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生態環境質量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態環境質量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態環境質量現狀

第1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試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深入落實山東省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關于加快推進區域評估工作的通知》、省自然資源廳等11部門《關于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的指導意見》、淄博市優化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淄博市工程建設項目區域化評估評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市自然資源局等11部門《關于貫徹落實魯自然資發〔2020〕6號文件加快推進“標準地”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有關精神,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辦法》等法律法規,省生態環境廳《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實施細則(試行)》及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實施細則所稱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是指各區縣組織相關區域管理機構,結合區域產業定位特點,對應當開展的區域進行環境現狀評估,具體建設項目環評可共享區域環境現狀評估成果。

第二章  范圍和主體

第三條  本實施細則適用于全市范圍內依法設立的各類經濟功能區(包括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工業園區、新區、自貿區、示范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各類區域。

第四條  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的責任分工:

(一)各區縣應結合地方實際,按照應評盡評、客觀合理、分步實施的原則,確定轄區范圍內開展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的范圍,編制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方案,明確推進措施、進度目標、責任部門和人員。

(二)各類經濟功能區的管理機構是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的具體實施主體,并對評估結論負責。

(三)生態環境部門應加強對本地區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工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三章 編制和評審

第五條  相關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應自行或委托有技術能力的單位,參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130—2019)、《開發區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HJ/T131—2003)等技術導則中現狀調查與評價要求,以及各環境要素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相關技術規范,結合相關區域產業定位特點,對相關區域進行環境現狀評估,高質量編制《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報告》(以下簡稱《評估報告》)。

第六條  《評估報告》主要包括區域概況、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含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聲等)、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情況、生態環境質量現狀、現有主要環境問題、結論等內容(參考提綱附后)。

第七條  區域環境質量現狀數據主要來源:

(一)相關的國控、省控等監測斷面(點位)水、大氣、土壤等環境質量現狀手工監測數據;

(二)區域內自動監測站常規監測的大氣、水等環境質量自動監測數據;

(三)區域內近三年進行過且在有效期內的建設項目環評的現狀監測、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數據;

(四)相關產業園區開展的環境監測數據;

(五)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性監測數據等。

第八條  現有區域環境質量現狀數據不足時,需結合相關環境要素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布設技術規范》(HJ664—2013)、《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2002)、《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等規范要求對區域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開展環境質量現狀補充監測。區域環境現狀評估監測布點應充分考慮區域規劃、已入駐企業、建成區、未開發區域以及環境敏感保護目標分布等。

(一)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的要求,結合實際在區域及上下風向布置合適點位。

(二)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2.3-2018)的要求,結合實際在區域上游對照斷面和下游控制斷面分別布置合適監測斷面。

(三)地下水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和《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的要求布置監測點位。對于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開發程度高、主導產業涉及醫藥、石化化工、印染、電鍍、冶煉、皮革、造紙等重污染行業的區域,應適當增加監測點位;對于水文地質條件簡單、開發程度低、主導產業污染較輕的區域,可適當減少監測點位。

第九條  《評估報告》編制完成后,應及時報送生態環境部門,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專家對市級及以上層級設立的各類經濟功能區進行評審,市生態環境局各分局及派出機構組織專家對其他各類經濟功能區及其他有條件的各類區域進行評審。對通過評審的,由相關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將評估成果向社會公開;對存在重大缺陷,需進行修改并重新評審的,生態環境部門應書面說明理由并退回《評估報告》。

第十條  對已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或者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評價成果數據不超過三年或嚴格落實監測計劃的,可視為已完成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評價成果超過三年的,按照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或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提出的監測計劃重新監測,落實相關監測要求的,可視為已完成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

第四章  成果應用

第十一條  各相關經濟功能區管理機構應強化主體責任,及時主動公開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成果,推進評估成果落地。原則上三年內應至少編制一次《評估報告》,更新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成果,以確保相關數據在有效期內。同時,應每年匯總、更新各類例行監測、監督性監測及補充監測數據的內容,供入駐企業共享使用。若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現狀發生重大不良變化,應及時重新編制《評估報告》,新的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成果。

第十二條  對于已完成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的區域,入駐建設項目環評的環境現狀評價可直接引用已公開的區域環境現狀評估成果;但對于有特殊要求或不滿足技術導則要求的,應進行針對性補充監測。

第十三條  入駐建設項目開工前,應按法律法規要求辦理項目環評手續。對入駐相關區域、符合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成果共享應用條件的建設項目,全市各級環評審批部門在審批項目環評時,不得要求重復開展區域環境現狀評估已包含的現狀監測。

第五章  附  則

第十四條  本實施細則由淄博市生態環境局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實施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施行過程中國家、省出臺新的技術導則、技術規范或規定的,按新要求執行。

附件: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報告參考提綱

 

附件

 

環境影響區域現狀評估報告參考提綱

第1章  總  論

1.1背景介紹。介紹各類經濟功能區背景、由來及發展歷程。

1.2編制依據。列明評估報告編制的主要依據。

1.3相關標準。列明評估所引用的相關標準、技術規范。

1.4評估范圍。區域空間范圍。

第2章  區域環境概況

2.1社會環境概況。介紹區域基本情況,至少應包括地理位置、區域定位、主導產業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行情況等。

2.2自然環境概況。至少應包括地形地貌與水系特征、水文地質資源狀況、氣象氣候情況、植物覆蓋情況和土壤特征等。

第3章  環境空氣質量現狀評價

3.1評價因子。評價因子應包括基本因子及特征因子。基本因子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一氧化碳、臭氧等。特征因子指區域主導產業排放的基本因子以外的其他主要污染物。

3.2評價標準。國家相關環境質量標準。

3.3監測數據。針對用于評價的監測數據,給出監測點位名稱、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值及監測點位分布圖等。應說明所引用監測數據的資料來源和有效性。

3.4評價內容與方法。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2.2-2018)中現狀評價要求開展。

3.5評價結論。給出評價因子是否滿足相關評價標準要求的結論。結合超標因子、超標倍數,分析超標原因。

第4章  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4.1評價因子。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2.3-2018)中有關要求篩選評價因子。

4.2評價標準。國家相關環境質量標準。

4.3監測數據。針對用于評價的監測數據,給出監測點位名稱、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值及監測點位分布圖等。應說明所引用監測數據的資料來源和有效性。

4.4評價內容與方法。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2.3-2018)中現狀評價要求開展。

4.5評價結論。給出評價因子是否滿足相關評價標準要求的結論。結合超標因子、超標倍數,分析超標原因。

第5章  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5.1評價因子。評價因子原則上分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基本因子為pH、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揮發性酚類、氰化物、砷、汞、鉻(六價)、總硬度、鉛、氟、鎘、鐵錳、溶解性總固體、耗氧量、硫酸鹽、氯化物、總大腸菌群等及背景值超標的因子,可根據區域地下水類型、污染源狀況進行適當調整。特征因子為評價區域可能導致地下水污染的其他主要污染物,可根據區域主導

行業廢水成分、物料成分、固廢浸出液成分等確定。

5.2評價標準。國家相關環境質量標準。

5.3監測數據。針對用于評價的監測數據,給出監測點位名稱、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頻次、監測值及監測點位分布圖等。應說明所引用監測數據的資料來源和有效性,盡可能兼顧監測水井的區域均布性。

5.4評價內容與方法。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610-2016)中現狀評價要求開展。

5.5評價結論。給出評價因子是否滿足相關評價標準要求的結論。結合超標因子、超標倍數,分析超標原因。

第6章  土壤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6.1評價因子。評價因子原則上分基本因子和特征因子。基本因子為《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中規定的基本項目,分別根據區域內的土地利用類型選取。特征因子為區域主導行業產生的可能導致土壤污染的其他主要污染物。

6.2評價標準。國家相關環境質量標準。

6.3監測數據。針對用于評價的監測數據,給出監測點位名稱、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值及監測點位分布圖等。應說明所引用監測數據的資料來源和有效性,盡可能兼顧區域所有土壤類型、土地利用類型。

6.4評價內容與方法。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964-2018)中現狀評價要求開展。

6.5評價結論。給出評價因子是否滿足相關評價標準要求的結論。結合超標因子、超標倍數,分析超標原因。

第7章  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

7.1評價因子。受一般噪聲影響的區域,評價因子為等效連續A聲級;受機場噪聲影響的區域,評價因子為計權等效連續感覺噪聲級。

7.2評價標準。國家相關環境質量標準。

7.3監測數據。針對用于評價的監測數據,給出監測點位名稱、坐標、監測因子、監測時段、監測值及監測點位分布圖等。應說明所引用監測數據的資料來源和有效性。

7.4評價內容與方法。對區域聲環境質量進行評價。聲環境質量評價方法采用比標法。

7.5評價結論。給出評價因子是否滿足相關評價標準要求的結論。結合超標因子、超標倍數,分析超標原因。

第8章  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情況調查

8.1分析區域內固體廢物產生量、利用處置方式、實際利用處置量、貯存量、貯存是否滿足有關要求,并對固體廢物進行分類。

8.2分析區域內固體廢物的利用處置措施和接納能力,分析利用處置能力與實際需求是否匹配,是否滿足有關要求,如不匹配或不滿足要求,應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第9章  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調查

9.1調查方法。生態調查以資料收集法為主,現場勘查為輔,原則上不開展樣方調查等工作,具備條件的區域可利用遙感調查法,詳細參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HJ19—2011)、《生態環境狀況評價技術規范》(HJ192—2015)等開展。資料收集應充分借鑒已有的資料進行,如區域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有關污染源調查、生態保護規劃、規定、生態功能區劃、生態敏感目標的基本情況以及其他生態調查材料。

9.2調查內容。調查區域內是否存在國家和省級保護物種、受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地方特有物種;調查區域內主要植被類型及分布情況、植被基本覆蓋情況、生態保護紅線、水土流失情況等;明確區域內有無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要生態環境敏感區等,若有,說明類型、等級、分布、保護對象、功能區劃以及保護要求。

9.3評價結論。結合調查現狀概況,給出區域生態系統類型、主要植被類型、主要生態問題及原因分析等。

第10章  區域現有主要環境問題

結合現場調查與資料搜集、環境現狀評價結果等,綜合分析區域內生態環境、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含污水管網及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集中供熱以及固廢處置等)及運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11章  結論與建議

對區域內環境質量現狀進行概括總結。對超標或接近評價限

值要求的各評價因子,根據區域現有主要環境問題,結合環境管理要求,明確環境質量現狀和變化趨勢,分析超標原因,提出環境質量改善方面的建議。

 

有關附圖或附件

1.區域地理位置圖(必選)

2.監測點位分布圖(必選)

3.生態保護紅線位置關系圖(必選)

4.地表水系圖(必選)

5.區域主要環保基礎設施分布圖(必選)

6.區域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分布圖(必選)

7.土壤類型圖(可選)

8.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可選)

9.土地利用現狀圖(可選)

10.其他圖件(可選)

11.相關監測報告(可選)

12.其他證明材料(可選)

 

第2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生態環境;水利工程;影響評價;

1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指標

1.1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

不同的區域人類生態的構成是不一樣的。有的以受人類不同程度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如山地森林生態系統、草地生態系統:有的以人工生態系統為主,如農業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工礦區生態系統等。在一個具體區域內,能代表區域生態環境特征的生態系統稱為主體生態系統,有一種或幾種。主體生態系統的現狀與變化趨勢,反映出整個區域生態環境的現狀和變化。我們研究區域生態環境質量,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它涉及到以后評價的環節的準確性。

1.2目標的分解

項目模糊層次綜合評價,應從整體最優原則出發,以局部服從整體、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長遠與近期相結合,綜合多種因素,確定項目的總目標。對目標按其構成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解,形成系統的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1.3主導因子的確定

根據己確定的主體生態系統,確定制約生態環境質量的限制因子,并根據各因子間的相互關系、影響力、信息量與可靠性等來確定主導因子。主導因子的確定是整個評價環節的關鍵。可采用信息統計法,專家打分法,SPSS軟件中的主導因子法和因子分析法來確定主導因子。

1.4 確定指標體系。

通過系統分析,初步擬出評價指標體系后,應進一步征詢有關專家意見,對指標體系進行篩選、修改和完善,以最終確定指標體系。

2影響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和篩選

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指標體系應是對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分析與評價的依據和標準,是綜合反映項目本身和生態環境所構成的復雜系統的不同屬性的指標,使按隸屬關系、層次原則有序組成的集合。水利工程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有其特殊性,每個工程的特點和制約因素不同,那么評價的方法和所選擇的指標體系也就不同。本文建立的指標體系具有水利工程的普遍性。

在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確定之前,也就是評價的主導因子確定之前,先進行主體生態系統的分析,分析所評價的生態環境到底由那幾部分生態系統所組成的。在此基礎上進行評價的指標體系的確定。確定指標體系的思路是:從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因素出發。理清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深入分析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因素,再反過來具體的推導評價生態環境質量的指標體系。根據可持續發展理論確定的生態環境指標體系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編制的《全國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編制培訓教材》中提出的生態示范區建設規劃指標體系。

2.1 生態環境系統狀態相關概念

1)頂極狀態

生態環境系統在其自然演替中的最后的穩定階段的群落,就是頂極群落,它是與物理環境取得動態平衡的自我維系的系統。處于頂極群落的生態環境系統態勢即為頂極態。在頂極態的生態環境系統中,有機物質可能沒有年凈積累,但卻具有總體上最大數量和最優質量的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功能。對于一個特定區域,其頂極群落有氣候頂極群落和土壤頂極群落之分,前者是理論上的群落,該區域的演替發展都趨向于它。如果當地的地形、土壤、水、火災和其它干擾,使得氣候頂極群落不能形成,那么演替就以土壤頂極群落為終點。

2)最佳態

退化生態環境系統在其生態恢復和生態重建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生存和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往往不是將其恢復到當地生態環境系統的頂極態,而是在保持生態環境系統穩定及一定的生態環境系統服務功能的前提下,將其建設成具有最大產出貢獻的生態環境系統,這種生態環境系統就是最佳態的生態環境系統。

3)現狀態

歷史時期受到各種自然因素和社會人文因素壓力的干擾,而使得生態環境系統發生退化,其呈現的現狀狀態即為現狀態。現狀態的生態環境系統是生態環境評的對象。而頂極態和最佳態則可作為評價標準的參照系。

2.2 評價標準建立的原則

評價標準名稱眾多,內容也互不相同,但他們的出發點是相同的,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和起到的作用也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他們亦有共

同的制定原則。

1)保障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服務功能不受破壞。

2)既要與當前的社會經濟水平相適應,又要有利于促進區域社會經濟與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3)保障人群的身體健康,使人類不因環境質量的變化而受到危害或毒害。

4)可計量性。特別是通過數量化計量能反映生態系統結構和運行特征或其環境功能。

5)先進性和超前性。特別是能滿足區域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例如:選取植被覆蓋度作為指標時,應考慮未來的環境功能需求,在植被覆蓋率不高而生態環境質量較差或在生態脆弱地帶,其指標值應高于背景值。

2.3評價標準

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標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選取:

1)國家、行業和地方規定的標準。國家己的環境質量標準如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804―2)、保護農作物大氣污染物最高允許濃度(GB 9137―88),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 4285―89)、漁業水質標準

(GB11607―89)、以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等等。

行業標準指行業的環境評價規范、規定、設計要求等等。地方政府頒布的標準和規劃區目標、河流水系保護要求、特別區域的保護

要求(如綠化率要求、水土流失防治要求)等,均是可選擇的評價標準。

有關于各項指標的發展目標,可以作為評價標準的參考。

2)國外標準。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生態環境評價進行的較早,有一套較完整的標準。可從中選取與我國現階段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和地

區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數據和成果作為評價標準的參照。

3)背景和本底標準。以工作區域生態環境的背景值和本底值作為評價標準,如區域植被覆蓋率、區域水土流失本底值、生物生產量、

生物多樣性等等。

4)類比標準。以未受人類嚴重干擾的相似生態環境或以相似自然條件下的原生自然生態系統作為類比標準;以類似條件的生態因子和功能作為類比標準,如類似生境的生物多樣性、植被覆蓋率、蓄水功能、防風固沙能力等。類比標準須根據評價內容和要求科學地選取。

5)科學研究己判定的生態效應。通過當地或相似條件下科學研究己判定的保障生態安全的綠化率要求、污染物在生物體內的最高允許量、特別敏感生物的環境質量要求等等,均可作為評價的標準和參

考標準應用。

3定量指標計算數據收集及處理方法

定量指標計算的數據來源須向水利工程管理建設部門、環保部門、地區社會經濟統計部門等各個直接與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收集。在數據收集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關于指標替換問題。指標體系中給出的定量指標,其數據基本上可從當地統計部門的統計資料中收集。考慮到不同省,地區、市縣的統計資料中,所列指標不完全相同,有時資料的詳細程度也不一樣。還可能出現所收集到的資料與指標體系中的指標有不盡相同時,可采用相近指標代替,或合理地調整某些指標。由于生態環境影響范圍廣、時間長,大多影響因子的數據難于收集或難于直接定量計算,有的甚至不可能,所以使得指標大多限于定性的描述和總結。

為了提供一個直觀而深刻的評價結果,就需要進行相應的定量計算,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尋求盡量可行的定量計算方法。在尚無有效的直接計算方法時,可采用專家咨詢、打分的方法來解決。指標的定性分析基本上是采用文字描述。輔于相關的數據。說明事物的性質。對指標的定性分析應建立在對水利工程項目所影響區域內的生態自然環境等影響狀況進行深入調查分析的基礎上。采取科學的態度,給予客觀深刻的描述。

4水利工程生態影響評價的難點

4.1 環保措施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其難點之一。這個項目是分區分片建設,并且都是根據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特點與問題采取不同的建設內容和建設方法。分區分片實施的建設項目,在環評中都應逐點逐片落實評價內容和環保措施。這是生態環境的地域性特點決定的。即使同樣的活動內容實施到不同的地域上,其發生的影響很不相同的,從而針對性也就成為生態影響型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的靈魂。

4.2 環境敏感點的識別即工程與保護區的關系,是該項目環評中的又一難點。在該項目涉及的流域眾多,并且項目初期的設計中有很多工程伸入到自然保護區,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的細致工作,把自然保護區和工程項目逐個流域地對比界限,把伸入到自然保護區內的工程全部撤出來,從而減少了對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和破壞。

4.3 區域環境功能狀況分析中,評價范圍的界定也是其難點之一。該工程比較分散,每個流域都有,在一個流域內農田和自然保護區村屯相互鑲嵌,如果依據非污染生態影響導則的范圍來確定,則周邊的自然保護區將被劃分到其內,若影響范圍涉及敏感點時,應把整個自然保護區包括在內,依此類推,其他的流域也同樣會出現這種情況,顯然,這樣確定評價范圍是不合理的。最后采取了幾個流域放在一起來確定評價范圍。

5結束語

指標是綜合反映生態環境影響某一方面情況的物理量,是評價的

基本尺度和衡量標準,指標體系是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的根本條件和理

第3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1.土地生態環境現狀評價

(1)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但個別重金屬元素有上升且超標的現象

土壤環境質量是土壤容納、吸收和降解各種環境污染物質的能力,是土壤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土壤作為環境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自然環境的中心位置,承擔著來自工業和生活污水、固體廢物、農藥化肥及大氣降塵和酸雨等各方面90%的污染物。該區土壤重金屬大多數含量屬于土壤環境質量一級標準,為保護區域自然生態、維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環境質量的限制值,見表1。適用于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茶園和其他保護地區的土壤,土壤質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但土壤中鉛含量較高,上升幅度較大,受到鉛中度污染; 土壤鋅含量相對較高,上升趨勢較為明顯,表層土壤鋅含量低于底層土壤,底層土壤鋅含量絕大多數均遠遠超出背景值。

(2)工業廢水達標率高,城市生活污水為環境的重要污染來源

工業用水主要分布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其用水量分別占全區工業用水總量的43.74%、30.07%、8.72%,合占全區的82.54%。工業廢水排放主要分布在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造紙及紙制品業、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其排放量分別占全區排放總量的41.06%、25.46%、9.80%、6.93%,合占全區的83. 26%。全區工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達標率為100%。隨著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劇增加,城市生活污水已成為環境的重要污染來源。

表1 土壤重金屬含量狀況表

(3)工業固體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較大,但處理率高

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在10 萬噸以上,但其綜合利用、處置后實現固體廢物零排放,全區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2010年起已達到99. 92%。城市生活垃圾年排放量在2 萬噸以上,處理率為100%。

(4) 面源污染仍然較重

雖然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致力于改造工農業生產的能源結構和加強全區生態環境建設,點源污染治理成效明顯,面源污染也有所減少。但由于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使用量仍然較大,尤其是農用地膜使用量明顯增大,因此面源污染仍然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耕地質量和農產品品質的提高,見圖1、圖2。

圖1 2000—2011年該區化肥折純使用量

圖2 2000—2011年該區化肥、農藥和農用地膜使用量

第4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PSR模型;南水北調中線地區;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XB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7)04-0065-06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index and modified press-state-response model and beginning with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cological security,this paper h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the synthet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co-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areas along the main canal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 to North Transfer Project after respectively considering the natural influence and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nature,economy and society.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levels during the entire evaluation,only the Lushan County was "better" and Anyang City was "worse" with others in the ordinary levels.Besides,in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Xichuan County was the only one in relatively secure state while 97.54 percent of all the study area was in the early or moderate warning states with the moderate warning areas accounting for 16.28%.As a whole,eco-environment quality in 2004 was generally in an ordinary level,and ecological security situation was worrying,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supervision to limit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study area.

Key words:PSR model;Middle Route of SNWTP;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B環境是一個自然-社會-經濟的復合系統,同時,生態環境又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對其質量評價能較好的反映區域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社會生產和人居環境穩定可協調的程度。南水北調中線主干渠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中的重要一環,其沿線區域生態環境的好壞對沿線輸水安全具有重大的影響[1]。

如今區域生態環境評估研究往往以定量評價為主。定量評價屬于綜合評價,往往采用一定的公式和模型進行描述 [2]。目前國內外生態評價模型框架有PSR模型(壓力-狀態-響應)、DSR模型(驅動力-狀態-響應)、DPSEEA模型(驅動力-壓力-狀態-暴露-影響-響應)以及歐洲環境署提出的DPSIR模型等,所有模型均將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預防措施考慮在內。其中,PSR模型將社會經濟與環境有機統一的結合在一起,與其他模型相比能夠更加精確地反映生態安全評價中自然和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目前,國內許多學者運用PSR模型在各種區域尺度上進行了相關的生態環境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評價效果[3-6]。然而,在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生態環境評估的眾多研究中,多數研究集中在水源區[7-9],而對該工程沿線生態環境研究的文章相對欠缺[10-12]。因此本文結合生態環境現狀評價體系,基于修正后的PSR模型,構建12個可量化指標,嘗試應用于大型工程施工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評估,分別從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生態安全兩個角度分析出發,對2014年南水北調中線主干渠沿線河南段4 km緩沖區區域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對比。

1 研究區概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總干渠全長731 km,占總干渠全長的36%。研究區為主干渠沿線4 km緩沖區范圍(圖1紅色部分),在河南省境內主要經過27個縣市,經緯度范圍為32.63°N-36.27°N,111.65°E-114.38°E,區域面積5 930 km2,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3.55%。研究區沿線地質條件復雜,具有不同的水生態特征,降雨分布不均,自然、經濟、社會情況差異較大。同時,研究區內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與社會經濟發展脫節,土地過度開發、水體嚴重污染、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等問題突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極大地限制。

2 資料

根據模型指數構建需要,除了研究區矢量邊界圖以及河南省行政邊界圖等輔助數據外,評價所需的主要基礎數據包括評價區2014年的土地利用、植被覆被、土壤侵蝕以及相關的社會經濟統計等數據,矢量和柵格數據均使用統一的投影與坐標系統,主要基礎數據見表1。其中,土地利用數據由人工目視[CM(22]解譯獲取,誤差矩陣檢驗精度達90%以上,見圖2。

NDVI為2014年5月-9月MOD13Q1每16天合成數據產品,共10景影像,利用MRT工具進行數據格式及投影轉換,然后結合ArcGIS柵格計算功能獲取五個月象元NDVI最大值的均值分布圖,結果見圖3。

3 方法

評價從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安全兩個角度分析,二者的定量描述分別由生態環境狀況指數和修正后的PSR模型計算結果即綜合生態安全指數確定。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主要側重表達自然環境的影響,而綜合生態安全指數包含了自然、經濟和社會的協同作用。

3.1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

3.2 修正PSR模型

3.2.1 模型體系框架

生態安全評價需要根據研究區實際情況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本研究引入了應用廣泛且認可度更高的修正PSR模型。綜合自然與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影響因子,結合模型概念框架以及研究區實際情況,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14-16],構件了修正PSR模型評價體系框架,見表3。該體系包括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三層。準則層中自然人文壓力反映了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壓力等方面的因素,生態系統狀態包括土壤、植被、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響應則體現了系統對土地利用變化所引發的各種環境問題的反應和解決能力。評價最終落腳在指標層,由8個可以度量的指標組成,其中生態環境現狀由五個分指標構成,具體見上文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描述。

文章采用層次分析法,結合專家調查的方法,分析對比各個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構造對比判斷矩陣,計算權矩陣并做一致性檢驗,最終確定指標權重。

4 結果與分析

4.1 環境質量現狀分析

經過指標計算,通過ArcGIS制圖,獲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統計圖以及分指數加權后正向貢獻值統計圖,見圖4和圖5。根據圖4以及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等級標準,沿線的27個縣市中,只有魯山縣為“良”,安陽市處于“較差”,其他處于“一般”,對應面積比例依次為5.80%、3.54%和90.66%。

分析圖5發現,生態環境狀況排名靠前的地區,如魯山縣、安陽縣、博愛縣以及淅川縣,林地覆蓋率高,水系發達,自然基礎條件優越。尤其是處于“良”的魯山縣,在多年退耕還林政策的影響下該縣森林覆被率超過50%,使得該縣生物豐度貢獻值最高。相比而言,鶴壁市、鄭州市以及安陽市多項分指標均不理想,鄭州市植被覆被和生物豐度最低,而安陽市污染負荷壓力最重,自然環境壓力較大。整體來看,研究區環境質量狀況處于一般水平,區域已經處于較為敏感階段,部分地區土地退化、污染超標等情況凸顯,這些制約性因子將不利于水源的保護工作。

4.2 生態安全評價分析

研究區生態安全值范圍在0.52~0.81之間,見圖6。根據面積統計和圖8可知,研究區安全等級分布在較安全和中度預警之間。淅川縣的145.71 km2區域處于較安全狀況,占研究區的2.46%,而81.26%的研究區面積處于預警狀態。值得注意的是,評價區域內的中度預警狀態縣市一共八個,占縣市總數的三分之一,占總面積的16.28%,其中安全度最差的是安陽市、鄭州市、焦作市,生態安全值分別為0.52,0.58和0.60,形勢不容樂觀。

從“壓力”、“狀態”和“響應”三個角度出發分析,見圖7,自然人文壓力指數差異較大,從三者的權重分配以及貢獻值分布情況對比來看,該指數在生態安全評價中的影響也最大。安全度最高的淅川縣,其自然人文壓力貢獻值高達0.45,主要原因在于該縣在2009年-2011年間移民16.2萬人,并大規模綠化種植和關停污染企業。而安陽市、鄭州市以及焦作市地區城市化發展迅速,人口密集,消費水平較高,工業集聚,人口壓力明顯。尤其是安陽市環境污染特別突出,重污染天氣和河流水質超標嚴重,環境保護工作面臨著極大的困難和挑戰。

值的注意的是,各個縣市生態狀態的差異很小,根據環境評價的結果可知,由于研究區沿線各縣市生態環境指數幾乎全部滿足生態環境標準,即使是最差的安陽市環境指數也接近標準值,使得歸一化加權后的生態狀態貢獻值相同。

與自然人文壓力相比,生態響應方面,雖然市級區域指數值相對較高,如鄭州市明顯高于淅川縣,但各個縣市差距并不大。分析原因,生態差異取決于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值和人均GDP大小,雖然市區較縣級區域經濟發達,人均GDP高于縣級區域,但工業密集,污染嚴重,使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從而導致了該指數在縣域和市域范圍之間的較小差異。

結合生態安全分指標貢獻值結果,通過安全等級空間位置差異對比發現(圖8),在八個分指酥校生態安全等級與人口密度有著較高的一致性,處于中度預警以上的地區均為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分析可知,這些地區全都位于主干渠中游和下游地區,以中游地區最為集中,這些地區具有較為突出的經濟發展定位,部分地區屬于河南省經濟的核心地帶,而上游在整個研究區中經濟發展薄弱,從而造成了區域上人口密度較大的差異。另外,主干渠所經過的城市中心區域生態安全值明顯較低,如:鄭州市(0.58)低于新鄭(0.64),滎陽(0.68),中牟(0.70);焦作市(0.60)低于淇縣(0.74),博愛縣(0.69),修武縣(0.70)。對于城市化發展較快的地區,生態安全指數反而越低,充分暴露了我國部分城市城市化建設的負面效應,這將對水源保護工作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對于流經此處的主干渠,政府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水源保護工作。

5 結論

本研究主要基于修正后的PSR模型,分別從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和生態環境安全兩個角度綜合全面了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區域的生態環境評價做了詳細的探討。評價結果較好地反映了自然以及自然、社會、經濟三者對于研究區生態環境的影響現狀,說明了評價模型體系運用于大型工程沿線生態評估的可用性,為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環境的調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科學依據。

整體上,研究區生態環境狀況并不樂觀。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沿線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采取節水、調水、治污三項措施同步實施策略,為維護和穩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優良水質創造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堅實的生態基礎。

限于數據獲取的限制,本文只針對研究區一期的生態環境做了詳細的評價分析。為了更好地揭示南水北調主干渠沿線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和規律,還需要結合多年的數據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李善同,許新宜.南水北調與中國發展[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LI Shan-tong,XU Xin-yi.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M].Beijing:Eco-nomic Science Press,2004.(in Chinese))

[2] 劉紅,王慧,張興衛.生態安全評價研究述評[J].生態學雜志,2006(1):74-78.(LIU Hong,WANG Hui,ZHANG Xing-wei.Research review on ecological security assessment[J].Chinase Journal of Ecology,2006(1):74-78.(in Chinese))DOI:10.13292/j.1000-4890.2006.0015

[3] 楊一鵬,蔣衛國,何福紅.基于PSR模型的松嫩平原西部濕地生態環境評價[J].生態環境,2004(4):597-600.(YANG Yi-peng,JIANG Wei-guo,HE Fu-hong.Assessment of wetland eco-environment in western Songnen plain based on PRS model[J].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04(4):597-600.(in Chinese))DOI:10.16258/ki.1674-5906.2004.04.037

[4] Pei H,Fang S,Lin L,et al.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for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in a hyper-arid oasis:a case study of the Turpan Oasis,China[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4(2):1449-1461.DOI:10.1007/s12665-015-4134-z

[5] 吳克寧,關小克,馮新偉,等.基于PSR模型的鄭州市生態環境質量灰色預警[J].河南農業科學,2007(6):83-85,89.(WU Ke-ning,GUAN Xiao-ke,FENG Xin-wei ,et al.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warning of Zhengzhou using Gray System based on the PSR model[J].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7(6):83-85,89.(in Chinese))doi:10.15933/ki.1004-3268.2007.06.025

[6] 丁彩霞,延軍平.基于PSR模型的寧夏地區生態環境變化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5(3):191-196.(DING Caixia,YAN Jun-pin.Research on ec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based on PSR model[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5(3):191-196.(in Chinese))DOI :10.13961/ki.stbctb.2015.03.041

[7] 王苑澹張暉,董小平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陜西水源區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J].水土保持通報,2010(3):230-232,236,242.(WANG Xiao-feng,ZHANG Hui,DONG Xiao-ping,et prehensive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of Shaanxi water source area in Middle-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Bulleti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10(3):230-232,236,242.(in Chinese))DOI :10.13961/ki.stbctb.2010.03.019

[8] 王立輝,黃進良,杜耘.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庫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1(2):161-166.(WANG Li-hui,HUANG Jin-liang,DU Yun.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of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 to 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1(2):161-166.(in Chinese))

[9] 劉遠書,高文文,侯坤,等.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生態環境變化分析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5(3):440-446.(LIU Yuan-shu,GAO Wen-wen,HOU Kun,et al.Analysi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on watershed of the Middle Route of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15(3):440-446.(in Chinese))DOI:10.11870/cjlyzyyhj201503013

[10] 郭恒亮,f原原,楠曉慧,等.南水北調中線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及生態環境效應[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5,13(3):444-447.(GUO Heng-liang,WEI Yuan-yuan,HE Xiao-hui,et al.Land use change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analysis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s and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3(3):444-447.(in Chinese))DOI:10.13476/ki.nsbdqk.2015.03.010

[11] 竇明,左其亭,胡彩虹.南水北調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2):63-66.

(DOU Ming,ZUO Qi-ting,HU Cai-hong.Assessment of influence of Water Transfer Project from South to North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2005(2):63-66.(in Chinese))

[12] 張璐,楊愛民,吳賽男,等.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對受水區城市綠地產生的生態環境效益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10(4):4-7,23.(ZHANG Lu,YANG Ai-min,WU Sai-nan,et al.Study on eco-environmental benefit of urban green space within water receiving areas from phase 1 of Middle 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10(4):4-7,23.(in Chinese))DOI:10.13928/ki.wrahe.2010.04.009

[13] HJ 192-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標準[S].(HJ 192-2015.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in Chinese))

[14] Walz R.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systems:experiences from Germany[J].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25(6):613-623.DOI:10.1007/s002670010048

[15] 左偉,周慧珍,王橋.區域生態安全評價指標體系選取的概念框架研究[J].土壤,2003(1):2-7.(ZUO Wei,ZHOU Hui-zhen,WANG Qiao.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lection of an indicator system for assessment of regional ecological safety[J].Soils,2003(1):2-7.(in Chinese))DOI:10.13758/ki.tr.2003.01.002

[16] 彭建,吳健生,潘雅婧,韓憶楠.基于PSR模型的區域生態持續性評價概念框架[J].地理科學進展,2012(7):933-940.(PENG Jian,WU Jian-sheng,PAN Yajjing,et al.Evaluation for regional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based on PSR model:conceptual framework[J].Progress in Geography,2012(7):933-940.(in Chinese))DOI:10.3969/j.issn.1672-1683.2009.06.002

[17] 張銳,鄭華偉,劉友兆.基于PSR模型的耕地生態安全物元分析評價[J].生態學報,2013(16):5090-5100.

第5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 農村;環境質量;現狀;指標體系;江蘇泰州

中圖分類號 X8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1-0231-02

Ru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Taizhou City

HE Juan ZHAO Li

(Taizh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rural environment,and to classify the level of evaluation results. The index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by field study was analyzed,and taking the Heheng Village,Jishi Village of Taizhou City for example to test the system.

Key words rural area;environmental quality;status;index system;Taizhou Jiangsu

近年來,環境污染有加重的趨勢,但我國目前主要在城市環境保護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農村環境保護關注較少[1-2],相關的研究和評價剛剛起步[3]。一方面,農村環境污染具有排放主體分散性、隨機性、不確定性等特征;另一方面,目前的環境監測和評價方法主要是針對城市環境而設立的,不適合應用于農村環境評價監測,如何改進環境監測和評價標準,是目前農村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

1 農村環境質量概述

農村環境的種類與城市環境不同,最主要的特點是功能分區不明顯,也完全區別于農業環境,它更加側重于人類的生活環境[4]。在這里提到的農村環境質量是指農村的土壤、空氣、水等自然資源的環境質量,同時也包括在這種環境中生產的農林牧副魚等農產品的質量,即與農村人口居住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環境質量。

目前,農村環境質量監測滯后于農村的發展,許多監測項目不適合農村環境,農村環境中污染較嚴重的項目監測有些還存在缺失,而不嚴重的污染項目存在重復監測的情況[5]。

同時由于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剛剛起步,研究者僅僅初步構建相關的監測和評價方法,有許多方面需要改進,并且尚需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指標的細化,以真實地反映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村環境質量現狀。

2 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的建立

2.1 指標體系的建立

根據完整性原則、代表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對泰州市典型農村地區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社會經濟與自然概況、農業生產情況、水源地情況以及污染狀況等,確定了泰州市典型地區的農村環境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由高到低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3層,指標層共計10個指標(表1)。

2.2 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計算方法公式如下:

RQI=Cenv×Ienv+Ceco×Ieco(1)

式(1)中,RQI為農村環境質量綜合指數;Cenv為農村環境狀況指數權重,為0.6;Ienv為農村環境狀況指標值;Ceco為農村生態狀況指數權重,為0.4;Ieco為農村生態狀況指標值。

各指標層因子解釋如下:

2.2.1 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數。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為評價依據,評價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根據水質類別確定地表水水質指數:Ⅰ類對應指數100,Ⅱ類為90,Ⅲ類為80,Ⅳ類為40,Ⅴ類為20,劣Ⅴ類為0。

2.2.2 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選擇主要水源地開展監測評價。以《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為評價依據,評價采用單因子標準指數法,根據水質類別確定地表水水質指數:Ⅰ類對應指數100,Ⅱ類為90,Ⅲ類為80,Ⅳ類為40,Ⅴ類為20,劣Ⅴ類為0。

2.2.3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根據公式計算:

環境空氣質量指數=100×(1-A/N)(2)

式(2)中,根據《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6―2012)二級標準評價,A為1 h平均值超標個數;N為各點位的監測數據個數總和。

2.2.4 環境狀況指標。由地表水環境質量指數、飲用水源地水質指數、環境空氣質量指數、理化指標土壤環境質量指數、有機指標土壤環境質量指數、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指數加權組成。各指標權重分別為0.20、0.20、0.25、0.20、0.15。

2.2.5 土壤環境質量評價。采用單項污染指數法。計算公式:

Pip=Ci/Sip(3)

式(3)中:Pip為土壤中污染物i的單項污染指數,Ci為土壤中污染物i的實測濃度,Sip為污染物i的評價標準。根據Pip值的大小,將土壤污染程度劃分為5級,評價分級標準見表2。

2.2.6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根據《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技術規定》(試行)中的評價方法,農村生態狀況指數Ieco由生物豐度指數、植被覆蓋指數、水網密度指數、土地退化指數、人類干擾指數加權組成。各指標權重如下:生物豐度指數0.20,植被覆蓋指數0.20,水網密度指數0.20,土地退化指數0.15,人類干擾指數0.15。

2.2.7 農村環境質量綜合評價。根據農村環境質量指數大小,將農村環境質量分為5級,即優、良、一般、較差、差(表3)。

3 泰州市農村環境質量狀況監測與評價

3.1 典型村莊的選擇

季市村位于靖江市季市鎮中心,河橫村位于姜堰區沈高鎮,分別位于泰州市南部地區、中部地區。其中季市村占地8.8萬m2,總人口1 328人,歷史文化悠久,村內有始建于明代洪武5年,距今有640年以上歷史的青龍寺,有蘇中地區第1尊“藥師佛”,村中環境優美。該村對泰州地區農村生態環境研究具有典型性,其生活方式得到了國內外環境保護機構的認可,并且該村通過發展生態觀光農業,促進了該村的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了環境。

3.2 監測結果

3.2.1 飲用水源地質量監測結果。對泰州市三水廠、靖江市三水廠進行監測,其監測結果通過單因子評價法,進行評價分析,評價分析的標準是依據國標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為依據。結果表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27項指標,總氮項目不計入評價,該水源地的水質指數到達80,符合國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標準。

3.2.2 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結果及評價。對靖江市上青龍港、下青龍港口,姜堰區林場公路橋、洪林大橋進行了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監測的項目依據國標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的基本項目24項,地表水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Ⅲ類標準,水質評價為良好,地表水水質指數為80。

3.2.3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及評價。對季市村、河橫村的環境空氣進行了監測,所測指標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濃度值都要優于國標《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6―2012)規定的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指數為100。

3.2.4 土壤監測結果及評價。姜堰區河橫村選擇了3個基本農田監測點位,1個草莓園監測點位、1個葡萄園監測點位,靖江市季市村選擇了1個基本農田,1個種植園,1個商住區,共計8個監測點位。進行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的相關指標都優于國標《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所規定的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指數為100。

根據上述方法進行計算,河橫村、季市村的環境狀況指數均為92.0。

3.2.5 生態環境狀況監測結果。根據Landsat8 TM衛星遙感影像解譯結果顯示,泰州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5.15。

3.3 評價結果

對泰州市的農村進行了農村環境質量評價,泰州市靖江市季市村和姜堰區沈高鎮河橫村的農村環境質量指數均為81.3,按照農村環境質量分級評價標準,評價的結果都為良。

4 結語

河橫村、季市村均是以農田種植為主,正在發展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環境質量評價結果說明,農村環境處于良好級別,屬于輕微污染,生態環境良好,基本適合農村居民生活和生產。評價結果與現實情況基本符合。

農村環境污染具有排放主體分散性、隨機性、不確定性等特征,并且農村環境功能分區不明確等特點,進行農村環境質量指數構建時,使用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空氣質量、地表水土壤環境質量等作為分項指數,其在指數中所賦權重是否恰當,尚需進一步驗證。

目前,農村環境質量評價相關研究欠缺,目前的監測和評價方法亟待改進,這也為環境監測工作者提出了問題和挑戰,需要在未來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究。

5 參考文獻

[1] 易國鋒.我國農村環境保護的困境及對策[J].環境管理,2007(6):80-83.

[2] 于水斌.農村污染方資格證已迫在眉睫[J].四川環境,2007,26(1):112-114.

[3] 朱承聿,單正葡.基層環境監測站開展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的探討[J].中國環境監測,1994,10(5):41-44.

第6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環境保護制度;現狀;經驗;政策建議

1 我國環境保護制度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1.1 生態環境破壞者違法成本低,警示效果難以提升

現階段,環境法治制度難以完全適應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需求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要求,沒有對生態環境破壞者形成嚴重的打擊,生態環境破壞者累教不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質量難以得到提高。缺乏完善的環境保護制度,現行環境法律處罰力度偏輕,生態環境破壞者違法成本低,難以遏制他們的破壞行為,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體制、職能以及相應部分的管理制度在環境法律中并未得到明確的細化,由于違法懲罰力度偏輕,一些企業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就會在建設過程中進行環境評估報告,環境保護評估報告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也助長了部分企業違法環境保護制度氣焰,部分企業污水排放并為達到排放標準,這對生態環境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司法手段并未與環境保護制度有效結合,環境民事賠償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在生態環境遭受到破壞之后難以獲得相應的賠償,環境保護工作難以順利開展。

1.2 環境保護制度執行效率低

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中,唯GDP的政績考核機制普遍存在,資源消耗、環境損害以及生態效應尚未納入到經濟社會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還未形成科學有效的績效評估機制和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在這種情況下,導致很多地方政府缺乏足夠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感,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標準形同虛設,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質量低,另一方面,環境保護領域利用市場手段不足,難以體現生態服務和自然資源價值的市場機制和制度的重要組員,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難以解決,這導致很多企業對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錯誤的意識,公民環境權益缺乏有效的保障。

2 建立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國內外經驗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歷史比較長,隨著工業化進程環境保護問題逐步顯現,西方國家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出并優化了環境保護制度,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也不斷提高,環境問題在不同階段通過制度都得到了有效解決。因此,我國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必須根據國家實際情況,借鑒西方國家優秀的生態環境保護經驗。

2.1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

從西方國家生態環境問題制度經驗可以看出,污染物控制是環境保護部門基礎工作,也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核心手段,在生態環境制度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開展污染物控制工作,必須重視污染控制與質量改善的對應關系,將污染控制的各項制度與環境質量聯系起來,對影響環境質量的因素進行全面控制,進而真正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環境質量控制的全面改善。

2.2 環境信息公開、社會公眾參與和監督

西方國家環境保護工作中,對公眾參與度極為重視,公眾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公眾意識覺醒和公眾有效參與,充分展現公眾的監督的重要作用,維護自身的環境和健康權益。通過信息公開,可以有效提高信息透明度,能夠為公眾環境知情權、環境監督權以及環境健康權提供充分的保障。將公眾參與作為改善國家生態環境和提高生態文明建設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核心,有效提高了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對解決環境問題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3 建立我國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的政策性建議

3.1 源頭嚴防制度

首先,建立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環境保護目標體系、統計體系以及核算制度,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以及環境效益納入到國民經濟統計核算體系,加強國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聯系,增強人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質量。其次,建立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對于一些不符合環境保護標準的企業要及時叫停,對污染嚴重的企業進行停產處理、淘汰和推出,修訂完善的高耗能、高排放以及資源型企業市場準入條件,促使企業能夠嚴格遵守環境保護制度,并按照相應標準進行生產,從而最大限度解決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問題。最后,改革和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建立完善的社會風險評估制度,建立健全社會風險民意溝通以及利益訴求機制,對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控,增強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使人們能夠意識到破壞環境的社會風險,增強社會公眾參與度,通過公眾參與最大限度解決環境問題,在環境保護工作開展工作過程中建立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3.2 過程嚴管制度

第一,建立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通過績效考核機制,增強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意識,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加強環境保護力度。第二,建立統一公平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企業生產排放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通過制度約束進一步減少污染物不合理培養對生態環境形成的不利影響,從而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建立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監管以及行政執法制度,對工業源點排放的所有污染物進行統一監管,整合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以及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探索出符合標準的環境保護機制,推動建設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環境保護工作質量。

3.3 后果嚴懲制度

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刑事責任追究制,強化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追究,對于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和個人,必須加大違法違規成本,明確環境權益機制,準確確認環境污染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確保環境侵權受害人能夠及時得到賠償,使責任人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通過懲罰提高自身環境保護意識,將這種意識貫穿到生產生活,可以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建設速度的加快,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的關注,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國家經濟發展中關注的焦點,在社會建設過程中,必須充分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嚴格貫徹落實環境保護制度,規范社會生產行為,結合我國國情對環境保護制度不斷改革和創新,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生態系統保護和環境質量改善提供充分的保障,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張永亮,俞海,夏光.等.最嚴格環境保護制度:現狀、經驗與政策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2).

[2]盧現祥,許晶.不同環境保護制度的績效比較研究――基于省級動態面板數據[J].貴州社會科學,2012(5).

[3]周迪.論環境行政法律關系的重構--以法國工業分類環境保護制度為例[C].//2013年全國環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2013.

第7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黃河三角洲;改進的ahp;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1672-1683(2011)01-0099-03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ppraisal of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using the improved ahp method

chen shuang,yang guo-fan

(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hp,the index system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ppraisal of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was built in this study.the improved ah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weight of each appraisal index,and consequently to determine the main factors,secondary factors,and general factors which have impacts on the eco-environment of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ood re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delta had been highly emphasized by the sectors concerned while the climate re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delta had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which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landscape planning,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wetland.

key words:yellow river delta;improved ahp;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appraisal

濕地生態系統是陸地與水域之間水陸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綜合體,被譽為“自然之腎”。人類對濕地的關注和研究隨著20世紀50、60年代全球環境退化、濕地喪失及由此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而開始。目前,濕地的保護與持續利用已成為當今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由于歷史原因和認識偏差,中國在過去較長時間過分強調對濕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忽視了對其的保護。隨著科學發展觀的不斷深入人心,人們日益認識到保護濕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傳統的層次分析法(簡稱ahp)[8]是對一些較為復雜、較為模糊的問題做出判定的簡易方法,特別適用于那些難于完全定量分析的問題,為解決多目標決策問題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目前已在世界各國得到迅速普及和發展,并在社會、經濟、軍事、管理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戴新等[1]利用傳統的ahp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質量進行評價,使得難以定量化的濕地生態質量指標定量化,為黃河三角洲濕地景觀規劃、管理和保護提供決策依據。然而,傳統的ahp方法在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時候,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傳統的ahp中的判斷矩陣一般不滿足一致性,此時說明決策者對被比較的元素所賦的值,有些是不準確的[2]。石建等[3]指出,t.l.saaty等人提出的層次分析法采用“1-9”標度構造成比較矩陣,其一致性效果不理想。傳統的ahp沒有充分利用已有定量信息,認為傳統的ahp是研究專門的定性指標問題,對于既有定性指標也有定量指標的問題討論得不夠[4]。傳統的ahp提出對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討論得較多,而對判斷矩陣的合理性考慮得不夠,這是因為對標度專家的數量和質量重視不夠[5-6]。基于此,本文以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為例,將傳統的ahp方法中由“1-9”標度,改進為ahp層次分析法的“9/9-9/1”的新標度,構造成比較判斷矩陣,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進一步的評價,以得到更加科學、精確的結果,并將所得結果與戴新等[1]的評價結果進行對比。

1 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簡介

黃河三角洲是我國三大三角洲之一,地理位置位于東經118°07′-119°18′,北緯36°55′-38°12′之間,處于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環抱的渤海灣南岸中心地帶,處于京津唐經濟區與山東半島經濟區的結合部,同時又是環渤海經濟區與沿黃經濟帶的交匯點。三角洲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海岸線全長約590 km,濕地總面積約4 150 km2,是全國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國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濕地,是國際重要濕地之一。黃河三角洲各類濕地面積如表1所示[7]。

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包括油田開采和石油加工業等所產生的工業廢氣,給其帶來很多負面影響。例如黃河三角洲9條入海河流的河口水質均受到污染。潮河、挑河、溢洪河、廣利河、神仙溝等河口污染嚴重,致使魚、蝦、貝類數量減少,鳥類失去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和食物條件。淺海、灘涂水質均受到了石油類污染,影響了淺海灘涂生物的多樣性。因而,對黃河三角洲濕地的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綜合分析,維護該區域內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刻不容緩。

2 改進的層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

最初由美國運籌學家t.l.saaty教授于20世紀70年代初提出,它是將半定性、半定量問題轉化為定量問題的有效途徑,將各種因素層次化,并逐層比較多種關聯因素,為分析和預測事物的發展提供可定量依據。

2.1 層次分析法的標度改進

傳統的ahp在應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使用“1-9”的原始標度準確率會降低;各層次之間聯系設立混亂;數據處理過程繁瑣等;這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本文對傳統的“1-9”標度進行了優化改進,采用新的標度“9/9-9/1”,詳見表2。

2.2 改進的ahp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2.2.1 明確問題并建立層次模型

為便于成果引用和結果比較,參照文獻[1],本文選取的評價指標也依據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結構、特征、社會發展現狀和規劃,篩選出形成和影響生態環境質量的3類,共計13個主要特征因子,如圖1所示。總目標層a,在濕地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體系建立的總目標就是黃河三角洲濕地ahp綜合評價;要素層b,根據濕地生態功能及濕地影響因素從濕地生態環境、濕地功能、濕地環境質量指標3個方面分析,用這幾個方面特性的非線性相加來反映總目標的價值;指標層c,具體反映要素層的多項指標,根據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與生態過程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條件與效用。

     在上表中取b13=9/5,其含義表示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濕地生態環境指標相對于濕地環境質量指標而言,屬于稍微重要;b31=5/9表示濕地環境質量指標相對于濕地生態環境指標,屬于較不重要。依據文獻[8]的相關公式計算,求得最大特征值λmax=3.000 8,一致性檢驗系數cr=0000 7,cr<0.1,建立判斷矩陣具有令人滿意的一致性。按照上述方法,以此類推可得要素層對指標層的最大特征值、歸一化特征向量,并對特征矩陣進行一致性分析,結果均滿足要求。要素層對于相應各評價層的計算結果,見表4。

2.2.3 層次總排序

利用上面層次單排序的結果,綜合得出本層次各因素對更上一層的優劣,最終得到指標層對總目標層的優劣順序。對求出的各間接判斷矩陣的向量進行權重計算,并進行排序得出表5。根據文獻[8]計算公式所得,層次總排序隨機一致性比例cr=0.0050,cr<0.1,層次總排 根據歸一化后各指標權重值排序結果,可以把13個指標劃分為重要指標(≥0.12)、次要指標(0.07~0.12)和一般指標(≤0.07)3類,結果見圖2。

2.2.4 結果分析

從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因子指標劃分圖可以看出13項評價因子中,指標 c1、c6為重要指標;指標c3、c5、c10、c12、c13為次要指標,共計5項指標;c2、c4、c7、c8、c9、c11為一般指標,共計6項指標。

3 結論

經分析,得到以下初步結論:重要指標c6(權重極大值)與一般指標中權重最低的指標c7(權重極小值)二者之間的權重相差比較懸殊,差值達到0.1225。說明在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中,相關部門在三角洲的洪水調節功能(指標c6)這方面,重視程度相對較高,投入力度也比較大;然而,在氣候調節功能(指標c7)方面,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顯示結果中,一般指標里面的其他幾個指標的權重也相對較小,都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和警惕。

參考文獻:

[1] 戴新,丁希樓,陳英杰,等.基于ahp法的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質量評價[j].資源環境與工程,2007,(2):135-139.(dai xin,ding xi-lou,chen ying-jie,et al.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ppraisal of the wetland 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by ahp method [j].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2007,(2):135-139.(in chinese))

[2] 王傳玉.改進ahp中判斷矩陣一致性的一種新方法[j].安徽機電學院學報,2001,(4):47-50.(wang chuan-yu.a new method improving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omparison matrix in ahp[j].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igineering,2001,(4):47-50.(in chinese))

[3] 石建,郭躍華.基于指數標度的層次分析法及其應用[j].南通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4):4-7.(shi jian,guo yue-hua.ahp on the basis of index number scale and its usage [j].journal of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tural science),2004,3(4):4-7.(in chinese))

[4] 吳殿廷,李東方.層次分析法的不足及其改進的途徑[j].北京師范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64-267.(wu dian-ting,li dong-fang.shortcomings of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method[j].journa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4,(2):264-267.(in chinese))

[5] 魏翠萍,章志敏.一種改進矩陣一致性的算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0 (8):62.(wei cui-ping,zhang zhi-min.an algorithm t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a comparison matrix[j].systems engineering-theory & practice,2000,20 (8):62.(in chinese))

[6] 王應明.判斷矩陣排序方法綜述[j].決策與決策支持系統,1995,5(5):101.(wang ying-ming.an overview of priority methods of comparison matrix[j].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1995,5(5):101.(in chinese))

第8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關鍵詞:環境保護 環境監測 結合 技術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b)-0136-01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的農村經濟呈持續穩定的良好發展態勢。然而在受到“注重生產發展,輕視生態環保”的思想影響之下,盡管農村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可農村生態環境情狀卻每況愈下,甚至不少地區的農村出現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并威脅到人民生命健康的惡劣現象。因此,要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環境檢測技術,對污染地區進行及時科學的治理,并對易受污染的地區進行實時的預防,從而為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環境安全提供保障[1]。

1 我國新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目前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水資源污染較為嚴重。來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最新檢測報告顯示,我國農村人口飲用水達不到安全標準的有3億多,其中有9000多萬人因為水污染而造成飲用水不安全。造成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大量使用化肥、生活污水長期污染其主要飲用水源—— 地下淺水層及地表水。另外,畜禽養殖也是造成農村飲用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2]。

土壤資源受到嚴重污染。在重慶市有關部門對典型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進行的調查中顯示,重慶市稻米及蔬菜的鉛超標率高達46%和60%,七氯和異狄氏劑醛及硫代硫酸鹽的檢出率均在85%以上。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化肥的應用,導致大部分化學元素滲透到土壤環境之中,嚴重破壞了土壤生物的多樣性。

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日益擴大。伴隨農膜使用量的日益增加,非降解農膜破碎部分大量殘留在土壤及地表,又由于生活垃圾的隨意丟放、傾倒和排放,畜禽糞便未設置污染治理措施等等,導致固體廢棄物的污染日益擴大[3]。

2 環境檢測技術在解決目前農村建設中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的重要作用

環境檢測技術通過及時的采集和分析數據,可以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及五種多樣性等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監控和檢測,從而能夠讓相關專家根據對其檢測的數據的詳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及措施,以便起著保護環境、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構建環境檢測技術,加大對農村污染排放的監督,從而起著保護環境的作用。一方面由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投入環境檢測技術的硬件設備;另一方面對環境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加以培養,建立對農村環境檢測工作及其污染治理的技術支持機構,加大對農村污染排放的監督。同時為了避免重大災害事故發生,還要構建環境監測技術預警體系,并將信息自動化引入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當中,實施環境的實施在線監測效果,從而更進一步提高監測工作質量,以便能更好地保護農村環境[4]。

環境檢測技術能夠對不同的生態問題加以監控,從而幫助人們及時提出最佳的解決措施。利用環境監測技術可以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等環境污染問題的不同污染點進行監測,幫助人們找到污染源,以便能夠及時地對污染排放加以控制。由此可以有效地減少污染源排放,使得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改善,從而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例如,在利用環境檢測技術來解決水土流失問題是,可以利用該技術對不同年份及季節的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分析這些數據并從中發現規律,從而制定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水水土流失的措施。

3 環境保護和環境檢測技術的有效結合

將環境保護和環境檢測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環境檢測工作,能夠很好地為環境保護指明方向,從而為人們科學地評估農村環境質量情狀、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提供地堅實的依據。

要將環境檢測技術與環境保護有效地結合起來,首先,需要充分整合并創建一個綜合協調環境監測領導小組,組織協調當前區縣級等相關部門現有的環境監測資源。包括農林、衛生、畜牧、環保等部門的專業設備、交通設施及技術人員等。將所有資源進行整合,并明確環境監測分工,令小組人員之間相互密切配合。

依據當地的環境質量狀況及經濟發展水平,明確檢測目標,并制定出農村地區環境監測切實可行的方案,如確保供應開展環境監測工作所需的財力、人力、物力等,組建一支能機動、快速地進行環境監測的專業隊伍;重點選準一些與農村群眾生活生產等密切相關如飲用水源酸堿礦化度、畜禽排放污水的COD等相關環境項目進行監測。

確定并采用合理的采樣地點、采樣頻次及采樣方法進行檢測。并對樣品處理化驗分析方法和期限加以明確規定,以便所得到的監測取樣的化驗分析及時并準確。同時,還要作出相應的監測分析報告。

對環境監測分析數據的方法渠道進行妥善合理的安排,并對各地群眾在日常生活如何注意防患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加以科學指導,從而有效地預防因環境問題而給群眾生活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5]。

結束語:構建環境檢測技術體系,有利于我國農村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同時也是貫徹并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中心環節。另外,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社會發展及進步的必然要求。只有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得以實現,才能令經濟及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得到滿足,從而實現資源、環境及人口三者之間關系的良性循環。因此,要利用現代高科技的環境檢測技術,對污染地區進行及時科學的治理,并對易受污染的地區進行實時的預防,從而有效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實現農村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靳紅海.淺析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及保護措旌[J].致富時代:下半月,2011(11):135-139.

[2] 周麗莉.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農業裝備技術,2012(1):158-166.

[3] 林萬成.淺析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舉措—— 以河南省為例[J].新農村(黑龍江),2011(3):134-136.

第9篇:生態環境質量現狀范文

廈門市流域概況及“十三五”水環境治理取得成效

廈門市境內主要包含島外9條溪流,皆為獨流入海水系。其中過蕓溪流域隸屬海滄區,后溪、瑤山溪以及深青溪流域隸屬集美區,官潯溪、埭頭溪流域隸屬同安區,九溪流域隸屬翔安區,東西溪和龍東溪流域均有翔安段和同安段2部分。“十三五”期間廈門市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有較大的提升,國控斷面水質逐步穩定,水質指數持續降低;小流域省控斷面2018年全部消除劣V類。2020年,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主要流域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主要流域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小流域“以獎促治”斷面水質達標率、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和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實現“6個100%”[1]。2020年2月,廈門市西溪隘頭潭國控斷面水質在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全國第六[2];3月排名全國第三,排名創歷史新高[3]。

水生態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水資源缺乏廈門市由海島和大陸兩部分組成,境內重點流域短促均為季節性山溪河流,里程短、坡度大、匯水面積小,無較大天然湖泊,降雨不易收集和儲存,水量隨季節變化明顯,雨季存在行洪安全問題,而枯水期則水量不足,甚至出現斷流現象,生態需水和景觀需水量得不到保障,水資源開發難度大。根據2020年水資源公報[4],廈門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2.34億m3,全年水資源總量僅為5.453億m3,比上年減少50.15%,比多年平均值減少55.82%。水資源總量的減少,主要因素為降雨量驟減。2020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37.5mm,比多年平均值1513.3mm減少38.05%,屬于特枯水年。廈門市是福建省城鎮化水平最高、淡水資源最匱乏的典型水資源約束城市。2.水環境有待提高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國省控斷面全面達標,水質明顯好轉,但部分月份水質仍存在不達標現象,重點河流水質存在超標風險。加之島外大部分溪流徑流量小,環境容量小,自凈能力差,部分溪流市、區兩級監控斷面還存在劣V類水質。河流上游或者沿岸均存在一定數量的耕地,季節性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比較突出。近年來島外4區城鎮化持續快速發展,人口增加使得城鎮污水量迅猛提升,污水配套管網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部分污水處理廠顯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3.水生態受損廈門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劃定981km2的生態控制線(占廈門陸域總面積的57.7%),并在《美麗廈門環境保護總體規劃》中全部作為全市陸域生態紅線實施線,按照強制保護與限制開發進行差異管控[5]。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東西溪流域汀溪水庫及上游、蓮花溪上游、澳溪上游等區域的水生生物的數量在減少。局部流域上游農業開發導致多處河岸緊鄰農田,河道與農田之間的寬度達不到緩沖效果;中下游河道部分河岸硬質化,無法對城市降雨徑流污染進行削減。總體來講,河道下泄流量減小、護岸硬質化緩沖能力較弱、生物多樣性不足是流域生態系統完整性受損的主要原因。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1.保護目標到2025年,廈門市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達到83.3%;國省控考核斷面不出現劣V類水質;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比例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恢復有水河流1條。2.主要任務及對策2021年,廈門市根據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新時期、新任務和新要求,在梳理當前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現狀以及形勢的基礎上,首次開展了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6]編制工作,重點圍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流域水資源保障程度提高、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這3方面提出對策措施。(1)水環境質量改善保障飲用水源安全,主要包括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農村污水整治、保護區退果還林生態補償、水源涵養工程、水源保護區污染整治、飲用水源地監管等多項任務。持續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完成蓮花水庫等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推動枋洋水利樞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穩步推進古宅水庫、石龍水庫等“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強化流域綜合整治,推進流域精細化管理。對島外9條溪流進行系統全面梳理排查,實施以國省市區控制斷面目標和水環境功能區相結合的地表水環境質量管理。堅持“一河一策”,系統治理、精準施策,逐一研究解決方案。對入河排放口整治情況進行“回頭看”,開展全覆蓋檢查監測,建立入河排口日常巡查與長效管理機制。補齊城鎮污水治理短板,推進排水管網溯源排查與雨污分流改造。針對重點流域污水處理能力不足、農村雨污分流不到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不穩定、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加快實施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市政管網正本清源、加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和維護、緩沖帶建設、生態溝渠維護等對策措施。(2)水資源保護強化水資源保障,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恢復和保障生態流量,加強農業種植節水技術的推廣。嚴格控制區域水資源利用總量,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推廣應用噴灌、管灌、微灌、防滲渠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鼓勵、支持、實施區域內節水灌溉建設項目。建立生態補水制度,開展可供水源分析,推進生態補水。按近期及遠期規劃,分批實施補水調配和保水工程。近期,擬開展九龍江雨洪及馬鑾灣再生水廠工程至過蕓溪補水工程,前場污水處理廠至深青溪補水工程,以及內田污水廠至蓮溪和九溪生態補水工程。(3)水生態系統修復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實現從單純的流域水環境治理模式到“三水共治”生態保護模式的轉變。一要加強流域沿岸緩沖帶巡查,對侵占河道或者緩沖帶的農田落實退耕還河,結合實際進一步細化流域邊界。二要實施河湖健康診斷和流域濕地恢復建設,構建水—岸—陸梯級植物景觀,提升河岸緩沖能力。三要積極防控外來有害物種,加大土著魚類等水生生物保護力度,通過生態水系建設和河道綜合治理,補充生態基流,提高流域生態流量,滿足水生生物生長需求,保護流域生物資源,增加水生植物多樣性,提升河道水生態環境質量。四要試點開展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

結語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国产自精品在线| 97免费人妻无码视频|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亚洲最大成av人网站|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韩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9| 欧美粗大猛烈进出|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亚洲区色播| 人妻无码中字在线a|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欧美精品色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麻豆|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四十色区在线视频| 私人毛片免费高清影视院| 欧洲多毛裸体xxxxx|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美女裸体网站| 性色做爰片在线观看ww| 日韩毛片基地|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国产免费| 久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人人射| 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人妻|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aa毛片|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2021国产精品国产精华|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6699国产精|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首页| 顶级少妇做爰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