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食堂經營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課堂;真實語境;行動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實現這一改革目標中,就必須依靠一定的語言環境。因此,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語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對于聽到或讀到的英語詞匯和句子雖然熟悉,卻搞不清在具體語境中句子的確切含義;或者在運用英語時,常常有表達出不符合英語習慣的或與使用場合不協調的語句。二、真實語境的創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眾所周知,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渴望獲得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境,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課堂形式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
英語教材中的有些重難點,學生聽起來不一定能理解,但是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交際語境,不僅能夠讓學生建立起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讓他們感覺到學英語可以學以致用,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和設計的活動中,強調學生的交流、探索、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交際互動的教學活動中,不斷提高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三、行動研究的步驟和過程:
(一)行動研究的目標:
本文以課程標準和有效語境創設的相關內容為指導,通過行動研究探索真實語境創設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實踐和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中,針對課文教學重點,總結出可行的教學建議,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行動研究的實施方案:
第一次行動研究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實際操練。
第二次行動研究目標:利用本課文本設置有效語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三)行動研究的過程:
本次行動研究是在本校五年級的兩個班開展的。將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版)第六冊Unit 1 Lesson 5 What do they like to do?這一課分別在五(1)班、五(2)班實施課堂教學。課后通過前一個班具體情況進行反思并修改教學設計,再對下一個班進行教學,經過不斷地反思和理論分析找出有效設置真實語境的方法。
教學內容: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學英語(三年級起始版)第六冊Unit 1 Lesson 5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教學內容分析:本課主要是介紹李明及家人喜歡干什么,屬于My family這一話題。主要句型是I like to…和He/She likes to …。所涉及的是學生熟悉的活動,如play checkers, work on the computer等,重點要區別like to與likes to。
學情分析:由于是農村的孩子們,英語的學習氛圍不濃厚,而且很多家長并不能起到輔導的作用。有一部分的孩子們對英語已經開始感覺到枯燥乏味了,因此讓學生在真實,有趣的語境中去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掌握知識。
第一次行動研究: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真實語境活動,引導學生實際操練。
(1)教學過程描述
這是在五(2)班上的一節課,該班學生總人數為32人,英語水平中等。在本次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我設計的導入環節是看動作,猜短語。在做完動作之后,大部分的學生的注意力已經集中到了課堂上,于是緊接著進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呈現新知:首先,銜接導入環節的動詞短語,拋出句子:I like to read a book.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這個句型學生已經學過,所以表達起來并沒有問題。接著,通過實物展示學習新單詞“newspaper”, 并加上動作引出新短語的學習“read the newspaper”.在學生完全掌握了新詞和新短語的基礎上,接著便引導學生通過傳遞玩偶的游戲操練新詞、短語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
重點知識呈現部分:本課的重點是在鞏固表示娛樂活動的動詞短語基礎上,正確區別運用like to與likes to,特別加深對動詞第三人稱單數的理解。緊接著我將引出I know Wang Tianyu likes to read books. She is a girl. So We can say: She likes to read books.通過師生交流和板書,自然滲透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變化的語法知識。讓學生在理解中進行運用。接著便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展開采訪調查活動來鞏固練習所學句型。
課文的詳細理解:在學生完全理解了新詞和重點句型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文。通過提問,聽音,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并讓學生能整體理解文本。
拓展環節:我設計了一個寫的任務Choose one of your family member, write about his/her name, age, 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 what does he /she do?And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進行小組展示。最后,讓表現相對較好的小組上臺展示。
總結環節:利用本課文本內容,讓學生一起Chant,以鞏固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的記憶。
(2)反思與發現:
在本次教學中,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按照要求來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的導入環節,雖然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但是卻沒有趣味性;在交際活動中,由于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好,學生的采訪沒有得到展示,因此,學生的成就感也未能得到滿足。
為了了解學生的課后情況,我對全班的3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經過統計、分析研究調查問卷,我發現,學生的參與度達到了95%,這就意味著本課已基本達到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另外,調查的結果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喜歡“小采訪活動”,我分析是因為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表現自己的機會比較多。對于學習者來說,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由此可以證明設置真實的語境可以將機械的練習變得生動有趣。總的來說,本次研究基本達到了研究的目標,即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真實語境活動,引導學生實際操練。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第一,導入環節并不夠自然,也未能體現本課的主題語境,沒能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第二,教學重點不突出,學生對于新句型的理解和運用不夠。仍然是由于教師對語境處理的不夠,從而導致學生對新句型的理解得不夠透徹。
第二次行動研究目標:利用本課文本設置有效語境,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1)教學過程描述:
導入環節:課件出示Li Ming家人的全家福,提問:Who are they?由此引出本課的主題語境。復習了Li Ming’ s Family Tree之后,引出歌曲《Family Love》,緊接著出示問題: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新知呈現:課件出示課文的一幅插圖,讓學生回答問題。利用本課文本讓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在這樣的具體語境中,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清晰、快速的學習了新知。
在文本的第二部分,利用有趣的猜一猜游戲:What do Li Ming and Jing like to do?猜測游戲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之后通過Li Ming和 Jing 的愛好的不同,讓學生直接善于發現、總結出本課的重點,即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動詞like后面要加 “s”.自然滲透了第三人稱單數動詞變化的語法知識和相同與不同。
鞏固練習環節:在本環節里,仍然使用“小組采訪的活動”,讓學生自由采訪。
拓展環節:由Li Ming家人的全家福延伸到學生自己的全家福,小組內展開討論,在真實的語境中,學生的表達更自然、更流暢了。
(2)反思與發現
在本次教學中,我設置了一個大的語境,就是由李明的家人延伸到其家人的喜好。最后再拓展自己家人的喜好。學生們很感興趣,由于是和他們自己息息相關的,所以表達起來也更流暢了,本次的教學各個環節也更加流暢了。
同樣,本次研究之后,也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通過統計、分析研究調查問卷,發現有59.5%的學生覺得本課不難,比較容易理解。有59.5%的學生能夠選出“What does Li Ming’s aunt like to do?”的正確答案,這就體現出在設置的真實語境中,加深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的印象,學生能夠比較容易的掌握住本課重點知識。和上一次教學相比來說,本次的教學效果比較好,在時間上也把握比較好,對于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都處理得相對得當。在最后的拓展環節,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行動研究小結:
本節課我通過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交際活動,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合作意識等。兩次教學實踐,不斷改進教學設計,使得第二次的教學效果更好。但是,本次教學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教學節奏仍然太快,學生有跟不上的情況。第二,在課的總結部分處理的不夠恰當,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沒有形成一個較好的知識結構。
四、小學英語課堂中有效創設真實語境的幾點教學建議
有效創設真實語境對于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語言運用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通過本次的教學行動研究及深入的課后反思,筆者歸納出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創設真實語境的幾點教學建議:
(1)導入環節和本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緊密、流暢。
教學中的導入環節在教學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我們要注意這部分內容與新知的聯系性。例如,在第一次行動研究中,以做動作猜短語來做導入部分,并不能顯而易見的體現本課主題,缺乏聯系性,因此學生感覺會比較緊張。
(2)充分利用教學材料設置有效的語境,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理解新詞句,為學生培養語言能力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我認為,要充分利用課本中的語言材料,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因此,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語境中理解新詞句,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所學知識,深化知識記憶。并在具體語境中去運用所學知識。
(3)在教學中,教師的訓練內容和形式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真實的交際行為,要密切與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態度相結合。
為了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取得學習的成就感,在課堂上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并舉的措施,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貫穿教學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激活學生的思維,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讓學生走入語境、理解語境,處于積極地接受新語言信息的狀態中,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
參考文獻:
[1] 2011年版,《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廖傳風,《語境與語境教學法》[J].外語界,2000,(4):33~37.
[3] 林立,2004,《小學英語教學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4] 王金霞,2010,《有效課堂教學的實踐與策略》,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