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

第1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化學;有效教學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不少教師企圖通過趕進度,多做題,做難題來提高教學質量。盡管他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但結果卻事與愿違,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并不懂得教學中的辯證法。近年來,我在化學教學中嘗試采用輕松教學法,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下面談談實施這一教法應處理好的幾個問題,以拋磚引玉[1]。

一、課程教學與生活、社會密切聯系

新的初中化學課程突出關注社會現實,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實際經驗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要求學生了解初中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從中逐步認識和感受初中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保持和增進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初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的興趣”。在設立的學習主題中,“身邊的初中化學物質”為豐富多彩的現代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初中化學與社會發展”以能源、資源、材料、健康、環境為線索,引導學生體會初中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認識初中化學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課程努力從初中化學的視角去展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用科學、技術、社會相聯系的觀點引導學生認識材料、能源、健康、環境與初中化學的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形成綜合的科學觀和對有關的社會問題做出判斷決策的能力[2]。

二、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初中化學課程力求改革以教材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技能和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廣泛獲取信息,能從日常現象和初中化學學習中提出問題,做出猜想或假設,自主設計實驗或有關的活動方案,尋求解決問題的依據或證據,定性或定量地處理有關的信息和資料;在探究中學會表達和交流,善于與他人合作,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和積極的情感,養成學生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在內容標準的“活動與探究建議”欄目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以實現“力求創設生動、真實、多樣的科學探究和實踐活動情境,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使每一個學生在現有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展[3]。

三、建立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新的初中化學課程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方面有了實質性的改變,必然要求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以反映和指導課程的實施。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既要評價學生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積極倡導多元化的評價,重視學生自我評價對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作用,通過活動表現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針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提供豐富多樣的評價材料。在書面測驗中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倡創設具有實際背景的、綜合性和開放件的初中化學問題情景,即時評價和延時評價相結合,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發揮的余地。

四、重點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針對多年來形成的初中化學“聽、記、背、練”的現狀,《標準》提出“將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強調科學探究是重要的學習活動和實踐過程,是一種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和探究樂趣的學習經歷,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標準》不僅將“科學探究”專設為學習主題,從方法論層次對科學探究的學習目標做了規定,而且闡述了探究活動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證,說明了義務教育初中化學課程中探究學習的具體形式,列出了探究活動的典型案例供教師參考[4]。教師講課要有自己的特色,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深思,“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有法指的是教育的中心目的與知識性不變,教無定法則指教師講課要具有自己的風格。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于課堂的學習,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一般應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依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初中學生對感興趣的東西有強烈的探求欲望,教師應積極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特點,在教學中留給學生創新想象的空間,營造創新的環境。創新環境的重點應以提出問題、引導解決為主要手段,這些問題既要新鮮別致,又要富于啟發性、挑戰性、誘惑性,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熱烈討論。教師要通過這些問題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啟發他們的心智,使學生享有思想自由。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意思維訓練和方法訓練,注意引導學生思考化學概念、定義的提出過程,啟發了學生探索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這是發揮開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關鍵。例如: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酸、堿、鹽、氧化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這樣學生學習就會由盲目而變為自覺,知識由零散而變為系統。這樣不僅對知識本身理解深刻,記得牢固,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養成課后反思,注重小結

有些學生只顧盲目做題,不研究和總結解題方法,因而解題能力得不到提高。每一道題從分析到解答都蘊含著許多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解題技巧,做題后不反思等于只耕耘不收獲,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解題后的反思習慣,從而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對每一節課的小結是讓學生回顧、歸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關鍵問題,這不僅能使學生加深記憶,還能增加其推理能力,使學生在回顧、反思基礎上建立系統化的知識結構。

結論

總之,面對新課程提出的有關探究能力、方法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發展的目標,課程標準建議通過活動表現對學生做出評價,即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學生在各項學習活動中的表現,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進行全方位的評價。

參考文獻:

[1] 蘭威.對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現代婦女(下旬),2014,02:118.

[2] 孟偉偉,張含.新課程改革中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研究[J].化工管理,2014,06:27.

第2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化學方面的人才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傳統化學教學一般都是老師教,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遵守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找出具有創新性的教學策略。建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新型課堂,從而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含義

所謂初中化學有效教學,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是完成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體現。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有效果,一個是有效率,一個是有效益。有效果就是教師教學讓學生學到化學方面的知識,有效率就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比較多教學成果,有效益就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課堂有效性的理論策略有三個:第一是情感策略,要在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有效性,還要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要合理運用情感策略。要提高學生化學課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喜歡上化學課,激情和自主對提高教學有效性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第二是氛圍策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營造一種氛圍,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就是要創造有利于實施創新教學的氛圍。第三是方法策略,這個策略理論主要是在進行化學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學習技巧,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傳統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的問題

1.傳統化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不高

在初中實驗教學過程中,一部分老師為了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就會用“說實驗”的方式代替做實驗,在課堂中,教師通過照本宣科的給學生進行實驗步驟的講解、實驗內容的講解以及實驗結果的講解,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想象這個實驗過程。這樣的實驗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進行動手實驗觀察的積極性,也減少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不利。此外,當前初中化學實驗過程中,都是班級中所有的同學都按照同一個模式進行,大家考慮相同的問題,重復做著同一個實驗,實驗目的、實驗原理以及操作步驟基本都是一樣的,連實驗的數據都相同。這樣程序化的實驗模式導致了很多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受到打擊,認為化學實驗不過是個形式。而且由于實驗是分成小組進行的,一部分學生就是在一邊觀看而不進行操作,不留心實驗的過程和結果。這種實驗模式對學生的科學思維發展不利。

2.傳統初中化學教學模式有待完善

化學作為初中學生學習的主要課程之一,化學知識的掌握是學生必須要完成的一個任務。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讓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其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不強,就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對學生進行集體授課,很難把握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在講解教學內容的時候主要依賴化學課本,沒有理論聯系實際,學生不會觸類旁通。在化學教學中,基本都是教師為主導地位,學生是從屬地位,這種模式沒有把握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不會自主的解決問題,這就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從而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三、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化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1.通過趣味實驗,提高教學有效性

化學屬于一門以實驗教學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習的靈魂所在,也是化學這門學科散發魅力的源泉,更是培養學生創造力和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教育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證明: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直接興趣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進行化學教學,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習。例如,在化學的第一節課上《緒言》給學生展示幾個趣味的小實驗,讓學生了解化學這門課程。可以給學生演示“瓶吞雞蛋”第一步:用集氣瓶收集CO2,氣體瓶口朝上放在桌面上;第二步:將一個比瓶口稍大的雞蛋浸泡在比例為百分之四十的醋酸中,等雞蛋殼變軟之后,把雞蛋取出來,把表面的硫酸清除掉,放在及其瓶口,沒有發現變化;第三步:向瓶里加NaOH溶液,把雞蛋的小頭堵住瓶口,搖晃瓶子,慢慢地這樣時候雞蛋就被吞進去了。在這個時候,學生一定很驚訝,因為還沒開始學習,教師也不用急著向學生講解,引出化學這門課程,讓學生對化學的奇妙之處有個大致的了解。再比如,在學習《奇妙的二氧化碳》這個課時的時候,可以采用“比賽吹牛奶”的方式來進行可課堂的導入。可以在兩個小燒杯里放置同樣規格大小的石灰水,注意:這個時候的石灰水是比較澄清的,一個燒杯我們放置在一邊,可以看到沒有任何變化,而在另一個燒杯里,我們用玻璃管往里面吹氣,之后可以讓學生觀察,這個時候澄清的“水”已經變的渾濁起來,這就是老師變得魔術。通過這個“比賽吹牛奶”的實驗,可以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二氧化碳的神奇之處,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好像便成了牛奶。通過這個實驗,激發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學習欲望。

2.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提高化學教學有效性

2.1用生活實物演示化學原理

初中化學的生活化教學,要求教師要能夠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給學生展示化學原理,這樣能夠增加化學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學習酸堿指示劑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新鮮的花瓣,這些花瓣要帶有顏色,教師準備一些溶液,這些溶液為水跟酒精的混合物,體積比例為1:1,把這些花瓣研碎放入到原來準備好的溶液中進行浸泡和過濾,然后得到相應的色素提取物。之后再準備一些食鹽水、肥皂水或者純凈水等,把這些色素提取物放置到不同的水中觀察顏色的變化,看看其所呈現出來的酸堿性。

2.2結合生活場景講解化學知識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從生活中提煉出的產物。教師在進行化學知識講解的時候要能充分結合具體的生活情景,把化學知識跟生活融合在一起。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知識,對常見的生活現象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卻不能說出部分生活現象的原因,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可以結合生活環境講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比如,在理解“物質的溶解度”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給大家設定一個生活場景:“大家在喝糖水的時候,把糖放在水里一會就消失了,這是跑到哪兒去了呢?那么我們加入過多的糖的話,這些糖就會沉入到水底中不再消失,為什么?”在這樣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就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興趣。

3.注重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有效性

第3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學習興趣;觀察能力;探究能力

伴隨著課程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出現了嶄新變化,但同時也顯露出一些與現代教學不相適應的地方,隨著多媒體的應用,許多老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實驗代替各種實際操作的實驗,多媒體教學的優點是省時、省事、學生看的清楚、實驗過程不會出現錯誤,但缺點是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談不上什么提高。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任何一個化學結論都必須經過實驗的驗證,才能證明其正確性,才能傳授與應用,中學生學習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為我們提供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因陋就簡的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即可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可以在實驗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可以激發起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克服對化學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減輕學生的負擔,增強科學探究的欲望。用“盆盆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帶領學生走進化學給化學課堂帶來生機和活力。

一、化學實驗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

化學實驗作為化學學科發展的生命源泉,在化學教學中起著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清晰、生動、神奇的化學實驗現象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積極性,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維的動力。初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他們學習化學的動機往往是以滿足好奇心和感興趣為主的。化學實驗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通過激發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教師的演示實驗,我們力爭做全、做好,并將老師的一言堂,改為雙邊活動,發動大家積極參與,先讓學生到講臺前做,然后,其他同學修改、補充,老師加以小結,得出正確的操作和結論。由于演示實驗是多種多樣的,實驗中所貫穿的知識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所以,這樣既鞏固驗證了所學的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認識的窗口,是人們有效地探索世界、認識事物的一種極為重要的方法,是思維的前提,如果沒有敏銳而細致的觀察,就不能深入認識事物的本質。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說復習是學習之母,那么觀察就是思考和認識之母。可見觀察能力的重要性。

化學實驗的特點在于要求實驗者從視、聽、嗅、觸、味等多種感官進行變化過程中的現象的觀察,只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感官從不同的側面去感受事物的各種屬性,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一個化學反應。

在實驗教學中,對實驗邊示范操作邊講解,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是培養學生觀察力的有效途徑,對培養學生的有效觀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學實驗中的現象較多,應使學生根據實驗目的,明確觀察的重點,養成良好的觀察方法和習慣,通過學習一些現象相似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其細微之處的差別而加以區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實驗不僅僅是為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僅僅“傳到、授業、解惑”是遠遠不夠的,要注重能力的開發,尤其是創造力的培養。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科學學科中提供了許多與實際問題相關的情境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些情境素材,通過創設相關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請看以下案例:

[案例1] 二氧化碳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了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后,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氣體能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支持呼吸,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澄清的石灰水反應等等。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運用已有知識,舉例說明二氧化碳氣體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并設計相關實驗進行探究,證明是二氧化碳的作用。

1.現象的發現:

同學們就二氧化碳的應用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現象,并提出了具體的測試措施,證明是二氧化碳的作用。例如下面幾個實驗:①二氧化碳在加壓情況下能制成碳酸飲料,如雪碧、可樂等。②進入地窖、菜窖前必須檢測二氧化碳的含量。③墻壁粉刷石灰乳以后會變白、變硬。④塑料大棚中常需補充二氧化碳。

2.設計實驗:

同學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了一些實驗,來證明上述現象確是二氧化碳的作用:① 驗證石灰乳粉刷墻壁后變硬、變白:取墻灰少許放入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泡產生,將產生的氣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變渾濁,說明二氧化碳在墻壁變硬、變白時起了作用。 ② 找兩個塑料大棚,要求土質、肥料、水分、蔬菜品種等控制相同或相似條件,然后在其中一個大棚內隔天補充二氧化碳,另一個大棚讓其自然生長,過兩周后觀察各棚內蔬菜的生長狀況,發現補充二氧化碳的大棚內蔬菜比另一大棚長勢好。

這一案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創設與課堂所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體驗科學與實際社會生活的聯系,并引導學生認識科學知識在促進社會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應教育學生如何提取情境素材并創設問題情境。 ① 從生活中提取情境素材。生活中處處涉及科學知識,我們可以運用真實的生活情景創設相關的問題情景。 ② 從已有實驗中提取情境素材。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教學離不開實驗,運用已有的實驗經驗,可以為創設新的情境提拱幫助。 ③ 從社會實際中提取情境素材。現代社會離不開科學,現代社會中處處有科學,社會實際就是一個巨大的情境素材庫。

四、化學實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的重要方式,科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將實驗教學探究學習融洽起了,不但讓學生獲得知識,學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發展學習的興趣,這是新課程的顯著特點。

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中的能動的實踐活動形式。化學實驗為學生創設了親身參與實際的情境,具有獲知、激情、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學實驗的功能和探究性學習的特征決定了化學必然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途徑。

探究式實驗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的空間,為 學生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促使學生產生質疑、問題、探索求解的創造性學習動機,并將化學學科的各部分知識、技能、技巧相互滲透、融會貫通。

總之,化學實驗是初中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幫助學生加強知識印象,開闊學生視野,即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學生自己探究,自己發現的樂趣是任何外來的家里獎勵無法比擬的。化學實驗是傳遞知識,培養能力,形成價值觀的最好載體之一。它以其豐富的內涵在化學教學中發揮著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參考文獻:

第4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一、探究學習的特征

1、具有主動性。

2、具有問題性。

3、具有開放性。

4、具有生成性和創造性。

探究學習的意義:探究性學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地學習個性發展所需要的知識,使人類群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培養健康的社會情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而這些品質都是終身學習社會所必需的。

二、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1、刺激強烈、印象深刻、不容易忘記

2、學習是主動的,且有很多親身實踐的訓練

3、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學習

4、所學習的內容可以超越課本的限制

5、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是投入性的學習

6、一學年內探索數個專題

7、說明或解釋探究,發現的過程具有挑戰性

8、教師的作用是提供指導,而不是直接的灌輸

9、科學調查是探究型教學方法的核心或中樞

10、同等重視知識技能、過程技能和探究活動

三、探究學習的優勢

1、學習者通過探究活動生成知識

2、學習者通過親身活動發現答案

3、鼓勵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

4、強調高階思維技巧,如分析、綜合和評價

5、學習者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如圖形、圖表等等組織和分析他們獲得的數據,使研究技能與知識掌握統合起來

6、學習者不僅能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能親身發展科學知識,同時能更好地理解科學的本質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必要的,但對于某些探究活動,初中學生必須儲備一定量的化學基礎知識才適合去做,初中生剛剛接觸化學,甚至對化學這門學科還處在一種迷茫和摸索階段,他們能夠用化學思維去探究問題嗎?對于這一點我一直有所疑問?或許個體的發展是不同的,但也得是有化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吧?

例如,我從所任課班級的學生中了解到,某同學:“通過對化學的一段學習,使我認識到,書中的內容多為概念,以及各種的探究實驗都為已給出的實驗過程,步驟。這就導致了學生自己沒有思考的過程,從而導致學生自己沒有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導致學生只了解到字面上的內容,不了解其實質,使化學這門科目變得枯燥無味。書中列出的一些實驗,學生們想要自己進行實踐,而又不具有相應知識儲備等等諸多因素,所以進行不了實驗,探究不出結果,對這方面的內容變得模糊。我認為學習化學,獨自思考與動手實踐是十分重要的。由學生獨立思考與設計實驗,開動腦子,進行實驗,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喜歡學習化學。”

當讓同學們做一些探究實驗時,而有些同學也這樣反應:“老師你是不是覺得我們什么都會呀?”。而多數同學這樣認為: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讓我在化學知識這一方面了解了不少全新的知識。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曾經讓同學們探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會改變嗎?根據同學們的要求我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方案。

當我在上課聽取結論時,同學們選某同學回答:“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人們所說的“溫室效應”,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空氣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溫室效應會導致:氣候轉變:全球變暖;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海平面上升;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的排放量,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而且我們已經學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要消耗二氧化碳,動物的呼吸作用要產生二氧化碳。

第5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一、以有趣的實驗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理解知識的重要手段。但在以往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往往忽視實驗的作用,將做實驗改成了講實驗與背實驗,使得原本生動有趣的實驗操作變成枯燥的理論記憶,使得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高中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與實驗親密接觸的機會,沒有了實驗的化學教學,就如同是沒有翅膀的鳥兒,失去了生機,剩下的只是枯燥的理論。對于實驗我們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要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功效,以有趣的實驗來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與總結能力。在做實驗中提高學生的操作動手能力與創造性思維,使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驗中得以再現,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實現學生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重視教師的演示實驗外,還要加強學生操作實驗,以實驗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情。

1.做好教師演示實驗。在進行教師演示實驗時,我們要嚴格按照實驗步驟,規范實驗操作,使學生在老師的影響下掌握正確的操作行為,形成科學的態度與嚴謹的作風。此外還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在一些關鍵處要善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認真觀察與主動思考上通過實驗現象來探究物質的本質與變化規律。

2.加強學生操作實驗。要將一些驗證性實驗設計成探究性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并親自實驗,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與能力,使學生主動地成為知識的構建者,在親身實驗中掌握知識、理解知識。這樣所得到的知識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以巧妙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常有疑點和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和常有創新。問題是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索的強大動力原,是學生產生不斷的學習動力的根本。

1.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所提出的問題的性質和發問的方法來考察。中小學教師若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工作是不易收效的。提問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提問作為教師重要的教學手段,從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藝術與教學效果。我們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設計出符合學生基礎知識與認知規律,能夠引發學生主動探索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心中產生困惑,進而在好奇心與問題的驅動下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要引導學生主動質疑,讓學生自主學習。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解決問題往往只需要一個知識點、一個教學技巧,而提出一個問題則需要經過認真的思考,積極的思維,才能于無疑處生疑,然后再釋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對教材、對教師持批判精神,要敢于挑戰權威,敢于質疑,勇于發表個人見解。并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與交流,讓學生的思想交匯,思維碰撞,使學生對教材的感悟、對知識的體驗產生深刻的體會,形成獨特的見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以形象的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提倡要善于運用計算機等現代技術,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思維能力。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實現了教學媒介、教學手段與教學模式質的飛躍。它從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媒介轉向多彩的教學屏幕,從單一的聽轉為多媒體教學的視聽結合,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圖文并茂、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實現了對學生的多種感官刺激,可以將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地進入學習與思維的最佳狀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初中生的特點,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用多媒體的立體與動態效果將抽象深奧的知識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興趣與思維能力。如微觀粒子的相關知識具有不可感知性,采用傳統的說與講的教學方式,利用教材靜態的插圖與模型,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不強,興趣不濃,而且難以將抽象的知識講清講透,學生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微觀的粒子宏觀化,將靜態的事物動態化,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第6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一、審視與仰望:魅力化學 中心科學

美國化學家西博格曾說過:“化學是人類進步之關鍵。”

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曾說過:“化學是為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服務的。”

美罔化學家R?布里斯羅曾說過:“中心的、實用的、創造性的,化學開辟了第二個大自然。”

品味上述幾位科學巨擘的只言片語,讓我們領悟了化學的魔力與魅力。

1.究其名。人類有意識地變革物質的活動,最早追溯到制陶上一遠古人類生火用火過程中的偶然發現。其后,我國戰國時期出現了煉金術。并逐漸傳人阿拉伯并由當地人創造出一個新詞語――煉金術(alchemy)。Alchemy中的“al”是阿拉伯語中的定冠詞(“這個”),chemy源于埃及的kemi(“黑色土壤”)。有趣的是,“化學”在英語中叫Chemistry,在德語中叫Chemie,在法語中叫Chime,與阿拉伯語“alchemy(煉金術)”在拼寫上都很相似,能說是偶然的巧合嗎?

我國最早介紹近代化學知識的書籍,是1855年出版的《博物新編》。1856年英國來華傳教十韋廉臣出版的《格物探源>最早使用了“化學”一詞:“讀化學一書,可悉其事。”1857年英國的偉烈亞力則開宗叫義地把“chemistry”譯作“化學”,并首度給“化學”下了一個非常中國的定義:“乃研究物質本質之學問也。”

中國學者謂之“化學”――任何物質的形態或質地發生轉改,皆可用“變化”一詞。“變”“化”兩個字可連用、分用、單用。然而細考起來,“化”比“變”更富有質變的含義,例如紙張燃燒后,我們說“化為灰燼”,而非“變為灰燼”。因為化學主要是研究物質發生質變規律的,所以取名“化學”,而非“變學”,不能不說是一個經典的名詞。

不得不說的是,倘從古文字比較學視角考量,“化學”之“化”簡直彰顯著我們先人的哲學智慧。如圖l所示,“比”“從”“北”“化”,大家可能發現了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由“人”字構成。“比”實際上是我們人認識的起點,兩個人才能比較,如果不是人跟人比,而拿動物比,就產生不了這種感覺。比完了之后是什么呢?“從”也即跟從、學習、模仿。“北”則代表兩個人背向而站、背向而坐,進而延伸為反對、相悖。“化”是什么呢,一個正人、一個反人,動態轉化。也即經過一定階段,“比”過了,“從”過了,“北”過了,就進人了“化”的階段、境界。

2.辨其美。

(1)物質形態美。如食鹽顆粒的規整,結晶硝酸鉀的奇異,鉆石的晶瑩華貴,各類寶石的奪目光彩,碘蒸氣的升騰,液氮的揮發,干冰的流動……

(2)物質結構美。譬如同樣是碳元素的單質,晶瑩剔透的金剛石具有正四面體結構的空間網狀結構,質軟、可導電的石墨則是層狀的結構,C60是60個碳原子組成如足球形狀的奇妙結構。晶體都是以內部的原子、離子或分子有規則地排列成具有幾何外形的固體,它們的萬千儀態取決于結構的和諧、秩序和多樣性。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可以驚異地顯示出物質的微觀結構,STM掃描隧道顯微鏡圖像已能使我們從清晰的照片中領略到化學的結構美。

(3)物質應用美。化學物質的社會功用價值是它的實用美。如霓虹燈把現代都市的夜晚打扮得繁花似錦,高分子材料引導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等。人類的吃、穿、住、用、行等都與化工產品有關,化學發展美化著社會,美化著生活,美他著人類自身。

(4)物質變化美。化學物質美是化學變化美的終極表現。鉆木取火、百煉成鋼、燒石成灰(指生石灰)……形象地描述了化學變化美;現代生活中的節日焰火、彩色照片等化學變化之美表現在其過程中的色態萬千、變化紛繁。

(5)化學創造美。曾幾何時,人們不再茹毛飲血,而代之以鉆木取火;曾幾何時,因為有了紙,人們不再手把竹簡;曾幾何時,人們不再只依賴棉制衣服,而更多地穿著化學纖維織物;曾幾何時,人們不再青睞桐油涂抹的木制器具,而代之以塑料、橡膠制品;曾幾何時,人們生病時也開始使用化學合成藥物――西藥……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用化學手段創造了新型材料和新的物質。

(6)化學精神美。在歷史的長河中,科學家們積極探索、無私奉獻的精神,本身就是對科學的嚴謹美。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說過:“化學可以給人以知識,化學史可以給人以智慧。”諾貝爾用一生的積蓄創立獎項,是無私奉獻美;鮑林反對戰爭為對付毀滅性武器所作的努力,是正義之美;凱庫勒“夢”到“苯環”的結構,則包含了神秘美……。

3.察其用。化無為有,化害為利,變廢為寶,變少為多。

4.諧其趣。

(1)“2+1=2”。傳說著名數學家高斯曾經臆斷,科學規律只存在于數學之中.而化學不在精密科學之列。阿伏加德羅反駁說:“數學的確是自然科學之王,但沒有其他科學,就會失去它的真正價值。”高斯很生氣:“對數學來說,化學充其量只能起一個女仆的作用。”阿伏加德羅并沒有被壓服,在高斯面前將2 LH2放在1L的O2中燃燒,生成了2L的H2O(g)。阿伏加德羅十分自豪地說:“請看吧!只要化學愿意,就能使‘2+1=2’,數學能做到這一點嗎?”

(2)“5+5 >10”。向一支10 mL規格的量筒中,注入5 mL工業酒精(質量分數95%);然后將量筒稍稍傾斜,繼續小心注入5 mL汽油至量筒的10 mL刻度處。操作過程中,時刻注意手臂不得接觸筒身(以免人為因素使液體變溫)。接著將混合后的液體謹慎振蕩使其充分混合,靜置,觀察,您會發現乙醇與汽油混合后的液面居然明顯地高出10 mL刻度,出現了“5+5 >10”。

(3)“種瓜得豆”。維勒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這位化學先哲“有意栽花制NH4CNO,無心插柳得CO(NH2)2”的奇遇膾炙人口。這個發現就當時看來,的確是很另類的“重磅炸彈”。那個年代,“唯生命力論(有機物只能取自有機體)”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即便是高端學者也奉若神明,你一毛頭小子能奈之若何!好在歷史是公證的:這個“種瓜得豆”的創舉成就了這位“有機合成之鼻祖”。

二、銜接與過渡:從初中升華與大學接壤

進入高中,化學的學習會呈現有別于初中內容的四大特征:

1.認識物質的角度將發生變化。初中階段是以簡單物質來認識化學,從宏觀角度來認識化學反應。而高中則從多個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梳理,不僅從宏觀角度,還從微觀角度認識化學反應,而且對化學反應的快慢、限度等問題進行探討。這就要求大家在學習時能認真體會物質的各種分類方法,在適當分類的基礎上研究物質及其變化。

2.實驗的探究性將有所加強。高中學習的自主性遠強于初中,體現在化學實驗上就是實驗的探究性將會有所加強。學生應在掌握基本操作和規范要求的前提下,感受實驗在化學研究中的工具性,體會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這就要求大家,首先,不能畏懼實驗,要敢于實驗,敢于探究,化學實驗只要符合規范是相當安全的。其次,要做好化學基本操作和實驗設計的準備工作,做實驗時決不能出現“照方抓藥”的情況。最后,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使自己在實驗過程中能體會到是在用實驗解決問題,能夠獨立完成實驗報告。

3.處理定量問題的角度將發生重大變化。從初巾化學到高中化學對物質及其變化的認識將經歷一個從定性到定量的轉變,即不僅在更大的范圍內學習物質性質,還要求從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物質的組成和變化。初中也涉及了一些定量關系,但它們是以質量關系為主的。而高中階段引入了物質的量的概念,它把質量關系轉變為數量關系,并以物質的量為中心聯系物質的質量、粒子的數目、氣體的體積、溶液的濃度等。使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定量計算變得簡單明了,提高了對化學計算的要求,使計算更好地為研究物質及其變化服務。

4.學科思想將更加突出。元素守恒、電荷守恒、平衡原理、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物質的鑒別等學科思想在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將更加突出。要學好化學就要了解它們,運用它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高中化學時要“圍繞五大特征,細化三十三點”,善于與初中化學進行比較,從比較中發現初高中化學的異同。

(1)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①初中學習了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出氫氣;高中將學到鈉與水反應,鋁與強堿溶液反應,也均會生成氫氣,金屬與強氧化性酸反應一般無氫氣生成。②初中學習了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把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鉀、鈣、鈉、鋇除外);高中將學到鈉可以從鹽溶液中置換出氫氣,在高溫熔融狀態時鈉能置換…鉀(利用平衡原理)。③初中學習了可以利片j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元素的金屬性強弱;高中將利用金屬和水或酸反應放出氫氣的難易程度、金屬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電化學原理等知識來比較元素的金屬性強弱。④初中教材是從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高中教材將從化合價升降及電子轉移的角度分析氧化還原反應。⑤初巾學習了燃燒是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牛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高中教材認為劇烈的發光、發熱的氧化還原反應都是燃燒。⑥初中教材認為鹽酸、硫酸、硝酸是三大強酸,高中教材提到高氯酸的酸性更強。⑦初中教材提到溶液是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用質量分數表示溶液的組成;高中教材提到分散系是由分散質和分散劑組成,用物質的量濃度表示溶液的組成。⑧初中教材認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為有沉淀析出、氣體放出或水生成,高中教材認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為有難溶物質、揮發性物質或難電離的物質生成。⑨初中學習了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的質量加上中子的質量,而高中將學到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根據該元素的各種核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⑩初中提到在酸的制取中要符合“強酸制取弱酸,不揮發性酸制取揮發性酸”原理;高中將學到氫硫酸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制取硫酸,亞硫酸和溴水反應生成稀硫酸和稀鹽酸。⑩初中對元素的定義為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高中則利用核素概念來解釋“同一類原子”的含義。⑥初中只學習了普通氧化物,高中將學習過氧化物、超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⑩初中學習了金屬氫氧化物與酸反應牛成鹽和水;高中將學到氫氧化鋁既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也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⑩初中只簡單地介紹了離子的形成,高中將從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等化學鍵角度認識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及各種晶體等。⑩初中學習了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高中將從不同的分類標準…發,認為銅可以溶于氯化鐵溶液。⑩初中認為沉淀物在水溶液中不溶解;高中認為沉淀在溶液中會部分溶解,沉淀與溶解之間可以達到沉淀、溶解動態平衡,比如難溶電解質AgCl在溶液中能部分電離。⑥初中只簡單地介紹了離子化合物是由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元素形成,非金屬元素之問形成共價化合物;高中認為非金屬元素組成的銨鹽為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也可由金屬和非金屬元素形成(如 AICl3)。初中學習了物質顏色褪去是發牛吸附作用的物理變化;高中將學到的漂白作用可能涉及氧化反應、化合反應、吸附作用,有些是化學變化。

(2)元素及其化合物。①初中學習了氧氣支持燃燒,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高中將學到氯氣、氮氣、二氧化碳也支持燃燒(如鎂帶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燒)。②初中學習了同素異形體,包括氧氣和臭氧,白磷和紅磷等;高中將學到同素異形體各種單質的結構不同,相互之間的轉化是化學變化。③初中學習了氧元素常見價態為-2價,氫元素為+1價;高中將學到過氧化氫、過氧化鈉,其中的氧元素為-1價,氫化鈉中的氫元素為-1價。①初中學習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繼續通人過量二氧化碳,溶液恢復澄清;高中將學到的二氧化硫也可以產生此現象。

(3)化學反應。①初中學習了鐵、鋁能和稀硫酸、稀鹽酸反應,高中將學到鐵、鋁能在冷的濃硫酸、濃硝酸中發生鈍化。②初中學習廠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高中將學到鐵和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③初中認為化學反應一般是唯一的,且無副反應;高中認為反心物的條件、川量不同,化學反應就不同,有時還可以發生副反應等。

(4)化學實驗。①初中只學習了試管、酒精燈、燒杯、量筒、托盤天平等基本儀器的使用和藥品的取用、導管的連接等;高中將學到過濾、蒸發、結晶、蒸餾、洗氣、滲析、分液、鹽析等分離、提純物質的方法,酸堿滴定,一定物質的量溶液的配制等。②初中提到的溶劑常見的為水,高中將學到的溶劑可以是二硫化碳、酒精等。③初中學習了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高中將學到的膠體也具有吸附作用。④初中學習了用膠頭滴管滴加試劑時,不能把滴管伸到試管內;高中將學到在制取氫氧化亞鐵時,必須將膠頭滴管伸到液面以下,以防止氫氧化亞鐵被氧化。⑤初中學到實驗操作中需防止液體倒吸,高中將學到的某些實驗操作中需防止氣體倒吸。⑥初中學習了實驗藥品通常進行密封保存,高中將學到有些藥品還需用水、煤油、石蠟等進.行液封。⑦初中學習了石蕊試液遇酸變紅,高中將學到石蕊試液遇濃硝酸先變紅后褪色。

(5)化學計算。初中是從質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高中將從物質的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

三、方法與技巧:點金之指 高飛之翼

求學苦學固然重要,方式方法最為關鍵。那么何謂學習方法?①方法好比指頭。傳說有一天,呂洞賓路遇一個可憐的窮孩子,就用手指將一粒小石子點成金子送給他,小孩搖了搖頭;呂洞賓便又將一塊大石頭點成金子送給他,他仍然搖了搖頭;呂洞賓索性將一座山點成金子送給他,小孩還是搖搖頭。呂洞賓有點生氣地問:“你究竟想要什么?”小孩說:“我要你點石成金的指頭!”②方法就是翅膀。常言道:“風帶給云的飄逸是短暫的,翅膀帶給鳥兒的飛翔是永恒的。”③方法更是價值。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的感悟是:“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從中不難窺見學習方法的重要性。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我們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各位同學要從高一出發,注意以下學習方法。

1.搶先吃透學科特點。知識容量顯著增大,知識系統空前增強,學習進度大幅加快,學習能力要求提高。

2.倚重常規,爭求長效。課前預習,事半功倍;專心聽課,當堂掌握;及時復習,鞏固深化;獨立作業,反思感悟。

3.強化記憶,不廢偏方。化學知識中有很多的內容需要記憶,而且很多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德國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記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記憶與遺忘”恰好相反,并給出了“遺忘曲線”。他認為:“先學習到的知識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遺忘,然后會逐漸減慢。而已經長時間記住的東西,則很難被徹底忘記。”規律如下:

(1)對無意義的材料的學習比對有意義的材料的學習在難度上幾乎高9倍。

(2)我們學習的材料越多,需要次數越多的重復學習,所用的時間也越長。

(3)材料在學習后幾個小時遺忘最快,隨著時間的推延,材料遺忘越來越少。

上述規律為我們鞏固學習成果提供了依據,首先,是每學完新的知識以后,一定要當天看書復習,完成當天的作業,一定要把復習工作安排在遺忘之前。其次,是將無意義的材料轉化為有意義、有聯系的材料學習,要理解性地去記憶。再次,分散學習比集中學習更優越。最后,定期復習與白測,可以是日測、周測、單元測,也可以是全書測,或者隨時測驗。

4.化學上常用的幾種記憶方法。

(1)把必須記憶的概念、規律和理論編寫成順口溜等便于記憶。譬如對化合價的記憶: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鋇鈣鎂鋅,三鋁四硅二三鐵,二四六硫三五磷。碳氮硫氯多價態,物質類別細分清。再如對元素周期表結構的記憶:一表橫七豎十八,三長三短一不全。七主七副八和零,鑭系錒系列后面。

(2)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理解記憶。譬如H2還原Cu0的實驗中,對于氧化與還原,被氧化與被還原,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性與還原性,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概念,只需要記住其中的一方即可,另一方概念便可迎刃而解。

(3)將相關的概念列成關聯圖進行記憶一一圖式記憶。譬如學習“物質的量”時,抓準物質的量這條主線,將各個概念與物質的量的關系圖梳理清楚。

(4)采用對比的方法進行記憶――對比記憶。對比記憶就是分析聯系各種物質、各種概念之間相似、相異比較的記憶,在比較的過程中,分析判斷加工,信號多次強化,各事物在大腦中建立聯系,使記憶的事物持久。

第7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關鍵詞】化學 教改 課堂應用 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核心在于“合作”二字,之所以說合作教學法在化學學習中十分重要,是因為化學這一學科本身就需要以合作為前提,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需要幾個人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積極的開展探討,提出自己的意見,通過互相協調順利的完成化學實驗。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培養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在抒發個人見解與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能夠對化學的學習具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所以說在初中化學中運用合作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對于現代化的教學改革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1以合作學習為基本意識

在進行化學學習前,首先要將一個班級的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在分組時應該注意,不能一味的將成績優異的學生分為一組,應該按照“好、中、差”進行有機的搭配。也就是說在一個小組中,既要擁有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也要具備學習成績較弱的同學,這樣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在整個組建小組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到不同學生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是具有一定差異的,在心理素質方面也有所不同,應該充分的將這些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在內,以達到良好的組建效果,因為組建小組是進一步學習的前提條件,只有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特點,才能實現分組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每個小組中,還應該選出一個組長,起到管理小組的作用,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應該充分的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特點,積極的提高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熱愛。因此教師應該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與合作關系,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例如不定期的開展一些合作式的活動,對于表現優異的小組應該予以一定的表揚,以此作為榜樣的力量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化學學習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進行“鹽酸除鐵銹”的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有積極的進行探索,才能使實驗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2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有效途徑

首先,學生要想建立起一個合作的意識,就要善于傾聽,將這其中的疑問積極的指正出來,例如在進行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時,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進行實驗,就會發現學生的激情沒有充分的激發出來,對未知事物的探索意識也不強,此時可以先不進行實驗,令學生自己思考:如果氧化銅與稀鹽酸發生反應,那么所產生的反應將會是什么樣子的,化學的產物又是什么,并且根據以往的學習將化學方程式寫出來,此時再進行實驗課堂的效果就會更加融洽,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實驗上,想對結果一探究竟,并且還會在整個過程中提出疑問,進一步加深學習的效果。其次,化學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大膽發言,提出自己的見解。實驗的作用是對理論知識的再現,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所以在化學學習中教師應該專門為學生預留出討論的時間,將整個實驗活動交由學生處理,以此實現更加理想的化學學習效果,學生們各抒己見,在這里學生的程度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對學習的熱愛以及對化學的興趣。第三,整個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來說可能是輕而易舉的,但是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卻具有一定的難度,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也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要不斷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實現互幫互助的效果,在小組內積極的開展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活動,有效的實現合作學習的價值核心。

3合作學習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因為在化學學習中,實驗是一種基礎性的方法,也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本文以“水的凈化”這一課題進行討論,觀察小組合作學習法在整個過程中的應用。首先要對學習的目標加以確定,這一項實驗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更加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完成這一研究課題后就可以在家中自己制作一個簡易的凈水機,由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驗前,學生應該先熟悉相應的知識,以便在后續的實驗環節中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要明確課程的重點并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本身,更是要讓學生掌握整個結論是如何形成的。其次,對學習目標加以確認,并且掌握凈水的方式,如蒸餾、沉降等,不同方法具有不同的過程,學生在一邊實驗時,一邊掌握不同凈水方法的特點,以此提升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整個環節的難點在于如何令學生掌握凈水技巧,并且教師要對相應的步驟予以一定的指導,使學生順利的完成實驗環節。第三,在小組之中積極的開展討論,將不同凈水方式的特點以及步驟記錄下來,學生對于難以理解的問題也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指正,通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得到解決,在整個活動中,這一環節是重中之重,所以教師應該令學生展開充分的交流并且進行傾聽,以便在下一次活動中改正不足之處,使合作學習的活動發展得更好。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避免小組討論流于形式,假討論,賦予表面。在學生對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時一定要先獨學、靜學,每位學生在腦海中先形成自己的意識,當學生的思維打開后,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在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后,進行小組內合作交流,互相討論。在小組內應重點交流做標記的題目,由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展示思路。組內都不會或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應由組長記錄并反饋給老師。最后,進行效果反饋與合理評價。交流和小結后可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提出問題,讓不同學生回答來檢驗教學效果。同時讓各小組評論本組和其他小組的實驗方案的優劣。最后老師來評價學生的掌握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學習中的表現等,多褒獎,少貶低,以激發學生進行下一輪學習的積極性。

4結語

總之,“合作學習法”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會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袁秀花.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2]屠衛明.“金字塔”式的合作學習在科學中的應用[J].神州,2013(19).

第8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關鍵詞:如何培養學生化學學科質疑能力

教育家克萊?P?貝德福特所說:“你一天可以為學生上一課,但是如果你用激發好奇心教他學習,他終生都會不斷地學習”作為中學化學教師,激發和維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問題,不斷提出問題,并認真地解決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關鍵所在。下面,我就中學化學教師在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質疑的一些技巧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培養疑能力的重要性

中學化學擔負著傳播基礎化學知識,發掘培養化學科研后備人才的重任。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是基礎化學理論和基礎元素化學,其特點是知識點較散,有些內容又很抽象,特別是高中化學更是如此,因而很多在初中對化學懷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后漸漸地失去了對化學的興趣,因而,作為中學化學教師必須努力學習中學化學教學法,研究中學化學教學的獨特的規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其中,學會并掌握在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質疑的能力也是中學化學教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其重要性為:

(1)有助于化學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可以反饋評價,調控教師的教學;有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將知識能力的提升與實踐感悟融為一體。學生自主提問比教師本身提問,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更有助于學生知識思維能力的提高。

(2)從教育學的角度講,質疑即提出疑難問題,激發學生質疑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可以啟發思維,發展智力;也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擴大思維廣度,提高思維層次,但更重要的在于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

(3)從社會發展需求的角度講,現代社會需要有獨創性的人才,勇于探索和實踐,勇于懷疑的人才,而這些良好的品質,都源自于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質疑能力的方法

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關鍵在于怎樣使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具備提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我們學過的知識點,遇到過的各種各類事物腦子里能不斷出現“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之類的問號。讓學生學會“生疑”,從而學會質疑,從心理上創設質疑情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由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學生的質疑能力是有限的,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質疑能力訓練,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示范一些思維方法。

(1)過程分析法。一個知識點一種理論出現,總有他的形成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對一種理論的演變到另一種理論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疑點與學生分析,使學生在解決這些疑點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新的理論。

(2)矛盾法。事物的發展與產生總是與其對立的一面是分不開的,因此,找到問題學,應在教學過程的最佳處設疑。因為適當的目標設置能夠喚起對象的多種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對象激發相應的動機。選擇好的設疑時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及時反饋學生信息。教學的最佳處可以是難以把握的,理解上存在困難的,有好的建議,好的方法,寫到作業本上。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質疑氛圍。以下幾種情況:即當學生的思想囿于一個小天地無法”突圍”時;當學生疑惑不解,厭倦困頓時;當學生各執己見,莫衷一是時;當學生受舊知識影響無法順利實現知識遷移時。例如在講授氫氧化鋁的兩性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演示Al(OH)3分別和HCl,NaOH反應的實驗,然后設疑:為什么Al(OH) 3既能和鹽酸反應又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鹽和水呢?氫氧化鋁究竟是酸還是堿呢?接下來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的興趣能較好地得到激發,并促使學生去認真地研讀教材。

(3)開放想象法。想象是創造的源泉,也是創造質疑的源泉。通過想象來質疑,有助于開發思路,拓寬質疑角度。自然科學的發展是無止境,讓學生在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質疑,有利于學生的創造性學習,也為素質教育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三、培養質疑能力的注意事項

教師為了達到逼學生提問,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中不要把一切問題都講出來,讓學生有問題可提。發現和提出問題要有個過程,切不可心急,欲速則不達。

(2)因勢利導,逐步克服為提問題而提問題的傾向,使提問更有價值。

第9篇:初中提高化學的技巧和方法范文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既是化學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化學教學效果提升的核心手段。而多年的化學教學實踐證明,以學生手腦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親身經歷和體驗”,將教師在黑板上講實驗轉變為學生動手親自做實驗,是切實提高學生化學素養與能力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有序遞進”,可以有效加強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1 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出發,梳理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三個維度的新標準與新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梳理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時,不再是像傳統教學中只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不再僅是著眼于教師對于學生的單向化學知識的信息輸出,學生也不再是單純地被動接受教師整理好的現成化學知識系統。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實驗教學內容的選取與要求或目標的設定上必須在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吃透教材,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進行審視,進行合理取舍,認真梳理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

例如,配合物知識是較抽象的知識,如果一味強調知識性傳授,學生興趣不大,因而課堂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認真梳理這一段內容,把握好內在邏輯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教師可以將這一節化學課精心處理,使之成為三個維度兼顧的好課。

首先,播放一段精彩的經典戰爭影視拍攝花絮,配合教師現場逼真的流血化妝表演,顯示出三價鐵離子與硫氰酸根離子(SCN-)形成的配離子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配合物理論的興趣。這就是讓實驗的興趣激發、新課引入功能充分發揮。

然后,分小組完成一個探究實驗:將不同種類的固體(CuSO4白色,CuCl2·2H2O綠色,CuBr2深褐色,NaCl白色,K2SO4白色,KBr白色)各少量融入足量的水,觀察后討論,哪些溶液呈天藍色?實驗說明什么離子呈天藍色?什么離子沒有顏色?進而指導學生小結,呈現出天藍色的物質是水合銅離子即[Cu(H2O)4]2+、四水合銅離子。這樣,結合此例,說明類似于水分子提供孤電子對給予銅離子形成的化學鍵叫做配位鍵;通常把金屬離子(或原子)與某些分子或離子(稱為配體)以配位鍵形成的化合物稱為配位化合物,簡稱配合物。這樣,實驗在化學知識探究中又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著,讓學生進行一次分組實驗,目的是延伸知識鏈,發展化學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與觀察能力,培養科學的探究方法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合作探究的習慣與意識:向硫酸銅溶液里逐滴加入氨水,看到什么?(形成難溶物)繼續添加氨水,難溶物溶解,得到深藍色的透明溶液。此時,若加入極性較小的溶劑(如乙醇),那么又看到什么現象?

2 從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各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出發,考慮不同實驗教學內容之間的時空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

從義務教育九年級開始,學生正式開始化學課程的學習。在初中階段接受的是化學最基本、最常見的常識性內容。無論是化學知識還是化學方法,都是出于初級學習者的水平,特別是實驗能力,應該說才具備了一些起碼的操作能力。例如,講到化學實驗基本方法相關內容時,考慮到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化學,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復習初中已學的實驗注意事項,并讓學生在實驗室練習簡單的實驗操作;接著,讓學生在實驗室分組實驗,教師可以邊演示邊讓學生同步實驗,讓學生反復操練容易出錯的步驟,并指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的注意要領。

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要符合辯證法的,學習過程也是一個有序發展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化學實驗能力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自己完成一些典型的化學實驗,從化學實驗的探究目的、方案設計、器材配備、操作步驟設計、實驗步驟的實施、現象的觀察與記錄、化學量的稱量測量與記錄、化學反應條件的設置、反應過程的中間干預或適當延續、器材在使用中的變化、實驗結束后的數據歸納整理與概括推理以及器材的清理與保管等,每個環節教師都應該督促學生自我糾錯,可以開展自評與互評結合的方式,在練習中不斷提高實驗技巧,掌握了某種技巧后再進入新的實驗中實施技巧,取得預期的實驗效果。這樣,既增強了學習效果,又使得學習化學的信心有所增強。

比如,《化學2》安排的第一章內容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周期律”,教材中沒有對應的實驗。元素周期律本身就是從不同元素在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特征與表現出的化學性質中概括出來的,因此,教師不妨放手組織學生進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歸納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的相似之處與不同之處。這樣的教學處理讓化學實驗在高中實驗中發揮了最大化的教學功能。

3 從學校的物質條件與國家、地方、校本三級教材開發的現狀出發,緊密結合社會教育資源,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安排實驗教學內容的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

新課程標準的亮點之一就是鼓勵地方、學校結合地方特色、學校校情在國家教材之外編寫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這是每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但是,開發地方教材與校本教材要緊密結合社會教育資源,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安排實驗教學內容的順序與合理的遞進關系。這就需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

例如,縉云中學附近有農業生態園。那么,在安排高中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的教學時,可以結合有機化學的相關章節內容,組織學生參觀生態農業園,經由學校與對應管理者協商,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有機化學知識與有機化學實驗的技能,親自完成一些涉及生態、環保的有機化學實驗以及涉及農業植物保護的有機化學實驗。這樣讓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極大提高有機化學實驗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態環保意識。

我國目前正處于快速工業化的時期,人口城鎮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帶來的生態壓力、環保壓力異常巨大。在有機化學教學中還可以結合學校周邊的水環境、土壤環境,組織學生運用學過的有機化學知識,通過相關的有機化學實驗,分析環境中的化學因素,進而尋求其原因,向當地社區提出合理化建議。這樣,化學實驗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增強了,一舉兩得,真正讓科學為社會發展服務,而這是化學教育的根本宗旨之一。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日韩av免费在线不卡一区|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男男欧美一区二区| 女同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337p粉嫩大胆色噜噜噜|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少妇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丰满少妇69激情啪啪无| 国产精品卡1卡2卡3网站|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链接| 吃下面吃胸在线看无码|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av人片久久| 国产丝袜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交换国产一区内射|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中文字幕少妇人妻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福利在线精品剧情尤物| 一级有乳奶水毛片免费| 撕开奶罩揉吮奶头高潮av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91性视频| 国产97色在线 | 免| 播放男人添女人下边视频| av手机版天堂网免费观看|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 国产91在线|中文| 国产成人av乱码免费观看| 97福利视频|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网站免费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