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法制安全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班主任的學習能力是班主任工作中法治教育的決定環(huán)節(jié)
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協(xié)調者、管理者和教育者,是距離學生最近、與學生接觸最多、對學生影響最大的教師,但是,很多老師本身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不夠強烈。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開展法治教育,首先需要班主任知法、學法、懂法。作一名優(yōu)秀的班主任,不僅要有組織、協(xié)調、管理和教育的基本能力,還要有不懈的學習能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學生“叫板”老師的事時有發(fā)生。而我們往往會將此類問題臉譜化、模版化,所謂的“一針見血”的分析,要么認為學生不懂得尊師德,要么認為教師的教育工作存在問題。事實上,教育本是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社會活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品性,不同的教師也有不同的工作方法,這一對矛盾實質上就是在人與人的交往、個人參與社會中出現(xiàn)的不可避免的沖突。解決這樣的矛盾并非一定需要深入到人性和道德的程度,從法律和法治的層面也可以處理。高中生一定程度上和成年人的思維接近,因此,合理選擇社會生活中最常見的法律處理思維和方式處理班主任工作中的常見沖突,更能顯示出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水平。
作為高中班主任,學習法律包括但應不僅限于《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 和 《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法律法規(guī),還應該注重對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培養(yǎng)。離開現(xiàn)代法律觀念,或者缺乏公民對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圍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實現(xiàn)。因此,班主任在學習中,更應該著重培養(yǎng)自己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掌握法律方法,在參與法律實踐中思考法治建設,在實踐中維護法律權威、敢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這樣,在提高自身法治理念水平的同時,也能為學生法律意識形成樹立模范。
二、把法治教育納入班主任常規(guī)管理
據(jù)筆者了解, 目前我國中學生的法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課程中的設置,大致包括以下部分:初中七年級兩個單元、八年級四個單元和九年級一個單元,主要涵蓋法的認識、違法制裁與預防犯罪、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權利義務、公平正義等內容;高中必修2“政治生活”以憲法中我國的政治生活為核心,選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識則包含社會主義法治、民事權利和義務、合同、勞動和經(jīng)營、家庭與婚姻、法律救濟等。兩者均約占教材的四分之一左右。表面上看似乎占比重的不少,實際上在文科中當新課內容展開后,學生往往不會再去關注學過的知識,尤其在目前還需要高考等考察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并非完全以學以致用為標準,這就導致了學生中普遍出現(xiàn)的“學則知,不學則不知”的怪圈。因此,在高中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將其納入班級管理常規(guī)。
將法制教育納入班主任工作常規(guī),首先需要班主任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計劃。一般地,班主任工作計劃中包含了主題班會、班級活動、學校活動、日常教育等內容,班主任老師就應當在設置可行的計劃時,一方面要參照學校的教育活動的安排,一方面也要注意和思想政治課程的協(xié)調。這兩者需要完整的流程規(guī)劃,并需要班主任提前做好準備,而對于日常教育則是隨機的,班主任利用每日的班級交流時間,結合熱點法律話題進行講解或引出討論。
三、班主任要學會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進行法治教育
班主任要學會利用自己所任學科資源進行法治教育。以作者所任高中物理學科為例,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重視實驗和觀察,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依據(jù)的觀念。在物理課的教學中,作者嘗試在充分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發(fā)揮物理學科的特點,注重“科學導入、分量適中、目標恰當、有機統(tǒng)一”等原則,積極滲透法制教育。例如在講授圓周運動時結合向心力、摩擦力等,介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關規(guī)定的科學內涵,引導學生形成科學觀念和規(guī)則意識。這樣在進行學科教學的同時,能使學生受到法律知識熏陶,養(yǎng)成自覺學法守法的好習慣,使科學知識和法治意識獲得的雙重豐收。
班主任要學會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法治教育。班主任首先要開展網(wǎng)絡安全教育引導活動,結合《全國青少年網(wǎng)絡文明公約》、《中小學生網(wǎng)絡安全與道德讀本》等,引導學生淞⑽拿魍絡意識,養(yǎng)成守法網(wǎng)絡習慣。在此基礎上,充分認識到QQ、微博、微信等媒體的價值,主動占領網(wǎng)絡媒體和新媒體陣地, 采取空間文章推介、QQ和微信群討論、微博事件評價、身邊的法律問題幫助等方式,將法治教育的理念、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融入、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中。而且,通過新媒體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方式, 更多的是在學生離校后的家庭生活中,易于吸收家長參與法律問題的討論,形成對法治理念的更大范圍地宣傳。
限于作者的水平和篇幅的原因,本文沒有深入涉及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展開法治教育的更多細節(jié),這還需要我們一線班主任同仁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以及學校學生特點進行不懈的探索,也希望本文能引出更多關于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展開法治教育的思考和討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關于印發(fā)
大綱>的通知》.教育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2016年6月28日
[2]《全國教育系統(tǒng)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guī)劃(2016―2020年)》.教育部,2016年7月21日
[3]《思想品德》.教科書(初中七、八、九年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4]《思想政治》.教科書(高中必修2、選修5),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5]李鎮(zhèn)西著.《做最好的班主任》.漓江出版社,2014年版
[6]張君等.主編:《高中班主任工作精彩案例》.開明出版社,2006年版
[7]李宜江編著.《基于法律法規(guī)的班主任工作策略》.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8]鄭學志編著.《挑戰(zhàn)班主任19項全能》.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9]崔維云著.《論中學法治教育的價值追求――兼談教學建議》載《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年第10期
[10]盛亞丹著.《公民法制教育研究綜述》,載《法制與社會》.201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