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育;調查

一、調查背景及對象

(一)調查背景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生長發育時期,青春期的生理健康、心靈健康、行為規范等都直接決定著人一生的發展。因此青春期是決定人的一生發展方向的重要時期。

2.2016年3月,縣內一初中學生因不懂月經的生理衛生知識,又羞于跟老師、父母交流而失去了年輕的生命。

3.由分管副縣長牽頭,聯合教育、衛生等單位,全縣欣起抓實青春期健康教育進課堂熱潮。

(二)調查目的

1.通過對正值青春期的初中學生調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對男女生殖器官的認識,正確處理與異性的關系,樹立正確的性價值觀。

2.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并根據已有知識結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有的放矢地將青春期健康教育融入課堂。

(三)調查時間

2016年12月26日至12月30日,共5天

(四)調查地點

思南縣思林初級民族中學

(五)調查對象

7―9年級12個教學班的615名學生

二、調查過程及獲得信息情況

通過圍繞以下七項內容與來自思林中學12個教學班的615名學生交流,獲取信息統計如下:

三、結論分析及建議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學生急切渴望獲取生理、心理健康知識,但他們又羞于跟父母、老師發問,僅僅是與要好的朋友、同學進行有限的交流,而他們的有限知識來源主要依靠的是網絡,這就使他們很容易進入黃色網站,對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成人感”的突出,對異性的好奇心理,性意識的萌動,加之身體上突如其來的第二性征變化,都讓處于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始料不及,因此在初中生的課堂中適當地滲透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四、抓實措施及方法

根據調查情況,結合縣教育局、縣衛計局文件精神。思林中學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并取得成效。

一是開展好教師二級培訓,由到縣局參加培訓的教師對全校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二是利用班會課開展主題班會活動,組織學生觀看相關視頻,用生動、直觀的事例教育學生。三是由生物教師牽頭,確立青春期健康教育專項課題,開展青春期教育進學校課題研究。四是舉行學生手抄報比賽,對優秀作品進行表彰并在學校展板中展出。五是開展青春期健康小論文競賽,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感想。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收獲到了很多的青春感悟和認識,為他們安全地度過美好而煩惱的青春期指明了方向,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五、活動圖片(部分)

⒖嘉南祝

[1]浙江省青田縣船小:洪毓楨.《淺談心理健康教育進英語課堂教學體會》,2013.01.

[2]顧維紅,曹瑩文.《心理班會:中學心理教育進課堂的新思路》,江蘇教育?心理健康10/2016.

[3]北京市華夏女子中學:苗世榮.《少女課堂與女學生健康成長》.

[4]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華光中學:劉佳武.《優化體育課堂對“待進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考試》周刊2008年第31期.

第2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一、提前重視學生的生理衛生教育

由于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種傳媒的影響,青少年青春期性成熟比過去提前了一到兩年。這樣,以前大多出現在初中階段的生理變化現象,現在已經提前到小學階段。青春期的生理發展對心理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其生理發育與心理發育并不同步。小學五六年級階段,是開始進行生理衛生教育的關鍵時期。

1、課堂是向學生進行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徑

雖然青少年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和機能已基本完善,但神經活動對行為的調節控制作用不強,表現出易沖動、不善自制等特點。他們分不清友誼與愛情的區別,容易分心,出現早戀現象。教師要利用課堂這一教育渠道,正確地引導和教育,讓學生正確對待兩性關系,正確看待異往,樹立正確的性心理、性道德觀念,提高思想認識,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在日常班級工作中融入生理衛生教育。班主任老師既是學生的良師,也是他們的益友,平時與學生接觸最多,也最了解學生狀況。班主任應該正視男女學生的生理差異,利用班會、座談會、個別交流等,培養學生自尊自愛,指導學生在異往中應有的態度和方式,樹立正確的友誼觀、異性觀,使同學友愛相處、情緒穩定,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

3、家庭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堅實后盾。每個學生都是在父母的細心撫養下長大的,家長與孩子血濃于水。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喜悅、不惑都會與其父母訴說,父母也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是,更多的家長只專注于學生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生理健康。青春期正是學生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性成熟的生理變化帶來的心理沖擊)。處于懵懂時期的學生好奇心強,迫切想要了解自身的變化。這時候,就需要有人及時地給予正確的指導,讓他們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生理變化,從而正確對待,健康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學生關系最密切。每個家長除了關心學生的學習外,更應該密切注視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的每一絲細微變化,并進行正面、嚴肅、科學的生理衛生早教育,促使學生在緊張有序的學習之余,合理地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心理,避免誤入歧途。

二、常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創造健康教育環境,避免學生經常性地陷入危機狀態,維持其心理的平和、積極、順暢,對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至關重要的。比如:切實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和家長應采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

2、寬容與約束都重要

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的失敗往往是因為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是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快樂的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的,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悅、幸福的人生的基礎是從鼓勵與表揚開始的。

3、家校密切配合

家長是兒童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家校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進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保證。可以通過“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開辦“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做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使家長對其有更深的認識。通過“家校聯系欄”向家長介紹近期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與操作方法,使他們主動地配合學校的教育。通過“家訪”,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真實表現,對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指導家長掌握教育小學生的科學方法。教師與家長通過面對面的有針對性的探討,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鞏固和促進小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

4、要堅持發展優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第3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品德形成、人格發展和社會適應,而且影響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小學生升入初中后,學習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學習負擔日益加重,學習中各種矛盾和競爭加劇,學習的心理壓力不斷增加,這些問題若沒有得到解決,許多中學生便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從而成為阻礙其學習的障礙。我們認為,初中學習成績差生增多,其中,心理健康問題是造成學習困難與成績落后的一個重要的內部原因。因此,調查當前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就可以從這方面去分析學習的障礙,進而研究如何幫助他們消除障礙,提高學習成績。

研究目的是:1.研究當前初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成績優生與成績差生、男女學生、初中各年級學生之間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否存在差異;從心理健康問題方面去分析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從而探討解決的辦法與改進措施;2.初中是基礎素質教育,心理健康狀況是學生素質水平的重要表現。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研究初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有助于引起學校、家庭、社會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有助于中學貫徹《教育改革發展綱要》,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

二、研究方法

關于心理健康問題的方面和范圍,至今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我們采用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教授主持的對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了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制定出了中國常模,適用于我國中小學生。該測驗主要診斷學生的情緒困擾和適應不良,全量表由八個內容量表構成:(1)學習焦慮,(2)對人焦慮,(3)孤獨傾向,(4)自責傾向,(5)過敏傾向,(6)身體癥狀,(7)恐怖傾向,(8)沖動傾向。該測驗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我們嚴格按照測驗實施的要求和程序,對兩所中學初中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在同一時間進行團體測驗,時間為45分鐘。剔除廢卷,有效實測人數為955人,其中初一149人,初二389人,初三417人。我們先統計出每個內容量表的原始分,然后根據常模將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據此確定學生在某方面是否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三、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城市初中學生中有一項或一項以上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311人,占32.36%。與近幾年其它類似研究相比較,有上升的趨向。表明初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普遍存在,必須引起重視。這些情緒困擾與適應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必然會妨礙學生的學習,成為學生學習困難和成績不良的內部原因。

1、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其身心發展特點有關,也與社會、家庭影響有關

初中生的年齡大致在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稱為少年期。這是一個從童年向青年的過渡期。由于身心 的迅速發展,產生了成人感,進入了人生的“心理斷乳期”,即在心理上擺脫家長與成人的監控走向獨立自主 的時期,又稱“反抗期”或“抗爭期”。這個時期的發展充滿復雜的矛盾與沖突:如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渴望理解與閉鎖心理的矛盾,身心迅速發展與人格發展遲緩的矛盾,活動能量增強與自控力弱的矛盾等等。所以,又稱發展的“困難期”和“危機期”。

初中生很容易出現情緒困擾與適應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少心理學家都認為12歲至14歲是情感發展困難、最令人操心的年齡階段。“少年在發現自己性征時,從各方面對它進行研究,任何其他年齡都不像12~15歲那樣表現出大量的、不正常的、近乎病態的。”他們的情感具有極高的情緒興奮性、緊張性與強烈的沖動性及波動性。他們的個性處于“動蕩”之中,極不穩定。其中,初中二年級學生又是身心發展與心理沖突尤其加劇的年齡,是初中階段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倘若教育影響不當,最容易出現情緒困擾與適應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因而,初二往往是初中最難管教的年級,這個年級最容易出現“亂班”。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社會、家庭影響、學校教育有關。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意識形態、社 會文化背景、社區環境、社會經濟地位等社會因素有關。家庭結構、家庭人際關系、家長素質、家庭教育態度 與方式等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初中生進入“心理斷乳期”,欲擺脫家長的束縛而抗爭。而許多家長卻并不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變化。于是,家長的管教與孩子的反抗之間的矛盾沖突加劇。這是許多初中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值得重視的是,當前部分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存在問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嚴重,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疲勞不堪,有的教師不了解初中生心理變化特點,教育態度不好,教法失當,師生關系緊張,造成學生過重心理負擔,這些也是影響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國外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冷酷、刻板和專橫的教師的那個班出現的欺騙最多,而友好的、民主的課堂則欺騙較少”。“著迷于分數的教師常常會使學生產生激惹、妒嫉、身心相關性疾病和疲倦”。

2、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學習成績的關系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學生人格的發展、品德的形成,而且影響其學習成績和智力開發。但是,許多人卻不太重視后一點。心理研究表明,“心理健康與學習中的成功是極其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心理不健康則是有效學習的障礙。學生的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本次測驗中,成績差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成績優生要多。說明心理健康問題是影響其成績差的一個重要因素。可見,要轉化成績差生。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了解并解決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

3、初中男女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差異,與其身心發展上的不同特點有關

在生理發展上,初中學生進入青春發育期。他們的身體發育處于第二次“生長高峰”期。女生進入這一生長高峰期的時間大約比男生早兩年左右,約從9~11、12歲,男生約從11~14、15歲。初中生還處于性生理、心理迅速發育的時期,而初中女生的第二性征的出現,性生理的發育大約比男生要早1~2年。大約女孩11、12歲,男孩13、14歲。女生開始青春期的突增階段早于男生。這種生理發育上的差異、再加上社會上男女差異的文化傳統習俗的影響,就使得初中女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據調查,女生初潮來臨時,由于毫無思想準備,常常心煩意亂,驚慌失措。如果再受到一些錯誤認識的影響,更容易產生各種消極情緒。例如,認為月經是難為情的事,便會產生羞愧情緒。一項調查表明,約有67.1%的女生對月經初潮有各種不同的消極情緒反應。

四、結論

1.初中學生在情緒困擾和適應不良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必須在初中大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2.成績優差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出差異。成績差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心理健康狀況是影響初中生學習的重要因素。轉化成績差生,必須了解和解決他們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

3.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出性別差異。女生在恐怖傾向、身體癥狀、學習焦慮方面比男生突出。

4.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出年級差異。初中二學生在沖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身體癥狀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初一、初三學生突出。學習焦慮表現出隨年級上升而增加的趨勢,自責傾向則隨年級升高而下降。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家麟著《學校心理衛生學》教育科學出版社1991年。

第4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附表格]

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他們所面臨的內外壓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壓力已超過了他們所能負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紛擾的、不利的、危機重重的后果。國內有些調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和適應不良的學生所占比例較高。那么,當前**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如何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們開展了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以期了解當前**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縣各中學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對策性建議,也供教育行政部門和其他人士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采取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初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初一學生108人,初二學生121人,初三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于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采用華東師范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于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每個題項后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范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說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范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于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于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于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于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于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于異常焦慮)。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8分以上)所占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為:學習焦慮(57.8,384人)、身體癥狀(22.3,148人)、過敏傾向(19.4,130)、自責傾向(17.5,116人)、對人焦慮(9.5,61人)、恐怖傾向(6.5,43人)、沖動傾向(4.4,29人)、孤獨傾向(2.3,15人)。 表1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對人孤獨自責過敏身體恐怖沖動總焦慮 焦慮焦慮傾向傾向傾向癥狀傾向傾向傾向 平均分8.024.662.765.395.625.343.343.2338.40 標準差2.852.112.062.172.152.812.542.2312.36 檢出率57.89.22.317.519.422.36.54.41.66 在被調查的664名學生中,41.41的學生(275人)分數在35分以下,說明這部分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好的;分數在35分-65分之間的學生有378人,占所有被測學生的56.93,這部分學生處于中等焦慮水平,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對其進行心理健康的一般指導和教育;分數在65分以上的學生11人,占被測學生數的1.66,處于高焦慮水平,屬于心理不健康的人群,對于這些總焦慮傾向較強、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需要制訂特別的個別輔導計劃,要重點輔導。 2、不同性別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縣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極其顯著的性別差異。從表2可以看出,除了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外,其余六個分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上都是女生高于男生,而且都達到了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個說明女生的總體焦慮程度要高于男 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報告[附表格]第2頁

生。 表2不同性別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男生(n=309)女生(n=355)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7.422.998.552.61-5.1670.000 對人焦慮4.292.194.971.99-4.1890.000 孤獨傾向2.782.142.741.990.2810.779 自責傾向4.992.115.732.17-4.4320.000 過敏傾向5.342.195.872.09-3.1750.002 身體癥狀4.953.045.682.55-3.3800.001 恐怖傾向2.802.463.812.53-5.2260.000 沖動傾向3.082.323.372.14-1.6680.096 總量表35.6813.0740.7611.19-5.3870.000 說明:在這里n表示被調查的個體數目;M表示平均數;SD表示標準差;T值是兩個數字相比的一個比值;P值表示顯著性,如果P值小于0.05,那么說明相比的兩個數字存在差異,下同。 3、不同年齡段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發現,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以及全量表的得分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經過比較得知,初中生在這四個分量表和全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高中生。由此可見,高中生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要好于初中生。具體比較可見表3 表3不同年齡段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初中生(n=378)高中生(n=284)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8.432.777.492.874.2650.000 對人焦慮4.972.144.251.204.3850.000 孤獨傾向2.832.112.661.991.0680.286 自責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過敏傾向5.702.075.522.561.0160.310 身體癥狀5.522.885.112.701.8500.065 恐怖傾向3.512.563.122.511.9680.049 沖動傾向3.352.293.082.141.5270.127 總量表39.9812.1436.3012.353.8280.000 同時,對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的學生進行方差分析后發現,各個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身體癥狀以及全量表上存在差異。經事后檢驗發現,在學習焦慮方面,初三學生要顯著高于高一、高二、高三以及初一的學生;在對人焦慮方面高一、高二的學生要顯著高于初三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初一學生要顯著高于高一、高三的學生;在身體癥狀方面,初三學生要高于各個年級的學生,但是不存在顯著差異;在總量表上,初三的學生要高于高一、高二的學生,初一學生要高于高一學生。由此我們也不難發現初三時期是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的多發期。 4、不同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表4不同學校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梅中(n=119)二中(n=138)云職(n=136)三中(n=121)云中(n=150) MSDMSDMSDMSDMSD 學習焦慮8.382.568.412.837.712.878.502.917.292.86 對人焦慮4.562.035.002.064.332.055.322.304.171.96 孤獨傾向3.061.932.432.082.631.903.072.272.692.08 自責傾向5.802.205.452.065.462.255.832.064.572.07 過敏傾向5.772.035.622.035.602.205.712.175.452.32 身體癥狀5.532.525.473.165.132.605.562.905.092.79 恐怖傾向4.112.643.102.463.152.543.382.513.092.50 沖動傾向3.532.173.092.203.002.273.452.473.152.02 總量表40.7411.6638.5711.5637.1812.6140.8313.1535.5112.10 對數據的統計后發現,不同學校的學生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可見表4。 對五個不同學校的學生在各個量表以及總量表的得分進行方差分析可知,五個學校在學習焦慮(F=4.98,P<0.01=、對人焦慮(F=6.98,P<0.001=、自責傾向(F=7.94,P<0.001=、恐怖傾向(F=3.65,P<0.01=以及總量表(F=4.72,P<0.01=上存在差異。經過事后比較發現:在學習焦慮上,云中的學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對人焦慮方面,云中的學生要好于二中、三中的學生,而職高的學生也要好于三中的學生;在自責傾向方面,云中的學生要好于梅中、二中、三中和職高的學生,而其他幾個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在恐怖傾向方面,云中的學生要好于梅中的學生;而在總量表上,也是云中的學生要好于梅中和三中的學生,而其他學校之間則不存在差異。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比較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53位畬族學生的問卷(占了所有被調查學生的8),并對畬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比較,具體可見表5。 表3不同民族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以及全量表上的得分差異比較 漢族(n=611)畬族(n=53)T值P值 MSDMSD 學習焦慮8.002.648.252.64-0.5900.556 對人焦慮4.662.124.682.03-0.0780.938 孤獨傾向2.782.092.551.670.7800.436 自責傾向5.682.115.002.204.0580.000 過敏傾向5.602.155.922.13-1.0670.286 身體癥狀5.352.825.302.770.1120.911 恐怖傾向3.402.572.622.072.1430.032 沖動傾向3.222.183.422.71-0.6240.533 總量表38.4212.4738.1711.040.1410.888 從上表可以得知,漢族學生和畬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方面存在差距,漢族學生在該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畬族的學生。這說明漢族學生對某些日常事物的恐懼感要強于畬族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畬族學生的樣本不足所引起的無差異的假象,這個有待今后的研究進一步證實。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縣中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調查顯示,目前**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總體狀況一般,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1.41處于低焦慮水平,而有56.93處于中等焦慮水平,而有1.66處于異常焦慮狀態,由此可見**縣中學生當前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于存在中等焦慮傾向的學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十分需要通過學校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幫助,若焦慮異常得不到及時解決,就可能會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此外,對于處于異常焦慮傾向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是處于心理不健康的群體,總體焦慮傾向較強、焦慮范圍較廣,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進行心理治療,這部分學生不容忽視。 2、男女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男女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女生總體不如男生,這個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結果相似。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以及總量表上的得分都顯著高于男生。 造成兩性差異的原因首先是社會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對自己的期望,失敗的歸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國外有學者研究發現,男女生對成敗歸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將自己的成敗歸因于運氣,而把失敗歸因于自己的運氣;而男性則更多的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將失敗歸因于任務艱難。這種歸因導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異,而這種差異顯然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專業有決定的影響。而且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個弱者的形象,學習成績不好認為是性別差異造成的,認為男生天生比女生聰明,而沒有從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別是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對婦女的歧視都嚴重地挫傷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進取心,制約著女生各方面的發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識的萌生比男生約早一年的時間,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現得更早,更明顯,他們變得易害羞、難為情,而且青春期的發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對勝利的變化和月經的來臨有一種神秘感和恐懼感,所以常處于焦慮不安中,有時莫名其妙的緊張,特別是在與人交往時尤為突出,于是產生了對人焦慮。 男生在孤獨傾向和沖動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差異的水平。這個可能與男生的性格有關,人們在教育過程中賦予男生的形象是生來就剛強,為此在感情上不輕易外露自己,長此以往心中苦悶無處訴說,產生孤獨感,而女生較男生更喜歡找人傾訴,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沖動傾向方面,可能與男生更多地表現出攻擊、多動和違紀等外向行為有關。 綜上所述,加強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授和心理輔導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3、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初三年級在各個年級中問題最多,是心理問題的多發期。這主要因為,初中三年級的學生正值青春的高峰期,在生理上,他們已基本上發育成熟,在心理上,初中三年級學生的智力發展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發展使他們的某些觀點或看法很深刻。基于以上兩方面的發展原因,初三學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漸形成并有著極強的自我意識,他們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設計,但由于對自我形象過度敏感,他們過于著重別人對自己的外在評價和成敗得失的評價,以至于產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責等。 同時,初三學生面臨中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遭遇的學習上的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心理危機,使得個體的心理狀態具有高度的不穩定性和不平衡性,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成就動機模式的確立,并由此影響其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一步影響個體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發展。 4、不同學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分析 由調查結果可知,總體上,云中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相對于其他幾個學校較好。這個可能是因為**中學和其他幾個學校相比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學生的心理輔導。 5、不同民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的分析 由研究可知,此次被調查的漢族和畬族學生只是在恐怖傾向上存在差異,漢族學生要高于畬族學生。這個可能是由于當前的家長給予子女的教育多是保護型的,使他們缺乏性格上的各種鍛煉,依賴性和獨立性都比較差,所以成長過程中一旦失去成人的幫助就感到不安和沒有著落。恐怖傾向的產生大多與家庭的過分保護有直接關系。 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既涉及到學校和家庭,也包括社會環境。就學校因素來說,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升學率仍然是衡量學校和教師好壞的標準,只顧考試課程而隨意增加超越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取消或削弱非考試科目的現象大量存在,加上少數教師自身人格偏異及不健康的教學行為,都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消極影響;就家庭因素來說,一些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普遍過高。他們或者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愿望的工具,主觀地給孩子確立一個理想的目標;或者把孩子奉為“上帝”,使孩子擁有無限的權利。孩子往往不能自己把握自己,而且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就社會來說,功利主義的主導性傾向和大眾傳媒的消極因素,使青少年處于一種無所適從和復雜多變的社會中,他們要面臨升學、就業、交友、休閑等各種生活壓力,特別是性生理的早熟和非正常發展的性心理之間的矛盾,導致產生心理不適應,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不協調。需要指出的是,中學生在沖動、自責、過敏、恐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其原因主要還是來自對學習、對考試的一種焦慮反應,中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困擾,仍然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幾點建議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工作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我們更加應該重視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根據我們調查分析發現,改善和提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實效,為此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一)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長要注意兒童早期人格的培養 許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現的各種心理障礙,大多是兒童早期教育和社會交往帶來的精神發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剝奪、童年的經歷有時甚至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體驗。如果在人生早期(一般指0-6歲)得到適應最佳教育將會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家長要加強兒童早期的獨立性和自制力的訓練,要抓住這一時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開發或優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長還應經常調整自己對子女的期望,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好,家長只有設法使自己的主觀愿望與孩子的客觀實際相一致,同時在實現期望過程中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對原有期望進行調整,才能減輕孩子的壓力。應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這樣才能較好地運用符合子女身心發展實際的科學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實效。 2、讓子女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我國自古以來,提倡在家長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讓子女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的育人方法。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說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視在實踐活動中培育良好的品德習慣。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應該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從中得到鍛煉,并幫助子女從實踐中總結經驗。 3、家長要重視家庭環境的優化 家庭環境的優化不僅應體現在為子女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文化氣氛;還應體現在家長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長樂觀向上的情緒和刻苦學習、努力工作的實踐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影響。對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為表現,家長及時給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勵、強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顏元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指出表揚的效果優于批評,因此在教育中,要減少斥責和限制,多給以“表揚”和“承認”的機會,以提高其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為了幫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糾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為和品德,可以適當采取不損害孩子身心為比標準的懲罰。原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子女,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用簡單的手腕來應付,是無濟于事的。”為此,家長應了解有關教育以及兒童心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切實擔負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改善學校教育工作 1、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教育忽視學生的個性特點,機械地按照預設的一套模式向學生強行灌輸,使學生處于一種消極被動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這個不僅使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且抹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應將中學生由升學為中心的應試教育轉向以提高素質為核心的教育軌道上來,它有助于中小學教育走出狂熱追逐高分、升學競爭愈演愈烈的誤區,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痼疾,把開發人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根本目的和最終任務,才能在教育內部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發生。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教育要糾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傾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學校正常的教學中去。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他助到自助,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可以采取宣傳普及心理學常識(通過上心理輔導活動課和講座的形式等)、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以及推廣集體輔導、朋輩輔導的形式,從根本上增強學生心理上的自我調節能力,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獲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進行矯治。 3、加強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一定要講究實效、慎重、科學,并注意把握時機。根據上海等地對中學生進行性教育的經驗,初二年級是性教育的關鍵期,從這是開始系統地對他們進行有關方面的教育,并將這種教育有計劃的延伸到高中階段,是十分重要的。 4、著力提高教師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 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知識的學習,通過講座、討論、宣傳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和教育先進工作者介紹符號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經驗,提高教師的育人水平,以便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軟環境。 5、重視家校溝通的途徑 建立家庭和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家庭教育環境,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發展,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積極相互配合,將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學校要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改善家庭環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和教育子女,這樣有利于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和心理素質的提高。 6、重視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為學生健康發展提供機會和條件。課余時間參加業余活動,有利于中學生多種才能的發揮,豐富精神世界,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使生活更有樂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鍛煉,多種需要得到豐富,心理緊張得到緩解。其結果是進一步提高中學生腦力、體力的效率,改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三)積極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于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煉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沖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御行為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脫“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于緊張學習階段的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復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第5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心理障礙 成因 調控 

        在體育教學中,心理過程始終伴隨著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心理矛盾隨客觀情況變化而變化,雖然表現形式不一,但仍有規律可循,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調節好學生的心理狀態,消除其心理上的障礙,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不僅要了解學生在體育過程中的心理衛生問題,還應掌握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心理障礙的成因,以便遵循體育心理健康規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措施來提高心理品質,排除心理障礙的影響和干擾。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時象。

        以濱州市濱城區第二中學2008級學生6個班,共320名男、女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2.研究方法。

        (1)采用調查分析法、資料文獻法、數據統計法。 

        (2)問卷調查情況。將學生分班集中起來,先講解填表內容和注意事項,讓學生認真、如實地填寫后當場交表。為消除顧慮,一律不填姓名。發放問卷320份,全部回收且均有效。 

        二、研究結果的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復雜多樣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有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全面分析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根源之所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是體育工作者一項新的教育任務。針對學生對體育課態度體驗分析,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引發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輕視體育課。調查結果表明,學習體育課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完成考試,認為體育課不是主課,只要及格就行,而應當認真學好其他文化課的不良心態,占被調查人數的54.4%。擔心參加體育鍛煉會耽誤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效果,從而輕視體育課。學生進人高中學校后,主要是為了考大學,由于這種思想和心態的根深蒂固,因此大都應付體育課考試,出現故意請假,無故缺席,情緒不高,不愿主動去練,練習效果不好等輕視體育課的不良心理狀態。 

        (2)厭學體育課。認為教學內容陳舊、枯燥、乏味,缺乏新鮮感,不喜歡上體育課,并把上體育課作為一種心理負擔,占被調查人數的59.8%。首先,高中體育課的內容與初中、小學的內容基本相似。教學中教師統得過死的軍訓式教學,枯燥的講解、示范、練習,單調的教材教法,因而導致一部分學生不愿去上體育課。其次,部分學生體形較胖或較瘦,性格內向,體育基礎、身體素質又差因而產生自卑心理。他們在體育課上過分擔憂具有一定難度技術和競賽性的練習,害怕練習不好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鄙視,因而厭學體育課。 

        (3)恐懼、厭倦耐力跑。耐力跑教學中,產生恐懼、焦慮心理,占被調查人數的85.2%。其一是由于耐力跑多數是在跑道上進行練習,這樣一圈接一圈周而復始地在跑道上進行單調動作的頻繁練習,極易使學生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在心理上對耐力跑練習產生恐懼與厭煩情緒,由此而使運動興趣下降。其二是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普遍嬌生慣養,心理脆弱,學生吃苦耐勞精神日趨減弱,對耐力跑這樣一種枯燥的訓練內容必然產生一種回避心理。 

        (4)人際關系不協調。在調查中有38.5%的學生人際關系不協調,不能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現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普遍嬌生慣養,心理脆弱。心理癥狀主要是交際范圍比較窄,缺少和別人交往的能力,經常出現退縮、害怕他人、不能容忍挫折、固執己見等。有的學生在學習動作技能的過程中不能正確理解老師和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自尊心受到傷害。有的體育教師在對學生批評和糾正錯誤時不注意方式、方法,態度強硬并凌駕于學生之上,導致學生情緒低落,并容易產生煩惱情緒,長期下去就會形成人格適應不良的心理障礙。 

         三、對體育教學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調控 

        (1)從思想上正確引導學生。要注意培養學生刻苦頑強、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注意激發和調動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明確鍛煉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思想上要樹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頑強毅力的品質;在鍛煉中,有堅忍不拔的意志,要有意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強化終身體育的思想。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老師應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應將快樂教學、嘗試教學、情境教學等有機地滲透于教學之中。要發揚協作型教學,重視教學一與其他諸要素的協調,使啟發式的教法與創造性的學法有機地統一起來。在內容上強調“發現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形式上強調“過程的自組”,多為學生提供獲得成功體驗的條件和機會,努力實現參與練習的全體性,人人都有練習的機會;練習內容的層次性,確保全體學生在不同層面上獲得成功;練習要求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基礎和發展需要;練習過程的自主性,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目標意識,從而使他們從自學、自練、自評中,從互教、互學、互評中,從友愛團結的多向交流中,從自我肯定中得到滿足,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自我意識,發揮主體作用。 

        (3)精心挑選教學內容,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體育課的教材不僅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還要照顧學生的體育興趣,滿足他們的體育需要,盡可能地擴大選用教材的范圍,使學習內容彈性化。增加一些選項課、專項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應加強它的趣味性、科學性、對抗性,變“無味”教材為“有趣”教材。另外,體育課中要多講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方法,能夠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 

        (4)創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在學習中多創造一些良好的心理氛圍。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可減少在練習時出現的緊張和害怕心理。教師對具有緊張、膽怯心理的學生應多加關心,少批評,更不能譏諷,應及時鼓勵,使他們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滿足感”、“成功感”的情緒體驗,從而逐步樹立起信心。教師還可以利用語言對學生進行暗示。教師的語一言要生動、形象、準確,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 

        (5)加強體育教師的自身修養。在新的時期,舊的知識結構已經不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因此教師必須從健身育人的角度和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態度、行為、習慣等方面出發,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如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和評價標準等。作為教師不但要掌握自然科學知識,還要掌握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提高人文素養。體育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其品德、修養,直接影響學生。因此,體育教師必須保持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在教學中以熟練、優美的示范動作和生動、有趣的講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結論 

        (1)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目前心理問題頗多的高中生,應該傾注更多的愛心,關心他們的成長,使其將來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要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專生心理素質。 

        (2)影響高中學生體育學習障礙的內、外因素很多,其中有體育興趣、體育意識、體育能力、教師素質、場地器材、服務設施、學生的消費水平等。因此對于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消除措施和方法也是多渠道的。從誘發的原因來看,首先是個體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響。 

第6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然而,對于廣大的思想政治課教師來說,卻是著實吃了一驚――“不習慣,沒法教”。原因明擺著:心理素質教育對我們很多教師來說都是比較生疏,在以前的教學中從未接觸過,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心中無數。本文談點教學體會旨在拋磚引玉。

一、善于學習,充實自己

孔子說:“學而不厭”。確實,作為一個教師要搞好教育,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案,就得不斷地學習。當前的心理素質教育對很多教師是陌生的,雖然以前在學校時,很多教師都曾學過心理學,但畢竟是比較膚淺的,更何況用之來進行教育,有困難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加強學習尤其重要。

首先,從接觸到新教材開始,就加強了有關心理學知識的學習,把《教育心理學》《高中生心理學》《差生心理學》等書作為案頭必備書,努力充實自己;其次,多吸取其他先進教師的優秀教法,及時在教學中嘗試,縮短探索時間,提高課堂效益。比如,在今年第九期《政治課教學》中,有“多彩的消費”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其中運用童話故事――《憋氣的青蛙》導入新課新穎,在自己的教學中馬上應用,學生反應熱烈,效果極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二、設置懸念,激情引趣

興趣是人們從事活動的最佳動力,它使人在學習中變得愉快,推動人積極獲得知識技能。因此,我在教學中盡量設計出一些懸念,用此調動學生求知欲,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與解疑的動機。在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課時,導入新課時提問:假設現在你購買了彩票,意外地中了500萬大獎,你打算怎么做? (投影答案選項)你會 A. 立刻去商店把自己一直想要的東西全買回來,寧可把錢花光,反正也是意外之財。 B. 計算好,買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合理分配。 C. 盡量不花,也許以后有急用,把錢攢起來。 (學生思考、選擇后,教師投影參考答案) 選擇A――你們屬于大手大腳的奢侈類型消費者;選擇B――你們屬于理智型的消費者;選擇C――你們屬于類似于吝嗇鬼類型的消費者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用一個消費心理、消費觀念測試作為引題, 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幽默詼諧,放松心情

有人說,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確實,中學生的學習是緊張的,在教學中,能讓學生放松心境,使他們在輕松愉快之中知曉道理,這何嘗不是件美事?因此,幽默常能在教學中起到奇效,從而避免空洞枯燥的說教。

我在教學 “貨幣的產生”時,講道:“當你走進新華書店,拿著一本《英漢詞典》愛不釋手時,怎么辦呢?你不可能指望營業員無償奉送,也不能學孔乙己――‘竊書不算偷’(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并發出愉快的笑聲),只能拿錢去買。為什么一張薄薄的‘紙片’,就能買到各種商品呢?”在這里,“竊書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詼諧有趣,增添了語言的幽默情趣。

四、緊貼現實,透視熱點

當前的中學生大多是爺爺奶奶、父母親圍著團團轉中成長起來,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而一個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上了高中以后,隨著學業負擔的加重,很多學生的心理壓力很大。

我在教學“實現人生的價值”一框時,引入了近日報上的一個案例――“貴陽一有名女記者殺夫案”,著重講了案件起因:女記者有一女兒,初中畢業后,自費送其入省重點中學學習,但女兒由于本身基礎不是很扎實,成績很不理想,因此,心理壓力很大,自覺對不起父母的一片苦心,整天精神恍惚,終于有一天,為逃避現實,投湖自殺,引發后來的殺人案。由于此案中女學生的困惑是當前很多青少年成長中常見的現象,且又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學生反響很大,很多人談了自己的看法,為女學生設想了解決困惑的對策。這時,適時地引導學生審視一下自己,平時是否也有那種面臨困難就焦躁不安,畏懼退縮,悲觀失望等不良心理,應如何正確對待這一現實。在這堂課里,學生顯得格外的認真和嚴肅。

第7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1.初中生復原力的現狀分析

三所學校初中生復原力現狀由表2數據可知,復原力總平均分為3.69,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朋友支持維度均分最高為3.94;而有恒性和自我調適兩個維度低于均分,其中有恒性得分最低為3.25。對初中生復原力圍繞性別、年級和是否為獨生子女的差異進行分析,如表3所示。在復原力總分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1);其中在朋友支持、責任感和自我調適三個維度上,女生得分顯著高于男生(p<0.01),在家庭支持、目標感、有恒性三個維度上男女學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有恒性和責任感維度方面獨生子女分數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分數(p<0.05);其他維度及總分方面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之間差異不顯著。表3結果顯示,在年級方面,有恒性和責任感維度分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事后檢驗結果顯示:在有恒性維度上,初一>初三(p<0.05),在責任感維度上,初一>初三(p<0.05)。

2.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復原力的中介效應

復原力與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各維度間的相關結果如表4所示,復原力總分和各維度與生活事件總分顯著負相關(P<0.01);復原力總分與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健康適應、其他維度方面顯著負相關(P<0.01);復原力總分及各維度與心理健康狀態總分均呈顯著負相關。為探討復原力的中介效應,本研究采用溫忠麟、張雷等人提出的中介效應檢驗程序進行檢驗(如下圖1)[5]。(1)檢驗回歸系數c’的顯著性,以心理健康為因變量、生活事件為預測變量做回歸,結果顯示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總效應,即路徑c’的標準回歸系數顯著(β=0.179,P<0.01)。(2)以生活事件為自變量、復原力為因變量做回歸,得到路徑a顯著(β=-0.244,P<0.001);(3)以生活事件和復原力為自變量、心理健康為因變量,得到路徑b顯著(β=-0.157,P<0.01);同時得到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的標準回歸系數c’顯著(β=0.121,P<0.05)。根據中介效應檢驗程序可知,若c、a、b、c’顯著,則復原力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其中介效應大小為0.40,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16.6%。

二、分析與討論

1.初中生復原力的基本現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整體上來說,原廠辦子弟學校初中學生復原力的人均水平中等偏上,說明大多數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一方面通過利用內部資源調整自己,另一方面通過尋找外在的支持資源積極應對。初中生對生活學習的熱情相對很高,人際交往廣,自我感覺相對比較良好,頗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感覺,因此表現出比較高的復原力。在社會支持尤其是朋友支持維度上,三所學校的初中生對朋友支持維度的資源利用率較高,說明朋輩群體是初中學生遇到問題的首選求助對象。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近。李素珍對中學生復原力進行調查發現,在進入青春期以后,中學生的同伴交往是他們獲得理解、認可、支持、信任和成就的主要源泉[2]。本研究的結果也與學生家庭環境相近有一定的關系,廠辦學校子弟之間更容易彼此親近,在新的環境中相互依賴。從研究結果可知,有一小部分學生復原力在中等水平以下,說明他們應對各種問題的資源還不夠,這類學生對學校改制歸社會的適應問題應當引起老師和家長的充分重視與關注。提示父母或老師在與這些學生溝通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以減少學生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壓力,避免產生心理問題。此外,有恒性和自我我調適兩個維度均分較低,鍛煉學生的恒心和毅力的養成也是初中生教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

2.初中生復原力在各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發現,女生在朋友支持、責任感和自我調適三個維度以及復原力總量表分上顯著高于男生。這表明女生比男生擁有更多的朋友資源,而在家庭支持、有恒性、目標感三個維度上男女初中生差異不顯著。這可能與我國傳統的性別角色認同以及社會期望等因素有關。傳統觀念認為男生應該獨立、自強,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即使有困難也很少主動尋求幫助,因此外部支持資源維度得分相對女生來說就少一些。男女生在責任感與自我調試維度的差異,筆者認為是初殊時期女生相對男生而言更加成熟、懂事,女生對自我認識也相對高,在遇到困難時懂得利用已有資源自我進行解決。而男女生在有恒性上差異不顯著,很可能是由于初中時期男女生對事物的堅持感低,注意力容易擴散的緣故。在是否為獨生子女方面,只有責任感維度存在顯著差異,獨生子女責任感顯著低于非獨生子女責任感。這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特別是本研究所選被試來自原企業子弟學校,其中獨生子女大多來自原國企單位,職工待遇優越,多數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條件很好,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只有學習成績的提高,這種“家長疼、老師慣”的局面導致很多獨生子女獨立性差、責任感低。因此,家長和學校應有意識地培養獨生子女的責任意識,將子弟學生社會責任感、集體榮譽感的提高作為走出“大院”的第一步;同時也提醒獨生子女的家長要挖掘孩子的潛能,重視道德教育。在年級方面,除了有恒性和責任感各個年級間存在顯著差異,其余各分量表和總量表均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有恒性和責任感維度上面,低年級水平普遍高于高年級。很可能是因為處于中考壓力困擾之下的初三學生,同時又要在短時間內適應學校改制等產生的變化,導致他們并不能很好地適應。他們的自我意識相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強,希望自己能獨立解決一些問題并得到認可,因此更加封閉自己的思想,對周圍事物責任意識低,卻又對各種新奇的事物躍躍欲試,有恒性也就低一些。因此改制期間,尤其是學校地理位置發生改變的學校,教師一定要關注初三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新學校的適應問題,緩解壓力,保證學業。

3.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復原力的中介效應

以往有關復原力的研究對象大多為發生過應激事件的青少年,如毛俊青對離異家庭中學生復原力的研究表明,離異家庭中學生復原力與非離異家庭中學生復原力有顯著差異,在學業勝任力、社會支持、情緒積極和問題解決維度得分上離異家庭中學生都顯著高于非離異家庭中學生。但在社交能力維度上離異家庭中學生則顯著低于非離異家庭中學生。[6]張姝玥和王芳對汶川地震后的中小學生及大學生復原力狀況進行了調查,探討復原力對學生創傷后應激反應和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為心理援助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7]。以往研究發現,發生過生活事件的青少年學生大多數盡管在學業上和社會勝任力上適應良好,但他們會出現如抑郁、絕望、焦慮等心理問題,因此探討復原力與生活事件、心理健康的關系,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也正是本研究的著手點。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初中生復原力在生活事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生活事件可通過復原力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16.6%,這說明復原力作為中介變量抑制著生活事件對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發揮著重要的中介緩沖作用。也就是說,面對相同的生活事件,如學校改制問題,復原力水平高的學生體驗到的危機更小,因為高復原力的個體在面對應急情境時一方面通過利用內部資源調整自己,適當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接受現實,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地尋找外部資源,向朋友和家人傾述,以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導。反之,復原力水平低的學生在遇到這些生活事件時缺少可利用的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目標不明確,缺乏意志力,人際交往圈小,沒有外在的保護資源,生活中的煩惱也沒人訴說,因此,一些負性生活事件對復原力水平低的個體產生的影響很大,甚至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三、教育建議

第8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在適應社會生活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正常的和諧的精神狀態。具體地說,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狀態,主要包括自我身心知覺明確,能正視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能保持穩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諧的人際關系等。幾年來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的。

一、摘除學生頭上的“光環”

現在的學生家庭生活條件,自小就有優越感,但是個體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比較差,特別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更是只能受表揚,不能挨批評,只能事事順利,不能受挫折。在“光環效應”的作用下,他們對自己身上的缺點錯誤,不能正視,情緒也很不穩定。當老師來糾正他們的錯誤時往往因為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而接受不了。

針對以上的情況,我在進行化學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要求每個學生對自己性格特點作一個分析,分析自己的優勢是什么?劣勢是什么?正確地對待自己。不能把環境的優勢、家庭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自己的優勢要由自己來創造。要求學生們逐步做到自知、自重,努力自覺、發奮自強,達到自制的目的。

二、克服不聽教育、任性、對立的心理

現在的初中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有的家長對孩子百依百順。這樣有些學生到了學校就缺少集體意識,對老師的教育、同學們的規勸往往不聽,甚至有“逆反心理”。在與人交往時和判斷是非時很大程度上受他們自己的感情、情緒所左右,不是以理智來支配感情,而是以感情來支配理智,顯得任性、不近情理。

我就給同學們講清任性的危害,每個人到學校來就是為了受教育、學知識的。講化學這門學科,如果不聽老師的教導,不按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就會發生危險。有語道:“親其師而信其道”,當學生感受到教師在親近他,在真心地幫助他時,就會感到老師所教的學科的重要,學習的興趣陡增,對立情緒隨之也就消失了,反而還會特別親近老師、尊重老師。

三、克服恐懼心理

化學這門學科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是一門新學科。初三教材中前三章內容講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比較多,比較抽象、枯燥、難懂,學生覺得起點高,有怕困難的心理。特別是一些女學生,平時就膽子小,怕這怕那。一遇到挫折,一遇到困難,就容易退卻,說化學真難學。課本中的概念多,黑體字在學生們眼里變成了跳動的“黑馬”。在這種情況下,我一是盡量把知識傳授點分散一點,一節課中內容安排恰當一些。同時,給他們講居里夫人發現元素釙的艱難過程,講門捷列夫,增大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覺得沒有翻不過去的“火焰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再就是把一些要記憶的東西編成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使同學們從“怕學”到“樂學”,書本上那跳動的“黑氣”變成了優美的“音符”。

四、克服焦燥心理

初三的學生、接近畢業,每個學生都想考個好學校,每個學生都想成功。但如何才能成功呢?正確的途徑如何?往往處于比較迷茫之中。有時為了想在其他同學面前顯示一下,追求一時的虛榮,就想在學習上找捷徑,抄作業,考試想作弊。有了這種心理,就想一夜之間挖出一口井來,當達不到目的時,就容易變得焦燥,忘記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做實驗時,必須沉著冷靜,一絲不茍。我就教育學生:在藥品的稱量、取用、操作時的先后順序都不能有半點誤差,不然的話會出現實驗結果不準甚至出現危險。比如制氫氣,就一定要先驗純度,才能進行其他實驗。強調做實驗時不能急躁,要一步一步地做,做完了一步再想―想,下―步應該怎樣做?這樣有意識地進行逐步訓練,一些急性子學生變得穩重了,一些毛手毛腳的學生做起事來也變得有板有眼了。

第9篇:初中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青春,美麗的時光,它比彩霞還要鮮艷,比玫瑰更加芬芳。”高中女生在充分感受青春的美好之時,也有不少煩惱和困擾,加重了心理負擔。對高中女生身心發展現狀的分析與關注,一直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正確認識并依據其身心發展特點因勢利導,揚長避短,可以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充分挖掘高中女生的潛能,進而達到培養她們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現狀分析

女生進入高中以后,隨著生理的變化、閱歷的增加,抽象思維能力顯著增強,思維的獨立性、獨創性和批判性更為深刻。特別是在現代社會,信息傳播面廣、快速,人際交往的大大擴展,使得天性敏感的女性精神生活空間擴大,視野更廣闊。然而由于我國傳統性別偏見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部分地區對男孩期望過高,而對女孩則持無所謂的態度,這使得一些女孩抱負水平降低。另外,在當前獨生子女居多的情況下,父母常將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強加于子女,超過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情緒、個性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部分女孩逐漸變得自卑、膽怯、多愁善感、焦慮、自我封閉、循規蹈矩。

以下幾種現象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部分初中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女生升入高中后,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為掩蓋這一心理,她們往往表現出不合群,我行我素;部分女生除學習外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特長,有強烈被人認同的心理需要;升入高中是她們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她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一種重新奮起的強烈愿望,但在生活學習中缺乏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以上種種因素表明,處于心理成長期的高中女學生受到的心理困擾較明顯,心理矛盾突出。從近四年來我在學生咨詢中了解到的情況看,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類:

(一)學習類問題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圍繞著學習產生的問題占中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部分。厭學是目前學生中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學習好的同學在學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績平平人緣好的同學卻常常受到青睞,在推舉各種代表時常當選,所以學生覺得學習沒勁,不想努力讀書。還有一些其他心理原因導致厭學的情況,如因反應較慢常被人譏笑而不愿上課,因記憶、理解等能力欠缺使成績難以提高而對自己失去信心,或因家長期望值較高產生逆反心理等等。有的甚至發展到討厭書、恨老師、曠課逃學的程度。有位同學就曾在日記中寫到:“讀書真沒意思,望著桌上擺滿的教科書、英語詞典、作業簿,我真想把它們一下子燒成灰燼。”表現出強烈的焦躁、憤懣、無奈情緒,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二)人際關系問題

1. 與教師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或過多干涉學生的業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學生的困惑和煩惱。有位學生談到,一次她和一男生在街上聊天,老師看到后進行了苛刻的指責,并把這事作為一條小辮子抓在手里,動輒就揪出來“示眾”一番,嚴重地刺傷了她的自尊心,導致她的反感和對立,老師指東她偏向西,影響了學習成績。還有一位學生干部來訪時談到,現在做班干部真難,兩頭受氣,不管事,教師批評你不負責任;管事,又難免與一些同學發生爭執,一旦吵起來,老師首先批評班干部。該生覺得十分委屈,生老師的氣又不敢頂撞,想不干又怕失去老師的信任,左右為難,不知到底該怎么辦。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想法,諸如:認為老師“嫌貧愛富”,認為老師“處事不公正”,認為老師“輕視自己”等等,都反映出師生關系的問題。

2. 與同學的關系問題。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處理不好朋友之間的關系而苦惱。有位學生講到,她的一位好朋友總是對她不信任,懷疑她的友誼,認為她付出的不夠多,使她十分苦惱,不知怎樣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懷疑。還有一位女生因兩位要好的朋友發生了矛盾,她夾在中間十分為難,與甲交往怕乙不高興,與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兩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內心又十分孤獨、寂寞,想恢復與朋友的關系又不知該怎樣做。此外,還有個別學生因初中升高中后朋友越來越少,懷疑世上沒有真正的友誼,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進而想離世隱居。

3. 與父母的關系問題。主要是因為與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和溝通,或家庭關系不和導致心靈傷害。例如,有位學生談到“我經常和媽媽鬧矛盾,聽到她的罵聲就心煩,有時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來了,可看到她疲倦的面容、花白的頭發又覺得于心不忍。每天都生活在這種內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該怎么辦。”還有位學生家庭不和,父母經常吵架。有一次母親出差時,父親竟帶了一個女人回來過夜。自此以后她恨死了父親,再也不愿呆在家里了,不愿再見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煩悶極了,覺得活著真沒意思,產生了厭世的念頭,可見,父母的不良行為,帶給子女的不僅僅是厭惡、鄙視,而且是深深的內心創傷。

(三)情感類問題

青少年時期是花季年華,在這一階段隨著人的第二性征漸漸發育,性意識也慢慢成熟。此時,青少年情緒較為敏感,易沖動,對異性充滿了好奇與向往,同時也會出現許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戀的興奮,失戀的沮喪,單戀的煩惱等等。其表現歸結為兩個方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 国产91专区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男人靠女人的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2020亚洲国产|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 我和亲妺妺乱的性视频|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在线人妻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3p| 国产a在亚洲线播放| 免费一区啪啪视频| 吃下面吃胸在线看无码| 伊人www22综合色|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 | 人妻中出精品久久久一区二 | 亚洲视频小说之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377人体粉嫩噜噜噜| 精品亚洲欧美高清不卡高清| 91久久国产自产拍夜夜嗨| 国产无夜激无码av毛片| 久草热久草热线频97精品| 国产美女直播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5发布|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欧美洲精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浓毛老太交欧美老妇热爱乱|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日韩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看片一区|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