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

第1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間在康復科進行臨床實習的兩屆??粕?4名,其中2013年參加實習的學生(32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作為對照組。2014年參加實習的學生(42名)采用循證醫學授課方法,作為實驗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較見表1,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均已完成兩年的康復醫學基礎學習,各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兩組學生的授課學時,授課內容均相同,教學時間均為2個月。對照組采取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之后進行自我練習和實踐。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每四人為一小組,共管一位病人,進行病例的臨床觀察及康復評估,在此基礎上提出臨床實際問題,要求學生在2周后上交文獻報告。教師進行小結,以達到幫助學生理順文獻查找的思路及文字組織,評價文獻的臨床價值,并重點針對同種疾病的不同看法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更進一步的探索。兩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均接受問卷調查以及考核。

3.教學效果觀察指標

學期結束時用難度系數相同的試卷進行理論閉卷考試,考試題以主觀問答題為主,對臨床常見疾病進行分析,制定合理康復評估和訓練方案;以相同標準對學生進行臨床病例分析及臨床技能考核,各項評分均為100份。同時在課程結束后,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所接受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評價、對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學習興趣提高幫助等,問卷回收率達100%。

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成績采用均數(x-±s)表示,t檢驗,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態度調查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成績比較見兩組在論述、技能和總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傳統組和循證組成績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兩組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問卷對教學模式是否能促進實習、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語言表達、提高臨床技能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提高學習興趣、開拓創新能力提高、學習方法培養等方面循證教學組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循證醫學是近十多年來形成的以最佳科研為依據、基于科學的最佳證據為臨床指導的現代新型醫學模式。利用循證醫學的臨床思維方法確定康復臨床實習訓練路徑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模式改革,證明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學生主動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等問題,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習方法培養,從而實現學生終身自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樹立正確的醫學觀以及今后臨床實踐行為的規范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將循證醫學臨床思維模式引入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的實踐環節中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如下。

1.循證醫學是??粕纬煽沙掷m發展能力的必要途徑

康復治療技術??平逃龑W制是3年,其中兩年在校學習時間和一年的臨床實踐時間,而目前本科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四年制教育,兩類教育教學內容相同。這使得??平逃龑W生存在知識內容壓縮,各科知識整合應用能力較差,臨床思考模式等都無時間培養。臨床實踐中自我學習能力較強者則有所收獲,而自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較差者則流于實習形式,臨床可持續發展能力差,工作后的轉崗現象較嚴重。循證醫學發現問題,搜集證據,制定臨床決策的思維過程使得學生得到了良好臨床素質的培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專科生的臨床可持續發展能力。

2.提高學生對康復治療技術實習的興趣

第2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摘要】循證醫學是強調最佳臨床研究證據,醫生專業技能和病人價值及愿望的完美結合。不但能給臨床醫生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對疾病的診療更準確,更有效,更安全,而且也有利于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因此,在兒科實習帶教中通過引入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及終身教育能力,提高實習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循證醫學;兒科教學;臨床實習

循證醫學作為一門新興的臨床學科,其產生與發展雖然只有十多年的時間,但其理念已為越來越多的臨床工作者接受,而臨床實習期是培養一名高水平醫生的重要階段。本文依據國內外開展循證醫學教育的成功經驗,結合多年的臨床教學體會,對兒科臨床帶教工作進行了探討。

1 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

循證醫學即為遵循科學依據的醫學,指的是臨床醫生應認真,直接及明智地使用目前最好,最新的證據來解決對病人的臨床診斷與治療問題,對病人診治都應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循證醫學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一門學科教學,是循證思維的教學貫穿到臨床實踐中,是對傳統醫學模式的補充與發展。

2 傳統醫學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及引入循證醫學方法的必要性

在當今網絡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快,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已很難滿足醫學教育發展的需要。在醫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注重傳授醫學知識與技能,更注意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與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1]。在臨床教學未應用循證醫學前,臨床的診斷,治療,檢查,及預防疾病主要是以個人經驗,上級高年資醫師指導,教科書和醫學刊物的報道處理病人為主,且臨床的教學也一直處于這種經驗醫學階段。因此存在著臨床理論與實踐在教學經驗上聯系不緊密,學生理論強,實踐能力弱的狀況,此外,實習生沒有獨立診治患者的機會,學習主動性不強,導致運用知識和訓練能力不足,將循證醫學思想引入臨床醫學教育,使實習生從傳授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從機械學習轉變為最優化學習,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學,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從而滿足信息時代的要求,接受知識更新和挑戰。

3 循證醫學引入臨床教育的重要性及意義

面對目前復雜的醫療環境,在日常臨床工作中,在對某一疾病作出診斷或對病人提供治療方案時都需要有根據,且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的激烈競爭,因此如何提高實習生的綜合素質,適應醫療一線的要求是臨床教學的關健,循證醫學模式是有利于培養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在臨床實習中引入循證醫學不僅為實習生打下牢固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實習生從證據資源中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引發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而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在臨床實習中,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對其正確醫學觀的樹立及今后臨床實踐行為的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4 循證醫學應用于兒科臨床實習教學的實踐及體會

當前醫療形勢的變化和醫學的迅速發展,使兒科臨床教學面臨新的挑戰,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真負責地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醫學生,就需要教研室和教師不斷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和內容,為醫學教育的發展作出努力。

臨床實習是醫學院校學生將前四年所學的醫學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為今后工作打好基礎的關健時期,兒科所面對的是體格與智力均處于不斷生長發育的兒童,涵蓋范圍廣,疑難問題多,與其他科相比,其發展卻相對落后。此外,患者年齡小,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無論是疾病發生的原因,類型,還是與醫護人員相互交流的方式與成人相比均有其特殊性?;純杭议L大多要求高,不易合作,學生動手機會少,從而導致實習生主動性不強。另外,帶教老師醫療任務繁重以及醫患之間存在諸多矛盾等。因此,本文在兒科臨床帶教中,引入循證醫學理念,將兒科特點與實習要求相結合,運用特定的方式,結合多年的臨床教學體會,對新的醫療環境形勢下如何做好兒科臨床帶教工作,進行了探討。

首先,通過定時的教研活動,進行集體備課,對帶教老師進行統一的循證醫學培訓,提高本身的醫療技術及教學水平,促進臨床教學工作的制度化及規范化。

其次,在入科前對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加強循征醫學理論學習,在其面臨日常醫療工作的時候,由已往的帶教老師承擔,實習生協助轉變為實習生承擔,帶教老師指導監督與協助。

第三,收集實習生在日常醫療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先由實習生通過文獻檢索,查書等方式自行解答,帶教老師再講解。

第四,科室定期組織病例討論,教學查房,小講課,專題講座等,每周舉行以實習生為對象的病歷或專題討論一次,如小兒休克補液的治療為專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而后指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獻檢索,收集證據,并對收集的證據進行真實性與準確性的評判,最后綜合最佳研究證據得出結論,這樣既解決了實際問題,又培養了學生進行循證醫學實踐的思想與意識。

第五,借鑒循證醫學,促進臨床教學質量的提高

傳統教學重在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多注重為記憶學習法,而循證醫學教學是注重能力的培養,傳授學習方法。因此借鑒循證醫學,為臨床教學提供新的思路,根據循證醫學的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提倡啟發和誘導式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進行講課,查房,病例討論等,充分調動實習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其臨床思維,解決臨床問題及創新能力。

5 小 結

循證醫學引入臨床教育是一種新型的醫學教學模式,本文探討了在兒科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能幫助實習生提高臨床思維及學習的主動性,準確和公正地應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為每一位病人作出診療的選擇,避免了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因此臨床教學應倡導應用循證醫學模式,促進實習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3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多囊卵巢綜合癥;臨床帶教;循證醫學理論

臨床實習是臨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也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轉折點,是臨床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重要階段,能使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在臨床實習中得到強化和升華[1],是帶教工作的重要責任,因此如何做好帶教已經成為臨床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我院在多囊卵巢綜合癥的帶教過程中應用循證醫學理論,效果滿意現將帶教報告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8月~2009年10月在我院實習的60例本科實習生,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觀察組學生男性17名,女性13名,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兩組學生在性別、在校學習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學生應用傳統的帶教方式,實習學生跟隨老師帶教進行查房,并在查房后講解多囊卵巢綜合癥的臨床基本知識。觀察組學生引入循證醫學帶教理論,提出多囊卵巢綜合癥的相關問題如多囊卵巢綜合癥的原因、診斷、治療方法等,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教科書等醫學資源,進行文獻檢索,用結論對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病情典型,由帶教老師選定)進行分析,并作出診療方案[2],帶教老師根據學生能夠的診療方案進行講解分析[2],并逐步要求學生對新入院的多囊卵巢綜合癥患者進行病因、臨床癥狀、體征、治療方案分析,并對帶教老師進行討論研究,執行治療方法。在實習結束后對卵巢綜合癥的相關知識進行考試,比較兩組學生的成績,并總結帶教經驗。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內和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87.5±3.5分,對照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9.4±4.8分,觀察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我院在臨床帶教工作中,將循證醫學理論引入其中,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并激發問題對學習過程的指導作用,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打破了學科界限,本文重點介紹在多囊卵巢囊腫帶教過程中應用循證醫學理論,效果滿意,觀察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87.5±3.5分,對照組學生的平均成績為79.4±4.8分,觀察組學生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成績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青春期和育齡期婦女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之一。主要癥狀是閉經、不孕、多毛、體重增加等[3]。從目前來看,是導致育齡期女性無排卯性不孕的主要原因,治療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并根據前期的治療,調整生活代謝和內分泌特點。這是帶教過程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通過循證醫學理論的引入,學生在實習過程中[4],能夠主動參與到對患者的診斷、治療過程中,提高了帶教的效果,臨床帶教是專業教學的重要環節,掌握正確的帶教方法才能使學生能夠圓滿的完成實習任務,學生對臨床工作的積極性和素質的高低與老師的成功帶教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帶教老師應該言傳身教,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在多囊卵巢綜合癥的帶教工作中,能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葉丈琴,朱建英.臨床護理教育管理[J].現代醫院護理管理學,2004,8:240—275.

[2]毛紅英高等護理專業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41-43.

[3]Schmaier AH.The plasma kallikreirdkinin system counter balancesthe rennin angiotensin system[J].J Clin Invest,2002,109:10

第4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循證醫學(EBM)近年在醫學領域中的迅速興起,為以個人經驗為主的臨床醫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循證醫學理論基礎上形成的循證檢驗醫學,是檢驗醫學發展過程中的一次飛躍,是21世紀檢驗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循證檢驗醫學的發展將改變檢驗醫學的現狀,面對循證醫學檢驗帶來的挑戰,檢驗人員應積極開展循證實驗室醫學的應用研究,探索循證檢驗醫學實踐的途徑,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最佳實驗醫學技術及實驗醫學服務。

循證醫學與循證檢驗醫學的基本概念

循證醫學于1992年由美國醫學會雜志首先提出,其定義為“應用最佳證據,通過謹慎、準確而明智的確認和評估,作出醫學決策的實踐活動”。循證醫學的本質就是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應用到各自的專業領域中,認真明確與合理地應用現存的證據,決定對具體患者的診斷方法。也就是,任何臨床的診治決策,必須建立在當前最好的研究數據與臨床專業知識和患者的價值相結合的基礎上。

醫學檢驗是一門以試驗為基礎的學科,診斷試驗的設計是否科學、操作過程是否規范、結果判讀是否準確都將直接影響到檢測結果的可信度,而每一項檢測結果都是臨床診斷決策的直接證據來源,其可信度和等級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臨床診斷決策和患者的健康。長期以來,檢驗人員只滿足于簡單的技術操作,對檢測結果的臨床價值、可信度及診斷試驗方法的科學性缺少合理的評估;對許多臨床上難以理解或解釋的檢測結果很少做出正面的回答,常常過多的依賴或相信權威和慣例,與臨床缺少有效的溝通。循證檢驗醫學的出現給檢驗人員帶來了新的挑戰。循證檢驗醫學就是按照循證醫學“以當前最好的證據為基礎”的原則,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學規范檢驗醫學的研究設計和文獻評價,用當前最好的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對檢測結果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評價,任務是向臨床醫師提供反映患者真實情況的證據。

循證檢驗醫學在醫學檢驗中的應用

循證檢驗醫學要求實驗室人員提高自身素質,更多地致力于診斷方法的評估、診斷試驗精確度及診斷結果對臨床健康結局的影響,要加強與臨床的聯系,這也是循證實驗室醫學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循證檢驗醫學要求檢驗工作者更多地關注檢驗方法評估、檢驗與臨床的溝通以及檢驗結果對健康結局的影響。循證檢驗醫學要求檢驗人員在從業過程中要始終學習檢驗基礎理論,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實驗操作技能,要用最先進、最可靠的檢驗結果(證據)為患者服務。對于醫學檢驗日常工作中的實驗項目,如果檢驗結果不能對臨床診斷起到決策性的影響作用或者兩者根本沒有相關性的話,即使試驗方法科學、檢驗操作過程簡單規范、結果準確也不能用于臨床診斷。比如:血清甲胎蛋白(AFP)在原發性肝癌診斷中的價值,測定116例晚期原發性肝癌患者AFP,發現升高104例(89.6%);對照組是沒有肝癌的其他患者,他們多數AFP水平較低。因此血清AFP測定靈敏度高,特異性強,是一項篩選原發性肝癌的重要指標。

開展循證檢驗醫學的重要性

評價診斷試驗方法的科學性:隨著檢驗醫學的不斷發展,檢驗項目不斷增多。這么多的檢驗項目對臨床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其臨床價值如何,就需要檢驗醫學工作者依據循證醫學的方式,對各個檢驗項目作出客觀的評價。循證實驗室醫學通常從以下4個方面考察一個診斷試驗的科學性與否:試驗是否與金標準試驗進行了“盲法”比較;是否每個被檢者都經過金標準試驗檢查(金標準是指目前醫學界公認診斷某疾病的最佳方法,有金標準對照研究的試驗可以獲得諸如敏感性、特異性等方法學評價指標);所研究患者的樣本是否包括臨床實踐中將使用診斷試驗的各種患者,即試驗中病例的納入和排除標準要充分考慮病例的代表性,否則樣本資料得出的結論不能適用于所研究的群體;診斷試驗的精確性和重復性,即在試驗條件完全相同的時候獲得相同結果的穩定程序。例如: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及統計資料顯示BT試驗和玻片法的CT試驗雖然操作簡單,但缺乏預測外科出血的診斷價值,不應使用,我國衛生部已經明文淘汰這2個檢測項目。

剔除不適當的實驗室檢查:有報道,現在的診斷技術有很大的浪費和濫用,通過對實驗室項目的系統評價發現,34%~95%的時候使用不當,甚至是不必要的,對于不適當的實驗檢查造成的經濟損失是明顯的。因此,優秀的實驗室服務除了提供快速、準確的結果外,還需保證提供的信息對臨床決策有用。該怎樣為臨床提供有用的信息,需要循證檢驗醫學的方法篩選診斷疾病的最佳決策。

評價新的檢測儀器、項目、指標的實用性,指導檢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醫學檢驗發展迅速,新的檢測儀器、項目、指標不斷涌現,檢驗人員必須了解和研究這些新項目、新儀器的優越性,以便向臨床醫生推薦和幫助醫生選擇,如血糖計的出現是否可取代傳統的實驗室血漿葡萄糖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諸多病原學檢測方法中,孰優孰劣;谷胱甘肽S轉移酶(GST)檢測與常規肝功能檢測(ALT、AST、ALP)比較在反映肝細胞損害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如何等臨床常見問題都是循證實驗醫學的應用研究范疇,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必由之路。循證實驗醫學可以對這些指標進行系統回顧,通過隨機對照試驗(RCT)和薈萃分析對其進行分析。很多新技術通過循證后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對臨床非常有價值。同時,如果沒有證據地拒絕某項新技術、新項目,也將阻礙新技術的推廣使用及檢驗醫學的發展。

檢驗人員如何應對循證檢驗帶來的挑戰

第5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循證醫學;心血管內科;醫學教育;效果評價;改革方向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7-0132-03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teaching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ZHOU Li1 XU Chang2 CHEN Hui1

1.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China; 2.Department of TCM Drugs,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teaching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 and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s. Methods 51 students in 7-year clinical medicine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clinical education mode for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further give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linical education mode. After the internship, assessments including basic knowledge, clinical techniques, desig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riting of medical records and other aspects related to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were performed in both groups of students, assessmen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In basic knowledge and writing of medical record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 group; in clinical techniques, the assessment result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edical education; Evaluation of effects; Reform direction

1992年Gordon Guyatt于JAMA雜志首次提出“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這一概念,是指應用現有最為可靠的研究證據,結合醫師的臨床技能及既往經驗,在尊重患者的個人意愿的前提下,對患者做出的醫療決策與診治方案[1]。循證醫學強調把最佳臨床證據、醫生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患者需求三者進行結合,其既是一種系統的醫學模式,也是一種臨床思維學習方法。循證醫學的概念現已深入人心,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領域的主導地位更為突出[2]。同時,循證醫學也迅速與臨床實踐與教學相結合,在豐富與完善自身體系的同時,更促進了傳統臨床教育模式的轉變[3]。傳統臨床教育模式,主要以帶教醫師的個人經驗為主,以上級醫師的指導、教材、診療指南及專業期刊的文獻為依據,對醫學生進行臨床診治的“傳、幫、帶”模式。該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經驗與技巧的傳授,卻忽視了對醫學生臨床創新能力及探索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的臨床思維易于僵化,缺乏探索性、創新性,這導致醫學生在診療過程中難以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更無法判斷知識的正確性與準確性。

在臨床中,患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等信息往往是個體化、多樣化的。按照傳統臨床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其來源于教材、帶教老師的信息有可能是過時的、無效的、錯誤的,從而缺乏針對患者的病因、病情做出個體化診療方案的能力。因此,在對醫學生的臨床教學過程中,傳授循證醫學的相關知識與理念,不僅可使醫學生掌握獲取與判斷新知識的能力,還能促進醫學生嚴謹性、正確性、創新性臨床思維的形成,真正的變“死學”為“巧學”。

在此背景下,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內科于2015年3月起對科內七年制實習醫學生的臨床教學過程中,引入循證醫學思想?,F對2014學年及2015學年的學生成績做對比、分析及總結,以評價循證醫學應用于心血管內科的教學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3月~2014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實習的七年制醫學生23名(男6名,女17名)作為對照組;2015年3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實習的七年制醫學生28名(男8名,女20名)作為試驗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21.2±1.1歲vs 21.5±1.3歲)、內科學理論課成績(70.5±7.6分 vs 70.6±7.3分)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及內容

對照組采用傳統臨床教育模式進行帶教培養;試驗組采用循證醫學教學方式。在實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心血管內科相關基礎知識、臨床技能、科研設計、病歷書寫等方面進行考核,每項滿分均為100分,由我院教育處內科教研室負責考核。對比兩組各項考試成績,分析是否存在差異性。其中心血管內科相關基礎知識為閉卷答題,涉及常見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療原則及指南共識;臨床技能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問診、體格檢查、心電圖分析、胸部X線分析、心肺復蘇規范及熟練程度(各項均為20分);科研設計則以結合臨床問題為主,撰寫不少于3000字的標書一份,依據可行性、實用性、創新性及合理性進行評分;病歷書寫能力包括現病史描述、病例特點歸納、輔助檢查結果分析、鑒別診斷以及治療方案的制定(依照我院病歷書寫標準進行評分)。

1.3 教學實施

對照組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據教材內容,圍繞具體疾病,以臨床查房、經驗傳授和技能操作為主,并配以專題講座和病例討論,指導學生進行臨床分析和診斷治療。

試驗組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融入循證醫學理念,遵循臨床路徑,詳細說明確鑿的循證醫學證據,引導醫學生復習和查詢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與診療方案的關系。查房時由醫學生根據患者主訴、病史、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等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提出的問題,查尋有關臨床研究證據;嚴格評價研究證據的真實性及重要性;在此基礎上進行討論,對收集臨床資料所提出問題的循證結果進行小結。在帶教過程中,教師主要進行引導與歸納,指導學生如何對患者的各種資料進行全面采集,教會學生如何抓住主要矛盾、正確分析主次問題,如何進行文獻的檢索和評價[4-6]。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取“雙錄入法”錄入,經檢查、校正后,建立Excel數據庫。采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不同組間差異以(x±s)表示,對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不齊的計量資料采用近似t檢驗,P

2 結果

如表1所示,在基礎知識與病歷書寫方面,對照組與試驗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臨床技能方面,試驗組的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循證醫學應用于心血管內科教學卓有成效

由上述結果可見,我院心血管內科在傳統臨床教育模式下,進行循證醫學的知識傳授與訓練,不僅可以保持醫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與病歷書寫的規范,還可以顯著提高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及科研設計能力。這表明循證醫學有助于醫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有利于醫學生對臨床技能的掌握,且能夠促進醫學生養成嚴謹的、正確的、新穎的科研思維。

3.2 循證醫學應用于心血管內科的教學方法

3.2.1 課堂教學與講座相結合 系統傳授循證醫學知識在心血管內科的常規教學中,帶教老師將循證醫學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理念融入教學內容中去,通過系統的傳授讓醫學生正確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知識。再依靠本院循證醫學中心及首都醫科大學的豐富教學資源,針對循證醫學的重點及難點定期開展專題講座,通過專家的講解及答疑使醫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循證醫學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

3.2.2 臨床帶教過程中培養循證醫學理念 在傳統臨床教育模式下,知識的更新速度往往較慢,而心血管領域知識的更新速度卻是極快的,譬如在教材還未介紹他汀類降脂藥物在防治冠心病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時,在臨床診治冠心病的過程中就已形成強化降脂的理念[7]。所以,在日常的臨床帶教過程中,帶教老師需讓醫學生親身感受到醫學知識在不斷更新的現實性與必要性,再通過具體的循證醫學案例使他們掌握獲取知識、辨別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

3.2.3 利用網絡資源豐富循證醫學知識 在醫學教育中融入以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新型醫學教育模式的發展趨勢[8]。帶教老師通過微信群等流行社交軟件,將循證醫學相關課件、文獻、資料推送給醫學生。這樣不僅可以將帶教過程中沒講到的、忽略的、重要的知識點在群組中詳細講解,還可以實時回答醫學生在學習循證醫學過程中所產生疑問與不解之處。另外,這種線上學習交流方式不僅可以避免學生“羞于問,不敢問”的常見教學難題,還增加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拉近了雙方的距離,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

3.2.4 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思想相結合 臨床路徑作為針對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其本身就是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9]。本研究試驗組在融合循證醫學思想的同時,始終遵循臨床路徑文本規范化進行臨床技能和思維訓練,不僅培養了醫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還注重實際效益,樹立高質量醫療服務和最佳臨床效果的實踐意識,著力造就實用型醫學人才[10,11]。

3.2.5 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方式(PBL)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 與傳統教育模式相比,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PBL)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模式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主動學習”模式[12]。PBL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獲取知識的機會,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與他人的交流方式[13]。

在心血管內科的臨床教學中,將PBL教學與循證醫學教學相結合,即“向醫學生提出問題,并告知問題的解決手段,讓其自行尋找答案、甄別答案”的過程。這種模式的核心內容是調動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其自身的綜合能力及實戰能力。在此模式下訓練的醫學生不僅擁有嚴謹的臨床思維,而且在查閱文獻、分析總結、語言表達及科研寫作等方面表現出較強的能力[14,15],本研究中2015年醫學生在臨床技能及科研設計方面的成績顯著高于2014年醫學生,即是強有力的論據。

3.2.6 鼓勵醫學生撰寫循證醫學論文 在就業壓力日益加劇的今天,唯有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才能于萬千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而醫學生在完成規定學習任務之余,無疑是增強自身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16]。然而,受限于臨床教育模式及課業壓力,醫學生并不具備參與基礎研究、試驗研究的機會,發表試驗性論文的可能微乎其微。因此,鼓勵醫學生對臨床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循證醫學研究,并撰寫相關論文,不僅有助于其對循證醫學知識、手段及理念的理解,更有助于豐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含金量。

綜上所述,將循證醫學應用于心血管內科乃至各科臨床教學中去,對醫學生臨床診治、科學研究、人文關懷及個人發展均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作為一所北京大型三級甲等醫院的重點科室,我們肩負著向社會輸送高水平醫學人才的重任,而循證醫學無疑是現代醫學的發展方向與診療理念。因此,于本科內開展循證醫學研究,貫徹循證醫學理念,推動循證醫學與醫學教育的融合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在今后的臨床教學中,我們將深化對循證醫學的理解,大膽嘗試新型培養模式,總結更多的經驗與教訓。

[參考文獻]

[1] Montori VM,Guyatt GH. What is evidence-basedmedicine[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2,31(3):521-526.

[2] 胡大一. 重視東方循證醫學的證據,做好中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J]. 中國醫藥導刊,2007,9(5):357-359.

[3] 康俊萍,吳嘉慧,李培Z. 心血管內科研究生教學中開展循證醫學教育的探討[J]. 繼續醫學教育,2011,25(1):46-48.

[4] 薛雅卓. 循征醫學的發展現狀與現存問題的調查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119-120.

[5] 賈鋒鵬. 循證醫學應用于心內科臨床教學實踐中的思考[J]. 醫學教育探索,2009,8(5):494-496.

[6] 馮正平. 內分泌代謝病專業臨床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3):267-268.

[7] 蔡雪黎,張懷勤,徐力辛. 循證醫學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與探討[J]. 杭州師范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7(2):126-127.

[8] 劉濤,李冰. 發揮教育信息技術優勢改造醫學課程教學模[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4):411-413.

[9] 李明子. 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61.

[10] 左帆,念馨,吳斌. 臨床路徑與循證醫學相結合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J]. 衛生職業教育,2016,34(3):136-137.

[11] 王秋林,周鵬,朱燕梅,等. 心血管內科臨床實習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思想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 13(11):3-4.

[12] 辛萍,王建,王忠寬,等. 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是對未來教育的挑戰[J]. 中國科技信息,2008,15(1):234-235.

[13] 田金徽,劉愛萍,申希平,等. PBL教學法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1, 11(1):39-43.

[14] 田金徽,羅小峰,李琳,等. PBL在循證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9,9(4):392-395.

[15] 肖丹,李海濤,張磊,等. 醫學生循證醫學PBL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評估研究[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5):945-949.

第6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循證醫學;醫院;藥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12(c)-0168-03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urpose to discuss about the practice and the significance by utilizing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instruct th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It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he pharmacy work of Henan Provincial Luoyang Orthopedic-Traumatological Hospital, including new drug introduction system, rational use of antibiotics, drug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pharmacy management information database construction, and analyzes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ovides a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idea and method for clinical pharmacy servi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ospital pharmacy work. To improv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the evidence-based medicin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and researched, and the system and method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 Hospital; Pharmacy work

循C醫學是遵循科學證據的臨床醫學。它提倡將臨床醫師個人經驗與客觀科學研究證據相結合,力爭在臨床應用最正確的診斷、最安全有效的治療和最精確的預后[1]。循證醫學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在臨床病學上的應用,其在理論與實踐上都獲得了長足發展,并延伸到醫學范圍內的多個領域。循證醫學是在個人經驗與已知客觀科學依據基礎上做出的醫療決策,結合相關科學證據與患者需求,對患者采取科學方式治療。由此可見,循證醫學的誕生,無疑給醫藥領域帶來了思想革命和實踐革命,它給臨床醫師提出了全新的命題,敦促他們重新審視以個人經驗為主的傳統醫學模式,轉而思考既重視個人臨床經驗又強調采用現有的、最好的研究證據的循證醫學[2]。

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發展,其理念已深入到醫藥衛生各個領域,并在解決各領域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產生了循證護理學、循證藥學、循證口腔醫學等分支學科。20世紀90年代,循證醫學理念被引入藥學領域,催生了循證藥學。藥學領域,特別是醫院藥學領域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正在關注和提倡循證藥學。但是循證藥學應該如何定義?如何將循證醫學與醫院與藥學工作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其發展?前景如何?以上問題尚缺乏共識證據。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作為全國三級甲等中醫骨傷??漆t院,于2005年開始將循證醫學理論及方法應用到全院的藥學工作中,包括藥品采購、藥品庫房管理、臨床合理用藥、臨床藥學及藥事管理等多個方面,經過十余年的運行實踐,初步獲得一些經驗,取得一定成績?,F報道如下:

1 新藥引進技術評價

所謂新藥,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新藥審批辦法》規定,是指我國未生產過的藥品。而改變劑型、給藥途徑、增加新的適應證或制成新的復方制劑亦可按新藥管理。對于我院,新藥是指從未在我院使用過的藥品,或因各種原因停用超過一定時間又重新申請在我院使用的藥品。多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飛速發展,新藥品種不斷研發上市,而臨床醫療、科研用藥需求也不斷增加,新藥引進作為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的主要工作之一,涉及臨床科室、藥品庫房管理中心、藥學部等多個部門,可見新藥引進評價工作已成為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如何做到科學、合理、規范地引進,對滿足臨床及患者需求、提高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和醫院藥學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3-4]。

臨床藥師對新藥的技術評估過程就是循證藥物評價的過程,遵循“公正透明、科學合理、適度控制”原則進行循證藥物評價是藥物遴選的關鍵。我院制訂的“新藥引進程序”明確規定:臨床科室根據臨床治療需要,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提出新藥申請。藥學部每季度安排專職臨床藥師負責新藥申請報告的整理,在生產企業提供的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找文獻,對產品的藥理、藥效、不良反應和藥物經濟學等作技術評估,尤其是與我院已有同類品種(或同成分品種)的對比資料(包括:不良反應、療效、起效時間、依從性、每療程的費用比較、相互作用風險、特色之處、文獻評價等),以幻燈片形式提交至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并在藥事會上向專家匯報、講解。

通過運用循證醫學原則,科學地認識和評價藥物,根據臨床證據對引進新藥進行初審,可以有效減少暗箱操作,使醫生在選擇藥物的問題上本著科學的態度,堅持對癥給藥,有證可循[5-8]。而藥學部在新藥引進評價及管理中始終堅持“合理合法、科學規范”原則,將醫生的臨床經驗與循證證據相結合,使得新藥的引進和評價工作有完整的程序和流程,同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避免不正當促銷手段的干擾,在新藥評審的過程中盡可能提供客觀的新藥信息;工作中產生的變化多與國家藥事管理法規的修定及國家的“醫改”政策相關,均有理有據,對于初步建立科學合理的新藥引進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我院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新藥引進、評價的制度,經實踐證明,取得良好效果,為臨床遴選新藥提供了科學、可靠、可行的決策和實施路徑,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技術支持和有力保障。

2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評價

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必然導致細菌耐藥性不斷增加,致使抗菌藥物有效性逐漸減弱或喪失[9]。運用循證醫學理論的原則與方法,我院對本機構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情況,包括品種、劑型、規格、使用量、使用療程等進行定期、系統調查與應用評價,從而獲取客觀、科學的數據資料,了解和掌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實際情況和趨勢,進行正確干預與評估,從而及時掌握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動態,找出薄弱之處,并及時將結果在醫院工作網上。

我院藥學部于每月底定期院藥事檢查結果報告、潔凈手術抗菌藥物應用監測結果分析、門診處方監測結果通報、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中藥注射劑專項檢查結果通報、小兒骨傷患者不合理用藥分析等報告,將藥事信息服務常態化、時效化、科學化。將考核結果量化,并與醫師經濟掛鉤,不斷完善量化的指標體系,從而指導臨床改進,最終將合理用藥的經驗歸納到藥事管理的范疇。既有利于控制用藥安全體系的構建,又能提升醫療安全,改進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院診療服務流程。

實踐證明,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為臨床醫師用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最大程度地杜絕“濫用抗菌藥物、無指征用藥”等不合理用藥現象,保證臨床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經濟性。

3 藥品臨床應用評價

利用證據評價一些可能出現問題的藥物療法,得到較為明確的結論以促進合理用藥,是循證醫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另一方面,臨床藥師的工作近年來也從單純地考慮臨床藥品應用到開始關注患者用藥問題的綜合方面。隨著循證醫學理念的深入,在臨床藥學工作中利用目前最佳的證據評價藥物才能為臨床提供高質量的藥學服務[10-14]。

目前,我院的臨床藥師自覺運用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藥品臨床應用評價方面的工作內容更加注重藥品臨床應用的綜合證據,主要包括:藥物療效證據的收集、整理;提供用藥咨詢;深入臨床,協助醫生制訂最佳用藥方案;針對安全、有效、經濟對藥品再評價;中醫藥臨床療效再評價體系的建立;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合理性應用,門診處方監測,小兒用藥監測等。并及時將評價結果在醫院工作網上,提醒臨床醫師,避免重復再犯。

我院臨床藥學室每月定期對不符合用藥規定的現象進行匯總和。重點對術后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時間違規、小兒骨傷患者不合理用藥、藥物應用時間過長、中藥注射劑不合理應用等相關內容進行調研、分析,將匯總結果按時,起到臨床合理用藥預警作用。

臨床合理用藥研究是以患者利益為中心的實踐研究,其特點在于臨床實踐性。如何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何保C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濟的同時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是運用循證醫學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的重要任務。循證醫學為臨床藥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論依據與方法學依據,運用循證醫學理論和方法所建立的藥物合理使用考評機制,能夠為臨床提供準確的藥物信息,規范醫院藥品管理和臨床用藥行為,提高臨床醫師合理用藥水平,從而保證臨床用藥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與此同時,可以科學、合理地減輕廣大人民群眾藥品使用的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就醫滿意度,進而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

4 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醫院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可以提高醫院藥學的管理效益,保障醫院藥學服務質量,提高藥學人員社會競爭力,加速醫藥行業之間及其與政府之間的溝通,從而推動全程化藥學服務的深入實施[15]。顯而易見,在以患者為中心,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為總體目標的藥學服務指導下,醫院藥學信息系統的構建勢在必行。

為方便醫院藥學技術人員的科研、學習,提高工作效率,藥學部結合循證醫學理論的指導原則和方法學,根據本院實際情況,建立具有動態管理功能的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包括: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藥物治療信息數據庫、藥品供應信息數據庫等。其中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能快速收集并及時報道藥品不良反應,使藥師、醫師全面、及時了解不良反應情況,避免同樣藥品、同樣不良反應的重復發生,保護更多人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藥品供應信息數據庫的特點是以物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統,圍繞藥品的流動而開展業務。通過此數據庫,可使工作人員及時了解藥品的動態變化,包括入庫、出庫、存貨等,既可以為臨床提供所需藥品,不使藥品供應中斷,又有效減少盲目進貨造成藥品積壓現象,這樣不僅可加快藥品周轉,而且可大大的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督理質量,也更加有利于安全、快速為臨床用藥提供優質服務。

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下構建的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極大地增加了臨床藥師對臨床用藥證據的收集、評價和使用,使臨床用藥更趨于“有據可依、有據可查”。

綜上,運用循證醫學理論指導醫院藥學工作,已成為我院藥物治療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循證醫學理論為臨床藥學服務提供科學的方法學,以及最佳的思想決策,對臨床藥學服務質量的提升與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院藥學工作遵循循證醫學的理論和方法學原理,在新藥引進制度、抗菌藥物合理應用、藥物臨床應用評價和藥學管理信息數據庫建設等方面不斷完善制度,探索實踐,不斷提升臨床藥學服務質量,取得了一定成績,也為我院創建“臨床研究型醫院”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16-20]。運用循證醫學的理念和方法學指導醫院臨床藥學工作,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和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虹,孟璐,淺談循證醫學在構建該院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管理體系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7):71-73.

[2] 李潔.循證醫學在臨床中藥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7):1181-1182.

[3] 嚴小峰,周權.臨床醫師在新藥引進和臨床應用評價中應注意的問題[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12):816-818.

[4] 李華,張朝利.運用循證藥學原則完善醫院新藥引進工作[J].中國醫藥導報,2007,27(4):130-131.

[5] 肖永紅.我國臨床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現狀與思考[J].中國執業藥師,2011,8(4):86-88.

[6] 詹思延.循證醫學和循證藥學實踐[J].循證藥學,2008,6(3):47-50.

[7] 韓進庭.循證醫學模式在規范用藥與降低細菌耐藥性中的應用[J].中國藥業,2012,21(5):48-49.

[8] 杜廣清,黃愛萍,史錄文.構建抗菌藥物合理使用評價體系[J].醫院藥事,2012,16(12):75-77.

[9] 李潔,張虹.運用循證醫W理論指導抗生素合理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5,12(12):165-167.

[10] 王家良,劉鳴.循證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1] 林勇,李彬,袁浩宇,等.應用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分析門診處方合理性[J].中國醫藥藥學雜志,2010,30(13):1154.

[12] 丹,張虹.循證藥學對醫院臨床中藥學研究工作的指導作用[J].中國醫院,2016,20(3):68-70.

[13] 張聰.縣級醫院臨床中藥學實踐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20(4):363-364.

[14] 張慧芬,汪天林,酈柏平,等.循證醫學在促進中醫藥學發展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8): 546-548.

[15] 李舜,吳瑋.有關藥學服務模式下藥物信息利用和管理的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5,28(6):56-57.

[16] 黃d.循證藥學在醫院開展的可行性分析[J].醫院前沿,2012,2(4):386-387.

[17] 朱偉,阮新民,陳可翼.正確認識循證醫學在中醫藥學中應用的現狀[J].中醫雜志,2006,56(5):333-335.

[18] 林振禮,陳嚴沽.循證藥學與藥品優化使用[J].中國基礎醫藥,2008,15(Z2):76.

[19] 趙建彬,陳菲菲.從文獻分析看循證藥學的發展現狀[J].中國執業藥師,2013,7(5):35-37.

第7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循證醫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臨床醫學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探索循證醫學在影像醫學教學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1 循證醫學對影像醫學教學的影響

循證醫學是在臨床科研方法學的發展和完善、最佳證據數據庫的產生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基礎上形成的,是道德準則和公理在醫學上的體現,是先進的臨床醫學模式和臨床實踐的方法論,最終目的是為了人類健康的需要[1]。循證醫學對影像醫學教學有深遠影響:促進臨床疾病醫療決策科學化和學科發展;提高臨床醫生業務素質;培養醫生發現臨床難題、關注科學發展水平的能力;加強臨床與臨床流行病學科學研究;改進臨床教學培訓水平,為培訓一支素養良好的醫學影像教師提供有力保障;為影像醫療提供可靠的科學信息,實現衛生政策決策的科學化;方便病人進行自身信息檢索,監督醫療,保障自身權益。因此,將循證醫學應用于影像醫學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影像學生樹立以證據為基礎的科學醫學觀,培養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考察學生對影像醫學和循證醫學基本原則、原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生運用所學到的循證醫學知識,獨立解決學習或醫療實習中碰到問題的能力,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

2 循證醫學對醫學影像教學的要求

2.1 循證醫學對放射科醫生自身素質的要求

由于應用信息技術和邏輯方法的查證、評估以及運用最新原始文獻的技能是循證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循證醫學在影像醫學實踐過程中,醫生自身素質非常重要。放射科醫生應把國際臨床流行病學及循證醫學創始人SACKETT對實踐循證醫學者的四項要求貫穿于影像醫學的教學工作中,使學生早期接觸和熟悉這方面的內容,可為他們在今后的醫療實踐中全面準確掌握病人病情,避免盲目、教條使用最佳證據,結合國情與病情實現影像診療的個體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循證醫學尊重權威與專家的寶貴經驗,但不把它們視為臨床實踐的惟一主要依據。循證醫學的基礎和前提是對病人準確的診斷,沒有正確的診斷,治療就無從談起,再好的證據也沒有價值。這就要求放射科醫生必須經過嚴格的基本訓練,熟練掌握循證醫學和影像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真實可靠、臨床價值高、適用性強的診療證據,以指導自己今后的醫療實踐。同時要求放射科醫學生必須進行踏實的臨床基本訓練,正確收集病史、查體和檢查結果,掌握病人的真實情況,善于發現臨床問題;注重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更新,與時俱進,以提高影像診療的準確性。

2.2 成立以醫院為中心的多單位合作的學術機構

目前全國各學術機構意識到循證醫學教學的必要性。1999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立了我國第一個循證醫學機構“循證醫學中心”。2000 年中國醫學科學院與美國合作開展循證醫學項目研究[2]。由于循證醫學涉及面廣,對研究內容常需要動態追蹤。因此循證醫學研究項目的順利開展,往往需要臨床醫生與臨床流行病學專業、醫學情報專業及統計學專業的人員共同參與,也要求科研管理工作者具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及相關的背景知識,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新的知識[3]。因此,成立以醫院為中心的多單位合作的學術機構,能促進多學科的滲透、交流和發展。

2.3 加強影像醫學教師專業培訓

循證醫學是以臨床流行病學、醫學(生物)統計學、信息技術、最佳證據信息源(數據庫)作為學科支撐和技術支撐的臨床醫學模式。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必須掌握相關學科和技術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術。為達到這一目標,可以選派中青年影像醫學教師到專門學術機構或國外學習。只有在影像醫學教師對循證醫學整套理論和方法熟稔的基礎上,才能將循證醫學的“三原則”和實踐循證醫學的“五程式”[1]融于醫學影像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高質量科學研究,并從論證強度高的臨床研究、基礎研究和診斷措施中獲得最佳證據,使學生充分領會循證醫學理念,達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目的。

3 影像醫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概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影像醫學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觀點,建立適應現代醫學教學的新模式,對提高當前影像學生臨床思考和診療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放射科醫生對循證醫學概念的融會貫通,能改變以個人臨床經驗和推論為基礎的認知方式、以病理生理學等實驗或臨床指標為評估標準的臨床實驗、以小范圍或小規模臨床研究為制定臨床指導原則的傳統醫學模式,達到去偽存真的目的。并能在傳統醫學模式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臨床實踐應以科學證據為依據,強調根據證據做出醫療決策,而證據就是當代科學研究的結果。醫學影像教學中同樣要求將醫生的個人專業與來自系統研究的科學證據相結合。

循證醫學要求放射科醫生從病人的利益出發,尊重病人的意愿,結合病人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醫療方案。

所以醫學影像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概念,是病人自身價值和愿望實現的要求,是培養具有從群體宏觀水平研究醫療決策證據能力,以及能用科學的最佳證據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醫生的要求。

醫學影像教學中引入循證醫學概念,也是最優化個體診療原則對現代醫生的要求。最優化個體治療原則是循證醫學的最大特點,即強調診斷治療方案是最適合于個人的,近期或遠期治療效果是最好的,干預措施產生的效益遠大于其危險性和成本[4]。

4 循證醫學在影像醫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4.1 循證醫學在影像醫學教學方法改進中的應用

影像醫學是影像學生的必修課。隨著生物醫學工程、計算機、微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技術的進步,醫學影像學(技術)在20世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使單純的放射診斷科室發展成為當今集診斷與治療于一體的大型臨床醫學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聲等先進影像設備用于臨床并深刻地改變著原有影像技術教育的內涵。先進的影像設備和技術對專業人員素質也相應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促進高科技技術人才以及影像醫學生與高精尖設備的有機結合,形成醫學影像學先進技術與現代化醫學影像教育管理相互配合的優勢,是當前醫學影像技術學教育的重要課題。  循證醫學和傳統醫學教育模式不同,它是在以解決臨床問題為出發點的基礎上,提出的一整套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現有的最好證據、評價和綜合分析所得證據及正確應用結果指導臨床診斷、治療和預后的理論和方法。將這些理論和方法寓于醫學影像教學中,能培養學生從被動學習到發現問題并尋找最佳科學證據以解決問題的主動學習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實驗課教學中,為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我們增加對學生自學的引導性教育和討論性教學。并建立適應開放實驗教學的“創新實驗室”,開放的時間空間、開放的實驗內容、開放的軟件資源和開放的實驗指導可激勵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獨立實驗能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思維的目的[5~7]。

所以,在實踐醫學影像教學中,運用循證醫學理念,實現實驗室開放以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資效益,而且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高質量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2 循證醫學在數字化教學中的應用

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是數字化醫院建設的重要環節。它能使學生以自主學習和遠程交互式學習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習的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因此在理論課和見習課授課過程中,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訓練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字醫學圖像可同時與解剖圖譜、臨床病史體征、實驗室資料、超聲結果、手術所見及病理圖片對照。這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授課模式,能啟發學生的橫向思維活動,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其養成科學的臨床辯證思維習慣[8,9]。所以,PACS診斷工作實際是一個“自動控制系統”,類同于循證醫學實踐的過程,即提出臨床問題、尋找證據、結果分析、系統評價后的結果再服務于臨床的全過程。

總之,循證醫學為影像醫學教育改革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是放射科醫生醫學教育發展的趨勢。循證醫學教學使學生辨別真偽的能力增強,并能運用所學得循證醫學知識客觀評價原始文獻,大大改善他們對待影像醫學專業雜志文獻的態度。為進一步提高影像醫學教學水平和質量,為培養一批適應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放射科教師,要求醫生熟練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將其理念融于相關教學中,加強同國外同行交流,提高教學效果,多方位地促進醫學影像學課程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泰相,劉關鍵. 關于循證醫學的問題與思考[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5,5(8):636640.

[2]李富軍,袁軍,姚戰鵬,等. 關于臨床科研管理引入循證醫學思維的探討[J].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05,12(2):182.

[3]陳進,李幼平,李靜. 從考試改革探索循證醫學教學方法[J]. 中國循證醫學雜志, 2005,5(7):511514.

[4]劉學禮. 循證醫學的發展及其倫理思考[J]. 醫學與社會, 2005,18(12):4951.

[5]王境生,袁力,袁聿德,等. 國內影像醫學(技術)教育現狀及對策[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05,21(9):987990.

[6]袁榮濤,李寧毅. 循證醫學——21世紀的臨床醫學[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3,39(1):119110.

[7]于建中. 淺論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教育改革[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05,41(3):272.

第8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關鍵詞] 健康管理;循證公共衛生;慢性病管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197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06-0137-03

[Abstract]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ractice in public health and the research hot spot in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eld. Through recogni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understand the common needs of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and consider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in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to provide a more favorable basis and advice 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Key words] Health management; Evidence-based public health;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pplication value

自1992年加拿大McMasterdaxue大學循證醫學工作組首次提出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至今天20余年間,循證思想日趨深入和廣泛傳播,循證醫學已逐漸發展成為一門以臨床醫學、臨床流行病學和醫學信息學相互結合的新的交叉學科, EBM的興起是從經驗性醫學向基于客觀證據為導向的當代醫學轉變的重要節點[1]。從1997年,EBM理念擴展到公共衛生領域,產生了循證公共衛生或循證衛生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EBHC)的全新概念[2]。隨著循證醫學在臨床醫學領域的發展,公共衛生工作者也逐漸意識到利用循證醫學的思想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的必要性,公共衛生領域的循證實踐應該建立有自己工作特色的理論和方法[3]。

1 循證公共衛生與循證醫學的區別

1.1 背景

任何一個學科的誕生都是在當時社會的發展需要下應運而生。從傳染病等單因素疾病到腫瘤、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多因素的慢性病,從疾病到健康再到宏觀健康管理模式,從社會-心理-生物-環境的醫學模式到醫學信息爆炸態勢,這些背景均孕育了將傳統經驗醫學上升到遵循證據的醫學科學,以嶄新的臨床思維模式來解決臨床、醫學教育、預防醫學、醫療衛生決策等諸多領域的問題。人們開始重視證據作為循證醫學的靈魂,關注臨床診療的方法、標準的安全有效性。加拿大著名流行病學家David定義循證醫學為慎重、明智、準確地應用所能得到的最佳研究證據來選擇對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4],因此研究證據、醫生臨床經驗、技能和患者的意見、意愿共同參與臨床決策是EBM的核心思想。流行病學作為方法學,提供幫助開展科學研究,生產證據和評價證據可用性的手段。發現、評價和應用當前最佳的證據來制定臨床和保健決策的實踐過程則是循證實踐(EBP,evidence based practice),有研究[5]認為這些均需要運用流行病學的眼光和思路來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的經驗與發現。目前,循證醫學的原理貫穿于各項臨床指南,臨床指南對預防醫學尤其重要,因為它不僅僅是影響各級醫生做臨床決策,還有助于告知大眾人群有效的衛生政策。

1.2 定義

循證醫學又被Q為實證醫學和證據醫學,其核心理論觀點認為所有的醫療決策都應基于現有的最好的臨床研究,同時也要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水平、患者的實際狀況以及意愿[6]。循證公共衛生是遵循現有最好證據制定公共衛生項目和宏觀衛生政策的決策模式,減少甚至消除無效的、不恰當的、昂貴的和可能有害的衛生實踐,保證公共衛生決策基于科學證據并有效實施[7]。伴隨循證醫學的演變和實踐,凡涵蓋“應用科學推理的原則(包括系統地使用資料和信息系統),合理應用行為科學的理論及項目計劃的各種模式,來制定、執行和評估有效的公共衛生項目和政策”[8],均在循證公共衛生的范疇內,可以說循證公共衛生的定義比循證醫學要更廣泛,尤其公共衛生項目旨在改善整個人群或某一高危人群的健康的結構性干預。

1.3 循證方法

循證醫學和循證公共衛生的主要區別還在于循證方法的明顯不同,針對臨床藥物和診療程序的研究通常依靠對個體進行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在科學意義上,這是最嚴謹的流行病學研究;而公共衛生干預很可能依靠橫截面研究、板試驗性研究和時間序列分析,觀察性研究,這些研究有時會缺乏比較組而影響到某些干預的證據質量。關于“循證”在公共政策制定領域中的應用,均是表達這樣一種期望,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須有據可依,最大限度地降低政策制定者的主觀隨意性。資源不足和政治的壓力是把雙刃劍,可以作為忽略證據的借口,也可以成為循證實踐的動力[9]。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隨機對照醫學臨床試驗的數量大約開展了一百萬之多,即使如此,現代醫學大多數治療的有效性仍未得到證實,相比較而言,公共衛生領域的干預有效性的研究數目遠比臨床試驗數目少。另還有區別在于人群研究從干預到結果常常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在實行干預時,公共衛生領域人員比醫學專業人員接受正規訓練(行醫執照等專業資格證書)要弱,很多沒有標準認證(很少數是在流行病學、健康教育方面接受過正規訓練),而訓練又是多樣化的。最終做出決策時,公共衛生的決策是由觀點各異的人組成的團隊做出,醫學專業的決策通常由一名醫生來決定。公共衛生和醫學的特點不同,使循證醫學、循證公共衛生在證據類型、質量、范圍、時限等方面有所不同,如:社區預防服務指南的制定者在評價干預有效性時既需要考慮研究設計,又要考慮研究執行情況;目前,減少吸煙的干預最終也許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但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來評價這個遠期終點等[10]。

總之,實施循證醫學是循證醫學的最終目標,逐漸淘汰那些無效的防治方法,減少或杜絕新的無效措施被引入醫學實踐,不斷增加醫學實踐中有效的防治措施比例,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質量和效益,實現安全、有效地醫療服務,節省寶貴的醫療衛生資源[11]。增加循證公共衛生的應用是循證公共衛生的最終目標,即使用證據進行決策,循證決策時基于可能的最佳科學證據,使用正確的理論和系統的項目計劃方法,遵循正確評價原則,開發和進行有效的干預,多層次、多學科聯合解決問題[12]。

2 慢性病管理和循證公共衛生的共同需求

卡爾?薩根(Carl Sagan):如果我們不尊重證據,我們在追求真理時就沒有什么回旋的余地。重視證據是循證公共衛生的靈魂。而當今社會,公眾和媒體對健康問題都十分關注。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來使人們達到最大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應運而生,它是一個對個體或者群體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與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并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管理。要想成功開展健康管理,很大程度上需要獲得并依賴當前疾病診斷、治療、預防方面的最佳證據,根據個體患者或人群的特征及所處的環境以及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來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這就強調了健康管理工作過程中應該以事實和證據為依據,同時注重后效評價和成本效果分析,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質量[13]。

慢性病管理或慢性病防治是健康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它包括建立健康檔案、確定與慢性病發病相關危險因素條目以及指導慢性病干預(三級預防),選擇對慢性病患者預后安全有效的干預措施,同時要通過評估慢性病患者需求、分析其成本-效益制定出最適宜的慢性病患者干預方案。整個過程都需要建立在EBM提供的科學證據基礎上,遵循EBM證實的防治最佳證據原則,重視EBM科學尋找及合理利用科學證據的思維方法來指導整個慢性病管理[14]。

3 循證公共衛生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價值及途徑

3.1 應用價值

慢性病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慢性病的管理不可能完全依據現有的科學證據來操作,因此就需要建立在注重科學證據的理念上,盡可能檢索和評價本領域內的相關證據,結合實際情況,指導慢性病管理的全過程。

在慢性病管理的公共衛生和臨床實踐中,決定何時采取何種政策或項目進行干預,何時進行干預并非一件簡單的事情。流行病學不是循證,它是致力于研究、確認與可預防的疾病及死亡相關的危險因素。在慢性病管理中增加循證公共衛生應用,可以促使我們采取適當的公共衛生行動,增強干預傾向性,最重要的是衡量影響干預決策的因素,諸如慢性病管理中危險因素與疾病因果關系的科學性,一致性、真實性、合理性等[15]。

3.2 應用途徑

3.2.1 在慢性病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健康檔案 循證的第一步就是簡明地清楚地表述將要考察和處理的問題,這里用到的循證公共衛生路徑,是系統性的方法,應當包括四個部分:流行病學數據(數據說明了什么?時間趨勢如何?是否存在高危人群等)、有P該疾病項目或政策的疑問(什么能夠解釋現有的數據?是否有有效的和經濟的干預的方法,如果不采取行動會怎樣?)、考慮解決的方案、可能出現的結果等[16]。

3.2.2 在慢性病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為患者的危險因素提供真實可靠、廉價有效的干預指導方案 循證公共衛生路徑里需要對問題進行量化,用各種率和風險監測資料來進行,同時利用系統綜述文獻、風險評估、經濟學評估這些非常有用的工具來組織整理信息,從而進一步明確描述的問題,從而確認解決問題的各種項目手段并確定重點,制定行動計劃,實施干預活動,執行后,還需要評價項目或政策執行情況,再使用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等評估工具進一步測量風險和干預有效性,來確認可能解決的問題的正確性,最終決定是否廣泛推廣應用或停止項目與政策[17]。

通過了解和認識循證公共衛生的基本原理,在開展慢性病管理研究中實踐中發現增加循證公共衛生的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醫學技術的進步為慢性病管理采取公共衛生行動提供了機遇,但更多的是挑戰。一方面,如果不增加應用循證方法,公共衛生中的循證決策就有許多潛在障礙和限制;對慢性病開展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并不等同健康管理,但它是健康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18]。通過體檢數據,我們能夠得出很多重要的科學證據,為我們的臨床診療方案和個體行為干預提供相應的科學依據。增加循證公共衛生的應用,一方面注重在慢性病管理中保存醫學記錄,為長期動態觀察,評價慢性病管理都有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如果不重視應用循證公共衛生,就不能科學、規范、有序地開展對慢性病的管理,不能很好地用科學的證據支持慢性病管理工作,開展慢性病管理研究的成果也將束之高閣,公共衛生在其中體現的益處就不能反過來轉化運用到需要的社區中去。

[參考文獻]

[1] 陳心足,胡建昆. 大數據分析與循證醫學研究:爭論與協同[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1):13-16.

[2] 王家良.循證醫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15.

[3] 蘇雪梅. 公共衛生領域中的循證醫學[J].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3,19(2):128,137.

[4] 郭清. 健康管理學概論[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0-55.

[5] Evidence-based medicine working group.Evidence-based medicine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the practice of medicine[J]. JAMA,1992,17:2420-2425.

[6] 高亞東,王祝峰,張百平,等. 循證醫學模式對腦膜瘤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及生活質量的干預效果[J]. 實用癌癥雜志,2016,31(4):677-679.

[7] 于菲菲,吳騁,馬修強,等. 循證公共衛生決策數據庫的發展現狀與展望[J]. 中國衛生統計,2013,30(3):448-450,452.

[8] 王吉耀. 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75-85.

[9] 呂筠,李立明. 循證公共政策與公共衛生改革路徑[J]. 人文雜志,2006,(1):146-151.

[10] 王建華.流行病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50-151.

[11] 李立明. 對循證醫學與循證健康管理的思考[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1,5(4):70-73.

[12] RimerBK,GlanzDK,RasbandG. Searching for evidence about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behavior interventions[J].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Behavior,2001,28(2):231-248.

[13] 陳君石,黃建始.健康管理師[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90-92.

[14] 詹思延. 循C醫學與循證保健[J]. 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3,9(5):637-640.

[15] 武留信,韓靜. 融合創新循證實踐[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2,6(2):1-3.

[16] BrissPA,ZazaS,PappaioanouM,et al. Developing an evidence-based Guide to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methods. The Task Force on Communitity Preventive Servic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00, 18(1):35-43.

[17] 羅斯 C 布朗遜、伊麗莎白 A 貝克、特里 L 里特,等. 循證公共衛生[M]. 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2:1-15.

第9篇:循證醫學在臨床中的應用范文

文章編號:1003-1383(2007)04-0437-03

中圖分類號:R 05

文獻標識碼:A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證據的臨床醫學,是把目前最好的研究證據與醫師的臨床經驗和病人的意愿三者結合來決定診療策略的過程。近十多年來,它在國際臨床醫學領域中得到迅速發展。其核心思想是醫務人員應該認真、明智、深思熟慮地運用在臨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有力的科學信息來診治病人,強調任何臨床醫學決策都建立在客觀的科學研究證據基礎上[1]。它的推廣應用使普通醫院的醫療水平也可以得較大的提高,并為病人提供更有人性化的差異服務,提高醫療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

循證醫學產生的歷史和現狀

循證醫學的思維方式已存在數個世紀[1]。最早的醫學觀察性研究見于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他提出醫學的研究結論不僅依靠合理的理論,也要依靠綜合推理的經驗。對循證思維進一步肯定見于阿拉伯醫師Avicenna(公元980~1037年)的著述,他提出動物實驗并不能證實在人體內的效果,建議應當在無并發癥的病例中進行評價,應當有兩種情況的比較和可重復性評價。在中國,第一次提到的對照試驗見于1061年的《本草圖經》,是關于評價人參藥效的試驗:“尋兩人,令其中一人服人參并奔跑,另一人未服人參也令其奔跑。未服人參者很快就氣喘吁吁。”循證醫學的哲學與科學根基在18世紀以后得到了明顯鞏固,如:英國開始對醫療衛生干預進行利大于弊的嚴格評價。1948年英國科學家開始了世界上第一次隨機對照臨床實驗,肯定了鏈霉素治療肺結核的療效[2]。接著在1955年Truelove進行了胃腸病方面首項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證實了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優于安慰劑[3]。RCT的興起使流行病學的多項理論和原則用于臨床醫學研究。根據臨床研究依據來處理病人的觀察已逐漸形成,大樣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了以前分散、個別的觀察性研究和臨床經驗總結。RCT的出現和逐步完善是循證醫學證據的主要來源。許多臨床分組資料例數少,受發生概率錯誤大小的影響而不足以獲得可靠的結論。如果把多個研究資料收集、合并后再進行統計學分析,將有助于防止小樣本導致的偏倚。1930年以后有人開發了用于合并不同研究資料的統計學技術。然而,直到1966年以后,Meta-分析的方法才被引用于醫學領域對干預效果的評價[4]。Meta-分析的資料來源全面,有清晰的搜索、收集資料的措施,是在批判和評價的基礎上收集證據,有統一的評估方法,對資料進行質量綜合而不是以往綜述中的定性估計,為臨床進一步研究和決策提供全面的文獻復習和綜合。因此,Meta-分析的結果常被用作循證醫學的證據。

由英國流行病學家Archie Cochrane在1979年提出和開展的系統綜述(systematic review)對循證醫學的開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2年他就指出,大多數的臨床醫師對于治療方面的決策,是從質量差別很大的一大堆研究結果中,隨意或根據專家意見進行選擇,有時由于一些研究的缺陷,導致選擇的方法或決策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因此呼吁全世界的研究者與臨床醫師聯合起來,各專業的專家應系統地總結和不斷更新各領域中RCT結果進行系統綜述,及時為臨床實踐提供可靠的依據[5]。20世紀80年代末以后,這方面的跨國合作對一些常見的重要疾病的某些療法作了系統綜述,它們對改變世界臨床實踐和指導臨床研究課題的方向產生了劃時代的影響,被認為是臨床醫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92年首先在英國成立了Cochrane中心,1993年成立了世界Cochrane中心協作網,幫助人們進行系統綜述,把系統綜述結果通過雜志和網絡發送給世界各地的醫師、病人和決策者,有助于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相關診治方案的最新研究進展,使循證醫學的普遍開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目前,中國的EBM尚屬于起步階段。1996年,復旦大學的王吉耀教授首次將“evidence-based medicine”翻譯為“循證醫學”。1999年3月,經國際Cochrane協作網注冊,在華西醫科大學成立了中國Cochrane中心/循證醫學中心。隨后在廣州、上海、北京、山東等地又成立了循證醫學中心。先后出版發行了《循證醫學》和《中國循證醫學》等專業期刊。很多醫院都非常重視循證醫學在科研和臨床實踐中的應用。部分醫學院校也已開設了《循證醫學》課程,傳播了有關EBM知識,積極地開展循證醫學的推廣和應用。

循證醫學的評估系統與作用

臨床醫師不能過分地相信已公開發表的論文上的某一疾病的診治方案,應該通過檢索相關的文獻,并篩選出高質量的臨床證據,進行系統的評估,總結出與特定病人或人群有相關性的結果,來決定不同病人的診治策略和措施[6]。目前根據醫學研究資料的質量和可靠程度大體分為以下五級:一級:所有隨機對照實驗(RCT)的系統評估(Systematic review或meta-分析);二級:單個大樣本隨機對照試驗;三級:對照試驗但是未隨機分組;四級: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五級:專家意見。其中一級研究資料的可靠性最高,而五級為最低級別[7]。循證醫學是建立在完善的五級證據數據庫的基礎上,并結合臨床實際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適合(對于患者、醫院、醫師等各方面)的治療手段。而且在今后的醫學發展中,這些數據庫可以不斷地循環更新、不斷地擴大,將更有利于對病人的治療。EBM的作用在于:①更有效的利用資源,促進臨床醫療決策科學化,避免誤診誤治、浪費資源[8]。因為通過對大量文獻的整理檢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提高醫療質量和效益;②更好地使治療服務個體化[9]。大多數研究選取的病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其研究結果也最適用于具有類似特點的病人個體。這樣可以使醫務人員根據病人的健康狀態提供特定的醫學治療,使醫療資源更有效的分配利用,這樣可為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準確的理論指導。③提高臨床醫生對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使其在使用資料方面更加嚴格[10]。因為EBM就是可以大量地借鑒有效的醫療文獻,并可以通過分級篩選,系統地評定并揀選具有最可靠的治療操作方案。④使臨床醫生不斷地更新醫學知識,與時俱進,提高業務水平。要隨時掌握最先進的醫學,才能提高判斷力,從而作出正確的處理決策。⑤醫療安全的需要。醫療是高風險的職業,要采用EBM醫療策略,醫師首先在對大量資料進行分析之后,結合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判斷,再實施相應的治療。這一過程是嚴格以事實為依據的,因為EBM的基礎就是治療措施的可靠分級,所以在規范日趨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采取最有效可靠的治療辦法,將是醫師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有力舉措。

循證醫學的臨床實踐

EBM最大的特性就是五級可靠證據的分類,醫師在對患者治療之前,應對上述的五類醫學治療資料有較好的了解和評價:①通過網絡上或期刊閱讀有關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掌握本專業最新的醫學成果;②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虛心向專家請教,和其他醫師交流、探討病例的處理意見;③在接診病人時,通過采集病史和檢查,根據病情特點和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④運用自己掌握的EBM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制定出最佳的診治方案供病人或其家屬選擇;⑤遇到疑難病例,要把解決的問題拿到EBM證據庫中檢索,查到相關文獻,找出與該特定患者相符合的最佳診治措施。在該過程中,要求醫師有較高的醫學水平及判斷力,現有的EBM資源一般不可能和患者的資料一模一樣,不能一廂情愿把患者的情況硬套在某份文獻證據上。在將某一措施用于具體指導病人治療時,必須有充分的證據,并做綜合分析后才能選取最佳方案,同時要考慮治療方案對病人的適用性和可行性,也要考慮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療效和副作用等等。在后續的考慮中,有時候會原先確認的治療措施而選用一個級別較低的治療辦法。但最終的目標都要達到“認真、明確與合理應用現有最好的證據,來決定對具體病人的治療”。不能總是表現醫師的最高水平,而是讓患者得到其可以接受的最好的治療[12]。比如兩個患者得到同一種病,有兩種藥物都可以治療,一個效果快一些,快的價格則很貴,一個慢一些,慢的價格就較便宜,當然兩種藥物都可以治好病。這時候醫師必須依照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來選取,這樣才是患者獲得的最佳治療。有一個循證醫學在臨床應用的典型案例,即一位老年女性病人由于突然意識障礙4小時入院。經檢查診斷為急性腦梗死。根據循證醫學的資料,發生在3~6小時之內的腦梗死有溶栓治療指征,醫生除了告訴家屬這些治療方法的好處外,還要解釋使用這些方法的風險。目前的系統評價顯示,溶栓治療組致死性顱內出血較未溶栓組增加4倍,癥狀性顱內出血增加3倍,近期病死率增高約1/3。但是6個小時內使用溶栓治療者死亡或殘廢的危險降低17%,3小時內溶栓似乎更有效。得出的結論是溶栓組早期死亡和顱內出血的風險增加,但這些風險可被存活者殘廢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于結果來自系統評價,屬于高級別的證據,認為該評論是具有最可靠的依據,醫生就可以將這些結論告訴病人家屬,結合本病例,患者為老年,而且發病就有意識障礙,溶栓治療導致早期顱內出血的風險很大,如果家屬不愿冒此風險以獲得降低遠期殘廢率的效益,可以考慮不溶栓治療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對癥支持、防止并發癥等措施,這種處理也可能更有利于病人[13]。

循證醫學注意的問題和應用前景

目前在臨床實踐中應用循證醫學值得注意如下幾個問題:①循證醫學把專家的意見放在最低的級別,不等于否定專家的意見[14]。專家的意見是前述4個級別證據的基石。通過對專家治療好的病例,整理升級后成為四級的無對照的系列病例觀察,一些研究機構依據四級的分析提取治療措施,開展三級、乃至二級的對照實驗,最后通過RCT的系統評估,試驗結果文獻升級為一級證據。從證據發展來看,RCT評估其實是對專家意見的匯總篩選后的證明。②Cochrance系統評估屬于循證醫學中最高質量的證據[14,6]。因為它是由權威的統計學、流行病學和臨床專家領導方法學研究,有不斷更新的統一工作手冊,各專業評價組編輯部結合專業實際制訂的方法學,有完善的系統評價培訓體系。③如何在沒有最佳證據存在時作出臨床決定。沒有最佳證據不等于沒有有效的證據,若當前尚無隨機對照試驗等高質量證據時,可依次參考級別較低的有效證據或經驗處理病人,總之要應用當前可獲得的最佳證據,一旦高級別的證據發表,就應該及時使用新證據[14]。④循證醫學并不提倡來了患者之后才去尋找有關的治療方案。醫師平時就應該經常學習掌握相關領域的最新醫學動態,否則只是臨陣磨槍,有時候會錯過最佳治療期而耽誤患者的有效治療[14]。循證醫學建立在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結果基礎上,同時也注重結合醫生個人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目的是解決臨床實際問題,是醫學發展的目標。今后的臨床試驗將更趨國際化、多中心、大規模,多采用隨機、雙盲、對照的研究方法,試驗設計嚴謹、科學,結果令人信服,使之更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目前的互聯網及電子計算機的應用,可以更有效的把循證醫學的優勢發揮出來。以前只有一些比較大的醫院在治療上可以享有更廣泛的醫學證據資料,現在普通醫院通過互聯網也可以檢索到大量的醫學資料,從而可以較好的開展循證醫學。循證醫學大規模應用的時代即將來臨,經驗醫學向EBM的轉變將是21世紀臨床醫學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臨床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循證醫學與臨床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1-2.

[2]A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vestigation.Streptomyci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Br Med J,1948,770-782.

[3]Truelive SC,Witts LJ.Cortisone in ulcerative colitis.Final report on a threapeutic trial[J].Br Med J,1955,1041-1048.

[4]Solari ME,Wheatley D.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everal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Trials Journal,1966,3:537-545.

[5]Cochrane AL.Archie Cochrane in his own words.Selections arrange from his 1972istroduction to“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random reflections on the health services”[J].Chinical Trials Journal,1989,10(4):428-433.

[6]劉學禮.循證醫學的發展及其倫理思考[J].醫學與社會,2005,12(18):49-51.

[7]何成奇.循證醫學的發展與臨床醫學[J].中國臨床康復,2003,2(25):542-543.

[8]王家良.循證醫學與臨床醫學[J].華西醫學,2001,16(4):381-382.

[9]孫新平,張安平,朱宗迅,等.循證醫學在外科應用的優點及收集證據的方法[J].人民軍醫,2003,8(46):479-481.

[10]應月強,史良會.循證醫學在臨床實踐中的意義[J].皖南醫學學院學報,2002,21(1):4-5.

[11]張金鐘.循證醫學在醫學科學化進程中的作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0,16(6):337-339.

[12]曾 智,余 敏,楊 鳴,等.循證醫學-臨床醫學發展的新趨勢[J].臨床薈萃,2006,27(5):240-241.

[13]張燁屏.循證醫學在心血管疾病治療中的作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4):251-252.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国产小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 国产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 欧美成人区| 国产乱人伦av在线麻豆a| 窝窝午夜理论片影院| 女同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男女xx00视频福利| 日韩精品成人无码专区免费|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乱码| 91原创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不收费| 国产亚洲AV天天夜夜无码| 国产又大又粗又爽的毛片|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二区二区| 久久亚洲国产中v天仙www| 亚洲Av无码专区尤物| 男人用嘴添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性色|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我把护士日出水了视频90分钟| 一本大道久久东京热无码av|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黄网站色视频免费观看| 婷婷色综合成人成人网小说| 亚洲AV专区一专区二专区三| 日产精品一卡2卡三卡4乱码| 亚洲秘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