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漢字文化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字文化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漢字文化特點

第1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漢字;視覺表現;海報設計

一、漢字與海報設計

中國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體系最完整、結構最嚴謹的象形文字,更是中華民族最古老是視覺符號,支撐著漢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進程中起著重要的歷史作用。并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逐漸形成體系。漢字不僅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象征,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自身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漢字不僅具有抽象意義也有具象的意義,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意義深厚的圖畫,所以漢字本身就富有圖形化的特點。漢字在不僅具有圖形化特點,還具有圖形所無法替代和表達的東西,那就是漢字本身富有的深厚文化底以及民族化特點,這些特點在海報創作中非常重要。海報設計是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之一,通常是用最簡潔的語言和抽象元素來表達最復雜與深刻的內涵,而漢字本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內涵,以及民族化的特點,在海報設計更能體現出民族化、情感化的特點,這使得漢字成為一種新興的的視覺符號,除圖形外最符合海報設計需求的設計元素。除此之外,漢字還具有傳達信息的功能,恰當地運用漢字能提高海報設計中視覺傳達的目的。

二、漢字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原則

1.漢字字體的選擇運用

在海報設計中對于字體的運用,要充分考慮到字體的個性內涵,以及字體的空間層次感,所以,在海報創作中選擇字體時,字體的繁簡、種類、大小等都要符合海報整體的設計需求。在海報設計中,如果文字信息比較突出,就可以選擇視覺沖擊力強,且有張力的字體,而突出圖形或者插畫的海報設計作品,在選擇字體時就要本著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原則,選擇比較規則或者比較中性的字體,文字處于從屬、補充的地位,用來襯托圖形或者插畫以及海報主體。在設計中對于字體的選擇運用,不僅要符合海報整體的設計需求,還要注意海報內容與字體在造型上包含或象征的意義相吻合。所以說字體的選擇運用在海報設計中是至關重要的。

2.漢字在海報設計中的排版運用

海報中文字排版是要通過獨樹一幟的個性鮮明的版面來刺激閱讀者的視神經,從而引發閱讀者的閱讀欲望,基于此,就要合理地運用文字排版將所要表達的信息完整地傳達給閱讀者,所以,在海報設計中如何運用文字的排版十分重要。文字排版要想取得杰出的視覺效果,關鍵在于找出海報中設計中要運用的各個字體之間的內在聯系,然后再進行和諧的排列組合,不僅要保持各個字體的視覺特點,還要讓字體排列時有整體感、協調感。而在海報設計中,字體的風格、方向、大小、明暗度等方面的對比,則可使海報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同時,在設計中還要考慮到人們的閱讀習慣,依據人們的閱讀習慣進行排版,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最后達到海報的目的。

三、漢字在海報設計中的表現形式

1.漢字互滲視覺

漢字互滲視覺是指漢字根據需要結合的物體表象形態進行互相滲透。例如,在香港設計師靳埭強的海報作品中,將漢字與水墨進行互滲視覺,把漢字字體筆畫融于水墨文化之中。靳埭強海報創作中最典型的元素之一就是對于水墨書法的運用,在他的作品他在海報《自在》系列中(如圖1),通過水墨書法的造型手段與漢字圖形的隨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表現出中國水墨特有的視覺美感以及書法獨特的形式美和極高的民族文化魅力。

2.漢字擬人化

在海報創作的過程中,漢字進行擬人化、夸張化也是常用的一種視覺表現手法。漢字本身帶有的情感因素使海報具有情感化色彩,而在海報創作中對漢字進行擬人化、夸張化是給漢字賦予了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借以抒發海報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以此來引起共鳴,使漢字在海報設計中充滿趣味性與幽默感。在漢字擬人化的海報作品中,如香港設計師靳埭強設計的《互動》主題海報,設計師采用擬人化的視覺表現手法,把“互”字字體本身進行設計,把漢字筆畫簡單化,呈上下對稱,左右均衡的感覺,結合“互”本身的結構筆畫特征,表現出相互融合的感覺,而“互”字中心的圓形則成了點睛之筆,使圖形看起來像人的眼睛,在配合虛擬的兩個臉型的輪廓圖形,呈現出一種互相交融的感覺,從而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主要在于思想上的交流??梢姡O計師采用漢字擬人化這一視覺表現手法,將圖文和諧的相互結合,這種在設計中的信息傳達方式,更好地表達出了設計的意圖和主題。

3.漢字圖形化

在海報設計中經常利用漢字本身做設計,例如把漢字圖形化,利用漢字的筆畫結構以及自身的文化底蘊,讓漢字融入設計之中,把漢字與圖形在構成形式以及外部形態上進行變化。例如香港設計師陳幼堅的茶語系列海報,對于漢字圖形化形式的運用最為明顯,設計中運用了書法藝術,將大片的漢字圖形與杯子形成黑白正負形,將漢字打散排列形成茶杯口的縷縷熱氣的圖形,漢字隨著熱氣的走向排列,栩栩如生。海報設計中取茶杯形象也漢字元素相結合,體現出了中國的本土文化,極具傳統性。

四、結語

現在,漢字不僅越來越成為現代海報設計中常用的視覺元素,也成為了現代設計中的常用視覺元素。但是,在創意泛濫的今天,很多漢字招貼海報中出現了抄襲和刻意模仿,關于漢字類的設計作品濫俗而僵硬,影響了漢字本身的文化傳承,不利于漢字的文化傳播與發展,因此,如何利用漢字這一優秀的傳統元素進行創作設計成為新一代設計師們開始關注的問題,而我們作為設計師,必須深入的了解漢字所富有的文化底蘊和民族內涵,在設計創作中,加強對漢字的開發利用,在設計中將漢字的“形”和“意”結合起來,使漢字在傳達一定精神觀念的同時,也要表現出漢字的設計美感。所以挖掘漢字的文化魅力,傳承漢字文化,讓漢字這一視覺符號成為更多的設計元素,使漢字藝術綻放光彩,是我們的探索之路,也是我們共同的努力方向。

參考文獻: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2]曹方著.文字藝術設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孟華著.漢字:漢語和華夏文明的內在形式[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許慎著.說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唐漢著.發現漢字:圖說六書[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6]劉志基著.漢字:中國文化的元素[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第2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字源文化 識字教學 應用策略

識字教學是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基礎。為了提高識字效率,一些老師開始探索將字源文化融入識字教學。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是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及其各個階段的特點,充分挖掘漢字以形表音、表義的特點和規律,揭示漢字形體結構下的內在機理,建立漢字形音義整字的聯系,智慧情趣地將漢字的產生和演變歷史展現給學生,使學生在圖文并茂的情況下識記漢字,培養漢字思維,潛移默化地繼承中國文化。本文通過分析當前識字教學的問題,提出了在識字教學中運用字源文化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使識字教學效果有所提高。

一、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識字學習存在的問題

1.低年級學生的感知能力不足。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而且對事物的感知以整體輪廓為主,辨別細節的能力差,觀察的精確性低,排除干擾的能力差,導致低年級學生只能觀察到事物的大體屬性或整體輪廓。對精細的漢字不能做到分毫不差的地步。

2. 對生字的學習方法是死記硬背,不能有意義的去識記生字。

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以無意識記、機械識記為主,抽象思維能力未建立,不善于對記憶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3.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許多同音字、多音字等,讓學生產生混淆。

低年級學生由于自我能力的不足,不能指出事物最本質最根本的特征,他們的思維必須與具體事物相聯系,對抽象的符號化語言――漢字難以掌握。在此外,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數量繁多、讀音相差無幾,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漢字的阻礙。

(二)教師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1. 識字教學忽視基本理論指導,片面追求形式,識字隨意性強。

現階段教師把課堂的重點放在課堂活動的組織上,在識字教學中注重課堂的表面形式,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寫字,對識字教學的基礎――漢字的根本性質和構字規律更是置之不理。低年級學生在不理解漢字意義的情況下茫然地依葫蘆畫瓢,機械的抄寫,導致書寫的隨意性較大,錯誤率較高。

2. 教學方法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教師要對文字學理論和漢字構字理論有較強的知識素養。但現在的教師對這些都不熟悉,反而過分強調生字的字形、字義,忽視生字結構,使小學生的識字教學流于外在形式,缺乏內涵。

3. 教師不能讓學生學到的漢字及時運用。

學生學到的漢字如果不及時的進行鞏固,按照遺忘曲線,學生對漢字的掌握只限于課堂。

二、字源文化的形式

漢字是一種特殊的文字系統,其字數繁多,結構復雜,形體眾多,音義復雜等,造成了其不易被學生快速便捷的學習。所以要借助字源文化。所謂的字源文化,彭萬勇認為:“通過分析并遵循古人造字的原始思維,充分挖掘漢字以形表音、表義的內在特點和規律,從漢字的演變歷程揭示漢字形體結構下的內在機理?!睗h字的字源文化有以下四種形式。

(一)象形字

象形字是歷史最早的漢字,與原始圖畫聯系密切。許慎說象形字是“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這也表明象形字表現事物本身的形狀。[2]象形字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漢字造字的基礎,構字能力極強,所以象形字的基礎地位是必然的。

(二)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歷史最早的漢字,與原始圖畫有聯系,有些字以象形字為基礎。許慎對其的定義是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2]多數的指事字含有象形的成分,不同在于有一定的比較抽象的指事符號,且只能有一個部件成字。

(三)會意字

所謂的會意字,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義符組成,來表達一種新的意義。所以會意字是以象形字為基礎的合體字。會意字分為通過字形表意的義符(以形會意)和通過字義表意的義符(以義會意)。

(四)形聲字

現代漢字中,形聲字占比例最大,至今所達比例已超過90%。由此可見,形聲字是富有活力的、有很大優勢的構字方法。形聲字是合體字,由兩個部分構成,組成形聲字的兩個部分或表義,或表音。因為形聲字音義俱全,只要確定了義類,加上合適的義符作為偏旁,一個新的形聲字就誕生了。

三、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價值

字源文化運用到識字教學中,可以:

(一)提高學生的識字效果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識字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是通過追溯漢字的起源及其各個階段的特點來學習漢字的一種途徑。[1]把字源文化滲透到識字教學中,是將現代漢字與其原始的創字意圖和原始面貌跨越時空聯系在一起,給予學生視覺、聽覺和思維的沖擊,促使學生對漢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獲得識字的樂趣。

(二)提升學生漢字思維

學生通過字源文化中學習漢字,教師將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傳遞給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漢字的思維。學生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會自覺思考,而不是被動地學習漢字。將字源文化融入到識字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淵源和美感體驗,當漢字的教學變得更形象、有趣,更富實效,孩子們在懂得漢字內涵的同時,也間接地培養漢字思維,學生會更加熱愛漢字,熱愛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三)對中國文化的繼承

中國的漢字是中國的一種非物質文化,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學習了漢字,才能繼承和傳遞中國文化。而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學生一定會對漢字的歷史淵源產生興趣,才去深究中國的傳統文化。

四、字源文化在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正因為字源文化對識字教學擁有如此大的優勢,所以把其融入識字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尤為可行。那如何將其滲透到識字教學中呢?

(一)演示象形字的演變過程,讓學生了解字的由來

象形字是人類社會最早產生的文字,是由圖形構成。人們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征具體地勾畫出來。所以象形字的識字教學在于利用其特點,形象直觀,有助于理解字義、掌握字形,從而提高識字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實物圖,然后再展示具有實物抽象特點的黑白線條輪廓圖,即象形字。讓學生仔細觀察,找出共同點。最后將具體字的演變過程演示出來,讓學生了解字的變化過程。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理解從圖畫到漢字的整體形成過程。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象形字的歷史演變過程,同時也要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對于象形字的教學,教師也可以抓住其象形表意的特點,讓學生用圖畫和分析字形的方法理解字義,記憶字形。運用實物教學象形字,教學效果直觀又容易讓學生明白。

(二)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理解指事字的造字規律

指事字是有指示性的符號,是心中的圖像。所以對指事字要遵循指事規律,運用直觀性的原則,幫助學生識字,提高識字有效性。

教師要展示指事字的原型,直觀教授。指事字大多數是由描述實物的象形字所構成的,可以借助實物來認識指事字。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未發展完全,對于指事字所表示的意思會比較難理解,所以把指事字的原型展示出來,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字義。通過對指事字的特點進行教學,學生能更好地認清和掌握字形,糾正錯別字,區分形近易混字。

(三)動畫展示會意字的內涵,借助形象理解字義

會意字是由幾個形體組合起來的,所以分析起來會非常的生動有趣,而且有利于釋義和辨形。會意字分為通過字形表意的義符和通過字義表意的義符。

在講授會意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會意字,因為會意字多是由描繪實物形狀的象形字和給象形字加記號的指事字組成,適合用實物講解。[2]之后教師可利用動畫等效果,把漢字的整體意義通過分析、綜合的方式揭示漢字的意思。而有的會意字要聯系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更加透徹。利用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可以使學生認清筆畫復雜的生字,理解字義,區分字形。

(四)利用形聲字的結構,編制猜字游戲,增加識字趣味性

由于是形聲字在小學課本中所占比例較大,而且構字規律比較方便,造出的形聲字半音半義,形旁表義,聲旁表音,從而有利于解釋字義。

形聲字的教授,教師也要顯然學生觀察字形,說說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再通過游戲來加強記憶。教師要通過游戲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的意思,不然學生會很容易就出現混淆。畢竟形聲字是通過形旁來表示字義的,但聲旁是一樣的,教師如果不講清楚,學生就會混淆。所以教師一定要幫學生理清思路。在學生理清思路之后,學會生字,教師要及時的鞏固。在枯燥的理論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編猜字游戲,既幫助學生通過比較理解字義,又增加識字的趣味性。

(五)重視規范寫字練習,提升識字成就感

漢字擁有它獨特的魅力,優美的楷書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學完生字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專門的讀寫訓練,特別應該指導好書寫。書寫時,教師要注重范寫,每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順以及間架結構的合理安排等。在此基礎上還注重聽寫,這是學生對所學生字的再認識過程,可以強化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持久性,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當學生看到一個個優美的楷書在自己的筆下形成,會產生成就感,從而對漢字的書寫更加熱衷,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識字的興趣。

利用字源文化進行識字教學,嘗試改變現有的識字教學方法,利用漢字自身的規律學習漢字,把學生從“地獄”中解脫出來,使他們由被動便主動,積極參與識字教學中去。字源文化是在學生的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漢字,學生的識字效果會有所改善。但這只是我的理論基礎,還未經過實際認證。

第3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漢字特點 語文教學 文字教學 字本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09-02

語言和文字是漢語教學的基本內容, 漢語教學始于文字教學?!墩Z文課程標準》規定的第一項教學任務就是識字與寫字。但與其他漢語教學要素相比, 漢字教學從研究到教學一直都處于滯后狀態。

“言者意之聲,書者言之記”,漢字是對漢語的再編碼,是漢語的視覺符號系統,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神秘圖畫。與中外歷史上已經湮沒的,以及正在使用的文字相比,漢字稱得上最為璀璨的一種。要學習漢語,特別是要獲得漢語讀寫能力,就一定要學習漢字。因此,該文章將從漢字的特點出發,探究漢字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 漢字教學

漢字,屬于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八枷敫星榧耐杏谡Z言來表達,語言借助于有形的文字傳達”,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漢字書寫能力的培養。

漢字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教會學生一定數量的漢字,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漢字的能力,具體包括四個方面:讀、寫、講、用。也就是說,認識一個字,要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把學過的字運用到實際語言環境中去。

2 漢字的特點

要突破漢字教學的瓶頸,就要建立科學的漢字觀,換一雙眼睛看漢字。作為意音文字,漢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它“本身是一個系統,字母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字母屬于字母文字階段,漢字屬于古典文字階段,它們是一個系統的兩個階段”[1]。作為世界上三大古老文字之一,漢字是唯一沒有消亡的從象形字到形聲字、會意字交融相合和不斷發展的文字。

在尋求漢字特點的過程中,最具積極意義的無疑是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字本位”理論。人們將以字為漢語基本結構單位的漢語研究思路稱為“字本位”。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字’是中心主題,‘詞’在許多不同的意義上都是輔的副題。”[2]這從漢字的書寫上就能看出來,每字呈方塊形,不連寫,只見字不見詞。“字”才是漢語結構的本位,是研究語音、語義、語法、詞匯的交匯點,更是漢語言研究的核心和基礎。

2.1 漢字具有理性和邏輯性

首先,形體固定的漢字,專字專用,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獨立性,與缺少形態變化的漢語是相適應的。漢語是單音節語,它的結構單位本身沒有語法的變化。一般說來,一個漢字代表一個音節,一個音節用一個漢字表示,“兒化音”以及少量多音節漢字,如“盡保ㄊ克)、“俊保ㄇЭ耍外。

其次,漢字經歷了形體的變化,卻還是表示同一個字。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語音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方塊漢字沒有變,“一個字從篆書到隸書,到楷書,是書寫形體本身的變化,還是同一個字”[3]。如“明”字的形體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明”(楷體)。

2.2 融形、音、義于一體

“聲不能傳于異地,留于異時,于是乎書之為文字。文字者,所以為意與聲之跡也?!盵3]音、義是語言必備的兩種元素,而漢字基本都結合了形、音、義三種元素,以形為核心,以意為內容,以音為物質外殼,有機地構成了一個三維合成信息碼。

漢字構形復雜,多數漢字筆畫繁多,結構復雜,不易記憶,不易書寫,平面型方塊漢字,筆畫平行或縱橫交錯,多向展開。漢字筆畫、偏旁數量繁多,僅基本筆畫及其變體就有三十余種,漢字的偏旁只以現代通用字統計就有1500個左右。

每個獨立的漢字,無論其內部筆畫有多少,結構差異多大,都能表示至少一個音節。漢字的字形與語音發生直接聯系始自形聲字的產生,《說文解字》收字9353個,形聲字多達7697個,占了總數的82%還多。在現代近7000個通用字中,形聲字有3975個,占56.7%,形聲字在現代漢字中的地位和作用仍然相當重要。

漢字造字之初是根據字義構形的,漢字字形“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盵4]在古代漢字階段,字形與字義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字形與本義的關系上,而現代漢字階段字形與字義的關系主要是字形與現代常用義的關系。

2.3 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漢字具有理性化的特點,但這決不意味著漢字是一些互無關聯的抽象符號,或是抽象的、冰冷的描述工具,漢字是最基本、最深厚的文化載體。

首先,漢字是古人心理和思維活動的產物。例如,“筷子”的“筷”就反映了古代的民俗,“筷”,古作“箸”,“箸”與“住”聲音相同,因船家忌諱“住”,于是反其意取名為快,后來又加上了竹字頭,變成了今天的“筷”。

其次,漢字是我們解讀史前文化,記錄當代文化,儲存未來文化的重要工具。蔡邕在《筆賦》中贊揚漢字“書乾坤之陰陽,贊三皇之功勛”,將漢字與宣揚儒家思想和政治理想聯系起來,賦予其社會政治功能。

最后,新字的產生和舊字的消亡反映出某些文化因素的變動。古代不同毛色不同性別不同特點的馬都有自己的專門稱呼和用字,如:千里馬叫做“”,三四歲的馬叫做“”,馬高七尺叫“Q”,馬高六尺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馬的作用幾乎完全被現代的各式交通工具給取代了,因此,很多從“馬”的字都變成了不再流通的死字了。

3 “授之以漁”―― 漢字特點在漢字教學中的運用

目前漢字教學中采用的策略不外如下七種:主流的“隨文識字”“集中識字”“字理識字”,支流的“字族文識字”“韻語識字”“謎語識字”“聽讀識字”。無論何種方法,都是一線教師和研究者們辛勤探索的結果。不過,為推進漢字教學改革,我們迫切需要將漢字的特點運用到漢字教學中去。

3.1 以字形為切入點

漢字是一種記錄語言的符號,屬于象形表意體系的文宇。自從秦朝統一中國后,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雖然方言各不相同,但是人們卻通過漢字增強了民族的認同感。對于漢字,我們以“形”為基點進行研究,在于更好地理解漢字在視覺傳達方面所表現出的特征,因為“包括圖形在內的視覺意象可以為理論性的觀念提供知覺等同物”[5]。

比如,“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薄吧?、日、月”這些與自然事物比較相似的字形大多意義比較生動易懂,適合講授給漢字入門階段的學生,以增加趣味性。象形是獨體字,只能孤立地、靜態地表達意義,而會意字和指事字則集合地、動態地表達意義,比如,“夢”,其甲骨文為“”,其字形為睡著的人躺在床上,一只手指著眼睛,因此可以分析其字義為“夜間在床上睡覺,眼前模糊看不清”,這就是“夢”。

“授之以魚”弗如“授之以漁”,漢字是一套特殊的書寫符號,對于學習漢語的人來說,字形是漢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3.2 歸納漢字讀音規律

與印歐語系文字不同,漢字的字音不能通過形體直接拼讀,但這并不代表漢字讀音無規律可尋。諧音與形聲現象是漢字讀音的兩大特點,分別代表了漢字讀音與字義和字形的聯系。

漢語發音原理有五種情形:擬音、音擬、諧音、緊縮、外來。其中擬音、音擬、諧音這三種方式,無論漢語或其他什么語言,其原始的音義聯系都是如此產生的。擬音是模擬事物的聲音。如:動作時發出的聲音,呼、吸、呵、哈、欠、吼、嚎、號、囔、嗦等,擬音是漢字發音的源頭。

諧音是漢語語音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漢語普通話共有四百多個音節,平均每個音節有六個同音字。比如,“hàn”這個音節,就可以表示“漢、汗、瀚、焊、旱、憾、撼、悍”等字形。

諧音即音近意通。形聲現象是漢語語音的另一特點。形聲字是漢字中最多最常見的一種字,有首歌謠對形聲字概括的非常到位:“形聲字,好識記,聲旁幫著讀字音,形旁幫著辨字義。”[3]

方塊漢字不能直接拼讀出語音,但通過建立字音與字形字義的聯系,漢字讀音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3.3 據形析義

“義起于形,形為義設,義為形存”的獨特個性使漢字為人們的認讀和理解帶來便利?!皾h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所表達的意義來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盵6]漢字是一種象形表意文字,形體上具有可視性,主要表現為漢字能夠見形知義,通過考察漢字字形,就可以解說該字的字義,發掘、揭示字中隱藏的豐富意蘊。

比如“馬”本是象形字,它本身固定下來的“馬”這個意義始終沒變,當它作意符組成“駿、馭、馳、馴、騎”等形聲字時,也是靠它自身固定下來的意義來表示與“馬”有關的意思。只要了解“馬”的意義,一旦見到以“馬”為偏旁的字就會自然地聯想到這個字所代表的詞的意義與馬有關。

但是,漢字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正如安子介所說,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石,它沒有像古代的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那樣成為歷史的遺跡,而是歷久常新。例如,“騙”在《集韻》中表示:“躍而乘馬也”,“驕”在《說文解字》中表示:“馬高六尺為驕”。字義本與“馬”有直接聯系,可是現代常用義“欺騙”“驕傲”與“馬”無關,所以,關于漢字的形義關系,在漢字教學中需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

漢字難學,其實只是表面現象,是沒有用科學的識字方法來進行教學的一種無奈的表白。張志公先生曾說,漢字在初學階段難,并且很難。所謂初學階段,指的是學會千把字之前,尤其是五六百字之前這一階段。等學會千把字以上漢字在學習上的優越性將會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7]。漢字與漢語的學習是相互促進的,漢字是漢語學習的基礎,漢語是漢字學習的前提。總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漢字是漢文化的代表,它在漢語學習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參考文獻

[1] 趙金銘.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語言系統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2-34.

[2] 袁毓林.中國現代語言學的開拓和發展――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2:64.

[3] 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163-184.

[4] 李大遂.對外漢字教學發展與研究概述[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4(2):41-48.

[5] 楊開昌,何順超.“六書”理論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的作用[J].河套大學學報,2010(9):39-41,45.

第4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漢字;漢文化

中圖分類號:H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1-0094-01

漢字與文化的關系曾經并不為人們所重視,但是最近20年,隨著漢字文化學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以表意為主體的文字,“構形的最大特點是它要根據漢語中與之相應的某一個詞的意義構形,因此,漢字的形體總是攜帶著可供分析的意義信息。”雖然說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無不凝結著一定的文化信息,但漢字在它自身的結構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反映了漢民族的文化特征,這一點在象形意味濃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現得更加明顯,是其他表音體系文字無法比擬的。因此,漢字與文化的關系越來越為人們所樂道,再加上歷史底蘊的深厚,我們在認識漢字、更深層次理解漢字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一、漢字與文化的關系

在漢字沒有產生之前,先人通過口語進行交流,憑借記憶一代一代往下傳,但記憶容易遺忘或走樣,同時還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局限,不能長遠流傳。因而,我們的祖先在生存、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很長時間的努力,逐漸創造了漢字。從沒有語言到語言的產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躍;從沒有文字到文字的產生,是人類進化史上的又一大飛躍。某種程度上可以這么說,由于漢字的產生和發展,自古以來漢民族長期積累的哲學、文化、科技和歷史才得以記載和流傳至今;我們祖先的思想、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才得以廣泛傳播和日益提高。所以漢字是既反映文化又與文化相互依存的文字體系。

二、漢字推動漢文化的發展

(一)漢字推動了書法藝術的發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書法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中國書法藝術是以中國漢字的文義為內容,以某種字體的書寫為形式,書寫出來的有章、有法的一種藝術形式?!彼请S著中國漢字的產生、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二)漢字推動了篆刻藝術的發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篆刻藝術的產生和發展。篆刻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漢字、書法雕刻相結合的藝術。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的書寫材料為龜甲獸骨,青銅器,石器,木簡等。人們是將漢字刻在材料之上,這為篆刻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而漢字的以形表意所具有的圖畫性、藝術性及字體多變性又是其產生發展的條件。

篆刻藝術起源于實用,開始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及當權者表示象征權利的證物,后來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作為欣賞的藝術。

(三)漢字推動了修辭藝術的發展

漢字推動了漢文化中修辭藝術的發展。在古漢語中,詞匯多為單音詞,即一音一詞一字,這樣字與詞就建立起一對一的關系。而漢語表義是靠語序排列的,這就為同一語句的順讀,倒讀皆可誦提供了可能,而這種同一語句的順讀,倒讀皆可表義就是回文。

三、研究漢字與漢文化關系的意義

(一)有利于正確認識漢字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漢字不是落后的。有人認為漢字是落后的。漢字是漢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與發展都要受到漢文化的制約和影響,甚至可以說什么樣的文化決定什么樣的文字。如果棄之不用,人們就不能通過研究漢字來考察遠古已逝的文化。

其次,漢字不是萬能的。漢字負載著大量的文化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漢字都與漢文化有關,二者并不是一對一的對應關系。漢字是反映一定的歷史文化,人文信息,但絕不是每個字“都是一頁恢宏的歷史”。

(二)有利于拓寬漢語言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現今中國漢語的研究,多用國外研究拼音文字的方法加以研究,且不說這種方法是否適合漢語,但可以肯定地說,研究漢語只用這種方法是完全不夠的。因為漢字與拼音文字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字,漢字有自己獨特的特點,這需要人們用符合其特點的方法加以研究,這需要人們不斷地探討,深入地研究。而將漢字與漢文化聯系在一起,一并研究,從漢文化的角度看漢字的產生和發展,及漢字是如何構形等,這可以說是漢語研究的一部分,擴大了漢語的研究范圍。

四、結論

由上可知,漢字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漢文化推動了漢字的產生和發展,漢字又是漢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漢文化的載體,反映了大量的漢文化信息。同時,漢字又推動了漢文化的發展,推動了書法、篆刻等藝術的產生和發展。二者相互影響,我們可以通過研究漢字與漢文化的關系了解漢字構形的原因,及由此反映的漢文化信息。這樣可以駁斥“漢字落后論”,并且避免片面夸大漢字功能,增加漢語的研究范圍。

第5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 小學識字教學 漢字文化 融合

目前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主要注重三方面內容,一是漢字的筆畫結構的分析,對于形義的講解和關注不足;二是重視讀音而忽視形義,注重讀的訓練而忽視寫的訓練;三是講形而忽視其意義,對于字形的講解較多,而對字義有所忽視。此外,還存在隨意解字而造成的隔斷造字規律等問題。例如,一些教師在漢字教學中,將漢字的形、音、義分開講,這樣就阻隔了漢字的字際聯系,對于小學生的識字造成一定的困難。一些教師只注重對學生讀的訓練,讓學生朗讀所學的漢字,沒有讓學生加強寫的訓練,導致小學生會讀不會寫。這樣,學生必然不能夠更進一步地將漢字的音、形、義相結合,更不能與漢字文化相融合,對于漢字不會有深度學習。

1.興趣教學,讓小學生在生動的故事中了解其文化內涵。

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點,教師應該盡量考慮小學生的特點,將漢字的教學與漢字故事相結合。在讓小學生進行識字學習時,通過一些有趣的故事,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主動學習,在故事中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例如,教學“秦”這個漢字時,就可以講述這個漢字的演變過程,原來寫作“”,嬴政統一全國之后,覺得這個字很別扭,所以想找一個與之同音的字代替,終于有一天,他與大臣討論功績的問題時,將“春秋”二字各取一半,組成了新的“秦”作為國號,大臣都一致贊同,就用“秦”代替了“”,嬴政自稱“秦始皇”,從此,“秦”便流傳了下來。通過這樣的小故事,學生不僅認識了“秦”這個漢字,還了解了它的文化由來,一舉兩得。

2.滲透教學,教師在日常識字教學中注意滲透漢字文化。

教師可以采用滲透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自己感悟和理解,這種做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漢字的“義”,即漢字的文化內涵。例如,“仁”這一字表明,仁是以人際關系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要以仁愛為本,講究和善相與。教師可以先將這個漢字寫出來,然后引導學生理解其內涵,讓學生感悟漢字更加深刻的道理,再對這個漢字進行深入的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其內涵與意義。此外,還可以利用漢字圖譜,讓學生由漢字的抽象圖和古體字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為小學生創造更加直觀的形象,便于其理解漢字古今的差異與相似之處,在對比中記憶與認知。例如,“安”在甲骨文中就是外面一個房子,里面一個女子,將房子的門關上,就是安。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成家之后才謂之“安”,甲骨文就將這一觀念表現了出來,便于理解和記憶。

3.游戲教學,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集中注意認識漢字。

小學生還處于童心未泯的階段,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適當結合好玩的游戲讓其識字,集中其注意力。將漢字通過游戲的方式滲透到小學識字教學中,可以使小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學習。一般來說,可以采用“組合生字”的方法游戲,朋就是由兩個月字組合而成的,其原始意思就是兩串外形一樣的珠子,相鄰相通,引申到人與人之間,就是建立一種友好的互相幫助的關系,就是“朋”。通過讓小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漢字組合形成新的漢字,不僅可以溫故知新,還可以在組合中拓展思維,體會漢字的文化內涵,鍛煉能力,在游戲中集中注意進行漢字學習,對于小學生的識字學習很有幫助。

4.多元教學,通過多元文化開發課程資源領略漢字魅力。

教師應該適當引入多元文化,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例如,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宣傳語和廣告語,從這些與生活相關的漢字中體會漢字的魅力。還可以讓學生練習書法,從書法和字帖中體會漢字獨特的結構美。此外,教師應該盡量拓展漢字文化課程和資源。例如,漢字本身所蘊含的圖騰文化、燈謎、對聯、書法、詩詞和碑文等內容,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拓展講解,了解更多的漢字文化,進一步體會漢字的魅力,從而被漢字吸引,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更積極有效,加深印象與記憶。漢字的魅力無處不在,通過學生的觀察與教師的講解,小學生會更多地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從而學習起來更簡單有趣。

綜上所述,識字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關鍵,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學習其他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和基本工具。因此,開展識字教學研究,對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促進作用,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漢語由漢字組成,識字教學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小學生面對枯燥的識字教學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更應該發掘漢字的文化內涵,用漢字的文化魅力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引起小學生的興趣,從而讓識字變得有趣起來。識字的過程是學習漢文化、傳承中國文化的過程,在識字教學中,學生通過漢字了解漢民族的社會歷史、文化形態和思維模式,傳承中國文化。同時,文化視野下的識字教學,能使學生在與古人對話,觸摸遠古時代的脈搏中認識隱藏在漢字的音、形、義之中的文化奧妙,深化對漢字的認識,用更有效的方法識記漢字。在提高課堂識字效率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可謂一箭雙雕。

參考文獻

[1]劉國軍.漢字教學文化教育價值的理性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8):11-12.

第6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一、漢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漢字學”知識是語文教師必備的知識

人獲得文字的讀寫能力是從識字開始,識字教學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基礎。作為承擔識字教學的教師理應具備有關漢字教學的基本知識。而其中,懂得“漢字學”知識,漢字的構形原理,才能從漢字的本源出發科學地、有效地進行漢字教學。但目前識字教學的現狀是,許多教師并不具備“漢字學”知識,甚至沒有聽說過這門學科,致使多年來的識字教學得不到科學的指導。

幾十年來,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方法方面做了許多探討,并先后創造了三十多種識字教學方法。但由于沒有充分認識到漢字的“以形表意”的特點,不能正確地解說漢字的構字原理,揭示漢字形、音、義的關系,使這些耗費了大量心血的識字方法常常只能局限在解析筆畫符號的范圍內,及對字形的機械記憶上,忽視了對字義的理解和運用。隨意曲解字形,“戲說”漢字現象在小學識字教學中隨處可見。

“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議”提出,要構建科學有序、和諧有容的識字教育新體系,“要用科學發展觀指引識字教育走上科學化道路。即堅持科學的識字教育思想,運用科學的識字方法,開展符合兒童識字心理發展客觀規律的高效識字教育”。[2]如此,漢字學、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思維學、腦科學、信息語言學和數字化技術等都是識字教育科學的理論基礎。而其中“漢字學”知識又是所有理論得以實施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其余的理論則無所依附。

作為小學教師,要求每個人都成為漢字學家是不可能的,也是荒謬的,但懂得基礎的“漢字學”知識,掌握最基本的漢字構造原理,能夠依據一些工具書,解析常用字的形、音、義關系,是作為語文教師應必備的基本知識和素養,也是漢字教學走向科學化的基礎,更是教師職業專業化的需要。

二、漢字教學應掌握漢字構形的基本原理,了解漢字規律

漢字的特點是“以形表意”,是形、音、義的統一體。大量的合體字就是少量的獨體字和由獨體字而來的偏旁在一個方塊內按上下、左右、內外等不同的結構層次組合起來的。從原則上說,每一個漢字都有其最初的造字理據,即為什么用這個“形”表達這個“義”。雖然經過了歷史的演變,但大部分字形仍然有跡可循,也是可以解說的。因此在教學中,重視對漢字形義的解析,特別是對那些構成漢字形體的基本形旁(主要是一些獨體象形字和少數會意字)即“字原”的分析,通過剖析字理,或追溯源流使學生獲得對字義的理解,去識記字形,是符合漢字的本源的。若拋開了這個本源,拋開了形與音義的關系,漢字教學就變成對抽象符號的機械識記?;蛘邽樽R記而不顧漢字本身的特點牽強附會地拆解漢字,其結果違背了漢字構形原理,也會誤導、制約學生獨立識字能力的發展,甚至對其終身學習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如“要”字,小篆寫作“”,字形上像人身,下像人腿,兩邊以手叉腰表示腰部。本義為人的腰部,是“腰”的本字。“腰”處人體中部,故引申為主要、重要、關鍵等意義???,人體上下分離為“西”和“女”,實際已變成了記號部件,失去了其構字理據。如果在教兒童識字時,用溯源分析的方法,根據小篆字形把“要”解釋成像一個叉腰站立的人形,則解析是符合該字的構字理據的。而有的教師不了解“要”的形體演變過程,按楷書字形硬將其解釋成“女孩子要吃西瓜”,或“西面來了個女孩”。單純從符號記憶的角度看,或許可以讓兒童記住這個“形”,但卻違背了該字的構字理據,割裂了漢字形與義的關系,無助于對這個字的“義”的理解,也不利于兒童今后的自主學習。學生不會明白“女孩子要吃西瓜”與“主要”、“重要”、“關鍵”之詞義,以及相關聯的“要職、要義、要言、提要”等詞義之間有何關聯。重“形”不重“義”,割裂漢字的形義關系,這也是長期以來識字教學效率低下、質量不高的原因所在。

三、漢字教學應了解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重視對漢字文化的傳承

漢語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不但肩負著漢字教學的重任,其實在傳授漢字知識的過程中,自然也承擔了傳承中國漢字文化的責任。漢字中所蘊涵的豐富的文化元素,是無法與漢字教學相割裂的。但長期以來,漢字教學中只重視拼音教學的弊習,和教育體制中對漢字知識、漢字文化的藐視或忽視,使得廣大語文教師漢字知識極度缺乏,而對漢字文化更是所知甚少。在大學中,“漢字學”的內容在《古代漢語》中只占很少篇章。我們絕大部分師范院校的學生沒有系統地上過“漢字學”的課。對漢字知識的了解僅限于“古代漢語”課上對許慎《說文解字》中“六書”的簡單的解說和舉例。廣大的中小學語文教師不僅不懂得漢字的構形原理,更從未體會過漢字所包含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于是閱讀和書寫成為漢字教學的唯一目的。而有少數教師,雖然懂得了解漢字學構型原理對于科學地進行漢字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卻苦于無從獲得相關的知識。漢字文化的傳承就這樣在我們的中小學教師手中失傳了。瑞典漢字學家林西莉在其書中寫道:在中國學習漢語“我驚奇地發現,即使一些受過很高教育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語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們從小學到大學機械地進行識字教學,卻不加以解釋……”[3]這番話一語道出了中國教育的弊端,令人警醒!

因此,在中小學語文教師中普及“漢字學”知識,是傳承漢字文化,進而弘揚中華文化的關鍵。正如戴汝潛先生在《第二屆現代兒童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總結報告》中指出的:“漢字是形音義三者有機統一的表意文字,每個字都有特定的字理,人文性是寓于其中的本體特征,識字教育肩負漢字文化的弘揚與傳承,需要融匯文道、情境、智能的協調發展。脫離識字學習‘語言’就不可避免地導致疏遠漢字文化,而疏遠漢字文化的語言文字學習則更是不可取的”[4]。

總之,構建科學的漢字教學的體系,需要以一定的“漢字學”知識為基礎;讓漢字文化得以傳承是中小學語文教師光榮而神圣的義務。為此,在強調重視漢字本身的特點,重視民族的傳統經驗,新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面對中小學語文教師漢字學知識嚴重缺乏的情況,必須重視對中小學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漢字知識的重構。一方面要加強在校師范生的“漢字學”學科的教學,將“漢字學”課程納入師范中文專業的必修課程。另一方面,將漢字學知識納入職業培訓的范疇,對有關從事漢字教學的教師進行漢字構造原理、漢字構形學、漢字文化等方面的培訓,是全面普及和提到在職教師“漢字學”知識的有效途徑。另外,也應有適合從事漢字教學的教師所用的有關“漢字學”的基本原理、常用漢字字形分析的教學工具書相配合。

注釋:

[1]宋華.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會議綜述之二[EB/OL]..

[2][3]林西莉.漢字王國[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1.

第7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主體參與;文字;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056-01

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讀懂一個民族的文化,首先要學習它的文字。漢字淵遠流長,是承載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要了解中華民族文化,將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向世界傳播,必須研究中華文化的“代言人”――漢字。漢字數量龐大,筆形繁多,結構復雜。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而牢固地掌握并使用相當數量的漢字,一直是人們不斷探索與研究的問題。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將對漢字的學習與研究轉化到教學當中,是最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意義

多數人認為,識字教學的意義在于為學生以后的閱讀、寫作及口語交際奠定基礎。其實,識字教學的意義遠不止如此。

1、識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識字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保障和基礎,是學生掌握和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必要條件。識字教學為學生閱讀、寫作及口語交際掃清障礙,為語文課程的繼續學習提供保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創造了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的提升。

2、識字教學能夠促進學生智力發展

識字在學生的大腦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大腦要對音形義進行綜合、比較、加工,在兒童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視覺和聽覺同時發生作用,注意力和記憶力得到發展。這一系列復雜的思維過程,使兒童智力得到有效發展。

3、識字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漢字本身蘊含著美的因素,學生識字的過程就是領略漢字音韻美、結構美、形體美的過程。識字教學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使學生感受漢字的獨特魅力及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最后,識字教學利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

二、主體缺失:識字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與世界的聯系和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漢字教學、漢語教育也逐漸走向國際化,世界范圍內出現了“漢語熱”、“漢字熱”的可喜現象。

然而,國內識字教學卻問題頻發,令人堪憂: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實際,在課堂上講解的時間過多,沒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記憶漢字;在教學方法上簡單機械,強調學生的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導致學生思維受阻,扼殺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導致學生識字難度增大,學得快忘得也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年齡特點,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字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不能有效參與識字教學中來。

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小學識字教學又是語文教育的起點,識字的多少、好壞直接關系到語文教育的質量。識字教學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又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的基礎和核心,在整個基礎教育中有著特殊地位和作用。識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識字教學中來,進而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和質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主體參與:識字教學實施的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教學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在識字教學過程中不同學生對課堂教學參與度也千差萬別。我們在課堂觀察和教學實踐中發現,一半學生識字興趣不高,相當一部分同學不能積極主動識字,甚至還有一些同學對漢字感到苦惱,在學習漢字過程中還存在被動學習的現象。針對語文識字教學的這一問題,本文以主體參與和識字教學理論為指導,從以下方面探討主體參與的識字教學策略。

1、樹立正確學生觀

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堅持正確的學生觀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需要,依據學生實際教學。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要根據識字規律和小學生認知特點進行教學。根據漢字構字規律,漢字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是合體字的構字基礎。識字教學要先教獨體字,再教合體子。根據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特點要選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認知具有形象性、直觀性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學生擅長形象記憶,善于把漢字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

2、利用漢字文化

漢字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了中華文化的載體,承載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作為世界上現存唯一的以象形表意為特征的最古老文字,漢字形體構成具有直觀形象特點,在演變過程中,其形體構成與人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行為是密不可分的,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漢字被稱為活化石,通過漢字我們不僅可以了解古往今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可以通過漢字了解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思維方式,漢字忠實地記錄著我們的民族文化。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把握漢字的文化特性,積極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文化內涵,深入挖掘漢字中蘊藏著的民族思維方式、生活態度、道德觀念,使學生在豐厚文化的基礎上了增強識字興趣和信心。

3、實施課堂教學互動

教學互動是指在教學中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通過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從而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之中。實踐證明,教學互動能促進學生主體參與的持續發展。在小學識字教學過程中,我們要達到識字目標,完成識字任務,教師必須實現教學互動,促使學生在交流互動中參與識字,學會識字方法,從而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菊香.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9).

第8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漢字;表現形式;平面廣告設計

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是現階段我國使用最廣泛、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漢字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程,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發展而來。漢字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文化符號,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演變已經廣泛融入到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很多廣告設計師開始將漢字融入到設計的環節中。在平面廣告設計中如何應用、美化漢字并進行相應的藝術形式轉變,成為目前平面廣告設計中最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

1 漢字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優勢

1.1 文化信息意味重

(1)書寫符號。漢字是一種書寫符號,它記錄著漢語的發展。漢字的書寫形式和字體構成都是獨具特色的,漢字的構字方法包括指事、會意、象形和形聲。每個漢字的形體結構都存在差異,即使兩個形似字,也有不同的含義。漢字與其他拼音符號的文字相比更具美感,北京奧運會會徽的設計就充分展現了漢字的形體美,這是奧運會會徽對漢字的第一次引用,它像“京”字的變形,又像一個舞動的人,一筆一畫間充滿著奔放、靈動的美[1]。(2)民族符號。漢字不僅是漢語的一種書寫符號,更是一個傳播各民族文化信息的載體。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符號,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最早于上古時代的漢族人發明,歷經數千年的發展才形成了現階段的漢字形態。由于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很多民族仍保留著自己民族的文字,漢字作為通用的民族符號,有利于各民族之間進行經濟文化交流。同時,漢字對其他民族的文字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例如日本文字的假名中仍保留著大量的漢字字體,十三世紀前的越南也是以漢字為主要交流工具的。廣告文化將代表民族文化的漢字真正應用到平面廣告設計中,在實用藝術設計領域擁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作為現階段大眾可以廣泛識別的文字符號,可以更好地達到廣而告之的目的。

1.2 藝術風格多元化

(1)漢字的形體美。漢字的形體美更多的體現在它的書寫結構中。在平面廣告設計中,往往利用漢字的形態變化來增強廣告的視覺價值,形成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廣告標語,個性地展示平面廣告的主題。要想體現漢字的形體美,不僅需要深入分析字體結構,也要根據文字的特點賦予其廣告之外的獨特內涵,這樣才能充分演繹出漢字獨特的字態以及闡述的動人旋律,從而呈現出產品自身的特色。(2)漢字的圖形美。圖形美是象形文字漢字獨有的特質。每個字體都是由事物美化演變而來的,如根據牛羊角朝上與朝下特征,創造出“?!薄把颉倍?;通過山峰的高低崎嶇,創造出“山”字。漢字的圖像美一直是平面設計師發揮想象力的靈感源泉?!拔鑴拥谋本敝幸粋€“京”字,既將運動員矯健的身姿躍然于紙上,又體現了全民舞動的特點,使圖形與文字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新穎、獨特的視覺沖擊效果。(3)漢字的意境美。漢字自古以來就享有靈美、個性的美譽。漢字結構的優美使很多人沉浸其中,每一個漢字都可以被人看成一首醉人的詩、一幅精美的畫。漢字既能品味出巴洛克的意蘊,又能訴說文藝復興的偉大。而漢字的意境在于通過外在的形態,突出其所要承載的含義。書法是漢字意境美的寫照,書法不僅生動的展現了漢字的神韻,又散發出了書法家獨特的個人魅力。設計師將傳統書法那濃濃的東方神韻以及文化內蘊應用到平面廣告中,讓人身臨于廣告的意境中,淋漓盡致地展示出漢字意境之美,準確、生動地表達出廣告的內涵。

1.3 構成形態為“方形”

方形是很多圖形的基礎,既有圓形的圓潤,又有三角形的突兀。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形文字。作為一種多重組合字體,漢字不論有幾個“小配件”,都組裝在一個方形框架之中。在這框架里,各個筆畫、部首按照不同方向、連接、覆蓋,并與線、色彩、線條、結構的變化相配比,充分修飾漢字的形態。如果對漢字進行各種形態美感的延伸,那么既能美化廣告設計形象,又能渲染廣告意境。

2 漢字在平面廣告設計中應用策略

2.1 增強可讀性

廣告最基礎的功能就是信息的傳遞功能。廣告上的文字是向外傳達設計者的理念與商品的信息的重要媒介。平面廣告設計過程中,漢字的設計能否準確地向消費者傳遞商品的信息是平面廣告設計師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之一。增強可讀性的具體做法有以下兩點:(1)進行平面廣告設計時,既要體現出漢字的獨特美感,又要保證漢字的字體形態不能有過大的變化,否則會讓閱讀者難以辨識,繼而淡化了廣告的宣傳意義。設計師不能因為注重廣告的整體美感,而忽略了漢字的簡潔、明快的形體特征,切忌盲目地追求獨特的藝術效果。應當將一個普通的漢字進行形體變形,才能達到藝術領域的高視覺效果。此類設計既可使廣告更具有美感,又提高了閱讀者對廣告的辨識度,增強了廣告的可讀性。(2)“形似而意異”是漢字呈現出的主要特點。例如:大與太、昕與聽、未與末等,設計師在對相近字運用時,應注意進行整體或部分強調,凸顯其不同點,避免消費者誤讀,達到讓閱讀者一目了然的目的,從而更好體現廣告設計宗旨,增強廣告的可讀性。這對于展現廣告的特色是十分重要的。

2.2 落實漢字所呈現的廣告理念

平面廣告的設計理念始終與被宣傳物緊密相扣,即通過鮮明、口語化的詞匯,讓消費者銘記于心,又間接的對消費者進行某種承諾。例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切皆有可能等廣告語句的運用,既生活化,又符合人們的思想需求。落實漢字所呈現的廣告理念的具體措施有如下兩點:(1)體廣告宣傳的真實性與效率性。在進行某對象的廣告設計時,應事先對該產品的功能、特點及消費者對該產品心態等進行研究,做到切實利用漢字詞匯,不妄加、不隨意地進行廣告語設計。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尋找廣告語的切入點,實現完美設計的目的。(2)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文化信息傳遞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廣告語句也隨之改進。設計者應盡量使廣告語簡短、精煉,使讀者盡快理解并記住產品的信息。在進行廣告設計時,應緊緊抓住宣傳物品的主題,靈活運用漢字詞匯,使廣告達到一針見血的效果,簡潔明快地突出廣告理念,體現其宗旨。

2.3 開發漢字字體設計

現今漢字的形體主要是藝術字體與常規字體兩種。對于藝術字設計的變化上也是參照著常規字體進行小范圍的改動,例如,宋體與仿宋體、黑體與微軟雅黑等。此類藝術字體對消費者而言變化甚小,不易察覺,降低了廣告的視覺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更多新型軟件的開發應用,漢字處理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這就為開發新型字體,增加廣告的獨特性提供了可能。進行漢字字體設計的具體措施主要有:(1)在不影響其閱讀效果時,對漢字進行拆分使用。既提高大眾閱讀廣告的興趣,又增強了廣告的宣傳力度。(2)將漢字的象形文字特點與所宣傳對象充分結合,做成亦字亦畫的廣告標語,一方面能讓讀者領悟到廣告宗旨,另一方面又讓讀者對宣傳物品有一個快速、準確的了解。

3 結束語

漢字因獨特的形體美,充分展現了漢字的靈動、優美,大幅提升了平面廣告的宣傳價值,使之特色鮮明、獨放異彩。目前在進行廣告語設計環節中,要將宣傳產品的特點與漢字的特點緊密結合起來,利用漢字的語言特點、形體特點多方面表達產品的信息,從而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參考文獻:

第9篇:漢字文化特點范文

關鍵詞: 招貼設計 漢字設計 智慧

中國特有的文字叫做漢字,它是音、形、意的集合體,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和演化,漢字的發展更加符號化、圖像化。漢字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打散后重組能體現出不同的神韻,所以漢字有極為豐富的內涵,更具有獨特的文化性與藝術魅力。正是由于漢字的象形性、典型性、象征性和聯想性等特點,在信息時代漢字以驚人的發展速度適應商業繁榮的需求。尤其是在平面設計領域的現代招貼設計作品中漢字越來愈受重視,人們通過提高文字表現力增強項目信息準確傳達的突出表現,它的現代氣息與文化韻味也越來越濃厚。

招貼,又名“海報”或宣傳畫,屬于戶外廣告,分布于各處街道、影(劇)院、展覽會、商業區、機場、碼頭、車站、公園等公共場所,在國外被稱為“瞬間”的街頭藝術。雖然如今廣告業發展日新月異,新的理論、新的觀念、新的制作技術、新的傳播手段、新的媒體形式不斷涌現,但招貼始終無法代替,仍然在特定的領域里施展著活力,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廣告宣傳作用,這主要是由它的特征所決定的。在中國的現代招貼設計中漢字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借助設計主題與創意構思,通過對字形的再創造,使字與圖形有機結合,形成更加形象化的字形,既準確體現招貼設計的主題,又使作品擁有了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國的招貼設計與漢字有無法分割的關系,甚至可以說漢字本身就可以被稱為中國從古至今的平面設計作品。尤其是書法作品,堪稱中華民族平面設計的瑰寶。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漢字不僅在國內的各領域承擔傳播信息的重任,其他各國也開始重視漢語的學習與應用,漢字的信息交流作用在世界范圍內擴展開來。所以漢字應用的價值范圍呈現輻射全球的態勢。作為中國人,了解、認識漢字智慧、運用和推廣漢字在設計中的作用,是一個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那么漢字的發展歷程又是怎樣的呢?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殷商時期)、金文(周朝)、大篆(秦朝)、小篆(秦朝)、隸書(漢朝)、楷書(魏、晉、唐時期)、草書、行書等。

我們以甲骨文為例就可以了解漢字的基本特征。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農業、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自古漢字對中國人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生活就具有重要意義,那時所謂設計應用基本都是以漢字為基本元素,漢字就是中國傳統視覺設計的核心。書簡、書籍、匾牌、幌子、旗幟、身份、軍裝等都是以漢字作為識別符號的。服裝上會應用壽字、萬字等吉祥紋樣進行延伸設計。節日里貼春聯也是書寫在大紅紙上的黑色漢字。所以,中國傳統文化里,漢字占據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文字的“貌相”雖然有一定的抽象性,但還是被廣大受眾接受。也許是漢字中的象形特征起到了圖形輔助作用。由此可見,中國人更善于在抽象形態里進行聯想。

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具有獨特的魅力。有人稱它為方塊字,目前只有中國在全民使用,因此它的文化價值不可取代。漢字作為信息傳達的重要一環,在現代招貼設計中占據重要地位。首先,我們可以將其視為一種圖形元素進行分析。

1.漢字結構的和諧對稱美

漢字中有許多字形是對稱結構的,反映出中國文化獨特的審美思維。它表現為許多漢字都是由對稱的結構組成的,如“林”,雙木為林;“從”,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隨謂之從;“炎”,一火之謂火,火多謂之炎;這些形體都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字符組合而成的,集合以后就產生一種新的意思,這種獨特的對稱形式,往往給人帶來審美愉悅。

漢字是一種以線條為基本組成的文字,線條組合的豐富性和穩定性也決定了漢字造型的靈活和穩定,不同的線條,不同的結合。靈活之中顯得穩重,對稱之中表現和諧,漢字線條的這種獨有的特征帶給漢字的就是一種“骨格”,這是一種從漢字本源所散發出來的“氣韻”。

2.漢字表達的準確性

字義本身的說明性特征,能夠向受眾準確傳達信息,如一般性的說明文字,發生的時間、地點,相關的單位等。主題性的文字,即標題字準確直接傳達信息。

3.漢字的傳達意趣

字形與主體物的形意結合,如“雨”字與云彩或古建筑屋頂的結合、“傘”字與房屋結構形態關系的契合,都強化了字義的傳達效果,增添了趣味性,擴大了想象空間,深化了招貼的主題與內涵,提升了招貼的藝術品位,展現出了招貼藝術的獨特魅力。

4.漢字的象形與圖形的轉換

充分利用漢字的象形性特征。在漢字中,比如:山、日、月、水、流等漢字都具有典型的象形特征,這時我們就可以將漢字字形構成加以美化和引申,運用它的“圖像”內涵,運用替換、聯想等藝術手段進行藝術加工,生動直觀地展示招貼設計的主題思想。

5.漢字的綜合之美――書法

可以說,漢字伴隨中國書法的演變不斷豐富發展,其象形之美、寫意之風,達到了“風雅”的審美意境,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字藝術。中國漢字創造之始就十分重視書寫實用功能,由于漢字成篇,自古漢字的書寫就注意到字體寬窄、疏密、排列得當等和諧的視覺效果。漢字書法之美漸進完善,從隸書到楷書、再到行草,中國漢字的形態風格不斷豐富。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午夜综合网|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粤语|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新线路| 色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毛片av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初尝黑人|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无套内射普通话对白| 美女黑丝床上啪啪啪国产|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第一页| 日本丰满熟妇videossex| 国内外无码视频| 亚洲国产不卡av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激情五月综合激情五月激情1|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久久蜜桃| 91网站在线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偷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免费不卡视频| 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 老色69久久九九精品高潮|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 |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三区| 日日日日做夜夜夜夜做无码| 国产乱人偷精品人妻a片|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多毛网站 | 欧性猛交ⅹxxx乱大交| 亚洲日本在线va中文字幕| 装睡被陌生人摸出水好爽|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