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漢語入門范文

漢語入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漢語入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漢語入門

第1篇:漢語入門范文

一、營造良好的入門教學環境

韓國語教學大綱要求通過聽、說、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韓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能否達到這一要求,關鍵在于扎扎實實地抓好起始階段的入門教學。

1.通過介紹韓國的文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選擇有教育性的韓國影視等介紹韓國的歷史、文化、教育、飲食、民俗知識,使學生了解韓國文明禮貌的習俗文化和深厚的東方文化,逐步培養起對韓國文化的學習興趣。

其次可以相對應地選擇韓國流行歌曲來輔助韓國語入門教學,這樣不但可以讓學生在唱韓文歌曲的過程中練習讀音,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韓語語感。

2.老師要時刻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1)消除焦慮心理,樹立學習信心。由于外語難學的社會輿論至今很盛,初學者常被這樣的說法搞得過于緊張、憂心忡忡。有些學生剛開始覺得新鮮,而隨著單詞量的增加,靠死記硬背往往記不住,信心便喪失大半。因此,必須注意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樹立信心。要做到這一點,光憑說教是不夠的,還要具體地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學得比較輕松和順利。有了成功感,焦慮自然消除,信心也會隨之樹立和增強。

(2)加強引導,抓好預習,做好筆記。要學生學好韓國語,對學習方法進行正確的引導非常重要。同其他學科一樣,課前預習是學好韓國語的一個重要環節。剛開始接觸韓國語的學生的預習,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做筆記是學好韓國語的一個重要環節,如: 等詞做筆記時可以按類別記錄。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對所學的知識理解會更深刻、更透徹,并且邊聽課、邊消化、邊鞏固,較快地吸收知識營養。

3.做到即學即用。

不管學習什么語言,在非語言國家學習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也就是說,學生在非語言國家學習語言很少有實踐的機會,除了課堂與教師45分鐘的語言交流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語言在“獨守空房”。在學生對韓國非常感興趣的前提下,教師在認教過程中可以相對應地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接近學校學習、生活的場景,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場景可以反射到韓國語的學習中,要求學生隨時隨地開口講韓國語,做到一生二熟。特別是教師在與學生課外接觸時,應放下老師的架子,與學生成為朋友,不管是在電話里、在路上、在食堂里等,都應該開口與學生用簡單的韓國語對話,讓學生在初接觸韓國語時無形中形成一個“韓語風”。

其次,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些韓國朋友,網絡上交流、對面交流都是很好的學習方法。學生選擇韓國語大部分是因為喜歡韓國而選擇,若是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讓學生接觸韓國人,無疑學生會更喜上加喜,從而讓學生對韓國語有多一層的興趣度;若是學生剛接觸韓國語時未達到非常流利的交流,學生會有一種學習沖動:我非要學好韓國語不可。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會達到一種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韓國語入門與現代化教育資源

韓國語入門課程與現代化教育結合,就是把現代化教育資源作為一種學習的基本工具,與韓國語學科的教學有機地融合。具體來說,就是將現代化教育資源與韓語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資源,以及課程實施等融為一體,成為課程和諧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以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經過整合,原來的學科課程將會出現嶄新的面貌。也就是說,整合是二者雙向互動的過程。它的出發點,是根據信息時代的發展,根據信息技術的新條件、新手段帶來的可能性,重新審視韓國語學科,實現整體優化。

1.韓國語入門與語音實驗室

韓國語部分輔音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如 [s](s):和 [ts](z):的發音與中文沒有相同的發音。在一般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用舌尖與舌后部所置位置發音。現在我們可以同時借助現代化教學資源,將發音過程用3D動畫進行設計,動態有效地模擬喉頭、舌頭結構,生動形象地進行演示,配上聲音,整個過程是可以重復播放的,學生輕松而有效地掌握這個語音學習的難點。

為了及時了解到學生掌握的情況,進一步結合語音實驗室設備,設計提供錄音功能,讓學生對著錄音畫面發音,并播放發音效果,反復練習。這樣就充分體現了現代化教育資源與教學的交互性。

2.韓國語入門與網絡

在學習韓國語的過程中,對于剛接觸韓國語的學生來說,學習語言必然會涉及語言的讀音、文字、語法等,特別是語法,學生的頭腦里會反映出一些硬生生的規則,有頭痛和頭漲的感覺。結合網絡進行語法教學,具有傳統語法教學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例如,網絡技術能為學習方式的改變提供最有力的支撐。網絡是一個具有高度綜合集成的資源庫,形成教學內容的資源一般都是網絡上的電子化超文本,是文字、圖像、聲音、三維動畫等多媒體的結合。每個學生都能共享到這些開放的學習資源,并且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教與學完全融為一體,這樣自主探究式學習、交互式合作學習、個性化學習就成為可能。

盡管現代化教育資源是我們當前著重強調的,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它的局限性。

現代化教育資源與傳統教學的關系是“共生性”,而不是“替代性”。要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資源在教學中的“適度作用”,以多種方式整合現代化教育資源進行韓國語學科的教學,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是其必經之途。

總之,注重教學環境和現代化教育資源的使用,才能做到韓國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軟件方面,教師的教學素質提高了,教學質量才能上去。只有造就一個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教學、鉆研業務、為人師表的教師群體,才能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李海鈴.“第二外語”教學特點淺議.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3).

[2]季杰梅.淺談如何提高第二外語教學質量.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2(04).

第2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漢語文化 英語教學 中國式英語

引言

隨著我國幾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作為世界經濟總體中的關鍵一環的局面已經形成,培養大量能夠使用英語閱讀文獻乃至同英語世界交流的人才對于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國絕大多數學生所選擇學習的第一外語,都是英語。然而,對于生來即處于漢語文化環境中的中國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一直是比較艱難甚至痛苦的一件事情。為了更好地讓我國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語這一語言工具,對漢語文化視角下英語教學的問題進行探討,是非常必要的。

一、現行英語教學中兩種互相對立的教學模式

(一)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

所謂的中國式英語教學,即英語教育基本采取漢語教育差不多的方式,從英語單詞再到句子、語法,最后是閱讀和寫作。從低到高,逐步推進。很多學者認為英語教育和漢語教育從根本上來說都屬于語言教育的一種,因此其教育方法不應存在根本的不同,因此英語教育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應當仿照漢語教學,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漢語教學的很多資源,而且教師和學生更容易熟悉英語教學的過程,是一種廉價而高效的在漢語文化中進行英語教學的方法。由于我國英語教學大規模開展以來,一直存在嚴重的師資缺乏和教學實施不足的困境,這種觀點能使我國英語教學更快更廣地在全國得到推行,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和學校,尤其是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的學校,基本都是實行的這種中國式英語教學。中國式英語教學的特點是:1.英語教材尤其是入門教材同漢語教材類似。基本是按照字詞句篇的順序循序漸進。2.教材中大量使用漢語,英語內容以中國自身題材為主。教材中不僅經常出現漢語,而且課文及閱讀以漢語材料翻譯成英文,或外國對中國的英語報道為主,寫作以中國自身素材為主。3.教師授課以漢語為主。授課時除了對必須學習的英語內容,其他內容均以漢語形式對學生講授。4.啞巴式英語教學。更重視單詞和語法的熟悉及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聽說方面不大重視。

(二)純英語語境教學模式

與中國式英語教學觀點和做法相對的是純英語語境教學模式。很多學者人為,中國學生之所以覺得學習英語困難重重,而且錯誤百出,其根本原因是其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受到其母語漢語的干擾,使其無法嚴格按照英語的思維方式對英語進行學習。因此,要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純正的英語,有必要在師資到教材乃至教學實施和教學環境等諸多環節采取各種措施盡量隔離漢語文化環境對其英語學習的影響,實現所謂的純英語語境或純英語思維的教學。這種英語教學模式在中國很有市場,尤其是對于一些有能力達成這種英語教學模式的相對發達的地區,能否盡量向純英語語境教學方式靠攏乃至靠攏的程度幾乎成為衡量一個學校英語教學能力的最重要的標準。在這種英語教學觀點的影響下,相應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1.教師盡量使用外教。這就能避免中國教師的漢語思維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造成干擾。2.以純英語形式進行授課。為了保證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使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無論是老師講授還是學生提問回答均要求使用英語。3.教材以純英語組成,其內容直接選自于英美國家的英文文獻。為了防止漢語的干擾,甚至對生詞都以英語而不是學生更為熟悉的漢語進行解釋,相應的課文和閱讀也直接來自于英語國家主要是英國和美國的文學作品、科技文獻或新聞報道。4.更加注重英語會話的培養。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在這種英語教學模式里面占據了主要地位,對單詞和語法的熟悉放在次要地位。

二、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一)優點

首先,中國式英語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其充分利用了漢語文化環境下學生可以用來學習英語的各種資源,因此可以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時間在全國推廣英語教育。對于作為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來說,英語教學一直存在師資力量不足以及教學設施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占全國人口大多數的廣大農村和不發達地區,很多學校很多時候連普通的師資和教學經費都難以保證,遑論更為稀缺的英語師資和教學設施。因此,我國的英語教育傳統上一直采用的這種英語教學模式。其另一優點是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快地完成英語入門學習的過程。因為中國學生對漢語環境的熟悉,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大量使用漢語進行講解有利于其對英語的理解,尤其是對其入門更為有利。最后,這種學習模式還能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漢語文化環境下對英語的需求。對于學習英語的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絕大多數人學習英語的作用,要么是將英語世界的信息引入中國,要么是將中國的信息推向英語世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相應的信息都必須有一個形成漢語的過程,要么其起點是漢語,如將中國的信息推向英語世界,要么其終點是漢語,如將英語世界的信息引入中國。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大量使用中文教學更有利于學生這種語言轉換習慣的形成,使其能更好地適應漢語文化環境下對英語的需求。

(二)缺點

首先,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最大的缺點是漢語環境對英語學習的干擾。因為英語的語法結構以及文化背景同漢語文化環境的差異,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中文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習慣于使用漢語對英語進行理解,很難使學生進入英語同漢語迥異的語境,遑論使用純粹的英語思維模式對英語信息進行理解和掌握。因此,在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下學習的學生對英語語法乃至英語詞句的運用經常會出現向漢語習慣靠攏的錯誤,從而大大影響其對英語的真正理解和熟練掌握。其次,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因為不重視聽說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英語會話能力很差甚至沒有,實際運用能力很差。最后,中國式英語教學不利于學生對英語的長期把握。因為其學習的英語內容對漢語解釋的依賴,沒有形成自己的體系,一旦學生完成了相應的學習,而在實際生活中得不到應用的話,會很快將其遺忘。

三、純英語語境教學的優缺點

(一)優點

純英語語境教學最大的優點是其能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最大程度地排除漢語的干擾,學到更為純正更為標準的所謂“原汁原味”的英語。其次,純英語語境教學因為對英語會話能力的重視,此模式教育下的學生比中國式英語教學模式下的學生具有更好的英語實際運用的能力,在涉外交往中具有更強的英語交際能力。最后,純英語語境教學因為在教學過程中純粹使用英文來完成信息的形成和交流,因此其在學生思維中容易形成獨立的思維模式,使此模式教育下的學生相對于中國式英語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在完成學習后,即使在實際生活中暫時得不到使用,也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

(二)缺點

中國式英語教育最大的優點正好構成純英語語境教學模式的缺點。因此,純英語語境教學的最大缺點即其對資源的苛刻要求。其不僅要求聘請價格高昂的英語外教,還要建立各種成本很高的教學實施,而且必須為其另外單獨編制成本更高的教材及進行相應的教學規劃。因此,純英語語境教育因為其成本高昂,根本不可能得到大規模的推廣,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貴族教育”的專利。其次,純英語語境教育不利于漢語環境下初學者的入門。對于漢語環境下長大的中國學生來說,在沒有相應的漢語進行解釋和引導下,要其理解和漢語完全獨立的英語是很困難的,會大大延長其學習入門的過程。最后,對于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純英語語境教學對其英語的實際使用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如上所述,絕大多數中國學生對英語的運用不外乎是將英語信息引進到漢語環境之中,或將中文信息推廣到英語世界,或者在運用英語的終點,或者在運用英語的起點,其信息必然由漢語構成。在這樣的情況下,熟悉于在純英語語境下運用英語的學生往往會在語言轉換時不習慣,從而導致信息傳播的失真。

四、漢語文化視角下對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首先,在英語教育的初級階段,更注重中國式英語教育易于入門的作用。因此,對于入門級的英語教育,在英語教材以及英語授課的過程中,大量使用漢語對英語的相關內容進行解釋是必要的。在此階段,沒有必要大量聘請價格昂貴的外教。事實上,就算對進行入門級英語教育的外教,要想取到良好的效果,也不得不大量使用漢語。

其次,在英語教育的中高級階段,為了保證對英語的準確運用,因此在聽說訓練中有必要采取純英語語境教育模式,盡量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以保證英語在交際中的正確運用。在教材以及英語授課的過程中,適當減少漢語的解釋性運用,但也沒有必要完全排除漢語,畢竟絕大多數學生在完成英語學習后的實際工作中,英語主要還是在漢語環境下使用。

再次,適當加強英語會話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工作后,絕大多數并沒有經常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需要。但隨著經濟國際化的加強,其具有一定的英語會話能力還是必要的。因此,中國式英語教育幾乎不進行英語會話能力訓練的做法是難以適應社會需要的。當然,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也沒必要像純英語語境教育那樣注重對英語會話能力的培養。語

參考文獻

[1] 寮菲.第二語言習得中母語遷移現象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8(02).

[2]蘇留華.母語遷移對第二語言學習的的影響[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04).

第3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漢語 HSK 考試 改進版 等級

每年10多萬母語非漢語的考生參加漢語水平考試(HSK),漢語水平考試的影響力如日中天。2007年,北京語言大學漢語水平考試中心對漢語水平考試(HSK)進行了全面的改進。改進版HSK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的考試,其中HSK[中級]和HSK[高級]已分別于6月23日和10月13日在國內正式開考。新版本的漢語水平考試(HSK)考生和專家普遍反響都不錯。

改進版漢語水平考試(HSK)與過去的漢語水平考試相比,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還是存在著一些不足。我就以下兩個方面談談幾點想法。

一、改進版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幾點進步

與過去相比,改進版的HSK考試不僅開始注重語言交際能力的測試,同時兼顧了語言知識的測試。眾所周知,紙面形式的筆試是很難考出考生實際漢語交際能力的。所以考試的主辦部門將HSK考試設立三個獨立的子考試:HSK考試、HSK(口語)考試、HSK(寫作)考試。換句話說,改進版HSK最大的變化是在所有等級都增加了口語和寫作兩項主觀性考試(以往只有高級考試設口語和寫作)。口語考試不受筆試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實際需求報考其中的任意一項。這與過去的HSK考試相比,極大地重視了對考生的實際語言實用能力的測試,反映了現在考試主辦方“重應用輕應試”的主導思想。

過去的HSK考試主觀性試題比例過小,這樣雖然有利于閱卷評分,信度較好,但比較容易滋生“應試教育”的土壤,不利于考查考生真正的漢語應用能力。而改進版的HSK考試不僅有專門的客觀性試題――HSK考試,還有獨立的主觀性試題――寫作考試和口語考試。

過去的HSK考試很多考生反映語法結構部分很難,而且考查意義不大。現在,改進版的HSK考試在試題內容上完全取消專門的語法結構測試,完全把語法結構測試放到聽、說、讀、寫的考查中去。新版的HSK考試也完全取消了專門的漢字書寫題。過去的HSK既有專門的作文題,又有專門的漢字書寫題,這樣漢字題就顯得有些多余。所以改進

版的HSK考試取消了漢字書寫題實在是明智之舉。

二、改進版漢語水平考試(HSK)的幾點建議

原有的HSK考試初等、中等和高等考試,涵蓋了漢語水平等級的3―11級,其中高等9―11級,中等6―8級,初等3―5級。HSK基礎所涵蓋的是1―3級,它的A級和初等的C級相重合,涵蓋的都是3級。今年進行的改進版漢語水平考試改變了原有等級劃分過細的狀況,重新劃分了等級,將原來的11級調整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均以合格和優秀兩檔來劃分。漢語等級標準是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但是與此相對應的HSK考試大綱卻分為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這就造成了考試等級標準與考試大綱的脫節,這樣的設計既不合理也不科學。

不妨看看國外是怎么做的。

歐洲委員會公布了歐洲語言教學與測試標準CEF(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將考生的語言水平劃分為初級A1和初級A2、中級B1和中級B2、高級C1和高級C2共6個等級。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考試中心開發的通用英語考試分為5個等級,具體分為初級KET(KEY ENGLISH TEST)、(中級PET(Preliminary English Test)、中高級FCE(First Certificate in English)、高級CAE(Certificate in Advanced English)、最高級CPE(Certificate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正好和歐洲語言教學與測試標準相對應。日本的國語學力檢定協會同樣采取的是6個等級的分級考試,從低到高分為準4級、4級、3級、2級、準1級、1級共6個等級。

所以我的想法是要重新出臺新的漢語能力等級標準。新版的漢語能力等級標準很有可能也制定成6個等級。新版的HSK考試可以考慮辦成6個等級:HSK(入門)、HSK(基礎)、HSK(初等)、HSK(中等)、HSK(高等)、HSK(專業)。與此相對應,現有的“甲、乙、丙、丁”四個等級的HSK詞匯、語法大綱也要制定成6個等級。現在很多考生反映找不到適合他們能力水平的漢語水平考試。漢語水平考試(HSK)向下延伸舉辦HSK(入門),HSK(入門)有助于漢語學時在100個小時左右的入門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漢語水平考試。而漢語水平考試(HSK)向上延伸舉辦HSK(專業),HSK(專業)難度適合在中國長期生活過的外國人。

新版的HSK考試并沒有實現無紙化考試,這不能不說是一點遺憾。參考其他國際性考試,比如“GRE”、“TOFEL”等,都采用了計算機化考試。網絡化的計算機考試可以說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以后的HSK考試不僅可以實現網絡化的計算機考試,而且可以利用網絡為平臺辦成全年的持續性考試。考生只要上網就能“隨到隨考”,甚至考完就能即時拿到成績。如果真能實現“隨到隨考”和“即時成績”,那么對于擴大HSK考試的市場分額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新版HSK考試結束以后,試題仍然嚴格保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標準化考試成本較高,質量良好,希望能重復使用這些試題。2.希望建立題庫。3.因為多采取“共同題”等職方式,不能公開。但是現在社會上的一些培訓機構專門安排人員參加考試,分工明確,將整套試題抄襲出來。所以當考試結束次日,一些網站上就已經將整套試題公布出來。正因為如此,我覺得將已經用過的試題嚴格保密既沒有可行性,也會給一些投機分子帶來可乘之機,給漢語水平考試的嚴肅性帶來了損害。有鑒于此,我認為:考試結束以后,考生可以將試卷帶走,HSK不再考后保密。HSK考試中心只要在試題命制上加大投入,就能夠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第4篇:漢語入門范文

而這是中國語文教育研究絕無僅有的經驗。

良方:變拼音識字起步為基本字“讀識讀”一步到位。

為什么?

首先要清楚,我們的識字教育對象是漢字,不是西文。西文是“以形示音”的形音文字,因此,學習西文是從音素分析入手,先學拼音字母。但是,它不適用于學習漢字。因為,漢字是“以形示意”的形意文字。兩種文字根本性差異的不同,決定了學習方法是不應該相同的。漢字的特點之一是單音節,掌握單音節只需要字音準確、一步到位,而不需要對音節的音素作分析整合。

我曾經到廣東惠州聽過一年級識字課。由于是公開課,下面坐著四五位國家級語文教育專家和數百位聽課教師,顯然,具有典型性。當老師教“小”的時候,由于許多孩子總是讀“shǎo少”,而教“少”的時候卻總是讀“xiǎo”,所以,不得不花去長達11分鐘的時間糾正。其結果收效甚微。“聲母、韻母拼合的音素分析”,對入學之初的兒童來說,不但談不上理解,就連有沒有必要都值得質疑呢。

出現上面的情況,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即識字的教育性內涵是什么?可能絕大多數人會說,當然是識字啦。不錯。但是,那是直觀、可見的“物化”結果,其內隱的教育卻是發展相應的思維。而思維基礎在于讓兒童掌握認識事物的邏輯方法及其聯想。而任何邏輯方法及其聯想的起步都是事物的比較,任何比較都是以已有的認識作為“參照”的;參照物品質的正誤、高下顯然具有決定性意義。同樣,兒童識字起步的“參照”是至關重要的。我們現在采用的拼音識字入門,先入為主地將認識漢字的“參照”定位于音素分析,即“形音”,而不是“形意”。這樣,在兒童腦子里對漢字的認知、辨識的第一反應,變成了“字音”的音素分析,背離了本當集中注意力于“形意”的比較分析!所以,起步于拼音識字是錯誤的,這一扎根的錯位是致命的。一位老語文教育家對此,說過一句生動形象的話:兒童的第一口奶應當是母乳――母乳有抗體!也就是說,告訴大家:學漢字的母乳是形意分析而不是形音分析。

形音分析僅提供了字的讀音,并沒有提供學習對象――漢字的任何其他信息。對于存在數十種方言和兩千余種鄉音的漢語環境中,聲母、韻母發音的差異,必然導致聲韻拼合結果的不確定性。我國東北和兩廣、海南長期以來分不清“z、c、s”和“zh、ch、sh”以及由此拼讀出來的一系列錯誤讀音,就是最為典型的佐證。盡管我們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和普通話已經半個世紀,情況依然如故。

識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認字?對,也不完全對。其實,識字本身不是目的,識字教育真正的目的是學習閱讀,準確地說是閱讀“入門”。注意,我們這里只能說“閱讀入門”,因為掌握中文閱讀與西文閱讀又有其不同之處。中文閱讀是需要用一定的時間和適當的方法,進行程序性實習才能夠實現的。所以,識字教育只能以“閱讀入門”為出發點與歸宿。所謂“閱讀入門”包括兩個階段:即一是指掌握“讀”書,即有聲朗讀的流暢;二是從掌握讀書向“閱”書(無聲)的過渡(實際上是“以讀帶閱”,“帶”即“帶動”的過程)。關鍵是“掌握朗讀的流暢”,則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字音的正確;另一個是語義理解的連貫。關于學習正確字音,前面已經說明,而解決“語義理解的連貫”則需要相當的識字量。沒有足夠的識字量就沒有語義理解的連貫,語義理解沒有連貫性就沒有朗讀的流暢。

這里必須再做幾點說明:

一是長期以來,相當數量的專家教授,總是拒絕接受科學實驗證明的識字量。主要理據有三:一是篤定識字難、負擔重。2000年以前,一年級識字量456個,仍然高喊負擔重!修訂版擬再減3個。無奈,在新課改形勢的逼迫下,不得不增加為800個左右,有些版本更高些。近年來也有陸續減少的情況,但是,至少沒有人敢站出來再說456個負擔重。二是專家教授拿出數據,說《選集》也不足2500字,質疑兒童有必要認識那么多字嗎。但是,他們不懂得時代在發展,現實社會和生活的多元化和復雜性,不僅僅局限在單一的社會科學范疇。而且也沒有看到,當代兒童生活在信息化的社會,他們每時每刻同成年人一起面對相同的內容。識字量同閱讀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成正比,控制識字量就是束縛兒童認知世界的視野。三是錯誤地將“識字量的覆蓋率”理解為“讀懂”,把1000字的覆蓋率為80%,理解為“認識1000可以讀懂文章的80%”。殊不知,一句話里面有一個字不認得,語義便可能不懂或者理解錯誤;連續兩句話不懂或理解錯誤,那么,就會索然無味,甚至對整篇文章產生誤解,何談讀書的興趣和習慣?

二是我們講識字量,是因為認識漢字遠不僅限于會讀字音!利用拼音讀書是不能夠保證語義的正確理解的,因為漢字同音字很多,音同可能字不同,字不同則不能保證語義的正確理解。兒童時期,言語(口語)學習可以“習得”,因為兒時的言語學習都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這是漢語的語言特點決定了的,這個特點在于天然地利用語境表達語義,而不需要諸如西語語法式的調控。但是,漢語之文語(書面語)學習只能靠識字和學會識字。即使文章為文語學習提供了特定的語境,這個語境也是通過文字描述的,也只能或曰必須識了字才能夠讀懂、理解語境。這不是一個學會讀拼音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小學低年級教材采用拼音識字入門,實現所謂“提前讀寫”,在許多情況下兒童讀的是拼音,不是文語(中文)本身。當然,把“以拼代字”說成是“提前會寫”則更近乎荒唐――說到這里,“錯別字連篇”“提筆忘字”的根源不是很清楚了嗎?!

三是“閱讀入門”不能是空中樓閣,那么,已有的學習基礎是什么呢?當然是2~6歲期間發展起來的言語(口語)基礎,以及同步的生活經驗所積累的3000~5000個詞匯。這樣,就給兒童識字提供了大腦吸收新知的條件,即“事件、聲音、語義、圖像、符號”五個要素,這五個要素契合了左右腦協同認知的機制。而漢字本身天然地具備五個要素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提供了左右腦直接認識漢字的充要條件:只需通過正音輸入就可以輕松“同化”生字。相比之下,“拼音”從拼音字母到聲母、韻母的拼合過程,缺乏最重要的“事件、語義、圖像”的三個要素條件,僅僅依靠憑空而來的、抽象的“聲音和符號”,兒童只好脫離或拋棄已經具備的言語和詞匯的基礎,不得已而閑置右腦,僅僅利用左腦“語言區”,“順應”著完成學習――無論你創設多么好的情境,都于事無補。

四是從學習的教養層面看,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兒童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識字入門這一過程里,“順應”著教師的說教,于是,從入學便植入并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造成難以挽回、甚至是無法補救的可怕后果!理論上講,從一開始就沒有播種“以人為本、學生中心”“主動探究、生動活潑”的健康良種!身教重于言教――不是說給人聽的,更不是說著玩的空話!

那么,正確的識字教育入門的方法是什么呢?――當然是在兒童已有的口語基礎上,充分滿足大腦認識事物所需要的五個要素條件,采用正音誦讀的方法輸入學習。這樣,便于兒童輕松地同化生字。我們將它簡化為“讀識讀”,亦即用誦讀的方法識字、識字即在用于讀書。這樣做使識字與識字教育的過程融為一體,實現“盡早閱讀”,以至于“盡早”到開學第一課、認識第一個字。不過,需要著重說明的是:誦讀的內容應當是貼近兒童生活的常用語匯,便于學生同化吸納。但是,現在有一種傾向,其立意很好,但做法不當。比如,誦讀古詩、背誦經典之類,盡管行文內容很好,殊不知其中有許多非現代語匯、常用字和近現代倫理道德的內容,在當下作為教育內容是不適宜的。對于盡早掌握閱讀來說是遠水難解近渴的。

識字教育采用“讀識讀”的入門之法,在操作過程中有一系列講究,即所謂學習的策略。要點有三:其一,由于漢字“總量多而常用量少”“常用量少而覆蓋率高”,因此,珍惜古今沿用的“相對集中”的策略是極為必要的,即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授之以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早日實現開放閱讀,擁抱整個世界。所謂“隨課文分散識字”不是不可以,但是,半個世紀、幾代人的實踐證明,識字效率不高。因此,閱讀入門便總有教師卵翼孵化之嫌,授之以魚,學生視野也長期受制于師,不能不反思其弊端。其二,漢字具有較強的構字、組詞的能力。其構字部件500個左右,常用的獨體字部件400余個;而構詞能力強的500余個卻能夠組詞不少于4萬。因此,先學構字、組詞能力強的漢字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稱之為“基本字”,先學基本字的策略必不可少。其三,漢字“形音義”三位一體,但形音不對應;同音字多的特點決定了漢字“字形示意”的關鍵性地位。因此,絕不可以照搬西文“聽說讀寫同步”完成的路徑,而要實施“讀識讀”在先、以“識形拾音”為重中之重、書寫在后的分步落實的策略。上世紀90年代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大成?全語文教育”課題組反復實驗成功,被《人民教育》譽為“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曙光”。新課改以來吸納此之理念,但沒有吸納配套的書寫經驗,知其一而不學其二,落實不力,書寫效果并不好。

現代教育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語文教育也不例外。語文技術概念的提出和語文技術的普及是學生成長發展的必然。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它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學習技術。正視語文技術的存在,是指導其健康發展的前提。當全社會進入普及通訊方式的時代,而我們語文教育卻視而不見、不聞不問,這是失職,是不可以的。事實上,當中國人自己已經解決漢字數字化技術之后,我們依然任憑西方流入的拼音輸入法,甚至專家教授著書立說為其正名,聲言“漢語落后、西文先進”“漢語要與字母接軌、拼音接軌”!卻不懂“拼音輸入”在改變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變“形意聯想分析”為“形音分析”,造成全社會的“提筆忘字”和“白字盛行”,以及重英語學習遠勝過母語學習的結果!這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崇尚殖民文化的價值傾向。全世界在普及保護和搶救稀有動植物的常識,我們卻甘愿放棄歷史悠久、文化輝煌的偉大民族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沒有了,這個民族還存在嗎?!

第5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表意文字;象形字;中國文化;學習動機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文字,它是四種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中唯一使用至今的一種。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演變,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一方面是因為它具有豐富而準確的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因為它傳承了漢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然而,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使用的文字都屬于表音體系文字,對于習慣了拼音文字的外國學生來說,相比學習漢字的音和義,識記和書寫漢字要困難得多。尤其是對于非漢字文化圈的外國學生來說,既要識記漢字本身復雜的結構關系,又要建立字形與字音、字義之間的聯系,這是學習拼音文字所沒有的難點。另外,從學習動機分析,一部分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是出于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而漢字和書法就是中國文化的兩個重要代表元素,因此他們有充分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并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然而另外一部分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是出于生活和工作的交際需求,因此他們重聽說而輕讀寫,有的干脆不學漢字,而以漢語拼音作為一種拼音文字來替代。這種做法極不科學,因為漢字中一音多字或一字多音的現象很普遍,僅僅通過學習拼音來學習漢語,很容易出現語義解讀偏差現象,如“qíshí”,既可以理解成“其實”,也可以理解成“奇石”;而“朝夕”中的“朝”字讀“zhāo”,如果讀成“cháo”,就會被理解為“潮汐”。

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的漢字教學中,如何激發外國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改變他們重拼音輕漢字的學習習慣,幫助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是對外漢語教師們一直研究的課題之一。本文就將探討如何以象形字教學作為對外漢字教學的突破口和出發點,從而激發外國學生學習漢字的內在動機和興趣,更好地傳播和發揚中國的漢字文化。

一、象形字的特點和教學優勢

許慎《說文·敘》:“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就是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畫出來,通常只用于表示有一定形體可像的名詞,如日、月等。象形字是最簡單的造字法,它為指事、會意、形聲字的構成創造了基礎。因此,學習漢字應該從學習象形字開始,因為象形字往往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漢字,是所有漢字的基礎,是最像圖畫也最易理解的漢字。

如果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選擇最簡單、最常用、最形象的象形字,用圖畫的方式給學生講解,一定會激發外國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羊”字為例,由羊字源于對羊雙角和長臉的刻畫,不僅意義生動易懂,字形也容易識記,非常適合教授給漢字入門階段的外國學生。把象形字教學作為對外漢字教學的入門,在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借助這種古老的象形符號非常清楚地展示字形與字義的關系,讓外國學生在學習漢字初期就能夠建立起方塊字筆畫與意義的聯系。

二、象形字作為對外漢字教學的出發點

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國人上學以前學習語言,上學以后學習文字,因此這兩套符號系統的學習是在不同階段里進行的,這就分散了難點。而外國人學習漢語,在短時期內既要學習語言的符號系統,又要學習文字的符號系統,這就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外國人說漢語難學,聲調是一難,漢字是另一難。在他們看來,漢字就是一幅畫,看起來莫名其妙,寫起來無從下手。我們在對外漢字教學中,要選擇適當的方法,巧妙地運用象形字的特點,在復雜中找規律、找條理,讓學生了解形體復雜、面貌跟拼音文字迥異的漢字也是有條理、有規律的,從而克服對漢字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

當外國學生初步了解了漢字中最簡單、最形象的象形字后,他們會慢慢對漢字產生興趣,希望學習更多有意思、有故事的漢字。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展示一組象形字以及該字的演變過程,如“弓、爪、雨”的象形字,讓學生猜猜這些象形字的含義,并用這種最形象的方式記住它們的今字。在此過程中,學生發現象形字就像一幅簡筆畫,保留事物的主要特征,去掉次要的部分,還可以進行必要的夸張。如“山”字,像山峰并立之形,它將山的主要特征留下,而山上的樹、顏色等次要部分都省略了。把象形字教學作為對外漢字教學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引導學生進入漢字更深層次的學習,如指事字、會意字的學習。

三、象形字與中國文化

“我們的祖先利用實物原型,發揮自己的聯想力創造了具有象形符號特征的漢字。因此漢字是一種飽含著古代人民智慧的圖畫文字。”外國學生在學習漢字時,需要在漢字的形和義之間形成某種聯想作為記憶的線索和依據。

第6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語音教學;漢語拼音;遷移作用

對學生來說,良好的語音能提高其口語、聽力及詞匯記憶能力。因此,語音教學在英語入門階段是重中之重。然而我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漢語的影響,既然我們不能回避這種影響,那就因勢利導,運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提高英語語音的學習。筆者將在本文論述借助漢語拼音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漢語拼音的遷移作用更好地進行英語語音教學。

一、借助漢語拼音是眾望所歸

1.理論支持

美國心理學家斯洛和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語言學習應遵循認知結構。他們認為兒童的語言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發展起來的。他們認為語言的發展通過同化和順應過程與認知發展整合在一起。我們沒有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英語學習一般都依賴課堂,走出課堂,還是以漢語交流。所幸的是,英語語音和漢語拼音都起源于拉丁字母,使用類似的拼讀方法。根據奧蘇?伯爾的認知結構遷移理論,我們發現漢語拼音對英語語音的學習也存在著正遷移和負遷移,當漢語的習慣、模式和規則促進第二語言學習時形成正遷移,反之則成為負遷移。我們可以強化拼音的正遷移作用,弱化其負遷移作用,降低語音學習難度。筆者相信只要學生熟練掌握拼音,教師適當地把拼音融入語音教學,學生便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簡單的英語語音。

2.現實需要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Sound time為例,縱觀三至六年級的語音板塊內容,并不涵蓋48個完整的國際音標,其中也涉及一些字母組合發音,如qu在單詞中的發音。三年級下冊開始學習簡單的輔音/b/,/p/,/r/,/d/,/s/,/t/,/m/,/n/,四年級上冊繼續學習輔音//,/h/,/l/,/f/,/k/,/v/,/z/,還包括字母x的發音/ks/,四年級下冊學習元音字母a,e,i,o的各兩種元音。筆者認為三、四年級的語音內容分布清晰,難度適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認讀和辨別能力。而五、六年級的語音教學安排更傾向于字母或字母組合的不同發音辨別,如字母c的兩種發音/k/和/s/,字母組合th的兩種發音/?夼/和/?奩/,筆者認為教材安排雖有它的意義,但高年級學生應該接觸系統的音標概念,嘗試用音標來拼讀和記憶單詞,更高效,更符合長久發展,同時意味著對語音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簡單的方法去應對。

其次,語音板塊雖然改善了以往枯燥的弊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韻律小詩等亮點,但難免還是會出現花式過多喧賓奪主或照本宣科草草了事等問題,具體內容在學生的記憶中儲存得少之又少。

漢語在學生的記憶中根深蒂固,以漢語為跳板,輔助學習英語,才能事半功倍。

二、利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進行英語語音教學

1.搭建輔音和拼音中聲母的聯系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的輔音/b/,/p/,/m/,/f/,/l/,/n/,//,/k/,/h/,/z/,/s/等都可以在漢語拼音中找到對應的聲母,它們的書寫一致,發音相似,不同的是漢語拼音的聲母后面都加了o或e的音,如bo(波),le(了),只要把這些尾音去掉,它們的發音就與英語語音大致相同了。了解這些,學生就能在拼音的基礎上掌握輔音字母的基本發音。

三年級的孩子剛入門不需要會認讀這么多輔音,但為了給今后的學習減少門檻,筆者堅持在單詞教學中滲透輔音發音,主要是通過跟讀來強化記憶。比如,在教授單詞brother時,老師帶讀b,b,/b/,學生跟讀,初步了解字母b的發音,長此以往,周而復始,讓字母b的發音在學生的記憶中扎根,在以后bed,bird等單詞教學中,老師提到b,b,...,學生能馬上回答/b/,對其發音產生本能反應,這樣在三年級下冊教授字母b的發音時,學生已有了基礎,能把更多精力放在運用上了。

五年級接觸到一些復雜的輔音,如/dz/,/ts/,/d?廾/,/t?蘩/等,筆者認為這些發音不能在聲母中直接找到對應項,但能借鑒一些聲母的發音部位如/dz/、/ts/和聲母z,c,不過它們的發音方法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2.搭建元音和韻母的聯系

元音的發音最為豐富多變,可以說,掌握了元音的讀法和規律也就掌握了英語的發音規律。

元音可簡單地分為:長元音、短元音和雙元音。長元音/?藁?蘼/,/?蘅?蘼/,

/?藜?蘼/,/i?蘼/,/u?蘼/分別對應單韻母a,o,e,i,u;短元音與長元音相比較,發音結尾簡短有力;雙元音跟拼音中的復韻母相似度較高的是:/aI/,/eI/,/au/,/?藜u/分別對應復韻母ai,ei,ao,ou,其他的雙元音只要熟練掌握單元音的讀音和書寫,就不難拼讀出來。

在學習元音的過程中,筆者試著引導學生尋找元音的發音規律,如在學習字母i的發音/aI/時,學生列舉了一系列帶有字母i發

/aI/的單詞,從學生的答案中就地取材,生成教學資源,觀察bike,nice,kite,like等單詞的構詞規律,有學生會發現它們的結構都是輔音+元音+輔音+不發音的e,這樣學生就得出字母i發/aI/的一種規律。

3.搭建漢語拼音拼讀規則和英語單詞拼讀規則的聯系

英語和拼音都使用26個拉丁字母,兩者采用相似的拼音方法。實踐證明,掌握漢語拼音的學生可以加快對英語拼音方法和單詞的掌握。

音標拼讀可以讓學生掌握單詞拼讀的基本方法。四年級學生已經能認讀一些音標,比如,在教授單詞lake時,從學過的一些輔音和元音中知道,l發/l/,a發/eI/,/l/,/eI/放在一起就能像拼音一樣拼讀出lei(第四聲),k發/k/,結尾的e不發音,這樣完整的單詞就讀出來了,再以同樣的方法學習單詞late等形近詞。而五年級應該開始接觸完整的音標,筆者曾經嘗試將生詞的音標先標注出來,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發音,結合經驗,再加上猜測,讀出該生詞,還是有個別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日積月累,我們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復領讀。

借助漢語拼音學習英語語音,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循序漸進地學會音標。三年級為單詞標注拼音,初步達到看到單詞會拼讀的效果,四年級講授元音的發音規律,逐漸用國際音標代替拼音,五年級基本能自行掌握音標,聽、說、讀、寫同步發展。采用漢語拼音有不少優勢,但也要注意很多問題的衍生,但總體來說,漢語拼音的確是一塊好的跳板。

參考文獻:

[1]夏王紅.“利用漢語拼音及其諧音簡化英語語音教學”[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下旬),2012(07).

[2]張梅.“漢語拼音對英語語音的遷移作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7).

第7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漢語拼音;前后鼻音;拼音教學

漢語拼音學習是現階段我國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所必須接觸的第一節課,只有區分前后鼻音,牢牢地掌握拼音的發音,學生才可以盡快無障礙地適應語文學習的要求,才能夠真正地遨游在我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中,從而才能體味到中國燦若星河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

一、巧用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區分前后鼻音,可以將游戲和學習結合在一起進行學習,以能夠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學到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故事、兒歌以及繞口令等方法進行區分前后鼻音,通過采用故事、兒童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其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對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強練習,培養“持之以恒”的學習精神

想要學好漢語拼音,掌握前后鼻音的區分,練好普通話,并非一天兩天就能夠學好的,只有持之以恒,每天練習才能學好,同時作為教師,更應該一抓到底,堅持不懈,不僅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對話環境,同時還應該鼓勵學生多運用校外資源。比如,無論是校內或者校外都要堅持說普通話,還可以根據電視主持人進行學習說普通話,觀察他們說話時的口型,聽他們的發音,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應注意前后鼻音的發音,這樣長期練習,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前后鼻音的區別,同時對練好普通話,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拼音教學作為我國開展語文教育中的一項核心,在培養學生感知中國語言文字魅力、增加語文涵養過程中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種字母學習方式,更是叩開文學藝術殿堂的金鑰匙,廣大教師必須從思想上重視起漢語拼音教學,尤其是前后鼻音區分教學,只有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掌握好前后鼻音,學好漢語拼音,這樣才能為他們今后更加高效的領悟語文魅力作出有益貢獻。

第8篇:漢語入門范文

一、國際音標教學滯后的弊端

作為一名初學者,不學會正確的發音,掌握基本的拼讀規則,具備初步的識讀能力,僅憑機械重復的模仿是難以達到學習目標的。九義英語修訂本第一冊和現行的《新目標英語》在語音教學的編排上造成了音標教學的滯后,這種滯后所帶來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阻礙學生及時運用拼讀知識進行認讀單詞。初一九義教材中從第四單元開始,每單元的最后一課都有符合拼讀規則的單音節詞歸類訓練——Listen, read and say,workbook中有與之對應的練習Read these words。這類訓練主要是按五個元音字母a、e、i、o、u分別在重讀開、閉音節中和幾個常見字母組合ea、ee、oo在單詞中的發音分類進行。很顯然,編者的意圖是想通過如此不斷的歸納、再現,使學生明白這些單詞是有規律可循的,并通過不斷的重復操練,使學生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新目標英語》的五個過渡單元(starter unit)中沒有出現音標的形式,只是在詞匯表的前一頁才出現。國際音標的學習要到第九單元才開始,從學生開始學說英語到學會使用48個音標拼讀,共需要32課時,按每周5課時來算,則需要六周時間。而按這樣編排,到第一學期結束,學生們只認識40個音標,其余8個音標還要過完寒假后才陸續認識。學生只有靠不斷地、機械地模仿“習得(acquisition)”單詞,而遇到一些符合拼讀規則的單音節詞,學生卻不能自己進行識讀,這就在單詞的記憶上形成了障礙。

2. 形成單詞記憶障礙。由于沒有掌握音標拼讀和音標、字母的對比識記,因此在單詞記憶時顯得困難重重,學生們只能“d-e-s-k desk、b-u-s bus”一而再、再而三地死記硬背,有些多音節詞就算抄寫了十幾二十次,仍有被誤寫的可能,這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根據讀音和拼讀規則來進行識記。一些學困生學完一年后(甚至于長大成人之后)只記得pig(豬)、dog(狗)這幾個詞,這或許就是簡單重復的“功勞”,而大部分生詞卻沒有記住。《新目標英語》第一冊有700個左右詞匯,有1/5的多音節詞,沒有音標的幫助,想要記住這些單詞更是困難。

3. 依賴心理加強,自我實踐能力受到阻礙。學生自己不能識讀單詞,只能依賴老師的反復教讀,一旦離開了老師自己沒有把握,便“羞于開口”。配套磁帶中外國人的朗讀在他們聽來無異于“鳥語獸言”,遠不如從老師那兒得到的清晰、直接。長此以往,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這就會導致聽的能力受到阻礙。另外,在識記單詞方面,學生還傾向于用漢字注音。打開一些學生的課本,不難發現這樣一些單詞:orange(好鄰居)、pea(屁)、apple(阿婆);更有甚者,有的發音在漢字中找不到較為接近的字、詞注音,他們會“巧妙地”運用上漢語拼音來“幫忙”。學生依賴老師和漢字的心理如此嚴重,又怎能朝語音純正的方向發展,獲得學英語的主動性和綜合運用能力呢?

4. 導致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入門階段的學生對學英語是有興趣的,因為英語對他們而言有一種新鮮感。但英語單詞難記、難讀,磁帶中的錄音難聽懂、聽準,讀那些用漢字注音的英語老師、同學又會笑話,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不愿意開口,學英語的興趣降低,學習勁頭也隨之減弱了,甚至干脆放棄不學了,從而導致初一第二學期和初二第一學期之間出現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少數學生因為學了音標,識讀、識記能力得到增強,學習成績優秀;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音標時不感興趣,加上對自己缺乏信心,學習成績則每況愈下。一門課程,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艱難,這說明:在母語環境中學英語,僅靠模仿顯然是行不通的,英語語音教學改革迫在眉睫了。

二、音標與字母同步教學的好處

如何保持入門階段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許多老師都認為應該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應該“授之以漁”。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廣,有的老師進行了“字母——音標——單詞”三者同步教學的嘗試,確實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是因為把音標教學提前到入門初期進行,教給學生基本的拼讀知識,為他們養成良好的發音習慣,具備初步的聽說能力,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奠定了基礎。這些年來,筆者所任課的班級在初一時均采用“音標——字母——單詞”同步教學,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掃除了識讀、識記障礙。學生一進入初中階段,就對他們進行“音標——字母——單詞”的同步教學。根據漢語拼音中聲母、韻母的拼讀法則,在教授字母和單詞前先給出相應的音標,并告訴音標的讀音,引導學生進行類似于漢語拼音的拼讀,指導學生發現音標與字母在讀音、書寫上相同相似和不同之處,使他們在拼讀和識別中體會到:國際音標中的元音相當于漢語拼音中的聲母,而輔音則相當于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一旦學會了國際音標,就可以自己拼讀出更多的字母和單詞。與此同時,結合開、閉音節和字母組合等基礎語音知識,引導學生自己找規律,這樣,學生識讀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一些結構簡單、符合讀音規則的單音節詞80%以上的學生能做到見其形能讀、聽其音會寫;一些符合規則的雙、多音節詞也不再感到難記,基本上杜絕了用漢字注音的現象。

2. 激發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動手制作了48張國際音標小卡片,同桌、同組或者更多的同學在一起用這些小卡片“打牌”,練習拼讀、拼寫,并查找字典看看誰找得多。在玩中學、在學中用,學生們掌握了拼讀、識記的基本知識,模仿磁帶中外國人的朗讀就成了一件趣事。學生們在朗讀課文對話時,能夠把對話中人物的年齡、語氣、神態把握得十分到位,課堂氣氛相當活躍。一些學生不滿足于此,自己預習課文,甚至要求老師多給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以滿足自己的求知欲。

三、“音標——字母——單詞”同步教學的探索

我們所進行的“音標——字母——單詞”的同步教學,和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不難看出:任何注了漢語拼音的漢字,對學過漢語拼音并掌握了基本的拼讀法則的小學一年級學生而言是件小事。小學生們由于學會了漢語拼音,可以自己憑借一本《新華字典》來認識更多的字,甚至一些生僻字。我們這一代人的語文學習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嗎?由此可見,在語言學習中,“學得(learning)”要比“習得(acquisition)”更有益!學母語尚且如此,更何況學外語!其實,中國的英語教學不必拘泥于外籍人士的“習得”理論,為什么不“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呢?但是實際操作中,還必須注意幾個方面:

1. 對于初學者,老師應堅持“鼓勵為主,有錯婉糾”的原則,要具備長遠的目光,鼓勵學生不怕錯、多開口,千萬不能因為一點小錯就批評、諷刺、挖苦學生,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2. 同步教學初期,學生會受到漢語拼音的干擾,將漢語拼音和國際音標以及英語字母的讀音、寫法相混淆。要知道這只是他們的一種習慣行為而已,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如:制作字母卡片、制作音標卡片,用各種卡片進行游戲、比賽等)讓學生經常接觸,反復識別。

第9篇:漢語入門范文

[關鍵詞] 對外漢語;現狀;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H1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122-1

第二外語教學中,對外漢語是一門新學科,從1950年開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到如今,也只不過經歷了短短的六十多年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由于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各國熱衷于學習漢語,使對外漢語教學在這幾十年中發展迅速。

一、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發展現狀

我國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始于1950年,在的親自過問下,成立了清華大學“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這是第一批進行系統學習漢語的留學生教學。到現在的幾十年之間,經歷了初創階段,鞏固階段,以及恢復階段三個階段,經過了這三個階段的發展,通過我國教育學者的努力,于1978年確立了對外漢語教育學科,使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1990年起到現在,隨著中國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華留學生教育事業也迎來了空前的大發展。這期間,最顯著的標志就是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快速增長,學習者的層次穩步提高,學習目的和學習形式也日趨多樣化,整個世界掀起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

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未來的發展前景

之前已經提到,如今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發展非常好,國家成立了漢語教學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領導全國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2007年國家成立了孔子學院總部,海外各地掀起了成立孔子學院的熱潮,目前為止,全球已經建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學院,分布在將近一百多個國家。以蘭州大學為例,蘭州大學不僅與格魯吉亞聯合承辦了第比利斯孔子學院,每年通過國家漢辦的選拔,從蘭州大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選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去教學,同時還與其他國家有合作關系,如韓國各地中小學,烏克蘭孔子學院等,每年也有許多優秀的學生被派往這些國家進行對外漢語教學。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被派往世界各地教漢語期間,都進行著一系列與漢語相關的宣傳教學活動,如舉辦漢語橋比賽,設立漢語橋基金,設立孔子學院獎學金,開發新的漢語教材等等,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是國家政府對于這些活動的全力支持,每年都由國家財政提供經費來進行關于國家漢辦所進行的各項活動。現如今的對外漢語已經不僅僅屬于中國了,而是變成了漢語國際教育事業。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不足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個新興的教育事業,由于得到了國家政府以及世界各國教育機構的大力支持,有著非常好的發展前景,然而正因為是如此新的一個事業,在這期間有也有著各種問題,時間越長,很多問題越容易凸顯,在未來的發展中都值得我們深思并找出解決辦法。

(一)漢語國際教育并未均勻地遍布世界各地。首先盡管世界各地已經成立了三百多所孔子學院,遍布將近一百個國家,但不難發現,這些國家大多數是與中國一樣的第三世界國家以及與中國相鄰的亞洲國家,雖然在發達國家以及歐洲的各個國家也有,但其數量卻不多。其次在英語占據主導地位的歐美,漢語的市場相對來說很小,對于完全不同的兩種語系,學習起來的難度也更加的大,不像與中國屬于同一語系的比如朝鮮語,日語學起來那么簡單。學習漢語對于這些地區的人來說就是接觸一門與自己的母語完全不相干的語言,起步遲,入門難,語用規則繁多,很容易使學習者失去信心。要想更好的傳播漢語,如何提高學習者的興趣是重中之重。

綜上所述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在歐美地區的發展還需更進一步。

(二)漢語的難度阻止了一部分人學習漢語。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而漢語也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漢語有著自己的特色和特點,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之一,以印歐語系為例,漢語有以下區別:

1.語音方面:①沒有復輔音;②元音占優勢;③音節整齊簡潔;④有聲調。

2.詞匯方面:①單音節語速多,雙音節詞占優勢;②構詞廣泛運用詞根復合法;③同音元素多 。

3.語法方面:①漢語表示語法意義的手段不大用形態;②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③此類和句法成分關系復雜;④量詞和語氣詞十分豐富。

4.漢字方面:①意音文字;②每個方塊字基本上帶表一個單音節語素。

這些都是漢語所獨有的特點,其中漢字是最大的難點,難寫,難認,難記,不少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時遇到這些困難時都打了退堂鼓,我們在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時一定要針對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難點,想出一套易于外國人接受的教學方法。

(三)對外漢語教材尚未完全完善。編寫一門教材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以及精力,對外漢語教學教材也只有數十年的發展經歷而已,相比其他第二語言教學的歷史,如英語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其教材早就已經進入了最成熟的階段。國家一直在致力于編寫出更好的更適合不同國家留學生學習的各種教材,目前已經很多教材受到了世界各地孔子學院的好評,然而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這需要我們在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實踐不斷地發現及探索,才能編寫出更好的對外漢語教材,服務于對外漢語教學事業。

四、總結

從世界各地對外漢語教學的發展來看,仍是一片大好的形勢,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對外漢語是一門發展前途非常好的教育事業,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前人留給我們寶貴的基礎上,積累經驗,認識不足,發揮漢語教學的作用,讓更多的人學習學習,了解中國文化,讓漢語走出去,立足于世界。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代漢語(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国产三级无码内射在线看| 91人妻无码成人精品一区91|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鲁信| 国产毛片在线看| 午夜寂寞少妇aaa片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国产精品三级片一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116少妇做爰毛片| 疯狂撞击丝袜人妻| 毛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片视频 | 精品人妻中文无码av在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美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人妻中文字幕不卡精品|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激情亚洲综合熟女婷婷| 精品国产av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午夜永久免费影院| 北岛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欧美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综合一本中文字幕|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女人与拘做受全过程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丝| 在线a网站| 日韩人妻高清福利视频|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4hu四虎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亚洲啪啪A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婷| 亚洲大片中文字幕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