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衛生室醫保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2019年,我院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衛計局的關心和指導下,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和《浙江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四版)》為指導,積極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現將我院公共衛生2019年度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領導、制定計劃、完善制度
結合我鎮實際,我院制定了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計劃、2019年度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管理辦公室工作計劃、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宣傳計劃、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2019年村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分配方案、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2019年白水洋中心衛生院社區慢性病管理質量控制方案、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參保農民2019年度健康體檢計劃、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辦法(2019年版)、2019年臨海市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全科醫生責任服務團隊制度、白水洋鎮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日常督查制度。調整了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基本公共衛生項目管理辦公室成員領導小組和公共衛生辦公室成員,并對領導小組成員及成員做了具體分工。調整了臨海市白水洋中心衛生院提高基本公共衛生理論知識水平實施方案。確保今年全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順利實施。
二、強化培訓、定期督導
2019年我院定期不定期的對本院公共衛生人員和村衛生室人員進行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培訓,就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健康管理服務規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規范、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規范進行了4次培訓。并于4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一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6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二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和上半年度考核,10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三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11月份對村衛生室進行了第四季度白水洋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督查和年度考核,保證了各項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按照計劃完成。
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開展落實情況
(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
2019全鎮轄區內常住居民數104607,累計建立電子化居民健康檔案100058份,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5.65%,健康檔案合格人數58027份,健康檔案合格率57.99%,健康檔案動態使用人數85682份,健康檔案動態使用率85.63%。為轄區內居民健康體檢25160人次,其中65周歲及以上健康體檢6205人次。
(二)健康教育
我鎮共舉辦各類健康教育講座25次,約3166人參加;在街道市場及學校、人口聚集地進行健康教育咨詢活動10次,約3235人參加;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17種,發放健康教育印刷資料9863份;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11種,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資料206次;健康教育宣傳欄內容更新10次;個體化健康教育受益9985人。
(三)計劃免疫
建證建卡率100%;常住適齡兒童Ⅰ類疫苗接種率均達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種率95.41℅;入學入學托接種證查驗率100%;加強預防接種信息管理,加大流動人口預防接種力度,定期開展漏種排查并及時補種。對轄區內計劃免疫疫苗預防接種進行主動監測,全年共發生9起接種異常反應,并進行了積極處理。
(四)兒童保健管理與健康情況
新生兒訪視率98.74%;轄區內0-6歲兒童5799人,0-6歲兒童系統管理5552人, 0-6歲兒童系統管理率95.74%;轄區內應管理的 0-36 個月兒童1957人, 轄區內按照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 0-36 個月兒童1165人,0-36個月兒童中醫藥服務管理率59.53%。
(五)孕產婦管理與健康情況
全鎮共有產婦數555人,早孕建冊539人,早孕建冊率97.12%;孕產婦系統管理538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6.94%;產后訪視產婦548人,產后訪視率98.74%。
(六)老年人保健
轄區65周歲以上老年人為12350人,在居民自愿的基礎上建立了健康檔案,并進行了規范化管理,共建立檔案人數12148人,建檔率為98.36%。老年人體檢數6205人,健康管理6205人,健康管理率50.24%。
(七)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管理,主要是針對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健康指導。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進行登記管理,定期進行隨訪。管理高血壓患者人數9922人,高血壓患者管理率42.81%,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人數5954人,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60.01%,最近一次隨訪血壓達標的高血壓患病管理人數4936人,高血壓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49.75%;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數2312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36.14%,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人數1388人,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60.03%,最近一次隨訪血糖達標的糖尿病患病管理人數1152人,糖尿病管理人群血壓控制率49.83%。
(八)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
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加強日常摸排,并對轄區內確診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進行隨訪管理。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人數467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率49.13%,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人數387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86.77%。
(九)肺結核患者健康管理
轄區同期內經上級定點醫療機構確診并通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的肺結核患者26人,已管理的肺結核患者24人,肺結核患者管理率92.31%;同期轄區內已完成治療的肺結核患者32人,按照要求規則服藥的肺結核患者29人,肺結核患者規則服藥率90.63%。
(十)中醫藥健康管理
轄區內 65 歲及以上常住居民12350人,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 65 歲及以上居民8855人,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71.70%;轄區內應管理的 0-36 個月兒童1957人,轄區內按照月齡接受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的 0-36 個月兒童1165人,0-36 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率59.53%。
(十一)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
1、是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以及傳染病報告與處理規范要求,建立健全了傳染病報告管理制度。登記傳染病22例,網絡報告的傳染病22例,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報告及時的病例22例,傳染病疫情報告及時率100%。
2、是定期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采取多種形式對轄區居民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了轄區居民傳染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
3、全年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
(十二)衛生計生監督協管服務管理
我院衛生計生監督協管工作在市衛生監督所的業務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從食品安全、學校衛生、公共場所衛生、非法行醫等工作為出發點,加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力度,對中心學校開展傳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處置,到各村巡查非法行醫,排查公共場所單位和個人,結合我鎮實際并制訂了實施方案,認真開展巡查、信息收集和報告等工作。上半年協助開展的食源性疾病、飲用水衛生安全、 學校衛生、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計劃生 育實地巡查32次。開展衛生監督協管工作機構比例為100%。
(十三)各類人群健康體檢工作
各類人群健康體檢工作于2019年4月17日開始啟動,截止11月底,共計體檢25160人次,其中60周歲及以上健康體檢8419人次,60周歲下健康體檢5983人次,中小學生、幼兒園健康體檢7158人次,兒童體檢1602人次。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鎮2019年基本公共衛生工作雖然有進步,但從考核、督導情況來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組織管理發揮不到位。特別是部分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中配合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質量。
(二)是措施不夠扎實。各村衛生室雖然都積極地開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但督導發現個別村衛生室的工作流于形式,在檔案建立、兒保管理、婦保管理、慢性病隨訪等方面沒有進行入戶,部分信息自己編造,缺項漏項、缺乏真實性、邏輯性。
(三)是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強。個別村衛生室宣傳欄更新達不到標準要求;健康教育宣傳柜宣傳資料混亂、不全,質量較差。
(四)是項目總結不及時,培訓資料不及時整理; 0-6歲兒童花名冊未健全、高危兒漏選、托幼機構指導欠到位、報表存在邏輯問題等;孕產婦部分催診欠及時、高危漏選、葉酸部分隨訪欠及時等。
(五)是門診登記填寫不規范、不完整,與診斷有關的傳染病項目陽性結果未進行反饋;傳染病報告卡填寫不完整;未開展轄區傳染病報告數據常規分析工作。
五、明年工作安排
全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重點是針對今年督查和考核存在的問題,扎扎實實地抓整改抓落實,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認真對照日常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緊密結合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措施,扎扎實實地抓好整改落實工作,力爭在年內完成各項公共衛生服務指標。
(二)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各科室要切實加強對村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指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職責,及時分析匯總上報項目實施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確保項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發展。
(三)積極與上級業務部門溝通,努力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
(四)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健康意識。加大對群眾進行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改變部分群眾的不良生活習慣,加強宣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內容及國家的相關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意識。
(五)加強村醫對老年人和兒童的中醫藥健康管理培訓。提高村醫對老年人中醫體質辨識和兒童中醫保健知識的理解。
總之,我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我們更應該理清思路、集思廣益、敢于創新、查找不足,按要求完成各項工作,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進展
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醫療費用結算體系。費用結算辦法是基金管理的“牛鼻子”。當前,各地形成了一套充分體現當地特點和醫療服務水平的結算方式,建立了“以預 算管理、總額控制,彈性結算為主體,以“定額、病種、服務單元、人次人頭付費、床日付費”為支撐的結算管理體系。完善了“按月預付、季度結算、年度決算”的費用撥付制度,形成了“完善結算 辦法,強化內控管理,規范結算流程”的新機制。更加注重轉型發展,復合式結算實現了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深化的轉變。復合式結算是醫療費用結算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不同等級、不同性質醫 療機構的服務范圍、服務數量、結算標準制定了不同的指標控制體系,實現了由原來簡單意義“一刀切”的“定額、病種、按人頭人次”付費結算,到目前“科學制定定額標準、科學確定病種及其付費 標準、科學測算人頭人次標準”轉變。在門規病種上,制定了“單病種定額、多病種綜合定額、全年限額”的結算辦法;在住院費用結算上,實行“定額結算與大病定額彈性結算、危重病大額醫療費單 獨結算,腫瘤專科實行項目、定額加人次系數”的結算等辦法,收到很好效果。更加注重改革創新,結算管理工作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轉變。當前,結算方式科學化,結算標準確定制度化特點明顯。
普通門診,普遍實行了按人包干付費、總量控制與質量考核相結合的結算方式。門診大病,普遍實行了“病種預算、總量控制,分類管理、彈性結算”的方式。住院費用,實行總額控制下“統一預算、 分級管理、權責明確、流程規范、操作透明”的預算管理體系。同時,建立了全省統一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聯網結算定點醫院達到151家,三年來累計服務轉診轉院就醫人數達20.08萬人;創新了基本 醫保與大病醫保經辦模式,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保險間的“一站式、一條龍,即時結算”。更加注重完善體制機制,實現了結算辦法與多項配套措施協同推進的新局面。一是建立了談判制度。將 醫療保險政策規定、管理措施、結算辦法、監控指標等內容,通過談判,細化到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協議中,協議實現了分級分類管理。二是建立了保證金制度。確定合理的保證金預留比例,住院醫療費 用普遍為10%,門診大病普遍為5%,實行國家基本制度的基層醫療機構為2%。三是建立了日常管理及年終管理考核制度。考核內容包括結算管理、信息管理、藥品管理等方面,并將人次人頭比、次均費用 、藥占比、耗占比、檢查檢驗占比等作為考核指標,進行年度考核。四是建立了定期分析制度。對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支出實行動態管理,每月通報總額控制執行情況;部分市對大型檢查和特殊治療制定 單獨的結算辦法,建立了“四級總額預算指標”體系。
二、問題
一是對開展總額控制的理解還有差距。醫療保險第三方付費,涉及醫療機構、藥店、參保單位、參保人員等各群體、各環節,參保患者病情差異性大,醫療衛生資源分布不均衡,這些特殊性,也導致了 醫療保險費用結算過程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在思想和意識中,對國家和省里的要求理解不夠,落實得還不夠嚴格。二是醫療費用結算談判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有的地方的協商談 判流于形式,沒有把談判機制建起來;有的地方過于行政化,一定了之,缺少溝通,推進難度大;也有的地方談判協商后,落實難;有的談判尚未覆蓋所有定點醫療機構,不同程度地存在談判方式單一 ,談判程序不夠規范,談判效果不夠明顯的問題。三是對費用支出運行規律缺乏掌握,重點領域監控分析不夠。居民醫保整合后,醫保經辦機構服務的群體,從城市擴展到農村;面對的醫療機構,從相 對少數的三級、二級醫院,轉向數量較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系統建設,從城鎮醫療機構延伸到了村衛生室、衛生服務站。這些挑戰,與經辦人員不足的矛盾疊加,總額控制的質量、科學性不高 。
三、建議
統一認識,進一步明確結算管理工作思路。人社部發〔2012〕70號和魯人社發〔2014〕22號文件,對醫療保險費用總額控制的目的、原則、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具體結算過程中,要以提高適 應性和可操作性為核心,進一步加強基金預算管理,科學合理確定總額控制目標,細化總額控制指標體系,完善談判機制,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監管,推進總額控制下復合式付費方式縱深發展,形成有效 的激勵約束機制,確保基金的平穩運行。科學合理確定總額控制指標。一是要規范完善總額控制辦法的操作規程。對總額控制的工作程序、預算管理與總額控制目標、總額控制指標確定和調整醫醫療服 務監管和考核、醫療費用結算和清算、與醫療機構溝通與協商、綜合管理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操作辦法和操作程序。二是要規范總額控制標準的設置。原則上要以定點醫療機構3年以上歷史費用數據和醫療 保險基金預算為基礎,充分考慮醫療成本上漲以及基金和醫療服務變動等情況,完善總控指標確定、分配和調整機制。三是要做好定點醫療機構的分析。對近年的費用支出總額、支出結構、服務能力、 就醫流向、基金補償變化等指標搞好調查分析和測算,探索定點醫療機構費用支出的規律和重點,完善總額控制總量,優化總額控制結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繼續強化與定點醫療機構的協商談判。一 是要制定出臺協商談判辦法。將協商談判的時間安排、談判形式、談判內容等方面進行規范;二是要堅持談判工作的公開透明。以公開促進公平,以透明促進共識,要將年度基金收支預算、醫院預算安 排總體計劃、醫院預算指標核定及實際執行情況、醫院預算分配全過程,醫院協商確定醫院醫保預算指標、年終清算全過程,清算原則、清算方案、清算結果,全部予以公開。三是要把握協商談判的重 點。首先,要將協議內容作為談判重點,在原有“就診人數,醫療總費用,藥品、醫用耗材和檢查總費用”等控制指標基礎上,重點要將“住院率、復診率、手術和擇期手術率”,充實到協議內容中; 其次,要把醫保醫師、信用管理制度作為談判重點,將醫保管理向醫保醫師延伸。通過建立定點醫療機構及醫保醫師信用檔案數據庫,充分發揮信用信息的激勵約束作用,促進定點醫療機構及醫保醫師 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積極探索完善更加適合居民醫療保險特點的結算方式。基層定點機構數量大、區域分散、醫療水平參差不齊,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新一輪的醫改中,實施了綜合改革,建立了基本藥物制度,實行了零差率銷售,規范了功能定位,建立了“一般診療費”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建立完善費用結算,是一個新的課題,要把居民醫療保險結算作為主攻方向,在結算方式、結算流程、就醫引導等方面,減化程序,提供方便,提高滿意率。以建機制為重點,推進結算方式的改革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