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產業經濟學原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業經濟學原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產業經濟學原理

第1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關鍵詞:西瓜(Citrullus lanatus);葉綠素含量;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產量;多元回歸分析;通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S651;Q244;S1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0-4953-03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Path Analysis between Chlorophyll Content,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Watermelon Yield

HUANG Xiang,HONG Juan,ZHANG Li-hong,GE Mi-hong,YE Li-xia,WANG Lei,CHEN Tao,CHEN Gang

(Wu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345, China)

Abstract: Taking the watermelon variety Zaochunhongyu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nitrogen on photosynthetic traits change and yield of watermelon leaf,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yield were analyzed during seedling, cranberry and blossom period, swelling frui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itrogen concentration,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s parameters and yield, with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Y=

-3.018+0.012 Xnitrogen -0.004 3 XSPAD-0.017 0 X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0.001 0 Xvariable fluorescence -0.002 8 Xmaximum fluorescence +0.015 0 Xpotential activity+5.070 0 Xconversion of light energy efficiency. Nitrogen concentration, potential activity,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yield.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SPAD,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had negative correlaed with the yield. The influence of each parameter on watermelon yield ranking from big to small as follows: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maximum fluorescen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variable fluorescence, SPAD, potential activity. The effects of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the initial fluorescence and maximum fluorescence on yield were direct. The effects of potential activity, variable fluorescence and SPAD were indirect. Nitrogen concentration had strong direct action and indirect action on yield.

Key words: watermelon(Citrullus lanatus); chlorophyll content;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dynamics parameter; yiel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西瓜(Citrullus lanatus)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實甘甜,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不含脂肪和膽固醇,含有大量葡萄糖、蘋果酸、果糖、番茄素及維生素C等物質,是一種營養豐富、食用安全的食品[1]。目前,葉綠素熒光作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針,在農業上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2,3],前人在作物營養元素上也做過大量類似研究[4-7],但有關西瓜葉綠素含量及熒光動力學參數對其產量的影響報道較少。因此,擬通過不同氮濃度下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之間的回歸與通徑分析,研究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西瓜品種早春紅玉產量的影響,分析各個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的大小,旨在為西瓜的高產穩產、合理施肥及營養診斷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試驗設置

供試西瓜品種為早春紅玉。將西瓜種子置于塑料瓶中曬種12 h,清水沖洗干凈,在35 ℃恒溫培養箱中催芽3~4 d。2012年4月5日播種,待種子發芽后,選取萌發一致的種子播種于塑料缽內(缽內裝滿細沙)。播種7 d后出芽,14 d后開始施營養液,用改進的Hoagland營養液配方[8],營養液用去離子水配制,各種養分元素均用分析純試劑。

設8個施氮濃度(純N):50(N1)、100(N2)、150(N3)、200(N4)、250(N5)、300(N6)、350(N7)、400(N8) g/L,每處理4次重復,完全隨機區組設計。

1.2 葉綠素含量、熒光動力學參數及產量測定

每份材料選取生長一致的3片功能葉,分別于苗期(6月10日)、伸蔓期(6月24日)、開花期(7月9日)和膨果期(7月23日)采用SPAD-502 DL葉綠素儀(日本美能達公司)測定葉綠素含量(SPAD值),用OS5-FL調制式葉綠素熒光儀(美國Opti-science公司)測定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3片功能葉的平均值為該處理的測定值。測定葉綠素熒光時,葉片預先暗適應20 min,然后直接讀出初始熒光(Fo)、可變熒光(Fv)、最大熒光(Fm),計算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以及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待果實成熟后,每個株系混合收獲,稱量果實總重量。

1.3 數據記載及處理

生長期間進行田間觀察記載,所測定的項目編碼如下:氮濃度(X1)、SPAD(X2)、初始熒光Fo(X3)、可變熒光Fv(X4)、最大熒光Fm(X5)、代表PSⅡ潛在活性的參數Fv/Fo(X6)、代表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的參數Fv/Fm(X7)和產量(Y)。數據使用Excel 2003和SAS 10.0進行整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分析

通過回歸分析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回歸方程為:Y=-3.018

+0.012 X1-0.004 3 X2 -0.017 X3 -0.001 X4 -0.002 8 X5 +0.015 X6 +5.07 X7,P

2.2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與偏相關分析

通過相關分析得到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簡單相關系數及偏相關系數(表1)。從表1可以看出,氮濃度、初始熒光、潛在活性參數、光能轉化效率參數與產量呈顯著相關,而其他參數對產量的作用較小。在這些顯著性參數中,氮濃度、潛在活性、光能轉化效率與產量呈顯著正相關,而初始熒光與產量呈顯著負相關。從表1還可以看出,在偏相關系數中,只有氮濃度對西瓜產量的偏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氮濃度對產量的間接作用也較大。

2.3 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

相關性分析結果反映了各指標在其他因素的協同作用下對產量的綜合效果,不能真正反映各指標對產量的直接或本質的作用[9,10]。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通徑分析,對相關系數進行剖析,估算出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進一步揭示這些參數與產量相關的原因。

通過對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與產量的通徑分析(表2),從表2可以看出,各參數對產量的直接作用是不均等的,作用從大到小為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最大熒光、氮濃度、可變熒光、SPAD值、潛在活性。在所研究的參數中,光能轉化效率、氮濃度、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較大,表明這4個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力較高;氮濃度和光能轉化效率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正,表明它們對產量的正效應比較明顯;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的通徑系數為負,表明這兩個參數對產量有明顯的負作用。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氮濃度、光能轉化效率和初始熒光是對西瓜產量影響較大的3個參數。保持合適的氮濃度,提高植株光能轉化效率,降低初始熒光,有利于西瓜產量的提高。光能轉化效率、初始熒光和最大熒光對產量主要是直接作用,間接作用影響不大;潛在活性、可變熒光和SPAD值與產量的相關主要是由間接作用產生,直接作用較小;氮濃度與產量的相關是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共同的影響,但直接作用大于間接作用。表明此研究所涉及的參數對西瓜產量的影響具有綜合性,在實際生產上應采取多種措施改善植株的生長環境,提高西瓜產量。如適當的氮用量,特別是營養最大效率期氮肥的用量,提高其氮肥的利用率;提高植株的光能轉化效率,增強植株光合效率,這些變化都有利于西瓜的高產穩產[5,11,12]。

試驗僅考慮了西瓜生育期內氮濃度、葉綠素含量和葉綠素熒光動力學參數對產量的影響,剩余通徑系數仍然較高,表明還有其他影響產量的外界因子沒有考慮進來,外部氣候條件、土壤情況、試驗環境的不同等均有可能對產量造成影響[6,13],具體還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鄭高飛,張志發.中國西瓜生產實用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 李 曉,馮 偉,曾曉春.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及應用進展[J]. 西北植物學報,2006,26(10):2186-2196.

[3] 徐德聰,呂芳德,潘曉杰. 葉綠素熒光分析技術在果樹研究中的應用[J]. 經濟林研究,2003,21(3):88-91.

[4] 夏 樂,于海秋,郭煥茹,等. 低鉀脅迫對玉米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特性的影響[J]. 玉米科學,2008,16(6):71-74.

[5] 王 偉,李興淘,綦左瑩,等. 低鉀脅迫對不同效應型大豆光合特性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大豆科學,2008,27(3):451-455.

[6] 譚雪蓮,郭天文,張國宏,等. 氮素對不同小麥不同葉位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調控效應[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3):437-441.

[7] 馬博類,徐禮根. 供氮水平對香根草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響[J]. 園藝學報,2007,34(2):469-472.

[8] 陳 鋼,黃 翔,洪 娟,等.氮對西瓜生長及葉片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 果樹學報,2011,28(4):657-661.

[9] 汪寶卿,張禮鳳,慈敦偉,等.黃淮海地區夏大豆農藝性狀與產量的多元回歸和通徑分析[J].大豆科學,2010,29(2):255-259.

[10] 汪修奇,鄧小軍,李曉忠,等.湖南烤煙化學成分與焦油的相關、通徑及回歸分析[J].作物雜志,2010(2):32-35.

[11] SHANGGUAN Z P,SHAO M A,DYCKMANS J. Effect of nitrogen nutrition and water deficit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n winter wheat[J].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2000,156(1):46-51.

第2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摘 要 現代的產業經濟學原理向我們闡釋產業安全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因為產業安全對國家經濟安全有著如此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在制定國民經濟的政策時對產業發展安全需要具備一定的前瞻性。

關鍵詞 產業組織理論 產業結構理論 產業布局理論

一、關于產業組織理論歷史

我們所研究的產業組織它的基本內容是西方產業經濟理論基礎性理論內容。它的歷史可以起源于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其著名著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表述的重要原理:首先就是市場競爭理論,其次的重要理論就是勞動分工。我們可以看到理論的提出都是研究競爭的體制我們作為市場主體的競爭經行為,這個理論對現代的經濟學組織理論的產生、發展都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也為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目的性。在這個理論中它進一步論證了結構對市場行為、主題績效的關鍵作用,故而我們通常意義上稱之為結構主義學派。與此同時我們發現產業組織理論也在進一步的完善之中,其在政府產業決策之中逐漸發揮不可替代作用,然而理論本身存在的問題,其弊端也逐漸在社會實踐中日漸顯現,這就是很多專家、學者越來越持批判態度。持不同意見者認為,理論并沒有重視企業之于市場結構的反作用力,與此同時理論研究中過于的靜態、單一的研究方法也飽受批評。這就是要求我們的理論研究工作者進一步豐富完善理論內容,針對理論自身存在缺陷加以研究。新的理論研究工作者更加重視企業行為的研究,這就是這一批的研究者獲得了行為主義學派或廠商主義學派的頭銜。隨著學者對于這一理論研究的深入才使理論逐漸的完善,逐漸成長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并且在實踐中得以檢驗。

二、理論的產生及其發展歷程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產業經濟學的定義到底是什么?它是研究產業之間的關系以及演化的規律。我們的研究主要分為:首先我們探討的是廣義上來研究產業間的關系;其次從狹義的產業概念出發研究產業之間的關系。在這里我們提出了三個產業的劃分,農業、工業和第三產業。在三產業理論的研究中我們需要著重研究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G.G.Clark),在對眾多國家的三產業發展的深入研究之后,最終得出勞動力在三次產業之間分布和轉移的規律性,這就是我們確認的關于產業的理論性研究配第―克拉克定理。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W.G.Hoffmann)最先開始在工業經濟中開展理論研究。其理論主要集結在《工業化的階段和類型》論著中,其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劃分

消費資料產業、資本資料產業和其他產業,在這個基礎之上通過研究得出結論消費資料產業凈產值與資本資料產業凈產值的比例會隨著工業化的進程而不斷下降,與此同時通過研究還得出結論消費資料產業比重逐步減少,資本資料產業比重逐步上升。這一理論更加深入的闡釋了產業理論,更加深入地解釋了產業中的關系。豐富和發展了西方經濟學的產業理論。

三、產業布局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我們最開始對專門論述所產生的布局問題的理論,都是把農業區位論和韋伯工業區位論為最經典的代表和最古典的區位論。古典區位論其實一直處于單一的立足于企業或者是單一的立足與企業中心,古典區位論一直是以最低成本和最省運費的理念,古典區位論不對市場的銷售量的問題和消費因素而考慮,所以我們通常將這種區位論稱之為西方區位理論的成本學派。我們由于社會的變化市場的發展和勞動者的生產成果的不斷提高,使得第二與第三產業的不斷的提高,逐漸的將農業給取代了,從而第二和第三產業會逐步的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與此同時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運輸與網絡的迅速發展,運輸不會在是對我國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反而市場的銷售量等問題卻成為我們產業能否成為我們產業盈利與生存的主要關鍵問題。我國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區位理論逐漸的將古典區位理論的弊端逐漸改進為近代區位理論市場學派,由于古典區位理論一直是處于單一的立足于企業或者是單一的立足于工廠當中,從而我們將古典區位理論轉變成可以立足于城市或者可以立足于地區的理論。由于我們必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省的運費我們才能滿足市場的發展和市場的最大需求。

四、產業政策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通過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可以得知長夜經濟理論當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對產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他就是產業政策理論。在沒有產生政策概念之前我們對于政策概念的思想和實踐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論,但是產業政策的概念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才產生的結論。

五、結語

我們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迅速的變化,產業經濟學理論作為新興的科學我們可以廣泛的應用創新,產業經濟學理論有這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在傳統意義上完整的產業的控制權并不復存在,這也是各國所關注的最現實的問題。因而產業安全概論體系的形成是與產業經濟學理論息息相關的最新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孟剛,蔣志敏.產業經濟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5.

[2]李孟剛.產業安全理論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6.

第3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關鍵詞 生態農林業;常規農林業;傳統農林業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175-02

農林業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結合的產業。農林業經濟量增長,受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雙重制約與影響。當前我國農林業生產很不適應人口增長、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會新形式發展的需要,傳統農林業面臨嚴峻挑戰,因此迫切要求構建一種新型的農林業生產體系。

1 生態農林業

1.1 生態農林業的基本概念

學者葉謙吉將生態農林業定義為“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和生態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林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以期獲得較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林業發展模式”[1-4]。

1.2 經營模式

1.2.1 三維生態農林業模式。這種農林業生態系統組建的的理論依據是生物種群的生物學、生態學特征和生物之間的互利共生原理,該模式可使處于不同位置的生物種群充分利用太陽能、水分、礦質物質、營養元素,形成多序列、多層次的三維生態農林業模式,具體有農田立體間套模式、水域立體養殖模式等[1-4]。

1.2.2 生態治理模式。為了根治生態環境的惡化,減少水土流失,即從微觀層次上恢復區域生態系統,重建良性生態系統,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形成退耕還林還草生態農林業發展模式和治山治沙的生態農林業模式。前者首先建設“草林―牧―農”型系統循環網,待有所發展后建設“草林―牧―農―商”型系統循環網,最后形成“草林農―牧―工―商”型系統循環鏈網,其模式有半退半耕式,林、糧結合式,喬、灌結合與林、草結合式集流高效經濟林[1-4]。

2 常規農林業

2.1 常規農林業的基本概念

常規農林業及石油農林業,也叫現代農林業,是指以機械代替人力、畜力,用高產品種和新耕作法代替農家品種與傳統耕作,以商品經濟代替封閉式經濟,在生產中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農用化學品的農林業。

2.2 常規農林業目前的使用情況及其帶來的后果

常規農林業即石油農林業,捷克曾對農林業發展與能源的關系做過一項為期10年的試驗,結果表明:農產品每增加1%,農用能源消耗就要增加2.5%。石油農林業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最大限度地向農林業投入能量,以獲取最高的農林業產量。例如美國近40年來,投入農林業的能源增長了近80倍。這種高能量投入,刺激了農林業迅猛發展,使農林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產品的商品率大大提高。

3 傳統農林業

3.1 傳統農林業的基本概念

中國傳統農林業是以人畜力為主的農林業,是指在沒有先進的生產工具、科技水平不發達、勞動生產率相當低下的條件下所從事的農林業。

3.2 傳統農林業的理論基礎與主攻方向

中國傳統農林業是封閉式自然經濟,農林業生產力和勞動生產率低,其是在科技水平不發達、生產力水平較低下的條件下,人們不斷對農林業生產要素“天、地、人”及其相互關系進行探索,對其規律總結和概括,逐漸進步的結果。

4 生態農林業、常規農林業與傳統農林業的區別

生態農林業、常規農林業與傳統農林業三者的區別具體如表1所示。

5 參考文獻

[1] 艾美榮.湘南地區庭院生態農業模式的能值分析[D].長沙:湖南農業大學,2008.

[2] 岳云,王琳,陳炳東.生態農業模式研究現狀及推廣前景展望[J].甘肅農業科技,2005(12):6-8.

[3] 王玉葉.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持續農業[J].農業科技通訊,2003(11):4-5.

[4] 章家恩,駱世明.現階段中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實踐和理論問題探討[J].生態學雜志,2005,24(11):1365-1370.

[5] 宋兆民,孟平.中國農林業的結構與模式[J].世界林業研究,1993(5):77-82.

第4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關鍵詞 生態經濟 可持續發展 牧童式經濟 太空人式經濟 對策與措施

一、生態經濟學是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

“生態經濟”是指在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發展一些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建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

美國著名生態經濟學家萊斯特.R.布朗認為:“生態經濟是有利于地球的經濟構想,是一種能夠維系環境永續不衰的經濟,是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又不會危及子孫后代滿足其自身需求的前景的經濟”。我國的許多學者認為生態經濟是指人們按照自然生態規律,效法自然,獲得主觀能動性,把傳統生產力的經濟社會轉移到良性循環的生態經濟的軌道上來[1]。

生態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它由生態學和經濟學交叉滲透形成,并為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20世紀60年代后期,美國經濟學家尼斯?鮑爾丁在《一門科學――生態經濟學》論文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生態經濟學這一概念,為生態經濟的研究奠定了理論框架。生態經濟學要求經濟增長要與生物資源的持續力為依據,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是衡量經濟發展的總原則[2]。

二、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模式的生態學原理

1、生態經濟系統中的反饋調節機制

生態經濟學主要是從生態學系統來看社會經濟問題,研究生態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復合系統――生態經濟系統的矛盾運動發展規律及其應用的經濟學分支。生態經濟系統是指“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它既包括物質代謝關系、能量轉換關系及信息反饋關系,又包括結構、功能和過程的關系,具有生產、生活、供給、接納、控制和緩沖功能。

生態經濟系統包含自然子系統和社會經濟子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一樣,生態經濟系統也是一個具有反饋調節機制的動態平衡系統,自然子系統和社會經濟子系統之間的反饋機制是一個正負的雙向反饋,如果自然資源的承載能力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速度就會加大;反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必然會加大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強度,對自然資源造成破壞。所以,如果要維持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而實現協調發展,必須要靠它們相互之間的正負反饋調節來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機制。而實現生態經濟正常運轉,必須要做到資源的可持續承載和環境的可持續承載,使生態經濟系統保持一定彈性度,這是生態可持續承載的基礎、制約、支持條件。

2、從牧童式經濟到太空人式經濟

資源的有限性與牧童式經濟。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對高度現代化的工業技術社會來說尤其如此。近代人類社會由于人口的猛增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各種自然資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資源的供給與需求矛盾更加尖銳化。

太空人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模式。基于牧童式經濟的特點,很多經濟學家都確信,現存的經濟體系是不能無限期地維持下去的,它所導致的人類與環境的矛盾最終將使整個生態系統趨于滅亡。要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重建一個良性循環型的工業生態系統。這種生態系統類似鮑爾丁所描述的太空人式經濟(spaceman economy),爭取實現一個工廠排放的垃圾能成為另一個工廠的原材料,工業經濟的物質和能量實現循環流動,其本質就在于工業的綜合利廢。

鮑爾丁認為,現在的牧童式經濟將會被太空人式經濟所取代,這種經濟體系將能較好地同地球上有限的資源和環境對污染物的有限容量相協調,這種經濟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把地球看成是一艘宇宙飛船,除了能量要靠太陽供給外,人類的一切物質需要靠完善的循環來得到滿足,這意味著這種經濟是一種封閉的經濟體系,具有極為完善的物質循環性能。這種循環性能將保證廢舊商品不會成為環境污染物,而是轉化為再生產的原料。從理論上將,這種經濟實施后,地球上就不會再有廢物。太空人式經濟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和人類對環境的污染,從而使人類與環境的矛盾得到根本解決。

三、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模式的原則

1、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環境是經濟的基礎,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起主導作用,二者相互促進,即良好的環境可以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為經濟系統提供更多的資源,可容納經濟系統產生的更多的廢棄物,從而促進經濟發展。人類應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伙伴關系”,牢固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和發展觀,即人類來自于自然,依賴于自然的思想。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遵循生態經濟規律,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積極作用于自然界,努力開發自然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生態系統的綜合生產力,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服務,確保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

2、正確處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人類的工農業生產過程依賴于一定的生態環境,客觀上就要求生產過程中必須首先顧及生態效益,在生態環境改善和生態效益不斷提高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提高可以為工農業再生產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為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也為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增強了實力,同時也可促進生態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進入良性循環,生態經濟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3、正確處理生態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

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互為條件、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聯動。生態效益是經濟效益的基礎,經濟效益是生態效益的表現,社會效益又是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目標。因此,在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生態效益是基礎,經濟效益是橋梁,社會效益是目標。發展生產的最終目標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提高,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4]。

四、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模式的對策與措施

1、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生態工業

從20世紀90年代起,生態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期,生態產業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具有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迅速擴展到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各個領域。城市是人類根據自身愿望,改造環境所建立的人工生態系統,城市經濟活動以工業為主體,人類在享受著城市發展給自己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工業時代產生的嚴重的全球性生態問題。工業生產的專業化和規模化是目前生態系統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調整產業結構,使資源配置合理化,構建生態工業體系是實現可持續生態經濟模式的一個重要問題。具體表現為新產業的創新,如發展有機食品工業,大力發展前景廣闊的環保工業,廣泛開展廢水處理和循環利用工程,使工業廢水達標排放,建立生態工業園區等。

2、建立循環經濟,發展生態農業

循環經濟是按照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將清潔生產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融為一體的經濟,其本質是一種生態經濟。循環經濟要求運用生態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使得經濟按照生態系統的模式,建立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從而建立起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5]。生態農業正是按照循環經濟原理的原理建立起來的。其目標就是在促進物質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產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與生態效益同步發展。

生態農業主要應用生態工程技術、優良的傳統農作技術及系統工程的最優化方法,并輔以相應的配套技術,對農業生態系統的不同層次進行設計和管理,提出分層多級利用資源的生態工藝系統。目前國內外生態農業的主要技術主要有:立體種植與立體種養技術、有機物多層利用技術,如畜禽糞便綜合利用和秸桿綜合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再生能源開發技術,如沼氣發酵、太陽能、風能、地熱能、電磁能的利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配合的生態治理技術等[6]。

3、倡導綠色消費,發展綠色產業

綠色消費是指既滿足人的生存需求,又滿足環境資源保護需求的一種消費方式。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和生態環境意識的日益增強,人們崇尚生態文明,綠色消費成為時尚。綠色消費提倡重復使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提高廢物的資源轉化率綠色消費的增長,帶動了綠色貿易,一些有遠見的企業家 ,將市場定位于綠色市場,制定綠色營銷戰略,應用生態技術,開發綠色產品,發展綠色市場,樹立綠色企業的形象[7]。消費者也逐漸習慣了用生態文化的價值觀念去思考問題、親近自然、提高生活質量,比如無公害綠色蔬菜果品以其高品質、高價位逐漸博得了人們的青睞;商品華麗的外包裝已不再是吸引消費者的關鍵因素,許多高檔產品甚至推出了零包裝理念和措施;高科技純天然的產品如天然彩棉已成為人們消費的首選。

作者單位: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生命科學系

參考文獻:

[1] 萊斯特.R.布朗.生態經濟.林白新等譯[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13~14.

[2] 李建龍.城市生態綠化工程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358~359.

[3] 尚玉昌.生態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327~329.

[4] 林育真.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205~206.

[5] 曲格平.發展循環經濟是21世紀的大趨勢[J].中國環保產業,2001(7):6~7.

第5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Abstract: Economics textbooks as "the most dazzling pearl on the crown of social sciences" have an immense number of books. Despite of making a lot of achievements, Economics textbook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also have some problems, and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goal and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well. The wa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s textbook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from subject system to teaching system is discussed through analyzing Economics courses.

關鍵詞: 經濟學;學科體系;教學體系

Key words: Economics; subject system; teaching system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4-0255-02

1高職經濟學課程的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保持了持久的快速增長,現在無論是媒體還是百姓的閑談,市場、需求、GDP、CPI等經濟學名詞幾乎成了全社會最流行的詞匯。在人類發展史上,曾有四種“顯學”主宰過人類的知識和思想,其一為原始巫術,其二為中世紀的神學,其三為近代哲學,其四就是現代的經濟學。作為目前唯一被授予諾貝爾獎的社會科學的經濟學,其大師級人物仍是今天學術天空最閃耀的明星之一。

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各種社會活動和各種社會關系的理論和歷史的多種學科的總稱。作為研究人類社會各種經濟關系和經濟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科學,經濟學是人們對各種經濟關系及經濟規律的一種認識和反映。經濟活動是其他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經濟關系也是其他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

19世紀偉大的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Marshall)在他的教科書《經濟學原理》中這樣寫道:“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學問。”

20世紀50年代至改革開放前,我國根據前蘇聯的模式,分別按工業、農業、商業等產業(或行業)類別設立所謂“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或“商業經濟學”等對應學科,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我國部分高等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陸續開設經濟學課程,為了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相區別,都統稱為《西方經濟學》。現在很多的經濟學家大都有共識,在適當的時候會取消西方經濟學名字,而把它改稱“經濟學”或“現代經濟學”。

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經濟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貫徹落實教育方針,就是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以學生和教師為本,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努力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高素質的人才支持,做出優異的貢獻。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從世界各國的經驗看,社會對專科層次包括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層次人才的需求要大于對本科層次人才的需求,對本科層次人才的需求要大于對研究生層次人才的需求。高職財經類專業的經濟學課程也由過去的《西方經濟學》名稱逐步向《經濟學》、《經濟學基礎》轉變,在教學內容方面也有別于本科注重經濟學的學科體系,逐步向滿足崗位、職業群、需要的教學體系轉變。

2高職經濟學教材的現狀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是學習主體對其信息加工的客體,是教師構建學生知識和能力體系的外部工具和手段。傳統的觀點認為教材就是“知識倉庫”,強調盡可能詳細地向學生傳遞學科知識,教材的編寫特別注重資料羅列的詳盡性、嚴謹性。

經濟科學的文獻汗牛充棟,在過去的時間內,高職經濟學的教材多數使用本科院校的《西方經濟學》,由于本科經濟學教材的內容難度大,強調學科體系,與后續課程和實際經濟生活聯系不足,高職學生普遍感到經濟學難學,學習之后感到用途不大,成了“屠龍之技”的課程。

為貫徹教育方針,全國高等職業學校和從事經濟學教育教學的教師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編寫出版了大量的經濟學教材,對經濟學具體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了重要進展,滿足了教學的需要。

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值得研究和注意,突出存在的問題的是:①高職經濟學教材的體系大多沿用了傳統本科《西方經濟學》的體系,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大量的經濟學理論抽象、難懂,高職學生很難理解和接受;②人才培養目標過于趨同,教材內容的選取缺乏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缺少實訓環節,案例雷同,與教材內容和實際經濟生活聯系不足,學生對基本的經濟學理論難于理解,沒有專業針對性,國際貿易、市場營銷、會計電算化等專業使用同一本教材,與后續課程的聯系脫節;③經濟學課程經常需要用到一些導數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工具在經濟學中的運用感覺很不適應,不能掌握和使用這一基本方法。④教材體例陳舊,高職經濟學教材大多數還是沿用傳統的章節目編排方式,習題普遍是簡單的問答形式的題目,設計技能訓練等實操類練習題或者材料完備的案例分析題很少。

3高職經濟學教材要符合教學體系要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教育觀、人才觀的改變,教材的功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材是一種學習資源,不再是簡單的信息庫,面對教材這種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不是材料員而是建筑師,師生應該成為新材料的主人,是新材料和新教學智慧創新的主體。教材必須能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必須把學生的個性發展置于教材設計的核心位置。

如何在教育方針規定的總目標下確定適合本校、本專業的人才目標,是需要進一步認真研究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將會影響經濟學教育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會影響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所以要妥善處理。

3.1 教材的目標結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生產、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和高技能型的實用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應用、實踐”為主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

經濟學的教學內容要突出職業適應性,體現先進性、實用性。培養目標的實現是通過課程教學來完成的。教材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載體,課程特點、讀者對象對教材的內容起決定作用。按照人才培養目標,高職經濟學教材可分為應用型教材、理論與實踐結合型教材。

經濟學教材的目標結構設計要符合課程目標的要求,美國哈佛大學曼昆教授所著的《經濟學原理》,以鮮活的經濟實例激發初學者的濃厚興趣,因而成為世界公認的經濟學暢銷書。

高職經濟學教材的目標設置得是否具有先進性與實用性,直接關系到所培養的人才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借鑒國外職業教育模式和優秀教材的特點,教材編排上體現綜合性、趣味性和實用性。難懂的經濟學理論已夠用為原則,以掌握經濟學思維方法為目標。

3.2 教材的內容結構高職經濟學教材的內容選擇要區別于本科的學科體系,突出知識、技能與社會經濟的聯系,教材結構上體現寬基礎,把主要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原理介紹清楚,教材內容上要體現實用性,一是要突出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活動的聯系;二是要把握經濟學與后續課程的關系,為以后的專業課打好基礎,使教材成為構建教學目標的載體。針對不同專業教材內容的選取有所不同,例如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教材在經濟周期、開放經濟等內容要適當增加,對于市場營銷專業的教材,在供給、需求、市場理論方面有所側重,對于電算會計專業的教材要在成本理論方面增加篇幅。三是在經濟理論的表述上,盡量少用的代數表達方法,多用圖形和列表的方法表達。

3.3 教材的過程結構首先,教材的過程結構設計要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展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職學生入學分數低,學習興趣不濃,教材案例、內容要圍繞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出發,通過設趣、激趣、誘趣和擴趣等過程,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其次,教材的過程結構設計要體現能力形成的過程。在經濟學的理論教學過程中,要體現習得、轉化、鞏固、遷移和應用幾個階段,教材的編寫要遵循“知識-實踐模式-獨立操作-形成技能”的發展模式。知識以夠用、兼顧后續課程為原則,通過多種形式的復習思考題、實訓練習等模塊提高實踐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案例的分析,對現實經濟問題的思考,以期達到獨立運用所學經濟學理論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對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實現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再次,教材的過程結構設計要體現實用性。高職教育以任務驅動為教學主線,以工學結合模式為目標已成為人才培養的主流模式,經濟學教材應該編寫任務驅動、模塊化的新穎教材,以適應這種新變化。

參考文獻:

[1]梁玉鳳.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及教學模式改革[J].北方經貿,2005,(12).

第6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農業經濟學是研究農業中生產關系和生產力運動規律的科學。農業經濟學是研究農業生產,及與其相聯系的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學科。其內容包括農業中生產關系發展變化,生產力諸要素的合理組織與開發利用的規律及應用等。對于農業中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進行研究,起源于奴隸社會時期奴隸主管理莊園經濟的需要,在封建社會時期又有所發展。過去30年中,在發達國家,農業經濟學科一直在掙扎著轉型,在不斷細分的學術市場中重新定位自己的研究對象,這種轉型目前顯現了一些曙光,但整個過程還遠未結束。

 

作為農業大國,中國政府將農業置于其決策目標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農業經濟學科在短期內仍備受重視,它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存在還沒有遇到挑戰。然而,西方經驗告訴我們,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完成、農業小部門化的推進以及其它學科的快速擴張,如果不及早跟隨市場經濟發展步伐做出研究方向和研究重點的調整,農業經濟學科在中國的未來命運,很可能類似其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境遇。因此,農業經濟學者必須思考如何推動整個學科做好轉型的準備。

 

二、研頗象之變

 

農業經濟學屬于應用社會科學,農業經濟學科存在的意義是為研究對象服務,并培養大量能夠學以致用的學生。伴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農業經濟學從誕生之初,其研究對象就在不斷演變之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最早以農場經營為核心,后來轉變為以政策研究為核心,繼而轉變為市場研究與政策研究并重。具體而言,第一階段以農場經營為核心。農業經濟學起源于如何應用經濟學原理促進作物和畜產品產量增加,以達到增加農場利潤的目的,現代農業經濟學稱之為“農場經營管理”(faimmanagement)。農業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農業占經濟比重很高的農業社會早就存在,但是,其系統化和學歡主要起始于18世紀工業革命之后的歐一國家。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農場規模非常大,此階段農業經濟學集中于研究農場的經營管理,主要任務是培養大量優秀的、懂得經營管理的農場主。第二階段以政策研究為核心。從農業的角度看,經濟起飛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食物問題階段、貧困問題階段、農業調整問題階段(YuandZhao,2009)。在經濟起飛過程中,農業的主要作用是為城市產業工人提供便宜的食物。隨著經濟起飛和城市化推進,食物需求不斷增加。食物價格上漲會推動產業工人工資增長,影響非農產業資本積累和經濟起飛,出現“食物問題”(foodproblem)。此時政府通常會制定政策,抑制食物價格上漲,從農業中榨取資本以促進非農產業擴張,同時推進城市化進程。

 

由于政府對農業進行了大規模補貼,造成農業生產嚴重扭曲,需要調整政策以使農業生產遵循市場規律、減少扭曲。然而,減少補貼會造成農民不滿。西方國家由于已經完成了城市化,經濟發展進入成熟階段,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變得很小,農業政策的核心開始表現為農業調整,即減少政策對生產的扭曲,讓農業服從市場規律;同時,開始注重農業的非食物供給功能(multifunctionality),包括環境生態功能、文化傳承功能、教育功能等。這時農業問題通常被稱為“農業調整問題”(femproblem)。相應地,農業經濟學發展進入第三階段,需要政策研究和市場研究并重。由于農業小部門化,以及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例如工廠化養殖以及溫室種植的推廣和普及),農業的特殊性逐步消失,農業政策部門的人才需求開始減弱。然而,隨著市場化的不斷纖以及食品產業的快速擴張,涉農企業對農業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成為主導力量。此時,農業經濟學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農業政策研究人才與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并重。

 

三、學科危機

 

農業經濟學科在發達國家的命運,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農業經濟學科在中國未來的命運。實際上,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的一些深層次結構問題已經露出苗頭。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現在存在的問題,正是西方農業經濟學科過去30年中遇到的問題。中國農業經濟學科在改革開放后得以蓬勃發展,是因為改革開放發軔于農業,因此,80年代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需要大量農業經濟人才。伴隨著政府對農業經濟人才需求的飽和,農業經濟學科發展不可避免地遇到困境。具體而言,農業經濟學科危機,可以分為短期危機和長期危機。

 

(一)短期危機

 

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當前面臨的危機,短期看不足以致命,但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溫水煮青蛙”效應,農業經濟學科存在的基礎可能會慢慢消退。

 

1.農業經濟學的傳統研究領域正被其它學科所擠壓。作為一門應用學科,農業經濟學的理論和工具主要來源于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以及環境科學等基礎學科。最近幾十年,經濟學、管理學以及環境科學的研究對象開始覆蓋農業經濟學的傳統研究領域,擠壓了農業經濟學的生存空間。從純學術的角度看,上述基礎學科研究的影響力通常大于農業經濟學科。例如,全球農業經濟學的頂尖學術期刊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美國農業經濟期刊》)放在整個經濟學領域里,其學術影響力非常有限,很難排進全球經濟學權威期刊前20名。將這些基礎學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應用到農業問題中,在等方面更具優勢。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歷年資助的研究課題清單看,2011?2014年期間,農林經濟學科以外的學者獲得管理科學學部農林經濟管理學科課題資助的比例約為30%,明顯高于2006?2010年期間的17%。農業經濟學科向這些基礎學科的擴張卻受到技術限制,這種不對稱式發展使得農業經濟學科存在的基礎發生動搖。

 

2.政策研究的影響力下降。傳統的中國農業經濟學科以政策研究為導向,研究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糧食安全、制度和農民收入等問題的研究,目前在中國仍然大有可為。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中國確實需要很多農業政策研究人才,但是,中國農業政策核心決策圈卻非常小,政府擁有自己的智庫或咨詢機構(例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政策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而大多數農業經濟學者在大多數時候只是充當了政策解釋者的角色,在中國農業經濟決策領域并沒有很強的影響力。由于農業經濟學科在政策研究方面影響力下降,農業經濟學科專業在與其它專業競爭研究和教學資源時,尤其是在競靴秀生源時,賺越處于不利位置。

 

3.對優秀學生逐漸失去吸引力。一個學科的延續和發展,必須依靠優秀人才,尤其是優秀本科從。目前,優秀學子通常不會主動選擇農業經濟學科作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方向。由于政策影響力下降、傳統研究領域被其它學科蠶食以及農業的天然劣勢,農業經濟學科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與經濟學、商學和環境科學學科的畢業生之間存在不對稱競爭劣勢。這些基礎學科的畢業生,很容易爭奪農業經濟學科畢業生的傳統就業市場;而農業經濟學科的畢業生,很難去和這些基礎學科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競爭。例如,近年來中國居民食物消費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飲食業以及食品加工規模在過去20年中快速擴張。這種擴張需要大量懂得食品市場的管理從,其就業方向本來是農業經濟學科專業的用武之地。但是,由于中國傳統農業經濟學科的教學仍以理論與政策為中心,學生在企業實務方面的訓練遠遠不足,因而農業經濟學科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處于下風。這就啟示農業經濟學的研究者,必須轉換研究重心,從以政策研究為主,過渡到以市場研究為主。就業統計表明,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中國已經成為就業率最低的專業之一(鄧國焱、張心怡,2013),其后果就是農業經濟學科對優秀本科生失去吸引力。出于就業的考慮,很多大學已經縮減了農業經濟學專業本科招生數量,有些大學甚至已經停止招收該專業本科生。按照這種趨勢,中國農業經濟學科未來會陷入一種后繼無人的狀態。

 

(二)長期危機

 

隨著農業對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越來越低以及城市化率越來越高,長期來看,農業經濟學科被邊緣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1.研究經費和研究人員長期內下降。過去30年中,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增加速度超過經濟增長速度,政府預算變得異常充裕,為農業科研投入了大筆資金。經濟發展進入成熟階段后,財政預算通常會變得緊張,政府往往會削減農業經濟學科等社會科學領域的麵投入。根據歐美經驗,長期而言,國家對農業科研的投入是不可能持續擴張的。過去20多年中,美國政府對農業科研的名義投入金額基本沒有增加。由于科研經費投入減少,美國政府部門不斷削減農業經濟研究崗位。例如,美國農業部經濟研究局雇傭的農業經濟學家,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超過600人,而現在萎縮到不足200人,是高峰期的1/3(Perry,2010)。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經濟研究的學者人數也在萎縮。例如,1987年,美國農業經濟學會的會員數量超過5000人,2006年已經萎縮到2500人以下,年均下降3.6%(Perry,2010)。

 

2.農業經濟學研究對象的萎縮和失焦。現階段,中國政府非常重視農業方面的研究,是因為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接近10%,超過1/3人口的就業依靠農業,接近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穩定農業生產和穩定農村社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中國完成城市化,農村社會趨于穩定,農業變成一個很小的經濟部門,城市人口占中國人口的絕大多數,政府的工作重心也會隨之轉移到城市。此時,農業經濟學研究對象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就會變得更低。農業經濟學研究對象被邊緣化,傳統的以政策研究為中心的農業經濟學科存在的意義就會受到挑戰。這正是現在西方發達國家農業經濟學科為生存而掙扎的原因。

 

3.優秀研究生進一步流失。在經濟成熟階段,農業經濟學研究對象之一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不斷下降。研究對象失焦以及就業市場對農業的歧視,使得優秀研究生不再選擇農業經濟作為研究方向。如果沒有優秀研究生的持續加入,農業經濟學科將進一步萎縮。2012年秋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高校農業經濟學院(系)的博士研究生中,60%為外國留學生,本國學生僅占40%

 

(PennandSandberg,2013),表明美國大學中農業經濟學科專業主要依靠外國留學生(以中國和印度為主)來維持。現階段,中國農業經濟學科對研究生還有較強的吸引力。然而,隨著海歸博士的回流,國內博士在高校就職的競爭變得非常激烈,打擊了一部分國內優秀碩士研究生攻讀國內農業經濟學科博士的積極性。可以預見,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15?20年后進入成熟期,農業萎縮為國民經濟中的小部門,以研究政策為中心的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將難以保持對研究生的足夠吸引力。

 

過去30年中,歐美發達國家農業經濟學科經歷了非常痛苦的調整過程,有些調整徹底失敗了,有些調整初步成功。其經驗和教訓,對中國農業經濟學科及早轉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以美國為例,農業經濟學科在調整過程中,大體分為5個方向:①部分農業經濟系轉型為應用經濟系,例如康奈爾大學、明尼蘇達大學、俄勒岡州立大學等。雖然在新的應用經濟系中,農業經濟研究仍占較大比例,但其比重呈現下降趨勢。②部分農業經濟系合并入經濟系,例如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等。經過合并的農業經濟學科,在新的經濟系中難以避免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③大部分農業經濟系主動更改名稱以調整研究與教學方向,比如在系或者專業名稱中引入食物經濟學、資源經濟學、環境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消費經濟學、區域經濟學以及涉農企業管理等字樣,從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向更現代的食品、資源或者環境經濟學等方向靠攏。④某些農業大州的大學中農業經濟系仍堅持原名,比如普渡大學、德克薩斯農工大學以及堪薩斯州立大學等,但可以看到,其研究重點已經發生了轉變,例如,堪薩斯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系的研究重心轉變為涉農企業管理(agribusinessmanagement)和食品市場營銷(foodmarketing)。⑤有些大學農業經濟系轉型沒有成功,甚至整個系被關閉,導致所有教師失業。例如,內華達大學于2010年關閉了Reno分校農業經濟系。在歐洲和日本,農業經濟學科的命運與美國大抵相同:在英國,農業經濟系已經難覓蹤影;在德國和日本,農業經濟學科的教授職位在逐年減少。

 

五、轉型之痛

 

中國學術界不少有識之士早已提出農業經濟學科研究和教學的轉型,即從政策研究為主向市場研究為主轉型。由于傳統路徑依賴,這種轉型顯得異常,主要存在三個障礙:制度障礙、技術障礙和就業市場障礙。

 

1.制度障礙。以政策研究為重心的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己經形成一套固有的學術評價和考核體系。在這套體系中,和申請科研基金都以大的話題性政策為標準,而以涉農企業供應鏈為研究對象的新型農業經濟學科,由于研究問題較微觀,其學術論文很難在現有體系中的期刊上發表,申請科研項目也很難獲得批準。這種制度障礙導致學術的“逆向淘汰”問題~做涉農企業研究的學者通常因為論文難以發表,或者很難申請到科研基金資助,在學術升遷中處于不利位置。因此,理性的農業經濟學者不愿意開拓以涉農企業為研究對象的領域,而更愿意在原有政策研究體系中生存。要打破這種路徑依賴,學術界必須要建立新的評價體系,并在現有期刊體系中分出一部分資源或者創辦新的期刊,鼓勵農業經濟學科的研究人員轉向與涉農企業管理相關的研究。同時,借鑒歐美經驗,設立專門的涉農企業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教授職位,并且鼓勵同行競爭。

 

2.技術障礙。以政策研究為重心的傳統農業經濟學科的研究者,所掌握的分析工具不適用于企業分析。研究涉農企業需要新的分析工具,例如產業組織、食品市場營銷等理論,以及高級計量經濟學等數量化工具,對中國的傳統農業經濟學科的研究者而言,學習成本非常高,他們短時間內很難熟練掌握這些分析工具。即使能夠熟練運用這些分析工具,由于制度障礙,他們仍很難在一流期刊上,其學術能力得不到客觀評價。要突破上述技術障礙,短期內最好的手段是引進涉農企業管理及相關專業的海歸博士,突破國內固有的評價體系并積極在國際期刊上。

 

3.就業市場障礙。一個新的專業方向,從誕生到被社會大眾接受,需要很長時間。美國大學的涉農企業管理及相關專業,經過幾十年發展,目前還在不斷開拓就業市場。過去20多年中,雖然中國食品行業擴張迅速,但是,農業經濟學科的畢業生,在大型涉農企業的就業市場上,并沒有很好的記錄和很強的競爭力,很多崗位都被其它專業(尤其是管理學專業)的畢業生所占據。涉農企業管理及相關專業要想在就業市場上奪回本該屬于自己的機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障礙要超越,但這一定是農業經濟學科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農業經濟學科相關大學與研究所,一定要聯雜來,綜飯用行業以及媒體等資源,雛新酵科的推廣。

 

六、結論

 

應用學科存在的意義取決于其研究對象的重要性。伴隨著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完成,經濟走向成熟,農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相對規模的萎縮,以及農業產業化和標準化的推進,農業的特殊性逐漸喪失,傳統農業經濟學科喪失了研究對象的重要性。同時,一般經濟學的擴張、管理學的繁榮以及環境科學的興起,其研象擴展到農業,造成傳統農業經濟對斗開始萎縮。在過去30多年中,西方農業經濟學科一直在掙扎中轉型。部分農業經濟學院(系)退出了農業經濟教學和研究,轉變為進行應用經濟教學和研究的院系;主流農業經濟學科則把研究擴展到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的整個食物供應縣統,把農業經濟學演化為“食物經濟與管理,’;另外一部分則把研究擴展到所有與農業資源相關的整個生產、消費以及供應鏈系統,演化為“生物經濟學”。

 

歐美經驗表明,傳統的以政策研究為重心的農業經濟學科在萎縮,新型的以企業研究為重心的農業經濟學科蓬勃興起,成為農業經濟學科發展的新方向。歐美農業經濟學科的發展過程,映照出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的未來。隨著中國城市化的迅速推進和市場化的繼續深入,食品產業快速擴大,使得中國農業經濟學科產生了轉型的客觀要求。一個學科的再定義及其推廣并被社會大眾所接受,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如果不抓住這個機會及早實現轉型,農業經濟學科很可能在不久的未來遭遇萎縮的命運。目前,農業經濟學科對優秀本科生己經失去吸引力,在15?20年后當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下降到5%以下,并且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到20%以下,農業在政府決策目標體系中的重要性下降,農業經濟學科的研究對象不再具有重要性時,農業經濟學科很有可能走向消亡和解體。

第7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關鍵詞:循環經濟;工業生態系統;工業生態學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2-00-01

一、引言

我國在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的同時,環境也受到嚴重的損害。在全球資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壓力下,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都加大了對循環經濟的研究,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又一次走在了發展中國家的前面。我國必須加強對循環經濟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循環經濟模式構建的思想基礎是工業生態學。工業生態學的核心是工業生態系統理論。工業生態系統理論奠定了資源循環利用的客觀基礎,保證了人類經濟行為符合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指明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具體路徑。

二、工業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的效益分析

(一)社會效益

工業布局如果是符合城市生態經濟系統原理,符合正常運行、協調發展的規律,科學、合理,就會促使企業發揮更好的社會效益。

(二)經濟效益

首先,有利于企業減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違法成本;其次,有利于企業的分工協作;再次,有利于加快生產及銷售過程;最后,有利于促進工業生態經濟園區所在地的其他產業發展。

(三)生態效益

本文所說的生態效益,主要指的是合理工業布局下,企業在做好生產活動、銷售活動等經營業務的同時,對周邊生態和人文環境形成的拉動效應和影響程度。按照生態經濟學原理在工業生態經濟產業園區中積極推進工業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進行合理的工業布局,將有利于促進工業生態經濟中的實體實現良性互動和集約化經營,有利于在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理念下實現諸多有利要素的合理組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持美好的生態環境,提升工業企業的生態效益。

所以說在工業生態經濟產業園區中積極推進工業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既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有利于生態效益的提升。

三、目前我國城市工業生態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過去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重視程度不夠,對工業企業布局與城市相互協調發展的重要性認識普遍缺乏,所以幾十年來,我國的絕大部分城市在工業布局上沒有充分考慮企業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單純地從附和工業經濟發展本身的需要出發,幾乎所有的基地建設和大規模工礦企業均主要分布在市區或沿路、沿江地帶,單純地遵循相對靠近資源,便于企業生產、運輸、通訊和職工生活等基本原則。因而在城市的各個方向、各個部位出現見縫插針式的工業布局,形成企業包圍城市的不協調局面也就不足為怪。這種情況不是個別現象,在全國很多地方的工業布局中都存在這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和審慎思考。

因此,在城市建設與循環經濟的互動式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下的工業生態經濟學為指導。同時充分考慮當地城市生態系統的特點,在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前提下,對于以城市為依托的工業企業,在建立的同時,又不污染生態環境,兼顧經濟系統與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辯證、協調和統一發展。并使之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從而形成結構合理、清潔高效的工業生態經濟系統。

四、循環經濟理念下的工業生態經濟建設建議

(一)政府管理部門

一是要堅持工業生態經濟學與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提高政府政策決策者的生態意識,轉變觀念,全面加強協調引導,在經濟相對落后的狀況下創建工業生態經濟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準確找準政府定位。

二是要從生態意識的角度深入剖析工業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實現自然生態系統和人為改造系統的良性循環,堅持可續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思路,不斷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質量,有力地實施相關的生態經濟發展策略和措施,強化政府環境監督管理職能。

(二)產業發展方面

一方面是要特別注意強化每個企業單位在堅持工業生態經濟學與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下積極進行清潔生產工作,努力構建科技創新型企業,盡力打造工業生態經濟與循環經濟理念下的物流循環體系;另一方面,在實施統一的工業生態產業結構和循環經濟發展空間布局規劃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城市核心競爭力,有力整合城市經濟的眾多產業強勢部門,大力壯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做強城市工業生態經濟園區。

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周邊城鎮為紐帶,合理構建工業生態經濟學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城市區域或城市集團。

(三)城市經濟社會整體的循環體系優化構建

一方面是編制工業生態經濟模式建設規劃,逐步推進城市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形成理想的區域環境發展戰略;形成節省能源的公路、鐵路等交通體系網絡,改變現在的生態和經濟兩大系統不相協調、相互抑制的局面,同時要嚴格環保執法,達到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的最終目的。另一方面是堅持工業生態經濟學與循環經濟發展理念,清醒認識自身與生存環境的辨證統一關系,實現“資源循環式”增長。

(四)推行清潔生產,創建綠色企業

工業生態系統中的企業是綠色企業。綠色企業比一般企業能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和能源,以較少的物耗、能耗生產出更多的綠色產品,并能使在一般企業中被排出廠外的廢棄物和余熱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企業的生態經濟綜合效率。所以,創建綠色企業是構建工業生態系統的基礎和前提。構建工業生態系統首先要求創建綠色企業。創建綠色企業的最基本的途徑是推行無廢、無害、無污染的清潔生產。推行清潔生產也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對工業生產全過程以及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采取污染預防的綜合措施。

參考文獻:

第8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一、什么是體育經濟學

體育經濟需要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這就是體育經濟學所要承擔的研宄任務。既然要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相應的屬性定位就是至關重要的。關于體育經濟學的學科屬性,大概有三種觀點,一種認為體育經濟學具有體育學的屬性,一種認為體育經濟學具有經濟學的屬性,一種是認為體育經濟學具有多學科交叉屬性。更簡單一點,也有學者將體育經濟概述為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的一種經濟行為。其實看看在研宄過程中關注的是什么,應用的是什么理論基礎,在體育經濟學的研宄中固有課題是否包含體育學的基本內容,就可以很容易分清,體育經濟學應用的是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原理分析市場、解決問題,與體育教學和體育訓練本身并無關系。健身市場的營銷理念與運營戰略是大力發展體育健身產業的宏觀問題,健身教練和服務人員的培養則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增值養成行為。國內外對于體育經濟學的研宄思路有很大區別,國外體育經濟學研宄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經濟學問題,即研宄的是經濟學問題,只是利用體育領域中的現象來注釋和闡釋而已;而國內的體育經濟學研宄思路是利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體育領域中的經濟問題和現象,一旦問題深入,需要提出具體的發展規律問題時,就會不知所措,無從下手。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健身市場的發展現狀,在相對獨立完善的經濟學角度上分析問題,才可能構建出相對完整的研宄框架,有據可依。

二、后奧運時代健身倶樂部發展遇到的問題

既然體育經濟是隸屬于經濟研宄領域的問題,那么在分析后奧運時代體育產業遇到的問題時,就要與經濟發展現狀相結合,在現實的條件中尋找答案。奧運帶給中國人民的不僅僅是國際目光的聚焦及奧運場館的建設,后奧運時代的國民健身熱潮,也在悄然興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進行的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2009年北京市社會生活指數呈穩中有升態勢。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滿意度成為本期指數最高的公眾服務項目。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滿意度指數由2008年的70.2提高到2009年的70.8,是所有公共服務項目中滿意度指數最高的項目。而各種健身倶樂部也伴隨著國民的健身熱情在不斷擴張,吸收會員。在倶樂部附近的街邊經常可以看到發放倶樂部傳單的工作人員,價格與倶樂部的品牌、新舊程度以及入會時間相聯系。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各種健身倶樂部的價格拉鋸戰成了吸引會員的不二手段。在居民區密集的地段,一個小區中可能存在三個不同品牌的健身倶樂部,為了在有限的資源中爭取到更多的客源,顯示出自己的不同,倶樂部只能加大宣傳力度,各種花樣層出不窮,會員的不斷增加也在挑戰倶樂部的承受程度,只能延長閉店時間滿足會員需求。

以一家大型健身倶樂部為例,其2008年的課程時間是1個小時,一個操房中大概20人左右上課,而到了2010年,不光倶樂部的價格水漲船高,課程時間也縮短到了50分鐘,增加了晚上的一節課,跑步機因為會員眾多不再是想跑多久就跑多久,以40分鐘為限滿足更多的會員,而操房中的上課會員數量更是驚人,一節瑜伽課竟然有40人之多。很多會員找到工作人員反映課程質量問題、課后更衣清洗空間過小、健身環境持續惡化等等問題,但工作人員流動性也較高,這些問題往往還沒有反映到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就已經辭職不干了,而經他們入會的會員更是得不到當初入會時的各項承諾。

站在經濟學的角度,經濟發展必然會催生新的產業騰飛,而在新產業起步成熟的期間市場隨供需關系的變化而帶動價格變化,新產業的生存長短也有賴于市場發展的程度和產品認可度。從2008年至今,健身倶樂部的擴張速度都是在市場的需求帶動下拉升的,快速擴張給倶樂部帶來的除了金錢利益還有更多的后期服務問題。倶樂部不同于普通的產品銷售,會員購買的是隱性的服務,軟件課程水平和硬件設施條件都是他們衡量性價比是否滿意的指標條件。在催生的倶樂部中市場銷售與后期服務銜接斷裂,會員的意見越來越多,這些矛盾都會引發更多的問題,當問題積聚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引發倶樂部遭遇會員銳減、資金鏈斷裂的情況。

三、品牌認知與服務效力

一個品牌想要長久存世,必然需要有一個忠誠的客戶群體,正面的品牌認知就是構成顧客忠誠度的基礎。品牌偏好中的認知偏好、情感偏好決定了消費者對品牌的正面評價是感性與理性的綜合體。即認知偏好是消費者理性判斷后的產物,而情感偏好則是其對特定品牌情感上的認同,正是這兩種偏好共同引發了行為意向偏好。需要注意的是,認知偏好可以通過企業傳播的品牌信息加以建立,而情感偏好的形成則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雙向溝通,這就要求企業在進行品牌營銷時不能進行單向傳播,僅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策劃、執行,而需充分尊重消費者,傾聽他們的想法并積極溝通進而產生情感共鳴。那么在健身倶樂部的持久經營問題上,不可避免的需要進行一番正面積極的品牌認知宣傳。

那么誰來做這個宣傳的對象最好?倶樂部的會員。健身市場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者。體育作為商品是用于滿足人們高層次需要的,因而體育消費需求的彈性極大,社會對體育產品的需求量、需求結構和消費水平等都與消費者對體育商品的購買力和購買欲望直接相關。而人們要把購買欲望轉化為實際的購買行為,必須具備一定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能力。消費意愿從何而來?經濟市場上有一種從眾心理,說的就是人群對于一件可買可不買的東西懷有的一種跟隨行為。一件產品的好壞從使用過的人口中得到答案,往往比產品本身的宣傳更具信服力,這種口口相傳的廣告,威力強大。雖然宣傳力度不如電視廣告覆蓋范圍廣,但顧客忠誠度卻是最高的。因為在體育產品中,共同使用課程是一種隱性的消費過程,在過程中形成的小團體可以留住更多的顧客,不管倶樂部地點如何變更,只要小團體的核心人物還在,對企業的忠誠度就還在。那么如何保有這樣的核心會員?最好的辦法就是控制擴張速度,在更高的戰略層次上定位倶樂部服務人群,獲得直接的服務反饋。舉例來說,對于高端客戶群,他們不在乎昂貴的會費,需要的就是完善的條件和高質量的課程。那么對于定位服務這樣特定客戶群體的倶樂部就要考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會員需求,對這樣的會員,倶樂部的營運費用如何在經營過程中實現增長,單靠廉價會費是不能支撐太長時間的。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增加增值服務,讓高端客戶帶來更多高端會員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那么對于大眾倶樂部,為什么也要限制擴張速度呢?對于現在的居民來說,大眾健身也是在他們認可的環境下進行的健身活動,人群過于密集也會讓他們放棄當前的倶樂部,轉而投向其他環境更好的地方。這樣的循環會讓倶樂部逐漸流失原本的會員群體,一個沒有固定會員的倶樂部是不可能長久經營下去的。就像前面所說,忠誠的顧客群體,不管是高端還是大眾范圍里的,都是一個品牌長久經營的必要良方。

四、行業規范的需求

古語《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作為一個受經濟影響較大的新興行業更是如此。娛樂健身行業是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前期規范市場規則、明確行業標準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體育健身娛樂業的管理制度和法規有待加強。雖說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宏觀調控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要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發展的要求,同時又要從政府的角度對體育健身娛樂業加強制度管理,規范各種管理制度。要根據體育娛樂業的特點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行業政策、法規和規章制度。同時,體育健身娛樂業經營過程也要依據市場的要求,按市場規律、價值規律進行規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使我國體育健身娛樂業市場法制化、規范化,以此推動我國體育經濟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五、結論

第9篇:產業經濟學原理范文

關鍵詞:橫向整合;市場分割;制度距離;績效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28

0引言

面對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競爭格局的變化以及中國市場分割性的制約,中國本土企業急需通過整合國內市場,做強主業,提升國內市場競爭力,實現從“做大做強”到“做強做大”的轉變。針對中國少數世界級企業(譬如,中集集團)的案例研究表明,實現這個目的的最佳途徑就是實施橫向整合戰略提升企業在其主業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進一步從成本和創新兩個方面構建國際競爭力。于是,橫向整合戰略作為中國企業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分割性的雙重背景下的重要成長戰略,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1橫向整合的國外研究進展

“橫向整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馬歇爾(1938)在《經濟學原理》中對于規模經濟的論述:由于企業擴大其不動產而獲得了種種新的大規模生產經濟,從而在相對低廉的成本上增加了產量,即導致了報酬遞增。施蒂格勒(G. J. Stigler,1968)出于對效率理論的推崇指出,集中度較高的市場中的大廠商一般具有較高的效率,而產生較高效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規模經濟、先進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以及完善的內部組織和管理制度等。在古典經濟學領域,橫向整合被視為由于生產成本降低、管理效率提高所體現出的規模經濟效益。

在早期的研究文獻中,國外學者通常用“橫向整合”指代“產業橫向整合”。Nourse和Drury對產業整合的兩種類型――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進行了清晰的闡釋:在縱向整合的過程中,通過從原材料到最終產品的一系列生產流程的組合,大型的工業組織得以被建立起來;而橫向整合則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業務單位在某一個特定的生產環節展開競爭。一般看來,橫向整合可以被視為企業發展的初期擴張階段,試圖在某個特定的業務環節獲取壟斷控制;而縱向整合通常發生在大型企業意圖熟練的協調一系列生產流程的階段。隨后,Knapp(1950)在《橫向整合過程中的合作擴張》一文中進一步指出橫向整合意味著用同樣的組織結構來生產更多的產品或提供更多的服務,描述了許多相同類型的商業機構在一股力量的控制下,而不管這種整合是否最終都形成了“合并”(Combination)。“整合”這個術語被廣泛應用于指定幾乎任何類型的聯盟或業務單元的協調,而“橫向”和“縱向”則被用來體現區分融合類型的特征。“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通常被用來描述兩種不同類型的組織或結構增長方式,“整合”是一個逐漸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過程,而不是一種組織形式。“橫向整合”意味著許多相同的業務單元歸于一個通用的管理控制下;而“縱向整合”意味著在一個企業組織內實現工業流程的不同階段――零售、批發、生產等――的燕尾榫結合或融合。

早在20世紀以前,美國的農業協作歷史就伴隨著大量的失敗的橫向整合的嘗試。然而直到1912年加州葡萄干公司(California Associated Raisin Company)的成立,才真正宣告橫向整合時代的到來,不再僅僅作為一個聯盟,而是力圖擁有加州所有的葡萄干種植企業,主要目標是控制供應。這就是橫向整合的雛形。緊接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迎來了第一次橫向整合的浪潮,John D. Rockefeller、John Pierpont Morgan迅速感知到通過聯營和信托協議、股份公司或直接并購,整個產業將迎來被一股力量控制的局面。早期整合的目標是獲取市場控制,將競爭降低到最小化,并最終導致管理效率的提高。John D. Black是第一位呼吁關注整合(Integration)對于合作型組織結構的必要性的農業經濟學家。他開創性的研究――《營銷組織的協作中心》――明確給出了“整合”的概念,包括橫向整合和縱向整合,因為他們都與大型營銷組織的效率相關。Black在其隨后發表的文章《一個發展中市場營銷計劃的路標》中指出,橫向整合與縱向整合具有相互影響作用,且橫向整合是企業開展縱向整合的基礎和必經途徑。

由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外學者針對不同的產業背景展開了企業橫向整合的探索和歷史回顧。譬如,Chipty(1995)實證研究了有線電視產業的橫向整合與議價能力的關系,數據分析結果證實,與規模較小企業相比,較大規模的企業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更強;同時有線電視產業結構顯示,較大規模企業的成本更低,即可歸因于規模經濟,也歸因于對供應商的議價能力。Karrer-Rueedi(1997)針對制藥產業的研究表明,橫向整合從本質上被視為提升或者強化企業在產業內的位置的戰略。Dietzenbacher,Smid,Volkerink(2000)利用古諾模型和勃蘭特模型研究荷蘭金融業橫向整合對價格成本-差額的影響,模型分析結果顯示,通過橫向整合,金融產業的競爭顯著減少,進行橫向整合后比整合前,在勃蘭特模型中得出的價格成本差額上升了2%,在古諾模型中上升了13%。Bamiro,Otunaiya,Idowu(2012)對尼日利亞西南部的家禽業橫向整合的經濟效益研究顯示,開展橫向整合后的家禽企業毛利率更高。Zschille(2012)對德國飲水供給產業進行了深入研究,數據結果顯示,橫向整合后個體企業效率低下得以減輕,整個產業呈現出最高效率提升的潛力。

盡管大部分學者都是基于產業經濟學的視角對各產業橫向整合的歷史與現狀進行回顧和探討,近年來仍有少部分學者開始從企業發展的微觀視角開展對橫向整合的探索。Cai,Obara(2009)實證檢驗了橫向整合與企業聲譽之間的關系,研究結論表明,橫向整合導致被并購的企業擁有更大的市場基礎,通過更有效的懲罰措施和更好的監督來減少個別市場的異質沖突從而建立企業聲譽。研究提出了企業聲譽基礎觀,并通過比較靜態分析探討了橫向整合后的最佳企業規模。Martin,Vandekerckhove(2011)實證研究了領導力,橫向整合,捆綁銷售與市場績效在定價市場的關系。研究結論表明,橫向整合后的企業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市場績效改善。

國外學者對橫向整合的研究,大體上呈現出“從宏觀視角的產業整合向微觀視角的企業整合過渡”的趨勢。二十一世紀前的橫向整合通常都是探討某個特定產業橫向整合對產業結構優化、提升整體產業效率的影響作用,而二十一世紀后,學者們更多的是在探討開展橫向整合是否能更有效的促進企業發展,以及與之相關的橫向整合企業的組織結構等問題。

2橫向整合的國內研究進展

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相比,國內學者對橫向整合的關注相對滯后許多且研究熱度不夠,但國內學者對橫向整合的研究視角大體上也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從宏觀視角研究產業橫向整合對產業結構優化的影響作用。譬如,董瀛飛,張倩肖(2013)研究表明,產業橫向整合提高了多晶硅市場的集中度,當需求增長率低于一定限度時,通過橫向整合明顯降低了平均價格加成和企業倒閉率。桌薇(2007)在對我國第三方物流產業的市場結構與整合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指出,盡管縱向整合和橫向整合在第三方物流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對當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橫向整合是當務之急。

二是從微觀視角研究企業橫向整合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李懷,王冬,呂延方(2011)研究結論表明,企業在行業內進行橫向兼并會有利于主營業務的增長。喬金晶(2011)在對橫向整合企業總部價值創造的研究中指出,中國分割市場條件下的橫向整合戰略既包含了國際化戰略的含義,又包含了市場開拓的含義,具有雙重性。莫靖華(2012)對國有企業整合戰略的研究中指出,我國企業的橫向整合戰略包括區域內橫向整合與跨區域橫向整合。藍海林,李鐵瑛,黃麗(2011)認為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市場分割性對中國企業戰略選擇存在雙重性影響,而企業在國內市場的橫向整合有助于中國本土企業先建立規模成本優勢,再以規模成本優勢為基礎去建立創新優勢,從而在成本和創新兩個方面形成和培育國際競爭力。

與國外學者相比,國內學者對橫向整合戰略的關注顯然不夠,但近年來國內學者對微觀視角的企業橫向整合的關注已經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通過文獻的梳理與歸納,國內外學者對橫向整合的研究差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橫向整合的概念界定。國外學者從產業視角和微觀視角的對橫向整合的界定比較一致,而國內學者加入了基于對中國情境的深刻理解與考慮,對微觀視角的企業橫向整合的界定賦予了新的涵義:企業基于其主營業務在國內市場進行跨區域經營,對國內各區域市場進行業務整合。從這個意義來看,中國學者定義的“橫向整合”與“全球整合(Glaobal Integration)”或者“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的意義相近。(2)橫向整合的方式。在外文文獻中,橫向整合的方式通常就是橫向并購。而中國學者對橫向整合的方式進行了拓展,不僅僅包括橫向并購,還包括新建、和戰略聯盟。

同時,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相似之處在于,國內外學者均指出對微觀視角的企業橫向整合的研究均有待于加強,尤其是微觀視角的橫向整合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亟需給出解答。

3橫向整合與績效的關系

由于當前學術界存在三種不同層次的橫向整合的概念(組織內部整合、產業橫向整合、企業橫向整合),在探討橫向整合與績效的關系時,出現了多種不一致的研究結論。

一部分研究認為,橫向整合對績效有積極影響作用。陳建安、胡蓓(2007)基于內部整合的視角將整合視為在組織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促使各子系統的努力達成統一。李懷,王冬,呂延方(2011)研究結論表明,行業內橫向兼并和地區的產業集群都會有利于企業主營業務的增長。Bamiro,Otunaiya,Idowu(2012)對尼日利亞西南部的家禽業橫向整合的經濟效益研究顯示,開展橫向整合后的企業財務績效顯著提高。

然而,也有一些學者提出與之相悖的研究結論。Martin,Vandekerckhove(2011)研究得出,橫向整合后的企業在定價市場并未表現出價格領先,其市場績效并未得到改善。且其研究結論背離了“行為―結構―市場績效”(Conduct-Structure-Market Performance)的一般關系。

由于橫向整合戰略與績效的關系尚沒有一個一致的結論。為了進一步理清中國情境下的橫向整合戰略與績效的關系,國內學者借鑒跨國公司對國內市場開展的整合戰略研究,對中國本土企業在國內市場開展的橫向整合戰略也從兩個維度考察:全國一體化與地方化,并由此總結出了橫向整合戰略的三種戰略類型:全國化、本地化(或多區域)、跨區域。整體看來,當前國內學者對橫向整合戰略的研究還處于概念探索的階段,關于具體的橫向整合戰略與績效的關系仍然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待于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

4結束語

本文回顧了橫向整合戰略的國內外研究進展,并著重梳理和探討了國內外學者關于橫向整合與績效的關系得出的多種不一致的研究結論。通過文獻述評可以得出,與國外學者相比,當前國內學者對橫向整合戰略的研究略顯滯后,以中國企業為樣本得到的橫向整合戰略影響企業績效的研究結論,與國外學者以跨國公司為研究樣本得到的結論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中國特殊的制度情境造成的,未來有必要通過實證研究來對這一論點進行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英]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下)[M].陳良璧,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臧旭恒,徐向藝,楊蕙馨.產業經濟學(第三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Nourse E. G.,Horace B.Drury.Industrial Price Policies and Economic Progress[M].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38:7679.

[4]Tasneem Chipty.Horizontal Organization for bargaining Power:Evidence From the Cable Television Industry[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1995,4(2):375397.

[5]Erna Karrer-Rueedi.Adaptation to Change:Vertical and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n the Drug Industry[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7,15(4):461469.

[6]Erik Dietzenbacher,Bert Smid, Bjorn Volkerink.Horizontal Integration in the Dutch Financial Sec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8(8):12231242.

[7]Bamiro Olasunkanmi Moses,Otunaiya Abiodun Olanrewaju,Idowu Adewunmi Olubanjo.Economics of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n Poultry Industry in South-West Niger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2012,11(1):3946.

[8]Michael Zschille.Consolidating the Water Industry:An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Gains from Horizontal Integration in a Conditional Efficiency Framework [J].Discussion Papers,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DIW Berlin,No.1187,2012.

国内黄色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有码无码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国产极品白嫩精品月间禁欲|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免费高清毛片| 韩国日本国产亚洲自拍|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精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69堂| 群交射精白浆视频|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日本大香伊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男人天堂| 影音先锋久久久久av综合网成人|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经典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干天天日| 手机在线看永久av片免费|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 欧美人与性动交α欧美精品|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av久久久| 亚洲亚洲人成综合丝袜图片| 欧美疯狂性受xxxxx另类| 人人人妻人人人妻人人人 | 蜜桃网站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少妇私密推油呻吟在线播放|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午夜性猛春交xxxx| 亚洲AV无码成人品爱| 色优网久久国产精品|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