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

第1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一、加強價格調控,保持價格總水平穩定

(一)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和分析預警工作。確定2名專職人員從事監測工作,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重點關注糧、油、肉、蛋、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和重要生產資料、原材料價格走勢及監測分析,每周三定期向區委、區政府和市物價局報告價格監測變動情況,重大節假日實行一日一報監測制度,確保了監測預警的靈敏高效和信息暢通透明。今年以來,累計編制價格監測報告26期,為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掌握市場動態、關注社會民生、調整監管措施、出臺重大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二)抓好市場價格巡查。常態化開展市場價格巡查,對重要商品價格異常情況,力求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確保市場價格秩序穩定。突出抓好重大節假日市場價格巡查,提前部署節假日及兩會和“青島峰會”期間我區價格監管工作,對零售、旅游、交通、房地產等重點行業領域價格開展巡查,提醒告誡不規范行為,查處曝光違法違規行為,有效維護群眾合法利益。為確保居民用天然氣市場平穩運行,6月1日上午召開了全區天然氣銷售價格政策提醒告誡會,要求各天然氣經營企業要保障供應,不得以任何借口提高或者變相提高居民天然氣價格,更不得擅自停氣或臨時增加限購措施。

二、強化監管,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

(一)開展供水、供氣、供暖、電信等公用領域的價格專項檢查。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省、市物價局的統一部署,2018年上半年陸續對我區的供氣、供暖、供水及電信領域相關經營者的價格活動進行了重點檢查,切實規范了公用事業領域的價格行為,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穩步推進水價改革。在嚴格成本監審、充分調研測算及專家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形成了水價改革方案,在依法按程序公開聽證的基礎上,報經區政府批準,調整我區城區供水價格,并對城區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價格制度。2017年6月8日起,將居民生活用水由2.35元/m3調整為2.25元/m3,到戶綜合水價為3.6元/m3;非居民生活用水到戶綜合水價調整為4.65元/m3;特種用水到戶綜合水價調整為5.30元/m3。該項改革被列為2018年度上半年沾化區政府重大決策事項。

(三)加強收費事中事后監管。4月份,組織開展了全區2017年度行政事業性收費年度報告工作,對執收單位報送的資料嚴格審核,對在收費目錄清單之外擅自設立收費項目、隨意擴大收費范圍、變相提高收費標準等違規行為,依法嚴肅查處;對情節惡劣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違規單位,予以公開通報。對照上級有關規定,及時取消、停征、減免了一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項目,進一步部門規范收費行為。

   (四)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按照“自我審查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原則,及時規范增量,有序清理存量,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價格監管規則,嚴禁和懲處各類違法違規實行優惠政策的行為,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同時,密切關注全區市場競爭動態,配合上級價格主管部門,加強對涉嫌價格壟斷行為進行反壟斷調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轉變職能,推進價格公共服務

(一)提升價格認定服務水平。嚴格制度和程序,聚焦涉案、涉稅、涉紀財物,依法開展價格認定及復核工作,認真開展價格爭議調處工作,以解決關系民生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價格爭議糾紛為重點,推進價格爭議調處工作向縱深發展。今年以來,累計完成價格認證案件56件,認定標的金額117.02萬元。

(二)提升價格舉報調處水平。充分發揮價格監管平臺作用,暢通網絡舉報、電話舉報、來信來訪等舉報渠道,同時認真受理12345轉辦案件,積極化解群眾關心關注的價格矛盾糾紛。2018年上半年,檢查所共受理價格投訴咨詢案件21起,其中咨詢辦結6件,投訴辦結15件,真正做到了價格舉報案件“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切實解決了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價格問題。

第2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一)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搭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平臺,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市農業局負責)積極規范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區要著力盤活農場存量建設用地,引導和規范農場閑置宅基地合理流轉,更多利用市場機制探索進城農村人口土地承包權、宅基地退出和補償機制,確保農民通過自愿轉讓獲得財產性收入。探索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二)探索創新耕地保護機制。探索建立耕地保護基金試點。給予承擔耕地保護責任的農戶合理經濟補貼,并與補貼農戶繳納養老保險制度掛鉤。

(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進一步放寬農民工進城落戶、引進人才戶口遷移、親屬到城鎮投靠落戶、離退休人員下崗職工戶口遷移等的限制條件,制定出臺我市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

(四)加快創新農業農村投融資體制。健全完善財政資金投入“三農”穩定增長機制。引導社會資金投資設立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按照股份制方向,堅持穩定縣域的原則,分類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改革,積極爭取在市探索組建農村商業銀行試點。穩步擴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的品種和區域覆蓋范圍,探索開展特色農業和農房等保險補貼。全面推行以獎代補和風險補助方式,加快建設覆蓋全市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

(五)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

(六)加快培育現代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和服務體系。積極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強化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管理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市場化建設(市農業局負責)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資金互助社試點,擴大“農超對接”試點范圍,推進示范社建設。創新完善各級農場資產組織形式,探索建立農場一體化管理體制和現代化經營機制。以強化公益性職能、科學設置機構、理順管理體制、保障經費投入等為重點,積極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二、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一)繼續抓好已改制企業規范和完善工作。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轉換經營機制。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通過資產重組、企業整合等方式,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公司、大集團,推進企業做大做強,發展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培育、積極引導優勢企業和科技型、成長型企業改制上市。已改制企業要從轉制手續的完備、產權歸屬的清晰、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職工權益保護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等5個方面進行規范完善。解決好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遺留的社會保障等遺留問題,確保社會穩定。

(二)規范推進公司制改革。增強企業直接融資能力。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和發行債券。充分發揮華西證券的券商功能,創造條件支持企業積極上市融資。重點培育酒類“小巨人”企業、川油鉆采、興瀘投資、市商業銀行等企業積極創造上市條件。建立擬上市企業儲備庫,實行分類指導、動態管理,形成“培育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上市企業梯隊。對擬上市企業,優先立項、報批,并給予用地、資金等扶持;對企業上市,實行專項獎勵。積極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利用“三板”市場開展融資。

(三)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進一步健全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建立我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初步框架;建立國有資產重大損失責任追究制度。

(四)進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體制。進一步消除制約民間投資的制度。保障非公有制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獲得生產要素和資源。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試點推行中小民營企業集合票據,規范建立多層次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研究制訂我市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實施意見。

(五)繼續深化水務一體化改革。進一步做好交通收費稽征人員分流安置工作。按照省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推動我市新一輪市農電體制改革工作。

三、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推動形成科技創新驅動機制

(一)創新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和補償機制。探索完善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新機制,加快制定完善各類產業園區投入產出控制指標。優化礦產資源配置。全力支持敘永縣開展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力爭全面完成試點工作任務。深入推進水電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試點。落實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機制。研究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二)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規范推進用電大戶直購電試點。研究完善水電價格形成機制。適當調整水力發電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和水價偏低的部分水利工程非農業用水價格,進一步完善農業用水價格政策,探索水利工程供水價格“以工補農”方式,逐步簡化城市供水水價分類,繼續推進生產業與工業同價改革,積極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水價制度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加價制度。簡化天然氣門站價格分類,制定天然氣銷售價格管理政策,逐步規范天然氣銷售價格定價體系。城市范圍內試行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社會化服務性收費,完善污水處理收費管理制度,研究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垃圾處理費收費方式并加大開征力度,探索建立農村場鎮環衛服務收費代收機制和危險廢物、醫療垃圾處理收費制度。

(三)健全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制度。進一步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提高屬集體林的國家級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

(四)加快建立產業型科技創新體制。整合科技資源。加快建設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創新型企業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建設。暢通創新價值鏈,搭建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措施。

四、注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創新投融資體制

(一)繼續深化各項財政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完善市以下財政體制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健全政府預算體系,全面編制政府性基金預算,實施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點,穩妥編制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建立部門預算責任制度,全面推進支出績效評價。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啟動公務卡改革試點工作,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穩步推進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加強地方政府債券轉貸資金管理,完善政府性債務監管體系,推進農村公益性債務化解。

(二)積極推進地方金融改革。整合地方金融資源。著力打造具有區域優勢的城市商業銀行,推進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發展。積極引進股份制商業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來瀘設置分支機構,加快保險、信托、金融租賃、典當等行業的發展,積極引進或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

(三)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研究完善政府投資項目審批、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辦法。出臺實施市政府投資非經營性項目代建管理實施細則及相關配套文件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

五、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一)穩步推進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積極推動企業開展工資集體協商,深化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公務員工資制度,穩妥有序推進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工作,按照省上的安排,貫徹落實好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二)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加快推進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完善瀘縣新農保試點工作,按照城鎮企業職工包括農民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實施辦法和流動就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障關系轉移接續實施辦法辦理相應結轉手續。全面推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職工生育保險覆蓋面(市勞動保障局牽頭)健全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和優撫保障機制。

(三)大力推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擴大廉租住房保障覆蓋面。發放租賃補貼10500戶,啟動3000戶城市(含縣城)棚戶區居民住房改造,探索出售部分廉租住房共有產權,逐步實行廉租住房共有產權管理。

六、注重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完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

(一)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推動五項醫改重點工作。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制改革。加快落實我市實施意見及近期工作方案。力爭全年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參保人數達75.1萬人,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0%以上,提高補助標準,擴大居民醫保、新農合門診統籌試點范圍,積極做好異地就醫異地結算服務工作,積極探索新型城鄉醫療救助模式。拓寬基本藥物制度實施面,60%政府辦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健全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探索政府購買服務補償機制。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免費面。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改革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的有效形式。

(二)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市國有文藝院團深化改革。推動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配合全省完成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整合,推動市本級電臺電視臺合并。

(三)加快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制定我市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意見。健全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制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教育公平。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辦學體制改革。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穩步推進招生考試制度改革,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全面完成校辦企業改制任務。

(四)進一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按照“規范、發展、搞活”改革思路。全面實行公開招聘制度,規范事業單位進人行為,基本完成實施崗位設置管理制度。

七、注重服務型政府建設。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一)全面推進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制定市政府各部門“三定”方案。

(二)創新完善行政審批制度。大力推進以“兩集中、兩到位”為主要內容的行政審批權改革。全面實施投資項目、建設項目、市場準入項目并聯審批,健全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機制,規范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制度,推進公共服務事項納入政務服務中心。大力建設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繼續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

第3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關鍵詞 CGE模型;水價;北京

中圖分類號 D922.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7)05-0070-05

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缺水成為北京市面臨的嚴重問題。由于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北京市對用水量和水環境質量的要求還在不斷提高。但受污染和地下水位下降的影響,北京水資源可利用量在短期內還無法增加,當務之急是遏止用水需求的快速增長。北京市供水價格長期以來一直偏低,很不利于節約和高效用水。因此,改革水價十分必要。

短期內水價的提高直接使用水戶的支出增加,能促使用水戶采取某些措施來彌補增加的支出。這些措施可能包括使用節水技術、削減產量、降低人工或其他成本等,但最有效的辦法是如何減少水資源消耗。由于用水戶之間存在著社會生產和消費的聯系紐帶,因此,某一用水戶的行動會產生連帶影響。眾多用水戶同時產生的這種連帶影響最終會影響到地區的產出和消費結構。為了使影響在可以承受的范圍內,需要評估提高水價產生的影響,明確哪些用水戶受到的影響最大,對它們而言水價漲幅是否合適。為達到此目的,本文以北京市開展實例研究,建立了北京市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CGE,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及其改進模型,衡量各生產部門對水價的承受能力,評價水價改革的經濟影響。

1 CGE模型的構建

北京CGE模型采用封閉經濟框架假設建立各方程[1]。模型包括六個生產部門,即:農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其他服務業。下文將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業簡稱為交通業,將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簡稱為商業和兩種生產要素(資本和勞動力),同時假設資本不能在部門間自由流動。模型采用凱恩斯閉合,即假設勞動力市場可能不均衡,存在失業。這樣建立起來的不涉及部門用水和水價的CGE模型,這里稱之為基礎模型。通過對基礎模型的應用和改進來評估各生產部門對水價的承受能力以及水價改革的經濟影響。

1.1 水價水平評估

由于生產技術、產品、資源消耗、效益等方面的差別,同一水價對不同生產部門來說其相對高低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對某個部門而言,單方水邊際效益是該部門水價可能調整到的極限,也就是該部門水價承受能力的上限。部門水價與邊際效益的比值,表示該部門水價水平的相對高低,也就是水價對該部門的“脅迫”程度。

借鑒文獻[2]的方法,為計算各生產部門單方水的邊際效益,先對基礎模型求均衡解。得到均衡解后,依次調整某一部門的供水量,計算供水量變化后部門凈產值的變化。將部門凈產值的變化值除以部門供水量的變化值,即得到單方水對該部門凈產值的邊際效益。

1.2 水價改革影響力評估

水價改革后,必然會使原先的收入分配結構發生變化。在經濟系統中,消費、儲蓄等都是與收入直接相關的。由于這些相關因素間的傳遞效應,水價的變化會對部門收入、產出、投資等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假設水價改革只對收入產生直接影響,而不對支出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假設水價提高后目前的直接消耗系數保持不變。為評估水價改革的影響,需要對模型中描述居民支出、生產部門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方程加以改進。

1.2.1 居民支出

水費支出等于水價與用水量的乘積。水價提高會促進人均用水量的下降,但收入的增長卻會增加人均用水量。因此,考慮了水價因素的人均年用水量如式(1)所示。

居民支出等于居民收入減去水費支出的差。假設其他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例不隨水價變化而改變。這里要注意的是,在計算用于購買工業部門產品的支出占居民支出的比例時,購買支出中應減去水費支出。

1.2.2 生產部門收入

嚴 冬等:利用CGE模型評價水價改革的影響力――以北京市為例生產部門水價提高后,會降低單位產值用水量。但部門總產值的增加,卻會增大部門的用水總量。此外,由于所有的水費都是支付給供水部門的,而供水部門屬于工業,所以工業自身既交納水費,也獲得水費收入。而其他生產部門則只交納水費。

暫時先不考慮工業生產部門得到的水費收入。由于水費支出已經反映在現有的投入產出表、也就是生產成本中,所以生產部門收入受水費改革的影響如式(2)所示。

1.3 數據

1.3.1 經濟數據

基礎模型主要依托北京市1996年的六部門投入產出表來取得數據。這六個部門也就是本文建立的北京CGE模型所劃分的六個生產部門。按照該投入產出表,確定各部門總產值、稅率、工資總額等。同時假定水費收入的稅率等于工業生產部門的稅率。相應的,其他數據也采用北京市1996年份數據,如各部門勞動力數據來自《中國勞動統計年鑒1997》[3],北京市居民消費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1997》[4],數據按六部門的再歸類。

1.3.2 水價數據

1.3.3 用水量數據

需要確定單位產值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等用水需求數據。居民人均用水量數據也來自文獻[5],農業和工業生產部門萬元產值用水量根據農業總用水量和農業總產值推算,而農業和工業總用水量數據來自《1996年水資源公報》[8]。其余四個生產部門沒有萬元產值用水量數據,因此將文獻[8]提供的1996年北京總用水量減去農業、工業和居民用水量后數值作為其余四個部門總用水量。依靠文獻[9]提供的建筑業與第三產業(即部門4,5和6)在萬元產值用水量上的比例關系,在四部門用水總量固定前提下,得到建筑業和第三產業的萬元產值用水量(部門4,5,6的萬元產值用水量在模型中被設定為是一樣的)。

1.3.4 彈性數據

居民人均用水量對水價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彈性分別等于-0.164和0.388[5],工業總用水量對總產值的彈性等于0.379[10],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等于-0.395[5]。其他五個生產部門沒有有關彈性的數據。文獻[11]計算了沿黃河灌區農業單位面積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可作為借鑒。考慮到彈性盡量不要高估,同時假設農業萬元產值用水量與農業單位面積用水量之間是線性關系,本文模型取北京市農業萬元產值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是-0.571。至于總用水量對總產值的彈性則假定其等于工業。建筑業與工業同屬第二產業,取其彈性都與工業一致。第三產業部門萬元產值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取居民人均用水量和萬元產值用水量對水價彈性的平均值,等于-0.279 5,第三產業部門總用水量對總產值的彈性也取居民人均用水量對人均收入和工業總用水量對總產值彈性的平均值,等于0.383 5。

2 結果與分析

2.1 水價水平

在調整某一生產部門年用水量的上限時,其他五個部門的供水量上限保持不變。每個部門供水量上限的變化值設為減少100萬m3。由此得到各部門單方水邊際效益值見表1。表1中同時列出了1996、2003和2005年各部門單方水綜合價格與其水邊際效益的比值(百分比)。這里假設單方水邊際效益從1996年以來沒有發生變化。

由表1可見,在部門水價水平方面,不論在哪一年,工業水價水平總是最高,第三產業部門最低。從1996-2005年,各部門水價水平都有顯著上升,除農業以外的五個部門基本都增加了6倍左右。部門間差別則有的增大,有的減小,但幅度都很小。

就單方水邊際效益來說,第三產業最高,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筑業)次之。這說明第三產業部門對水價上漲的承受能力最強。但各部門水價水平高低與其供水效益并不相配,存在較大的差距。第二產業部門單方水邊際效益只有第三產業部門的1/7~1/2,但水價水平卻是第三產業的5~7倍。盡管10年來北京水價經過了多次調整,但這一情形仍然沒有發生變化。

2.2 水價改革影響力

在經過改進的基礎模型中,依次將居民或某一生產部門的綜合水價增加1倍,同時保持其他部門水價不變。運行模型即可評價居民或某一生產部門水價提高的影響。本文這里只列出了水價提高后對價格水平、生產和用水量的影響。由于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反應,不同部門水價提高的影響方式和程度存在明顯差別,具體見表2。表2中,凈產值指總產值扣除全部中間消耗后得到的生產增加值。總凈產值是指六個生產部門的凈產值之和。居民也作為一個部門列出,其部門用水量也就是居民用水量。單位用水量對生產部門而言就是萬元產值用水量,對居民而言就年人均用水量。生產部門用水量指六個生產部門用水量之和,全部用水量是生產部門用水量和居民用水量之和。為便于比較,表2中列出的都是相對于未提高水價情況下的變化率。

(1)水價改革對價格的影響。水價改革對總體價格水平的影響微乎其微,居民水價改革的影響大于生產部門。具體到生產部門間的差別,任意一個生產部門水價的提高都使其他服務業價格水平增加,其余五個生產部門價格水平下降;居民水價提高則使交通業和其他服務業價格水平上升,其余四個生產部門價格水平下降。

(2)水價改革對生產的影響。生產部門水價提高增加了總凈產值,其中工業水價的影響最大。具體到生產部門間的差別,任意一個生產部門水價的提高都使其他服務業部門的凈產值增加,其余五個部門凈產值下降。從影響幅度上看,工業最大,其他服務業次之,其他四部門接近。居民水價提高也使總凈產值增加。具體到生產部門,則建筑業、交通業和其他服務業的凈產值上升,其余三個部門則下降。由以上可見,其他服務業是支撐凈產值提高的最主要生產部門。

從收入上看,政府收入由于水價提高而增加。生產部門收入則在生產水價提高時降低,在居民水價提高時增加。至于居民收入,其受生產部門水價的影響極小,主要還是受居民水價的影響。收入控制著支出和儲蓄,進而影響投資。由于其他服務業占了生產部門、政府和居民的支出,以及投資的大部,所以它能從水價提高中獲益。

可見,居民和工業部門水價改革對生產的影響最大。其他服務業部門總能從水價提高中受益。這盡管與模型結構的設計有關,但也說明水價改革是對收入分配的調整,對生產并非只有負作用,各生產部門必然會有得有失。

(3)水價改革對用水的影響。單位用水量和水價調整部門用水量顯著下降,且降幅接近。極細微的降幅差別是由部門產值的變動引起的。這說明單位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對用水量變化起決定作用。由于彈性設置的問題,工業和建筑業的降幅,以及交通業、商業和其他服務業的降幅,都很接近。而其他服務業由于產值上升,因此其用水量下降幅度在第三產業部門中是最低的。由于各部門用水量絕對值的不同,水價提高對用水總量的影響也有差別。

(4)水價改革對水費的影響。盡管用水量下降,但由于水價提高,所以水費支出都有所增加。居民增幅最大,第三產業次之,農業最小。水費增幅都大大低于水價增幅。水費增幅高低主要與彈性相關。彈性越小,水費支出增幅越大。

3 結 論

在數據方面,由于缺乏資料,建筑業、交通業、商業、其他服務業這四個部門的綜合水價被設計為同工業一致。這里很可能產生了低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CGE模型應盡量細分行業部門,以減少綜合水價設計的誤差。另外,除工業和居民用水外,模型中其他部門的彈性都是假設的。這里顯然存在明顯的不確定性。對生產部門而言,其單位產值用水量對水價的彈性越大,說明其應對水價上升的能力越強,水價提高產生的經濟影響就越低,節水效果就越顯著。因此,對生產部門而言,應避免對該彈性的高估。對部門總用水量對總產值彈性來說,則應避免低估。

利用CGE模型,可以評價各行業水價水平的高低。從結果可見,各部門水價水平是極不平均的(這只是從總體上來說的,具體行業還需要具體分析),水價改革時應考慮到這一點。拉近各部門水價水平的差距(不包括農業)可作為水價改革方案設計的目標之一。

利用對收入方程做出改進的CGE模型,則可以評估水價改革對各行業生產和用水的影響。從結果可見,水價改革對某些部門的生產的確有不利影響,但影響幅度很小。更重要的是,水價改革能夠促進某些部門的增長。因此,應該以積極的態度來看待水價改革,不能僅僅只考慮其在短期內的不利影響。如果條件允許,將CGE模型所含部門進一步細化,從中區分出節水設備生產行業等可能從水價改革中受益的行業的話,會更細致地評價水價改革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鄭玉歆,樊明太等著.中國CGE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4.[Zheng Yu, Fan Mingtai. Chinese CGE Model and Policy Analyze[M]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1999:4.]

[2] 沈大軍,梁瑞駒,王浩,楊小柳.水價理論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9.[Shen Dajun, Liang Ruiju, Wang Hao, Yang Xiaoliu. Water price theory and practice[M]. Beijing: Sciences Press, 1999:4]

[3]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勞動統計年鑒199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City Social Economic Research Team of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Labor Statistics Yearbook 1997[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1997.]

[4]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199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1997[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 1997.]

[5] 王英.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水價對城市用水需求影響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3,(1):49~50.[Wang Ying. The Influences Analyze of Resident Income and Water Price on Water Demand in Beijing City, Price theory & practice, 2003,(1):49~50.]

[6] 賈紹鳳,張士鋒.北京市水價上升的工業用水效應分析[J].水利學報,2003,(4):108~203[Jia Shaofeng, Zhang Shifeng. Respons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to Water Price Rising in Beijing[J].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3,(4):108~203.]

[7] 劉松深,陳大勇,孟宏權等.華北東北地區水價調研報告[J].中國水利,2002,(9):28~30[Liu Songshen, Chen Dayong, Meng Hongquan. Water Price Investigation Report in Northeast Part in North China[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2,(9): 28~30.]

[8] 北京市水利局.1996年水資源公報[R].1996.[Beijing Water Authority.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1996[R]. 1996.]

[9] 陳一鳴,袁鷹,盧瓊等.松遼流域第三產業與建筑業用水定額擬定[J].中國水利,2006,(3):27~30[Chen Yiming, Yuan Ying, Lu Qiong, et al. Formulation of Norms of Ter Tiary Industry and Building Industry Water Uses in Songliao River Basin[J].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06,(3):27~30.]

[10] 劉嵐芳,王英.上調水價對用水影響有多大[J].北京統計,2002,(12):10~11.[Liu Lanfang, Wang Ying. How Much Is the Influences of Water Price Increase on Water Usage[J]. Beijing Statistics, 2002,(12): 10~11.]

第4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一、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1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做好與國務院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銜接落實。對省政府公布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明確實施主體,減少審批層級,提高審批效率。依法對行政審批項目實行動態管理,研究探索動態評估機制和新設審批項目的審查論證機制(省監察廳牽頭)。

2推進依法行政。在全省推廣規范性文件前置合法性審查制度,完善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省法制辦牽頭)。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石家莊等5個設區市以及擴權縣(市)和其他具備條件的縣(市)開展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省法制辦、省編委辦牽頭)。

3區域管理體制創新。圍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研究提出曹妃甸新區管理體制和完善滄州渤海新區管理機構的意見,研究提出重點工業(產業)園區與產業鏈涉及的周邊行政區有機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意見。加強開發區行政管理體制創新研究,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省編委辦牽頭)。

4事業單位改革。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的原則和促進公益事業發展的要求,進行事業單位的模擬分類,研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有關措施(省編委辦牽頭)。

5行業協會發展。加快理順全省性經濟類行業協會管理體制,依法對行業協會履行相關職能進行業務指導和監督,建立政府資助行業協會和購買行業協會服務機制,研究制訂扶持行業協會發展的相關政策(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6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抓好鋼鐵、煤炭等行業大型國有企業的重組整合,加快具備條件的企業集團整體上市。基本完成全省國有中小企業放開搞活和劣勢企業改革任務。加快解決煤炭政策性破產企業離退休人員和辦社會職能移交問題,基本完成政策性破產工作(省國資委牽頭)。

7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入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民營、外資以及其他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組改造,優化股權結構。規范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行為,探索國有獨資公司外部董事制度,強化外派監事會監督職責。探索黨管干部原則與董事會選聘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的有效途徑(省國資委牽頭)。

8國有資本監管和運營。推進企業負責人任期考核,完善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完善國有資產運行風險管理體系,在唐鋼等3家試點企業中初步建立起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省國資委牽頭)。研究制定我省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意見,初步建立起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省財政廳牽頭)。

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9優化企業發展環境。搞好對民營經濟的政策支持體系建設,協調制訂配套政策措施,引導民營經濟走集約、集群發展的路子。以百強民營企業、千家成長型企業、100個名牌產品和50個重點特色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大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方面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強(省中小企業局牽頭)。

10拓寬資金融通渠道。加快省、市、縣三級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每個設區市培育1-2家擔保資本金過億元的區域性核心擔保機構,確保年內全省擔保資本金達到85億元,力爭突破90億元。積極推動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加大企業市場融資力度。完善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制度,對金融機構及擔保機構的中小企業貸款給予風險補償(省中小企業局牽頭)。

11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年內確保每個縣擁有1-2個創業輔導基地,全省總數達到190個以上。探索創新中小企業人才培訓形式,年內完成各級各類培訓200萬人次。充實全省中小企業信用數據庫,年內累計為8000家中小企業建立信用檔案(省中小企業局牽頭)。

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

12農村綜合改革。研究制定全面推進鄉鎮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適時在全省推開(省編委辦牽頭)。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進一步加大對貧困寄宿學生的資助力度,提高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完善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和教師工資保障機制(省教育廳牽頭)。深化縣鄉財政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試點改革方案,擴大試點實施范圍,年底前試點要覆蓋所有縣(市)(省財政廳牽頭)。

13涉農體制改革。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階段的掃尾工作,明晰產權率達到97%以上。同時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加大林權證發放力度,力爭平原完成95%以上,山區完成60%以上。積極推進林業稅費等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省林業局牽頭)。加快供銷合作社組織創新和經營創新,大力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工程建設(省供銷社牽頭)。深化農村信用社體制改革,擴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試點(省金融辦牽頭)。加快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省財政廳牽頭)。

五、完善現代市場體系

14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推進企業境內外上市,力爭全省有10家以上企業上市,融資100億元。推進承德釩鈦、冀東水泥、三友化工、唐鋼股份等上市公司再融資(省金融辦牽頭)。發展債券市場,擴大債權融資規模,爭取全省發債規模達到80億元以上。發展壯大風險投資基金,適時創建產業投資基金和信托投資基金,鼓勵建立各類私募股權基金(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15積極發展人力資源市場。消除人力資源流動中的各種限制因素,建立人力資源培養、評價、流動、激勵機制;推動勞動力市場的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省人事廳、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16規范發展土地市場。完善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制度,除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全部實行招標拍賣掛牌方式供地外,把過去采用行政劃撥的非經營性土地如改變為經營性用地或擬轉讓土地使用權的也納入招標拍賣掛牌范圍(省國土資源廳牽頭)。

六、積極推進財政投資金融體制改革

17財政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預算制度改革,強化財政管理和監督。繼續推進和完善預算項目庫管理,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和省級發展性支出三年滾動預算試點。實施新一輪激勵性財政政策,對不同地區實行分類激勵。繼續實施促進經濟增長極形成和鼓勵異地投資的政策,引導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完善省市縣財政收入劃分辦法,調高資源稅收入歸屬層次,將新建擴建高新技術企業、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省級分享增值稅收入返還市、縣,縣(市)一般營業稅收入省級不再分成。進一步探索省以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科學界定省以下政府間財政支出責任,選擇條件基本具備、支出責任劃分相對較容易的公共支出事項進行試點(省財政廳牽頭)。

18投資體制改革。出臺省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年審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政府投資項目公示試點辦法、省本級政府投資項目暫行管理辦法等政策。明確政府投資事權,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范圍,健全投資決策機制。開展招標選擇代建單位進行代建試點,推行代建制(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19金融體制改革。積極培育金融市場主體,邯鄲、衡水、保定城市信用社全部改建為城市商業銀行,加快引進境內股份制銀行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大力實施“四資”整合運作,加強地方投融資平臺建設(省金融辦牽頭)。

七、節能減排體制機制建設

20完善節能減排體制機制。研究制定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辦法。對“雙三十”重點縣和重點企業實行省級直接考核,確保完成節能減排承諾目標。對新上項目加強節能環保評估審查,嚴格市場準入。在子牙河流域率先實施跨界斷面水質與財政掛鉤的生態補償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局牽頭)。

21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環保收費改革。適當提高排放、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收費標準。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對國家產業政策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企業實施懲罰性差別電價、水價。合理調整各類用水價格,加快推進階梯式水價、超額用水加價,制定并落實鼓勵利用再生水、礦井水、海水、雨水等的價格政策(省物價局牽頭)。

八、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

22促進就業制度建設。研究制定促進就業的地方性法規。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統籌城鄉就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健全困難群眾就業援助制度,重點解決零就業家庭就業及其就業的穩定性,確保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加強失業調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健全縣鄉公共就業服務網絡,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年內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80萬人(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23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動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以及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年內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8378萬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710萬人,城鎮參加失業保險48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511萬人。逐步解決國有困難企業、關閉破產企業等職工和退休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問題。啟動養老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工作,積極爭取做實個人賬戶試點。以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醫療保險為重點,加快完善和落實農民工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探索建立以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方籌資為核心機制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省勞動保障廳牽頭)。加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高低保補助水平,城市月人均補助不低于100元,農村月人均補助不低于32元(省民政廳牽頭)。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增加經濟適用住房供給,將住房困難的低收入家庭全部納入保障范圍。研究出臺《河北省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實施辦法》和《河北省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省建設廳牽頭)。

九、加快推進社會領域改革

24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推動國家鼓勵自主創新配套政策的落實;支持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面向社會開展科技攻關,逐步完善轉制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結構(省科技廳牽頭)。

25教育體制改革。全部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雜費;加快職業教育集團發展,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省教育廳牽頭)。

26文化體制改革。繼續抓好省圖書館、省電影公司等改革試點;鼓勵、支持、引導各類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省文化廳牽頭)。

27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籌資、管理和監督機制,參合標準由每人50元提高到100元;推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社區衛生服務街道覆蓋率力爭達到90%(省衛生廳牽頭)。擴大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試點,在抓好現有試點的基礎上,再增加5個試點市。第一、二批試點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60%和50%以上(省勞動保障廳牽頭)。

第5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關鍵詞]小型農田水利 建設成效 經驗建議

中圖分類號:TV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01-0137-01

高密市是全國第二批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從2010年開始,利用3年的時間,對境內南部緩丘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了全面的新建、擴建和改造,對改善農田水利基礎條件、促進農業增產增效、保持水善生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小農水項目建設基本成效

高密市小農水項目覆蓋密水街道、柴溝鎮和井溝鎮3處鎮街,受益村61個,受益人口3.54萬人。項目包括馬旺水庫、拒城河水庫、王吳水庫、李家莊水庫灌區和紅旗揚水站灌區工程,建設節水灌溉面積9萬畝。工程灌溉設計保證率75%,相應的防洪設計標準10年一遇,地震基本烈度按7度設防。水利設施配套延伸到田間地頭,渠成網、溝涵通、水滿塘、灌排暢,有利于農田旱澇保豐收。基本成效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農業基礎條件逐步改善。小農水項目建成后,年新增供水能力1330萬立方米,建設節水灌溉面積9萬畝,其中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6萬畝,有力地改善了項目區貧水枯水的狀況,即使在大旱情況下也能保證增產增效。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超過2萬噸,項目區農民年人均增收900元。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干旱缺水是該區域農業生產的主要矛盾,受其影響,當地種植結構單一,且旱作低產。小農水項目建成后,解決了項目區農業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為種植經濟作物創造了有利條件,加快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新增土豆、花生、綠化苗木等各類經濟作物2.7萬畝,新增經濟作物產值3343萬元,項目區逐步向高效、多元的種植模式轉變,促進了“兩高一優”現代農業發展。

節水和水土保持效果明顯。通過工程建設,供水渠道由傳統土渠改造為混凝土防滲渠道或PVC灌溉管道,跑冒滴漏現象得到根本改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提高到0.817,年節水975萬立方米。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的同時,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大水漫灌對土地的沖刷,有利于水土保持。

農村更加和諧穩定。農田水利建設是功在當代、立在長遠的民心工程。小農水項目的建成既促進了農田林網、道路的統一規劃和建設,又美化了農村環境,促進了農民增收。項目區的農民一致認為這是黨和政府為貧水區辦的一件實事好事,群眾的思想進一步統一到加快發展發家致富上來,農業農村各項事業呈現出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二、小農水項目建設的主要措施

小農水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成效顯著,主要得益于以下五個方面:

強化領導,精心組織。高密市成立了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協調有關方面各司其職。2010年市政府批準成立了“高密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建設局”為項目建設法人,對工程負總責。工程建設局委托山東海逸恒安招標有限公司進行了工程施工和監理招標工作,經評標確定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有效地組織了工程建設。

科學規劃,規劃先行。項目立項前,我們依據上級關于小農水建設的要求,結合高密市水土資源條件、水利工程現狀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對改造區域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論證,有效地防止工程盲目上馬和建設走樣。堅持集中資金投入、集中連片建設的原則,重點解決制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選擇水利設施與農業生產矛盾最突出的鎮、村實施建設,更好地發揮工程效益,提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能力。注重規劃的長遠性和連續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為后續擴大建設規模奠定了基礎和有益探索。

積極籌措,多元投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積極爭取和用好用活上級資金及地方配套資金。該項目總投資8400多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7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3550萬元,濰坊市級配套1170萬元,縣級配套1200萬元。同時,充分發揮受益村投勞折資的積極性,三年共投勞折資800萬元。

嚴抓質量,高標準建設。整個工程建設過程嚴格按照《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細則》進行監督檢查,根據不同工程的不同建設要求設置質量控制點,嚴格保證各工序質量。嚴格檢驗建筑材料、產品質量和施工設備,全程檢查施工現場、工程驗收記錄、技術指標、水電以及信息化監控量測設備安裝等建設環節,確保材料、設備、技術標準完全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積極采用全自動變頻供水技術,配備信息化測水量水系統、土壤墑情自動測報系統、電磁流量計及低水位報警系統等,保證了小農水建設的高標準。

強化配套,重建重管。成立了王吳水庫、馬旺水庫、拒城河水庫、李家莊水庫和紅旗揚水站五處灌區用水戶協會,落實了辦公場所,健全了機構設置,工程完成后全部交由灌區用水戶協會運行管理。制定完善水價改革方案,合理確定終端用水價格,推行“按方收費”和“超計劃用水加價”、“水價、水量、水費征收”公示制度。水利局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用水戶協會進行業務指導和技術服務,以更好地管護水利設施。

三、進一步推進小農水建設的建議

盡力爭取新一輪建設立項。高密市水資源相對缺乏,繼續進行小農水改造建設對提升全市農業非常必要。除已改造的少部分外,尚有一大批農田需要加快改造建設,下一步的改造任務依然艱巨。從今年開始,國家新一輪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縣項目要開始建設,目前我局正在編制規劃,爭取項目立項,新一輪建設規劃含蓋姜莊、柴溝和井溝三處鎮街約8.15萬畝農田。項目實施后,將進一步提升高密市農業綜合生產水平。

統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小農水建設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相連。近年來,高密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因此,小農水建設要緊密配合產業變化的實際,既要考慮眼前,又要注重長遠發展趨勢,確保工程效益更大,使用期限更長,帶動群眾致富的能力更強。工作中,重點做好以下工作:做好長期規劃,使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連續性;強調切實高效,讓群眾真正享受到工程建設帶來的實際收益的改變;更具市場開拓性,以市場為導向,有針對性、方向性的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農業技術的指導與普及。

注重技術創新。采用并不斷普及管道恒壓控制等新技術,U型砼渠道襯砌機等新設備,強調工程建設的科學性、合理性、實用性,使工程建設與農業產業結構密切結合,使工程建設達到高效性和生態性的統一。

加強工程管理與維護。完善工程管護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加強管護人員的培訓,提高管護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成立管護組織,使管護工作系統化、完整化;進一步明確制度,推動產權制度改革,明確產權,使利益更加直接;深化完善制度,使管護工作有章可循;行政執法常態化,強化對管護工作的監督檢查。通過這些措施,努力達到工程項目有人建、有人管、共贏發展的良好狀態。

第6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一)全縣水電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

**年我縣年初計劃完成水利水電建設投資比去年水利水電投資計劃增長了44.68,預計在**年12月30日全面完成**年水利水電建設投資計劃。

(二)農田水利建設不斷加強。

1.去冬今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成效明顯。去冬今春農田水利計劃動工件數3519件,現完成工程3519件,新增灌溉面積0.52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0.3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0.5平方公里,新增防滲渠道45公里,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69處,新增蓄水能力6.51萬立方米,投入工日126萬個,完成土石方開挖109萬立方米,解決人飲1.68萬人,牲畜1.25萬頭;去冬今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1.95。

2.“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成效顯著。**年,我縣加大對民生水利投資力度,累計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91件,其中:建成小壩塘1座、小水池124個,小水窯57個,溝渠9條。新增灌溉面積6450畝,改善灌溉面積28448畝,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發展農業農村經濟提供了強而有力的保障。

(三)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實效。

**年,我局本著“突出重點,效益優先”的原則,一是認真組織開展了芹菜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項目實施工作。截止**年12月30日預計完成××縣芹菜塘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驗收內業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預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平方公里,其中:種植經果林90.07公頃、果木林2.07公頃;蓄水池15口;引水管5000米;封育治理304.5公頃;保土耕作96.7公頃。預計完成項目總投資122.6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80萬元,地方配套40萬元,群眾投勞折資2.67萬元。二是狠抓城市面山恢復治理工作。針對城市周邊采石場、取土場、采沙場等15個重點恢復治理點進行督促指導,與各相關單位緊密聯系、相互協作,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城市周邊15個治理工作點的綠化治理工作。三是完成了溫泉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那柯里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8個項目的規劃工作。

(四)水政執法工作力度不斷加大。

**年,我局嚴格執行水行政許可制度,加強執法巡查。截止**年12月30日預計全縣經審核辦理取水許可證份,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合格證15份,河道采沙許可證15份;查處水事違法案件4件,辦結率達100。同時,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采取畫展、張貼宣傳標語、發放宣傳單、開展電視宣傳和利用宣傳車等形式到各鄉(鎮)、學校、部隊、廠礦等開展水法規宣傳,切實加大了水行政法規的宣傳力度。

(五)水資源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

**年,我局切實加大了對水資源的管理力度,對全縣10家企業17座電站開展摸底調查工作,現已初步掌握了已建、在建和規劃待建的電站的基本情況,并及時建立了資料庫;核定**年4季度和**年1-3季度在滇水電企業發電量34012萬度,征收水資源費占計劃征收的111.25。

(六)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思想道德·民主法制進萬家”活動成效顯著。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開展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下,在縣委科學發展觀活動第四指導檢查組的指導下,緊緊圍繞“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水務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扎實推進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較好地完成了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三個階段的各項工作。與此同時,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深入掛鉤聯系點民主村,積極開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進萬家“活動。一方面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幫助村民亟需解決的人畜飲水、溝渠修復等問題和困難,并積極籌措資金為民主村建成了一所娛樂活動室。一方面積極開展了法制宣傳教育,深入農戶家中,向村民講解相關法律法規知識。通過開展活動,使我局黨政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干部職工的工作作風得到進一步轉變,推動水務科學發展的目標進一步明確,民主村民的法制觀念和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

(七)水務體系改革不斷深化。

為繼續鞏固擴大水務體制改革的成果,保障農業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根據**省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意見,為解決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權責模糊、主體缺位、老化失修、效益衰減的問題。我局編制上報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經上級部門批準,我縣于**年9月29日召開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動員暨摸底調查培訓會。目前,全縣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摸底調查工作基本結束,經調查統計,全縣現有小型水利工程件數7596件,建設總投資達19245.68萬元;全縣已建成鄉(鎮)村集中供水工程10件,農村人畜飲水工程1080件。

(八)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治安穩定。

我局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始終把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牢抓實,以抓好干部、職工政治思想教育為突破口,以開展文明股室、文明職工、文明家庭的創建活動為載體,狠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創建工作。實行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目標管理責任制,同局屬各單位層層簽訂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書,大力開展干部、職工、家屬子女的普法教育和經常性的檢查、督促和落實治安防范管理工作。由于各項措施得力,方法有效,長期以來,我局無黃、賭、毒現象發生,無違法違紀的人和事出現,全局上下治安穩定。

(九)黨建工作著有成效。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直屬機關黨委的關心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和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不斷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努力促進水務系統的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健康發展。長期以來,全局上下無一起違紀違法案件發生。

(十)四項制度建設全面建立,工作效能進一步提高。

我局高度重視陽光政府四項制度的貫徹落實工作,把推行“陽光政府”工作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和加強自身建設,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推動當前水務工作的重要機遇來抓。實行了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開通了96128政務查詢專線,切實提高了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機關作風和形象明顯好轉。依法行政、誠信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十一)

安全生產工作得到全面落實。

我局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充分利用周二學習時間,認真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政策文件;及時傳達學習全國、省、市、縣召開的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與局屬各站、所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同時,組織人員對各病險水庫進行安全生產工作檢查,搞好安全生產隱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防范措施,確保了我局各項安全生產工作的平安運行。

三、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防汛抗旱工作落到了實處。

防汛抗旱工作關系民生。我縣高度重視防汛抗旱減災工作,始終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防汛除澇并重,開源節流保護并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大力推進防汛抗旱的兩個轉變,全力做好防汛抗旱減災工作。

1.全力做好抗旱服務工作。**年,全縣農作物受旱面積51901.5畝,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2萬元。鑒于我縣的旱情,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抗旱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廣泛發動和組織干部群眾全力以赴地投入抗旱工作,在全縣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有效降低了旱災造成的損失,抗旱減災效益達50萬元。

2.扎實抓好防汛減災工作。為切實抓好防汛減災工作,××縣防汛抗旱指揮部專門召開了全縣防汛工作會議,進一步進008了全縣防汛工作會議,安排部署了**年的防汛工作,進一步落實了防汛行政首長負責制,各類水庫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及職責,并通過電視和報紙向社會公示。全面落實防汛備汛各項工作,緊緊圍繞“防洪保安、興利發展”這個中心,突出動員部署、督辦檢查、工程除險、預警到鄉、完善預案等各項措施的落實。**年,我縣汛情比較平穩,沒有發生重大險情和災害,防汛減災成效顯著。

(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設情況。

1.東洱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穩步推進。東洱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自**年3月25日正式開工以來,在全局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嚴格按照既定工作目標穩步推進。截止**年12月底預計完成投資1300萬元,占設計概算總投資2360.77萬元的55。該工程計劃于**年4底前全面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確保在**年6月份實現安全蓄水。

2.震損水庫應急處理及除險加固工作全面完成。“6·3”地震后,全縣18座水庫不同程度受損,在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視下,我縣對8座震損較為嚴重的東洱河水庫、西洱河水庫、大河邊水庫、芹菜塘水庫、松山水庫、小河箐水庫、一碗水水庫、泡木果箐水庫進行了應急處理及除險加固工作。東洱河水庫應急處理工程于**年2月6日通過省級竣工驗收;大河邊水庫、芹菜塘水庫、西洱河水庫、小河箐水庫于**年7月27日通過市級竣工驗收;松山水庫、泡木果箐水庫于**年11月19日通過市級竣工驗收;一碗水水庫已完成工程竣工結算與審計,計劃在**年底完成工程竣工驗收。

(三)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和擴大內需飲水項目建設情況。

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建設情況。為提高農村供水質量,改善農村飲水條件,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我縣緊緊抓住中央“拉動內需、促進增長”這一歷史性機遇,把突出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飲水問題放在首位。截止**年11月底累計建成安全飲水工程118件,修筑大小水池213個,管網安裝鋪設600公里,完成投資529.7萬元,其中:中央投入456.6萬元,省級41.4萬元,市、級及群眾投勞折資24.8萬元。解決××鎮、同心鄉、梅子鄉、普義鄉、磨黑鎮、黎本文來源:公務員在線明鄉共19個村,131個村民小組,1.3萬人和2600余頭大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縣**年第三批擴大內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于**年9月30日前全面開工建設。**年第三批擴大內需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預計投資349.10萬元,其中:中央279.28萬元,省級34.87萬元,市縣及群眾自籌34.95萬元,計劃解決××鎮、同心鄉的8個村委會,53個村民小組,共計693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計劃新建農村飲水工程40件,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26件,分散式供水工程14件;計劃安裝鋪設管網353km,其中:熱鍍鋅管安裝87km,pe管266km。計劃完成工程量:塑料管材72.5噸,鋼材201噸,土方開挖3.1萬m3,石方支砌850m3,砼方90m3,設計供水規模984m3/日。截止**年11月30日累計完成投資308.13萬元,其中中央248.54萬元,地方59.59萬元;pe管采購到位管材59.98噸,熱鍍鋅鋼管采購到位管材158.27噸;累計鋪設管道57.9公里,完成土方開挖3.4037萬m3,石方開挖0.1210萬m3,砼126.1m3,累計投入工日0.83萬個,已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24處,分散式供水工程13處,日供水能力達0.0920萬噸,受益人口達0.6475萬人。預計年底全面完成擴大內需飲水項目建設工作。

(四)中央小農水項目建設扎實開展。

**年,我縣著力抓好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完成了德安永順大溝續建工程。該工程審定工程概算投資327.71萬元,完成工程投資300.88萬元,其中:中央補助100萬元,小農水經費25萬元,煙水工程整合投入資金132萬元,受益區群眾投工投勞1.25萬個,折資43.88萬元。完成續建永順大溝12.2公里,完成煙水灌區管道鋪設24公里,建成蓄水池5個,容量2300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430畝,改善灌溉面積2800畝,灌溉保證率提高到80;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75;年節水量35.3萬立方米,新增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產能力59.05萬公斤,受益農民人均增收111.6元。**年,為切實加快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同,結合我縣實際,編制完成了投資1200萬元的德化鄉星火村、××鎮民主村溝渠配套項目的可研報告,并已通過省級評審。

(五)擴大內需農村小水電項目建設情況。

××縣農村小水電項目**年第四批擴大內需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60萬元,用于補助××縣勐先河二級水電站工程建設項目(中央資金60萬元,專項用于××縣勐先河二級水電站的輸水隧洞工程建設)。該項目由××偉業水電有限責任公司出資籌建,項目于**年8月4日開工建設以來,現已完成:輸水隧洞開挖2052米及洞內的臨時支護工作;壓力管道土石方開挖15290立方米;機房土石方開挖21000立方米,砼澆筑2600立方米,鋼筋制安110噸,埋石砼500立方米;調壓井明挖3000立方米,洞挖土石方2650立方米,砼澆筑170立方米,鋼筋制安20噸,累計完成投資4060萬元,占計劃總投資8259.72萬元的49.15。該項目計劃于**年6月份完工并調試發電。

(六)山神樹壩塘建設圓滿完成。

山神樹壩塘位于××縣××鎮民主村轄區的東洱河上游,壩塘設計控制徑流面積為1.8平方公里,壩高13米,總庫容6.0萬立方米,壩型為均質土壩,設計總投資為157.76萬元。**年11月24日山神樹壩塘完成招投標程序,**年11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年5月11日山神樹壩塘建設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了攔河壩、溢洪道、輸水涵洞等主體工程的建設,累計完成回填土方20350立方米,開挖土石方5530立方米、干砌塊石410立方米、漿砌塊石505立方米、堆石梭體520立方米;7月24日完成草皮護坡工程1432.96平方米。**年11月6日山神樹壩塘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七)溫泉河水庫建設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年5月,我局委托普洱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了《××縣溫泉河水庫項目建議書》,委托**省水文水資源局普洱分局完成了《××縣溫泉河水庫水資源論證報告》,溫泉河水庫項目建議書通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水務局初審。**年8月1日委托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完成了《××縣溫泉河水庫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中間成果的提交,**年10月底完成了《××縣溫泉河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正式成果,水庫工程區主要建筑物地震設防烈度為ⅷ度。**年10月底完成了《××縣溫泉河水庫項目建議書》和《××縣溫泉河水庫水資源論證報告》的修編工作。計劃**年11月底前完成修編后的復核工作,爭取在**年12月底完成向省級的正式上報工作。

(八)大河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情況。

**年底由**水利水電技術咨詢中心對《大河邊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報告》進行復核后,由省水利水電勘察設計研究院根據水利水電技術咨詢中心的復核意見,于**年8月完成了《大河邊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補充報告》,**年8月22日省財政廳評審中心及省水利廳組織專家對《大河邊水庫除險加固初步設計補充報告》進行了投資評審。預計該項目在**年開工建設。

(九)東洱河河段整治前期工作情況

東洱河河段整治已列入全省中小河流整治規劃,目前正在開展前期的各項報件的上報工作。

四、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我縣的水務工作,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項工作開展順利,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有待今后認真的加以解決:

一是水利工程建設投入不足。我縣水能資源豐富,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由于我縣農業人口比重大,農民人均純收入低,加之縣級財政困難,財力十分有限,水利建設資金缺口大,前期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致使搶抓投資機遇十分被動,導致全縣水利設施建設與水能的開發利用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二是城市防洪體系有待加強。城市防洪薄弱環節多,投入少,整體設防能力差,治理投資不足,城市防洪安全隱患比較突出。

三是基層水務體系改革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基層水務體系改革,使縣鄉兩級基層水務機構初步建立起了適應現代水務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但基層水務隊伍的裝備和保障能力只能基本滿足工作需要;水價形成機制還沒能真正理順,各鄉鎮水價制定不統一,城區供水未能納入統一管理,實現城鄉水務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步伐緩慢,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水務工作的要求。

五、**年水務工作要點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和困難,下一步工作我局將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發展思路,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突出民生水利建設這一中心,本著“開工一批、儲備一批、推進一批”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全力以赴抓好涉水項目的儲備、申報、建設和管理,全力推進我縣水務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為全面完成“十一五”水利建設目標任務,做好“十二五”水利建設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要全力以赴做好項目爭取工作。

我局將全力以赴抓住“兩大機遇”,全面做好水利項目的落實工作。一是要抓住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這一歷史性機遇。不斷加大爭取項目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增強爭取項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前做好項目的規劃和申報工作,加快項目申報的工作力度;二是要抓住擴權強縣這一難得機遇。全面做好涉水各項工作的銜接工作,積極爭取省水利廳和其它廳局對我縣水務工作的的理解和支持,切實加大省水利廳及有關部門對我縣水務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

(二)要繼續深化水務改革工作。

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水務改革工作,進一步落實小(二)型及其以下壩塘的管理單位和管護責任,進一步完善基層水務管理單位工作職能;要努力推進城鄉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加強對水管單位人才隊伍的培養,加大培訓力度,造就一批會建設會管理的復合型水務干部隊伍,使水務系統的干部職工真正成為業務精、素質高、政治強、作風硬、會管理的新型人才。

(三)切實抓好各項重點工作,確保各項工作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年,我局將繼續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我縣經濟社會發展思路,以服務“三農”為出發點,以水務體系改革為契機,全力推進我縣水利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繼續抓好東洱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進度,確保工程在**年4月底全面完工。

二是要繼續抓好溫泉河水庫相關報件的申報工作。

三是要繼續抓好**年規劃內的人畜飲水安全項目建設工作和擴大內需水電項目的建設工作。

四是要繼續抓好防汛抗旱工作,落實防汛抗旱措施,確保全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是要繼續抓好大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及東洱河河段整治工作開工建設的相關工作。

六是要切實抓好加快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爭取在**年年底前完成改革的全體任務。

七是要繼續加強自身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全縣水務系統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為**年各項涉水工作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保障全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7篇:農村水價綜合改革方案范文

今年是開發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困難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市各區縣、各部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戰略部署和宏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四個確保”的總體要求,制定實施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維穩定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努力把國際金融危機對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上半年本市經濟運行出現企穩回升的積極變化,經濟形勢明顯好于年初預期,二季度明顯好于一季度,反映經濟增長結構、質量和民生改善的指標繼續向好,但經濟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保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任務依然較重。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612億元,同比增長5.6%;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68.4億元,同比下降2.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0.5%(具體見表)。主要呈現以下八個方面特點:

1、經濟增速持續回升。隨著國家和本市保增長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二季度以來全市經濟在一季度止跌企穩的基礎上持續回升,上半年生產總值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5個百分點,經濟企穩回升的勢頭進一步鞏固。工業降幅繼續收窄,上半年實現增加值2531.2億元,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一季度縮小4.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好于預期,上半年實現增加值3816.8億元,同比增長14.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個百分點;三產比重達57.7%,同比提高5.3個百分點。金融、房地產業快速回暖,上半年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7.2%和22.6%,增幅比一季度分別提高1.2和22.4個百分點。

2、股市房市成交活躍。上半年,證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額達到14.6萬億元,同比增長2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3.2個百分點,成交額已達到去年前三個季度的總和;上證指數連續創出年內新高,突破3000點大關,上半年漲幅超過60%。上半年,本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57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0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銷售面積近400萬平方米,超過年月均水平。

3、工業生產逐步恢復。上半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554.7億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一季度縮小4.4個百分點。6月份產值同比增長2.4%,增速首次由負轉正;六大重點工業行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5%,其中,汽車、電子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30.3%和14.1%,增速進一步加快。全社會用電量止跌回升,6月份全市用電量同比增長6.2%,止住了前兩個月連續下滑勢頭,出現明顯回升,創今年以來最高增幅。其中,工業用電量雖同比下降2.3%,但降幅比5月份縮小12.6個百分點。

4、工業效益繼續改善。1-5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399.8億元,同比雖下降33.2%,但降幅比一季度減小15.8個百分點。其中,石化行業因前期開工率回升和產品價格上漲,利潤同比增長117.8%。汽車行業在產銷持續增長拉動下,利潤同比降幅從前4個月21.9%縮小到5.6%。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庫存兩項資金出現好轉,1-5月應收賬款同比下降1.3%,產成品庫存雖同比增長7.6%,但增幅比前4個月減少1.1個百分點。

5、消費保持平穩增長。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6.1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6月份同比增長14.1%。轎車消費在國家和本市相關政策帶動下出現回升,上半年同比增長2.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4個百分點。“家電下鄉”政策成效開始顯現,至6月底實現家電下鄉銷售超過1.2萬臺,銷售額突破3000萬元。

6、投資增長繼續加快。上半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2160.9億元,同比增長9.6%,其中6月份同比增長15.7%。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2.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5.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增長36.3%。重大項目進展順利,上半年已有14個重大項目開工,開工率達到77%;世博主體項目和配套路網建設按時間節點順利推進。同時,境外投資成倍增長,上半年本市共核準對外直接投資項目95個,投資總額7.2億美元,同比增長2倍;實到外資51.6億美元,同比增長2.5%,其中第三產業實到外資比重達76.6%,同比提高11.1個百分點。

7、財政收入增速穩步回升。上半年,地方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5%,降幅持續縮小。6月份同比增長14.9%,為去年下半年以來最高,一方面是因為跨地區總分機構所得稅分配入庫,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經濟回升對財政收入增長的帶動效應繼續顯現。6月份,金融、房地產等服務業加快增長,帶動營業稅和契稅分別同比增長15.7%和30.4%,其中契稅為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汽車、石化等制造業持續回升,帶動增值稅同比增長13.4%,已連續兩個月實現正增長;工業企業效益持續轉好,帶動企業所得稅增速由負轉正。

8、就業形勢逐步緩和。本市促進就業“1+3”政策得到有效落實,累計幫助成功創業7687家,創造就業崗位3.8萬個;累計認定三批近300家特殊困難企業,約3萬職工享受了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費補貼;新認定就業困難人員7163人,幫助5311人實現就業。上半年新增就業崗位32.3萬個,完成全年目標的64.5%;招退工相抵后凈增就業崗位持續上升,上半年增加6.7萬個;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繼續下降,6月末為27.04萬人,比今年最高點時減少3700人;來滬從業人員就業形勢逐步轉好,6月末綜保參保人數為369.9萬人,比今年最低點增加19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目前總體就業率達到85%,與去年同期持平。同時,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同比增長7.6%,分別比一季度提高1.6和1.3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自身結構轉型巨大壓力、保民生和社會穩定任務加重等諸多困難和嚴峻挑戰,在逆勢中奮進,成績的取得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有力監督指導的結果,是全市各區縣、各部門特別是廣大基層干部群眾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奮力拼搏的結果。突出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內外并舉拓展需求。堅持把擴大內需與穩定外需結合起來,千方百計保持經濟增長,全力以赴應對金融危機。著力擴大投資需求,積極爭取和實施新增中央投資項目,先后獲得三批共10.22億元中央資金支持,三批中央投資項目總體開工率達到92%。加快推進基礎設施、結構調整、改善民生、節能減排、籌辦世博等五大領域重大項目建設,上半年累計完成投資額704億元,占年度計劃45.4%,完成進度同比提高近10個百分點。積極拓展重點項目融資渠道,爭取中央地方政府債券76億元,通過城投、久事公司發行中期票據100億元。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出臺實施本市搞活流通擴大消費若干意見,大力推進“家電下鄉”工程和節能空調補貼推廣活動,鼓勵老舊汽車淘汰更新,有力拓展了農村消費市場,推動了消費結構升級。全力穩定外貿出口,出臺實施本市保持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措施,通過加快落實出口退稅政策、推進貿易便利化、加強出口信用保險補助、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規避出口風險;制定出臺促進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發展的相關政策意見,積極培育貿易新增長點。

二是抓住時機調整結構。堅持把產業升級與淘汰落后結合起來,切實把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作為保增長主攻方向,努力實現當前增長與長遠發展有機統一。全力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制定出臺了本市貫徹國發19號文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協調推進機制、今年重點工作安排和部門分工,金融產品、服務等創新和環境建設邁出新的步伐。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為本市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了立法保障。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支持,商務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與本市簽署了部市合作協議。本市修訂完善了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管理辦法,服務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大力強化制造業創新驅動,積極對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和重大科技專項,研究制定了本市8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實施意見,頒布了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若干意見和實施意見,抓緊推進新能源、民用航空、先進重大裝備、新能源汽車等九個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安排100億元市政府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形成了保障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長效機制。加快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先后獲得國家兩批技術改造支持資金5.2億元,拉動總投資超過200億元,并另行安排技術改造專項資金10億元。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安排農業直補資金5.6億元,比去年增加2900萬元;加快推進設施糧田、設施菜田、標準化養殖場等農業設施建設。繼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上半年啟動了第一批312個調整項目,實現節能能力30萬噸標準煤;積極配合市人大修訂了節約能源條例,頒布了循環經濟發展、老舊汽車淘汰等專項資金實施細則,穩妥調整了成品油、居民用水價格;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按節點推進。

三是想方設法幫扶企業。堅持把督查政策落地與解決企業困難結合起來,通過放大政策效應提振市場信心,全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大力加強和改進對企業的服務,從去年底開始,市委組織市人大、市政府等組建了6個督查調研組,深入區縣和企業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經營困難,分析評估前期政策成效,聽取梳理企業政策訴求,深化落實支持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著力減輕企業負擔,取消和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43項,涉及金額1.3億元;穩妥推進成品油價稅費改革,取消公路養路、航道養護、公路管理等費用,對滬C牌照車輛貸款道路建設車輛通行費減半征收,總計每年減少收費40億元。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穩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加強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啟動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目前,全市已批準小額貸款公司33家,其中25家開業,發放貸款超過15億元;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額超過13億元,儲備上市中小企業超過160家。

四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持把先行先試與面上改革結合起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依靠體制機制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添活力、增動力。全力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獲得國家批準,人民幣國際貿易結算、科技保險、生物醫藥研發外包企業通關新模式、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改革創新等試點獲準開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消費金融公司等試點進展順利。積極推進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南匯區并入浦東新區重大改革適時啟動,目前新浦東領導班子已經建立,相關政策延伸、銜接和覆蓋工作正在抓緊進行。基本完成市區兩級政府機構改革,出臺了并聯審批、告知承諾和建設工程審批程序簡化等一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措施。加快落實本市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若干意見,大力推進企業集團聚焦主業、兼并重組、融資上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重點工作。今年以來33家企業集團明確了主業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東航和上航聯合重組、儀電集團托管廣電集團、西安陜鼓動力公司與鼓風機廠戰略重組等工作已經啟動實施,國企董事會建設指導意見和外部董事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制定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實施意見,加快推進郊區農村改革發展。

五是持續不斷改善民生。堅持把保民生與保發展結合起來,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解決群眾最期盼、最急迫的利益問題。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頒布本市推進舊區改造工作若干意見,推出了舊區改造新機制,擴大了試點范圍,上半年累計拆除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房屋47.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5%以上;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區建設,建立了“以區為主,大集團對口大基地”建設新機制;正式頒布了本市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試行辦法,并在閔行、徐匯兩區先行試點;加快推進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年計劃開工建設的400萬平方米正在抓緊開展規劃落地、項目認定等相關前期工作,上半年已開工建設95萬平方米;抓緊落實廉租保障資金,加大廉租房源籌措力度,上半年全市新增廉租受益家庭6947戶。全力以赴做好就業工作,制定實施促進就業“1+3”扶持政策,“1”就是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若干意見,“3”就是穩定就業、職業培訓、就業援助三項特別計劃。大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了城鎮企事業退休人員、鎮保和農保領取養老金人員養老金,統籌調整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失業保險金待遇、工傷保險金待遇等標準,擴大了醫保綜合減負受益人群范圍。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引進政策,出臺了居住證轉戶籍的辦法和實施細則。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研究制定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衛生改革方案,郊區三級醫院“5+3+1”項目、東方體育中心等社會事業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深入推進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實現了時間過半,進度超半。

二、關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從發展趨勢看,世界經濟將繼續呈現復蘇跡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全國經濟持續回升態勢將進一步鞏固。預計下半年本市經濟有望延續上半年企穩向好的良好勢頭。但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在蔓延加深,國內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本市仍面臨外部環境不利影響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挑戰,下半年全市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復蘇的道路曲折復雜,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勢頭的任務十分繁重。為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既要堅定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信心,更要切實做好長期應對的準備,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1、世界經濟衰退有所緩和,但復蘇前景仍不明朗

當前,歐家經濟出現了觸底企穩跡象,國際金融危機出現第二波的可能性大幅下降。6月份制造業指數回升至44.8,歐元區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回升至44.6,均為9個月以來新高;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在18個月下跌后逐漸走穩,各主要股市明顯反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月6日預測全球經濟今年將下降1.4%,明年將增長2.5%。但世界經濟處于下降通道,復蘇道路仍然漫長,特別是今年以來儲蓄率和失業率持續快速上升,各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外需環境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即使出現恢復也較難回到以前高點。同時,國際能源原材料價格出現大幅波動,增加了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

2、全國經濟運行持續向好,但回升基礎尚不穩固

在中央擴內需、保增長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企穩回升的積極變化,上半年全國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1%,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個百分點。為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經濟回升的勢頭,下半年國家將繼續保持現有宏觀政策取向,全年實現增長8%目標的可能性加大。但國內經濟運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尚未根本緩解,主要體現在內需拉動作用較強,但外需拉動作用較弱;政府投資增長較快,但民間投資增長較慢;物價水平總體走低,但資源資產價格快速上漲,表明宏觀經濟政策傳導機制有待完善,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仍不穩固。同時,為防止投資過快導致新一輪產能過剩矛盾、股市房市過熱導致資產泡沫加劇,不排除國家適時調整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對本市第三產業特別是金融、房地產業發展帶來的不確定影響,需要加以關注。

3、本市面臨比全國更為復雜的形勢,鞏固經濟持續回升勢頭需付出更大努力

一是外貿形勢仍然嚴峻。受全球經濟下滑和外需大幅減弱影響,本市外貿出口與全國一樣出現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625.5億美元,同比下降22.3%,增速同比回落47.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1.5個百分點;國際集裝箱吞吐量1167.3萬標準箱,下降15.5%。6月份外貿出口下降15%,比5月份縮小14.7個百分點,主要是達豐、達功、英業達、英順達四個電腦生產企業出口合計增長47.1%,江南、外高橋兩家造船企業出口合計同比增長2.6倍。但考慮到儲蓄率和失業率上升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外需環境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未來外貿形勢仍然嚴峻。

二是合同外資持續下滑。受金融危機沖擊跨國公司總部調整經營戰略的影響,上半年全市吸引合同外資66.6億美元,同比下降19.7%,降幅進一步擴大,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29.9%。同時,外商投資企業注銷、減資現象有所增加,今年以來外資注銷企業數同比增長33%,減資額同比增長超過10%,部分外資項目因資金緊張建設進度明顯放緩。

三是民間投資和產業投資乏力。上半年,本市國有經濟投資同比增長24.9%,非國有經濟投資則同比下降2.1%;工業投資同比增長0.6%,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1%,增速分別低于基礎設施投資22.3和26個百分點。如果今后一段時期民間投資和產業投資仍不能有效激活,將影響到經濟持續回升的后勁。

四是本市工業復蘇面臨的困難比全國大。由于本市經濟外向度比較高,受外部環境惡化影響明顯大于全國,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對本市工業帶動效應相對較小,加上工業投資長期低位徘徊,本市工業增速慢于全國,回落幅度大于全國。

此外,保障城市安全運行的任務仍較重。今年是籌辦世博會的臨戰年,重大建設項目數量多、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動拆遷、城市交通、環境和安全等矛盾進一步凸現;同時,甲型H1N1流感疫情仍在蔓延,城市管理中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頑癥,這些都對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特別是生產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下半年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三、關于下半年進一步鞏固和擴大經濟回升勢頭的工作建議

當前,本市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在上半年保增長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下半年本市將按照市委九屆八次全會的總體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四個確保”要求和“6+3”重點部署,緊緊咬住年初提出的各項目標,堅持不懈地把抓改革、調結構、促轉型放在首位,更加注重把握好當前與長遠、政府與市場、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政策創新與體制創新、工作推進與社會穩定五個關系,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振奮精神,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全力以赴推進各項工作,切實增強經濟內生動力,鞏固和擴大經濟回升良好勢頭,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抓緊開展“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前期工作,努力為明年和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建議著力抓好以下十個方面重點工作:

1、以深入貫徹落實國發19號文件為契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⑴抓緊落實本市貫徹國發19號文件的實施意見,盡快建立國家、本市層面的協調推進機制,充分發揮部市合作機制的作用,加快落實年度重點工作安排,逐項進行跟蹤考核,盡早發揮政策效應。⑵依托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聚焦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加快推進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市場、信貸轉讓市場建設,全力推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開展金融機構綜合經營、商業銀行進入證交所債券市場等試點,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滬外資法人銀行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圍繞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配合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抓緊推進市場基準利率機制、跨境支付清算體系、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等建設。強化金融服務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適時啟動項目收益債券試點,研究市級投資公司中期票據和企業債券后續發行方案;支持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創業板上市,設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風險補償基金,有效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⑶依托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展航運服務業。聚焦探索建立國際航運發展綜合試驗區,加快完善航運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體系,落實好中資“方便旗”船特案免稅延長,航運、倉儲、物流企業從事國際航運、倉儲和物流業務免征營業稅等政策,探索有利于洋山保稅港區發展國際中轉業務的航運支持政策。大力發展航運金融服務,支持開展船舶融資、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⑷依托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發展總部經濟。盡快出臺實施本市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規劃、指導意見及政策措施,抓緊做好大虹橋商務區的功能定位和規劃前期研究。進一步鼓勵、支持國內外各類跨國公司總部或地區總部來本市發展,努力為落戶的總部提供各方面服務。充分發揮世博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帶動作用,研究扶持會展業發展專項政策,培育和引進國內外領軍會展企業、電子商務企業與跨國公司營運中心。⑸加快培育服務業新增長點。聚焦金融、航運、貿易、物流、文化等重點領域,梳理制定本市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計劃,引進和推進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重視扶持發展中介服務業,降低準入門檻,完善鼓勵政策,積極推動中介服務企業與政府部門脫鉤,探索政府購買第三方服務。

2、以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為抓手,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⑴積極對接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啟動實施本市8個重點產業調整振興的實施意見,在規劃、土地、項目審批、財稅、價格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和突破力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⑵貫徹落實本市高新技術產業化若干政策和實施意見,加快出臺九大重點領域行動方案,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抓緊啟動本市第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鼓勵和吸引各類企業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化。制定出臺生物醫藥、新能源、新能源汽車、信息服務等專項政策,加強對重點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強統籌平衡,放大專項資金使用效應,更多地運用資本金注入方式支持項目發展,積極吸引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探索設立專業領域創投基金,扶持國有創司做大做強。⑶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落地。積極爭取華虹909升級改造、商用大飛機、中船長興二期等重大項目獲批,爭取新藥創制、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裝備等一批國家重大專項和信息安全、衛星應用等一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專項落地,帶動本市相關產業發展。聚集本市重點產業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化領域,抓緊走訪首批20家中央企業,研究相關優惠政策,爭取一批重點中央企業項目落戶。在“兩規合一”工作中同步完成全市工業區布局,將全市工業用地嚴格控制在104個工業區塊、790平方公里范圍內。推進工業園區、城鎮工業地塊管理與開發體制改革,完善產業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⑷促進存量結構調整升級,頒布本市技術改造實施意見、支持產業目錄和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快推進產品升級換代、裝備升級換代、能源綜合利用、引進先進技術、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等五類12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帶動企業技術改造投入520億元。綜合運用資金補貼、土地、職工安置等政策,提高能耗、環保、安全生產等標準,確保全年淘汰落后產能600項、力爭700項。

3、以圍繞世博會籌辦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⑴明確責任、細化任務、強化進度,著力抓好涉民矛盾化解、資金政策落實等工作,確保重大項目按計劃節點推進。加快推進世博場館、京滬高速鐵路段、滬寧城際軌道交通、虹橋綜合交通樞紐、軌道交通2號線東延伸和10號線等在建項目建設,確保年內世博“一軸四館”、虹橋機場擴建、軌道交通7號線和9號線二期、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三期等工程基本建成。聚焦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和郊區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提前啟動一批條件成熟的預備項目。⑵研究出臺本市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適當調整投資項目核準目錄,出臺政府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進一步放大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帶動效應。⑶結合本市“十二五”規劃前期研究,聚焦城鄉均衡發展,抓緊研究統籌城鄉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和商業設施規劃,編制和啟動一批相關重大項目建設計劃,確保世博后投資持續平穩增長。

4、以貫徹落實國家擴大消費和穩定外需政策為重點,有效應對外部沖擊。⑴落實好國家促進消費各項政策。加快實施本市老舊汽車淘汰更新,探索建立統一、開放的新舊汽車銷售網絡平臺,適度增加新增機動車額度投放量;繼續做好“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工作。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全年推廣節能燈400萬只以上、節能空調30萬臺。⑵大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堅持“商旅文”相結合,加強購物節、旅游節等節慶資源整合,舉辦好大型會展博覽和重大商務活動,吸引國內外人士來消費。深化長三角旅游合作,進一步集聚旅游資源,打造世博之旅等特色旅游。研究促進服務消費的政策,推動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服務業發展。加強大型居住社區商業設施、郊區新城商業體系和農村流通網絡建設,促進電子商務、折扣店、旗艦店等商業新興業態發展。⑶著力穩定外需。圍繞確保本市國際市場份額,加強本市企業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大型連鎖企業采購銷售合作,鼓勵企業加大境外投資帶動相關產品出口。積極舉辦外貿產品內銷訂貨會、在商業企業設立外貿產品專柜,拓寬出口產品內銷渠道。推進全市六大出口加工區體制調整,拓展特殊監管區保稅物流、研發檢測、售后維修等功能。研究形成外高橋、浦東機場、洋山三大保稅區體制整合方案,推動三區政策優勢疊加、區港協同發展。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完善土地、規劃、環保、外匯等部門協調服務機制,穩定工業利用外資規模,引導外資投向金融服務、航運服務、物流倉儲等現代服務業領域。

5、以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為重點,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⑴繼續加快舊區改造,增加中低價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供應量,有序加大住宅用地供應,穩定房地產市場預期。今年要確保年底保障性住房大型基地總開工600萬平方米,全面完成6大保障性住房基地拓展規劃和落地工作,抓緊落實9個以中低價普通商品房為主的大型居住社區規劃選址和落地工作。⑵抓緊在閔行、徐匯區開展經濟適用住房輪侯供應試點,待取得經驗后在全市范圍內推廣施行。加大廉租住房房源籌措力度,提高實物配租比例,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加快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加大人才公寓建設力度,多渠道滿足優秀人才居住需求。⑶深刻記取閔行區“蓮花河畔景苑”在建樓房整體傾倒事故教訓,嚴把住宅建設工程安全和質量關。加強中低價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配套設施建設,市政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商業服務設施與住宅小區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6、以深入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為核心,繼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⑴進一步加強市區兩級組織領導,完善和規范資金投入與相關政策,把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作為改進城市管理、改進人居環境、改進為民服務的過程,更加注重讓廣大群眾得實惠,更加注重制度規范和長效管理,更加注重對城市頑癥的源頭治理,更加注重文明安全施工,更加注重世博園區周邊環境建設,更加注重社會動員和群眾參與,按既定目標全力完成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各項任務。⑵加快推進世博招展運營工作,基本完成全部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簽約,啟動中國館、主題館和城市最佳實踐區布展工作;繼續加強世博宣傳推介,著力做好運營準備,全面完成各類論壇議題策劃和運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7、以穩定擴大就業為重點,切實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⑴進一步實施就業“1+3”計劃。加大對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扶持,力爭全年幫助成功創業1萬人,帶動就業6萬人。抓住7、8兩個月關鍵期,組織開展大型招聘會、專場招聘會和網絡招聘會,對未就業離校大學生安排就業援助、職業見習,力爭全年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舉辦農民工專場招聘會,年內職業培訓農民工10萬人。繼續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等重點人群的監測,及時掌握就業動態,做好政策儲備,做到及時應對。⑵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擴大城保覆蓋面,分類分步將部分參加綜保、鎮保的群眾納入城保,適時將外地城鎮戶籍來滬從業人員、在滬就業外國人、臺港澳居民等納入本市城保范圍。同時,全面落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區縣統籌,年底前農村居民養老保障制度覆蓋面擴大到98%。按照國家即將出臺的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調整完善本市來滬從業人員綜保制度。⑶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與發展。抓緊編制出臺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文件,啟動若干改革試點。出臺實施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穩妥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改革。加快市屬配套商品房基地教育設施和郊區三級醫院“5+3+1”規劃建設,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向郊區輻射。全部完成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有序推進廣電制播分離改革。全力做好第十一屆全運會備戰和參賽工作,力爭取得優異成績。加快推進文化廣場、東方體育中心、交響樂團遷建等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建設。

8、以深入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為突破口,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⑴充分發揮浦東擴區效應,圍繞財稅優惠、事權劃分、規劃土地等浦東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進政策、體制的延伸、銜接、覆蓋和創新。召開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第三次工作會議,明確新一輪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的基本框架和重點任務。積極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重大改革舉措向浦東聚焦,加快推進房地產信托基金、科技保險、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改革創新、消費金融公司等改革試點,爭取開展全國性信托登記體系、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試點。抓緊完成浦東區級層面政府機構改革,探索建立浦東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⑵貫徹全市國資國企工作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推進國資監管全覆蓋,把直屬企業國資統一納入市國資監管體系;對非經濟建設領域及金融保險類經營性國資實行委托監管,抓緊制定實施委托監管工作意見和協議書。大力推進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吸引中央企業、外地企業、外資企業到兼并重組,推動國企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加快建立“一對多”國有股權有序流動平臺,年內形成完善國資經營管理體制操作性方案,強化資產經營公司資本配置功能。⑶大力推進郊區農村改革發展。制定出臺本市開展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的政策意見,加快郊區新城和重點新市鎮建設。大力促進農民增收,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加強有針對性培訓,保障農民養老金穩定增長。積極穩妥探索郊區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盡快制定有關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保障、生態環境補償等方面政策。⑷力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走在全國前列,繼續簡化建設工程審批程序,完善并聯審批,擴大告知承諾,同步推進全市網上審批系統和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加大財政預算、政府采購、審計整改等領域政府信息公開,進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專項整治向企業強行攤派收費的行為。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无码国产片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机视频| 在线观看视频亚洲|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一码二码三码在线| 中文在线а√天堂官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亚洲第一色在线| 日韩av无码午夜福利电影| 西西大胆午夜人体视频|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99久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一| 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区在线电影| 91精品国产无码在线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网|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国产喷白浆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正在播放肥臀熟妇在线视频| 亚洲an日韩专区在线| 日本国产高清色www视频在线|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蜜柚| 国产精品日日做人人爱|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二区| 777奇米四色成人影视色区| 亚洲AV无码国产成人久久强迫|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 97中文字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