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病蟲害監測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害監測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蟲害監測的意義

第1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措施

病蟲害問題的出現,增加了培育及保護森林的難度,既給樹木生長造成一定影響,又導致森林大面積死亡。近幾年來,常用化學制劑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盡管取得了顯著效果,但也造成一定的不良隱患,影響了我國林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無公害防治不僅能夠有效地防治病蟲害,還可以維持生態平衡,對保護我國林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無公害防治的作用

無公害防治是防治林業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其以林業培育技術為前提,以控制生物平衡為中心,以保障經濟利益為重點。通過無公害防治,既可有效地防治林業病蟲害,又能維持生態平衡。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成本低、投入資金少;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可實現長期防治病蟲害,且不會傷害病蟲害的天敵物。另外,通過開展無公害防治,可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維持生態平衡,有助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與此同時,不僅可以促進林業收入的提升,還可以提高林業作物的收入,生產綠色無公害食品。由此可見,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對我國經濟和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 造成林業病蟲害的原因

2.1 人工林逐漸增多,導致生態系統單一

建國初期,我國大力提倡并開展人工林栽培工作,人工林逐漸增多。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人工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35%。隨著人工林面積的不斷上升,也增加了林業病蟲害的面積。在這種情況下,給林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人工林的樹種以單純樹種為主,造成生態系統單一,從而導致生態系統較弱。如果出現病蟲害問題,造成大面積森林受到損害。

2.2 大面積砍伐天然樹木,影響了整個林業生態系統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資源,導致大面積的天然樹木被砍伐,減少了天然樹木的數量,破壞了整個林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從而引發林業病蟲害問題。

2.3 人為因素,造成生態系統受到損害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各國間的經濟貿易越來越頻繁,我國從多個國家引進樹木品種,引進樹種的同時,也把危險性病蟲引入國內。在沒有天敵的條件下,給病蟲害提供了有利的生活環境,導致病蟲害肆意生長,迅速蔓延,增加了病蟲害區域面積,造成生態系統受到損害。

2.4 常用化學制劑防治病蟲害,增加害蟲抗藥性

以往防治林業病蟲害多采用化學制劑。由于依賴化學制劑,增加了害蟲的抗藥性。而我國病蟲害藥物研發速度相對緩慢,增加了林業病蟲害治理的難度,近期內如果無法解決病蟲害問題,將造成大面積樹木死亡。使用化學制劑治理過程中,未充分考慮森林情況,選用不適宜的化學制劑或者私自加大制劑劑量。在這種情況下,不僅導致病蟲害抗藥性增加,還給林業原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3 無公害防治措施分析

隨著我國林業病蟲害問題的日益嚴重,不僅影響了林業系統,還阻礙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傳統防治林業病蟲害多以施用化學藥劑為主,造成我國整個林業系統受到損害,失去生態系統原有的平衡,加劇病蟲害問題的發生。由此可見,建立林業無公害防治措施,顯得極為重要。

3.1 制定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

為了實現有效防治林業病蟲害目標,要恢復原有的林業系統。開展林業工作過程中,選擇抗病蟲能力強的樹種,采取混交培育。為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群落,可配置灌、喬、草等植物,促進生態系統抵抗力和穩定力的提升,確保多種生物可以存活。育林過程中,要對育苗做消毒處理,在合適區域設置苗圃,禁止設置在低濕區域,防止出現苗枯病。通過建立完整的生態群落,為病蟲害天敵提供有利的生活環境,從而實現保護林業系統的目標。同時,做好封山育林工作,防止病蟲害蔓延,及時除去部分病枝,做好修剪枝葉、施肥和除草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防止牲畜破壞林業系統,禁止私自砍伐林木,以維持生態系統平衡。

3.2 使用天然生物,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

過于依賴化學制劑,嚴重破壞了我國林業生態系統,致使病蟲害肆意生長,所以,要對現階段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改革。借鑒以往經驗,使用天然生物,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具體包括以下幾點:其一,使用微生物,防治林業病蟲害。利用常見的病毒、細菌和真菌等,通過其分泌物質抗生菌,消滅有害昆蟲,實現無公害防治。其二,引入病蟲害天敵,構建完整生態食物鏈。通過引入病蟲害天敵,可抑制病蟲害的肆意生長,維持生態平衡。通過引入病蟲害天敵,構建完整生態食物鏈,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復原始林業系統,從而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其三,引入益鳥,通過筑造鳥巢等方法,引入山雀、灰喜鵲及啄木鳥等,實現鳥類防治病蟲害。其四,加強生物農藥的使用。對于生物農藥使用而言,相關單位要加強農藥的管理,禁止使用任何化學制劑,做好生物農藥的宣傳工作,讓人們了解該藥物的優點,避免破壞生態平衡,從而起到無公害防治效果。與此同時,加強科技投入,做好新技術推廣工作,采用生物物理等多種措施,實現無公害防治,從而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水平。

3.3 加大國外引入樹種的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條件下,國家與國家間的經濟貿易交流日益增多。我國也時常從國外引進樹種,但在引入的樹種中伴有病蟲害,給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增加了難度,同時,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在引入樹種過程中,加大管理力度,做好樹種進口的檢疫檢查工作,以檢疫工作為重點,全方面檢查樹種,從而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3.4 加強林業工作人員無公害防治意識

林業工作人員的意識,決定著無公害防治的效果,因此,要加強林業工作人員無公害防治意識。首先,林業人員要意識到,傳統化學制劑防治病蟲害存在的問題,提高自身的無公害防治意識。其次,林業工作人員要關注無公害防治,做好相關宣傳工作,以便于實現無公害防治。

3.5 建立林業病蟲害監測機制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要以預防為主。林業工作人員要做好林業病蟲害監測工作,建立健全林業病蟲害監測機制。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及病蟲害特點,做好監控工作,確保監測預報的全面性、準確性和有效性,做到早發現、早防治。

第2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存在問題防治措施

森林生長周期較長,少則幾十年,多則上百年。在漫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隨時都可能遭到林業有害生物的侵襲,輕者造成林木生長緩慢,質量變劣,重者整株枯死,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森林面積的減少。因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對于森林的生長成材十分重要。

一、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問題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79萬畝,1981年上升到675萬畝,1991年高達116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二)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㈣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二、制約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病蟲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僅達到73%),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三、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措施

(一)建立建全森林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和防治減災體系。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測報網絡,及時掌握森林病蟲害發生動態和發展趨勢,為防治提供依據。通過嚴格的檢疫措施,防止境外危險森林病蟲害侵入和國內危險病蟲害的異地傳播,運用現代化的防治手段,增強防治能力,提高防治效率,減輕災害的損失,實現森林災害可持續控制。

(二)發揮科技在森林災害控制中的作用。在實施森林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要加大科研和技術推廣的力度,使松材線蟲、松毛蟲、美國白蛾、楊樹天牛、松樹蛀干性害蟲和森林害鼠等主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盡快得以控制,實行科研、生產、管理的密切集合,集中力量解決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和藥械等問題。加強分子生物學技術,3s技術生態控制等高新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使防治工作加速向預防工作轉變。

(三)重視可持續發展森林的建設,提高森林群體的抗病能力。由于生態系統惡化,造成的森林病蟲害具有明顯的生態災害的特點,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災害,有效的方法則有賴于生態的恢復和建設。以保護蛇、鷹類治鼠類;保護鳥類治蟲害的生物工程,充分發揮病蟲害的天敵作用,實現無公害防治,既做到了生態平衡,也達到了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四)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防災減災貫徹到林業生產各個環節。要想從根本上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在制定造林規劃和重大林業工程的規劃時,就要充分考慮在森林保護的基礎上制定。在林業檢疫、苗木培育、造林、經營管理和采伐等各個生產環節上都要認真落實防災減災措施。在林業生產中,抓好適地適樹,運用本地樹種和抗性強的樹種,盡量減少單一林,營造混交林。在管護上做到封山育林,中幼林撫育管理,清理病蟲木以減少損害的擴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的方法,從而達到增強林分整體對生物災害的自控能力。

第3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一、如何更好的推動當代農業技術中植保技術的運用

1、積極建立病蟲害預測警報系統,對其實施全面動態的掌握

積極建立病蟲害預測警報系統,對其實施全面動態的掌握,這是實施植保技術的前提,只有準確的掌握病蟲害的種類及發病時間,才能夠有效、正確的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進行治理和預防。病蟲監測點的建立和運行,可以由相關技術人員進行分工合作,對每種病蟲害的檢測都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最后,綜合匯總每種病蟲害的詳細信息和數據,進行研究和總結,掌握全面病蟲害的發展動態和發病時間,能夠準確的進行警報預測,從而可以積極地進行治療,減少損失,提高效益。

2、全面提高植保技術的宣傳力度

在農業生產中大力推廣植保技術的應用,這需要進行大力的宣傳,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法,提高宣傳的力度和廣度。廣泛告知農民朋友們植保技術的意義和重要性,與此同時,還應該幫助他們全面的了解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和基本信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在進行宣傳的時候,可以結合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地區,綜合利用會議召開、電視講座、發放傳單以及短信的形式,及時的相關病蟲害的發展動態以及信息,提高植保技術的技術性指導,真正的幫助農民群眾進行得當的防治,提高其對植保技術的積極性,有效的控制、治療各種病蟲害。

3、專業化植保防治隊伍的建立,進行有序工作的開展

要想真正的推廣使用植保技術,單純的依靠病蟲害監測點和大力宣傳這是不夠的,還需要專業化植保技術防治隊伍的建立,只有這樣,才能夠進行有序工作的開展,為廣大的農民群眾提供更加專業、更加貼心的服務。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的鼓勵農民群眾成立自己的植保隊伍,通過對這只隊伍的全面培訓和技術指導,讓他們深入到田間、農田去更廣泛的指導植保技術的應用。

4、積極采用多種防治措施

積極采用多種防治措施,盡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有效減少農產品中的毒物殘留。為了更好的展開農藥減量的工作,一方面需要廣泛的推廣使用新型的高效、低毒類的農藥,另一方面還應該積極的開展多方面的防治工作,比如說,加大農業防治措施的開展,物理防治措施的開展,生態防治措施的開展,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的開展。在進行綠色植保的整個過程中,需要綜合的利用多種防治措施,最大程度的發揮植保技術的作用和重要性。

5、積極提升植保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宣傳

積極提升植保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宣傳,一方面,對于綜合防治技術的大力推廣和宣傳,重點對物理防治措施的開展、生態防治措施的開展以及生物防治措施的開展進行宣傳。一方面,需要積極的使用和推廣植保機械,全面的提升農業生產的工作效率和施藥水平。另外,加強高效低毒農藥的使用。還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宣傳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驗操作的方式進行,只有這樣才更加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全面推動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發展。

二、關于當代農業技術中植保技術的運用的幾點思考

1、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影響了植保技術的發展

在我國來說,植保技術的發展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而且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異性也比較大。究其原因,地方性政府的態度與支持力度不夠,不重視植保技術的推廣,經費的有限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在開展植保中的各個環節都會遇到資金短缺的困難,不能夠深入、及時的進行工作的開展,致使現在農業發展沒有實質性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植保技術的應用,政府的重視程度是關鍵。

2、植保隊伍整體水平比較低,不能夠全面的進行宣傳

對于植保技術來說,其宣傳的都是新型的理念和技術,而現階段的植保隊伍的人員組成中,年齡普遍較大,因此,其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的程度比較緩慢,自身所具備的技術和知識比較老化,又缺乏正規、全面、專業的培訓體系,因此,對于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解決,很大程度上制約著植保技術的發展。因此,要想真正的提高植保技術的應用,必須全面提升專業隊伍的建設。

3、檢測手段相對落后

由于缺少專業人員的支持和資金的落實,致使很多地區的監測工作還處在初級的階段,采用比較原始的手段,缺乏標準化的病蟲害觀測場和完善的檢驗檢測實驗室,僅依靠傳統的信息處理模式,缺少科學性和時效性。在這樣的監測手段下,無法得出準確、全面的資料信息,不能夠真正的促進植保技術的推廣。

第4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169-01

林業病蟲害嚴重影響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加強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已成為林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1]。該文就浙江省溫州地區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探討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期為更好地推動當地林業工作的發展。

1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1 人工林面積與病蟲害同步增長

人工林生態結構單一,自身防御與自我修復能力較弱,極易遭受病蟲害侵襲[2]。據有關調查顯示,截至2013年,溫州地區森林總面積為7 075.00 hm2,人工林面積為4 336.98 hm2,占61.3 %。在過去的30年內人工林面積增加了40%,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也增加了約40%。可見,二者大致為同步增長。病蟲害的不斷增加給當地的林業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1.2 天然林遭到嚴重破壞

傳統的林業經濟主要依靠木材生產,因此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大量的原始森林資源被人們肆意地砍伐、破壞。濫采濫伐影響到原有森林生物的多樣性、林分結構等,嚴重破壞了原有的森林生態系統,進而導致害蟲天敵的大幅減少,為病蟲害的生長與流行提供了適宜的環境[3]。

1.3 營林方式不科學

在營林過程中人們過于看重林木的速生豐產,而極大忽略了營林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沒有做到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林木管理方式不當,種植密度不合理,不撫育導致林間通風不暢,透光與透氣性差,致使病蟲害大幅度上升。

1.4 濫用化學農藥,缺乏健全的防治體系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利用農藥來治理森林病蟲。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會殺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蟲會逐步產生抗藥性。因此,濫用農藥制劑,極易破壞林業生態系統,使林業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溫州地區的病蟲害防治工作比較滯后,缺乏創新,未跟上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發展要求。另外,當地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狀態,未切實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由于經費限制,使溫州地區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還不健全,有關基礎建設滯后,工作設施與方式滯后,監測預報環節比較薄弱。

2 開展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意義

無公害防治是指在森林培育技術的基礎上,借助生物技術達到防治病蟲害、保護環境、維持林間生態平衡、構建和諧森林生態系統的多重目的。通過構建穩定的林業生態系統,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真正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的多重效益。同時,病蟲害無公害防治也是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重要體現,大力倡導和諧、健康森林的理念[4-5]。通過這一舉措,不但能有效防治病蟲害,而且不會傷害害蟲的天敵,進一步促進了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3 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具體措施

3.1 森林撫育與管理

首先,要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開展造林工作,挑選長勢良好、沒有病蟲害、抵抗能力強的品種栽植。林間生物應保證多樣性,如配置喬、灌、草等植物,以提高林間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抵抗能力。做好育苗消毒工作,應挑選適宜的場所作為苗圃,避開那些低濕的地方,避免引起苗枯病。此外,還需對苗圃實施輪流作業,防止引起病蟲害,并及時進行翻土施肥。然后抓好封山育林工作,及時除草、施肥、修枝剪葉,將部分病枝及時除去,避免蟲害進一步蔓延。盡量降低人、畜對林間環境的破壞,并適當增加害蟲天敵數量,以起到防控害蟲的目的[6]。重點保護害蟲天敵及現有的天然林,不準隨意砍伐樹木,禁止所有破壞林木生態系統的行為。

3.2 重點完善林業病蟲害的監測預報機制

堅持預防為主,首先必須把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工作擺在首位,形成一套健全的病蟲害監測預報機制。要針對溫州地區林業病蟲害的主要特征、氣候條件等進行全面監控,保證監測預報工作的有效性、準確性、全面性,真正實現早發現、早防治的目標。同時,要抓好對林木的檢疫環節,避免各種危險性病蟲傳入當地。

3.3 提高森防科技含量,綜合治理

為實現溫州地區林業生態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林分質量,強化森林對病蟲害的自我抵御能力,采用微生物、生物、生物農藥等進行無公害防治。一是引進昆蟲天敵,達到防控蟲害的作用,同時還有助于保持生態平衡,確保林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二是引進益鳥,通過鳥類防控病蟲害,如啄木鳥、灰喜鵲、山雀等。通常可利用造鳥巢等辦法吸引益鳥前來,消滅病蟲害。三是微生物防治。例如,用白僵菌防治馬尾松毛蟲。四是利用化學藥劑防治,這是目前一種較為常見的做法。同時,對于部分嚴重的病蟲害,該方法的防治效果較好,但是使用農藥防治在殺死病蟲害的同時還會殺死有益生物。因此,如條件允許,應提倡采用無毒性、綠色的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此外,還應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科技攻關,并大力推廣新技術,借助各種生物物理技術、光、電、溫度、器械等方式實施綜合防治,進一步提高防治水平。

總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求林業工作者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治理方法,掌握病蟲害發

生的具體原因及特征,切實采取有效的治理對策,實現溫州地區林業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4 參考文獻

[1] 龔云華,黃國成,陳秀東.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科技向導,2012(12):207.

[2] 劉啟斌,閆雙秋.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初探[J].吉林農業:學術版,2012(11):205-206.

[3] 張毅,孫興全.上海林業病蟲害防治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2(7):145-146.

[4] 韓衛東.林業主要病蟲害發生原因與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23):149-150.

第5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應用

據統計,我國森林蓄積量年均遞增2.25億m3,但同時每年因病蟲害減少的林木材積平均達0.17億m3。病蟲害被稱為“無煙火災”,實際上因其而造成的損失遠超過了森林火災,我國每年病蟲害發生面積相當于同期森林火災的214倍,而且還以年均25%的速率遞增。可見,林業病蟲害已成為林業發展的大敵,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

1 當前林業主要病蟲害及其危害

我國國土遼闊,各地氣候、地理環境差異巨大,而樹木品種也有很大差別,病蟲害種類、危害特點不盡相同,本文以廣東地區一些常見病蟲害及其危害為例進行說明。

1.1 蟲害

1.1.1 馬尾松毛蟲屬鱗翅目、枯葉蛾科,主要危害馬尾松、濕地松,廣東每年繁殖3~4代。幼蟲以松針葉為食,常蠶食大片松林,輕則影響樹木生長,重則導致林木大量枯死,并且還招引其他害蟲入侵,是南方地區重要的害蟲。

1.1.2 桉樹尺蠖屬鱗翅目、尺蛾科。幼蟲行動時身體屈伸如拱橋,休息時身體伸出若樹枝,較容易辨識。主要取食桉樹葉,大量繁殖時桉樹葉被吃光,對桉樹危害很大。

1.1.3 星天牛屬鞘翅目、天牛科。幼蟲蛀害樹干和主根,成蟲咬食樹枝和樹葉。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分布,主要危害苦楝樹、柑桔等。

1.1.4 松突圓蚧屬同翅目、盾蚧科,由國外傳入,主要危害馬尾松、濕地松、加勒比松等,嚴重影響松樹生長,甚至可造成松樹枯死。

此外,竹蝗、木蠹蛾、地老虎、云南松毛蟲、濕地松粉蚧、椰心葉甲、蕭氏松莖象等害蟲危害也很大。

1.2 病害

1.2.1 桉樹青枯病,病原為青枯極毛桿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殘體中,主要危害巨尾桉、尾葉桉等桉樹樹種。

1.2.2 松材線蟲病,松材線蟲是一種危害極為嚴重的松樹寄生蟲,它以天牛作為傳播媒介。受到感染的松樹會迅速死亡,而且治理難度較大,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害。

此外,葉斑病、葉枯病、根腐病等也是較為常見的林業病害。

1.3 有害植物

1.3.1 薇甘菊為菊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繁殖很快,雖初期生長緩慢,但隨苗齡增長生長極為迅速,由于攀附林木并導致林木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死亡,所以對林木生長危害很大。

1.3.2 桑寄生害為寄生小灌叢,主要危害闊葉喬木、灌木的生長。

2林業病蟲害防治策略與主要技術手段應用

2.1 林業病蟲害防治策略

病蟲害防治是“防”與“治”的結合,故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科學防控,綜合治理”的原則,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兼顧短期見效、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控制策略,樹立健康森林、森林保健的生態理念。

2.2 生態防治技術

以生態學觀點,森林、病蟲害與天敵之間存在著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關系,當它們之間協調發展時,這個生態系統就能維持平衡,不會造成病蟲孽生發展。為了達到生態防治效果,就應在營林方式上堅持適地適樹原則,提高人工林防控病蟲害的能力。并應推廣混交造林技術,以母樹自然繁衍方式實現天然更新。培養優良抗病樹種,選擇健康、抗病蟲害強的樹苗造林。通過封山育林措施減少人、蓄對森林植被的破壞。通過加強病蟲害監測、森林植物檢疫和預防預報工作,準確掌握病蟲害發生情況,采取最佳時機治理病蟲害。

2.3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之間相互制約關系調節有害病蟲種群密度的方法,也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抑制、有害生物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生物防治手段有:各種生物活體,如動物、植物、細菌、真菌、病毒等;適宜營林方式,營造不利于病蟲害而利于保護天敵的生物環境;通過生物技術選育抗蟲品種;病蟲害自毀技術,如雄性不育、遺傳防治等;生物抗生素、生物毒素、激素等[3]。下面介紹幾種生物防治方法。

松毛蟲赤眼蜂可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如馬尾松毛蟲、桉樹尺蠖、地老虎等。在害蟲產卵期放蜂,通過在害蟲卵塊內產卵寄生,使害蟲卵無法孵化而死亡。每畝放蜂5~10萬頭可控制馬尾松毛蟲的繁殖。

管氏腫腿蜂可防治天牛類害蟲,如青楊天牛、粗鞘雙條杉天牛、星天牛等。腫腿蜂為體外寄生蜂,通過取食、產卵于害蟲體內而起到防治作用。要達到比較好的防治效果,應控制放蜂期和放蜂量,時間以10時~15時較好,放蜂量為20頭/株或蟲蜂比1:3~6為宜。

白僵菌可用于防治鱗翅目幼蟲,一般以4齡前為宜。如菌粉用30℃水浸泡2~3h,再稀釋至1~5億孢子/mL,噴至樹冠上即可。防治馬尾松毛蟲每畝可用菌粉0.5kg。

“以鳥治蟲”是一種傳統方法,對控制害蟲有一定的作用,且具有經濟、環保、持效性的特點,因此仍是森林害蟲生物防治措施中可以采取的方法之一。常見的有杜鵑、大山雀、啄木鳥等20多種。它們大多數捕食害蟲,對降低害蟲蟲口密度、維護森林生態平衡具有一定的益處。

2.4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是通過化學農藥的生物活性來防治病蟲害。農藥類型包括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殺線蟲劑、除草劑等。化學防治由于防效高、見效快,是目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但使用不當會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失衡,引發更嚴重的病蟲害,因此應合理使用農藥,并遵循對癥下藥、適時施藥、混合用藥、安全用藥的原則。農藥使用應朝著高效、低毒、安全、經濟的方向發展。施藥形式主要有樹干注射、噴霧、熱煙霧等。其中樹干注射可降低環境污染程度、延長藥效期,是比較有效的防治手段。按容量分,噴霧技術分高、中、低、超低容量;按噴霧機具和動力分,噴霧技術分手動、機動、飛機和果園等方法。常規噴霧技術藥劑浪費很大,藥效難以充分發揮,所以靜電噴霧技術、精確施藥技術得到發展和應用。

2.5 物理防治技術

人工捕殺,對于昆蟲個體較大,容易捕捉的種類,如果暴發成災,可動員周圍居民進行人工捕捉進行防治以配合其它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可達到成本低,見效快的效果。如銀杏大蠶蛾與松毛蟲的幼蟲與繭的人工捕殺;栗山天牛燈誘捕捉;青楊天牛的人工剪除蟲癭等都是人工捕殺的實例。

隔離法對于在一定區域內傳播快,擴散蔓延迅速的害蟲,為防止和限制其進一步傳播蔓延,達到保護未發生地森林資源安全的的目的,可在病蟲害的發生地與被保護地之間建立一定寬度和長度的無寄主隔離帶,阻礙病蟲害的進一步擴散。

由于物理防治技術無污染、效果直接又容易操作,因而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3 結語

林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這就決定了不可能通過短期突擊方式徹底解決病蟲害問題。從生態學角度出發,病蟲害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它與森林、天敵相生相克,只有不斷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技術,通過檢疫、監測、預防和治理等手段有效控制病蟲害,才能使林業生產獲得健康良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6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林業;病蟲害;防治問題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6—0059—01

林業病蟲害防治是我國植樹造林國策成敗的關鍵,更是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有著十分的積極作用。針對我國森防諸多因素,從發生病蟲害的特點和防治病蟲害應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簡述了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幾個關鍵問題。

1 我國林業病蟲害的現狀與特點

林業病蟲害防治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核心工作之一,對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林業資源,促進我國生態林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在,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共同關注下,經過林業部門全體職工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林業資源保護設施得到了大力加強,但是由于各種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依然形勢嚴峻、不容樂觀,一些十分緊迫、棘手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根據長期的觀察,我國林業病蟲害主要存在以下特點:

1)不確定性

林業病蟲害難以解決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它的不確定性。病蟲害的發生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在發生前很難預測。我國幅員遼闊,暴發現象常有發生,林業部門很難做到檢測的全覆蓋。另外,導致我國林業病蟲害的害蟲種類有蝗蟲、楊二尾小舟蛾、春尺蠖、去南松毛蟲等許多品種,每一種病蟲的防治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很難做到預防的全面性。鑒于以上兩點,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就很難避免了。

2)地域廣泛性

林業病蟲害發生時,通常都不是局部的,一個縣的病蟲害影響面積就能達到十幾萬畝,又因為我國林業種植存在集中的特點,如果在林區內所種植的又是單一樹種,那么病蟲的傳播速度將更加速度。由于多年來造林樹種單一,北方氣溫逐漸升高,害蟲越冬死亡率越來越低等因素,導致我國這些年發生病蟲害的森林面積的逐年上升,目前林業病蟲害的防止工作還受到資金、人力和技術的限制,使防治難度進一步擴大。

3)物種進化速度快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殺蟲藥物不斷研制成功,使以前很多危害大、難防治的病害蟲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也因此為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隱患。所謂的隱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斷的藥物使用過程中,其適應力和抵抗力都會不斷增強,抗藥性越來越強,這將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產生致命的沖擊。

2 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做好育苗工作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從育苗工作開始,首先選好苗圃地,苗圃地應該選土質較好,較為松散肥沃,地勢較高的地方。地勢較低的地方容易發生苗木碎倒病、苗枯病等;提倡圃地休閑輪作,抑制病原物和害蟲繁殖;第二是做好初期培育工作。在這個階段做好除草、施肥等工作對減少蟲卵,增強樹木抗蟲性會起到巨大的作用;第三還要經常整枝修剪,做到及時清理蟲害枝葉,避免蟲害蔓延,將蟲害消滅在萌芽狀態。最后抓好樹苗中后期的保護工作,做到及時加固和保護,避免受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的影響而死亡,從而帶來巨大損失。

2.2 農藥的使用

對病蟲害的消滅避免不了對農藥的使用,現在對農藥使用種類包括:無機農藥,又叫礦物性農藥,是用礦物原料經加工制造的。化學農藥防治是目前我國進行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最有利于自然和諧與環境友好的方式,所謂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害蟲的天敵,如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滅除害蟲的方法。鳥類是昆蟲的天敵,許多森林鳥類取蟲為食,利用鳥類消滅害蟲是既省力又不污染環境的好辦法。

3 我國林業病蟲害防治的建議

3.1 建立病蟲害防護體系

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的防治防護體系需要各級政府及林業部門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建立各級病蟲害檢測站,負責及時發現和掌握當地林業有害生物的種類,并建立較完善的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每個監測站點均要保證實時對病蟲害發生動態的監測,為綜合防控提供數據支持,并由專業技術人員從事病蟲害綜合防治。

3.2 增加防治投入

堅持“經營與防治一體”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機制,采取地方政府主導,國家補助為輔,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的原則。地方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將病蟲害控制在最低的限度,盡可能地減少所帶來的損失,同時病蟲害的防治成敗也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保障。

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必須堅持以生物防治為主,并采取與其他多項防治措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是實現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最有效途徑,從而也為我國的林業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安全、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惠,董芳,解伏菊.基于GIS森林資源空間格局變化與經營決策分析[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

[2]游成勇,李勤忠.紅花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農村科技,2010(1).

[3]陳翾,張宏梓,詹桂堯,王守吉,盧秀貞.尤溪金柑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10(1).

[4]賈華華.淺談西芹的各種病蟲害及防治[J].蔬菜,2010(2).

第7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一、當前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不斷增加,防治難度大。隨著人工造林面積的增加,特別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病蟲危害加劇。1970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為179萬畝,1981年上升到675萬畝,1991年高達1165萬畝。面對這一嚴重態勢,1992年我省開始實行森防目標管理,發生面積逐年減少,到1997年降低到453萬畝。但由于近幾年連續干旱、冬季偏暖等因素,害蟲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面積又有所上升,預測2001年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面積將達到530萬畝。在當前資金、人力、技術等有限的情況下,防治難度加大。

(二)成災病蟲種類增多,危害損失嚴重。目前,全省發生嚴重能夠成災的病蟲已由80年代初的35種增加到50種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陸續傳入的,有的是我省從未發現過的。過去就危害比較重的松毛蟲、楊扇舟蛾、天牛(類)等至今未得到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區年年發生,甚至造成嚴重損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蟲害造成木材減產70多萬立方米,直接經濟損失達2億多元,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三)危險性病蟲害潛在威脅增大。80年代末以來,已有美國白蛾、紅脂大小蠹、蘋果綿蚜及油松葉小卷蛾等多種危險性害蟲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對這些危險性害蟲采取了有效措施極力控制,沒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潛在的威脅卻不容忽視。我省是國際性檢疫害蟲松材線蟲病和國內檢疫對象日本松干蚧的適生區。這兩種害蟲隨時都有可能侵入我省,特別是松材線蟲病,一旦侵入,很可能使我省大面積的油松林在短期內毀滅。

(四)頑固難治,暴發現象常有發生。過去危害就比較嚴重的松毛蟲、天幕毛蟲、黃連木尺蛾、楊扇舟蛾、落葉松尺蛾和青楊天牛等表現相當頑固,且大都具有暴發成災的特點,有的幾乎年年于局部地區暴發。如監測跟不上,病蟲害發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到發現時已是危害嚴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當被動。

二、制約我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因素

一是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有的地方還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二是科技力量不足,防治手段落后。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在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生物防治因技術和資金所限還沒有推廣開。三是林業內部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造林的只管造,育苗的只管育,引種的只管引,有些地方甚至搞造林規劃設計也不認真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差,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四是檢疫工作不到位,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檢疫檢查站,調運檢疫嚴重失控,控制危險性病蟲害傳播不力。五是防治經費短缺,整體抗災減災能力低下,具體表現是基礎設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病蟲害的防治率低(病蟲害防治率最高年份2000年也僅達到73%),先進適用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推廣跟不上。

三、主要對策措施

森林病蟲害直接影響著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今后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一是從加速生態建設和實施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環節。二是從減輕危害損失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損失,保護森林資源,而且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三是從實現新世紀林業跨越式發展的高度認識。森林病蟲害防治對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四是從保護我國及我省的生態安全提高國際聲譽的高度來認識。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加入WTO在即,為履行應盡的國際義務,提高貿易信譽,減少經濟損失,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的治理和檢疫工作,以保護我國及我省的生態安全。需要強調的是,森林病蟲害不僅具有水災、火災那樣的危害性和損失性,而且具有生物災害的特點及防治上的艱巨性和長期性。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

(二)加強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工作。預測預報是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礎。各地必須堅持把病蟲害的調查監測工作放在首位,對轄區內的全部森林資源進行病蟲害調查監測,要以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作為基本目標,確定專人、固定地塊、明確對象、指定方法、定時調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除治,堅決避免平時不調查,等到發現已是嚴重危害的局面。從發展看,全省要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以省、市重點測報點為骨干,以縣級測報點為基礎,盡快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省的、健全的預測預報網絡體系。不僅要能夠及時掌握全省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全省主要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省和國家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要通過對主要森林病蟲害的一般調查和系統觀測,不斷積累基礎資料,建立起數據庫,用高新技術和監測信息處理系統開展監測與預報工作。當前,體系建設的重點是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省市重點測報點的儀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手段的提高和管理制度的健全,要達到儀器設備現代化、技術先進、管理科學規范,使監測和測報能力能夠適應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改進防治手段。森防工作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針對我省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不相適應的現狀,防治手段急需大力改進。一是堅持搞生態林業。在保護好現有林的基礎上,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于林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全過程),加強早期預防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增強林分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走出一條林業生產與病蟲害防治協調發展的路子。二是認真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逐步禁止使用甲胺磷、水胺硫磷、對硫磷、久效磷、氧化樂果、福美砷、林丹、三氯殺螨醇、甲拌磷、乙拌磷、殺蟲脒、除草醚、草枯醚等劇毒高殘留農藥,大力提倡使用微生物農藥(BT乳劑和病毒等)、仿生農藥(滅幼脲)、動物源農藥(昆蟲信息素等)、植物性農藥(苦楝素、茴蒿素、煙堿等)、礦物性農藥 (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礦物油乳劑等),以減輕對環境和水源的污染。三是大力發展生物防治。我省位于京津周圍,環境保護具有特殊的意義,生物防治技術和規模都應有一個大的突破。利用管氏腫腿蜂防治雙條杉天牛和青楊天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蟲,利用周氏嚙小蜂控制美國白蛾,利用核型多角體病毒控制落葉松尺蛾,人工招引啄木鳥控制天牛以及利用BT、病毒和仿生農藥滅幼脲等防治美國白蛾、松毛蟲等都有廣闊的前景,應加大推廣普及力度。四是加大科研開發和技術推廣力度,研究和探討新的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并在生產上推廣,積極推廣利用飛機防治食葉害蟲技術和3WF—3S噴霧噴粉機、6HZ—2020A手壓樹干注射器、6HY—25系列噴煙機等新藥械及引誘劑、誘蟲燈、遙感對松毛蟲、美國白蛾、小蠹蟲類等監測技術。

第8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1造林綠化現階段的奮斗目標

現階段,國家已經把森林覆蓋率納入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計劃到2020年森林面積穩步增強,區域分布更加合理,林木樹種結構逐步優化,森林苗木質量得到明顯提高,森林功能大大增強,草原退化趨勢得到遏制,全國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基于此,各地政府部門應當積極主動地制訂造林規劃,因地制宜地確定本地區關于如何提高森林覆蓋率的奮斗目標。

2造林綠化將來的規劃

造林綠化是一項長期的戰略目標任務,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認真制訂長遠規劃和短期計劃,科學制訂造林規劃,防沙固沙、林地保護等規劃,加強造林綠化建設管理法律法規的修訂和完善,堅持全國動員的基本方針,加強組織領導,優化人才隊伍,繼續深化林業改革,全面提高造林事業的質量效益,從而保證我們的造林綠化目標能夠快速有序地得以實現。

二、科學規劃,提高林木栽培和養護管理技術

首先,在栽培經營方面,以森林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基礎,要做到以下方面。(1)更多地關注森林的可持續經營。發展木材生產和森林多功能發揮相協調的森林經營模式,更多地關注木材和非林產品的生產、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保持水土的能力、森林服務功能、更新的影響等。(2)森林培育逐漸走向集約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林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森林培育技術也將向集約化發展,以適應市場的需要。(3)森林培育定向化。為了更大限度地發揮森林的效益,在森林培育上要實行分類經營和定向培育。比如,商品化的森林要更注重它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而公益林就要更看重它的觀賞價值。(4)栽植后,要根據旱情和雜草生長狀況合理進行幼苗撫育。對于雜草比較茂盛、旱情較輕的要采取松土割草撫育;對于雜草較少而旱情嚴重的只需進行松土撫育即可。森林的病蟲害防治是國家減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造林綠化的面積逐漸增加,特別是純樹種林的增加,森林病蟲危害加劇,成災病蟲種類增多,且危險性病蟲害的潛在威脅越來越大。一旦引發災害發生,將很難控制。因此,對于森林的病蟲害要做好早期防治,把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放在第一位,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提高完善檢疫設施,各部門協調工作,統籌兼顧,準確地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將病蟲害災難扼殺在萌芽狀態。另外,還需要加大資金投入,以保障防治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造林綠化對生態環境建設的意義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領導和監督下,我國的造林綠化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一些較易造林的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務,森林覆蓋率有了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造林綠化能治理沙化耕地,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同時隨著經濟林的逐漸成熟,它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也十分巨大。(1)消除空氣污染,凈化空氣。特別是在近年來工業發展越來越快,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樹木能凈化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吸附固體顆粒,在凈化空氣、美化環境、保障人們身心健康方面有積極意義。(2)防風固沙,有效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沙漠的武器是風和沙,狂風肆虐,所到之處全部都變成廢墟。要想抵御風沙的襲擊,遏制土地沙漠化,就必須大力植樹造林。風一旦遇到防護林,速度可以降低70%~80%。(3)有效緩解溫室效應。數據顯示全球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大約為230億t,至今仍在增加,這必將導致氣溫變暖及海平面上升。1畝樹林每天能吸收67kg的二氧化碳,并釋放48kg的氧氣。這對緩解溫室效應意義重大。(4)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水是生命之源,但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正在流失,處于枯竭緊缺的狀態。而1hm2林地與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儲存3000m3水。造林保水是我們的唯一出路。

四、結語

第9篇:病蟲害監測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森林病蟲害每年給我國資源造成破壞更是難以計算的。據統計,2010年全國主要林業有害生物發生面積12190666.67hm2,相當于全年造林面積的2.13倍,其中成災面積90666.67hm2。在總發生面積中,病害、蟲害、鼠(兔)害所占比重分別為11.7%、76.7%和11.7%。已成為制約我國林業發展的重要原因,是無煙的森林火災。因此,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愈來愈發重要。

1 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森林病蟲害面積不斷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出現暖冬、干旱以及人工造林面積,尤其是單一樹種純林的增加,使害蟲更易于生長繁殖,導致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發生面積進一步擴大。其次,森林病蟲種類增多 。近幾年,偶發性森林病蟲害大面積暴發,致使危險性病蟲害擴散蔓延迅速,對我國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構成巨大威脅。還引起多種次要害蟲在一些地方上升為主要害蟲,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蟲種類不斷增多。而那些頑固性病害蟲因特有的遺傳特征另其抗藥性和抗逆性在防治過程中不斷增強,就現有的國內技術而言,根本無法將其根治。

2 森林病蟲害管理方式粗放

①造林營林方式不科學。造林時不考慮科學規劃,因地制宜且選育良種壯苗不夠,造成森林植物生長勢衰弱,使森林樹木抗病蟲害能力逐漸退化。②森林林分結構不合理。人工純林面積占80%以上,使森林生態系統脆弱,抵御病蟲 能力明顯下降。③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存在漏洞,我國地方各級都實行了森林病蟲害防治目標管理責任制,雖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但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仍存在很多問題。

3 制約因素

①森林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基礎薄弱,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蟲情并預報和指導防治。②新技術研究和現有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不夠,導致科技力量不足。致使防治時因大面積噴灑化學農藥導致病蟲抗藥性增強、污染環境、殺傷天敵形成惡性循環。③林業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各個生產環節之間嚴重脫節,育苗的只管育,造林的只管造,不經過考察溝通,有的單位和個人搞育苗造林規劃設計時,不考慮病蟲害防治,預防機制,使病蟲害防治工作長期處于被動局面。④檢疫工作不到位,因調運檢疫嚴重失控,相當一些產地檢疫跟不上,甚至不檢疫。⑤防治經費短缺。基礎設施像測報、防治、檢疫儀器設備和交通通訊工具等嚴重不足,使在病蟲害研究推廣方面沒有突破性進展。

4 森林病蟲害防治的對策

4.1 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預測預報工作

預測預報工作是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基礎性工作。要把調查檢測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按照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全面、及時、精準掌握森林病蟲害動態,要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理。進一步完善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和省級中心測報點建設,地方各級政府要分級建立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點,合理配備測報或病蟲情況調查人員,加強預測預報工作,及時掌握各地森林病蟲害發生情況、發展動態,進行區域性短期預報或預警,而且能夠結合林木資源狀況、氣候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進行森林病蟲害的長期預報,為我國林業主管部門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逐步形成以國家級中心測報點為龍頭,省級測報點為骨干,縣級森防站為基礎的測報網絡。

4.2 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森林病蟲害的嚴重發生直接制約著森林資源的發展、造林綠化步伐、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森林資源質量,促進產業發展,擔負著支撐保障任務,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必須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此,各級人民政府要把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減災計劃和各級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切實加強領導。

4.3 提高森林病蟲害防治科學技術含量

通過提高森防科技含量,防治手段亟需改進。造林要堅持適地適樹,采用良種壯苗,營造混交林,實行工程造林和集約經營等林業措施,將預防治理森林病蟲害的工作與行業發展的全過程緊密結合,走林業發展和預防治理病蟲害協調發展路線。同時,要把科研方向調整到解決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和疑難技術問題上,走科研、試驗、推廣、防治一體化之路,大力發展生物防治,充分做好現有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將新技術和新成果作為全面提高防治水平的重點,快速轉化實用技術,根治森林病蟲,解決防治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森林自然抵御病蟲害的能力。

4.4 完善森林病蟲害防治籌集資金機制 ,加大病蟲害防治經費投入保證防治需要

為確保森林病蟲害防治經費的需要,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森林病蟲害防治籌資機制。繼續堅持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投入原則,要認真貫徹執行“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依法充分調整地方及林農防治的積極性,加大自籌資金比例,多渠道投入籌集、多層次的投入機制,努力增加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并相應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從收取補償金中安排病蟲防治經費。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九九久久99精品|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999| 中文字幕日本丰满人妻| 奇米影视第四色首页| 国产精华av午夜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国产激情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熟妇与小伙子matur老熟妇e|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性生 活18~19|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双飞高清| 午夜不卡亚洲视频| 国产av麻豆mag剧集|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天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香蕉eeww99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小黄鸭 |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极品少妇xxxx精品少妇偷拍|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无码爆乳超乳中文字幕在线| 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播放| 性一交一黄一片|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一道dvd在线中文字幕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一|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一二三四区乱码免费| 日本高清色惰www在线视频|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伊伊香蕉综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