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環境設計的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果樹;設施栽培;微環境;要求;無公害;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9-0084-02
果樹設施栽培是指利用塑料大棚、溫室或其他設施,通過改變或控制果樹生長發育的環境因子(水分、二氧化碳、光照、溫度等)來對果樹生產進行調控的一項新技術[1-4]。我國的果樹設施栽培起步較晚,但在葡萄、草莓、桃、杏和櫻桃上發展很快,其栽培技術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果樹設施栽培對微環境的要求及其無公害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1 果樹設施栽培對微環境的要求
1.1 光照
光合作用是果樹形成產量和品質的唯一途徑。葡萄的生長發育受設施及其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在以促成栽培為主要目的的情況下,葡萄的收獲期可明顯提前。對桃、草莓、葡萄、砂梨等的研究均表明,設施內的果樹葉片大而薄,光合性能低,導致群體光照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另外,果實采收后,大多數果樹表現為補償性生長,枝條返旺徒長,影響了花芽分化。設施內由于光、溫、水、氣等環境因子發生改變,果樹光合特性的改變也是一種適應性變化,這種變化應該是各種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果。設施內光照可通過以下措施來進行調控:一是適宜的樹形及整形修剪,可增加樹體受光量[3];二是采取適宜的設施行向及采光面角度,如日光溫室多采用東西行向、大棚采取南北向;三是設置鈉蒸氣燈、鹵化金屬燈、白熾燈等進行人工補光;四是利用反射光,地面鋪設地膜等反光材料;五是選擇透光性能好的覆蓋材料,使用無滴膜。
1.2 溫度
落葉果樹只有正常通過冬季低溫解除自然休眠后,方可進行早熟栽培或促成栽培[5]。因此,果樹設施栽培成敗的關鍵是溫度調控水平。落葉果樹進入自然休眠后,如若解除自然休眠需要一定限度的低溫量,而后才能進行正常的萌芽開花。在休眠期間,果樹花器官仍繼續進行分化和發育,若在果樹解除自然休眠后即進行扣膜加溫,如果溫度過高,升溫過快,花器官分化發育太快而發生畸形變態。落葉果樹設施栽培加溫之前,應先使其自然休眠得到解除,如果果樹低溫累積量不足,沒有通過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溫,使環境條件適宜生長發育,果樹也不萌芽開花,有時即使萌芽,但不整齊,生長結果不良[6]。但如果保溫措施不當,導致夜間及日出前設施內氣溫低于設施外氣溫,也會造成設施栽培的失敗。總之,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從扣膜至花期前后氣溫管理,白天一般在20~25 ℃,不能超過25 ℃,夜間在5~10 ℃,不能低于5 ℃。一些C3植物如核果類、草莓、葡萄等果樹,在溫度為25~30 ℃時最適合進行光合作用。
1.3 CO2
空氣中的CO2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碳源。果樹光合作用對CO2濃度的增加呈正相關響應。設施內CO2濃度達外部3倍時,光合強度提高到原來的2倍以上,而且在弱光下更明顯。因此,可利用增施CO2的方法來增加產量。清晨和晚上大棚內的CO2濃度較高,而午間較低,與植物的光合速率呈負相關。大氣中CO2的濃度一般為300 mg/kg,遠不能滿足果樹光合作用的需要。設施中葉片的光合作用因CO2濃度偏低而被限制,應采取措施使CO2含量提高。另外,CO2還通過改變氣孔對蒸氣壓差的響應控制氣孔的關閉來影響光合作用。在生產上提高設施內的CO2可采用以下措施:一是CO2氣肥發生法等方法來提高CO2濃度;二是直接施入液體CO2;三是燃燒油、丙烷、天然氣等產生CO2;四是施充分腐熟的純廄肥。在生產上應根據不同樹種品種的不同生育期的要求合理調控,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1.4 濕度及其他
濕度(包括大氣濕度和土地濕度)也是影響設施栽培的一個重要因素。可根據不同樹種品種的不同生育期要求合理控制不同時期土壤濕度。設施內濕度一般達80%~100%,往往比露地高,易造成植株霉菌感染。對于設施栽培果樹,開花坐果期空氣相對濕度一般為50%~60%,其他時期應在80%以下。開花期濕度大,花粉粘滯,生活力低,不利于授粉。果實發育后期,適當控制土壤濕度。濕度調節主要靠嚴格控制灌水、通風換氣、覆蓋地膜、采取適當噴霧或地膜下澆水等措施。另外,由于施肥等原因在設施有限空間內排放出少量的有毒氣體,也會對設施內微環境產生很大的危害。
2 果樹設施栽培無公害生產技術
果樹設施栽培是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通過調控環境因子而生產果品的形式。果樹設施栽培以其極高的經濟效益和較短的生產周期吸引了大批生產者。南方的避雨栽培、北方的提早和延遲栽培都發展迅猛,為調節果品供應、豐富群眾的菜籃子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果樹設施栽培空間小,相對封閉,易于向無公害產品發展。而且設施栽培生產的果品本來就是以進入到高消費市場為目標的,因此從長遠利益來看,設施果樹的無公害生產也是勢在必行。但由于各地環境差異大,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產出的果品優質果率低,不能達到無公害果品的標準。根據前人多年的果樹設施栽培研究和實踐,將果樹設施栽培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2.1 樹種及品種選擇
設施栽培空間高度有限,較矮化的樹體有利于栽培管理,截至目前,進行果樹設施栽培的樹種已達35種之多[1,4]。其中,常綠果樹有檸檬、枇杷、芒果、溫州蜜柑、金柑等23個樹種;落葉果樹有日本梨、無花果、葡萄、桃等樹種。國內用于設施栽培的果樹主要有桃、櫻桃、草莓、葡萄等,雖然其鮮食品質佳,但不耐貯藏,也只集中在落葉果樹促成栽培上。在品種選擇時應從品種的成熟期、鮮食品質、需冷量、品種或砧木組合的矮化效應等幾個方面考慮。
葡萄設施栽培中品種的選擇,必須具備耐高空氣濕度、耐弱光、需冷量小、早熟性狀好、品種優良等特點,可供選擇的品種有無核8612、無核8611、乍娜、風凰51、京亞等[3]。保護地桃的品種選擇應考慮低溫需求量、果實發育期2個因素[7],生產中的主要栽培品種有千年紅、中油4號、曙光、五月火等油桃品種,而栽培普通毛桃較少。因此,普通毛桃進入設施內栽培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2.2 選用矮化、半矮化砧木
設施栽培的落葉果樹主要是核果類(桃、李、杏和大櫻桃)和漿果類(葡萄、草莓),而在樹體的控制上應用PP333的主要是核果類的桃、李、杏和大櫻桃。從目前試驗情況看,桃、李、杏暫時無合適的矮化砧木,但矮化中間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樹體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少PP333的用量。大櫻桃設施栽培選用吉塞拉5號作砧木,可大大削弱樹體長勢,降低單株高度,促進早實豐產,輔以拉枝、摘心、扭梢等合理技術措施,完全可以不使用PP333。
2.3 采用合理樹形,適當修剪控干及限根栽培
核果類、桃、李、杏和大櫻桃的設施內樹形,由于受設施高度限制,90%以上是以開心形為主,但開心形必須輔以大量PP333來控制因削除頂端優勢而引起的樹體旺長。因生產中應用廣泛,群眾已普遍掌握。但設施內栽培核果,自由紡錘形利用樹體本身對激素分配的調控,輔以拉枝、環剝,利于控制樹體高度和樹冠。針對不同樹種、品種,可以在設施內南面2株用開心形,北部大部分樹用自由紡錘形。日光溫室栽培油桃,由于溫室空間小、栽植密度大、肥水條件好,易造成群體郁蔽,光照差、濕度大,導致徒長,影響產量和品質。針對這些問題,應加強綜合管理,改進整形修剪模式,運用低干矮冠、結構簡單、樹形不一,整體斜面和冬疏放、春重剪、夏更新、秋控旺等技術,使修剪后發生的新梢只有1次健壯生長,并用這一次枝結果,有效解決以上問題[8-9]。
由于設施栽培受空間限制,因此要求樹種矮化、緊湊,以利于密植、調控。目前,生產上主要通過人工進行控制,如在生長季應用生長調節劑或在采收后重回縮、間伐控冠促花、保持產量,出現很多不良后果。在果樹如桃、李、杏、櫻桃、葡萄等設施栽培中應用限根技術,效果較好。目前,主要有槽式限根、容器限根、機械限根、臺式限根等限根方式,其中以容器限根較多,主要是用口袋、木箱、陶盆、塑料盆等[10-11]。
2.4 科學施肥
果樹在設施栽培過程中肥料用量較大。提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施肥選用有機肥、復混肥,降低氮肥用量。在土壤環境合適的情況下,尤其注意科學合理施肥,避免污染土壤和環境。無機肥料主要指氮、磷、鉀等化肥或復合肥料,是在設施果樹生長發育的某個階段追施,要通過測土進行配方施肥。硝態氮肥的過量施用容易積累硝酸鹽,造成土壤鹽漬化,應控制其用量,并深施蓋土。冬季生長季節光照經塑膜過濾后相對較弱,設施果樹光合作用相應減弱,氮被吸收后易積累硝酸鹽,應不施或少施氮肥,多施復混肥或有機肥。可葉片噴施生物微肥或微量元素肥料,盡量少噴含銨離子的肥料。空氣中銨離子易變成硝酸根離子被葉片吸收,增加硝酸鹽的積累,降低果實品質,使其風味變淡,不耐貯運。
2.5 合理用藥
果樹在設施栽培條件下,因環境相對封閉病蟲害發生極少,蟲害較為單一,主要是蚜蟲。但有的樹種、品種有時發生細菌性病害。防治上,應積極采取非化學防治手段,培育壯樹,加強人工防治;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盡量少用或不用高效低毒農藥,如農地樂、敵百蟲、尼索朗、吡蟲啉、滅幼脲、功夫菊酯、百菌清、撲海因、代森錳鋅、粉銹寧、農用鏈霉素、甲基托布津、克蕪蹤、立克秀等[12-23]。
3 參考文獻
[1] 王中英,王藝,呂曉燕.果樹的設施栽培[J].世界農業,1997(6):28-31.
[2] 李憲利,高東升,夏寧.果樹設施栽培的原理與技術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1996,27(2):227-232.
[3] 王志強,牛良.我國果樹設施栽培現狀與研究重點[J].經濟林研究,1998,16(4):62-65.
[4] 張建成,劉和,張曉偉.果樹的設施栽培[J].河北果樹,2005(4):1-3.
[5] 沈元月,郭家選,高東升.溫度與果樹設施園藝[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0,31(2):217-220.
[6] 沈元月.桃品種需冷量及對桃花器官發育影響的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1997.
[7] 王力榮,朱更瑞,左覃元.桃低溫需要量及其與保護地的關系[J].北方果樹,1996(3):10-11.
[8] 賈克功.我國果樹設施栽培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方向[J].溫室園藝,2004(3):46-47.
[9] 王治家,李克惠,孟繁佳,等.日光溫室條件下油桃整形修剪技術初探[J].落葉果樹,2002(1):26-27.
[10] 于克輝,韓鳳珠,趙巖,等.限根技術在果樹設施栽培中的應用[J].北方果樹,2004(S1):61-63.
[11] 王世平,張才喜.果樹根域限制栽培研究進展[J].果樹學報,2002,19(5):298-301.
[12] 張安寧,王金政.果樹設施栽培的無公害標準化生產[J].北方果樹,2004(5):33-35.
[13] 王力榮,朱更瑞,左覃元,等.桃保護地栽培的關鍵技術[J].果樹科學,1997,14(2):137-138.
[14] 鄒云昌.甜柿無公害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09(11):6-8.
[15] 王慶蒙,丁開軍,錢奎峰.無公害果品生產中的果樹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J].甘肅農業,2009(9):92-94.
[16] 孟凡武.無公害果樹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趨勢及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9,26(2):47-49.
[17] 陳衛民.果樹蚜蟲無公害防治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09(3):30-31.
[18] 解廣勤.綠色無公害蘋果生產管理技術[J].河北林業,2008(4):36.
[19] 陳愛麗.果樹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J].河北農業科技,2008(11):20.
[20] 張勝,曹錦明.桃無公害生產技術[J].北方園藝,2008(2):97.
[21] 王一利,胡江川.設施果樹栽培與管理技術[J].河北林業,2007(6):33-34.
關鍵詞:新時期;建筑環境設計
一、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追求個性化
新的居住生活需求對當前的建筑環境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下的建筑環境設計不僅要同周邊環境的整體風格相融合,而且還應當注重自身設計的個性化。基于這一現狀,我們在進行建筑環境設計時不僅要處理好建筑環境同周圍空間之間的關系,使整個建筑環境的整體風格相互協調、相互適應,而且還應當將居住者思想方面的追求得以更好的體現,從而為具有差異化生活方式需求的居住者提供風格迥異的建筑特色,從而將不同的生活意境展現出來,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展現該項建筑獨具風格的藝術品位,而且還能夠彰顯個性化十足的環境藝術。所以說,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者首先應當具備的就是較高的文化素養水平。歷史名勝古跡、外國文化、古典風情、民俗傳統等等眾多方面都可以為新時期下的建筑環境設計提供豐富的創作靈感。尤其是當今世界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建筑環境設計者們一定要努力汲取多方面的素材,開拓設計思維,在廣闊的視野中尋求建筑環境設計的藝術靈感,并從中捕捉具有個性化的環境設計火花。
二、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應當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術
建筑環境設計是建筑科學與環境藝術設計的綜合成果,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建筑環境設計關系到城市的整體布局、建筑平面作用的規劃等多個方面,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綜合性工程;另一方面,伴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建筑環境設計在結構以及功用方面對技術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當前正處于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信息技術時代的建筑環境設計方法同過去工業時代的建筑環境設計方法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將高端技術融合到建筑設計藝術中去世當前信息技術時代的發展規則,這同時也逐漸成為新時期建筑環境設計的發展方向。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師們正在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同設計藝術之間的融合力度,力求二者之間的和諧一致,從而滿足當代社會公眾的消費需求。
三、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應當注重對人性的回歸
現代信息技術在給人類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人性的泯滅。這一點首先表現在人類欲望帶來的人類本性的泯滅,也就是說,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類逐漸淪為被宰割的對象,所以說,“注重人性的回歸”就成為新時期建筑環境設計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我國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中的許多杰作大多也是從體現人類本性的中國傳統水墨畫中激發出了靈感,從而創作了令人震撼的建筑環境設計項目的。例如,巧奪天工的云南大理石被用來作為建筑物上的裝飾品、被鑲嵌于古典鏡框之中;桂林等地巖洞里鐘乳石的照片被放大為宣傳廣告畫;中國古典建筑的臺基、柱廊、斗拱、飛檐、彩繪;蘇州園林的人造山、水、亭榭構成的小中見大的意境;民間工藝品,如陶瓷、刺繡、蠟染,等等。這些都是回歸自然的人性追求表現。
四、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應當加強環境的整體性把握
眾所周知,當人們對一件事物進行審美評判時,通常是通過對其的整體印象來進行評判的,而往往不會首先關注事物的細枝末節,人們對一件事物的審美過程是先從整體到部分,繼而又返回到事物整體的一個過程。建筑環境設計作為一項整體性的工程,是由眾多小的結構組合在一起的,每一個小的結構體又都能夠發揮一定的作用與功能,這些具備不同功能的結構體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有機體,這就使建筑環境整體性的體現。但是,建筑環境整體絕不是將各種要素進行簡單、機械的累加結果,而是一個各要素之間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加強的綜合效應,強調的是整體的概念和各部分之間的有機聯系。所以說,在對建筑環境設計效果進行審美評判時,應當注重對建筑環境整體性的把握。“整體美”來自于各部分之間關系的和諧,當代環境藝術對“整體性”的追求,也就是環境藝術組成要素之間和諧關系的追求。
五、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應當注重環保材料的使用
建筑材料在取材、生產加工、運輸、使用和廢棄的過程中,會導致大量廢水、廢氣以及廢渣的排放,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以及人類的身體健康,導致大氣、水體以及土壤的污染。所以,新時期的建筑環境設計應當關注建筑材料的環境保護功能。應當加強節能建材的檢測、生產以及銷售,除此之外,還應當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完善法律法規,從法律制度的高度推進環保建材的使用與發展。國家有關部門應當盡快出臺一批主要影響環境的建筑裝飾材料技術要求,對符合健康型建筑裝飾材料技術條件的產品進行認定,并向予以社會公告。
六、建筑設計人性化日益顯現
把人性化滲透到建筑設計中來,這是當代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對于那些具有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一定要滿足特定使用者的要求。比如,醫院作為一個公共建筑,其使用者包括病人、病人親友、醫生、護士及其他工作人員。在建筑設計中就要以這些人為中心和主導,在功能設置上使病人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護理和治療,病人親友在陪伴過程中盡可能消除緊張,醫生能減少不必要的外界干擾,集中精力和時間用于病人的診斷和治療,醫院工作人員減少行程,提高護理質量和效率。這些都是“人性化”設計理念的表現。
參考文獻:
[1]魏衛紅,艾會霞.談當代建筑與環境的協調關系[J].魅力中國,2007,(01).
[2]林程.淺談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關系[J].現代經濟信息,2009,(16).
[3]李凱,張曉彤.探討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J].科技資訊,2009,(05).
中國城市環境設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城市環境在今天日益受到重視,可在發展中卻存在著問題,主要體現在城市環境設計人才緊缺,且設計師在城市環境設計過程中只重視美觀卻忽略了美學價值。
受市場需求的影響,城市環境設計已經成為熱門的專業,該專業所涵蓋的內容豐富多彩,但實際現狀是中國城市環境設計領域仍面臨著人才緊缺的問題。此外,在城市環境設計中,部分城市的個性魅力消失了,許多設計風格也存在雷同的現象。多數情況之下,城市環境藝術僅僅作為視覺藝術存在,并沒有同觸覺、聽覺以及嗅覺來感染受眾。
一部分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破壞了城市傳統的特色,一味地追隨模仿歐美風格,過度地追求豪華氣勢,肆意破壞自然生態,打破了生活與藝術兩者之間的界限。
城市環境設計作為人類創造的偉大藝術品,也顯示和代表著民族與國家文化的最高層次,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美學特征。因而為了良好地建設和發展城市環境設計,尋找相應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何促進發展中國的城市環境設計
1.城市環境設計須與環境相結合
城市環境設計既是一種硬質的設施景觀,又屬于一種軟質的文化景觀。空間形式的組合與創造則是城市環境設計的重要因素。在設計中,形象、材料的選擇、色彩、質感以及內涵等方面,都要直接反映城市環境的形象,與城市環境相結合,才能真正發揮其所用。設計與城市環境的關系是互動的、相輔相成的。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應處理好與城市環境設計的關系,以最終實現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實現美化人們生活為目的。
2.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重視創新
城市環境設計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概念和形式,中國城市環境設計要以中國化與民族化為基礎,能夠深刻地反映民族文化精神,從而體現其藝術價值。這就需要城市環境在加大力度重視教育的同時,也特別要在表達特定主題的時采取特殊的形式設計以實現與人們的共鳴,進而將城市環境設計融入人們的生活。同時,采用多元化的創作手段,選用內容豐富的材料,在城市環境設計中重視生態環保,將設計與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以最終符合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為設計原則與宗旨。
結語
1.1居住區環境設計缺少“以人為本”的理念
環境設計往往根據建筑的形式和特點來進行,現今的居住區環境設計大多關注環境的設計形式,而忽略了重要的人本理念。由于建筑形式的局限性或地域劃分的局限性,環境設計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設計迫于客觀條件,很難真正地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進行合理的環境規劃。在環境的設計上以滿足居住人群的基本要求為基礎,忽視了空間設計的人性化需求。小區的規劃設計十分單一,在環境的規劃上過分地追求形式感,即與建筑物的外觀樣式,顏色相符合,與地塊劃分相吻合,卻缺少本質上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設計。某些小區由于趕工期,對于建筑周圍的規劃設計也草草了事,并沒有從居民的長期居住出發。就設計師本身來說也缺乏合理化的創新性思維,缺少將“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設計背景來進行環境的規劃設計。
1.2居住區環境設計缺少獨特性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居住區生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開發商不僅要關注地域的開發建設,更要注重樓盤建成后,相應的環境規劃以及怎樣與相關配套設施相結合,從而打造出具有獨特性的精品居住區。現在小區設計的多樣性,使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伴隨著新興樓盤的拔地而起,居住小區的環境設計也為人們所關注,這就要求居住區的環境設計在滿足基本生活的同時也要滿足精神生活,必須具備新的適應性和獨特性,為居住者提供更多可選擇的空間。
1.3居住區環境設計缺少環保理念
在大多數居住小區的環境設計中,環保這一理念雖被人所熟知,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高檔的居住區在處理垃圾回收這一問題上,能夠采取一定的措施,但大多數的居住區在環境設計的初期卻忽略了這一點,而憑借垃圾箱不能夠真正實現垃圾的合理回收。因此,在整個居住區中設計出具有環保特色的景觀,提供給人們環保信號,在享受環境帶來的舒適與愜意的同時也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
2居住區環境設計的改善方法
2.1注重人性化的設計
在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要求提升人們生活環境的延續性,那么更要適應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居住區環境的設計上,要多方面考慮怎樣適應人們的生活習慣,為他們提供更加舒適便利的生活環境。在環境設計中要重視和突出人性化的特點。例如,殘障人士的通道,老年人及小孩的活動區域。要加強與業主之間的溝通交流,深入地了解他們的人性化需求。
2.2重視功能分區的規劃
許多居住小區為了標新立異,夾雜了許多形式上的設計。而作為居住區本身,首先要滿足功能上的需求,這是重中之重。因此,要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將實際的設計應用于環境當中,在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的同時,要有更深層次的環境需求,環境設計中可根據居住區不同年齡段的人群,設計出相應的功能活動區域,關懷不同需求的人群,按照層次劃分功能,著重規劃居住區內各個功能分區,提高使用率,豐富居住區的生活環境。
2.3重視能源的再利用
在居住區環境設計中,要重視可開發能源的再利用。太陽能是清潔能源,可利用的范圍廣泛。例如可以將太陽能應用到居住區的環境設計當中,利用太陽能調節地下車庫的溫度,不必使用暖氣或是地熱。在居住區的環境設計中要重視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灌溉草坪用水可利用景觀設計處理循環使用水資源,一方面可節省用水,另一方面還可作為環境設計中景觀的一部分。
2.4保護和利用原有植被
居住小區的綠化種植應該以改善環境為中心,并結合特定的主題風格[2]。要保護并且利用好居住區開發前的原有植被,這些植被生長的年限很長,有了較深的根基,不宜破壞它的生長環境。小區綠化可以根據現有的情況設計出與之匹配的植被景觀,從而形成新的景觀,結合地貌特征,適當種植高低灌木與喬木,既保護了原有物質資源,又合理地開發利用新的資源。
2.5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從古代中國的風景園林倡導“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即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人要融入到自然當中,而自然的物質資源又給人們提供了寶貴的財富。人的設計行為對自然界的干擾有正負之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遵循生產與生態協調的設計是一種正干擾。現實生活中的居住區環境設計就是對環境的真實寫照,人們被周圍的環境所籠罩,愜意的環境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放松,因此,自然的元素在居住區的環境設計當中顯得尤為重要。
2.6因地制宜的生態設計
在以往的環境設計當中,注重人工的修飾及裝飾設計,這僅僅是形式感的表現,這些設計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但同時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原有的存在形式。在設計中,除了要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自然因素以外,在人為設計加工時要注重對空間布局進行嚴格的可行性分析。如原本的生態環境遭受到了破壞,很難進行保護與補救。因此,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改變原有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對自然的破壞。盡可能做到對場地干擾的最小化和自然生態保留的最大化。
3結語
關鍵詞:環境設計;當代裝置藝術;特性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6-0065-01
一、概述當代裝置藝術
所謂當代裝置藝術,就是“場地+材料+情感”的綜合展示藝術,即藝術家在特定的時空環境里,將人類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費或未消費過的物質文化實體、進行藝術性地有效選擇、利用、改造、組合,以令其演繹出新的展示個體或群體豐富的精神文化意蘊的藝術形態。
二、淺談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各種特性
環境設計中的當代裝置藝術具有各種各樣的特性,正是這些特性將環境設計與當代裝置藝術很好的聯系企業,凸顯環境設計的人性化,給人一種藝術美的環境氛圍,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因而作為環境設計人員,應在應用當代裝置藝術的同時將當代裝置藝術的各種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凸顯當代裝置藝術特性的同時提升環境設計水平,為構建和諧生態型園林城市貢獻綿薄之力。以下筆者就以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主題性、實用性、迷惑性、感受性、可參與性、可變性等當代裝置藝術特性為例,以環境設計為依托,談談環境設計中的當代裝置藝術。
(一)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主題性
當代裝置藝術特有的主題性,為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運用提供了諸多條件,其主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在當代人們的生活與思想中涉及方方面面,這就幫助環境設計人員不論處于何種環境空間,都能根據多變式的主題得到預計效果。
(二)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實用性
通常情況下,裝置藝術并非收藏藝術,而主要用于短期展覽,從而更好的凸顯其具有的實用性,其在以不同的形式出現的同時還不乏藝術品應具備的震撼和美感,且環境設計人員只需基于付出較低和效果較好的基本前提下,就自己的思維進行開放性的創作,對自己的創意毫無保留的進行試驗,并將實用品與藝術品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凸顯設計作品的實用性的同時給人一種藝術品一般的愉悅的精神享受。
(三)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迷惑性
在環境設計工作中,經常需要在特定的場所設計特定的范圍,因而作為環境設計人員,應從特定的內涵和氛圍入手,不斷突破和創新自己的設計意圖,并將當代裝置藝術特有的迷惑性在特定氛圍的設計中得到合理的運用,同聲效和燈光等普通元素一道將其作為環境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這樣設計者就能在自己的創意思維下進行刻意性、不規則的放置、鋪設,在改變環境物語的同時將裝置藝術轉化為環境設計中的魔術轉輪。
例如,在《喪宴》作品中,登昆燕玩了把“裝置小把戲”,在宴會場地里,他大膽地利用白色花球和蠟燭的裝置,與以往人們常見的喪場不同,這樣的裝置效果削弱了喪場內原本悲傷的氣氛,從而增添了一份濃濃的對親人緬懷的柔情。
(四)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感受性
應用裝置藝術來設計環境,主要是將人們在一定的空間內從傳統的被動型觀賞轉化為主動地接受,從設計的環境作品中引領人們領會設計思維。換一種說法,環境設計人員設計的環境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人們在設計的環境中得到感受是什么,能不能與人們形成共鳴。因而在環境設計中應盡可能的應用裝置意識,并引領人們在環境中感受設計者的環境美和藝術美,形成感同身受。
(五)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藝術的可參與性
環境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給人一種美的欣賞,因而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是裝置藝術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方能加強人們與環境之間的互動,將環境變得不再是冰冷的環境,而是環境設計中更好的感受環境所帶來的愉悅。這就需要在環境設計過程中邀請人們,充分納入人們的意愿,將環境設計與裝置藝術與人們的參與合理的結合起來,體現環境設計中當代裝置意識的可參與性。
三、結束語
總之,環境設計中的當代裝置藝術具有較多特性。作為現代環境設計人員,應在環境設計過程中逐步去了解并運用裝置藝術的特性,在達到環境設計中的精神與物質需求的同時承載設計人員的靈魂,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應用裝置藝術不斷豐富和優化環境,將環境空間與裝置藝術進行有機結合,才能更好的構建現代化、個性化、人性化的環境。
關鍵詞:室內設計;燈光;美容;SPA;環境設計;應用
燈光是室內設計整體效果呈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渲染空間范圍的有效手段[1]。美容SPA環境設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要具備自然的舒適感,又要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因此,可以將室內設計中燈光的運用原則及方法,合理運用在具體的美容SPA環境設計中,利用有限的燈光元素,創造出更加完美的SPA環境,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美容SPA體驗。
一、燈光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室內設計中的燈光元素在整體設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室內設計要求具有良好的環境,在具體的設計中,室內燈光環境的巧妙運用可以強化室內空間之間的界面關系,有效改變界面對室內環境空間的限制,使室內的環境空間更加合理。另外,室內燈光環境的營造也可以強化室內整體的環境氛圍,體現室內環境的整體格調、意境。針對不同的室內空間的功能,運用不同的燈光元素,可以體現不同的空間情趣和風格,使整個室內環境具有新鮮感。在此基礎上,也能強化室內空間的序列層次,增加空間環境的方向性,在一定的條件下突出室內環境的視覺效果。室內設計中對燈光的有效運用還能豐富空間內容,有效改善空間的比例關系,限定某些空間領域[2],為室內設計整體效果的呈現創造一定的條件,而室內的燈光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空間藝術性,能增加室內設計的內涵,使其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圍。總之,在室內設計中,燈光對整個設計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氛圍的營造上,還是在空間內容、空間領域、環境氛圍等方面。當然,影響室內設計中燈光運用的因素也很多,如光源的形式,室內的空間布局、家具的陳設、裝飾格調、整體色彩等,都會對燈光的運用產生一定的影響。眾所周知,光和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空間布局,形成一定的空間效果。利用燈光改變整個空間設計的界限,是空間設計中常用的手法。
二、燈光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的基本原則
室內設計中對燈光的運用,可以有效改變空間效果,使不同的空間功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在具體的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燈光,同樣可以為整個SPA環境空間營造不同的氛圍,幫助美容SPA的體驗活動更好地開展。但是,燈光的運用并不是簡單無規律的,在具體的空間設計中,需遵循一定的原則,結合整個美容SPA場所的需要,運用燈光為整個空間增添亮點。美容SPA的環境設計有特殊的要求,符合消費者對養生的追求,在空間環境的設計上尋求公共性與私密性的有效結合[3],追求自然舒適的體驗環境。因此,結合現代室內空間設計中對燈光的運用,室內設計中燈光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一)功能性原則
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燈光元素在功能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功能性原則可以讓人更好地適應美容SPA環境中燈光照明的設計,達到人們在SPA體驗時的心理需要和一定的視覺效果。根據不同的功能區域選擇不同的燈光設計,保證一定的亮度,考慮到燈光的角度、色彩的表達以及燈光的數量,適當提高背景的亮度或加強燈光的對比度,都能改變SPA環境設計,體現出整個環境的立體感和層次感。
(二)美觀化原則
燈光的設計和應用是裝飾與美化空間的重要手段,在美容SPA環境中更是不可缺少的美化體驗場所的重要手段。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燈光要成為整體環境的一部分,不僅要起到照明的作用,也要具有點綴環境、平衡整個空間布局、增加SPA環境藝術感的作用[4]。使用精巧、美觀的燈具,與美容SPA空間布局中的建筑造型相結合,利用燈光的效果為人們創造一個舒適美觀、寧靜淡雅的SPA體驗環境。
(三)安全性原則
燈光在美容SPA環境中的設計應用一定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則,保證整個燈光引用的安全可靠。基本的照明都來自于電源,因此,在任何空間環境的設計中安全地使用電源,科學合理地設置電路,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是必須注意的問題。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會涉及到更多元素,電路的結構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對燈光的設置也相對較多,一般的電量負荷較大,這些客觀存在的原因會影響到燈光設計的安全性,因此,在具體的美容SPA環境設計中一定要遵循安全性的原則,在保證美容SPA體驗場所安全的同時,也能使整個環境更加和諧。
三、如何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燈光
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消費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正確地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室內設計的燈光設計,能夠提高美容SPA場所環境設計的整體效果。遵循功能性、美觀性、安全性等基本的設計原則,在具體的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室內設計中的燈光元素,創造舒適和諧的SPA環境,具體的應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分層次設計
室內設計中對燈光的應用常采取分層次的手法,這種手法可以滿足空間的特殊照明要求,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非常重要。SPA環境設計中對燈光的要求是為具體的空間提供整體的照明,針對不同的體驗功能設計不同的燈光。在對燈光進行分層次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環境光層次和重點照明層次,以及必要的裝飾照明層次。環境光層次是為了在美容SPA場所中能有一個整體的視覺效果,完善空間的布局,填補空間布局的某些不足。重點照明層次的設計要針對美容SPA環境中起強調作用的物品,如藝術品、裝飾的細節、商品的展示等,在一般的情況下,采用重點照明層次手法對其進行布局設計,突出美容SPA環境的特點。而裝飾照明層次主要是為整個SPA環境提供空間裝飾,在整個環境主體的營造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容SPA環境中的燈光設計應注意:燈具本身的空間造型以及具體的照明方式[5],色彩以及光影的變化所產生的環境效果,燈光與空間的材質相配合產生的整體效果以及特殊的燈光,對美容SPA環境與眾不同的影響等。
(二)環境陳設照明的表現形式
在美容SPA的環境設計中,對燈光的應用要考慮到環境陳設照明的表現形式,不一樣的燈具或燈光會對環境陳設產生巨大的影響。SPA場所殊的環境陳設需要相應的燈光表現形式[6]。外在形式上有獨特風格的燈具在SPA環境陳設中的應用,會突出空間的設計特色。親近自然,力求營造一個舒適愉悅的養生美容環境,需要極具特色的燈具來體現。不同的特色燈具及其燈光表現形式的差異,為整個SPA環境營造不同的氛圍。在具體的應用中,首先要注重發光體的造型特征,保證在造型上就能為整個空間提供不一樣的環境陳設氛圍。其次,在燈光本身色彩以及光暈的裝飾上要格外注重,利用燈光不同的色彩和光暈達到SPA環境中對于光影的追求和照明的需求。
(三)使用調光器改變SPA環境氛圍
固定的燈具難以制造出不同空間區域的氣氛,因此,在SPA環境設計中利用調光器來改變空間的氛圍,可以選用不同的燈罩變化SPA環境中不同功能區域的氛圍。
(四)利用局部燈光制造SPA環境中的微小光區
親近自然、舒適安靜的環境是SPA場所追求的環境氛圍,利用燈光完全可以實現這樣的需求。在具體的環境設計中,應用燈光制造微小的光區,可以是一張桌子上的一盞小臺燈所發出的光,營造安靜的角落環境,也可以是環繞的燈帶,制造斑駁的類似水波粼粼的光區,讓人們獲得接近大自然的享受,也可以是落地燈,在適當的位置營造一種小范圍內的舒適氛圍,制造SPA環境設計中的需要,達到一定的空間設計效果。
四、燈光元素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應用的發展趨勢
燈光元素在一般的室內設計中占據一定的地位,在具體的美容SPA環境設計中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燈光設計為整個SPA環境提供不同空間布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美容SPA的發展更加迅速,因此,對其環境的設計也成為室內設計中的一個新的發展領域。在室內設計中的燈光元素可以通過巧妙的嫁接引用在美容SPA環境的設計中,不斷優化SPA環境。未來的室內設計會衍生出更多的設計領域,其中,美容SPA環境設計的發展會在燈光應用這一點上更加突出。首先,燈光元素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會更加多元化,文化的不斷發展與更新,會為SPA環境的設計提供不同的理念,燈光作為其環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多元化的燈光元素能為整個環境的設計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其次,燈光元素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會更加生態化和人性化,滿足現代人們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除此之外,美容SPA也會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優化美容SPA環境設計的細節,創造更好的SPA環境,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結語:室內設計中的燈光應用能為美容SPA場所的環境設計提供有效的參考,使設計者能夠更好地完善美容SPA環境的設計。燈光在美容SPA環境設計中的應用要遵循功能性、美觀性、安全性等基本的應用原則,采用不同的方法合理利用燈光,在整個環境的設計中合理應用燈光,打造具有特色的SPA環境,促進美容SPA行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斌.《室內設計中的“燈光語言”》[J].《藝術品鑒》.2014年11期[2]付廣磊.《淺談燈光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科技縱橫》.2014年6期
[3]王謙,譚智.《淺談室內設計中燈光的合理運用》[J].《建筑•建材•裝飾》.2014年18期
[4]趙忠超、楊維菊.《淺析燈光在餐飲空間中的作用》[J].《照明工程學報》.2011年4月
[5]孫香虎.《燈光設計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年6期
在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滲透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不僅能夠使傳統文化得以保留和發揚,同時還能夠使其與現代文化實現緊密結合。本文在分析了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概念及基礎的前提下,對現代景觀的特點進行了綜合闡述,并最終對現代景觀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手段展開了分析,目的在于使現代景觀環境設計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關鍵詞:
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
中國傳統園林設計過程中存在很多優秀理念值得借鑒,將其意境結構應用到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對于設計水平的提高十分有利,同時也能夠使傳統與現代充分結合,進而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美學體驗。對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的分析能夠使兩者的結合更加充分,無論對園林設計領域還是對人類而言都具有重要價值。
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概念及基礎
(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概念。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主要指不同的園林設計效果所帶給人的不同感受以及園林與人之間的動態關系。一直以來,對意境的表達都是中國傳統園林設計的主要目的這一[1]。傳統園林的設計強調以自然美為主,但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在堅持自然美的同時,人文美也需要有所滲透。根據園林作用的不同,其所體現的人文美會存在很大區別。以中國古代的皇家園林為例,設計過程中不僅體現了自然美的因素,同時也體現了皇家富麗堂皇的人文美因素[2]。相對而言,私家園林便會表現出另一派景象。人文美的差別是導致園林意境存在不同的主要原因,中國傳統園林的意境結構即體現著時展的特點,同時也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
(二)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基礎。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生成基礎主要包括生理基礎、心理基礎以及審美基礎三方面內容:首先,園林意境結構的設計與符合人類生理發展的特點,這是保證其能夠被人們所觀賞,進而實現其功能的主要因素。其次,不同的意境結構設計能夠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設計過程中,一定要以心理基礎為出發點來實現。最后,園林意境結構的設計要符合不同層次人的審美需求,這也是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設計的一大基礎。
二、現代景觀環境特點
現代景觀環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人文以及生態兩方面,具體如下:
(一)人文特點。
現代景觀的人文特點體現在對以人為本的理念的堅持這一方面。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的重視程度開始逐漸提升,在此基礎上,以人為本的理念逐漸被提出,并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就目前的情況看,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滲透到了建筑等各個領域當中,現代景觀環境同樣需要體現這一理念,這是其人文特點的主要表現。
(二)生態特點。
根據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各行各業在運行過程中都必須保證能夠實現環境的保護以及資源的節約兩個目的。現代景觀設計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基礎來實現,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要時時刻刻關注環保問題,同時還要盡最大程度避免資源的浪費,這是現代景觀設計生態特點的主要體現[3]。
(三)時代特點。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景觀環境設計的要求也會有所變化,因此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一定要體現時代的特點,要使設計成果能夠符合現代人們的要求,達到與時俱進的標準,才能使應用水平得到保證。對于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人員而言,認識到這一特點非常重要。
三、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
為將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滲透到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使兩者能夠充分的結合,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
(一)吸取傳統優秀理念。
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存在很多值得借鑒的設計理念,對此,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需要加以借鑒[4]。中國傳統園林設計中對人生理、心理以及審美特點的重視便屬于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必須借鑒的幾方面內容。例如:在對城市公園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便需要注意上述三點問題。城市公園的功能主要在于為人們提供休閑與娛樂的場所,其服務人群年齡跨度較大,即包括年輕人,同時也包括老年人群,為保證景觀環境設計能夠與人的生理特點相符合,在對臺階等進行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需求,這樣才能使景觀環境設計效果達到更好,同時也才能體現以人文本的重要理念。
(二)體現時代文化發展特點。
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不能刻板的照抄照搬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要體現時代文化的發展特點,才能更好的滿足現代人的需求。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要加入現代的元素,同時還要體現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特點,這是保證設計效果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接受的主要途徑。例如:在對西安的景觀環境進行設計時,一定要體現出其古都的特點。
(三)滲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現代景觀設計過程中,使其設計效果能夠在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基礎上有所提升。在對樹木進行種植的過程中,為提高其成活率,進而避免樹苗被浪費,需要選擇與城市的環境相適應的樹種,同時在樹木的成長過程中過程中,還應從其特點出發,指派專門的人員對其進行一系列的培育過程,以確保其能夠健康成長,從而在改善城市形象的同時,也達到可持續發展理念對環境保護以及資源節約的要求。
結語
綜上,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中對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審美特點均較為重視,在現代景觀環境設計過程中,需要延續這一優秀設計理念,與此同時,為使其能夠體現現代化的發展特點,還必須將時代的文化滲透到設計過程中,使其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要求,這樣才能使現代景觀環境設計水平得到提高。簡單的說,現代景觀環境設計中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的應用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這是改善設計效果的重要途徑。
作者:王俊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湘昀.中國傳統園林意境結構對現代景觀環境設計的啟示[D].湖南大學,2005.
[2]張小喬.中國傳統造園手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關鍵詞】軟裝飾材料 室內環境設計 應用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的環保意識也隨之提高,因此,對于室內環境設計的環保性要求也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因此,軟材料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
1 軟裝飾
1.1 軟裝飾材料簡介
軟裝飾材料是指在室內裝修時能夠靈活更改、隨便變動位置的家具和裝飾物,包括櫥柜、藝術品等,這些裝飾物可以實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二次擺放的功能。由此可知,軟裝飾就是利用在裝修過程中可以隨意變動的軟裝飾材料在裝修完成之后進行的再次擺放。軟裝飾能夠允許房間主人在更大程度上根據房間空間的大小、經濟承受能力以及房屋主人的個人興趣、性格以及審美觀等進行自主裝飾,以體現個人和居住環境的獨特之處。軟裝飾材料不僅在初次裝修過程中具有簡便的特點,而且在之后的保養、清潔以及二次裝飾過程中依然具有簡單、移動方便的特點。而且,軟裝飾材料還具有很大的藝術附加價值,它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藝術氣息和美觀價值,在這些材料長時間使用之后只要進行簡單地移動位置或者簡單修飾之后仍能體現出煥然一新的美感。
1.2 主要的軟裝飾材料
1.2.1 紡織品
室內環境設計時涉及到的紡織物主要有窗簾、沙發罩、地毯以及墻布等,這些紡織品在花紋、肌理以及花紋等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能夠在視覺、觸覺等方面給人以溫馨、舒適的感覺。因此,紡織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而且使用的頻率也相當地高。
1.2.2 綠化物
環境污染問題的突出使人們對居住環境的綠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內綠化物主要指綠色植物,這些綠化物不僅能改善居住環境,還能為室內環境增添浪漫氣息。
1.2.3 藝術品
藝術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取決于房屋主人的個人興趣、風格以及房屋的用途,常見的裝飾藝術品包括字畫、雕塑品、工藝品等。在室內環境設計中使用的藝術品在其價值上并沒有特別的要求,主要強調藝術品的風格與房屋整體設計風格的一致性。
2 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2.1 紡織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紡織品的色彩、材質等特性的差異在室內環境設計中會起到截然不同的作用,紡織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注意不同層次的紡織物在環境設計中的搭配。室內環境設計中使用的紡織品主要分為兩個層次:位于第一層次的主要有床上用品、沙發套以及窗簾等,這些紡織品決定了房屋的整體裝飾風格;位于第二層次的主要是地毯、桌布等,這些紡織品主要是起點綴作用。因此,一二層次的紡織品在顏色、材質、風格等方面要相互呼應,相會協調。第二,紡織品在色彩方面的應用。不同的色彩代表著不同的風格,并且能夠給居住的人帶來不同的感受。明亮的色彩給人一種愉悅、積極的心理感受,而冷色調的紡織品給人帶來的感覺則截然相反。在選擇紡織品的顏色時要將使用者的生活地點、以及種族等充分考慮在內。
2.2 綠化物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綠化物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綠化物的風格要與整體的裝修風格一致。不同的綠化物的顏色、生長狀態等會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因此,綠化物的選擇也要和室內整體的風格相協調。第二,植物的顏色要和整體相協調。在選擇綠化物時,盡量不要選擇和整體裝修顏色完全相同顏色,而是要選擇和整體顏色具有對比的顏色。第三,綠化物的大小選擇要適當。綠化物的大小要和房屋整體的空間大小以及其他裝飾物的大小成比例。
2.3 藝術品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的應用
在室內環境設計中經常使用的藝術品有字畫、纖維藝術品、雕塑品以及工藝品等,下面就每一種藝術品的選擇進行詳細的分析。字畫以及攝影作品一般是平鋪在墻壁上,其顏色、風格、大小的選擇要和整體的風格、顏色以及其他家具的大小相協調,從而使室內環境呈現出一種秩序感。纖維藝術品主要有地毯、壁毯以及其他的纖維類藝術品,這些裝飾物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室內環境的層次感。纖維類藝術品在室內的擺放方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平鋪,也可以是懸掛在空中。對于雕塑品在選擇時首先要注意雕塑品的體型大小和材料質量,其大小和材質要和整體的風格相一致,例如,在酒店等空間較大的地方寫可以擺放體型較大的雕塑品,而在辦公室等小型室內則要選擇較小的雕塑品。其次,在顏色選擇上也要有所講究,例如,在裝修豪華的室內則可以選擇顏色鮮明的金屬質地的雕塑品,以和整體的豪華感相適應。在室內環境設計中使用的工藝品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瓷器、玻璃、草編以及雕刻等。裝飾工藝品的突出之處是其本身所具有的鮮明的藝術美感以及其所重點突出的顏色、形態以及風格等。裝飾工藝品的選擇除了在大小、顏色等方面和房屋的整體風格相協調,還要考慮使用者的興趣愛好以及風格特點,突出使用者的獨特之處。
3 結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提高,軟裝飾材料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簡單、經濟、可二次使用的特點在環境設計中的作用逐漸凸顯。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不論何種軟裝飾材料,其在選擇時都要在顏色、大小以及風格等方面和房屋整體的風格相協調,提高房屋整體的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偉.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
[2]白樺.軟裝飾在中國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D].景德鎮陶瓷學院,2010.
[3]林周欽.軟裝飾材料在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5,11:214.
關鍵詞:生態環境設計;分析;思考;和諧發展
1引言
人們不好的生活習慣和不良的開發行為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了嚴重威脅,進而引發了生態環境被惡性污染,資源浪費造成短缺,而且全球環境污染出現南極冰化和變暖等現象出現,給我們的地球家園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因而,我們十分迫切希望對生態環境進行彌補。生態環境的建設首先需要生態環境的合理設計,設計的過程十分復雜,但效果很明顯。生態環境設計的出現能夠促進人和環境共同和諧的發展。
2生態環境設計的中心理念
生態設計是一種以健康、環保理念為一體的重要設計特征,是生物一種生活狀態的集中體現,目前在環境設計中的運用范圍十分廣泛。從環境生態上講,為了滿足人們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促進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進行合理的生態規劃,保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在以人為中心的情況下,降低成本的造價,合理的避免資源的浪費,通過科學的技術處理方式,采用環保、可持續的材料及設計方法,做到環境無污染,讓生態環境設計越來越相對自然、更加生態化,將人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3對于生態環境設計的分析和思考
環境生態性設計主要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在實現人物質及精神生活的同時,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更好的做好生態規劃,能夠保證在提高生活環境質量的同時維持環境空間生態的良性循環。
3.1生態環境設計的主旨思想的分析
3.1.1生態第一的主旨由于人們對生態環境沒有很強的保護意識,因此對于環境的破壞力度比較大。目前來講生態環境十分的脆弱,很難修復到原來的模樣,因而也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因此,在生態的建設當中,我們要從一開始的決策規劃到設計等等階段,都要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全面的控制,才能慢慢修復生態環境。
3.1.2生態環境設計的積極性在生態環境的建設中,我們需要克服一切困難,打消那些消極因素,將設計難點變成亮點,堅定信念,勇于去迎接挑戰,從而激發設計的積極性和發揮創新的精神。
3.1.3生態環境設計具有的可操控性生態規劃說的是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對實施進控制和指導,使其成果無論是從圖形還是數字上都做到一目了然,方便對其的管理。
3.2對生態環境設計的基本原則進行分析
3.2.1健康舒適的設計原則在生態環境設計時,我們主要依據健康、舒適的原則。要采用完全無污染、無傷害的建筑材料,以求保護環境的同時發揮其效益。
3.2.2遵循自然的設計原則過去,人們總想著如何征服自然,所做的一切的活動都在破壞著自然。現在,了解了自然關系與人的微妙的關系,就要正確對待這層關系,適應和順從它的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充分滿足人們的所有要求。
3.2.3保留鄉土性的設計原則在生態化設計中,要想做到可持續發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有效的利用當地資源給我們的條件,加上當地人們的生活習俗,充分的保護當地資源的開發。做到基本還原。
3.3生態環境設計實踐中的問題與思考
3.3.1引進生態技術及后期維護問題生態技術要求環境美觀,生態建筑更需要先進的設備技術,這就導致了需要高昂的費用。還有有些材料要想看到剛開始施工時的效果也是需要長期的維護的,這也是需要高昂的費用的。
3.3.2選擇生態材料的問題環境建設時注重的不只是材料的美觀程度,在環境破壞的程度上、所選材料的性價比上,優先選用生態材料。
4對環境設計中生態設計的方法
4.1地域性設計的方法
要想充分體現生態設計,還要針對環境本身所帶來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特色,發揮出應有的生態空間設計。不管是從材料、植物還是文化,都給人們帶來一場環境與人類的藝術設計盛宴。
4.2資源利用的方法
環境中有各種各樣的可以利用的資源,能夠更好的節約成本,我們將資源合理有效的運用到設計當中,使其發揮出更好的效益。
4.3能源開發的方法
現如今的生態環境設計,除了資源和材料的利用上,還要將平衡能量深化到生態設計中。
5結束語
本篇文章中,作者對生態環境設計進行了分析,并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思考。我們不能破壞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要將資源更好的進行保護、合理設計和開發利用,才能有效的促進生態環境設計中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石中之,著.生活環境[M].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99~100.
[2]俞孔堅.綠色景觀:景觀的生態化設計原理[C].為中國而設計———第二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論文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5.
[3]白德懋.居住區規劃與環境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4]周曦,李湛東.生態設計新論———對生態設計的反思和再認識[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