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

第1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新生兒 黃疸 光照療法 不順從 護理 干預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癥狀之一,主要為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高所致,尤其是早期的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概率更高。光照療法(簡稱光療)是一種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的簡單易行的方法,經觀察光療退黃效果比其他藥物效果明顯,方便,價格低廉。但是絕大部分新生兒在光療時出現哭鬧、煩躁等不順從的表現,容易導致光療過程中皮膚損傷,哭鬧劇烈后吐奶引起窒息的危險等。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中心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刊,護理過的30例黃疸光療患兒。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28天。其中新生兒高膽紅血癥15例,新生兒溶血癥5例,母乳性黃疸5例,新生兒敗血癥3例,新生兒肺炎2例。藍光照射時間為12小時、24小時、48小時不等。

1.2 治療方法

照光前,給患兒洗澡后不應撲粉,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剪短指甲,防止因哭鬧而兩手舞動抓破皮膚。戴上避光的眼罩、手套及腳套,穿好紙尿褲,調節好溫箱的溫度,將患兒放入溫箱的中央,進行光療。

1.3結果

光療過程中出現哭鬧的29例,煩躁不安的20例,吐奶18例。通過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后,患兒煩燥哭鬧情況明顯好轉,吐奶次數減少,沒有出現皮膚損傷,能順利完成光療計劃。

2 黃疸患兒不順從治療原因分析

2.1生理上不舒服

在患兒光療過程中,容易出現如箱溫過高或過低、眼罩過緊、尿褲尿濕、患兒吃奶過飽或太餓等,甚至于患兒自身疾病的影響早成了患兒在生理上的不舒適感。日齡較大的患兒對吸吮母乳產生依賴,不習慣吸吮奶嘴,而且患兒在家時很多家長喜歡抱著孩子,而長時間睡在溫箱里沒有人抱起,患兒也會哭鬧。

2.2安全感缺乏

光療時藍光照射患兒必需全身,沒有衣服和包被的包裹使患兒缺乏安全感,同時眼罩突然蒙住了眼睛,使患兒容易害怕而導致煩躁和哭鬧。

2.3 疲勞

患兒長時間處于同一臥位容易疲勞,更換臥位時給予適當的撫摸,讓患兒舒適。藍光照射時間過長也會使患兒疲勞,如果患兒病情允許,建議醫生采取間斷藍光照射。

3 護理對策

3.1 光療前的護理

光療前,要先對醫療設備進行全面仔細的檢查。將光療箱接通電源,檢查燈管是否發亮,不亮應及時更換,保持燈管無塵,室溫低時應預熱,待燈下溫度在33℃時放患兒于箱內,箱內濕度為50%。天熱時應將光療箱移至通風處,如門口、窗旁、走廊等。光療前要給患兒洗澡,清潔皮膚,洗澡后不撲粉,以免阻礙光線照射皮膚。剪短指甲,以免哭鬧時雙手舞動劃破皮膚。暴露患兒全身皮膚,將黑布眼罩遮擋患兒雙眼,并妥善固定,會用尿布或黑布遮擋。

3.2 為患兒營造舒適的環境,增加患兒的舒適感

雖然是隔離病房,但光療前也要給患兒家屬做好解釋工作,取得家屬的同意。護理工作中,護士要根據患兒體溫、體重、胎齡、日齡調節合適的箱溫,隨時調節箱溫變化,按時觀察患兒體溫及觀察病情的變化。眼罩的松緊要合適,對尿濕的患兒及時更換,喂奶方式最好采取按需喂養。由于溫箱會加快患兒不顯性水分丟失,所以要多給患兒喂水,特別是在患兒兩餐奶中間更要多喂水。對日齡較大哭鬧較多的患兒,要給予安慰奶嘴進行安撫,如果以上方法還是哭鬧的患兒,最好將患兒抱出溫箱,搖晃睡著后再放入光療箱。

3.3使用“鳥巢”,增加患兒的安全感

增加患兒的安全感,是順利進行患兒光療的保證。為了增強患兒的安全感,可以在溫箱內用大浴巾卷成長條圍在患兒周圍,形成一個“鳥巢[3]”式的自然環境,使患兒的手腳都能觸及到柔軟的浴巾而不是硬邦邦的溫箱,增加患兒的安全感,減小哭鬧。同時,還能促進其身體的伸展和屈曲的平衡,有利于手-口互動,使患兒易自我安慰,促進口腔滿足感,減少肢體無意義的活動,利于生長發育,減少患兒哭鬧。

3.4 及時調整患兒,減少患兒的疲勞感

在光療的過程中,要及時更換患兒的臥位,每2小時給患兒翻身一次。特別是在患兒哭鬧時,要不定時的且及時更換患兒臥位,并給予患兒撫觸及輕聲呼喚,直到患兒安靜。撫觸能使患兒產生愉悅的心情,減少哭鬧,有利于生長發育。采取仰臥與俯臥交替,當患兒采取俯臥位接受光療時,新生兒趴在光療箱中的姿勢和胎兒在宮內的姿勢接近,因而俯臥位光療時新生兒感到舒適而減少哭鬧。

3.5光療后的護理

患兒黃疸光療結束后,要立即切斷電源。患兒再次淋浴或擦拭全身,檢查全身皮膚有無破損及炎癥,記錄光療開始和結束時間,繼續觀察皮膚黃疸反跳現象。同時要做好光療箱的消毒處理。

4討論

新生兒藍光照射治療具有安全、方便、療效好、見效快的特點,能有效地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且經濟方便,患兒無痛苦,在臨床使用廣泛。人文關愛的護理服務理念已經滲透到我們護理的各個領域,新生兒雖然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但是同樣需要我們護理人員的關愛,溫柔的話語、滿懷深情的撫觸、精心的護理對患兒病情的恢復和身心發育是很有幫助的。對新生兒光療時不順從性分析及護理對策,其實也是人文關愛在新生兒護理中的體現,能使患兒減少治療過程中不必要的傷害,促進患兒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金漢珍.實用新生兒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

[2]吳紅燕,康文清,趙磊.鳥巢護理應用于早產兒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5.20.

[3]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第2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觀察;護理

如何觀察和護理新生兒,表面上看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與一般的觀察與護理并無不同。其實不然,護理人員認真做好新生兒的觀察和護理,不僅能及時發現病情并給予及時的處理,而且是捕捉病因、爭取時間,求得高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減少新生兒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做好這項工作,掌握好這項護理技術。

一、新生兒的觀察,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

1.觀察新生兒面部及全身皮膚的顏色。如觀察新生兒黃疽出現的時間、發展快慢。生理性黃疽一般在出生后的3至4天出現,7至10天后消退。如黃疽出現過早(24小時內),發展過快,應注意發現并及時報告。如新生兒有病理信號,即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有花紋等癥狀,說明其微循環灌注量不足,如病情進一步發展,以致出現面部及四肢發維,體溫不升,對刺激反應消失,則表明病情正在惡化。

2.觀察新生兒有無面色蒼白,陣發性青紫,拒乳、嘔吐、嗜睡、煩燥,重至昏迷、呼吸不整或暫停,出現抽搐等腦癥狀,如出現新生兒尖叫、眼球震顫、四戚肌張力亢進等,即提示有無新生兒顱內出血發生。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多見于早產兒、胎頭吸引兒,急產嬰兒中也偶有發現。

3.觀察新生兒的呼吸、心率。注意呼吸節律、頻率及心律的改變。一般新生兒每分鐘呼吸40至45次,呼吸均勻,心率每分鐘120至140次,如出現病理信號時,即出現呼吸、心率增快,面色發灰,煩燥不安、紫紺,呼吸淺促,這表明患兒肺的有效通氣不足,肺泡氣體交換有障礙,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給氧并增加氧氣的吸入量。如出現雙吸氣,抽泣樣呼吸,吵吸不整或暫停等,則為中樞性呼吸衰竭的表現。這種情況在臨床觀察中多見于早產兒,吸入性肺炎的嬰兒,且病情變化快,發展也快。

4.觀察新生兒是否嘔吐。重點關注嘔吐物的顏色、次數、量、氣味。一般情況下,新生兒一次進食量過多,牛奶溫度不適,或進食后過早搬動,均可出現溢奶,或嘔吐少量殘奶。若嘔吐物帶有咖啡色樣物,淡紅色帶泡沫狀,且嘔吐頻繁、量多,嘔吐呈噴射狀,均應注意并及時向醫師報告。

5.觀察新生兒的睡眠。一般新生兒睡眠時安靜舒坦,呼吸均勻,有時面部會呈現出各種表情,這些均屬正常現象。如果他們在睡眠時煩燥不安,入睡后又全身干澀,面紅、呼吸聲粗,應引起警惕,這可能是發熱的預兆。如出現腹痛、腹脹等現象,新生兒會在睡眠時表現出煩燥不安,額部微冷濕潤,手足心濕潤的現象,應注意并及時向醫師報告。

6.觀察新生兒的大小便。注意大便性狀、氣味、次數、顏色及時間。新生兒胎糞呈墨綠色,粘稠,3至4天后大便呈金黃色軟膏樣,稍帶酸味,亦可呈淡黃色,便稍干。新生兒多數在24小時內排出胎糞,極少到48小時。 若第一次排便延誤,可能是某些疾病最初表現的一個征象,如胎糞性腸梗阻,胎糞梗阻綜合癥,腸閉鎖和腸梗阻。這些疾病的成功治療依賴于早期診斷,因此,注意觀察新生兒首次排便時間是很重要的。小便一般在24小時內出現,如超時應注意。另外,還應注意尿液氣味。據有關文獻報道,如新生兒尿有一種楓糖樣氣味,類似糖燒焦的臭味,同時嬰兒表現無力,昏睡或驚厥,即為“楓糖尿癥”,是亮氨酸、異亮氨酸代謝異常所致。這類嬰兒如不及時察覺,得不到及時治療,多數會在出生后幾周內死亡。

7.注意觀察新生兒的哭鬧。因為新生兒大腦皮層的興奮性較低,中樞神經活動的過程較弱,所以除了吃奶以外,幾乎所有的時間,他們都處在睡眠中。在他們哭鬧的時候,要注意觀察是生理性哭鬧,還是病理性哭鬧。生理性哭鬧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饑餓。此外,口渴、睡眠不足、衣著不適、尿布濕等,這類哭鬧的特點是哭聲響亮,哭鬧間歇時,精神狀態和面色正常。病理性哭鬧大多數是由于嬰兒身體某部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和不適所致。其特點是突然劇哭,哭聲尖銳,呈驚恐狀,四肢屈曲,兩手握拳,額部皮膚皺起,雖經喂奶或將其抱起,嬰兒仍哭鬧不止,哭鬧間歇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哭聲低微、尖叫,若出現上述情況,均應引起注意。

二、護理方面應注意做到:

1.注意新生兒的體溫調節。新生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未完善,體溫調節機能弱,體溫隨室溫而波動,故易發生高熱或體溫不升。因此,嬰兒室應做到通風良好,陽光充足。室溫應保持在攝氏22至24度,相對濕度在55~65%間為宜。冬天預防嬰兒體溫不升,可加用熱水袋保溫,用時要注意經常檢查觀察,以防燙傷。有條件的家庭可放置保溫箱,箱溫的高低隨小兒體重決定,體重愈輕,箱溫宜稍高。保溫箱的溫度一般在攝氏28至34度范圍內,同時也要注意濕度的調節。

2.注意新生兒的臍部護理。要注意觀察新生兒有無臍滲血,臍周有無紅腫或感染跡象。要及時處理并更換消毒棉墊,保持臍部的干燥、清潔,避免污染。同時要注意臍帶脫落的時間。

3.注意對新生兒皮膚的呵護及清潔。大小便后要清洗臀部,洗后用軟布輕揩,臀位涂10%靴酸軟膏,勤換尿布,以防尿布疹的發生。浴后可在皮膚皺折處涂上少量花生油,以防皮膚擦傷。

4.注意新生兒的喂養。喂食應定時、定量,同時注意糖水的補充。在喂養時要注意觀察其吸吮力及進食量的多少,食后有無嘔吐。重視母乳喂養,按時抱送喂乳,注意巡視母乳的喂養情況,排除由于母親過大、過短,造成吸乳困難的現象。

5.注意新生兒的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新生兒進食后喜入睡,一些殘奶易留在口腔內,如時間過長,易產酸,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因此,在進食后給新生兒喂食少量白開水,可去除口腔內的殘奶,以防口腔炎的發生。如發現有口腔炎,即給予1%碳酸氫鈉液清洗口腔。洗口腔時,動作宜輕柔,以防損嬰兒的口腔黏膜。

6. 注意新生兒的臥位。一般情況下,嬰兒宜取平枕臥位,頭側一邊,以防嬰兒嘔吐時,有利于嘔吐物的排出,但要注意定時更換。

綜上所述,護士是新生兒病情信號的第一接收者,因而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豐富的臨床知識和熟練的護理技能。在臨床護理上,護士要做到細心觀察,發現問題迅速處理,及時報告,給新生兒以精心的護理。這樣才能使新生兒在住院護理過程中,得到周全的照料,避免發生不應該出現的差錯和事故,盡到白衣天使的天職。

參考文獻

第3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中圖分類號] R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6(c)-0156-02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臨床常見疾病,目前主要采用藍光照射療法進行治療,但在治療過程中存在諸多不良反應[1]。故在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照治療過程中,配合嚴密的觀察和護理至關重要。該研究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該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62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了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光照治療的觀察及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該院住院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62例,其中,38例,女24例,日齡2~30 d,平均為(18.3±2.5)d。Apgar評分8~10分,平均為(9.2±1.1)分。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1例。

1.2 方法

兩組患兒均予以LED藍光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包括治療前健康宣教、儀器準備、心理護理以及病情觀察及處理。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觀察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患兒家長宣教 因缺乏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以及光照療法的正確認識,患兒家長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部分家長甚至拒絕診療操作。應加強對患兒家長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講解藍光照射治療的方法、安全性、優勢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以贏得其理解、信任和配合。

1.2.2 環境護理 暖箱應嚴格消毒殺菌,定期更換箱內燈管,濕化器水箱內的水應加至2/3處,使箱內溫度維持在30~32℃左右,箱內濕度維持在55%~65%之間,嚴禁在箱上以及箱內放置雜物,以免遮擋暖箱的光線。維持病房環境安靜舒適,每天進行通風,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注意室內光線應柔和,嚴格限制探視時間。每天應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進行拖地,2次/d,對于存在體液或者血液污染時,應采用2 000 mg/L的有效氯作用30 min以后再以拖把將其拖干凈,每天均應以紫外線進行消毒,1 h/次。

1.2.3 撫觸護理 行撫觸護理者以強生潤膚油進行雙手,并依次按摩患兒的頭、面、胸、腹、四肢以及背部。其中,頭部以及背部應使用揉法,四肢則使用擠捏法,注意動作應輕柔且力度應適宜,每次進行3~5次動作,切勿過多地重復,2次/d分別在上下午執行,15~20 min/次。注意觀察患兒在撫觸過程中是否有不適或者是異常反應。在撫觸過程中,應多與患兒作語言和目光交流,并可播放一些較為舒緩的音樂。在藍光照射治療后可重復上述操作。

1.2.4 病情觀察 在每次治療前應密切監測患兒的體重、體溫等,患兒全身裸露,以眼罩遮眼,以黑布遮蓋會陰,將患兒置入光療箱中。每隔2~4 h進行1次體溫測量,并注意觀察患兒的脈搏、呼吸、反應及精神狀況等,一旦出現嗜睡、反應差以及擁抱反射減弱等癥狀,應警惕發生黃疸。

1.2.5 皮膚護理 在光療前應先將患兒的指甲剪短,以免其哭鬧時將皮膚抓破。暖箱內部四周有機玻璃均應以布類分隔,以免患兒在哭鬧時撞到箱內硬物而導致皮膚損傷。光療過程中,患兒的排便次數將增多,尿液、分辨等排泄物可產生氨類物質,對皮膚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臀紅等癥狀。在治療過程中應勤換尿片,并予以抗感染治療,還可于臀部涂抹紅霉素眼膏,以免排泄物刺激臀部肌膚,有效預防發生臀紅。

1.2.6 補充水分及能量 每2 h予以喂水1次,視患兒的具體情況控制喂水量。對于進食不良者,應予以靜脈補液,確保水分及能量供給充足,并詳細記錄出入量及大小便次數等。

1.2.7 嘔吐及窒息預防 患兒容易哭鬧,且其胃部解剖位置呈現水平狀態,極易發生嘔吐,此外,新生兒的反射能力相對較差,在嘔吐時極易發生嗆咳而引起窒息。故應使患兒取頭高腳低位,保持頭部偏向一側,以免發生嘔吐和誤吸。患兒哭鬧時,可予以皮膚撫觸,使其安靜后再予以喂食,可有效預防嘔吐。

1.2.8 感染預防 因新生兒的免疫能力低下,極易發生細菌感染。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各項治護措施前后均應洗手,并以消毒液進行消毒,佩戴帽子、口罩等。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者,應避免與患兒接觸。加強患兒皮膚、口腔、臍周及臀部護理。光療箱以及室內均應嚴格消毒殺菌,濕化器內用水均應為滅菌蒸餾水,光療后應將水箱內的水倒出,徹底清洗、消毒、干燥,以備下次使用。

1.3 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3 d后皮膚黃染癥狀消失,膽紅素水平恢復正常;好轉:治療3 d后,皮膚黃疸明顯改善,膽紅素水平顯著降低,但尚未恢復正常;無效:癥狀及膽紅素水平無明顯變化,或者癥狀加重,膽紅素上升。

1.4 統計方法

數據以統計學軟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經t檢驗;以率(%)表示計數資料,經χ2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新生兒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哭鬧時間及治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黃疸指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新生兒恢復情況比較(x±s)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有2例(6.5%)發生并發癥,1例嘔吐,1例輕度皮疹;對照組有5例(16.1%)并發癥,其中,2例嘔吐,2例腹瀉,1例皮疹,兩組均無感染及青銅癥等。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第4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方法:2013年3月至7月收治我科的新生兒隨即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留置針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

結果:觀察組患兒留置針意外脫出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

結論:采取系統化護理干預可降低新生兒靜脈留置針意外脫出率,減輕患兒的痛苦及經濟費用。減少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系統化護理干預 新生兒 留置針 意外脫出

靜脈留置針又稱套管針,靜脈留置針具有操作簡單、套管柔軟、用藥方便、留置時間長,且不易穿破血管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但在新生兒無陪護病房無患兒家屬陪伴,在暖箱內無包被包裹,患兒雙手無任何束縛,因患兒哭鬧、煩躁留置針易被患兒自行拔出,以及導管的固定方式和護理操作不當,也可導致靜脈留置針意外脫出,造成二次穿刺,增加了患兒感染的機會、痛苦和醫療費用,也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我科為降低靜脈留置的意外脫出率采取系統化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以提高護理質量。現將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科2013年3月-7月收治的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患兒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對照組患兒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兩組患兒在體重,年齡,病情,穿刺部位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

1.2.1對照組只給與靜脈留置針的常規護理措施進行護理。

1.2.2實驗組在實施靜脈留置針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系統化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護理。(1)加強巡視。醫護人員工作中應加強責任心,因新生兒耐受能力差,無法進行有效溝通和配合,只有針對性地加強巡視。(2)正確有效的約束肢體。無陪護室的患兒常置于暖箱中,無包被的包裹,必要時在患兒耐受力的基礎上妥善約束患兒肢體或帶上小手套,松緊度要適宜,隨時觀察其松緊度和患兒肢端的血運情況。(3)為患兒做好基礎護理,及時更換尿布,按需喂養,保持床單元清潔干燥,保持室內合適的溫濕度,減少患兒因不適引起哭鬧,在患兒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讓患兒俯臥位,有資料研究表明俯臥位可是新生兒如同在母親懷抱里,使新生兒有安全感,可較少患兒哭鬧【1】,每天有意識的給予患兒撫觸,以增進患兒的舒適.(4)為患兒穿刺時,穿刺部位的皮膚應保持清潔,以確保敷貼完全貼附于皮膚,以防敷貼卷邊。(5)穿刺成功后固定時,先用一條膠布固定在針梗處,然后將敷貼全部覆蓋住針眼及全部針梗,再用膠布蝶形固定外露的“Y”型管,將余下留置針軟管用膠布固定于敷貼上方,要求將肝素帽妥善固定于患兒皮膚以減少牽拉,并進行相應保護。(6)在頭皮靜脈穿刺的患兒,用敷貼固定好留置針后選擇合適的一次性網狀頭套,一次性網狀頭套彈性及透氣性好,不會給患兒帶來不適,既不易牽拉,也不影響血液循環,更有利于觀察留置針的使用情況。在肢體穿刺的患兒,用敷貼固定好留置針后根據穿刺部位不同選擇合適的醫用彈力繃帶套在穿刺部位,避免敷貼打卷或脫落【2】,彈力繃帶的松緊度要適宜,隨時觀察血運情況。盡量為患兒進行腋靜脈穿刺,腋靜脈為大靜脈,管徑粗,走行直,血管表淺易于固定,容易穿刺,且成功率高,保留時間長,長時間輸液發生靜脈炎的幾率很小,且位置比較隱蔽,不易被患兒抓掉。(7)護理人員在為患兒沐浴時,用薄膜手套包裹穿刺部位,用膠布密封手套邊緣,避免沐浴時操作不當導致穿刺部位潮濕,引起貼膜松動,導致留置針脫出。

1.3 觀察項:新生兒留置針意外脫出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

2.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與實驗組靜脈留置針意外脫出率比較 (p

組別 置管例數(例) 意外脫出例數(例) 意外脫出率(%)

實驗組 56 3 5.36

對照組 48 16 33.3

X2 13.548

P 0.000

3.討論

臨床上靜脈留置針已廣泛應用于新生兒靜脈輸液,是新生兒住院期間最重要的治療方法,在新生兒疾病治療和搶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使用靜脈留置針大大減少的護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發生留置針意外脫出不但增加護士工作負擔,而且給患兒帶來更多的痛苦,通過對留置針意外脫出進行系統化護理干預的護理,認為加強對患兒的巡視、正確有效的肢體約束、妥善的固定可降低留置針意外脫出率,延長靜脈留置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護理質量,也減少了患兒的治療費用,提高患兒家長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齊虹 孫志遠 新生兒俯臥位撫觸的益處

第5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1.1對象選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兒重度窒息病例。評定重度窒息標準采用Apgar評分,即阿氏評分,以新生兒出生后,根據皮膚顏色、心搏速率、呼吸、肌張力及運動、反射五項體征進行評分,評分在4分以下為重度窒息。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學。

1.3資料來源資料源自本院病案統計室。

2觀察及護理

2.1為防止交叉感染,復蘇兒應放在清潔消毒隔離嬰兒室內,溫度32℃~36℃,濕度60%~80%的環境中,出生后3天不宜沐浴。

2.2保持呼吸道暢通,用吸痰器吸凈口鼻腔、氣管內粘液,將患兒側臥,以免胃內分泌物填塞氣管再度引起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復蘇后根據患兒的情況給予氧氣吸入3~6h,以后可以間斷給氧至青紫消失或呼吸平穩為止,氧氣濃度為1~2L/h。保持安靜,盡量少搬動,以免引起或加重顱內出血[1]。擺好,肩部以布卷墊高2-2.5cm,使頸部輕微伸仰可使頭肩略墊高,使腹部內臟下降,增加胸腔擴大的機會,同時也減輕了心臟負擔和顱內高壓。

2.3根據醫囑給予補液、抗感染、止血、糾酸等處理。補液速度不可過快,以8~12滴/min為宜,以免在短時間內輸液過量使心臟負擔加重,引起心衰及肺水腫。根據情況,可維持輸液,以備靜脈給藥及搶救之用。不宜過早哺乳,開始喂奶時間為24~48h以后。吃奶后避免多動,喂后宜向右側睡,防止嘔吐。不會吸吮者用滴飼法或鼻飼法。

2.4一般情況的觀察

2.4.1對啼哭的觀察生理性哭鬧的聲音響亮而連貫,并有一定的節奏,這是機體的本能性反應,而病理性哭鬧則因病因不同而異,常合并相應的癥狀和體征。如顱內出血為陣發性尖叫,可伴有抽搐和瞌睡;急腹癥的哭鬧常為陣發性的大叫嚎叫,并有面色蒼白等表現,另外對不哭不吃的新生兒更須注意,常為重癥的表現。

2.4.2對嘔吐的觀察出生后24h嘔吐羊水及粘液均屬正常現象。若出現噴射狀嘔吐則應警惕顱內壓升高。若出現嘔吐咖啡色物,應區分是否在分娩時吸進血性羊水及母奶皸裂吸入胃內。排除后應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因此應仔細觀察,注意嘔吐物的量、顏色及性質。

2.4.3對面色的觀察正常皮膚顏色紅潤,具有光澤,若面色青紫,蒼白或灰暗,表示患者缺氧,病情危重。

2.4.4對神志的觀察要注意病兒的神志是否清醒,反應是否靈敏,有無雙眼凝視,眼球有無震顫,肌張力是否緊張,若患兒出現面部及四肢頻繁抽搐應考慮新生兒顱內出血,窒息引起的腦缺氧。

2.5對生命體征的觀察

2.5.1體溫由于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完善,常因環境改變而受影響,因此要定時檢查,隨時調整。

2.5.2心率、血壓要注意心率的快慢、強度及血壓的變化,防止心衰的發生。

2.5.3呼吸正常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由于呼吸中樞發育不夠成熟,呼吸肌力量較弱,常可表現為呼吸不規則,甚至可出現青紫但只是暫時的,很快就會恢復正常,因此要仔細觀察,嚴格區分前者和呼吸困難。若患兒出現顏面,唇邊青紫,點頭呼吸,甚至出現呼吸暫停時,首先應考慮有無神經系統疾病如新生兒顱內出血及新生兒肺炎。

2.5.4瞳孔要注意瞳孔是否等圓等大,對光反射是否存在。

3結果

我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3年期間共分娩活產新生兒4526人,發生新生兒重度窒息36例,發生率7.95/千,合并有并發癥的8例,其中羊水吸入性肺炎4例,胎糞吸入性肺炎2例,顱內出血2例,經及時、正確的搶救治療及細心觀察和護理后,急救新生兒窒息成功34人,成功率94.4%。有2人死亡,1人是因為合并胎糞吸入性肺炎,1人是因為合并顱內出血。其余均治愈出院。

4討論

新生兒窒息是胎兒圍產期死亡的重要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一方面孕婦要定期作產前檢查,發現不正常現象及時處理,另一方面,發生新生兒窒息后,需嚴密觀察,精心護理,提高治愈率。

本人認為新生兒窒息往往是胎兒宮內窒息的延續,掌握宮內窒息的臨床指征和處理,及時解除胎兒宮內窒息是成功地搶救新生兒窒息的重要因素[2]。密切觀察新生兒窒息的病情變化結合實際情況,采用一種或幾種搶救方法(其中吸痰和人工呼吸是最主要的搶救措施),并注意配合其他措施。復蘇的新生兒要嚴防窒息的再次出現。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地做好護理工作。

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雖然不斷改進,但由于窒息程度不同,復蘇后有部分新生兒仍有一段時間持續低氧血癥和酸中毒,及時掌握癥狀的變化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會大大減少窒息后合并癥的發生,提高新生兒成活率。

參考文獻

第6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新生兒皮下壞疽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鏈球菌等病原菌侵入新生兒皮下引起的感染,而且與以下因素有關:①新生兒皮膚角化層較薄,結締組織和彈力纖維發育不成熟。②新生兒長期臥床,使背部、臀部的皮下血流減慢,發生局部營養障礙。③哭鬧時四肢騷動,尿布摩擦、易引起表皮損傷,再加上尿、糞浸泡。④少數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臍部感染、局部注射引起。

臨床表現

發病日齡 常于出生后6~10天發病,偶見于生后第2天。

發病季節 以冬季多見。

發生部位 常發生于腰骶部、背部、臀部,也可見于會陰、枕、頸、肩或胸部等處。

局部癥狀 病變皮膚開始呈廣泛性充血腫脹,邊界不清,稍硬,由于起病急而發展迅猛,皮下組織出現壞死、分離、液化,使紅腫的中央呈暗紅色,觸之變軟或有漂浮感。隨后,范圍可逐漸擴大,而表皮完整,晚期皮膚呈黑紫色,可壞死脫落。少數患兒在病變區出現小水皰及膿皰,偶見血性水皰。也有少數患兒僅有紅腫而無漂浮感,或形成薄皮膿腫者。

全身癥狀 主要為高熱、哭鬧不安、厭食、精神萎靡等感染性中毒癥狀,也可出現腹脹、嘔吐、脫水等。

實驗室檢查 大部分患兒的白細胞總數均升高。血培養多可獲得陽性。診斷

當新生兒有發熱、厭食時,應檢查好發部位的皮膚有無紅腫。如局部皮膚稍有紅腫,則應引起懷疑,及早使用抗菌藥,密切觀察。

應與尿布疹、硬腫癥鑒別。尿布疹局部不腫,硬腫癥局部不紅。

發紅或硬及時到醫院救治。

預防措施

做好產房和新生兒室的消毒隔離工作,及時進行新生兒護理宣傳,囑咐家長在每次換尿布時均應查看新生兒腰骶部、背部、臀部和會,如發現局部發紅或硬及時到醫院救治。

治療

皮膚僅有輕微紅腫,可用如意金黃散涂抹(天花粉、姜黃、橘皮、黃柏、大黃等),并配合應用抗生素,如紅霉素、青霉素、慶大霉素或萬古霉素。

皮膚出現暗紅及有飄浮感時,應早期切開引流,先在暗紅處中央做多個小切口,長1-1.5cm,距離1.5-2cm,邊切邊填塞凡士林紗布,以免出血過多。

引流切口應達壞死邊界處,一般可引流出混濁或血性液體,若有脫落的壞死組織應一并取出。術后,每日應換藥2~3次,每次用無菌鹽水、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并觀察病變有無蔓延,以便及時補充切開。保證引流暢通,防止皮膚壞死。

當有糞便污染時應及時換藥。感染初步控制后,可配合理療,促進肉芽生長。

一般愈合后不留嚴重瘢痕。皮膚壞死脫落后,皮膚缺損較大時,應點狀植皮消滅創面,否則易造成瘢痕攣縮畸形。

中毒癥狀較重的患兒除切開引流及應用抗生素外,尚須注意熱量及維生素的補充,并少量多次輸血漿或全血。

護理措施

一般護理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發熱時及時給予降溫,通常解開衣服即可。效果不佳時應采用物理或藥物降溫,防止高熱引起抽搐。保持室溫22-24℃,濕度55%~65%。定時開窗對流,保持空氣流通,開窗時要注意適當保暖,防止受涼,并注意室內消毒。加強營養,支持治療。患兒必須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應少量多次給奶,避免發生溢奶而引起吸人性肺炎或窒息。母乳喂養時,哺奶前要清洗手和。較重患兒,應及時補液或輸血,每日輸入血漿30-50ml,可很快改善全身情況。

第7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全自動連續換血;護理方法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5

在對嚴重高膽紅素血癥進行治療時, 換血療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 溶血病通過換血療法能快速換出致敏和抗體紅細胞, 使血清膽紅素降低, 溶血減輕, 對核黃疸進行有效預防, 而且還能對貧血進行糾正, 對心力衰竭進行預防[1]。要讓換血全過程有效實施和完成, 就需要加強換血期間的臨床護理。本院在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全自動連續換血中應用循證護理, 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 現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膽紅素血癥患兒20例, 全部患兒均符合高膽紅素血癥的臨床診斷標準, 光療失敗;并排除治療期間發生拒奶表現和死亡的患兒。全部患兒中男11例, 女9例;早產兒6例, 足月兒14例;胎齡30~37周, 平均胎齡(35.7±3.6)周;體重1.6~4.0 kg, 平均體重(2.5±0.9)kg。將全部患兒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0例。兩組患兒在胎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新生兒外周動靜脈連續換血的常規護理, 包括術前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評估, 對護理計劃進行制定, 禁食, 術中對患兒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進行嚴密觀察等。實驗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循證護理,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確定問題 對患兒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 并全面評估, 根據患兒的具體病情, 對患兒及其家屬的要求進行了解, 對相關資料進行查閱, 并根據臨床醫生的治療計劃找出詢證問題:動脈置管失敗、動脈留置針置管滑脫、動脈通路不長、血液內環境和生命體征改變、嘔吐等。

1. 2. 2 證據收集 結合提出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 查找實證。文獻檢索的內容和范圍包括全部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全自動連續換血療法、護理措施、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不良反應等。

1. 2. 3 分析和評價檢索結果 通過檢索對新生兒換血方面的經驗和研究進行綜合查找, 對檢索的文獻資料進行分級, 并評價和分析證據的真實性、科學性和實用性, 根據患兒的臨床具體情況和患兒家屬的實際需求, 制定護理措施。

1. 2. 4 具體實施 ①準備環境, 嚴格執行病房的相關消毒制度, 患兒放置在輻射保溫臺上面, 同時要在輻射保溫臺上鋪設無菌治療巾, 將患兒的皮膚溫度設定為36.5℃, 并加強監護。②對多功能監護儀進行連接, 患兒的體溫、經皮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和心率等進行記錄, 15~30 min記錄1次, 血糖30 min測量1次, 在換血前、換血中和換血后要留取血液標本來進行血常規檢查、血生化檢查和血氣分析, 換血期間要對患兒的生命體征、反應、膚色、輸排血通路狀況等進行仔細觀察[2]。③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來對泵速進行調節, 盡量在2~3 h內完成換血;患兒在換血的整個過程中都應給予常規喂養, 術前和術后不禁食。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重新置管情況和換血時間進行觀察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實驗組患兒在術中給予常規喂養, 患兒表現安靜, 并沒有出現留置針脫落引起重新置管的情況;對照組患兒術中出現比較嚴重的哭鬧、嘔吐現象, 有3例患兒出現導管脫落需要進行重新置管;實驗組患兒的重新置管率(0)顯著低于對照組(30.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利用換血療法對新生兒黃疸進行治療時, 換血時間非常關鍵, 如果換血時間較短, 那么膽紅素降低的速度也就越快, 污染血液的幾率也就越低。在換血期間如果患兒四肢亂動、煩躁或者哭鬧, 就可能引起管路扭曲或者留置針脫出, 進而導致重復穿刺, 延誤換血時間, 而且也會對患兒造成疼痛刺激[3, 4]。循證護理的基礎是臨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并根據自身的經驗和專業技能, 并結合患兒的實際需求制定出科學的臨床護理干預措施。

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兒給予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全自動連續換血的常規護理, 換血前4 h和術中患兒禁食, 術后僅進食1次, 而實驗組患兒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給予循證護理, 患兒在治療期間給予常規喂養[5, 6]。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治療期間表現安靜, 并沒有出現留置針脫落引起重新置管的情況;而對照組患兒術中出現比較嚴重的哭鬧、嘔吐現象, 有3例患兒出現導管脫落需要進行重新置管;實驗組患兒的重新置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在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全自動連續換血中應用循證護理, 能有效降低重新置管率, 縮短換血時間, 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丁敏, 蘆瑋瑋, 張曉蘭.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效果觀察及護理.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2):55-56, 72.

[2] 陳開永, 劉照平, 代紅燕, 等.新生兒換血中常見護理問題及對策.中外醫療, 2014(18):158-159.

[3] 楊艷紅.外周動靜脈全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體會.山西醫藥雜志(下半月刊), 2011(7):742-743.

[4] 曲穎波, 張敏 . 外周動靜脈全自動同步換血治療新生兒重癥高膽紅素血癥的護理.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30):3648-3650.

[5] 王素琴, 孟小蕓, 常琳, 等 . 新生兒原發性免疫缺陷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護理.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03, 24(1):78.

第8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5-0088-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5.046

新生兒黃疸作為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常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超過正常值,導致皮膚、鞏膜黃染,嚴重時造成患兒神經系統嚴重受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發生率增加、催產素的應用、感染等因素影響,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呈現階梯式升高態勢,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目前該病的發病率在30%~40%[2];對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光照治療等,為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和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對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者予以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其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筆者所在醫院的68例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患兒,納入患兒符合《實用新生兒學》相關診斷標準,即出生后24 h內出現黃疸,足月兒膽紅素水

平>6 mg/dl,早產兒>9 mg/dl;足月兒血清膽紅素水平>12.9 mg/dl,

早產兒>14.9 mg/dl或每日升高水平>5.0 mg/dl;血清結合膽紅

素>1.5 mg/dl[3]。68例患兒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3~7 d,平均(5.20±0.40)d,體重2.40~3.50 kg,平均(3.00±0.20)kg,胎齡34~41周,平均(37.50±2.00)周;在所有患兒家屬同意前提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為綜合護理干預組(觀察組)和常規護理組(對照組)。兩組患兒性別、年齡、體重、胎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1)先天畸形、發育不良;(2)心、肺、肝、腎功能嚴重異常;(3)溶血性黃疸等其他病理性黃疸;(4)新生兒臍部感染和溶血癥;(5)喂養不當或是難以耐受及因疾病24 h內無法開奶;(6)病例資料不全或依從性差、中途無法堅持完成本次觀察。

1.3 方法

1.3.1 觀察方法 回顧性觀察68例新生兒病歷資料,參考臨床試驗設計標準,設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護理干預觀察表》,指定專人負責對表中內容加以觀察與詳細記錄、分析,研究前制定統一標準,進行統一培訓、統一指導;表中主要內容包括新生兒性別、胎齡、日齡、體重、膽紅素水平等一般資料及相關護理方法、護理滿意度、黃疸持續時間、黃疸消退時間、不同時間段膽紅素水平、初次胎便排出時間、胎便轉黃時間等。

1.3.2 護理方法 兩組患兒給予同樣的常規護理方法,包括母嬰同室、洗澡、母乳喂養指導、皮膚護理等。觀察組患兒在上述基礎上予以綜合性護理方法,包括:(1)身心安撫護理,由專業護理人員進行腹部、背部、全身撫觸,自前額、下顎、頭部、胸部、腹部及上下肢、背部、臀部依次進行,其中腹部及背部采用指揉法進行撫觸,上下肢采用擠捏法進行,時間以兩次喂奶間為宜,10~15 min/次,2次/d,動作溫柔、力度適宜,同時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哭鬧及膚色改變等情況,一旦異常,停止操作,告知醫生;(2)健康宣教,利用板報、宣傳冊、多媒體等形式向家屬宣講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原因、發病機制、治療和護理方法、預后及護理中注意事項,同時相互交流溝通解答疑問,安慰與疏導患兒家屬以穩定其心理狀態,消除其顧慮;指導患兒家屬定期復查,爭取其積極配合,提高護理依從性;(3)病情觀察,由專人負責對患兒神志、心率、呼吸、血壓、脈搏進行監測,加強精神、肌力、雙眼、反應能力、膚色、二便顏色和性狀等情況觀察,以為臨床治療提高依據;若是患兒出現精神萎靡、反應低下、吸吮無力及肌張力改變、兩目斜視、腹脹、腹瀉等表現,及時告知醫生查找原因,對癥處理;(4)舒適護理,營造一種安靜、溫馨、溫暖的病房環境,保持其衛生清潔,濕度控制在40%~60%,溫度以22 ℃~25 ℃為宜;同時及時更換尿布,保證患兒皮膚清潔干爽,以免紅臀、皮膚感染等并發癥出現;(5)排便護理,針對36 h內即發生黃疸者,利用無菌橡膠尿管插入患兒2~3 cm,動作輕柔、轉動10 min,若肛周刺激無效時,可利用生理鹽水予以灌腸,同時按摩患兒腹部,促進大便排出;(6)治療護理,例如光療護理,光療前保持病房環境安靜、清潔、良好的通風條件,利用熱水進行洗澡、撫觸,箱內進行消毒;光療時,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箱內溫度30 ℃~32 ℃,患兒全身裸露、戴好眼罩(及會陰需遮蓋),撫摸其背部以穩定其情緒、減少基礎代謝等;單面光療時,每1~2 h變更一次,全身均勻照射,詳細記錄進食量、排便時間及排便量等;同時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呼吸、面色、哭鬧及皮膚色澤等,勤喂水,擦拭清潔燈管和反射板,一旦異常及時停止光療;(7)用藥護理,口服藥物時,掌握藥物濃度和劑量,嚴格遵循醫囑,喂藥時,溫度在30 ℃~40 ℃,一旦出現嘔吐,取其側臥位,予以拍背;必要時,可予以低壓吸引器吸引嘔吐物以保證呼吸道暢通;同時加強巡視,一旦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1.4 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

參考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護理部修訂的《滿意度調查表》,包括關愛情況、護理服務態度、護理技術水平、護理服務質量、心理支持等內容,滿意為80~100分,基本滿意為60~79分,不滿意為0~59分[4]。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取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兒胎糞首排時間、胎糞轉黃時間及黃疸持續時間、消退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胎糞首排時間、胎糞轉黃時間、黃疸持續時間及消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臨床觀察顯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期最為常見的病癥之一,據相關數據顯示早產兒的發病率可高達80%~100%[5]。胎齡、出生體重、孕產婦年齡、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癥、顱腦血腫、窒息或宮內窘迫、開奶時間、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時間是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的影響因素,雖然臨床予以藍光治療、藥物干預、人工通便等處理,其效果得以肯定,但藍光照射費用較高、藥物干預依從性差、人工通便家屬難以接受[6]。因此配合有效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防治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和實際意義。

第9篇:新生兒哭鬧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甜味劑; 奶嘴; 新生兒; 靜脈穿刺; 疼痛

兒科護理工作中經常面對不能完全表達自己感受的新生兒,如何降低和減輕兒科護理工作中操作性疼痛是兒科護理工作者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作為兒科護理中最常見的有創操作,頭皮靜脈穿刺給患兒帶來的疼痛顯而易見,因此,如何減輕穿刺過程中的疼痛是開展兒科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課題。甜味劑因具有“甜味”效應能有效減輕新生兒操作性疼痛以被相關研究證實[1-2],被認為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減輕新生兒輕、中度操作性疼痛的有效方法。傳統甜味劑施喂多通過無菌注射器或滴管緩慢滴入新生兒口中,這些方法可能引起嗆咳、誤吸[3],且引起的氧飽和度下降等并發癥狀[4],因此,有人提出了經奶嘴甜味劑喂服的方法。為了進一步研究經奶嘴甜味劑喂服對降低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疼痛的效果,筆者在180例新生兒中開展了本研究,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兒科病區行靜脈穿刺的新生兒1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0例,女70例,研究對象中早產兒89例,足月兒91例,參照相關文獻設定兩組的納入標準[5],早產兒組的納入標準:(1)體重大于1.25 kg;(2)胎齡30~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時無窒息、感染等需搶救的病史;足月兒的納入標準:(1)體重大于2.5 kg;(2)胎齡大于37周;(3)吸吮速度大于30次/min;(4)出生時無窒息、感染等需搶救的病史。

兩組所有研究對象均病情穩定,無需供氧或輔助呼吸,24 h內未使用鎮靜劑、肌松藥等,無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穿刺部位均為頭皮靜脈,為了保證可比性,所有穿刺操作由穿刺技術熟練且穩定的同一名護士操作,且為一次穿刺成功。將以上兩類研究對象按照穿刺順序排序,并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其中早產兒組分為1組、2組,分別為45例、44例,足月兒組分為3組、4組,分別46例、45例,其中兩組間的性別、日齡、胎齡、出生體重、發育狀況、穿刺原因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 本研究確定1組和3組為干預組,2組、4組作為對照組。參照相關文獻[3],確定針對干預組患兒的干預時間及甜味劑濃度,甜味劑選用25%的葡萄糖,本研究采用無菌硅膠奶嘴于穿刺前2 min經口喂服2 ml,將備好的準確劑量的葡萄糖無菌注射器注入無菌奶嘴中,然后將奶嘴輕輕置于患兒唇部,刺激其張嘴吸吮奶嘴并服下葡萄糖,吸完后取出奶嘴。對照組采用相同的穿刺方法,但穿刺前未行干預措施。

1.3 評估方法 對照組和干預組患兒疼痛的評估采用加拿大東安大略兒童醫院制定的新生兒疼痛評分法(Neonatal Infant Pain Scale, NIPS)[6],作為一種比較科學的新生兒疼痛評估方法,它被廣泛應用與足月兒和早產兒的操作性疼痛的評估,共包括表情、哭鬧、呼吸類型、上肢、腿部、覺醒狀態等6項,每項根據患兒所表現出的行為和表情差異,可評0~2分(哭鬧項)或0~1分(其余項),6項評分之和即為疼痛的評估結果,分值范圍為0~7分。

1.4 統計學處理 將所有資料錄入SPSS 16.0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分析,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P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的1組和3組分別與對照組的2組和4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以上4組患兒穿刺時疼痛評分的比較結果見表1。

3 討論

頭皮靜脈穿刺是兒科最常見的有創護理操作,它給患兒帶來的痛苦顯而易見。新生兒出生早期為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可塑性大,易受環境的影響[7]。因此,對新生兒的反復疼痛刺激容易產生以內分泌、免疫、植物神經和行為改變為特征的適應性反應,會使新生兒外周感受器敏感化,也有研究指出,新生兒由于強烈疼痛引起哭鬧時,血液容易經未閉合的卵圓孔分流[8],此時腦血流量及其氧含量發生改變,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9],此外,疼痛還會影響新生兒的睡眠與覺醒狀態等,Reye[10]的研究還認為,疼痛可引起發育遲緩,中樞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和情感紊亂。因此,疼痛對新生兒的危害顯而易見。有效減輕這種疼痛,尤其是避免嚴重疼痛的發生,是兒科護士提高護理水平,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舉措。

傳統的甜味劑施喂方法多以經口注射器或滴管滴注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方便,但有引起嗆咳、窒息等癥狀的危險,Thompson等[4]的研究報道了這種現象,而且還提示這些方法具有容易引起血氧飽和度下降的風險。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改進了喂服方法,采用了經奶嘴喂服葡萄糖的方法,以研究甜味劑對新生兒頭皮穿刺中疼痛的影響。結果顯示,干預組和對照組相比,疼痛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1),前者顯著低于后者,這說明經奶嘴甜味劑喂服對新生兒靜脈穿刺疼痛有積極影響。此外,干預組中足月兒組和早產兒組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胎齡因素在甜味劑對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中疼痛的作用中無顯著影響,這和湯文決等[5]利用安慰奶嘴的方法進行的新生兒頭皮穿刺疼痛的研究結果比較一致。

相關研究發現,甜味劑因其“甜味”效應能有效減輕新生兒操作性疼痛,并被推薦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減輕新生兒輕、中度操作性疼痛的非藥物干預方法[1-2]。關于甜味劑影響新生兒操作性疼痛的機制,學術界還未能明確。只是有零星報道,Blass等[11]的研究認為,可能是由于甜味覺激活內源性阿片樣物質釋放而產生鎮痛效果,Anand[12]的研究指出,恰當地運用環境、行為和藥物干預能有效地預防、減輕和消除新生兒疼痛,Carbajal等[13]的研究指出,利用甜味劑加上安撫奶嘴(非營養性吸吮)比單獨的口服甜味劑能產生更有效的止痛效果,與非營養性吸吮刺激口腔觸覺受體,促進5-羥色胺釋放而提高疼痛閾值,從而產生鎮痛效果有關,國內湯文決等[5]研究了單純使用非營養性吸吮對新生兒頭皮靜脈穿刺過程中疼痛的影響,發現有顯著的緩解效果,這種甜味劑施喂加非營養性吸允對新生兒頭皮穿刺時疼痛的影響有待于今后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Haouari N,Wood C,Griffiths G,et al.The analgesic effect of sucrose in full term infa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BMJ,1995,310(1):1498-1500.

[2] Barr R G,Pantel M S,Young S N,et al.The response of crying newborns to sucrose:is it a“sweetness”effect[J].Physiol Behav,1998,66(3):409-417.

[3] 姚文艷,Marcia Petrini,鄧文琳,等.不同葡萄糖喂服方式對減輕新生兒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637-639.

[4] Thompson D G.Utilizing an oral sucrose solution to minimize neonatal pain[J].JSPN,2005,10(1):3-10.

[5] 湯文決,寧彩珍,吳麗蓉,等.非營養性吸吮對靜脈穿刺新生兒疼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3):1188-1189.

[6] Lawrence J,Alcock D,MeGrath P,et al.The development of a tool to assess neonatal pain[J].Neonatal Netw,1993,12(6):59-66.

[7] Porter F L,Grunau R E,Anand K J.Long-term effects of pain in infants[J].J Dev Behav Pediatt,1999,20(4):253-261.

[8] Ludington-Hoe S M,Cong X,Hashemi F.Infant crying: Nature,physiologic consequences, and select interventions[J].Neonatal Netw,2002,21(2):29-36.

[9] Pokela M,Koivisto M.Physiological changes,plasma beta-endorphin and cortisol responses to tracheal intubation in neonates[J].Acta Paedriatrica,1994,83(2):151-156.

[10] Reye S.Nursing assessment of infant pain[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3,17(4):291-303.

[11] Blass E M,Watt L B.Suckling-and sucrose-induced analgesia in human newborns[J].Pain,1999,83(30):611-623.

[12] Anand K J.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 pain,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ain in the newborn[J].Arch Peadiatr Adoles Med,2001,155(2):173-180.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日日模日日碰夜夜爽| 蜜桃成人永久免费av大| 毛片手机在线看|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高清国产在线|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第一页| 香蕉久久福利院| 四虎影在永久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极品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视频| 久久91精品牛牛|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爽爽影院免费观看视频| 好爽又高潮了毛片免费下载|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秋霞在线观看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久久aaaa片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成人| 中国亚州女人69内射少妇|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美女|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成人午夜国产内射主播| 人妻少妇熟女javhd|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教师| 午夜福利理论片在线观看播放| 真实的国产乱xxxx在线| 熟妇人妻无乱码中文字幕真矢织江| 老外和中国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人妻体内射精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狂野欧美性猛xxxx乱大交 |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