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呼吸道通暢的表現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呼吸道通暢的表現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呼吸道通暢的表現

第1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呼吸道;肺部感染;氣管插管、切開;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63-01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處墜落、樓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車、機動車輛的交通事故而受傷。由于傷及中樞神經系統,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無論在平時或戰時,顱腦損傷都占全身部位損傷總數的20%,其發生率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卻遠遠高于四肢骨折。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本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歲;GCS評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給予重癥監護,給予氧氣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單側瞳孔散大42例,雙側瞳孔散大13例。頭顱CT表現: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腫、顱骨骨折。

2、護理體會

2.1 基礎護理 ①室溫18~20℃,濕度60%~70%為宜。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墜。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護理,預防和減少口腔細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體被動運動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⑤超聲霧化吸入α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強尿管和會陰護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沖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換1次,留置尿管時間長者1~2周更換導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意識障礙者容易發生誤咽、誤吸,或因下頜松弛導致舌根后墜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須及時清理咽部的血塊和嘔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霧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驅動霧化時,氧流量調至每分鐘6~8L。舌根后墜者放置口咽通氣管,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3 氣管插管的護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墜致呼吸道不暢,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給予大流量氧氣吸入(4~6 L/min),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氣管插管可保證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應及時行氣管切開,以減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 ①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空氣新鮮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臥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醒6小時后改為半臥位。給氧,心電監護,吸痰。手術當日不宜過多的變換以免套管脫出;③對小兒、精神病及全麻者應約束雙手,防止抓脫套管;④保持套管通暢,給予翻身拍背、吸痰、霧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內套管至少3次,套管內滴入1%的碘化鉀稀釋痰液,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防止肺部并發癥發生;⑤規察呼吸變化,如有煩躁不安,口唇發紺,應及時檢查處理;⑥術后第二天調節套管系帶松緊,以系帶與皮膚間能插一指為宜;⑦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并發癥,如傷口出血、皮下氣腫、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嚴密觀察病人呼吸情況,如堵管48小時后無呼吸困難可拔管。拔管后繼續觀察1-2天;⑨病人帶管期間,拔管前后,應隨時準備好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備萬一。

2.5 吸痰 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盡可能減少感染的機會;吸痰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試吸,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吸痰方法:①確定通暢后關閉導管近端,使其消除負壓,快速進入氣管內,插入10~15 cm。松開導管近端,恢復負壓,邊旋轉邊退出。插入氣管時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損傷氣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 s,保持吸引負壓低于120 mmHg。需要進行多次吸痰者,兩次間隔期間應吸氧或連接呼吸機待血氧飽和度回升后再進行吸引。③為預防吸痰導致的低氧血癥和組織低氧,吸痰前后應給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時動作要輕柔,減輕呼吸道黏膜的損傷,同時要注意痰液的性質和量,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發紺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2.6 吸氧及呼吸機應用 顱腦損傷患者必須保證有效供氧,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及氣管內分泌物。可采取面罩,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氣管套管內給氧。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調整氧氣流量,氧氣導管要深置,以防止導管滑出影響氧療效果。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應保持呼吸機在正常工作狀態,調整好各項參數。

第2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新生兒;感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3-0-01

1 病因

1.1 呼吸道途徑

與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觸。血行感染:常為敗血癥的一部分。醫源性途徑:由于醫用器械如吸痰器、霧化器、供氧面罩、氣管插管等消毒不嚴,或呼吸機使用時間過長,或通過醫務人員手傳播等引起感染性肺炎。

1.2 癥狀體征

新生兒患肺炎時很少咳嗽,僅表現一般狀況差,反應低下,口吐白沫,煩躁,哭聲無力,不吃奶,體溫下降,呼吸急促,口唇發青等。產后感染性肺炎,表現為發熱或體溫不升、氣促、鼻翼扇動、發紺、吐沫、三凹征(+)。肺部體征早期常不明顯,病程中可出現雙肺細濕羅音。

2 治療

(1)呼吸道管理

霧化吸人,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時吸凈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供氧有低氧血癥時可用鼻導管、面罩、頭罩和鼻塞CPAP給氧,呼吸衰竭時可行機械通氣,使動脈血Pa02維持在6.65~10.7kPa

(3)抗病原體治療 細菌性肺炎者可參照敗血癥選用抗生素。

(4)支持療法 糾正循環障礙和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每日輸液總量60~100mL/kg,輸液速度應慢,以免發生心力衰竭及肺水腫,保證充足的能量和營養供給,酌情靜脈輸注血漿,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3 新生兒肺炎的護理

(1)環境:新生兒室內溫度應在20~24 ℃為宜,相對濕度維持在55—65%,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對流,以防受涼。

(2):要注意經常變換,取頭高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養:應供給患兒足夠的熱量、營養和水份,如病情危重者,可暫停喂奶、喂藥,以免嘔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時患兒口鼻周圍出現青紫、嗆咳,應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穩定后,喂奶也應少量多次。

(4)吸氧:當患兒出現呼吸氣促、呼吸困難、唇周青紫者應立即吸氧。煩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給氧,每分鐘給氧量1—2L。使用時,漏斗邊沿距口鼻1 cm左右,太遠則浪費氧氣、效果不好,太近則影響氣體交換而加重呼吸困難。患兒安靜后,可改用鼻導管法,要間歇吸氧。

(5)吸痰:肺炎時,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兒反應低下,不會咳痰,故要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吸痰時,采用口對口或大注射器連接導管吸痰,吸痰動作要輕,避免過分刺激。

(6)體溫:新生兒肺炎體溫多正常,若體溫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溫,一般不用退熱藥物,防止出汗過多引起虛脫。對發熱患兒應進行降溫,體溫不升者應給予保暖,必要時置于暖箱內。皮膚溫度保持在36.5℃(36-37℃)左右,相對濕度保持在60%左右(55-65%)。

(7)應供給患兒足夠的熱量、營養和水份,增強機體的抵抗能力,如病情危重,需要靜脈補液時,一定要嚴格掌握輸液量和速度。輸液時,每分鐘以4~6滴為宜,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腫或心衰而加重病情。液量也不宜太多,按40-60ml/(kg。d)計算。

第3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1病例

患者女54歲,主因四肢軟癱15 d住院,患者病前半月有受涼及上感史,病后主要表現為四肢自上而下進行性力弱乃至癱瘓,腰穿腦脊液符合本病的改變。入院后給與抗生素、能量、大量維生素、地塞米松和中藥綜和治療,病情日見好轉,肌力由0~1級轉為1~2級,語音增大,嗆水消失,但仍咳嗽無力,于病程24 d合并呼吸道感染,痰增多粘稠,喉中痰鳴,突然口周發紺,鼻翼扇動,呼吸增大,三凹征(+),明顯呼吸困難,急行胸片檢查,診斷左側肺炎合并肺不張。

2護理

患者病情危重治療上除抗感染外,護理是最重要一環,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給以吸痰,鼓勵患者主動咳嗽,解除痰阻。具體措施是勤翻身,多拍背,及時吸痰,,定時進行霧化吸入,稀釋痰液,以利吸出或咳出。每進行一次霧化,隨之進行翻身、拍背,吸痰方法是:取健側臥位,使指關節微曲,從肺底由外向內,自下向上輕拍與重拍相結合,邊拍邊鼓勵患者咳嗽,并同時進行吸痰,每次約30 min,如此處理后呼吸明顯改善。其次是吸氧,保持鼻導管通暢,勤檢查更換,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生命體征變化,做好各項記錄。給足夠營養,少量多餐,并間斷給與血漿、白蛋白加強支持療法。保持環境安靜,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經過以上精心護理治療,5 d后肺不張消失,呼吸道炎性反應減輕,呼吸困難消失。胸片檢查,心肺膈正常,可自行咳嗽,排痰。繼續綜合治療護理,四肢肌力達4級,語言、進食接近正常。共住院32 d,呼吸道感染控制,肺不張痊愈,格林巴利綜合癥合并肺不張好轉出院。隨訪3個月患者未再合并類似之病,原發病已痊愈。

3討論

一般認為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炎是一組原因未明的周圍神經系統脫髓鞘病變,脊髓前角及腦神經運動和圖案均可發生變性,從而出現上述臨床肌力改變等癥狀[2],當呼吸肌無力時則出現呼吸改變,咳嗽無力,影響排痰,嚴重者合并肺不張,本例即屬此類,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護理是使患者病愈的可靠措施。作者體會到解除呼吸道痰液阻力必須充分做到翻身,拍背,吸痰和稀釋痰液,這是取得療效的關鍵,而且每次實施時方法要得當,力量要適當,時間要足夠,否則難以奏效。

參考文獻

第4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 急性顱腦外傷;顱內血腫;術前護理;術后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0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531-01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科收治的顱腦外傷合并顱內血腫的患者39例進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18-74歲,平均年齡40歲。外傷性顱內血腫的按類型分為:硬膜外血腫的患者16例,硬膜下血腫的患者14例,腦內血腫的患者4例,遲發性顱內血的患者5例。

2 術前護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由于外傷所致顱內血腫時患者傷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昏迷、嘔吐,嘔吐物、分泌物以及血塊或者舌后墜常引起呼吸道阻塞,導致呼吸不暢加重腦缺氧,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首要關鍵措施[1],給予低流量吸氧,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輔助呼吸。對于清醒的患者將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窒息,密切觀察并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

2.2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 迅速給予患者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予止血、降壓,脫水,減輕腦水腫治療,對于顱腦損傷嚴重、或者出現昏迷的患者應給予20%甘露醇250ml全速靜脈滴注,減低顱內壓。

2.3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可以通過語言功能、對疼痛的反應、吞咽及咳嗽反射來判斷。硬膜外血腫的患者有典型的中間清醒期的癥狀;急性硬膜下血腫傷后立即出現意識障礙較為明顯,昏迷時間長而且進行性加重;遲發病者多有輕微的頭部外傷史,常因當時無明顯癥狀而被忽略,因此應嚴密觀察患者出現的各種反應;腦內血腫則出現進行性意識障礙加重的表現。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情況,瞳孔是反映顱內病情變化的窗口,可較早地反映有無顱內血腫[2]。

2.4 術前準備 做好相應的檢查,如頭部CT、各種血化驗、做學交錯配血,準備充足的血源;遵醫囑做藥物皮試,備皮等各項準備工作。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 術后給予患者平臥位,將床頭搖高30度,由于減輕腦水腫;持續心電監護,觀察心率、心律、血壓、呼吸以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意識情況以及瞳孔大小、形態、對光反射情況,每15-30min觀察一次,做好詳細的病情記錄。保持術后的各引流管通暢,防止打折、受壓,要將其妥善固定,以防止翻身時脫出;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和性質,做好24小時記錄;觀察傷口局部敷料有無滲血情況。

3.2 呼吸道護理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內的分泌物。顱內血腫的患者多數由于長期臥床所致肺部痰液增多,應按時給予翻身、扣背,痰液粘稠時可以遵醫囑進行霧化吸入。對于建立人工氣道的患者,要注意人工氣道的護理,進行氣管內吸痰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防止加重肺部感染的發生;給予人工氣道進行加溫加濕,保持氣道足夠的溫度與濕度,不僅增加患者的舒適感,而且能夠減少肺感染的發生率

3.3 高熱的護理 顱內血腫的患者多出現高熱,如不及時處理高熱問題會影響患者病情。顱內血腫的患者術后均勻冰帽,主要降低腦代謝率和腦耗氧量,而且還可以降低體溫;患者體溫在39度以上事可以給予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用毛巾將冰袋或者冰塊包好放置患者的大動脈搏動處,如: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以及窩處等,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可以使用冰毯,使用冰毯時注意發生肺不張加重肺感染的發生。必要時遵醫囑給予冬眠藥物,不僅可以抑制患者的躁動而且可以控制腦細胞代謝率和降低能量消耗。

3.4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3.4.1 消化道出血 由于外傷所致的顱內血腫可以出現應激性潰瘍造成消化道出血,應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脹、嘔吐物為咖啡樣胃內容物、嘔血、柏油樣便等,出現癥狀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給予止血藥物,必要時留置胃管,進行胃腸減壓,禁食水,并做好大出血患者的搶救準備工作。

3.4.2 預防肺感染 顱內血腫的患者大多會出現呼吸道功能減弱,昏迷患者的咳嗽及吞咽反射減弱或消失,繼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口腔分泌物滯留等,容易引起肺部感染。對神志清醒者,指導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盡量將痰液排出。對于人工氣道建立的患者,保持氣道的通暢,觀察患者出現分泌物增多的癥狀,進行及時有效的吸痰,保持氣道的濕化加溫,減少肺感染的發生率。注意患者,將患者床頭搖高30°,按時給予翻身扣背。每日做好口腔護理,根據口腔情況2-5次/日。

4 小 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工業級交通事業的發達,造成外傷的患者日益增多,外傷性顱內血腫的患者多數由于車禍創傷、工地砸傷、摔傷、毆打傷等外力因素所致。顱內血腫的患者發病急、變化快、并發癥多,而且死亡率高,因此加強顱內血腫患者的術前急救與術后護理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而且加快患者康復時間,減少致殘率,縮短患者住院天數,提高了家屬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第5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麻醉 小兒 觀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65-02

目前全身麻醉已廣泛應用于小兒外科手術。全身麻醉的原理是利用物使患兒的中樞神經系產生抑制作用,為手術操作創造良好條件。現臨床上小兒外科手術常用的全身麻醉方式主要有氯胺酮靜脈麻醉+神經阻滯。但是全麻結束后,對患兒的影響并未全部消除,一些保護性反射未恢復到正常,如:呼吸、循環、體溫、吞咽反射等,很有可能發生意外,甚至危及到患兒的生命。因此,全麻手術后要加強對患兒的觀察及護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病例選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在我科室施行全麻手術的患兒77例,男46例,年齡(6±4.5)歲,體重(23.7±8.4)kg,女31例,年齡(5±3.7)歲,體重(20.3±4.9)kg。其中術后發生躁動3例,發生原因為麻醉用藥后反應,呼吸道梗阻3例,發生原因為呼吸道分泌物過多,低血壓1例,發生原因為手術中出血多導致有效循環血量不足;體溫不升1例,發生原因為低溫麻醉;嘔吐2例,發生原因為術前未按要求的時間禁食禁飲。

1.2 治療結果 手術后發生相關護理問題的患兒,經過積極的對癥處理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康復出院。

2 觀察

2.1 注意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神志和循環的變化,通過觀察患兒的瞳孔、神經反射、脈搏、呼吸等情況估計麻醉深度,監測患兒體溫、心率、呼吸、血壓和血氧飽和度,每30 min監測一次,直至患兒完全蘇醒。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保證氧氣的供給。各種引流管是否通暢及引流液的顏色、量、靜脈通路是否通暢,特別要注意觀察靜脈點滴速度。

2.2 注意觀察患兒手術部位情況,通過觀察敷料是否清潔干燥來判斷手術部位有無滲血滲液現象發生,若發現滲血滲液多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3 護理

3.1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著重于手術前。于手術前多與患兒及家屬溝通交流,根據患兒的年齡及家屬文化程度和性格等個體差異,結合病情以溫和、通俗易懂的語言由淺入深地介紹與其疾病有關的基本醫學知識、手術前注意事項,重點強調術前禁食禁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講解手術麻醉蘇醒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1]。取得患兒和家屬的理解與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兒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以消除其對醫院環境、醫護人員和將要實施手術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增強患兒戰勝疾病的信心,達到讓患兒及家屬都能積極配合治療的目的。當然術后也不能忽視,患兒在清醒后往往伴隨哭鬧、躁動、掙扎等表現,對于較小的患兒,護士可以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來緩解其情緒,用一些簡單的玩具吸引患兒注意力;對較大的患兒,可采用激勵的話語鼓勵患兒,可以讓家長陪伴身邊。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精湛的操作技術,而且要有嫻熟的溝通技巧,才能減少護患糾紛,提升護理質量。

3.2 呼吸道護理 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小兒生理狀況還處于不斷的發展過程,肺泡發育不如成人完善,呼吸肌功能較弱,呼吸道腔徑狹小,呼吸道的分泌物較多,易發生呼吸道梗阻,應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及窒息的發生。術后需常規吸痰、吸氧、監測血氧飽和度;神志尚未清醒時采取平臥位,肩部可墊軟墊,使其頭部后仰,下頜抬高,盡量使口腔、咽、氣管處于同一水平,以保證氣道開放。注意觀察患兒呼吸的頻率和節律,有無喉痙攣和喉頭水腫的發生。床邊應放置吸引器和急救包,一旦發生誤吸,應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梗阻,再行人工呼吸,使用呼吸興奮劑,甚至氣管插管。另外,全麻術后患兒容易出現低氧血癥,所以不論是否清醒,都應常規吸氧。患兒麻醉完全蘇醒后可以去除肩墊,根據病情需要選擇舒適的臥位。

3.3 安全護理 患兒因生長發育特點與成人有異,氯胺酮選擇性的興奮和抑制作用,出現感覺與環境分離,情緒活動與意識消失不符,感覺雖仍能傳入中樞,但不能識別等矛盾現象[3]。全麻蘇醒前常出現躁動、意識不清、幻覺等表現,他們會無意識地拔掉留置在身上的各種管道,如氧氣道管、胃管、靜脈點滴、引流管、連接監護儀的導線等。因此要妥善固定連接監護儀的各條導線及各種引流管,同時還應對患兒采取防止墜床、自傷措施,必要時對患兒進行保護性約束。由專人看護,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3.4 輸液的護理 由于小兒水代謝較成人快,易脫水,因此正確掌握輸液速度。對術后復蘇非常重要。輸液入量應計算術前禁食、禁飲散失熱量、機體正常維持量、麻醉和手術所致的失液量。護士應根據麻醉記錄單計算出相應的每小時補液量,再精確計算輸液滴數,以利于藥物代謝[2]。避免補液速度過慢導致患兒脫水,同時也應避免補液速度過快加重心肺負擔,甚至發生肺水腫。

3.5 體溫的觀察及護理 小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對高溫低溫的耐受性較差,可導致一些嚴重的并發癥。體溫過高可導致耗氧量增加,機體水分蒸發可導致低血容量、抽搐等;體溫過低可導致機體氧利用率下降,代謝緩慢,寒戰可使腦的耗氧量增加,蘇醒期延遲[3]。術中因暴露過久或低溫麻醉等可使患兒術后發生寒戰、體溫不升、末梢循環差的表現,應注意保溫,并逐步采取措施進行復溫,同時注意體溫的變化避免高熱發生。小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全,一些患兒麻醉后受藥物的影響出現高熱表現,應及時給予降溫處理,在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應用物理降溫,尤其注意頭部降溫(可采取頭部置冰帽持續物理降溫),以防止高熱驚厥的發生。

3.6 飲食的護理 麻醉完全清醒前必須禁食禁飲,麻醉完全清醒后根據患兒病情的具體情況決定:(1)允許進食的患兒可先飲少量溫開水,觀察15~30 min若無嗆咳嘔吐后方可進食,第一天宜少量、多次、進食半流質飲食,以后逐步恢復到正常飲食。進食時患兒應取半臥位或坐位,以防止嗆咳情況發生。(2)病情需繼續禁食禁飲的患兒,要特別關照患兒及家屬,并向他們講解還需繼續禁食禁飲的原因,讓他們明白這樣做也是治療該病的一種手段,有利于患兒手術后的康復。同時,加強對患兒腸道功能的觀察,了解患兒腸道排氣排便情況。當病情許可、醫囑可進食時,應及時告知患兒及家屬,并向他們做飲食指導。

4 小結

氯胺酮復合麻醉,臨床應用廣泛,術后麻醉并發癥也復雜,所以掌握其護理非常重要,可以大大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手術成功率及手術質量。在術前做好心理護理,取得患兒和家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在全麻蘇醒過程中護士密切監護其生命體征,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注意患兒體溫、心率、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的監測,在全麻蘇醒后根據患兒疾病和手術后要求加強有針對性的觀察及護理,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誤吸,這樣可降低護理問題發生的幾率,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使患兒順利度過全麻圍術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張艷. 小兒全麻術后的觀察和護理,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5(24)

第6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重癥肺炎;小兒;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61-02

肺炎指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癥[1],多發生于嬰幼兒 ,這與嬰幼兒的生理解剖特點密切相關,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引起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2] 。目前認為肺炎患兒出現嚴重的通、換氣功能障礙或全身炎癥反應時,即可診斷為重癥肺炎[3]。重癥肺炎診斷依據包括:臨床癥狀、胸片改變、病原學檢查及血氣分析變化。

1 一般資料

2012年6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重癥肺炎患兒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5歲;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臨床表現主要為胸悶、發熱,氣促、咳痰、咳嗽、嗜睡等。肺部聞及 濕羅音,X線檢查見肺紋理增粗,片狀陰影,血清冷凝集試驗 IgM抗體陽性[4]。診斷指標[5]:氧分壓(PaO2)/吸入氧濃度(FiO2)

2 循證護理措施

2.1 環境護理 環境對患者的康復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應為患兒提供安靜、舒適的住院環境,將患兒安排在單人病房,室內安靜、清潔、物品整齊,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對流。每日早、中、晚各用消毒液拖地1次。室內溫度保持在18 ℃~22 ℃,濕度保持在50%~60%。護理治療工作盡量集中進行,以減少對患兒睡眠的影響。工作人員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關門輕,盡量使噪聲強度在35 dB~40 dB。良好的休息,可減少患兒能量的消耗,減輕心臟負擔,有利于病情的康復。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保持呼吸道暢通有利于呼吸道氣體的交換和分泌物的排泄,從而減輕喘憋、改善缺氧狀況。呼吸道濕化及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措施。霧化吸入是呼吸道濕化的一種,它能直接、快速地排除支氣管痙攣,并能消炎、止咳、稀釋痰液,痰液粘稠時應配合應用。霧化前應保持呼吸道通暢,若呼吸道梗阻,藥物不能充分吸收,起不到治療作用。霧吸時取頭高或半臥位,頭偏一側,重癥肺炎患兒使用超聲霧化吸入時噴嘴與患兒應保持在10cm左右,過 近、過遠都影響換氣功能。霧量不宜過大,注意氣霧的流速和溫度,盡量使氣流和緩,溫度不低于25℃,從小到大,緩慢增加。霧化時間10~15min,一般不超過20min。壓力不宜過大,以5.3~10.7kPa為宜 。霧化后用力均勻、自上而下 叩擊數分鐘。不可用力過猛。拍背后及時吸痰,特別是霧化后約10min吸痰,對緩解通氣障礙有很大作用。吸痰時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10S)。重度患兒應吸氧2~3min然后再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 病原治療與護理:用藥的原則是按不同病原體選擇藥物。如肺炎鏈球菌用青霉素G,流感嗜血桿菌用氨芐青霉素,耐青霉素肺炎球菌用萬古霉素或頭孢三嗪、頭孢噻肟,金黃色葡萄球菌用苯唑青霉素等,大腸桿菌可用氨芐青霉素或第三代頭孢霉素等。目前臨床上常用第三代頭孢類藥物,最近推薦使用羥氨芐青霉素,必要時可以聯合用藥。應通過靜脈途徑給藥,抗生素使用時間應持續至體溫正常后5~7d,病情嚴重時可適當短期使用激素類藥物,以緩解全身中毒癥狀。

嚴密觀察病情,及時發現并發癥的早期征象,以便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① 當患兒突然出現煩躁不安、面色蒼白、氣喘加劇,呼吸>60次/min,心率>180次/min,肝臟在短時間內急劇增大時,應想到心衰的可能,這主要是由于肺炎時因缺氧造成肺動脈高壓加重心臟負擔及細菌、病毒毒素使心肌細胞受損造成[6],應立即采取措施以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必要時可給予強心劑糾正心衰;②嚴密觀察呼吸的變化:如患兒出現呼吸困難,全身紫紺,呼吸節律不整,或深快,或淺慢,或有點頭樣及抽泣樣呼吸,甚至出現抽搐及昏迷,提示可能已出現呼吸衰竭,及時采取措施,并使患者取平臥位,頭偏一側,防止胃內容物反流誤吸;喘

憋明顯者取半臥位,減輕腹內臟器壓迫橫膈,增加肺腔容量,減少回心血量[7-8];③ 當患兒出現煩躁不安或嗜睡、兩眼凝視或上翻、前囟隆起、昏迷 、呼吸不規則、肌 張力增加,甚至驚厥,腦脊液檢查除壓力增高或蛋白輕度增高外,這是中毒性腦病的典型表現,應立即進行搶救,如鎮靜、止驚、吸氧及減輕腦水腫等;④ 腹脹也是重癥肺炎的一個常見并發癥,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腹脹及腸鳴音減弱或消失,甚至嘔血、便血,多因微循環障礙所致。出現這種情況應即禁食并 胃腸減壓,必要時使用改善胃腸血流的藥物等,晚期常出現中毒性腸麻痹而致胃腸功能衰竭使腹脹進一步加重。

參考文獻:

[1] 崔 焱、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84

[2] Rudan I, BoschiPinto C, Biloglav Z, et al. 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 of childhood pneumonia [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8, 86(5): 408~416.

[3] 袁 壯, 馬沛然, 鄧 力, 等. 50年來小兒肺炎診治策略的變遷[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6, 21(12): 881~908.

[4] 王慕逖.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54.

[5] 徐愛芳,鄭麗萍.298例嬰幼兒肺炎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11C):3052.

[6] 董宗祈,袁壯 ,張梓荊、小兒重癥肺炎及其合并癥的診斷和治療[J]、中華兒科雜志,1997,35(7):439.

第7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支氣管肺炎;護理體會

1臨床資料

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間共收治84例患兒,其中男孩45人,占53%,女孩39人占47%;其中1~2月齡8例、3~4月齡9例、5~6月齡11例、7~8月齡13例、9~12月齡21例12月齡以上22例、住院最短時間7d、最長時間15d,平均11d。經過積極的治療及護理,患兒均已轉危為安,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2休息:發熱的患兒應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的睡眠

2.1肺炎的患兒易出現煩躁不安、哭鬧、驚厥、導致缺氧,增加心肺負擔,因此病室要安靜、整潔、經常通風,空氣新鮮并保持室內濕度、溫度,一般濕度為55%~60%;室溫18℃~22℃,各種治療護理應集中進行,減少對患兒刺激。

2.2保持呼吸道通暢,糾正缺氧

肺炎患兒呼吸道分泌物較多,不易清除,要保持患兒氣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經常給患兒翻身拍背(合并心衰的除外)幫助患兒取合適,抬高床頭30°~60°,以利于呼吸運動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指導和鼓勵患兒進行有效咳嗽,以促使分泌物易于排出,也可采用超聲霧化吸入,使痰液稀釋,有利于咳出,鼓勵患兒多飲溫開水。

2.2糾正缺氧由于小兒的心肺的彈力纖維發育差,肺泡體積小,肺間質發育旺盛,且血管豐富,造成肺組織含水量小而含血量多。此外嬰幼兒的縱膈占胸腔的體積相對較大,肺的擴張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擴張進行充氣和換氣,因此患兒呼吸頻率加快,以滿足機體需要。當小兒肺部發生炎癥時,其呼吸困難明顯加重,造成機體缺氧更進一步加重,因此及時有效的氧氣吸入十分重要。可給與鼻導管或面罩供氧。吸氧前保持鼻導管通暢,呼吸道通暢。給予間斷低流量吸氧,并應預先將濕化瓶加溫至31℃~33℃以改善患兒呼吸功能和患兒舒適,定時觀察患兒治療效果,并作好記錄。

2.3及時給予抗感染和補充液體量

根據醫囑給予敏感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應宜早期、聯合、足量、足療程靜脈給藥,靜脈給藥時應熟練掌握靜脈穿刺技術,嚴格防止藥物外滲,由于小兒腎功能發育不健全,給予過量的水分及溶質時不能迅速有效地排出,在負荷過重的情況下易發生水電解質紊亂和中毒,補液時應嚴格掌握24h液體出入量,并按計劃控制單位時間內輸入液體的速度,保持勻速滴入,一般滴入速度不超過15~20滴/min。

2.4嚴密觀察患兒及時發現病情變化

注意觀察患兒有無憋氣,呼吸困難加重的表現,若患兒口吐粉紅色泡沫痰,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心率>180次/min時,可能為心衰和肺水腫的表現,應及時通告醫生,減慢輸液速度,給予強心利尿藥物,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并給患兒吸入經20%~30%酒精濕化的氧氣,以降低患兒肺泡泡沫的表面張力,使肺泡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泡氣體交換,迅速減輕缺氧和肺水腫。

2.5降溫和合理喂養

小兒肺炎高熱時可給與藥物或物理降溫,最好物理降溫可用溫水擦浴或50%酒精擦浴體溫過高可用頭部濕毛巾冷敷或枕冰袋或冷鹽水保留灌腸。在降溫過程,注意降溫速度不易過快,一般以高溫降至中、低熱即可,以防發生多汗虛脫現象。患兒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用熱毛巾擦干汗液。注意合理喂養,及時供給患兒熱量、高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以防蛋白質和熱量不足影響疾病的恢復,鼓勵患兒多飲水,以防高溫導致脫水,并保持呼吸道黏膜病變的修復,避免分泌物干結影響痰液的排出,母乳喂養時,應注意控制奶汁流量和速度,以防發生嗆奶嗆咳。肺炎小兒不宜食高糖高蛋白飲食、忌辛辣油膩食物,不食生冷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腹瀉。

2.6出院指導

指導患兒家長加強患兒營養,進行戶外活動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加強機體抵抗力,培養患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于抵抗力差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在寒冷季節和氣溫驟變時外出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并盡量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場所遠離患病人群,親人感冒了接觸孩子時應戴口罩給患兒提供一個潔凈舒適的生存環境,利于身體健康。

第8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 肺部感染 開胸手術 護理

        開胸手術后肺部感染(PTPI)是胸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的肺部并發癥,文獻報道其發生率為20%-75%,死亡率可高達30%-50%[1]。開胸手術后患者呼吸道吞噬功能及凈化機制術后受損而減弱,使各種病原菌容易進入并且存留于下呼吸道。同時,開胸手術后使原有的腹式呼吸轉為胸式呼吸,下肺動度減小,通氣方式呈持續低潮氣量,缺乏自發性嘆息樣深吸氣,有效咳嗽排痰能力降低,呼吸道內大量痰液阻塞,易發生肺部感染。我科2008年3月-2010年10月共收治開胸手術后患者1216例,其中PTPI患者52例,對52例PTPI患者進行合理的治療與護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現將護理方法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 52例,其中男44例,女 8例,年齡 53-84歲,平均年齡62歲。食管賁門癌術后23例,肺癌根治術后19例,縱隔腫瘤術后10例。

        1.2方法 對52例PTPI患者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病情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地咳嗽、排痰,加強人工氣道、機械通氣的護理。

         1.3結果 本組49例患者經合理的治療、精心的護理后病情穩定,轉出ICU。另3例患者因發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療無效死亡。

        2  護理

        2.1呼吸狀態的監測 呼吸頻率和深度是最基本的指標,在呼吸功能發生異常時通常最早發生改變。患者表現為呼吸短促,鼻翼扇動,面色、口唇發紺,聽診肺部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并伴有干濕啰音,病員感胸悶、氣緊,嚴重者發生昏迷、甚至心跳、呼吸驟停。應嚴密觀察患者呼吸動態、面色、意識。SaO2應在95%以上,但它不能反映體內CO2代謝狀況,應結合血氣分析。 

第9篇:呼吸道通暢的表現范文

【關鍵詞】 兒童;肺炎;護理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性濕音等癥狀[1]。小兒肺炎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居小兒科患病首位,因此護士加強對肺炎患兒的觀察,并實施細致、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小兒肺炎疾病恢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1月對收治的120例肺炎患兒進行了綜合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患兒120例中男64例,女56例,平均年齡2.1歲(10月~5歲);臨床癥狀包括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咳痰、喘憋、呼吸急促、鼻翼扇動、三凹征、四肢末梢發紺等。肺部聞及濕音、喘鳴音,X線檢查見肺紋理增粗,模糊或斑點狀影等征。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常規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對癥治療,采取隔離措施、改善治療環境、保持呼吸道通暢、病情觀察、合理飲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給予精心護理,積極控制炎癥,預防窒息以及并發癥的發生。

2 護理措施

2.1基礎護理

2.1.1 環境 室內環境要安靜、舒適、整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18℃~22℃,相對濕度50%~60%為宜。檢查或對每一位患兒進行操作后應用消毒液洗手,同時盡量將相同病原體肺炎患兒安置在同一病室,有條件的可以住單人間,減少探視,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兒皮膚的清潔,預防皮膚感染[2]。

2.1.2 休息 保持環境安靜、舒適,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睡眠環境,工作中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護理治療集中處理,不要反復搬動患兒。病情穩定后可適當活動,以增加肺通氣,促進分泌物的排出。

2.1.3 飲食 蛋白質和熱量不足會影響疾病的恢復,攝入足夠的水分可保證呼吸道黏膜的濕潤與黏膜病變的修復,并增加纖毛運動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結,以利痰液排出,因此應鼓勵患兒進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并要多飲水[3]。但要適量,避免加重心肺負擔。小嬰兒應采取母乳喂養,以流食為主,大嬰兒及幼兒飲食應清淡、易消化。病情危重的患兒搶救期間要暫時禁食12~24 h,以鼻飼或滴管喂養,鼻飼時要注意溫度適宜,速度緩慢,保持導管通暢,要少量多次供給,切勿過飽,以免影響呼吸。對有氣急、發紺患兒在喂食或服藥時應抱起,以免吸入氣管,發生窒息。

2.1.4 口腔護理指導 由于分泌物堵塞氣道,常用口呼吸。為了減少口腔內繼發感染,應注重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在喂奶后或飯后應喂食少量白開水,較大患兒應漱口。

2.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小兒肺炎病情變化急驟,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加強巡視病房,巡視過程中應認真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氣色、神志,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高熱患兒要注意是否有呼之不醒、驚厥等情況發生;口唇紫紺、鼻翼扇動明顯,說明患兒缺氧嚴重;反復出汗、皮膚濕冷、雙眼無神、哭聲無力等考慮是循環衰竭的先兆,應立即報告醫師;若患兒出現深睡、躁動、肌張力增高、昏迷、呼吸障礙則提示中毒性腦炎;患兒呼吸深長、面色潮紅、口唇發紺好轉,可呈櫻桃紅色、肢體由冷變暖,但呼吸困難加重,昏迷等,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

2.3.1 及時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另外,氣道濕化非常重要,濕化可使痰液稀釋,易于排出。

2.3.2 經常變換和拍背,能夠減輕肺部淤血,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可根據病情每2~4 h為患兒翻身一次。拍背應在患兒咳嗽時將其上身向下傾斜與地面呈45°~90°角自下向上,兩側分別進行,以空心掌反復拍10 min左右。

2.3.3 根據病變肺葉的位置采取相應的引流,如右(左)上肺炎時先取半臥位,然后左(右)側前傾和后仰位;左(右)舌葉或中葉肺炎時,采取右(左)側臥位;病變在兩下肺基底部時,年長兒可直接置于床,抬高床尾15°~30°[4]。根據重力原理,通過改變的方法,促進肺部分泌物從小支氣管向大支氣管引流。

2.3.4 肺炎時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常常較多,需要勤吸痰。年齡稍大患兒可指導并鼓勵咳嗽使痰液排出。在引流或拍背后可給予吸痰,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應在喂奶、服藥前,動作要輕柔、敏捷,避免給患兒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損傷其口鼻部黏膜。要先吸口腔內分泌物再吸鼻腔內分泌物,以免患兒再喘息和啼哭時將分泌物吸入肺部。每次吸痰不應超過15s,若吸痰后出現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顏色、患兒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變化。

2.3.5 痰液較多時遵醫囑指導患兒使用祛痰藥,而不用鎮咳劑,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喘憋嚴重者應配合使用消炎解痙藥,保持氣道通暢。

2.4 霧化吸入療法 霧化吸入是應用超聲波聲能,把藥物變成細微的氣霧,隨著患者吸氣而進入呼吸道,起到消炎、鎮咳、祛痰、解痙的目的,有稀釋、軟化痰液的作用,而且此法局部用藥、劑量小、引起全身不良反應輕。霧化吸入時,應教會年齡較大患兒緩慢深呼吸,若患兒不能學會,可令其張大口呼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在霧化吸入過程中應注意患兒面色、呼吸情況,如出現呼吸困難加劇、面色青灰、口唇紫紺,應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報告醫師,并協助醫師分析原因,采取對癥處理。可霧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等有消炎解痙作用的藥物。

2.5 氧療 氧療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癥,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肺炎患兒如出現呼吸困難、煩躁、紫紺時應及時給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導管或口罩持續吸氧,氧流量分別為0.5~1 min和1~2 L/m,氧濃度不宜超過40%[5]。

2.6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年齡小,思維意識不成熟,此時與家長的溝通尤為重要。要讓家長了解肺炎的臨床表現、病程及預后,為患兒做各項操作前要向患兒及家長講解此項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說明可能出現的不適,以減輕緊張、恐懼的心理,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共建和諧醫患關系。

2.7 健康教育 指導家長接觸患兒如喂奶、服藥、換尿布等各項操作時勤洗手。患兒應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少到人多的公共場合,不接觸感冒患者。在寒冷季節或氣候驟變外出時,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如有原發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貧血、佝僂病、營養不良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增強免疫功能。

3 結果

經認真觀察病情,執行有效護理措施及配合醫生治療,本組120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無1例死亡。平均住院6.53 d。有效率達100%。

4 討論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病,冬春季多發。由于小兒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肺部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發生氣道狹窄或阻塞,直接威脅患兒生命。另外,肺炎病情進展快,由于嚴重缺氧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并發癥,應積極進行防治,以免發生意外。在小兒肺炎的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及專業技能,工作責任心要強,要細致、全面、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執行有效護理措施,認真做好護理工作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義。

參 考 文 獻

[1] 朱念瓊.兒科護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41.

[2] 張曉敏.小兒肺炎的觀察與監護.臨床合理用藥,2009,2(3):76.

[3] 孟憲斌.小兒肺炎的護理體會.山西中醫,2005,21(6):6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中国真实偷乱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永久播放蜜芽| 欧美一级黄色影院| 图片区小说区激情区偷拍区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99资源在线| 国产一级r片内射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模av在线| 欧美区国产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欧美激情综合| 激情综合五月天开心久久| 在线中文字幕人妻视频| 不打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午夜片| 女人乱人伦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激情综合网缴情五月天|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日韩午夜理论免费tv影院|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藏春阁福利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人妻中出精品久久久一区二 | 26uuu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浪潮| 亚洲AV日韩AV综合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曰本女人与公拘交酡|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在线丝袜欧美日韩制服| 蜜桃精品成人影片|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麻豆精品一区二区综合av| 乱子轮熟睡1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