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道德行為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行為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道德行為教育

第1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論文關鍵詞: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培育期;定向期;就業實踐期

在21世紀,人才的競爭,歸根到底是勞動者素質的競爭只有高素質的勞動者才能生產出高質量高水平的產品,提供高質量高層次的服務。那么,這一切取決于什么呢?我想莫過于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是職業道德素質的表現,是從業者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事業獲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綜合素質。人的綜合素質是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變動性的整體,各個因素之間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欠缺,都會造成人的整體素質的降低。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注重培養自己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人生的價值。

一、高職大學生就業現狀

1.供過于求。在沒有出現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從整個就業情況看,大學生的供給明顯大于實際需求。不是總量的供過于求,而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主要是培養的大學生的方向及大學生所應該學習的內容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是脫節的。企業用人的時候,首選是相關專業,其次是高潛質的人,因為企業在發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員補給,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過程中逐漸培養的,這也為一部分專業不對口的大學生解決了就業的問題。

當經濟危機到來的時候,企業普遍實行的保守的發展戰略和緊縮的財務戰略,一方面人力資源的補給大幅減少,另一方面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也大幅減少,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相關專業的大學生優中選優。經濟危機造成的結果是,無論是從結構看,還是從總量上看,大學生的數量都是供過于求。

2.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為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并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為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干,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后的新的發展。而大學生沒能在這一轉機中受到青睞,其根本原因是大學生畢業后,不具備相關工作的勝任力。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對大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的反思也愈發深刻。學校也在積極尋找教育改革途徑,雖然每個學校每年都在做著就業率統計和報告,但是有些學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經在好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在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等好幾年前就成立了實驗室,引進了實訓的教學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實習工廠,現在又在積極探討本身引進企業的教育產品和模式。企業首要考慮的不是職業道德行為教育問題,卻間接地促進了職業道德行為教育的改革和對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應該說已經開始思考教育本身的問題、解決途徑和自身的價值了。企業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勝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業在相關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養班,按照自己企業的要求和實踐培養大學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業工作,比如機械工程系的遠大班、中聯班、博世班等。這是解決目前問題的途徑之一,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還是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實踐。問題的產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決問題的過程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各個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側重點,逐步來解決這一問題。

二、高職學校教育中不同階段的職業道德行為養成

1.打好基礎。為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做準備

順利就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長期規劃。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需要大學生們在大一學期間就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大一是“培育期”,學生應多與學長進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來想從事職業的情況,利用網絡進行輔助學習。

在各類招聘會上我們可以看到,對于高職高專類畢業生企業普遍表示更欣賞他們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務實的工作態度據了解,參加招聘的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產集團、酒店、IT行業等等,顯示出民營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業“人才高消費”的觀念有所改變,有不少企業就表示:“能用大專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這說明,學得一技傍身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正逐漸以過硬的專業技能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企業也開始轉變用人觀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學歷,而更加推崇“實用的才是最好的”擇才理念。

因此,大一時期最重要也是最實際的事就是要端正學習態度,不要以為進了大學就進了保險箱,每學期為了考試而學習要知道我們現在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是為了今后就業打基礎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大一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期,要在職場上擁有過人的實力,必須擁有堅實的基礎知識,為最終的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打好基礎。

2.扎實專業知識基本功,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是形成良好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基石。

大二為“定向期”,學生應考慮未來是繼續深造還是就業開始嘗試兼職和社會實踐活動。我院推行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希望學生積極通過英語和計算機相關證書考試,在畢業時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在招聘會上,參加應聘的人成千上萬,用人單位憑什么選擇你呢?在同等學歷下,你怎樣才能脫穎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優勢,展示別人沒有而你擁有的東西。作為大二的學生,不妨利用業余時間,根據自己對職業生涯的規劃,根據自己的興趣培養一項專長。它會為你今后就業增加一項砝碼。

3.要注重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動手能力培養是養成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關鍵。

第2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操作型人才為主,而目前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僅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文章按照行業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從強化職業道德認知、促進職業道德規范由他律轉向自律,養成自覺的職業道德行為習慣三階段探討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途徑,真正實現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

社會對人才有這樣的評價:“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無才是次品,無德無才是廢品,無德有才的是。”在第四屆全國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表彰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啟迪說:“有德有才重點用,有德無才培育用,無德無才棄之用。這代表了很多企業的用人理念。”這表明了企業很看重人才的職業道德。

高職院校以培養實用型、操作型人才為主,在重視對學生技能進行培養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所謂職業道德行為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的職業道德知識、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覺活動。對這種實踐活動按照職業道德規范要求進行有意識的訓練和培養,稱之為職業道德行為養成。‘Ⅷ業道德行為養成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職業道德原則和規范落實到職業活動中去,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進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根據個體對社會道德的內化規律,職業道德行為養成需要經過“基于感性認識的功利需要和他律、基于理性道德認識的道德自律、自由自覺的道德行為習慣的‘無律’三個發展階段”。‘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一個人接受某種理論,一般要經過三個階段,即認同、同化和內化。根據這一理論,筆者認為高職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一、以課堂教學為重要途徑,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認知

職業道德的內化最初是基于道德對自身有利的感性認識,出于對道德的表面認識,出于對道德的畏懼和功利的需要而講道德,把社會道德作為外在的道德主體的異己力量,道德還停留在外在的約束或強制階段,以“必須”“服從”的形式來實現,屬于道德他律階段。這時,人們的道德行為選擇具有不自覺性和不穩定性、功利性和工具性的特點。‘眼據這些特點,高職院校教學活動中,應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認知。

(一)高職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要突出職業道德教育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兩門思想品德課程。這兩門課程涉及了職業道德的內容,但所講的只是共性的、普遍的、放之諸業皆準的職業規范和要求,而且所占篇幅較少,因此,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應聯系學生所學專業進行職業滲透,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實際情況不斷挖掘、開發具有本專業特色的教學內容,并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如營銷專業在講到培養職業經營風格時,應結合營銷專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強調誠信經營;物流管理專業應培養學生顧客至上的服務態度。

(二)專業課教學要滲透職業道德教育

作為職業素質的重要內容,職業道德是與專業業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高職教育側重于對學生進行某種職業生產、職業技能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職業技術水平為目的。它以職業崗位群的需要為依據編排教學計劃,確定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明確高職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道德、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進而組織教學。”c4這就要求專業課教師在熟悉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熟悉職業道德規范,專業課教師應明確自己所教學科與職業道德教育的最佳切入點,有意識地滲透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例如,在給學生講關于倉儲管理知識的同時應滲透有關吃苦耐勞、工作細心的職業要求。讓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了解本專業特有的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同時將職業道德認知轉變為職業道德行為,進而養成職業道德行為習慣。

(三)通過見習和實習活動深化學生的職業道德認知,養成職業道德行為

除了注重職業道德知識的講解外,學校還應該大力開展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資源促進學生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這是因為“踐行某一思想道德觀念或信念的次數越多,它的固化程度也就越深,久而久之便轉化為人的行為習慣。道德信念就是通過反復的踐行而固化于行為主體的道德品質中,形成一種道德思維定式,從而轉化為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行為習慣的”。@然而,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教育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這種授課形式利于學生掌握課程的內容,但職業道德教育內化的效果不夠理想。學生如果沒有直接的道德體驗,對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就可能是表面的、膚淺的,學生只有通過社會實踐體驗和感受職業道德,加深對職業道德的理解。職業道德同人們的職業內容和職業生活實踐相聯系,職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職業習慣的養成要在職業實踐中慢慢實現。

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公共管理系從2006年開始,利用暑假組織學生由教師帶隊到企業進行專業見習、實習。在見習、實習中帶隊教師要時時注意學生的見習、實習狀況,尤其關注學生的職業道德行為。學生在見習、實習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體驗,達到認識專業、走進專業、訓練專業技能和培養職業情感的目的,明確道德規范,發現自己的不足,分析原因,從而促進良好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在見習、實習中,通過嚴格管理,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使學生把這種規范養成習慣內化為自身的道德素養,從他律轉化為自律。

二、內因、外因雙管齊下,促進職業道德規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轉化

要將職業道德內化為個體的道德品行,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道德主體的道德認識,使道德主體從心靈深處真正認識到道德對公民個體和社會的價值,從理『生上認同社會道德,從情感上真誠地接受社會道德,愿意踐行社會道德,并在意志上能夠堅持持久,道德從他律階段轉向自律階段。《根據這些特點,高職院校在進行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時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教育是為了不教育的目的。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建構”

“所謂‘自主建構’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其自主地、能動地生成的,而不是教育者灌輸和模仿的結果。”⑦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構是通過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進行的,包含著內隱活動和外顯活動兩個方面。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來源于外部動作的內化,這種內化不僅可以通過教學實現,也可以通過Et常生活、游戲和勞動等來實現。另一方面,內在智力動作也要外化為實際動作,使主觀見之于客觀。內化和外化的橋梁便是人的活動。”維果茨基的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在德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自主建構是通過同化、順應、慎獨、反省、體驗、交往等形式得以實現的。@在德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兩方面:

1.經常自覺地進行自省。自省是我國古代道德修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其基本含義是在個人遇到道德矛盾或自己出現道德過錯時,應先從自己主觀動機上尋找原因,并責求自己承擔道德責任,自覺自愿地修正自己的錯誤。如“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都說明白省的重要性,對于現在的道德教育仍有很大的啟示意義。目前,許多高職生責任意識不強,出現差錯時很少尋找自己的主觀原因,而是千方百計從客觀上尋找原因,推卸責任。為此,應該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針對已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進行自我批評。通過反反復復的活動,學生的品德得到了提高,責任意識得到了加強。

2.樹立榜樣,努力做到慎獨。慎獨的主要含義是指人在獨處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機會并且不會被人發覺的情況下,仍能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覺地按照道德準則行事,而不做任何壞事。有些高職學生就不能做到慎獨,如有人監督時表現良好,無人監督時表現較差。心理學家詹姆士說得好:“每一回破例,就像讓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松的,比好多回才能纏繞上去的還多。”為此,高職院校應該為學生樹立榜樣人物,使其不斷鞭策自己,自覺進行慎獨,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

(二)營造有利于職業道德品質形成的良好社會環境和職業道德氛圍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活,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而,個人是什么樣的,這取決于他們進行生活的物質條件。”⑨任何個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脫離一定物質生活條件而存在,因而他們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道德品質總是要被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所決定,即環境造就人。優良的環境有利于人的發展,不良的環境會阻礙人的發展。高職生在校期間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大學校園,學校的校風、學風、教師的精神面貌、校園文化等因素對高職生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具有導向、熏陶、激勵的作用。學校應營造一個好的校園生活環境,讓學生在這里健康成長。

1.創新校園文化建設。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大力開展文明班集體、文明宿舍創建活動,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活動中;二是有針對性地開展誠實守信、文明禮貌活動,大力倡導文明禮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等職業道德規范;三是通過網絡、廣播、報紙、宣傳欄等形式,大力宣傳職業道德教育,同時,請已畢業的學生與在校生進行關于職業道德方面的經驗交流,激發學生愛崗敬業、樂業勤業、艱苦創業的意識。

2.抓好教職員工的職業道德建設。美國學者麥金太爾和奧黑爾指出:“可以確定的是教師會帶著一定的價值體系進入課堂,而你的學生也必定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你與教學環境、學生、其他教師的交流方式,你說的笑話、你帶進教室的個人習慣無一不成為學生的行為示范。”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發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我們要讓每位教職員工都樹立“我是學生的榜樣”的觀念。全體教職員工都應該以身作則,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使一線教師,教書育人;管理人員,管理育人;服務人員,服務育人,形成全員育人的大局面,時時以一個優秀從業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鼓勵。

三、加強職業理想、事業信念教育,促進自由自覺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所謂“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對于一個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必須注重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正如杜威所言,“道德同存在的事實性密切相關,而不是同脫離實際的理想、目的和責任相關。作為道德基礎的事實,來源于人們相互之間的密切合作,來源于人們在愿望、信仰、滿足和不滿足的生活中相互關聯的活動結果”。@道德教育應從日常生活開始,職業道德行為的養成也是如此。高職院校應以日常生活為切人點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應引導學生做到以下兩方面:

1.從小事做,嚴格遵守行為規范。良好職業道德的形成不是靠某個階段的教育或強化就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人生連續不斷的許許多多個日子有意識的日積月累的過程,需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即“不以善小而不為”。在積善的同時,要防微杜漸,即“不以惡小而為之”,所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任何不符合職業道德規范的言行,都應該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所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施教者與被教者共同重視“小節”,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從我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做起。職業道德行為養成教育要求學生從我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行為規范入手,從行為習慣訓練抓起,克服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加強道德信念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個人的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終結果,是衡量一個人道德面貌、思想和行為一致、言行一致的主要標志。職業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職業道德信念,因為道德信念是道德行為的最基本推動力,職業道德的自由自覺是道德主體基于對職業道德認識上的理智自覺、情感上的真誠自愿、意志上的強烈持久、信念上的堅定不移,根據職業道德必然性自覺行動,不再把職業道德視為一種自我約束,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為習慣。因此,高職院校要加強對學生道德信念的教育。

第3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關鍵詞】道德 知識性 規范性 敏感性 生命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03C-0021-03

一、道德規范與道德教育的兩個層面:知識性(可理解性)和規范性

在傳統道德哲學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集中于道德原則與規范的普遍性和不偏倚性,因而總是聚焦于道德原則或倫理規范的客觀性、普遍性論證。與此相對應,在道德教育中,尤其是我國學校的道德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總體上都用知識性教育的方法,把道德教育作為一種知識傳授活動來進行。這其中既有應試教育的根源,也有道德哲學理論和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和認識方面的缺陷。

而道德原則或倫理規范的根本特征在于其規范性。這根源于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的行動指導功能和意義。“規范”一般用來指稱一種行為標準、行動指導、規則、“應該”陳述或指令,一個規范就是一個人能夠遵守或者不遵守的東西。倫理道德規范之作為“規范”所具有的特性和要求,可以稱為規范性。規范性就是指一個規范、標準、規則、原則等對行動者的生活和行為所具有的某種主導意義,規范性與它的行動制向的力量相關,一個規范能夠對我們提出某種命令、支配和要求,或者向我們推薦某個東西,引導我們去做某件事。也就是說,如果它們被看做權威性的,就必須能夠以某種方式成為一個行動者的動機,其中突出的方面就是相對于行動者的權威性和約束性。因而規范性具有實踐性、應該性和第一人稱性的特征,理解規范性的根本特征和要求,是把握倫理道德規范本質以及道德教育根本方向的前提。

從道德原則要求與倫理規范的規范性特征和權威約束力來看,倫理學關于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的研究需要側重其實踐性和第一人稱性要求和特征,并且對它們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和論證,需要對行動者遵守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而行動的動機作出合理的說明,并提出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礎的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相應地,道德教育也必須以倫理道德規范原則的實踐性和行動指導性為側重點。

僅僅注意到這方面還遠不夠,問題在于,不論是對于倫理學理論研究來說,還是對于道德教育實踐來說,一個行動者可能在種種道德情境中做很好的推理,支持以最嚴格的不偏倚性標準去檢驗他的法則與道德原則,并在慎思當中駕輕就熟。然而,除非他把道德情境感知為道德情境,除非他準確地感知它們的道德特征,否則,他的道德原則與慎思技巧將是徒然的,可能引他誤入歧途。事實上,人們之間最重要的美德差別之一就是,對于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境的種種道德特征,有些人于焉不察,有些人則看到了。也就是說,知道了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的要求是什么,并不一定導致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所要求的行動。道德理論和道德知識并不必然帶來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所要求的規范性權威和行動動機。道德原則和規范的可理解性問題與規范性問題,是理論研究和道德教育實踐的兩個需要進行區分的層面。正是因為沒有注意區分這兩個層面,使我們把道德原則要求的知識性傳授與倫理規范的規范性要求和權威混淆不分。

道德一般原則或規范與具體情境中的道德判斷和規范性要求之間的中間環節是道德感知。道德行為的動機是一種規范原則與特定情境之間的關系問題,也就是,在接受、同意一般倫理規范,到具體情境中的道德行為,中間需要道德感知、判斷、動機等中間環節。這些中間環節不單純是對倫理規范一般規則的理解和接受所能解決。

二、規范性與道德敏感性

康德曾將道德世界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能夠得到嚴格的辯護,因為它同理性生活的觀念聯系在一起。而第二個層次同一種同情觀念聯系在一起。這實質上也可以理解為就是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的知識性與規范性之間的關系。規范性需要情感、動機因素,因此需要處理作為具有可理解性的規范原則與作為具有規范性權威的規范,或者說第三人稱與第一人稱區分的意義。可以在第三人稱層次上得到合理性辯護或理論論證的道德原則和倫理規范,并一定在第一人稱層次上獲得遵循或動機推動力量。不是規則,而是行動者的某種其他的道德能力告訴他,他面對的那一特殊情境歸于一種給定的規則之下。對特殊情境準確或恰當的評估――封細節的認知和感知――并不是僅僅由對規則本身的獲得來解決的。一個行動者如何知道一種情境的哪些特征是相關的、哪些是不相關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道德問題。

如果沒有一種具體的道德感,就無法得出具體的道德標準。在道德的理性辯護與道德感之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是,即使所有人都理解、同意甚至接受某種道德原則、規范,但不能對某一情境都具有相關的道德感知,更不可能所有的人在同一時間、為同一件事情所感動。在這里,道德感動應為道德感知的一種形式或者一種表現。但二者之間確實有具有一些重要的區別,比如前者重在情感的表現,后者重在認知的方面,但根據在這里我們所要討論的問題來看,可以不需要這樣的特意的區分。我們日常所講的諸如“同情”、“惻隱”等等,大都可以歸入“道德感知”的范疇之列。

實際上,道德感知本身就已經蘊涵著一種判斷在內,道德感知同時就是一種道德判斷,道德敏感性與感知能力與其說是一種先天的自然本能,不如說更是后天社會化與道德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尤其是如果要獲得“穩定”的道德感知能力,本身就是道德德性的一種表現。雖然道德感知本身可能還不一定是一種道德行為,但它無疑是引發道德行為的一種力量和一個條件。這里涉及道德感知(動)與道德動機的關系。道德感知(動)已經包含了一定的動機因素,即使還沒有行動。

從道德感知(動)的形成機制和特征來看,首先,道德感動具有“親身性”。也就是“第一人稱性”,一定要身臨其境才可能會有感知或感動。其次,道德感知(動)主要是一種情緒狀態,而不是邏輯推理或理論推論,主要不是由道德原則或理論或規范的可理解性或者知識性所產生的。第三,道德感知(動)不是一個理論思辨行為,它在本質機制上與行動有關。在道德感知(動)中,行動者經驗到道德的約束性和力量,體現了道德“規范性”特征。

行動者的動機與行動是以對情境的接受和感知為條件和基礎的。如果道德教育只是傳授給學生一些道德原則或者規范,但不能培養出這樣的道德敏感性和感知能力,就不能產生相應的道德動機和我們所期望的道德行動。因為道德原則、倫理規范只是相對于一定“類型”的行動而言的,落實到具體情境中的道德行動,中間還有道德判斷、感知、動機等因素。

從一般道德原則規范到道德行動,這中間需要道德感知,其中,可靠的敏感性是一種必要的基礎條件。這種敏感

性是一種感知能力。但是,“可靠的”,敏感性,卻需要一定的教育和培養,甚至達到了道德原則所要求的“普遍性”程度,也就是說,對于相同或者類似的情境,能夠產生穩定的道德情感反應和感知能力。由可靠的敏感性構成的知識是獲得美德的必然條件。

因此,道德行動的基礎不只是需要一般性的倫理規范,更是情境的道德感知性問題。這些動機、情感、感知等等,不是被規則、規范所決定的,動機,就像道德感知一樣,既與美德傾向相關,也需要可靠的動機傾向,具有普遍性問題,但又是特殊性的,并非一般規則就能解決的問題。對于不同的人來說,道德感知和動機可能是不同的,特殊的,但對一個道德的人,具有道德美德的人來說,道德感知和動機又是穩定、可靠的,具有普遍性,即在相同或類似的情形下,表現共同的感知能力和動機傾向。

三、生命道德教育的意義

在《孟子?公孫丑上》中,孟子認為,“今人乍見孺子將人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孟子為什么設置這樣一個“孺子將入於井”的情景,來說明人皆有惻隱之心呢?或許就是因為,生命、生死問題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問題,最為基本的感知(動)就是關乎生命現象和生命問題的感知。如果對于“孺子將入於井”這一現象或者情境都麻木不仁,無所觸動,或者說,如果對于人類的生命都不能表現出敏感性和感知能力,那么就不可能具有其他道德感知能力了。人們感知特殊情境的方式,以及他們辨別出特殊情境的有道德意義之特征的能力,并非神秘的和不可言說的,而是與人們的品格以及他們的道德構成的一般特征結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孟子看來所謂先天的惻隱之心及不忍人之心,尤其是它們的穩定性與可靠性,實際上來自已經具有的美德品質與行動傾向,它是道德培養的結果。

從現實的狀況來看,目前學術界和教育界普遍認為,許多社會問題和學校教育問題的根源之一,在于缺乏對生命價值和生命道德的教育。生命道德教育的出發點是對個體生命的理解與尊重,它是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的體現。如果說,由于現代范式的學校道德教育無視或蔑視生命的現象非常嚴重,才使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具有重要意義。那么,正是現代道德教育的知識性教育特征,以及現代倫理學研究的理論、邏輯論證追求,忽略了道德原則與倫理規范的可理解性和理論邏輯性說明,以及道德感知與敏感性培養,從而忽略了道德教育的實踐性與規范性要求這種現實狀況和問題,使得提出生命道德教育對于道德教育具有基礎的地位和意義。

生命作為一種最為基本的特殊對象,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這是生命道德教育的意義所在,不僅是針對漠視生命這種現象本身,而在于道德感知與道德行動動機的整體培養教育中,對生命的感知與敏感性是最為突出和基礎性的。這就是孟子對惻隱之心表現中,見孩童將落入井這種生命危險的例子的作用。對生命的危險與消亡的同情、側隱,是人最基本的感知能力和敏感性。

就目前已有的一些研究來看,大多數生命道德以及生命道德教育的倡導者所提出的,關于生命道德所針對的問題,或者生命道德教育的現實性意義,就在于,面對現實的生命的喪失、生命意識的淡漠、生命意義的迷失等現狀,既有的關于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道德并不能有效地調節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

第4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一、上下齊心努力,爭創“人人做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圍

我們的德育工作者只有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對策,工作才會有效。為此,我校強調要以教師的師德風范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根據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在學校教育中要對學生進行一定方向的引導,使學生素質的形成具有時代特征。我們學校領導經常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各種各樣的渠道、多種方式組織教職工學習,加強師德修養,強化教師的榜樣作用。全校教職工以端莊的儀表、勤奮開拓的精神、謙和禮讓的態度為學生做出了高尚道德行為的示范。

二、高目標,低起點,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我校的德育除通過德育課、職業道德課教學和各門課程滲透外,還特別強調日常深入細致的行為規范教育。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是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獲得的,所以,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訓練是作好基礎道德教育最好的切入點。所以每年從新生一入學,我們就堅持天天抓、時時抓、反復抓,一天一通報,一周一反饋,一月一考核,一學期一評比,從小事做起,逐一達標。比如,本學期早晨入學我們抓了四件事:進門和老師問好,校卡和校徽的佩帶,儀表儀容,遲到。校園內我們抓了環境衛生、文明休息、課堂紀律、早操的進退場等方面。這些雖然都是一些所謂的小事,但我們深知對于德育工作,做與不做不一樣,力度大與力度小不一樣,認真與不認真不一樣。

教育的針對性,不僅要求我們從本校學生的整體實際出發,制定出適合我校學生的基礎道德教育的規范和思路,而且還要求我們在注意針對性的同時注重教育內容的層次性。針對我校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情況,我校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地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和知識水平確定了不同的行為規范訓練目標。

我們不僅在行為規范的要求上要有層次,在教育的內容上也要有層次。比如一年級我們著重作業、上課、待人接物等養成教育環節的強化;二年級則注重于技能操作、就業指導、職業規范、職業道德的強化。

三、加強管理,協調發展,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學校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內容涉及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全員參與,展示全程管理。因此我們采取了三項措施:

第一,建立“分級管理、層層把關”責任制,以此加快學生由“他律”到“自律”轉化的進程。

(1)政教處重點負責對全體學生面上的養成教育以及訓練、評比與檢查,對特殊學生進行正面疏導,綜合治理。

(2)各年級組針對本年級學生實際,著重進行“養成良好習慣”的培養,逐步拉平班級之間的差距。

(3)各班對照行為規范的基本要求,找準突破口,以點帶面,樹立良好班風,并教育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要求每位學生對自己的任何一個行為均要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以此來規范自己的行為。

第二,立體值勤,全方位掌握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動態。

(1)設立學生文明服務值勤崗,發揮其示范、管理、監督、執法四大功能作用。

(2)組織團委、學生會干部進行行為規范檢查,樹立學生主人翁意識。

(3)學校領導班子、科任教師組成值勤隊伍,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圍。

第三,開展各項評比,將行為規范落到實處。

(1)分四大塊,即班級管理、日常行為規范、學習規范、獎懲情況對班級工作進行全面量化考核。

(2)開展紀律、衛生流動紅旗評比活動。

(3)建立校文明班、市區先進班集體的評比制度。

四、突出職教特點,加強勞動觀念和服務意識的培養,提高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效

在職校中必須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又要求我們從實際出發,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學校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為了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熱愛勞動、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的優秀品質,促進他們良好道德水平的提高和正確人生觀的確立,學校成立了一支勤工儉學隊伍。同時也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減輕了家庭負擔。這項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決不僅僅是讓學生干了點活,更重要的也許在學生的發展過程中。

第5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一方面,中職德育課程的新教材為“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于中職學校來說,德育課是德育工作的一大主渠道,也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強化中職德育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職學校的德育課程中設置了《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法律基礎知識》、《經濟與政治基礎知識》等多門課程,這些課程都十分適合應用“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可以說它們為“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另一方面,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是改變中職學生德育學習現狀的必由之路。眾所周知,職業學校的生源質量普遍較差,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欠缺熱情,他們很多都是家長逼迫或者沒有辦法才來到學校學習的。所以,相對來說,在德育課程的學習現狀也并不理想,不少德育課堂上出現“特困生”,一上課就開始睡覺、開小差,這樣的課堂教學無疑是失敗的。鑒于此,筆者認為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動手實踐的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他們的特長。因此,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具有必要性。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把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自己去處理,包括對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的實施以及最終的評價等一系列工作都交給學生自己去完成。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協作并探索創新。而小組工作又是項目教學法的一種基本形式。在德育教學的實踐過程中可以這樣做:首先,可以把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可分配4-6人,由各組成員為小組設定名字和口號,并設置組長、發言人、資料員、書記員等職務。然后結合德育教材的教學內容,擬訂若干個項目任務分派給各個小組,讓小組成員自行合作討論完成,在此過程中可做適當的引導,比如從什么方向入手。最后在教師檢查項目完成情況或者作出總結之前,由各項目小組上臺展示。在這樣的行為導向教學過程中,不僅激勵了學生大膽探索與嘗試,而且使得學生之間形成了默契,德育學習好的帶動學習較差的,從而提高整體的學習效率。

(二)模擬教學法

模擬教學法又叫“仿真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擬扮演某一角色的背景中,把現實中的情境滲透到模擬課堂中,并運用專門的教學工具進行模擬講課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比如,中職德育教師在講解“雙向選擇與競爭就業”這個內容時,就可以在教室內組織一個模擬招聘會,把學生分配成面試官、應試者、現場工作人員等不同角色,然后讓各位學生現場發揮,各自想象招聘會的情景自由進行模擬,最后讓全體學生和老師共同點評。通過這個模擬活動,教師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學生的就業和擇業心理,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還能夠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個人特長幫助學生設計職業規劃。這種方法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德育的實用性,也能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三)案例教學法

當前,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較為普遍,這是因為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應用起來相對簡單,學生更樂于接受。它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任務的需要,列舉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和鍛煉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比如,在講解“法律基礎知識”這一內容時,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遵守法律法規,可以列舉著名的“馬加爵案”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在教師闡明整個案件的來龍去脈后,可以組織學生對整個案例進行討論,談談該案給自己帶來的教訓和啟示。有的學生可能會對馬加爵給予同情,也可能會對馬加爵深惡痛絕,,但德育教師應當允許各抒已見,這樣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的掌握,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

三、結束語

第6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關鍵詞: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 以學生為中心 關鍵能力

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世界正在形成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格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要靠人才的培養,靠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后,社會對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它不僅重視職業基本能力,更強調關鍵能力(是指學生獲得為完成今后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任務而應獲取的跨專業、多功能、不受時間限制的能力和具有不斷地克服知識老化而終身不斷繼續學習的能力)。以培養專業人員為目的的中等職業學校,依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就這樣應運而生,并展現了強大的生命力。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源于德國,在德國的教育領域已取得了非常成功的經驗。在我國,行為引導型教法還是個新事物,部分省、市先后引進德國新的教學法進行試點探索,也有了初步的成效。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學生行為能力為目標,在教師的行為引導下,通過多種不定型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和興趣,使學生主動使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教學方法。行為引導型教學法的實質在于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與有意義的活動的有機結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其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能力素質,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創新,促進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是教師由“傳道、授業、解惑”,轉向“組織、引導、協調、推進、監督、終止”學生學習的角色的一種教學方法,老師是學習過程中問題的提出者,學習效果的評價者,而非標準答案的給予者。教師的角色類似于節目的主持人,也可以是節目的參與者,起到咨詢和引導的作用。這種教學方法的實施,將使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轉換為“雙向互動、多元互動”,調動了學生的自我表達和創新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包括:圖示思維、卡片展示、案例教學法、角度扮演、項目法、引導課文法、模擬教學法等。

在教學實踐中,我運用該教學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詞匯教學中,我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盡可能地運用圖片進行教學。如:在學習有關pollute一詞時,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的環境污染的圖片,把一些單詞和詞組寫在黑板上,讓學生想想下列單詞和詞組中哪些會出現在課文中:

pollution

polluted air energy

environment consume

petrol refrigerator

waste matter cancer

disease radiation

oxygen traffic

……

學生們很快就從生活經驗中說出了一系列課文中將出現的生詞,并且超出我寫的范圍。用這種方法不僅能測出學生懂得哪些詞,而且為讀前練習起到了熱身的作用,并且還能最大限度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我校培養的學生大多將來要從事醫務工作,根據這一特點,我把課文改編成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在劇中扮演醫患雙方、主治醫生和實習醫生等各不相同的角色。

下面是一段Attending(主治醫生)與Intern(實習醫生)的對話:

The Patient First

Attending: You know that you have to keep an eye on all the patients'changes.For example,changes in t.p.r.(體溫、脈搏、呼吸),changes in color,their mental state,and anything on his record card.I must say it seems an awful lot

Intern: They gave us a list of things to look for in the training school.I expect I'll get used to it soon.

Attending: Don't forget that it's very inportant to chat with patients.If you get on friendlyterms with them,it's a grest help.

Intern: Why?

Attending: Well,it makes them more relaxed.Also they may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lives which has some bearing on their illness.Even though you're rushed off your feet you must find time to talk to people.And you must always keep in mind“the patient first,to meet the patients' needs is a must.”

在掃清了生詞障礙后,我將學生分成幾個協作小組,學生們積極參與表演,為了創造更為逼真的場景,我還讓他們穿上白大褂。當他們在對話時遇到困難時,我在一旁輔導,對話表演完成后,我就文中的內容加以強調,并用提問的方式要求學生給出正確答案。通過這樣多次的練習,學生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和應盡的義務。那就是:The patient first ,to meet the patients' needs is a must.(病人第一,必須滿足病人的需要。)

就這樣,在生動有趣的情景操練中,學生加深了對一些枯燥的單詞、專有名詞、醫學術語的印象。在游戲式的教學中,師生互相合作,組織學生身、心、腦一起活動投入學習,通過反復訓練和實踐以培養學生具備英語會話的“關鍵能力”,他們能學以致用了,在適當的場景中能運用所學知識自如地用英語進行交流,這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漸漸地,他們能主動地去記單詞,背課文了。這與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學習的情形相比,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學到了secondhand(二手的、舊的)一詞,我便聯想到了flea market(跳蚤市場),我教給學生一些相關的短語,并要求學生熟記在心。我鼓勵、引導學生拿出自己閑置的一些物品,利用課余時間在校園內舉辦了一個跳蚤市場活動,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易,學生自己定價,學生之間可以互換物品,可以討價還價。結果現場氣氛相當熱烈,學生們用熟練或結巴的英語興致勃勃地進行著買賣,當天的總收入達到265元,我們一致同意把這筆錢捐給了一名身患重病的校友。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認為所學的東西派上了用場,書本上的知識在實戰中加深了印象,并且迫不急待地想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極大地調動了他們 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他們都感到了自己是活動的主人,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而這種成就感是坐在教室中無法體驗到的。我想,學生在這種充分的活動中能得到知識,得到鍛煉,得到能力,并且最終能獲得求職、保職、敬業、適業的關鍵能力。另外,在這樣的活動中,師生之間構建起了平等、民主合作和諧的關系,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讓學生們盡情表達自己的感受,把枯燥的灌輸式、填鴨式教育變為生動、有趣,充滿好奇心與成就感的快樂過程,師生之間能進行心靈的溝通與交流,這無疑對學生學好課程是有極大的幫助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學習、積極運用行為引導型教學法,加強各方面的交流,多學習,開拓視野,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精心地設計教學課程方案,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醫務人員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行為引導型教學法》,葉昌元、馮建平,2001——11

第7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創新教育;完整行為導向模式

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以創新教育為引領,在注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過去,職業學校只注重專業技能的簡單傳授,而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的體系,忽略了對于學生創造性以及獨立性的培養。如今,職業學校在進行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引入基于完整行為的導向模式,不僅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重視學生運用知識、實踐操作能力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團隊意識和專業能力也得到培養。筆者采用了基于完整行為的導向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筆者選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某職業學校的126名在校生作為研究對象,將他們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研究組中男41名,女22名,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19.7±1.3歲;對照組中男39名,女24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9.5±1.0歲。兩組人員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二)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為:由教師導入要學習的內容—目標展示—新科教授—總結反饋—作業布置等。研究組采用基于完整行為導向的模式。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對教學相關策略進行精心準備,包括:學生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自主學習的相關策略,給予學生較大行為自由空間的策略,促使學生在符合創新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的策略。針對教學過程,教師主要依據研發新產品的流程進行相關內容的設計,主要為初步設計—加工—檢驗,能夠與原有的設計進行比較并修改。教師首先將教學任務以及行為目標作為導向,然后選取合理的教學實施行為以及方法,最后對教學結果進行相應的監控以及評定。

(三)觀察指標對兩組人員教學成績的評估比較。兩周后由教師根據相關的教學內容自行出題,對學生在該階段內的學習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學生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好。觀察并比較兩組人員對教學內學內容的滿意情況。主要從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評估。

(四)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18.0進行分析,其中計數進行X2(%)檢驗,計量進行t檢測(x±s)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二、結果

(一)兩組人員平均成績對比研究組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二)兩組人員對各項內容教學滿意率對比研究組對于學習興趣、自學、溝通交流、問題分析以及創新等方面的教學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第8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通過這種制作活動不但能發展其注意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滿足孩子們好動的心理需求,極大地激發其興趣,讓其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但教師須注意,在活動過程中不能包辦代替,而應以孩子的制作為主,教師只能在孩子們遇到問題時適時指導和點撥,幫助他們,引導他們,這樣不但能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更能激發其探究問題的熱情。幼兒教師還可在玩的過程中,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豐富其知識,發展其能力。因為孩子們都喜歡玩,在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孩子們更多的情感體驗,讓他們通過各種玩具去表現活動的內容和自身的情感。譬如當孩子們在玩一根小棒子時,教師可以此為契機,引導孩子們想出多種多樣的玩法,例如把棍棒當作孫悟空的金箍棒、當作釣魚竿以及小船的船槳。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把棍棒一物多用,這樣不但能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更能促進其創新思維的發展。

2以問題為媒介激發孩子興趣

我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茅于燕曾說過:“培養孩子的興趣是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為此,教師可充分結合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尋找各種教育契機,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與手段去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譬如通過提問培養孩子的興趣就是一個有效方法。”可見,培養孩子的興趣在幼兒教育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因為有了興趣,孩子們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才會產生主觀能動性,才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悅之情。而就幼兒的心理特點而言,以問題為媒介能大幅提高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欲。但在很多時候不少幼兒教師卻忽視了此點,從而令孩子們的積極性受到限制,最終鉗制了他們思維能力與探究能力的發展。據此,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通過問題去激發孩子的興趣:首先,教師要高度重視孩子們所提出的所有問題。因為孩子們受年齡特征的影響,這一時期會對身邊的很多事物產生新鮮、好奇之感,隨之就會提出較多的探究性問題。譬如:“太陽為什么是紅色的?”“為什么人會死亡?”“為什么黑夜很黑?白天很亮?”“人是怎樣生出來的?”等單純幼稚的問題,而且孩子們這一時期感興趣的問題特別多,有些教師會感到厭煩,但這將嚴重挫傷孩子們的積極性。從本質上而言,這些問題是孩子們探究知識的表現,是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產生的濃厚興趣,也是發展其智力的最佳契機。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孩子們的提問,不管他們提出的問題是如何幼稚、如何可笑,都要給予耐心、細致地引導、開發,以此保護孩子們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疑惑,以便讓孩子對知識的探尋能繼續保持濃厚的興趣。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們提問的機會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思維方式,然后再提出與他們思維特點相吻合的具體問題,進一步激發其興趣,開發其智力。

3結語

第9篇:道德行為教育范文

中職教育語文教學興趣為導向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師的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時期,我們中職語文教學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既要有質量還要有效率,除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還要大力提高學生的中職語文教學質量,保證學生能學得更好。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中職語文教學目標,如何實現在35分鐘內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保證減輕學生負擔,對我們教師要求更高。鄙人在中職語文教學多年的工作中,一直認為中職語文教學環節里,教師占主導地位。“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話一直銘記于心,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很用心的總結,想著方法去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

一、前言

人們常言“興趣是最好的導師”,鄙人也這么認為。在我國一般女孩子喜歡語文,其興趣對語文方面有一定的偏愛,男孩子喜歡數字,因此對數學有一定的偏愛。在教學中,就表現出來,女孩子一般語文成績比較好點,而男孩子數學成績則稍微強點。所以說作為教師,也有利用學生的這個特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和文學興趣,以興趣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此處的“樂之者”指的就是學生喜歡,愛好的意思。作為一名教師,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和愛好,是一門很難的課題。教師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學生喜歡一個老師所講授的內容,這樣其學習的熱情就會迅速產生,自然學習的自主意識就上來了。

二、培養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興趣

1.導課新穎,引起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誘發學生產生與學習內容,學習活動本身相聯系的直接學習興趣,使學生從新課一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是至關重要的。如在學習宋詞《雨霖鈴?寒蟬凄切》時,導入詞是這樣設計的:李商隱說,“相見亦難別亦難。”在現實生活中,別離是一種常事,在詩詞中更是一種歷寫不衰的主題,以前學過描寫別情的詩,如李白的《贈汪倫》、孟郊的《游子吟》等,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千古傳唱的離別詞《雨霖鈴?寒蟬凄切》,既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又把學生帶到別離的意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根據職業中學學生好動愛玩的特點,我們可以把語文課變成表演課、朗讀比賽課、演講課、討論課。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提高語文運用的能力。對此,要經常選擇一些現實性、教育性比較強的文章,在課前采用朗讀比賽的方法,要求學生先對文章進行反復的誦讀,體會文章的意境,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討論,這樣既促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應用文一直是同學們最怕上,因為比較枯燥無味,常常臺上講,臺下打瞌睡,效果差。其實,在講這一類文章時,教師完全可以變換教學方式,通過設置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在講解如何寫“求職信、應聘信”時,我在網上找了一些應聘信的佳作,在課堂上讀給同學們聽,并讓他們思考一下應聘應注意哪些問題,而且還通過情景模擬方法讓同學們在班上進行模擬招聘。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為了在“招聘”時一顯身手,紛紛開動腦筋、找資料、請教師和同學幫助修改、同學間試演,等等,忙得不亦樂乎。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寫一般的應聘信和求職信,還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學習或運用。

3.結合專業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教育最近,央視“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中國名城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我鼓勵導游專業的學生通過上網,短信等形式積極參與,寫出自己的體會感受,發揮專業特長,發現洛陽之美,寫出愛洛陽的理由。同學們認真構思,多方查找資料,利用自己在專業課上所學到的知識,并結合語文課上學到的一些寫作技巧,寫出許多精彩的句子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如“龍門石窟世界名,晝觀夜覽盡是情,馬寺鐘聲悠悠傳,音樂噴泉時時舞,洛浦秋風輕拂堤,牡丹香飄醉洛城,金谷春晴銅駝雨,靚麗新區展美景”。這些優美句子把洛陽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發展中洛陽日新月異的變化結合起來。一方面,鞏固了專業知識,使導游詞更精彩;另一方面,提高了同學們的寫作水平,大家在交流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注重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鞏固

鞏固性的練習題,是要求學生對上課的內容進行基本性的訓練,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如布置一些語文題,這些題目的內容主要是對語文公式的運用,比如勾股定理這樣比較基礎但又十分重要的語文知識,在鞏固性的練習題中一定要有。目的是讓學生加深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進行比較得到明確結果形成鮮明知識點的練習題,這要求學生通過比較知道不同知識點在不同位置的運用,通過比較將類似的知識點進行區分,理解這些知識點間的差別,通過尋同辨異來加深對語文公式的理解,從而達到對中職語文教學知識點的進一步鞏固的目的。還需要布置一些開拓性質的練習題,這些題目將學生的思維拓展開,讓學生通過對知識點的理解,放開思維,培養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和習慣。開拓性質的題目,一般一題有多解,不同的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肯定不同,善于思考的學生會想出多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子。那么他們都能對知識點有很深刻的理解。這種題目在教師下節課的中職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指明,除了幫助學生溫故舊知識,這樣的題目還能幫助老師總結前面所授內容的知識點。從而達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的目的。

四、注意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反饋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反饋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學生做的作業,另外一個是學生在課堂語文教學中的回答問題。教師批改作業一定要認真,不僅從題目本身思考問題,還要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給學生一個合理的解答和合理的成績,這樣做也是為了給學生一個負責任的答復。在課堂中,點名讓學生回答問題,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感受,最好問出的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而后讓那些能回答得出問題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給予點評。點評學生的回答時,一定要從積極的方面進行評價。無論其回答是否正確,都不要貿然的給予否定,要鼓勵學生敢回答教師的問題。這樣做可以鼓勵學生去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凡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能符合中職語文教學規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都能使課堂效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賀青云.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J].華章,2011,(11).

亚洲精品国产嫩草在线观看东京热|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国产中年熟女高潮大集合|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好痛好深好爽视频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爱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本中文| 亚洲不卡电影| 亚洲不卡影院| 国产经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av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丝袜图片|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国产无套中出学生姝|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 91www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看片| 久久久久久综合网天天| 丁香五月缴情在线| 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国产国语亲子伦亲子| 又大又黄又粗又爽的免费视频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加勒比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午夜AV福利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日日噜狠狠噜天天噜av|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无码99p| 亚洲色播永久网址大全|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沙发| 国产剧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不卡视频| 国产激情在观看|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