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而來的將是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材料技術加速創新將成為新一輪科技進步的重要趨勢,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各類高新技術纖維材料的技術突破與應用開發,將成為各國紡織業競相爭奪的技術制高點。化纖行業必須充分利用相關產業技術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強高新技術對紡織化纖產業的改造提升,加快纖維材料高新技術的創新與突破,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在新一輪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針對近幾年國內紡織行業掀起的高性能纖維開發熱,端小平警惕企業注意該行業存在的市場風險和技術進步躍進風險,同時建議企業首先要做好扎實的基礎研究,并且緊盯國際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注重纖維下游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同下游復合材料生產企業的協同合作。除此之外,基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這類纖維產品在使用后如何回收再利用也應引起企業的重視。

挑戰下的優勢重構

快速發展必然伴隨著問題的產生。就我國化纖工業而言,目前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新技術纖維、高附加值產品占比相對較低,大多數高新技術纖維的核心技術及關鍵技術裝備有待進一步的提高;二是國內化纖工業經歷了高速發展時期,但主要是以常規纖維生產能力的擴張為主,常規化、同質化產品過度發展的問題不容回避;三是國內化纖企業仍然主要以生產加工為主,產品營銷和品牌建設滯后,造成整體利潤水平偏低。

本次大會結合目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和市場環境,圍繞主題“為復雜環境下的化纖工業注入新的活力——技術、資源、低碳與品牌”,以推動化纖行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為切入點,對目前全球主要化纖生產國家和地區的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勢、新技術和新裝備的發展、原料及新型原料的開發、高性能纖維的研究與應用、循環再生和清潔生產、新產品開發與品牌建設以及行業當前所面臨的亟待破解的難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9月5日下午,大會舉行互動研討會。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名譽會長許坤元,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李新男,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院長趙強,桐昆集團董事長陳士良,同參會代表圍繞在全球和國內經濟環境和未來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復雜情況下,如何通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及市場方向的調整為化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進行了互動交流。生物基纖維、再生化纖和技術紡織品等成為熱議的對象。

9月6日,來自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分別圍繞纖維新材料與產業用紡織品,多樣性的化纖原料,纖維流行趨勢與品牌構建,科技進步與化纖行業,低碳、綠色、循環的化纖工業體系等 5 個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第3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會共吸引了相關研究機構和院校、企業代表和新聞媒體等近300人參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名譽會長許坤元出席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司長王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張延愷到會并致辭。

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行業發展中

黨的十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提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深度契合這一思想,積極響應“十”報告中提出的“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的精神,緊密圍繞“綠色、循環、低碳”這一主題,全方位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纖維的魅力以及行業踐行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的決心。

據介紹,在2012年首次的基礎上,本次中國纖維流行趨勢重點把握 3 個原則:一是盡可能收集更全面的信息,使流行趨勢的更加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和引領市場潮流;二是和紡織產業下游進行更充分的溝通,從下游得到信息反饋并共同致力于流行纖維的推廣與應用;三是增加時尚元素,在與推廣過程中更加注重語言、形式上的改進,使之更為時尚,更易于傳播。

2013/2014中國纖維流行趨勢以生態、功能、時尚、環保和科技為五大要素,共了10個纖維品種,包括:循環再生纖維;生物基纖維;無染纖維;易染、深染纖維;涼感纖維;保暖纖維;舒感纖維;防透視纖維;輕質化纖維;安全防護纖維。

會上,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盛虹股份聯合主辦的“盛虹杯中國纖維創意空間作品”還進行了頒獎和表彰。獲得 3類獎項的17件優秀作品從來自全國15所高校的106份師生創意作品中脫穎而出,展現了科技與藝術的完美融合。這些作品根據纖維材料的特性,通過人性化、藝術化的表現形式集中展現了纖維材料在生產與應用中的綠色、循環、低碳理念,不僅拉近了纖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也讓更多的設計師開始關注新材料的應用。

品牌路上的協同創新

現階段,品牌已不再是終端消費品的專屬,中間產品同樣需要品牌,而對于致力于打造高附加值纖維產品的化纖企業來說更是如此。如英威達公司通過價值鏈營銷,成功地將一種專業性極強的化學纖維 —— 萊卡做成了消費者熟知的品牌。

王偉在致辭中表示,纖維流行趨勢是推動紡織工業品牌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引導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體現。通過趨勢,不僅有利于纖維企業的市場推廣,而且能為下游用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指出,通過中國纖維流行趨勢的研究和,將國內領先的化纖新產品技術傳遞給下游制造企業,介紹給終端消費者,有助于帶動紡織產業鏈向新產品開發、創新拉動需求的方向轉變,促進價值鏈的提升,從而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增加纖維品牌對紡織化纖發展的貢獻率。

品牌建設需要長期積累和大量資金的投入。現階段,我國纖維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周期過長,對纖維品牌建設造成了不小的障礙,但單靠原料企業自身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進行產品營銷又尚不現實,因此,通過與終端產品生產商合作形成聯合品牌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對于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性能獨特的化纖產品來說,品牌聯合尤其適用。在這一過程中,如何將纖維材料所蘊含的科技、功能、環保等特性和理念融入到終端產品的設計開發中并準確傳遞給消費者,需要上下游企業的無縫銜接和協同創新。

在國內眾多的化纖企業中,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積極踐行品牌強企、品牌興業戰略的探路者之一。該公司總經理張葉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是化纖生產大國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要成為化纖強國,必須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品品牌和品牌企業。“不做常規產品”的盛虹目前已建設了以“盛虹”為核心的品牌體系,期待通過纖維流行趨勢這一平臺吸引更多的下游企業參與到企業的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中,通過上下游的協同開發,將盛虹纖維的功能、環保等價值和附加值傳遞給終端產品,并通過多渠道營銷模式將這些理念傳遞給消費者,從而逐漸在終端市場形成較高的品牌認知度。

除了上下游企業的聯合推廣,集中各方優勢資源、建立產業聯盟也是進行技術和產品創新的重要合作模式。據了解,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擔的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超仿棉合成纖維及其紡織品產業技術開發項目”已完成新一代聚酯(仿棉)產品體系圖,初步建立了評價體系,各項目承擔單位也陸續向市場推出了“超仿棉”合成纖維,形成了“逸綿”總品牌下的“蕊棉”、“百酷棉”、“冰虹絲”等商品子品牌。未來,該聯盟將以宣傳推廣“逸綿”纖維產品、推動“逸綿”纖維及其紡織品的市場規模應用、打造可信賴的市場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為目標,不斷強化新一代仿棉纖維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方向,提升產品的舒適性、安全性和外觀風格,同時加強標準制定、質量監督認證、舒適性評價等工作,保障新產品市場推廣的科學規范化、品牌化,積極引導終端消費理念的轉變。

立體展示纖維流行趨勢

第4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龍頭企業強勢出擊

本屆紗線展許多老朋友如約而至,有我們熟悉的行業內老牌企業包括:山東如意、山東魏橋、無錫一棉、德州華源、江蘇悅達、山東海龍、吉林化纖、江蘇恒力、蘇州金輝等知名龍頭企業。還有近幾年發展迅速的行業新秀,比如金達控股、遼寧大韓集團等,其中的14家國內外知名紗線、纖維企業在此次展會上聯袂特裝展出,集中體現行業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趨勢。

專業展覽一直是行業的風向標,龍頭企業是行業趨勢的締造者,在展會現場,總能看到他們的展位前人頭攢動,一派熱火朝天。河北吉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吉林化纖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這次主要帶來了該公司的專利產品圣麻纖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參觀該公司展位時,圣麻主管華偉亮介紹道:“麻類作為綠色環保纖維,以前主要用于制作麻袋,麻繩,麻紗線等低檔產品,圣麻纖維作為再生麻纖維開創了再生纖維素纖維的新紀元,同時也為天然麻的綜合利用找到了新的路徑。”圣麻纖維具有干濕強度高,吸濕透氣好,有益菌防霉的特性,其織物具有手感滑爽、懸垂性好、色澤亮麗、布面組織豐滿的特性。王天凱看了圣麻的產品后表示:“圣麻纖維將天然麻性能保留的同時提高了纖維的服務性能,非常具有市場前景,應該向品牌纖維方向努力去做。”華主管還說:“本次吉藁公司只帶了圣麻纖維來到紗線展,目的就是全面推廣圣麻纖維。目前圣麻纖維的成品有:巾被、床品、襯衣、襪子、內衣等。”

青島紡聯纖維科技有限公司(原青島一棉、六棉、齊意、棗莊弘麗錦紗廠)帶來了利用新型纖維材料和高科技含量的紡紗工藝定紡純紡、多組分混紡的緊密紡、賽絡紡、賽絡緊密紡、環錠紡、渦流紡、竹節紗、彈力紗、骨架紗、段紡紗、點子紗等差別化紗線,儼然成為此次紗線展上集“功能、生態、科技、時尚”為一體的紗線超市,吸引參展觀眾頻頻止步。

新型纖維獨領

此次紗線展舉辦同期,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召開“2012-2013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會”。如果說流行趨勢的是抽象的展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那么紗線展則一個實實在在的以各類紗線為主角的繽紛“秀場”。本屆展品囊括了行業普遍關注的功能性纖維、差別化纖維、高性能纖維、特種纖維以及新型化學纖維,如低熔點纖維、原液著色滌綸超細纖維、竹節紗、特種云斑紗、長絲短纖包芯紗、緊密紡紗、天絲、莫代爾、水溶紗線、無捻紗和中空紗等紗線產品。這些產品充分體現了目前紗線研發趨勢和大眾的消費需求。

“功能性,差別化是行業發展至今的必然選擇,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真正實現紡織強國的目標。”蘇州金輝纖維新材料有限公司化纖工程師李伯璇告訴記者:“此次我們以爽麗絲、舒暖綾、酷卡帛、蕊棉這四種新材料為主進行推廣。爽麗絲采用多重結構,具有實時動態的濕氣調控能力,確保水汽的快速吸收、擴散,穿著清涼干爽;舒暖綾是特種材料與多重結構相結合,能夠充分吸收遠紅外線,具有優良的蓄熱保暖功能,中空結構增加了纖維的比表面積,使織物具有良好的導濕性,是溫暖與舒適的完美結合;酷卡帛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多種病菌有明顯抑制作用;蕊棉采用特殊工藝及細旦纖維降低了纖維的彎曲剛度,使纖維更柔軟。”作為國家功能性差別化纖維開發基地,金輝纖維此次不負眾望,展品得到了多方好評。

山東如意集團參展本屆紗線展,不僅展示了如意氨綸、如意天容、高支緊密紡、半精紡產品,還推出了咖啡炭、涼爽玉紗線等功能性紗線,吸引了不少眼球。王天凱在其展位參觀時,對此類纖維進行了詳細了解,并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山東如意的張建文經理說起此類功能性紗線,如數家珍:“咖啡炭纖維是指利用喝完咖啡后剩下的咖啡渣,經煅燒后制成晶體,再研磨成納米粉體,生產出滌綸含咖啡炭功能性纖維,其主要功能是抑菌除臭、發散負離子和抗紫外線。涼爽玉紗線,通過將善于導熱、散熱的復合礦石粉末融入纖維,讓冰涼爽滑的感覺通過紗線傳遞到皮膚,使衣物具有瞬間涼爽性。”

各類活動精彩紛呈

經過多年的積淀與發展,中國國際紡織紗線展的展會功能得到不斷充實與完善。本次展會主辦方也是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為展會錦上添花。在北京國貿展廳的登錄大廳,主辦方設立了2013春夏紗線流行趨勢展示區,面積近60平米,來自展會中18家參展商的100余種新品紗線及針織、梭織樣品現場呈現,在展示核心理念“生活就是生活”的同時,也為眾多的紗線企業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展示平臺。買家在此可以了解到最新的潮流趨勢,進而直接與展商進行對接交流,找到心儀的產品。例如:山東德源的超柔緊密紡紗線、紹興九州化纖有限公司的阻燃纖維、宏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非染抗起球紗等。

為了提高中國纖維品牌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中國化纖協會錦綸專業委員會和紡織化纖產品開發中心攜手錦綸企業打造“多彩生活、時尚錦綸”主題展示區,統一風格、統一標識,讓參觀者一目了然。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的李繁勇向記者介紹了此次展出的高強錦綸6纖維、高吸濕排汗錦綸纖維、遠紅外錦綸6纖維、抗菌纖維等產品,并表示此次展出效果很好,超出預期,并表示將繼續參加今年秋冬的紗線展。這次的專題展示活動拉開了中國錦綸產業的時尚帷幕。

第5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2015年9月7日―9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國際交流中心、盛澤鎮人民政府和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共同承辦的第21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盛澤2015)在江蘇盛澤隆重召開。

來自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環保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環科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各專業協會,以及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協會高層領導、知名企業、研究院校、上下游產業鏈、咨詢公司和貿易商等近60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以“創新驅動,融合共進――‘新常態’下化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為主題,聚焦“新常態”下全球化纖業謀求變革和調整的新戰略及謀求全球紡織化纖業融合共進的新舉措,著重梳理中國紡織化纖行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成果,解讀 “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要點,深入探討未來中長期全球化纖行業的發展與合作模式,以及化纖及其上下游領域最新的技術和應用發展趨勢等行業熱點。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端小平會長主持,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原副會長許坤元代表主辦方在開幕式上致辭。許坤元表示,本次會議“創新驅動,融合共進”的主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這是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化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熄引擎,也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也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快速發展時代各國產業間實現高效分工協作的融合。中國化纖行業在未來發展中需要更加重視市場研究,更加重視上下游產業鏈、科研院所的合作和交流,更加重視國際合作與交流、走向國際市場,共同推動全球化纖行業的發展。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委書記、中國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江蘇吳江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梁一波致歡迎辭。他指出,盛澤的紡織產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經歷數輪技術改造與裝備更新,紡絲、織造、印染等主要裝備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成為中國紡織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中國東方絲綢市場交易額連續兩年突破千億,連續9年蟬聯國內紡織品專業市場交易額第一位。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化纖面料生產基地。

目前,紡織化纖行業正面臨“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綜合成本上升,行業整體壓力較大,需要通過結構調整、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來尋找新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戰略給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出路。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指出,建設“一帶一路”,有利于區域經濟的平衡發展,也有利于全球經濟再平衡的發展。 “一帶一路”是一個國際區域合作的倡議,很多國家能坐在一起共商、共建和共享。建設“一帶一路”,要實現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人員的互聯互通,采用P2P的模式,并將自由貿易協定這個大自貿區的網絡和自由貿易園區這個小的自貿區的網絡結合起來,未來“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將成為全世界新的增長點。

本次會議召開的時間節點正值中國“十二五”收官和籌謀“十三五”藍圖之年,也是全球化纖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勇副會長在發展論壇上明確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紡織工業已經先于國民經濟發展進入調整期。“十三五”期間,中國紡織工業將利用自身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創造“互聯網+”時代和國際化發展的新優勢;將不斷提高科技實力、品牌實力,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積極建設生態文明,不斷完善人才體系;積極融入到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行動中,實現紡織強國建設目標。

在《中國制造2025》中,“綠色”作為一個關鍵詞出現了46次。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綠色制造已成為“中國制造”的發展方向。中國工程院俞建勇院士表示,以資源可再生、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綠色發展經濟模式,是我國制造業今后發展的必然方向。發展綠色加工技術,實現加工過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發展資源回收利用技術,以廢舊紡織品、邊角料等為原料,采用物理及化學的方法,尋求產品的再生循環利用,構建紡織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方法與體系,實現紡織品從原材料、加工、應用到廢棄全過程綠色化。科技引領下的綠色制造必將成為我國紡織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

我國化纖行業依靠拼規模、產量、成本的時代已經過去,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任務更加艱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端小平會長表示,在未來發展中,化纖企業之間的競爭將逐漸發展為資源、渠道、品牌、標準等軟實力的競爭,企業必須更加緊密地結合市場發展態勢,主動把握技術、品牌、生態等核心要素,有針對性地化解內在結構性矛盾,搶占新一輪競爭制高點。提出了中國化纖在“十三五”的四大重點工程:纖維新材料重點工程、綠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和品牌培育工程。

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高層領導、全球知名制造商及咨詢機構的精彩報告為與會者提供了全球化纖發展的前沿信息。

日本化纖協會董事長上田英志分析了當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人均纖維消費數量的提升將變得極小;但與之相應的是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開始提高, 這導致纖維消費單價的提升。因此,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化纖企業將產品變為高附加值的產品,如“技術紡織品”將極為重要。美國化纖協會理事長Paul.T.o′Day介紹了美國頁巖氣能源革命提供給石油基纖維產品更低成本的原料。值得關注的是,歐洲化纖聯盟理事長Frederic Van Houte提出,歐盟對不可持續產品會征收關稅或給予制裁,長遠來看,基于質量和創新的貿易會帶來更多的利潤,而不是低價策略。創新引領、產品的差異化、生產的柔性化、效率、可持 續 性、全球合作等關乎歐洲化纖行業的未來。歐瑞康集團副總裁Andre Wissenberg給出了境外投資成功的因素是基于金融、了解當地的法律和當地文化的融合、市場認可的強勢品牌和工藝流程中的專有技術以及準入技術等。PCL纖維高級經理David Hart分析了全球紡織品將發生結構性變化,保健、保暖、防護、身體塑形、運動監控等是重點開發方向。

為期兩天的大會設有發展論壇和8場專題論壇近70篇的精彩報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呈現了全球化纖業界在各個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其中,發展論壇從宏觀入手,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十三五”規劃思路、“中國制造2025”、歐美化纖發展趨勢、境外投資環境分析、全球纖維消費結構變化分析與供求預測等問題展開探討交流;專題論壇則分為“纖維領域的先進技術”“時尚跨界?纖維概念分享”“先進的維綸技術”“價值再塑?功能性纖維與應用”“綠色纖維與發展”“化纖智造與產業服務”“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幾大主題,交流全球纖維行業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最新纖維品種的技術發展、應用創新、市場拓展和價值挖掘,深入探討纖維營銷推廣新概念、綠色制造、智能制造與化纖行業的內在關聯,并特約有關專家開展“中國化纖行業對外投資專題論壇”,從投資環境、實踐經驗和政策支持等多角度對我國企業境外投資情況進行分析和介紹。

第6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在這種情況下,由中國工程院環境與紡織工程學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東華大學、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杭州市蕭山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工程前沿技術研究高層論壇暨“2015年(蕭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化纖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于7月14~16日在浙江蕭山隆重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郁銘芳、周翔、孫晉良、蔣士成、姚穆、俞建勇,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賀燕麗、機械裝備處處長吳衛,工信部消費品司處長陳新偉,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浙江省發改委產業處處長金菊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石化輕紡處處長樂有華,杭州市蕭山區區委副書記、區長盧春強等領導出席了本屆會議。除此之外,還有來自相關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300人參加了本屆會議。會議開幕式由蔣士成主持。

提升行業水平的重要引擎

新材料是支撐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材料,是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產業的物質基礎,是全球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其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水平與規模,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是新材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應用關系到人類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是構筑低碳經濟、環境友好和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材料,對促進國民經濟相關部門的創新發展、產業升級換代與提升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

對此,蔣士成在致辭中也表示,高性能纖維與復合材料是戰略物資,如果能廣泛推廣在民用領域的應用,將減少交通工具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將提升制造業的科技水平,提高制造業的競爭力,對“中國制造2025”具有重要意義。

東華大學材料學科教授、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余木火在會議上表示,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比強度最高,幾十年來,幾乎成為發達國家纖維實力的象征之一,“中國制造2025”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輕質高強材料。“2015年1月9日,美國宣布了其先進復合材料計劃,在中國我們也需要重視高性能纖維的發展,把高性能纖維的研發和應用落到實處。”余木火如是說。

市場潛力有待挖掘

會上,端小平做了題為《高性能纖維發展現狀及建議》的主題發言。他指出,在新常態下,雖然各領域的改革措施都在逐漸推出,但整體環境仍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新的經濟增長力尚未形成等因素的挑戰。在全球范圍內航空航天、汽車和工業用領域創新技術不斷涌現和對新材料需求快速增長的牽引下,高性能纖維出現了新一輪的擴張和布局,更加注重技術、產品、市場和服務的全方位競爭。目前,我國高性能纖維行業在穩定生產技術、拓展應用技術和裝備研發、下游產品開發等全產業鏈建設方面都有了明顯進步。除此之外,在技術積累、投資熱情和宏觀政策等方面,較之前也有了明顯進展。

總體而言,我國主要高性能纖維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少數品種更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

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在高性能纖維發展方面都沒有停下腳步,市場上對高性能纖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面對著有待深挖的市場潛力,國內的高性能纖維行業也應該主動出擊,謀求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及空間。

多方面應用百花齊放

“高性能纖維的應用相當廣泛。比如,國產碳纖維已經在民用航空、風能發電、機械制造和軌道交通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國產的通用型對位芳綸的應用也已經做到了室內光纜、摩擦密封和橡膠領域,比例可以達到90%;高強型對位芳綸已經實現了小批量生產,并通過了軍隊排爆服等裝備應用的定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在防彈無緯布、防切割手套和繩纜方面,市場比例也在不斷擴大。”端小平介紹道。

來自奧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中國南車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則介紹了高性能纖維在自己企業研發應用中的一些情況。

奧新新能源汽車總經理史踐在會上表示,作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伙伴單位”,奧新希望可以研發和制造出高效、節能、零排放、低噪音的電動汽車,而這些都要依賴高性能纖維。在奧新二工廠進行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在三工廠進行的純電動碳纖維輕量化乘用車及關鍵零部件項目,都是企業和高性能纖維聯姻的示例。

“南車株洲在交通領域高性能輕量化復合材料的應用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實踐,比如尼龍、芳綸、阻燃輕質板材、纖維增強塑料等等。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性能輕量化復合材料已經應用于現代交通領域裝備的結構承力件、絕緣部件、內外飾件等各個部件,并在這些應用中充分展示了其巨大的性能優勢。今后,我們還將更加關注并且深入研究更多我國尚未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及其制造技術。”南車株洲的副總工程師姜其斌說。

發展瓶頸尚待解決

第7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制造業;轉型升級;路徑;蘇錫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迅猛發展,極大程度地拉動了中國GDP的增長。近年來,隨著GDP增速的減緩,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逐漸進入新常態,我國的經濟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獷增長轉向追求質量的集約增長,正在向分工更加復雜化,結構更加合理化不斷演進。原有的制造業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制造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吸引了眾多的外商投資,一批批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但是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勞動密集型企業優勢逐漸消失。此外,我國制造業的自主品牌較少,在國際上缺乏核心競爭力,例如,我國生產的汽車大多是外國品牌,對于大型客機,醫療器械等高精尖的產品,我國目前還不能生產。

筆者認為制造業轉型升級包括制造業轉型和制造業升級。制造業轉型可以是制造業服務化,或者是從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制造業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的制造業,是產業內結構的調整。制造業升級主是指制造業行業內部實現工藝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價值鏈升級。

2 蘇州,無錫制造業發展歷程和現狀概述

蘇州,無錫兩市均是工業強市,都擁有著強大的制造業基礎。2000年至2016年,蘇錫兩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不斷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兩市工業發展較為迅猛,近幾年增速減慢。2015年蘇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0249.25億萬元,無錫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也達到14549.87億元,分別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國前列。

蘇錫兩市的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這五大行業的產值均排在前列。2015年蘇州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行業產值接近1億萬,居于榜首,遠超過其他行業。無錫的特色產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值為11504603萬,排名第六。兩市的傳統行業紡織業的產值也分別達到13618012萬元和8032761.1萬元。

3 蘇錫兩市制造業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制造業產業內轉型

本文分別選取2005年、2010年、2015年蘇州和無錫的區位熵作為研究對象,縱向比較蘇州和無錫兩市制造業產業結構變化。區位熵LQij是用來衡量蘇州和無錫制造業內的某行業在江蘇省區域的相對集中程度。當LQij>1時,說明i行業在j地區聚集程度高于江蘇省平均水平,屬于j地區的優勢產業。公式如下:

根據蘇州、無錫以及江蘇的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得到表1的結果。

從蘇州的區位熵值來看,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一直是其最具優勢的行業,并且近10年集中度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2005年,蘇州的家具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均是區位熵值超過2的優勢行業,但2015年,這三個行業的區位熵下降幅度超過50%,成為蘇州逐步淘汰的行業;蘇州的通用設備、交通設備、化學纖維制造以及印刷業和記錄媒介的復制行業的區位熵呈上升趨勢;傳統紡織業和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的區位熵也在小幅度下降。

從無錫的區位熵值可知,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以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一直保持著優勢地位,尤其是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2015年,其熵值達到2.836;無錫的各種設備制造的區位熵值穩定在1左右,成為制造業的主要組成部分;無錫的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從2005年的0.726上升到2015年的1.006,發展前景較好;10年來紡織業的熵值呈現高低高的變化趨勢,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集聚化程度上升。

蘇錫制造業產業結構整體變化趨勢:從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制造業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的制造業。機械、食品、紡織、家具等傳統制造業逐步淘汰,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設備制造、化學纖維、橡膠塑料等現代制造業不斷發展。

4 蘇錫兩市制造業科技要素投入變化過程――制造業升級

數據說明:蘇州和無錫分別從2014、2012年才有規模以上企業的指標,之前均是大中企業指標。

近幾年,蘇錫兩市的R&D企業數、R&D經費支出、R&D人員數逐年增加。在制造業新興行業方面,蘇錫大力發展新材料,新型平板顯示(半導體),高端裝備制造,智能電網和物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集成電路。

2014年,蘇州88家上市公司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達54家,占比超過六成,新興產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910.9億元,同比增長17.3%。2016年,制造業新興行業投資完成1290億元,占工業投資的65.1%,智能網和物聯網產業投資101億元,增長36.2%;新型平板顯示產業投資230億元,增長17.5%;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投資98億元,增長16.9%。

近年來,無錫狠抓物聯網新興產業發展,創建了中國物聯網技術創新核心區、產業發展集聚區、應用示范先導區等。2014年,無錫物聯網及相關產業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連續4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長。在促進新興行業發展方面,無錫政府頒發了《關于實施“太湖人才計劃”打造現代產業新高地的意見》文件,廣泛吸引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到無錫創新創業,大力推動無錫市新興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

5 結論與啟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蘇錫區位熵的變化體現制造業轉型過程,近年來R&D相關投入的增加以及制造I新興行業的發展趨勢表明蘇錫制造業不斷升級的過程。蘇錫作為后工業時代的城市代表,其制造業轉型升級之路對于很多處于工業化時代的城市以及整個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5.1 逐步淘汰或整合傳統制造業,大力發展技術密集型制造業

針對鋼鐵、家電等在產能過剩的傳統制造業,地方應根據該行業集聚程度,適當地淘汰整合;對于紡織、生活用品制造等勞動密集型傳統行業,利用梯度效應原理,蘇南轉移至蘇北,蘇北轉移至西北,直至最后淘汰;一些高污染傳統制造業,如冶金、化工等,在最大程度降低污染的基礎上,由要素稟賦程度和比較優勢決定發展趨勢。在淘汰整合傳統制造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等技術密集型制造業。

5.2 鼓勵發展制造業新興行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以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中國的制造業附加值較低,仍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根據微笑曲線原理可知,產業鏈向兩端延伸,產業附加值增加。促進我國制造業產業鏈延伸的關鍵是要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由“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具體路徑有:(1)企業注重培養人才,加大科技投入,研發高質量創新型產品;(2)政府引導鼓勵發展制造型新興行業并給予優惠政策。

5.3 促進二三產業融合,使生產制造業服務化

制造業服務化就是制造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將價值鏈由以制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即價值鏈向下游延伸的趨勢。以紡織行業為例,其服務化的過程:紡織―服裝―服裝零售―服裝品牌。服務化的過程,不僅有利于調整制造業產業結構,也對三產結構的調整有著關鍵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順魁.制造業轉型升級:德國“工業4.0”的啟示[J].學習與實踐,2015,(1):44-51.

[2]張志元,李兆友.新常態下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及戰略趨向[J].經濟問題探索,2015,(6):144-149.

[3]黃群慧.新常態、工業化后期與工業增長新動力[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5-19.

[4]呂薇.中國制造業創新與升級―路徑、機制與政策[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89.

第8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制造業;競爭力分析;區域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陳紹焰,福建省工程咨詢中心高級會計師、經濟師,福建福州350003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6)12―0103~03

一、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世界制造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戰略性重組,制造業發達國家在努力保持本國高技術壟斷地位的同時,正以提高區域發展競爭力為目標,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著新一輪制造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將為福建省制造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機遇。目前,福建省制造業的發展正處在比重不斷上升的新階段。因此,有必要對福建省制造業的區域發展有一個基本正確定位,找出對各區域經濟發展起支撐作用和對未來發展起重要引領作用的主導產業,以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升區域發展競爭力,加快推進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為了更好地反映和評價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情況,在指標設計上遵循了目標導向性、科學合理性和實際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則,在指標的內容上,考慮制造業的發展能力、生產要素、盈利能力、產出效率等因素。為此,本文選取了銷售收入(X1)、企業資產總額(X2)、工業增加值(X3)、利稅總額(X4)、企業數(X5)、從業人員數(X6)、勞動生產率(X7)等7項指標,對福建制造業區域發展競爭力進行量化測度。

二、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綜合競爭力分析

本文采用數理統計方法中的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并通過對綜合因子得分模型的構建,實現對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評價。本文分析所需數據來源于統計普查資料等。本文借助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福建省84個縣(不含金門縣、下同)、區、縣級市制造業2004年規模以上企業的銷售收入(X1)、企業資產總額(X2)、工業增加值(X3)、利稅總額(X4)、業企業數(X5)、從業人員數(X6)、勞動生產率(X7)等7項指標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得到KMO值檢驗,見表1;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見表2;因子負荷矩陣,見表3。

從表1中可以看出KMO值大于0.5,表明適宜進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或等于l的因子提取標準,從表2中可以看出,有2個滿足條件的特征值,它們對樣本方差的累積貢獻率達到了94.474%,表明2個公因子即可對所分析問題作出較好的解釋。

從表3中可以看出,因素F1中,銷售收入(X1)、企業資產總額(X2)、工業增加值(X3)、利稅總額(X4)、業企業數(X5)、從業人員數(X6)具有較大的載荷,我們把F1命名為總量因子;因素F2中,勞動生產率(X7)具有較大的載荷,我們把F2命名為效益因子。

據此,可以建立如下綜合評價模型:

F=0.7455 F1+0.2555 F2

(a)

根據上述得分模型,運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對84個樣本在2個因子上進行評分,并根據綜合評價模型(a)對各樣本的綜合因子F進行評分,其結果見表4。

三、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綜合評價

據上文分析計算成果,現對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綜合評價如下:

(一)福建省制造業區域發展很不平衡,集聚效應仍大于擴散效應

從全省25強縣(市、區)分布情況來看,福州市7個,占28%;廈門市5個,占20%;泉州市7個,占28%,漳州市2個,占8%;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龍巖市各1個,各占4%。說明區域競爭力較強的地區仍主要集中在福州市、廈門市和泉州市。從制造業經濟集中度來看,制造業總量繼續向福州市、廈門市和泉州市等三個設區市集中。2004年,三個設區市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的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的76.6l%,比2000年提高了2.13個百分點;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的77.83%,比2000年提高了2.79個百分點;企業資產總額占全省的74.45%.比2000年提高了4.84個百分點;企業數占全省的70.46%,比2000年提高了7.93個百分點;企業從業人員占全省的76.05%比2000年提高了9.08個百分點。

(二)各區域發展顯示性比較優勢相對明顯。優勢產業支撐引領作用較為突出

在上述對各縣(市、區)制造業區域發展綜合競爭力分析的基礎上,本文結合產品銷售收入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評價指標,進一步分析各設區市制造業各行業發展比較優勢。本文制造業行業分類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02),共分30個行業。產品銷售收入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是指某設區市某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占該設區市制造業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的百分比與全省該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全部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產品銷售收入的百分比之比。當某行業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于1時,說明該行業在本省具有顯示性比較優勢;當某行業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于1.25時,說明該行業在本省具較強的比較優勢;當某行業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大于2.5時,說明該行業在本省具有極強的比較優勢。現將福建省9個區市制造業發展比較優勢分析如下:

福州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紡織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塑料制品業,化學纖維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等七大行業。2004年七大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63.33%,比2000年提高了6.38個百分點,表明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

廈門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煙草制品業,金屬制品業,文教體育用品制造業等行業。2004

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66.66%,比2000年提高了10.33個百分點,表明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

泉州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工藝品及其他制造業,食品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行業。2004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73.30%,基本與2000年持平,表明制造業內部產業結構進入新的調整期。

漳州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家具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行業。2004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62.48%,比2000年提高了9.56個百分點,表明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

莆田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皮革、毛皮、羽毛(絨)及其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橡膠制品業,紡織服裝、鞋、帽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行業。2004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77.32%,比2000年提高了9.31個百分點,表明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明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行業。2004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79.97%,比2000年提高了5.89個百分點,表明優勢產業得到進一步提升。

南平市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行業主要有: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醫藥制造業,煙草制品業等行業。2004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的產品銷售收入占全市的68.99%,但比2000年下降了1.16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內部產業結構進入新的調整期。

第9篇:化學纖維行業發展范文

我國再生聚酯纖維行業近幾年不僅在產業規模上突飛猛進,技術提升也非常明顯。然而,在產能過多、原生聚酯價格下降等因素的帶動下,再生聚酯行情不振已經快3年。目前來看,僅再生中空纖維行情較好,而整體行情未來走勢依然不明朗。

幾年前,放慢投產腳步、避免價格戰的呼聲在這個行業已經不絕于耳。如今,在油價大跌的推波助瀾下,行業調整勢必加劇。但從長遠看,由油價大跌引發的激烈競爭和新一輪洗牌,對于行業準入門檻較低的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的調整未必不是件好事。常規產品價格優勢喪失,再生三維短纖利潤提升及原油價格暴跌導致原生聚酯纖維價格下跌,2014年總體跌幅達到15%左右。這種大幅下跌導致原生原料價格下跌空間較大,如原料乙二醇價格跌幅達21%,PTA價格下跌32%。在弱勢需求下,對于原生纖維來說,支撐價格的關鍵——原料成本也失去了力度。

而原生纖維價格下跌帶來的市場擠壓,勢必拉低再生纖維的價格。原因在于,在下游需求同樣不振的情況下,再生纖維由于主要原料——瓶片的對外依存度較大,價格下降比較困難,導致其相對于原生纖維的價格優勢幾乎已經沒有。甚至,其主要原料瓶片的價格一度還出現比切片價格更貴的情況,這使再生纖維行業遭遇“面粉比面包還貴”的局面,行業面臨沉重壓力。

海鹽海利環保纖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葉青表示,行業利潤目前遭到擠壓,企業目前主要承受著庫存損失。不過,企業并不是一點機會也沒有,方葉青預測,未來瓶磚價格將進一步下降,尤其是從國外進口的瓶磚價格將下降,這將會給再生聚酯纖維提供一定的利潤空間。

華瑞信息再生聚酯分析師陳應元分析,目前再生聚酯行業處于虧損500元/噸的水平,從2014年12月原油暴跌以來,再生聚酯中長絲品種價格跌幅最大,從8100元/噸降到6650元/噸。

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飛鵬表示,整個行業內停產減產的企業不少。多家企業已經放假,相比往年,提前了10~20天。

從2012年起,再生聚酯纖維行業價格振蕩走低,業內一直等行情反轉,不曾想又遭遇原油價格急速下滑的重創。有企業表示,之前也碰到過原油價格下跌的情況,原生與再生價格接近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只是這次情況突然,而且前景不明朗,使得業內焦慮情緒蔓延。如果這種局面持續時間較長,“原生好用價格又與再生沒差別的話,再生也就沒必要生產了。”不過,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有關人士表示,原油價格下跌還要一分為二看:對常規再生產品來說利空,而對差別化、功能性產品來說,因為其個性化、反應快、需求量小、服務好、品質高等特點,產品價格變化不大,原料價格的下跌會使企業掙得額外利潤。

再生聚酯化纖主要分為再生棉型短纖、再生三維短纖和再生長絲。再生三維短纖就是贏利能力較強的品種代表。其價格表現相對堅挺,在去年原料價格下跌后,利潤空間反而增大。

從長期來看,多家被采訪企業也表示,油價下跌是利大于弊。福建百川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飛鵬表示,對于企業來說,行情下跌只是暫時的,肯定還將會上漲,到那時,油價大跌時積壓的貶值庫存反倒會為企業提供高利潤。而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那些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企業將會被此次嚴峻形勢淘汰掉。行業發生洗牌,產業升級加速。

盲目擴能后遺癥凸顯原料進口依存度偏高在油價暴跌引發的再生纖維企業價格優勢近乎喪失背后,再生纖維行業自身還面臨著一些深層問題待解,這才是促使整個行業面臨再度洗牌的內生動因。

多家企業表示,再生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不只是該行業特有的,下游需求不振是原生與再生面臨的最主要的共同問題。雖然原生對于再生產品有壓制作用,但是行業發展多年,兩者的應用空間已經相對穩固,整體而言,對于下游需求預估的失誤,導致行業盲目擴能,是目前行業存在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國內再生聚酯產能在2005年以后急劇擴張。截至2013年,我國再生化纖產能976萬噸,而實際產量始終停留在530萬噸~540萬噸。2010年,再生聚酯纖維行業贏利能力攀升,但是持續時間不長,在2012年后價格開始一路振蕩下跌。另一方面,由于原生纖維價格自2012年開始也一路走低,導致再生與原生纖維的價差越拉越近。雙重因素疊加,使原生纖維行業贏利空間被一再壓縮。

而且,再生聚酯行業原料依賴國外的情況沒有得到解決。在每年國際再生聚酯大會上,再生聚酯原料進口依存度高的問題被反復提及。目前,國內再生聚酯對進口原料的依存度仍較高,2013年我國進口廢PET瓶料達219萬噸,進口依存度18.39%。在此次行情壓力下,盡管再生纖維企業向原料瓶片企業施壓,但是價格下降空間依然有限。

采訪中多家企業負責人表示,無奈之下企業已經采用切片生產。陳應元介紹,現在很多再生企業都在抄底聚酯切片,廢瓶片已經鮮有人問津,企業生產的已經是原生聚酯纖維了。

從行業發展看,我國再生聚酯行業發展歷程還不長,行業還不夠成熟,這也是行業不斷遭受創傷的原因之一。業內專家認為,行業目前還處于原始技術與資金的積累期。行業內暴露出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我國再生聚酯行業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逐步從國外購買小生產線,主要生產低檔無紡布、手套用紗線等;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生產再生瓶片,部分替代原生聚酯棉型短纖;2000年后,行業內出現了再生長絲等多樣化產品,對原生聚酯產品的替代能力日益增強。然而,再生聚酯領域中瓶片的回收率低、清洗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等頑疾還未解決。

另外,由于我國再生聚酯行業準入門檻較低,企業工藝水平參差不齊,能源消耗過大、污染控制差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整個再生聚酯行業急需完善準入機制和生產環保標準。業內專家認為,工信部正在制定的再生行業準入條件將會規范行業發展,進而有力提升整個再生聚酯行業的競爭實力。

差異化、設備升級是突破口“傍下游品牌”營銷成大趨勢在整體行業深度洗牌、壓力重重的背景下,差異化競爭是再生纖維企業共同的選擇。而且,再生纖維還要選擇與原生纖維差異化的領域。方葉青表示,再生聚酯纖維普通品種已經沒有競爭力,而差異化產品目前贏利較強。發展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是企業主要的應對策略。同時,針對車用、地毯等多領域的定制化纖維也是企業一直在堅持的方向。

構建完善的產業鏈是企業做強的路徑。再生聚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也是沿著這條走的。福建百川正在上織造項目,企業構建起從紡絲、加彈、織造到成品的產業鏈,內部消化將會減小再生聚酯纖維價格變動的影響。業內這樣做的還有山東龍福環能等龍頭企業。

設備升級是另一條路徑。在此前業內的會議上,多家企業表示,行業內的設備目前還存在能耗過大、效率低等問題。國外的一家設備企業表示,我國再生聚酯行業這兩年升級加速,他們等待國內企業大面積升級設備。而且面臨原生行業擴能速度過快、原料價格下滑幅度大等問題,再生行業只有充分利用設備技術提升帶來的后發優勢,才能保證競爭力。去年,浙江海利循環產業園年產20萬噸再生聚酯差別化纖維一期項目順利投料試車。該項目充分遵循新形勢下“兩化融合”和“機器換人”的技改原則,投資引進德國機器人設備,打造國際水準的包裝線,成為國內首套應用于再生聚酯纖維行業的自動包裝碼垛、倉儲生產線。

除了設備升級外,在國內勞動力等成本快速升高的今天,張飛鵬認為,企業抓住宏觀政策,加快走出去步伐,到東南亞建廠或許是個很好的選擇。他認為,那些撐不下去的企業在未來走出去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與此同時,打響再生纖維品牌、強力宣傳環保概念才能使行業“一勞永逸”。各大企業紛紛走下游拉動路線,開始“傍品牌”營銷。福建百川公司將成為宜家(IKEA)recycle紡織品的全球供貨商。采用化學法再生的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還沒有正式投產,在品牌營銷上已經與李寧合作了兩年。據企業總經理助理姜龍春透露,目前浙江佳人正在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商談合作。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亚洲AⅤ中文无码字幕色|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亚洲二区| 中文字幕av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a片|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久日本一道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国产片免费福利片永久|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东京热|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人妻| 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 91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性爱区免费视频一区| 亚洲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午夜福利国产成人无码gif动图| 久草视频华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红杏| 中文天堂在线www| 亚洲不卡影院| 末发育娇小性色xxxxx视频| 好爽受不了了要高潮了av| 伊人网在线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av网站入口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三根一起进三p|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av天堂在线视频播放| 日本加勒比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生交xxxxx久久久| 正在播放肥臀熟妇在线视频| 97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