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養生保健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 健康 認知能力 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休閑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質下降、肥胖、近視、休閑異化、網絡成癮、心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也隨之出現且逐步加重,體現出學生對自身學習生活統籌的失調和自身健康的重視不足。就大學而言,其育人屬性是第一職能,也是辦學特色的本質屬性和根本出發點,不管任何特色的高校,培育健康的大學生是育人的最基本要求。學生生活中的這些不良現象的存在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立足整個高等教育的宏觀視域,依照教育和人發展的客觀規律,首先從作為健康主體的學生著手,以清晰具體易于操作的大學生健康認知能力培養為起點和基礎,充分調動他們的內在積極性,多角度提高他們的健康認知水平,繼而提升他們的健康素養,提高他們健身鍛煉和衛生保健的熱情,循序漸進地提高他們健康水平。
1充實大學生健康基礎知識
健康知識的掌握是健康認知能力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康認知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礎。從學校教育過程來看,我國學生自幼兒園入學到大學畢業,由于各級各類學校對教材的選擇與實施上也相對缺乏規范,使學生的體育與衛生保健知識幾乎沒有一定的系統可言,重復和疏漏在學生的學習經歷中普遍存在著。體育課堂上通常以學生的身體活動為主,考試時更側重于對體能和技能的評價,對學生體育衛生保健和相關基本運動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很低,認知目標定向模糊。健康知識的缺失導致了大學生健康認知水平發展的嚴重滯后,也間接弱化了體育智能的作用,導致他們健康知識不夠,應有的運動習慣沒能養成,身體素質的發展缺乏規劃,他們眼中學校體育的學術地位和學科形象不斷下降。
2強化大學生健康認知觀念
大學生健康知識的欠缺也導致了他們健康意識的缺失和認知觀念的單薄,事實上,由于長期缺乏明確認知要求的學校體育經歷,幾乎扼殺了他們的認知需求,
淡化了或者從來都沒能培養起他們強烈的健康認知觀念,這種觀念的淡薄直接導致他們健康知識的匱乏,健康認知能力與健康素養的提升也就困難重重,這和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如果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健康觀念和豐富的健康常識,他們就會自覺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和保健方式,積極學習運動健身知識,養成良好的運動健身和保健習慣。雖然多數學生都會參與運動,但多數更傾向于選擇更具有娛樂和表現功能的項目,尤其是球類等具有游戲性的項目更受歡迎,對運動量、強度以及運動的時間一般只會憑感覺去控制,運動前后的熱身或放松很難遵循一定的健身規范,也不求去理解運動健身的生理學原理,這樣良好的健身習慣就很難養成,體質與健康的諸多問題也很難得到有效解決。因此,大學體育教學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加強學生的健康認知觀念。
3拓展大學生健康認知范圍
大學一般都是在學分制主導下采取開放自主的選課形式,其實這種選課范圍非常狹窄,尤其是體育課主要在很多運動單項之間進行選擇,學科之間的缺乏聯系,具有融合、廣域、問題和活動課程等多項特征健康通識課程幾乎沒條件開展,更不可能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健康認知能力。這樣看似還學生以自由,促進他們興趣愛好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實則更容易導致他們在體育認知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導和約束,對健康認知的無意識,也很難在各種生理現象、健康知識及人的形體美之間建立廣泛的聯系。高校健康課程的設置及各項體育活動的安排既要通過書籍、網絡、電視節目等先進的教育及傳媒形式,彌補學生過去健康知識的不足,又要斧正他們的健康認知觀念,拓展認知范圍。健康基礎知識積累的不足直接導致學生健康認知意識、觀念的不強,健康認知觀念的淡薄又造成學生健康認知范圍的狹窄,這些因素無形中制約了學生體育認知能力的發展,也直接導致學生難以形成科學的體育價值觀。大學應該嚴肅看待這一問題,把握高等教育的客觀規律,積極彌補學生過去健康認知能力的缺失,從培養學生的認知興趣、認知技能和認知習慣著手,不斷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更新修正學生的認知觀念,拓展他們的認知范圍,提升他們的健康素養。
4、科學規劃大學生健康認知能力的培養路徑
大學生健康認知能力的培養一般是通過教學過程實現的,課程建設、各種文體活動、校園文化環境等都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理論構件。大學應采取以“健康教育”和“終身教育”為主線的教學模式,以學生選課為核心,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程建設上,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引入相關的理論知識,選擇性地和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生命人體科學、醫學等學科或內容結合,嘗試開展公共體育核心課程等較為先進具有健康通識教育特點的課程和教學形式,進一步傳播健康觀念和知識,完善學校體育,嚴格健康標準。結合具體的養生保健案例,合理規劃教學內容使他們獲得愉快的健康認知與實踐體驗,進而獲得系統化的健身知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傳播基本醫學知識和養生文化,盡量拓寬他們的認知空間。在此基礎上,尤其要把終身體育觀和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促進大學體育的生活化發展,尤其是將其和學生的休閑方式結合起來,使體育運動成為學生的健康認知活動中很自然的組成部分,保障課外活動的開展和校園文化的融入。另外,結合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健康認知方式的專題化和認知行為的藝術化也將是未來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