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數據庫變更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據庫變更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據庫變更管理

第1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變更調查;地類變更調查;數據庫變更;GPS;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tras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eihai city and discusses the main job change survey: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the change of ownership change survey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and the two land survey database change, especially land change survey. To explore the land change survey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key and key areas; and a method of sub-meter handheld GPS update in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data collection and database.

Key words: land change survey; land change survey; database change; GPS method;

中圖分類號:P285.2+39

1.土地變更調查背景

1988年,北海市作為廣西區的試點率先開展了土地資源詳查工作,建立了首個基礎地類數據臺帳。90年代初開展市區地籍調查(40平方公里)。96年后開展了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2001年航攝完成了1:5000正射影像圖(4016平方公里)。2005-2006年完成了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工作,建立了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庫。在土地利用更新調查數據庫的基礎上,2008年9月完成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工作。

然而,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工作完成以后,如何開展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及時準確掌握土地利用的變化狀況,保持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成果的現勢性,為國土資源管理提供準確的、現勢的土地信息,是二次土地調查后面臨的重大問題。

2.土地變更調查的內容和重點

行政界線調查、權屬界線調查、土地利用現狀(地類)調查這幾方面和數據庫建設是第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的主要內容。顯然,土地變更調查就是對已經發生變化的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土地利用現狀(地類)進行調查和更新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

對已經發生變化的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土地利用現狀(地類)進行調查就是對這些發生變化的線(行政界線、權屬界線、地類線)進行空間定位,同時對這些線圍起來的地塊進行定性。我們分別稱為行政界線變更調查、權屬變更調查和地類變更調查。

土地變更調查具體來說就是獲取這些方面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并且更新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

在行政界線變更調查、權屬變更調查和地類變更調查中,行政界線具有長時間不易改變和行政界線改變都有專業人員勘測的特點,其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都可以通過民政部門收集。權屬變更主要由幾個方面引起,一是行政界線改變;二是糾紛(或爭議)土地處理結案;三是土地轉讓;四是征用集體土地。不管那個方面涉及到的范圍較小和地塊不多,也都有專業人員勘測,其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都可以收集。地類變更調查涉及的范圍最大,地塊也最多,主要是農民自主生產,改變種植品種和范圍導致的地類變化,其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只有通過調查人員實地調查才能取得。因此,地類變更調查是土地變更調查最主要的和工作量最大的工作。

3.地類變化的特點和類型

3.1地類變化的特點

北海市2002年以來各地類變化情況如表1和圖1所示。

表1北海市各地類增減情況單位:畝

圖1 北海市2002至2008年各地類變化圖

經分析,北海市各地類增減變化的主要特點為:

(1)面積比重大的地類,變化機率也較大。據2008年土地變更調查統計,全市地類面積最大的是耕地1811327.9畝,占全市土地30%;其次為林地,面積1484264.4畝,占全市土地25%。

(2)可調整地類變化頻繁。2008年統計,全市可調整地類面積已達133348.6畝,其中可調整養殖水面占129898.5畝,估計在未來5年內該變化趨勢還會上升。原因是養殖經濟效益好,部分農民將耕地改作可調整養殖水面、園地。

(3)項目建設引起變化。廣西沿海設施項目不斷落實,尤其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城市規模不斷發展擴大,建設占用各地類較多。“占一補一”用地制度實行,是建設用地、耕地、未利用地之間變化重要因素。

2、地類變更調點分析

上述結果表明,北海市的土地利用現狀存在著一些地類變化大,一些區域地類變化大的現象。因此,土地變更調查可以注重以下兩點:

(1)重點調查地類:耕地、可調整地類(可調整養殖水面)、居民點及工礦用地、未利用土地變化。

(2)重點調查區域:周邊沿海地區(如營盤、福成、西場、沙崗、黨江、廉州等鎮)、城郊結合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中建設用地、列入土地開墾范圍土地。

3.2地類變更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實中,存在未經批準擅自利用耕地、林地等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現象。按變更調查有關規定,此類用地不符合地類變更條件,不能上圖、入庫、變更。因此,數據庫就不能真實客觀反映土地利用現狀。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認為應該建立預變更調查數據庫,將擅自使用農用地進行非農建設的地類按實際調查上圖,納入預變更調查庫,根據以下處理原則進行變更。

(1)耕地變更處理原則

原為耕地,農民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改作園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

等農業用地的,按帶K地類調查上圖,納入預變更調查庫,3年內不作為地類變更;在預變更數據庫仍連續保留耕地不變(帶K地類),3年后視耕作情況再定,這樣有利于耕地保有量。

(2)園地等農用地變更處理原則

原為園地、林地、草地、其他土地的,農民自發開墾為耕地的,其中坡度在15 以下,連續3年納入預變更數據庫按耕地調查上圖,第4年才根據實際,按耕地進行變更;坡度在15 以上的,不作耕地,仍認定為原地類園地或林地或草地。

(3)建設用地變更處理原則

對于已經依法批準新增建設用地,不管實地是否發生變化,均變更為建設用地;對于未獲批準的新增建設用地,按建設用地調查上圖,納入預變更數據庫,今后是否變更,視國土資源部處理情況另定。

3.3地類變化的類型

二次土地調查中,地類有三種類型,一是線狀地物,二是圖斑,三是零星地物。

不管是那種地類都具有兩個特性,一是空間特性,即空間位置和形狀大小;二是利用現狀(屬性)特性。根據這兩個特性的不同變化,地類的變化有如下兩大類型:

3.3.1空間特性不變而利用現狀發生變化類型

這種類型的變化特點就是地類界線沒有變化,地類屬性發生了變化,即原來的圖斑由一種地類變為另一種地類,如由旱地(013)變為果園(021),如下圖。

3.3.2空間特性和利用現狀都發生變化類型

這種類型的特點就是原來的一個或多個圖斑地類界線和地類屬性都發生了變化,即原來的一個圖斑變為兩個以上不同地類的圖斑;或者由兩個(或多個)不同地類的圖斑變為多個不同地類的圖斑,如下圖。

顯然,變化的地類利用現狀(屬性)可以通過外業調查肉眼確定,但是,變化的地類的空間特性是肉眼無法確定的,必須借助測量工具來確定。

有關變化地類圖斑的編號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參照地籍編號的原則對變化的地類圖斑進行編號。

4.地類變更調查的方法

重點探討沒有新的遙感影像資料情況下對廣大農村農民自主生產經營造成地類變化的調查方法。

地類變更調查就是通過外業作業獲取變化地類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過程。要獲得變化地類的空間數據必需借助測量儀器。

4.1GPS測量法

北海市在第二次土地調查中廣泛采用GPS(RTK)加上皮尺進行補測新增地物,效果很好,精度很高,在地類變更調查中完全可以用該方法進行作業。不足的是投入的專業測量人員多,儀器費用也高,專業性強,非測量人員還不能進行操作。該方法可用于某些重點區域和精度要求高的區域。

4.2手持GPS測量法

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10000,有些地方甚至更小。北海市的二次土地調查(農村部分)基本比例尺是1:5000,我們用亞米級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的方法進行變化地類的數據采集試驗,結果令人滿意。

首先在一些已知點上對幾種亞米級手持GPS測量結果進行點位、長度、面積等幾方面的精度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天寶JunoSB手持GPS能夠滿足1:5000比例尺精度要求。但要注意的是短距離測量不能保證精度,也就是說不能用于測量獨立居民點的邊長和線狀地物寬度。

外業數據采集試驗采用WAASC方式觀測。共測量36多個圖斑,其中沒有變化的圖斑4個;已發生變化的圖斑28個,新增地物(獨立居民點)4個。地類屬性變化多為旱地(013)、林地(031)、曬場(122)變為蝦塘(坑塘水面114)和居民點(203)。

將這36個圖斑圖形插入(套合)到1:5000二調土地利用現狀圖上進行比對。在4個沒有變化的圖斑中,有3個圖斑地類界線吻合很好,地類界線的偏移均在±1.5--2.5米之間(圖上小于0.5),最差的一個圖斑地類界線的編移最大也就3.5米(圖上0.7)。各圖斑的面積誤差也小于0.5。其它28個變化的圖斑中,有5個圖斑的一些地類界線是以道(小)路邊線相鄰的,地類界線的偏移也不超于±3米。

試驗結果表明,用JunoSB手持GPS加上皮尺丈量進行地類變更調查的數據采集能夠滿足精度要求,方法是可行的。

5.數據庫變更的方法

5.1數據庫更新的要求

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相關規程及地類變更規則研究成果,在建立基礎數據庫的同時應增加預變更數據庫的建設。基礎數據庫是經國家或上級主管部門確認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預變更數據庫是未經國家或上級主管部門確認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主要記錄對于基礎數據庫實地已發生變化的數據。

5.2數據庫更新的內容

數據庫更新是利用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管理軟件對數據庫進行編輯、更新,保證數據的現勢性,確保土地利用現狀實地和數據一致性,應分為預變更數據庫變更和基礎數據庫變更。

5.2.1預變更數據庫變更

土地利用現狀已發生變化的,應對變化的空間位置及屬性在預變更數據庫中進行變更,比如由農業結構調整、違法用地等造成的土地利用現狀的變化。

5.2.2基礎數據庫變更

(1)日常變更。基礎數據庫日常變更指日常工作中利用有關部門確認的土地利用變化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對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數據庫進行實時的更新。日常變更數據主要是指經審批通過的項目用地的數據等。

(2)年度變更。年度變更指將上一年數據庫日常更新的變更數據在統一時點進行匯總,獲取該年度變更數據。

5.3數據庫更新的流程

在數據庫更新過程中,我們主要研究數據庫日常變更在變更過程中的流程及技術處理方法;同時研究數據庫年度變更中數據匯總、分析的原理和技術方法,得出符合土地管理要求的相關表格成果。

流程如下:

變更數據檢查――預變更數據庫編輯、入庫――――――基礎數據庫更新

5.4數據庫更新的技術方法

為了更好地研究數據庫變更過程中的相關技術、方法,我們按數據庫變更流程進行試驗、分析。

5.4.1變更數據檢查

變更數據入庫前,應對其格式、坐標系、精度、屬性等進行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要進行修改。

(1)變更數據的格式應符合《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中規定的數據交換格式;

(2)統一轉換坐標系為“1980年西安坐標系”;

(3)轉換后的數據與數據庫中最新的DOM數據套合,檢查對應要素的位置偏移精度,對不滿足精度要求的數據進行修改。數據的精度要遵照高精度優先原則:當更新數據源與原數據庫的精度不一致時,低精度數據服從高數度數據。

(4)檢查屬性數據與矢量數據的邏輯一致性。

5.4.2變更數據預變更

變更數據經檢查確認后,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將變更的空間數據導入土地利用現狀預變更數據庫,提取變更范圍內土地利用要素的屬性,需編輯的則進行編輯,并分析變更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的變化前后情況,并記錄變化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

5.4.3數據庫更新

根據數據庫更新的要求和變更數據的實際情況,從預變更數據庫中提取實際需變更的數據,轉入到基礎數據庫進行更新,保證數據的現勢性。

5.5數據庫更新實例

利用武漢中地數碼公司的農村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我們以銀灘鎮曲灣村已報批項目用地變更來進行數據庫的變更。

(1)利用Mapgis平臺導入項目用地范圍,并轉到西安80坐標。在數據庫管理系統新建一變更項目,將轉換后的用地范圍轉入到數據庫管理系統,如圖示:

(2)選擇系統中的“數據變更”下“土地利用”中的復雜變更,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寫變后的的圖斑屬性,如圖示:

(3)點“確定”后可進行預變更,得到變更后圖形,系統分析變更范圍內地類變化情況,如圖示:

(4)數據待確認后選擇系統“變更管理”中的“提交入庫”,數據庫將進行更新,數據變更完成。

通過試驗,利用武漢中地數碼公司的數據庫管理軟件,能實現計算機自動完成各種變更處理,能基本滿足土地利用變更的要求。該系統的每一次變更都可作為預變更,在基礎數據庫進行變更前,都可對預變更進行修正,避免工作中出現的失誤。

6.變更土地調查技術流程和方法

綜上所述,土地變更調查技術流程和及法如下:

6.1技術流程

各環節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變更數據采(收)集:該階段的內業工作主要是收集變更的區域信息和權屬信息;外業工作主要是采集變化地類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

變更數據處理:該階段主要工作是在內業對收(采)集的資料掃描、矢量化、坐標轉換,生成統一比例尺、80西安坐標系的圖形數據。

變更數據輸入:該階段主要是按規定要求輸入變化地類的圖形數據和屬性數據。

變更數據核查、確認:輸出數據變更后的圖件,由業務科室(地藉、測繪、耕保等)組織人員實地核查,并對變更的成果進行確認。

數據庫更新: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將確認后的變更調查成果的空間位置及屬性替換原數據庫的空間位置及屬性,并匯總、輸出相應的變更調查成果。

6.2技術方法

和二次土地調查的技術方法一樣,變更調查也采取內、外業結合的方法。

內業:在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基礎上,將收集的行政界線變更數據、權屬更變數據展繪到二次調土地利用現狀圖上。

外業:外業調查核實,對已發生變化的地類進行數據采集,并詳細記錄,填寫外業調查記錄表。

內業:將外業采集的數據展繪到到二次調土地利用現狀圖上并進行變更土地利用數據庫工作。

7.結語

(1)土地變更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行政界線變更調查、權屬變更調查和變更地類調查。調查的任務就是獲取這些變化的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并根據這些數據更新二次土地調查土地利用數據庫。

(2)權屬變更的數據可以通過內業資料收集的方式獲得,而變更地類的數據獲取,在沒有更新的、符合精度和比例尺要求的航空(天)影像圖的情況下。通過試驗證明,基層國土資源所工作人員可以使用亞米級手持GPS進行變化地類數據采集。

第2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

1 引言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是土地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關系到目前農村產權制度的改革、新農村的發展,意義重大。而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數據庫建立工作正在全國各地開展,需要完成數據的搜集及整理工作,并要進行相關的檢查以及后續的入庫發證工作。目前,很多發達國家都已將地籍數據庫作為國家基礎空間資源數據集,并探索和制定地籍數據標準和模型,納入到國家地理空間基礎信息標準體系之中。我國的地籍數據庫建設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也已經開始從過去為國土資源部門和政府管理服務為主要目的的傳統地籍向以服務于全社會為目的、以現代科技手段為主的現代地籍轉變。

2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

2.1 工作流程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流程圖

2.2工作內容

按照國家和省廳要求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工作,主要包括:

2.2.1地籍區和地籍子區的劃分

在縣級行政轄區內依次劃分地籍區和地籍子區,主要依據鄉(鎮)或街道辦事處的行政界線,結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顯地物劃分地籍區。地籍區的劃分應無縫銜接,不重、不漏。在地籍區內主要依據行政村或街坊界線,結合地形特征要素和明顯地物,劃分地籍子區。地籍子區的劃分應無縫銜接,不重、不漏。當采用線性地物作為地籍區或地籍子區界線時,界線盡可能定位在線性地物的邊線上,盡量不要定位在線性地物的中心線上。地籍區和地籍子區劃定后盡量保持穩定,原則上不隨行政或管理界線調整而調整。

2.2.2 權屬調查

(1)通知指界及確定指界人

各級人民政府在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時,分區、分片開展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通告,按照調查工作計劃,送達土地權屬界址調查通知,通知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按規定時間到場指界。調查人員攜帶外業調查底圖和相關文件資料,每天由鄉鎮國土資源所人員帶隊到達該天需要進行權屬調查的村委會,通知雙方指界人共同到現場指界。

(2)界線調查認定

調查時由相鄰兩指界人現場指界,經雙方認定的界線,調查人員現場將界線繪制在底圖上,界址線采用相應符號表示界址線,當界址線與行政界線重合時,采用行政界線符號代替權屬界線,用相應的行政界線表示,核查無誤,外業人員在工作底圖上標注臨時界址點號,用加點圓圈表示界址點,再填寫界址點、線說明,雙方指界人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

(3)界址點設置

界址點的設置應能準確表達界址線的走向。

(4)界址點編號

土地所有權宗地界址點以地籍子區為單位,由上至下、由左到右按自然數順序統一編號。

(5)宗地草圖繪制

宗地草圖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點、線和相鄰宗地關系的實地記錄,是處理土地權屬的原始資料。

(6)記載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應在現場記錄。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結果記錄于所有權地籍調查表上。

(7)宗地編碼

宗地編碼采用五層 19 位層次碼結構,按層次分別表示縣級行政區劃、地籍區、地籍子區、土地權屬類型、宗地號。

2.2.3 地籍測量

調查時,影像難以判讀或地物發生變化時,則需要進行實地測量。

2.2.4 變更權屬調查

變更地籍調查是指宗地登記的內容(權屬、用途、界線等)發生變更時,根據變更登記申請的內容,實地進行權屬調查和地籍測量,并對地籍圖及數據庫進行變更。

(1)變更權屬調查

根據變更土地登記申請,發送變更地籍調查通知書。涉及界址變更的,必須由變更宗地申請者及相鄰宗地權利人按指定的時間到場共同指界認定,并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字蓋章。申請者和相鄰宗地權利人屆時不到場或不在地籍調查表上簽名蓋章的,按違約缺席指界處理。因宗地的權屬類型、界址點發生變化,變更后的宗地必須重新編碼。

(2)變更地籍測量

根據變更權屬調查情況,以地籍調查成果為依據,核實本宗地與臨宗地界址點、線的關系,確認無誤后采用不低于原地籍測量的精度,實地對變更宗地進行地籍測量。依據變更地籍調查結果,對原地籍圖進行修改,并對原數據庫進行變更。變更測量過程中,發現原圖地籍要素或地物要素有明顯錯誤,應予以糾正。

3 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建庫分

3.1 數據庫建設目標

農村地籍調查成果數據庫建設是在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權調查及登記發證的基礎上,按照相關數據庫標準的要求,建立集空間信息和屬性信息為一體的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庫。為以后土地的管理和分配,登記發證做好保障。

3.2 數據庫建設標準

數據庫建設應嚴格遵循數據庫標準,建庫標準是數據庫建設對數據合法性判斷的依據,也是數據監理的依據,因此,建庫工作的開展建庫標準規范必須先行。對數據進行分析并收集與數據建庫有關的規范,制定合適的數據建庫標準意義重大,它決定了地籍數據庫是否具有共享性、擴展性、可維護性、可升級性,也是數據各項功能實現的重要保障。

3.3 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建設流程

圖2 集體土地所有權數據庫建設流程

3.4 數據庫建設平臺的選擇

數據庫建設平臺的選擇會很直接的影響到數據庫成果的管理和數據庫建設的進程。所以平臺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此數據庫數據量較大,首先要保證所選軟件具有海量數據處理能力和大型數據庫管理能力,而且要有較為靈活的數據編輯處理能力和強大的空間數據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 ArcGIS 在綜合考慮情況下擁有較強的優勢,因此,使用基于 ArcGIS 的弘圖地籍管理信息系統作為建庫的軟件平臺。以 Oracle 為數據庫平臺,以 ArcSDE 為空間數據庫引擎,有機的將 GIS、MIS、OA 相結合,實現圖形和屬性的一體化管理,實現了地籍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智能化,同時系統所具有的強大的海量數據管理、查詢和分析功能也為建庫工作和以后的資源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3.5 數據庫的建立

建庫軟件能夠提供數據庫模版以及各項參數設置,可以達到方便快捷建立數據庫的方法:

(1)利用建庫軟件提供的數據庫模板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權屬圖形庫,利用建庫軟件提供的標準業務數據庫模板建立農村土地權屬屬性庫;

(2)地類字典設置;

(3)權屬系統設置;

(4)管理區、行政區設置;

(5)數據庫系統參數設置,主要包括計算面積、計算單位、小數字數、結點半徑等參數置。

數據庫創建完成后,進入數據入庫階段。利用數據建庫軟件既可以實現對標準二調數據庫的導入,也可以通過數據轉換將此次調查數據錄入數據庫。

4 結語

農村集體土地確權數據庫的建立是農村地籍調查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農村地籍調查的質量和以后的應用。建立農村集體土地權屬數據庫是三權確權發證的主要任務之一,必須正確處理好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的建庫錄入環節。因此,在建立系統時必須正確認識到系統數據組織的重要性,應通過良好的數據組織形式來確保建立一個安全、可靠、高效、實用的管理系統,以實現土地信息的快速查詢、檢索、修改更新、統計制表、分析預測和輔助決策。

參考文獻:

[1]宗地代碼編制規則[S].(國土資廳發[2011]57 號).2011

第3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數據庫;維護方法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調查已經圓滿結束,形成的國家、省、市、縣四級調查成果數據庫已逐步被啟用。從2010年起,農用地轉用、土地征收、土地登記、土地規劃、土地開發整理、土地復墾等日常土地管理工作都在使用最新的調查成果,這就要求土地管理部門對調查數據庫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維護,才能保持數據庫日常性、連續性的常態工作,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土地管理要求。

2 數據庫維護堅持的原則

1.堅持實行動態跟蹤管理,及時修補測,實時變更,保證調查成果的現勢性的原則;

2.堅持地籍測量前置、數據必須經過相關部門兩級檢查,一級驗收,審查入庫的原則;

3.堅持及時更新臺賬、統計簿及圖件的相關資料,為日常土地管理及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最新資料支撐的原則。

3 數據庫維護的必備功能

數據庫日常維護工作是保證調查數據庫安全、高質量、可操作、可持續的重要保證,具體要具備以下幾項功能:

目前各種類型的數據庫系統都基本具有數據的備份與恢復機制,從而保證了在系統失敗時重新獲取數據的可能性,因此定期形成歷史數據庫和備份事務日志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日常維護工作。

1.備份數據庫:數據庫在創建之后就必須提供一個裝入基點,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時間周期進行數據庫的自動備份,形成歷史數據庫,一旦出現數據事故,把損失降為最低。

2.備份事務日志:事務日志能及時反映數據的演變和具有可追溯性,所以將事務日志與數據庫放在同一個設備上,保證數據備份的及時和準確性。備份事務日志的周期直接影響數據的恢復程度,力爭做到每天備份。

3.備份數據庫及其日志間的相互作用:如果用戶數據庫存儲的設備失效,數據庫被破壞或不可存取,通過裝入最新的數據庫備份以及事務日志備份就可以恢復數據庫并能進行用戶之間的可傳遞,是最理想的數據庫維護方法和最基本的數據庫維護要求。

4 數據庫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

1.具備數據庫管理和土地日常管理的相關專業技術水平;

2.系統維護人員的一個日常事務是為用戶創建新的信息表,并為之授權。創建表以及為表授權的方法是保證數據庫安全和質量的有效措施。

3.系統管理員的另一項日常工作是監視系統運行情況,及時處理系統錯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監視當前用戶以及進程的信息;(2)監視目標占用空間情況;(3)監視數據庫統計數字。

4.為保證系統數據的安全,系統管理員依據系統的實際情況,周期性的更改用戶口令,執行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

5 數據庫維護的流程和方案

以江蘇省鎮江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為例,調查數據庫已于2011年正式啟用,具體的調查數據庫維護流程和方案如下:

5.1 流程圖

5.2 職能分工

調查數據庫在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國土資源分局負責制定土地管理的各項政策,監督、檢查、協調測繪單位、軟件單位、數據庫維護單位等生產單位的各項工作,完成登記受理、權源資料及測繪資料審核工作,并決定是否頒發證書。

測繪單位負責測繪及調查工作,是土地管理的基礎工作,嚴格執行各項作業依據,保證做到權屬合法、界址清楚、四至無爭議;測繪工藝合理、調查信息齊全;精度符合規程要求,圖件符合入庫要求。

管理軟件是土地管理的核心,軟件建設供應單位應針對國土資源局的要求及時完善土地管理的各項功能。為保證數據庫成果的維一性、正確性,應提供數據下傳、上傳以及多終端作業的功能,以利于規劃、用地、地籍的協調工作和大批量測繪調查數據的維護。對國土資源局內部網上的所有終端進行權限設置,數據庫維護人員的終端具有下傳、上傳和修改數據庫數據的權限,其他終端只有查詢、瀏覽數據庫的權限,實現歷史數據庫的查閱和恢復功能。

數據庫維護單位要保證數據庫成果的維一性、正確性,是土地管理最密切的支撐。應協助國土資源局做好調查成果和測繪成果的審核工作,按規程要求以及數據庫的數據標準進行作業。按排二個以上的專項技術人員在國土資源局現場辦公,完成地籍調查、土地規劃等各類數據的維護工作。

5.3 工作內容

1.數據庫的變更維護,包括調查、測繪數據的合理性檢查和更新;

2.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進行日常土地管理的報表編輯;

3.利用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進行日常土地管理的圖件編輯;

4.對數據庫管理軟件的功能提出合理化建議;

5.對國土局需要熟悉軟件功能的人員進行指導。

5.4 技術方案

1.用圖部門(測繪單位、管理部門)填寫用圖申請單,申請單需注明用途和區域{街道、街坊(村)。申請單應有國土資源局指定的專人簽字同意。根據申請單下傳數據給用圖部門;

2.對變更后的數據庫進行檢查(對測繪的外業成果進行抽查);

3.打印出變更后的圖件交國土資源局相關部門審核并簽字確認(地籍科-調查數據、規劃科-規劃數據等);

4.按照簽字確認后的變更圖件修改數據庫的數據,對修改后的數據進行拓樸、屬性等各項檢查,保證數據庫處在正確運行狀態,以利于隨時完成報表任務。

6 結束語

第二次土地調查形成的數據庫成果,階段性的滿足了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迅速推進,土地的流轉速度加快,用地狀況不斷變化,如何做好調查數據庫的管理和維護工作,來滿足土地資源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需要,是目前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希望本文能為業界同行提供參考和借鑒,使土地管理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TD/T1014-2007》.2007-07-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技術規范》2007-12

第4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一旦判定可能需要CMDB,企業所需要做的就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慣例。一切都從ITIL開始,它是IT服務管理的業界框架。在開始制訂配置管理策略時,要根據ITIL目標設定正確的目標。ITIL說明了組織內部以及與其服務相關的配置管理,囊括所有 IT 資產和配置。理想的CMDB 應提供準確的配置信息及其記錄文檔,以支持其它所有服務管理流程。此外,它必須為事件管理、問題管理、變更管理和管理提供堅實的基礎。它必須有能力根據基礎架構狀況驗證配置記錄,并及時警告和糾正異常事件。其實,建立CMDB是一項大工程,企業必須遵循正確的方法,才保證完成的效率。

數年來, CMDB 概念不斷演變,從獨立的數據儲存集合到整合的數據儲存,再到單一的中央數據庫。每次演變都使其更加接近“解決方案”的目標,為配置數據建立記錄來源,而且無損于基礎架構的狀況。然而,嘗試采用這些方法的人們發現,它們具有嚴重的缺陷,那就是難以或者不可能擴充。這正是推薦聯邦式數據模型(Federated Data Model)被看好的原因。這種方法的突出特點是有一個中央數據庫,通過通用數據模型與其它數據庫連接。該模型會把信息從一點傳送到另一點,不必重新編寫代碼。

聯邦式方案是效率最高的解決方案。因為聯邦式數據模型會納入一個跟其它數據儲存相連結的中央式數據庫,這是分享配置數據的最佳方式。它能夠節省去完全中央數據庫方案中相關的設定與維護的高額成本,將廣為分享的主要配置項目數據放在共享的數據儲存之中,再結合其它應用數據庫中的非關鍵屬性數據實現配置數據的共享。Gartner研究報告指出:“一個成功建置配置管理數據庫的實用方案,所要求的是聯邦式的數據模型加上具一致性的數據檢視,它會利用元素特定工具(如桌面配置管理、服務器配置管理、網絡管理以及存儲管理)來接收至少一部分的數據。”CMDB 可以將功能重點放在配置項目及其關系。這里的功能包括“快照”的多重版本區分、讓多種資源中的數據具備一致性以及提供聯邦式數據。支持這個功能的經常性耗用并不會浪費在不需要這個功能的數據上,因為不必轉移相關數據,也不必修改CMDB來存放信息。

基于配置項目與其關系已界定出來的范圍,是否應該在CMDB 中儲存新數據的問題已獲得解答。數據不必儲存為CMDB延伸數據,這樣就省去了變更CMDB數據模型以配合數據新型態的麻煩。假如稍后才決定將數據移出CMDB 的話,也免除了修改數據模型本身的困難。此外,也不必為了將變更申請、技術支持申請以及其它配置相關數據搬移到CMDB里面,而去執行眾多的數據移轉或進行應用程序的整合。如果應用程序需要使用數據,可以繼續從目前數據儲存的位置存取數據。交易數據不儲存于CMDB之中,而是儲存于能夠處理大量申請的數據庫,數據的提取的效率會更高。由于獨立數據庫具備優越的功能提供數據,數據庫使用者不會從 CMDB 內取得自己所有的數據,而是從個別數據儲存內部去取得數據。除了配置項目相關的申請之外,由于自身相關數據的申請已由其它數據庫處理,CMDB 不必承載所有這類的數據流量,可將負載分攤到多個系統上。

現場說法

BMC:三層CMDB驅動價值

談到聯邦式數據模型,必須了解如何構建CMDB以利用其價值。BMC Atrium CMDB及其基礎設施可分成三層。前兩層分別是CMDB層和CMDB擴展數據層,第三層為CMDB環境層,包括與前兩層互動的應用。

CMDB層保存關于配置項目及其關系的信息。它只保存關鍵屬性以及到CMDB擴展數據層的鏈接,以供獲取更多信息。這個鏈接確保即便CMDB層從物理上不保存全部的數據或相關數據,仍可用作配置數據的記錄源。CMDB擴展數據層保存不被視為“關鍵屬性”的相關數據,如變更請求、服務影響模型以及未保存在CMDB層的任何配置屬性。CMDB擴展數據層中保存的信息是與保存在CMDB層的配置數據鏈接的。

CMDB層和CMDB擴展數據層一起構成CMDB環境。CMDB環境適用于提供并使用數據的應用。這些應用可訪問CMDB及CMDB擴展數據。例如,察看并修改CMDB中配置項目情況的資產管理應用。應用是CMDB環境的一部分,而與其配置相關的數據則是擴展CMDB的一部分。這一層的價值在于能夠提供到數據的開放訪問。

惠普:基于策略自動部署

當前,政府和企業的關鍵業務越來越依賴IT系統,政府和企業的IT環境也越來越復雜,IT管理部門面臨一些刻不容緩的問題,例如快速軟件變更、改善基礎環境的部署和控制能力、優化設備的配置、提高資產利用率等。要解決這些復雜的問題,必須有一種真正適用的靈活的變更和配置管理解決方案。

一個全面的自動化的變更和配置管理解決方案,應該能夠管理企業IT環境中的操作系統、補丁、軟件、目錄、個性化設置、用戶權限等資源的整個生命周期,將這些資源分發至新的正確位置或變更到新的正確狀態。這個過程中,應該是針對不斷變化的計算環境來提供智能的系統管理。配置和變更管理產品不僅要對軟件和數字資產的整個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包括打包、測試、發現、配置分析、部署、升級、修補和刪除,還要貫穿整個企業復雜的內網、外網、無線網等網絡和應用環境,支持軟硬件的異構,可靠管理整個企業成千上萬的設備和用戶。

另外,企業還要解決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了解并對整個企業中的IT資源進行有效管理。

微軟:SMS對我們很重要

微軟的IT部門正是通過SMS來管控20萬臺桌面機,在系統升級時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達到99%以上的可靠度。

第5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數據庫;技術

中圖分類號:[D922.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問題的提出

目前大多數城市的系統,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除歷史上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陳舊,數字化程度不高外,目前進行的城鎮地籍調查(更新調查)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更新調查)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體系,調查的依據、標準不統一。同時,各地使用的數據庫系統平臺不一致,甚至同一地區,兩個調查采用的管理平臺也不一致,形成了諸多的技術難題,函需加強土地基礎數據庫建設研究,推進信息化建設。

2、土地基礎庫的技術問題

2 .1 提高認識、轉變思想

有些市(縣)土地管理部門的領導,思想不開闊,對土地管理還是局限于老方法,甚至把建庫當成純粹的項目來做,建完數據庫沒有配套的軟件,沒有固定的技術力量,數據庫只好變成“死庫”,并沒有認識到建庫只是一個基礎,應用才是目的。按照國土資源部下發的《2004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計劃》文件精神,土地利用數據庫成果要以日常管理工作中應用為目的,以在國土資源各項管理工作中真正發揮功效為標志,以社會化服務為支撐。要把精神落到實處,領導應積極調整建庫思路,提高認識,轉變思想,確保數據庫建設能夠有所成,有所用,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數據庫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

2 .2 培養科技人才,提高技術水平

進一步重視和加強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管理土地工作的必要途徑。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提高全系統人員應用信息技術和設備的能力,努力培養科技骨干,形成土地管理系統專業和實用結合的信息化人才隊伍。其中,土地管理部門自己建庫是培養技術人才的最好方法,建庫是一個學習過程,不僅僅是軟件與業務的學習,最重要是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技術水平和業務知識的提高為以后數據庫應用打下堅實基礎。同時,應做好新老技術人員交替工作,確保工作的連續性。

2 .3 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數據庫建設

建設數據庫具有高投入的特點,系統建設中,除設備的購置外,根據土地信息業務的綜合性、系統性和科學性要求,軟件的開發、人員培訓和維護;建庫所采用的技術路線,工藝流程以及軟件平臺,都需要不斷改進、升級;運用新技術,探索新辦法,逐步提高數據庫成果的科技含量,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必須有一定的投入作保障。因此,只有加大資金投入,才能更好的保障數據庫建設,更好地為圖上土地信息管理和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2 .4 以應用促發展,靈活運用基礎數據庫

(1)逐年搞好土地利用數據的變更工作。地籍管理的突出問題體現在“變”字上,根據地類實際變化情況按規定及時對數據庫成果資料進行變更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每年的土地變更調查工作中,結合地類變化情況和地籍變更情況,更新土地利用現狀圖,確保數據、圖件和實地三者相一致。充分利用成果,認真執行地籍變更的“月清、季累、半年預報”制度,運用遙感等高新技術輔助做好地籍變更工作,提高地籍成果資料的精度和質量,切實解決地籍資料中存在的數據不準、面積不實和權屬不清問題。

(2)充分發揮土地利用數據庫內容豐富、更新快捷的優勢,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建設用地項目區的劃定、審批提供詳實的資料,嚴格保護耕地,杜絕違法占地;為農村宅基地的劃分、住房登記發證、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發證提供技術支持。利用數據庫是建立在不同年代上的特點,通過地類變化信息的分析與對比,對所在地的區域環境進行綜合評價和可持續發展研究。

(3)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進一步搞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數據庫、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數據庫及土地開發整理復墾項目庫等建設工作;為土地利用規劃管理提供高質量的土地利用信息和為耕地的占補平衡與項目的評價提供參考,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4)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建立土地執法監察信息系統,實現對全縣每一塊土地的動態跟蹤,為土地違法案件的查處提供快速準確的法律依據。

(5)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利用空間數據庫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實行對內以圖管地,對外以證管地,通過理論與制度創新加快城鄉一體化現代地籍建設進程,全面推進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

(6)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建立完善的土地利用動態監測技術系統,按照統一的規范、標準和地理空間關系通過計算機軟、硬件系統科學的采集、存儲和動態管理,以實現土地信息快速查詢、檢索、更新、分析、預測和輔助決策等,為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提供技術服務和決策支持。

(7)以土地利用數據庫為基礎,進一步推動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土地分類、調查、登記和統計制度。

3、士地基礎數據庫建設的實踐探索

為解決建立土地基礎數據庫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豐縣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豐縣的土地基礎數據庫建設的起點高,自兩個調查開始便統一了坐標系統、統一了土地分類,統一了全縣編號體系,使用了最新的系統運行平臺;第二,數據新,此次建庫數據使用的是2004 年完成的調查數據;第三,城鎮地籍調查由縣局自己的力量完成,測繪、調查人員直接參與數據庫建設,大都具有較強的技術力量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非常有利于數據庫系統的更新和維護。下面以豐縣為例簡要說明土地基礎數據庫建設的技術路線,以期拋磚引玉。

3.1 數據庫系統選

擇將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統一存放到關系型數據庫中,可以實現城鄉數據庫的管理,可帶來安全、可靠的數據管理,支持關系型數據建庫功能的GIS 系統有多種,如ArcGIS 的SDE ,我們選用SQL Server 2000 作為數據庫管理系統,武漢瑞得城鄉一體化地籍信息系統作為系統運行平臺,其它A 二GIS 均可以通過SDE 直接訪問數據庫,這種體系結構有利于不同數據格式之間的轉換。

3.2 數據組織及結構

傳統模式下的數據組織,城鎮按縣一街道一街坊一宗地四級管理,數據的組織單元為街坊,而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采用縣一鎮一行政村一圖斑組織數據,數據的組織單元為行政村,從以上可以看出城鄉地籍管理的數據組織方式基本相似,都是采用分級、分區管理,只是為實現不同的管理要求,對數據的描述側重面不一樣,但其核心是一致的,從地籍管理的深度來說,農村地籍數據的描述更能反映土地的實際利用情況,城鎮的地籍數據更能反映地籍管理的權屬要求。

土地基礎數據庫實現的重點是數據組織管理模式、數據結構的一體化,就需要對數據進行抽象化處理,將城鎮的一個權屬單位理解為由一個或多個無縫的地類圖斑組成,將地類圖斑確定為最基本的數據,這樣就以形成一體化的基本數據管理模式:縣一街道(鄉、鎮)一街坊(行政村)一宗地(權屬單位)一圖斑。

3.3 數據切割

1 : 500 城鎮地籍數據庫與1 : 10000 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建立完成后,重新構建城鎮地籍數據1 : 10000 大圖斑(即城鎮線數據圖斑),利用大圖斑整體打散或部分打散土地利用現狀庫數據圖斑,完成數據切割。

3.4 數據檢查入庫、碎片整理

數據切割完成后,進行分層檢查處理,在保證切割無誤,圖形與屬性無丟漏的情況下直接將數據入庫,但數據切割后,由于原1 : 10000 大圖斑被打散,會在兩種數據切割的邊緣產生小的圖斑碎片,需要進行微小圖斑碎片的合并處理。

第6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字: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C37 文獻標識碼:A

1.背景

廣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加快,土地利用變化日趨頻繁,自2001年開始,廣東省逐步開展縣級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和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建設工作。廣東省123個縣市,采用了1:2000、1:5000、1:10000三種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底圖數據,縣級土地利用數據的格式包括mapgis、arcgis、geostar、vct四種。現有的廣東省土地利用數據庫是將全省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格式的縣(市)土地利用數據庫通過統一的標準加工整合后匯總到省級數據平臺建立數據庫,但此系統不能滿足全國二次土地調查的數據庫標準,對縣市提交的新標準的數據無法進行管理和應用,因此,迫切的需要建立全省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實現對全省土地利用數據的管理和更新,從而更好地保護土地資源,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

2.系統的建設情況

廣東省土地利用調查數據庫系統主要目標是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為土地調查、土地統計等業務活動提供支持。因此應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綜合運用GIS技術、OA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主要技術,設計出符合本省數據交換、數據更新模式的系統。總體思路是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圖形平臺,以大型的關系型數據庫為后臺管理數據庫,存儲各類土地調查成果數據,實現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基本農田、權屬調查數據的圖形、屬性、柵格影像空間數據及其它非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借助網絡技術,采用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方式,有效存儲與管理調查數據;考慮到土地變更調查需求,采用多時域空間數據管理技術,實現對土地利用數據的歷史回溯;另外,為了保證土地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利用對遙感影像數據的動態監測技術,進行數據的快速更新工作。

2.1系統架構

系統總體架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網絡系統、數據中心、數據庫管理系統、信息化標準、安全保障系統五部分組成。各部分以網絡為載體,數據中心為核心、信息系統為訪問接口,相互聯系。網絡系統是連接各級數據中心的橋梁,是基于國土資源業務網或國土資源外網建立起的貫通上下、橫貫左右,連接部、省、市和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局域網的網絡體系。數據中心即 圖1 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總體架構

存儲相關數據的土地調查數據庫(資源層),包括數據交換系統和數據管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建立在數據服務基礎上,對具體的數據進行業務操作(業務層),并進行信息共享與信息。安全保障 系統包括系統的本身的安全和數據安全兩部分的管理。信息化標準提供數據入庫、數據交換的各種標準。

2.2系統主要功能

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多源、多尺度、多專題、多級數據的統一管理;多級數據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匯總、交換;各種圖件、專題圖的編制;信息以及為各級電子政務系統提供數據服務等功能。

圖2 土地調查數據庫管理信息系統功能結構圖

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具體功能包括空間數據庫維護、管理、查詢、分析、統計、匯總、數據交換和輸出等功能模塊。

(1)數據編輯與處理。數據編輯與處理功能主要有對圖像進行配準處理、輸入和輸出轉換、坐標轉換、投影變換等;進行點、線、面等圖形數據的編輯功能;進行電子數據采集,包括鍵盤輸入坐標點的功能和批量導入GPS、全站儀等測量儀器的電子數據的功能;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間適用)之間的轉換;對入庫數據進行檢查并進行一定的錯誤處理;對不同比例尺空間數據進行整合處理,提供相關輔助工具實現數據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的有機融合。

(2)數據管理。數據編輯與處理功能主要有對各圖層、數據結構、數據字典、元數據、柵格數據、非空間數據等的管理及維護;包括用戶權限設置、密碼設置、備份與恢復、出錯處理、日志監控等在內的安全管理功能;集中統一對全省所有縣級行政單位的新土地標準數據成果進行入庫及管理;管理多年度的土地利用數據。具有歷史信息的存儲、查詢和追溯功能,主要包括圖形與屬性歷史信息的保存、能對歷史信息進行追溯查詢等;實現分布式數據庫集中管理,即集中管理任意多臺服務器上多年度各專題的數據;實現與其他類型國土資源數據庫的銜接,通過初始配置的方式能夠自動調閱、顯示其它數據庫的內容,支持對這類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查詢等操作,能夠采用圖表形式來表現分析結果。

(3)信息查詢與分析。系統提供多種查詢功能,主要包括自定義查詢、組合查詢、根據點坐標進行查詢及定位等,實現日常土地管理有關圖件的快速查詢及圖屬互查,具有能夠根據空間位置查屬性及混合查詢的功能;支持方便、快速市級、縣級數據的調閱;系統具有面積計算、長度計算等功能,面積計算能采用橢球面積進行計算;支持跨行政區、跨專題的信息查詢及分析;能進行不同區域、不同時間段的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動態度等的變化分析;能對基本農田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各基本農田保護區的用地結構、占用基本農田情況分析等。

(4)匯總統計。生成新土地標準要求的各類報表和自定義報表,具有表格的統計、匯總、查詢、編輯、打印輸出等功能;具有對多年度變更數據的統計、分析、出圖、出表等功能。

(5)數據交換。支持《土地利用數據庫標準》中規定的交換格式及其他常用數據格式(GEODATABASE、SHAPEFILE、E00等)的導入導出,實現與國家和縣級數據庫的數據交換。

(6)數據變更。對土地調查數據進行日常更新,提供滿足各種土地變更類型的處理功能,具有年度變更數據批量處理功能,并生成年度變更上報數據。

(7)圖件輸出。支持各種范圍的專題圖的制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基本農田分布圖、耕地坡度分級圖等。

4. 結論

第7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土地變更;RS;GIS;GNSS;集成

1 引言

第二次土地調查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土地宏觀調控及國土資源管理的需要。但是,數據更新仍然是測繪工作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國家科技基礎數據庫建設與發展研究報告指出:“持續更新和業務化運行是一個科學數據庫存在的根本。”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持續更新是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生命源泉。更新時以遙感技術(RS)獲取高分辨率影像作為數據源,生成正射影像工作底圖;以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組織、管理、分析土地調查信息;以全球導航定位技術(GNSS)獲取地面點高精度三維坐標并實施定位,3S技術的綜合運用確保了高效、高標準地完成更新任務,為數據成果質量提供了堅實保障。

2 基于3S的土地變更調查

2.1 RS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

RS資料具有反映地面信息豐富、覆蓋面積大、實時性強、可周期性獲得、費用相對較低等特點。在實際應用中,RS用于提供大面積地物及其周邊環境的幾何與物理信息及各種變化參數,其對地觀測的海量波譜信息為目標識別及科學規律的探測提供了精確的定性和定量數據,RS是獲取土地信息的主要手段。利用RS進行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的步驟為:首先進行RS影像的處理,然后將RS影像與基礎數據疊加發現變化,最后通過GIS平臺進行變更。

2.2 GNSS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

在土地變更調查中,遙感技術的精度不能滿足對所有的變化區域進行定性和定量量測,部分圖斑在利用遙感發現其土地利用類型發生變化之后,需要用GNSS準確測定其邊界。GNSS數據對RS發現變化地塊的方法信息是一個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對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來說,明顯的、大面積的變化區域可以通過遙感影像來確定。而對于變更速度比較快的或小面積的地塊,遙感影像上有的反映不出來,這時就可用GNSS接收機收到實地獲取變化地塊的數據,方便、快捷、經濟。

2.3 GIS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

GIS在土地方面應用的主要方式是建設土地信息系統,來對一定地域內的土地利用和規劃進行管理。它具有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利用各種空間分析技術,通過對數據庫中原始數據的處理,用戶可以獲取新的數據集,以此作為空間決策的依據。由于土地利用變化具有明顯的時間、空間特性,所以對土地利用變化的研究離不開GIS的空間分析方法,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可用于分析和揭示地理特征間的相互關系及空間模式,用戶可以從中獲取很多派生的信息和新的知識,可用來實現土地調查、土地規劃、土地評價、土地利用動態監測中的綜合評價、規劃、決策、預測等各種任務。

3 3S深度集成分析

3S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過程的各個環節發揮著作用,不僅節省了傳統作業時間、人力、物力成本,而且提升了國土資源管理水平,促進了國土管理信息化的發展。但是,受制于技術的局限,深層次的3S集成尚不明顯。

如果能實現內外業現場的實時通信(包含雙方的視頻、音頻),綜合使用遙感變化檢測、WEBGIS(車輛軌跡跟蹤)、GNSS-PDA(CORS系統)等功能進而達到監控中心與作業現場互聯互通、數據傳輸,上述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以4G(3G)公共網絡平臺為支撐的4G(3G)網絡視頻服務器,可以提供高速的移動網絡數據傳輸業務,可以滿足不同應用場合的上網需求,支持常用的移動通訊網絡制式、支持視頻輸出,可直接模擬輸出,支持ADSL(PPPoE)撥號,配以相應的視頻音頻設備和軟件,可以實現兩點間和多點間的互通互聯。將其與筆記本電腦和GNSS-PDA作為車載設備,即可以實現3S集成技術的內外業一體化作業模式。整個系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監控中心、土地巡查車、GNSS-PDA。3S集成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模型如圖1。

圖1 3S集成技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的應用

監控中心:監控中心由終端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軟件系統以及音視頻輸入輸出設備組成。監控中心能夠正常工作的前提條件是計算機能夠接入網絡(Internet外部數據網),且網絡帶寬不少于10M。監控中心通過服務器及通信設備向巡查車及車載筆記本電腦下達指令并可跟蹤車輛運行軌跡、輸出視頻和音頻以及數據信息、接收由巡查車傳回的音視頻數據以及由車載筆記本電腦、GNSS-PDA傳回的外業數據。

土地巡查車:土地巡查車由普通車輛改裝而成,上面裝載有3G視頻服務器、音視頻設備、導航儀、筆記本電腦、GNSS-PDA。土地巡查車實際上是監控中心的一個子系統,所有作業現場的相關信息都將通過它向監控中心傳遞,當然所有來自監控中心的信息也都由它來接收。

GNSS-PDA:也可稱為土地調查掌上系統,該設備可由軟硬件組成:GNSS接收機、PDA(掌上電腦)、土地調查軟件。土地調查掌上系統是將GNSS卡和土地變更調查軟件集成到PDA中,從而實現集接收GNSS信號與實現GIS編輯于一體的功能。由GNSS-PDA所采集到外業數據可以立即導入到車載筆記本電腦里,甚至可以實施傳送回監控中心服務器上,實現內業再處理,直至更新數據庫。

4 結論

目前3S技術已經在土地變更調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分析了各自的應用現狀,并提出了3S深度集成的應用方法。通過無線網絡可以緊密的將3S聯系在一起,使整個作業過程能夠調動各方面資源,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方便了3S技術的應用。研究3S集成技術在二次調查成果更新中的應用,有利于3S技術有機結合,對開展土地二次調查成果更新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第8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 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設計

Abstract: the countrysid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s based on GIS ShiXianJi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ystem with MAPGIS as a platform to Visual Basic language for development, modular development way of development, h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use-site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plan, where the graph clean (check) verification registration inquiry, statistics, analysis, update, printing, and so on the function, may realize the homestead management information.

Keywords: rural homestead;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design

中圖分類號:A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宅基地管理是土地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通過信息化手段對農村宅基地進行管理,有利于減少農村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同時還有利于合理開發與集約利用農村土地資源。

1、總體設計

1.1設計目標與設計方法

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主要應用目標是基礎信息管理,規劃決策支持。應具備查詢、分析、統計、更新、報表輸出及證書打印等功能。作為一個長期的、穩定的國土資源信息管理決策應用平臺,不僅可為國土資源信息系統服務,還可為其它相關行業服務。

1.2系統設計基礎

農村宅基地清查工作開展后,已經有大量的清查成果,可為建立宅基地管理信息庫提供基礎數據資料。

(1)宅基地利用現狀圖、規劃圖

現狀圖、規劃圖一般只在建制鎮或規劃較完善的村莊才有,絕大多數村莊沒有實測地圖;作為建設用地整理規劃和空心村改造規劃,國土部門可以就村內土地利用情況提出自己的初級規劃,并根據村莊現狀圖繪制村莊規劃圖,以滿足土地管理的需要。

(2)各村宅基地管理臺帳一覽表、申請宅基地十年計劃表

宅基地管理臺帳一覽表記錄了每戶、每宗宅基地的面積、發證情況、農村家庭人口數等基礎資料,申請宅基地十年計劃表可以反應未來幾年內農村宅基地的需求情況。

(3)衛星遙感影像數據

按照分辨率的差異,可分高分辨率的衛星影像、低分辨率的衛星影像。按照成圖比例尺要求,以IKONOS影像質量最好,可以制作1∶2000的村莊現狀圖,航空正射影像勉強可以制作1∶5000的村莊現狀圖,SPOT5影像基本滿足不了精度要求。

(4)宅基地清理登記審批表、地籍調查表

宅基地清理登記審批表、地籍調查表是農村宅基地信息庫的主要資料,它們反應宅基地的權屬關系與具體現狀情況。

(5)其它相關媒體資料

其它相關媒體資料主要包括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圖表文件、照片、視頻資料等。

2系統結構

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結構包括兩個部分:系統的物理結構和系統的軟件結構。

2.1物理結構

系統的物理結構由服務器、用戶計算機、繪圖儀、交換機、掃描儀、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組成。

2.12軟件結構

系統的軟件結構嚴格按照農村宅基地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設計原則建立,包括數據服務模塊組合應用服務模塊組兩部分,其中數據服務模塊組包括數據更新、數據備份、數據恢復、數據檢驗、數據查詢等功能;應用服務模塊組包括資料查詢、輸入編輯、統計分析、數據變更、成果輸出等功能。應用服務數據模塊組向數據服務模塊組提出數據請求,數據服務模塊組向應用服務模塊組輸出數據結果。

3、系統功能設計

農村宅基地信息管理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6部分13個功能,分別是圖數的輸入編輯、信息查詢、統計分析、數據變更、打印輸出及系統擴展功能。

圖形錄入編輯是指宗地圖的錄入和編輯。主要錄入方法有三種:坐標錄入法、直接劃線法、模板法。

(1)坐標錄入法:在文本框內輸入線的序號和線的起點、終點坐標,按“增加”按鈕,則在作圖區域出現相應的直線。

(2)直接畫線法:點擊“開始造線”按鈕,按鼠標左鍵在作圖區域造線,松開鼠標后,在隨即出現的輸入對話框中輸入線的長度即可。

(3)模板法:在窗口中可點擊“保存模板”按鈕將做好的而數據庫中沒有的宗地圖保存到數據庫中作為模板。使用時點擊“宗地模板”按鈕可以調入以前編輯好的模板以快速做好宗地平面圖。

軟件的數據錄入界面清晰明了,且與現有“清登表”結構相近,容易接受。

3.2信息查詢

屬性查詢分為精確與模糊查詢兩種查詢模式。用戶可以輸入查詢關鍵字的全部或部分內容進行查詢,通過查詢關鍵字,可以快速地在屬性庫中查找所需要的資料。可以滿足用戶對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之間的雙向查詢。歷史查詢即用戶可以查詢宗地上建筑物拆除前、改建前的信息,并從圖中分析出宅基地規劃管理的發展情況。

3..3統計分析

系統將計算機圖形學的技術充分運用到了統計分析模塊中,用戶可以把查詢結果用不同的顏色在現狀圖中表現出來。系統可以根據每一戶屬性信息或圖形信息匯總出這個村莊的村級統計表,在村級匯總的同也可以進行鄉級、縣級、市級的匯總工作。用戶可以通用追溯宅基地變更記錄來分析和總結這些年來的工作,為今后的管理工作積累豐富的經驗。

3.4數據變更

系統把農村宅基地管理中的日常工作以向導的方式展現給用戶,用戶可以通過此向導很方便地完成農宅工作中的新放宅基地、拆遷、搬遷、改修、分戶、繼承、換房等一系列變更工作,大大減少了土地管理部門的工作強度。用戶可以根據實際工作的需要,靈活多樣地對宅基地信息進行變更操作,把過時的信息作為歷史信息保存起來,把新的信息更新到數據庫中。

3.5打印輸出

系統可以自動匯總并打印輸出農村宅基地工作中的各種表格,系統還可以實現對證書的套打,比如集體土地使用證等。

系統可以打印輸入出村莊現狀圖、村莊規劃圖、宗地圖、地籍圖、土地證附圖等一系列圖形圖件成果。

3.6其它功能

系統根據不同的應用制定了不同用戶使用權限,包括系統管理員、編輯錄入員、信息瀏覽員。通用對用戶權限的設定,對使用農村宅基地信息庫的用戶進行限制,使它們只能在自己擁有的權限下進行操作,這樣可以避免很多人為因素造成的數據丟失、損壞和外泄。

系統為用戶提供了靈活的數據備份功能。用戶可以把數據庫數據十分方便的備份到磁盤、光盤、磁帶等存儲媒介上,一旦發生火災、盜竊等不良情況,可以對備份的數據庫進行回復,使損失降到最小。

用戶還可以把部分數據以封裝的形式導出來,用以提交成果、交換數據等應用。

4、數據結構設計

4.1數據庫設計

農村宅基地信息庫屬于GIS數據庫,要求不僅能管理屬性數據,還要管理空間圖形數據。在信息庫設計過程中把兩種數據分別存儲,并用統一的關鍵字將它們有效地聯接在一起,其中,屬性數據采用關系型數據庫存儲;空間圖形數據采用國產MAPGIS數據格式存儲。

4.1.1圖形信息庫設計

考慮到現在農村宅基地情況的復雜性、地區差異明顯等特點,根據基礎數據和實際需求的不同,將圖形信息庫建設分為三種方式:

(1)在基礎數據相對不完整、缺少影像圖并且對數據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可以采用把現有手工繪制的村莊現狀圖用計算機矢量化,做成概略比例尺的村莊現狀索引圖。

(2)在基礎數據相對完整、擁有衛星影像圖并且對數據精度要求一般的情況下,采用把衛星影像圖作為底圖,參照基礎數據中的四至、宗地號、邊長、面積等屬性,制作成村莊現狀地籍圖。

(3)在基礎數據完整、擁有衛星影像圖并且對數據精度要求高的情況下,采用把衛星影像圖作為底圖,參照基礎數據中的四至、宗地號等屬性,制作成村莊宗地現狀導線數據,再以導線為基礎,根據宗地號、權屬代碼等屬性用程序的方法把地籍調查表中的地籍圖自動掛接到村莊現狀圖上,生成村莊現狀地籍圖。

4.1.2屬性信息庫設計

農村宅基地屬性庫內容包含了眾多的宅基地信息,例如位置、四至、面積、周長、人口數、家庭成員、占地類別等。這些信息可以分成空間屬性和人文屬性兩大類。在信息庫設計過程中,把這兩類信息按照一定的關系分別存儲在數據庫中,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分別管理。

4.2數據庫表設計

4.2.1邏輯結構設計要點

依照土地管理部門的信息流程習慣將工作分為數據錄入部分、數據管理、打印輸出三個部分。系統數據庫分為圖形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同時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優化程序結構和數據庫結構,設計了獨立的用戶數據表、數據字典,并配置了輔助數據用表。

4.2.2物理結構設計要點

為了便于程序設計中較好的調用數據庫表,結合程序后臺數據庫服務器SQL Server程序設計的方便性,物理結構的數據庫與邏輯結構的數據庫層次關系雷同的特點,數據表的關鍵字段設為主鍵、子表中相應字段設為外鍵,建立起相互之間的聯系,要求該字段和具有重要意義的字段不能為空值。

5、接口設計

5.1用戶接口

本系統所有子系統的功能模塊調用均采用統一風格的菜單;所有屏幕背景風格統一;數據錄入、輸出、調用、修改的操作習慣一致;屏幕錄入區、顯示區的分布一致;系統調用層次統一,幫助方式一致;報表或菜單的頁面打印格式一致;信息輸入輸出的相對時間短。

5.2外部接口

硬件設備:客戶端采用微機系統,采用局域網方式連接;服務器端軟件為Windows Server 2003 、Microsoft SQLServer 2000,客戶端為Windows XP或WINDOWS2000;使用支持上述軟件、硬件的相應協議。

5.3內部接口

系統內子系統之間的接口通過數據庫表的關聯來實現。

6、系統出錯處理設計

6.1出錯信息

系統運行過程中,建立錯誤提示和調用幫助信息表,提示信息表的存放位置與各子系統數據表存放在同一數據庫位置。錯誤提示涉及用戶操作錯誤、數據輸入輸出錯誤、數據校驗錯誤、數據存儲錯誤等。

6.2補救措施

針對系統可能發生的問題和用戶的特征,各子系統、模塊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網絡版和單機版設計,工作站間進行主動搜索和被動接受信息。網絡運行一旦出現系統出錯信息以外的故障,及時運行獨立的單機版,系統恢復后數據存入服務器數據庫;對于有中間數據表、信息交互需求的工作以現有的信息交流手段進行補充。

6.3系統維護設計

系統維護設計主要包括:用戶權限管理、系統初始化、數據字典維護、系統參數和應用數據庫的維護等。為了整體軟件系統的標準化設計、產品化生產,和系統維護規范化管理的需要,系統維護中同時包括了標準代碼的提取,數據庫權限的管理。

參考文獻:

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MapGIS開發手冊,2002.1

黃杏元,湯 勤.地理信息系統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第9篇:數據庫變更管理范文

關鍵詞:校園一卡通,數據庫,數據庫分布策略,數據庫安全

引言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高校也正在逐步進入了高度信息化管理時代,高校的管理理念和經營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因此校園“一卡通”成為了高校管理學校的重要工具。一卡通系統應用加快了學校的信息化發展進度,提高了校園管理水平,增強了學校的校園學生管理控制能力,實現校園一卡通成為了學校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文介紹的是校園一卡通系統的數據庫研究。

一、一卡通數據庫系統功能

人員信息維護。主要是對個人基本信息進行錄入、修改、打印等維護操作,并為首次數據采集提供人員信息批量導入功能。

人員注銷。主要是人員轉業、退伍、死亡等后的信息維護修改。

發卡登記。主要是對個人領卡情況進行登記。

卡有效期管理。主要是對校園卡的有效期進行維護。

掛失管理。主要是校園卡的掛失和解掛情況進行處理。

補卡管理。主要是對校園卡遺失、損壞和制卡錯誤情況進行補卡處理。

校園卡查詢統計。主要是對個人信息和卡信息進行查詢和統計。

系統管理。主要是對用戶權限、部門情況、標準編碼進行維護。

二、數據資源規劃

為優化校園卡系統數據體系和信息運行機制,按照“集中存儲、實時變更、動態交換、一體聯動”的設計思想,進行系統數據資源規劃,確定系統的總體數據流程、內容體系、數據分布體系和數據接口。

校園卡系統的數據可按主題劃分為:人員基本信息、人員變更信息、卡管理信息、單位基本信息、標準編碼信息。

人員基本信息。供應實力和組織各專業供應保障所需要的各類人員的基本數據和共用數據。包括:人員標識信息、生理信息、相片信息、單位信息、身份信息、保障關系、轉接情況、家庭情況、歷史信息和有關狀態信息等。

人員變更信息。反映人員基本信息變化的動態信息。

卡管理數據。校園卡管理所需要的有關信息。包括:補卡申請、卡發放登記信息和丟失卡“黑名單”等。

單位基本信息。反映單位基本屬性有關信息。

標準編碼信息。各種標準編碼的信息。

三.數據模型

在校園一卡通系統中由于需要處理的業務復雜,要實現的功能較多,因此在數據庫中會存在各種不同功能的表,本文針對管理結算中心進行具體介紹,下圖為數據庫中管理結算中心主要表。

圖1 管理結算中心主要表

對上圖管理結算中心的主要表進行具體共功能、內容介紹:

發卡信息表。主要存放教師、學生等人員的基本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學號、姓名、性別、年齡、職務、身份證號、發卡日期、卡有效期、院系姓名、班級名稱、專業名稱、操作員。

垃圾表。存放的是那些畢業、退學、輟學等離校人員卡及過了有效期的卡的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姓名、學號、院系名稱。

黑名單表。主要存放的是掛失卡的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姓名、掛失時間、操作員。

解掛表。記錄掛失的解掛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姓名、解掛時間、操作員。

存款信息表。用于記錄用戶的存款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姓名、存款金額、存款時間、卡上余額、操作員。

消費記錄信息表。用于記錄用戶的消費情況,內容包括:卡號、學號、姓名、院系名稱、消費時間、消費金額、消費部門。

換卡記錄表。用于記錄換卡信息的表,內容包括:卡號、姓名、換卡時間、轉賬金額、操作員。

退卡返款記錄表。用于存放畢業、退學、輟學等離校人員退卡返款信息,內容包括、卡號、姓名、退卡時間、卡上金額、返款金額、操作員。

結賬記錄表。記錄個消費點結賬信息,內容包括:部門名稱、結賬時間、結賬金額、操作員。

四、數據庫分布策略

由集中式、分布式數據庫的特點和校園一卡通系統的具體情況,本文選擇分布式數據庫。其數據分布策略有集中式、分割式、復制式、混合式幾種。我們采用了對混合式分布策略作了一些改變的分布策略,即將全部數據按不同的應用子系統的業務操作需要分成若干子集,安置在不同子系統所在局域網的站點數據庫服務器上,但是在一卡通中心數據庫服務器上,存放了各個子集用于對外共享的數據的副本,這樣做減少了各子系統之間數據訪問的復雜性。

采用這種方案,一方面,減少網絡上本地數據庫服務器的負載,降低了不同子系統之間互訪的復雜性;另一方面,即使整個系統中有某個子系統出現故障,系統仍能運行,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由于各子系統數據庫在一卡通中心數據庫服務器上都有備份,所以一旦某站點出現故障數據損壞,通過SQL Server的復制較容易實現數據的迅速恢復。

五、數據庫的安全

由于校園一卡通帶有很多個人信息,為了保證一卡通系統的正常、穩定、安全方便的運行,要在數據庫中建立一個具有嚴密的加密系統保證數據庫的安全,防止竊取、盜用等事情的發生。本系統采用校園內部加密算法,這種算法利用校園局域網將卡鎖定在校園內部,即只有在校園內部可以使用,在校外卡會自動鎖死,進入到校園網范圍內會自動解鎖,有效保護了隱私安全。

校園卡數據管理中心存儲、處理的信息為機密級和絕密級,整體為絕密級。按照應用、數據相分離的原則,在校園卡數據管理中心應用服務區設立絕密級應用服務器和機密級應用服務器,在數據服務區設立絕密級數據服務器和機密級數據服務器。校園卡系統連接終端,部署在本地局域網的訪問絕密級信息,遠程獨立接入的訪問機密級信息。絕密級數據服務器通過定閱分發機制和網絡隔離設備,向機密級數據庫服務器倒出業務系統訪問所需的機密級數據。

結論

隨著數字化校園的廣泛應用,一卡通的數據庫不斷更新,本文對一卡通的數據庫進行設計。從數據庫功能、數據資源規劃、數據模型、數據庫分布策略及數據庫安全方面進行闡述。可通過該數據庫建立起實用的有效的合理的系統,避免了師生在校園內隨身攜帶多卡的不便,使校園管理更方便快捷。(作者單位: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男同 | 99re视频热这里只有精品7|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真实国产乱人伦在线视频播放 | 亚洲黄色一级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久久久亚洲女精品aa|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网红主播| 日韩aⅴ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最近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老熟妇仑乱一区二区视頻|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三区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人妻人人做人做人人爱| 蜜桃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三级久久久久久久| 曰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国产小受呻吟gv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性精品| 国产v欧美v日韩v综合精品| 国产精品人成视频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AV免费网址|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国产综合色在线视频区|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影音先锋女人av鲁色资源网久久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我|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网站 | 久久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wy|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