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通信網絡基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電力通信網絡 故障 問題 處理措施
引言:
電力事業的發展關乎社會經濟、民生工程等的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但電力通信網絡運行故障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其重要作用的發揮。特別是由于故障所引發的安全事故,極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何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網絡現代化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強化電力通信網絡的故障解決,構建完善的管理系統、故障導航系統,進而從管理及處理能力上,滿足電力通信網絡的安全建設需求,確保通信網絡安全、穩定的運行。
一、電力通信網絡故障分析
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力電力通信網絡的安全性、穩定性,進而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就實際而言,電力通信網絡故障主要在于網絡結構設計及管理不到位、輸出質量的影響因子多樣化;網絡運行的穩定性欠缺,這些故障問題的發生,需要及時進行有效解決,進而確保網絡運行的安全及穩定。
1.1通信網絡結構管理不到位,結構復雜導致故障頻發
隨著電力通信網絡的現代化推進,網絡結構逐步得到優化與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發展的現實需求。但從實際而言,我國電力通信網絡在結構上,仍存在結構復雜、冗余,且管理不到位,以至于電力通信網絡故障頻發。一方面,管理模式以“三級”管為主,強調“一級+二級+三級”的管理機制,管理的冗余性問題比較突出;另一方面,在線路規劃設計中,缺乏全方位的考慮,以至于結構過于繁雜,故障問題頻發。因此,如何優化電力通信網絡結構,切實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是當前降低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工作重點。
1.2網絡輸出質量不高,運行安全性問題突出
在電力通信網絡的構建中,網絡輸出質量的有力保障,是確保通信安全的基礎。但電力通信網絡輸出質量不高問題,日益成為故障形成的重要因子。首先,線路故障。由于通信網絡線路為“單股”銅線,網絡在運行的過程之中,極易發生線路斷裂問題,進而影響網絡輸出的流暢性、穩定性;其次,在網絡屏蔽方面,由于屏蔽層存在質量問題,以至于線路在運行手共模干擾較大,出現線路輸出故障;再次,網絡所用線路過細,難以承受電力網絡通信的傳輸要求;最后,線路可掛設備出現數量上的減少,進而導致網絡運行的質量下降,安全隱患增多。
1.3電網絡運行缺乏穩定性,網絡資源共享能力不足
運行的穩定性是電力通信網絡正常運行的重要基礎,也強調網絡資源共享能力的有效構建。但從目前而言,電力通信網絡的穩定性有待提高,特別是在網絡資源共享領域,由于共享能力不足,以至于網絡結構自身存在穩定性問題,一旦出現一個站點故障,就極易造成網絡通信中的癱瘓,甚至是出現癱瘓。因此,要在電力通信網絡運行管理中,應切實提高運行的穩定性,并逐步提高網絡資源的共享能力,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電力通信網絡的建設需求。
二、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處理措施
在保障電力通信網絡穩定、安全運行的過程中,如何及時有效地處理故障,消除故障隱患點,這是通信網絡維護管理的重點。
在筆者看來,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處理,關鍵在于創建完善管理系統、故障導航系統,從安全管理入手,切實提高電力通信網絡管理水平,為通信網絡運行創造良好的內外環境。
2.1構建網絡管理系統,提高電力通信網絡管理水平
為更好地滿足電力通信網絡的現代化發展,應著力于網絡管理系統的構建,逐步強化管理水平,進而創設良好的網絡運行環境。
首先,在電力通信網絡的規劃過程中,應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從規劃標準,到規劃設計,都要緊扣地區實際需求,確保網絡運行的安全性;其次,構建網絡管理系統,實現管理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基于管理系統,實現對網絡運行情況的綜合評價,進而為系統運行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如,通過網絡通信管理系統,對網絡運行的狀態進行分析、評價,進而以此作為依據,進行電力通信網絡維護管理;再次,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從科學管理出發,對故障問題及時發現、處理,并有效總結、歸納,所形成的經驗數據及操作,用于日常網絡通信故障的維護及管理之中。
2.2構建故障導航系統,提高故障問題處理能力
在通信網絡現代化發展的當前,為實現故障問題的準確排查及處理,應著力于故障導航系統的建立,通過現代信息手段,提高對故障的分析及處理等能力。一方面,依托現代導向技術,并基于大數據,構建龐大的故障信息庫,用于故障問題的處理;另一方面,故障導航系統優化了傳統故障處理方式,通過準確的系統導航,提高了故障排查及處理效率,有效降低故障所帶來的損失。因此,緊扣信息發展步伐,強化其他科學技術的應用,從技術入手,提高故障處理能力。
2.3切實強化安全管理,優化網絡規劃設計
安全管理是降低故障發生的重要方面,要求做好對電力通信設備的日常維護及管理,特別是對橋架電焊管路等的安全管理,直接關系到網絡運行的穩定性。通過建立管理制度,細化管理職責,提高維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與此同時,要對電力通信網絡的規劃設計進行優化,基于現實需求,從技術到結構,再到管理,都應形成科學化的管理形態,從電力通信網絡的安全建設出發,確保網絡運行穩定的基礎之上,提高網絡規劃設計的科學化水平。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全面深化電力通信網絡建設的過程中,網絡安全、穩定的切實保障,直接關系到電力事業的健康發展。電力通信網絡運行中的管理、技術及操作等方面的故障,造成運行質量不高、運行安全隱患點增加,強調網絡通信網絡安全構建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筆者看來,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解決,安全體系的形成,關鍵在于緊扣通信網絡現代化發展步伐,通過故障導航系統、管理系統的建立,切實提高電力通信網絡的管理水平。與此同時,強化并落實好安全管理,提高規劃設計的科學性、有效性,確保電力通信網絡的安全、穩定。
參 考 文 獻
[1]馬小軍.電力通信網絡故障的分析及處理[J].企業導報,2013(19)
[2]陰紅.電力通信網絡故障問題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縱橫,2013(08)
關鍵詞:網絡;信息系統;安全防范;措施;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27-1905-02
Basic Precautions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HOU Tian-feng
(Tongren College, Guizhou Province,Tongren 5543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ecurityissues that exist in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are made an depth and detailed analysis , To win2000 server as an example ,debugging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putting forwardth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innetwork layer and the server.
Key words: network;information systems;safety precautions;security measures;countermeasures
1 引言
隨作信息化進程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安全性問題突出地顯現出來,就目前而言,信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安全技術保障體系尚不完善。硬軟件投入比例不合理、單位花了大量的資金買信息安全設備,但是技術保障不成體系,完全達不到預想的目的;二、沒有完善的應急反應體系。一旦出現信息安全性問題,通常無法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三、單位部門通常沒有信息安全的標準、相應制度建設滯后。
據中國公安部網站消息,中國信息網絡安全事件發生比例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2007年已經達到65.7%,較2006年上升11.7%、2008年程上升趨勢。調查結果表明,造成網絡安全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實和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其中,由于未修補或防范軟件漏洞導致發生安全事件的占安全事件總數的49%,登錄密碼過于簡單或未修改密碼導致發生安全事件的占19%。
據有關部門網絡安全管理情況調查表明,近年來,使用單位對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80%的被調查單位有專職或兼職的安全管理人員,12%的單位建立了安全組織,有2%的單位請信息安全服務企業提供專業化的安全服務。但是,單位也普遍反映用戶安全觀念薄弱、安全管理員缺乏培訓、安全經費投入不足和安全產品不能滿足要求等問題,也說明目前安全管理水平和社會化服務的程度還比較低。
信息安全的任務是多方面的,根據當前信息安全的現狀,制定信息安全防范的任務主要是:從安全技術上,進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檢測和分析,針對檢測和分析的結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決方案;正確配置防火墻、網絡防病毒軟件、入侵檢測系統、建立安全認證系統等安全系統。從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規范和機制,切實加強和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增強安全防范意識。
信息安全防范要確保以下幾方面的安全。網絡安全:保障各種網絡資源(資源、實體、載體)穩定可靠地運行、受控合法地使用。信息安全:保障存儲、傳輸、應用的機密性、完整性、抗否認性,可用性。其他安全:病毒防治、預防內部犯罪。
計算機網絡中信息系統的安全防范措施應該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2 網絡層安全措施
2.1 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是建立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基礎上的應用性安全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專用網絡與公用網絡的互聯環境之中,尤其以接入Internet網絡為甚。
防火墻是指設置在不同網絡(如可信任的企業內部網和不可信的公共網)或網絡安全域之間的一系列部件的組合。它是不同網絡或網絡安全域之間信息的唯一出入口,能根據企業的安全政策控制(允許、拒絕、監測)出入網絡的信息流,且本身具有較強的抗攻擊能力。它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務,實現網絡和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在邏輯上,防火墻是一個分離器,一個限制器,也是一個分析器,有效地監控了內部網和Internet之間的任何活動,保證了內部網絡的安全 。
防火墻是網絡安全的屏障:一個防火墻(作為阻塞點、控制點)能極大地提高一個內部網絡的安全性,并通過過濾不安全的服務而降低風險。由于只有經過精心選擇的應用協議才能通過防火墻,所以網絡環境變得更安全。防火墻可以強化網絡安全策略:通過以防火墻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將所有安全軟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認證、審計等)配置在防火墻上。對網絡存取和訪問進行監控審計:如果所有的訪問都經過防火墻,那么,防火墻就能記錄下這些訪問并做出日志記錄,同時也能提供網絡使用情況的統計數據。防止內部信息的外泄:通過利用防火墻對內部網絡的劃分,可實現內部網重點網段的隔離,從而限制了局部重點或敏感網絡安全問題對全局網絡造成的影響。除了安全作用,有的防火墻還支持具有Internet服務特性的企業內部網絡技術體系VPN 。通過VPN,將企事業單位在地域上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LAN或專用子網,有機地聯成一個整體。不僅省去了專用通信線路,而且為信息共享提供了技術保障。
2.2 入侵檢測技術
IETF 將一個入侵檢測系統分為四個組件:事件產生器;事件分析器;響應單元和事件數據庫。事件產生器的目的是從整個計算環境中獲得事件,并向系統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事件分析器分析得到的數據,并產生分析結果。響應單元則是對分析結果做出反應的功能單元,它可以做出切斷連接、改變文件屬性等強烈反應,也可以只是簡單的報警。事件數據庫是存放各種中間和最終數據的地方的統稱,它可以是復雜的數據庫,也可以是簡單的文本文件。
根據檢測對象的不同,入侵檢測系統可分為主機型和網絡型。基于主機的監測。主機型入侵檢測系統就是以系統日志、應用程序日志等作為數據源,當然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如監督系統調用)從所在的主機收集信息進行分析。主機型入侵檢測系統保護的一般是所在的系統。這種系統經常運行在被監測的系統之上,用以監測系統上正在運行的進程是否合法。最近出現的一種ID:位于操作系統的內核之中并監測系統的最底層行為。所有這些系統最近已經可以被用于多種平臺。網絡型入侵檢測。它的數據源是網絡上的數據包。往往將一臺機子的網卡設于混雜模式,對所有本網段內的數據包并進行信息收集,并進行判斷。一般網絡型入侵檢測系統擔負著保護整個網段的任務。
對各種事件進行分析,從中發現違反安全策略的行為是入侵檢測系統的核心功能。從技術上,入侵檢測分為兩類:一種基于標志,另一種基于異常情況。
3 服務器端安全措施
只有正確的安裝和設置操作系統,才能使其在安全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下面以WIN2000 SERVER 為例。
3.1 正確地分區和分配邏輯盤
微軟的IIS經常有泄漏源碼/溢出的漏洞,如果把系統和IIS放在同一個驅動器會導致系統文件的泄漏甚至入侵者遠程獲取ADMIN。本系統的配置是建立三個邏輯驅動器,C盤40G,用來裝系統和重要的日志文件,D盤40G放IIS,E盤80G放FTP,這樣無論IIS或FTP出了安全漏洞都不會直接影響到系統目錄和系統文件。因為,IIS和FTP是對外服務的,比較容易出問題。而把IIS和FTP分開主要是為了防止入侵者上傳程序并從IIS中運行。
3.2 正確地選擇安裝順序
一般的人可能對安裝順序不太重視,認為只要安裝好了,怎么裝都可以的。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管理員思想上的松懈才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Win2000在安裝中有幾個順序是一定要注意的:
首先,何時接入網絡:Win2000在安裝時有一個漏洞,在你輸入Administrator密碼后,系統就建立了ADMIN$的共享,但是并沒有用你剛剛輸入的密碼來保護它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你再次啟動后,在此期間,任何人都可以通過ADMIN$進入你的機器;同時,只要安裝一完成,各種服務就會自動運行,而這時的服務器是滿身漏洞,非常容易進入的,因此,在完全安裝并配置好Win2000 SERVER之前,一定不要把主機接入網絡。
其次,補丁的安裝:補丁的安裝應該在所有應用程序安裝完之后,因為補丁程序往往要替換/修改某些系統文件,如果先安裝補丁再安裝應用程序有可能導致補丁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例如: IIS的HotFix就要求每次更改IIS的配置都需要安裝,盡管很麻煩,卻很必要。
4 安全配置
4.1 端口
端口是計算機和外部網絡相連的邏輯接口,從安全的角度來看,僅打開你需要使用的端口會比較安全,配置的方法是在網卡屬性――TCP/IP――高級――選項――TCP/IP篩選中啟用TCP/IP篩選,不過對于Win2000的端口過濾來說,有一個不好的特性:只能規定開哪些端口,不能規定關閉哪些端口;這樣對于需要開大量端口的用戶就比較麻煩。
4.2 IIS
IIS是微軟的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個,平均兩三個月就要出一個漏洞,而微軟的IIS默認安裝又實在不敢恭維,所以IIS的配置是我們的重點,所以在本系統的WWW服務器采取下面的設置:
首先,把操作系統在C盤默認安裝的Inetpub目錄徹底刪掉,在D盤建一個Inetpub在IIS管理器中將主目錄指向D: \Inetpub。
其次,在IIS安裝時默認的scripts等虛擬目錄全部刪除,這些都容易成為攻擊的目標。我們雖然已經把Inetpub從系統盤挪出來了,但這樣作也是完全必要的。如果需要什么權限的目錄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再建,需要什么權限開什么。特別注意寫權限和執行程序的權限,沒有絕對的必要千萬不要給。
4.3 應用程序配置
在IIS管理器中刪除必須之外的任何無用映射,必須指出的是ASP, ASP和其它確實需要用到的文件類型。我們不需要IIS提供的應用程序的映射,刪除所有的映射,具體操作:在IIS管理器中右擊主機一屬性一WWW服務編輯一主目錄配置一應用程序映射,然后就一個個刪除這些映射。點擊“確定”退出時要讓虛擬站點繼承剛才所設定的屬性。
5 結束語
思科網絡學院的CCNA的課程考核與學業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兩部分構成。形成性考核由各單元項目測試組成,終結性考核則完成期末的Final測試。教師事先規定各部分的權重比例,通過各單元項目測試及Final測試權重比例得到綜合成績。各單元項目測試是一種自助式測試,學生可以即時得到考試成績并了解各知識點與技能點的掌握情況,學生可根據自已對測試結果的滿意度進行多次測試直至得到滿意的結果。Final測試則只有兩次機會,如果兩次考試都未達到75分以上,必須留到下一學期重新編班學習。思科網絡學院的這種課程考核和學業評價體系對于自主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有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實現隨時隨地的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對單元測試參數的設置,使學生能夠根據考核的情況及時得到試題的反饋,了解自身的薄弱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但這樣的考核機制也存在一定問題:①不能按層次進行考核,不能滿足不同專業的考核要求。“數據通信與網絡基礎”是通信與網絡專業的大平臺基礎課程,但各專業的教學內容、難易度要求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在主體知識框架大致相同的情況下針對不同專業在知識深度和廣度上制定不同的考核要求,因此,考核的試題也有所不同。而思科網絡學院因其固定的試題和要求,不能勝任我院對不同專業的考核需求。②試題固定,學生可直接從網絡中搜索到答案。由于測試試題的內容是開放的、固定的,所有的單元試題題目和三套期末試題在網絡中都能搜索到答案,這就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惰性。為了獲得高分很多學生都是通過網絡直接查找答案,因此造成了分數很高但實際并未真正掌握的現象,對于學習主動性欠缺的學生而言,這種現象尤其嚴重。
2解決方法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系統(CMS)之一,由于它是一個開源、免費的應用軟件,并且教育理念先進、開放,全世界的教師和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中,其功能越來越強大,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1]Moodle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網絡課程的開發平臺,使網絡課程的設計開發工作變得越來越容易。教師可以不掌握復雜的技術,只需要熟悉Moodle中提供的編輯模塊,就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自由地設計自己的網絡課程。在考核方式上,Moodle平臺可以根據教師對測試的設置,使學生在Moodle平臺上進行多次測試練習,以達到自己預期的效果。同時,在測試的過程中或結束后,學生可以得到及時反饋信息(如上頁圖1),實現自主學習。針對使用思科網絡學院在我院遇到的問題,在思科網絡學院模式的啟發下,筆者利用Moodle平臺的先進性,在保留思科網絡學院原有的自主學習的優勢下,通過以下兩方面措施,解決了不能按層次進行考核、不能滿足不同專業的考核要求和學生可直接從網絡中搜索答案的問題。1.建立分層試題庫,實現隨機組卷功能根據學院對網絡和通信等專業對“數據通信和網絡基礎”課程的要求的不同,筆者將思科網絡學院中的大量試題以及期末測試試題按章節知識點進行歸納,又將相同知識點的試題按簡單、中等、較難三類進行分類。試題錄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錄入[2],另一種是批量導入。[3]針對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要求,可以根據各專業的要求選取相應的內容和相應的難易度進行隨機組卷,滿足不同專業的考核要求。在組卷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組成固定的一套試題打亂排序,也可以實現每人的試題在難度相同的情況下各不相同。這樣,在學生測試中最大程度上杜絕了作弊的現象,保證了測試結果的真實性。2.大量增加試題,擴展同類試題為避免學生在做測試練習時直接到網上搜索正確答案,對思科原有的試題進行了擴充。通過對思科網絡學院原有的試題數據進行修改參數和增加大量的類似試題(如上頁圖2),學生做練習時不能直接在網絡上找到答案,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評價的真實性。
3實施效果
通過實施以上兩項措施,學生認識到:①測試試題在網絡上找不到答案;②每次測試,每人的測試內容是不同的。有了這兩點認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學效果了有了明顯的改善。
4結論
關鍵詞: 多媒體網絡; 監控系統; 達芬奇技術; TM320DM368
中圖分類號: TN711?34; TP39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04?0057?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for multimedia network
JIA Xiaoting, XING Jieqing
(Qiongtai Normal University, Haikou 571127, China)
Abstract: As the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is updated increasingly and the existing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cannot get promoted reasonably in monitoring level and processing power, a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 is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monitoring module and processing module. The monitoring module is used to cololect the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convert it into digital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adopted to process the digital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through TM320DM368 processor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Leonardo Da Vinci. The generated monitoring result feeds back to the monitoring module. The users query the treatment process and monitoring results of system through the client provided by the monitoring module. The system provides a variety of processing algorithms for multimedia network information, mainly including the frame difference algorithm and background decrease value algorith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e system has hifg monitoring success rate and strong processing ability, and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display the content that the users require.
Keywords: multimedia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Leonardo Da Vinci technology; TM320DM368
0 引 言
S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壯大,多媒體網絡信息以其便捷性、完整性和通俗性,在各行業的安保領域中被大量使用[1?3]。由于多媒體網絡信息的不斷更新,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系統在監控水平、處理能力等方面無法得到合理提升,因而被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這種新型系統在傳統系統的監控基礎上,更加側重于對不斷更新的多媒體網絡信息的有效處理,以更好地對用戶需求進行響應[4?6]。
由于我國科研組織對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研發正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曾塑造出的系統均存在一些弊端。如文獻[7]塑造遠程控制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其利用多功能監控機對多媒體網絡信息進行監控,并通過無線網絡對監控信息進行處理和控制。該系統的集成度較高且安裝較為方便,有效節約了人力和財力。但其處理能力過于依靠系統硬件實現,一旦硬件出現問題,其監控成功率和處理能力都將大幅度降低。文獻[8]塑造嵌入式控制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該系統將PC機作為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處理平臺,并通過其內置的多媒體切換功能,實現多方監控信息的高效率查詢。該系統的性能雖高,但其硬件的成本過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文獻[9]塑造信號模擬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該系統利用“信號模擬”這一相對完善且成本低廉的技術,將多媒體網絡信息存儲為畫質更清晰且更易管控的模擬信號,全面提升系統的監控水平和處理能力。但其功能過于簡單,信息查詢操作復雜,僅適合進行小型多媒體網絡信息的監控與處理;文獻[10]塑造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該系統的數字化程度較高,處理能力強,且使用更為方便,能夠實現多媒體網絡信息的準確監控。但該系統太過受限于網絡傳輸能力,且其傳輸安全性能不夠好。
本文設計了一種監控水平高、處理能力強的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解決以上系統弊端。該系統由處理模塊和監控模塊組成。實驗結果表明,所塑造的系統監控成功率高,處理能力強,能夠快速且準確地顯示用戶所需內容。
1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設計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包括監控模塊和處理模塊兩部分。監控模塊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采集和實時監控工作,處理模塊對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進行處理。系統的處理流程和監控結果將實時反饋給用戶,便于用戶掌握多媒體網絡狀態。
1.1 監控模塊設計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利用監控模塊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對其進行實時監控。監控模塊主要由網絡攝像機、云鏡解碼器、服務器和客戶端組成,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監控模塊經由WiFi技術實現多媒體網絡監控信息的傳遞工作,WiFi技術的使用不限制終端,使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的監控信息。網絡攝像機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采集工作,即將多媒體網絡信息傳送到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中,以對其進行處理。系統選用的網絡攝像機是SCZ?2250PD網絡攝像機,該網絡攝像機可在[-20 ℃,40 ℃]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并具有25倍光學變焦能力,其內置的日夜轉換功能可提升系統對監控信息的采集能力和處理能力。
SCZ?2250PD網絡攝像頭將采集到的多媒體網絡信息傳送到服務器中,由于監控模塊中的信息傳輸主要通過WiFi技術,在服務器的選擇上,應重點考慮服務器的安全性能和傳輸效率,并兼顧其購買成本和運行成本。為此,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選用我國某公司生產的ME5000多媒體服務器。ME5000多媒體服務器的價格較比國外同功能產品更低,且運行安全穩定、傳輸效率高。其支持標準多媒體編碼協議,與用戶終端兼容性較高。ME5000多媒體服務器通過分析多媒體網絡信息參數,對多媒體網絡信息進行編碼,并將編碼后的信息傳送到云鏡解碼器和客戶端中。客戶端的位置位于用戶終端中,用戶可經由客戶端實時查詢多媒體網絡信息,以及系統對信息的處理流程和監控結果。用戶也可通過客戶端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處理,其處理工作較為復雜,應經由專業人員獲取到處理許可,方能實現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自主處理。
云鏡解碼器主要進行已編碼信息的解碼工作,并將解碼后的多媒體網絡信息轉換為數字信號。數字信號中包括多媒體網絡信息的地址和相對應網絡攝像機的地址。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和處理系統能夠通過數字信號操縱網絡攝像機行為,同時,數字信號也將被傳輸到處理模塊,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處理工作。
1.2 處理模塊設計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選用達芬奇技術作為處理模塊的核心技術。達芬奇技術是為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量身定制的處理方案,其能夠在保證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對處理流程進行簡化,并為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提供多種硬件和軟件的技術支持,以提高系統處理效率。達芬奇技術不僅擁有超強的控制能力,其對大型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處理同樣具有優良的表現能力。達芬奇技術在對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進行實時控制的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自主編程接口。其配備的各種內置算法知識庫,增強了系統的靈活性,為系統后期整改工作提供了便利。監控模塊基于達芬奇技術,選擇了TM320DM368處理器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處理工作。TM320DM368處理器的處理頻率高達432 MHz,且ARM性能較為強勁。圖2是TM320DM368處理器的工作原理D。由圖2可知,TM320DM368處理器先后根據用戶數據報協議和實時傳輸協議,解析監控模塊的工作流程并生成服務質量控制反饋,對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進行解碼和顯示等預處理。解碼后的信息會傳輸到TM320DM368處理器內置的子處理器進行處理,圖3是TM320DM368處理器中子處理器工作原理。
由圖3可知,子處理器將首先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的環境解析工作,為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選取最優處理方案。當多媒體網絡信息輸入到子處理器,計時器便開始對處理工作進行計時。子處理器在達芬奇技術的控制下,將已處理的多媒體網絡信息生成監控結果,并對其進行加密和信號增強,以保證監控模塊對信息進行安全接收,并提高網絡攝像機的顯示效果。
2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實現
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為多媒體網絡信息提供了多種處理算法,主要包括幀間差分算法和背景減值算法。系統能夠為多媒體網絡中的不同信息自動匹配適合的算法。幀間差分算法通過分析多媒體網絡信息中相互臨近的幀差數值,確定出其中待處理信息。圖4是幀間差分算法處理流程圖。根據圖4分析幀間差分算法的處理流程:將圖4中的幀數設為,用代表多媒體網絡信息的幀值,代表信息坐標點,代表相互臨近的幀差數值,對多媒體網絡信息二值化,則其二值化表達式為:
(1)
(2)
式中,代表標準閾值。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利用幀間差分算法,將閾值小于幀差的多媒體網絡信息設置成輔助信息,這樣便能夠準確地將目標信息提取出來。經由二值化處理后的多媒體網絡信息,將依次進行形態學濾波排除干擾,以及拓撲連通性測試,保證系統能夠對用戶所需內容進行快速顯示。同時,幀間差分算法為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提供了中斷控制,以應對黑客入侵、系統信息泄露等突發狀況。
背景減值算法同幀間差分算法的處理流程較為相似,其數學表達式為:
(3)
(4)
式中,代表多媒體網絡信息中的輔助信息幀值。背景減值算法將多媒體網絡信息中某一幀值與輔助信息幀值做差,構建輔助信息幀值模型。該模型的優點在于其能夠進行實時更新,更適用于處理動態類型的多媒體網絡信息。
由于動態信息中的影響因素較多,背景減值算法需要對其進行算法消除,提取出影響因素中的輔助信息。背景減值算法主要通過與平均分配算法或自適應算法相結合的方式,對影響因素中的輔助信息進行提取。
平均分配算法對影響因素中的輔助信息的提取原理,主要是對影響因素信息進行復制,通過對所復制信息的總閾值進行平均分配,將影響因素覆蓋掉,求得輔助信息閾值。平均分配算法的用法較為簡單,效果較為理想,但不能用其進行過于細致的影響因素的消除工作。假設多媒體網絡信息中影響因素信息的長度為,則有:
(5)
式中:
(6)
自適應算法對影響因素中的輔助信息的提取流程為:首先假設某幀為輔助信息,將多媒體網絡信息中的其他幀與其進行對比,并對不同幀的輔助信息進行排查和整改,進而得到真實輔助信息。假設為輔助信息響應速度,則自適應算法的目標函數為:
(7)
3 實驗分析
本文所設計的系統所需達成的目標是:塑造一種監控成功率高、處理能力強的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實現用戶所需內容的快速、準確顯示。
由于環境溫度的改變會對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的硬件性能造成影響,導致系統性能變化。因此,實驗在溫度為20 ℃,40 ℃和-20 ℃的環境下,分別對本文系統的監控成功率和處理能力進行驗證。實驗還選取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與本文系統進行對比,以便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本文系統性能。圖5、圖6是三種溫度下兩系統監控成功率變化圖,圖7、圖8是三種溫度下兩系統處理能力變化圖。兩種系統的處理用時統計表如表1所示。
從圖5中可看出,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在溫度為20 ℃,40 ℃和-20 ℃的環境下監控成功率變化較大,表現在成功率數值的波動和下降幅度明顯增大,其在20 ℃,40 ℃和-20 ℃溫度下的監控成功率平均值分別為97%,90%,88%。
從圖6中可看出,本文系統在溫度為20 ℃,40 ℃和-20 ℃的環境下的監控成功率平均值分別為100%,98%和95%,即本文系統實現了常溫下對多媒體網絡信息的完美監控,其在高溫和低溫環境下的監控成功率,高出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8%和7%,且監控成功率非常穩定。驗證了本文系統具有較高的監控成功率。
由圖7、圖8以及表1可知,本文系統的處理能力變化幾乎不受溫度影響,其處理時間一直在[3.8 ms,6.0 ms]范圍內變化。而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在常溫20 ℃下的處理能力較高,但在高溫和低溫環境下處理時間明顯增大,系統整體的處理能力較弱。經由對以上結果的對比分析,驗證了本文系統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
4 結 論
由于多媒體網絡信息的不斷更新,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系統在監控水平、處理能力等方面無法得到合理提升。因此,本文塑造的多媒體網絡信息監控與處理系統,由監控模塊和處理模塊組成。監控模塊進行多媒體網絡信息的采集工作,并將其轉換成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處理模塊利用基于達芬奇技術的TM320DM368理器,對數字多媒體網絡信息進行處理,所生成的監控結果將反饋到監控模塊。用戶經由監控模塊提供的客戶端,對系統的處理流程和監控結果進行查詢。系統為多媒體網絡信息提供了多種處理算法,主要包括幀間差分算法和背景減值算法。由實驗結果可知,所塑造的系統監控成功率高,處理能力強,能夠快速且準確地顯示用戶所需內容。
參考文獻
[1] 宋路露,劉治.圖書館多媒體信息資源網絡的自適應傳輸控制方法[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4,27(3):34?36.
[2] 秦貴和,陳吉龍,王洋,等.車載多媒體網絡技術綜述[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5,32(1):1?4.
[3] 李厚業,李浩宇.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生態化教學原則探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35(5):109?111.
[4] 張煜,陳曉梅,李明星.多媒體網絡課件在超聲醫學教學中的探討[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4,16(6):419?420.
[5] 朱忠梅.多媒體網絡條件下寫作教學理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1):161?162.
[6] 宋陽,張穎.多媒體網絡環境下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模式[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3):9?10.
[7] 胡曉鋒,孟利民.遠程多媒體網絡實驗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14,34(3):50?52.
[8] 李娜,于鴻洋.多媒體網絡可靠性分析系統實現[J].電視技術,2014,38(17):93?96.
關鍵詞:公安 有線通信 問題 改造
中圖分類號:TN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a)-0080-02
有線通信在我國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才形成基礎的電話網結構,20世紀90年代末才構建成以DDN數字數據為基礎的局域網,到21世紀初期才真正形成較為完整的有線通信網絡體系。上述通信網絡借助局域網完成信息的傳輸,通信可靠性較高,在我國公安通信網絡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
1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存在的問題
20世紀末期我國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主要以DDN數字數據網為基礎,通信業務較為單一,信號質量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通信效果。進入21世紀后我國雖然對有線通信網絡進行調整,但整體上仍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通信業務需求。尤其是在公安有線通信網絡中,隨著電話、傳真、移動系統、尋呼系統等業務需求的不斷加大,公安有線通信任務不斷增長,其公安有線通信網絡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其具體表現在:
有線通信網絡無法滿足多業務需求。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應用的過程中業務較為復雜,對業務量要求較高,需要結合不同的業務內容形成針對性有線通信網絡體系。我國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業務構建的過程中主要以長途電話網、衛星通信網、DDN數字數據網等為主。這些有線通信網絡在使用的過程中一般只能夠針對單一的業務,為其提供相應的服務,無法形成系統的業務體系,滿足所有的業務需求。這是有線通信網絡基礎技術體制限制導致的,在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需全面重視。
有線通信網絡傳輸能力較為低下。從整體上而言,有線通信網絡的傳輸能力遠遠低于無線通信網絡。公安有線通信網絡電路數量較少,傳輸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業務工作的開展。當前長途電話網在使用的過程中通信速度為64Kbps,衛星通信網在使用的過程中通信速度為64Kbps,DDN數字數據網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控制其租用速率在64~128Kbps。這樣才能夠實現相應通信信息的傳輸,實現公安有線通信。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業務質量,導致高速業務的發展受到影響。
2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的改造目標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改造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業務需求,在上述基礎上做好相應的業務設定,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有線通信效益。
常規有線通信網絡改造時需首先要保證內部通信與外部通信順利結合。有線通信網絡是一個完整的通信網絡結構,需要內部通信和外部通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高質量、高效益的安全網絡,提升通信的保密效果。因此,在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應盡量選取封閉型網絡,在該基礎上實現各項信息的傳輸和轉換,完成內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上述通信體系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硬件的劃分和軟件的隔離,這樣才能夠實現有線通信網絡安全性、可靠性的全面改善。
其次,要把握好租用和自建設置。一般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主要通過租用方式實現長途電路網的構建,在上述過程中通信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影響。為此,公安有線通信網絡需要選取針對性通信裝備,提升裝備的專業性等級,做好安全通信建設,形成相應的有線通信網絡監督及維護體系,這樣才能夠保證公安有線通信網絡安全運行。
最后,要保證有線通信網絡能夠靈活調配。公安在日常業務中常常需要借助有線通信網絡實現突發事件的處理。在該任務需求下,有線通信網絡需要能夠合理、科學、有效地調度和控制信息流量,這樣才能夠保證公安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獲取相應的通信信息,作出最快的業務反應。尤其是在大流量業務中,需要保證其他單項業務能夠順利開展,這就需要適當改善公安有線通信網絡結構,做好流量和業務的合理設置,形成綜合業務網。
3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的改造措施
3.1 構建相應的業務通信平臺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需要對平臺體系進行合理構建,依照業務需求形成相應的多業務通信平臺結構,實現傳真、圖像、話音等的綜合。這種通信平臺需要具有良好的拓展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公安業務能夠順利開展。與此同時,要在上述基礎上構建相應的長途傳輸網,充分利用壓縮技術和統計復用技術,從根本上改善通信網寬帶利用效果。尤其是在長途電路速率設定的過程中,一般電話、傳真、會議等主干電路需要控制在2M左右,形成2M基群,這樣才能夠實現業務內容的全面調整。
3.2 做好安全保密的內容設定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需要做好安全保密工作,不斷提升有線通信網絡的安全保密性能。當前該網絡構建的過程中可以直接選取光纜通信,通過與相應光纜網合作,形成外部通信傳輸通道,最大限度減少環境對通信的影響。除非特殊業務需求,否則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一般不要選取微波傳輸,這種傳輸方式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電磁波輻射的影響導致信息失真。與此同時,在公安有線通信網絡安全保密設定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形成專網數字電路,做好專網入侵保護,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公安通信信息泄露。
3.3 合理選取有線通信技術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構建的過程中要對有線通信技術進行全方位把握,在上述基礎上形成相應的綜合業務通信網絡結構,其具體內容包括:
ATM技術。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有線通信網絡的快速分組,依照信息狀況對通信信息流進行劃分,形成一定長度的信元,在該基礎上實現信息的交互和轉換。ATM技術在操作的過程中能夠全方位利用網絡資源,實現業務信息的自動分配,數據傳輸和處理能力較強,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傳輸質量。
IP技術。該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主要以Internet為基礎,借助TCP和IP協議實現公安有線通信網絡的控制,對有線通信過程中的地址訪問信息、路由數據包控制信息等進行明確,做好通信的安全防范。除此之外,改進似乎還能夠實現公安有線通信網絡中數據包的分組和重組,依照數據網絡體系提升數據傳輸的準確度,減少了數據流的延遲和聲音流的抖動,傳輸效益非常顯著。
幀中繼技術。該技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數據包交換技術,能夠在數據處理基礎上借助工作站形成相應的網絡介質及寬帶共享,數據處理效益較高。當前公安有線通信網絡中幀中繼技術能夠控制數據包交換網絡中的網絡訪問,在OSI物理層和鏈路層形成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安有線通信網絡的通信效益。
4 結語
公安有線通信網絡優化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業務需求,在上述基礎上做好專網分析,對業務內容進行明確,形成相應的業務體系。要依照各項通信內容形成相應的技術方案,構建針對性業務平臺,做好安全保密內容的設定,合理選取有線通信技術,從而形成高效的有線通信網絡。
參考文獻
[1] 郭祥壽.城市軌道交通延伸線通信系統實施方案探討[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12(8):131-134.
[2] 秦靜,鄭濤,尹軍祖.公安通信保障技術實訓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90-93.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服務
4G(LTE)是繼2G、3G系統之后的移動通信系統,具有高容量、高速率、高質量等特點,采用了智能天線、MIMO、高價調制等技術,能高效利用頻譜資源,被認為是名副其實的高速移動通信系統。就當前的形勢來看,移動通信網絡系統具有小型化、綜合化以及數字化的發展趨勢,4G的發展和普及深刻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經濟發展理念,在現代化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這重要作用。反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移動通信網絡要實現信息傳播依賴于無線技術與有線傳輸的結合,無數的通信設備是構成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對這些通信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是保證用戶的通信質量的關鍵。同時,良好的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工作也能促進通信運營企業節約成本,提升效能。
1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內容簡述
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主要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基礎維護管理,二是技術方面的維護和管理。
1.1移動通信網絡的基礎維護管理
基礎維護管理是移動運營商通信維護和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主要是對基站環境、配套設備、主設備等的維護和管理(鐵塔公司成立后,鐵塔類設備及大部機房等由鐵塔公司負責維護,本文探討不做區分),保證機房環境、機柜設備的清潔,并對鐵塔、天線等網絡通信設備按作業計劃進行定期巡查、維護。基礎維護管理工作看似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繁瑣的工作,但它與網絡的正常運行有著直接影響關系。一般情況下,城區的移動通信網絡基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做得比較到位,基本上都有一套比較完善的維護管理和監督考核模式,而且都制定了統一的基站維護作業計劃。而對于一些比較偏遠的城鎮和農村地區來講,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做得比較不如人意,一些地方基站內的空調處于關閉狀態或者空調設備已壞,甚至有的基站根本沒有空調,很容易導致機柜溫度過高,影響網絡穩定運行,甚至引發網絡故障。另外,基站機房內環境雜亂,到處是廢棄的施工廢料、線纜、飲料瓶等垃圾,機柜和其他重要設施上長時間缺乏清潔、維護,過濾網出現堵塞現象,這些情況都可能會影響基站的正常運行,導致設備溫度升高、燃火等現象,進而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引起用戶投訴。基礎維護管理是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基礎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再談技術維護和管理也意義不大。
1.2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維護和管理
從小的方面來講,技術維護和管理就是對基站進行動態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例如發現模塊故障應及時更換模塊,根據話務變化及時調整天線方向角等。從大的方面來講,技術維護就是以均衡本地網話務、改善網絡指標、提升資源利用率、降低運營成本為立足點,不斷對移動通信網絡系統進行完善、優化。對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維護和管理需要以網管系統所提供的各類KPI指標和本地終端的監控信息為依據。例如,擁塞是移動通信網絡出現的常見問題,不僅會影響擁塞率指標,同時也會降低網絡接通率,所以及時擴容、解決擁塞現象非常重要。解決擁塞現象的常用方法有調整載頻配置、話務分擔、調整相關參數等。另外,移動通信網絡可能發生的故障還有掉話、信號干擾等,這些都是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的重點內容。
2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現狀
2.1管理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通信是服務行業,通信企業對用戶提供服務的質量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企業服務水平的高低與企業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有著直接關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的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參差不齊,或專業技術達不到一定標準,或服務意識差,導致企業服務質量低下,客戶對服務產生的各種負面因素會嚴重影響企業的形象,不利于企業的良好發展,所以提高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2.2對通信設備的維護和管理不到位
通信設備是實現通訊信息傳輸的中介平臺,是實現移動通信的必備設施,對通信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是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部分通信企業的移動通信設備維護和管理存在多方面不足問題,在進行設備維護和管理時對工作不夠重視,不能及時發現通信網絡設備中存在的隱患,只是依賴于設備的自動告警系統,缺乏主動預防性措施,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這不僅嚴重影響了通信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也增加了對設備的維護成本和精力的投入。
2.3設備的兼容問題
移動通信質量與設備的兼容性有著重要關系,新舊網絡設備不能平滑過渡(升級)所產生的兼容問題也會影響移動通信網絡的使用,增加運營成本。由于每個運營商都存在不同網絡制式同時在網運行的情況,不同的網絡系統設備由于兼容問題導致網絡質量的下降和運營成本的增加。
2.4移動通信中網絡干擾的問題
在國內,三家運營商各自擁有相同或不同的網絡制式的移動通信網,會產生各類干擾問題,如小區內的干擾、小區間的干擾、同鄰頻干擾、倍頻干擾、異系統干擾、不同運營商之間的干擾、與廣播電臺等其他設備的干擾、系統設備故障導致的干擾、網運網規參數設置的干擾等。
3移動通信網絡的有效維護及管理
3.1合理規劃和創建網絡
網絡的合理規劃和創建是做好維護工作的前提條件,網絡的規劃要盡可能考慮到網絡的可拓展性和可維護性,進而建立合理、科學、完善的通信網絡系統。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應將重點放在預防工作上,需要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定期整治分析,及時發現網絡系統中潛在的故障風險,并采用有效措施解決風險和故障問題,保障網絡系統高效、安全運行。可以針對通信網絡的維護工作建立配件庫,以儲備需要經常更換的備品備件、線纜以及材料,盡可能縮短設備故障對移動網絡的影響。
3.2加強傳輸線路及配套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目前,大部分供移動通信網絡使用的傳輸線路及配套設備的維護和基礎管理工作都是由外包的維護公司承擔的,為了讓傳輸線路及配套設備維護和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相關設備的正常運行,應該在維護初期將相關工作的責任分配和設備產權等問題落實、解決,同時還要重視對維護單位的管理和考核工作,從多方面對傳輸線路及配套設備的預防性維護進行管理。同時,也要不斷加強對傳輸線路及配套設備故障的巡檢和預防性管理,使故障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3.3加強網絡優化工作
網絡優化是移動通信網絡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是指通過對正處于運行狀態的通信網絡進行系統的分析、檢測,發現可能對網絡運行質量造成影響的潛在隱患,并在此基礎上對網絡系統進行調整進而實現移動通信網絡資源的優化配置,使網絡運行處于最佳狀態,提高用戶通信服務質量。隨著移動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通信制式的增多,建立優化制度,加強優化措施,制定日分析、周分析、月分析、專題分析等制度。分場景、分業務、分系統,結合網絡KPI、MR數據、DT\CQT數據、投訴數據等多種手段,解決不同場景、不同業務、跨系統切換等與用戶感知相關的接入性、保持性、質量類等問題,確實改善網絡質量,提升用戶感知。
3.4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
技術是實現移動通信網絡運行維護和管理的基本條件,通信企業要在市場競爭中提高競爭優勢,獲取可持續發展,就需要不斷更新、升級移動通信技術。加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不僅要提高移動通信服務質量,同時也要逐步實現移動通信服務的動態化和個性化,從技術方面提高服務水平,保證網絡服務質量。另外要及時更新和升級通信設備,保證設備之間的兼容性。應急通信車是進行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和管理的必要補充,利用應急通信車可以提高對突況或者災害等情況的應對,能同時解決網絡通信的覆蓋和容量問題。微分布系統的建設和發展,能有效地解決場地限制與用戶需求的矛盾;云技術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也可以緩解用戶需求不均、熱點頻繁轉換、業務的不規律變動等問題;femto的應用能補充覆蓋不足,為小型、突發性會議、聚會等場景提升網絡覆蓋質量,改善用戶業務體驗;通過技術手段解決與其他運營商合作共用接入層、網絡層、傳輸層、無線層等資源,也能夠達到改善用戶感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的目的。
3.5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技術和知識是21世紀的重要競爭資源,而技術和知識價值的轉化和實現需要依賴于人才,所以運營商要加強技術應用以及提高管理水平,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職業素質,進而提高移動通信網絡的管理水平以及移動通信網絡的管理質量。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引入技術型管理人才;二是加強理論和技術培訓,提高現有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
4結語
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而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是通信網絡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的重要保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通信企業要想擁有更多的客戶資源、贏得更好的信譽就必須要做好網絡維護和管理工作,提高網絡運行質量,對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并從技術、設備以及人員管理等多個方面加強通信網絡的維護和管理。提升通信服務質量,對通信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作者:柴猛 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曲靖市分公司
參考文獻:
[1]趙佳溪,李穎.淺談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與管理[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08(13))
[2]董芳海,李秋瓊.移動通信網絡維護及管理技術措施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5(17)
[3]蒙慶衛.淺析移動通信網絡的維護與管理[J].信息通信,2015(11)
[4]王和平,常永平.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策略[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19)
[5]游英英.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策略[J].中國新通信,2013(9)
[6]田建武,熊可成,呂江歌.3G移動通信網絡系統的維護管理探討[J].河南科技,2013,14:19
[7]謝璨.移動通信網絡維護管理模式創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通信工程在各領域產業的應用效果越來越好,為迎合市場競爭環境,提高石油企業服務的專業性、準確性和能動性,石油企業在通信網絡工程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目前,石油企業的內在經營壓力逐步擴大,生存空間嚴重縮水,急需一個體系化的管理工程來修繕和維護,通信網絡工程在信息管理、服務拓展、維修運行有突出管理優勢,其發展意義重大。基于此,本文將結合通信網絡工程建設內容,深度解析其在石油企業中的技術應用重點。
【關鍵詞】通信網絡工程 石油企業 技術應用 研究與分析
通信網絡工程是石油企業開展項目質量管理工作的核心體系,它是企業進入規范化生產行業的基礎。發展規模逐步擴大的石油產業,已然成為決定國民經濟走向的主要經濟體,其業務服務的集約化發展地位最為突出。
1 石油企業通信網絡工程
1.1 經營概況
通信網絡工程是指利用數字化、智能化、綜合化信息交流機制,將語言、文字轉化為功能類服務信號的運行機制,是現代產業開展工作、協調服務項目的主要網絡布局結構。石油企業設置通信網絡工程,是將企業基礎設備、經營服務項目、生產工藝等業務信息集合在一起,形成綜合信息網,獲取價值信息,為企業提供管理依據,使企業的經營行為更加科學、完整。一般情況,石油企業通信網絡工程的主要業務包括有普通話音業務(POTS),N-ISDN業務(2B+D),分組數據業務(PHI)、視訊會議、有線電視傳輸,計算機數據(ERP)等。企業可以根據通信信息,自動傳接價值信息,實現自動化辦公、社會化服務的管理體制改革目標。
1.2 結構特點
石油企業的服務對象復雜、且特殊,業務地區分散、范圍大。通信網絡工程是根據用戶業務需求來設計網絡結構的,所以從設計特點上看,客戶需求和業務是通信網的兩大支撐主體,是石油企業擬定生產計劃、開展業務、設計經銷線路的主要依據型載體。
1.2.1 集約型客戶群
通信網絡工程會將油田企業客戶按地域分類,把分散客戶集中起來,形成用戶群,用戶群的大小根據通信信息的容量而定,容量越大,設置的通信接口越多。
1.2.2 業務特性
石油企業業務內容少,只需具有112、114、170等簡單的投訴受理業務即可,但是由于油田業務屬于高水平服務項目,所以它對通信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很高,需進行全方位維護。
2 通信網絡工程的技術應用
引入先進設備、技術,完善石油企業網絡通信工程的通訊系統,使通訊網絡的信息容量更大,業務服務項目更加豐富。
2.1 物理網
電纜、線路設施是組成物理網的基礎元件,也是中心物質基礎,用戶終端設備都是依靠物理網連接的,物理網具備將電磁信號、電子信號轉換成可識別信號的能力。石油企業用戶在識別信息時,需根據自身業務需要,選擇通信網的終端設備,如電話、媒體機,或其他電子設備。通訊網的電源、交換、傳輸設備需進行升級、改造,并選用光纜連接設備裝置。同時,為穩定石油企業內部通信網絡工程的環境安全,還需完善機房動力環境監控、交換網管、傳輸網管系統,設置集控管理中心,利用遠程通信的信號傳遞優勢,部署中心站的所用通信設備,控制其運行狀態。
2.2 業務網
首先,石油企業的業務是分層設定的,所以業務范圍應根據地域分界,以物理網為基礎結構,采用無線、有線相結合的傳輸方式控制通信業務;其次,在通信網絡工程基礎建設中,設計業務目標,以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為主要設計依據,協調區域環境內,擬定通信業務,盡可能滿足高密度用戶集群、低密度用戶集群的信息共享需求,使業務效益價值平均、互補;最后,養改造交換網話音業務和數據業務,讓石油企業的產品業務融入到每個生活區域中,利用數據、寬帶、信號等服務業務,介入公用體系,選擇綜合型通信網絡工程連接方式,實現油區大范圍“三網合一”的覆蓋。
2.3 支撐管理網
石油企業除物理網、業務網之外,還需引入支撐管理網,控制、管理企業內部通信信息、數據。首先,搜集各通訊網站的信息,規劃主干傳輸網絡、輔助通信體系的處理關系,使通信網絡工程滿足ERP網絡信息通道需求;其次,布置監測點,讓通信設備的業務得到實時監測,以便后續通信網絡工程養護與維修;最后,石油企業還需設計語音、數據交換網絡的控制層,配置軟交換設備,完成語音的呼叫處理和對周邊各種網關、終端、服務器的控制和接口,以及數據交換的控制。由此可見,支撐管理網絡是物理網和業務網的核心,雖然它們的信號是互通的,但是從拓撲、配置、監測關系上看,支撐管理網對石油企業內部運營管理的影響作用更大。
綜上分析可知,業務是影響石油企業經營情況的核心要素,物理網、業務網、支撐管理網都應不斷升級、改革,依靠創新技術的網絡填充優勢,完善通信網絡工程的功能、結構、性質缺陷,使其能夠更加完整、科學、高效的完成業務服務工作。
3 結論
通過上文對通信網絡工程在石油企業的技術應用進行系統分析可知,經濟市場是殘酷的,無論是大規模、高服務水平的經營項目,還是業務經營范圍小、且分散的零售產業。石油企業都應找準服務定位,從完善業務入手,開發通信網絡工程項目,以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市場競爭優勢。總而言之,以用戶為中心,創建專業、嚴密、精細的服務項目,是石油企業下一階段通信網絡工程改革的核心,其技術的應用價值,產生的效益影響力不可忽視。
參考文獻
[1]曹海鵬.基于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現狀探討價值工程在石油企業中的應用研究[J].北方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111):109-121.
[2]高旋,甄新江,張振鐸.基于TRIZ理論的石油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及對策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2(11):110-123.
[3]鐘宏,張振霞,姚克強.基于通信網絡工程現代科技管理模式在石油企業應用的探討[J].今日科苑,2011,11(04):168-172.
[4]馬濤,許增魁,李陽明,李杰.通信網絡工程對石油經濟的影響與展望[J].石油工業計算機應用,2004,12(03):131-145.
[5]楊成,詹振谷,張曉峰.關于辦公自動化在石油企業日常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2(01):173-177.
關鍵詞: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案
1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的現狀
我國移動通信網絡中,各大運營商的應急保障建設,已經進入到了初步成熟的階段,雖然應急保障方案已經成型,但是仍舊存在技術方面的問題,限制也應急保障方案的發展,在優化方面表現出了需求。應急通信網絡的現狀,突發事件的應對方面,比較薄弱,而且基站、設備的建設上,缺乏高效的技術支持,導致應急保障方案,存在一定的運行缺陷,降低了其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應急能力,在網絡應急中形成漏洞。
2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案的原則
2.1安全原則
安全原則的應用,有利于提高應急保障的安全性,避免破壞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狀態[1]。應急保障方案優化時,其目的就是維護通信的正常、安全,預防發生風險問題,方案優化的過程中,要深化安全原則,禁止發生通信異常或安全故障。
2.2制度原則
應急保障方案優化時,遵循相關的制度要求,同樣以移動通信網絡的制度為基礎,防止優化方面有違規、違法的操作,促使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措施,符合國家及行業的規范標準。
2.3責任原則
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工作中,按照責任原則的要求,規范好各級原則,在移動通信網絡的應急優化內,統一領導層,合理分配級別責任,發揮應急保障內各級別的責任,落實應急保障,樹立應急保障的責任意識,不能破壞應急保護的責任,完善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
2.4快速原則
移動通信網絡的作用明顯,在應急保障方案優化時,提出快速原則,致力于快速恢復有故障的通信網絡,注重應急保障方案啟動、運用的效率,在方案優化后,提升應急反應的能力,迅速保護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縮小移動通信網絡的事故范圍。
2.5預防原則
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實行預防原則,注重應急通信網絡的故障預防,促使應急保障方案,具備預防的能力,提前監測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狀態,采取日常維護的方法,還要設計應急演練,充分體現預防原則在方案優化中的作用。
2.6優質原則
移動通信網絡對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有著很大的需求,方案優化時,推行優質原則,確保應急保障時,能夠提供最優質的方案[2]。應急保障方案在災區重建方面,最能體現出優質原則的重要性,其可最大化的恢復移動通信網絡,保障運營的穩定性,積極提高災區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水平。
3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
3.1管理優化
應急保障方案中的管理優化,是指方案能夠根據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情況,管理好應急時的資源和人力。在管理優化時,采用應急保障網格化制度,強調優化中的創新因素,確保應急方案啟動后,能夠合理的分配各項資源[3]。例如:某地區的移動通信網絡內,應急保障方案的管理優化中,專門成立了網格化的應急保障隊伍,隊伍模塊下,規劃了網絡維護中心、工程建設中心、網絡優化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多個網格,目的是完善應急保障的環境,管理優化中,規劃了響應出發條件,當移動通信網絡觸發響應條件時,就會啟動應急保障方案,管理優化中,提出了工作制度,規范了應急保障方案的運用,利用工作制度、信息流轉制度等,嚴格的指揮應急保障方案的實施,管理優化的作用下,體現應急保障方案的作用,滿足移動通信網絡的應急需求。
3.2業務優化
移動通信網絡的工作量非常大,面臨著與日俱增的網絡話務量,很容易出現網絡業務堵塞、失控的問題,在移動通信網絡的業務運行方面,實行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避免在通信業務上發生問題。
3.3技術優化
移動通信網絡應急保障方案中的技術優化,是指在現行的技術基礎上,引入先進的應急技術,促使應急保障方案,能夠高效、靈活的處理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問題。技術優化中,要充分考慮到地震、臺風、雷電等因素,對移動通信網絡的影響,重點選擇技術優化的點,加固通信網絡的建設。例如:應急保障方案的技術優化,采取體系化的建設方法,在方案中,融合技術與體系,找出移動通信網絡中的重點系統、設備,做備份處理,及時監督移動通信網絡中的突發事件,監控通信渠道,管控流量,或者運用無線集群的方法,完善應急保障方案的技術運行[4]。我國在技術優化方面,可以借鑒國外的應急保障方案內的技術,目的是強化應急保障方案,充分發揮其在移動通信網絡中的作用,完善移動通信的運行環境,降低突發事故的破壞力度。
4結束語
應急保障方案的優化,結合移動通信網絡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完善應急方案的應用,增強應急方案的實踐性,全面保護移動通信網絡的運行,在移動通信故障下,快速恢復正常的運行方式。應急保障方案,是移動通信網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優化應急保障,促使其滿足移動通信的根本需求。
參考文獻
1數據挖掘在4G移動通信網絡優化中的基本要求
1.1突出通信網絡的智能化
4G移動通信網絡本身既復雜又龐大,想要對它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我們需要在同一個階段,只對該階段的數據進行針對性的采集和研究,并且總結出結果才可以進行下一個階段的研究,最后再把各個階段的數據之間的聯系進行綜合分析,但是在系統的分析過程中,要保證其智能化,從而更好地保證各個任務都能夠在智能的環境中,自動地分布到有關階段的服務器中。
1.2恰當的運用分分布式處理方法
因為4G移動通信網絡中蘊藏著大量的數據資料,使得通信網絡的優化過程比較艱難,所以在對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單純地把所有的優化體系都融合在一個服務器之中,也不能單純地依靠一個簡單的優化體系,就對其他的過程進行優化,在優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做到有層次性和區域性,依照分布式的原則進行相關的數據和信息的處理工作。
1.3智能性數據挖掘和研究的基本要求
我們在運用數據挖掘進行4G移動通信網絡優化的時候,要按照一定的要求進行優化,所以,需要我們恰當地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和工人的專業技術,對有關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和整理,從而保證數據資料分析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從而對結果進行總結和歸納。為網絡優化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以便他們能夠更好地進行網絡的優化和改革工作。
24G環境中數據挖掘在移動通信網絡優化中的重要作用
2.1對站點的選擇要恰當適中
在4G移動通信網絡優化中有效的運用數據挖掘技術,能夠幫助4G移動通信網絡對站點進行合理恰當的選擇,其中主要是運用禁忌搜索算法,以一個初始可行解為基礎,選定相關的特定搜索方位(移動)進行摸索,有選擇性地讓特定的目標函數值變化最多的進行移動,使得移動站點的選擇更加科學合理,也能有效地降低移動通信運營商在該方面的資金費用,還可以減少移動設備的維修資金,使得移動運營商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
2.2對其進行正確的干擾分析
在對4G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通信網絡的干擾分析主要是通過對數據的挖掘,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保證它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快地找到4G移動通信網絡中的干擾位置和干擾物體,以便更好地處理相關問題的出現,為4G移動通信網絡的順利運行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持。
2.3對掉話現象進行科學的研究
在對4G移動通信網絡中的GSM進行掉話分析的時候,需要使用科學的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分析,對于需要進行檢查的有關資料和數據進行整體的研究,并且對有關的類別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從而更好地保證在最快的時間內,有效地找打GSM掉話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所以,科學的使用數據挖掘技術對4G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優化,可以有效地運用實踐序列的方法,針對4G移動通信網絡中話務變化狀況和變化特點進行及時的預測,爭取在有效的時間內快速的分析出話務變化的特點和原因,以便更好地提升數據的分析效果,對于移動網絡中出現的GSM掉話現象進行全面系統的研究和分析。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