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

第1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關鍵詞:鹿銜草;嫩江流域;人工栽培;生態保護

Search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Herba Pyrolae in Nenjiang Valley

Wang Guojie

【Abstract】Nenjiang Valley is the main growing areas of Herba Pyrolae. In recent years, the medical functions of Herba Pyrolae are continuously being developed. However, the quantity of the the wild Herba Pyrolae is limited,so it's difficult to meet the common needs, and the growing demands for Herba Pyrolae are also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In the case,it's necessary to develop artificial cultivation for Herba Pyrolae.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tate of wild Herba Pyrode and the factors of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of wild Herba Pyrolae,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ies and the concrete methods of artificial growth for Herba Pyeolae instead of the wild Herba Pyrolae, and, as well,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 wild resources of Herba Pyrolae.

【Key words】Herba Pyrolae Nenjiang Valley artificial cultivation ecological protection

1 概述

鹿銜草(Herba Pyrolae)又名鹿含草、秦王試劍草,其植物學名稱為鹿蹄草。鹿銜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根狀莖細長橫生,斜生,連同花葶高20~25厘米。葉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寬各2~4厘米。花深薔蔽色至紅色,寬鐘狀,直徑12~15毫米。蒴果扁圓球形,直徑7~8毫米。

鹿銜草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或圓葉鹿蹄草紅花鹿蹄草的全草。莖很短,根狀莖細長,近圓柱形,稍具棱條,棱間并有細縱皺紋,紅棕色或紫棕色,微有光澤。基生葉數片,具長葉柄,略彎曲,葉柄扁平而中央凹入,兩則變薄呈膜狀;葉薄革質,常稍破碎,圓形或卵圓形,長2~5厘米,寬2~4厘米,先端鈍圓或鈍尖,全緣或有疏細鋸齒,上面紫紅色,少有棕綠色,葉緣向葉背略反卷,主脈向兩面同樣突出。偶可見花葶,長12~25厘米,紫棕色有光澤,常具三棱。總狀花序頂端有9~13朵卷縮的棕色花或棕褐色扁球形的蒴果。

2 鹿銜草資源利用現狀

鹿銜草在黑龍江主要分布于嫩江源頭向南的大、小興安嶺林區和加格達奇、鄂倫春旗、牙克石、阿榮旗、扎蘭屯、額爾古納右旗、訥河、克東、孫吳、嫩江等地。

野生鹿銜草生長于林下或巖石陰濕處,生物學特性喜較冷涼陰濕。采收期在6月中旬。藥農采下來曬至葉片略有抽縮時,堆積發熱,使葉片兩面變成紫紅色或紫褐色,再曬干。藥材以紫紅色或紫褐色、無雜草者為佳。

植物學家朱有昌先生在《東北藥用植物》中寫道:“東北地區有9種鹿蹄草均有藥用價值。”本文所析主要為鹿蹄草科中生陰性植物。紅花鹿蹄草生長針葉林下,主要分布于訥河茂山林場和克東周邊。圓葉鹿蹄草生于林下,海拔800~1800米之間。日本鹿蹄草生于落葉松林下,海拔800~1200米之間。以上品種主要分布于小興安嶺北緣、孫吳、嫩江東岸。干燥后全草入藥,有祛風濕、強筋骨、解毒、補虛、益腎、活血、止咳、止血、調經等功效。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六卷收載有鹿銜草,謂其主治:“金瘡出血,搗涂即止。又涂治一切蛇蟲犬咬毒。祛風濕中藥。”

在一些制藥企業、飲片廠、中醫院原有湯劑基礎上,有些藥廠又用鹿銜草制出抗骨增生類藥和傳統的鹿銜草膏,鹿銜草軟膠囊,中成藥頸康片,抗骨增生片等用于臨床治療。

鹿銜草屬植物具有廣泛的利用價值。它不僅在醫學上,在食品領域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除此之外,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鹿銜草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葉基生,春季葉色嫩綠,夏季葉色油綠,花葶自葉叢中生出,高20-30厘米,花瓣白色或粉紅色,也有紅色、綠色等花色,還有的葉上具斑紋,花期6~7月,果期7~9月,兼具耐寒性強、耐陰、夏季開花等特點,是良好的園林地被植物材料。

近年來,鹿蹄草屬植物還被用來提取某些有益成分生產美容香皂、美白乳等。一些研究表明,鹿銜草在作為防腐劑方面也具有良好的開發應用前景。蘋果的保鮮試驗結果表明:鹿銜草對根霉、黑曲霉、青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鹿銜草0.20%酒精浸提物的抑菌效果優于0.50%苯甲酸鈉、山梨酸鉀兩種化學防腐劑。鹿銜草對于導致醬菜敗壞的酵母菌、細菌、霉菌也有較好的抑制效果,可使低鹽醬菜在室溫下的保質期延長2d左右,抑菌圈實驗表明,100mg/L的鹿銜草水煎液具有同濃度的山梨酸鉀和丙酸鈣溶液相近或更好的抑菌效果。

鹿銜草的廣泛開發和利用一方面使鹿銜草的多方面價值得以體現,另一方面也使本來就供不應求的鹿銜草市場愈發緊張,這就進一步彰顯了鹿銜草野生變家植的迫切性。

中藥鹿銜草目前的市場狀況是嚴重的供不應求,并伴有價格持續走高。調查顯示,全國鹿銜草需求量每年在五百噸左右,去年河北安國藥市連一噸貨源都很難組織,供需出現嚴重不平衡。面對當前中藥鹿銜草產、供出現偏差的具體情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保護措施不力。近年來,森林遭受了大規模的砍伐,野生鹿銜草的生長環境遭到破壞,產量受到影響。二、過度開發利用。隨著鹿銜草的市價不斷攀升,導致藥農盲目地采挖,目前鹿銜草野生群正逐漸減小。為了解決鹿銜草的供需矛盾,鹿銜草的野生變家植已迫在眉睫。

3 嫩江流域鹿銜草的人工栽培

鹿銜草之所以至今還未能完成人工栽培,原因主要在于目前開發利用存在諸多問題:其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由于鹿蹄草屬植物長期生長于野生環境,許多人認為它只不過是野草,其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的認識。其二,對其化學成分、藥理作用方面雖研究得較多,但很多工作還只是初步和探索性的,仍須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三,引種馴化方面的研究很少,只有趙霜紅、趙耀等新對紅花鹿蹄草、鹿蹄草的引種馴化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因此,今后應加大對鹿蹄草屬植物利用價值的宣傳,同時加強科學研究,開展鹿蹄草屬植物的分類學、引種馴化、遺傳改良、栽培生產與加工利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從而為鹿蹄草屬植物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保證。

嫩江流域是鹿銜草主要的生長區域,在此區域內開展鹿銜草人工栽培可最有效地保證鹿銜草的成活和繁殖,對于未來開發利用也具有深遠的意義,但嫩江流域目前還沒有開展人工栽培,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栽培。

鹿銜草在室內四季常綠、葉色藍綠、葉脈明顯,初夏開花,帶有芳香,是理想的室內盆栽觀葉植物。而且鹿銜草耐寒,耐陰、因而在嫩江流域園藝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也是園林植物中較有發展前景的的野生植物藥資源之一。

鹿銜草的具體栽培方法如下:宜采用分株繁殖,可在林下大量栽培。5~6月,連匍匐莖一齊采收,分成單株,每株都要帶有部分匍匐莖和須根。在選好的林下,將灌木雜草除去,不要翻動土層,開1.3米寬的畦。按行距22~26厘米開小溝,溝深約七厘米,把幼苗放到溝里,株距十厘米左右,斜靠溝壁。先蓋腐殖質士2厘米厚,再蓋枯枝落葉,使與畦面齊平。栽好后,葉片要露出地面,最后澆水。應用于室外園林綠化時,需要避免將其栽植于局部高溫地區,如樓體南面或廣場、道路旁,或者栽種于沒有林木庇蔭的環境中。栽植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保證灌水,遇高溫、干旱時,可以采取葉面噴水、遮陰的方法降溫、保濕。

8月末至9月,鹿蹄草也可室內盆栽,因為它喜寒冷、陰濕的環境,以使用有較多枯朽落葉且排水良好的腐殖質土為好。

鹿銜草是重要的中藥資源,解決資源供應不足,必須保護和發展循環經濟,使資源再生。鑒于中藥材生產管理規范的重要性,選擇若干個中藥材品種進行規范化、規模化種植示范,同時建立符合gAP的中藥材種植規范,作為中藥現代化項目的內容之一。《黑龍江省野生藥材資源保護管理條例》第三條提出了對野生藥材資源實行保護、繁育、利用并重的方針。要求堅持動物藥材獵捕與飼養相結合,草本藥材采挖與培育相結合,木本藥材利用與營造相結合的原則,促進了擴大藥源、發展生產和永續利用。

4 鹿銜草的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

工業文明的出現,使社會生產力有了質的飛躍,人類利用自然的能力極大提高。同時,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改變,由“利用”變為“征服”,“人是自然的主宰”的思想占據了統治地位。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對自然的征服和統治變成了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對自然資源無節制地大規模消耗最終造成資源迅速枯竭和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動植物物種大量滅絕等災難性惡果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也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已開始逐步遞增地反作用于經濟建設,這對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的挑戰。人們對生態建設呼聲的增高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加劇,在某些地區甚至抵消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如果因生產活動毀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青山綠水而禍及子孫后代,那么我們將成為歷史的罪人。

鹿銜草的人工栽培還處于起步階段,在今后相當長一個階段內,人工栽培的鹿銜草還不能完全取代野生鹿銜草的重要作用。在這段時間內,如何在快速發展人工栽培的同時保護好現有的野生鹿銜草資源,如何既能滿足人們對鹿銜草日益增長的需求,又能使其永續發展,生生不息,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這既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導,用生態保護的思想教育人民、統領經濟發展,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自覺樹立生態保護的意識,拒絕掠奪性、破壞性采挖。另外,還需要用科技引領發展,下大力氣加快人工栽培鹿銜草的步伐,多措共舉,合理安排鹿銜草的生態保護和利用,使我國經濟社會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隨著冰雪的融化,春天的到來,鹿銜草資源經過生態保護,將會對人類康復保健產生積極的意義,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 胡熙明,張立平.中國藥物大全[M].城市: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08 .

[2] 柏松林,成.中國大興安嶺植物志[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94年.

[3] 朱有昌.東北藥用植物[M].哈爾濱: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89年.

第2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旅游管理與我國傳統文化

我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都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我國旅游文化資源以獨具個性的民族特色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壯美的自然景觀往往與歷史事件和人物融為一體,使自然景觀增添了人文文化的色彩。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國文化遺產的結晶,它擁有眾多的風景名勝、豐富的文物古跡和獨特的城市風貌,為旅游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西方文明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民情風俗,涉及到文化與管理的共生性問題。管理隨文化的發展而發展,文化的發展方向、水平、模式影響和決定管理的發展,而管理的發展又反過來影響文化。在旅游管理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適合旅游管理的文化才能指導、促進旅游管理的發展。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動力。近年來紅色旅游方興未艾,大大加強和改進了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保護和利用了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輕松愉悅的旅游過程中達到了鞏固政治、發揚優秀文化以及全民集體教育等一系列目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傳統文化旅游管理的原則和現狀

文化旅游管理需要遵循文化旅游產品的基本特征。首先,文化旅游具有非物質性。比如,桂林山水旅游者只有親自來到桂林,才能享受到它帶給自己的愉悅。其次,文化旅游具有服務性。服務性產品是能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實體或過程,而服務僅是一種行為、一種活動、一種可以被用以交換的無形產品。文化旅游的服務性是指與其它產品相比,服務在旅游文化產品中占有相對較大的比重,可以說服務是文化旅游產品的靈魂。最后,文化旅游是穩定性和創新性相結合的產物。旅游產品一經出現,就形成市場,有的旅游產品會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城市旅游業和旅行社業務的主要來源。但是一成不變的旅游文化產品很難滿足不斷發展的游客需要,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適應游客的需求,才能與時俱進地推動旅游業向前發展。因此,我國基于傳統文化的旅游管理應當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獨特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以及綜合開發性原則。一是文化旅游管理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形成適銷對路的文化旅游產品,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二是文化旅游管理必須保護并盡可能地突出這些地域性與文化性差異,即要突出文化旅游產品的民族特色,增強地方特色,努力反映屬于自己的歷史與文化。三是在文化旅游管理的過程中,應當使旅游區賓館、飯店、廁所等的建設符合環境保護的要求,節約能源,改變傳統的消費方式,努力提高并延長文化旅游產品的生命力。四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動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六大主要構成要素,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圍繞旅游者的核心利益,實現游憩、經濟、社會和環境四大效益的統一。

傳統文化的旅游管理理念

當前,旅游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由于旅游管理中存在的欠缺,旅游業發展給文化遺產保護帶來的壓力在不斷加大,且還沒能充分挖掘旅游中的我國傳統文化因素。如何正確處理好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旅游發展二者的關系,實現傳統文化傳承和旅游發展的協調發展,是目前我國旅游管理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1. 深人挖掘我國旅游資源的傳統精神文化內涵。傳統文化旅游是一種全新的、知識含量高的旅游形式,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新時期的旅游活動不會局限在觀光旅游的初級層次,而要向娛樂休閑和專門旅游等較高層次發展,追求文化感受和精神消費的需求會不斷增加。為了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區必須開發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化旅游新產品,深人挖掘我國旅游資源的傳統精神文化內涵,才能夠創造和凸顯自己的特色,使旅游業的發展擁有持久的生命力。今后,我國廣大旅游風景區經營單位要以文化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及時研究旅游者的需求和旅游市場的趨勢,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傳統文化旅游新產品。產品的創新要圍繞旅游者“新、奇、美、樂”的需求原則,把握觀光型向度假型、參觀型向參與型轉變的市場趨勢。

2. 發展參與式與體驗式的我國傳統文化旅游形式。旅游作為需要用心靈感悟的精神文化產品,不應當只是淺層次的展示存在的歷史實物形態或過去的歷史事件,而是要求旅游管理者為旅游者提供身心參與的進人方式,在旅游中經歷心靈震撼。近年來河南開封古城旅游中開展了一些大型文藝表演,在書店街、馬道街、大相國寺這一市中心地帶,開辟文化夜市。發揮開封本地的地方戲劇和民間文藝活動特色優勢,并對開封市有突出特色的豫劇、盤鼓、地方曲藝雜技進行包裝和宣傳,挖掘深層次文化的內涵,對主要戲劇茶樓進行改造升級,充分利用現有娛樂設施,同時注重對環境氛圍的渲染。近年來紅色旅游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人們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結果,它是一種精神文化產品,其獨特的精神價值,如井岡山精神、精神、延安精神等已形成具有世界遺產意義的“紅色精神”,為我國人民、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提供了一個表達對歷史事件和歷史偉人的懷念與敬仰之情的良好途徑。

3. 實現我國文化旅游地區科學合理地規劃和管理。首先,在我國的傳統文化旅游管理中,需要根據居住、商貿、金融、旅游等城市功能的差異,以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大文化旅游區布局調整力度。在突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老城區。在古城改造和擴建中,把生態項目建設放到重要位置。在建設項目內部,區域內部和城市周邊區域要按照要求留足留夠并建設好生態用地,嚴格“綠線”管理制度,確保森林覆蓋率、城市綠地率、城市綠化率達到國家綠色園林城市標準。其次,旅游業的綜合性,決定了旅游規劃必定是一種跨行業、跨地區、跨年度的中長期計劃。所以旅游管理必須在政府主導下,按照科學的原則合理進行。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尚未被旅游業所利用的潛在文化旅游資源進行開發,使其產生效益;二是對現實的正在被利用的文化旅游資源進行再生性開發,延長其生命周期,提高綜合效益;三是憑借經濟實力和技術條件,創造文化旅游資源和創新旅游項目。最后,在旅游資源保護的立法方面,應當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法》、《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自然保護區條例》、《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旅游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

4.做好傳統文化旅游理念的基礎教育工作。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傳統文化教育。今后,需要通過文化教育來普及文化傳統知識,使國民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意義,認識到所負保護文化遺產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文化旅游理念的實施過程中,要對全體公民尤其是青少年、遺產地居民和旅游者、遺產工作者和各級領導干部進行的有關我國傳統文化的科學知識、價值功能、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以期提高公眾的傳統文化意識,促進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有效保存和永續傳承。同時,各文化旅游區需要把傳統文化作為旅游宣傳中的重點之一。通過舉行文化旅游新聞會、推介會,散發精美的宣傳冊,制作光盤,在各旅游網站中專門開辟文化旅游欄目,策劃文化旅游系列重大節事活動和傳統文化主題的文藝節目,結合中秋、國慶以及黨建等重大紀念活動和節假日組織好文化旅游的宣傳推廣工作,使我國傳統文化旅游深人人心。

第3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1、強化宣傳促銷,積極拓展旅游市場

我區地處江、浙、滬三大城市輻射圈的中心地帶,區域位置非常優越,交通便捷,按照“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的宣傳思路和“立足本地,主攻上海,拓展蘇杭,走向世界”的市場定位,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的宣傳,加強宣傳促銷,搶占市場。近幾年來,景區針對旅游目標市場,積極組織人員去旅行社、進社區、走高校,通過廣場促銷,召開旅游推介會等各種形式,深入實地地宣傳;其次,精心策劃節慶活動,突出“創新、特色、品位、實效”,以人為本,貼近百姓,融入文化,親近自然,精心打造一系列富有獨特創意、群眾廣泛參與的旅游文化活動,成功地舉辦了2004年旅游節及金秋風情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景區的對外影響力。其三,為樹立景區新形象,拓展景區客源市場,近年來,我們不斷增加景區宣傳投入,制作景區形象片,積極借助媒體力量,利用網絡平臺,做足宣傳文章。截止去年10月,網站點擊率9375761次,同比增長95%,不斷擴大景區影響,樹立景區品牌形象。第四是通過整合景區資源,挖掘特色,推出一系列休閑旅游產品,如“七一紅色游”、“巾幗風采游”,“生態之旅”等,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強化科學規劃,打造精品旅游景點

為適應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科學合理的指導風景區開展工作,在1992年版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我委于2001年開始對總體規劃進行修編,并于2003年初步完成了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下一步,將根據發展需要作局部調整后,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作為新一輪發展的科學依據。規劃中進一步明確了景區性質、范圍、功能分區、保護內容及保護措施,制定了相應的專項保護規劃,確定保護重點和保護措施。同時我們根據景區總體規劃的要求,分別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中國美院風景園林所分別編制完成了環湖景觀概念規劃、西灣漁莊、入口景觀等景點的詳細規劃,并嚴格按照詳細規劃加以實施。

為確保總體規劃的貫徹實施,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我們嚴格按照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景區建設項目“一書二證”制度,對景區內建設項目嚴格把關,確保了總體規劃及各景點詳細規劃的嚴格實施。

3、強化環境保護,營造舒適旅游環境

風景名勝區的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為此我委積極做好風景名勝區及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不斷加大對景區山林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水資源、古樹名木的保護,以保護風景名勝資源。同時加強對景區內各賓館、飯店集污外排治理設施的常效管理,加大對水域監察力度,嚴格控制污染源。對景區路面保潔和垃圾清運實行社會化管理,加強監督管理,制訂了《風景區保潔員考核管理辦法》,形成重點區域重點管理和一般區域長效管理的機制,健全了保潔檢查考核制度。為使環境保護工作更趨科學化、規范化,著手建立了ISO14004環境管理體系,強化景區的環保工作。同時加強景區環境建設,實施風景林定向培育,已收歸國有山林900余畝,實施封山育林,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植綠護綠,綠化美化環境,營造風景林景觀,塑造優美、清潔、有益身心健康、令游人留連忘返的旅游環境。

4、強化規范管理,提升景區整體形象

景區越是發展,管理越要跟上。在加強宣傳促銷的同時,必須強化管理,以保證市場的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近幾年來,我們強練內功,狠抓內部管理,規范旅游秩序,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以提升景區整體形象。

一是出臺制度,規范管理。我們對景區從業人員定期組織教育、培訓及考核,制定文明服務規范和標準,不斷提高景區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出臺管理制度,制訂了《員工管理制度》、《景點門樓考核辦法》、《保潔員考核管理辦法》、《行政執法責任制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與景區內各單位及從業人員簽訂安全、衛生責任狀,進一步完善內部交通管理系統,通過制度建設,規范了管理行為,增強了誠信服務理念,改善了服務態度,提高了服務質量,為景區保護與發展提供服務與保證,樹立了良好的文明“窗口”形象。

第4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一、麗水市鄉村休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加強旅游資源和鄉村資源的整合力度,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推動鄉村休閑旅游業配套建設,全力提升鄉村休閑旅游服務質量,積極開展鄉村休閑旅游宣傳推介活動,全市鄉村休閑旅游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業績。為進一步發揮旅游惠民富民功能,我市積極開展浙江省“十百千”和“百千萬”旅游富民工程創建活動,目前止,全市創建農家樂休閑旅游村(點)346個,其中省級特色村27個、市級特色村38個,省級特色點16個、市級特色點79個;累計啟動農家樂綜合體創建項目39個。今年1至9月份,全市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點共接待游客936.0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1%;總營業收入6.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1%。

二、麗水市鄉村休閑旅游呈現的主要特點

(一)鄉村休閑旅游資源品位獨特

麗水的自然環境以山地丘陵為主,占總面積的87%,是個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綿綿高山孕育了眾多江河,是甌江、錢塘江、飛云江、靈江、閩江、福安江六江干支流源頭區。甌江是麗水第一大江、浙江第二大水系,貫穿全市9個區縣(市),境內長309.4公里,流域內山高水深、景觀多變,眾多的鄉村就分布在多樣復雜的山區地形中,造就了美麗的鄉村風光。麗水同時是長三角地區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區。由于地勢起伏升降大,氣溫差異明顯,具有“一山四季,山前分明山后不同天”的山地立體氣候特征,是華東地區重要的避暑勝地。麗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蘊育了黃帝文化、石雕文化、好川文化、華僑文化、劍瓷文化、香菇文化、廊橋文化、畬族文化、甌江船幫文化等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獨具農耕文化的魅力。

(二)鄉村休閑旅游開發理念創新

由于獨具特色的鄉村休閑(山村)資源優勢,我市一直以來都將發展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作為以農興旅、以旅助農,推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亮點來抓。為全面落實“綠色崛起、科學跨越”戰略總要求,打響“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區域品牌,進一步深化美麗鄉村建設,引領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業轉型升級,我市在全省甚至在全國率先提出“農家樂綜合體”的概念,在全市謀劃創建養生養老型、高山避暑型、民俗風情型、參與體驗型、鄉村民宿型、休閑農莊型等六大類型的農家樂綜合體。

(三)鄉村休閑旅游與大景區聯動發展

目前,我市有4A級旅游景區18家,旅游景區的建設對鄉村旅游(農家樂)拉動作用明顯。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遂昌原生態農產品的暢銷,七山頭土豬、黃泥嶺土雞、金竹山茶油、北界紅提等原生態精品農業迅猛發展。圍繞“經營山水、統籌城鄉,全面建設長三角休閑旅游名城”發展戰略,遂昌縣把農家樂休閑旅游作為富民強縣的戰略性產業來抓,立足小山村,發展大產業,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得到迅猛發展,成為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的最大亮點。更難能可貴的是,全縣上下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充分調動,“全民參與、惠及全民”的旅游經濟發展核心理念得到普遍認同。

(四)鄉村休閑旅游發展多種模式并舉

為逐漸緩解我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同質化、低端化等發展階段的矛盾,我市導入多種模式促進鄉村休閑旅游發展。一是“工商資本”模式。通過招商引資,由工商投資者選擇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與經營。村民將閑置民房和土地出租給公司獲得租金收益,同時可以為公司提供勞務支出獲得工資收入。二是“協會+經營戶”模式。即通過提高經營戶的組織化程度,以協會為經濟主體開展經營管理和宣傳營銷的模式。目前麗水全市已經建立起了市、縣、鄉、村四級農家樂協會,實現抱團發展,避免了經營戶之間的惡性競爭,加強了行業管理和自律水平。三是“村+合作社”模式。農家樂鄉村旅游合作社是農家樂經營戶自愿聯合,通過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來滿足共同的經濟和社會需求的社團組織。同時,我市通過政策創新與公共財政的引導投入,調動了各方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市鄉村休閑旅游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麗水市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鄉村休閑旅游同質化現象明顯

麗水目前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特色不突出、農味不濃、野趣不精、鄉韻不足,尚未形成典型的“一村一品”、“一戶一景”的格局。農村城市化、產品趨同化傾向嚴重;忽視游客對參與度、休閑度的訴求,休閑娛樂型與休閑度假型旅游產品明顯不足,至于康體養生、民俗體驗、科普科考、尋幽探險等高層次的專題類鄉村旅游產品則更少;與農林牧業發展結合不緊密,對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游產品缺乏深層次開發;大部分鄉村住宿設施表現為“城市賓館”的簡單版,偏好功能性供給,缺乏主題、特色和鄉村風情。

(二)鄉村休閑旅游基礎配套建設相對滯后

由于麗水屬于全省的經濟后發地區,道路、能源、消防、環保等基礎性和功能性設施投入不足,鄉村休閑旅游點的農業面源污染、生活污水、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原生態的自然山水、傳統村落景觀、特色民居和民俗風情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干擾。部分村民受傳統生活習慣影響和小農意識制約,環境保潔意識差,村莊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制約我市鄉村休閑旅游發展。遠離長三角地區的區位劣勢尤其成為主要的制約因素。

(三)鄉村休閑旅游管理體制機制有待理順

鄉村休閑旅游是一種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的綜合性產業,其行業管理涉及農業、林業、水利、旅游、食品監督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造成許多鄉村旅游地出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村休閑旅游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同時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行業標準或規范缺乏,進一步限制行業發展。

(四)鄉村休閑旅游發展要素制約明顯

一方面,麗水作為我省的欠發達地區,政府對鄉村休閑旅游發展主導資金投入不足,同時由于我市經濟不發達,很難吸引好的客商投資鄉村旅游項目,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鄉村旅游的規模化開發。另一方面,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由于美麗鄉村建設涉及農辦、農業、林業、水利、建設、交通、國土、旅游等多個部門,而各個部門對建設項目各有要求,資金下達方式各不相同,項目和資金整合度不高,也導致重復建設和資金浪費等問題。另外,鄉村休閑旅游從業者總體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系統和專業的學習培訓。目前我市鄉村休閑旅游粗放經營現象嚴重,嚴重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

四、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對策。

(一)提高認識,實現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近期連續出臺了推進美麗城鄉建設、打造生態旅游名城和加快生態旅游業發展意見兩個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旅游業作為我市的第一戰略支柱產業的主體地位,麗水鄉村旅游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全方位推進我市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必須要努力實現在思想認識、發展理念、政策扶持等方面形成共識。

(二)規劃引領,在打造“第一支柱產業”中凸顯支柱作用。

根據發展定位,在對鄉村休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把鄉村休閑旅游作為一個重要產業納入建設整體規劃,制訂出契合實際的鄉村旅游近期、中長期發展規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鄉村休閑旅游可持續發展。突出一縣一主題、一縣一特色,著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同時,加快建立鄉村旅游法規體系,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鄉村旅游促進計劃》《鄉村旅游地規劃與建設條例》《鄉村旅游經營者上崗管理條例》《鄉村旅游質量投訴與責任事故處理條例》等配套措施,引導村旅游步入規范化發展軌道。

(三)注重特色,努力培育鄉村休閑旅游精品

特色是旅游產品保持頑強生命力的重要因素,鄉村旅游的開發重點就是需要挖掘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三農”文化。全市各縣(市、區)要進行全面統籌,實現差異發展,推進“一縣一特,一村一品”等發展戰略。在發展鄉村旅游產品時,要突出農村生產生活形態,深入挖掘農耕文化、森林文化、漁業文化、養生文化、風水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要加快推進“農家樂綜合體”創建,實現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由低級向高級、同質化向差異化、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三大轉變。通過“吃、住、行、游、購、娛、養”七要素的合理集聚,建成多功能的宜居、宜業、宜游、宜養鄉村休閑養生旅游目的地和鄉村休閑養生旅游集聚區。

(四)推進融合,實現鄉村休閑旅游業轉型升級

要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和產業融合,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資源、水利旅游資源、農業旅游資源、紅色旅游資源和鄉土文化資源等,通過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依托農家、連接戶外的鄉村休閑旅游發展格局和模式,并通過戶外休閑運動、鄉土娛樂活動以及參與性的勞動體驗活動等,推進鄉村休閑旅游轉型升級。同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必須緊緊圍繞“秀山麗水?養生福地?長壽之鄉”的區域品牌定位,將養生元素融入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讓人們在休閑旅游的同時得以養生,符合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

(五)加強保護,做足鄉村休閑旅游特色文章

鄉村休閑旅游主要面向城市居民,一定要保護和傳承好鄉村本土文化,突出“鄉村”特色,盡量消除“鄉村城市化”。一方面要保持鄉土本色,突出田園特色,保持農業在生產活動中的比重,使農村回歸它最質樸的美麗。另一方面要保護和挖掘當地民俗文化,要培養鄉村休閑旅游接待地的居民對自己獨特的地方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確保傳統核心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同時要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盡量避免資源的簡單粗放使用,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性開發。

(六)狠抓投入,推進“1311”鄉村休閑旅游示范村建設

為有效優化我市旅游產品結構,提升整體旅游品牌形象,切實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今年,我市提出實施旅游“1311”行動計劃,重點圍繞5A級旅游景區創建、高等級旅游景區攬、旅游招商引資以及鄉村旅游示范村培育等進行全面推進。下一步,我們通過標準制定、政策扶持、責任落實方案實施和計劃落實等措施,按照成熟一個評定一個的要求進行積極培育和扶持,使之成為我市鄉村休閑旅游重要平臺和窗口。

(七)培養人才,提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

第5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沙面比外灘更像一個獨立的歐洲小國。四周流淌的珠江水劃分出清晰的邊界,按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規劃建設的格局依然完整――這樣的環境也是全國12個城市曾經有過的30個租界中唯一的一個。沙面現在的商業并不比其間的政府機關少,但它仍然不是一個被公認的商業區。確切來講,廣州正面臨著一個抉擇:是維持著現在保護不力的沙面,還是干脆把沙面變成廣州的新天地?

沙面的破壞與保護

每次經過沙面,隔著江,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個紅色的哥特式尖塔掩映在濃蔭里,像暗藏著格林童話的城堡。那就是“紅樓”,位于沙面大街2-6號的原海關宿舍。“紅樓”得名于它那一身紅色的磚墻,而今,這磚墻冒起了許多泡泡,泡泡破裂后就留下一墻的斑駁。這并非歲月留下的痕跡,而是外立面涂上了ICI外墻漆的后果。剝開紅色的漆皮,出來的磚頭好比濃妝艷抹的女人卸妝后的“見光死”。走進紅樓的外廊,不懂文物保護的裝修公司把里面罕有的壓花鐵天花板幾乎全給拆了,后來被叫停,如今停工兩年多了。紅樓凸現了歷史建筑在極力保護后的不知所措。

8年了,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的教授湯國華受文化局所托,對沙面的40多處列為文物的建筑進行建筑測量,并擬定了保護細則。雖然是沒有執法權的學者,湯國華看到有任何破壞的跡象總要挺身而出去制止。他細數著哪棟建筑的三層樓的樓板曾被全部打穿,哪棟建筑的伊斯蘭教裝飾被拆除,哪棟建筑的地下室金庫的鑄鐵閘門被焊斷,哪棟建筑的門窗被換掉,哪棟建筑的樓梯被改動,哪棟建筑的外廊被封了窗……湯國華的理想是整個沙面的建筑能夠原汁原味地全部保護下來。

單純制定嚴酷的處罰條例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而保護歷史建筑的投入比建造新房子要高數倍,英國每年用于修復、改建歷史建筑的費用是新建費用的80%,上海淮海路上的中環廣場,其修復費用是重新建造同樣一幢新樓的6倍。2003年,大約只有廣東省那么大的法國,用于歷史建筑保護的費用是2000億元,而中國大約是40億元人民幣,能夠用于廣東省的資金比例就更少了。

那么,是否可以以租養樓呢?沙面街道辦事處房管科科長鄺麗苗告訴記者,沙面住宅的房租是每平方米20元/月,寫字樓的租金每平方大概是在30-40元/月,商鋪的租金就比較貴。沙面工藝樓被天良公司租下400平方米的面積,然后分租給幾家做工藝晶生意的個體戶,張姓個體戶告訴記者,他們的租金是50元/每平方。沙面大街22號,屬于一級文物保護單位,負責出租的公司負責人介紹說,該建筑的外立面和里面已經全部翻新裝修過,兩層建筑面積共1996平方米,開價的月租是65000元。――沙面目前的租金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費用簡直是杯水車薪。

1999年就被燒成空殼的沙面大街50-52號、已成危房的沙面北街43號的業權人都因為經濟原因不愿意按照文化局的規定修舊如舊,而政府又不允許他們重建,于是就這樣一直在沙面觸目驚心地矗立著。

公平地說,廣州市對沙面的保護一直不遺余力。2001年出臺的《廣州沙面建筑群保護規劃》是全國首個為建筑群作專門規劃的保護方案,此前的三年,政府投入的保護資金達5000萬。政府還決定通過房屋置換逐步遷出居民,將歐式建筑翻新改造,使沙面成為“最值錢物業”。以港澳人士為主的投資者對此十分看好,認為可以將沙面打造成廣州的“新天地”。香港中國土地資源有限公司曾與沙面街辦事處合作,將原業主手中一些可作商業用途的古建筑置換出來,斥資整飾建筑外立面和架設水電、消防等基礎設施,然后引入不同的投資者,建成消費場所。香港中國土地資源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后來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投入巨資參與沙面規劃建設已近10年,卻一直未獲得回報。

要不要像外灘一樣讓民間資本介入

外灘的面積是沙面的147倍,保護問題的困難程度并沒有按比例放大,反而是經濟效益一路水漲船高。

去年年初,外灘一棟屬于保護建筑的老房子變身為被媒體緊追熱炒的頂級時尚消費場所――“外灘三號”。擁有所有權的House fO Three公司在整個項目中的投入接近3500萬美金,他們的財務預算是8年回收成本。外灘三號的CFO(首席財務官)劉恩沛早在外灘三號剛剛全面開張的時候就告訴記者,他們并不會單純地考慮回收成本。“我們1997年買進來的時候,這棟樓是一個價格,現在改造之后,特別是我們項目做得好,建筑本身的價值也會提升。我們還想由此帶動整個外灘,實現共贏。”外灘18號、外灘5號、外灘6號……果然在半年后相繼涌現。在上海,老洋房、新式里弄房和老式公寓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產品,正越來越受到海外企業家、國內實業家的青睞,如今境外人士占了總客戶量的35%左右,上海本地實業家占25%,國內其他地區的購買者占了40%左右。從短期回報率來看,在2003年購買老式住宅的資金回報率一般平均在35%左右。

廣州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總規劃師袁奇峰就認為,最好的出路就是有選擇地保護,對大部分歷史建筑進行現代化利用,讓民間資本介入。民間資本介入的誘因,當然是讓投資者賺錢。

如何解決沙面危機,湯國華和袁奇峰的觀點代表著專家學術上的分歧,而政府不同部門的意見也未能統一。沙面地區的管理一直存在著兩個系統,一是自市政府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行政體系;二是各政府職能部門的直接管理。市文化局副局長張嘉極對于沙面的商業介入非常不滿,“今天把文物建筑租給別人開餐廳,這里拆拆、那里改改,經營幾個月后拍拍屁股走人,明天再換一家公司來,后天又換了主,有了三四家后,基本上你的建筑也被拆得差不多了。十幾二十年后,再從哪里找到這樣一塊歐式建筑區?”

《行政許可法》中規定,法律沒有賦予審批權的,不能隨便設置審批權。這也就意味著,連廣州市文物保護局對建筑的改造都沒有審批權。沙面島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的改變都必須上報給國家文物局審批。荔灣區沙面街道辦事處的主任黃景華也急了,“等國家文物局批下來,房子都塌了。”

這并非危言聳聽。早在1997年,沙面房管局直管的172棟建筑中,受白蟻嚴重侵蝕的比例就占總建筑面積的43.63%!畢竟都是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房子了,根據《民用建筑設計通則》,“重要的建筑和高層建筑”結構安全期要求僅為50-100年。何況,沙面早期的建筑結構多為磚木結構形式,即便是后期有一些鋼筋混凝土建筑,也是在結構技術水平極低的年代設計建造的,其耐久年限早已超過。近年來,每年的危房發生率達到5%。

第6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一、北川古羌文化的危機

1.地震前北川羌族文化基本情況

北川自古是羌族聚居區,總人口16.9萬,其中羌族人口近10萬人,占總人口的近六成,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北川有著1400多年的悠久歷史,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其羌族文化遺產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北川縣境內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尤其以禹羌文化、紅色文化、古人類遺址文化為代表,是人類歷史文化長河中亮麗的瑰寶。羌歷年、口弦、許家灣十二花燈、大禹的傳說、羌族民歌、羌族莎朗、祭祀大禹習俗、羌族水磨漆藝、古羌罐罐茶藝等31項民族民間文化項目被國家、省、市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先后建立了中國先秦史學會禹羌文化研究基地、四川省社科院禹羌文化研究所,被授予“中國大禹文化之鄉”稱號。數量眾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研究、延續北川羌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見證。

北川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地區公共文化事業建設,全縣城鄉具有羌民族風格的建筑隨處可見。無論是節假日,還是平常日子,只要華燈初上,街頭巷尾隨處可聽見優美的羌族音樂,可看見粗獷奔放的羌族鍋莊,美麗的北川處處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景象。

2.地震中北川羌族文化損毀情況

5?12汶川大地震不僅使北川羌族人失去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還使其千百年來形成的獨特文化遭到嚴重破壞。這次大地震使得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中的400多件羌族文物悉數被毀,而且大量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人也在地震中遇難,由于羌族文化主要靠口口相傳,熟知羌族技藝的傳人遇難可能就意味著很多重要的文化因子從此“斷了香火”,會羌語的長者、通曉羌族歷史文化的“端公”等對羌文化的記述和傳承至關重要,地震導致大量通曉羌族語言、歷史文化的羌族人遇難,對羌族文化的傳承影響巨大。

從文化工作者損失情況看,非物質文化方面的專家和傳人損失很大:北川文化館全體工作人員遇難,兩位對羌族音樂、舞蹈有深入研究的退休人員也同時遇難;北川羌族研究所從事羌族文化、大禹文化、文化研究工作的主要人員都不幸遇難。特別是口弦演奏者幸存不到10人,羌笛演奏者僅存2人;此外,全縣文化工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包括羌族出版物、搜集整理的羌族文學、音樂樂譜、舞蹈圖譜等文字、圖片、錄音、錄像等眾多資料,以及儲存在電腦里的研究資料,也都被埋在地下。2006年,全國唯一一個由政府主導的“羌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北川縣掛牌成立。而汶川大地震徹底勾銷了該研究中心已有的研究計劃和研究成果,羌文化研究專家謝興鵬也在本次地震中遇難。

就文物損毀情況看,近萬件館藏羌族民俗實物、文物等全部被埋在廢墟下,其中100多件為國家三級以上文物;永平堡、伏羌堡、曲山關、禹王廟、東岳宮、“禹穴”石刻等100多處省、市、縣級地面文物、名勝古跡完全損毀。幸運的是,地震前夕,北川的120多件文物經過認定級別后,被送往綿陽市博物館館藏,幸免于難。

二、北川搶救古羌文化的措施

作為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總理第二次赴北川指導抗震救災時明確提出:“要保護好羌族文化遺產”和“建設北川地震遺址博物館”。應對北川新縣城的具體規劃工作,可以采取一下幾大搶救措施重建羌族文化。

1.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盡快根據羌族文化傳承人遇難情況,對原來已評選公布的羌族民間文學、民間音樂、舞蹈、曲藝、民間手工藝、民間信仰、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區等七大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重新認定傳承人。同時,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料出版(再版)北川羌族歌舞碟片、圖書資料。

2.對即將消失的有重要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時組織搶救。

盡快指派相關技術人員,運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先進手段,按專業標準進行真實、系統和全面的記錄,并完整歸檔,妥善保存和管理。建立羌族民間文化人才數據庫,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北川非物質文化保護條例》、《北川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規劃綱要》等,培養和儲備各類人才。

3.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納入災后重建規劃中。

在組織專家實地考察論證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地震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設施重建和恢復傳承規劃,支持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

4.北川新縣城的建筑風格應做到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無論是總體建筑方案,還是各部門的方案,都應該既考慮到避震的需要,又要考慮羌民族的傳統建筑風格,將羌民族文化元素落實到實際工作之中,將新北川建筑風格與羌族文化相結合,充分體現羌民族的建筑特點和藝術,盡可能保留羌民族的文化符號,恢復基本的聚居環境和生態環境。

5.將羌語做為一門課程納入課堂,避免羌語的失傳。

羌文化古樸神秘,豐富奇特,羌族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漢文,千百年來的口口相傳,更顯其稀缺獨特,將羌語做為一門課程納入課堂,可以避免羌語的失傳。

6.建立羌族文化保護區,進行重點保護。

地震前,旅游業在羌族地區蓬勃發展,民族文化是其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資源。在震后旅游業重建中,宜打破行政區劃的條塊分割,將旅游資源整合起來,統一規劃,避免同質資源的近距離競爭,北川、汶川、茂縣等羌民族聚居區要共同挖掘各自的特色,利用好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等獨特的優勢旅游資源,由震前各自為政的競爭關系轉化為優勢互補的合力統一體,建立一個大的羌族文化保護區,進行重點保護。

7.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羌文化被同化。

身處大山讓羌族傳統文化避免了同化,羌族傳統習俗能比較完整地保存,與他們身處高山羌寨之中有關。離開世居的土地,他們將轉入城市或其他地區。而震后走出深山的羌人如何保持文化傳統將是個新課題。

8.實施文化場館建設與文化工作者培養工程。

第7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關鍵詞安徽;旅游發展;發展戰略

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為廣闊的產業,也是關聯度大、拉動性強、市場需求旺、資源消耗少的綜合性動力產業。安徽省旅游資源豐富,品位較高,分布較為均勻,發展旅游產業具有比較優勢和有利條件。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對于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安徽中部崛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增加就業,促進“三農”問題解決,擴大對外開放,改善投資環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安徽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安徽省旅游業發展現狀

“十五”以來,安徽旅游業逐漸實現由單一產品向多元產品、小旅游向大旅游、自我發展向聯合發展、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變,國際、國內旅游市場均得到進一步拓展,旅游商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逐步形成體系,旅游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1.旅游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安徽省高度重視旅游業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兩山一湖”地區旅游產業發展若干政策》、《關于加快發展皖西旅游產業、促進扶貧工作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安徽省旅游條例》、《安徽省旅游市場管理辦法》等法規條例,并將旅游業列為“861”行動計劃中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在開發生態旅游、打造紅色旅游、推進環巢湖旅游、促進皖北旅游升溫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基本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競相發展”的生動局面。

2.旅游產業地位顯著加強

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全面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十五”期間,先后完成了《安徽省旅游總體規劃》,《“兩山一湖”旅游總體規劃》、《環巢湖旅游發展規劃》、《安徽省生態旅游規劃》及大多數市、縣的旅游發展規劃。2006年全省旅游工作會議提出構建安徽旅游三大板塊,形成以黃山為龍頭、“兩山一湖”為重點、三大遺產為品牌的大皖南國際性旅游區;以合肥為中心、巢湖和大別nJ為依托、兩小時高速路程為半徑的泛巢湖國家級旅游區;以毫州為重點、“兩淮一蚌”為主軸、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新皖北區域性旅游區。“兩山一湖”地區整體聯動問題取得實質性進展,初步形成了全省首個無障礙旅游區。全省擁有6個中國優秀旅游城市,16處國家級風景區和自然保護區,35個國家地質和森林公園,5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座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16個A級以上旅游景區,39個國家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全省旅游產業格局更趨和諧科學。

3.旅游基礎設施明顯完善

著力提高旅游景區可進入水平和旅游設施的服務接待能力,合徐、徽杭、沿江、合銅黃等高速公路相繼建設,合寧、合武、銅九等鐵路全面開工,合肥、黃山機場擴容升級加快推進,長江、新安江“黃金水道”旅游功能得到加強,重點旅游區通訊、水電、食宿等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到200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700公里,鐵路通車里程3000公里,境內外航線50多條,旅游星級飯店389家,旅行社662家,旅游車船公司20多家,旅游服務設施、旅游配套設施、旅游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

4.旅游產品結構日趨合理

在鞏固和提升傳統觀光旅游產品優勢的基礎上,加大了休閑度假和專項旅游產品的培育和開發力度,形成了一批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需要的旅游產品。注重旅游六大要素的協調發展,對購物、娛樂兩個薄弱環節進行了積極探索,連續10次舉辦國際旅游商品博覽交易會。經過多年培育,黃山世界遺產游、徽州歷史文化游、新安江山水畫廊游、九華山佛教文化游、天柱山禪宗文化游等產品快速成長,休閑度假、商務會展、紅色旅游等新產品不斷涌現,全省旅游產品體系日趨完善。

5.旅游投入體系多元發展

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爭取國家發改委、國家專項資金,不斷加大財政的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資力度,吸引多元資本投入旅游業發展,取得較好成效。成功開發花山謎窟、潁上迪溝、績溪龍、旌德江村、鮑家花園、恩龍山莊、廬江金孔雀、阜陽生態園、淮南八公山、馬鞍山盆山、合肥岱山湖、石臺和祁門牯牛降等新景區。非國有資本正在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民營、個體旅行社占60%以上。

6.旅游區域合作多盟緊密

加大區域合作力度,加強對入境和沿海、周邊市場的宣傳促銷,初步形成區域聯合、政企齊動、上下互動、整體聯動的新型促銷機制。與國內12個省市簽署旅游合作協議,成功打造并舉辦了“中東部旅游交易會”的合作平臺,先后建立了江、浙、滬、皖旅游合作機制和皖、浙、贛旅游合作框架,黃山加入了“15+l”旅游城市體系,黃山、池州、宣城、滁州等市加入了長三角旅游城市聯盟。在國際合作方面,40家旅行社開展出入境旅游業務,15家境內外知名酒店集團來安徽省經營,旅游企業國際化步伐不斷加快。

7.旅游行政組織與隊伍建設明顯增強

全省105個縣(市、區)先后有88個設立了旅游機構,旅游工作基本上覆蓋到了所有縣(市、區)。旅游人才培育、引進力度不斷加大,旅游考評體系逐步完善,旅游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178萬人,年均增長11.8%,初步培養和建立起了一支旅游管理、旅游執法、旅游服務隊伍。

8.旅游產業對經濟社會的發展日趨重要

旅游業對國民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貢獻率不斷提高。2005年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省GDP的5.74%,2006年全省旅游總收入相當于全省GDP的6.7%,旅游對財政的貢獻率、對就業的帶動作用以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全局意義、戰略意義日益顯現。

二、安徽省旅游業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新問題與對策

總體上看,安徽旅游業發展呈現出速度加快、質量提升的良好態勢,為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大省邁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發展不足的矛盾還十分突出,與先進地區的差距還比較明顯。具體分析有以下問題:

1.旅游資源開發低層次,注重短期利益;資源優勢沒有充分轉化成經濟優勢

目前安徽省相當一部分旅游資源開發水平不高,深層次挖掘不夠。從面上看,城市一般化,景區城市化,農村庸俗化;從點上看,盲目開發,無特色開發,在開發利用的同時沒有給予必要的保護。安徽省旅游資源十分豐厚,北有老子、莊子等思想家為代表的歷史文化資源,南有徽文化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和以黃山為代表的自然景觀資源,但因僅僅只是開發幾個景區點,簡單局限在單一的觀光旅游上,其旅游帶動作用無法體現,這些資源的優勢無法充分運用并轉化成經濟優勢。

因此,在旅游資源開發方面,一要注重綜合性開發,斷提升品位、提高檔次,把安徽省資源優勢用足用活,科學開發,以此達到可持續發展。二要突出政府主導,注重整體開發,在全面提升傳統景區景點的同時,進一步加快新興景區景點開發步伐。三要注重文化開發,要讓豐厚的文化因素深入到旅游開發的過程中,著力培 育更多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景區。

2.旅游產品結構單一;產品缺乏文化內涵

安徽省目前成熟的旅游產品中,觀光產品依然占據主體地位,休閑度假、商務旅游、文化觀光等產品較少,這不僅影響吸引力,也制約了游客逗留時間和消費支出。旅游產品發展不平衡,特別是文化類旅游項目,開發深度不夠,部分景點與趨同國內其他景點,不具備獨特性,缺少有全國影響力的精品。

因此,在旅游產品建設方面,一要注重旅游產品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充分挖掘、整合、發揮安徽省各類資源優勢,大力開發適應各類旅游需求的新興旅游產品。二要建設復合型的旅游產品,把觀光、度假、特種旅游相結合,把人文、自然、社會資源相結合,加強商務、會展、購物、文化娛樂以及工業生產等城市特色旅游產品開發做出特色,打響品牌,開創安徽旅游產品建設新方向。三要注重旅游產品的獨特性,要研究安徽的優勢何在,揚長避短,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打造唯我獨有的產品品牌。

3.缺乏聯合營銷戰略;科技含量普遍較低

安徽省大旅游發展體系尚未形成,難以產生合力,旅游跨區域、跨行業發展存在壁壘。旅游業發展中涉及的多個行業和部門自成體系,管理上缺乏全面性和協調性,難以形成合力。企業主體作用不明顯,項目拉動能力較弱,多元化投入力度不夠,發展機制不活。包括安徽省重點發展的“兩山一湖’’地區,其景區景點之間各自為政的現象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旅游策劃營銷水平和系統性不強,沒有把網絡技術的優勢充分運用到旅游市場營銷當中去。缺乏高質量、高品位、高科技的旅游營銷策略。許多旅游企業在經營運用過程中,手工勞動較多,缺乏對高科技、新技能的運用。

因此,在旅游營銷強化方面,一要加強區域旅游整體形象的策劃。在認真分析旅游目的地特色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營銷手段和市場需求來科學打造安徽獨有的旅游形象,并為更多的人所熟悉。精心策劃一些體現安徽特色、具有廣泛影響的旅游活動品牌,使之成為推介安徽旅游、展示安徽形象、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平臺。二要營銷含量高科技,以高科技的旅游營銷支持,提升旅游業的規范化、智能化、信息化。三要認真研究旅游客源結構,加強市場細分,加大對重點目標市場的促銷力度。

4.旅游企業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弱;市場層次不高,經營粗放

安徽省旅游企業上市公司只有一家,抗風險能力較弱。在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方面,安徽省旅游產業的投資主體以國有資產資本為主,許多企業尚未引入現代企業制度,致使資本擴張與合并、企業兼并與聯合存在一定困難,也增加了旅游企業改組改造的成本。現代旅游企業、現代旅游行業組織沒有全面建立,缺少具有競爭力的大集團。安徽省旅游企業多粗放式經營,旅游企業的誠信經營普遍較差。把安徽省作為第一目的地的游客比重較低,特別是受旅游線路、中心城市等方面的制約,游客再批發、市場再延伸嚴重不足。

因此,在旅游經營管理方面,一要適應旅游業高度市場化的特點,大力推進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壯大旅游企業規模,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理順管理體制,激活經營機制,探索資本經營,增強企業競爭力。二要全面放開旅游市場,把旅游業作為全民創業的重要陣地,堅持“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多種經濟成份投資旅游資源開發,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渠道多樣化的旅游發展機制。要充分調動群眾發展旅游的積極性,大力推進旅游景區景點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三要打造旅游企業品牌,培育若干旅游企業“航母”。發揮旅游龍頭企業的主體作用,以產權為紐帶,以利益為導向,加強區域內旅游資源整合,繼而在更大范圍內加強合作協作,全面提升旅游經營管理水平。

5.旅游產業鏈條不長;旅游收入中各要素比例不夠均衡

一些地方旅游發展主要還停留在飯店“床板經濟”、旅行社“拉練經濟”、景區“門票經濟”等上,產業帶動力不強。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不夠配套,安徽省游、購、娛只占平均消費總額的38%;購物消費僅占總消費的20%左右。

因此,在增加旅游消費方面,一要強化綜合性經營。改變安徽省旅游企業比較單一經營為主的模式,拉長企業的經營鏈、服務鏈、客人的消費鏈。二要完善旅游要素,盡可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用老產品來擴大新市場,用新產品來鞏固老市場,解決游客常住、常留、常來、多買問題。三要通過文化性經營創造出差異,創造出特色和吸引力,突出個性化,吸引高端客人。

6.旅游發展目標單一,綜合效應差;目標體系建設不足

目標近視,沒有戰略眼光。有的要么只顧經濟效益、有的要么只強調開發等。旅游業的綜合拉動作用表現不夠突出,經濟目標、文化目標、環境目標等和諧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

因此,在旅游發展目標方面,一要突出全省旅游發展的大格局,使皖南、皖中、皖北全面啟動升級,加快形成南北并舉、城鄉聯動、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旅游發展新格局。二要挖掘整合安徽豐厚的地域文化,弘揚傳統文化,使經濟目標、文化目標、環境目標等和諧發展,進而實現創收、創匯、創利。三要重視環境建設,這是提高旅游業競爭力的關鍵。不僅要重視景區景點和配套設施等硬環境建設,通過發展旅游保護環境,通過保護環境又促進旅游發展,更要加強地方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高旅游發展的軟實力。

7.旅游管理和質量不具有明顯優勢

安徽省旅游多元化投入體系正在形成,但總體規模偏小。投資總量不足,特別是省外資本、民營資本投入偏低。相關配套政策還不夠完善,落實政策不夠到位,招商引資受到一定影響,產業發展受到制約。安徽省國有大型旅游企業改革相對滯后,旅游企業在資金實力、管理水平、服務質量等方面不具有明顯優勢,旅游的國際化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促進和提高。省內旅游景區景點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多頭管理的問題也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因此,在旅游管理和質量方面,一要建設“誠信、和諧”旅游的長效機制,促進旅游行業管理法制化、規范化,建立健全旅游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強化窗口行業的旅游服務意識,積極開展旅游城市、旅游景區和星級酒店等創建活動,提高旅游服務的國際化、標準化水平,為游客提供“人性化、親情化、個性化”的服務,全力打造安徽旅游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二要在安徽省國有企業改革整體上實現突破進展,企業是產業的支撐,龍頭企業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安徽旅游要做大做強,必須要加大旅游企業改革力度,通過行政的、經濟的、市場的手段,特別要通過招商引資等多種途徑,大力推進各種形式的聯合重組,構建更加合理的產權結構和更加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增強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三要加強旅游資源整合。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資源與資本的有效結合,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在堅持整體規劃和有利于資源保護的前提下,以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為突破口,大力推進旅游景區景點企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

8.旅游人才缺乏;結構不合理

旅游人力資本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安徽省旅游業缺少懂經營會管理的旅游綜合人才,缺少高端旅游項目創新策劃的專門人才,缺少高水平的旅游研究機構,同時又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人才流失,這種情況 嚴重: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人才開發工作不平衡、人才結構不合理等現象較為突出。安徽省旅游人才相對集中在黃山、合肥等旅游發展較成熟的城市,缺乏高級職業經理人、高級技師、人力資源管理、出境游業務經理、韓俄小語種導游等人才,更缺乏復合型、協作型、創新型人才。

因此,在旅游人才建設方面,一要建設一支適應跨越式發展要求的旅游人才隊伍。抓緊建立健全適合省情并與國際接軌的旅游人力資源開發體系,加快旅游人才的培養,有步驟地選派業務骨干到境外深造和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和人才。二要把加強全省全行業的旅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作為壯大旅游產業的一項基礎工程來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建設一支業務精通、服務一流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三要充分發揮現有旅游院校和各級旅游培訓機構的作用,聘請國內外旅游專家為我省旅游發展提供決策咨詢、規劃設計、市場促銷和業務培訓。

三、安徽省旅游業的發展戰略

堅持旅游發展指導思想,圍繞一個目標,落實兩項任務,打造三大板塊,強化四條主線,堅持五個統籌,重點六個突出,實施七大戰略。

1.一個目標

建設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強省推進。

2.兩項任務

把旅游產業建設成為安徽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把安徽建設成為全國著名旅游目的地。

3.三大板塊

(1)大皖南國際旅游區。按照國際化、現代化理念開發開放以黃山、九華山為中心的皖南旅游區的旅游資源,廣泛吸引國內外優質資本參與建設,促進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現代藝術品位與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挖掘和展現旅游的徽文化、佛文化、道文化內涵。發揮航空、高速公路、鐵路、水運立體交通網絡功能,與長三角城市和省內城市聯動發展,盡快建成無障礙旅游區,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形成以黃山為重點、“兩山一湖”地區為依托的世界級旅游觀光度假勝地,把九華山打造成世界級佛教圣地。

(2)泛巢湖國家旅游區。充分發揮合肥省會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整合周邊2小時高速公路車程內的人文自然資源,特別是巢湖湖泊溫泉資源、六安大別山生態、紅色資源、安慶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天柱山山岳觀光和禪宗文化資源、黃梅戲和桐城派等文化戲曲資源,以商務、文化、休閑度假和生態旅游為重點,實現安徽旅游中部崛起。結合合肥現代化濱湖城市建設,積極創建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對皖南、皖北具有銜接帶動作用的國家級旅游區。

(3)新皖北區域旅游區。以毫州為重點,以“兩淮一蚌”為主軸,以鳳陽、壽縣為兩翼,以歷史文化旅游為主題,打造歷史訪古、老莊文化、淮河風情和紅色旅游等品牌,形成新的區域旅游基地和新的旅游增長點。

4.四條主線

(1)呼應“馬蕪銅宜”沿江城市群建設,開發“沿江一線”的都市旅游和商務旅游。充分發揮長江及沿岸地區的文化、生態等資源優勢,著力發展生態、度假旅游和黃金水道旅游,重點打造“長三角”后花園,建成省級旅游度假區。

(2)響應安徽省“東向發展”戰略,積極構建面向長三角、溝通省內外的城際旅游走廊,開發毗鄰“江浙一線”7市23縣假日旅游和休閑旅游。

(3)策應文化大省建設方略,開發徽文化、佛教文化、老莊文化、遺址文化等“文化一線”的文化旅游和特色旅游。以“兩淮一蚌”重點城市群建設為基礎,深入開發歷史文化名城毫州、鳳陽明中都、壽縣古城等沿淮市縣人文自然資源潛力,打造全國著名的文化旅游項目和沿淮省級休閑度假項目,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和科教型、修學型、益智型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逐步使之成為我省旅游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4)適應紅色旅游發展形勢,依靠紅色旅游資源優勢,開發“紅色一線”教育旅游和扶貧旅游。抓住省委、省政府加快老區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機遇,積極與河南、湖北形成區域互動,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綠色旅游、休閑度假旅游,把旅游業發展成為老區群眾的富民產業、新農村建設的帶動性產業。

5.五個統籌

(1)統籌區域協作,構筑南北互動、東西聯動的區域旅游大格局。

(2)統籌旅游六要素,加強娛樂購物環節,推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

(3)統籌產品開發,建設觀光、度假和專項旅游等發展體系。

(4)統籌市場開拓,超常發展國內旅游、大力發展入境旅游,規范發展出境旅游。

(5)統籌可持續發展,形成資源保護型旅游開發方式、環境友好型旅游消費方式和質量效益型旅游經營方式,實現旅游業科學發展。

6.六個突出

在重點打造“三大板塊”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目標定位,明確主攻方向,凸顯各個重點旅游目的地的特色,增強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指向性。重點突出6個方面,即:突出黃山,打造以世界遺產和徽文化為品牌的旅游區;突出九華山,打造以佛教圣地和自然生態為品牌的旅游區;突出大別山,打造以原生態和紅色旅游為品牌的旅游區;突出天柱山,打造以地質地貌和禪宗文化為品牌的旅游區;突出巢湖,打造以濱湖城市與商務旅游為品牌的旅游區;突出毫州、壽縣古城,打造以淮河流域文化為品牌的旅游區。

7.七大戰略

(1)政府主導戰略

堅持政府主導機制,進一步加強政府對旅游業發展的宏觀調控、行業指導和市場監管,更加有效地發揮政府在培育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環境、規范市場秩序等方面的重要組織、領導和推動作用。創新旅游發展觀念,提升旅游發展中的協調能力,形成有效的組織協調機制,協調各相關單位、部門積極研究促進我省旅游業發展的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臺進一步支持旅游發展的優惠政策,改善旅游發展環境,消除行業、區域、資本投入壁壘,促進資源整合,實現旅游業聯動發展。

建立對各市旅游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制度,各級政府要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強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業協調管理職能。各市和旅游重點縣應成立旅游工作指導委員會,建立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在發展旅游產業中的指揮、協調作用。

(2)東向帶動戰略

按照“東向帶動、區域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加快推進旅游業與長三角經濟區的一體化進程,積極推進與周邊省份合作構建無障礙旅游區,逐步實現旅游體制接軌、旅游市場融合、旅游產業東向帶動。堅持以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紐帶,推進安徽省旅游業與東部、中部和西部省份區域合作,向東融合、向中做大、向西拓展,形成互動。建立旅游產品鏈和旅游精品線路網絡,實現省際區域聯動,支持沿江、毗鄰蘇浙市縣旅游區率先融入、率先突破。以拳頭旅游產品帶動省內區片發展,以城市發展帶動鄉村的發展,著力推進“南北互動”和“城鄉聯動”。

深入開發“長三角”旅游客源市場,進一步增大江浙滬游客對我省旅游經濟的貢獻率。充分利用杭州休博會、上海世博會的機遇,重點推出“名城(上海)+名園(蘇州)+名湖(杭州)十名山(黃山、九華山)”和“千島湖――黃山”等華東精品旅游線路。加大與省內外宣傳、建設、環保、衛生、新聞出版、文化、經貿、民族、外事、宗教、臺辦等部門的合作,多渠道宣傳推介安徽旅游,把招商引資、對外友好、文化交流與旅游結合起來,根據 發展需要和可能,有選擇地與周邊省份合作或與聯動部門合作,共同投放多形式的安徽旅游形象宣傳廣告。

(3)企業驅動戰略

深化企業改革,建立現代旅游企業制度,鼓勵、扶持旅游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旅游投資主體多元化,引導和支持國內外大型企業、多元資本參與安徽省旅游企業的改造和重組,以多種形式培育和組建一批大型旅游集團、旅游公司、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

支持安徽省大型企業跨區域合作,利用品牌、資本、技術等優勢,實現全國性和區域性的網絡化經營。爭取利用各種支持中小企業扶持基金(資金),重點扶持中小企業向經營專業化、市場專門化、服務細微化方面發展,建構具有較強活力的中小企業網絡。探索建立旅行社批零體系,推進旅游飯店連鎖經營、景區(點)集團化、旅游運輸聯合化及導游服務公司化的發展。

(4)項目牽動戰略

以項目集聚生產要素,擴大旅游投入,扎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立旅游項目庫,增強旅游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發展后勁。抓住海外和沿海資金向內地轉移的機遇,策劃一批適應市場需求、有利于推動我省旅游經濟發展的大項目,吸引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和民營、個私資本人皖開發。

做好旅游項目儲備工作,對重大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形成“儲備一批、論證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工作機制,嚴把旅游項目申報、審批關,杜絕低水平開發和重復建設。加大科技成果和現代技術在旅游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推廣運用,實施旅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旅游景區(點)環境容量控制制度。加強重點旅游區和重要旅游線路沿線的生態環境建設和建筑物的設計控制。改善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景區(點)生態保護和環境衛生工作。

(5)市場拉動戰略

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旅游發展理念,加大市場營銷力度,建立和完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和部門聯合、企業聯手、上下聯動的宣傳促銷模式,加強與我駐外機構、國際旅游組織、華人華僑社團、境內外旅游客源地的旅游機構、新聞媒體等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國內、國際旅游市場的雙突破,即以國內市場為基礎,在區域細分市場上尋求突破;以國際市場為重點,在旅游發展外向度上尋求突破。

以長三角旅游客源市場為我省國內市場的重點,通過強有力的促銷,努力把江浙滬高位旅游的“勢能”轉變成安徽旅游發展的“動能”,依托長三角地區推進我省與國際旅游市場的接軌。

制定旅游宣傳促銷獎勵政策,對直接招徠海外游客和組織旅游包機、專列、專船等旅行社予以相應激勵。

(6)產品互動戰略

繼續提升傳統觀光產品,打造以黃山為中心的皖南國際旅游區精品產品。完善建設以“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等為代表的文化旅游產品系列。重點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康體健身娛樂產品、紅色旅游產品、黃金水道旅游產品、鄉村旅游產品、工業旅游產品、科教旅游產品等專項旅游產品。

支持各地舉辦富有特色和文化內涵、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大型節慶活動,提高舉辦地知名度,吸引和招攬海內外游客。政府主辦的大型節慶活動,要講求質量,注重效益,并逐步過渡到由企業或中介組織承辦。

鼓勵社會各界舉辦各種形式的專業會議、博覽交易、文藝演出、體育賽事、科技交流等會展活動。鼓勵各種投資主體創辦節慶會展企業,大力發展會展商務旅游。

(7)人才推動戰略

第8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這次全市旅游工作會議是貫徹落實市三次黨代會提出的“能源化工強市、綠色產業富民、紅色旅游興業”發展戰略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促進我市旅游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剛才,懷君和泉平兩位同志分別宣讀了市旅游局的表彰決定,對*年度全市旅游行業“創佳評差”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全市“十佳導游員”、優秀導游員進行了表彰;少敏同志總結了去年的工作,對今年全市的旅游工作進行了全面安排,我完全贊同,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

*年我市旅游業繼續保持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市接待國內外游客達到56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6.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0.84%和26.03%,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任務。旅游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已經成為全市第三產業的龍頭產業。旅游工作在規劃編制、宣傳促銷、景區建設和人才培訓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已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即將實施,《規劃》的出臺對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我市旅游業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成功舉辦了“*紅色旅游推介會”、“紅色旅游論壇”、“紀念勝利七十周年”等一系列宣傳促銷活動,擴大了*紅色旅游在國內的影響,客源市場得到進一步擴展,推動了*紅色旅游的持續升溫。黃帝陵景區一舉通過了國家旅游局驗收,成為全國首批66家5A級景區之一;洛川谷咀黃土風情度假村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填補了我市農業旅游示范點建設方面的空白。組織了中高級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導游、講解人員技能培訓,從業服務人員崗前培訓等多層次的培訓,開展了飯店從業人員技能比武、導游知識大賽和“十佳導游員”評比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涌現出一批先進集體和優秀旅游人才。旅游管理工作水平穩步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旅游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辛勤工作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奮斗在旅游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旅游事業發展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旅游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從培育支柱產業實現跨躍發展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旅游產業的認識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旅游業的發展,始終堅持把旅游業作為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全力支持,大力發展。特別是市三次黨代會,把發展旅游業作為強力推進跨躍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的三大戰略之一,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這充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旅游業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必將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發展旅游業的熱情,也將成為*旅游業健康、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各級各部門一定要面對新形勢,抓住新機遇,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戰略部署上來,全面提高對發展旅游業的認識。

首先,發展旅游業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第三產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但結構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從三次產業比重上看,目前我市一、二、三次產業的比重為7.7:78.6:13.7,呈中間大兩頭小的“山”字型結構,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明顯偏低,經濟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從產業結構上看,支撐我市經濟全局的主要是石油工業,石油工業對GDP和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分別達到83.4%和88.6%,財源結構過分單一,風險很大。旅游業是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的產業,其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眾多消費行業,是現代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加快發展旅游業,有利于發揮旅游業的帶動效應,進一步提高第三產業產值在GDP中的比重,促進服務業的優化升級,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改變目前我市經濟支柱產業單一的現狀,對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發展旅游業是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當前,城市旅游業的競爭已成為城市綜合實力競爭的一個重要方面,它關系到城市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關系到慶典、體育賽事等各類重大活動舉辦地的最后確定以及由此帶來的城市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提升,也關系到招商引資等工作的順利開展。旅游作為民間交往、文化交流、文明傳播的重要渠道,對促進城市軟實力的提升,具有獨特的作用。對這個方面的認識,我們可以從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一首歌走進*、紀念勝利七十周年等活動產生的巨大影響和社會效果中得到充分的顯現。可以說沒有這些活動,就不會有近幾年來延游客的大幅度增長。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旅游業在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三,發展旅游業是創造就業崗位、促進再就業的重要渠道。*年末,我市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農村剩余勞動力20萬人,城鎮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形勢十分嚴峻。解決好就業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而且關系到社會大局穩定,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行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從業人員,就會給社會增加3到5個就業機會;每創造1元的收入,可間接創造7元的社會財富。加快發展旅游業,有利于開辟新的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容量,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旅游與就業同步增長,有效解決城鎮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問題。這幾年我市旅游景區開發和賓館飯店、旅游企業的快速增長,為我們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特別是“農家樂”旅游規模的不斷擴大,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途徑,也為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從這個意義上講,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增加就業崗位、擴大就業容量的重要渠道。

第四,發展旅游業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按照國際標準,人均GDP達到600美元時,人們就會產生出去旅游的欲望;達到1000美元時,人們的這種需求就會升級,除本地游之外,還想國內游、出國游。從新世紀開始,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階段。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生活方式發生新的變化,廣大人民群眾在旅游休閑方面的需求迅速增長,旅游已成為當今社會一種最普遍的消費方式。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各地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和拉動社會消費的主要手段之一,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二、理清發展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我市旅游業跨越發展

旅游部門的核心任務是什么?其最重要的職能是什么?怎樣才能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做出貢獻?各級旅游部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認真思考和研究,回答好這些問題對我們打開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做大做強以紅色旅游為龍頭的文化旅游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分管旅游時間不長,對旅游工作的研究還不是十分深入,我理解,旅游工作的核心任務是不斷完善旅游產業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旅游產業品質、綜合發揮旅游產業功能。旅游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編制旅游規劃,抓好旅游宣傳促銷,引導旅游商品研制,培育旅游市場,治理旅游環境,培養旅游人才,實施旅游行業管理和市場監管。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標是把旅游業發展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市委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要以“紅色圣地、魅力*”為主題,進一步明確旅游產業思路,加快完善和實施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各項配套措施,加快以“一號工程”為重點的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建設,認真做好黃帝陵、壺口、乾坤灣景區建設的研究論證。強化黃金旅游線路宣傳促銷,辦好*精神展覽、*過大年、民間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對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旅游業的發展是挑戰與機遇同在,困難與希望并存。我們一定要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全力推動我市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007年全市旅游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和市委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圍繞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全市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圍繞把*建設成為紅色旅游首選地的目標,堅持科學發展,堅持統籌協調,堅持重點推進,全面實施*旅游總體規劃,加強宣傳促銷,加強項目建設,加強行業管理,加強人才培訓,加強市場監管,努力推動我市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全市經濟跨越發展做出新貢獻。主要目標是:全市來延游客達57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力爭突破33億元。圍繞上述目標任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扎扎實實做好旅游總體規劃的實施工作,加快縣區旅游規劃編制進度。旅游規劃是旅游業發展的龍頭。我市旅游總體規劃從2005年5月開始委托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規劃中心、清華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大地風景旅游景觀設計研究院等國內知名的規劃設計單位共同編制,歷時近兩年,目前已完成了《*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編制與評審工作,即將由市政府常務會研究后實施。各縣區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今年要重點做好旅游總體規劃實施工作。一是要抓好總體規劃的學習與宣傳工作。總體規劃實施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特別是旅游部門要分層分批進行學習培訓,要通過舉辦培訓班、聘請有關專家講解等多種形式,對各級各部門領導、旅游管理人員和規劃業務人員就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進行深入系統學習培訓,使他們了解規劃、熟悉規劃、掌握規劃,明確總體規劃的任務,切實增強執行規劃的自覺性。同時,要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對總體規劃進行廣泛宣傳,力爭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規劃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二是嚴格規劃審批和批后管理。總體規劃一經審批,就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一切建設行為都必須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各級旅游部門要與城建規劃、國土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切實加強項目審批及批后管理和執法檢查,堅決制止違反總體規劃的亂修亂建行為。對一些有影響的大案要案,要公開曝光,依法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法律責任,維護總體規劃的嚴肅性,確保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在總體規劃指導下有序進行。三是要進一步抓好*旅游框架體系的完善工作。就目前而言,全市13個縣區僅有安塞縣完成了規劃編制工作,洛川縣的規劃正在編制,旅游景區無規劃開發的現象也還比較嚴重。各縣區政府要充分認識旅游規劃的重要性,高度重視旅游規劃編制工作,切實把旅游規劃的編制、實施擺到重要議事日程,不但要抓緊啟動規劃編制工作,而且還要確保規劃質量。在規劃編制中,要做到“四個確保”:一要確保規劃的高起點、高標準。要精心籌劃,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的經驗,最大限度地實現理念創新,堅持“跳出*規劃*,跳出旅游規劃旅游”和以“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資源觀為規劃的基本原則,編制產業定位明確、產業布局合理、產品內容豐富的高水平旅游規劃。二要確保突出特色。特色是旅游業的靈魂,特色孕育競爭力。規劃要與本縣的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現旅游資源特色。三要確保科學合理。大多數旅游資源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再生性。旅游資源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盲目決策和隨意開發。保護旅游資源的核心是做好和執行好規劃。要充分發揮各方面專家、學者等旅游規劃智囊的作用,加強旅游規劃的調查、研究和論證,確保旅游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四要確保體系完備。不僅要加強總體規劃編制,還要加強配套的專項規劃、區域和景區景點詳細規劃的編制,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游客不同層次需求的旅游產品體系。同時,在編制區域性旅游規劃時,必須與城市總體規劃、社會和經濟發展規劃及全市旅游總體規劃緊密銜接。各縣區政府應該承擔起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旅游規劃的職責,市規劃部門和旅游部門要全程參與規劃初期論證和成果評審,監督規劃的實施。規劃一經審批,就應該保證規劃的剛性和有效實施,不得隨意改動。

(二)高要求做好旅游宣傳促銷工作,穩步擴大客源市場。旅游業的發展靠客源,客源就是財富,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力度,擴大旅游客源市場,是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各縣區政府、各級旅游部門要按照“政府宏觀宣傳,企業微觀跟進”的工作思路,加強政企合作,共同拓展旅游市場。一是全力打造*的城市品牌。要把塑造城市形象作為市場營銷工作的重點,以“中國革命圣地”、“中華民族圣地”、“中國紅色旅游首選地”為重點來策劃、組織、開展宣傳促銷工作。二是加大重點客源市場的宣傳促銷力度。今年重點是做好北京、上海、廣州等旅游熱點城市的宣傳促銷工作,同時還要緊緊抓住西安及其我市周邊旅游市場,做好進一步的鞏固和拓展延伸工作。要注重利用我市旅游產品與周邊地區產品的互補性,抓好精品旅游線路的推介工作,進一步提升我市旅游產品的整體競爭力。三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和多種媒體強化宣傳促銷工作。要完善旅游信息網絡建設,通過媒體的影響力和優勢,進行高效率、廣覆蓋的旅游宣傳。四是通過舉辦各類活動推進宣傳促銷工作。繼續辦好“清明公祭、重陽民祭黃帝陵”、“*過大年”、“萬花牡丹節”、“延川紅棗文化藝術節”、“天下黃河第一漂―乾坤灣漂流”、“安塞腰鼓大賽、剪紙大賽、陜北民歌大賽”等旅游節慶活動,加大節慶活動宣傳力度,豐富節慶活動內容,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延觀光旅游。五是通過擴大區域性合作加強宣傳促銷工作。加強與西北風情旅游聯合會、陜西十地市旅游合作組織及其他紅色旅游城市的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上,真正做到旅游資源共享、旅游線路共推、旅游客源互送,實現多贏的目標。六是引導、支持、鼓勵各類旅游企業開展宣傳促銷工作。進一步發揮旅游企業在宣傳促銷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利用本企業已有客源客戶的優勢,以舊促新,結識新客戶,開拓新市場,打開新局面。

(三)高檔次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高檔次的基礎設施是我們實現旅游業快速發展的助推器。旅游業的“吃、住、行、游、購、娛”是一條緊密相關的產業鏈,要按照旅游一條龍服務的要求,高檔次地完善配套設施,通過提升旅游配套設施的整體水平來滿足游客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在飲食方面,要針對游客不同的飲食心理和需求,為游客自主、自助式餐飲提供方便,滿足人們追求特色、追求風味的飲食感受;在住宿方面,要以清潔、衛生、舒適、安全為基本標準,加快市、縣旅游賓館飯店的評星定級工作,使旅游設施、服務質量向國家、行業通用標準看齊;在交通運輸方面,要以暢通、快速、便捷、安全為目標,重點抓好旅游道路和景區道路的暢通工程,保證游客一路順暢,輕松出行;在娛樂方面,要增加健康活潑、適于游客自娛自樂的項目設施,組織編排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為游客提供高水準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購物方面,要突出商品的觀賞性、紀念性和使用價值,開發研制一批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精美的旅游商品。要時時處處體現旅游設施的檔次和水平,從根本上提升旅游產業的素質,為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高度重視行風建設,切實加強旅游人才培訓工作。要繼續深入開展旅游行風民主評議,著力解決旅游行業中存在的不正之風問題,切實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樹立誠實守信、以人為本的*旅游形象,努力實現“六個明顯”目標,即旅游管理部門的機關作風明顯轉變,旅游行業的管理明顯規范,旅游市場和環境明顯改善,旅游行業隊伍素質明顯提高,旅游服務質量明顯好轉,游客和公眾的滿意率明顯提高。要以培養旅游策劃人才、管理人才、營銷人才、技能型服務人才為重點,加大培訓力度,努力提高旅游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要著力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水平過硬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提升旅游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要大力推進旅游崗位培訓,實行旅游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考試制度。各級旅游部門和各旅游企業都要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習,要教育和引導廣大旅游從業人員熱愛生活、熱愛工作,能拚搏、講奉獻,當好形象使者、文化使者、友好使者,為*旅游多做貢獻。

(五)切實加強旅游市場綜合治理工作,維護旅游市場秩序。旅游業的跨越發展歸根到底要通過旅游市場來實現。營造一個良好的旅游市場環境,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對于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一如既往地抓好旅游市場的治理整頓工作。一是堅持依法治旅。繼續深入貫徹《旅行社管理條例》、《導游人員管理條例》、《陜西省旅游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旅,不斷提高旅游市場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二是加大綜合執法力度。各級旅游、工商、公安部門要重點打擊“黑社”、“黑導”、超范圍經營、虛假、違規廣告等破壞旅游經營秩序的行為;工商、質監、物價部門要重點打擊旅游消費中存在的欺客、宰客,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價格欺詐等行為;交通、公安、旅游部門要重點查處旅游客運和一日游市場存在的無證運營、帶故障運營、超載運營等行為。三是完善工作機制。要進一步強化旅游投訴處理聯動機制的作用,完善處理程序,提高投訴處理效率。四是強化旅游安全管理,防止發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各級旅游部門一定要督促各類旅游經營單位切實加強安全生產,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定期不定期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特別要注意防范旅游道路交通、游船、旅游游樂設施等方面的重大事故以及飯店、餐館、游客聚集場所的火災、食物中毒等事故的發生。要建立突發事件預警預報制度,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加強領導,協調配合,努力形成旅游工作的整體合力

要加強領導,夯實責任。旅游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從旅游六大要素來看,旅游要發展,決不是旅游部門一家的事情,涉及到許多部門。要把旅游業發展起來,政府要主導,部門要分工協作抓旅游。各級政府都要把發展旅游業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要研究旅游規劃,要研究旅游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要把旅游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要把旅游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明確分管領導、分管部門的具體責任,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定期檢查,年終考核,切實把各級的責任落到實處。

要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各有關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密切合作,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宣傳部門要負責審定重大宣傳報道和陳列內容,督促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進行大力宣傳,為發展旅游業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計劃部門要負責把旅游基礎設施項目列入投資計劃。財政部門要把旅游的規劃編制、宣傳促銷、教育培訓、文物保護、展示等經費列入預算。交通部門要圍繞紅色旅游的發展,安排與紅色旅游相配套的公路建設,對重點線路要優先安排。鐵路、民航部門要配合旅游部門做好車次和航班的組織,要盡量增加火車和航班的班次,并盡量多開通一些城市的航班。規劃部門要做好旅游規劃與城市建設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有關內容的審定和銜接。文化部門要負責組織與旅游有關的文藝演出活動。文物部門要做好文物保護的規劃、文物的征集、陳展、維修等等。民政部門要做好革命烈士陵園的保護和維修。公安部門要維護好旅游秩序。工商部門要管好旅游紀念品市場,防止尾追兜售等等。總之,各部門、各單位要分工協作,齊心協力搞好旅游工作。

第9篇: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條例范文

【關鍵詞】沈陽;歷史建筑;可持續

一、沈陽近代建筑的類型及特點

沈陽擁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到了清朝的努爾哈赤建都沈陽時便成為了沈陽近代城市發展的基礎,沈陽的近代城市的發展的開端是由外國殖民者的侵入開始的,所以城市在清政府、侵略者和軍閥統治著三種政治因素影響下,城市的格局發生的巨大的變化,因而政治因素是沈陽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形成了沈陽城市發展的板塊化的發展特征,城市的發展展現了建筑的特點。

(一)具有傳統民族特點的建筑

沈陽自努爾哈赤建都以來,以皇城四方形為中心,在皇城周邊均為傳統的中國民居,到了后期國門被迫開放,西方傳教士的引入,使得沈陽皇城外有了新興的建筑形式即―教堂。

(二)西洋古典式建筑

建筑主要是自歐美的外國建筑師和留學回國的中國設計師以及日本的建筑特點及技術。建筑特點 “洋門臉”的建筑,在洋風的影響下出現了一種獨特的建筑,即“洋門臉”建筑。初期傳入是模仿,建筑的平面形式、空間布局、建筑的工藝,選擇的材料都是傳統的民居做法,只有立面形式以及入口等重要部分做成西洋的,這種建筑就稱為洋門臉的建筑。發展到20年代的極盛時期,沈陽的洋門臉建筑成為在中國傳統的坡屋頂歇山面加了一個西洋的立面,如圖1-1所示,原奉天女子中學,只在主入口突兀的加上了西洋的三段式立面。如建于1910年建成的咨議局,其柱體為磚雕。該建筑最大的特點就是磚雕以墻磚代替西洋的石料,磚雕代替石料入口部分為四層凸起,建筑立面均有壁柱,并且柱子為奧尼柱式,二樓是典型的西方陽臺并帶拱券。該建筑是比較好的實例,中國工匠們的磚拱券技術可以說是仿照西方建筑樣式自創出來的。雖然這種建筑師不合理的,但是他體現了西洋建筑傳入中國的過程。

(三)沈陽近代建筑的折衷主義―辰野式

1、折衷主義建筑

沈陽近代建筑中的“折衷主義”主要指在20世紀20、30年展和興盛起來的“西洋風建筑”影響下由日本設計師傳來的日本近代代表建筑形式。日本當時正在中國的沈陽進行侵略活動,引入了日本當時最先進建筑設計理念。

建筑特點是多為古典的三段式或羅馬式的構圖,比例和尺度都極為精確如滿洲中央銀行千代田支行(先亨得利名表眼鏡店),厚實的墻體和敦實的柱體讓我們仿佛看見了真正的西洋建筑,這個時期西洋風已經極為盛行了。

2、“辰野式”建筑

“辰野式”建筑的代表人物是辰野金吾。他是日本的著名建筑大師,是建筑界的鼻祖,他在海外學習多年,后回國將西方當時盛行的現代主義帶入日本,改變了日本純粹模擬西洋建筑的模式,自此辰野式的建筑被日本建筑師傳入中國。

建筑特征:建筑的整體形態像英國的皇冠,也有稱作皇冠式建筑的,建筑的檐口以及分段的部位都采用白色圍護進行整體分割,加上紅色的墻面,色彩十分艷麗,其高出的頂部有統領整個建筑的作用,顯得十分堅固與厚實。

(四)“州國”式與早期的“現代主義”建筑

“州國”式[1]的建筑師日本在后特有的官式建筑而得名,這類建筑大都對稱式布局,而中間部分要高于兩翼的尾樓,意思傳達志高的統治,建筑的屋頂形式有的額會尊崇當地的傳統建筑而加上屋檐和中式的屋頂,有的直接做成西式的平屋頂。

早期的現代主義建筑,當時俗稱切豆腐式,由于西方當時已經進入了現代建筑時期,傳入東方的是明顯的包豪斯思想,因而,建筑設計師們大膽的將前沿的設計理念實現在了中國,這類建筑不再采用傳統的柱式,也不再有多余的裝飾物,而是純粹的建筑形式,空間布局也不再是對稱式,更加自由。因為是為官衙所做,在氣勢上更偏重與加強建筑的壓抑感,讓其表現的威嚴。

二、沈陽近代歷史建筑可持續的應用情況與出現的問題

對于非文物的近代歷史建筑再利用具體情況,以下是沈陽市優秀近代歷史建筑的現存狀態分析圖及再利用比例圖,由表2-1可以看出,近代歷史建筑的再利用量需求非常大占67%,但是遭到二次破壞的情況占大多數。因而,目前現存沈陽近代歷史建筑再利用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一)、沈陽的近代歷史建筑目前還沒有關于對非文物級別的近代歷史建筑有一個詳細的再利用計劃,想要進行建筑的可持續,就要再利用。再利用的范圍與程度都沒有規定,導致大批量的近代建筑在業主第二次使用的時候破壞了。

(二)、可持續的理論沒有進行介入,可持續的發展就是為了讓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環境想協調存在,但是歷史建筑的再利用速度遠遠趕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導致,大部分的歷史建筑變成了破壞城市環境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政策制度跟不上。

(三)、再利用前缺乏評估過程,沒有合理的評估就不能針對性的對建筑進行設計,首先要對建筑結構使用情況進行評估,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又這良好的可持續的發展前景。

(四)室內外功能不能滿足需要,室內功能不能滿足現代功能的空間,不能充分的利用資源,現使用的業主只在需要的空間內大肆改造,嚴重的對建筑進行了第二次的破壞。室外空間包括停車和景觀的設計,基本保持原貌的較多,有益于城市的發展,周圍的建筑擠壓,歷史建筑的人文空間就被剝奪了,以至于沒有更多的地方可以使建筑呼吸生長,即使留下狹窄的空間也做了停車使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沈陽近代歷史建筑在受外來影響下產生了獨特的風格,是中國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建筑的再利用是對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有效手段,相比拆除所需要的資金與能源,再利用是更生態的做法。沈陽近代歷史建筑的再利用缺乏的是可持續性原則,業主為了短期利益強烈的極端的去迎合功能空間,短期的機構功能補救只能暫時延長建筑壽命,沒有為后代子孫的再利用留下任何貢獻,通過對沈陽近代歷史建筑的分析,得出結論,沈陽近代歷史建筑的可持續性再利用情況堪憂,沒有達到可持續的理念,也不能夠物盡其用,還有破壞之嫌疑,因而可持續再利用是否對歷史建筑有促進因素都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的。

注釋:

1張復合,中國近代建筑研究與保護[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4:定義取自27-30

參考文獻:

1 張復合,中國近代建筑研究與保護[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004

相關熱門標簽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久久| 中国丰满人妻videoshd|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丁香综合在线| 无码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热久久美女精品天天吊色| 亚洲AV永久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99久无码中文字幕一本久道|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日本岛国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熟女少妇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成人精品一区|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无码网站|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1国产丝袜|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国产超碰人人爽人人做人人添|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 女人下边被添全过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亚洲色av天天天天天天|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不卡av电影在线|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2020|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级|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午夜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欲色有一二欲色|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欧美成人第一页| 一本一本久久aa综合精品|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aⅴ精品网站婷婷|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av一中美av一中文字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