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

第1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細胞生物學是細胞學與分子生物學交匯的領域,從細胞整體水平、亞顯微結構水平和分子水平來研究細胞結構及其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以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為基礎,探索研究人體細胞發(fā)生、發(fā)展、成長、衰老和死亡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以及發(fā)病機理和防治的學科,是生命科學的四大前沿學科之一,也是高等醫(yī)學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之一[1]。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生物信息學的發(fā)展和應用,對細胞生物學的認識逐漸深入,細胞生物學的新理論、新技術被越來越多地滲透到臨床醫(yī)學各學科中。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讓學生完整、系統(tǒng)地掌握細胞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及時了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進展及在臨床醫(yī)學中的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已成為新形勢下細胞生物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細胞生物學的教學質量,本文對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

1教學內容

1.1精選教材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材有多種版本,各有特色。經過反復比較,選定了羅深秋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作為教材。這本教材由國內多位知名學者編著,與其他同類教材相比,全書體系新穎,內容完整,反映了學科的最新發(fā)展趨勢。這本教材的最大特色是使用了大量的彩色插圖,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更好的理解所講述的內容。

1.2精選教學內容目前細胞生物學理論課教學中,有兩個問題比較突出:一是學時少,內容多。羅深秋主編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一共有16個章節(jié),考慮到臨床專業(yè)的理論學時安排(30學時),將這些章節(jié)都詳細介紹是不現實的。如果要面面俱到,那只能是每個章節(jié)的內容都“蜻蜓點水”,使學生抓不到重點。二是教學內容與很多學科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滲透,涉及到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為了使本學科與其它課程的知識緊密銜接而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在有限的教學時數內將大量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合理取舍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是圓滿完成該門課程的前提[2]。針對上述問題,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把握兩個原則。第一,側重醫(yī)學生所需要的必備知識。因為教學對象是臨床專業(yè)的學生,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涉及的是動物細胞的知識,因此講授的細胞生物學內容應有別于綜合性大學。如進行細胞器的講解,對只存在于植物細胞的細胞器葉綠體等就不做介紹。而對與醫(yī)學關系密切,并且是學科熱點的內容如細胞膜與疾病的關系、內膜系統(tǒng)與疾病方面的內容等則可進行擴展,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第二,淡化與其它學科重復的內容。如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是細胞生物學的內容,同時也是生物化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講授該章節(jié)時,著重介紹核糖體的四個重要部位及其功能,而對具體的蛋白質合成過程的內容則讓學生自學,以減少相近學科間內容的重復。此外,如細胞信號轉導的內容,由于分子生物學課程中要詳細講述,因此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中就不作講授,讓學生自學。

2教學模式

2.1啟發(fā)式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啟迪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在上課過程中,我們通常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講小分子物質的穿膜運輸時,容易把被動運輸幾種運輸方式的特點混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把膜脂的雙層分子結構比喻為一條河流,讓學生想象一下過河的方法就容易引導出這幾種運輸方法的特點。如果是直接游過去的,就屬于簡單擴散,因為這種方法不需要借助膜轉運蛋白而直接通過細胞膜的脂雙分子層;如果是從一座橋上走過,就屬于離子通道介導的協助擴散,因為橋就象細胞膜上的一個通道,使離子能夠通過通道通過細胞膜;如果是坐船過去,就屬于載體蛋白介導的協助擴散,因為這需要小分子物質和載體蛋白的結合。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清楚掌握被動運輸的幾種類型和相對應的特點。

2.2聯想法由于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所學習的內容絕大多數非常抽象,比較枯燥,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要以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例子為例,進行形象生動的講解,引起學生的興趣。如講線粒體前體蛋白的轉動機制時,把轉運的第一步前體蛋白的去折疊以卷發(fā)和直發(fā)的例子來引導學生來理解。線粒體前體蛋白在細胞質基質中由于折疊盤曲而體積大,但線粒體膜上由通道蛋白形成的通道又比較窄,使前體蛋白不能通過通道。因此把前體蛋白比喻為卷發(fā),要把它拉直,才能通過線粒體膜。卷發(fā)拉成直發(fā),需要工具和電。在細胞中把前體蛋白拉直的工具是細胞質中的熱休克蛋白70,所需的能量是ATP。這樣就使學生容易理解。此外,在講膽固醇調節(jié)膜的流動性和增強膜的穩(wěn)定性作用時,一般學生很難理解,覺得這兩者之間有點矛盾。不過以“一片荷葉”的例子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山區(qū)由于沒有自來水,經常要拿水桶來挑水。不過由于路上顛簸,經常一桶水最后只剩下半桶水。所以山區(qū)人民就想了一個辦法,在水桶里放一片荷葉,調節(jié)了水的流動,增加了穩(wěn)定,使水不容易晃出來。通過這個例子就比較容易理解了膽固醇的作用。

2.3病例教學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把臨床問題和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由被動接受書本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剿鳌⒔鉀Q問題,而且又鞏固了知識點。目前高等醫(yī)學類院校的醫(yī)學教育均由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和臨床實習三部分組成,學生在基礎課程學習期間基本與臨床脫節(jié),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病例教學法就是充分利用臨床專業(yè)的學生對臨床知識的渴望,在基礎教學的同時教師適當結合臨床實際提出問題,讓他們學會應用“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對臨床問題進行分析,提高學習的興趣。如在講膜受體異常和疾病時,就可以將疾病和前面所學的細胞膜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高膽固醇血癥是由于細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LDLR)異常導致的疾病。在正常的細胞中,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顆粒與細胞膜上的LDLR結合,經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進入細胞內,被溶酶體降解釋放出游離膽固醇。游離膽固醇能反饋抑制細胞內的膽固醇的合成,從而維持膽固醇的平衡。患者由于LDLR缺陷,使得血漿中的LDL不能進入細胞,一方面使膽固醇在血液中積累,另一方面由于進入細胞中的膽固醇減少,反饋抑制減弱,使細胞大量合成膽固醇,導致膽固醇進入血漿。這兩方面的雙重作用使大量的膽固醇在某些組織中沉積形成黃色瘤,如在心血管中沉積就會使患者出現冠心病。在這個例子中,不僅鞏固了學生前面所學的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的內容,而且還使學生了解這個疾病的發(fā)病機制。此外,在講溶酶體膜異常與疾病時,以矽肺這個例子來復習溶酶體的相關知識。矽肺是一種職業(yè)病,在水泥廠、金剛石加工廠、礦山開采等職業(yè)中容易發(fā)生。其發(fā)病機制主要是由于肺組織中的巨噬細胞通過胞吞作用中的吞噬作用吞噬矽塵顆粒,形成有細胞膜包裹的異體吞噬體。異體吞噬體再與初級溶酶體結合形成異噬性溶酶體。由于溶酶體是酸性環(huán)境,而矽塵顆粒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這樣就形成硅酸分子。硅酸使溶酶體膜的結構變化而破裂,使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和硅酸流入細胞質,引起巨噬細胞的自溶。由死亡細胞釋放的二氧化硅被正常的巨噬細胞吞噬后,將重復同樣的過程。巨噬細胞的不斷死亡會誘導成纖維細胞的增生并分泌大量的膠原物質,使吞入二氧化硅的部位出現膠原纖維結節(jié),導致肺的彈性下降,形成矽肺。在這個例子中,不僅復習了溶酶體的各種類型和溶酶體的細胞內消化功能,而且還把前面所學的大分子物質的胞吞作用和溶酶體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第2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保持式雙語教學;醫(yī)學細胞;生物學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雙語教學效果不佳。保持式英語雙語教W是指在學生剛入學時,完全使用母語教學,經過一段學習之后,逐漸過渡到部分學科使用外語的教學模式中。保持式雙語教學教學效果顯著,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保持式雙語教學的研究對提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醫(yī)學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1.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對于雙語教學,雙語教師是教學上的實施者,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將會嚴重地制約教學活動的實施。目前,我國部分醫(yī)學院開展雙語教學之前,雖對英語教師進行了短期的英語培訓,但由于時間短,在實際教學中英語教師還是很難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有些英語教師,雖然英語基礎比較扎實,但英語表達能力不足,在實際雙語教學中課堂氣氛枯燥。此外,有的英語教師具有留學經驗,口語水平高,且這些教師在積極地從事雙語教學的研究,但是這些教師的數量少之又少,總體上看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2.課程安排不科學

課程安排不合理是制約雙語教學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應用效果不明顯的另外一個原因。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和細胞兩個方面入手教學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書本中的知識與生物化學等諸多學科有交叉,難度比較大。很多醫(yī)學院沒有開設生物化學等學科,使學生缺乏生物化學的基礎,在進行雙語教學時,很多專業(yè)詞匯變得更加生澀與抽象。

二、保持式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1.提升雙語教學師資力量

在醫(yī)學院開展雙語教學,促進保持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首先需要提升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目前,大部分醫(yī)學院雙語教學教師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年輕且缺乏經驗,該類別的教師所占比例較高;二是具有豐富留學經驗的老教師,但該類教師數量較少。提升雙語教學師資力量,需要根據醫(yī)學院中教師的教學水平現狀制訂有針對性的計劃。對于缺乏雙語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為提升其英語教學水平,需要對其進行培訓,成立專業(yè)的課程教師英語強化班,跟隨專業(yè)課教師多練習口語,提升英語聽力能力,并在教師培訓環(huán)節(jié),著重強化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高校需要為英語教師提供出國進修與培訓的機會。對于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建議以這些學術成果多的老教師為核心,成立科研小組,以老帶青進行學習。有條件的醫(yī)學院,還需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優(yōu)化雙語教學效果。

2.科學安排教材,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

由于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與生物化學等學科之間聯系密切,為了提升保持式雙語教學效果,在進行課程設置環(huán)節(jié)時,需要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保持式雙語教學應用到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在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時,需要教師對該方面的知識進行重點解釋,解開學生的疑惑,避免在后期的學習中學生感到吃力。教學課程安排上,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點,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科學安排不同學科課,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同時在實際教學中,選擇適合本院學生接受的中英文對照課件,通過醫(yī)學實例、圖片以及錄像進行教學介紹,讓學生迅速掌握該門學科的基礎知識。

3.營造保持式雙語教學環(huán)境

促進保持式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在提升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還需要營造保持式的雙語教學環(huán)境。首先,學校應該提倡和鼓勵開展雙語教學,成立雙語教學管理部門,并且制訂相應的政策,對教師進行鼓勵。選拔相對英語水平比較好的學生,成立專門的雙語試驗班,引導學生參與到雙語教學競爭中來。為豐富雙語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多媒體教學,展示英文版本的醫(yī)學教學視頻,將抽象的教學變得直觀生動。此外,在很多學校中,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式教學方法進行輔的教學,以問題為引導,鼓勵學生在雙語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問題討論,總結出教學問題,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三、結論

綜上所述,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學科教學是研究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是科學教學中的重點課程。開展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的雙語教學,能夠將最新的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本文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促進保持式雙語教學模式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朱娟娟,趙斌.保持式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困境與對策[J].安徽醫(yī)藥,2009,13(12):1600-1601.

[2]梅慶步.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5):122-123.

第3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保持式雙語教學;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運用

我國教學模式受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雙語教學效果不佳。保持式英語雙語教學是指在學生剛入學時,完全使用母語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逐漸過渡到部分學科使用外語教學的模式中。保持式雙語教學效果顯著,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其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于保持式的雙語教學研究,在提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水平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醫(yī)學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面臨的困境

1.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對于雙語教學,教學師資力量不足,將會嚴重制約教學活動的實施。目前,我國部分醫(yī)學院開展雙語教學之前,英語教師都進行短期的英語培訓,在這樣的情況下,英語教師很難在實際教學中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教學缺乏經驗。有些英語教師雖然英語基礎比較扎實,但是英語表達能力不足,實際雙語教學中課堂氣氛枯燥。此外,還有很多英語教師有留學經驗,口語水平高,且積極從事雙語教學的研究,但這樣的教師數量少之又少,總體來說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2.課程安排不科學

課程安排不合理是影響雙語教學在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應用效果的另一個原因,由于“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從分子和細胞兩個方面入手教學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書本中的知識與生物化學等諸多學科有交叉,難度比較大。很多醫(yī)學院在沒有開設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導致學生缺乏生物化學的基礎,在雙語教學中,很多專業(yè)詞匯變得生澀、抽象。

二、保持式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1.提升雙語教學師資力量

在醫(yī)學院中開展雙語教學,要促進保持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就要提升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目前,大部分醫(yī)學院中雙語教學的教師主要分為兩個類別,一是年輕且缺乏經驗的專業(yè)教師,該類別的教師數量比較多;二是具有豐富留學經驗的老教師,但是該類型的教師數量比較少。提升雙語教學師資力量,需要根據醫(yī)學院中教師的教學水平現狀有針對性地制訂計劃。τ謁語教學經驗比較淺的青年教師,為了提升其英語教學水平,需要對這一部分教師進行培訓,成立專業(yè)的課程教師英語強化班,讓專業(yè)課教師多練習口語,提升英語聽力能力,并在教師培訓環(huán)節(jié)中,著重強化教師的語言應用能力。同時,高校需要為英語教師提供出國進修與培訓的機會,對于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建議以其為核心,成立教師科研小組,讓先進教師帶動經驗少的教師學習,樹立教師榜樣。有條件的醫(yī)學院,需要引進雙語教學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優(yōu)化雙語教學效果。

2.科學安排教材,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

由于“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內容與生物化學等學科之間聯系密切,為了提升保持式雙語教學效果,在進行課程設置環(huán)節(jié)中,需要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將保持式雙語教學應用到“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的知識,需要教師對該方面的知識進行重點解釋,避免學生后期學習吃力。教學課程安排上,應注意學科之間的交叉點,科學安排不同學科課時,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應選擇適合本院學生接受的中英文對照課件,通過醫(yī)學實例、圖片及錄像進行教學介紹,讓學生迅速掌握該門學科的基礎知識。

3.營造保持式雙語教學環(huán)境

促進保持式雙語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在提升師資力量的基礎上,還需要營造保持式的雙語教學環(huán)境。首先,學校應該提倡和鼓勵開展雙語教學,成立雙語教學管理部門,并且制訂相應的政策,對教師進行鼓勵。其次,選拔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成立專門的雙語試驗班,引導學生參與到雙語教學競爭中來。為了豐富雙語教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多媒體教學,展示英文版本的醫(yī)學教學視頻,將抽象的教學變得生動。此外,在很多學校中,采用PBL式教學方法進行輔的教學,以問題為引導,鼓勵學生在雙語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問題討論,總結出教學問題,并且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三、結論

綜上所述,關于“醫(y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是研究細胞基本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是科學教學中的重點課程。開展“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的雙語教學,能夠將最新的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本文對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以促進保持式雙語教學模式開展。

(通信作者:羅h佶)

參考文獻:

第4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TBL;教學模式;細胞生物學;實驗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1-0257-03

細胞生物學不僅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之一,也是現代醫(yī)藥學、生物技術領域、畜牧業(yè)、水產養(yǎng)殖等行業(yè)的重要基石。同時,它還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一直以來,細胞生物學實驗“以教師為中心,以驗證為中心”的舊教學方式大大地阻止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要怎樣改變細胞生物學的實驗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獨立思考問題,以及運用實驗手段來探索生命的本質和現象,目前是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需要思考的問題。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Oklahoma大學Larry K Michaelssen教授創(chuàng)立的。與傳統(tǒng)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TBL不再是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而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以學生團隊式合作學習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主動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目前,TBL教學模式已在我國中山大學、三峽大學等高校廣泛應用,特別是在臨床、解剖等醫(yī)學基礎課程和信息素質教育課程的教學中已得到普遍認可。雖然在我國已有很多院校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TBL教學法的探索和研究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好評,但沒有得到推廣和應用。針對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的性質,將TBL教學法應用到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中,擬為TBL教學模式在《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中的推廣進行一些探討,提供一些思路。

一、TBL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

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以理論課程為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對實驗儀器要求較高,因此開設此課程的宗旨是使學生掌握細胞生物學實驗設備的操作方法。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科研能力。

1.團隊組建。將我院2011級生物科學本科班60名學生分為15組,其中每組為4人。分組時對組內成員進行調配,以達到組與組之間的均衡,再由成員分推選出一名組長,小組必須合理組織,合理管理,組員需要有責任意識。分組時要遵循的原則是既要使小組內的各種資源均衡,還要保持小組內成員穩(wěn)定不變,減少影響小組內部凝聚力的因素。

2.教學準備。根據《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大綱要求,教師將需要了解與掌握的內容提綱預先告知學生,在TBL教學之前讓學生對將要開展的實驗進行預習。運用TBL教學法,學生根據老師擬定的教學提綱,實驗室具備的實驗器材,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實驗前的自我研讀和儀器、材料準備。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主動性的要求。

3.教學實施。(1)個人測試。在課堂開始的前十分鐘,給每位學生發(fā)放一份復選題,題目覆蓋此次實驗課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操作步驟及其注意事項,要求學生運用之前所學到的知識來完成。之后參照分組,各組共同回答同樣的復選題測驗,并交出共識建立之后的答案,最后老師來分析、總結。個人測試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知識的情況,有利于教師調整和安排教學進程。(2)組間交流。接著進行組間交流發(fā)言,其中某一小組選舉一名代表,上講臺把本組覺得重要內容、必須重視的注意事項向其他組的同學匯報,其他組的同學與該組交換意見,共同尋求保證實驗成功的可行性方法。教師在一旁聽證,記錄各小組在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小組的發(fā)言次數及發(fā)言的質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鼓勵不愛發(fā)言的學生發(fā)言,參與到討論中,必要時對不發(fā)言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3)實驗進行。實驗進行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及時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階段性總結。教師總體掌控任務的執(zhí)行,注意隨時為學生調整實驗任務,讓學生就實驗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發(fā)現實驗探索生命本質成功的關鍵。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結果,最后各組選派一名代表展示實驗結果,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優(yōu)秀學生帶動差生,綜合提高班級水平。評估提高實驗結束后收集實驗結果,要求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最后撰寫實驗報告。

二、TBL教學調查研究

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對全班學生進行調查。教師參考相關研究后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包括:實驗前是否進行課前預習;是否有利于提高文獻檢索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習主動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實驗動手能力;是否有利于增強團隊協作意識;今后是否繼續(xù)使用TBL教學模式等問題。

三、結果

60份調查問卷全部收回,收回率100%,其結果見表1。調查結果98.4%的學生認同TBL教學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98.4%的學生認為能提高文獻檢索能力,95.1%的學生認為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96.8%的學生認為能促進課前預習,96.7%的學生認為能提高動手能力,96.7%的學生認為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96.7%的學生認為能使他們建立自主學習的觀念,96.8%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使課堂教學氣氛活躍,95.1%的學生認為能更好地使他們理解課堂內容,91.7%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及時解決學習問題,95.0%的學生認為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98.4%的學生認為今后應繼續(xù)使用TBL教學模式。

四、討論

細胞生物學實驗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以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學生驗證為主。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技能,不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而采用TBL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具體討論如下:

1.使實驗課教學能在更高層次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調查結果表明有96.7%的同學對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表示認同。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TBL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精心設計一系列必要的知識內容,促使學生課前預習實驗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解答疑惑,使其理論知識得到不斷鞏固與加強。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驗證實驗,可以發(fā)現自己在實驗中的不足,激發(fā)學生去改正并且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2.向后進生提供幫助與支持。TBL教學模式以團隊為單位,小組成員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驗操作技能存在不足的,都會在個人測試,團隊交流、討論中顯現出來,發(fā)現有知識點或是實驗操作有不足之處的,老師或者其他懂的同學可以及時指導。所以,TBL教學模式能給后進生提供支持和幫助,能獲得較大容量的學習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和人際交往能力。調查結果表明有96.7%同學對能提高團隊協作認同,有95.1%的同學對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認同。在TBL教學中,教學任務的完成主要是通過團隊協作來完成,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整個過程中,小組的每個成員都需要參與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去,并通過相互的溝通來達成共識[5]。TBL教學模式中,小組內成員合作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完成組內任務,這一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7]。

4.樹立并保持教師的工作熱情。采用TBL教學法對細胞生物學實驗課進行教學,教師不僅要把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全部熟悉,還要理解相關的其他學科知識,花更多的時間去準備測試題和相關資料。對教師來講,教師是引導者和組織者,通過與學生共同參與討論,教師也從中獲益,實現教學相長式的終身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6],樹立并保持了教師的工作熱情。

5.真正讓學生主動學習。調查結果表明有98.4%的同學對TBL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認同。在TBL教學過程中,學生以討論式學習和互教式的拓展性學習,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例如學生從實驗課開始之前就需要自己根據教師給出的學習任務,自我研讀掌握知識。實驗過程中親自動手實驗,不明白的地方由學生向老師提問。老師在回答之前,先請其他學生來回答,這樣可以增加互動。

6.節(jié)省課時,提高課堂效率。TBL教學采用課前給學生下達學習任務,學生以團隊合作方式進行自我研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大大縮短了教師課堂上的講授時間,留有更多時間讓學生測驗、團隊合作學習、團隊討論,提高了課堂效率。

7.TBL教學法在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的不足及展望。TBL教學對教學設備、教學場所、教師個人素質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要求教師對本專業(yè)知識融會貫通,教師個人素養(yǎng)高,教學技能出色,并要具備良好的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控制實驗進行的能力。其次,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能力和責任感等很難在短期內較為全面和準確的把握。當發(fā)現一些小組成員搭配得不恰當時。已經來不及重新分組,這就會造成組間成績有一定差異[5]。另外,TBL教學法的特點是以小組討論形式開展教學,1位教師組織TBL教學,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有效地參與到每一個小組的討論和實驗指導中去,這樣也會影響到TBL教學的效果。雖然TBL教學在《細胞生物學實驗》中推廣還存在一些問題,還有待今后不斷地探索和完善。但TBL教學模式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動手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能有效促進學生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同時更新了教師的教學理念,促進了師生之間交流,提高了細胞生物學實驗的教學質量[5]。調查表明有98.4%的學生贊同在今后教學中繼續(xù)使用TBL教學法。

參考文獻:

[1]焦德志,李波,孫嬰寧.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J].高師理科學刊,2011,31(1):112-114.

[2]王筱冰,張坤,王攀.細胞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11(19):3780-3782.

[3]孫祝美,葉杰,閆曉風,等.以TBL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細胞分化、衰老與死亡”章節(jié)中的應用[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2,34(9):911-915.

[4]馮英,曾園山.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應用TBL教學的初步探索[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11,(4):377-379.

[5]蘇健,劉芳,于海東.TBL教學模式在信息素質教育課程中的設計及研究[J].現代情報,2012,32(11):115-118.

[6]宋志宏,任明,高國全,等.構建TBL教學模式培養(yǎng)醫(yī)學生溝通與合作能力[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2):113-114.

[7]徐俊文,侯朝鳳,張燕中.T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影像學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8):1054-1055.

第5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細胞生物學;教學經驗;準備工作

細胞生物學實驗作為理論課的必要補充,除了進一步鞏固理論知識之外,在培養(yǎng)學生科研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實驗教學的前期準備是保證實驗課順利開展,并預期教學效果的基礎。因此做好實驗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1儀器設備的檢查

細胞生物學實驗所需的實驗設備主要是顯微鏡、移液器、離心機、恒溫水浴鍋、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超凈工作臺、高壓鍋等。實驗課前對所需儀器設備都必須認真調試和校正。在細胞生物學實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儀器設備就是顯微鏡、移液器和水浴鍋,在使用前必須逐個排查所需實驗設備的穩(wěn)定性和所存在的問題。比如,顯微鏡會存在物鏡不清楚、粗調或細調下滑、移片器或片夾損壞等現象;恒溫水浴鍋會出現溫度不穩(wěn)定現象,如設定溫度和實際溫度顯示有很大出入,就不能保證試驗時所需的恒溫等現象;移液器會出現套柄松動、套柄裂開、密封圈磨損、活塞受損等現象;儀器設備存在以上的異常情況都會嚴重影響實驗結果,所以,實驗前必須及時維修和妥善處理。

2實驗器械的準備

細胞生物學實驗對器械的需求特別嚴格,相對準備工作也比較繁雜,特別是細胞培養(yǎng)的實驗,要達到絕對的無菌條件,才能保證實驗順利開展。離心管、培養(yǎng)瓶、凍存管、濾器、手術剪刀、眼科鑷子、手術刀柄等器材除了清洗之外,還必需高壓滅菌。以往是把需要滅菌的各種器械(剪刀、鑷子)單獨用牛皮紙包扎并做相應的標識后,進行高壓滅菌并烘干,然后再按實驗所需,將處理后的各種器械放在鋁制飯盒里,以超凈臺為單位,每個超凈臺一盒。可是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發(fā)現弊端很多,一來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不能立即找到所需器械,導致實驗所需時間延長;二是有的學生不認真看標識,打開紙包發(fā)現不是自己所需器械,繼續(xù)找繼續(xù)打開,這樣就失去了滅菌的意義。通過多年積累的實驗準備經驗和使用中存在的情況,現在是先用錫紙把各種器械的尖(頭)包嚴,然后再把一組所需的各種器械用牛皮紙包扎一包,放在飯盒里直接高壓滅菌并烘干,然后以超凈臺為單位直接擺放。通過方法改進,既方便學生的使用,又避免了器械的污染,達到了無菌操作的要求。同時提高了學生對細胞培養(yǎng)所用物品清潔度的認識,并增強了無菌觀念和學習各種無菌處理的方法。

3試劑的配制

生物染料特別是活體染料絕大多數是具有特異性的。應該根據不同的實驗內容準確選用特異性染料。詹姆斯綠B是一種活體染色劑,能穿過細胞膜,可以特異性地和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C氧化酶結合,從而出現藍綠色;而在周圍的細胞質中染料被還原成無色。因此,配制詹姆斯綠B染液必須要快速,為防止被氧化,需要立即置于4℃的冰箱保存。配制其他試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如“PEG(聚已二醇)法誘導細胞融合”實驗中使用的50%PEG溶液,配制的時候條件要求相當嚴格,首先將50gPEG放入100mL的廣口瓶中,高壓滅菌20min,讓其冷卻至50~60℃,勿讓其凝固。再加入50mL預熱至50℃的GKN溶液中,充分混勻,然后再置于37℃水浴即可。因此,合理的配制染料和試劑,是保證實驗成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執(zhí)行預實驗

預實驗是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每次實驗課前必須對每個實驗項目都要認真一一進行預試實驗,通過預實驗可以檢測試劑的配制效果、熟悉操作過程、摸索實驗條件,及時發(fā)現問題、從中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由于細胞生物學實驗受很多因素的制約,實驗條件要求較高。即使有一點失誤,都會直接導致實驗失敗或效果不理想。比如“動物骨髓細胞染色體標本的制備與觀察”實驗中使用的0.1%秋水仙素,必須使用經高壓滅菌后冷卻到室溫的純水配制,配好后還必須置于4℃冰箱避光保存,使用前嚴格按用量取出。如果在常溫下放置過久或使用過程中沒有避光,就會出現染色體形態(tài)不好的現象。這是通過多次認真的預實驗,我們總結了0.1%秋水仙素最佳的使用方法。還有實驗中的雞紅細胞儲備液,最初我們采用的是Ala-ver液。資料介紹此儲備液可在4℃冰箱保存一周。但經教師多次預實驗及本科生實驗證明,該儲備液所保存的紅細胞只有在24h內使用實驗效果良好,如果超過24h就會出現嚴重溶血現象,經鏡檢發(fā)現,細胞膜已完全破裂。為此,我們對此儲備液進行了改良,并與此儲備液的保存效果進行了對比實驗。所以,特別是針對新開設的實驗項目,我們必須嚴格按照實驗方法的要求,先認真做好該實驗的一些前提準備,再按照實驗具體操作步驟來做預實驗,在預實驗過程中,若沒有結果或出現的結果不夠理想,都必須分析和摸索引起這些情況出現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措施重新試驗,直到結果理想為止。只有這樣反復的進行預實驗,才可排查實驗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從而保證了實驗的質量及效果。

5提升實驗準備和預實驗能力

實驗準備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合,是實驗技術和基本理論的結合。將自己的經驗與體會記錄下來,和大家交流經驗在實驗準備過程中不斷積累、總結經驗、創(chuàng)新,才能提高實驗準備和預實驗能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魏玲,張小萍.提高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需重視實驗準備工作[J].蠶學通訊,2010(3)30:45-48.

[2]許杰,錢杰.如何做好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準備[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47-48.

[3]肖靜,楊智敏,廖吉文.淺談《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準備工作中的幾點體會[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2004(2)27:210-211.

[4]任麗麗,楊黎明.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準備工作的體會[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10)28:81-82.

第6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開放式實驗;實驗室建設

Abstract:Medical cell biology and genetics carried out a preliminary attempt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which include the following four areas: experimental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model and laboratory building.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open-ended experiment; laboratory building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實驗教學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高等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實驗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對醫(yī)學院校培養(yǎng)醫(yī)學綜合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教學如何適應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適應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21世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當今廣大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教學工作者面臨的問題。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兩門課程為醫(yī)學院校的基礎課程,其教學分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實驗教學在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本校醫(yī)學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教學內容主要為驗證性實驗,教學方式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校領導特別重視加強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建設。近年來,本校教學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因此,本教研室在院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教研室全體的共同努力下,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模式。

1 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室承擔著全校4個層次多個專業(yè)學生的實驗課,在教學計劃中,兩門課程實驗課學時數僅各有10學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學習掌握更多的內容,真正發(fā)揮實驗課教學的作用,必須從教學內容上入手。

實驗指導是實驗課的依據和準則,是實驗教學實踐的基礎。為適應實驗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教研室編寫了《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實驗指導》。在實驗項目的選擇上,我們既保留經典的實驗內容,又增加現代的實驗技術。比如,Feulgen反應,它是1924年就發(fā)明一直沿用至今的非常經典的實驗,可特異的顯示細胞內的DNA,是我們實驗教學中一直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細胞的分裂》這個實驗是細胞生物學學習過程中非常實用的一個內容,學生們通過觀察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細胞分裂的過程,一目了然。然而,同學們反映,這個實驗部分同學已經在大學以前的階段就學習掌握了,不必在大學課程中重復。因此,我們增加《細胞骨架的顯示》這一實驗內容,使學生在顯微鏡下就可以觀察到細胞內的骨架纖維結構,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 改進實驗教學方法

隨著多媒體和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被廣泛應用到教學活動中。2006年本校投入大量經費改善實驗室教學條件,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完善了硬件設施,有效地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

優(yōu)化教學方法,應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手段表現形式豐富,能直觀地展現傳統(tǒng)教學手段難以表達的教學內容或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可以將整個實驗直觀生動地展示給學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能較好地解決示教中的一些難點;節(jié)約時間,增強課堂信息量,拓展了教學內容,充分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做到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式教學。

3 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和醫(yī)學遺傳學兩門課程實驗課時數少,且學生人數多,實驗條件有限,因此,學生觀察學習到的知識范圍較窄,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有計劃地進行開放性實驗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對課堂教學的延續(xù)、擴展、加深和補充,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相關學科知識;也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必由之路。

3.1 教學的組織實施

2006年,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室作為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批開放實驗室對本科生全面開放。每學期實驗室對在校生開設為期1~2個月的開放性實驗教學,多選擇在星期六、日,由本教研室的教師和實驗師聯合管理和帶教。

開放實驗項目都為綜合性實驗,將科研工作的思想、目的、內容和手段融合進實驗教學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重點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操作技能、設計實驗思路,初步養(yǎng)成他們獨立思考、嚴肅認真、綜合運用知識、求真務實的科研素質。

3.2 教學的作用與效果

(1)開放式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在我們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探索實踐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整個實驗過程并撰寫了心得體會。學生普遍反映,開放式實驗是自己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的實驗,他們對待實驗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由以前的應付了事、漫不經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到現在的積極主動、認真細致、樂于思考、勤于分析、總結。他們的實驗技能,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互幫互助合作克服困難的能力、統(tǒng)籌安排實驗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科研素養(yǎng)得到了較好的熏陶。

實踐證實,這種教學模式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有效激發(fā)了獨立思考、靈活運用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更好地達到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目的。

(2)開放式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提升教師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教師要承擔好“設計師”的角色。在開放式實驗項目的設計中,我們把教師科研課題中適宜學生做的內容,設計成了專題實驗,如“小鼠畸形檢測”。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根據實驗內容,提出了進一步的實驗設想,這也為教師的科研工作拓展了思維空間,使教師和學生達到了很好的雙向交流,實現了共贏。

同時,教師要承擔好“引導員”的角色,在開放實驗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恰當的引導,而不是放任學生盲目實驗,同時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自由發(fā)揮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探索精神。因此,這種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非常有利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

4 加強實驗室硬件設施的建設

深化實驗教學改革,要不斷拓展實驗室建設經費渠道,加大實驗室建設的步伐和力度。為了更好地達到實驗教學的目的和效果,一方面,教師和實驗室人員積極動手改造、研制實驗材料,比如,在實驗標本制作過程中,我們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標本清晰完整,學生能夠觀察到更直觀形象的標本材料;另一方面,有計劃、有步驟地更新購買實驗設備。如:為了進行《細胞顯微測量》實驗,實驗室購買了與顯微鏡配套使用的測微尺。這些設備的購置,不僅增強了實驗室的硬件建設,同時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學會使用一些精密儀器,了解到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第7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細胞生物學;科研;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9-0114-02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增強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也是一個民族進步和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為生命科學的基礎和前沿學科,《細胞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研究性很強的課程,內容比較抽象、深奧,需要理論和實踐密切聯系。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教材和課堂三者為中心的封閉式教育模式,教師在課堂上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在這種模式下,大學生主要的學習活動是通過死記硬背記住教材現成結論、機械地接收實驗技能,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和實踐教學與科研相脫節(jié)。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不可分離的一體;教學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教學的發(fā)展和提高。沒有科研的支撐,難以實現旨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的。但由于實驗設施等條件的限制,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較少,不利于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核心主干課程《細胞生物學》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為了進一步適應當前對高層次專業(yè)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具有系統(tǒng)理論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創(chuàng)新人才,我們在理論課的教學模式中推行啟發(fā)式、研究式、討論式、基于問題式等教學手段,以學生為中心代替了以教師為中心,以重能力培養(yǎng)代替?zhèn)鹘y(tǒng)重知識傳授,以小組討論和教師指導式教學方法代替了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真正實現“互動式教學”。并且在保證基礎知識教學的前提下,將教學活動與科研、實踐工作緊密而有機地結合,以科研、實踐引導和促進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激發(fā)興趣使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研究性學習,從而使教師從知識的傳輸者變?yōu)橹笇д吆痛龠M者,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R的主動構建者。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形式,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水平的提高。

(一)基于問題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開放式教學方法,是將問題作為教學的基本因素,教師在授課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或者帶著問題聽課,或者課后根據問題進行思考,使學生在不斷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找到問題的答案。這種基于問題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提出更好的問題,在探索和思考中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養(yǎng)成終生獨立學習的習慣。

(二)討論式教學模式

細胞是一切生命體生長、發(fā)育、衰老和死亡過程的基礎,從遺傳到變異,從生理到病理,幾乎所有生命現象的原因都要到細胞中尋找答案。近年來,現代細胞生物學領域中的重大進展非常精彩,許多研究內容和成果如細胞通訊、細胞增殖及其調控、細胞衰老與程序化死亡等對社會的發(fā)展影響深遠。為了提高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我們增設了4個學時的討論課。討論課由教師給定一些議題,如“細胞信號傳導與環(huán)境適應性討論”、“光合作用研究與人類未來面臨的糧食問題討論”、“細胞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與諾貝爾生理醫(yī)學獎”、“細胞學發(fā)展歷程對‘三觀’的啟示”、“獵奇與興趣在細胞生物學發(fā)展中的意義”、“人造生命――克隆人與生物倫理學”等。討論分組進行,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題目的全面闡述,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完成查閱文獻、制作ppt和課堂報告等工作,然后由教師做出評價。通過討論式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并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三)研究探索式教學模式

細胞生物學中很多重大的理論和結果都是建立在經典實驗基礎之上的,教材中具有豐富的實驗素材。在教學中,我們注重講解實驗的設計和過程,分析、總結和歸納實驗背后的原理,啟發(fā)學生對科學問題及重大發(fā)現的認識和思考。課外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植物組培科研項目中,完成一些能勝任的實驗環(huán)節(jié),將科研中的問題帶入課堂,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在應用、實踐和錯誤中學習,加深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開展研究式和探索式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知識―聯系實際應用―鞏固再提高”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培養(yǎng)出科學的思維方式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二、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高校中,科研訓練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和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通過科研訓練,讓大學生系統(tǒng)地參與到科研項目當中,讓學生“做中學”,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鍛煉動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目的。在科研和實踐方面,我們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各位老師在獲得科研項目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多種有利條件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較早地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和課外學術競賽等一系列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中。在專業(y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行查閱文獻,自主設計實驗并完成實驗內容,最后整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進而撰寫成。科研活動使學生學習了科研的知識,通過收集、整合信息構建知識,體會到科研的樂趣,進而增強了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利用科研大平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這樣就形成了覆蓋課堂內外的立體化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的提高緊密結合起來,達到了培養(yǎng)本科生工程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的,同時也可使學生盡早了解教師的研究方向和內容,有利于大四畢業(yè)論文等環(huán)節(jié)的完成。近幾年來,學生參與數量上以及考研升學人數、比例層次都得到穩(wěn)步提高,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名校研究生的學生比例逐年增加。

三、改革課程考試方式 推進教學改革效果

傳統(tǒng)考試制度存在諸多弊端,如考核方式單一、考試內容單一,這種片面的評分方法不能真實反映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也很難達到理論與科研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目的。為了更全面、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我們將期末一卷定成績的傳統(tǒng)單一考試方式改革為多元化的綜合考核方式,進而帶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學生成績的評定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的比例增加到30%。平時成績主要包括課堂考勤、課堂測試、課后作業(yè)、期中考試以及專題討論等。課堂小測試我們采用2人一組,讓學生自主設計考題;或者采用試題抽簽、一人一題的方式,專題討論分組進行。期末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情況,以及對應用實例的理解,同時也增加了綜合分析題及實驗技能等試題。通過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既調動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也建立了一個真正全面、客觀、合理的課程考核體系,效果良好。

四、結語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是以學生為主體,重視能力培養(yǎng),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近年來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遵循能力本位的理念,基礎與科研實踐并重,探索了一條立足課程體系優(yōu)化和完善、科研創(chuàng)新實踐為目標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通過互動式、實踐性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以細胞生物學的經典實驗為例,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維;并通過討論課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外鼓勵那些對科研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進一步進行系統(tǒng)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因此,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細胞生物學的知識體系,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和研究能力,培養(yǎng)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應用型生命科學人才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余光輝,程旺元,龔漢雨,等.基于細胞生物學教學的科研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2,34(12).

[2]陳安,梁文斌,,等.覆蓋課堂內外的立體化教學改革提高本科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3(13).

[3]熊德慧,胡維新.開放式教學法在分子生物學教學中的實踐[J].湘南學院學報,2006,(3).

[4]吳學玲,劉新星,周洪波,等.細胞生物學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08,(9).

[5]向忠志.研究型教學模式在細胞生物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10).

[6]馬朋,曹同濤,劉乃國,等.細胞生物學教學中PBL結合LBL的實踐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

[7]方瑾,于敏,張惠丹,等.構建多元化的細胞生物學PBL教學模式[J].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2013,35(1).

第8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1.1研究對象

我院2008級、2009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運用文獻綜合分析法和設計問卷調查表,采用Exccl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設置合理的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監(jiān)控點;

(2)通過系統(tǒng)分析論證、采用層次分析法建立科學的量化評價指標;

(3)完善實驗教學信息網絡,建立實驗教學信息反饋系統(tǒng);

(4)分析整理資料,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實驗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并將該質量監(jiān)控體系運用于臨床本科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置實驗組(實施實驗教學監(jiān)控)和對照組(未實施實驗教學監(jiān)控),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計算并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期末操作測試、實驗理論測試成績、5次平時實驗中的實驗成功率、實驗報告成績以及實驗室安全衛(wèi)生評分,從而評價該系統(tǒng)實施的成效。

2結果

根據反饋信息設計出了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2],并將其應用于我院2008級、2009級臨床醫(yī)學專業(yè)本科學生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結果顯示:實驗組(實施實驗教學監(jiān)控)期末操作測試、實驗理論測試成績、5次平時實驗中的實驗成功率、實驗報告成績以及實驗室安全衛(wèi)生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未實施實驗教學監(jiān)控)(P<0.05)。

3討論

3.1構建實驗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重要意義開展實驗教學質量的評價,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現目標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決輕視實驗教學的必要措施。根據評價指標,還可以優(yōu)化課程設置,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更新實驗教學手段,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個性發(fā)展,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通過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還可以根據實驗課程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學效果的反饋信息,提供深化教學改革、優(yōu)化培養(yǎng)過程的重要依據,有利于充分調動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3.2實驗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實施

3.2.1確立全員質量責任意識。全體人員都要確立質量意識,樹立維護質量的自覺性,認識到:(1)實驗教學質量貫穿于從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驗室管理、實驗項目論證、實驗準備、實驗授課整個過程,而不僅限于授課環(huán)節(jié)。(2)實驗教學質量應當通過教學過程的實時監(jiān)控、改進來實現,應該把實驗教學過程和實驗質量監(jiān)控結合起來,進行動態(tài)管理。

3.2.2建立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完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系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應包括“專家評價、學生評價、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評價”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

(1)專家評價:建立醫(yī)學細胞生物學實驗課程教學質量綜合評價表,讓專家從實驗教學準備、實驗教學過程、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態(tài)度、實驗教學效果等方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對實驗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作出判斷,并及時反饋。

(2)學生評價:學生的評價主要針對教師和教學管理部門兩個方面。學生對實驗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的評價主要是對實驗室環(huán)境、實驗用品的準備、實驗內容、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執(zhí)教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對教學管理部門評價主要是,對學校在實驗教學開出的條件保障方面,如實驗室面積、實驗設備臺套數、實驗設備先進性以及實驗室開放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的評價能將實驗教學的實際效果同實驗室建設結合在一起的,是提供給教學管理部門最直接的反饋意見。

第9篇:醫(yī)學細胞生物學總結范文

1?低氧誘導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

HIF-1是20世紀90年代初,在研究低氧誘導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表達時,從細胞核提取物中發(fā)現的,是一種關鍵的平衡氧穩(wěn)態(tài)和調節(jié)缺氧反應的轉錄因子[3]。在細胞低氧應答反應中起核心作用,其中PHD-VHL-HIF 軸有細胞氧平衡中心調控者的作用[4-5]。

2?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蛋白質修飾在細胞行為和個體生理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是近年來生物醫(yī)學研究的熱點之一。泛素化修飾是最廣泛的蛋白翻譯后修飾之一,參與了包括蛋白轉運、降解、細胞信號調控等諸多細胞生物學過程。細胞內蛋白質泛素化系統(tǒng)的調控和作用機制極為復雜,泛素連接酶底物的鑒定更是研究的關鍵點和瓶頸。泛素化與其他翻譯后修飾間的相互調控也已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6]。通過對SUMO蛋白3種亞型的研究,發(fā)現SUMO-1在哺乳動物的缺氧應激反應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本課題將重點圍繞SUMO-1缺氧應激反應的機制來研究SUMO與高原低氧和HIF-1的關系。

3?SUMO化與高原低氧

SUMO是一類結構與泛素類似的小分子蛋白,底物分子與SUMO共價結合的過程叫做SUMO化(SUMOylation)。SUMO與泛素在氨基酸序列上雖然只有18%相同,但在二級結構上有驚人的相似。因此SUMO化與泛素化途徑基本相似,不同的是,SUMO化本身是一個動態(tài)可逆的過程,它并不促使蛋白質降解,反而是加強蛋白質的穩(wěn)定或調節(jié)蛋白在細胞內的定位和分布,以及影響蛋白質的轉錄活性[7]。

通過SUMO-1在細胞核內定位等方法,已有實驗結果表明,低氧能夠上調SUMO?1的表達[8]。而細胞對高原缺氧應激的直接反應之一是在細胞內積聚低氧誘導因子-1,由此猜想SUMO蛋白對HIF?1的表達具有調控作用。那么SUMO對HIF-1有怎樣的調控作用,又是怎樣發(fā)揮作用的呢?

4?SUMO化調控HIF?1穩(wěn)定性及機制

目前發(fā)現,SUMO化可通過競爭性抑制泛素化通路,提高多種核內蛋白質的穩(wěn)定性。HIF?1發(fā)生SUMO化的靶點在HIF-1α亞基的氧依賴降解區(qū)域(oxygen-dependent degradation domain,ODDD)的Lys391,Lys477,Lys532上。同時ODDD也是乙酰化和羥基化作用的靶點,經乙酰化和羥基化修飾后的HIF?1可被pVHL識別并經泛素?蛋白酶體途徑完成降解。

5?SUMO對HIF轉錄活性的影響

薛慶於等[8]利用篩選和建立的穩(wěn)定表達SUMO?1細胞系,通過低氧培養(yǎng),證明了在低氧應激過程SUMO-1可以穩(wěn)定或者上調HIF-1α。即應用一系列不同缺失突變體的VEGF?Luc報告質粒分別轉染HEK293細胞、得到穩(wěn)定表達GFP和GFP-SUMO-1的HEK293細胞,并進行低氧和常氧培養(yǎng)。在低氧應激培養(yǎng)條件下,SUMO-1可以明顯上調HIF?1的轉錄活性,而且這種轉錄上調的機制是通過促進HIF-1與低氧反應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的結合產物。相反,在去SUMO化酶SENP1缺陷的 MEF細胞,低氧處理幾乎不積累HIF-1α[13]。

通過研究催化SUMO修飾的酶來研究SUMO與HIF-1的內在關系, SUMO化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即由SUMO修飾所特異的E1,E2和E3酶來催化,可逆反應則由一組被稱為SENP的SUMO特異性蛋白酶來完成[14-16]。至今已鑒定了6個存在于人體細胞中的SENP家族成員,每一個成員具有不同的細胞內定位和底物特異性[17]。雖然對其生化特性進行了大量研究,但SENP在參與的細胞生命活動過程中的作用并未十分了解。早前,有研究認為SUMO與大量底物(或者酶作用物)的結合可調節(jié)從酵母到哺乳動物的眾多細胞反應過程。大多數SUMO靶位點在細胞核中,包括轉錄因子、轉錄調節(jié)因子和染色體重構因子,這些蛋白質經SUMO化修飾可以改變其在細胞的定位和生物學活性[18]。田華等[19]研究顯示,在大鼠肺動脈中度缺氧暴露后的SUMO化HIF-1α,通過VEGF的HIF-1α靶基因的轉錄,改善缺氧引起的肺動脈高壓。SUMO化調節(jié)HIF1α活性有利于創(chuàng)傷愈合中血管新生。

6?展望

低氧可以上調SUMO-1的表達,SUMO-1并不引起靶蛋白降解,而是通過翻譯后修飾,保護蛋白免受泛素化降解、影響細胞內的定位和蛋白與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由SUMO-1介導的HIF-1α的翻譯后修飾,可以調控HIF-1α的穩(wěn)定性,并參與細胞內信號通路的調節(jié)[20]。但這種增強通過何種機制實現,有待進一步研究。盡管關于SUMO化修飾對HIF?1α穩(wěn)定性和轉錄活性的影響結果仍存在爭議[21],可以肯定的是:SUMO化可使HIF?1的轉錄活性發(fā)生改變。我國西藏高原地區(qū),低氣壓、低氧分壓,易引起人體缺氧,導致高原病發(fā)生。在高原適應者機體會出現無氧代謝能力增強、毛細血管數量和密度增加等一系列與低氧誘導因子激活有關的適應性改變。由于HIF-1生成減少或降解增加是許多高原病的產生的原因,在高原低氧適應中的作用巨大,深入研究SUMO與高原低氧和H IF的關系顯得極為重要,HIF-1α SUMO化可能是治療高原病的分子靶點。另外HIF-1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抑制HIF?1活性可能是治療癌癥的良策。相信對高原低氧、SUMO蛋白和低氧誘導因子關系的日漸闡明,將為認識低氧性疾病和腫瘤的機制及治療提供新的觀點和措施,為臨床醫(yī)學、高原醫(yī)學和航天醫(yī)學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韋瑋,張浩,毛建平,等.蛋白質SUMO化修飾研究進展[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8,28(7):122-126.

[2] 田華,戴愛國.HIF-1α的可逆性SUNO化修飾[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9, 25(1):1-6.

[3] 王海濤,方以群.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進展[J].中華航海醫(yī)學與高氣壓醫(yī)學雜志,2006, 13(5):312-315.

[4] 于杰淼,曹鵬,盧悟廣,等.SUMO-BMP7融合蛋白的表達及純化[J].藥物生物技術,2009,16(3):189-193.

[5] 劉建紅,周志宏,歐明毫,等.低氧誘導因子-1與低氧訓練[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3, 22(6):600-602.

[6] 張梅.缺氧應激中SUMO-1的作用[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0,27(6):75-78.

[7] 郭傳家,李文軍,王蕾,等.小泛素類蛋白對低氧誘導因子-1調控作用的研究進展[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09,1( 4):279-282.

[8] 薛慶於,韓野,郭聯和,等.SUMO-1在HIF-1/VEGF信號通路中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0,14(13):32-36.

[9] 羅曉紅,閆蘭.低氧誘導因子1α表達調控研究進展[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7,23(1):57-60.

[10] 鄒多宏.低氧誘導因子-1α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2010,37(3):320-323.

[11] 胡明,肖新莉,劉勇.低氧誘導因子-1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6,12(21):1283-1285.

[12] 葉曉峰,吳喬.類泛素蛋白——SUMO[J].細胞生物學雜志,2004,26(1):10-14.

[13] Johnson ES. Protein modification by SUMO[J].Annu Rev Biochem,2004,73:355-382.

91麻豆国产精品| 精选麻豆国产AV|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图片小说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你懂的在线播放| 欧美人与禽猛交狂配| 国产精品麻花传媒二三区别|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极品少妇xxxx|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成人一区二免费视频软件|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少妇粉嫩小泬白浆流出| 中文字幕人妻互换av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传媒| 熟妇人妻无码xxx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亚洲成人精品一区免费|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国产不卡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免费人人av看| 久久精品综合国产二区| 水蜜桃av无码|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樱花影院电视剧免费| 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 亚洲色偷拍另类无码专区| 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播放|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春药| 成人精品区|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第一牛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