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西方傳統園林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校園;綠化景觀;植物配置;丘陵特征;空間環境
中圖分類號:TU983;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5-3255-03
Discussion on College Campus Plant Disposition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Jiangnan Hilly Areas
PENG Jin
(Department of Art,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437000, Hubei,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design principle and specific method for campus garden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ecological view of nature; and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campus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as explo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regional culture and pla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in the center campus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cre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Jiangnan hilly areas were deeply research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college campus; plant landscaping; arrangement of plants; features of hills; spatial environment
大學校園綠地反映了校園的辦學理念與學術思想,呈現著學校的歷史文脈和人文精神,是校園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校園綠化的主要目的是為師生創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和舒適的休憩活動場所[1]。
江南丘陵地區主要是指鄂、湘、贛、皖四省,江南丘陵地區的高校進行綠化時,要利用江南丘陵地區的自然條件,結合校園文脈的特點,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營造宜人的景觀,滿足師生的生理與心理需求,達到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的目的,充分實現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最大化,營造出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因此,以湖北科技學院中心校區為例,研究大學校園綠化景觀對塑造生態型山水園林特色環境,實現大學環境育人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 湖北科技學院綠化基本理念和景觀營造原則
湖北科技學院位于湖北省武漢城市圈南部的“中華桂花之鄉”,屬低山丘陵地貌,湖北科技學院中心校區位于咸寧市城市中心地段,中心校區保留了一座自然山體和三處自然原生態樹林,山形坡勢較緩,整體地勢北高南低,東西方向長于南北方向。在規劃景觀分布設計時,主景觀軸線為自南向北延伸,南端以主大門廣場為起點,山體自然區在主景觀軸線的北端點,東大門為次景觀軸線的起點,西區學生宿舍群為次景觀軸線的端點。從自然景觀分布看,主要位于景觀軸線十字線交點及兩側。攬月湖位于景觀軸線的交點處,東大門、醫藥樓、體育館三個次景觀軸線節點旁,分布著保留較好的崗地自然生態區。各功能區的綠化設計采用因地制宜、整體布局、優化配置的原則,融合地方文化體現校園園林特色,并將自然山水貫穿整個校園環境中,通過功能空間和景觀的組織,運用顯山露水的自然景觀設計手法,創造具有特色的江南丘陵地區山水園林景觀。
湖北科技學院中心校區的園林綠化特點反映了江南丘陵地區高校植物配置與景觀營造的特征,現進行下列闡述與分析。
1.1 表現生態性
大學校園為師生員工創造良好的休息、活動、游戲場所,校園規劃用地分配40%~50%的綠地。學院綠地由喬灌木組成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空間,樹種選擇豐富多樣[2]。通過綠化改善學校的小氣候環境,可對溫度、濕度進行調節,達到凈化空氣、減少噪聲、涵養水源、防風固土的生態效益,充分發揮了綠地系統的生態、景觀、游憩等多種功能,形成了“山水、植物、建筑”諸要素凸顯的校園園林特色風貌。
1.2 突出文化性
湖北科技學院以“現代化生態校園”為設計理念,融合不同的建筑風格與人文生態景觀為一體,通過對綠地空間進行功能分區與合理的植物配置,集中展現了一個高校的歷史文脈,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為師生交流搭建人性化的平臺。
1.3 延續地域性
依據高校的園林綠地規劃,充分考慮丘陵崗地的土壤、氣象、地形、地質、水源、適生植物等自然條件,結合環境特點,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形、水系,滿足以鄉土植物為主的各種綠色植物生長的需要,使學校的園林景觀設計有地方特色與時代精神[3]。因地制宜運用地域性園林模式,借用咸寧市獨特的桂花、楠竹、赤壁等符號元素,實現了植物運用本土化,植物配置群落化,湖岸綠化自然化,林蔭道路生態化,特征明顯地凸顯地域特色。
古代羅馬時期的園林沒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紀,隨著文藝復興,園林才煥發了生機,西方園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國、英國三種風格。
意大利盛行臺地園林,秉承了羅馬園林風格。如意大利費蒙的耐的美狄奇別野選址在山坡,園基是兩層狹長的臺地,下層中間是水池,上層西端是主體建筑,栽有許多樹木。臺地園林是意大利園林特征之一,它有層次感、立體感,有利于俯視,容易形成氣勢。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筑家馬爾伯蒂在《論建筑》一書提出了造園思想和原則,他主張用直線劃分小區,修直路,栽直行樹。直線幾何圖形成為意大利園林的又一個特征。
法國園林受到意大利園林影響,法國人在16世紀效仿意大利的臺地園林。到了17世紀,逐漸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義園林。園林注重主從關系,強調中軸和秩序,突出雄偉、端莊、幾何平面。法國的凡爾賽宮園林是其代表作。凡爾賽宮園林分為三部分,南邊有湖,湖邊有繡花式花壇,中間部分有水池,北邊有密林。園中有高大的喬木和筆直的道路,王家大道兩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羅母親雕像和阿波羅駕車雕像,表明這座宮廷園林的主題歌頌了太陽神,是積極進取的。這時期的園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設林蔭道,后面是花園,園林形成幾何形格網。法國古典主義園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諾特爾,他開創了法國園林的特色和新時代。法國園林是西方園林的一種風格和流派。
英國園林突出自然風景。起初,英國園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國影響。從18世紀開始,英國人逐漸從城堡式園林中走出來,在大自然中建園,把園林與自然風光融為一體。早期造園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圖把圖畫變成現實,把自然變成圖畫。布良還改造自然,如修閘筑壩,蓄水成湖。他創造的園林景觀都很開闊、宏大。18世紀后半期,英國園林思想出現浪漫主義傾向,在園中設置枯樹、廢物,渲染隨意性、自由性。
歐洲園林是人類文化的寶貴遺產,歐洲園林大多是方方正正,重視幾何圖案,不太重視園林的自然性,即沒有下功夫去模擬自然,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他們修花壇、造噴水池,搞露天雕塑,都體現了人工性,具有理性主義色彩。如1712年英國作家丁?艾迪生撰文指出 :英國園林師不是順應自然,而是盡量違背自然,每一棵樹上都有刀剪的痕跡。樹木應該枝葉繁茂地生長,不應該剪成幾何形。這段話雖有些偏頗,但指出了西方園林太注重人工雕鑿這個特點。
二、東方園林古代東方有悠久燦爛的文明。尼羅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印度河、黃河、長江諸流域都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古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都在園林藝術方面有巨大成就。
古代西亞也有花園。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位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巴比倫王國十分強盛,國王尼布甲里撒二世為他的妃子建造了巴比倫空中花園。這座花園早已毀滅,但希臘歷史學家斯特拉博和狄奧多羅斯對它作了記載。據說,該園建有不同高度的臺地,越往上的平臺越小,每個臺層都有石拱廊支撐,并且種植各種樹木花草,頂部設有提水裝置,用以澆灌植物。遠處觀看,它宛如空中花園,故人們稱之為“架空花園”或“懸空花園”。
古代西亞園林被稱為世界三大園林系統之一,與古希臘、中國園林相比較,西亞園林的輝煌時間較短,對后世的影響較小,今人對它的研究也不夠。
古代印度對世界文化有卓越貢獻,園林藝術也很有特色。公元7世紀,中國的玄奘到印度曾見過一些花園。
古代中國園林的內容非常豐富,對東亞、南亞各國園林的影響很大,堪稱東方園林的代表。
在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遺產中,古典園林藝術以其完全不同于西方園林的空間原則和美學品味而具有特殊的魅力。不論是北方園林中的蒼巖深壑、碧水浮天,還是南方園林的小橋流水、粉垣低蜿,都給人以不盡的藝術享受。
中國古典園林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皇家園林、文人園林、寺院園林和自然郊野園林。這四種園林雖然相互交織和影響,但是總的來說,其中還是以皇家園林和文人園林的地位最為重要,藝術造詣也最為突出。皇家園林的地位顯赫、規模巨大、氣度非凡;私家園林的卜筑自然、詩情畫意,構筑成了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活丹青……
在江南其他地方和北方地區,至今也保存著一些著名的古典園林,北京的頤和園和北海,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就是北京地區最著名的古典園林。不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古典園林,也不論是封建帝王的皇家宮苑,還是官僚、地主、富商的私人花園,盡管由于地區和園主在政治、經濟上所處的地位不盡相同,而在園林的規模、風格等方面表現出各自的特點,但是,它們都是為滿足封建統治階級的享樂生活而建造的,在園林布置和造景的藝術手法上有許多共同之處。這些共同之處,構成了具有濃厚的詩情畫意的中國古典園林藝術。 轉貼于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
其次,中國古典園林因受長期封建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絕大部分是封閉的,即園林的四周都有圍墻,景物藏于園內。而且,除少數皇家宮苑外,園林的面積一般都比較小。要在一個不大的范圍內再現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間表現出無限豐富的園景。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第三,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于利用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的各種建筑物,如亭、臺、樓、閣、廊、榭、軒、舫、館、橋等,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組成體現各種情趣的園景。
中國古典園林不僅客觀而又真實地反映了中國歷代王朝不同的歷史背景、社會經濟的興衰和工程技術的水平,而且特色鮮明地折射出中國人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演變,蘊含了儒、釋、道等哲學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詩、畫等傳統藝術的影響;它凝聚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與智慧。
三、東西方園林藝術的相互影響應當看到,東西方園林藝術是互補的,各有所長而難有借鑒。如西班牙庭園深受伊斯蘭園林風格的影響,其布局大多是:以建筑圍成方形庭園,建筑物有拱廊,庭中有水池,庭園內外有樹林。
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開始接受中國造園思想。《大百科全書?英國自然風景園》介紹:在《論伊壁鳩魯式的園林》中提到:完全不規則的中國園林可能比其他形式的園林更美。1757年、1772年,英國園林師W?錢伯斯出版了《中國建筑設計》、《東方造園泛論》等著作,他把在中國親眼見到的園林介紹給英國,主張在英國園林中引入中國情調的建筑小品。
中國園林對法國園林也有影響。據說,法國巴黎有20多處仿效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1670 年,在凡爾賽建造的藍白瓷宮,就仿效了南京的琉璃塔。18世紀,法國人從傳教士寄自中國的報告中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造園藝術。1774年,在凡爾賽園林建成了小特里阿農花園,該園掇山疊石,修建亭閣,追求天然野趣,被稱為中國式園林。
西方在園林學理論方面自有其系統性和深度,在嚴密規劃方面更有其特色。特別是近代以來大力推廣公共園林,這比東方要突出。
中國園林,在明清時代已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清代,在都城郊外修建了號稱萬園之園——圓明園,它是中西園林藝術的融合。園中的山水布置與庭院設計都是中國式的,而大量的雕塑、樓閣卻是西方式的。圓明園雖被八國聯軍毀了,但從殘柱斷梁卻可以看到西方的紋飾圖案,如遠瀛觀、海晏堂、方外觀等都是西式建筑。
晚清,隨著租界的出現,西方文化加強了對中國的滲透,長江流域出現了一些模仿西式風格的園林。如上海的凡爾登公園、法國公園的沉床園都具有法國勒諾特爾風格。無錫錫山南坡的水階梯具有意大利臺地園風格。
關鍵詞:嶺南園林;蘭圃;草暖公園;珠江公園;特色;廣州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41(2012)06-0000-00
2012年金秋,在慶祝廣東園林學會成立50周年之際,廣州現代嶺南園林,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
在廣州,嶺南園林的現代實踐,始于上世紀50年代。50年代到70年代,園林設計建設最重要的方式方法來自于傳統園林的造園經驗,這期間出現了一大批城市公園,如越秀公園、流花湖公園等,都借鑒了傳統園林的一些造園手法。作為公共綠地,這些城市公園必須兼顧面向公眾的服務功能,因此也學習了西方公共園林以及前蘇聯的部分布局手法。70年代以后特別是80年代初,廣東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新思潮、新形式大量涌入,使廣州的公共園林出現了清新活潑的新氣象,也成為新時期嶺南園林的新風貌。
過去五十年是現代嶺南園林發展的黃金年代。由于廣東所處在的特殊情況,廣州一直是計劃經濟時代以及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最為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相對開放的環境,使嶺南地區在觀念上比較開放包容,務實求利[1]。在這樣的文化、經濟乃至政治的背景下,這個時期的園林設計和建設探索,比較少意識形態上的束縛,有著相對于國內其他地方更為寬松的創作環境,園林設計者們才有機會放開手腳進行富于新意的創作探索。嶺南園林界的前輩們開拓創新,精心設計和營建,出現了很多園林精品,地方園林景觀逐漸建立了有別與其他地區的清晰面貌,在現代意義上建立起聲名、自成為流派。我們今天所說的嶺南園林,已經不僅是以廣東四大名園為首的傳統嶺南園林,更多的是指嶺南園林的現代成就。
蘭圃、草暖公園和珠江公園,分別代表了上世紀70、80、90年代嶺南園林的經典作品。這三個年代園林精品風格迥異,多元并存,充分體現了廣州現代嶺南園林的建設成就。通過對這些園林精品的賞析,我們將回顧廣州在現代嶺南園林設計與建設的實踐成果,也希望從這些景觀表達迥然不同的園林中,去追溯和探討真正的嶺南園林精神與特色。
1 三個園林作品:
1.1蘭圃:70年代的經典
蘭圃,前身是植物標本園,從1950年代后期開始,改建成中國第一座以蘭花為主題的專類公園(圖1)。造園過程歷經二、三十年,緩慢而有序,風格始終保持統一,到1970年代后,基本完成現有園林格局(圖2)。
蘭圃面積不大,總面積約4hm?,地塊狹長。在設計上吸取了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規劃布局化直為曲,在狹長地帶巧妙安排嶺南園林風格的四大景區,使單一直線型的空間變為多樣的曲折空間,蘭棚、亭榭、荷塘、溪澗、山石點綴其間,景觀序列變化豐富,園林空間含蓄隱秀,小中見大,突出體現了“靜、秀、趣、雅”的傳統園林風格。
蘭圃是一個向傳統嶺南園林致敬的作品,整個園林的營造手法都體現了傳統造園精神。空間精巧多變,步移景異,通過不同尺度景觀空間的收放抑揚,在一個狹小的場地上營建出變化多樣、余韻無窮的園林勝境;嫻熟運用了古典園林的借景、框景、障景、對景等手法,通過形式各異的景門、景窗、通廊、花格、樹叢等擴大園林景深,使園林空間更曲折豐富,具有強烈的層次感(圖3)。
園中建筑小品是典型的嶺南園林建筑,形式古樸典雅。建筑空間布局自由,輕盈通透,與植物、山石、溪澗所組成的室外空間相互交融,渾然一體(圖4)。
景石、溪澗和建筑裝折等園林細部的手法工藝取法傳統,如玲瓏剔透的湖石假山,彩色蝕刻玻璃花窗、石制欄桿等的古典構件等,使園林充滿古典韻味(圖5、6)。
1.2草暖公園:80年代的富麗
草暖公園,面積1.34 hm?,建于1985年,取唐代李賀“草暖云昏萬里春” [2]之意命名。草暖公園面積雖然很小,才1hm?多,但是特別能體現1980年代的時代精神。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充滿朝氣蓬勃的建設熱情,敢為天下先,園林設計師大膽創新,創作出解放后我國第一例采用西式方法營造的城市園林――草暖公園,在全國園林界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園內以大片草坪為中心,草坪上散落修剪的灌木球,間以樹木、花叢、建筑和噴水池,構成色彩豐富、線條流暢、節奏明快的園林美景,景觀開闊而明朗。園林建筑為白墻紅瓦的西班牙式建筑(圖7),高低錯落,尖頂、老虎窗等造型突出了南歐風情(圖8),與白色的西式雕塑、鐵藝花架亭相映成趣,園林色彩濃艷富麗。
音樂噴泉廳的室內設有彩燈音樂噴泉,噴水池面積達100m?,是廣州第一座大型現代化聲光電子音樂噴泉裝置(本世紀復建后已不存)。
1.3 珠江公園:90年代的清新
珠江公園面積為28.3hm?,1990年代建成。園址地勢平坦,通過地形的設計改造,形成自然山水園的骨架。造園的最大特點是是植物造景,全園設了六個主題專類植物景區,分別為風景林區、萌生植物區、桂花園、木蘭園、棕櫚園、湖濱區,均以專類植物作為造景主體,以突出植物造景為原則,運用豐富的植物品種組合成各具特色的植物群落,形成錯落有致、層次豐富、虛實相生、濃淡相襯的植物景觀,譜寫出一曲豐富絢麗的植物交響詩。
珠江公園建筑物不多,滿目蔥蘢,格調清新自然。主園路根據東西南北的分區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行道樹,形成舒適的林蔭道,聯系各個景區(圖9)。
1.3.1風景林區 風景林區在全園最高的山上,種植混交林,間有不同品種的開花喬木,根據樹種不同的季相特點和花期,營造出植物色彩豐富,層次鮮明的山林景觀。山林南面的“奔雷”瀑布聲勢浩大、雄偉壯觀,瀑布下的溪澗流過山林,蜿蜒曲折。溪澗注重與綠化植物配合,使植物景觀融入溪澗中,造就出自然山林水澗的效果(圖10)。
1.3.2蔭生植物區 蔭生植物區建有蔭生植物棚、茶室、溪澗。蔭棚內植以熱帶蔭生植物,品種繁多,有多種珍稀植物品種,如有“活化石”之稱的黑桫欏及澳洲蘇鐵等品種(圖11)。山石溪澗“石澗鳴琴”貫穿整個景區,流淌在蔥蘢繁茂的植物中。
1.3.3專類園區 棕櫚園種植有百多種棕櫚科植物,各個品種都有不同的姿態特點,表現出獨特的熱帶植物風光(圖12)。桂花園設有別致的桂花廊,各種桂花盛開的秋季,香遠益清。木蘭園以種植木蘭科植物為主,園中的荷花玉蘭、玉堂春、二喬木蘭和白蘭,春天繁花似錦,爭奇斗妍。
1.3.4中心湖區 中心湖取名為“快綠湖”,沿著湖區有 “椰風水榭”、曲橋、卵石灘等景點,湖邊及島中遍植落羽杉林、南洋杉林和棕櫚林,組成起伏有致的湖區林冠線,濕地植物和開花灌木則增加了色彩和層次感(圖13)。
珠江公園是1990年代到新世紀城市園林生態化設計的肇始,此前造園的植物配置尚在追求“入畫”的純景觀效果,珠江公園比較早地開始了植物生境和景觀結合的生態園林設計。從那以后,生態化設計逐漸成為園林景觀設計的主流。
2 嶺南園林特色
前述現代嶺南園林的三個年代作品,景觀表達差異很大,風格迥然不同:蘭圃延續了嶺南園林的傳統格局和形式,小中見大,精巧絕倫;草暖公園則是典型的西式園林,濃艷富麗,是1980年代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熱情和活力的表現;珠江公園則是1990年代后回歸生態自然,充分體現植物的地域性景觀營造的精彩設計。
三個園林作品,具象形式雖然不同,卻同樣體現了嶺南園林的精神和特色,成為現代嶺南園林的佳作。從這些風格殊異的園林精品中,我們不禁要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嶺南園林特色?
嶺南園林的特色形成,離不開嶺南文化的土壤,嶺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務實創新,使得實用性和創新性是嶺南園林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精神內核,而不是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這,才是嶺南園林的核心精神。
在這樣的精神內核影響下,嶺南園林的創作不拘一格、不定一尊、不守一隅,根據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等特點,在現代城市園林建設中凸顯地域色彩和文化特征,呈現出百花齊放、豐富多變的面貌。具體到園林設計和建設的實踐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園林空間布局
嶺南園林的空間布局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根據功能需要適當安排,隨機應變,設施求實重效,順從人意,靈活汲取多元文化和景觀藝術風格加以變化運用。
園林空間與建筑空間穿插交融,結構精巧、形式多變,不拘自然隨形或幾何構圖。
2.2 園林建筑
嶺南園林建筑巧于因借、精在體宜。“巧于因借”是氣候適應性設計在地域條件下的表現,充分利用南方長夏無冬、溫暖宜人的氣候特點,以“虛”代“實”,模糊建筑室內外的界限,室內外空間相互滲透,使建筑與園林環境融為一體(圖14)。“精在體宜”則體現在園林建筑輕盈靈巧、明朗通透,色彩清新淡雅(圖15)。
2.3 園林植物
公共園林是為人服務的,在廣州炎熱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氣候適應性設計也在植物配置上充分體現出來,嶺南園林多選擇冠大蔭濃的喬木,為游人提供足夠的遮陰,因此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的濃蔭成為植物景觀的基調。
自然形成的在地植物群落本身就是體現地域景觀的天然標桿,因此嶺南園林植物配置多采用自然群落式組團,來模擬地域性自然植物群落,以喬木-小喬-灌木-地被形成蔥蘢繁密的復層結構,呈現出高郁閉度的典型嶺南植物景觀(圖16)。
突出嶺南植物品種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凸顯四季長綠、繁花如云的地域優勢。大量運用各類地帶性植物,以棕櫚科、木質大藤本等亞熱帶植物體現出特有的南國情調(圖17)。
鄉土樹種為造園植物的主體,體現嶺南園林的地方風貌。適當選用已經馴化、適生性良好的外來樹種豐富園林植物景觀。
2.4 園林水景
嶺南民俗注重風水,普遍認為水能旺財,因而十分重視水景的創造和利用。嶺南園林理水形式多樣,尤其注重結合建筑設置水景,使水景空間滲透于建筑內外。如珠江公園蔭棚中,溪澗與小徑的穿插構成了室內的基本骨架,溪澗流出室外,匯入中心湖區(圖18)。
嶺南園林水景主題化、意境化,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古典園林,較少直接模擬自然山水格局,而是通過高度抽象概括出山水意象,水中疊石,以石代山,形成玲瓏精致的水石格局。這也是從五代“九曜園”的水石庭開始,延續千年的嶺南園林獨有理水方式[3~4]。
幾何形的水池也是嶺南園林水景的一大特色,嶺南園林從南越國宮苑園林中繼承的理水傳統,有別于其他地區,體現在規則幾何形池岸的嫻熟運用,或采用規則幾何式與自然山水形式的結合體,池岸色彩與材質豐富多變。
2.5園林材料和工藝特色
嶺南園林的營建特別強調就地取材,巧用本地材料,低材高用、粗材精用、精材巧用,降低造園成本,彰顯地域風格。園林中常運用水產動物廢料、鄉土植物材料等作為建設材料,簡樸而不簡陋,創造出獨特的建筑和園林小品。園林工藝特色為精工巧制、秀美繁麗,運用在園林裝飾中,多采用塑石、塑木、水磨石等工藝手法,匠心巧運,粗材精制,工藝精湛絕倫,突出體現地方工藝的傳統價值。如草暖公園采用紅色地磚菱形鋪設,模擬當時很少見的紅色西瓦,最終的魚鱗狀瓦屋頂富有趣味,是低材高用的范例(圖19);蘭圃中園林小品的水磨石、水刷石工藝極為精湛,裝飾線條寬度只有5mm,充分體現了粗材精用的精神(圖20)。
結語
什么是真正的現代嶺南園林特色?
我們認為,現代嶺南園林特色肯定不是僵化的教條,更不會是什么固定的形式或者視覺符號,其精神內核來自嶺南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務實創新,這種開放的文化態度,使得嶺南園林一直隨著社會和時展,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景觀風貌。同時,務實創新的精神,也使嶺南園林尊重和適應氣候環境、生活習慣和文化習俗,因地制宜,產生了富于地域性特征的園林空間和植物景觀。
參考文獻:
[1] 石安海,林兆璋,陳澤泓.嶺南近現代優秀建筑?1949-1999卷[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 廣州公園建設編委會. 廣州公園建設[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3] 周琳潔. 廣東近代園林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4] 夏昌世,莫伯治.嶺南庭園[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關鍵詞:園林;古典;現代;現代居住區
Abstract: the Chinese garden art contains the great national spirit and cultural essence, pregnant with all the people for the active pursuit of art and aesthetics, and art in the Oriental culture,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garden engineering reflec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for the value and limitations of classical gardens, emphatically from the exploration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to explore how to combined with the classical elements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research on landscape design knowledg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industry.
Key words: landscape; Classical; Modern; Modern residential
中圖分類號: K928.7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中國古典園林概述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總的來說: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詩畫的情趣;意境的涵蘊。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四個主要的特點。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立意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中國傳統造園理念。“好鳥要朋,群麋偕侶。檻逗幾番花信,門灣一帶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隱僻,送濤聲而郁郁,起鶴舞而翩翩。階前自掃云,嶺上誰鋤月。千巒環翠,萬壑流青。”的觀點是《園冶》對人在園林環境中與自然和諧相處、和平共生情景的描寫。其提倡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和諧的自然生態審美觀。人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用自然環境可接受的方式改造自然,建設環境,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實現人工物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園冶》還很重視根據自然規律營造環境,提出要在考察當地季候特征、水體來源與去向、山脈走勢后再營造園林。
正是基于如此,像頤和園那樣的大型天然山水園才能夠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觀在北方的大地上復現出來。這就是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這個特點在人工山水園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二)中國古典園林的表現
中國古典園林重視園林建筑布局,追求園林環境的意境美,強調風景如畫,要求所觀之景必須具有“人畫”的品質。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無論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力求與山、水、花木這三個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面。如《園冶》在確定樓閣的地基位置之后,如園內有山,便打破常規,將樓閣設立在半山上,借助山的高度,使人可以望得更遠。在假山基篇中提到堆山的時候,要注意山的高度和形態,兼顧假山對地面上和樓上的人的空間感受。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情趣
文學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園林的景物既需“靜觀”,也要“動觀”,即在游動、行進中領略觀賞,故園林是時空綜合的藝術。中國古典園林的創作,能充分地把握這一特性,運用各個藝術門類之間的觸類旁通,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畫情趣,這就是通常所謂的“詩情畫意”。
(四)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
對意境的追求,在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由來己久。園林意境是指通過園林的形象所反映出來的情意,使人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造園者將自身的思想情感等深層次的文化內容都凝聚在園林景物中,充分的體現在園林的空間環境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這便是中國古典園林造園之精髓。
園林意境的形成需要對自然的提煉選擇和情與意的投入,兩者統一,才一能見景生情,緣情而取景,最后寄情于景,創造出有意境的園林。正如葉朗先生所言:“‘意境’不是表現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現虛實結合的‘境’,也就是表現造化自然的氣韻生動的圖景,表現作為宇宙的本體和生命的道(氣)。”園林意境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人與自然化思考方式之間所建立的整體共鳴。
中國現代園林的特色
(一)中國現代園林是對傳統園林的繼承與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自然的認識逐漸深刻,現代園林在發揚尊重自然的園林傳統同時并改變只注重自然形態而忽視自然功能的形式主義手法。在中國現代園林設計中,保留其“人與自然的和諧”、“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思想,同時將古典園林的造園手法、造園要素、空間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應用到更廣闊的領域,繼承和發揚極富現代意義的理念和手法。
(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風格中最顯著的是人性化空間
中國現代園林的特點園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質是一種追求愉悅的純粹精神活動。以“人”為本是現代園林設計的基本理念,現代園林景觀更注重尺度“宜人、親人”,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文化、文脈。從現代人的生活行為方式出發,運用現代造園素材,形成鮮明的時代感。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大到城市設計(園林城市)、中到城市廣場,城市公園、城市綠帶,小到庭院綠化,道路綠化,無不以此為起點,開放、大眾化、公共性以成為現代景觀設計的基本特征。
園林工程中古典與現代的融合應用
(一)模山范水的景觀類型
地形地貌、水文地質、鄉土植物等自然資源構成的鄉土景觀類型,是中國傳統園林的空間主體和構成要素。鄉土材料的精工細作、園林景觀的意境表現,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特色之一。中國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與感受。中國園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
不同于古典園林中的自然,現代居住區園林環境在各個場所功能空間也是區別對待,或強調視覺禮儀感或追求自然精致,或圍合或開放,根據流線和受眾的不同園林形式內容多樣化。現代居住區園林設計中也常是在有限的建筑空間環境里,盡可能地調動各種造景要素,營造自然與人工氣息夾雜的居住環境。
(二)巧于因借的視域邊界
古典園林不拘泥于庭園范圍,通過借景擴大空間視覺邊界,使園林景觀與城市景觀、自然景觀相聯系、相呼應,營造整體性園林景觀,無論動觀或靜觀,都能看到美麗的景致。許多現代園林設計師都把視域空間作為設計范圍,把地平線作為空間參照,這與傳統園林追求的無限外延的空間視覺效果是殊途同歸的。
現代居住區園林設計中可以因借的景觀因素有限,但只要有可能都應充分利用。如將公共優美景觀盡量均衡分布面向住戶,多方位開拓景觀視線對應于重要景觀,強調可達性及共享性。同時建筑亭廊花架、風雨走廊等觀景、點景類構筑設施,盡可能地挖掘賞景的充分必要條件。而對于位于郊區的居住區園林常鄰近大型水體湖泊等可借景因素,也往往在高處、開敞處建造觀景平臺以眺望美景。
(三)循序漸進的空間組織
動靜結合、虛實對比,承上啟下、循序漸進、引人入勝、漸入佳境的空間組織手法和 空間的曲折變化,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 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將自然、山水、人文、景觀等 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的空間的局部而非一覽無余,這些古典園林設計手 法在現代各種尺度的居住區園林中同樣可以精心設計加以應用。
(四)小中見大的空間效果
古代造園藝術家們抓住大自然中各種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煉剪裁,把峰巒溝壑一一再現在小小的庭院中。“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
將現代居住區園林劃分多個功能分區和景點、水面的設置、游覽路線的逶迤曲折以及亭廊的裝飾等都是“小中見大”的空間表現形式。例如部分一層或下沉小院的設計,尤其需要小中見大,尺度適宜,而一些別墅豪宅的超大院落,則又需要適當分割整體劃分,不可以顯示出空曠和單調。
“大”和“小”是相對的,關鍵是如何利用自然之景,把握最佳尺度,營造園林意境。
(五)耐人尋味的園林文化
人們常常用山水詩、山水畫寄情山水,表達追求超脫、與自然協調共生的思想和意境,傳統園林中常常通過楹聯匾額、刻石、書法藝術、文學、哲學、音樂等形式表達景觀的意境,從而使園林的構成要素富于思想內涵和景觀厚度。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以及西方園林中,一些造園元素,如石刻、書法、文學典故、聲音等等,也是隨處可見的。這些要素在細微之處使園林獲得了生命和文化韻味,是我國園林文化的一脈相承和發揚。
現代居住區園林景觀的主題和各景點創意皆可從文化上尋找源頭。如一些小區從太陽、露珠、星河、自然水體等自然要素入手,體現到整體設計中,居住區園林景觀顯得生動而有靈魂。而局部景點的設計,更是易于從園林文化著手,如利用雕塑、景石等刻畫主題,或利用有特色內涵的植物、有一定符號的園建小品等,精心刻畫,將文化融于自然。
四、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
(一)與時俱進,拓展園林設計領域
中國古典園林的歷史局限性,在于習慣閉門造車,與外界的聯系相對較弱。時代的發展,中國園林如何自我更新。 拓展設計思路和領域,將中國園林理念與內涵帶入人居環境、城市景觀、風景名勝、自然保護、郊野公園、鄉村景觀、工業園區以及道路河流等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之中。
(二)開闊眼界,研究園林發展趨勢
中國園林要走向世界,前提是開闊眼界,對各國園林發展史和現代園林發展趨勢有清醒的認識。在西方現代風景園林普遍尊重自然與可持續發展,注重場地特征,空間塑造,時空效果,地域文化特色,強調簡約和個性化設計風格的潮流下,中國現代園林如果還停留在抄襲模仿中西方園林,大搞形式主義,注重實體景觀而忽視空間塑造,強調張揚和人工堆砌的設計手法上,就不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三)立足本土,再現地域文化景觀
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必須依賴于本土風景園林師長期的艱苦努力和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不斷關注現代園林的本土化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景觀文化特征的園林作品。好的園林作品是從鄉土環境中生長出來的。園林設計應針對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自然資源類型和人文歷史類型。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造景元素,營造適合當地自然和人文景觀特征的景觀類型。
(四)博采眾長,關注園林文化內涵
雖然中西方園林在表現形式上差異較大,但在本質上存在諸多相通之處。中國現代園林的發展,也應研究借鑒西方園林的成功經驗。取西方園林之長,補中國現代園林之短。融西方園林現念與設計方法于中國本土景觀資源與文化內涵之中,是加速中國現代園林發展的捷徑。
結語
綜上,一個好的園林作品,是從“鄉土”中“生長”出來。對中國傳統園林的研究,是了解本土地域文化的捷徑。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的發展,必須依賴于本土風景園林師的艱苦努力。我們必須關注風景園林的本土化研究,積極探索富有地域性景觀文化特征的風景園林作品。
參考文獻
[1]蘇相健.現代園林設計中的古典元素[J].農林科技,2010.4.
關鍵詞:古典園林景觀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一、中國古典園林的現代意義
中國古典園林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優秀的部分對于現代園林設計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中國現代園林設計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一批勇于創新、融貫中西、博采眾長的園林設計師來引導。園林行業的健康發展,既要認真汲取西方現代風景園林發展的成功經驗,又要深入研究中國古典園林文化和本土資源環境特征。
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有著重要地位,中國園林對18世紀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的出現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十分廣泛而深刻的。中國人崇尚的“師法自然”的園林理念和“詩情畫意”的園林理法,在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中得到完整的體現,而英國風景園作為西方近代園林的開端,對西方現代風景園林設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此后,中國園林一些慣用的設計手法和設計語言,如散點布局、環形游線、動態景觀、巧于因借等,均已完全融入西方現代園林設計手法之中。巴黎拉維萊特公園中的影片式散步道處理手法就是典型的案例。
中國古典園林也有其本身的不足及糟粕:(1)中國古典園林是在長期封閉的社會狀況下,主要在私家領域里沿著山水格局一脈相承、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而這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距甚遠。這是中國古典園林使人們敬而遠之的主要原因之一;(2)近一個世紀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中國的自然環境與景觀資源發生了巨大變化,北方城市水資源十分貧乏。因此,山水式園林更適合江南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而北方大部分地區并不適宜建造大規模的山水園林。像頤和園、圓明園這些大型山水園林都是在原有水面或沼澤地的基礎上加以疏浚而成的。然而現在對一些新建水面的維持消耗了大量珍貴的水資源,其實是勞民傷財的反生態設計理念。
(二)西方現代景觀設計對現代景觀的啟示
現代西方園林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不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將民族的傳統園林特色與現代人們的生活特點緊密結合,創造出了在傳統園林基礎上升華了的現代作品,這些作品即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的。巴黎的安?雪鐵龍公園(Andre Citroen Park)的設計在眾多方面反映了法國巴洛克園林的特點,例如其規整的平面布局、筆直的道路、像巴洛克宮殿一樣的大溫室和溫室前的大草坪。但是,在其處理上又與巴洛克園林有所不同:規整的平面布局被其北面的系列庭院和橫穿其中的直線道路打破,其筆直的道路有高差和空間上的變化而避免了單調,大溫室的玻璃材質也與凡爾賽宮殿有本質的不同,規整的大草坪上散植了樹木。美國當今著名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眾多作品都體現了傳統造園元素或手法。
西方園林的生態理念 :席卷全球的生態浪潮讓西方的設計師看到了景觀生態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們不斷探索生態的設計,逐步形成了兩大生態理念:生態恢復與促進,生態補償與適應。在后工業景觀改造中這兩大理念顯得尤為突出。從美國西雅圖煤氣場公園到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杜伊斯堡北部風景園和格爾森基爾欣北星公園等眾多后工業用地的改造中,無一不滲透著生態設計理念,應用了很多生態的設計手法。例如對場地原有構筑物的保留,對原有生態環境的保護,應用廢棄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等。現在,科技的發展更加促進了景觀的生態化,有些景觀已開始應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來維持自身的運行。
二、現代景觀設計理念的發展趨勢
園林景觀的美學功能和藝術性是園林規劃設計的目的之一。當景觀設計解決了園林景觀的技術課題與使用功能,藝術便成為其永無止境的追求。當園林景觀在其功能基本一致時,園林景觀的藝術設計風格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這種園林景觀就能受到人們的歡迎,通過人們在心理上對這種設計形式的接受,以便實現設計師在經濟、道德、大眾審美等方面的影響,強化所設計園林景觀的社會認同感。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強調理念在景觀設計中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一)從功能出發,以人為本
景觀設計師的設計文本里經常出現“從功能出發,真正以人為本”的設計說明。但事實上,大多數的景觀設計師是從形態好看與否的角度來做景觀設計的,因此導致了對功能定位的隨意性,使之將來的使用性較差。
“以人為本”要求設計師應該學會觀察,觀察自發的或者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活動,以了解人們在進行“自由活動”時,對空間典型的利用情況。記下人們在那些幾乎沒有任何設施的地方所進行的活動或者反過來說,對那些在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用途的地方談談你的觀察印象。“以人為本”的場所應該盡可能做到體貼、周到乃至近乎完美。“以人為本”的未來也許是“以自然為本” “以人為本”是當今世界每一名設計師都要考慮的問題,因為它事關我們生存環境的真正歸屬問題。在中國景觀事業蓬勃發展之際,我們不希望“以人為本”僅僅成為一種口號,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二)因地制宜,生態化設計
例如,在當前房地產開發中的景觀風格一般都是追隨房產建筑的風格,比如說現代簡約、歐式風格等,這些風格在建筑語言上,包括屋頂、山墻、景觀小品、燈具上能體現出來,但是在軟質景觀,即綠化上是很難體現的,一味追求景觀風格與產品系列匹配很有可能因為當地氣候、水土等因素而事倍功半,因此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才有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景觀設計的前衛性與多變性
作為園林規劃設計師,必須把握住那些相對穩定而不變的園林規劃設計元素,并能接受新的設計元素,包括新理念、新材料,緊跟時代的發展。以當地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背景為前提,園林景觀設計將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與現代技術進步結合起來,展現其作為藝術設計的前衛角色。
(四)意境的持續創新
景觀設計的意境美是指通過園林景觀的結構、圖案和文字所反映的情意使消費者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園林景觀的意境產生于園林景觀境域的綜合藝術效果,給予大眾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喚起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
創新對于設計師來說,大多是在專業領域對空間和細部以及材料的探索。意境是我國多年來園林規劃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國園林景觀外形設計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因此,賦予景觀設計中的意境是景觀設計創新的根本所在。
舊的園林形式終將隨著新時代的出現而逐漸走向衰落,新型園林也必定是在舊形式的廢墟里成長起來的。因循守舊、固步自封是園林形式衰落、乃至消亡的根本原因,而急功近利、盲目抄襲只能導致各種園林思潮的加速消亡。因此,繼承與創新是園林藝術生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證,而它又建立在對古今中外園林藝術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對本土文化和景觀資源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唯有繼承傳統中優秀的部分、勇于創新、融貫中西、博采眾長,才能使中國現代園林真正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我們不僅要認真學習研究傳統的造園經驗,繼承古典園林的弘揚民族文化精神,學習當代世界景觀設計的發展理念,還要參考借鑒當代其它藝術門類的優秀作品,如體現中國風格的現代建筑等。未來的設計之路應該充分考慮人與自然的和諧 ,只有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去體驗場地、去觀察人們的行為、去研究人們的心理和充分尊重自然后,才能設計出真正“以人為本”的作品,才能設計出人們真正需求的景觀作品!
參考文獻:
關鍵詞:含蓄之美;意境;山水園
1 中國古典園林之含蓄美
中國人與所處自然環境的緊密結合,表現出一種彈性。這既出于情感,又出于一種與現實保持距離并對其進行反思的美學思考。二十四詩品中《雄渾》格,“遠引若至,臨之已非”,從遠處招引它,它好像來到了你的面前;等你走近去看,它已不是原來的它,又是一番模樣。一種美的境界,置于眉睫之前,近看十分清楚,但失去了因朦朧而可用想象去填補的余地;從遠處觀望,景色因有煙霧的籠罩,似霧里看花,朦朧不清,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去補充,去豐富,因而看到的是不同于近看的另一番景象,在朦朧中展示空間和力量的無限,正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中國古典園林與詩詞,繪畫的關系極其密切,不免受到它們的影響。傳統的造園藝術也往往認為露剛淺而藏則深,為忌淺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則每每采用欲顯而隱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觀或藏于偏僻幽深之處,或隱于山石、樹梢之間。總之,古典園林,不論其規模大小,都極力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余,并總是千方百計把“景”部分遮擋起來,而使其忽隱忽現,若有若無。
2 中國古典園林含蓄美的營造手法
2.1 景色的無限——隔斷與框景
2.1.1 隔斷。宗白華說美感的養成在于能空,對物象造成距離,使自己不沾不滯,物象得以孤立無緣,自成境界,風風雨雨也是造成間隔化的條件。董其昌曾說:“攤燭下作畫,正如隔簾看月,隔水看花!”他們懂得“隔”字在美感上的重要。
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特點之一,“庭院深深幾時許?”的詩句所描繪的正是詩人對這種意境發自內心的一種感受。
空間的滲透和層次變化主要通過對空間的分隔與聯系的關系處理所造成的。例如一個大的空間,如果不加以分隔,就不會有層次的變化,但是完全隔絕也不會有滲透現象的發生,只有在分隔之后又使之有適當的連通,才能使人的視線從一個空間穿透至另一個空間,從而使兩個空間互相滲透,從而顯現出空間的層次變化。這與西方的“流動空間”十分相似,在處理空間分隔與聯系的具體手法方面,更是如出一轍。
園林中的廊不僅可用來連接各單體建筑,而且還可以用它來分隔空間并使其兩側的景物相互滲透來豐富空間的層次變化。
2.1.2 框景。江南園林,特別是蘇州一帶的私家園林,常借大量設置完全透空的門洞、窗口而使被分隔的空間互相連通、滲透,其效果十分卓著。例如留固的鶴所,呈敞廳(廊)的形式,它的東部臨五峰仙館前院,由于在此一側的墻面上開了若干個巨大的、完全透空的窗洞,從而使被分隔的內、外空間有一定的連通關系。致使處在敞廳之內的人可以透過各個窗洞看到另外一個空間內的景物,這就是借空間的滲進而獲得了層次變化與深度感的一個佳例。過了鶴所向左至園的東部景區,空間的層次變化就更加豐富了。這里,借粉墻把空間分隔成若干小院,并在墻上開了許多門洞、窗口,人的視線可以穿透一重又一重的門洞、窗口而自一個空間看到一連串的空間,從而使若干個空間互相滲透,于是便產生極其深遠,乃至不可窮盡的感覺。如若連續地設置一列窗口,其動觀的效果則更加有趣。
2.2 優雅的過渡——灰空間
中國文化的多層次、復合性、博采眾長的文化特性,以及人們包容善變的性格和復雜矛盾的心理情節反映到空間形態上,表現出空間的界定模糊、功能復合多義的特征。這種空間的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建筑內外部的界限,半室內、半室外、半封閉、半開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間,使室內外空間流動連貫成為自然有機的和諧整體。在園林中,灰空間擁有了更廣泛的涵義,從廣義上講,灰空間是在一定維度上有遮擋、有圍合,但又不完全圍閉、也不完全開敞的空間,上升到內涵上灰空間則是人類活動的一個包容性區域,一個融入了人的情感與意志的場所。
同時人們在從“絕對空間”進入到模糊空間時可以在心理上感受到空間轉變的刺激,享受在“絕對空間”中感受不到的心靈與空間的對話,使我們在心理上產生一個轉換的過渡,產生一種驅使內外空間交融的意向,有“動”、“靜”并存而有序,“內”、“外”交融而和諧的特點。另外,這類模糊空間的存在使室內的空間環境隨著室外自然季節的變化而改變,對調節人們的心理狀態也有一定的作用。
3 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中的營造手法,“藏與露”,“引導與暗示”,“疏與密”,“起伏與層次”等各種具有哲學辯證意味的手法,構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特有的意境——含蓄美。這種運用在中國園林中手法具有古代中國人特有的園林審美觀,應該在現代園林設計中得到更多的重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現階段,隨著城市發展速度的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所以更加注重生活環境的質量。通過園林景觀的設計,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環境,對于促進城市發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需要緊跟時展的步伐,與城市的發展水平相適應,充分的考慮到周圍環境的特點,為城市的建設發展增加一道靚麗的風景。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還存在種種的問題,無法真正的發揮出園林景觀的功能,所以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制訂出解決的對策,提高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水平,為城市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1、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概述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流向城市,這就導致了可用于市民生活和居住的空間變得緊張。現代都市之中,隨處可見水泥森林,即高樓聳立。可供市民進行娛樂、放松、休閑的空間相對來說比較緊張,同時,在城市中,小區大多位于遠離山林的位置,這使得居民們雖然得以使用小區的各種便利,卻沒有辦法與大自然親近。因此,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滿足人們生活更深層次的需求,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園林景觀可以用作人們用來休閑、娛樂、放松的場所,可以讓人們暫時放慢匆忙的腳步,在緊張的生活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除了可以讓人民放松身心之外,城市園林景觀還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改善人們的交際方式,使得人與人獲得親近的機會。另外,景觀設計不僅能夠美化環境,還能夠通過合理地種植植被達到改善綠化條件的效果,使得該區域形成一個小型而較為獨立的生態系統。這樣的園林景觀集居住、娛樂等于一身,一方面滿足了快速發展的時代需要,另一方面還能夠使環境得到優化。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除了不斷更新理念,汲取西方先進理論思想等方面之外,還能夠將我國天人合一的傳統融會貫通,這也是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繼承方式的一種。園林景觀設計能夠體現一所城市與其它城市不同的核心文化理念,也寄寓著一所城市的城市靈魂。因此,相關設計人員應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
2、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
2.1、規劃建設過于模式化,缺乏個性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應該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相適應,通過設計風格來展現出城市的精神面貌。所以說園林景觀設計應該具有獨特的個性,根據每個地方的特點設計出不同的風格,充分展現地域性。但是近些年來,我國的園林景觀設計受到西方設計風格的影響比較嚴重,并且照搬照抄現象普遍存在,并沒有對于園林的地域特點、氣候條件、土質狀況等進行詳細的研究,更無法體現出城市的文化內涵。所以這是目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模式化現象嚴重,缺乏個性,急需改進。
2.2、城市園林建設的意識普遍不高
城市園林景觀的建設對于城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在很多城市中,由于受到城市發展水平或者觀念的影響,沒有意識到園林景觀建設的重要性,對于功能性沒有充分的理解。所以在園林景觀設計方面只是單純的注重形式,并沒有考慮到園林景觀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長遠的規劃,不利于城市建設的發展。
2.3、綠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
綠化部件的使用不合理是城市園林景工程設計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為了達到設計者的目標,制造出他們想要的花壇、草坪的形狀,很多園林設計工作者都會借助各種綠化部件進行園林景觀造型的設計[2]。盲目的借助綠化部件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利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社會的建立,而且還會占用大量的空間,增加綠化部件養護的難度。這些都是與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相悖的,所以,城市園林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合理使用綠化部件勢在必行。
3、加強城市園林景觀工程規劃設計的措施
3.1、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方便人的使用,所以在設計時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確保在設計時能夠確保園林景觀更好地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為人們日常生活需要提供方便,不僅要有一定的空間形態,而且還要確保物質環境的舒適性,所以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注重人性的需求,這是城市園林景觀設計時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3.2、合理使用綠化部件
在進行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很多園林設計者為了達到藝術追求的目的就大量的使用綠化部件來進行園林景觀的建設,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達到了藝術追求的目的,但其實并不利于城市綠化的長遠發展。所以園林植物造型設計過程中要合理使用綠化部件,多注重園林植物造型的自然美,能不使用綠化部件的就盡量避免使用,認識到藝術美的追求是建立在綠化環境的基礎上的,這應是每位園林設計工作者都認識到的。
3.3、園林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其生態理論
第一,應注意優化園林的布局結構。在城市園林的規劃與設計中,應以生態平衡為主導,協調好城市綠地與自然生態系統以及城市功能分區間的關系,著眼于整體的城市生態環境之中,將自然引入城市。因而可以提高綠地的空間利用率,充分發揮城市的生態效益與景觀效益。第二,選擇本地帶野生或者栽培的建群種。追求城市綠化的個性與特色是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目標,地區之間因氣候、土壤條件的差異造成植物種類的不同,鄉土樹種是表現城市園林特色的重要載體。使用鄉土樹種使其更可靠、廉價、安全,充分發揮城市園林建設的作用。因此,在植物配置中,應盡量挖掘植物的各種特點,考慮不同植物的搭配,切實增添園林的色彩及其個性特色。
3.4、突出文化、彰顯特色
城市園林景觀是城市文化和歷史的傳承者,是城市中唯一具有生命力和文化性的城市景觀,是城市地域文化的空間表現形式,設計者在對某一地域進行園林設計時應該要先“做功課”,即對該地域的整個空間環境背景有所了解。首先是宏觀方面的社會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結構、社區地理分布特征、氣候特征、地理特征、造園功能、布局特征、總體特征等,其次是植物、風俗習慣、宗教禮儀、建筑裝飾等元素。將這些元素融入到園林景觀中,從而形成當地獨特的景觀特色。
3.5、多元化
對于不斷提高的要求,相關從業人員應當從多個角度對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做綜合性的分析,要在原來傳統的觀念上做創新與突破,融合多個學科的內容,打破以往只從單一學科分析問題的角度。這樣一來,可以使得人們對與園林景觀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角度。中國的園林設計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所蘊含的文化資源也極為豐富,因此,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要不斷做突破創新,不斷從西方的設計理念中汲取養分,并與我國國情相結合,做好融合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國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也有利于該行業領域的長遠發展。
結束語
城市園林景觀的規劃設計,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使其真正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對于具體的園林景觀設計時,要注意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關系的處理,從而進一步促進園林工程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喬繼野.城市園林景觀工程的規劃設計研究[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2.
關鍵詞: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現狀;發展
中圖分類號: TU986文獻標識碼: A
前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景觀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大的方面可以反映城市的總體形象,如城市廣場、公園、街區景觀等等;小到園林中的雕塑小品、水池、花圃、種植配置、垃圾箱等等,目前對這些景觀的設計要求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這是人們重視自身生存環境品質的直接體現,不過當前的園林景觀設計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景觀設計的概述
現在的城市生活居住空間有限,高樓林立,人們休息、娛樂的空間較少,且城市中小區的位置遠離山林,在享受小區設施便利的同時,缺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因此園林景觀設計為人們在城市中開辟出供人們放松身心、休閑娛樂的區域,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之余享受園林景觀的樂趣,為人與人之間架起親近的橋梁。而與小區協調的景觀設計,在美化環境的同時,通過植被的種植,響應城市綠化號召,小區因自成一個生態系統,于居住、休閑、娛樂為一體,在城市快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優化。且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國家,經過漫長的發展,無論是科技、文化各方面有著非常精湛的成果。而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在借鑒西方的設計理念的同時,更是一個融會了中國天人合一的設計傳統,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合諧共存,小區規劃中園林景觀設計實現人們休閑、娛樂功能的同時,更是文化的傳遞、傳統的一種繼承。而每個小區園林景觀設計都是有著特有的文化寄托與深刻寓意的,樓盤與園林景觀錯落有致,園林景觀的設計在城市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是每個城市的靈魂所在。所以設計中在實現這一目的要下真功夫。
二、園林景觀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盲目追求風格,缺乏人性
以人為本是園林景觀設計的立足之本,不過當前的設計師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園林風格、手法和外顯形式等設計環節上,設計時考慮到的只有建成后的形象,缺乏對園林景觀功能的思考,缺乏對人文元素和人性的挖掘。
2、園林景觀研究落后時展
目前,在這一領域的與時俱進的人才十分匱乏,一些人簡單地將園林設計等同于花草種植、堆石修水———雖然一些專業人士走出國門目睹了西方世界幾何對稱園林,也將這些西方元素融入到國內景觀設計,但是,卻只是盲目地照搬形式,沒有結合東方古典園林特色,很好地考慮園林景觀的功能作用
三、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問題的對策
1、重視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應是所有的景觀設計中的一個普遍原則,即遵循生命的規律,強調人為過程與生態過程相協調。生態理念已成為園林景觀設計師內在和本質的設計理念,因為它符合人們企盼親近自然和返回自然的愿望。
2、設計要遵循生態原理、因地制宜
在植物景觀設計中,是最能體現生態設計的一部分。植物配置設計應充分尊重場地的自然特性,秉承生態優先的原則,避免按“如畫”原則配置的高低錯落的植物群落。按“如畫”配置的植物群落,因為符合大眾對自然的印象,所以被認為是生態的。然而,這種看起來很豐富的人工植物群落很多都不是真正的生態。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演替都有其自身的規律。特定的地區都有自己特定自然植物群落。以美學原則為主導來選擇植物、來判斷哪些植物應該在一起,往往容易違背自然和生態規律,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有些植物會慢慢衰落,或者需要大量的養護成本來維護這種效果。每一種植物的生長都需要特定的環境,要結合物種的生態特征以及它們適合生長的環境特征進行科學歸類,然后本著互惠共生的原則,對這些植物種植結構進行科學分配調節,促進共生植物的共同成長,同時要從因地制宜的角度出發,遵循客觀規律,科學選擇與搭配各類物種。對于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與規劃,一般來說要在城市中心與邊緣進行園林景觀設計,同時要根據每一個城市所在地區的環境特點去規劃園林景觀。
3、重視現代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興技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日益廣泛,通過采用一些新技術應用在園林景觀設計中,不僅可以讓園林景觀表現的比較自然,而且可以創造出很多美麗的景觀,使得園林景觀的設計風格和表現手法呈現多元化。同時,通過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加入新技術,可以大大改善造景的素材和方法,與此同時,新技術的產生為園林景觀設計帶來了新的生命,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啟示,我們可以把一些嶄新的設計素材帶進到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當中去,從而更新了傳統的設計觀念,給園林景觀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而促進我國園林景觀事業的發展。
4、注重土地格局和自然過程的完美結合
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日異月新,但是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和自然。從概念上看,土地格局指的是山水以及園林所在處的自然資源分布狀態,自然過程則指的是生物與非生物的過程,諸如風、水的流動,植物的生長,動物的運動等等。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土地格局和自然 過 程,因此,不同的地域有其不同的特色,這是我們進行園林景觀設計應注重和挖掘的特色所在。從這些特色出發,應用現代地理學、生態學、水文學、景觀生態學等學科知識加上先進的測繪技術對城市園林景觀進行科學的規劃和設計,可以做到比我們的祖先對地域理解更透徹,保證園林景觀設計更具有鄉土風情和地域特色。
5、以人為本
要把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付諸實踐現代城市的綠化園林要發揮對人類的服務功能,廣場要經過設計后,成為供人休息與享受的空間,現代園林設計將人的因素考慮在內,應該在尊重客觀規律與維護歷史遺跡的前提下,以人的感受為中心,形成以人為核心,為人服務的親人、宜人的園林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將人的生活習慣與日常行為方式納入考慮范圍,而且要本著與時俱進的原則,形成現代園林。
6、加深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研究
現代園林景觀設計正在面臨著國外先進設計理念的吞噬,如何在維持本土傳統設計風格與文化的同時又跟上先進的腳步,是每一個現代園林設計師正在苦心經營的一個問題。現代時期,園林景觀建設事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促成了中國現代園林景觀發展表面的繁榮,然而,許多設計卻不堪入目,很多的設計成果并不達標,長期下去,勢必影響到園林景觀設計的長遠發展,無論是經驗還是設計理念的更新都在面臨危險,在這樣的形勢下,就要爭取時間加強對園林設計的優化,要學會在保持中華傳統園林設計理念的基礎上來科學、適度地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要形成嚴謹、有章有節的治學風范,加強園林設計這一學科的深入理解與研究,就其本質與內涵,科學地采納與引進,只有這樣真正發揮作用,嚴格杜絕斷章取義、盲目照搬的現象出現。
結束語
我國園林景觀建設和發展時間較長,古代園林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因此,現代園林景觀建設過程中,也應該重視對自然文化的引用,促進我國園林景觀的發展。可以把傳統文化結合現代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發展方向,以使得設計更符合我國的國情。
參考文獻
[1] 劉武.城市綠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09(8)
關鍵詞:江南私家園林;空間設計;現代景觀
中圖分類號:S6-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7-0009-02
1 江南私家園林概況
私家園林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極具藝術價值的一類,其中尤以江南私家園林為勝。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促進了江浙一帶經濟的發展,興建園林成為一時之風氣,文人、畫家紛紛參與造園活動。江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園林興建地點的集中、造園活動的頻繁、園林建設技術的發展、園林專著的出現等等,共同促成江南私家園林在藝術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園林作品,如揚州的個園、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獅子林等等。
1.1空間特色
空間構成園林的骨架,曲折變換、虛實相生的空間是江南私家園林的突出特征之一。以拙政園中部為例,從腰門入園便是“障景”的黃石假山,空間局促郁閉,穿過假山,空間稍加開放,形成遠香堂后較為獨立的小院,靜謐怡人;從遠香堂和倚玉軒之間穿過,空間便完全向水面打開,是此景區的;轉而向北進入枇杷園的內向性空間,再進一層聽雨軒和玲瓏館圍合的院落,穿過朝向院落半開的復廊,又是一個更加精巧的小院落,出得來便是開闊的水面,從吾竹幽居西望是園中最長的一條透景線。如此,從入腰門以來,游人身處在空間的不斷變化中。空間的大與小,內與外,收與放,幽靜與喧鬧,形成虛實跌宕的節奏。
1.2與西方園林比較
中國古典園林如此的整體性空間在西方園林中是不存在的,兩者在藝術結構上有著根本的差異:西方注重結構的整體完備和層次嚴密,發達的邏輯學,幾何學以及透視學,造就了一整套系統的表達方式和嚴格的評價標準;而中國則注重自由松動的結構,不強調系統,更傾向于鼓勵不同表現形式和手法的大膽發揮。因此,西方園林通過明晰統一、層次完整的結構來表達對自然的駕馭,而中國古典園林則通過流變的松動的結構來體現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人文心態,即便是采取自然式布局的英國風景園,也與真正的中國式的“自然態”的空間相距甚遠。
2江南私家園林空間整體性
2.1空間整體性的形成
人們常說中國傳統園林的空間是“非對稱的”、“非幾何的”、是“自由式布局”的,但僅僅用這些語言來描述是不準確的,在其自然隨意的空間表象之下,是深層的嚴謹的秩序,這種秩序是一種基于中國傳統哲學的講求微妙含混感受的“秩序”,不同于西方唯理哲學的數學化秩序。地域廣闊的皇家園林,帝王對自然的附會使得這種內在秩序性較為淡薄。但是,精心營造的江南私家園林中,這種秩序性顯得直接而明確了。軸線的、對稱的、等級的、秩序的、均衡的事物容易確定完形傾向,這些在私家園林空間中都有所體現。
2.2獨立主題空間的含義
(1)空間是相對獨立的,有明確的可感知的邊界。構成邊界的可以是園林的實體要素:建筑、院墻、樹木、駁岸等等,也可以是提示物:對景的建筑、假山、門洞、廊亭。
(2)空間含有一定的主題。這個主題總是以題名的方式點出,有些可能是先建成再起名,有些可能是設計之初便有景致意向,或者空間中有中心景物。
(3)空間意義完整且具內向性。
(4)可以是一個獨立的空間,也可以是一個層級組成的空間系統。
3 江南私家園林整體性空間模式在現代景觀中應用
3.1主次空間
獨立主題空間區分出主次輕重可以起到組織作用,使次要的、空間屬性較弱的空間服從重要的、屬性較強的空間的支配,在某一層級上建立等級秩序,形成穩定性。如果每一個空間都很強勢,雖然可以通過視線、路徑構成廣泛的聯系,但是從結構角度來講并不穩定。
不論從物理、心理、空間規模、功能、人的行為哪一個角度來看,各個主題空間屬性不同也必然造成客觀的主次輕重之感。空間有大有小,根據功能有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密空間――私密空間的差異。空間具有不同的方向性,有些向周圍的空間打開,有些空間向心性、內向性很強,有些則積極地與外界構筑關系。有些空間,主題氛圍營造的很充分,有些則很弱。有些空間人工性很強,有些則自然隨意。這些差異需要予以足夠的重視,明確他們不同的特性,才能達成整體性。
景觀營造要做到有主有次,首先需要分清楚哪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這關乎功能和造景的需要。有大量人群活動的開放空間是主要的,要表達獨特景致的賞景空間是主要的,要強調出這些獨立主題空間的特性。主次輕重還表現在空間結構上。與周圍空間都有聯系的空間是重要的,使空間結構具有完形趨勢的空間是重要的,這可能是一個平衡整體布局的節點。可以將主要的主題空間視作更高一級空間的核心物來加強。
3.2動態景觀
動態景觀也是江南私家園林的一大特色,空間節奏的產生在于空間屬性的有規律的變化和步移景異的造園手法。空間屬性的變化可以有大小、圍合程度、方向性、內向/外向、氛圍、自然性/人工性、結構方式等方面,可以采取加強獨立主題空間特性和重復、套結構方式的方法來加強變化。空間節奏有急有緩,可以通過加大控制點的密度、加強相關程度、加大空間屬性對比來使節奏加快,反之則較舒緩。
3.3層次空間
明確的空間層次是空間整體性的外化。空間層次的構筑和感知可以通過視線和路徑兩種方式。在視線關系上具有遠、中、近景并且多條視線的多重層次交錯,可以使空間層次更加豐滿。加強游線的經營,使路徑可以穿越多個空間;每一次穿越之時可以通過設置障礙、轉變運動方向來確認對該空間的認知,以此加強空間層次感。
4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是我國光輝燦爛的文化遺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古人文化成就、思想意識、物質技巧的集中展現。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卓著,在幾代學者的研究下,已經有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成果:涵蓋古典園林的歷史階段劃分、發展狀況、風格演變等等。古典園林的類型研究也不斷深入,確定了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等幾個主要類別,對每一類的園林特點、園林內涵以及發展歷史上相互之間的影響轉化等等都有專人專著。園林文化的研究也廣博豁大,作為藝術的古典園林與社會生活,其他藝術門類之間有廣泛的共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園林創作方法的研究。園林是一門實踐學科,對其創作過程的研究是最具價值的部分。在古典園林空間藝術、造園理念、造園技法、園林意境營造等方面己經形成學術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宗白華.中國園林藝術概觀[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
[2]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