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三生物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學案導學實施的四個階段
在有限的40分鐘的課堂中,如何實施精心編寫好的學案,使之獲得預期的效果,是值得探究的一門學問。學案實施分為學生自學、討論交流、教師精講釋疑、習題分層訓練。
(一)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學案要提前下發,教師提出學習的目標要求,提示學習方法與學習要點,學生利用課上或課下的時間閱讀教材,自行完成基礎知識回扣、體系構建、知識鏈接三部分內容。如果學生遇到問題,可以相互討論或與教師交流來解決,共性問題通過討論交流來解決。
(二)討論交流。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有關問題,對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不講或少講,而重點、難點問題則應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生討論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緊扣教材,挖掘自己深處的問題,而不是越俎代庖,忙于給出答案。放手讓學生去交流討論,這樣才能在不斷的出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最大限度地鞏固基礎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精講釋疑。精講釋疑就是在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在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教師在精講過程中,力爭做到以下幾點:內容要精;精講應具有針對性,切忌面面俱到,應根據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過程中反饋的信息展開;精講應具有啟發性。學生經過教師的適當點撥,盡量自主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習題分層訓練。這是學案導學的最后一個環節。本部分包括高考真題和模擬訓練,學生依能力選做,基礎題必做,拓展題稍加難度,大多數學生有能力完成,拔高題綜合性較強,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選做,使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收獲,也都能感受到壓力與挑戰。學生通過訓練既能消化、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又能為教師提供直接的反饋,以便對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發現,給予指正,做出正確的評價。教師要能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學案導學中易出現的問題
(一)學案并等于教案,學案是教師精心設計,學生用來自主學習的方案,它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案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它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案必須在學案的基礎上進行編寫,絕不能用學案代替教案,完全照本宣科。
(二)實施學案導學絕不等于是給學生“放羊”,教師在課堂上要認真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實際上是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課下教師的工作需做得更深、更細;努力準備各種材料,使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邏輯性、啟發性、生活性,這樣的課堂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游刃有余。由此,教師的任務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大了工作量,只不過作為隱性性狀都“隱藏”在課下了。
(三)有些學生對于教師精心編寫的學案產生這樣一種心理:生物學以記憶為主,只要按照老師給的答案背一背知識點就可以了,沒必要花時間自己去填寫,直接等著課上去抄一樣達到目的,這樣會嚴重影響到學案使用的實效性。教師對于這樣的問題不能視而不見,要積極進行疏導,通過課堂上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的科學,需要具有理科的邏輯分析能力,而不是單純的記憶。
(四)教師要在“導”字上狠下功夫
1.要把握誘導的時機,“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教育家孔子的論述。它恰如其分地點明了學生需要啟發的最佳時機。當學生討論熱烈,對問題似懂非懂,想說卻又說不清楚,正是渴望啟發的最強烈之時,教師要善于捕捉這種時機,給予適當的誘導和點撥,將起到最佳的學習效果。2.導學要講究藝術,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變教為導更要講究藝術,任何拙劣的導學,不僅不能誘導啟發學生的思路,反而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甚至退化。3.導學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長時間單一的引導方式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導學與學案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學案是教師擁有一堂好的導學課的先決條件,但教師決不能僅僅局限于已設計好的學案,因為再好的學案也不能把課堂上的所有情景都設計到。
一、單選題
1.有機物A是合成二氫荊芥內酯的重要原料,其結構簡式如下圖,下列檢驗A中官能團的試劑和順序正確的是
A.先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后加銀氨溶液,微熱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錳酸鉀溶液
C.先加銀氨溶液,微熱,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氫氧化銅,微熱,酸化后再加溴水
2.下列反應中,不能在有機物分子中引入新的碳碳雙鍵或碳氧雙鍵的是(
)
A.醇發生消去反應
B.鹵代烴發生消去反應
C.醇發生催化氧化反應
D.乙酸乙酯發生水解反應
3.抗癌藥物“6-Azulenol”的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分子式為C12H18O2
B.分子中含有兩種官能團,能發生加成、氧化、酯化反應
C.能使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D.lmol該物質與足量的Na反應可產生22.4LH2?(標況下)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按系統命名法,的名稱為2-甲基-3-乙基丁烷
B.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的單體都是不飽和烴,均能使溴水褪色
C.分子中至少有11個碳原子處于同一平面
D.有機物
與NaOH溶液反應,最多消耗4mol
NaOH
5.不能由醛或酮加氫還原制得的醇是(
)
A.(CH3)2C(OH)CH2CH3
B.CH3CH2CH(OH)CH3
C.
(CH3)3CCH2OH
D.CH3CH2OH
6.三分子甲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生成三聚甲醛(),三聚甲醛可用作合成工程塑料等,還是日用化妝品冷燙精及脫毛劑的主要原料。下列有關三聚甲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三聚甲醛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B.三聚甲醛與甘油互為同分異構體
C.依三聚甲醛的結構可推測三聚乙醛的結構為
D.1
mol的三聚甲醛燃燒時生成CO2和H2O的物質的量相等
7.有機物CH2=CH-CH2-CH(OH)-COOH可發生下列反應中的哪幾類
(1)使溴水褪色
(2)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3)與鈉反應
(4)加聚反應(5)酯化反應
(6)水解反應
(7)取代反應
A、除(7)外都可以
B、除(6)外都可以
C、(1)(2)(3)(7)
D、(1)(2)(3)(5)
8.下列關于有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少量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鈉溶液中生成的是碳酸鈉
B.在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立即有淡黃色沉淀生成
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發生氧化反應
D.乙醇可與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為與水形成了氫鍵
9.天然維生素P(結構如圖)存在于槐樹花蕾中,它是一種營養增補劑.關于維生素P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最多可以和含6
molBr2的溴水反應
B.可用有機溶劑萃取
C.分子中有三個苯環
D.1
mol
維生素P可以和4
mol
NaOH反應
10.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發生,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認識逐漸加深。BHT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合成方法有如下兩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能與Na2CO3溶液反應
B.與BHT互為同系物
C.BHT久置于空氣中不會被氧化
D.兩種方法的反應類型相同
11.對乙酰氨基酚(Y)俗稱撲熱息痛,具有很強的解熱鎮痛作用,可由對氨基酚(X)與乙酰氯反應制得,下列有關X、Y的說法正確的是
A.X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X既能與鹽酸反應,又能與NaOH溶液反應
C.X與足量H2加成后的產物中含有2個手性碳原子
D.可用FeCl3溶液檢驗Y中是否混有X
12.對羥基扁桃酸是農藥、藥物、香料合成的重要中間體,它可由苯酚和乙醛酸在一定條件
下反應制得。
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上述反應的原子利用率可達到100%
B.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對羥基扁桃酸應該有6個吸收峰
C.對羥基扁桃酸可以發生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縮聚反應
D.lmol對羥基扁桃酸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消耗3mol
NaOH
13.下列是有關實驗的敘述中,合理的是
(
)
①用氨水清洗做過銀鏡反應的試管
②不宜用瓷坩堝灼燒氫氧化鈉固體
③使用容量瓶的第一步操作是先將容量瓶用蒸餾水洗滌后烘干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2.00mL高錳酸鉀溶液
⑤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pH時先潤濕,測得溶液的pH都偏小
⑥配制FeSO4溶液時,需加入少量鐵粉和稀硫酸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⑥
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按系統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稱為2,4—二乙基—6—丙基辛烷
B.月桂烯
()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取鹵代烴,加入氫氧化鈉的乙醇溶液加熱一段時間后冷卻,再加入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一定會產生沉淀,并根據沉淀顏色判斷鹵代烴中鹵原子的種類
D.通常條件下,1mol的分別與H2
和濃溴水完全反應時,消耗的H2和Br2的物質的量分別是
4mol、3mol
15.乙醇結構式如圖所示,“箭頭”表示乙醇發生化學反應時分子中可能斷鍵的位置,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與鈉反應時斷裂①鍵
B.發生消去反應時斷裂②④鍵
C.發生催化脫氫反應時斷裂①③鍵
D.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時斷裂②鍵
二、填空題
16.現有以下有機物:
①CH3CHO②CH3CH2OH③CH3COOH④CH3COOC2H5
(1)能與Na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
(2)能與NaOH溶液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
(3)既能發生消去反應,又能發生酯化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______________;并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5)能與NaHCO3溶液反應有氣泡產生的是_______________;并寫出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7.幾百年前,著名化學家波義耳發現了鐵鹽與沒食子酸(結構簡式為)之間的顯色反應,并由此發明了藍黑墨水。
(1)沒食子酸的分子式為__,所含官能團的名稱為__。
(2)用沒食子酸制造墨水主要利用了__(填序號)類化合物的性質。
A.醇
B.酚
C.油脂
D.羧酸
(3)下列試劑與沒食子酸混合后不能很快反應的是__(填序號)。
A.酸性KMnO4溶液
B.濃溴水
C.乙醇
(4)假設沒食子酸的合成途徑如下:
A的結構簡式為__,①的反應類型為_;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__。
18.四川盛產五倍子。以五倍子為原料可制得化合物A。A的結構簡式如下圖所示。請解答下列各題:
(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有機化合物B在硫酸催化條件下加熱發生酯化反應可得到A。請寫出B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
(3)請寫出A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4)有機化合物C是合成治療禽流感藥物的原料之一。C可以看成是B與氫氣按物質的量之比1∶2發生加成反應得到的產物。C分子中無羥基與碳碳雙鍵直接相連的結構,它能與溴水反應使溴水褪色。請寫出C與溴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
19.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苯酚與濃溴水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醛發生銀鏡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酚醛樹脂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與足量NaOH溶液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丙醛與H2的還原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炔水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乙烯的氧化法制乙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斷題
20.化學式為C8H10O的化合物A具有如下性質:①A+Na慢慢產生氣泡
②A+RCOOH有香味的產物
③A苯甲酸
④催化脫氫產物不能發生銀鏡反應
⑤脫水反應的產物,經聚合反應可制得一種塑料制品(它是目前造成“白色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試回答:
(1)根據上述信息,對該化合物的結構?可作出的判斷是___________。
a.苯環上直接連有羥基
b.肯定有醇羥基
c.苯環側鏈末端有甲基
d.肯定是芳香烴
(2)化合物A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實驗題
21.1,2-二溴乙烷可作汽油抗爆劑的添加劑,在實驗室中可以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1,2-二溴乙烷,其中A和F中裝有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D中的試管里裝有液溴,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應有:乙醇在濃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脫水生成乙醚(夾持裝置已略去)。
有關數據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狀態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無色液體
密度/g·cm-3
0.79
2.2
0.7
沸點/℃
78.5
132
34.6
熔點/℃
-130
9
-116
填寫下列空白:
(1)A中主要發生的是乙醇的脫水反應,即消去反應,請寫出乙醇消去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全瓶B可以防止倒吸,并可以檢查實驗進行時導管是否發生堵塞,請寫出發生堵塞時瓶B中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裝置C中應加入_____?(填字母序號),其目的是吸收反應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氣體。
a.水
b.濃硫酸
c.?氫氧化鈉溶液
d.飽和碳酸氫鈉溶液
(5)容器E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產物中有少量副產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稱)的方法除去。
(7)反應過程中應用冷水冷卻裝置D,其主要目的是乙烯與溴反應時放熱,冷卻可避免溴的大量揮發;但又不能過度冷卻(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計算題
22.12.0g某液態有機化合物A完全燃燒后,生成14.4g
H2O和26.4g
CO2。測得有機化合物A的蒸氣對H2的相對密度是30,求:
(1)有機物A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2)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有機物A的分子結構,實驗數據如下(實驗數據均已換算為標準狀況):a
mL(密度為ρ
g/cm3)的有機物A與足量鈉完全反應后,量筒液面讀數為b
mL,若1mol
A分子中有x
mol氫原子能跟金屬鈉反應,則x的計算式為____________(可以不化簡,寫出計算過程)。
(3)已知該有機物能夠與金屬鈉或鉀發生反應,并對有機物進行核磁共振操作,發現核磁共振氫譜圖上有三組吸收峰,且峰面積之比為6:1:1,請寫出該物質的結構簡式:_________。
23.將含有C、H、O的某有機物3.24
g裝入元素分析裝置,通入足量的O2使它完全燃燒,將生成的氣體依次通過氯化鈣干燥管(A)和堿石灰干燥管(B)。測得A管增重2.16
g,B管增重9.24
g。已知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8。
(1)燃燒此化合物3.24
g,須消耗的氧氣的質量是多少?__________
(2)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
(3)該化合物1分子中存在1個苯環和1個羥基,試寫出其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和名稱。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D
3.D
4.C
5.A
6.C
7.B
8.D
9.C
10.B
11.B
12.D
13.A
14.D
15.D
16.②③
③④
②
①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③
CH3COOH+NaHCO3=
CH3COONa+H2O+CO2
17.C7H6O5
(酚)羥基、羧基
B
C
氧化反應
+7NaOH+4H2O+3NaBr
18.C14H10O9
19.
略
HCHO
+
4Cu(OH)22Cu2O+
CO2
+
5H2O或HCHO
+
4Cu(OH)2
+2NaOH2Cu2O+
Na2CO3
+
6H2O
CH3CH2CHO+H2CH3CH2CH2OH
CHCH+H2O
CH3CHO
CH2=CH2+H2OCH3CHO
20.b
c
+2Na2+H2
21.CH3CH2OHCH2=CH2+H2O
CH2=CH2+Br2CH2BrCH2Br
B中水面會下降,玻璃管中的水柱會上升,甚至溢出
C
吸收揮發出來的溴,防止污染環境
蒸餾
1,2-二溴乙烷的凝固點較低(9℃),過度冷卻會使其凝固而使導管堵塞
22.C3H8O
或
23.8.16g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意見》;根據省,市教研室和縣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圍繞"課程改革"這個中心工作,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加大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和教學評價的工作力度,發揮指導職能,強化服務意識,為鞏固我縣"創強"成果,順利實施新課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點和策略:
加強學習,更新觀念,積極穩妥地做好新課程實驗工作
課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創新,課程改革的全過程都需要不斷的學習.我們要結合新課程的實踐活動,幫助廣大教師樹立新型的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和課程資源觀.
1)認真組織好第三次縣級學科培訓(分兩個階段進行).調整培訓模式,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培養一批課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與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訓相結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進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常規和課堂教學評價.
3)召開課程改革實施工作專題研討會,組織"走進新課程,實踐新理念"的教師論壇活動.
4)試行《湖州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與評價》方案.
5)積極探索和研究新課程理念下的考試內容,方式的改革和促進學生發展學業評價方案.
6)配合市,縣教育局,積極做好"省課改成果巡禮"的參展準備工作.
2,加強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工作
教學研究和教學管理是實踐性,指導性很強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體調研制度.本學期在調研活動中將選擇有代表性的學校,幫助總結成功的經驗,并予以推廣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強對高中段教學的研究和指導工作.研究05年高考對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學校,教師參考.
A)組織中學教研員對高中段學校進行集中教學調研(重點是昌碩高級中學);各科教研員根據各校學科的實際情況,經常到學校了解情況,指導,幫助高三教師搞好教學工作.
B)組織好高三"期末調研"考試,閱卷及分析工作.
C)重視高一,高二年級的教學指導工作.要與各校教師一起進行探討,切實加強對高一,高二年級的過程管理;組織好高一,高二"期末調研"考試,閱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證高中段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3)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情況的調查和研究,根據新課程理念,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學管理的指導工作.做好中,小學教學質量抽測工作.
4)加強對學科教研活動質量的管理,為學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A)本學期的各學科教研活動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主攻方向.通過活動切實促進教師業務提高,達到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強教研活動的策劃和運作.活動前要有充分準備,要有目的,有計劃,活動后要總結.
C)各學科教研員,要以課程改革為契機,認真組織好公開課,示范課,觀摩課,評議課和實驗課等多形式課型的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課堂教學內容個性化";"課堂時空拓展延伸化";"課堂教學手段現代化".
5)繼續加強初,高中學科教學質量動態評估辦法的研究和改進工作;改進音樂,美術,勞技等學科的測試辦法.配合督導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工作.
6)組織中,小學教導(務)主任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教學管理,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7)繼續重視全縣各校的教研組,備課組建設.使教研組,備課組團結協作,較好地發揮群體效能.加強校本教研,校本培訓,校本課程開發等的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各學科要建立和建好學科教學基地;各校教學要逐步形成學科教學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實,教研向科研提升.積極做好省,市,縣三級教學教研系統課題的實施工作(申報,立項,過程管理和成果推廣),在學科教學科研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服務.
9)加強對高中會考工作的領導,思想重視,操作規范,切實提高各會考學科的合格率,優良率,降低會考工作的差錯率.
3,加大教師培養的工作力度
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關鍵是有一支精良的師資隊伍.加強教師教育理論,教學業務的學習,努力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以適應課改新形勢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師工程"的實施工作.
2)繼續做好對新教師的業務指導和教學常規管理工作.
3)對重點培養和指導對象,要按計劃搞好培養,指導活動.
4)建立,健全學科教師業務檔案.
5)各學科在教研活動中除要抓好教師的基本功訓練工作外,更要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學理論,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認真組織好學科的各類評比活動.
6)繼續進行各級教學明星,教學能手,教壇新秀,骨干教師的觀摩課,示范課,送教上門等活動.
7)加強學科競賽輔導教師的培訓,加強學科競賽的組織,輔導和研究,爭取更好成績.
4,加強教研室自身建設,提高教研員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
教研室不論作為一個整體,還是到學科教研員個體,都必須具有良好的素質,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
1)組織教研員認真學習"十六大精神",自覺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教育理論水平和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自覺性.真正在學習,研究和指導服務上下力氣.
2)完善教研室內部管理制度及崗位工作目標,崗位考核等辦法,積極穩妥地進行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學期要完成幾個有質量的教學調研報告.
3)辦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內容,職責落實到人.
4)繼續關心和改善教研人員的工作條件,確保教研人員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強教研室工作作風建設,密切與基層學校的聯系,強化服務意識.虛心聽取意見,進一步做好服務工作.
三,2004學年第一學期教研活動安排
(八月份)
初中語文新教材培訓
初中科學新教材培訓
初中英語教研組長會議
中學政治教師理論學習
初中政治新課改培訓及調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語文教研大組會議
高三語文高考總結分析會議
初中學校數學教研組長會議
高中數學教研組長會議
省初中數學優秀課評比
組織高中數學競賽輔導活動
召開初中科學,高中化學大組成員會
物理教研大組長會議,高三物理競賽
高中(各完中)英語教研組長會議
10,中英語聽課教研活動
11,高一與高二英語備課活動
12,初,高中歷史與社會教研大組會議
13,各完中歷史與社會教學調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優質課評比
15,傳達省高中勞技信息
16,縣中小學體育教研大組成員會議
17,布置中小學體育優質課評比事宜
18,新教師聽課(職教)
19,中小學成績統計分析表下發
20,全縣教科室主任會議
21,小學高段語文大組成員活動
22,組織召開小學低段語文大組成員
23,小學低段語文"重培"組活動
24,小數(高段)教研大組活動
25,小學常識大組活動
26,縣新課程備課活動(小學思品)
27,縣小學思品大組會議
(十月份)
1,初中語文學科青年教師閱讀能力競賽
2,高一語文教研活動
3,初,高中語文優質課評比
4,全國高中數學競賽
5,高一數學教師集體備課
初中數學新教材教學情況交流
高中數學優質課評比
市級初中自然青年教師業務素質比武推薦活動
高三化學2004高考試卷分析研討會
10,高一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復習分析會
12,高一物理新教師優質課評選活動
13,高二新教材(英語)聽課教研活動
14,初中新課程教案評比(歷史與社會)
15,高中歷史教學片段評比
16,市地理學科論文評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動
18,總結03年度體育健康標準實施情況和布置下屆……
19,課堂教學指導(職教)
20,高中電腦課教研活動
21,教科研成果推廣
22,小學語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動
23,小學語文參加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活動
24,小學語文第二冊新教材第二次培訓
25,小學數學,小學常識命題競賽
26,小學數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27,小學低段數學課標交流,討論(一)
28,小學思品培養對象活動
29,1—6年級思品命題競賽
30,小學英語聽課教研活動
(十一月份)
高二語文教研活動
高三數學教學研討會
初中數學課改研究小組活動
召開高二化學教學指導研討會
高三物理研討活動,初二自然研討活動
中學生英語能力初賽
高三英語教研活動
初中社會優質課評比
體育高考研討會
10,體育青年教師教法培訓(中,小學)
11,期中高三語文教學評價(職教)
12,初中電腦課教研活動
13,教科研活動一次(課題指導)
14,小學低段語文命題競賽版權所有
15,實踐新課程的論文評比(小學低段語文)
16,小學低段數學課標交流,討論(二)
17,一年級教師上課比賽(小學思品)
18,骨干教師外地學習(小學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學數學優秀教研組評比
湖州市高二數學競賽
初三數學競賽
初中科學第三批培養對象會
高中綜合理科復習研討會
初中科學新教材第二次培訓
高二物理研討活動
中學生英語能力決賽
新課改評價研討會(歷史,社會)
10,高一歷史教師縣外教研活動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動
12,生物優秀論文評比
13,中小學體育檢查輔導
14,職教語文教師公開課
15,教科研活動一次(課題結題)
16,承辦市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評比活動(小學語文)
17,小學高段語文第二批"重培"對象課堂教學匯報活動
18,小學4—6年級數學競賽
19,小學低段數學教案評比
20,小學電腦課教研活動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試工作(物理)
《歷史與社會》教師教材教法競賽
1 問題提出
江蘇“3+學業水平測試”高考方案自2008年實施以來,生物學科作為選修2的地位確立,也就決定了師生對生物學科的教和學的態度和策略。在高二學業水平測試之前,以每周2課時的教學時間完成必修一、二、三冊的教學任務,選修生物的學生在完成非選修科目的學業水平測試以后,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完成必修課的教學任務,所以一般學校都要安排每周4或5節的教學時間。這樣,一輪復習往往很系統和全面,教師往往根據教材體系詳盡而有序地進行教材講解、加深和鞏固訓練,使學生在“一模”考試中成績凸顯;二輪復習往往出現教師復習策略上的“瓶頸”,以及學生學習“高原”現象。教師往往以“練”代“講”,將各地模擬卷數十套做盡講完,搞得學生很疲憊,高考成績反而退步很大。盡管很多地區生物學科教研員,組織專題復習教學案,督促進行二輪專題復習,由于形勢上往往還是教師“一言堂”,導致學生厭學,成績不佳。
啟于我國現代教育家裴娣娜先生《現代教學論》,筆者提出“學生主體式復習教學”模式,由本校高三備課組討論后,確定詳細方案,呈報學校教務處,經高三年級“質管組”批準后實施。
2 設計方案
2.1 確立教案
將高中生物教材體系按專題形式劃分:細胞結構、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細胞增殖、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和伴性遺傳、變異育種和進化、植物激素調節、人和動物生命活動調節、人體穩態和免疫、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生態工程、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胚胎工程共13個專題,依據《步步高—本文由收集整理—二輪復習》資料為藍本進行。
2.2 確定學生
由兩次大型考試出現生物未達“b”的8位學生和主動提出要講課的5位學生組成,分配專題時依據學生主動選取和個別分配的方式,教師往往把學生最薄弱的專題分配給他。例如,濮文清同學對遺傳的基本規律部分最薄弱,就分配給她這個專題;李淑容同學對胚胎工程部分最有研究,她主動承擔這個專題。
2.3 備課安排
安排學生的備課時間在上課前一個周末,有教師提供基本的思路和ppt,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調查其他學生的問題后,利用周末時間備課,和老師商討后,確立教案。要求講課學生至少提出2~3個有價值的問題給聽課學生,聽課學生至少提出2~3有一定深度的問題來“難為”講課學生,講課學生可以求助同學和老師,而聽課學生只能獨立思考或與同座同學討論,要有課堂板書和課后作業布置等環節。主動要求上課的學生和被動安排的學生穿行。
二輪復習從4月1日正式開始,高三生物每周4課時,教師上2課時,主要進行能力專題訓練,包括計算專題、圖標專題和實驗專題;學生負責的是知識專題,每周上2課時,5月20日左右完成二輪復習任務。
3 實施過程
在第一個專題復習之前,由教師先上“細胞的分子組成”作為示范。
第一個上課的學生由主動提出上課要求的邱志剛同學承擔,這位男生落落大方,生物學素養較好,在江蘇省生物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省二等獎,在學生中威望較高,上課環節緊湊,提問有方,互動合理,筆者在下面坐著聽課,幾乎不要給他“幫助”。筆者點評后,不禁和其他學生一起鼓掌。
第二位上場的是沈孝同學,她講的專題是“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首先用ppt演示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發生條件、場所、過程、物質變化、能量變化和反應式等基礎知識網絡,接著引導學生思考[h]和atp在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中的來源和去向?通過列表對比,深化學生對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及過程的理解。接下來,她在黑板上展示一個葉肉細胞示意圖,其中畫了一個線粒體和一個葉綠體示意圖,讓同學思考如何用co2制造o2?如何用o2制造co2?一個調皮的男生舉手回答說:前者我不行,后者我能行。說完做一個深呼吸的動作,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筆者趕緊控制課堂,引導學生正確思考葉肉細胞中在不同條件下co2和o2的變化情況:什么情況下葉肉細胞吸收co2釋放o2?什么情況下葉肉細胞吸收o2釋放co2?什么情況下葉肉細胞o2 和co2既不吸收也不釋放?將這種狀態用示意圖畫出,并在另一份縱坐標為co2的吸收和放出、橫坐標為光照強度凈光合作用的坐標曲線上指出對應的點或線段。學生完成后又接著提問什么情況下只有線粒體活動,葉綠體“休息”?什么情況下只有葉綠體活動?葉綠體能吸收氧氣嗎?線粒體能吸收co2嗎?這些問題似乎沒有道理,而又值得思考。
關于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有關計算,筆者在計算專題中進行了有力的補充和提升,這樣學生既鞏固了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在接下來的學生講課中,筆者邀請了同備課組的另外兩名教師來觀摩,她們提出意見后,師生進一步加強備課,主動邀請學校領導來聽課,得到校領導的表揚,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更高了。
當然,也有效果很不好的。一位薛同學講“人體穩態和免疫”專題時,只是對著ppt讀,不敢看下面的同學。筆者提示幾次,她只是用眼睛呆呆地看著筆者:“您說怎么辦呢?”“下面怎么辦?”在同學們的一再鼓勵下,她也只上了30分鐘,只好由筆者來完成下面的任務,在后面的“圖標專題”中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補充。課后她向筆者表示歉意,不過還是收獲不少。
4 效果統計
高考成績出來,實驗班從原來的達“b”率70%、達“a”率25%提高到達“b”率92%、達“a”率38%;對照班只從原來的達“b”率65%、達“a”率20%提高到達“b”率72%、達“a”率25%。
轉貼于
5 思考
5.1 學生主體之一:學生更了解學生
在上課過程中不少講課學生提問了非常簡單的問題,如:病毒是細胞嗎?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生長素與生長激素的區別?什么是細胞分化?甚至是基本概念,不少學生答不出,搞不懂。這讓筆者知道,最了解學生的是學生自己,教師往往了解的不夠深刻和全面,教師往往只關注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忽略了基礎較差的。這樣做,讓所謂的“差”學生來講課,也展示了“差”學生的風采,改變了他們在老師和同學心目中的地位。
5.2 學生主體之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今天來重溫這句早就在教育學中出現的名言: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習的主體——學生,讓他們更自由、更主動地學習。“學生是主體”,這不僅是“新教育”的主張,也幾乎是所有的現當代教育家和教育理論的主張。筆者在思考,在高中生物二輪復習中,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主動梳理知識體系,夯實基礎并主動探究,給學生空間讓學生更好地發展,這是一個值得長期探究和實踐的課題。
5.3 教師的主導作用
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的工作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很多,對教師能力要求更高:要準備學生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卡殼”,教師要給予過渡;如果出現錯誤,要及時予以糾正;如果課堂出現混亂,要及時制止。教師不僅是一堂課的“導演”,而且是整個二輪復習體系的制定者、決策者和“總導演”,既要有宏觀上的把握能力,又要有細節上控制水平。每個家庭可能只有一個孩子,每個孩子也許只有一次高考,教師要對他們負責、對家庭負責、對學校負責,不允許失??!
5.4 不足之處:學生達“a”率提高得不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