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56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6036-01

甲狀腺瘤指的是因為甲狀腺濾泡出現病變導致良性腫瘤,發病率較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甲狀腺瘤的臨床治療方法以甲狀腺瘤切除術為主,傳統甲狀腺瘤切除術切口較大,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大,術后容易留下明顯的疤痕,影響了美觀度,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了限制[1]。對比觀察我院在2010年06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50例甲狀腺瘤患者分別使用傳統甲狀腺切除術治療和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在2010年06月到2013年02月收治50例甲狀腺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過臨床檢查確診,符合以下納入標準[2]:患者頸前出現包塊癥狀,能夠活動,邊緣較清晰,直徑約為3-4cm,咽部出現明顯異物感;通過體檢顯示按壓頸部出現壓痛癥狀,血T3、T4和甲狀腺功能都沒有出現異常。對于惡性腫瘤患者、精神障礙患者、重要臟器損害等患者進行排除。50例甲狀腺瘤患者中男性患者占26例,女性患者占24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6.5±0.5歲。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占25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傳統的甲狀腺切除術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的差異性,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觀察兩組治療方法的臨床療效。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的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給予患者頸叢阻滯麻醉,選取頸部距離胸鎖關節2cm左右處作橫切口,使用電刀游離頸前筋膜和頸闊肌皮瓣,對腫瘤大小、位置、數量進行綜合評估之后,切除瘤體,術后留置硅膠引流管常規引流;觀察組患者給予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治療,術前給予血尿常規、凝血功能、B超、心電圖等常規檢查,以患者兩根鎖骨交接的位置作為切口中心點,切口選擇好后使用0.5%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15ml進行皮下注射治療,避免皮下出血等并發癥。分離皮瓣之后切口皮膚和皮下組織,使用電刀分離疏松的結締組織和脛前肌,沿著正中線切開頸白線,不能結扎頸前靜脈,保持縱向肌群完整性。顯露甲狀腺之后判定其是單側甲狀腺瘤或者雙側甲狀腺瘤,針對疑似惡性腫瘤的患者要進行病理檢查確診,針對良性腫瘤給予切除治療,提起良性腫瘤用大圓針把7號線進行貫穿、縫合,使用鉗夾夾住3、6、9、12點,切除甲狀腺的腺瘤,術后注意止血,可以不置入引流管,使用無創縫合線縫合切口的皮膚,給予加壓包扎,避免術后出血癥狀。

1.2.2對兩組患者在手術切口大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率等情況上進行對比觀察,并做好記錄。

1.3統計分析選用軟件SPSS18.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使用t檢驗計量數據,使用x2檢驗計數數據,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切口大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甲狀腺瘤在外科臨床上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率高,臨床治療方法以甲狀腺瘤切除術為主。傳統甲狀腺瘤切除術切口較大,對患者造成的創傷大,術后容易留下明顯的疤痕,影響了美觀度,在臨床使用中受到了限制。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以其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無明顯疤痕等優勢被廣大患者所接受[3-4]。上述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手術切口大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時間上明顯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張艷陽.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11:1924-1925.

[2]楊晏東.小切口切除術在甲狀腺瘤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1,6(35:52-53.

[3]劉春平,陳榮.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的手術方法及臨床療效[J].醫學信息,2013(4:127-127.

第2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 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可行性;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3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4(b)-004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thyroid adenoma removal in lower-sited and minor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yrophyma. Methods 81 patients with thyrophyma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2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hyroid surgery,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section in lower-sited and minor incision.The 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hospital stay,length of incision,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hospital stay and length of incis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traoperative amount of bleed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Lower-sited and minor incision;Thyrophyma;Feasibility;Safety

甲狀腺瘤是甲狀腺常見的疾病之一,多為良性,但部分腺瘤(包括單純性腺瘤、胎兒型腺瘤、膠體腺瘤)具有較高的惡變概率[1]。良性甲狀腺瘤包膜多完整,瘤體界限較清晰,且瘤體無較大血管浸潤。甲狀腺瘤的病因尚未明確,治療方法主要為外科手術治療[2-3]。外科手術方法主要包括傳統常規甲狀腺切除術與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傳統常規甲狀腺瘤切除術具有切口長度較大,術后恢復時間長,術后瘢痕組織增生,影響美觀等缺點。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是近年來應用較廣泛的外科術式,具有創傷性小、美觀等優勢,逐漸被應用于甲狀腺瘤的治療[4-5]。本研究旨在比較低位小切口甲狀腺瘤切除術與傳統常規甲狀腺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第3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治療效果

甲狀腺腺瘤屬于臨床上非常普遍的病癥,主要包括狀囊性腺瘤和濾泡狀腺瘤,外部射線照射、家族性腫瘤以及癌基因和性別等都是重要的引發因素,傳統切除術會形成瘢痕,使患者的形象受到影響,小切口改良切除術既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同時不會形成較大瘢痕,本次研究特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實施方法和治療效果進行探討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45例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11月間在我院行甲狀腺腺瘤切除治療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經臨床確診,腺瘤直徑介于3.2至5.1厘米,平均直徑為(4.4±0.9)厘米,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吞咽時疼痛感較強、頸部有壓迫感、頸部存在腫塊。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對照組20例,觀察組25例,其中,對照組女性占14例,男性占6例,年齡范圍居于27至66周歲,年齡平均值為(46.9±3.3)歲,觀察組女性占17例,男性占8例,年齡范圍居于29至65周歲,年齡平均值為(47.2±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腺瘤直徑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行傳統切除術治療,對全部患者行局部麻醉或者頸叢阻滯麻醉,取患者仰臥位,將肩部墊高并使頸部充分暴露出來,采用小沙袋固定頭部兩側。在靠近腺癌部位切開皮膚,根據腺瘤大小決定切口長度,然后對皮膚、皮下組織等行依次切開處理,使用組織鉗對上下皮瓣行牽起處理,對頸闊肌后輸送組織行分離處理,由甲狀軟骨下緣分離至胸骨柄切跡。采用小拉鉤將切口拉開,然后對兩側頸前靜脈行縫扎處理。將胸鎖乳突肌內側筋膜剪開并使甲狀腺獲得暴露,對甲狀腺進行全面檢查以便明確腺瘤的性質、數目和具體部位。對良性腫瘤行腺瘤表面甲狀腺組織血管進行縫扎處理,然后將甲狀腺組織表面切開直至腺瘤表面。采用彎血管鉗對腺瘤行鈍性分離紙盒子蒂部然后將腺瘤剝出。鉗夾蒂部直至切斷然后行結扎操作,將腺瘤切除,同時切除腫瘤周圍1厘米正常腺體組織[1]。對觀察組患者行小切口改良切除術治療,在患者鎖骨上方1至2厘米部位做切口,切口中心點為兩鎖骨交界處,雙側腺瘤切口長度為6厘米,單側切口長度為4厘米,皮瓣分離以及瘤體切除方法同對照組,使用皮鉗牽開頸前靜脈,不對其行結扎和切斷處理,確??v向肌群的完整性不受破壞。手術完成后為了避免或者降低感染率,對全部患者常規應用抗生素[2]。

1.3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以及術后住院時間和瘢痕大小進行觀察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的專業性軟件為SPSS13.0,采用t檢測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若P

2結果

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明顯多于觀察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瘢痕明顯大于觀察組,兩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作為臨床上非常普遍的良性腫瘤,甲狀腺腫瘤發展較慢,單發幾率較高,通常呈橢圓形或者圓形,與周圍組織沒有粘連現象,患者做吞咽動作時腫瘤能夠上下移動。為了使患者預后獲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一旦獲得確診后必須及早進行手術切除治療,不但需對病變瘤體進行徹底切除,還要使健康的甲狀腺組織獲得保留,避免甲狀腺功能減退并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3]。

合并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惡性甲狀腺腺瘤患者以及甲狀腺囊腫和甲狀腺癌患者適合行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這一治療方式不會對患者造成嚴重損傷,能夠縮短患者的康復進程[4]。

若患者甲狀腺腺瘤直徑低于4厘米則不適宜進行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該治療方式會對患者組織造成較大損害,增加出血量,延長手術時間,而且術后瘢痕較大,會對患者形象造成影響。小切口改良切除術無需對頸前肌群行橫斷處理,不會對患者組織造成嚴重損傷,而且由于無需離斷頸前靜脈,可使頸部原有生理功能獲得保持,既能夠避免過度皮下牽拉引發的損傷也可使縮小瘢痕,治療效果理想而且美觀效果好[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甲狀腺腺瘤患者行小切口改良切除術治療不但能夠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而且術后瘢痕較小不會對患者形象造成影響,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周洪彪.超低位頸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41例臨床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1,75(4):107-108.

[2]常東民,張勇,陳德強,等.超低位頸前小切口甲狀腺腺瘤切除術和傳統手術用的臨床效果比較[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3):476-477.

[3]劉瑞.小切口改良甲狀腺腺瘤切除術與傳統甲狀腺腺瘤切除術比較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5):64-65.

第4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甲狀腺瘤 手術 臨床療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92

【中圖分類號】R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397-02

甲狀腺瘤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外科良性腫瘤,多見于青壯年人群,以女性為多發群體[1]。甲狀腺瘤屬于單發性腫瘤,臨床治療的主要方式為手術治療。針對常規手術治療甲狀腺瘤效果平庸的現狀,我院采用經頸叢麻醉后胸骨切入手術治療取得了極為顯著的療效?,F根據我院甲狀腺瘤患者臨床手術治療的療效進行匯報: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設計。采用隨機平行對照方法,對我院普外科住院患者40例進行研究;方案獲得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全過程跟蹤。

1.2 隨機分組。納入病例按抽簽方法隨機分為兩組。

1.3 納入標準。①年齡21~65歲;②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符合甲狀腺瘤診斷標準。

1.4 排除標準。嚴重心血管疾病病史、精神病病史、妊娠、哺乳期婦女。

1.5 治療方法。

1.5.1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將患者患側腺體連同峽部全部切除,對側腺體大部分切除,根據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確定是否加行頸淋巴結清除術。

1.5.2 治療組。采用經頸叢麻醉后胸骨切入手術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頸叢麻醉處理,然后根據患者胸骨切跡選取距離2cm左右的位置為切口,切口長度在5cm以內即可?;颊咂は陆M織如果出現滲血情況,可以采用電凝的方式進行止血。在對患者切口部分皮瓣進行分離操作時,需要保證操作的規范性,即沿縱向將頸白線切開,呈鈍性將患者舌骨下肌群向胸鎖乳突肌方向牽引,將患者甲狀腺腫瘤包塊部分充分顯露。然后將囊壁固有膜分離處理,剝離其包膜邊緣,結扎處理后牽引甲狀腺瘤瘤體向前,分離瘤體固有膜表面血管,需要采用鉗夾將患者上動靜脈分支夾閉。采取以一側腺葉切除,次全切除以及結節摘除手術方式將包塊切除,再需要進行止血操作,利用T型引流管進行引流處理,然后逐層縫合。兩組患者在手術完成后一周內均行靜注抗生素治療,避免出現創口感染情況。

1.6 觀測指標。切口長度、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1.7 統計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2.1 基線資料。納入樣本40例均為我院普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患者,兩組人口學資料及臨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見表1。

表1 兩組人口學資料及臨床特征(n,X±S)

2.2 退出病例。觀察期間無退出病例。

2.3 脫落病例。觀察期間無脫落病例。

2.4 臨床療效。甲狀腺瘤患者經過臨床手術治療,臨床療效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表

2.5 并發癥。術后患者住院期間,經過護理人員全面的觀察,治療組患者并發癥出現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對比表

3 結論

甲狀腺瘤一般局限于甲狀腺腺體內,呈濾泡性腺瘤,多為圓形或橢圓形。甲狀腺瘤包膜較為完整,質地較為堅硬,有著極為明顯的界限[2]。甲狀腺瘤表面不存在凹凸不平的顆粒狀物質,較為光滑,按壓下會出現輕微的痛楚,可以伴隨患者吞咽動作進行活動。

常規手術方式在治療甲狀腺瘤方面,手術創口較大,術中患者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與手術后患者住院觀察時間都較長,而且術后極易出現呼吸困難、喉返神經受損、甲狀腺危象、傷口感染等多種并發癥,對患者術后正常生活與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3]。針對這一問題,我院采用頸叢麻醉胸骨切口方式進行手術治療。該種手術方式創口一般在2cm至5cm左右,手術操作較為簡單,可以充分暴露患者甲狀腺瘤包塊,在充分分離瘤體后便于手術人員將其切除,避免了手術切除操作對患者喉返神經產生較大的損傷。另外在切除時會對患者上動靜脈血管進行結扎處理,降低了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得到明顯控制,也降低了患者住院時間。采用該種手術方法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較小。本研究中,治療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概率為10%,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與劉向偉[4]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采用頸叢麻醉胸骨切口手術方式在治療甲狀腺瘤方面有著極為卓越的療效,值得廣大同行研究分析后用于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平.120例甲狀腺瘤手術治療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03(28):519-520

[2] 王春雷,許新峰,何輝龍.改良小切口手術治療40例甲狀腺瘤患者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07(20):644-644

第5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河南省商丘市中醫院,河南商丘 476000

[摘要] 目的 探討甲狀腺單發腫瘤腺葉切除的方法和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該院進行甲狀腺單發腫瘤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該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甲狀腺葉次全切除術,觀察組采用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對兩組患者在兩種手術治療方法下產生的手術時間、出血量、并發癥以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手術結束后兩組患者的病情均處于穩定的狀態,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手術中的出血量明顯的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甲狀腺腫瘤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5.0%、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狀腺腺葉切除手術可以降低患者的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 甲狀腺;腫瘤;喉返神經

[中圖分類號] R73;R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9(a)-0028-02

[作者簡介] 王洪政,男,河南南陽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甲狀腺腫瘤甲亢及開放手術。

當前的臨床治療中針對甲狀腺腫瘤,有一種積極的治療方法——甲狀腺腫瘤腺葉切除,但是這種手術方法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會對患者甲狀旁腺以及喉返神經進行解剖[1],如果手術處理不當,將會引發一些列的并發癥。為了研究探討這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該研究針對2010年10月—2013年10月該院接收的80例甲狀腺腫瘤治療患者,分析其甲狀腺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針對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該院進行甲狀腺單發腫瘤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該研究的對象,所有患者在該院接受的甲狀腺腫瘤手術治療,術前進行彩超檢查,患者的甲狀腺均為單發結節,甲狀腺腫瘤均為良性,腫瘤大小為(5.5±4.0)cm,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甲狀腺功能完全正常。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齡為(41.5±4.5)歲。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13例,甲狀腺腺瘤患者25例,甲狀腺癌患者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齡為(42.0±4.0)歲。結節性甲狀腺腫瘤患者14例,甲狀腺腺瘤患者23例,甲狀腺癌患者3例。

所有患者在手術前均進行全面的檢查,患者的TSH平均值為(3.8±1.2) mU/L,FT4平均值為(16.2±3.5) pmolk/L,甲狀腺動脈PSV平均值為(35.2±4.0) cm/s,甲狀腺對側葉體積平均值為(22.5±9.5)mm3。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沒有較大的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沒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觀察組:從局部頸從神經阻滯進行麻醉,采用單純的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在不對患者的喉返神經進行解剖的前提下,完成甲狀腺腺葉切除。將腺體向外下牽拉,將上級內側和外側的疏松結締組織進行鈍性分離,將上極血管游離出,緊貼甲狀腺上極,使用止血鉗將甲狀腺的上血管夾住,切斷結扎殘端。將甲狀腺的靜脈處理后,將腺體向內側牽拉,將甲狀腺腺體背側的疏松結締組織進行鈍性分離,使用鉗夾將進出腺體的小血管切斷,在喉返神經三角區域內找到喉返神經后進行鈍性分離。在緊貼腺體包膜處使用鉗夾將進出甲狀腺的下極的血管切斷,不對甲狀腺下血管主干進行結扎,在氣管表面進行鈍性和銳性結合的腺葉切除,術后給患者服用丙硫氧嘧啶片(上海復星朝暉藥業有限公司),300 mg/d,根據患者的病情適當的進行藥量的增減。

對照組:從局部頸從神經阻滯進行麻醉,采用甲狀腺腺葉次全切除術,在保留腺體背面的情況下,進行切除手術。兩側腺體殘留,保留背側約1 cm薄片。手術方法同觀察組,但對照組患者的切除術,患者甲狀腺腺體背側不進行游離。

1.3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聲嘶、再出血、低鈣抽搐、飲水嗆咳[2]。

1.4統計方法

對該研究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間、術中出血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5.0%,5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0 1<0.05)?;颊弋a生的聲嘶為暫時性的,經過治療后得到緩解,停藥后沒有再復發。

3討論

甲狀腺腫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是多發病,針對甲狀腺腫瘤,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但是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甲狀腺腫瘤,非常容易引發并發癥[3-4]。

從表2中的數據可知,觀察組和對照組甲狀腺腫瘤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5.0%,57.5%,從這兩個數據上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有較大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該次的研究中發現,針對甲狀腺腫瘤的手術治療,采用腺葉切除術,可以將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等降低,有效的提高甲狀腺腫瘤的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率。

該研究中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相比有較大的優勢,并發癥的發生率相對較低,但是針對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分析,還是相對的較高[5]。對照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不僅是因為甲狀腺腫瘤的手術治療非常容易產生并發癥,而且還是因為在甲狀腺腫瘤治療中一些細節問題沒有關注。采用手術的方法治療甲狀腺腫瘤,手術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對患者的喉返神經等造成影響,進而引發并發癥。例如[6]術后出血并發癥,當患者的甲狀腺發生腫大時,患者的甲狀腺腺體表面的靜脈將增粗,使得患者的血管壁變薄,非常容易破裂,在手術的過程中,一旦不小心碰觸患者的血管,就會造成血管破裂,在手術中將血止住了,在術后也會引起再出血[7]。

在甲狀腺患者的切除術中因為會對患者的喉上神經、喉返神經等造成嚴重的損傷[8],所以在甲狀腺腫瘤手術治療中,要非常的注意。

通過該研究,針對甲狀腺腫瘤的治療,腺葉切除術的并發癥相對的較少,在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等方面也有相應的優勢,可以將甲狀腺腫瘤的臨床療效提升,甲狀腺單發腫瘤的治療采用腺葉切除術,通過術前診斷、對喉返神經的保護、在術后對并發癥的觀察以及針對性的治療,將此種手術方法的治療效果提升,降低并發癥的產生率,為此可以將這種甲狀腺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豹.患側腺葉切除術治療甲狀腺單發良性腫瘤150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2):169.

[2]何飛宏.甲狀腺腫瘤腺葉切除術120例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3,7(2下旬版):47.

[3]龔日祥,張敏,羅書畫,等.患側甲狀腺腺葉切除的臨床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39(5):870-871.

[4]陳文博,陳思潮,陳志杰,等.甲狀腺單發結節腺葉切除340例臨床分析[J].工企醫刊,2011,24(4):1-2.

[5]王鵬舉,柯賽雄,李仁濟.甲狀腺腫瘤手術83 例臨床分析[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 2007,21(9): 422-423.

[6]陳海亮,趙興文,王勝,等.甲狀腺腫瘤腺葉切除術83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2):152-153.

[7]楊紅衛,黃祖仁.甲狀腺腫瘤行腺葉切除術84例體會[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0,31(5):381-382.

第6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甲狀腺結節在中年女性中較多見,良性占絕大多數。臨床上有多種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癥、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因此,甲狀腺結節常常是甲狀腺疾患的首發癥狀,在人群中患病率約為 4%~7%[1]?,F就我院近5年來收治的148例甲狀腺結節病例的診斷和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組共148例,女性141例,男性7例。年齡22~58歲。其中腺瘤58例,占39.18%;囊腫38例,占25.68%;甲狀腺癌14例,占9.5%;其他有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甲狀腺瘤并甲亢等,共計38例,占25.64%。

1.2治療方法

本組148例中141例行手術治療,手術切除病變結節時盡可能保留正常甲狀腺組織。7例內科保守治療。

2結果

141例經手術治愈出院,其中32例確診為良性結節經甲狀腺素片替代治療3~6個月后,腫物無縮小或繼續增大而轉手術治療;2例術前穿刺細胞學檢查診斷為腺瘤,術后病理證實為甲狀腺癌進而二次手術治療。1例腺瘤和2例囊腫經服左旋甲狀腺素片治療1年左右腫物消失,隨訪6個月結節未復發。

3討論

病史和體檢是正確診斷甲狀腺結節的重要環節,而甲狀腺活體組織檢查是關鍵手段。甲狀腺結節好發于20~40歲的青壯年,青少年惡性比例高于中老年,兒童期出現的甲狀腺結節50%為惡性,60歲以上者也是甲狀腺癌高危人群[13]。甲狀腺腫常有心悸、盜汗、易怒等癥狀。甲狀腺炎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局部疼痛等癥狀。女性結節發病率多于男性10~20倍,且多發結節比單發結節多3倍左右。甲狀腺結節短期內突然快速無痛地增大,應首先考慮癌腫可能。但應注意甲狀腺瘤囊性變出血,也可以在短期內明顯增大,同時伴有局部脹痛、不適或劇烈咳嗽,重體力勞動是常見誘因。有放療病史的兒童,甲狀腺癌發生率明顯升高。甲亢和甲狀腺癌,尤其是髓樣癌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有甲狀腺癌或其他類癌綜合癥家族史者,應警惕髓樣癌可能。甲狀腺結節伴有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或伴發甲亢者惡性的可能大。單發孤立結節觸診質硬且不均勻,形態不規則,界限不清且固定,吞咽時上下活動差,無觸痛,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固定或伴有周圍組織結構如氣管、喉返神經、頸叢等受侵的表現應考慮為惡性結節[4]。為了明確診斷,甲狀腺結節通常采用以下一些輔助檢查:①放射性核素掃描,可了解甲狀腺功能活動情況;②甲狀腺超聲檢查能準確區分結節的囊、實性,并能提供甲狀腺的解剖信息;③細針穿刺活檢(FNA),FNA被認為是診斷甲狀腺結節最精確可靠的檢查,但假陰性率有1%~11%,這與穿刺技術有關,其總的診斷正確率在90%以上,還可對惡性腫瘤進一步分類,從而決定治療方案;④血清學檢查甲狀腺球蛋白水平;⑤ CT掃描是檢查甲狀腺有用的工具之一,對惡性甲狀腺結節的判斷標準與超聲相似,對頸部腫大的淋巴結更易顯示,且可通過其中部密度的高低來判斷是否為腫瘤轉移性淋巴結腫大。

多發結節多為良性,如甲狀腺功能正常或減低,可先試行左旋甲狀腺素片治療3~6個月。如結節證實或懷凝為惡性,或繼發甲亢,或出現壓迫癥狀,或治療無效結節增大,應立刻手術。術后口服甲狀腺素片至少6個月,維持T3、T4正常上限,TSH(促甲狀腺素)于正常下限。單發實性結節如診斷為良性,可先服左旋甲狀腺素片3~6個月,若結節縮小可繼續服藥,若不變或增大則行手術。對凝為惡性的結節或自主性高功能結節均須手術治療。術中須將結節連同包膜外1 cm甲狀腺組織一并切除,不論術前診斷如何,術中常規行快速冰凍切片檢查,以明確性質,指導治療[5]。

參考文獻

[1] 方國恩,李莉.甲狀腺結節的診斷和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3(3):135-136.

[2] 翟桂青.甲狀腺結節治療10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3):5756-5757.

[3] 張福昌.甲狀腺結節再次手術38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08,36(7):38-39.

第7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小切口;甲狀腺;次全切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dified subtotal resection of thyroid treatment. Methods: 68 cases of thyroid disease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of 35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33 cases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surgical incision thyroidectomy subtotal resection, observation group to take a small incision thyroid modified subtotal resectio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analgesic usag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o on.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blood loss, analgesic usage and cut adhesions, neck numbness, cervical pain, dysphagia incid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words: small incision; thyroid; subtotal resection

目前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單純性甲狀腺腫、多發性甲狀腺腺瘤、巨大甲狀腺腺瘤或巨大甲狀腺囊腫等甲狀腺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其外科治愈率高達97.2%[1]。但由于甲狀腺解剖部位的特殊性,手術時減少頸部創傷和外觀毀損顯得十分重要,在行甲狀腺大部切除術時,要面臨神經、血管、甲狀旁腺等損傷的問題,一旦損傷將使患者十分痛苦。筆者所在醫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對35例患者實施了改良的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通州區人員醫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診療的甲狀腺疾病患者68例,所有患者術前均行彩超或CT檢查發現。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5例,男16例,女17例;年齡32-73歲,平均(45.22±2.57)歲;病程2~3年,平均2.35±1.25)年;術后病理證實甲狀腺腺瘤26例,甲狀腺囊腺瘤5例,結節性甲狀腺腫4例。對照組33例,男15例,女l8例;年齡33-71歲,平均(44.95±2.68)歲;病程2~3年,平均(2.38±1.24)年;術后病理證實甲狀腺腺瘤24例,甲狀腺囊腺瘤3例,結節性甲狀腺腫6例。

1.2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給予小切口甲狀腺切除術,即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頭頸稍微過伸,選擇胸骨切跡上2cm處頸部皮膚皺褶做一小切口,長度約3~5cm。仔細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與頸闊肌,游離皮瓣。縱行切開頸白線,上至甲狀軟骨。下至胸骨上窩。分離甲狀腺被膜,暴露甲狀腺,用手指探查甲狀腺病變。若手術空間較小時需在甲狀軟骨水平切斷部分胸骨甲狀肌。先切開甲狀腺峽部并分離結扎氣管前患側峽部血管,離斷甲狀腺中靜脈,根據情況在甲狀腺上下極向下或者向上牽引。游離甲狀腺下極時實行囊內離斷分支,保留甲狀腺后被膜。切斷甲狀腺上動靜脈游離時可緊貼甲狀腺上極,遠離甲狀軟骨側板,鉗夾上極時血管側血管鉗緊貼上極鉗夾,腺體側血管鉗鉗夾在上極腺體上.若上極寬大較深時可在上極腺體實質內分次結扎上極。放置橡皮引流管一根,縫合切口或行皮內縫合。術后引流管于42-84h拔除。

對照組:采用傳統手術切口,在胸骨切跡上2-3cm,切開長5-10cm,暴露喉返神經,常規結扎甲狀腺上、下動脈主干和中靜脈。預定切口上一排蚊式鉗,切除大部甲狀腺后逐一結扎,1號絲線縫合甲狀腺切面。

1.4觀察指標

觀察2種術式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藥使用率等;同時,隨訪觀察兩組患者切口粘連、頸部麻木、頸前區疼痛、吞咽不適發生率等并發癥發生率。

1.5統汁方法

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下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 P

2 結果

2.1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藥使用率以及切口粘連、頸部麻木、頸前區疼痛、吞咽不適發生率等并發癥發生率上均優于對照組(P

表1:兩組手術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

2.2隨訪1年,觀察組輕度甲亢癥狀3例,對照組輕度甲亢癥狀7例,中度甲亢3例,均服抗甲亢藥后緩解。

3 討論

甲狀腺結節是普通外科常見病之一,特別是在中年女性中發病率高,甲狀腺結節有良性、惡性之分,其中惡性結節不足1%,絕大多數為良性結節,如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癥、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都可以表現為結節[2]。據報道,甲狀腺次全切除手術喉返神經和甲狀旁腺損傷率分別為0.4%和10.5%[3],保護喉返神經是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關鍵 喉喉返神經與甲狀腺下動脈的關系復雜,文獻報道[4]喉返神經和甲狀腺下動脈交叉點至側葉外緣的距離兩側不超過1cm,本組兩側保留1.5cm,能夠滿足保護喉返神經和甲狀腺旁腺的目的。對于甲狀腺手術中是否應解剖顯露喉返神經以保護其免受損傷,至今尚存在爭議。傳統術式頸部切口相塒較長,頸前肌群被橫斷后易與皮膚粘連,造成吞咽時頸部切口瘢痕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影響美觀。由于需游離大部分腺體,腺體背面及氣管、食管溝常常被顯露,切除腺葉時不利于甲狀旁腺與喉返神經的保護,容易傷及喉返神經或將甲狀旁腺一并切除,造成術后出現聲音嘶啞、于足抽搐等并發癥。本研究采用改良的小切口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與傳統的甲狀腺次全切術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其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鎮痛藥使用率以及切口粘連、頸部麻木、頸前區疼痛、吞咽不適發生率等并發癥發生率上均優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吳在德,吳肇漢,主編.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36-340.

[2]陳國銳,王深明.甲狀腺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8―389.

第8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R739.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81--02

筆者運用自擬消癭湯治療甲狀腺腺瘤37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37例患者全部來自門診,男12例,女25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最長19年,最短2年,平均8.5年。

1,2診斷標準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頒布的《中國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①甲狀腺區出現局限性腫塊,均勻腫大,表面光滑,邊界清楚,可隨吞咽上下活動;②同位素碘掃描:良性腫瘤多數為“溫結節”;③B超檢查:根據波型可鑒別甲狀腺瘤的病理特征,如實質性或囊性;④組織檢查:甲狀腺瘤為球形腫物,表面有完整的包膜包被,瘤組織向四周膨脹性壓迫性生長,一般單發,瘤細胞分化好,間變不明顯,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近其母細胞。

2 治療方法

采用自擬消癭湯治療,藥物組成:陳皮10g,茯苓15g,半夏12g,膽南星10g,車前子15g,厚樸10g,枳實10g,桃仁10g,赤芍15g,王不留行10g,海藻10g,昆布10g,蒲公英15g,每日1劑,水煎3次,共400mL,混勻后分3次服,3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3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3,1療效標準治愈:腺瘤完全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有效:腺瘤瘤體明顯縮小。

3,2治療結果治愈30例,有效7例。

4 典型病例

盧某,男,65歲,于2008年6月20日初診。頸部甲狀腺腫大3年余,經西醫某院確診為甲狀腺腺瘤,但瘤體過大,醫生告知無法手術,勸其出院并回家口服中藥治療,患者身體強壯,面色如常,只感覺呼吸稍不暢,胸悶、痰多、胃納不佳,頸部腫塊呈球形,直徑約7cm,表面皮膚緊張,皮色紫紅,青筋暴露,無壓痛、質稍硬,舌淡邊有瘀斑,苔白膩、脈弦滑,證屬氣滯痰凝血瘀,治宜行氣化痰,活血化瘀,投自擬消癭湯:陳皮10g,茯芩15g,半夏12g,膽南星10g,車前子15g,厚樸10g,枳實10g,桃仁10g,赤芍15g,王不留行10g,海藻10g,昆布10g,蒲公英15g,服10劑后瘤體明顯縮小,腫瘤表皮松弛,顏色如常質軟,呼吸順暢,食欲可。按上方再服20劑完全痊愈,1年內隨訪無復發。

第9篇:甲狀腺瘤的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甲狀腺;次全切除術;臨床分析

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為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單純性甲狀腺腫,多發性引甲狀腺腺瘤,巨大甲狀腺腺瘤或巨大囊腫的主要手術方法,且其治療甲狀腺功能亢的治愈率為90%~95%。對于符合手術適應證者,均應早日采取手術。本文選取江蘇省連云港市東??h青湖中心衛生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66例,均采取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甲狀腺疾病患者66例,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齡24~73歲,平均(46±5.5)歲,病史6個月至6年,平均3.2年,本組患者26例甲狀腺腫,19例甲狀腺腺瘤,14例原發性甲亢,7例繼發性甲亢。

1.2 臨床表現

本組患者均有心慌、情緒激動、消瘦、多汗、畏熱等癥狀,其中甲狀腺腫大Ⅰ-Ⅱ度增大23例,Ⅲ度增大43例,術前并發癥3例甲亢性心臟病,4例糖尿病。

1.3 治療方法

術前準備:常規進行血、尿、糞等檢查,還進行心電圖、氣管正側位片、喉鏡等特殊檢查,21例甲亢患者術前均經內科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1.4 手術方法 本組患者均采取局部麻醉加靜脈強化,手術操作應輕柔、細致,于前正中線分開頸前肌,不切斷帶狀肌肉,行囊內楔形切除法[1];對于甲狀腺Ⅲ度增大的患者因為創面較大,出血較多,應采用負壓引流,其余采用膠片引流,遇到不顯著的解剖結構,應先顯露喉返神經再進行切除,避免損傷喉返神經和影響甲狀旁腺的血液供應;囊內楔形切除法通常切除80%~90%的腺體,并切除峽部,留下甲狀腺組織6~8 g;切口采用可吸收縫線進行皮內縫合;手術全過程使用電刀電凝。術后密切觀察,常規應用激素、鈣劑,甲亢患者術后服用碘劑。

2 結果

本組6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術后發生并發癥情況:4例輕度嗆咳,2例手足抽搐,1例聲音嘶啞,均與術后3周內自行恢復,本組患者無甲狀腺危象和死亡病例。隨訪1~2年,均無復發甲狀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經損傷及無甲狀腺危象病例。

3 討論

目前,甲狀腺疾病為外科常見的多發病,其治療的有效手段為甲狀腺次全切除術[2]。傳統的手術方式對于巨大甲狀腺腫或甲狀腺上極較高的情況往往不能正常顯露,若采取強行分離則可引發大出血,導致血管回縮處理難度增大,盲目止血容易損傷喉返神經及甲狀腺旁腺,造成聲音嘶啞、手足抽搐等并發癥。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則將傳統術式進行簡化,不必顯露上級血管,避免損傷喉返神經及甲狀腺旁腺,顯著減少出血概率降低了大出血及血腫引發的呼吸抑制等風險。對于解剖不清的結構,應先定位并顯露喉返神經,直視下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有研究表明,甲狀腺的常規殘留量,通常結節性甲狀腺腫、腺瘤以保留上極最多的正常組織為度。甲亢患者則根據自身甲狀腺素的分泌功能決定,通常為全葉的10~15%。

甲狀腺手術的最嚴重的并發癥是喉返神經損傷,常見部位主要位于甲狀軟骨下角與神經跨過甲狀腺下動脈之間,多因手術拉扯、結構不清意外切斷、止血鉗夾斷及血腫壓迫導致。所以手術時切忌急躁,解剖疏松結締組織時必須耐心細致,操作輕柔,術中出血時不要鉗夾、結扎。本文66例患者,術后并發4例輕度嗆咳,2例手足抽搐,1例聲音嘶啞,均于術后3周內自行恢復,無甲狀腺危象和死亡病例。隨訪1年至2年,均無復發甲狀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經損傷及無甲狀腺危象病例。

總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疾病具有安全性高,損傷少,靈活性強,操作簡單,療效確切,并發癥少的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淫妇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aⅴ影院| 免费网站观看www在线观看| 日本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专区|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一线二线三线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国产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熟妇人妻精品一区五一看片| 国产男女做爰猛烈视频网站|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一二三四五区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啊v在线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精品高清国产乱子伦|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久久久| 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V免费| 韩国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国产毛片av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蜜桃成人午夜激情网站| 日本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资源在线桃色| 国自产拍偷拍精品啪啪一区二区| 伊人大杳焦在线| 性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 狠狠操夜夜爽|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人|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君一二三四| av狼人婷婷久久亚洲综合|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