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對唐詩的感受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唐詩的感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唐詩的感受

第1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 子宮肌瘤;糖尿病;護理干預;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1(a)-0168-02

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良性腫瘤之一,而臨床治療此種疾病較為有效的方式即為手術切除,而一旦患者同時合并糖尿病情況,則手術過程中風險較大。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機體表現以血糖異常升高為主要表現,而此類患者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時,由于麻醉及術中應激反應等可能會導致糖尿病加重,甚至引發較為嚴重的并發癥情況,對患者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為此類患者提供臨床圍手術期護理服務十分必要[1-2]。該研究選取該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的46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為其提供手術室全面護理干預措施,總結其手術效果與患者滿意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的46例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劃分為普通組與干預組,分別包括23例患者,普通組患者平均年齡(50.54±4.1)歲,糖尿病平均病程(2.1±0.5)年。干預組患者平均年齡(54.7±3.8)歲,平均病程(2.8±0.4)年,納入標準:其中患者均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治療;符合手術適應證;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接受B超檢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確診;需排除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

普通組患者接受手術期間一般護理流程措施,包括患者入院時,及時遵醫囑為其積極完成各項術前檢查工作,綜合評估病情是否符合手術指針,了解患者內心對于手術存在的想法,及時干預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與手術流程宣教工作,說明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協助其共同完成術前準備工作,術后常規監測體征變化,做好記錄工作,遵醫囑用藥,做好出院指導,囑咐其定期來院復查。干預組提供全程護理服務,包括:①子宮肌瘤是一種良性腫瘤,術式一般為手術切除,部分患者自身對于手術即存在一種恐懼心理與表現,入院時由于對院內環境感到陌生等會加重不良心理表現。因此護理人員應及時為患者做好入院宣教工作,說明子宮肌瘤相關疾病知識,告知手術大概過程。護士利用自身學識,積極開導患者,改善其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勇敢面對疾病治療[3]。②為患者提供較好治療環境,保證身心狀態良好,積極面對手術,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疾病認知能力。為其提供術前飲食時,需注意指導其進食流質飲食,手術前一晚與術日早晨,為患者進行常規灌腸,做好會準備工作,行陰道_洗,留置導尿管,保證引流通暢[4]。③及時進行血糖控制,對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手術過程中出現的應激反應,包括麻醉用藥等因素會導致患者體內血糖水平上升,因此術前應積極控制血糖變化。術前禁食期間應遵醫囑為患者靜滴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島素。術前應及時監控患者血糖變化情況,遵醫囑調整用藥,保證血糖處于穩定狀態;在術后恢復常規飲食后可使用口服降糖藥物。④術前應做好飲食指導,告知家屬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飲食控制的重要性,為其提供含鹽量低、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原則,維持清淡易消化飲食,保證在機體營養良好前提下控制血糖升高。⑤術后積極監測患者體征變化,為患者提供心電監護措施,及時為患者提供吸氧護理,定時測量血壓變化情況并記錄,觀察患者呼吸變化、意識狀態與皮膚情況。遵醫囑輸液,注意藥液輸注速度及時調整,觀察血糖變化。在術后傷口部位進行加壓處理,及時觀察傷口處皮膚有無發生滲血、傷口疼痛情況,注意觀察患者傷口恢復情況。對于主訴疼痛明顯患者,及時采取鎮痛措施,鼓勵患者主訴,一旦發現不適表現及時通知醫師處理[5]。⑥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告知患者術后一個月內應保證足夠休息,且對配偶強調一個月內不應進行性生活,囑咐患者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及時來院復查。指導患者家庭療養中應堅持健康飲食習慣,視自身恢復情況適當進行活動,并教會患者完成血糖自我監測,教會其自行注射胰島素方法。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包括住院時間、患者首次離床活動時間,總結患者對于圍手術期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術后恢復情況

普通組患者住院時間及首次離床活動用時均多于干預組(P

2.2 總結兩組患者對于護理服務滿意度

普通組患者滿意度為69.57%、干預組為91.30%、干預組滿意度較高(P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良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因素主要為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導致,多數患者發病早期會出現月經失調、貧血及疼痛等表現。而對于有糖尿病基礎的患者而言,接受臨床子宮肌瘤切除術過程中可能會加重糖尿病表現,甚至引發并發癥出現。因此,為保證患者手術效果應及時為其提供全面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做好足夠的術前準備工作、提供全面術后護理,病情監測、血糖控制,同時做好全程健康宣教工作[6]。

有學者經研究發現[7],對于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實施手術時,應為其提供全面圍手術期護理服務,大部分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較好且主訴滿意度較高。該文經研究發現稱,接受子宮肌瘤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術前積極控制血糖、安撫其不良心理、術后積極監測病情變化、進行飲食指導工作,大部分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較好且對臨床服務滿意度較高。兩組結論相符。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同時存在糖尿病患者接受臨床手術治療時,術前與患者積極溝通,告知其相關知識要點,囑咐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飲食指導、加強心理疏導、協助其完成術前準備工作;術后積極監測血糖變化,及時用藥,觀察并發癥出現早期征象,進行出院指導工作,告知家庭護理要點,并定時電話隨訪,大部分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較好且主訴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 張佑清.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6):31-33.

[2] 許小宴,朱潔怡.??谱o理干預在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8):77-78.

[3] 詹瓊瓊,李嵐,彭小丹,等.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圍術期的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學,2013,14(4):126,132.

[4] 李冬英.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前和術后的護理[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2(19):109-110.

[5] 萬清蘭.子宮肌瘤合并糖尿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5):159-160.

[6] 劉春霞.心理護理干預對子宮肌瘤患者手術應激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24-25.

第2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的《新大地之歌》所用的創作素材雖為中國詩歌,但經過翻譯,唐詩變得更像是西方的長句式的抒情詩,而并不是中國人的就更無法體會唐詩那獨特的“中國式的美”。在葉小綱的作品中以一個中國人的視角向我們描繪了一派盛唐的雍容與華美的景象。在欣賞過程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的地方。

首先,葉小綱的《新大地之歌》非常注重作曲與唐詩特點的融合,并且葉小綱注重了唐詩本身的“音樂性”特點。《新大地之歌》的音樂的旋律進行非常符合唐詩的韻律與短句的特點。這也是葉小綱在創作過程中認為較難把握的方面。因為的作品中唐詩被翻譯成長長的詩句,旋律的寫作就可以較好的舒展開。而作為原文的唐詩,五言或七言短短一句,要展開一個好的旋律就比較困難。在聽葉小綱的《新大地之歌》時感到他在這方面做的還是很令人滿意的。我總認為中國的唐詩與宋詞本身就是一種音樂,他們在吟誦時是有很美的節奏的,并且根據不同吟誦者的不同感受也會從語調上給予它們不同的“音調”與“旋律”。葉小綱也許正是注意到了這一點,我發現在他的《新大地之歌》中有一些詩詞是被直接朗誦的,而在音樂的進行中演唱者的這種朗誦很好的烘托了氣氛,并傳神的展現出中國唐詩動人的韻律與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還有一點留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全曲的音樂帶給人的心靈感受。我想一首作品的好壞并不是單純靠作曲技法的高深或刻意的追求新奇的音響效果來決定的。關鍵是聽眾的感受,是否能打動人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那個地方。當我聽葉小綱的《新大地之歌》時,我的腦海里所浮現的是少年時春天有風的天氣里把一根紅飄帶系在窗欞上看他在風中流動,舒展的景象。我想也許是因為《新大地之歌》是不同與一些西方交響樂的聽覺感受,才能讓我有這種感覺?!缎麓蟮刂琛返囊魳肥侵袊降?,是中國傳統戲曲的行腔吟誦與現代音樂的融合。它沒有太多厚重的和聲的凝積,它是流動的,優雅的,有時又高亢激動。我覺得它非常像我在少年時那根紅色絲帶的飄動中所發現的“春風的線條”。這也是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的很重要的原因。

再有一點,也讓我感受很深?!缎麓蟮刂琛芬苍S可以把它稱為具有楚文化特點的《新大地之歌》。在聆聽這首作品時,感到它有很強的楚文化的色彩。在我的直覺中,一提到唐代文化,盛唐景象就會想到長安。它是那個時代世界經濟、文化發達的代表者。而在葉小綱的作品中我感到最多的卻是中國南方的景象。特別是這部作品中南方的川劇鑼鼓的使用使人很自然的聯想到楚文化的氣息。當音樂漸漸停止時,聽到一面小鑼在一片寂靜中略帶凄清的敲起,馬上就會想到“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景象。我更多的覺得它把人帶到了唐朝的江南水鄉,而不是繁華、雍容、豪放的唐代大都會。但這種音樂是美的。很中國,也把現代創作語言與古典音樂結合的很完美。至于為什么總讓人覺得南方音樂的因素很多也許是和作曲家的成長環境、人生感悟有一定的關聯吧。因為葉小綱從小生活在南方,對于南方的楚文化總有與生俱來的親近感,他非常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去闡釋與描述這種文化帶給他的感悟。葉小綱自己也曾表示在成長過程中江南水鄉給他的感觸很深,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總把這種感受當作創作的歸宿。

第3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唐詩宋詞;課堂;教學方法

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最珍貴的寶藏之一,這里星河燦爛,群星閃爍。《唐詩宋詞選讀》作為高中生的一門重要選修課程,力圖讓他們“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創意和構思、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唐詩宋詞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在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鑒賞中努力開拓創新閱讀鑒賞的空間”。

面對如此豐富的精品佳作,教師如何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在課時有限的情況下既提高教學效率,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呢?

一、以“讀”為主,層層賞析作品

1.預讀

在預習時教學生學會查閱與鑒賞詩歌有關的各種資料,為鑒賞作品打好基礎。如,學習“豪放飄逸的李白詩”時,了解把握李白的經歷和理想以及理想的破滅,這樣有助于對《夢游天姥吟留別》主題的把握?!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有了準備之后,學生在鑒賞作品時才會有話可講,有據可依。

2.誦讀

在初步理解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作品,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背誦。加強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鑒賞詩歌,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語感。所謂語感,是對語言美的一種敏銳的感受力。詩歌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駕馭語言的技巧,沒有語感就很難欣賞其中細微的妙處。誦讀對于培養語感,進行語言、情感和思維的積累大有好處。

3.美讀

在學生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誦讀,有聲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傳達出來。當學生能夠做到美讀這一點時,可以看出他對作品的理解較深了。

二、以“聽”為輔,激發閱讀興趣

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家及中外名人都十分重視音樂的教育功能??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庇旯舱f過:“開啟人類知識寶庫的鑰匙有三把,即數學、文學和音樂?!崩靡魳吩趧撛O氛圍方面所特有的作用,營造出與詩歌意境、感情相吻合的氣氛,為學生理解詩歌奠定感情基礎,讓學生領略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神韻,體悟詩歌和流行音樂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強對詩歌藝術的親和力。教學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時,聽聽徐小鳳演唱的《別亦難》,教學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時,播放鄧麗君演唱的《幾多愁》《胭脂淚》;教學岳飛的《滿江紅》時,播放羅文演唱的粵語版《滿江紅》。通過“聽”的形式,在悠揚旋律的伴奏下,讓他們感受到詩詞里邊的美好境界,體味到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將流行音樂融入詩歌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和情操的陶冶,并使詩歌潛入心扉。

三、以“探”為核心,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

第4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唐詩 美麗中國 道德教育

黨的十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痹谥袑W語文課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唐詩中對祖國山水贊美與熱愛的詩歌,對學生進行“美麗中國”理念的灌輸與教育,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熾烈情感。

一、對應節令時序的詩句:一草一木皆關情

“美麗中國”的概念首先看重的是生態文明的自然之美。從“人定勝天”的萬丈豪情到“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說明我們黨的執政理念越來越尊重自然,越來越尊重人民的感受。唐詩里有很多對應節令時序的景致描寫,抒發出的是對自然景色的直觀感受,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景色幻化成詩人筆下的美麗詞句。在學習這些詩句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品味這些洋溢著自然情趣的詩句,使學生受到強烈的震撼。

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是一首流傳不衰的好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比娨浴按骸弊譃橹埸c,寫出了西湖的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繪了西湖的旖旎風光給予人的感受,而且將詩人本身陶醉在這良辰美景中的心態和盤托出,頗有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教師能將“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轉換用于本地的景色描寫,對學生的教育意義就更大了。

又如,楊萬里的《小池》描寫的是初夏的靜謐氛圍:“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他的另一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則是直接描寫了西湖夏日的美景:“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毕奶斓难谉嵩谔拼娙说墓P下竟然透出陣陣的清涼,別有一番趣味。

劉禹錫的《望洞庭》則描繪了秋天的平靜與坦蕩:“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是詩人在日暮時分遙望洞庭湖而寫的,表現出洞庭湖面開闊,水光月色交融。詩人還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遠望湖中翠綠的君山仿佛白銀盤上漂浮的一只青螺,意境深邃。

高適的《別董大》顯示的是另一種意境:“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鼻皟删溆冒酌枋址▽懷矍爸?,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暉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中的灰色天空給我們以強烈的感官沖擊,似乎聯想到了眼前的環境問題。

通過朗讀和比較這些描寫四季景色的唐詩,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美,還可以讓他們領悟用心感知秀美景色的道理,進而培養他們愛護美好河山的道德情感。一草一木皆關情,而建設“美麗中國”是需要每個人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對應山水勝景的詩句:青山綠水在心中

唐詩里還有很多對應著山水勝景的詩句,表達出的是對祖國山水勝跡的迷戀與贊嘆,而背后則是個人心境的自然流露。閱讀和學習這些詩句時,教師應讓學生抓住自然景色的獨有特點,在抒發個人情懷的同時關照生態環境的變化。

杜甫的《登高》可能唐詩中最為蕭瑟凄冷的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遍L江之濱的夔州(今四川奉節)以猿多著稱,夔門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不僅感慨韶光易逝,壯志難酬。

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則對比了長江兩岸的不同景致:“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詩人站在江北,遙想江南的秋景:此時的時令已過了深秋,我所在的江北早已是草木凋零、一派晚秋的蕭條冷落,而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還是青山綠水,風光依舊旖旎秀美。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景觀也不同,地帶性的差異是觀察者的立足點,別有一番風趣。

第5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唐詩,唐詩,顧名思義,就是“唐朝的詩歌”。唐詩自是充滿韻味,富含高深莫測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被得被譽為“詩圣”的李白的一首詩,常常被人脫口而出的辦事《靜夜思》了。生活在那雖憂愁卻如夢境一般的唐詩中,何樂而不為呢?唐詩中的生活自然是令人心曠神怡,令人無比向往的了。

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平靜、獨來獨往的人,你可以去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地方生活,因為那里“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雖然哪里沒有小城鎮里的“春色滿園關不盡,一枝紅杏出墻來”可以欣賞,但你也可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如果有人來到這兒,他們也只會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如果你是在是太寂寞了,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像李白那樣,做個有情調的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如果你是一個向往戰爭的人,那你可以生活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的狀態之中。在那兒生活不久后,你便有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覺,更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你的家人一定會為你擔心,因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直到你走上戰場,才會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追悔莫及。

第6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 《唐詩宋詞選讀》 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到屈原的《離騷》,從唐詩到宋詞。從李白到蘇軾,詩詞無疑影響著中國幾千年的燦爛文明??梢哉f,中國的詩歌光耀古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輝煌的貢獻。

考試中,詩歌鑒賞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對唐詩與宋詞這兩顆璀璨奪目的明珠有更深的認識,讓學生欣賞到氣象恢弘的初盛唐詩歌,領略到姿態橫生的中晚唐詩歌,以及北宋的舊曲新聲,南宋的亂世詞心。

在《唐詩宋詞》選讀的教學過程中,我逐漸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在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與精神的陶冶的同時,提升學生對于詩歌的鑒賞能力尤為重要;在分析教材的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學生對于詩歌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尤為重要。

一、朗讀美文,感受美意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理論”認為,“審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層需求。詩詞集自然美、社會美、人文美于一身。因此,要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美,就應該讓學生學會“美讀”。美讀能夠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用“原汁原味”的美的聲韻傳達出來,把“寫在紙上的語言變成活的語氣”(朱自清語)。

在古代,詩歌是需要填曲用來吟唱的,在宋代,柳永的詞一度成為歌妓們的最愛。李煜因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而一命嗚呼。詩歌一直流傳至今,可惜曲卻未能流傳下來。但是我們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體味古代詩歌的音韻之美,對詩歌形成感性的認識。

以《春江花月夜》為例,我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聽琵琶曲《春江花月夜》,邊聽曲子,邊回憶詩歌的內容。學生沉浸在琵琶伴奏朗誦的《春江花月夜》意境中,“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以及夜晚皓月當空的幽美的景色頓時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在美景離情之中,學生不由得觀照人生,思索漫漫人生與茫茫宇宙之間的相互聯系,可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學生在試聽的基礎上,自己朗誦,體會詩歌的音樂美與節奏美。在歌詠吟誦中,學生不但讀出了詩詞的音韻之美,而且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和心靈的共鳴。

俗話說“三分文章七分讀”,多讀詩歌,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以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意境美。

二、把握情感,體會其“心”

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說:“《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作為作也?!蔽膶W大師巴金也說:“我是靠感情動筆的。”詩歌用寥寥幾字便傳遞出了無盡的情感,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用來形容詩歌是極為貼切的。

把握詩歌的情感,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把握詩歌的意象意境。不同時期的詩人所表達的情感不同,而同一時期的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有一種基調上的相近。

以南宋詞為例,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國破家亡,南宋偏安一隅,這些在詩人眼中,變成了一個“愁”字。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陰》,辛棄疾的《水龍吟》,等等,似乎這些詞都表現了一個“愁”,但又不同,有小家碧玉式的,有粗獷豪邁式的,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學習探究,自己去發現。同時還可以同一作者做比較,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和《醉花陰》情感意境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詩歌就如一幅多彩的畫卷,有“羽扇綸巾”的氣魄,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寒,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民族大義,不同的意境與意象構成了詩歌不同的意蘊。

意境是一首詩歌的靈魂,詩人的容、情、貌全都融入了詩歌中。只有把握意境才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才能身臨其境,感受其情。而詩人往往會借用不同意象來渲染獨特意境。例如月亮,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之愁。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如“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國,表明亡國之君特有的傷痛。

又如柳樹,以折柳表惜別。由于“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例如: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不同的意象傳達不同的情感意境。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動學生留意詩歌中的意象,做總結分析,進行專門的探究性學習,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一定的知識。

三、還學生想象空間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J.M.索里和C.W.特爾福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學生靈魂的塑造者,學生的知心朋友。中國的古代詩歌文化是無與倫比的,在當今傳統文化逐漸缺失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在課堂這個主陣地上扮演好文化傳遞者的角色,并承擔塑造學生靈魂的任務。詩歌教學應該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這種“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等,對培養學生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有積極的作用。

例如:王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學生很少接觸自然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有一種置身于自然之中的感覺。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片,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詩人置身于大自然中的愜意、恬適。這樣既可以調節學生的身心,感受大自然鳥語花香的無窮魅力,又可以擴展學生的想象空間,在以后遇到詩歌時學生就會自然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感受詩歌的美。除此之外,詩歌還可以表現人文美和社會美,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態度。

課堂教學始終是師生交流的最主要的陣地,教師應該把握住課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學習的步驟和方法。詩歌貫穿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詩歌,教師和學生需要共同努力,把握住機會,在詩詞的海洋中盡情暢游,領略中國詩詞的藝術魅力。

第7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能否真實書寫女性的性情,展示屬于自己的價值判斷,是區分唐代女性詩歌模擬與真實的分界點。從本質而言,它體現了女詩人對男性中心文化的依附或背離。

    【關鍵詞】 唐代/女性詩歌/男性中心文化/依附/背離

    “詩的活動的起點,始終是一種生命體驗。”(注:狄爾泰《體驗與詩》,見L·列維松《近代批評文學》1919年紐約版第53頁,轉引自《詩探索》2000年第1—2輯第149頁,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版。)從本質而言,詩歌表達的應該是生命的問題,即展現個體的生命體驗。所謂“文以載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實際上彰顯了男性詩歌過度承載的社會教化功能和實用思想。唐代空前開放的文化格局與積極入世、關心時政的社會心理機制,必然規定了男性詩人在抒展個人情懷時,思考與表達的一般基點是施展建功立業的抱負,實現政治的理想,從而展現人生的價值。置身其中的女性詩人的創作因此顯示出了兩種不同的狀貌與發展趨勢。區別兩者的分離點,取決于女性詩人對男性文化傳統的接受與否及自身主體性操守的持有程度。

    由于躋身上流社會,耳濡目染男性文化的判斷標準和價值形態并渴求得到傳統文化的認可,以宮廷內后妃宮人,貴族、官僚的眷屬為主體的出身尊貴、地位優越的女性詩人大多自覺地以男性的思想感情、審美旨趣和觀念意識來寫作,將符合正統的男性詩人的作品作為范本,明顯表現出對男性文化的趨附傾向?!芭沱[游禁苑,侍賞出蘭闈。云偃攢峰蓋,霞低插浪旗。日宮疏澗戶,月殿啟巖扉。金輪轉金地,香閣曳香衣。鐸吟輕吹發,幡搖薄霧霏。昔遇焚芝火,山紅連野飛?;ㄅ_無半影,蓮塔有全輝。實賴能仁力,攸資善世威。慈緣興福緒,于此罄歸依。風枝不可靜,泣血竟何追?!蔽鋭t天的這一首《從駕幸少林寺并序》(《全唐詩》[1] 卷五)頗得后人稱道:詩人以栩栩如生的語言描摹了禁苑周遭的聲色皆美的圖景,兼有對仗美與音韻美。然而詩歌的立意本為感傷亡母,詩人卻刻意借用了張揚皇家威儀的詞匯作為意象,著眼于展示景觀的力度與壯美,將哀母之情融于歌功頌德的俗套,令人感懷。上官婉兒的不少陪侍皇帝出游紀勝的作品也是如此。以《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全唐詩》卷五)中的一首為例:“鸞旌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馬覃躡景來。隱隱驪山云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逼湟饩抽煷?頗有男兒之風,歷來得到贊許。鐘惺就曾贊嘆說:“全詩皆以猛力震撼出之,可以雄視李嶠等二十余人矣!”[2] 然而從創作視角來看,詩人仍是從仰視的角度觀照寫作對象,將皇帝預先設定為接受萬民崇拜的神,所以儀仗隊伍的浩浩蕩蕩、自然景物的壯觀雄奇無不成為對皇帝業績的隱曲肯定與贊美謳歌。而在宮廷女詩人鮑君徽的筆下,對皇帝的歌頌更是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一首《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制》(《全唐詩》卷七)如是寫到:“睿澤先寰海,功成展武韶。戈@①清外壘,文物盛中朝。圣祚山河固,宸章日月昭。玉筵鸞鵠集,仙管鳳皇調。御柳新低綠,宮鶯乍囀嬌。愿將億兆慶,千祀奉神堯。”全詩以鋪排的手法展示了皇恩浩蕩澤被四海的隆重效應,對君恩進行了無原則的贊美與歌頌。所以,盡量規范自由創作的沖動,在創作中注意實現詩歌的政治教化作用成為上述詩人歌頌太平盛世、為皇帝大唱贊歌所采取的根本策略。而從審美價值取向來看,詩歌明顯推崇充滿陽剛之氣的力度感與力量美,這對由于性別的原因處于男權社會邊緣、被中心文化排斥的女詩人而言,也表現出了一定的審美依附心理。

    誠然,如果從應制詩、游宴詩本身的公式化和概念化來看,這些女詩人在創作中自覺放棄抒寫自己的真實感受,使用典型的套語和無聊的吹捧而將自己納入男性世界的范疇實屬無奈之舉。但是即使在一些日常題材的作品創作中,這種有意或無意的趨附意識依然存在。以長孫皇后僅存的一首《春游曲》(《全唐詩》卷五)為例:“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艷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鶯。林下何須遠借問,出眾風流舊有名。”鐘惺對此詩的看法頗為典型:“何等深細!覺他人柳腰桃臉等語皆鄙俗不中用。”[2] 然而“蘭閨艷妾”很明顯是被置于觀賞玩味的位置,詩人以男子通常欣賞美色的口吻,興致勃勃地賞玩吟誦其外貌身姿的風流多情,津津有味地表現宮女的體貌之美與春色和諧悅人的一面,忽視了對于宮女內心世界的探求,而對于宮女生命的體貼與關心更是無從談起。所以,詩人因為所持的男性立場而喪失了作為女性的根本價值判斷和主體性操守。而對于女詩人而言,其社會身份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她的寫作只能是展露生命的記憶、流露并宣泄情感的。因此詩歌必然成為女性自覺表露主體意識、品味生命意味的最佳載體。

    女詩人對于自己胸懷理想和生命意志的真誠抒寫主要體現在愛情詩的寫作上。由于女性對愛情往往心無旁騖、全心全意甚至忘我獻身,因此她們往往比男性更能領悟愛情的真諦,更能展示情感的深度?!吧硤稣魇?寒苦若為眠。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今生已過也,結取后生緣?!遍_元宮人所作的這首《袍中詩》(《全唐詩》卷七九七)以平實質樸的敘述語言刻畫了一個對今生已然絕望、希望來生能結取姻緣的柔情脈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將滿腔愛意寄托于一個素昧平生的男子以求結取“后生緣”,實際上反襯了主人公被剝奪了自由和愛情、無奈地陷于孤獨寂寞的悲慘處境。而天寶宮人的《題洛苑梧葉上》(《全唐詩》卷七九七)傾訴的也是這樣的苦情:“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情人。”所不同的是詩人直白地道出了身處深宮的心理感受:一入深宮,從此便與代表了溫暖、希望、追求、幸福的春天無緣。這樣一些浸潤了生命痛楚的心靈讀本是堪與上文長孫皇后的詩作形成對照來讀的。

    自然,女詩人對愛情的感覺和把握是多層次的。在傾訴對愛情的渴望、聊慰生命激情的時候,她們通過對自身體驗的分析梳理,展露了愛情生活帶給她們的諸多感受。“門前桃柳爛春輝,閉妾深閨繡舞衣。雙燕不知腸欲斷,銜泥故故傍人飛。”張窈窕的《春思二首》(《全唐詩》卷八二)中的這一首以巧妙的對比抒寫了形單影只的寂寥與孤獨:門外是撩人的春光、雙飛筑巢的燕子,屋內是躲在深閨獨自繡衣暗自傷心的自己。而李冶的《相思怨》(《全唐詩》卷八五)更是極寫了女子的相思之苦:“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笔茁擃h聯兩句詩人將相思以海水作比,表現了相思之極深極廣。抒情女主人公因難奈相思之情攜琴登上高樓,而高樓卻因人聲寂寂月光彌漫使詩人更生哀怨之情。詩人彈到《相思》一曲時,卻不料因為感情急速迸發而“弦腸一時斷”。詩人表面寫相思,實際流露的是滿腔哀怨之情,讓人釋卷難忘。如果說李冶的哀怨詩情是遮著面紗娓娓道來的,那么魚玄機的哀怨則是以杏眼圓睜的怒目表達心中的憤慨的?!白試@多情是足愁,況當風月滿庭秋。洞房偏與更聲近,夜夜燈前欲白頭?!痹谶@首《秋怨》(《全唐詩》卷八四)中,詩人敏感地意識到正是自己的多情招致了愁苦的心緒。當秋風颯爽皓月當空時多情帶來的卻是深深的悔意:見證“我”的徹夜不眠與華發漸生的,是夜夜更聲和一盞孤燈。詩人在對抒情主人公愁苦心境的刻畫中,實際溶入了對拋棄自己的昔日丈夫李億之流的憤怒譴責。總之,女詩人以或直白或隱曲的筆法傾訴自己內心最真實的相思與愁怨,道出自己對愛情生活最真實切膚的體驗。

    值得強調的是,女詩人在描摹細膩隱秘的情感世界、展示內心的情感傷痕時,已經意識到由于性別而造成的社會地位的不平等正是導致愛情無望的真正原因。這種難能可貴的理性認識最集中地體現在魚玄機的《贈鄰女》(《全唐詩》卷八四)一詩中:“羞日遮羅袖,愁春懶起妝。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枕上潛垂淚,花間暗斷腸。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詩歌在形象描述了鄰女失戀的種種痛苦情態之余,緊承“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3] 之意,發出了“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有力痛斥,道出了歷經情感磨難的女性共同的心聲:在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里,想要尋找一個對自己有情有義、善待自己、靈魂相通的如意郎君,豈不是比得到無價寶還要難上加難嗎!而女性在遭遇這樣的挫折時,又能有什么辦法呢!詩人所能勸慰鄰女的是:不要念念不忘負心郎,去勇敢追求自己的所愛!潑辣大膽的勸解鮮明標示了詩人挑戰男性道德的強烈叛逆精神和反抗意識,展現了突出的個人化姿態:邊緣的社會身份并不能使她們從社會中逃遁,她們甚至還能以女性的堅韌去關心身外的大事,探討一些似乎從來都應該是男人管的事情。鮑君徽的一首邊塞詩《關山月》(《全唐詩》卷七):“高高秋月明,北照遼陽城。塞迥光初滿,風多暈更生。征人望鄉思,戰馬聞鼙驚。朔風悲邊草,胡沙暗虜營。霜凝匣中劍,風憊原上旌。早晚謁金闕,不聞刁斗聲。”詩人以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征人艱苦的生活環境活現了戰士的厭戰情緒和深切的思鄉之情,并對朝廷和邊帥不體恤戰士的麻木不仁進行了尖銳的指責與批判。薛濤的《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全唐詩》卷八三):“黠虜猶違命,風煙直北愁。卻教嚴遣妾,不敢向松州。”更是諷刺了鎮守邊鎮的節度使只會對弱女子濫施而不敢對抗入侵之敵的軟弱無能,代罰赴邊女傾訴了一腔苦情。無怪乎楊慎如此評價此詩:“有諷諭而不露,得詩人之妙,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不亦宜乎?”[4] 所以,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詩人在對女性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態的抒寫與表述中,力圖拋開男性價值尺度,表現內心的渴望與追求。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與男性的表達相比,她們作品中的反抗令人感覺到的是脆弱和蒼白。更有甚者,男性中心主義的文化熏染使得她們中的一些人已經喪失了獨自飛翔的能力。詩人徐月英以一首《敘懷》(《全唐詩》卷八二)訴說了所有被迫淪為妓的姐妹們的心事:“為失三從泣淚頻,此身何用處人倫。雖然日逐笙歌樂,長羨荊釵與布裙。”將自身的悲慘命運歸結到喪失“三從四德”,懵懂中將恥辱的枷鎖自覺套在了自己的脖頸上。

    綜上所述,當女性以性別的視角觀察和體驗生活,在從現實生活到精神存在的維度中深切地感受身為女性所遭受的來自生活的各種壓抑時,通過寫詩實現的心靈宣泄實際上成為她們掙脫現實的羈絆、實現生命的超越的最佳途徑。所以,能否真實書寫女性的性情世界,釋放生命力、舒展性靈,展示屬于自己的價值判斷,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區分唐代女性詩歌寫作中模擬與真實的分離點。因為對于日常生活的親近與表現,對于婚戀主題的大量涉獵,使女性詩歌部分消解了男性文學慣常表現的宏大主題,將詩歌帶回到《詩經》這一抒情詩的傳統中。而在詩歌婚戀內容的表層之下,蘊藏著一個真摯的情感空間,即對一種建立在生命的交流與溝通上的人類之愛的永恒膜拜與追求。誠然,女性詩歌題材因性別在體制文化中所處的地位而呈現了狹隘的面貌,并在與同時期的男性詩作的比較中顯出了“輕”的狀態,但其中承載的生命本體意識,又使其在中國詩歌的發展流變中具備了極不一般的分量。

    參考文獻】

    [1] 全唐詩(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 鐘惺.名媛詩歸三十六卷:卷九[M].明刻本.

第8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尚閑逸優雅的恬靜生活,在唐宋時期這種想法尤為流行,這或許與唐宋高度膨脹的儒家思想有著一定的關系。儒家思想在強調人與環境的關系時,對大自然抱著一種天人合一、整體平衡的觀念,對所處的自然環境持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唐詩宋詞更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經典,優美、瑰麗的韻調使其有著無窮的魅力,姿態萬千的神采和沁人心脾的芳香更令人陶醉。唐詩宋詞善于使用各種意象,構成豐富多彩的意境,來表情達意,達到藝術效果,從而使其有著無窮的魅力。本文試圖分別對唐詩宋詞中的草、梧桐、雨、月和夕陽的意境進行分析,具體闡明其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為更好地進行現代藝術設計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一、唐詩宋詞中的意象

唐宋的文人都喜歡用“物”來襯托某種意境。綜述唐詩宋詞:草、梧桐、雨、月等物被較為廣泛地引用。本節簡單介紹這幾種物在唐詩宋詞中的意象。

1.草 在唐詩宋詞中,文人常常用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別情離緒和思古念舊之情。著名詩句“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中蘊含了懷舊痛今、凄愴傷感之情。在“草”的這個意象上,積攢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離情別緒。縱覽古今,凡是具有古代文學知識和一定的文化修養背景的人,只要在古代詩歌中碰到“草”這個名詞,就像敲擊了某一個特殊的神經,腦海中會立刻產生黯然神傷的離愁別緒。

2.梧桐 梧桐以其高大的落葉喬木“專情”形象,在唐詩宋詞中備受青睞。在唐詩宋詞中梧桐經常伴隨著孤寂、冷清、落寞、哀愁而出現。梧桐在宋詞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寂寞梧桐”和“梧桐更兼細雨”這些經典名句,至今依然膾炙人口。然而梧桐在宋詞中的意境趨向于悲傷、凄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乍暖還寒”、“晚來風急”,“滿地黃花堆積”等悲愴的千古名句,無不營造著一種濃厚的悲愁氛圍。

3.雨 雨同樣受到唐宋詩人的關注,在文人墨客的筆下不乏空靈的雨境。打開唐詩宋詞,到處聽得到雨聲。雨由于其本質的輕柔流動,很容易成為詩人筆下的感情載體,賦予其豐富的人生意蘊和審美價值。無論是春、夏、秋、冬,也無論是陰晴圓缺,雨盡顯其百態千姿,妙不可言。在唐詩宋詞中有很多雨的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微雨池塘見,好風襟袖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花”等唐詩宋詞絕句,無不內容豐富深邃,感人至深;其藝術手法更是多姿多彩,令人回味久遠;它的瑰麗奇異吸引著人們去欣賞,它的華贍豐富吸引著人們去領會,它的精妙絕倫吸引著人們去感受,它的人文氣息吸引著人們去感覺。在現代的藝術設計中,也常以雨來作為背景襯托,譬如在修飾戀人分手時的悲愴時,常以一場暴雨來襯托,這場暴雨無需多解,即可讓人感受到其中的惆悵。

4.月 月作為一個古老的極具文化意蘊與情感價值的原型意象,不但渲染了一種恬靜優美的氣氛,同時還更使人聯想到月下美人的美麗容顏。在唐詩中幾乎處處可見月亮,文人們喜歡用月色去展現他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細致入微的內心體驗。他們善于用詩篇去觸動靈魂,去表達他們的所思、所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這樣的詩歌給人的第一感覺便是離別之情;宋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更是向離別的親人發出深摯的慰問和祝愿的情感。

二、唐詩宋詞意象對藝術設計的影響

藝術設計與唐詩宋詞文化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蛘呖梢哉f,藝術設計就是一種唐詩宋詞文化。藝術設計過程中重點是要處理好意境、空間意識和自然意識。只有處理好這三個部分的藝術設計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設計。

1.唐詩宋詞意象與藝術設計的“意境”美 頓悟凈心、尋求心靈的澄澈自由是唐詩宋詞的靈魂,它灌輸給人們一種平靜淡然的世界觀,使得人們在物質化的世界中尋求一種達觀、一種自在而為的人生追求。唐詩宋詞在貌似淡然的外表下隱藏著一種極為廣闊、令人深省的思想空間,如草、梧桐、雨、月和夕陽等基礎元素構成了唐詩宋詞廣袤的意象和深遠的意境。這種意境深深地影響著藝術設計的思想,形成了用是否含有意境追求來評價藝術設計成敗的衡量標準。意境是通過對境象的把握和處理,從而達到“情與景匯,意與象通”的效果,它是以空間境象為基礎的。以我國的園林設計為例,在古代的園林設計中,“意

轉貼于

境”是設計者們必須考慮和追求的,沒有意境的園林必然會被歷史淘汰。從園林的作用來看,它不僅僅是人們休憩的地方??v觀歷史,園林是文人們心靈的歸宿、精神的家園,更是歷代文人們表達心志、寄予情感的場所。包括皇家園林和寺廟園林在內的幾乎所有園林,它們都沒有脫離對“意境”的追求,這些園林的設計者和建造者們利用園林來表達自我,實現自我。草代表著離情別緒,梧桐代表著至真情感,雨代表著悲愴惆悵,月代表著思念和夕陽代表著凋零,這些唐詩宋詞中的意象,在園林的設計中體現得淋漓精致。除了園林設計,中國自古以來的藝術設計都有著相似的意境,對這種意境的追求從未間斷過。

2.唐詩宋詞意象與藝術設計中的空間意識 唐詩宋詞中并沒有表達出絕對的有限和無限,對二者沒有嚴格的界定。恰恰相反,在唐詩宋詞中二者可以互相轉換,表露出了有限的空間里包含著更為無限的世界的觀點。在某種程度上,簡單就是美,在藝術設計中更是如此,只有簡到極點,才能余出更大的空間去供人們揣摩和思索。用藝術設計的專業術語可以表達為“以小為大,咫尺世界”等。虛實相生、分景、借景等方式更是古代園林設計者和建筑者們所采取的“以小為大”的手段,他們利用這些手段來使觀賞者從心理上擴大空間感,將有限的園林之景融入到無限的宇宙之中。在園林的設計過程中可利用的面積和空間與設計者的品味和能力是有著必然聯系的,面積和空間越小,體現出的設計者的品位和能力就越高。園中園、景中景那種“庭院深深”的層層設置,更容易沖擊人們的視覺,從而產生一定的空間感。園林設計強調的是傳神達意,有時一棵梧桐就能代表一段至真的愛情。簡單的一棵樹結合其背后的深遠意境,給人帶來的將是多重的空間感。

第9篇:對唐詩的感受范文

[關鍵詞]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評價

[作者簡介]曹茂才,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教授;許嘉,泉州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副教授,福建泉州362000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lo)06-0165-03

語文校本課程經歷了十多年的變化與發展,逐漸演變成了兩種主要形態:“課程形態”與“活動形態”。“課程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其教學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像“唐詩鑒賞”、“走近魯迅”、“紅樓尋夢”等這樣的語文校本課程,都是屬于課程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盎顒有螒B”的語文校本課程其教學主要是以課外活動為主,像“演講與辯論”、“感受吳文化”、“北京建筑”等這樣的語文校本課程,都是屬于活動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

不同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由于其教學內容與方式的不同,必然導致其評價內容等方面的不同。

一、從課程環境看

影響語文校本課程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教師相關智能、課程資源保障。兩種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環境的不同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對教師智能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教師的智能要求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要求教師對課程內容要相當熟悉。教師這方面的智能因素將會對課程開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像開“唐詩鑒賞”這門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的教師,必須對唐詩有相當研究。任課教師必須對唐代各時期代表詩人有相當了解,必須對唐代主要詩歌流派詩作也有相當了解,必須對李白、杜甫與白居易有相當研究。任課教師有這樣的智能,才可能勝任“唐詩鑒賞”這門語文校本課程的教學。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教師的智能要求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教師智能要求更高,除了要求教師要對課程內容很熟以外,還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活動組織能力與語文校本課程理論修養。像江蘇錫山高級中學所開設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感受吳文化”,它所涉及的內容廣泛:(1)對吳文化基本含義的理解;(2)對問題的研究方法(如何選題,如何搜集資料,如何形成自己獨到的觀點,如何形成小論文等);(3)吳地文化研究(吳地人物研究、吳地語言研究、吳地山水研究)。顯然,要開好這門語文校本課程,要求教師對上面的那些內容要十分熟悉。

從“感受吳文化”這門語文校本課程里,我們還可以看到:學生要順利展開對吳地文化的研究,教師必須組織學生展開大量的課外活動,如教師要組織學生到實地去采訪吳地一些名人,到實地去察看吳地山水,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組織活動能力和語文校本課程理論修養。這樣,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才可能關注到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與學科綜合應用實踐能力的發展,關注到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關注到地方性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二)對課程資源保障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資源保障的要求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資源的依賴程度比較低,一般只是要求一定的資料保障。像“唐詩鑒賞”這樣的語文校本課程,在課程資源上主要是要有唐詩讀本、讀詩解讀本等資料。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資源保障的要求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資源的依賴程度往往比較高。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與開發利用水平,對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像語文校本課程“北京建筑”,它所依賴的主要課程資源有:北京地區不同年代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從事北京建筑研究的有關人士,北京建筑的大量相關文獻,等等。如果缺乏這些基本課程資源,我們要開展對北京建筑的研究,那是不可想象的。

二、從課程教學來看

語文校本課程教學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的擬定和課程教學。由于兩種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這些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而對它們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一)對課程目標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目標的要求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所擬定的課程目標往往比較單純,一般是針對學生某方面的語文能力。像“走近魯迅”這樣的語文校本課程,其教學基本在課堂展開,主要是針對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學目標可以擬定為:研讀魯迅作品并寫出相應的研讀文章,從而“走近”魯迅。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目標的要求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所擬定的課程目標往往比較復雜。其教學大部分是在課堂以外完成,不僅是針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關注學生的學科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比較關注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創新思維、探索精神、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像錫山高級中學開設的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感受吳文化”,其課程的教學目標擬定為:(1)感受吳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人文素養;(2)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3)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對課程內容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內容的要求

(1)課程內容要豐富。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所擬定的課程內容一般比較單純,但不能單薄。像開設“小小說導讀欣賞”這樣的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我們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小小說讓學生閱讀;然后再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小小說賞析文讓學生閱讀;最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寫些小小說賞析文。這樣,課程內容就不會顯得過于單薄了。

(2)課程內容應是一般課堂語文教學的拓展與延伸。應能體現出與一般課堂讀寫教學所不同的趣味性。像“紅樓尋夢”這樣課程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我們對其教學內容的設計顯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文本閱讀。我們可以透過《紅樓夢》作品的閱讀,尋找其中有關“夢”的故事。據說在《紅樓夢》全書中,總共記敘、描繪了二十二個夢。由此,引導學生通過其中夢的解讀,從而把握作品中人物性格特征與主題思想。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內容的要求

(1)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要保持一致。從前面所提到“感受吳文化”這樣的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來看,其課程內容紛繁復雜,往往可能出現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不太一致的情形。

(2)課程內容價值取向要合理。課程內容要能體現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與學科綜合應用實踐能力,要能體現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前面,我們所提及的“演講與辯論”、“電視制作與播音采訪”、“感受吳文化”等這樣的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其課程內容的擬定都要能體現這方面功用。

(3)課程內容的容量要適度。在實際教學中,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的內容往往過于膨脹。某校開設了“廬陵文化”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其含有豐富的知識介紹、大量的實地參觀與考察(佛教圣地青原山、名窯古鎮永和鎮、當地民俗風情等),還含有相當數量的研究性小論文寫作。像這樣的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其內容容量是相當大的,這無疑會給課程實施帶來極大困難。

(三)對課程教學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教學的要求

我們對課程教學的評價要重點關注學生語文知識的獲得與語文能力的提高。就我們前面說的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小小說導讀欣賞”來說,我們對課程教學的評價既應關注學生對小小說欣賞方面知識的獲得,也應關注學生對小小說欣賞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教學的要求

我們對課程教學的評價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關注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與學科綜合應用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像“感受吳文化”這門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學生有大量的語文聽說讀寫與學科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與學科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是很有意義的。

(2)關注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像“感受吳文化”這門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其中的人物研究是由幾個學生去分別完成“無錫顧愷之”、“歸氏狀元門”、“從吳語中看吳人”等論題研究。顯然,這些人物方面的廣泛而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是多么需要學生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課程學習。

(3)關注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前面我們談到,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課程資源的依賴程度往往比較高。這點,我們從“感受吳文化”這門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的教學可以清楚看到。如果不能有效開發與利用吳地山水、人物等方面的課程資源,學生要開展相關研究,從而有效學習“感受吳文化”課程,那是不可想象的。

三、從課程學習成績評價來看

對學生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涉及三方面: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而就兩種形態的語文校本課程來說,其主要不同不在于評價主體,而在于評價內容與評價方式。

(一)對課程學習成績評價內容的不同要求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學習成績評價內容的要求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像“唐詩鑒賞”、“唐宋詞鑒賞”、“走近魯迅”等。其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往往都比較單純。因而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也比較單一。

目前這類的語文校本課程,其教學指向基本都是針對語文聽說讀寫的某方面能力。因此,我們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時就應該把對學生語文某方面能力的提高作為主要評價內容。像前面提到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小小說導讀欣賞”,我們對其評價的內容就可以確定為:學生“小小說”欣賞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2 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學習成績評價內容的要求

這類語文校本課程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主要側重于以下兩個方面:

(1)關注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與學科綜合應用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像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感受吳文化”,在其設計中有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與學科綜合應用實踐活動。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語文能力形成的基本保證;而學科綜合應用能力是學生未來工作中所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

(2)關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養成?;顒有螒B語文校本課程其教學目標往往以此作為基本定位。像“感受吳文化”、“廬陵文化”、“北京建筑”等活動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其學習都需要學生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要能探究問題,要能與他人進行良好合作。

(二)對課程學習成績評價方式的不同要求

評價內容決定評價方式。兩種形態語文校本課程,由于學生學習成績評價的內容不同,因而其學習成績的評價方式也就必然不同。

1 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對學習成績評價方式的要求

它側重于采用終結性定量評價。課程形態語文校本課程學習的評價內容主要是針對學生語文某方面能力的提高程度。而這樣的能力提高程度主要是在學習終結時才能得到完全的體現,因而在課程學習終結時才好去對學習成績作出評價。而對學生這種語文某方面能力的提高程度所采用的評價尺度,用等級定量會顯得比較客觀。

精選范文推薦
天天躁夜夜踩很很踩2022|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在线小狼|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浪潮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不卡| 午夜视频网址| 含羞草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国产精品啪啪| 亚洲第一视频区| www.国产福利| 人妻少妇av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日本少妇爽的大叫高潮了| 久久久亚洲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国产熟人av一二三区| 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好屌爽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双大乳头| 午夜dj在线观看高清在线视频完整版| 人人草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高清| 亚洲情综合五月天|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人妻无码aⅴ中文系列久久免费| 亚洲AV永久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