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課堂實錄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新課改已經將素質教育的重要程度提上日程,然而在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大背景下,教師想要實現突破是有很大難度的。語文教學是其他教學的基礎,更好地開展個性化教學已經勢在必行,這是學生取得更大提高和突破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新課標;初中語文
個性化語文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個體,和傳統教育不同的是教學過程更加活躍、不死板,更加重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個性化教學通常重視學生的靈活發展,適應性也相對很強,我國在這方面的專家鄧志偉認為:“我們教書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將每個人的特長更好地發揮出來,只有學生自己愛好的才能更好地吸收和掌握。”同時也有學者指出研究對象的實質是教學的內容和過程要圍繞學生展開,要選擇學生更加愿意接受的授課形式,從而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
一、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語文教學“重教輕學”
雖然我們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然而現實中學生依然是讓考試成績壓得喘不過氣來,課堂上的教師依然是帶著巨大的壓力,目的就是能夠培養出幾個出類拔萃的“高分機器”,新課改提出的個性化教學往往只是以一個說辭的形式存在。
2.教學形式化嚴重,效率不高
個性化的教學模式一時讓教師無從下手,不少教師沒有深入地理解個性化教學的內涵,認為課堂探究就是給學生足夠的自由,所以一味地大興課堂探究,甚至忽略了課本內容的客觀性,完全就是本末倒置,浪費時間,學生不知道也無法理解學習的重點,課堂效率甚至低于傳統教學。
3.教學方法機械呆板
優秀的語文教授過程應該是合理地安排好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環節,使學生從自我理解到教師的傳道解惑,再到對內容升華到一個全新的高度,甚至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成長情況擁有獨一無二的理解。然而很多教師往往做不到這一點,總是以自己的意志出發,開門見山之間就開始分析所要講解的內容,講了很多,講得也很細很全面,可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是被動地在被灌輸各種理念和知識,完全沒有自己的參與,更談不上自我分析和理解。
二、完善初中語文個性化教學的策略
1.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
語文這一語言類的學科實際上是很富有靈活性的,也是培養學生個性化容易實施的。如教學古代文學,寫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的生平對學生來說很陌生,而這對于這首詩歌的解讀又有著深刻的意義,以個性化教學的典范北票中學為例,學校要求教師在開展課程的過程中首先要從文中作者的思想意識談起,講授所學課程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創作靈感和過程,盡可能地讓學生融入其中,以自己假設他人,或者是假設場景,從而利用自己的知識架構感悟不同的情感特征,讓學生積極向上地認識生活,理解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質,而每一種性格都應當得到人們的尊重,從而更加重視個性化教學的實施。
2.嘗試“體驗”的教學方法
正如“一段路程任由別人指引,可能下一次再走的時候還是陌生”,可是自己如果獨自行走過一次,那么下一次就絕不會沒有印象,可見親身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北票中學的教學過程就非常重視學生的體驗,他們經常讓學生扮演講師的角色,參與備課以及對課程深層次的理解,在自己有效的備課以后講給其他學生聽,這本身就是一次特殊的體驗,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會對自己所講的內容印象深刻,甚至有很多的感悟,再通過課堂討論從別人身上吸取更多的觀點,進而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精髓。整個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培養的過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講授方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獲得了知識,另一方面也會感悟到很多,有助于學習意識的培養、健康人格的形成以及個人狀態的調整。
3.在班級授課制下開展個別化學習
所謂個別化的學習方式,其目的也是讓學生更好地M行自主學習,不同基礎的學生需要學習的內容肯定是不同的,分開教學有助于每一個學生的進步。具體而言,教師根據學生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學習目標、學習計劃,設置時間進度表,調節學習進度,選擇難易程度適合的學習材料。可以是針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自行學習,也可以是對新的知識內容的學習,主要是看學生自己的需要。整個過程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負責過程的跟蹤,及時輔導,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斷地梳理過程,及時告知學生存在的短板。
語文課堂教學要實現真正的個性化特色,僅僅憑借幾堂課堂實錄、幾例教案是不夠的,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須長期堅持執行,同時在實施過程中還需要對教師、學生、課堂加以反思和調控,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