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

第1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弟子規;心定神明;理解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434-01

在二零零六年對國學產生興趣,期間曾聽凈空老法師講:"學傳統文化要抓住根,佛學的根是《十善業道經》,道家是根是《太上感應篇》,儒家的根是《弟子規》。《弟子規》是以孔老夫子的《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瑾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為總綱改編而成,是儒家的經典。"由此開戳私狻兜蘢庸妗罰我認真聽了蔡禮旭老師的《弟子規》的講解,發現《弟子規》真是字字珠璣,每句都蘊涵了深厚的意思,非常適合童蒙教育。古德有云:"教孩嬰兒,教婦初來。"我在心里萌發了一個愿望,教學生學《弟子規》,給學生尚未污染的心靈播下善的種子。所幸人存善念,天必從之,二零零九年,學校要安排老師到會興村小去支教,我主動申請去擔任三年級的班主任,并從事語文教學。來到學校,我先觀察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再在網上買了相關的書和光盤,每個學生我送了一套,接著開戳艘荒甑牡蘢庸嫜習。期間也取得了些經驗,接下來我想從兩個方面來總結。

1.背《弟子規》

雖然背不是目的,但背卻是前提,是提醒,要讓這些經典語句深入學生骨髓,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這些語句能時不時閃現在他的腦海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言行,時時提醒他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因此必須熟記《弟子規》。

此書在余力學文篇中曾提到:"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據此我定了寬松的背誦計劃:每天背四句十二個字。在背之前我引導學生去看注解,再結合生活實際講講該怎么做。接著組織學生多種形式朗讀,背誦,五分鐘就完成了任務。學生很輕松,背起來很有興趣。每天及時復習,每周五總復習。在半學期左右,就有大部分學生提前完成了任務,一學期結束了,包括十幾分的差生全部會背了,而且我發現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語文成績提高了,我想是心定神明的原因。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伴隨著記憶力提高,學生越來越有自信了,智慧也就現前了。學生真正體會到"天才在于積累,在于一點一滴的努力"這句話的含義

2.深入理解經典含義

2.1給學生講孔子的生平、思想,重點介紹老夫子高潔品格、偉大成就。讓學生真正對孔圣人生起崇敬之情,進而珍惜老夫子的文化結晶《弟子規》,立志學習傳承老夫子的文化。

2.2理論聯系實際。在完成每天四句的背誦時,末學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說一說如何才能完成好《弟子規》。還記得在學背"冬則溫,夏則清,晨則醒,昏則定"時,我先給學生講了九歲黃香扇席曖床的故事,啟發學生說一說還可以怎么做。吳婷婷說:"冬天可以給父母充電}手器,還可以用吹風給父母吹熱襪子,讓父母感覺溫暖。"朱玉琳說:"夏天給父母做綠豆湯,然后冰冷給父母吃,讓他們感到涼爽。"孩子們想了很多的辦法,在此過程中孩子的孝心善根得到了長養。

2.3開展主題班會,結合近期背誦的內容進行專題教育。《弟子規》全文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都有其主題。每一章背完后我都會根據其主題,設計班會來使學生深入理解經典內容。還記得在學完入則孝這一章時,先念親恩。讓學生起來說說你的父母長輩是如何愛你的,再讓孩子們用乘法算一算從出生到現在,你的家人半夜醒來為你把了多少次尿,為你換了多少尿布,把你抱在懷里有多少個小時,喂了你多少次飯……學生在具體龐大的數字中明白了父母親的恩情比山還要高,還要重。接下來就我出示了兩幅幻燈片,一是羔羊跪乳圖,二是烏鴉反哺圖。讓學生觀想獸猶如此,如人不知感恩,豈非連禽獸都不如。當時很多學生都慚愧得低下了頭,我適時鼓勵學生知恥近乎勇,對照弟子規過去你哪些做的不對?今天你回去以后準備怎么辦?孩子們懺悔后紛紛表示要通過各種方式來感恩家人。

2.4把語文教學同理解《弟子規》結合起來。還記得在《蘇珊的帽子》中學生體會到:"兄道友,弟道恭,人有短,切莫揭。"在《媽媽的帳單》中體會到孝這一仁之根本,在《道歉》中體會到:"言語忍,忿自泯,恩欲報,怨欲忘,報恩長,報怨短。"在《孔子求學》中體會到:"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第2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一、讓學生上網查閱與該課題相關的問題

要查閱的問題包括:我國有哪些環境問題?這些環境問題是怎樣形成的?怎樣才解決這些問題?

這樣既迎合了學生喜歡上網的心理,又解決了問題。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得知了環境問題的種類,如大氣污染、水質污染、噪聲污染、食品污染、生態的惡化、森林草場面積的減少等等。這些環境問題,絕大多數是人類不遵守自然規律造成的,是人為的。要克服這些問題,人類就要敬畏自然,順應自然規律,與自然和諧相處,不要人為地破壞自然。

二、播放一則公益廣告的視頻

廣告內容為:在一條寬闊的馬路上,媽媽牽著一個小女孩,微風輕輕吹來一片紙屑,小女孩掙脫了媽媽的手,將小紙屑拾起來放進路邊的垃圾箱。

視頻播放完畢,提出兩個問題:

1.這則公益廣告的含義是什么?

2.在你身邊有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情?你是怎樣做的?

關于廣告的含義,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有的說,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有的說,保護環境要從娃娃抓起……

關于第二個問題,對做得好的學生,大家報以熱烈掌聲。也有學生自我解剖,說出自己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并面帶愧色,決心今后從自身做起。教師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了表揚,對做得不到位的學生則肯定了他們能嚴于律己,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也給他們指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屏幕顯示以下內容

①為了大方或風度,致宴席上剩菜太多;②為了耍派頭顯威風而鞭炮震云;③豪華車后尾氣繚繞;④為了省事,焚燒秸稈,濃煙滾滾;⑤被稱為“空中死神”的酸雨。

視屏結束后要求學生回答:以上這些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哪些危害?

對于這一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霧霾影響交通,影響人們的出行;汽車的尾氣、燃燒鞭炮的硝煙、焚燒秸稈的滾滾濃煙,都對人們的生活、學習、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酸雨對植物的影響可想而知,如同火燒一般,幾天后全部枯死。

四、自查自找,自我發現

屏幕顯示:

1.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爛在水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價值,一粒紐扣般大小的電池可使600噸水受到污染,這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電池里包含了汞、鉛、鎘等多種物質,這些都是對自然環境威脅很大的幾種物質。若將廢舊電池與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物質就會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2.播放公益廣告:100個人,100輛車,每天碳排放量1350千克;100個人一輛公交車,每天碳排放量189千克;100個人,100輛自行車,每天碳排放量0。低碳生活,請選擇綠色出行。

提問: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存在哪些環境問題?我們該怎么做?(從身邊的小事說起,以4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經過討論,學生發言非常踴躍。

對于第一問,各小組給出以下答案。

小組(1):亂拋紙屑、亂扔粉筆頭的現象。

小組(2):隨地吐痰,零食的包裝袋亂扔。

小組(3):快餐的飯盒和一次性筷子亂扔。

小組(4):吃飯不光盤,亂倒剩飯剩菜,既影響環境,又不節約糧食。

對于第二問,學生總結出更多。

小組(1):多運動,少看電視,少上網,多與家人出去散步。平時照明多用節能燈,少用白熾燈;不亂扔垃圾,對垃圾進行分類。

小組(2):多喝水,少喝飲料;近距離外出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沒必要時不開空調。

小組(3):多開窗多通風,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煤氣閥門,少開電腦;叫家人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晚上手機關機,一可以省電,二可以防輻射;盡量不開空調,可以開電風扇或用以前的芭蕉扇。

小組(4):洗菜水、淘米水用來澆花草,生活廢水再利用;包裝紙、廣告紙反面是空白的可用來做草稿紙;不乘電梯爬樓梯,既省電又鍛煉身體;吃飯不用一次性筷子,到市場買菜帶菜籃子不用塑料袋。

概括起來,就是要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哪怕是一草一木。

第3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信息素質;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5-3745-0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chool Education

XU Wu-peng

(Lvlia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Lvliang 033000, China)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 used as a newly arisen course continuously pound at the tradition's education,and this text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among which emphasis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s applicati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the school's management、teaching activity、course set、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are the core of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all factors are around this core. At las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 and combine the future of the educate to information to do the outlook.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multi-media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y

據新華網上海2003年1月21日消息:在上海最搶手的IT人才是高檔的成熟型人才。現在企業需求的都是些高檔次的,拿到項目即能開發、生產的實戰型人才。應屆生卻遭冷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大學生動手能力普遍很差,而IT行業最注重實際操作;二是大學生普遍缺少創新精神,而這又是信息產業最為講究的。

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被社會認可,不能適應信息化、網絡化的生存環境;不具備信息化、網絡化的學習能力,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存在的大問題。這就將信息技術教育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并研究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來幫助我們指導以后的學習、工作。

1 信息技術的發展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結繩記事”、“烽火告急”、“信鴿傳書”等儲存、傳遞、選用、表達信息的技術。

信息就其含義而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信息本身所表達的意義,即信息的內容;二是傳遞信息的工具,即信息載體,如符號、聲音、文字、圖形等都是信息的載體。而對信息技術,由于其使用的目的、范圍、層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認識,廣義上講,信息技術是指能充分利用與擴展人類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種方法、工具與技能的總和。狹義上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廣播電視等各種硬件設備及軟件工具與科學方法,對圖文聲像各種信息進行獲取、加工、存儲、傳輸與使用的技術之和。如遙感技術、遙測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光盤技術、各種顯示終端技術等。信息技術包括信息技術的生產和應用兩個方面。信息技術的生產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產業,包括計算機軟硬件、電信設備、微電子生產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則體現在信息技術的擴散上,包括信息服務、管理信息系統等。在信息技術系統中,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可稱為信息技術的核心,它們的發展進程體現了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

從微電子技術看,晶體管發明以后,1958年第一塊集成電路問世,引發了一場微電子革命。微電子技術使得越來越復雜的電子系統可以集成在一小塊硅片上,使電子設備和系統的微型化、低能耗成為可能。集成電路從中小規模集成電路逐步發展到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英特爾公司的前董事長摩爾發現每隔18個月,計算機芯片的集成度將提高一倍,計算機也隨之而升級換代,而價格卻保持不變甚至下降,這就帶動了以集成電路為基礎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創造了信息技術產品性能不斷提高,而價格不斷下降的奇跡。

從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看,從電報技術的發明到程控交換機的誕生和數字程控交換機的應用,使通信技術開始向數字化發展。衛星通信、稱動通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更是開拓了通信手段,進一步擴展了通信技術的應用領域。而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笨重的、龐大的、高電能耗的計算機問世以后,隨著集成電路和軟件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存儲容量和能力不斷提高,其功能也從單一的計算功能發展成能處理數字、語言、圖象等多種信息,其應用的領域也覆蓋了社會各個方面。

從網絡技術看,從1969年美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采用分組交換技術的計算機網絡(ARPANET)到1986年建成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網(NSFNET),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因特網。1991年因特網進入商業應用,從此因特網開始迅猛發展,給信息產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從電子郵件到電視會議,從因特網傳真到因特網電話、從網上瀏覽至購物等等豐富多彩的服務,不僅方便了消費者,更為企業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機會,而且帶動了同因特網有關的一批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在當今社會中,網絡和信息產品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方式,信息生產和信息消費的增長將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微型化、移動化、服務化、參與式和交互式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也是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經濟發展、實現社會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的進入教育領域后對學校管理、教學活動和學校課程設置都提出了挑戰,使得學校管理者、教育工作、教育內容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信息技術給大家帶來了開放的心態、自由的知識與新穎的方法。

2 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

2.1 信息技術對學校教育方式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給學校教育方式帶來巨大影響,表現在:

1)教育投資的重心將由物質資源轉向信息資源。工業社會中,教育以消耗物質資源如校舍、桌椅、粉筆等維持,因此教育投資的重心主要是物質資源的投入。而信息化社會,由于信息具有無損使用、無損分享、不可分割、公平性等特點,使其將取代自然資源、資金、人力等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投資的重心也將轉變為信息的開發上,因為信息產業是開發費用高、使用費用低的產品,其低廉化使用是建立在高投入開發的基礎上的。因而,教育一旦依賴于信息資源,則其開發問題將制約網絡化教育發展,教育的投資由過去重在物質條件的擴充轉向信息資源的開發也成為不言而喻的事情。學校要想增添價格不菲的當代信息技術產品,并要跟上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經費是個難題,這必將嚴重影響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及推廣。

2)單一的“班級授課制”將被多樣化的網絡授課取代。“班級授課制”這種曾大大提高過教育效率的教學組織形式將被信息技術打破。互聯網絡應用于教育,改變了傳統的固定師生關系,使異地授課,網上學習成為可能。計算機將替代教師的大量的重復性工作,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教師將從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真正去進行腦力勞動,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得到極大的提高。隨著計算機與網絡的發展,學生可以通過光盤或通過上網,就可以找到自己學習所用的所有知識;對課外知識,他們興趣可以更廣,完全可以進入各地圖書館以及各種網站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知識。此外,學生通過上網學習,將會經常碰到優秀教師的指導。在人機交互時,學生領悟到了自己作為教育主體的真正含義,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中,使得學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中兼具了主體與主導的雙重身份。在學習場所上,學生不再以課堂教學為基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與可能的情況來確定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學習;在學習內容上,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可以在網上或光盤上隨意瀏覽與下載自己想學的知識;在學習方式上,學生也不再苦于單純的死記硬背或題海戰術,各種形式的教學與學習指導都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得以展現。信息技術發揮多媒體功能的優勢,通過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學習方式的靈活性,調動學生多重感觀參與學習生活,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2 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學生與教師

學生是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核心部分,是信息技術教育的直接對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師進行教學和信息技術發揮作用的直接對象。不重視學生就不可能使信息技術教學系統化。教師是信息技術教育的實施者,是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保證。信息技術教育的各種資源需要教師去開發;具體的信息技術課程需要教師去承擔;有關信息技術教育的思想、原則和方法需要教師去化為自覺行動。再先進的教學工具也取代不了教師。沒有教師,信息技術教育就像無輪之車,無法推進。

在整個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學生、教師、信息技術三個要素的關系可用圖1來描述。

其中,培養信息素質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育課的優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的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從而形成影響人的一生的品質。

從圖中可以看出,學生與教師地位是平等的,都須通過學習和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與學的優化,最終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只是作為一個先進的工具出現的,關鍵的還是學生與教師怎么來利用好信息技術,培養學生信息素質。學生的信息素質從教育學角度可分為多種信息能力,從心理學角度可分為智力素質與非智力素質。無論采用哪種分析方法,都會認識到信息素質的核心是創新素質。培養好了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學生信息素質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創新素質是指人們所具有的對事物進行認識、評價、設計、開發、利用、管理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創新人格等各方面基本品質的總和。這就要求我們做到:①更新觀念。因為觀念是行動的指南,我們必須真正認識學生創新素質培養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教學過程中自覺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中心,樹立新的人才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②改革課程與教材體系。在課程類型中,要注意學期大課與微型專題課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與自修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科學組配。要改變以往統一大綱、材,多年不變,人人一樣的教材編制模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特點編制多樣、適量、有趣、有彈性的教材。③要改革陳舊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創新技能與創新人格的培養,必須大膽探索一些新的教法與學法。如項目開發法和電子作品創新法,這些方法都是把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應用、創新和評價相結合。先由教師對范例分析與提出創新任務,然后讓學生自主設計,自主制作完成,最后再由同學和老師進行評價。在這些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就會用到許多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在信息技術教育中的應用,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威力。

2.3 多媒體技術在信息教育中的應用

多媒體技術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的極限,從根本上影響和改變了學校的教學過程。如多媒體輔助教學、遠程教學等。

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用一種生動的場面來描述一些純文字化的東西。如語文課文中的故事情景、物理運動過程等,這樣更接近于學生的感覺器官和現實生活,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多媒體技術將聲、文、圖、像集成于一體,使傳遞的信息更豐富、形象,是一種更合乎自然的交流環境和方式。學生在這種環境中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接受信息,可以加速理解和接受知識的過程,并有助于學生的聯想和推理等思維活動。此外,多媒體的形式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因此,將多媒體技術引入信息技術教育中,能給學生一個身臨其境的新穎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能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的使用技巧,并利用計算機來學習其他學科的知識。

3 信息技術教育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高度發展與新材料、新能源研究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正孕育著重大變革――由被動的“死技術”變為主動的“活技術”――智能技術。

智能技術的具體應用表現為兩種基本形態:智能(軟的智能技術)與智能機器人(硬的智能技術)。具有教學功能的智能又稱作智能教學,具有教學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又稱作教學機器人。智能教學與機器人教育是信息技術教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3.1 智能教學及其應用

智能是對“”的智能性的一種強調。智能具有如下特征:性、自主性、社會性、主動性、監控性、智能性、安全性、個性化等特性。應用于教學中,具有教學功能的智能就是智能教學,其種類很多,有信息、任務、教師、學生等。

智能教學有多種應用模式:① 充當教師,用于輔助教學;② 充當管理者,用于管理教學;③ 充當同學,用于合作學習;④ 充當朋友,用于情感交流;⑤ 充當秘書,用于處理各種事務。

智能教學對各級各類教育都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在幼兒教育、中小學教育,可以開展基于智能的游戲教學。在中學、大學可以充當導師、專家幫助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3.2 機器人教育

機器人是指具有人工智能的,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實現各種功能的自動化機器,如果機器人具有輔助教學、管理教學、處理教學事務乃至主持教學法等功能,就成了教學機器人。

教學機器人的應用將會給教育帶來重大變革。一是優化教與學的效果,二是優化教師與學生的勞動方式。前者強調以較少的教育投入取得較大的教育效果,后者指采用機器人這種教與學的勞動工具,能改善教學方式與方法,減少師生的勞動強度,縮短勞動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機器人教育的核心基礎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以物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形式加以利用,而人工智能技術是信息技術發展的一次重大飛躍。信息技術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向機器人教育重心轉移。

總之,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推廣應用,從根本上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結構、產業結構的變革,知識經濟端倪初露,人類開始步入信息社會。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已成為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信息社會對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新的人材標準要求今天的教育必須將信息技術教育納入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必須注重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因此我們要注重信息技術的學習及應用,來幫助我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建平.點擊教學創新叢書――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創新[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 彭紹東.信息技術教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張維明.多媒體信息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4] 王吉慶.信息素養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李龍.信息化教育:教育技術發展的新階段[J].電化教育研究,2004(4):6.

[6] 李志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的教師角色[J].中國遠程教育,2004(1):58.

[7] 宋吉祥.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J].中國遠程教育,2004(4):72.

[8] 孫立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模式的類型和關系[J].中國電化教育,2004(1):33.

第4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網絡資源的豐富性與多樣性為初中化學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探究空間。利用網絡資源,不但能夠輕松營造出愉悅、開放的教學氛圍,而且可以改變傳統的認知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效性。

本人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嘗試利用網絡資源,結合課改的精神,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行動研究法為手段,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策略探究,與所從事的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相結合,作了一些探究。

一、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探究基于多媒體環境下的初中化學的課堂教學策略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主要的信息源是課本中的文字、圖片以及教師的講解、板書和演示等,這是與講授式的教學方式相適應的。而在建構性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到的信息源空前擴展。教師不是預先設計好信息序列,而是要組織學生進行探索,學習活動會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為了分析、思考某些問題(如空氣污染),學習者可能要做現場測查和實驗,或者到圖書館去查閱有關資料,查閱各種多媒體百科全書光盤,也可以通過電話、國際互聯網絡等直接訪問有關專家或實際工作者,所有這些信息都可能對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動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課程和教材的含義被大大地擴展了。

二、抽取重要內容,課堂教學要做到“精講”、“精練”

在傳統教學中,我們老師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臺上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臺下可能個個昏昏欲睡,如果教師放任自流,學生各行其是,可能這堂課大多數學生無所收獲,這都不能保證教學質量。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

課前教師要充分鉆研教材,了解掌握全體學生,充分把握教學三維目標,精講重點,設疑破難,帶過一般,創造思維情境,讓學生思維始終保持最佳狀態。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精”練,練前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知識面廣以及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多媒體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內容具有時代性,手法具有多樣性,教學氛圍輕松、活潑,通過網絡資源總結并梳理出內容重點和難點。學生通過鼠標點擊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增大了教學容量,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利用網絡的形象特點,變抽象為直接感受

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把微觀抽象的內容及某些實驗利用二維或三維的圖像、動畫進行模擬。用圖形、圖象、動畫、文字和聲音等方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特別是可以把從文字材料獲得的概念轉化成直觀的形象,把難于想象的微觀世界宏觀化,把難以演示的實驗形象化,通過直觀的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難度,使學生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使教學難點順利突破,也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更加直觀的情景。這樣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學習,教學信息豐富,學生獲得的記憶表象數量及質量均大幅提高,日積月累想象力自然得到長足發展。比如說,模擬工業生產流程這方面。教材中有些生產流程的內容,如硫酸、硝酸的工業制法,石油的煉制及合成氨工業等,僅靠掛圖及教師講解,效果不理想。恰當地利用動態模擬,能使學生對主要生產設備內的反應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避免了書本上冗長文字所造成的呆板、枯燥。

四、以任務驅動為手段,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的能力

第5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8S管理;學生;素養

作者簡介:李智軍(1965-),女,河北保定人,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兼副主任,副教授;李偉(1979-),男,河北保定人,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工程系,講師。(河北 保定 071051)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1-0012-02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企業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具有扎實的、系統的程序性知識。因此,使學生管理與企業生產管理接軌已成為擺在高職院校學生教育與管理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8S管理的好處很多,被許多企業采用。作為高職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就去企業工作,利用8S管理理念對高職院校的學生進行管理,使學生在校期間掌握8S管理理念,規范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養,是學生畢業后實現零距離上崗的重要舉措。

一、8S管理的涵義

8S就是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安全(SAFETY)、節約(SAVE)、學習(STUDY)、素養(SHITSUKE)八個項目,因其古羅馬發音均以“S”開頭,簡稱為8S。大學生8S行為管理規范就是引用企業8S管理方法,規范學生的行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體含義如下:

1S——整理(SEIRI):將物品區分為有用和沒用的,有用的留下,沒用的及時清除掉,達到把“空間”騰出來活用的目的。

2S——整頓(SEITON):科學合理地規劃物品的擺放位置,要用的東西依使用頻率、按照由近到遠的原則,分門別類放置,準確定位定量,整齊擺放,明確標識,達到不用浪費時間找東西的目的。

3S——清掃(SEISO):對宿舍、教室、實訓室等公共場所進行綜合治理,清除垃圾、灰塵及其他污染源,達到保持學習和生活場所干凈明亮的目的。

4S——清潔(SEIKETSU):持續推行整理、整頓、清掃工作,使之制度化、規范化,實行標準化管理,保持工作成果,達到通過制度化來維持成果的目的。

5S——安全(SAFETY):加強隱患排查和治理,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鍛煉逃生自救能力,確保人身及財產的安全,達到預知危險、防患未然的目的。

6S——節約(SAVE):節約時間、空間、人力、成本、資源等,提高學習工作效率,達到培養學生節約意識、養成合理降低成本的良好習慣。

7S——學習(STUDY):學習知識、掌握方法、精通技能、懂得溝通、善于合作、提升素質,達到服務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的目的。

8S——素養(SHITSUKE):提高遵規守紀的自覺意識,養成按規定辦事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嚴謹規范的作風,塑造守時守信的高尚品德,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二、學生教育管理實施8S管理的意義

8S管理的使命是煥發組織活力、不斷改善管理機制,8S管理在學生教育管理中體現出的全員性、能動性、基礎性、顯著性、鼓舞性、管理思想的滲透性強于一般的管理活動,是其他管理活動的基礎和有效推行的保障。8S管理具有顯著改善學習工作環境、重塑校園文化、提高安全水平、提高學習工作效率、提高學生素養的功能和作用。

通過組織實施大學生8S行為管理規范,深入挖掘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規范有序的生活習慣,創造整潔明亮的學習生活環境,營造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氛圍,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節約意識,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促進班級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學生工作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程度,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育工作水平。

下面以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介紹實行8S管理的具體措施和成效。

三、學生教育管理實施8S的措施

1.制定詳實的8S管理實施方案

學生教育管理要想很好地推行8S管理,必須在理解8S管理內涵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制定符合本校校情、學情的8S管理實施方案。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2012年制定了詳實的8S管理實施方案,落實了專門實施8S管理的人員和相關職責,明確了8S管理相關要求和目標任務,制定了詳細的8S管理實施標準和細則,從而使責任到人、任務具體、標準明確,從而促使8S管理落到了實處。

2.開展扎實的8S管理宣傳工作

推行一個新的理念和管理方法,首先必須開展扎實的宣傳和培訓,打好思想基礎,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學習8S管理方案細則、組織8S管理專題講座、召開8S管理動員大會和主題班會,懸掛條幅、標語、專題展板、櫥窗和廣播等形式營造8S管理氛圍,進行廣泛宣傳和培訓,使8S管理真正走進每個學生的心里、落實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

3.實施嚴格的8S管理督導考核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沒有經常性的檢查督導與考核,久而久之,8S管理就會流于形式。為保證8S行為管理規范的全面實施,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對每個學生、每個宿舍、每個班級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督導考核機制,明確指定落實人和監督人,明確規定執行和監督頻率及工作標準,做到每天有人檢查,檢查有記錄,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并指出改進措施。通過進行檢查和督導,保證8S管理質量,確保實施效果。

4.建立有效的8S管理激勵機制

為保證學生8S行為管理規范的實施效果,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將8S管理規范落實情況的個人考評記錄納入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考核成績之中,在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成績計算及排名中發揮作用,個人考評結果同時作為各項評優評獎的依據,8S管理情況也與班級考核掛鉤。每學期對表現優秀的學生、宿舍和班級進行表彰,從而激勵學生按照8S管理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同時,將8S管理考核情況納入到輔導員的績效工資中,從而激勵輔導員用8S管理學生的熱情,確保8S管理方法的推行力度,增強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

四、學生教育管理推行8S管理的成效

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從2012年開始,將現代企業的8S管理新觀念、新技術應用到學生的管理中,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全面推行8S管理,努力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對改善學生學習生活環境、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節約成本都起到了顯著的作用,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有了明顯提高。

一是學習生活環境整潔明亮。學生宿舍、教室、實訓室等公共場所干凈整潔、寬敞明亮、井然有序,物品定位放置,標示清晰明確,空間合理運用,功能區域劃分合理,形成“每天勤清掃、每周大清掃”的衛生習慣,始終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清潔有序。

二是學習效率持續提高。通過8S管理能夠造就安全、舒適、明亮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氛圍,物品合理布置、定位擺放,確保在最快速的情況下取得所需之物,有效消除尋找物品的時間浪費;井然有序、明亮整潔的學習生活環境使學生心情輕松愉快,學習效果會得到提升;系內積極組織各種專業技能競賽,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在學生中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

三是節約意識明顯增強。通過向全體學生發出“厲行節約 反對浪費”倡議書、“光盤”行動、主題班團會、主題征文比賽、專題辯論賽、“尋找身邊的節約榜樣”等活動以及利用板報、墻報、宣傳櫥窗、廣播等形式大力宣傳,號召全體同學從日常生活和點滴小事做起,踐行節約每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一分錢、一粒米等行動,全體學生樹立了“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

四是安全保障更加堅固。保定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普遍重視校園安全知識、學生《安全手冊》、各種應急預案的學習,清楚并能正確預防學習和生活中的安全隱患、風險;學管人員定期開展全方位安全排查,加強宿舍巡查和消防安全檢查的力度,發現隱患立即整改,努力減少和杜絕各種不安全隱患,學生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能力不斷提高,確保了學生安全穩定。

五是學生素質明顯提升。作為一種管理制度,8S的作用就在于要細化各項常規管理,每天都能提醒學生完成一個小目標,持之以恒的結果必然是提升個人的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工作、生活習慣。這種意識和習慣一旦形成具有持續的作用,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第6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 英語學習 現狀 應對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作為重要的國際語言將擔負起越來越重要的交流任務,社會因此對當代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也面臨更大的壓力和困難。我們在提高業務水平、研究各種教學方法、實踐各種教學理論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的探析,并加以正確引導,從而使我們的教學取得更大進步,更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本次問卷調查選定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南陽理工學院、黃河科技學院和商丘師院六所不同類型院校的大一和大二學生共計600人作為調查對象。其選取理由是:英語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大一和大二是作為一門必修課來學習的,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經歷了高考,剛剛進入大學,對于中學和大學英語教學之間的差別感受最深刻,而大二學生學習了一年英語之后,對英語學習的體會更全面準確。這種調查對象選取主要考慮調查結果的代表性、全面性和真實性。

一、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采用的方式是問卷和座談,于2009年3月至9月在六所高校同步進行,由各高校英語任課教師發給學生填寫表格進行。一共向學生發出6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76份。座談由任課教師挑出不同成績段的100名學生,師生雙方圍繞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的目的、態度、興趣及動機方面進行交談并記錄整理。

二、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

經過一段時間的問卷調研和座談資料的整理,以及對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分析,我發現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英語學習的態度不端正,學習動機不純。

社會心理學者Krech,Crutchfield & Ballachey認為態度是對于社會事物的一種持久的、正面的或負面的評價、感覺、支持或反對的行動傾向體系。態度是一種不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內部行為,但是,態度對于人的行為有影響,通過觀察人的外部的、習慣的行為方式,可以推測到人的態度(Ajzen,1988;Baker,1992)。Gardner & Lambert (1959,1972)的動機社會行為模式確定了兩種形式的動機:工具型動機(渴望通過外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而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得到實際的經濟好處)和綜合型動機(希望成為語言社會的一個成員)。

通過整理六所高校學生問卷與座談資料發現,學生學習英語的態度不端正導致了學習動機的不純正。有超過半數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校課程設置要求”;次之為“工作單位對于四、六級證書的要求”和“個人喜好英語”;還有極個別的學生學習動機模糊不清。這說明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學習動機除了學校專業設置要求外,更傾向于工具型動機(渴望通過外語語言知識的學習而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得到實際的經濟好處),符合Gardner二語學習動機三種成分中的“學習對于所學的知識時的渴望”的很少。學生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在學習中也表現為學習的積極性不夠。

2.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夠。

蘇霍姆林斯基說:“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英語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實踐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在英語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更多語言實踐的機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大學生來說,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不占多數,但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也不占多數,大多數學生處在有些許興趣和興趣一般之間。由此可以看出,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不濃是英語教學中的很大障礙,若總是抱著一種應付課堂的態度,在課堂上“人在曹營心在漢”,根本就不會真正參與到教師的講解和互動中。因此,培養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和保持這種興趣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3. 缺乏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在我國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學習領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又對當前我國整個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因此,深化對它的研究,明確其內涵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意義是十分必要的。自主學習的含義:第一,自主學習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第二,自主學習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從問卷調查和座談結果分析,學生英語學習的計劃性不夠;缺乏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缺乏主動調控學習進度的意識和能力,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變學習被動為主動;確立英語自主學習目標。當然,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正確指導也是分不開的。

4.有效運用各種輔助設備和學習資料的能力較低。

在科技和信息發達的今天,許多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和學習資料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學習空間。但調查得知: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利用互聯網來幫助自己學習英語,相當一部分學生僅僅是收看英語類的電影或聽英語歌曲,只有個別學生會把學習光盤用互聯網認真學習或者收看英語方面的視頻或演講;或者是把相關的英語材料下載到自己的隨身聽里,能堅持用收音機來收聽英語新聞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學生的輔助資料絕大部分是四、六級考試方面的詞典、真題或模擬試卷,還有幾乎人手一本的教參書。英語學習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它需要平時的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積累,但學生除了考前的速成學習外,很少有人注意平時知識的積累,教材中遇到的問題總是依賴參考書解決,很少會真正思考自己問題的根源進而鞏固相關的知識點。學生有效運用各種輔助設備和學習資料的能力較低也是我們英語教學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三、應對方法

1.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學習動機。

教師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加強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渴望通過外語語言知識的學習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得到實際的經濟好處還是希望成為語言社會的一個成員,然后再確定他們的具體學習目標,使學生在滿足語言學習的基礎上實現自己將來在社會上的語言利用價值。

2.激發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鼓勵學生,使學生有成功感;創設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將活動游戲引進課堂;組織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有所用;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有“情”,從而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培養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首先,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課程改革的首要目標。其次,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自主學習提高了學生在校學習的質量;自主學習能力是創新人才必備的基本功;自主學習能力是個體終生發展的需要。最后,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明確輔學習設備和學習資料。

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在一年級新生入學的時候就向他們推薦對英語學習有幫助的網址、收音機頻道和學習資料,更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教參書,讓他們正確認識到英語學習貴在平時知識的積累,而不是考試前的速成。只有真正把輔學習設備和學習資料運用到實際的學習中,才會對學習真正有幫助。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呈現的問題是我們教學過程中要關注的方面。在關注學生學習問題的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重新認識教師角色,用現代教學理論,充實現代英語教學課堂;明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利用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一定量的自主學習權,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課外學習英語的環境,從而真正實現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文秋芳,王立非.英語學習策略實證研究[M].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張為民.談“討論式教育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1,(2).

第7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踐性;大學生創新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9-0259-02

創新素質是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創新素質培養有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培養大學生創新的覺悟,也能培養大學生創新的方法和能力。那么,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怎樣加強對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呢?

一、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性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的有效途徑

所謂課堂教學實踐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獲得較好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知道,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大學生在成長發展中獲得直接經驗是其必要因素。因此,親身參加實踐是大學生創新素質提高的必要條件。

而現今的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還存在著很多條件的限制。比如,當今的大學生人數較多,參加實踐一般本應集體行動集體組織,而這樣就形成較大的規模,對提供實踐場所或基地的單位來說,會形成很大的壓力,影響生產、經營和管理。所以實踐中,能夠去的人數比該去的人數要少得多,往往只是班級的代表,每班1-2個,占全班的3-5%,很多同學根本不能參加實踐,不能獲得親身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學生外出實踐也總是受出行(成本)和管理壓力(隊伍龐大,組織管理困難)的限制。于是形成了去與難的矛盾。解決此問題就要從實際出發,從實際中找出途徑與辦法,就是向課堂內要實踐性,從課堂中這有限的空間內挖掘實踐的效果。

值得高興的是,我們現有的社會條件、技術條件為我們這種設想的實現提供了可能。如果我們采用現代電化教學手段、利用媒體素材和合適的方法就能夠實現我們的目的。我們即有比較方便的媒體資源,也有技術較好的技術設備,只要我們花些功夫,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對素質教育有良好作用的素材,只要我們根據理論講授內容的需要,搜集、整理、組合,就能很好地改進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實踐性,在課堂教學中收到較好的實踐的效果。并且,經常是有的效果還是出去實踐所根本達不到的。因為,這種課堂實踐能通過電化技術和媒體資源的結合,加之與所講理論的搭配,已能夠讓我們坐在室內就能切身地“更近”地“接觸”到更大更廣更深更多的實際,從而獲得巨大的“實踐”教育,而且,這其中很多的“實際”是高度的綜合的、只有“坐在室內”(直接看處理后的綜合成果)才能接觸到的。因此,課堂實踐性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相關的工作者和直接的主管部門都應當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怎樣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實踐性

一是講清講透理論。理論要必須講清。理論是什么,內容有什么,要講清晰、清楚。同時,理論所指是什么,提出的背景緣由、內中層次含義要講清講透。這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培養大學生創新素質具有決定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就在于用理論武裝我們的青年學生,培養其素質,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創造條件。這里面有理論的最基本、最精華的東西,還有理論中國化的精髓和靈魂。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瑰寶,是先人和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是我們搞社會主義所不能不堅持的東西,我們未來的接班人不能不學。但是,客觀地說,我們在理論組織上往往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并非理論本身的原因,而是理論教材內容組織的原因),有的過于抽象,有的過于形式,有的過于繁瑣,有的是針對性不強。公共理論課教材中理論內容不夠簡明,篇幅過大,要將所學的課文讀一遍都要很長的時間,在當前學生課業多、課時緊、還多有社會活動的情況下很難完成。對非專業的學生沒有必要。這就給大學生們的學習造成難度。目前,學生普遍不愿對理論系統學習。而理論還是應該講,且要講好。針對此情況,我們給學生講理論就應當力求簡明,做好量和深度的把握和控制,要“化龐為簡”、“化散為緊(謹)”,化“多雜”為“簡明”;去“形式”求“務實”,舍“隨時隨人”而變求“穩定地”發展;由“搬用”講話條框到拿來“主要精神”。這就要進行一個分析刪減與精化的過程。比如,我們在《概論》課中,講到文化建設時,首先講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建設,我們的文化建設方面做得怎樣,有什么欠缺,進行先進文化建設要建什么,什么是先進文化,先進文化是怎樣的。本著務實精神來抓住學生,這樣才能對學生生產吸引,才能激發學生的思考,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

要講清講透理論,就不能不聯系實際。只有聯系實際才能真正幫助學生認識現實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聯系實際要聯系過去的實際,聯系當時的實際,更要聯系現在的實際。學習是為了最終解決現實問題。聯系實際,就要認真篩選,要找出恰當的事例問題。分析要深刻,不回避問題,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二是課堂上要積極地調動和發揮學生們的主體積極性。教師教學設計要瞄準目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著眼大學生能力素質提高和創新素質培養。教學中要多設問題。科學設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言,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發揮自我的精神,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鼓勵學生多提問題,培養學生敢說話、不懼上、求真求實、著眼實際、開拓進取的銳氣。要相信學生和尊重學生,認真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問題,不強加自己的觀點給學生,給學生以知識的滿足,提高學生的認識,啟發學生的智慧。同時,要多開展討論、辯論(師生間、同學間),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的本質。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培養其自信心,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同時,也要用心記錄學生的表現,作為考評學生的依據。

實踐中我們還積極開展課前10分鐘演講,精心設計內容。主要有“歷史上的今天”、“今日要聞”、“昨日學習的體會和認識”、“我對……的研究”等和諸如“如果我是哈爾濱市長(市委書記、國務院總理、教育部長等等)”等主題演講。通過這些演講,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學生對課程和學業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素質。

此外,我們還采用其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如安排學生就特定內容備課、講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主動意識,培養其(社會)角色感,培養其自信心。還有就是開辟第二課堂。積極進行開門教學,將課堂延伸,帶領學生興趣小組走出去,到學校周邊去,到現實中去,或徒步或騎自行車,進行觀察、考察,發現問題,結合理論分析問題,提高認識提高覺悟和能力。這其中的根本是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引導和激勵學生。

三是積極選用媒體素材促進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進步,我國廣播電視事業、新聞傳媒等文化事業有了蓬勃的發展,新聞文化事業在國家社會發展中的促進作用越來越大。有大量的事件被及時報道,黨和國家的政策、主張及相關理論能及時宣傳,極大地促進了社會民眾對國情的了解和關注,很好地發揮了社會民眾對地方社會和國家事件的干預作用,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和政策傳播的作用不斷加強。這其中,大量的素材都是教學的上佳材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絕佳素材(如用影片“華氏911”來講美國民主)。而這種素材,若憑我們教師個人的力量是根本做不到或永遠做不到的。因此,我們認為,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實踐性,必須注重利用這些活生生的素材。實踐中,我們對這方面給予了充分的認識和重視,做了較多的工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和整理材料,刻錄了大量光盤,有力地支持了教學,很好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良好地促進了大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

三、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實踐性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注重課堂教學實踐性不能沖淡理論內容的教學。須知,理論是指導實踐的基礎和前提。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也是簡單的;拒絕理論指導的實踐是愚蠢的。這一點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忽視和輕視。

二是課堂教學的實踐性不能最終取代社會實踐,只能為社會實踐做更好的準備,只能是預演,是訓練,是前奏。任何將課堂實踐代替社會實踐的認識或做法都是錯誤的,有害的,實踐中我們要千萬注意。忽視理論或不注重實踐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三是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性是在精心準備和設計基礎上的。不是只說說,做表面文章,而是本著真正的務實精神的。沒有認真的準備或設計,就硬著頭皮上來做、講,是不負責任的,是十分有害的。

第8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 信任 研究

0 引言

電子商務是指利用電信網絡進行的商務活動。它是計算機信息技術開發與運用的產物;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是人類科技、經濟、文化發展結晶。由于商務網絡環境大量地充斥著風險、不確定性而又需要相互依賴且愈加復雜,電子商務信任問題已成為決定網上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電子商務信任問題之所以顯得重要,是因為電子商務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決定了其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與傳統商務相比,表現為程度更高、范圍更廣、情況更復雜。這是因為:第一,與傳統商務一樣,由于經濟行為者的決策失誤和容易導致機會主義行為的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分布,使得電子商務易受到交易本身特定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影響。第二,電子商務受交易者所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的影響,交易所依賴的技術系統平臺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等,這種風險是買賣雙方即使簽定協議或合同都難以避免的。

基于上述原因,電子商務信任研究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內容被提了出來,對它的研究也越來越引起有關學者的重視,本文試圖對此領域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加以梳理。

1 概念

1.1 電子商務的內涵 由于網絡本身就是新生事物,同時又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因此目前社會各界對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的定義并未形成共識。由于學界、商界有各自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實踐經驗,因而在理解和定義電子商務時有所差別,大致可以概括為狹義的理解和廣義的理解兩種。狹義的電子商務,指通過Internet或Intranet進行的在線銷售式電子商務。它是通過在技術上、功能上更加拓展了的網絡—國際互聯網進行的,從更嚴格意義上規范的在線產品和勞務的交易活動。廣義的電子商務,泛指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以整個市場為范圍的商務活動。在技術手段上不限定于國際互聯網,而是泛指一切與數字化處理有關的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其他交換、獲得數據的技術。在商務范圍方面,也不僅限于通過互聯網進行的在線式產品和勞務的交易活動,它還包含整個市場一活動相關的若干方面,如產品設計與生產、產品和勞務的廣告促銷、交易雙方的磋商契約、產品的運送、貨款結算以及售后服務等。

1.2 信任的內涵 近幾年來,信任的含義一直在各種情境之下被思考。由于涉及和研究信任現象的領域較多,因而存在許多有關信任的觀點。一類是從社會學和倫理學的角度進行定義。比如,將信任定義為“從道德上對合理行為的預期,即以道德原則為基礎的道德上的正確決策和行動”。另外,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信任是指“經濟交易的一方認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能夠履行自己的承諾。”

總的來說,可以將信任概括為:經濟交易的一方認為另一方是可靠的并且能夠履行自己的承諾。信任是經濟交易活動中的核心因素,因為只有雙方相互信任,交易才能順利進行。國際上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買賣雙方的信任關系對發展并維護顧客的回頭率與忠誠度起決定性的作用。信任被看作是決定交易過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交易關系進一步發展的催化劑。交易雙方的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它們之間的信任與相互依賴關系也隨之發展[4]-[5]。

1.3 電子商務信任的重要意義 電子商務信任重要性最突出的一面是降低交易費用,電子商務信任的影響是兩方面的:一方面,企業的存在是用內部管理組織代替市場節約交易費用,而電子商務信任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內部管理成本,企業可以通過實現垂直一體化以節約更多交易費用;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信任可以幫助企業降低市場交易費用,一個企業可以通過與外部其它企業簽訂合同而不是依賴內部資源,在同等產出與收入前提下,來縮小企業規模[4]。

2 當前電子商務信任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信任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從研究論文的數量來看,近幾年才出現有關電子商務信任的研究論文,筆者在網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以“關鍵詞”為檢索項對“電子商務”、“信任”進行檢索,從1999到2006年8年期間,僅有58篇相關文章,截止到2007年就增加到450篇,2008年至2009年間便有213篇,可見最近兩三年在我國電子商務的信任問題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從研究的內容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電子商務的信任機制的研究 對電子商務信任機制的研究,我國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在當前的大部分相關文獻中,對電子商務信任機制的論述主要有以下代表觀點:①電子商務信任機制主要通過虛擬組織的建立來實現,當其無法在虛擬組織中創造共同價值時,我們可以通過人性化的聯系來加強大家對虛擬組織環境的信任;②B2B電子商務市場信任機制的建立必須以制度信任為基礎,具體包括認知的控制信任機制、認知的鑒定信任機制、認知的法律約束信任機制、認知的反饋信任機制、合作規范信任機制;③將不同的風險來源與不同的信任機制相匹配,主要從技術、制度法律環境、倫理道德規范以及企業信譽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建立比較完善的B2C電子商務信任機制,等等。

2.2 電子商務的信任評價模型的研究 在我國,目前有關電子商務信任方面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電子商務中的信任評價模型研究方面,其中利用博弈方法對信任問題進行分析的文章比較多,分別介紹B2B、B2C、C2C的信任評價模型,或者對具體某種類型的某行業或者是某企業進行信任評價也比較多,而系統地介紹對于整個電子商務中存在的信任問題應該怎樣評價的卻不多。

2.3 如何構建信任體系方面的研究 目前,如何構建信任體系方面,并且主要是理論方面的研究,其中大多是對建立電子商務信任體系方面的研究。常用的方式是把目前的電子商務中信任缺失問題提出來,并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建設信任體系的想法。

2.4 電子商務信任管理的研究 目前,主要有3種較為典型的信任管理模式,即:中介信任管理模式、交托信任管理模式、擔保信任管理模式。在這些模式下的電子商務信任管理主要通過認證制度、在線信譽系統、信用評級、第三方契約服務、設立安全交易基金、信用炒作懲罰等來實現。我國學者對電子商務信任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信任管理框架的構建方面,這些信任管理模型一般都包括如下組成元素:身份信任管理和在線信譽評估系統。

2.5 影響我國電子商務信任因素分析的研究 目前我國學者對影響電子商務信任的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商家、電子商務網站、消費者和商務環境。

商家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供應商的聲譽、品牌、規模,為消費者提供定制服務的意愿等;而電子商務網站的研究范圍主要包括:信息可獲得性、公布品牌促銷信息、憤怒改變的導航和友好的界面等等;消費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任傾向、交易經歷、對電腦的熟悉程度和對網上商店的預期、文化背景等;商務環境因素方面主要研究: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高低、社會上是否建立有權威的企業信用評估體系、有無關于電子商務的明確權威的法律規范。

3 電子商務信任研究的不足

總的來說,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中信用問題的研究,也多處于在操作層面上對電子商務的信用管理進行實踐研究。從相關的文獻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對信任方面的研究還是很多、很深入的,只是由于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因此相應研究結果還比較匱乏。具體來說,當前的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和定性描述為主,這些觀點還沒有得到系統實證研究的確認,也沒有系統的提出理論供各種類型的電子商務借鑒,仍然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具體如下:①目前國內對電子商務信任問題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方面還是在實證方面,都與我國企業和政府開拓電子商務的實踐不相符,有滯后的跡象,且急需解決。②總體來說,對電子商務信任問題的研究成果中分散的、理論性的研究較多,而系統的、應用性的研究較少。目前,有關電子商務信任的研究各行其是,尚未形成系統化的理論,因此也很難對我國電子商務信任的實踐活動提供有價值的指導。③從研究結果來看,成果中直接借鑒國外信任研究的方法較多,而結合我國實際探索本土化的電子商務信任理論與方法的較少。④大多數學者都提到了基于制度的信任,但是給政府制定有關政策和在線企業提供參考的建議方面的研究卻不多[3]。⑤雖然目前對電子商務的信任機制的研究較多。但是并沒有真正理解什么叫“機制”,并且對其理解也不夠深入、全面和系統。⑥信任問題是電子商務的瓶頸己經形成共識,但對電子商務的信任問題的認識,還不全面,很多人認為電子商務的信任問題僅僅是道德和法制問題,限制了信任問題的解決思路。

4 今后的研究方向

電子商務在我國的出現是新生事物,政府和有關監管部門的管理缺位,我們無可厚非,今天我國的電子商務活動模式正日益完善,而我國電子商務中的信用休系研究正處于一個初期發展階段,我們是放任自流,讓微觀的市場經濟規律來決定,還是未雨綢繆,高屋建瓴,發揮我國經濟中的宏觀調控能力,這是目前研究的難點和熱點,總的來說,將來的研究方向如下:

4.1 在不斷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理論的基礎上,緊緊把握國內外電子商務實踐活動的發展動態,理論聯系實際,實現理論創新;加大宏觀層面的研究力度,重點研究有關政府的電子商務信任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加強國內外同行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互相借鑒緩和深化研究成果,相互協作,盡快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系統化的電子商務信任理論體系。

4.2 構建起一個統一的、科學的、嚴謹的、結構合理的理論框架。

4.3 從安全的角度用技術的方法來解決電子商務的信任問題。技術方面研究主要是對交易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安全技術的研究。電子商務是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上實現的,因此電子商務的信任也需要采用技術手段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王魯濱,張巍.電子商務信任管理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6,(01):73-76.

[2]張睿,陳衛華.電子商務信任機制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版),2003,(06):117-119

[3]辛明,孫潔.國內電子商務信任研究現狀分析[J].光盤技術,2006,(01):4-6

[4]李召敏,宋光興.電子商務環境下構建信任的制度途徑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06,20,(10):63-66.

[5]李召敏,李濤,宋光興.網絡營銷中顧客信任的建立途徑及模糊綜合評價模型[C].見:第四屆中國不確定系統年會論文集:桂林,2006:329-338.

第9篇:光盤行動的真正含義范文

關鍵詞:MOOCs;高等教育;開放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4-0001-02

一、MOOCs發展概述

MOOCs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簡稱,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是近年來在開放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變化,其主要宗旨就是提供面向社會公眾的免費的、開放式網絡課程。自MOOCs出現以來,吸引了很多國家名牌大學的參與。美國著名的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MOOCs運營商在其網站上已經開發了將近600門課程(截止2013年11月)供全球數百萬學生學習體驗。有來自世界上100多家的知名大學和教育機構參與課程的開發。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在積極參與。2012年12月,英國開放大學(OU,Open University)與英國12所高校合作成立了“未來學習(Futurelearn)”MOOCs平臺。之后,2013年4月,歐洲11個國家聯合推出了“OpenupED”MOOCs網站,免費提供涵蓋多種學科的約40門課程[1]。

當然,我國的高等院校和各類遠程教育機構等也都非常重視MOOCs。從2011年開始,教育部啟動了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計劃;截止2013年,有近200所國內知名高校參與了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工作。2013年5月,教育部組織的“網絡開放教育與高等教育改革研討會”在中央財經大學召開,重點就網絡開放教育對傳統教育的影響和我國高等教育的應對方式進行了深入探討。

同時,我國一些重點大學(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在加盟美國的edX和Coursera基礎上,也在積極嘗試開發屬于自己的MOOCs和在線學習平臺。2013年10月10日,清華大學基于edX開放源代碼研發的中文在線教育平臺“學堂在線”正式開放,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

二、MOOCs是網絡時代高等教育“開放”的必然結果

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MOOCs是網絡時代高等教育“開放”的產物。傳統大學由以精英教育為主,逐漸向提供社會服務延伸。為了滿足人類對受教育權利的追求,傳統大學在不斷演變的過程中,由“封閉”逐漸走向“開放”,為社會教育服務,MOOCs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以下是高等教育開放進程的三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英國傳統大學開設校外學位課程

19世紀中期,在傳統大學的推動下,一場大學推廣運動(University Extension)在英國拉開帷幕。1849年,倫敦大學首次實施校外學位制度(External Degree System)。該制度規定英國國內和英聯邦各國未經特許的任何高等院校的學生可以報考倫敦大學校外學位。1858年,經過進一步修訂后,校外學位制度的內容進一步開放。同年,倫敦大學開始實施可供校外學生學習進修的國際課程(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International Programmes),學生可參與考試。截至目前,共有來自180個國家的超過54000名學習者通過國際課程拿到了倫敦大學的校外學位。在校外學位制度的影響下,英國的其他一些知名大學,如牛津、劍橋等也紛紛開始行動,開設了校外拓展課程。

這一階段教育“開放”的重點是打破限制,面向所有種族群體,擴大教育規模,同時也要確保教育質量。

1.打破原有種族群體限制,擴大教育規模。在19世紀以前,尤其是17世紀中后期(1670年),由于受到大學招生過程中的種族群體的限制,英國的大學錄取率極低,新生人數逐年減少,一直持續到了19世紀初。曾經在一段時間(1680~1690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年平均錄取人數僅僅只有321人和294人[2]。

2.保證教育質量。教學質量是大學教育的生命線。為了保證海外辦學的質量和聲譽,確保學術的嚴謹性,倫敦大學始終堅持高標準的辦學宗旨,如實行統一注冊、統一課程大綱、統一考試標準和統一授予學位。尤其是在考試方面,為保證考試的質量,倫敦大學為校外學生和校內普通學生制定了同樣的試卷,并采用統一的評分標準[3]。

(二)第二階段:各類開放大學及遠程教育機構的成立

據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雖然英國高等教育的辦學規模自19世紀初以來在逐年擴大,但當時能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只占英國所有適齡青年比例的4%而已[4],比例還是很低。可見,依托于傳統大學的開放教育依然很難滿足社會對教育的需求。20世紀50年代,各類開放教育機構開始出現。1951年,南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 Africa)從最初的只提供考試的大學轉型為一所提供教學和考試的遠程大學。1969年,英國開放大學(OU,Open University)成立,標志著世界遠程開放教育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此后,在世界范圍內陸續成立了近60所開放大學和各種遠程開放教育機構。這些機構大都具備獨立的學位授予權,能夠頒發各種學位,包括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從而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遠程開放教育體系。

這一階段教育“開放”的重心已經不再是種族群體的問題,而是利用各類媒體技術手段的優點,如能打破時空限制,來擴大教育規模,但在教育質量和成本控制問題的解決方式上依然不夠理想。

1.利用媒體技術手段打破時空限制,擴大教育規模。20世紀~21世紀初,是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期,當然也是全球遠程開放教育的快速發展期。遠程開放教育從早期的函授教育逐漸向廣播電視教育和網絡教育(現代遠程教育)階段發展。例如,20世紀80年代以前,英國開放大學的教育形式是深夜電視節目、寄宿學校等;到20世紀80年代,由于互聯網的民用化,人們開始接觸早期的互聯網應用,以及嘗試各種新的學習方法;到20世紀90年代初,學校開始進行光盤制作和傳遞視頻類課程,并在BBC上播出教育類節目;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人們開始正式地、大規模使用互聯網來學習;21世紀初,開始開發各類電子教材,并通過互聯網將開發的資源和教材向全球的學習者免費開放。

2.保證教育質量問題。一直以來,英國開放大學都是世界遠程開放教育領域的領頭羊,是全球開放教育發展的標志。因為采用與普通高校相同的質量標準,所以開放大學的教育質量能夠始終得到保證,這也是為什么OU能夠在英國乃至全球受到大家熱捧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的遠程教育機構在教育質量方面就不如開放大學理想,如美國名牌大學并不認可鳳凰城大學的教學質量,因為他們認為它是低質量的[5]。

3.教育成本問題。英國開放大學雖然在規模、質量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依然存在問題。如有研究顯示,2012年拿到英國開放大學一個普通學士學位需要2.6萬英鎊的學費,這相當于英國的人均年收入[6]。究其原因,學者指出,正是由于網絡遠程教育在教學交互性、個性化輔導方面的原因,使得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是更少了,反而是更多了,隨著學生人數增加而增加,因此,提高了教育成本。因此,學習成本也是影響遠程開放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第三階段:傳統大學的再開放

進入21世紀,教育開放的關鍵不再是擴大教育規模,而應該是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質量。沒有質量的教育開放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開放,而高昂的學費和成本,也是遠程教育高輟學率的原因。

這一階段的教育“開放”是以美國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為代表,尤其是以MOOCs為代表,核心是共享免費優質資源,實現教育的“低成本、高質量”。

三、MOOCs的目標是實現教育的“低成本、高質量和大規模”

正是由于美國高昂的學費問題,才使得MOOCs能在美國流行。例如,在美國,修完一個普通的四年制學位需要支付大約8.9萬美元的高昂學費。因此,很多人將MOOCs視作為高等教育服務的替代品,正在尋求一種“低成本、高質量”的教育模式。所以,MOOCs剛剛出現,就被美國媒體和社會高度關注,并且認為MOOCs將會引領美國高等教育的革命。

四、總結

綜上所述,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的MOOCs,是高等教育不斷改革的結果和產物,是網絡時代高等教育“開放”的新思路。MOOCs的核心是提供優質免費的共享資源、降低教育成本、擴大教育規模,讓優質教育普及全社會,為全民服務。在網絡時代,MOOCs成為了再一次推動遠程開放教育發展的一種方式,促進和實現了教育的“高質量、低成本和大規模”,而這也是MOOCs在世界范圍內盛行的原因。

參考文獻:

[1]石子.歐洲MOOCs網站OpenupED.eu正式上線[J].中國遠程教育,2013,(5).

[2]賀國慶,王保星,朱文富.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張湘洛.倫敦大學的海外繼續教育[J].繼續教育,2009,(4):63-64.

[4]John Daniel.Making Sense of MOOCs:Musings in a Maze of Myth,Paradox and Possib-ility[DB/OL].2013-11-12.

http://www-jime.open.ac.uk/jime/article/view/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香蕉久久福利院| 男女裸交免费无遮挡全过程| 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中国老太老肥熟女视频|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2麻豆 | 欧洲少妇性喷潮|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乱xxxxx97国语对白| 日本在线视频www鲁啊鲁| 亚洲一区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国产| 亚洲日韩精品AⅤ片无码富二代|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无码| 中国精品18videosex性中国| 日韩中文字幕三级有码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98在线 | 欧美| 99久久国产福利自产拍|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三区不卡| 欧洲欧美人成视频在线| 国产va在线播放|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羞羞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日产av|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网|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日本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