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生物質能的來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質能的來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質能的來源

第1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關鍵詞】 資源環境約束 生物質 電力企業 競爭力

一、基本內涵

綜合各學者的研究,發現當前對于企業競爭力形成機理主要存在四種觀點,即資源觀、能力觀、知識觀、市場觀。資源觀把企業看成一組資源的集合體,側重于從企業資源及其異質性視角分析企業競爭力。企業的持久競爭力源自于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模仿和替代的戰略性資源。能力觀認為,在生產過程中投入的資源要素是基本的分析單位。資源本身是沒有生產能力的,是生產活動對資源進行協調與組合。企業知識理論認為,企業的核心是知識,知識是最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資源和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企業的異質性決定于企業知識的差異。市場觀以邁克爾?波特為代表,側重于從企業外部產業市場結構進行分析,認為產業市場結構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建立起主要作用。

而當我們把資源控制能力和環境保護能力納入企業競爭力內涵范疇時,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的內涵可進一步理解為以下三個主要方面:第一,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是指在生物質電力企業在內外部因素影響下,能夠穩定掌握市場份額,持續獲取利潤,能夠在與商業對手的競爭力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第二,資源環境約束下的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強調資源控制力和環境保護能力對鋼鐵企業的重要性,但是,并不否認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的重要性;第三,生物質電力企業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表現在土地資源的約束、政府環境規制等方面。

二、影響機理

1、外部影響因素分析

(1)法律法規因素。生物質能發電作為生物質能源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交易機制、補償機制、定價機制等各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研究。而這一系列的發展,不僅需要生物質能發電企業、產業自身的不斷完善,更需要來自于國家、各級政府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的扶持。因為國家以及各級政府是產業運轉的執行主體,其相關的法律政策可以監督、調控相關市場,保證產業穩健地發展。法律法規政策體系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生物質發電企業與產業的發展情況。

(2)經濟市場因素。首先,生物質能電力企業競爭力最直接的影響來源于產業鏈。因為一個企業在經濟社會中并不是孤立的,企業從生產到銷售都與其產業鏈上的一系列不同的行業市場緊密相關。生物質能電力產業的上游原材料主要來自于農林業,其下游銷售方為電網和大用戶。生物質能電力企業如何與上下游企業進行談判,從而保證企業的成本收益率,也就關乎著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競爭力。產業鏈的一體化進程可以減弱產業鏈給企業帶來的沖擊,將部分成本內部化,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其次,生物質能電力企業作為新能源產業的新型電力企業,必然要面對火電電力企業的競爭。相比傳統發電企業,生物質能電力企業的競爭優勢如污染小、燃料豐富等都是提升其競爭力的關鍵因素。相比其他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如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風能發電等),生物質能不再有污染小、燃料豐富等競爭優勢,在未來的發電行業中,清潔能源發電企業會成為生物質能電力企業最有利的競爭對手。

(3)社會環境因素。企業的競爭力不僅僅體現于企業自身的盈利狀況,更體現于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的社會責任提高了整個社會對于本企業的好感,而這種好感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還會增加企業產品的競爭優勢,從而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的社會責任通常體現在企業向政府上繳的稅收情況(社會貢獻率)、企業吸收就業情況、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的程度、企業保護公共環境的力度等。其次,企業以及企業產品的知名度、顧客對產品的滿意程度也關系著企業的競爭力。

(4)資源條件因素。生物質電力企業發電需要的主要是農林廢棄物、生活垃圾等,所需的原料豐富、易得是企業的競爭優勢,有利于競爭力的提升。但是生物質能產業化發展所需要的資源遠超于現有的資源。原材料供小于求意味著價格的升高,將增加生物質電力企業的成本,從而減弱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競爭力。今年上半年,武漢凱迪電力公司就因燃料價格太高導致企業虧損甚至停產。可見生物質能的資源條件因素影響著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競爭力。

(5)生態環境因素。生態環境是現階段全社會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之一,也是制約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生態環境因素的制約不僅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甚至影響著一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生物質能,就是在資源環境約束的大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發展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趨勢的。相比傳統的電力企業,生物質能電力擁有一定的生態環境方面的競爭優勢。但是生物質能的發展不利于生態物種多樣性等新的環境問題依然制約著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2、內部影響因素分析

(1)經營盈利能力。任何一個企業的目標都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沒有利潤的企業在市場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因此一個企業的生產效益水平決定著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水平。較低的生產成本,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還可以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另外,企業資金的周轉能力、償債能力也關系著企業的競爭力。較強的資金周轉能力和償債能力,可以提升投資者以及民眾對企業的信心。生物質電力企業相比傳統的電力企業,其生產原材料豐富且便宜,較低水平的生產成本可以提高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競爭力。

(2)內部資源能力。新世紀中,企業競爭力的根本即為人力資源的競爭。企業所擁有人力資源綜合素質的總體水平決定著企業競爭力的水平,因為人力資源反映著一個企業所有員工的知識技術水平,是一個企業能力形成的重要條件。生物質電力企業作為新型能源開發利用的先行者,更需要高知識技術水平的員工,以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科研轉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等,從而提升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競爭力水平。除此,基礎資源也是任何一個企業不可缺少的資源。電力生產設備、電力的儲存與傳輸設備等等,都是保證電力企業成立以及正常運轉的最基本的資源。生物質能所需的基礎設備擁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此生物質電力企業能否擁有先進、完善的基礎設備直接影響著其電力產品的生產,影響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技術創新能力。生物質電力企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都影響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著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較高的技術可以將生物質能資源完全消耗,減少耗損,降低電力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企業掌握更多的技術創新,吸收更多的國內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在生物質電力行業中的地位,從而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使得資金―技術―資源良性循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特征分析

1、資源豐富是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的優勢

電力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支持。例如火力發電離不開化石能源、水電離不開水能資源,而生物質發電離不開生物質資源。生物質能是一種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并將能量儲存。生物質能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可再生能源之一,也是唯一一種可以再生的碳源。目前,可以作為生物質能資源的有五大類,即:農林廢棄物、能源作物、禽畜糞便、工業有機廢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生物質能的利用途徑主要有三種:直接燃燒、熱化學轉換和生物化學轉換。直接燃燒生物質資源可以將生物質能轉化為熱量和電力;熱化學轉換可以將生物質能轉換成生物質燃氣、生物原油等;生物化學轉換可以將生物質能轉換為乙醇、沼氣等。綜上所述,由于生物質資源的來源非常廣泛,因此全球生物質資源儲存量非常豐富,且可再生;其次生物質資源可以轉換為電力、燃氣等多種能源,應用廣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類發展所需的能源,緩解化石能源減少所帶來的能源危機問題。但是生物質資源存在來源供給不穩定、儲存難等問題。由于中國生物質資源具有生產季節性、資源獨占性、原料多樣性等特點,生物能源產業發展的規模和布局首先要考慮資源的合理、有序利用,考慮多種綜合利用路線,統籌發展。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的生物質來源于收購的秸稈等廢棄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耕地面積不斷下降,以及惡劣天氣的增多,生物質資源的收購成本、收購數量將不確定、不穩定,且生物質資源分散不集中。另外,大量生物質資源的存儲需要干燥適宜的安全空間,一定程度上會增加生產成本,降低企業競爭優勢和競爭力。

2、低碳環保是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的動力

生物質能作為新型可再生能源,擁有污染小、可再生性強的特性。首先,生物質能是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太陽能進行轉換的,而植物的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生物質資源大面積的開發利用不僅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反而會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另外,燃燒單位生物質能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分別是化石能源的1/35、1/73和1/1.7。可見,生物質能的污染非常小。其次,我國地大物博,近1.7億畝耕地、30590.41萬公頃林地和19545.22萬公頃的森林面積可提供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且可再生性強,人類可以持續使用。

3、技術創新是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通過創新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改善生產手段,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縮短生產時間、提高產品質量的效果,增強盈利能力,并最終提高生物質電力企業競爭力。生物質電力企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企業,技術水平、創新能力都影響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直接影響著生物質電力企業的生產成本,較高的技術可以將生物質能資源完全消耗,減少耗損,降低電力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企業掌握更多的技術創新,吸收更多的國內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在生物質能電力行業中的地位,從而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企業科技成果的轉化,使得資金―技術―資源良性循環,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王曉明、唐蘭、趙黛青:中國生物質資源潛在可利用量評估[J].三峽環境與生態,2010(5).

[2] 趙新剛、劉平闊:生物質能對化石能源的替代性――基于中國工業部門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12(4).

[3] 劉剛、沈鐳:中國生物質能源的定量評價及其地理分布[J].自然資源學報,2007(22).

第2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一、固化技術

能量密度小是生物質能源利用上的主要問題,此問題使得生物質常占用大量空間,儲藏與運輸成本高。為了解決這個難題,生物質固化技術應運而生;在一定壓力與溫度下,將生物質原料干燥并粉碎,之后壓合成燃燒效率與燃燒性能較高的高密度規則固體,大幅度降低了儲藏與運輸費用,為生物質燃料的工業生產以及廣泛引用提供了可能。生物質固化的方式有許多種,熱壓成型技術設備成本低,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成為了應用最普遍的生物質固化處理手段。有以針對大豆和玉米秸稈為原料的固體燃料研究表明,用熱壓成型法處理秸稈時,在含水率10%左右,成型率較高。生物質固體燃料在使用時也會出現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其燃燒時的結焦現象,嚴重影響了固體生物質燃料的大規模應用。現今,對固體燃料的燃燒結焦的研究還非常少,故此問題很難解決,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科技的進步生物質固體燃料的發展一定會有新的契機。

二、液化技術

生物質的液化是在高溫高升溫速率的條件下實現原料的熱裂解氣化,之后裂解氣在很短時間內冷凝獲得生物質液體油,這種生物質液體油清潔高效、綠色環保是一種優質液體燃料。生物質液體油的生產設備趨于小型,工藝較為簡單,相對其他高溫高壓工藝成本較低;然而由于對熱裂解的機理方面的研究有限,其生產效率還比較低,故至今沒能大規模應用于工業生產。生物質液態油的物理性質以及組分含量與其燃燒效率和燃燒性能密切相關,現今眾多專家學者正對生物質熱裂解液態油的物理以及化學性質開展深入研究,并開發了多種新型液化技術。在眾多新型生物質液化加工法中,基于超臨界流體卓越的擴散性與溶解性開發的超臨界液化技術效果最為顯著,但其設備成本較高,工藝復雜工業應用較為困難,但在實驗室技術的層面上受到了廣泛關注。有研究者以大豆秸稈為原料研究了其在水與乙醇超臨界體系中的液化過程,并考察了乙醇組分含量對生物質液態油轉化率的影響。實驗表明,在中等乙醇摩爾分數的條件下,產物油分含量最大。

三、氣化技術

以氧氣為助劑,利用生物質不完全燃燒的特性將生物質變為CH4、CO、H2等可燃性氣體的過程稱之生物質的氣化。在所有生物質利用手段之中,氣化技術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20世紀末日本能源學家吉川邦夫提出了生物質高溫氣化的思想,并在東京工業大學進行了實驗。我國郭建維利用制備的諸多Ni基催化劑利用流化床反應設備進行了生物質氣化技術的研究,并對各種催化劑的效果進行了評價。生物質氣體中存在大量焦油,對生物質氣體的凈化是提高產品質量的關鍵工段。工業上新興的去焦油技術是催化裂解法,在高溫下(一般在800℃以上)將焦油催化分解變為小分子氣體并入燃氣之中,既省去了傳統洗焦水污染嚴重的問題又增加了生物質燃氣的燃燒組分,前景廣闊。

四、前景展望

到21世紀中葉,世界人口將接近九十億,為了滿足人民生活需求,糧食作物的種植規模必將持續擴大,從而產生大量的莊稼秸稈,為生物質能源產業提供了充分的原料,這也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化石燃料使用后嚴重的污染問題近年來也備受關注,我國也出臺相關政策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例如,在一些城市實行“搖號申領私家車牌照”和“私家車單雙號出行”等規定,這都十分有利于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同時,生物質能源產業也面臨諸多挑戰,現在國內的生物質能源生產企業規模還十分有限,資金缺乏,生產工藝落后,科研創新能力較差。此外,生物質能源的產品銷路狹窄、產業鏈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因素制約著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然而隨著政府對生物質能源的關注程度的不斷加大與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許多問題都會逐漸得以解決,生物質能源產業將會迎來新的生機。

五、小結

我國缺乏石油資源,且煤炭資源因為近年來的過度開發,各地煤礦也出現余量不足的情況。生物質能源的原料種類多樣,轉化形勢不一,用途廣泛,另外其清潔環保,二氧化碳排放少,前景廣闊。此外我國是農業和人口大國,生物質資源豐富,農村剩余勞動力眾多,在此得天獨厚的環境下,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地在鄉村大力開發生物質資源,緩解城市能源短缺并實現農民增收。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的生物質資源技術還十分落后,產品轉化率不高,造成了大量的原料浪費,針對此問題政府應劃撥經費支持生物質利用的技術創新,增加優質生物燃料的產量,支撐我國能源戰略。

(作者單位為河南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張馳(1989―),男,河南新鄉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負載型催化劑在酯交換反應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 高蔭榆,雷占蘭,郭磊,等.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及其研究進展[J].江西科學,2006,24(6):529-533.

[2] 胡亞范,馬予芳,張永貴.生物質能及其利用技術[J].節能技術,2007,25(4): 344-347.

[3] 徐慶福,王立海.現有生物質能轉換利用技術綜合評價[J].森林工程,2007, 23(4):8-11.

[4] 王賢華,周宏偉,王德元,等.生物質能轉化利用技術系統探討[J].能源研究與利用,2009(2):1-4.

[5] 唐紅英,胡延杰.國外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世界林業研究, 2008,21(3):72-74.

[6] 管天球.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31(4):71-74.

[7] 潘澤江,曹明宏.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其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0):2228-2229.

[8] 孫振鈞,孫永明.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06,8(1):6-13.

第3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真正可再生的就是林木”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在日前舉行的一次論壇上指出,目前生物質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優勢還沒有得到充分認識。“可持續發展不僅對中國,對全人類都是當前最大的一個問題。要講可再生,真正的可再生就是林木”。

張永利表示,盡管“十一五”以來,中國林業生物質能源工作初步打開了局面。但林業生物質能源建設才剛剛起步,與國家對林業生物質能源的需求和應發揮的作用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生物質能源在整個能源結構中應該增加比重,發展的力度應該加大。在林業生物質能源中,我認為液態燃料的發展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張永利說。

按能源當量計算,生物質能源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列第四位。根據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統計,全球可再生能源的77%來源于生物質能源,而生物質能源中的87%是林業生物質能源。不過,目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利用尚不到能源總量的0.5%,林業生物質能源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

《規劃》制定了未來10年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的目標和思路。

《規劃》同時明確了具體發展目標,到2015年,林業生物質能源替代700萬噸標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1.52%,其中,生物質熱利用貢獻率為90%,生物柴油貢獻率為10%。

到2020年,林業生物質能源可替代2025萬噸標煤的石化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2%,其中,生物質熱利用貢獻率為70%,生物柴油貢獻率為25%,燃料乙醇貢獻率為5%。

扶持政策“貨幣化”

分析人士指出,生物質燃料行業發展的主要途徑就是加大政府補貼力度,促使行業盡快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逐步實現自我贏利。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對加快林業生物質能源建設尤為重視,生物質能的相關扶持政策也日益指向“貨幣化”。

據張永利介紹,為全面加快林業生物質能源建設,中國實施了財稅扶持政策。自2009年以來,政府對7個企業營造的近90萬畝油料原料林基地進行了補貼,補助資金達1.78億元。

第4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關鍵詞:生物質能;資源總量;新疆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109-02

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進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化石能源,不僅造成了化石能源的日趨枯竭,而且也帶來了生態環境的破壞,這些都越來越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受到了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普遍關注。因此,只有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這種持續了數百年的能源供給及消費模式,大規模地開發利用包括生物質能在內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清潔環保的可再生能源,才能真正使人類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本質意義上說,包括生物質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長久保障和不竭動力。

作為可再生能源,生物質能是指所有可以作為能源使用的源于植物的物質。而植物的成長通過光合作用,綠色植物的葉綠素吸收陽光與植物吸收的CO2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把太陽能轉變成生物質的化學能固定下來。因此,生物質能來源于太陽能,是太陽能的有機儲存 [1]。生物質能資源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和水生植物可作為燃料使用的部分,合理采伐的薪柴、原木采伐和木材加工的剩余物,能源植物,人畜糞便,農副產品加工后的有機廢棄物,有機的廢水、廢渣,城鎮有機垃圾等。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直接燃燒供熱,二是供氣或發電,三是生產液體燃料。

新疆是能源供應大區,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但是作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其枯竭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同時作為傳統的農牧大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這種情況下,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對于維護新疆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農村和農業發展、改善農村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疆生物質能資源總量的估算

新疆地域廣大,生物質能資源豐富,為對其進行合理的估算,本文把新疆生物質能資源分為四類:一是農作物資源;二是薪柴資源;三是人畜糞便資源;四是城市生活垃圾資源。

1.農作物資源。農作物資源以農作物秸稈為主,農作物資源量是以農作物產品的產量進行推算的,首先宏觀的確定產品與秸稈的質量比值。如產出1KG玉米,估計就有2KG玉米秸稈,其谷草比(產率)為2。農作物秸稈資源量的估算公式

式中,Sn為秸稈資源量;i=1,2,3,…,n為資源品種編號;Si為第i種作物產量;di表示第i種農作物谷草比(產率)。

新疆農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麥、玉米、大麥、豆類、薯類、棉花、油料、甜菜、蔬菜、果用瓜、苜蓿等。新疆2007年水稻、小麥、玉米、大麥、豆類、薯類、棉花、油料、甜菜、蔬菜、果用瓜、苜蓿的產量分別為62.52萬噸、359.22萬噸、396萬噸、24.26萬噸、20.69萬噸、101.36萬噸、290萬噸、40.3萬噸、586.93萬噸、1 173.99萬噸、338.67萬噸、205.47萬噸,根據新疆2007年農作物產品產量利用農作物秸稈資源量估算公式估算,新疆農作物秸稈資源量估算值為4 073.558萬噸,折合2 154.912萬噸標準煤。

2.薪柴資源。新疆薪柴資源豐富,薪柴資源量可以通過下述三類估算方法進行估算:1)森林采伐木和木材加工的剩余物,可用作燃料量按原木產量的1/3估算。2)薪炭林、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疏林的收取或育林剪枝,按林地面積統計產柴量。3)四旁林(田旁、路旁、村旁、河旁的林木)的剪枝,按樹木株樹統計產柴量。假設有一片較大的地域范圍,里面有幾個區域,2)和3)中各種林木在不同的區域里擁有不同的情況,統計這片地域范圍的薪柴資源量,可用下式估算:

式中,Sx為統計地域范圍的薪柴資源量;i為統計地域范圍的區域數,i=1,2,3,…,n;j為第i區域內的林地種類,j=1,2,3,…,m;Fij為第i區第j種林地的面積;Yij為第i區第j種林地的產柴率;Qij為第i區第j種林地的可取薪柴面積系數(取柴系數);Tij為第i區第j種四旁林的株樹;Xij為第i區第j種四旁林的產柴率;Yij為第i區第j種四旁林的取柴系數;W為統計地域范圍內年原木產量;1/3為原木加工產生的剩余物比例。

2007年,新疆薪炭林面積為1 256公頃、用材林面積為3 300公頃、防護林面積為60 704公頃、經濟林面積為51 958公頃、四旁林為2 937.07萬株。根據薪柴資源估算公式的估算值為21 355.22萬噸,折合12 193.83萬噸標準煤。

3.人畜糞便資源

人畜糞便資源量,是以人口數,禽畜存欄數,年平均排泄量為基礎進行估算,在計算兒童、幼畜的糞便資源量時,要乘以成幼系數。統計公式如下

式中,C為人畜糞便資源量;i為資源的來源類別,i=1,2,3,…,n;Pi為第i類成人或成畜的數量;Ai為第i類每個成人或成畜的年糞便排泄量;Ri為第i類兒童或幼畜數量;Bi為第i類兒童或幼畜的成幼系數。

新疆2007年人口總數為2 095.19萬,牛、馬、驢、豬、山羊、綿羊2007年底存欄數分別為486.98萬頭、86.09萬頭、113.92萬頭、237.9萬頭、608.1萬頭、3 475.34萬頭。根據人畜糞便資源量估算公式的估算值為1 081.864萬噸,約折合540.932萬噸標準煤。

4.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是由居民生活垃圾、商業和服務業垃圾、少量建筑垃圾等廢棄物所構成的混合物。其成分和產量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城市人口、居民收入、燃料結構、飲食習慣、城市建設以及季節變化等的影響。根據新疆2008年統計年鑒統計數據估算,新疆2007年生活垃圾清運量為340.19萬噸,約折合39.46204萬噸標準煤。

根據對新疆農作物資源、薪柴資源、人畜糞便資源和城市生活垃圾的估算,新疆生物質能資源總量26 850.832萬噸,折合標準煤14 929.14萬噸。

二、新疆生物質能資源分布特征分析

由于新疆地域廣大,各地區自然條件各異,因此,農作物的作物品種、種植面積大小不同,資源量各異。林業發展程度不同,薪碳資源量不同,林木種類、面積差異較大。人畜糞便資源的分布將隨著人口集中度及畜牧業發展的不同而不同。生活垃圾資源量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

本文利用新疆2008年統計年鑒數據,對新疆2007年各主要地區的生物質能資源量進行估算。估算結果為:喀什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克蘇地區、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的農作物資源比較豐富,分別為737.8012萬噸、426.6608萬噸、342.0262萬噸、341.8427萬噸。喀什地區、克孜勒蘇自治州、和田地區、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的薪柴資源較為豐富,分別為7 771.191萬噸、2 806.759萬噸、2 328.804萬噸、2 097.703萬噸。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喀什地區、阿克蘇地區人畜糞便資源較為豐富,分別為357.5358萬噸、185.2862萬噸、119.6185萬噸。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區的城市生活垃圾資源較為豐富,分別為141.6萬噸、48.19萬噸、27.3萬噸、18.25萬噸。

同時,各地區生物質能的分布密度也存在較大差異:克孜勒蘇自治州、吐魯番地區、喀什地區的人均生物質能分布密度較大,說明上述三個地區的人均生物質能資源占有量較大,生物質能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喀什地區、克孜勒蘇自治州、吐魯番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生物質能資源分布密度較大,每平方公里資源量較大,具有便利的資源獲得性。可以對上述地區的具有區域優勢的生物質能資源進行集中開發利用。

三、對生物質能資源的開發利用

人類對生物質能的利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是,長期以來以傳統的直接燃燒方式利用它的熱量,直到20世紀,特別是近一二十年,當人們對節約能源與環境保護的意識有了普遍提高,對地球固有的化石燃料日趨減少有一種危機感,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尋求能源持續供給的今天,生物質能利用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才有了快速的發展。根據新疆生物質能的資源總量及分布特征,對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應該因地制宜。

1.針對新疆廣大的農牧區,應該主要采用直接燃燒技術及生化轉化技術。通過改進爐灶燃燒技術、鍋爐燃燒技術和壓縮成型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降低污染、保護環境。發展小型戶用沼氣技術,不僅可以提高農牧區生活用能的能源品位,而且也符合循環經濟的理論。

2.針對新疆城鎮地區,如烏魯木齊市、伊寧市等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較大的城鎮,應該進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等有機廢棄物的高效厭氧處理及發電技術的產業化應用程度,以及大型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及發展熱電聯產技術。

3.針對農作物秸稈集中地區,如喀什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應該集中利用農作物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秸稈直接燃燒發電技術及秸稈制取液體燃料乙醇技術,在薪柴資源集中地區,應該大力發展薪柴燃燒發電技術,集中供電,調整生活用能結構。通過秸稈直接燃燒發電技術、秸稈氣化技術和秸稈制取液體燃料技術,不僅利用規模大、利用效率高,還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境,緩解日益進展的能源危機。

4.針對能源植物種植面積大并集中的地區,應該大力發展能源植物制造乙醇、纖維素制造乙醇、生物柴油及間接液化技術(天然氣、柴油等),并做好產業化示范、應用及工程示范等。

參考文獻:

[1]陳勇.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第5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關鍵詞:低碳經濟;生物質發電企業;戰略管理

根據2012年底國家能源局印發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到2015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年供氣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500萬噸。由此可見,隨著全球能源危機和低碳經濟的客觀要求,生物質能發電已經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方面,生物質能發電行業本身具有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的技術優勢,另一方面我國農作物秸稈、稻殼等生物物質資源豐富的基礎條件,這些都為我國發展生物質能發電創造了內外部條件。近些年來,我國對生物質能發電日益重視,但是眾多的企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科學的戰略發展規劃,技術示范推廣缺乏資金支持,相關的優惠政策不能及時到位等。在此背景下,研究如何破解我國生物質能發電企業的發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外生物質能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筆者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總結了國外支持生物質能發展的成功經驗,具體包括以下幾點:(1)通過一定的法律支持和合理的發展規劃進行規范。生物質能的發展需要通過立法的方式來確定現代生物質能發展戰略,并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例如,美國奧巴馬政府確定EPA法律條例以及BCAP條例,以實現國會制定的2022年前生產360億加侖可再生生物燃料的長遠目標。(2)尤其注重相關技術的研發與國際合作。技術障礙是現代生物質發電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例如,歐盟制定生物質可持續利用的研發計劃,注資5200萬歐元,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高校、研究機構及產業界的82家合作伙伴共同參與。(3)良好的現代生物質發電項目的融資環境建立。例如,巴西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完善:其一:巴西政府通過補貼、統購燃料乙醇以及一些行政手段進行支持生物質發電項目;其二:企業可享受低息優惠貸款政策,以及享有國家政策性銀行設立的專項基金,最高可獲得90%的信貸資金;其三:企業通過政府支持,獲得國際合作資金支持,如從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獲取貸款,或通過全球環境基金(GEF) 及國際合作利用清潔發展機制(CDM)獲取發展生物質發電項目的支持等。

二、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發展戰略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國家財政和稅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在產業化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具體如下:

(一)從國家政策和整體產業布局層面看

1.企業戰略制定的政策依據不足:當前國家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審批程序不完善,手續繁雜,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積極性。

2.企業缺乏戰略意識,導致項目布局無序:通常來說,生物質能發電產業鏈由燃料供應、電力設備、電力生產及電網這幾個主要部分組成。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戰略決策時,綜合考慮影響戰略制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事實是,由于我國大力支持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產業的發展,導致很多企業盲目上項目,資源配置極度不合理。比如由于缺乏產業區域規劃,導致一個地區內出現生物質電廠集聚的現象。后果往往是企業由于無法負擔主要燃料的高價格而被迫停產。

(二)從企業自身的層面看

1.企業戰略制定功能定位不科學,導致發電成本畸高問題。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需要進行宏觀環境PEST分析。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我國一些生物質發電企業往往是急于“跑馬圈地”,不僅疏于對國家相關環境等政策的調研,而且對自身的優劣勢也缺乏SWOT分析 。其后果是運營成本的提高,一些企業在生物質能資源收集、運輸、加工和貯存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困難。

2.企業的技術推廣模式陳舊:一般來說,生物質能發電企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企業,其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直接關系著企業生產成本的高低。準確地說,其技術的推廣模式是關乎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支持生物質發電產業相關扶植政策的陸續出臺,我國一些企業發展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熱情持續高漲,甚至忽略了自身發展的現實情況。比如,一些生物質發電領域的先進適用技術的投資風險較高,很多中小企業受制于規模和資金,不僅技術科技研發能力弱,而且還存在技術轉移渠道不健全等問題。

3.企業進行生物質發電項目的融資渠道單一,并且缺乏健全的風險投資體系。

三、完善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的對策和思考

通常來講,企業制定發展戰略,需要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國家有關政策規定、以及地方經濟社會基礎和自然資源條件等各種因素。對于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來說,基于目前企業整體的客觀情況,制定戰略方案需要注意如下方面的工作。

(一)科學制定適宜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規劃

科學制定適宜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規劃是企業發展生物質發電項目的關鍵所在:首先,要求企業能夠根據國家及地方最新的電源政策和整體產業布局為根本導向,也就是保持對國家新能源產業相關導向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其次,進行通過深入調查和評估生物質能資源情況進行項目的選擇。即企業在進行生物質發電項目規劃時,需要合理規劃生物質發電的站址、投入規模,以此來系統規劃降低企業的運營風險。再次,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階段的戰略。我國生物質能技術和設備與國外還存在差距,需要我國企業目前以生物質發電技術研發為焦點,積極推進引進、消化和吸收,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采取專業化和集中型的發展戰略,從而保證企業集中優勢資源,處于一個相對有利的發展地位。

(二)加大對生物質發電技術推廣的商業模式創新

我國發展生物質發電產業一方面需要技術創新,通過產學研結合培養專業技術人才來整合現有的技術資源,推動新技術的研發和示范,不斷完善相關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加快生物質發電技術和設備國產化的進程,以此提高企業在新能源發電市場上的份額;另一方面需要多渠道多方式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其一建議打造國家財政引導、企業資本市場為主體的金融環境。比如要推進企業進行生物質發電技術的推廣,需要銀行“綠色信貸”的支持;其二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服務機構的聯合行動。企業通過與他們的相互協作,比如建立生物質發電技術創新聯盟,分攤技術創新的風險,合作捕捉市場機會等。

(三)不斷開拓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融資渠道

目前我國生物質能發電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就是融資困難。如何破解這一瓶頸問題,需要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共同努力。當前,企業發展生物質發電項目的資金來源主要有企業內部資金、國家財政資金、銀行信貸、外資、資本市場資金和民間資本。具體的融資模式有建立生物質能項目發展基金,杠桿租賃融資、ABS融資和CDM項目融資等。就全球范圍來講,現代生物質能項目和水電項目是CDM模式運作項目的主要部分。建議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積極獲取國家政府的支持,積極爭取利用CDM機制與國外發達國家相關研究結構和大學進行合作,從而為其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提供中長期發展資金。需要企業在進行生物質發電項目投資時,特別注意的是申請 CDM 融資時間和具體流程。此外,需要構建有利于融資的信用環境。企業要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不斷提高自身的財務透明度和可信度,還要按期償還債務,這樣從長遠來看,有利于提高企業進行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市場性融資成功的可能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世界能量需求量不斷增大,而石化能源不斷枯竭的大背景下,生物質能被賦予了時代的使命和發展意義。為了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中,我國生物能行業乃至生物質發電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如何制定領先的戰略方案至關重要。本文從國外的經驗切入,再有針對性得提出我國生物質發電企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基于戰略分析的視角提出建議,這是對生物質能發電這一新興行業的戰略研究初探,希望對企業的具體時間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沈西林.影響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因素分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1).

[2]朱潤潮.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 2010(06).

[3]張鐵柱.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1(06).

第6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ecology and recycling economics,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structure of the bio-energy industrial chain of HB Corporation in Mongolia, which ha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logical, recycling economics and network chain.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ongitudinal extension and circumferential process, this paper further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on perfecting the network of the bio-energy industrial chain.

關鍵詞: 生物質能產業;生態產業鏈網;循環經濟;生態工業

Key words: bio-energy industry chain;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network;recycling economy;ecological industry

中圖分類號:F2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1-0109-03

0引言

生物質能作為一種化學態能,不僅能夠發電、供熱,而且還能轉化為液態燃料和生物基產品,是唯一可大規模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主要發達國家的技術專家和決策者都非常重視生物質能產業的開發[1]。近年來,伴隨著針對生物質能產業創新而發生的“車人爭糧”、“人道危機”、“環境問題”等激烈論爭,在此背景下,生物質能產業基于循環經濟理論、工業生態理論所建立的生物質能生態產業鏈網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已成為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新的趨勢和特點。

1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結構解析

HB集團發展生物質能產業,主要是利用各種植物秸稈、林作物以及不能作為食用油的油作物等。HB集團所在城市耕地面積中有可耕地1100萬畝,灌溉面積900萬畝,有待開發面積760萬畝。其主要糧食作物包括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各為190.8萬畝、208萬畝,另外還有油葵、食葵等經濟油料作物,這為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纖維類原料;巴彥淖爾市邊際性及周邊的土地多為沙荒地、鹽堿地、荒坡地,共有2000萬畝,其可作為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的林木種植基地,種植面積可達300萬畝以上。HB集團現已在該市邊際性土地上建立石油植物園,重點培育油料作物文冠果,該植物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生長周期為2年,主要產于內蒙古地區,適應性強,喜生于沙質肥沃土壤,根系深,有抗干旱的優良特性,一般在干旱沙荒地帶生長良好。

目前集團開發的生物質能三大產品包括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該集團以石油植物園、甲醇基燃料系統、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纖維制乙醇系統、熱電聯產系統、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框架,各系統之間通過中間產品和廢棄物的相互交換而互相銜接,從而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物質能產業鏈網(圖1)。本文將從企業鏈、產品鏈、生產鏈、技術鏈四個方面對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進行闡釋。

1.1 HB集團企業鏈解析從圖1中可以看出,HB集團主要由三條企業鏈組成,企業鏈①:石油植物園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環境處理系統,是以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鏈中下游企業,該系統的物料投入主要是來自集團內生物質能生產系統和熱電聯產系統生產過程中排出各種廢水、廢渣和廢氣等廢物;企業鏈②:生物甲醇系統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石油植物園,以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鏈中上游企業,它表示廢水、廢渣和廢氣等經該系統處理后,被集團內其他系統循環利用的過程。其中該系統主要利用回用水工程,將廢水經過處理以后,達到了工業用水的要求,因此又重新被集團中甲醇基燃料系統、燃料乙醇系統所利用;企業鏈③:石油植物園燃料乙醇系統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石油植物園,以熱電聯產系統為鏈中上游企業,它表示該系統以利用甲醇基燃料系統的余熱和其他投入為基礎,將產生的電、汽、熱全部應用于集團內三大生物質能產品系統的生產過程。

另外,可以看出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熱電聯產系統與集團內三大生物質能產品系統的聯系緊密,實現了集團內的水循環、能量循環。

1.2 HB集團產品鏈解析從產品結構視角看,產品鏈是指以某項核心技術或工藝為基礎,以市場前景比較好的、科技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關聯度比較強的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為鏈核,以產品技術為聯系,投入產出為紐帶,上下連結、向下延伸、前后聯系形成的產品鏈。產業鏈中,上一個企業的產出是下一個企業的投入――這是產業鏈的“基礎內含鏈”[2]。

從企業鏈的角度來講,HB集團僅有三個生物質能產品系統,但從產品鏈的角度來講,HB集團生物質能產品共有五種:生物甲醇、生物柴油、生物油、燃料乙醇、碳酸二烷酯等。從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的工藝流程看出,油酸甘油酯通過酯交換、酯化,分別生成了生物柴油、生物油兩種生物質能產品;甲醇基燃料系統最終生產出生物甲醇、碳酸二烷酯兩種生物質能產品,碳酸二烷酯以生物甲醇為原料,由生物甲醇進一步加工而生成。另外生物甲醇作為中間投入,用于生物柴油、生物油系統中,作為最終生物質能產品生物柴油的中間投入,由此便形成了HB集團生物質能產品鏈。

1.3 HB集團生產鏈解析生產鏈是與最終產品生產直接和間接相關的諸多企業及社會經濟的若干部門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鏈狀經濟技術關系。

生產鏈結構及運行有兩個突出特點[3]:一是各個環節在空間上的并存性和運行時間上的繼起性。所謂空間并存性,是指鏈條的基本環節在空間上不能空缺,也就是在同一時點上各個環節都必須同時存在;所謂時間的繼起性,是指生產鏈的每一個生產環節的運動不僅自身不能停止,而且必須一個繼一個地有序地跟著前進;二是鏈狀結構之間的比例性和運動的平衡性。只有各環節在組織規模與作業數量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保持各環節在運動中的動態平衡,也只有保持鏈狀環節的動態平衡,才能保持整個生產鏈良性互動,并產生出整合的前推力量。

對于HB集團的五個系統,各個系統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其中任何一個系統產品產量和規模的變化都會給其他系統帶來影響。如:熱電聯產系統,該系統存在的意義是保證集團各系統的電、汽、熱及時、保質保量供應給其他的系統,這樣才能保證集團生物質能產品的正常生產。但是如果三大生物質能產品系統中任何一個企業想要擴大生產規模,那么該系統對電、汽、熱的需求便會增加,此時就應該相應的擴大熱電聯產系統的規模。

1.4 集團技術鏈解析產業鏈中每個企業為了保證產品生產的質量,都有一系列的技術支撐,所有不同環節企業的技術之和便構成了產業鏈的技術鏈[4]。由于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因此每個企業也都有獨特的技術,這些技術是企業的競爭優勢所在。當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首先就要引起產業鏈的技術鏈的變化,只有技術鏈能順利對接才能保證產業鏈生產上的對接,才能保證產業鏈的穩定運行。HB集團各系統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經濟技術聯系,沒有了各種生物質能技術的支撐,就不能形成生物質能產業鏈。

以纖維制乙醇為例,該工藝與發酵法纖維乙醇相比,成本相當于其58%,投資低65%,生產規模是其2-3倍,與天然氣制醇類燃料相比,大大節省了溫室氣體CO2的排放(是其26%),該技術工藝是由HB集團自己開發的。

HB集團吸納國內三所在生物質煉制領域技術領先的重點大學作為股東,共同辦企業。由大學教授與企業科研人員共同組成課題組;用大學的基礎研究設施和企業的應用研究、小試生產、中試生產設施共同完成科研開發;由大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與企業的產品研發、應用技術研究結合。隊伍精干、具備一流的研發試驗設施,形成靈活高效的運作機制,顯著的自主創新優勢和突出的技術特色,能夠持續不斷地為生物質煉制產業技術進步提供有力支撐。

2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的特性分析

2.1 生態產業鏈特性生態產業鏈一般是指依據生態學原理,以恢復和擴大自然資源存量為宗旨,為提高資源基本生產率和根據社會需要為主體,對2種以上產業的鏈接所進行的設計(或改造)并開創為一種新型的產業系統的系統創新活動[5]。生物質能產業鏈本身是一種借助于高新科技將“生態工業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耦合而形成的產業鏈,因此其必定具有一定的生態特性:

2.1.1 從集團發展生物質能的原料來看,甲醇基燃料系統、纖維制乙醇系統均以植物纖維、草這樣的農林廢物為原料,這些纖維素類物質是地球上最豐富、最廉價的可再生資源,對其的利用不但可恢復、擴充自然資源增量,還會減少這些廢物對生物生存空間的侵占和一定的環境污染;另外該集團利用巴彥淖爾市邊際性土地(沙荒地、鹽堿地、荒坡地)種植文冠果果樹等生物質能林木,原料供應不但做到了“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從而避免以往生物質能產業引起的“車人爭糧”、“人道危機”、“環境問題”等激烈論爭,而且將能源林基地建設與防風固沙、城市周邊綠化融為一體,更是很好的體現了該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的生態特性。

2.1.2 從生物質能產業鏈的“生態工業系統”角度來講,集團研發部依據生物質C、H、O循環機理、生物質煉制與環境的協調性、生物質產品技術經濟分析等設計和改進生物質能生產工藝,其生產過程中處處體現綠色、無毒和安全的特性。例如:在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整個工藝生產過程中,利用國際領先的工藝(生物柴油生產過程采用國際先進的漢高法;生物油生產過程采用國際先進的有利凱瑪法,這些方法為國際通稱的“綠色精細化工”行業),不添加任何對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添加劑,且工藝安全合理。另外,在生產過程中,涉及外運的易燃易爆品為工業溶劑油和甲醇,將采用專用車、專用道、專用時間運輸。

2.1.3 從生物質能產品利用的角度來講,生物質能產品較石油能源產品來講,其本身具有很好的環境友好特性。生物柴油具有優良的環保特性,主要表現在由于生物柴油中硫含量低,使得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可減少約30%(有催化劑時為70%);生物柴油中不含對環境污染的芳香族烷烴,因而廢氣對人體損害低于柴油。

一直以來,煤炭作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是我國主要依賴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其比例高達70%,然而煤炭的利用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CO2、SO2等有害氣體的大量排放,造成環境污染的同時也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生物質能作為世界第四大能源,是唯一既可再生又可直接儲運的能源,其開發利用可使人類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對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循環經濟特性循環經濟是指為保護環境,實現物質資源的永續利用及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按照生態循環體系的客觀要求,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促進物質資源在生產中循環利用的一種經濟運行形態。資源的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核心內涵,“循環”則是循環經濟的中心含義。“循環”是指經濟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資源在國民經濟再生產體系中各個環節的不斷循環利用[6]。

HB集團循環經濟特性主要表現在:

2.2.1 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對能源原材料的果實、秸稈、葉子等全方位的利用。以石油植物園中生產的文冠果為例,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優良木本油料樹種,種子含油量為45%-50%,種仁含油量70%。從能源角度看,是一種理想的能源林植物。HB集團將文冠果果實作為生物柴油、生物油投入的原料;其廢枝條用于燃料乙醇和熱電聯產系統;文冠果葉被采摘直接銷售到市場,經其他企業加工生產高級茶葉。

2.2.2 通過適當的技術盡量將生產的副產品進行回收。HB集團三大生物質能產品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均有一定數量的副產品生成。如:甲醇基燃料系統副產品二氧化碳、堆肥;生物柴油、生物油聯產系統副產品甘油、粕;纖維制乙醇系統堆肥。其中,副產品堆肥作為有機復合肥用于石油植物園的中間投入進行使用,以實現節約資源、減少集團開支的作用。另外,副產品甘油、粕等直接流入市場,為集團創造了額外的經濟效益。

2.2.3 在各系統生產過程中,一個系統排出的“廢物”作為集團內其他系統的最初投入進行生產。以甲醇基燃料系統為例,其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熱”就被熱電聯產系統所利用;集團內各系統生產過程中所排出的“廢渣”、“廢水”等廢物,均是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的最初投入。在環境綜合處理系統中,通過回用水工程,實現了集團內的水循環。

2.3 產業鏈網結構特性根據以上論述,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既具有生態性、又具有循環經濟特性。這就造成在集團內部,一條產業鏈的“下游企業”有可能另一條產業鏈的“上游企業”。產業鏈的這種特性,很好的實現了系統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通過上下縱向延伸和橫向環向拓展,形成產業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構建出生物質能產業共生網絡系統。其中上下縱向延伸是對生物質資源進行深加工,環向拓展就是將上下延伸的產業鏈排放出來的副產品或廢棄物再深度加工。

產業鏈網狀結構的構建需要多種技術,除包括循環經濟技術中通常使用的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以外,還包括系統優化技術以及共生鏈接技術。系統優化技術從系統工程的原理出發,通過資源、能源工業代謝分析,實現區域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價值流等優化配置的軟科學技術,可用于指導產業鏈網狀結構的構建;共生連接技術是在構建產品組合、產業組合、實現產業鏈鏈接和產業共生時所需要開始的鏈接技術,這對于構建生態產業鏈的成功起到關鍵作用。

根據前面對集團產業鏈的解析結果,該集團目前存在的縱向主導產業鏈有以下幾種:文冠果果實――生物柴油――市場;文冠果果實――生物柴油――生物油――市場;文冠果纖維莖稈――燃料乙醇――市場;生物質纖維――生物甲醇――市場;生物質纖維――生物甲醇――生物柴油――市場;生物質纖維――生物甲醇――碳酸二烷脂――市場。

而環向產業鏈的構建主要是靠集團內兩大寄生型共生系統為媒介進行搭建。環境綜合處理系統吸收并消化三大產品系統產生的廢水、廢渣、廢氣,并實現了廢水回用于集團各系統,實現了水系統集成;熱電聯產系統利用石油植物園中植物纖維以及生物甲醇系統的余熱實現發電,并用于集團各系統對于熱、電、汽的需求,但是從對該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耦合程度的考察結果來看,其在縱向延伸的深度和橫向延伸的廣度可進一步加強,從而構建出更加健全穩定的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狀結構。

3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改進措施

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在其結構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加深各種鏈網結構的縱向延伸和橫向聯系,從而又形成新內容的鏈狀結構,最終形成更復雜的產業鏈網狀結構。根據目前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如下改進措施:

3.1 燃料乙醇產業向上延伸與化石能源煤炭產業接軌,利用劣質煤炭褐煤與植物纖維雙原料技術,生產乙醇基燃燃料。具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在該地區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一部分劣質煤市場競爭力較弱,價格低廉,在對其開采過程中往往造成很大的浪費;另一方面,集團現有的纖維制燃料乙醇氣化技術存在著能量利用率低、過程污染嚴重等問題,因此該技術亟待改善。本文建議結合當地煤炭資源優勢在纖維制乙醇系統中將褐煤這一劣質煤作為原料與植物纖維混合制乙醇,在改進技術工藝的基礎上,使生物質能產業向上延伸與煤炭行業接軌。

3.2 延長生物甲醇產業鏈網生物甲醇系統可進一步利用甲醇催化脫水制備二甲醚、再度脫水制備汽油技術,生成最終產品生物汽油,延長其產業鏈長度,增加經濟效益。生物質能產品的主要風險來自市場的競爭,而產品的價格競爭又是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該項目直接利用本集團生產的生物甲醇來生產生物汽油,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生物汽油的市場競爭力,與原有生物甲醇產業鏈相比,其經濟效益的提高非常明顯。

3.3 擴大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的規模改進污水處理技術,并將處理后的水用于石油植物油的灌溉和生物柴油系統中,更好發揮集團水集成系統功能。集團環境綜合處理系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水集成系統的功能,但是其集成程度并不完善,這直接造成以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為主導企業的產業鏈網絡中的環鏈結構不夠發達。另外,集團中生物柴油系統也是一個用水量較多的系統,而目前其用水主要來源為新鮮水,因此為節約水資源,提高環境綜合處理系統的水處理能力勢在必行。

3.4 構建CO2利用產業鏈縱觀本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絡,我們發現在其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主要廢棄物就是CO2,且以生物甲醇系統為最,每生產一噸生物甲醇就會產生0.1噸的CO2。

結合本集團種植業與工業生產相結合的現狀,可考慮利用CO2發展生態農業。具體做法是:收集各系統產生的CO2氣體用于集團石油植物油溫室育苗過程,以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與此同時,還可利用集團中各系統產生的余熱來維持溫室溫度。

4總結

通過對HB集團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4.1 生物質能產業鏈網是一種借助于高新科技將“生態工業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相耦合的資源循環利用型產業鏈,以此發揮該產業在經濟部門中的靜脈作用。生物質能產業鏈網的培育要充分發揮產業集成技術與循環經濟技術的優勢。

4.2 生物質能產品企業的核心技術是提高生物質能產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HB集團應進一步加大對生物質能技術的開發力度,使其成為產業鏈中技術創新、專利、標準、品牌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核心企業,以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吸引更多的生物質能產品的消費者。

4.3 通過探討各產業之間的鏈網結構以及其特性,找到產業鏈上生態經濟形成的原因,并借此進一步提出了完善集團生態產業鏈網內部的“物質流”和“能量流”的幾個建議,以實現整個集團產業鏈網的和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Bioenergy 2006 Annual Report..

[2]Fischer G,Schratten L.Global Bioenergy Potential Through 2050 [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1(20):151-159.

[3]K. Maniatis,G. Guiu and J. Reisgo.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perspective in biomass and waste thermochemical conversion. In:A.V. Bridgwater,Editor,Pyrolysis and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and waste,CPL Press,Newbury(2003),pp.1-18.

[4]劉貴富.生態產業鏈研究―產業鏈基本理論[M].吉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96-98.

第7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面對突然爆發的滸苔危機,2008年6月,山東省科技廳和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快速響應,緊急啟動了防治滸苔科技專項,組織全省海洋科技力量,主要圍繞中國沿海滸苔分布,滸苔的生長機理和生態特征,海上漂浮滸苔的防治處置技術,滸苔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全省各海洋科研院所和相關企業遵循先啟動項目,再申報課題、撥付經費的原則,為盡快解決滸苔危機提供科技支撐。滸苔爆發在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的同時,也為人類帶來寶貴的生物質資源。與其他海藻相比,滸苔生長繁殖快,無須購置種苗,是一種極其廉價的海洋生物質資源。滸苔主要成分是多糖和粗纖維,其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含量也較豐富,脂肪含量則較低。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和寶貝,因滸苔大規模爆發所引發的事件也是如此,倘若其有序均勻生長,那將是價值連城的珍貴資源。因此,無論動用多少社會資源防治滸苔只是“治標”,滸苔的資源化利用才是長遠之計和根本點,即“治本”。滸苔資源綜合利用的生產鏈可劃分為低端與高端兩個層面,低端生產鏈主要集中于生物質肥料和生物質能源的開發,高端生產鏈主要圍繞食品及其添加劑、飼料、藥品、滸苔生物活性物質以及工程材料等幾個方面。目前,山東滸苔資源開發研究取得階段性進展。

一是滸苔肥實現產業化。在化肥行業面臨價格高昂、資源短缺以及現代農業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海藻肥的出現給人們提供了新的肥料來源。中國海洋大學生物工程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滸苔肥系列數十個品種,可日處理3000噸滸苔,使“談滸色變”轉為“變廢為寶”,已成為亞洲地區海藻肥料研發的領航者。由滸苔制成的海藻肥,有機質含量高達50%以上,富含氮磷鉀等,作物產量提高3%,抗病性明顯增強。

二是成功應用滸苔生物質能。海藻具有生長繁殖快,不與糧食爭耕地,易于養殖等優勢,可為生物質能產業提供充足廉價的原料供應,成為當前全球生物質能研究開發的新方向。滸苔恰恰是這類可發展生物質能源的海藻品種之一。山東科技大學清潔能源研究中心開展了將滸苔煉化為生物原油的研究,成功開發了連續快速水熱液化制取液體燃料技術。

三是滸苔飼料實現規模化生產。近年來,隨著養殖業的迅速發展,飼料緊缺,尤其是蛋白質飼料缺乏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滸苔飼料富含單珠菌、葉綠素、褐藻酸鈉等成分,是一種難得的優質牲畜飼料。青島科奈爾飼料公司攻克了大規模生產過程中的溫度控制、速度控制等關鍵性技術難題,有效解決了清理上岸滸苔存在雜質和重金屬等方面的問題,使“滸苔飼料”的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確保了出口海藻飼料品質達到進口標準。目前滸苔飼料已成功實現規模化生產,每100噸鮮滸苔可加工15噸成品飼料。

第8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一、經驗:通過立法、規劃和鼓勵補貼等政策,持續推動生物質資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

(一)美國通過立法和補貼政策促進生物質乙醇產業發展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生產國,乙醇商業化生產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玉米一直是其主要的生產原料。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以法律形式確定了生物質能源的主導地位和具體發展指標。2002年11月,《美國生物質能與生物基產品展望》報告對美國生物質資源研究做出了遠景規劃,提出到2030年,美國生物質能和生物基產品將發展成為完善、成熟并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為美國農業經濟增長創造新的機遇,并向消費者提供性能優良、綠色環保的生物基產品。

1999年,美國了《開發和推進生物基產品和生物能源》總統令,制定了到2030年以生物質燃料替代目前石油消費總量30%的發展目標,占國家電力的5%、交通運輸燃料的20%和化工產品的25%。2005年,美國能源部提交的報告顯示:生物質能已經開始對美國的能源做出貢獻,2003年提供了1億噸標煤能量,占美國能源消費總量的3%,超過水電而成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來源。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美國在生物質資源研發領域的資金投入逐年遞增,其中,包括2008年12月能源部投資2億美元支持利用生物質原料生產先進生物燃料的商業化研究與實踐、2009年1月其能源部與農業部聯合支持有關生物燃料、生物質能及生物基產品生產技術與過程的研發項目等。即使在金融危機發生之后,生物質資源研究仍成為美國經濟復興和再投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5月,美國能源部宣布,復興計劃中將有7.865億美元用于加快先進生物燃料的研究和開發、以及商業規模的生物精煉示范項目等。

發展生物燃料對美國經濟發揮了極大的推動力量。據統計,僅 2007年發展乙醇使美國減少進口2.28億桶原油,原油進口減少量約占美國原油進口總量的5%,相當于為美國經濟節省了165億美元;乙醇生產經營、乙醇運輸以及新建乙醇生產企業投資,共為其國內生產總值增加476億美元,為美國各經濟領域創造了近24萬個工作崗位;使美國消費者增加了123億美元收入,為聯邦政府創稅約46億美元,同時為各州和當地政府創稅36億美元。

奧巴馬上臺后,提出了7000多億美元的巨額經濟刺激計劃,同時,確保實現國會設定的2022年美國生物燃料年產量達到360億加侖的目標。為減輕糧食負擔,美國已經做好了向非糧的二代生物燃料過渡的部署,到2030年,生物燃料替代30%化石運輸燃料中,玉米原料只占6.7%,九成以上將是非糧原料。其最新舉措是加快纖維素燃料乙醇的研發和產業化。(詳見表1)為盡快實現第二代生物燃料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美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和鼓勵政策。

2007年10月,美國生物質研發技術咨詢委員會了新的生物燃料與生物基產品路線圖,確定了生物質技術發展的主要障礙和解決途徑。

(二)歐洲各國對替代燃料的立法支持、差別稅收以及油料植物生產的補貼,共同促進了生物柴油產業的快速發展

歐盟委員會提出,2010年運輸燃料的5.75%用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替代,到2020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20%。法國計劃到2015年生物柴油的產能將從現在的每年600萬噸增長到1000萬噸。目前,意大利是歐洲生物柴油使用最多的國家之一。在2001年制定的金融法中,意大利計劃在3年內將生物柴油的生產配額從12.5萬噸增加到30萬噸。德國政府鼓勵使用生物柴油,對生物柴油生產企業全額免除稅收,使其價格低于普通柴油。德國在2003年頒布法規,準許自2004年起,無需標明即可在石化柴油中最多加入5%的生物柴油。同時,德國還規定了機動車使用生物燃料的最低份額,從2004年起的2%提高到2010年的5.75%。新規定的出臺將使生物柴油營業額從2000年的5.035億美元猛增至24億美元,平均年增25%。西班牙2002 年12月30日頒布法令,對生物燃料全部免征特別稅,該稅是浮動的,根據石油產品和生物燃料生產成本的變化進行調整。

2009年4月23日,歐盟的生物燃料政策也拍板定案,其生物燃料也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和發展方向。《可再生能源指令》和《燃料質量指令》這兩道與生物燃料政策相關指令的產生,將對歐洲生物燃料行業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并影響全球生物燃料市場。

(三)巴西通過規劃推動生物柴油發展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產國。2002年,聯邦政府推出生產和使用生物柴油計劃(PNPB),計劃目標為:2008年1月開始,將在全國燃料消費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1月該比例將上升到5%。為了推進該計劃,聯邦政府分步驟、分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可行性分析階段。結論是:在經濟上,可以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縮小區際之間的收入差距。在社會發展上,可以扶持社會弱勢階層,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在環境上,通過使用生物柴油,減少廢氣和空氣污染,可以降低社會的醫療成本。在發展戰略上,可以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降低國家能源安全風險。

第二階段:完善法律和政策階段。首先,定義和規范生物質能源,同時在法律、政策、稅收上給予支持。在稅收上針對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采取不同的優惠稅率,給予貧窮地區更多的稅收減免。按照該種差別稅率的邏輯,政府政策有義務保護兩個薄弱環節:(1)農民的種植環節。聯邦政府為了鼓勵小農戶種植油料作物,保障全部收購,創造了一個“社會燃料”憑證,以此來決定企業稅收減免的多少。(2)市場環節。政府公布生物柴油的質量標準,以保障提供到市場上的都是高質量的產品。

第三階段:計劃的實施階段。在各項法律、政策和稅收標準確立以后,2004年12月6日,聯邦總統宣布推出PNPB。2005年,第一個加入2%生物柴油的加油站開業,聯邦政府以拍賣的方式收購生物柴油,只有擁有“社會燃料”憑證的企業才能參加拍賣。政府的介入和收購,主要目的是形成實在的市場需求。

目前,世界可再生能源消費僅占總能源消費的14%,而巴西占45%。巴西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國,30年來,乙醇生產導致巴西原油消耗下降,累計節省520億美元,還提供了100萬個工作崗位。

二、各國開發生物質能源帶來的啟示

(一)利用自身資源稟賦的比較優勢,尋找新的替代原料來源,力求保持能源安全、環境安全與糧食安全協調發展

從中國的情況看,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張錦華與吳方衛研究認為,我國農產品中資源稟賦最高的是甘薯,玉米也有一定優勢,小麥不具有優勢。但由于當時國家急于解決陳化糧問題,采用玉米和小麥作為生物質能源原料。以玉米為主的生物質能源發展路徑并不完全基于資源稟賦優勢的策略。同時,與美國地多人少相反,中國的人口眾多,即使采用一定優勢的玉米為原料的生物質能源發展路徑也受到糧食安全問題的制約。雖然我國有大量的鹽堿地、荒地等劣質土地可種植甜高粱,也有大量荒山、荒坡可以種植麻風樹和黃連木等油料植物,但目前缺乏對這些土地利用的合理評價和科學規劃。我國雖然在西南地區種植了一定規模的麻風樹等油料植物,但不足以支撐生物柴油的規模化生產。生物質燃料資源不落實是制約生物質燃料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生物質資源的發展是生物質能源的根本問題,優良的作物品種是發展生物質能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積極參與,為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生物質能源產業是具有環境效益的弱勢產業。2000年以來,我國建立了包括燃料乙醇的技術標準、生產基地、銷售渠道、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等在內的政策體系,但為避免對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國家開始對以糧為原料的燃料乙醇的生產和銷售采取嚴格管制。對于生物柴油的生產,國家還沒有制定相關的產業政策,也沒有完善的銷售渠道。此外,生物質資源的其它利用項目,如燃燒發電、氣化發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等,初始投資高,需要穩定的投融資渠道給予支持,以降低成本。同時,需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融資機制做保障,促進生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將扶持生物質能源的產業化發展納入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中

我國非糧作物的燃料乙醇尚處于試驗階段,要實現大規模生產,還需在生產工藝和產業組織等方面做大量工作。以廢動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的技術較為成熟,但發展潛力有限。后備資源潛力大的纖維素生物質燃料乙醇和生物合成柴油的技術尚處研究階段,一些相對成熟的技術缺乏標準體系和服務體系的保障,產業化程度低,大規模生物質能源生產產業化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加強生物質資源研究對于國家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戰略意義

第9篇:生物質能的來源范文

1、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等。

2、常規能源是指已能大規模生產和廣泛利用的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和核裂變能等。

3、新能源是指常規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它的各種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于太陽或地球內部伸出所產生的熱能。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來的生物燃料和氫所產生的能量。

(來源:文章屋網 )

国产黑色丝袜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欧美另类videossexo高潮 |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9797pw|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久久|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无码天堂在线视频| 日本午夜按摩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αpp|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按摩| 亚洲va欧美va天堂v国产综合| 不卡无毒免费毛片视频观看| 无码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极品诱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免费无码日产av|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久久蜜桃|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爽|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人人妻人人藻人人爽欧美一区|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少妇高潮喷潮久久久影院| 牛和人交xxxx欧美| 成人网站免费大全日韩国产|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 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又黄又大又粗视频| 性欧美丰满熟妇xxxx性久久久|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视频韩国| 国产乱人伦中文无无码视频试看|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