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數字鄉村展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字鄉村展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字鄉村展望

第1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迎著*屆四中全會的東風,踏著廣播電視改革的步伐。今天,我們*市廣播電視網絡有限責任公司鄖縣分公司正式成立了,這是我們鄖縣廣播電視系統全體干部職工一直以來熱切期盼的大日子、好日子。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鄖縣廣播電視局和鄖縣網絡分公司,向前來參加今天揭牌儀式的領導和貴賓表示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謝意!你們在百忙中專程前來,為我們今天的儀式增添了一份熱烈和喜慶,更是對我們最大的鞭策和鼓舞!

早在20*年初,我局把各鄉鎮廣播電視站收歸縣局直管,開始實施了全縣城鄉有線電視光纖網絡一體化工程。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發展原則,全局系統所有干部職工全力以赴投入光纖網絡建設工程。三年來,共投資2000多萬元,架設城鄉光纖主干線路819公里,架設鄉村電纜線路879公里,實現有線電視通鄉鎮率達95%,通村率達65%,城鄉有線電視用戶有望突破6萬戶大關,占全縣15萬戶的40%。我們的光纖網絡一體化工程建設力度大、標準高、效果好。在這里,請允許我向多年來關心支持鄖縣廣播電視網絡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相關部門和兄弟單位以及我們的廣大員工同志們表示深深的感謝。沒有您們就沒有鄖縣廣播電視的今天。

我們以做強做大廣播電視事業為目標,從做好基本業務——有線電視業務入手,緊跟當今技術發展潮流,深入研究市場發展動態,不斷優化服務質量,視用戶為上帝,視網絡為生命,建成了以有線電視為主導,以廣電寬帶和數字電視為增值的三大網絡業務平臺。目前,我們向全縣廣大用戶高質量地傳輸29套有線電視節目、58套數字電視節目和2套立體聲廣播節目。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廣電寬帶網和數字電視新業務,自20*年5月正式開辦以來,發展用戶已達1200多戶,單位數字專線用戶也有幾十家,這兩項業務正在全縣城鄉蓬勃發展。以有線電視為主營業務,以數字電視和寬帶網業務為兩翼的新型網絡,將是我們廣電網絡當前乃至今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同時,我們培養和鍛煉出一支艱苦奮斗、團結拼搏、銳意進取、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網絡隊伍。

今天,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廣電局的高度重視支持下,鄖縣分公司正式掛牌成立了,它的成立,不僅成為鄖縣廣電網絡建設的分水嶺,更是全縣廣電產業起航的里程碑!新的廣電網絡鄖縣分公司將繼續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第一要務,以當好縣委、政府的耳目喉舌為神圣使命,進一步規范網絡,拓寬業務,按市總公司的要求,采取“一級法人、二級核算、三級管理”的經營管理體系。鄖縣分公司的成立,將使我們廣電網絡事業步入了新的發展春天,必將增強我們博擊市場的競爭能力,這也是深化廣播電視產業改革的大勢所趨!回首過去,歲月崢嶸;展望未來,前景無限。鄖縣分公司的成立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將搶抓新機遇,乘勢而上,抓業務搶市場,抓服務促規范,抓建設保發展,抓收入增效益,抓宣傳樹品牌,力爭在今后五年內,使全縣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0%,廣播電視混合覆蓋率達95%以上,全縣有線電視數字化達到60%以上,地面發射初步實現數字化,同時順應時展要求,大力拓展網絡,發展增值業務,力爭一年一個新變化。

第2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關鍵詞:智慧城市 ;智慧旅游 ; 概念;展望;建議

一、“智慧旅游”的提出

“智慧旅游”來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2008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IBM)首先推出了“智慧地球”的商業計劃,將“數字地球”的概念具體化和商業化。其核心就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通過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改變政府、公司和人們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的具體實踐。IBM認為21世紀的“智慧城市”能夠充分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從而對于包括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在內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該定義的實質是通過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促進城市的和諧、可持續成長。IBM的“智慧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業、通信、水資源構成了子系統,這些子系統形成一個普遍聯系、相互促進、彼此影響的整體。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國發[2009]41 號)精神指引下,旅游業開始尋求以信息技術為紐帶的旅游產業體系與服務管理模式重構方式,以實現旅游業建設成為現代服務業的質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國建設與發展的啟發,“智慧旅游”應運而生。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辨析

“智慧旅游”是江蘇省鎮江市的地方政府根據國家產業動向率先提出的概念。隨后像南京、廣州、北京等城市也開始圍繞“智慧旅游”開展相應的建設。在11年7月份的時候,國家旅游局局長表示,要用十年的時間把中國這個新興的旅游大國初步實現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旅游”。

嚴格來說,國外并無“智慧旅游”這一專業術語,“智慧城市”其實只是IBM 公司推出的一個商業計劃和項目。盡管我國許多地方已在嘗試進行智慧旅游的建設,但相關的智慧旅游研究文獻卻較為少見,對智慧旅游的概念沒有統一的、標準的、科學的定義,缺乏理論支撐,體現了智慧旅游研究處于初始階段。

雖然表述各有側重,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總結,智慧旅游區別于一般信息系統或工程的核心技術,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終端通信以及人工智能四大技術的集大成者,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創新和應用創新。

三、“智慧旅游”建設展望

智慧旅游的建設目的集中于五個方面:

( 一)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到來,民眾對旅游公共服務的要求迅速提高,特別是面廣量大的自助游客和散客,他們數量眾多,而且需求各異。如何解決并滿足廣大民眾的個性化旅游需求,是各級旅游部門在未來一段時間所面臨的重大課題。依靠傳統的服務模式,要滿足如此海量的需求,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因此,必須要突破傳統的服務模式,依靠現代技術手段加以創新,才能實現旅游公共服務上的革命。而智慧旅游則正是依托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致力于為廣大民眾提供“各取所需”的服務。

( 二)完善旅游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智慧旅游建設的重點是在現代通信新技術的應用支撐下,在云平臺基礎上,采用結構化系統,構建資源統籌、信息貫通、應用豐富的綜合服務平臺,包含了旅游信息服務、旅游行程服務、旅游商業服務、旅游營銷和旅游管理等多方面子項目與系統,其提供公共服務的覆蓋面更寬,除政府部門、景區、旅行社、酒店等傳統旅游服務環節外,還包含了交通、醫療、安全等旅游服務配備保障體系。游客通過這一綜合服務平臺,可得到全方位、智能化服務體驗。

( 三)為中小旅游企業提供服務。旅游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智慧旅游的建設過程中如何吸引旅游中小企業加快信息化進程是目前各智慧旅游試點省市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基于云計算的智慧旅游平臺能夠向中小旅游企業提供服務,為其節省信息化建設投資與運營成本,是旅游中小企業進行智慧旅游集約化建設的最佳方式。

( 四)助力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是旅游企業轉型升級。傳統旅游企業為游客提供的多為直接、面對面的線下旅游產品服務,而智慧旅游建設一方面將逐步改變企業的經營模式,由于在線營銷系統大大節約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因此,企業的傳統經營模式將被引導至全新的智慧旅游系統平臺之上,由線下服務轉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相輔相成的經營模式;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平臺也是企業充分展示形象和提品的平臺,科技與文化的結合可以促進企業加快對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打造新型的旅游文化產品與旅游創意產品,進一步放大旅游資源的綜合效益。

( 五)為創建創新服務型政府提供契機。作為城市旅游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和主體建設方,旅游主管部門需不斷轉變觀念,融管理于服務之中,創新手段,完善旅游公共服務內容,提升管理與服務效率,才能滿足國內外游客的多樣需求。

四、智慧旅游建設具體舉措建議

(一)建設智慧旅游公共數據服務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有效的旅游公共服務數據資源共享和分級管理機制,確保各項公共服務數據來源統一、系統架構規范合理,為更有效地開發利用旅游信息服務系統打好基礎。

(二)“創建用戶友好的個性化移動旅游服務”。歐盟早在2001年就提出了該項目,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旅游的開發與實踐。該項目主要是利用移動終端將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方面的旅游資訊整合利用,第一時間播報旅游相關資訊、查詢相關信息,所以開發較為成熟的移動終端和實現無線網絡覆蓋十分重要。另外,利用多媒體技術,研發虛擬旅游項目,滿足游客不同需求并達到保護景區的目的。

(三)實現“智慧城市一條龍”的試點建設。智慧旅游首先選擇成熟的旅游景區、飯店及旅行社,娛樂中心等進行試點建設,游客可通過智能手機、景區體驗觸摸屏及PDA等各類體驗終端,結合定位功能,實現智能化自助導覽、導游、導航等信息服務及餐飲、娛樂等各種商務服務。

(四)推進智慧旅游鄉村試點示范建設。不同于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城市,鄉村旅游雖然富有特色卻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等的限制,基礎設施更不完備,具體工作時編制智慧旅游鄉村建設規范,依據規范和扶持政策,推動和逐步完善旅游鄉村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引導旅游鄉村旅游環境與公共服務的建設,促進旅游鄉村電子商務建設和推廣。

(五)開發旅游執法e通。通過在智能手機上安裝該程序,旅游執法人員可以現場查詢信息及采集數據,提高執法和管理效率,游客可以快速反饋旅游服務質量監測信息,實現監督與信息調查的雙重預期。

(六)培養智慧旅游建設人才。當前智慧旅游所需要的精通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的專業隊伍相對匱乏,需要引進及培養相關的技術支持人才。(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張凌云,黎,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05 - 0066 - 08.

第3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ampl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 a Muslim country, the advantages of UAV aerial photogrammetry in private and other difficult areas are discuss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uture is prospected.

關鍵詞: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發展

Key words: UAV;aerial photogrammetry;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P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12-0178-02

0 引言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系統是利用先進的無人駕駛飛行器技術、航空攝影技術、遙測遙控技術、通訊技術、GPS差分定位技術和遙感應用技術,具有自動化、智能化、專用化快速獲取國土、資源、環境等空間遙感信息,完成航測數據處理、建模和分析的應用技術。當傳統全野外數據采集法測繪地形圖,受各方面環境影響,不便直接進入作業區開展測繪時;當載人航空攝影測量因身處境外等原因,不具備飛行條件時,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顯示了極強的適應性。本文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無人機作業的優勢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并展望了其在未來應用中的發展。

1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的特點

1.1 快速、高效、機動、靈活

由于傳統航空攝影技術對機場和天氣條件的依賴性較大,成本較高,航攝周期較長,限制了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在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中應用。無人機遙感系統不需要專用機場,有多種起降方式,并且對天氣的依賴低。大大的提高了航空攝影測量的生產效率,并在應急測繪、救災中具有強大的作業能力。

1.2影像分辨率高、現勢性高

目前無人機遙感系統搭載的主要遙感傳感器為面陣CCD數碼相機,且飛行高度低,使得其可采集到更高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用于大比例尺、高分辨率、高現勢性的測量任務。

1.3 系統作業能力強

適用于困難地區探測,載人機受到機場限制、出入境限制、天氣限制等因素不適合困難地區的航測任務,無人機在這方面有巨大的優勢。

2 穆斯林國家作業環境特點

穆斯林國家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和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和地區,共計57個國家和2個地區(西撒哈拉和科索沃)。

穆斯林注重隱私的保護,對信仰極為珍重。若采用傳統作業方法測繪地形圖,難免要進入民居,清真寺等敏感區域,給民眾造成不便,也會降低作業效率。筆者作業所在的該穆斯林國家尚有少量極端組織成員,戶外開需展一切活動在當地警察嚴密保護下進行,若在幾十平方公里作業范圍內由多作業組全野外數字化數據采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也必將為警力調度帶來巨大壓力。

鑒于以上作業環境特點,作業人員決定通過航空攝影測量方式完成項目區域的1:2000地形圖測繪工作。

3 作業需注意的重要環節

航空攝影測量方式測繪地形圖,節約了大量戶外作業時間,28km2作業范圍內,戶外選點埋石、GPS測量、水準測量僅耗時兩周。

為保證測繪質量,作業人員布設了大量高精度像控點,對航攝影像進行了全面、仔細的調繪等工作:

3.1 像控點測量

按照新一代數字航空攝影測量解算軟件MAP AT 3.2要求,進行區域網布點。

航空攝影測量像控點地面標志采用圓形標志,直徑為1.0m,布設時使用白色涂料或油漆附著于地面,點位周圍無草木遮擋,顏色清晰明亮,與周圍的地面反差最大。如圖1。

像控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采用Leica RTK雙頻接收機測量。

解求坐標轉換參數時重合點大于5點,均勻分布并覆蓋布設像控點的區域,平面坐標轉換的殘差絕對值小于2cm。

3.2 無人機航空攝影

本工程無人機航空攝影作業采用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固定翼無人機航測系統,該無人機具有可靠性高、飛行場地適應性強、飛行姿態平穩、航片質量高、維護便捷等優點。

本次航攝采用Nikon D800數碼相機,相機鏡頭焦距為35mm,其像元尺寸為4.88um,圖像分辨率為7360×4912像素。

本項目飛行航高約800m。航飛面積約35km2。根據攝影區域地形情況、起飛場地情況以及攝影分辨率要求等要素,使用無人機低空遙感系統自帶程序進行自動航線設計。按照數碼航測新型解算理論(多基線自動空三解算)要求,航線設計為航向重疊75%~85%,旁向重疊45%~55%。共飛行26條航線。本工程航跡總圖如圖2。

具體飛行時間是在飛行日的正午期間,以減少高差陰影。航攝時起飛和降落的地面風力為1~2級,空中飛行的風力為4級。空氣能見度良好。

實際航攝影像覆蓋,航向覆蓋超出攝區邊界線大于兩條基線;旁向覆蓋超出攝區邊界線大于像幅的50%。像片航向重疊度均大于80%,旁向重疊度均大于45%。旋偏角小于15°。

影像無重影、虛影。影像反差適中、層次豐富、能辨別與攝影比例尺相適應的細小地物影像,滿足外業全要素精確調繪和室內判讀的要求。影像色彩飽和度適中,無暗影和光暈。

3.3 航測調繪

本次調繪采用全野外調繪法,使用影像圖進行調繪。

調繪工作是保證地形圖地理精度的主要環節。調繪作業做到走到、看到、問到、判讀準確、描繪清晰、符號運用恰當,注記準確無誤,以保證調繪質量。調繪完成后進行幅幅相接,接邊后調繪人員注明接邊情況和簽名。

3.4 圖根控制測量和參考點測量

為進一步提高地形圖質量,本項目施測了大量地形、地貌點,供內業采集數據時參考。這些點使用Nikon DTM 530型全站儀施測。

圖根控制點采用RTK測量,測繪方法與像控點測繪方法相同。

4 質量檢查

地形圖測量結束后,按地形圖施測的精度要求,對明顯地物點進行了隨機抽樣實測檢查。將抽樣實測的坐標和高程與地形圖中地物點的坐標和高程進行比較統計,統計的結果見表1。

經檢查,本工程各項工作的精度指標均達到了相關技術要求,質量良好,成果可靠。

5 應用展望

在本項目的測繪過程中,仍有個別民居內有大樹等遮蓋院落,需在隨行警察協調下進入民居測繪。如日后搭載多光譜相機,相信可以節約大量人力及時間,從而提高作業效率。

相信無人機必將在以下領域內,代替傳統測繪及載人飛機航空攝影測量,發揮自身優勢:

5.1 防災救災與應急測繪

無人飛行器以其機動、靈活、高分辨率等優勢,針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汛等重大自然災害和復雜地理環境及極端氣候條件下的監測及數據獲取。12小時內到達測區,24小時內完成影像的獲取和處理。為防災救災等應急測繪提供第一手準確資料。

5.2 新農村、小城鎮建設及影像地籍

當前,隨著小城鎮建設的進一步深化和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大量布局分散的中小城鎮及廣大鄉村需要有相應的測繪手段提供保障服務。由于執行這類航攝任務的手續繁雜、周期較長、成本費用高、經濟效益不好,現有的航空攝影專業單位一般很難承擔這類分散的小面積任務,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以其低成本、快速、高效的特點能夠填補通用航空在這類航空攝影服務方面的空白。

5.3 環境、國土、礦務巡查監測

在環境污染、國土查違、礦區環境變化日常巡查監測方面,該系統能像巡邏哨般進行定期與不定期監測,在得到情報時能快速到達現場,就地獲取可作為執法依據的影像信息,及時控制污染程度,及時制止進一步違法,及時了解礦區現狀直觀信息。以及進行拆遷摸底調查等工作。

5.4 工程測量

無人機航空攝影測量可以獲取高達厘米級分辨率的遙感影像,能夠制作1:1000、1:2000等大比例尺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線劃圖等產品,可廣泛應用于礦山、工廠、交通、水利、電力、市政等工程領域的勘測、選址、選線等工作中。

參考文獻:

[1]王春祥,李曉,盛慶偉.航空攝影測量學[M].黃河水利出版社,2011.

第4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的一組數字:

1 我國蔬菜出口量和水果產量均居世界首位。

3 2008年農業主抓糧食、油料、生豬生產3件事。

4 糧食連續4年增產,打破了“兩增一平一減”的傳統周期。糧食產量超過一萬億斤成為今年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6 今年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4000元,實際增長7%左右,實現連續4年增幅超過6%。

展望2008: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指出,2008年力爭糧食產量穩定在一萬億斤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以上。各級農業部門要扎實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努力增加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生產;二是多渠道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三是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四是加強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五是扎實做好農業抗災救災和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六是大力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七是積極推進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八是深化農村改革和農業對外開放。

鄉鎮企業:

中國農業部預計,2007年全國鄉鎮企業利潤總額將達1.69萬億元,同比增長13.9%;營業收入28萬億元,增長13.5%;其中新增就業400萬~410萬人,全行業從業人數將首次突破1.5億。農村居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收入1420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漁業:

2007年漁業發展平穩,全年水產品總產量可達5475萬噸,漁業產值超過498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和9%;漁民人均純收入可達6500元,同比增長5.3%。

農機:

根據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和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兩個評判指標推算,到2007年底,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41%,農業勞動力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已降至38%。這標志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在2007年已經由初級階段跨入了中級階段。

農產品安全:

農業部要求北京、河北、山東、河南等13個省(區、市)啟動實施“保質量、保安全、助奧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行動”,確保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供應充足,進一步提升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目前,籌備工作已全面展開。

農業服務:

農業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從2007年開始,將沼氣鄉村物業化服務體系建設列入國債資金予以支持,在全國開始服務體系建設。2007年中央投資7500萬元,補助建設鄉村服務網點4200個。

家電下鄉:

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正式啟動“家電下鄉”工作,試點省份的農民購買冰箱等家電將獲得13%的財政補貼。試點省份指山東、河南、四川三省,中標企業包括海爾、海信、長虹、夏新、康佳等。

農業財經: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2007中國金融論壇”演講時指出:金融業要研究如何支持農業發展,特別是支持農業科技發展和農業基礎建設的問題。

及時語

“不能讓姑息養奸的地方政府占便宜。”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表示要讓土地占用處理問題上違法違紀的責任人“在經濟上、行政上、政治上付出高額代價”。

“什么六證齊全,是五毒俱全!”

――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怒斥出現重特大事故的煤礦。

“要有專業知識、有專業經驗、有專業能力和有專業精神。”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解釋中國需要“四有”人才。

“誰不重視安全,組織上就讓他不安全。”

“誰不把人民的生命安全當回事,組織上就不要把他的職務當回事。”

――國資委警告中央企業要做安全生產的楷模。

“現在最擔心的是豬生病。”

――養豬戶對記者透露阻礙養豬積極性的原因。

“可以跑不贏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

――針對全球范圍來勢洶洶的食品價格上漲,這句話成了2007年無奈的流行語。

“環保制度建設比風暴更艱辛。”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日前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第5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關鍵詞:信息化 物聯網 智慧景區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3)08-0166-01

1 景區信息化分析

(1)現狀分析。目前,中國整體的旅游信息化程度較低,多數旅游景區的管理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階段。少數景區,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充分運用新興的科研成果,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實現信息數字化、應用網絡化、服務智能化的管理和應用。

(2)需求分析。景區自身信息化需求分析,包括景區保護、運營和服務三個方面:一是景區保護要求實現景區資源的全景數字化。二是景區運營和管理要求實現景區現代化運營管理。三是景區服務要求實現智能化游覽路線定制、游客動態控制和導航服務等功能。

2 信息系統中的核心技術

(1)物聯網基本內涵。物聯網是在互聯網結構中虛擬存在的各自唯一可識別的物品以及它們間的相互聯系。發展物聯網的同時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也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但物聯網并非信息技術的全部,既不包含傳感網,其本身又與泛在網不同。

(2)信息系統技術組成。信息技術主要是指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件。物聯網實現了所有信息體的互聯互通。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植入門票、橋梁、公路、建筑、供水系統、電網等景區的各種物體中,可以實現對景區更透徹的感知。物聯網與互聯網的融合,能將景區事物信息實時準確地傳遞出去,從而實現更為廣泛的互聯互通。1)RFID技術。射頻識別(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自動識別目標。RFID技術具有讀取方便、識別速度快、數據容量大、標簽數據可動態更改和安全性更高等特點和優勢,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感知層以收集環境、屬性和狀態信息。2)3S技術。3S技術是多學科高度集成的對空間信息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表達、傳播和應用的現代信息技術。按照集成系統的核心來分,主要有兩種,一是GIS為中心平臺,處理非同步數據,存在數據、平臺和功能三個集成層次。二是以GPS和RS為中心的集成,處理同步數據,該模式要求多種信息平臺集成,同時需要實時通信支持。3)傳感器網絡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網絡系統。認知無線電(Cognitive Radio)是一種智能頻譜共享技術,使無線通信設備具備發現“頻譜空洞”并合理利用的能力,它可以有效解決無線傳感器網絡因頻譜資源擁擠影響服務質量的問題[1]。4)海計算技術。云計算是多種技術混合演進的結果,逐步實現全方位共享與服務。但云計算環境仍然是對環境信息的“集中式”處理,而物聯網的很多應用都要求逐步下放計算與服務功能,讓各種設備終端具備計算服務的功能,這就引入了海計算模式。在實際系統的部署中,更多的感知信息通過目標區域內自組織自反饋系統,實現局部范圍的智能控制與決策,通過海量的、分布式的局部小系統,在最大程度上分擔了云計算平臺中的信息存儲、傳輸與計算的壓力,大大提高了決策速度和效率,提高了信息及控制的實時性[1]。

3 智慧景區信息系統研究

(1)目標。智慧景區信息系統的整體框架,需要打造一個統一平臺,設立景區數據中心,實現通信網、互聯網和物聯網三張基礎網絡的融合,通過分層建設,達到平臺能力及應用的可成長、可擴充,創造面向未來的智慧景區保護、運營和服務信息系統。

(2)信息網絡架構。1)信息基礎平臺。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指各種傳感設備、中間件、覆蓋全景區的骨干網絡和應用系統。數據中心是景區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存儲中心、管理服務中心和數據交換中心。所有基礎數據在這里匯集、存儲、處理和轉發,供管理層使用。2)信息管理平臺。景區信息管理平臺是最重要的核心平臺,通過軟件系統的應用和數字化網絡的部署,建立起統一的信息作業體系,支撐資源監測、運營管理、游客服務、產業整合等功能。3)綜合決策平臺。該平臺建立在信息管理平臺和眾多業務系統之上,覆蓋數據管理、共享、分析和預測等環節,為景區管理層進行重大決策提供服務。該平臺還應將物聯網與互聯網、通信網充分整合起來,以實現景區管理和服務深度智能化。

(3)消息總線與數據流。消息總線負責系統連接以及系統間的連接,其功能包括消息的分派、傳遞和過濾,是物聯網信息聚合和轉發的樞紐。不同類型的構件掛接在消息總線相應接口上,向總線登記消息類型,根據需要發出消息,由消息總線控制消息投遞過程。為滿足物聯網應用通常具有的事務性與時序性需求,消息總線應具有消息訂閱/、消息廣播等功能,實現設備數據的接入與事件觸發,滿足景區保護、經營管理等應用的需求。景區內部管理的數據流通過RFID技術和3S技術獲取景區的基礎數據,通過傳感網絡將數據傳輸至數據中心,對數據進行處理并儲存,最后景區內的各個應用系統調用數據中心的相關數據,對景區進行智能化的管理。

4 總結與展望

建設智慧景區的基礎是信息系統的構建,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慧景區信息系統方案研究涵蓋了景區保護、景區運營和管理、景區服務系統的信息化方案。

智慧旅游建設的服務對象有三個:政府、企業以及游客。企業層級主要涉及旅游景區、旅行社、酒店、餐飲和鄉村以及旅游網絡營銷等商業組織。將來,通過創建異構網絡體系下綜合信息系統,實現全層面的信息共享,智慧景區信息系統將為游客提供更加個性化服務。

參考文獻

[1]徐勇軍,劉禹等.物聯網關鍵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第6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七月是一個燦爛的季節,我們懷揣希望,心存憧憬,相約在振業。

過去的一切都讓她過去,未來的一切將在眼前展開。那些堅定的信念,那些美好的夢想,將在時光奔騰的激流中,接受檢驗。

xx年7月26日為期一周的入職培訓拉開帷幕,集團領導悉數到場出席新員工入職培訓儀式。領導們的寄語,體現出集團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殷切希望。

文化篇:與你同行

李永明董事長提出的“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的“135”戰略思考,描述了振業百億企業發展計劃的宏偉藍圖,真乃振奮人心。二十一年振業,又一次站在了發展的關鍵期。

羅書記細數了振業二十一年的心路歷程。激情年代,我們經歷過輝煌和成功,也經歷過挫折和失敗,風風雨雨帶來了困難和考驗,更磨練了振業人剛強不屈的意志。謝主任詮釋了公司博大精深的企業文化。我們振業人提煉出“誠信、和諧、認真、創新”的企業精神,秉持“創造價值,利益社會”的企業理念,“建造品質空間,共享完美人生”。童經理介紹了公司“以人為本”的用人理念。以勞動契約為基礎,以心理契約為導向,構建企業與員工長期合作的利益共同體;用成就感煥發員工的動力和激情,以企業的宏圖遠景感召人,以良好的待遇吸引人,以優秀的文化凝聚人,以公平公正的環境成就人,使員工始終處在被激活狀態。

項目篇:享受之中

帶著振業文化的氣息,我們踏上參觀項目的旅程。天公不作美,卻別有一番喜景在后頭。我們暢游“關內”大盤——星海名城;“關外”鄉墅——惠陽振業城;卻無法獨享高爾夫景觀——巒山谷,地鐵3a別墅——振業城。

星海名城七期是集團力拓高端商務地產市場的旗艦之作。占據深南大道首排及前海中心核心區域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成為名副其實的“深圳曼哈頓”之中心。

惠陽振業城,原生態鄉村別墅,在風雨的湖光中,多了一份寧靜與溫馨。徜徉于城間,漫步于湖外,讓人流連忘返。這是離公司百里之外,人見人愛的城堡。挑燈于書房,眺望于露臺,肯定招之即來;煮酒于窯室,戲水于泳池,相信揮之不去。

拓展篇:游玩之外

期待中的素質拓展如期而至,開心之余更多的是思考與領悟。有團隊精神的凝聚,也有思維靈感的碰撞,有方法想法的揣摩,也有生理心理的較量。

一瓶礦泉茶的故事需要學會傾聽。“人猿泰山”體會到萬事開頭難,難在束縛于條條框框。人有時會為自己的見識所束縛,掙脫它,很多“不可能”也可以變成“可能”。“盲走梅花樁”體驗到方向、信任的重要性。方向不對,路永遠不會對;找不到目標,你就已經輸了。信任需要自信、他信與信他。“高空走鋼絲”領會到支持、勇氣的力量;沒有同伴的支持沒有團隊的護航,那會是天方夜談;沒有勇氣只有膽怯有點像癡人說夢。“數字傳真機”領悟到溝通、機制的有效性。有效的溝通不在話多,有效的機制不會事多。

經過一番的洗禮,我們擁有了團隊,學會溝通得到了信任,有了想法找到了方法,調整心理挑戰了生理,獲得勇氣戰勝了膽怯,最后戰勝自我贏得了掌聲。

結束語

若干年以后,當我們行走于海邊,回想起在小梅沙培訓的那段看似遙遠的時光,肯定會難以忘懷。在此,我們為了同一個目標,一群新兵群策群力,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海邊,理想的彼岸在那!在你心中,夢想的終點在哪?會在那遙遠的地方,而我們腳踏之地,正是夢啟航的地方。有了夢想才不會迷失方向,所以要心常懷夢。如果人生是一條悠長的河流,我希望到河的對岸去,因為那里有我的信仰。

第7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石鷗教授主編的《中國基礎教育60年(1949-2009)》,既展示了我國基礎教育60年的輝煌歷程以及取得的成就,也思考了其中國式經驗,更展望了基礎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

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基礎教育規模擴大,學齡兒童入學率有了極大的提高。1949年,我國學齡兒童入學率為20%左右,到2007年小學入學率99.49%,初中入學率為98%。2007年小學五年鞏固率99.4%,初中三年鞏固率94.66%。同年小學升學率99.9%,初中升學率79.3%。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99.3%。教師隊伍建設同樣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教師的職前培養由中師、專科和本科逐步提升到專科、本科和碩士的層次。1949年小學教師只有83.6萬人,到2007年增加到561.26萬人,是1949年的6.7倍。初中教師由1949年的5.26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346.43萬人,增加近66倍。高中教師相應地從1.4萬人增加到144.31萬人,增加了103倍。書中所呈現給我們的這一系列抽象甚至枯燥的數字,折射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巨大變化。基礎教育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特別是改革開放30余年來,我國教育領域先后通過撥亂反正、一系列教育法規的頒布、素質教育的提出與深化、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提高了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基礎教育在數量和質量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但在巨大的成就面前,問題與困難依然存在,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和思路繼續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這是需要深思的時代話題。

第一,如何均衡地配置教育資源?教育是公益事業,所有學齡兒童有平等的權利獲得平等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目前,地區之間、城市與鄉村之間、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的人均教育資源仍然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無疑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埋下不穩定的隱患。這需要政府通過法律手段和特定的利益調整機制讓教育資源的配置走向公平化,使全國的兒童在入學階段就能深刻感受到社會的正義與關懷。

第二,如何建設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的素質是影響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一個不合格的教師有害于學生的一生,而且有害于成百上千學生的一生。由于復雜的原因,部分地區為解決當初師資困難的問題,聘請了許多素質不高的代課教師,也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由于自身的原因,不再適合教師職業。盡管他們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應該得到合理的回報,但是同時也應該創建合理的機制讓他們退出教育崗位,以招聘更高素質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這樣的新陳代謝機制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基礎。同時,要出臺有關教師隊伍合理流動的法規政策。西部、中部地區的教師流向東部,內地教師流向沿海,鄉村教師走向城市,非重點學校教師調入重點學校,這樣的教師隊伍流動對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為此需要創建一種新的利益機制,穩定薄弱學校的教師隊伍,并促使上述教師隊伍的流動發生逆轉。

第8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2010年9月18日至20日,由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東南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百家》雜志社聯合主辦的第六屆全國藝術學學術研討會暨第六屆中國藝術學學會年會在上海大學順利召開。會議共收到近百篇論文,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位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本次研討會借勢2010上海世博會的召開,提出“藝術讓城市更美好”的主題,緊密聯系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議圍繞這一主題,將內容分為“創新:藝術學建設”、“展望:藝術與城市”、“意義:技術與藝術”、“價值:藝術產業”、“跨越:傳統與現代”、“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論壇”等專題版塊分組展開討論,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

在大會開幕式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全國藝術學學會會長凌繼堯教授,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院長金冠軍教授,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廷信教授,《藝術百家》雜志社楚小慶主編等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詞。開幕式之后,中國文聯原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仲呈祥教授作了題為《藝術學現在的地位與現狀》的發言,他說這涉及到大家的安身立命之本,并且很佩服這次會議定的主題:藝術讓城市更美好,世博會集中了很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符合邏輯的推論是藝術讓生活更美好,更證明了藝術學的地位,人們生活的質量如何是由美來衡量的。他認為伴隨著人類自然科技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人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由于一味的重物質輕精神、重經濟輕文化、重個體輕群體,造成了人類的人文生態環境、道德倫理的滑坡。正因為如此我們要重視文化創意,創意之一根本上就是要加大文化的投入來儲存人類調控失衡了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環境,但由于我們對藝術學學科建設、地位、作用的認識不到位,我們常常發生誤讀。因此我們要精心營造一種藝術人文得到提高的環境,更不要貶低藝術學的地位,要創造“有思想的藝術和有藝術的思想”。

武漢大學教授劉綱紀先生作了題為《大力發展藝術學》的報告,他分析了藝術學在中國的發展過程和當前的現狀以及對藝術學在未來的展望,尤其是世博會期間對藝術與城市關系的探討,他希望中國的藝術學能夠健康蓬勃地發展起來。

一、創新:藝術學建設

藝術學的學科建設的討論,一直是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本次研討會關于藝術學學科建設專題的討論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藝術學學會會長、東南大學凌繼堯教授提綱挈領地指出了在藝術學學科發展迅速的今天,更應當重視藝術批評與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建設,并且在論述中提到對藝術批評多層面、多角度的研究是一級學科藝術學理論的學科建設的需要。《藝術百家》雜志社楚小慶主編全面論述了藝術學在當代中國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特別是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角度,結合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歷史進程和“兩大一新”、“四位一體”的社會發展現狀,明確提出了藝術學相對整個藝術門類可以承擔也必須承擔的對整個社會的引領作用。楚小慶特別強調,藝術學務必高舉“引領”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旗幟,以厚重的中華藝術精神為依托,在全球化的今天重建中國文化的主體性,鼓舞和重建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自信,進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做到這些,藝術學就真正發揮了其自身在當代葉1國文化建設中的核心作用。

上海大學藍凡教授在藝術學跨學科的研究中以《電影美學與美學電影的縫隙和粘合》為題,首先將作為藝術學二級學科的電影學做了概念層次上的厘清,接著指出了電影美學并不是電影學的一部分,而是哲學的一部分,繼而指出電影美學是哲學中的電影藝術問題。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梁玖教授則非常有創建性地提出了“城市藝術學”的概念。東南大學藝術學院甘鋒博士則細致討論了藝術學學科建設的學科本體是以理性本體與實踐本體相結合的,以揭示藝術活動規律,創造充滿人文關懷的價值世界為目的的,而學科本性則是其科學性和人文性。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沈亞丹副教授提出了技術時代藝術學研究中存在的強調實證性以便為藝術學和美學劃界,而存在的實證主義傾向、及盲目的實證主義也將會給中國藝術學研究帶來困境。

二、展望:藝術與城市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藝術讓城市更美好”,在“展望:藝術與城市”這一專題中,與會代表們都將討淪的重心放在了藝術與城市的關系上,提出很多頗有創見的論題。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施旭升教授以上海世博園區“寶鋼大舞臺”門前一尊《城市意象》的雕塑為切入口,提出一系列與城市意象和詩意棲居有關的深層思考,指出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文明危機和現代城市文明的任務是如何重返“詩意的棲居”。中國藝術研究院李心峰教授則緊緊圍繞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展開討論,并結合本屆年會的主題“藝術讓城市更美好”提出“更好的城市,更好的藝術,更好的生活”的新主題。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任也韻副教授則細致地做了關于“北京城市環境音樂調查問卷”的分析報告,并指出環境音樂的隨性理論通過反控制、松散創作觀念和方式實現環境音樂廣泛適應性要求,從而達到滿足各種人群需求,符合各種環境功能的目的。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系楊道圣教授精妙地分析了藝術家與大都市之間的關系,指出了都市為藝術家提供生存空間,而藝術家則為大都市創造文化資本。北京語言大學尹成君教授則提出人文視野下城市審美文化的建構問題,認為應該從城市的文化走向文化的城市。中國戲曲學院劉三平副教授則深入探討了城市與自然的關系和交往方式,指出城市生活中同樣可以體味自然,當下即是云水,廟堂即是山林。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馬衛星副教授以《傳奇神韻,法到自然――藝術,將城市打扮的更美好》為題目,指出藝術可以鑄造炫亮的城市名片,同時譜寫和諧的城市環境并導演著城市文明的進化。吉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學院潘薇老師提出高校校園規劃建設對城市特色彰顯和對城市產業發展的拉動以及對實現城市社會資源共享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山東藝術學院文化管理學院院長田川流教授深入討論了藝術與城市文化精神的傳承,指出藝術是城市文化最具核心影響力的文化構成,傳承城市文化精神,必須正視當代文化發展的多元化現象和同質化現象。而人們高度的文化自覺,科學地推進城市文化進程則顯得非常必要。濟南大學藝術學院韓波博士提出城市化衍生的負面效應是人與自然的疏離、情感交往的危機、社會問題的增多和不可持續性,而公共空間的景觀建構思路是總體性設計、人性化設計、多學科參與景觀建構和汲取藝術語匯。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劉維東副教授則以我國省會城市火車站站名呈現方式的考察和思考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城市名片”的文字表現,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在大眾中形成的集體認知。河北大學田野副教授對城市景觀的發展方向做了一番論述,指出城市基礎生態系統的設計是城市景觀發展的根本,城市景觀是文化的反映,是文化的精神表征。 河北大學史愛兵副教授則以《城市藝術化和人生境界》為題目,細致地探討了城市、人、藝術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關系。河南大學賈濤教授把目光放在我國中西部中小城鎮,并指出在中小城鎮的建設發展之際,具有藝術觀念和前瞻性審美意識有著非同尋常的價值意義。

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盧志紅教授以廣西南寧市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為模板,研究探討了城市形象的塑造問題,認為在不斷吸收、融匯、積聚文化的過程中,強調了在本地民眾中大力宣傳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意義,并著力尋找南寧市歷史亮點的壯族文化遺產,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形象。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劉健教授深入探討了藝術的審美功能對和諧人格形成的意義。杭州師范大學李榮有教授以藝術與生活的關系為題,對不同時期的藝術與生活關系作了全面梳理并探討了藝術發展演變的基本規律。杭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鄭立君副教授搜集了詳細的資料分析了近代世博會上中國參展藝術設計品類和設計獲獎情況,提出了世博會在近代中外藝術設計傳播與交流和促進近代中國西安的藝術設計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閑系古蘭丹姆教授通過展示世博演出的盛況,提出了同一世界,同一舞臺的美好展望。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王謙博士分別以城市中的“技”與“藝”作為研究對象,一方面試圖去挖掘它們的本質,另一方面去探索城市發展與“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夏燕靖教授從城市雕塑與城市環境的有機塑造人手,提出作為“公共藝術”的城市雕塑具有歷史性、人文性、地域性、時代性、紀念性和景觀性的意義。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尹文教授對比了古代城市的權力特征和現代城市的民生問題,同時對比了現代文明社會中迅速發展的城市和變化中的鄉村,指出了現代中國城市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論述了藝術如何使城鄉人民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長北教授以其特有的激情,闡述了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觀點,發人深省。

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張敏教授基于上海世博會文化理念,探討了藝術與城市發展中的問題,他提出了走向世界是藝術發展的內在要求,城市發展有賴于文化多樣化和美的文化理念。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林少雄教授以《博物館的功能與藝術的觀念》為題,介紹了作為城市藝術公共會展場所的博物館的發展歷程,同時有創意地提出了博物館給藝術帶來的變化和藝術品觀賞與接收方式的變化。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曲春景教授論述了哪些藝術可以讓哪些人生活更美好的問題。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劉海波教授以上海方言節目《新老娘舅》的問卷調查情況為切入點,通過分析指出觀眾的上海印象受到《新老娘舅》節目的影響。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趙偉平教授論述了視覺、環境與書畫創作形式之間的關系,而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朱恒夫教授則較為深入地論述了現代城市藝術的功能。

三、意義:技術與藝術

在藝術學領域,技術與藝術一直是專家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陳池瑜教授深入討論了繪畫中的科學,指出繪畫同樣也是人們探討自然奧秘,進行空間、時間、數學等研究的直觀手段之一,從繪畫中我們看到了藝術與科學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啟發,二者相得益彰。魯迅美術學院文化傳播與管理系主任張偉教授深入討論了藝術與科學的文化共生性和互動性問題。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王廷信教授深入探索了現代技術變革與藝術觀念的變化。西安文理學院郭萌副教授通過分析日本現代藝術家野村仁《變化中的象――時間?場所?身體》的大型藝術創作活動回顧展的部分展品,探討了技術、藝術、自然三者之間的密切關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陳宗花副教授分析研究了現代技術手段對民族音樂學實地考察的影響。

四、價值:藝術產業

有關藝術和產業的關系問題也一直是專家學者的討論焦點之一。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郭必恒副教授分析研究了中國藝術的對外推廣狀況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應當采取的對外推廣策略。廣西藝術學院人文學院韋玲娜教授以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為例,論述了廣西現代節慶文化品牌的營銷策略。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黃永健教授提出了藝術價值解構中藝術原創的價值所在,論述了藝術原創與文化創意產業鏈的關系以及藝術原創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陶思炎教授以民俗藝術為出發點,深入且細致地討論其產業化道路。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張中波博士從藝術創意產業的角度出發,對山水實景演出的獨特創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倪進副教授從藝術品證券、藝術品信托所、藝術品保險三個方面出發,提出發展中國藝術金融市場是中國藝術品與資本對接所作出的極為重要的一步,藝術品市場金融化也是改變當前藝術品市場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金丹元教授對于當下中國藝術產業政策滯后性提出了幾點思考。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石川教授從關于中國電影是否施行分級制的討論熱點出發,提出了中國電影分眾化市場的必然趨勢和中國電影市場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聶偉教授就上海電影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從歷史與現代兩個層面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河北大學劉桂榮副教授探討了數字藝術創意產業與傳統民間藝術的相融合的形式――民間藝術數字博物館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性發展的作用,同時又指出民間藝術動漫產業化、數字游戲化和數字交互藝術的發展對民間傳統藝術的啟示。

五、跨越:傳統與現代

在“跨越:傳統與現代”專題的討論中,中國藝術研究圖書館數據中心孫曉霞博士對民眾藝術概念做了限定,并梳理了藝術語境的基本結構和民眾藝術活動的語境結構特征,并指出民眾藝術對發展城市文化的多重意義。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張玉安博士從央視水墨創意《相信品牌的力量》談開,論述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交匯和融通。山東藝術學院科研處處長李丕宇教授通過分析當代藝術生存環境的變化,探討通俗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傳媒策略,指出藝術傳播與藝術引導應該注意的問題。太原科技大學藝術系伊寶副教授、史宏蕾副教授對山西水陸寺觀壁畫中“五瘟神”的醫學文化精神和圖像進行了精心細致的考辨。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張婷婷博士將南戲置于巴赫金文本理論視域之下進行討論研究,指出了社會公共空間與南戲狂歡精神的密切關系。

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劉凱博士通過對藝術發展的時代趨向的研究,指出藝術的通俗化與城市生活和城市生活的藝術化之間的關系。上海大學影視學院趙曉紅副教授細致全面深入地對工部局樂隊的分析研究后提出其對上海的顯著影響。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程波博士以對中國當代城市底層喜劇電影的意識形態研究為基礎,將底層與喜劇的概念相結合,提出新的創見。《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徐子方教授提出中國藝術在元代完成了根本性轉型,建立在世俗化和多元化基礎上的元代藝術宣告了中國近古藝術時代的到來。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汪小洋教授全面論述了佛教美術的本土化藝術特征。東南大學方麗晗博士認為機械復制技術的重復性、保存性和批量性對現代藝術的觀念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其“批量性”作用于部分設計藝術,并促成了“時尚”概念的形成。

六、新論: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論壇

在這一專題中,來自東南大學藝術學院和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的碩士、博士生和博士后各抒己見,表達了自己對于藝術和城市關系的理解。

第9篇:數字鄉村展望范文

“十一五”期間主要工作回顧

全市中小學現代化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全市建成各類現代化的實驗室及其功能室7 560個。“校校通”工程穩步推進。縣城以下農村中小學學校已全部實現以衛星寬帶網為主體的“校校通”,縣鎮及以上學校已全部實現了互聯網接入。城鄉中小學全部普及了實用型的綜合電教室。

農村中小學基本普及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自2004年至2008年,長春市農村中小學遠程項目總投入共7 174萬元,項目學校1 901個,配備計算機12 000臺、電視機5 200臺、投影機352臺,工程及設備已廣泛地應用于學校教育教學之中,并形成了良好運行的管理機制,同時為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和農民培訓提供服務。

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建設工作成效顯著

從2005年開始,我們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分類評估的原則,采取集中評估、檢查,以獎代撥的形式,連續5年在全地區開展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建設工作。到目前為止,共有341所學校達到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其中示范校78所。

中小學圖書裝備工作水平有了全面提高

我們制定了《長春市教育裝備圖書推薦目錄》,對各縣區圖書配備工作和圖書館(室)建設進行了有效指導,建成省級中小學示范圖書館(室)70個。

深入開展了實驗教學工作,成效顯著

到目前為止,我們連續12年組織開展了初中畢業生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工作。2004年,市政府下發了《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長春市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長府辦發[2004]77號),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軌道,使理、化、生實驗操作考核引起了學校、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重視,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使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落到了實處。

積極推進職業技術教育裝備工作

組織編制了《長春市職業教育院校技術裝備標準》的工作方案,在職業教育學校推行,促進職業教育裝備工作的科學、規范、效能化建設。

舉辦教育展,為教儀生產企業與學校之間搭建了產、供、銷、用平臺

自1999年以來,我們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共舉辦了10屆教育展會,為長春教育的對外交流、合作和發展搭建起了廣闊的平臺。建立了“三表合一”的采購審核審批監管機制。三表即“政府采購方式審批表”“意向合同表”及“長春市教育系統新增儀器設備審核審批表”。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各縣區教育技術裝備工作發展水平不平衡

由于各縣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領導對教育技術裝備工作重要性認識的差異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導致各地區在教育技術裝備的配備及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異。

偏重信息技術,忽視常規裝備

近年來,長春市學校以計算機、網絡設備為重點的現代化教育裝備快速發展,生機比等重要指標穩居全省第一。但同時也產生了常規設備投入規模不夠,重視程度下降的問題,大部分縣區在常規裝備上投入很少,有些根本沒有投入。

實驗員隊伍業務能力偏低,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目前,長春市中小學實驗教師隊伍比較穩定,但專職人員比例仍偏低,部分教師專業不對口,具有中學高級職稱的人員比例更低。實驗教師缺乏現化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難以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并進行教學設計,致使教育裝備的使用效果不夠理想,部分實驗教師缺乏探索和創新素養及能力,不能適應新課程實驗中需要開展探究性等新型實驗教學活動的要求。

“十二五”期間的發展思路和目標

發展思路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全市教育工作的重點,以提高裝備水平,加強管理服務,強化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新課程為中心,全面做好規劃、配備、管理、指導和服務工作,為實現“十二五”期間長春市基礎教育事業規劃的總體目標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質保障。

總體目標

未來5年,長春市教育技術裝備工作要立足普及化、著眼標準化,以實現教育現代化、適應新課程改革、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為中心,建立與現代教育發展相適應的教育技術裝備體系。

階段目標

2011年,按教育部頒布的實驗室建設規范和教學儀器配備新標準配備的實驗室,城區達50%,鄉鎮中小校達30%。對已評的示范校、先進校、達標校按新標準進行復檢,并重新進行認定。建設重點校與普通校,城市與鄉村學校的教學互動遠程網絡系統的示范點。開展職業教育技術裝備的指導工作。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建立60個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60%以上的高中學校建成通用技術實驗室。

2012年,按教育部頒布的實驗室建設規范和教學儀器配備新標準配備的實驗室,城區達70%,鄉鎮中小校達40%。在初中理化生加試工作上有重大突破,爭取進入中考。開展職業學校教育技術裝備標準化評選工作,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個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80%以上的高中學校建成通用技術實驗室。

2013年,按教育部頒布的實驗室建設規范和教學儀器配備新標準配備的實驗室城區達80%,鄉鎮中小校達50%。80%的職業學校被評為達標校,全市80%的學校建有數字化圖書館。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個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100%的高中學校建成通用技術實驗室。

2014年,按教育部頒布的實驗室建設規范和教學儀器配備新標準配備的實驗室城區達100%,鄉鎮中小校達80%。全市學校人機比達到13:1。建設100所全國裝備先進校。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新增建60個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

2015年,按教育部頒布的實驗室建設規范和教學儀器配備新標準配備的實驗室,鄉鎮中小學校達100%,全市學校人機比達到8:1。職教裝備在全國處于先進水平,建成服務社會、學校一體的職教培訓基地50個。

“十二五”期間重點工作任務

加強學校功能室建設,提高教學儀器配備水平

以開展中小學裝備標準化建設工作為主要機制和載體,促使全市高中、初中、城鎮小學、鄉中小學校按國家教育部新頒布的《中小學理科實驗室裝備規范》及儀器配備標準和《長春市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配備功能室。通過改造和建設,95%以上中小學的實驗室和功能室達到國家新課程裝備要求,現代化程度大幅度提高。

全面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建設一定數量的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

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聯合下發的《關于印發的通知》(長教聯[2009]16號)文件精神,組織城區中小學建立300個中小學科技教育園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動。在全市形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堅、以課程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以園地為平臺的科技教育格局,促進中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大力推進,逐步完善中考“實踐操作”考核制度

繼續抓好應屆初中畢業生理、化、生實驗操作考試工作,通過加大考試工作力度,進一步規范考試行為,保證考試工作有效進行,促進實驗教學改革扎實深入開展。認真開展實驗操作考試考點資格審查,進一步提高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積極為實驗技能考試創造條件,使之逐步納入中考,成績計入總分。

規范教育技術裝備配置程序,強化教育技術裝備采購的管理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對教育技術裝備進行集中采購管理的通知》(長教聯字[2007]15號)文件精神,嚴格執行新增教育技術裝備審核審批制度。切實做好教育技術裝備采購的計劃審定、設備驗收、賬目對接等環節的工作,確保各類學校在裝備采購過程中無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實現教育系統政府采購產品的性能、質量與價格最優化。

大力開展職業教育裝備工作

制定《長春市職業教育技術裝備“十二五”規劃》,對全市未來五年的職業教育裝備工作進行宏觀指導和規劃。組織人力編制《長春市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進一步規范職業學校教育裝備工作,在全市打造建設一批覆蓋面廣、布局結構合理、裝備水平先進的公共服務平臺,滿足學生接受學校基本訓練、實訓基地強化演練、行業企業崗位鍛煉的需求,為全市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服務。

全面提高學校裝備的現化代水平

加強中小學校電教室、計算機室的規劃、建設指導工作,城鄉中小學計算機人機比達到10:1,計算機累計達到85 000臺。對有些已超期使用、失效的計算機要進行更新換代,在設備維護上設置專項經費,鞏固和提高多媒體電教室的裝備水平。要加強語言實驗室的建設和應用,在縣城以上學校全部建有多媒體綜合電教室的基礎上,提高教學班多媒體設備的配備率;農村鄉鎮及以上學校多媒體電教室建室率達到100%,村級小學普及實用型電教室。建設好重點校與普通校,城市與鄉村學校的教學網絡互動,教學遠程網絡系統的示范點。

深入普及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建立行之有效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強遠程教育一、二、三期的1 925個遠程項目的管理和使用,使農村中小學全部普及遠程教育,提高農村教育的現代化水平,促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探索工程運行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工程管理和使用人員的全員培訓,建設一支能夠覆蓋所有項目學校,懂技術、通管理、會應用的隊伍。市里重點開展以農村初中、中心校為主的骨干管理和使用人員培訓,將所培訓人員作為工程的重要管理者和使用指導者,形成市、縣(市、區)、骨干人員和項目學校為主體的工程管理系統。

完善和加強音樂、體育、美術、衛生設施配備工作

聯合督導室、基教處等相關處室力量,以評促建,督促各學校按《長春市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標準加強音、體、美、衛的設施器材配備。

提高圖書裝備工作和使用工作

倡導建設現代化的中小學圖書館(室),開展“省級中小學圖書館(室)示范校”創建活動。印發《長春市中小學教育裝備圖書推薦書目》,做好中小學圖書裝備工作。落實長春市中小學精品書架工程,整合中小學圖書資源。同時,發揮圖書工作委員會作用,加強校本教材研究和開發,編輯和出版地方教材、校本教材和鄉土教材。通過開展長春市中小學數字化圖書館課題研究,籌建市級中小學數字化圖書館。

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素質

制定出臺《長春市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人員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從事實驗管理工作人員的條件、職責和認證教育制度。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提高從事教育技術裝備、實驗教學及圖書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重點加強對學校實驗教師的培訓,幫助他們理解、認識、掌握新課程的理念及其對實驗方式所產生的影響,提高他們適應新技術的能力。要關心實驗教師、圖書管理和技術人員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對他們應享有的待遇,要切實給予解決。

保障措施

建立與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相配套的教育裝備管理體制。進一步摸清長春教育裝備情況,對各種功能室建設和購買實驗器材等相關業務進行嚴格把關、歸口管理,加強對各種教學儀器質量的監督。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亚洲两性视频一三区|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动态图| 杨幂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77亚洲精品www| 国产小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人妻日韩精品| 精品三级网站|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99|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成熟女人毛片www免费版在线|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野外性史欧美k8播放| 寂寞骚妇被后入式爆草抓爆| 白白色发布永久免费观看视频 | 连续高潮喷水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古装片 |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中国老熟女重囗味hdxx| 国产 中文 制服丝袜 另类| 99热在线播放精品6| 国产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91视频国产高清| 日日噜噜夜夜爽爽| 亚洲ⅤA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手机|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 ww国产内射精品后入国产| 亚洲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少妇愉情理伦片丰满丰满|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国产精品98视频全部国产|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制服丝袜一区|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