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紡織品生產品質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答:通過委托第三方進行產品生產現場的質量監理,在國際貿易中是一種習慣做法,但在國內陶瓷行業中似乎還沒有形成慣例,因此,國內能夠承擔這種現場監理的專業公司確實不多。
能夠從事產品生產現場質量監控的服務機構,在素質上應該具備三個條件:第一是對產品標準要非常熟悉,包括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企業內控標準,以及檢測方法的標準;第二是對產品生產過程要比較熟悉,包括產品種類特點、應用特點,生產過程質量控制點、質量關鍵環節;第三是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包括保守商業機密、精益求精、不怕麻煩,與生產方的交涉具備一定的交際能力。
現場監控一般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 產品外觀缺陷監控。監控內容主要包括缺邊角、磕碰、落臟、熔洞、裂紋、變形、尺寸偏差等內容,重點要做好產品分選漏檢率的控制。由于目前國內的陶瓷企業制度化管理水平還比較差,多數靠人為因素管理,出現漏選的機會比較大。因此,應該通過加大現場抽檢力度進行控制。
(2) 產品色號與色差監控。監控內容主要包括單片磚色差(陰陽色、缺花、蒙花等)、組合鋪貼色差(顏色混雜、磚邊色痕等),以及色號樣板標準的確定、顏色分號的界定等。而且重點要做好與生產方質檢總管的溝通,頻繁抽取樣品進行對板,正常情況下每隔2~3h要對一次樣板,如果遇到品種轉產、窯爐調整等情況,應不少于1h就對一次色板。
(3) 物理化學性能監控。監控的內容主要包括吸水率、抗折強度、防污性能、表面耐磨度等,由于物理化學性能波動性一般不大,而且性能項目檢測需要比較復雜的儀器和較長的時間,因此,一般每個生產班次抽取一組樣品,然后集中檢測分析為宜,如果發現有問題,就需要提高檢測頻率。
在佛山地區,目前有不少從事陶瓷生產技術服務的公司,但規模都不大,服務的內容主要針對生產企業技術難題的診斷與產品研發,對產品標準和產品檢測一般比較薄弱;而行業或政府的檢測機構雖然對產品標準和檢測很熟悉,但對現場生產管理、產品分選的經驗又比較缺乏,而且也沒有現場監控的服務。
根據你的需要,建議選擇佛山市陶瓷學會作為第三方產品生產現場的質量監理機構。佛山市陶瓷學會是一個有合法注冊的學術權威社團組織,學會屬下有一支專門為社會(用戶)、生產企業服務,專業實力很強的隊伍(下屬公司),其中有從事過職業經理人生涯的高級管理人員、獲得政府殊榮的學術專家,以及有一批長期在生產一線從事生產管理、產品研發、質量監控的工程師。
關于臨時性空窯在窯爐工序上
節能調整的答疑
問:我廠借鑒佛山某些大廠的考評制度,工資與產質量、磚損、能耗相結合綜合考核。但是,我們目前的機械故障比較多,有時壓機或前工序一停機就是一個班次,造成窯爐能耗浪費大,能耗指標達不到,同時產品燒成前后出現變化。請問,這個考評方法對窯爐工序來說合不合理?在較長時間空窯時,有沒有辦法適當降低能耗呢?而且盡可能減少產品前后的偏差呢?
答: 隨著能源的緊張與陶瓷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肯定要走上以“產質量、成本綜合考核”為工資依據的管理模式。
至于窯爐工序因上工序原因造成停工待料而導致的損失,應該由你們的管理層按一定的制度分別計算。當上工序導致較長時間空窯時,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適當降低能耗。在這里,筆者結合以前的生產管理經驗,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僅供參考:
在確認輥道窯前工序出現問題造成需要停產七、八個小時或更長時間時,輥道窯在出完磚后即應進入“臨時降溫調試狀態”,主要應從幾個方面著手:
(1) 將干燥窯內、窯爐入口、釉線上的儲磚坯全部放進窯爐,盡可能減輕儲磚坯的色差;
(2) 等所有磚出完急冷段后,即可降低燃料壓力,進行降低窯爐溫度處理,并且可以考慮關掉最前區的第一和第二組噴槍。輥道窯降溫時,考慮耐火材料熱脹冷縮的因素,窯內降溫到850~1050℃之間(最高燒成區),實行保溫為宜。
(3) 窯爐入口進完磚后,關釉線傳動電源、入磚平臺電源;窯爐出口出完磚后,關強冷段冷卻風機或冷卻軸流風扇、關出磚平臺電源,以節約電耗。
(4) 窯爐傳動速度調慢一半,減輕輥棒振動(注意必須做好“數據”記錄)。
(5) 排煙風機、助燃風機、抽熱風機適當關小(做好記號和頻率記錄),但要保證壓力制度基本不變,燃油輥道窯還可適當降低霧化風壓。當排煙、抽熱風機抽力減少時,抽走的熱量就相應減少,可以節約燃耗,同時風機的電耗也會適當減小,但窯爐的壓力,會變得增大甚至正壓很大。關小助燃風、霧化風,則供入窯內的風量減少,使窯爐壓力制度趨于重新恢復(注意窯爐零壓位在調整前后的具置,以窯爐倉位數作為“數據”)。如此操作的話,節約燃耗、電耗非常明顯。當然,在干燥窯的熱風是靠窯爐的煙氣和窯尾余熱供入的話,則干燥的抽濕風機應關小,以保證干燥窯的壓力平衡。窯爐的急冷風機視急冷段溫度來決定急冷的開度或開啟。強冷風機冷風扇、軸流風扇以及崗位上風扇等,都可以關,以節約電耗。
(6) 組織人員掏窯爐處理口:預干帶爐內的炸坯和積塵要掏出來;窯爐中溫區高溫區急冷區爐膛內的爛斷棒、爛磚坯要掏出來;急冷、緩冷段爐膛內的爛磚坯等雜物也要掏出來。
(7) 如干燥窯與窯爐連通,還必須在窯爐降溫調機時對干燥窯進行必要的熱態調試。
(8) 準備前工序正常,可以保證入窯時,窯爐重新燒磚需要帶溫磚或帶溫板等帶溫材料。
(程昭華)
關于兩臺或兩臺以上煤氣發生爐脫網
及并網操作的注意事項
問:兩臺或兩臺以上煤氣發生爐脫網及并網操作時應注意哪些方面的事項?
答:在日常煤氣爐操作之中,二臺和多臺煤氣發生爐同時點火烘爐、調試、送氣的操作與一臺煤氣爐點火烘爐、調試、送氣操作方法相同,其操作重點為:必須保證煤氣爐出口的壓力、溫度盡量相同或相近,才能保證并網后煤氣爐順利運行。如果煤氣出口壓力偏差大,壓力低的那臺煤氣爐就會產生負壓,導致煤氣倒流進入爐膛內與爐膛內的高溫氧氣混合,一旦遇到煤氣,當氧氣和溫度達到一定條件時可能引發爆炸事故。
脫網操作:指兩臺或多臺脫網檢修或熱備,確定要脫網的煤氣爐,由站長或班長統一指揮。
方法一:
(1) 在脫網前先將此爐電捕器電源停掉。
(2) 打開放散閥,點燃火炬。
(3) 將電捕輕油器切斷,水封加滿水。
(4) 一樓操作工觀察爐底壓力,當壓力升高時就慢慢降低空氣流量。
(5) 煤氣爐頂部放散閥處操作工看好爐頂煤氣壓力,使該壓力穩定保持
(6) 當煤氣爐頂部煤氣閥門關閉后立刻通知三樓操作工將煤氣爐底部煤氣閥門關閉,在操作時一定保持系統正壓,以防負壓產生爆炸。
方法二:
(1) 在脫網前先將此爐的電捕輕油器電源停掉。
(2) 將要脫網的那臺煤氣爐的出口壓力保持與正在生產的煤氣出口壓力相同或相近。
(3) 慢慢打開放散閥的1/4,并點燃火炬。
(4) 通知四樓操作工關閉頂部煤氣閥門和三樓操作工關閉底部煤氣閥門,直到把閥門關嚴。
(5) 一樓操作工將電捕輕油器出口水封加滿水,并觀察爐底壓力,待電捕輕油器出口水封滿水后將流量閥關嚴。
(6) 四樓操作工將放散閥擰開一半,然后將此爐脫離網絡。
并網操作:
(1) 一樓操作工適量打開流量閥,保持煤氣爐底的壓力>3kPa。
(2) 儀表工及時調整工藝風機的出口閥門的開度或變頻周波。
(3) 待頂部煤氣化驗合格后,打開煤氣爐頂部煤氣出口閥門,逐步關小煤氣放散閥,控制頂部煤氣壓力
(4) 三樓操作工適量打開底部煤氣出口閥以及電捕輕油器放散閥進行凈化設備吹掃。
(5) 一樓操作工將電捕輕油器前水封的水排完。
(6) 待電捕輕油器取樣化驗合格后,排電捕輕油器后水封內的存水,關閉電捕輕油器的放散閥。
(7) 四樓操作工緩慢地關閉煤氣放散閥,一樓操作工逐漸調整流量閥開度,使之與其它爐臺的流量保持一致。
(8) 打開電捕焦、電捕輕油器的排污閥。
(9) 給電捕器送電。
(潘 雄)
傳真:0757-82269827
蔡飛虎:0757-82710910(佛山格林陶瓷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孔海發:0757-83135108 (0)13702559893
溫千鴻:13380225254 (佛山市樂陶窯爐有限公司)
E-mail:.cn
程春明:13702545772(佛山市嘉陶窯業技術有限公司)
程昭華:13927717401(佛山市佳窯陶業技術有限公司)
潘雄:13927769832(廣東新潤成陶瓷有限公司)
千鴻有約
關于油改氣后拋光磚偏紅的答疑
近期,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直被認為頗有燒成經驗,且對燒成技術很有研究的一些廣東的陶瓷廠,紛紛表示油改氣之后,拋光磚容易偏“紅”,失去原來一直引以為豪的“白”。雖然這跟廣東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考慮到廣東陶瓷行業使用發生爐煤氣的時間還不長,筆者認為有必要認真總結,并加以分析:
(1) 從化學成分及相關的反應分析
1) 從燃料的反應來看,無論是重油或發生爐煤氣,都有可能摻雜著相當比例的水或水蒸氣。但問題是,由于燃料的發熱溫度和熱值的關系,出現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重油中適量的水,起到的是等同于助燃的效果(水分解后形成所謂的爆炸燃燒);煤氣中的水卻是大家都能理解的滅火原理。
2) 燃油中的燃燒殘留物(碳、油渣等)在抽力影響下通過窯頭等低溫階段時,大都以灰份等固態存在,不會對這里的氣氛(氧化、還原)造成影響;而發生爐煤氣燃燒后殘留物卻仍然以“烷”或“一氧化碳”等氣態物質存在,這很容易對燒成氣氛造成影響。
(2) 從燒成控制習慣性手法入手分析
1) 廣東地區長久以來燒油燒窯時一直堅守“槍火穩定”和“油壓穩定”的燒成理念,說實話,這對穩定窯爐燒成氣氛作用很大。但是改為燒煤氣以后,由于原來的“堵塞燒嘴”的隱患改為燒氣就不存在,溫度又變得“相當穩定”,這時產生的放松和麻痹大意的心態使得燒煤氣的隱患(煤氣壓力波動、排水和操作手法的不一致)一直沒有引起重視。
2) “擺磚進窯”一直是廣東陶瓷行業拋光磚生產引以為豪的一項技術,但是如果超過一定限度的話,擺磚進窯會成為窯爐氣氛一直不穩定的最大殺手,主要原因是進窯密度的間歇性波動,會引起溫度傳感、煤氣輸入壓力等連鎖性的波動。
3) 集中前面僅有的幾組排煙系統來提高窯爐前溫,這是廣東最為流行的操作方法,但是并不是每條窯爐設計都適合這種操作方法,尤其是氣燒窯。
Status quo of China Technical Textiles Industry and Some Points of Its 12th Five-year Plan
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在醫療領域,病毒阻隔效率高的一次性手術衣、口罩等醫用防護產品的開發應用,有效應對了“非典”、“甲型流感”等疫情,降低了交叉感染幾率,提高了醫療防護水平;在節能環保領域,袋式除塵技術的應用可將火力發電的粉塵排放截留效率提高 5 倍以上,并能分離回收珍貴稀有金屬,變廢為寶;土工用紡織品在青藏鐵路建設中的應用,對解決高原地質裂縫、凍土隔斷、保溫、防滲等系列難題發揮了重要作用;輕質高強的紡織復合材料在動車、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制造中部分替代了傳統的合金材料,在減輕結構重量的同時,實現了節能降耗。
據統計,2010年,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822萬t,比2005年增長124.9%,“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6%,占國內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20%,比2005年提高6.4個百分點。2010年產業用紡織品產值超過5 0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7倍,“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22%。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剛剛的《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至“十二五”末,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費量的比例將達到48∶27∶25。而近日剛剛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制定的《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也表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將為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提供巨大的市場空間。比如:到2015年,我國鐵路運營里程將達到12萬km以上,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所用土工紡織品的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0%;2011 ― 2015年,我國一次性衛生及醫用紡織品的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5%,尤其是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的總量已超過1.7億,成人衛生用品的市場需求將成倍增長;目前我國袋式除塵在燃煤電廠的應用比例不到10%,遠低于歐洲60%的水平,隨著國家對粉塵排放要求的提高,袋式除塵應用將逐步推廣,2011 ― 2015年,袋式除塵用過濾材料的年需求增長將超過15%,2015年用量將達2 000萬m2。表 1 為“規劃”中提及的重點發展領域和產品。
對于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商來說,產品質量、技術優勢及穩定的生產工藝是核心競爭力,因此除了需考慮生產成本外,如何通過自主創新或引進先進技術實現再創新以達到企業持續發展、產業升級的目標,必須被列入發展規劃予以計劃和考慮。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今后10年,中國紡織工業要實現建設紡織強國的目標,必須依賴技術裝備的重大進步,盡可能地采用包括進口設備在內的先進技術裝備,提高科技貢獻率和品牌貢獻率,這不僅是產業進步的方向,也是紡織行業發展的緊迫要求。在這一進程中,以德國紡機為代表的具有高技術含量并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進口紡織機械設備必然要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德國堪稱世界紡織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在產業用紡織品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并富有前瞻性。德國高新紡織技術研討會是VDMA(德國機械設備制造業聯合會)北京代表處聯合VDMA紡織機械協會與中國紡織信息中心(CTIC)、臺灣產業用紡織品協會(TTTA)共同舉辦的關于產業用紡織品領域最新技術的交流活動。研討會將于3月5、7和9日分別在山東濟南、浙江杭州和福建泉州三地分別舉辦 1 天。在此系列研討會上,來自德國的16家全球領先的紡織裝備和部件制造商及技術方案供應商將同與會者分享其在產業用紡織品的紗線、織物以及整理等方面的最新技術和解決方案,以幫助中國本土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及相關從業者不斷進步,共同發展。
德國高新紡織技術研討會精彩演講預演
Preview of the Symposia
Benninger Zell(貝寧格澤爾)
德國貝寧格澤爾有限公司是瑞士貝寧格集團的一員,該公司及其分支機構是橡膠和產業用紡織品領域領先的合作伙伴。該公司全面的工藝技術咨詢和項目規劃是其所有主要活動的核心,高端一流的產品確保了高度的可靠性和最低的生產成本。
貝寧格澤爾制造的擁有領先技術的浸膠機被廣泛應用于輪胎簾子布、線繩、帆布、玻璃纖維和其它產業用纖維及產品領域。
研討會上,貝寧格澤爾的專家將介紹最新的線繩浸膠技術。
Dilo(迪羅)
迪羅集團是全球領先的非織造布生產線制造商,目前該集團由負責計劃和訂單處理的DiloSystems(迪羅系統)、專業生產開松混合設備的DiloTemafa(迪羅特馬法)公司,專業生產梳理機和氣流成網機的DiloSpinnbau(迪羅絲賓寶)公司,以及專業生產鋪網機和針刺機的DiloMachines(迪羅機械)公司組成,所有設備都在德國制造。
研討會上,迪羅集團的專家將介紹迪羅集團最新開發的非織造布生產技術和設備,比如高產開包機Baltromix、儲棉和精開松機DON、雙向喂棉機Multifeed(工作寬度可以超過 5 m)、新型多用途梳理機Multicard、迪羅新型鋪網機Dilolayer、高速鋪網機Hyperlayer、橢圓形針刺機Hyperpunch以及圓形針刺機Cyclopunch等最新生產裝備。另外,還將介紹這些技術在產業用非織造布方面的應用。
其中,Baltromix型的主要特點是產量高;新型MultiFeed喂棉機配有獨特的雙面喂入系統“Twinfeed”,加上吸入給料帶的振動效應可使纖維均勻連續地進入梳理機,為獲得均質的纖網打下基礎;MultiCard特別適于與交叉鋪網機聯合運行,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分析性研究,其性價比得到進一步優化,且易于維護和清潔。垂直(HL 系列)交叉鋪網機喂入速度可達200 m/min,消除了生產線上的瓶頸。根據應用情況,迪羅鋪網機可以實現80 ~ 160 m/min的喂入速度。
本次研討會上的演講者翁文超先生自1993年加入迪羅公司,目前負責迪羅集團在亞太地區的業務。
Lindauer DORNIER(林道爾?多尼爾)
自1950年以來,林道爾?多尼爾有限公司即成為世界織機制造行業的領先者,其產品包括用于生產產業用紡織品、家用紡織品和高檔服裝面料的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
鑒于其優越的積極式引緯系統,多尼爾劍桿織機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紗線的織造。對于一些織造相對困難的特種纖維,例如用于產業用織物的碳纖維和芳綸、用于家具用織物的花式紗,且無論是高密度織物還是大網格織物,在多尼爾劍桿和噴氣織機上都能輕易完成織造。同樣,無論是化纖單絲還是玻璃纖維或芳綸粗紗,無論是有捻紗還是無捻紗,所有天然纖維或合成纖維都可以在多尼爾織機上完美織造。
本次研討會上,多尼爾公司的專家將介紹用于過濾布、芳綸織物和復合材料的多尼爾織機。
Groz-Beckert(格羅茨-貝克特)
格羅茨-貝克特公司成立于1852年,開發和生產各種針織、機織、制氈、簇絨和縫紉機用零部件。如今,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7 000名員工及多家生產工廠。
對于格羅茨-貝克特及其客戶和合作伙伴而言,技術紡織品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德國的 Albstadt屹立著全球最長的紡織混凝土橋梁。該橋梁是技術紡織品在建筑方面最突出的應用實例。該橋設計精美的建筑亮點是:紡織品強化混凝土橋梁獨特的外觀非常引人注目。該橋梁用經編織物作為加強筋,與常規鋼筑混凝土橋梁相比較,該橋梁重量輕,材料用量少,使用壽命更長。格羅茨貝克特負責了該項目的規劃和施工。在技術研討會上,格羅茨貝克特公司的高級銷售經理王志勇博士將詳細介紹該紡織混凝土橋梁。通過該項目,該公司證明了當今紡織技術的潛力。
格羅茨-貝克特公司參與設計和建設的世界上最長的
紡織品增強混凝土大橋
August Herzog(和碩)
和碩公司創建于1861年,是全球編織機領域的領導者,其產品應用范圍涵蓋多個領域,品種多達500多種。所有的設備全部產于德國,從德國運往世界各地。
作為國際市場上技術領先者,和碩就像其提供的技術和產品一樣年輕。無論是在鞋帶加工領域,還是在高科技復合材料加工領域,150年來,該公司以500多種編帶機和繞線機以及創新的定制產品引領技術潮流。未來,和碩將以全新的編織系統和一如既往的創新繼續引領市場。
編織機的應用主要在于技術/產業用紡織品方面,涉及領域包括高壓軟管、深海及船舶用纜繩、運動用品、過濾用品、汽車零配件、航空及海洋領域、醫療用品、以及復合物/復合材料包括結構性產品等。
本次研討會,和碩公司的演講者將對編織技術和工藝及其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進行介紹,包括案例分析研究等。重點將放在目前亞洲市場需求量大和一些熱門領域。
Lenzing Instruments(藍精儀器)
奧地利藍精儀器公司是世界知名的儀器制造商,其主要產品是用于長絲、短纖、非織造布及薄膜等的品管及生產過程的精密檢測監控儀器。長年的生產經驗和尖端的質量管控知識,可以提供業界所需的各式各樣的實驗室用儀器,以及生產過程中所需的在線管控系統。這些精密儀器及產品,可提供標準化質量管理及用戶定制的及時在線管控系統,幫助客戶在品質管理上作出快速反應,迅速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所在。本次研討會上,藍精儀器公司希望藉此機會展示其品類豐富、靈活性強且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質量及生產過程管控儀器,特別是及時在線監測系統。
研討會上,藍精儀器公司的專家將介紹品質及生產流程控制領域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以幫助中國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從業者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加強流程管理,提升競爭力。
Mahlo(瑪諾)
瑪諾公司位于德國(Saal/Donau),自數十年前開始研發并生產應用于紡織及非織造布工業的各項高科技檢測和控制設備。該公司業務著眼于結合紡織業和電子業,并向使用者提供兼具先進技術性與有效經濟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包括:
• 加工流程的品質控制(重量、厚度、含濕率);
• 緯斜校正;
• 殘余含水率控制;
• 廢氣排放控制。
瑪諾在中國的合作伙伴上海寬達可提供全國性銷售/服務網,以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
Karl Mayer(卡爾邁耶)
卡爾邁耶是經編機和整經機行業的領先制造商,可提供完美的產業用織物生產解決方案。該公司以創新為本,建立起了商業中的工業標準,并且可為全球的客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出色快捷的技術服務、人員培訓以及協助開發新產品等。“我們關注您的未來”不僅僅是卡爾邁耶的一句營銷口號,更是其服務客戶的行為準則。
卡爾邁耶馬里莫的業務主要包括:
• 開發、制造和提供多軸向和雙軸向織機,以生產復合材料市場所需的多層增強織物,尤其是碳纖維織物,如Malitronic® MULTIAXIAL;
• 開發、制造和提供經編機和拉舍爾機器,如Wefttronic®。
卡爾邁耶集團的產品主要包括:
• 特里科高速機;
• 生產彈力織物和非彈力織物的拉舍爾高速機;
• 生產經編間隔織物的拉舍爾雙針床機器,如HighDistance®;
• 拉舍爾花邊機;
• 用于編織和經編的整經機;
• 牛仔布靛藍染色機;
• 集團內部合作制造的CFK元件。
本次研討會上,卡爾邁耶的專家將重點介紹卡爾邁耶紡織機械在產業用織物領域主要是涂層織物、復合材料織物方面的應用,以及用于工業紗線的經編準備設備。
Merz(邁茲)
德國邁茲公司從20世紀初就開始生產針織襪機,并從70年代開始專注于醫用襪機的生產。目前,邁茲公司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專業醫用襪機供應商。
邁茲襪機能夠生產滿足壓力I ~ Ⅲ級的醫用壓力襪、抗血栓襪以及保健襪。并且,該襪機能夠生產帶往復運動的襪跟和襪頭及開口襪頭。
邁茲CC4II型襪機的可選機號范圍為E16 ~ E41,從3.75 ~ 6 英寸的不同針筒直徑則能夠覆蓋所有醫用壓力襪生產的需要。該襪機具有 4 路全電腦提花系統,其中兩路用于地紗編織,兩路用于襯墊紗。
研討會上,邁茲公司的專家將呈現先進的壓力襪編織技術。
Monforts(門富士)
德國門富士紡織機械制造公司建立于1884年,在紡織機械染色和后整理領域一直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其產品如拉幅定形機、焙烘機、連續染色打底機、松弛式烘干機、超級橡毯預縮機等,可用于機織物、針織物、產業用織物和非織造布等各類產品的染色和整理。門富士設備的低能耗及熱回收系統、自動化和遠程診斷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備受用戶青睞。
本次研討會上,門富士公司的Peter Tolksdorf(彼特?韜克斯多夫)先生將探討如何從定形機和熱熔焙烘整理的特殊節能裝置中獲取更多的效益。彼特?韜克斯多夫先生從事紡織后整理設備的市場和銷售工作已達30多年,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Oerlikon Saurer(歐瑞康蘇拉)
歐瑞康蘇拉是國際技術集團OC Oerlikon(歐瑞康)旗下一個成績卓越的紡織事業部。依靠技術創新,歐瑞康蘇拉及其下屬的阿爾瑪產品線已成為國際先進的高性能加捻及直捻系統供應商。
多年來,歐瑞康蘇拉阿爾瑪產品線通過與客戶密切合作,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并且為客戶提供最優化的解決方案,用以生產輪胎簾子線和工業絲。
本次研討會上,歐瑞康蘇拉阿爾瑪產品線的專家將介紹最新的技術和革新信息,尤其是在2011年德國科隆輪胎技術博覽會上獲得“卓越革新獎”的直捻能源節省方案,以及工業絲加捻靈活性最大化的解決方案。
SAHM(薩姆)
總部位于德國埃施維格的薩姆公司是精密交錯式卷繞機、復繞機、平行卷繞機的制造商,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這些卷繞機可應用于多個領域。薩姆公司已在全球市場銷售了25萬錠卷繞機。薩姆公司在世界各國所有的重要市場都有商,在美國的Greenville、SC和中國廣州有自己的辦事處。薩姆公司、奧地利Starlinger(史太林格)公司、Maplan公司和SML公司均屬于維也納的Starlinger集團。
薩姆公司的產品包括:
卷繞機(手動及自動落筒精密交錯式卷繞機);
復繞機、平行卷繞機;
應用于多領域的特殊卷繞機(如復絲、單絲、扁絲、碳纖維、芳綸、金屬薄片、非織造布、電纜電線等)。
研討會上,薩姆公司的演講者將針對高性能纖維卷繞的挑戰向與會者呈現先進的解決方案。
TEXTECHNO
自60年前成立以來,TEXTECHNO公司己被證實是紡織及人造纖維行業測試儀器的領先制造商之一。憑借具有卓越性能、新穎設計和獨特技術特點的儀器,該公司己在紡織行業的質量控制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產品范圍包含了強伸力、線密度、收縮、卷曲、網絡度、高強度纖維和紗線的摩擦測試以及標準和非標準織物的懸垂性和成形性的全自動測試儀器。TEXTECHNO將為工業絲、紗線和織物推出新的測試解決方案。
本次研討會上,TEXTECHNO公司的專家將呈現先進的紡織纖維及紗線測試技術。
Trützschler(特呂茨勒)
創立于1888年、總部位于德國門興格拉德巴赫的特呂茨勒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球約擁有雇員2 000人,通過持久的創新和產品開發,已成為纖維準備設備領域的全球領先者。
作為優質的國際性企業,特呂茨勒的遍布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該公司在1969 ― 1978年間取得全球本地化生產,于1969年在美國成立公司,1970年在日本取得牌照,1978年投資印度。2002年,特呂茨勒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特呂茨施勒紡織機械(上海)有限公司。
本次研討會上,特呂茨勒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的專家將介紹特呂茨勒在衛生材料領域的應用技術。
Trützscher Card Clothing(特呂茨勒針布)
特呂茨勒針布(TCC)是特呂茨勒集團全球網絡的一員。特呂茨勒本身即是梳棉機技術領域的佼佼者。毫無疑問,在特呂茨勒集團中,梳棉機和針布的研發部門緊密合作。因為對于高產梳棉機來說,要進一步提高其品質和性能,唯一的途徑就是實現機器和針布的完美合作。而特呂茨勒的整機設計經驗與TCC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保證了梳棉機和針布在市場中堅不可摧的地位。
本次研討會上,TCC的專家將詳細介紹來自TCC的全球紡織行業的頂級針布。
Trützschler Nonwovens(特呂茨勒非織造)
我們一直在說,面料展見證了中國面料行業的崛起歷程,是紡織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在這里,紡織品無論在設計理念,還是在做工廠藝、款式造型方面,都代表了當今面料的發展趨勢和最高水平。從以前的仿造抄襲到如今的自主開發,從曾經盲目跟風到而今的貼近市場,從執著于國內競爭到大膽放眼國際,面料展不僅完美地詮釋了商貿、交流的功能,而且力促國內面料企業不斷地實現跨越。
成長的足跡
面料企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如今很多企業都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知名服裝品牌的優質面料供應商,當我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去審視中國的面料大軍時,根本沒有看到他們成長的足跡。先看上面的表格,這讓我們會有一個最直觀的印象。
不看不知道,看了則讓我們感慨不已,這是中國面料軍團能量的最直觀顯現。事實上,在面料企業與服裝企業的合作上,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脫節。舉個簡單例子,勁霸早已經開始與面料供應商建立起自己的面料檢測實驗室。另外,勁霸為長期合作的多家面料供應商舉行了大規模的培訓,旨在讓供應商在面料的色牢度、PH紙超標及是否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等消費者看不見的內在質量問題把關,在面料的后期處理過程中提高產品質量的控制意識,更好地理解勁霸的產品質量需求,滿足市場的需求。目前,勁霸已經同15家面料供應商談妥購進設備協議。所有設備將集體采購,并多購置備用設備一臺,以備不時之需。設備資金由布行方面出。勁霸公司負責軟件投入,包括品質管理人才投入和培訓。在實驗室建立的過程中,勁霸將為供應商們統一采購、分發檢測設備,并為供應商提供實習場所,在勁霸的面料檢測實驗室進行實際的操作。同時,國家紡織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將給予專業的理論指導。
看過表格,聽過事例,我想我們也無須再去描述這些企業艱苦奮斗的白手起家史,中國面料企業和服裝企業的環節銜接是怎樣的,讀者心里自有評價。
勢力新格局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對中國的紡織格局有著籠統的認識,而總是以集群的形象示人,讓我們多少欠缺對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客觀認識。在以往,我們通常這樣認為,江蘇在中高檔面料的生產上有優勢,浙江在化學纖維、普通化纖布、印染布、絲織品等的生產上有較大的優勢,廣東以色織牛仔布為優勢,山東以純棉坯布為主導――這是一個區域品牌能力的展現。
的確,時光倒退10年,這樣的格局依舊。如果按以往的認識角度,集群地的區域優勢,就是控制成本,致使價格越壓越低,利潤越來越少。這也使得大部分研發產品僅僅是款式、外觀的史新,效益缺乏持久性。
但在今天,有著一個變化,我們似乎應從企業本身的角度去重新認識紡織勢力格局。以如意、魯泰、蘭雁、南山等企業為龍頭,主導肴山東紡織勢九以陽光、海瀾、福華世家等諸多龍頭企業,構筑著江蘇紡織勢力;以富潤、天圣等一大批實力超群的企業,激蕩著浙江的紡織活力;以海天、鳳竹為首的一批企業,代表著福建紡織勢力。
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和創新能力出眾。拿浙江天圣來說,以前在差別化化學纖維面料開發和加工上,已是紹興的龍頭,而公司前年又上了毛紡生產線,去年又引進了意大利毛紡專家,新研發的“維羅尼”面,在法國巴黎的Tex world展上一出現,即受到眾多國際奢侈品牌的追捧,像H&M、CK、C&A等國際品牌均表示出了定購意向。
事實就是這樣,正是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產業集群也好,眾多的中小企業也好,才可能不斷地煥發創新的活力,科技與品牌價值才得以不斷體現,中國紡織的產業整體升級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
案例1 魯泰紡織作為我國最大的色織布制造和出口企業,已從制造走向創造。這其中科研投入是魯泰最重視的投項之一,2006年投入1.46億元,占銷售收入的6.22%。據現場了解,魯泰近期又追加投資1000多萬元,重新裝備了技術中心。公司與意大利著名設計師PaoloConte合作,建立了“意大利魯泰產品開發設計中心”,每年可研制出1800多個花色,極大地滿足了顧客差異化需求。公司與日本澤村株式會社聯合開發的光觸煤抗菌面料等,填補了國際空白;與瑞士科萊思國際化工公司建立的“魯泰科萊思紡織、染整搔術研究中心”,在開發新型節能環保染化料、助劑及新型功能性面料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魯泰人認為,今天的紡織業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紡織業,而是現代科技和當代文明有機結合的新型工業。只有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才能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贏得更大市場份額。
正是有著一批像魯泰一樣的創新型企業,不斷推動著同類企業的創新發展,龍頭的價值也正實現最大化。
案例2 鳳竹紡織攜手氨綸之王英威迭、紡織染化劑專家亨斯邁以及全球頂尖的紡織品檢測權威機構ITS三大國際巨頭,確立運動功能性面料作為公司主攻方向。鳳竹紡織最新推出戶外運動和室內運動兩種功能性面料,其中吸濕排汗、抗菌防臭、杭紫外線三合一功能面料和負離子芳香面料是今年的主打產品。抗UV三合一面料里外層都采用吸濕排汗纖維,兼備吸濕排汗、抗紫外線和抗菌防臭功能,主要應用于籃球、足球等各類戶外運動休閑服裝;而負離子芳香面料,經過負離子和芳香功能性整理,能夠釋放出對人體有保健功效的負離子,具有負離子發射功能,給人以清新舒適的感覺,主要應用于乒乓球、羽毛球、瑜伽等室內運動服裝。
目前,鳳竹紡織的運動功能面料已獲得李寧、特步、361度、喬丹、鴻星爾克等著名運動服裝品牌的青睞。
跨越式成長
有人曾經這樣總結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在經歷了產品經營、品牌經營、資本經營和資源經營四個階段之后,已經或正在實現由家庭作坊向工廠式管理、由工廠式管理向集團化管理、由集團化管理向股份制管理的跨越,形成了大規模生產能力。
仔細推敲起來,面料企業何嘗不是這樣,只不過是界限模糊而已。事實上,在今天,很多面企業已經處在資本和資源混合經營階段,并逐步由集團化管理走向股份制管理。
還是讓我們先看一個例子吧。
如意集團依靠高端定位、精品戰略,平均出口價格每米10美元,不但連續五年出口單價第一,其高端產品山口單價已達每米17美元,遠高于目前國內每米5.87美元的水平,而且由于擁有1.7萬個高檔品種的開發能力,進入國際頂級面料“俱樂部”:28美元一米的面料動輒
訂單上萬米,頂級產品在國際上售價竟高達到每米100多歐元。杰尼亞、阿瑪尼、BOSS等國際大牌經過五六年考察,已將如意定為面料生產基地。
1998年起步,如意與意大利路嘉納公司合資,配套落成年產100萬套西服生產的如意路嘉納服裝公司……
2005年,如意投資3億元,落戍俗稱“萊卡”,實為氨綸的紡織原料的上游企業――魯意高新纖有限公司;
2005年,如意收購擁有60年歷史的萬州萬新紗廠,在三峽庫區動工興建國內最大的25萬錠棉緊密紡生產基地――重慶技術紡織工業園;
2006年,如意收購擁有7.2億資產、具有國際最先進水平的紡織印染下游企業:山東嘉達紡織公司;
如意還收購了若干大大小小的印染公司、針織公司、面料公司、置業公司;
如意經過一系列的產業鏈整合、資源配置,已形成了以毛紡面料、西服加工為主體的產業鏈,又形成了以棉印染、棉針織、棉紡制造、牛仔布為主體的另一條產業鏈,再形成了以氨綸纖維為主線的高新技術纖維產業鏈,通過多條產業鏈的整合,相互之間惜力、互補作用非常明顯。2007年初,如意在香港注冊成立了國際柏林集團公司,注冊13億港幣。意在打造一條從設計研發到銷售合為一體的,圍繞微笑曲線兩端的另一條產業鏈。
而在資本經營上,一個更突出的案例是陽光。
作為中國敢著名的精紡呢絨生產企業,建廠初期,陽光實施“名品進名店”戰略,在全國備大、中城市知名綜合性商場私“老字號”面料行(如上海“協大祥”、“恒大祥”、“寶大祥”、“愛建”、“老介福”等)開設了600多個“陽光”呢絨專柜;同時以中國毛紡第一品牌的身份打入國際高檔市場,成為眾多國際著名服裝品牌的面料供應商。近幾年來,陽光呢絨與法國的阿瑪尼、德國的HUGOBOSS、MARKS&SPENCER、日本二十三區等10多個國際著名品牌建立了穩定的供應鏈關系。陽光每年為阿瑪尼、BOSS等10多個國際一線品牌提供面料500多萬米,成為國際頂級品牌生產鏈中的重要一環。
“陽光”呢絨國市場占有率達15%以上,其中80支以上的高支薄型面料占中國高檔市場75%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國十大著名品牌,中國民航、公安部、海關、商檢、駐港部隊、銀行、保險、證券、電力等8000多家品牌服裝及20多個行業定點面料生產企業。在全國設有18個分公司,實行地區專人負責制,建有完善的接單、投料、交貨及售后服務管理體制。
當面科的品牌打響,“陽光”有了更大的理想,往下游服裝業發展,延長經濟增長點。從1999年起,“陽光”擴大了服裝生產規模。1999年以前,“陽光”的服裝一直只有年產10萬套的生產規模,而從1999年至去年。“陽光”把高檔毛料服裝的生產覿麒擴大到了200萬套。
精紡呢絨讓“陽光”與國際頂級品牌結緣,又為“陽光”服飾與國際大牌合作奠定了基礎。成為國際頂級品牌生產鏈中的供應基地后,經過一系列努力,“陽光”與日本、歐洲、美國等國的高檔品牌客戶,開始了從面料到服裝的一條龍合作。
“陽光”希望通過與國際頂級名牌合作,提升制造能力,打造制造品牌,等服裝制作質量、款式、工藝都有能力了,再推出自己的品牌。時機成熟,“陽光”與意大利、日本的著名服裝商合作打造了“陽光”服飾的三大品牌:高檔男西服品牌VENETIA(威尼帝)、高級女裝品牌GEZELIA(佳思麗)和高級男女職業裝品牌POMPEI(龐貝)。
瀧定大阪公司從下半財年開始為提高顧客滿意程度而充實各種服務。除了加強中國及東盟國家與縫制相關的各種服務外,還開始利用IT技術加快面料樣品冊發送速度、在線接單樣衣面料訂單等。
該公司集團使用中國及泰國面料在越南、柬埔寨、緬甸等東盟國家縫制,使用印度面料在印度縫制的業務順利增長。為了應對這一新的趨勢,在上海、深圳、香港、印度、意大利等地成立了當地法人,在越南成立了辦事處。還于2011年在中國南通地區成立QC(品質管理)中心。下一財年早期將在泰國設置辦事處。為了充分發揮各網點作用,還建立了必須的物流網絡,已經在各國確定了物流、倉儲合作對象。下半財年將加強各網點的合作,努力實現顧客所需的當地生產和配送服務。
南通QC中心負責交貨前檢品以及向工廠派遣技術指導人員,還集中生產工廠舉辦QC大會等,為縮短顧客等待時間做出了貢獻。今后越南辦事處也將開展相同的服務。
在上海的樣衣工廠,公司建立了能由一個人完成所有縫制工序的極高品質的樣衣供應體系。最近還招聘了打版師、追加紙樣制作、輸出服務。今后還要追加推版服務。
同時還通過IT化進一步充實服務。作為公司內部信息系統,引進了谷歌的軟件,能與營銷負責人取得通暢的聯系。對于公司外部也能夠確認庫存及指示出貨,建立起快速的出貨體系。為了提高展會時觀眾顧客的滿意程度,獨自開發了“iPhone”手機軟件。例如過去在海外參加展覽會后需要一個星期才能發送樣品冊,現在則最快能第二天發送。從下一財年開始通過互聯網在線接受制作樣衣所需面料的訂單。由此能夠通過網絡查看樣衣面料的庫存、出貨委托、出貨明細、出貨情況等。
針對工裝用途推出3D材料東麗
東麗公司針對工裝用途推出3D(立體結構)的功能材料。
高透氣性立體材料“Shamilan 3D”針對春夏季工裝用途,使用通過捻紗實現竹節紗形狀的滌棉混紡特殊原紗,利用原紗的凹凸織造低密度紗布結構的雙層織造面料,實現了很高的透氣性,同時防止透視。
用于填充棉的“CAPSULE 3D”改變滌綸填充棉的特質,提高了其性能,在填充棉內形成空氣層,提高了保暖效果。推出了采用這種填充棉的防寒制服“TRYGYRO”。
“LASPUR 3D”是兼具吸汗速干功能和柔和肌膚觸感的織物。是雙層織造織物,接觸肌膚的內側采用特殊結構,不是面接觸,而是點接觸,通過細密的接觸點增加接觸面積,提高吸水速干性能,同時不會粘附在肌膚上。
另外“AQUAUNI”系列材料推出了具有能應對工業洗滌的形態穩定性的圓編面料“Softyfine”。
加強高附加值無紡布產品生產東麗
東麗公司用于紙尿布的聚丙烯紡粘無紡布加強了柔軟、輕量等能提高紙尿布附加值的商品開發。此前中國的東麗高新聚化(南通)公司(TPN)增加了4號生產線,設備規格也與以往不同。
該公司的聚丙烯紡粘無紡布事業以韓國子公司Toray Advanced Materials Korea公司(TAK)為核心企業,在TPN和印度尼西亞的Toray Polytech Jakarta公司(TPJ)進行生產,面向世界市場銷售。
10月23~25日在上海舉行的上海國際非織造材料展(SINCE2013)上,三家公司共同參展,展出了通過改變聚合物、細纖度化來實現的低密度聚丙烯紡粘無紡布等產品。TAK的竹內均纖維事業本部擔當稱,中國的紙尿布市場“增長比預期要緩慢”。
日資、歐美企業在中國生產的產品銷售不佳,而從日本進口的產品則有增長。TPN也受到了這一影響,盡管銷量在增長,但未能實現當初計劃。
由于日資、歐美資本的紙尿布廠家在中國生產的紙尿布開始出現高附加值化傾向,該公司也與之相對應,加快開發具有“柔軟、輕量”等特點產品的開發和生產。
另一方面,TAK針對日本市場的出口獲得增長。伴隨著日本紙尿布出口的增長,和1~6月相比,7月以后以30%的速度增長,但由于日元、韓幣貶值,所以利潤方面較為嚴峻。
在中國建立完善的銷售體系長瀨歐積有色化學公司
長瀨歐積有色化學公司努力擴大海外事業,把中國定位于重點市場之一。從中國的染料?藥劑廠家采購商品,向中國染色工廠銷售染料?功能性藥劑,從兩方面開拓中國事業。銷售方面不僅限于單純的商品銷售,還提供與染色加工相關的綜合解決方案。
該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染料?藥劑商社,于2012年4月由長瀨Colors & chemicals公司和歐積公司的染料?藥劑部門合并成立,由當時日本業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企業合并而成,融合了兩家企業的優勢,積極擴大了國際事業。
在中國成立了長瀨歐積有色化學(上海)公司,在上海和深圳設有實驗室,并在青島設有辦事處,能從華北到華東、華南提供細致的服務。近年來不僅針對主要銷售對象日資企業,對中國企業的銷售也獲得增長。另外,在亞洲利用長瀨產業集團和OG集團的網絡,在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孟加拉、印度等地設有網點,積極應對銷售對象企業的國際化。
在中國網點設置實驗室,不僅是為了銷售商品,還能為顧客提供售后服務,使顧客能充分使用該公司的染料及藥劑。在上海可以對紡織產品進行一系列分析。例如紡織品發生黃變、污漬等問題時,能在公司內進行分析究明原因,從而向顧客提供合適的加工方法以及選擇染料?助劑?藥劑等,幫助顧客解決問題。另外,最近紡織行業對環保和安全日趨關注,針對有害物質的咨詢也在增加,該公司為此建立了能自行進行GB標準及oekotex等標準測試的實驗體系。
該公司經營的商品以高級商品為主,除了日本及歐美外,和中國染料、藥劑廠商的合作也不斷增加。充分利用該公司的實驗室,銷售高品質的商品,計劃今后進一步擴充中國產品的商品陣容。
開設“HEATTECH STORE”優衣庫
優衣庫公司從11月1日起在13家優衣庫店鋪(日本國內5家、日本國外8家)中開設“HEATTECH STORE”,銷售約250種“HEATTECH”商品。去年只在日本銀座店內開設,今年則還在bicqlo優衣庫新宿東口店、札幌PIVOT店、仙臺泉店等日本國內店鋪開設,另外,還在美國、英國、中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優衣庫店鋪中開設。
去年開始開設“HEATTECH STORE”的優衣庫銀座店還設置了展示HEATTECH技術原理的“HEATTECH EXHIBITION”。展示HEATTECH的歷史以及能實際感受本季新推出的加入“山茶油”產品特征的商品。
另外,今年的HEATTECH改變了針織方法,厚度變厚,同時在接觸肌膚的內側起毛處理,形成空氣層,作為“HEATECH EXTRA WARM”系列,從11月4日起在日本國內店鋪開始銷售。
準備新設抗病毒加工標志日本纖技協
對紡織品進行功能評價、認證業務的纖維評價技術協議會(纖技協)作為“SEK標志”的新標志準備新設“抗病毒加工標志”。現在由抗病毒加工準備委員會對試驗、評價方法進行研究。據,最早于2014年10月新設新標志。
日本材料廠家領先世界推進抗病毒加工實用化,但對其試驗方法一直沒有統一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2011年向國際標準化機構(ISO)提出有關“對紡織品的抗病毒活性試驗方法”的國際標準化草案,現在被登記為國際標準草案(DIS),正在申請升級為最終國際標準草案(FDIS)。由此,纖技協經新功能纖維研討委員會審議今年4月設置抗病毒加工準備委員會,正在積極推進新設“SEK抗病毒加工標志”籌備工作。 據纖技協,SEK抗病毒加工標志認證試驗法概要經委員會討論快要規定。對象病毒為流感、貓嵌環狀病毒。作為參考病毒加上脊髓灰質炎病毒。試驗方法以ISO提案為前提,以用培養細胞的plaques數測定法和50%組織培養TCID50測定法為基礎,再加上用發育雞蛋的50%病毒力價EID50測定法。作為評價標準推薦抗病毒活性值3.0以上。另外,對加工劑的安全性試驗,采用急性從口毒性試驗、變異原性試驗、皮膚一時刺激性試驗、皮膚感作性試驗。對加工產品的安全性試驗,除了皮膚粘貼試驗以外,將來也采用用人培養皮膚模型的皮膚一時刺激性試驗。纖技協計劃到明年9月由抗病毒加工準備委員會制定認證標準,同時向該協會的相關部門以及經濟產業省、厚生勞動省等相關機構進行報告并獲取承認,最早從明年10月開始“SEK抗病毒加工標志”認證業務。
推出針織提花面料豐島
豐島公司針對2014秋冬的辦公室、服務行業制服推出了針織提花面料,具有印花面料無法表現的質感,作為差別化產品提供給服務行業。同時加強在以柬埔寨為主的東盟國家的生產能力,與獨創面料相結合,支援制服成衣廠商的生產活動。
主打面料是用于辦公室制服的羊毛混紡面料,在越南提供從面料到成衣的一條龍生產服務。在越南生產有可以應對小批量生產、EPA關稅優惠、容易保證生產產能等優點。
辦公室、服務行業制服花費時間在中國、印度尼西亞、緬甸建立了生產基礎,現在正加強柬埔寨的生產能力。包括弱點在內,讓顧客理解各國生產的特征,建立最合適的生產、供應體系。
此外還有重視功能性的“Tencel”混紡染色面料等,提供各種具有獨創性的面料。
一、兩地紡織工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一)蘭溪市紡織產業發展情況。蘭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國織造名城”。全市現有紡織企業1300家,從業人員5.1萬,規模以上企業217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含毛巾企業275家),產值超億元的企業26家。織布機1.3萬臺,其中進口噴汽織機3150臺、劍桿織機8000臺,織布無梭率達100%;環錠紡35萬錠,氣流紡6400頭;印染生產線7條,后整理線22條,闊幅平網印花生產線7條;年產布10億米、毛巾6億條、棉紗10萬噸、家紡用品等800萬套。,棉紡織工業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其中織造企業產值達68億元,占紡織工業總產值的84.9%,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6.9%。紡織工業年上交稅收3.2億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遞增,年出貨值25億元。
(二)湖塘鎮紡織產業發展情況。江蘇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是聞名遐邇的“紡織之鄉”、“全國色織布中心”和“中國織造名鎮”,兩度獲得“中國鄉鎮之星”殊榮。全鎮現有工業企業4660家,其中從事紡織服裝生產的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生產企業約占半數以上),從業人員10萬余人。現有織機4.4萬余臺,其中噴汽織機3500臺,劍桿織機30000臺,有梭織機10000臺,經編機500臺,噴水織機150臺,形成了以色織面料、牛仔面料和燈芯絨面料為主、以針織面料和產業用面料為補充的產品結構。培育了“江蘇新光”、“浩華紗羅”、“頂呱呱”等一批知名企業和品牌產品。,全鎮紡織企業完成產值136億元。
二、兩地紡織業發展的主要經驗
(一)高起點定位,提升產業檔次。蘭溪、湖塘地處江浙地區,棉花資源有限,發展紡紗優勢不明顯。為此,兩地都把發展重點定位于織造、印染、家紡等紡織行業下游產業中高端產品上。蘭溪市有紡織企業1300家,其中織造企業1150家,占紡織企業總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紡織企業2800家,其中色織面料企業占半數以上,企業普遍應用“無錠紡紗、無梭織造、無紡成布、無水印染”等先進技術,產品實現了系列化、配套化、個性化、時尚化。產業定位的高起點為生產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提供了基礎保障。
(二)高精尖裝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鼓勵企業應用先進設備,淘汰落后產能,兩地政府都出臺了對紡織企業的相關扶持政策。蘭溪市政府專門出臺政策,對紡織企業購買無梭織機進行補貼,每購買1臺噴汽織機財政補貼1萬元,購買20臺劍桿織機補貼1萬元。同時,對每臺織機規定最低納稅額標準,遏制低價無序的惡性競爭,促使企業應用高端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湖塘鎮提出了“紡織強鎮”的發展戰略,扶持引導紡織企業投入80多億元進行技術改造,普通織機已基本被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后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使得湖塘紡織產品逐漸與國際高檔服裝面料接軌。
(三)高質量管理,打造高檔次產品。蘭溪、湖塘十分注重企業的管理。湖塘鎮針對紡織企業制定了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質量方針和目標,建立健全了質量管理網絡體系,制定了一整套質量管理制度,所有企業都推行了技師責任制和質量工資制。在湖塘鎮江蘇曠達集團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設備一塵不染,流水線生產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規范到位。該企業先后通過了iso/ts16949(版)標準評審、德國dqs公司頒發的質量體系論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在“精益生產、顧客滿意、實現零缺陷”的質量方針指導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質的把關和提升,實現了高標準的品質管理。
(四)高素質人才,提升自主創新能力。蘭溪、湖塘兩地企業非常注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每年都組織紡織企業選送專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到紡織院校、先進棉紡織企業深造、鍛煉,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當地政府還鼓勵企業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攬人才,用靈活的機制、優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馬、江蘇曠達等企業中高級技術人才占職工總數的比例達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儲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了保障。蘭溪市到底,有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家,省級新產品近20個,省市高新技術產品50多個。同時,企業注重同國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橫向合作,大力研究開發新型特種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后處理工藝等,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時俱增。蘭溪市共有中國名牌1個,浙江省名牌3個、國家、省、市著名商標9個,江蘇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產品。這些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使兩地紡織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也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營造優良發展環境。湖塘鎮開發建設了武進紡織工業園、城西工業園和湖塘印染工業園等專業園區,園區內建有熱電廠、污水處理廠等公共設施,實行統一治污、統一用電、統一供熱、統一收費,并在產業聚集區內集中建設標準廠房等。同時,成立了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為湖塘紡織企業提供優良的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平臺,實現設施公建、資源共享,降低企業投入,把更多的資金用于生產發展。蘭溪市在蘭溪西郊開辟了面積達1000畝的靈洞工業園,作為發展紡織業的專業基地,政府在產業配套、社會協作、基礎設施等方面,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和改善投融資環境,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建立和完善紡織品監測中心、紡織網、紡織協會等服務機構,努力為企業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根據蘭溪織造名城建設的規劃,“xxx”期間,蘭溪紡織產業將以經濟開發區為軸心,建成占地13000多畝,入園企業500多家的產業園區。并按照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原則,建立紡織生產研發中心、質量監測中心,以及紡織工業網、人才培訓和技術交流等公共服務平臺。
三、加快我市紡織工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我市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中國棉紡織蠟染名城”,與蘭溪、湖塘兩地有很強的互補性,其紡織工業發展的經驗和做法,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在我市紡織工業的發展上,提出如下建議:
(一)高標準制定產業規劃。產業要發展,規劃必先行。建議依照國家和省的《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認真制定適合我市的振興規劃。要按照“區域集中,產業集聚,開發集約,能量集合”的原則,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高標準、高質量地制訂發展規劃,向上游發展良棉種植、精細加工,向下游發展高支紗、服裝及服裝面料、床上用品及裝飾用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到XX年,紗錠達到250萬枚,無梭織機達到3000臺以上,清梳無卷化率達到60%,無接頭紗比例達到70%,無梭布比例達到80%,精梳紗比例達到50%。年生產各類棉紗420萬噸,各種布5億米,各種針織服裝1000萬件。力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利稅12億元。
(二)高投入拉長產業鏈條。通過增投入,膨脹規模,壯大發展實力;抓延伸,突出主導產品,拉長產業鏈條,培育競爭優勢,膨脹產業規模。到XX年,紡織企業累計投入力爭達到60億元,重點技術裝備水平達到90%,其中40%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用先進的劍桿織機、噴水織機、噴汽織機、經編機及整經機所替代普通織機;印染、后整理、服裝等行業逐步引進筒子染色機、球莖染色、漿紗機及莫里森、門富士后整理生產線等國際先進設備。大力發展服裝加工產業,重點抓好已與溫州服裝商會簽約的總投資16億元的山東臨清溫州服裝產業園建設,建成集服裝制造、商貿流通、商務洽談、設計創意、時尚、論壇會展、培訓交流、度假休閑、生活配套等為一體的生態產業園區,提升臨清紡織產業檔次。
(三)高強度加強技術改造。當前我市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遭受困難,主要原因還是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為此,要把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設備,全面提升裝備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以提高“三無一精”(無卷、無梭、無接頭和精梳)比重為主要內容的改造升級,加快發展高檔精梳紗線、多種纖維混紡紗線和差別化產品,做到普通產品規模化、特殊產品訂單化;加快發展緊密紡關鍵專件、高檔噴汽和劍桿織機等新型設備,力爭到XX年全市細紗機全部完成節能風機的改造,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加快淘汰“1”字頭細紗機、1979年及以前生產的a512、a513系列細紗機、b581、b582型精紡細紗機、bc581、bc582型粗紡細紗機,提升裝備水平。同時,嚴格貫徹執行《關于加強高能耗高排放項目準入管理的實施意見》,建立并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對行業中各類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項目嚴把準入關,從源頭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杜絕新增落后生產能力。
(四)高起點進行自主創新。要以自主創新為第一動力,深入貫徹實施品牌戰略,堅定不移地走質量興市之路,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提升綜合競爭力,有效應對國際國內激烈競爭。要學習湖塘鎮“區域品牌”與企業“名牌產品”共同發展的道路,在推進策略上,“區域品牌”以“中國紡織蠟染名城”為品牌標志,作為區域紡織服裝企業共享的資源,企業名牌產品以“三和”、“白羊”、“艾諾”為代表,帶動更多的優質產品和品牌。引導企業重視科技投入,積極推進科企合作,幫助企業建立科技成果引進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勵企業加強與各研究所、學校等科研機構的交流合作。重點研發120支以上高支紗、功能性新面料用紗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紗線產品,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贏利能力。企業技術中心每年都要研發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產品,爭取做到研發一批、儲備一批、開發一批、推廣一批。到XX年,爭創中國名牌2個以上,省名牌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以上,中型以上企業普遍建立企業技術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臺。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發展,政府要積極引導,出臺優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臺建設,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盡量爭取國家扶持。組織篩選和上報符合國家要求的重大項目,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國家及省各項資金支持;二是加大獎勵力度。落實好臨發〔〕4號文件,對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中國名牌、馳名商標)以及省級榮譽稱號(山東名牌、山東省著名商標)的,分別給予30萬元和5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聊城市級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的,分別給予30萬元、5萬元和2萬元的資金補助;對當年被認定為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分別獎勵企業20萬元和5萬元;對于成功上市的企業獎勵50萬元;對當年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按實際形成投資額的萬分之三獎勵企業法人代表;凡重點企業當年新增稅金50萬元(含50萬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稅金的2%獎勵企業法人代表。三是設立專項獎勵資金。制定專門的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對加強技術改造、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給予獎勵,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2、加速建立融資擔保平臺。一是努力做好銀企對接。積極貫徹國家適度寬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組織重點項目、骨干企業與各金融機構對接,向企業推薦金融產品,向金融機構推薦重點項目和優勢企業,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和企業生產經營的資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務創新與業務品種開發。積極研究采取循環貸款方式,改變傳統的一次性貸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隨時還款、循環使用’’;大力推廣農信社的“大聯保體貸款”的做法,緩解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三是積極籌建擔保公司。今年力爭組建2家擔保投資公司,緩解我市企業擔保抵押難的問題。
3、加快建立公共研發平臺。公共研發平臺就是集中一個產業或全市的科技力量,建設成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互動、基于產業集群的行業聯合研發體系平臺。可為該產業的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公共研發等平臺服務。一方面,解決了投入大、要求高,單個企業難以建立的難題。另一方面,公共研發平臺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難題,也可以把研發出的新產品、新技術向企業推廣,實現互惠雙贏,進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值以及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