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政服務行業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家庭服務業;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模式
一、引言
家庭服務業作為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產業,雖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其作用不可小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家庭服務業安置了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城市下崗職工。據北京三八服務中心統計,北京市家政服務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85%以上,特別是在近年來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家庭服務業的作用凸顯,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安置失業農民工就業的重要行業正逐步被國家所重視,其在促進我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當前我國家政服務業的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行業相關法律法規、從業人員保障體系極不健全;從業人員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較低;供求結構矛盾突出;行業管理混亂;企業間同質惡性競爭嚴重,嚴重阻礙了我國家庭服務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家庭服務組織現有經營管理模式的研究,分析其現狀、特點及存在問題,總結不同條件下的最優經營模式,并結合現有的創新經營總結新的經營模式。
二、家庭服務組織經營管理模式特點概述
家庭服務組織最基本的經營管理模式是準員工管理模式與職業介紹(中介)模式,其中職業介紹(中介)模式出現最早。
(一)(準)員工管理模式
準員工管理模式(準勞務派遣管理模式)是指家庭服務組織通過招聘家庭服務從業人員作為其組織內員工,并對本組織的員工進行相關專業技能、職業素質等全方面的家庭服務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后派遣到雇主家庭(即家庭服務消費者)工作,雇主家庭支付費用給家庭服務組織,由家庭服務組織扣除管理費后再發給家庭服務員。家庭服務員在轉換工作的間隙,由家庭服務組織為其提供免費住宿。因準員工管理模式對家庭服務組織的要求較高,如家庭服務組織要有為家庭服務員培訓、解決食宿,承擔相關法律責任的能力等,目前實行準員工制經營模式的家庭服務組織主要為近幾年新成立的家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主要特點為:1.合同:家庭服務組織與家庭服務員之間為聘用合同關系,而家庭服務組織與雇主家庭之間是服務合同關系。2.管理:家庭服務組織與家提供服務員簽訂合同期間,需為其分配工作,并在等待再分配的間隙,為其提供免費住宿。家政服務組織每月收取管理費,收費標準各地有所不同。3.工資:雇主家庭將費用先支付給家政服務組織,由家政服務組織扣除管理費后支付給家政服務員。4.責任承擔:因家庭服務員對雇主家庭造成的傷害或損失,先由家政服務組織承擔相應責任,然后由家政服務組織對家政服務員進行追償。同時,在家政服務員受到雇主家庭的侵害時,家政服務組織有義務協助家政服務員向雇主家庭提出損害賠償的請求。5.保險:通常情況下,家政服務組織會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具體的金額和保險內容各地不統一,但均由家庭服務組織購買。
(二)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
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是指家庭服務組織作為中間人,為家庭服務從業人員聯系雇主家庭,由雇主家庭與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簽訂家庭服務合同,家庭服務組織按次收取介紹費,不承擔其它任何責任。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對家庭服務組織的要求較低,我國改革開放后最早出現的家庭服務組織都是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以北京市為例,據北京家庭服務協會調查,2007年工商局注冊的近3000家庭公司中70%為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
主要特點為:1.合同:雇主家庭與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簽訂服務合同,采用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務組織起第三方見證人的作用。2.管理:采用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務組織基本沒有對雙方的管理職能,只按次收取中介服務費,一般按月工資的百分比一次性收取,各地標準不同,10%-30%不等。3.工資:由雇主家庭直接將工資付給家庭服務從業員,與家庭服務組織無關。4.責任承擔:由于采用職業介紹(中介)經營管理模式的家庭服務組織僅僅起見證人的作用,因此基本不承擔任何責任。5.保險:由于家庭服務組織基本不承擔任何責任,因此也不負責家庭服務從業人員的保險事宜。
三、現有家庭服務組織經營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一)相關制度建設落后
1.法律規范缺失。在我國現階段家庭服務業的相關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缺失,各地制定的有關家庭服務行業的法規條例也十分罕見,僅有廣東省深圳市與河南省鄭州市制定并實施了相關地方性法規條例。以鄭州市出臺的《鄭州市家庭服務業管理辦法》為例,其所稱的家庭服務經營者僅限于依法工商注冊登記,以家庭服務為經營范圍的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對規范從業人員資格提倡持證上崗和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并不具強制性。但對實行員工管理模式的經營者要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和參加社會保險。因此不難看出在已制定并實行地方性相關法規管理的城市,其法規規定內容相對寬泛,對家政服務業機構和從業人員、雇主家庭三者的真正約束力不強。
一、法國發展民生服務業的政策措施
(一)從國家戰略的高度重視民生服務業的發展
1997年以來,為解決失業問題,法國打破了傳統的就業觀念,注意大力發展服務業,尤其是大力挖掘民生服務業的潛力,對民生服務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2004年9月,法國政府推出了《社會團結規劃》,規劃的重頭戲就是將民生服務業(主要是個人服務業)的發展納入國家戰略發展的高度,目標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創造50萬個個人服務業的就業崗位。2004年11月24日,法國政府專門召開了“促進發展個人服務業全國大會”。政府和與會的協會網絡、企業、個人雇主聯合會等組織和機構代表共同簽署了一份“關于促進發展個人服務業的全國協議”。該協議的宗旨是通過政府力量匯聚個人服務業的一切資源,拓展整個市場,并致力于四個方面:一是致力于促進個人服務的質量、多樣性以及便利性;二是依靠公認的質量標識和認證體系,創設或發展全國性品牌;三是盡可能多地展開各種合作并締結合作伙伴關系;四是優先發展多元服務供應,以滿足需求的多樣性并保證消費者對服務供應者的自由選擇權。2005年,推出“個人服務業發展規劃”和其法案,包括三大主要綱領:使家庭服務業結構化、為更多的人所了解,鼓勵新的參與者,讓使用家庭服務的人降低費用。在法國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民生服務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就業人數占勞動人口總數比例已達到了8.3%,成為拉動就業增長的重要部門。
(二)設立全國性統一的行業管理部門
為了民生服務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法國政府近年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其重心是成立專門的行業管理機構,對行業實行全國統一的管理。2005年6月,法國政府通過的一項新法案,對民生服務業的改革設置了一系列政府行動計劃,包括降低高質量服務業的進入門檻、重組管理機構和出臺相關法律政策等。根據家庭服務業規范發展的需要,宣布成立一個全國性的“家庭服務管理局”,主要責任是領導和協調所有倡導家庭服務的行動,并促進全國性的個人服務協會的創立。“家庭服務管理局”設立后,第一大舉措是組織銀行、家庭服務協會和醫療互助會聯手創立大型家庭服務電話平臺,給需要家庭服務的人提供信息,2006年,法國家庭服務業的營業額猛增了11.8%,達123億歐元。該部門雇用的受薪者人數多達180萬,而且具有巨大的開創非外遷型工作崗位的潛力,家庭服務業開創了11.6萬個工作崗位。
(三)出臺優惠扶持政策
為了讓更多的個人能夠享受家庭服務業的服務,法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稅務優惠政策和措施,鼓勵個人雇用家庭工。2006年2月,法國就業、勞動與社會團結部推出了旨在加強個人生活服務系統的龐大計劃,這一計劃的核心是在全國發行“用工信用卡”。一方面各企業可以直接向其員工提供預存了費用的“用工信用卡”作為公司福利,員工們則可用這種信用卡來償付自己雇傭的服務人員;并且采取了減稅措施,用“用工信用卡”所支付的費用甚至比在家政黑市上雇工所支付要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法國絕大多數個人服務人員無照工作的問題。
(四)加強行業管理規范
由于民生服務業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要求更高,服務價格、服務標準化很難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市場存在著亂收費、服務質量不穩定等問題。為規范民生服務業的發展,法國政府從制度、價格和行為等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制度和管理規范。
一是實施許可證制度。按照法國政府規定,在家政服務業,協會或企業從事照看小孩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必須提供省長頒發的許可證,一般家務服務需要簡單的許可。但許可讓使用該協會或企業的家庭服務的消費者可以享受稅務優惠。為了讓該行業發展擴大,這項許可的發放變得更加靈活,一個家庭服務機構在其所在地申請了許可,到其它省發展就不必再申請許可了。許可證有效期為五年。
二是建立公正透明的價格體系。在美容業,法國美容產品的價格相對透明公正,其主要立足產品,相應的服務只是產品的附屬。在家電維修服務業,家政公司的維修人員在查清故障后會提供一份維修報告,注明需要更換的零件價格、預計工時、工時費、增值稅等。維修人員不會對家電維修公司規定的價格擅自調整。
三是嚴格規范從業人員。如在美容業,自1947年開設第一家美容學校以來,法國對美容從業人員的要求相當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行業經驗少于7年,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不得在美容培訓學校執教。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管理和發展中的作用
在法國民生服務業的發展和管理方面,行業協會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中介服務組織,行業協會承擔著專業技術培訓、信用擔保的職能。通常,一個協會雇傭一定數量的民生服務從業者,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專業化培訓,再將這些人推向有需要的家庭、企業和各類社會組織。如在法國家政服務行業,目前主要由五大協會經營。具有近70年歷史的法國家政服務聯盟包括3000個地方協會,雇有家庭服務員5500人。大部分協會又從屬于法國兩大國家聯合會――家庭護理及服務協會全國聯合會和農村地區家庭輔助協會全國聯合會,作為兩大聯合會的成員,各個協會得以規范化運作。同時,行業協會也引導著民生服務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的轉變。如法國等國家的美容行業協會定期做一些關于美容的科學、健康宣傳,幫助消費者建立健康的美容消費觀念,理性的消費群體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美容業的發展。
二、對我國發展民生服務業的啟示與借鑒
目前,我國民生服務業還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人們普遍對家政服務、美容、洗浴、洗染等民生服務業認知及關注度低、輿論評價低。例如,家政服務業作為從傳統“保姆”發展起來的新行業,尚未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從事家政服務行業,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舊觀念的影響,被社會上一些人看不起,沒有得到用人家庭應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勞動者,特別是下崗職工不愿從事,從而使得家庭服務市場出現大量空缺,形成了需求和供給矛盾,阻礙了行業的快速發展。又如在洗浴服務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并且目前洗浴行業很不規范,很多人對洗浴企業抱有看法,甚至一些人把洗浴場所等同于場所。由于認識上的偏見,很多人不愿從事洗浴技術工作。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洗浴服務市場的需求,制約了行業的發展。加快促進民生服務業發展,應注重以下方面:
(一)加快成立專門的民生服務業管理和服務機構
法國民生服務業都有歸口的管理部門。而我國目前普遍缺乏統一的管理,例如美容美發服務業的政府歸口管理實際上一直并不十分明確,雖然名義上由商務部管,但實際上還要涉及工商、稅務、衛生、物價、技監、公安、特業、消防、勞動保障等部門,管理較為混亂,導致對行業從源頭上的調控、監督、引導和管理難度較大。為此,建議在商務部下設專門的管理和服務機構,負責統一規劃、管理和促進工作。
(二)重視民生服務業發展規劃
根據民生服務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應加快制定《民生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各行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引導行業健康發展,同時,根據具體的民生服務行業,制定具體的發展規劃。如結合城市經濟社會文化特點和家庭發展特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級制訂家庭服務業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和重點,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家庭服務體系,規范市場,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做好相關數字統計和經濟普查,研究制訂具體的產業政策,鼓勵、扶持其實現升級。
(三)加強民生服務業的法律規范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規。圍繞現行的管理辦法,逐步配套相應的實施細則,并且以此為契機逐步協調各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法規和政策,在時機成熟時使其提升為更高層面的法規。二是加強行業標準體系的建設,制定相應的準入標準和條件,制定從業人員的相應資格標準和條件,制定機構分級分等的標準和條件,實施行業標準化管理,把民生服務業的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三是實行雙重準入制度。即民生服務企業和從業人員都應實行準入制。對投資經營企業準入應該實行總量控制,對不具備資格的企業限制開業。對從業人員進行資格鑒定,從業者必須經過考核、考試、注冊,取得資格后才能上崗。四是加快實行明碼標價制度,明確規定不同等級、不同種類的民生服務的價格,并規定價格浮動的上下限。同時,將確定的價格標準向消費者公示,引導合理消費。
(四)注重財政稅收政策支持
要加大各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尤其要建立專項財政資金支持保障各種人群基本生活消費的商業設施建設,對于具有優勢的、規范化發展的民生服務企業給予政策支持,扶持企業發展。如設立洗染服務業發展基金或專項財政資金,用于支持行業的設備更新、技術創新、人才培訓和市場拓展等;加大對符合要求的洗染服務企業的信貸力度,解決以連鎖經營模式進行擴張的大型洗染企業和部分中小洗染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如對采用節水、環保設備的洗浴企業給予補貼或稅收減免;對連鎖經營或開拓海外市場的洗浴企業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等。
(五)加強職業教育和人才培訓
一是積極搭建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對接平臺,抓好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培訓機構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幫助,解決辦學資金不足、招生困難等問題,努力擴大培訓基地和辦學規模,提高培訓質量,為民生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二是充分發揮各地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及有關社會機構的作用,開設餐飲、住宿、家政、美容理發、洗浴等服務專業課程,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抓緊培訓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服務人員,扶持一批講規范、重信譽和有品牌知名度的人才服務機構。
(六)重視行業協會的作用
關鍵詞:利益相關者;家政服務業;從業者培訓;機制
作者簡介:汪群龍(1982-),男,浙江富陽人,浙江樹人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家政學與社會工作;冉云芳(1984-),女,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華東師范大學職成所2012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經濟;蔣聯海(1971-),男,浙江紹興人,浙江省教育廳職成教處主任科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家政教育模式創新研究:能力、質量、標準化間關系視角”(編號:12XKGJ05),主持人:朱紅纓;杭州市社科重點基地研究課題“職業教育參與社會培訓的路徑與機制研究”(編號:2014JD52),主持人:冉云芳;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浙江省高校社會工作人才職業化困境及推進策略研究”(編號:2014SCG109),主持人:汪群龍。
中圖分類號:G7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5)18-0048-08
一、問題的提出
轉型期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社會對解決家庭及其成員的生活性需求非常迫切。隨之,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其市場規模逐漸擴充、領域也不斷拓寬、內容日趨豐富,同時需求擴張空間和潛力巨大,需求層次和類型差異也更加明顯,尤其與高齡老人、失能老人、婦幼兒童、高端家庭相關的服務需求成為增長重點,不僅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而且需要具有較高素質涵養和技能水平的人才,而目前從業人員服務提供能力與需求差距巨大。從對杭州市的跟蹤研究來看,五年來家政從業人員的來源及知識結構變化不大,一線家政從業人員中60%以上來自外地農村,75%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2006年調查數據顯示,家政從業者對工作的勝任度較為自信,認為消費者對自己提供服務的評價表示滿意的占90%以上;而在2011年的調查中發現,有39.5%的消費者曾經對使用家政服務后進行過投訴,投訴的最主要原因是服務質量差。從業者職業素質與服務能力成為制約家政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家政從業者培訓是提高家政從業人員服務能力、職業素質以及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其提升自我身份認同,取得職業晉升的關鍵所在。近年來各地政府及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在發展家政服務業過程中,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從業人員培訓措施,縱觀這些措施,大多為地方政策文件或行業管理辦法,僅具有指導性或參考性,而針對家政服務行業特性的培訓需求調查、培訓課程設置安排、培訓過程管理、培訓師資團隊組建、培訓組織整合以及培訓監督評估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化的機制,有些企業雖然每年開設培訓課程并派員參與政府主導的職業資格培訓,但往往走形式、走過場,實際效果并不明顯。這一問題不僅影響了消費者使用家政服務的信心以及對家政企業的認可度,甚至引發了社會對家政服務行業發展的擔憂,不利于家政服務行業的良性發展。
本文主要研究家政服務領域中的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問題,通過對浙江省12個市家政從業者培訓的實地調查,對職業技能培訓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梳理,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并探索形成家政從業者培訓的長效機制。
二、理論框架
利益相關者理論(Stakeholder Theory)作為組織研究的分析工具,往往應用于企業管理領域中。近年來由于其內涵與外延的擴展,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公共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研究中[1],在衛生領域(醫院、康復組織、保健機構)、環境政策[2]、非營利組織研究[3]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逐漸被應用到養老機構[4]等生活行業,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分析框架。
Freeman提出利益相關者是“那些能夠影響企業目標實現,或者能夠被企業實現目標的過程影響的任何個人和群體”,這個定義不僅將影響企業目標的個人和群體視為利益相關者,同時還將受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所采取的行動影響的個人和群體看作利益相關者,正式將當地社區、政府部門、環境保護主義者等實體納入利益相關者管理的研究范疇,大大擴展了利益相關者的內涵[5]。學者Clarkson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的分類,例如根據相關者群體與企業聯系的緊密性,可以將利益相關者分為:首要的利益相關者和次要的利益相關者[6]。首要的利益相關者往往是指企業的股東、職員、產品銷售者、消費者等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關的群體或個人,如若沒有他們的連續參與,企業將失去競爭力甚至走向破產;次要的利益相關者指的是輿論媒體以及政府、行業協會、學校等特定利益集團,他們影響企業的運作或者受到企業運作的間接影響,但對企業的生存沒有根本性的主導作用。Clarkson的分類方法進一步深化了利益相關者的應用領域。
家政從業者培訓活動的開展需要進行需求調查、課程安排、師資提供、過程管理、監督評估,在此過程中必然要和若干個體和社會組織發生聯系,由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影響經營行為的主動性存在差異”[7],因而會出現多個利益相關主體和多種利益關系的交叉、互動和整合,從而形成各種復雜的社會利益關系。因此,利益相關者理論同樣適用于家政企業某一經營行為的研究。家政從業者培訓這一經營行為的首要利益相關者有:家政企業經營者、培訓管理人員、受訓從業者、家政服務消費者,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連續參與,特定的經營行為或將失敗,家政企業就不可能持續生存;次要利益相關者有:各級政府的職能部門(如商務部門、人力社保部門、教育部門等)、其他資源提供者(如學校、培訓機構等)、行業協會、輿論媒體和社會公眾等,因為他們間接地影響家政從業者培訓的開展或者受到家政從業者培訓結果的間接影響,但他們對家政企業的生存沒有根本性的作用。
三、家政從業者培訓中的利益相關者作用分析
家政從業者培訓的利益相關者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并且他們的特點和需求會通過利益相關體系產生作用影響著家政從業者培訓目標的實現,進而影響到家政從業者培訓的質量與效果。
(一)首要利益相關者
從家政企業經營者來看,由于家政企業是社會效益明顯高于經濟效益的微利性行業,在解決大量弱勢群體就業的同時,許多規模小、員工少的家政企業在市場中的存活期不超過三個月。作為投資者的企業經營者往往將如何發展企業業務,占據市場份額作為重點與利益訴求,但要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組織規模的不斷擴大與品牌效應,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儲備和服務隊伍。然而,由于家政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導致家政企業經營者擔心花大成本去投資員工的素質提升,只是為他人做嫁衣,員工職業技能培訓往往被作為崗前培訓的非必要項目,走形式、走過場的現象大量存在。因此,家政企業經營者對于從業者職業技能培訓的戰略定位直接影響該目標的實現。
家政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對于從業者培訓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培訓活動管理規范化程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培訓管理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培訓過程的監督以及應急事件的反應等無不與培訓管理人員的能力有關。
受訓者作為家政職業技能培訓的主體,通過培訓一方面可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同時獲得職業資格,取得職業晉升與相應的工作報酬,某種程度上也是提高行業整體素質的關鍵。然而,家政服務往往被認為是一項很簡單的工作,只要憑經驗操作即可,有些家政從業人員在培訓中既不重視理論學習,也不關注操作技能演練。由于培訓時間與工作時間的沖突,頂包和缺課現象也時常發生。因此,受訓者對職業培訓的主觀態度、努力程度與專注度,是培訓效果與質量的重要性因素。
家政服務消費者作為使用家政服務的直接體驗者,這一群體對于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的認知和評價總是基于一定的價值標準。一般來說,消費者在內心中對家政服務質量作出的價值評判,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服務提供者對其利益需求的滿足程度。因此,家政從業者培訓結果對于消費者而言是否具有價值,其價值是大是小,從本質上看它符合其愿望和需求的狀況如何。實際上,家政消費者在利益相關體系中承擔著“培訓需求來源”的角色,決定培訓內容的指向性。
(二)次要利益相關者
從近幾年家政人才的培養培訓來看,是偏向“外生性”的,它的發展歷程不是一個自然發生、逐漸演進的“內生”過程。如浙江省的“衢州保姆”、“嵊州越鄉嫂”、“新昌阿姨”等人才品牌初創時期都是依靠政府行政性手段、行業協會助推、校企合作培養、媒體正面引導等系統外部因素的“催生”。在家政服務提供與需求對接的契合性方面,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其他資源提供者、行業協會、輿論媒體和社會公眾等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家政服務業的發展過程中,各級政府對整個家政行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不僅逐漸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化建設,而且還通過政策導向、專項財政資金扶持、培訓補貼、監督評估等各種方式來保證家政職業技能水平與服務質量。從某種程度上講,政府是家政從業者培訓最主要的社會利益相關者。學校與培訓機構通過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訓師資庫建設、課程資源整合、培訓方式的研究,不僅是校企合作培訓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家政培訓師資、技能鑒定考評員等行業智力資源的提供者,是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內涵提升的重要社會利益相關者。行業協會基于行業屬性,通過平臺構建、信息互通、行業評估等途徑起到交流、溝通與促進發展的作用。新聞媒體通過正確的輿論導向,增強社會對家政服務業的了解和支持,引導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道德觀,增強職業歸屬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從事家政服務業,輿論媒體對家政從業者培訓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公眾的認知和行為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媒體也是家政從業者培訓利益相關者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調查方法與數據分析
(一)調查方法與樣本情況
浙江是家政服務業發展較為迅速的沿海省份,每年平均有6家單位獲得“全國百強家庭服務企業”稱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市場需求逐漸擴充,同時對家政服務供給對市場需求的動態適應能力與應變能力也較為關注。截止2013年10月,浙江省經主管部門批準的從事家政服務的市場主體有7488家,年營業額在300萬元以上的有486家,占6.5%,超千萬元的有51家,有2家企業年營業額已過億元。居民家庭用于家庭服務的支出在320億元左右,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在2.04%左右。以員工制、中介制、零工等三種用工形式的家政服務從業人員達30余萬,規模逐年增長。從年齡上看,30歲以下的有3.13萬人,占10.4%;30歲以上的有27.08萬人,占89.6%。從文化程度看,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3.22萬人,占43.8%;初高中學歷的有15.61萬人,占51.7%;專科及以上學歷的僅有1.37萬人,占4.6%,呈現出整體素質不高、年齡偏大、文化程度低、專業訓練缺乏、職業化水平不高等特點(見表1)。從2013年4月開始,浙江省成立首個家政服務人才培養培訓聯盟,重點關注家政專業人才的培養培訓質量與機制問題,以期滿足不斷增長的生活需求。
本研究調查范圍為浙江省的11個地級市與1個縣級市,依據利益相關者的分類方法,調查對象主要為家政從業者培訓首要利益相關者:家政企業經營者、家政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家政一線從業人員,家政服務消費者。共設計了兩套問卷,企業部分問卷由家政企業經營者、家政企業培訓管理人員、家政一線從業人員填寫,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98份,回收率為81.6%,;消費者部分問卷由所屬城市的家政服務消費者填寫,共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1050份,回收率為87.5%;同時對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培訓學校等次要利益相關者進行了結構性訪談。回收的問卷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二)數據分析與討論
1.對家政從業者培訓的認知與訴求。對家政從業人員市場需求進行評估排序(見表2),結果表明:家政企業和消費者對從業人員市場需求的評估排序一致性程度較高,均認為月嫂、養老護理員是當前最急需的職業工種,這一結果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政策導向也基本一致,反映出市場需求與培訓定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而家政企業和消費者對市場需求3~8位排序的差異則反映了兩者處于不同位置的利益訴求差異,家政企業作為經營主體自然將最能產生經濟效益的職業工種如護工進行重點關注,而對流動性大的職業工種則依賴于周期短、效果不明顯的公益性培訓,相反,消費者往往對能解決自身生活需求的職業工種如家務助理、維修維護等抱有強烈的培訓訴求。這某種程度上是導致部分家政職業工種與消費者需求契合性及滿意度不高的原因所在。
表2 家政企業與消費者對家政從業人員市場需求的評估排序
對家政從業人員的能力結構進行評估排序(見表3),結果表明:經培訓后且具備職業資格證的從業人員市場認可度最高,達到86.4%,同時在家政行業中從業人員文化程度與職業資格認定、理論與實操經驗的培訓學習相比,后者往往顯得更重要。這也符合當前普遍要求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和職業等級評定的發展趨勢。但對“經過培訓的人員”這一群體,市場認可度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反映出當前職業資格培訓、企業上崗培訓、機構培訓、行業協會公益性培訓等不同利益相關者安排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培訓過程及培訓效果的評估監督方面差異性較大。從目前家政從業人員能力結構的分類與占比來看,50%以上的人員是經過培訓的,但如何在利益相關者體系中保證培訓質量與效果符合不同利益主體的需求,這是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表3 家政從業人員能力結構認可度評估排序及所占比
對家政從業人員培訓存在的問題從服務使用者與受訓者兩個層面進行雙向評估排序(見表4),結果表明:(1)在整個利益相關者體系中,服務使用方(消費者)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培訓主體資源不足、培訓內容陳舊與培訓效果不佳,這一結果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消費者往往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家政員,甚至在自己急需某類生活時找不到與之配對的從業人員,不能解決自己的生活問題,另外由于部分從業人員理論與實操經驗不足,導致消費者對從業人員服務水平整體滿意度不高。同時,我們在實地訪談家政企業時,企業負責人明確表示家政從業人員數量越來越少,第一代農民工由于年齡、身體、家庭等原因陸續返鄉,或者回家養老或者回家照顧自己的孫輩,在僅有的部分人力資源中,又要考慮經濟效益,不能將培訓活動在家政職業工種中實現全覆蓋。而第二代農民工由于文化素質、生活環境的影響大多不愿意從事家政服務,寧可在一般的工廠、小企業呆著。對于家政服務從業隊伍的后勁不足以及培訓主體資源不足,企業經營者表示十分擔憂。(2)受訓者對于職業培訓的組織安排、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甚至對于自己所參與的相關工種培訓也提出質疑。調查顯示,85.3%的從業人員普遍認為現有的職業培訓活動安排不合理,將近有60%的從業人員感覺培訓的內容與實際工作有差異。我們在訪談中發現,許多從業人員認為由于工作時間與培訓時間的沖突,自己往往是參加“走場式”的培訓,有時因為忙于工作不得不請同事幫忙去應付聽課,在技能提升上沒有實際效果。另外,有些從業人員表示,自進入家政行業以來至少參加3次以上不同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所涉及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都不一樣,感覺無所適從。
表4 家政從業人員培訓存在問題雙向評估排序
2.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的影響因素分析。通過對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滿意度與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家政企業規模、人力資源儲備量、培訓管理人員數與能力、從業者工作年限和培訓師資數及能力等與家政從業者培訓滿意度之間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均通過P=0.01或P=0.05的顯著性檢驗(見表5),具體來看:
(1)家政企業規模、人力資源儲備能力與家政從業者培訓滿意度具有較大的相關性。企業規模越大,經營者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和市場需求的評估能力,對于人才隊伍素質的關注度高,家政職業工種培訓的覆蓋面就越寬,從而滿足消費者生活需求的能力就越強,符合消費者對家政職業培訓質量評價的價值標準。同時,企業人力資源的儲備需要花費大量資本,一般規模較小的家政企業對人力儲備的意識與能力都較弱,調查顯示,以員工制家政從業人員為例,每人每月繳納各類社會保險平均為500元,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從業者的后顧之憂,增強了職業歸屬感、保證了從業隊伍的穩定性、緩解了培訓主體資源的不足。
(2)培訓管理人員、培訓師資的數量和能力與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滿意度之間也存在高度相關性,數據顯示隨著培訓管理人員、培訓師資數量和能力的提高,家政職業培訓質量的滿意度也隨之增高。從業者培訓管理人員的能力,尤其是培訓管理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培訓師資的選擇與整合、培訓過程監督與培訓效果的后續跟蹤等會影響到培訓質量的滿意度。目前,無論從家政企業培訓管理崗位的設置還是從行業、政府部門對于家政培訓管理的制度化、系統化建設來看都是有所欠缺的,培訓教材、培訓方案、培訓效果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標準化建設工作也還處于空白。從培訓師資來看,由于沒有解決好家政教師的職稱通道問題,很多教師均非專職從事家政教學,“雙師型”教師更是難尋。實際上兼職教師也比較難找,養老護理、護工、月嫂一般請醫院醫護人員來講課;家務助理中日常保潔一般請兼職教師進行理論性的講解,另外請烹飪教師傳授基本烹飪及營養搭配知識。總體來看,由于缺乏專業專職師資隊伍,培訓效果不夠理想。
(3)參與培訓的從業者工作年限與培訓質量滿意度之間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尤其是工作三年以上的從業人員數量與培訓質量滿意度之間相關性較強。從業者進入家政行業一定年限后,對于家政職業的工作特性也有所認知,家政職業培訓的自我利益化趨向較明顯,培訓的專注度、努力程度也相應提高,通過培訓獲得的理論與技能水平逐步提升,獲得消費者認可度也自然增加。相反,新進家政行業的從業者對于職業的歸屬感較弱,職業流動的自我合理化傾向明顯。我們在對行業協會、培訓學校的相關教師進行訪談時發現,培訓教師普遍認為在每期的職業培訓中,家政老員工的互動性較強,甚至在進行實操演練時能主動對新員工進行幫扶與指導。目前,家政行業中工作不滿一年的從業人員占到27.1%,通過社會保險的政策支持、媒體的正面引導,加強從業者對職業屬性的認知與歸屬感,這將大大提升從業者參與職業培訓的熱情與培訓質量。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家政從業者培訓與多個利益相關者有關。家政從業者培訓的利益相關者可以分為首要利益相關者和次要利益相關者,首要利益相關者對于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包括:家政企業經營者、培訓管理人員、受訓從業者、家政服務消費者。本研究通過對家政從業者培訓的首要利益相關者的問卷調查,結合對行業協會、培訓學校等次要利益相關者的訪談分析,發現:目前主要存在培訓主體資源不足、培訓內容陳舊、培訓效果不佳以及培訓的組織安排不合理、培訓方式差異性較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既有家政企業的規模化不足、培訓管理制度化、培訓過程標準化缺失,也有受訓從業者自身對職業屬性與培訓認知問題。同時,職能部門的政策支持、行業協會的培訓整合、培訓學校的師資提供也在家政從業者培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建立家政從業者培訓的長效機制,需要企業、政府、行業組織、培訓學校與從業者的共同努力。
本研究根據浙江省家政服務業發展與從業者培訓的現實基礎,為建立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家政從業者培訓機制提供了決策依據。建議如下:
(一)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培訓供需契合度與戰略定位的有效性
一是構建三位一體的“家政服務供需平臺”。加快建設以家政從業人員、消費者、家政企業三個市場主體為重點的服務供需平臺,通過該平臺提供的服務流程、服務質量、供需對話與誠信監督等結點效應,發現需求、引導需求,克服家政從業者培訓的分散性、契合性弱的制約。如提供面向家政從業人員的職業工種需求介紹、職業服務技能咨詢、求職指導等服務;面向消費者的需求定制、需求對接等功能;面向家政企業的培訓咨詢服務、經驗共享、服務質量與誠信監督等服務。將家政消費者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作為從業者培訓職業工種定位與確定培訓內容的依據,提高培訓供需契合度。二是建設家政經營者成長平臺。家政企業經營者對于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程度,決定從業者培訓這一經營行為在整個企業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及有效性。加強對優秀經營者和企業員工培訓典型的輿論宣傳,強化與高校及培訓機構的合作,組織實施經營者培訓計劃;搭建經營者經驗交流和聯誼合作平臺,完善經營者成長環境和激勵機制,引導經營者將企業一線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升與服務技能培訓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實施。如將專職培訓管理人員崗位設置、從業者培訓相關制度及評價體系建設、企業內部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等作為考核家政企業及經營者的指標。三是提升家政行業協會公共服務能力。加大對家政行業協會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完善協會組織機構,推動行業協會專職化發展;重點加強行業協會在家政從業者培訓中的整合引導功能。如將商務部門組織的家政職業崗前培訓、人力社保部門組織的家政職業資格培訓、教育部門組織的家政職業能力培訓以及民政、農會等部門組織的家政職業專項培訓的培訓方式及內容進行整合,同時在行業內部選拔一批建有實訓場所、配有標準教具的規模型企業作為培訓基地;引導行業協會對外交流,與國內外其它家政協會聯合和合作,傳播促進家政從業者培訓方式轉變的先進經驗與模式;引導行業協會加強對行業公共服務的方式與內容的研究、不斷提升服務能力。
(二)加強政策支持與媒體正面引導,提高家政從業者培訓參與度
一是進一步完善激勵舉措,深化細化各項培訓政策的執行與落實。根據行業發展變化與消費者需求重點領域,在入職獎補、減免稅費、保險補貼、就業培訓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專項資金扶持以及獎勵等政策實施的基礎上,動態研究制訂鼓勵措施,重點要通過政策的傾斜,增強家政企業人力資源儲備能力與勞動力進入家政行業的吸引力,緩解培訓主體資源不足的現狀。同時,要進一步研究對策,拓展家政類專職培訓師資的培養、引進、聘用通道,妥善解決家政教師的職稱問題。二是加強媒體正面引導,注重標兵示范,提高從業者培訓參與度。重視從業者培訓后的帶動效應,在培訓學員中開展家政服務技術能手、優秀員工等標兵示范活動,對各類標兵示范提供必要的榮譽支持和獎勵,尤其是在住房、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相應回報。同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網絡、簡報等媒介的正面引導作用,宣傳典型,增強家政職業歸屬感,提高家政從業者培訓參與度。
(三)建立標準化培訓機制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提升消費者培訓認可度
一是要制定科學性與操作性統一的家政從業者培訓標準。按照家政從業者專業化、職業化發展要求,依據家政職業工種的不同,充分考慮職業工作狀況與特性,分類別科學設計家政從業者培訓方案、課程設置、課時要求以及教學大綱等規范。二是要建立具備專業能力、實踐能力、教學能力與職業素養一體化的家政從業者培訓師資庫。家政服務業有其行業屬性特點,這主要體現在服務對象是家庭與家庭成員,如果簡單地從其他職業諸如醫護人員、廚師等群體中選擇作為兼職教師,不管是家政從業者在專業性接受能力方面還是服務對象的適用性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因此,從家政從業者隊伍的長期建設來看,最恰當的還是應選擇專職的師資力量。家政從業者培訓師資的建設需要重點關注教師的專業能力即教師對家政服務業領域專業知識的熟悉程度;教師的實踐能力即對家政行業發展動態的關注與操作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即家政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案的設計、教學計劃的編寫、教學方法的選擇與實施、教學效果的監控與反思能力;教師的職業素養即在本專業領域內對從業人員職業特點的了解與相關教育法規的熟悉程度。三是要建立統一的、規范化的家政從業者培訓質量評價標準:對于培訓方案的評估要考察其培訓需求的調研情況、培訓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培訓模式與方法的適切性、培訓內容與目標的吻合性等;對于培訓條件的評估要考察其師資素質與構成情況、教學設施與實習實訓條件等;對于培訓管理要從管理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培訓管理制度的建設、培訓方案的執行力、培訓臺賬與反饋制度的建設等指標進行評估;對于培訓效果的監督方面則需要從培訓目標的達成情況、培訓學員的取證率、學員自身與消費者的滿意度以及培訓創新方面進行評價。
家政從業者培訓是提高家政服務質量和推進家庭服務行業職業化水平的重要途徑,某種程度上決定未來家政從業隊伍的素質和技能水平。在利益相關者利益訴求統一的基礎上,構建需求―過程管理―監督評估一體化的家政從業者培訓機制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優質的服務,滿足不斷增長的生活性消費需求。
參考文獻:
[1]Brugha,Ruairí,Zsuzsa Varvasovszky. Stakeholder Analysis: A Review[J]. Health Policy and Planning,2000,15(3):239-246.
[2]Gregory,Robin. Using Stakeholder Values to Make Smarter Environmental Decisions[J]. Environment, 2000(1): 33-44.
[3]Mueller J D,Williams A Higgins,M Tou. The Measurement of Responsible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of NPOs in New Zealand: An Evaluation Tool for NPOs, Donors and Government.[M]// Perqueux, Yoon(Editor).“If You Have No Money You Have No Mission”,in Stakeholders in Perspective. Bradford, UK: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2004.
[4]章曉懿,劉永勝.利益相關者理論視角下的養老機構運行風險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37-46.
[5]賈生華,陳宏輝.利益相關者的界定方法述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5):13-19.
關鍵詞:延安市;產業選擇標準;優勢產業選擇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2-0115-03
良好的產業組合能夠帶動整個城市的持續發展,提升區域競爭力。其中,優勢產業識別和選擇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對于那些能夠具備優勢地位的產業而言,通常需要滿足特定的技術原則,如關聯強度大、擁有長期而廣闊的市場容量、具有較快的技術進步機制和吸納先進技術的潛力以及能夠發揮本地擁有的競爭優勢和資源優勢等。因此,本文圍繞優勢產業的技術特征,通過設定產業選擇標準,對延安市主要的傳統產業進行分析并最終確定優勢產業,以優勢產業發展推動和促進整個區域產業的發展。
一、產業選擇標準
對于確定未來延安市重點打造的優勢產業集群,需要先梳理出相應的重點產業,在此基礎上圍繞重點產業構建產業集群,而對于重點產業的選取則需要從發展基礎、成長速度、利潤水平、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產業轉入的可能性以及地方政府的戰略愿景六個角度來理解,其中發展基礎提供了產業發展的現實基礎,成長速度可以衡量產業發展潛力,利潤水平則用來體現該產業的成長空間,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反映該產業在區域的影響力,相關產業轉入的可能性反映了承接產業轉移的市場配套環境,而政府的戰略愿景則用來衡量政府的資源傾斜(包括相關補貼和優惠政策)。
1.發展基礎
重點產業的選擇和主導產業的形成,取決于當地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而且考慮到五年規劃的短期性,很多要素并不能實現快速轉換,因此發展基礎構成了產業選擇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具體地,考慮數據可得性和一致性,使用該產業營業收入占延安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來衡量。
2.成長速度
除了發展基礎這一因素,還有一部分產業雖然發展基礎較差,但是成長速度很快,這部分產業的快速發展能夠促進生產要素從生產效率低的部門轉向生產效率高的部門,帶動地區經濟結構的轉換。具體地,使用該產業營業收入的年均增長速度來衡量其發展潛力。
3.產業利潤情況
根據經濟學的一般原理,產業發展是經濟主體基于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抉擇,當某個產業利潤率水平持續上升,說明該產業存在發展空間;而當某產業利潤水平開始下降,則表明該產業成長空間有限。具體地,通過考察特定產業的利潤率水平來衡量產業發展空間。
4.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除上所述,重點產業還必須考慮另外一種情況,即有些產業盡管規模和速度在當地都不具備絕對優勢,但其在更大地域范圍內的同類行業中影響力卻不斷增加。具體地,使用該產業營業收入在陜西省同類產業中所占比重的變化趨勢進行衡量。
5.產業轉入的可能性
根據自身情況,圍繞國家產業轉移指導目錄,結合產業轉移的一般規律和現實資源,考慮相關產業轉入的可能性,具體地,采用專家意見法(德爾菲法)進行賦分。
6.地方政府的戰略愿景
即使在發達國家,政府仍然可以通過產業政策的制定推動特定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來說,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適時適度采取措施對相關產業發展給予影響與支持,確實能夠推動相關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具體地,根據延安市相關政策文件進行賦分。
二、備選產業分析
根據上述產業選擇標準,對延安市主要傳統產業(包括餐飲、酒店、批發零售、交通運輸及倉儲、建筑房地產、裝備制造、食品、建材、手工藝、醫藥、家政服務)逐一進行分析,并對相關指標進行賦分,為下一步確定重點產業提供依據。
1.餐飲產業
2010-2014年延安市餐飲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達到41.97%,在所有產業中增速最高;企業數量從2010年的97家增加到2014年的296家,凈增加199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1 285人增加到2014年的5 445人,增加就業人數4 160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0.09%上升到2014年的0.25%,營業收入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0.29%上升到2014年的0.76%。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餐飲業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長速度,但是餐飲業的利潤率卻在下降,從2010年的13.83%下降到2014年的13.75%。
2.酒店產業
2014年延安市酒店業企業511家,相比2010年的385家凈增加126家;酒店產業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4 802人增加到2014年的7 830人,增加就業人數3 028人;增加值從2010年的31 411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90 342萬元,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0.35%上升到0.65%;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120 005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29 832萬元,年均增速達到23.57%,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1.36%上升到2.02%;與此同時,酒店產業的利潤率也在上升,從2010年的13.60%提高到2014年的16.21%。
3.批發零售產業
2014年延安市批發零售業企業2 724家,相比2010年的2 034家凈增加690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29 207人增加到2014年的33 125人,增加就業人數3 918人;增加值從2010年的179 429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374 256萬元,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2.03%上升到2.70%;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869 860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 851 023萬元,年均增速達到20.78%,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9.82%上升到9.35%;但受新興電商的沖擊,傳統批發零售產業的利潤率不斷下滑,從2010年的11.63%下降到2014年的10.06%。
4.交通運輸及倉儲業
2014年延安市交通運輸及倉儲業企業294家,相比2010年的242家凈增加52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6 912人增加到2014年的8 059人,增加就業人數1 147人;增加值從2010年的116 497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41 889萬元,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1.32%下降到1.02%;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390 670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529 334萬元,年均增速為7.89%,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4.41%下降到3.82%;盡管交通運輸及倉儲業營業收入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其利潤率有所上升,從2010年的14.12%提高到2014年的14.95%。
5.建筑、房地產業
2010-2014年延安市建筑和房地產企業數量從264家增加到401家,凈增加137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12 827人增加到2014年的16 233人,增加就業人數3 406人;增加值從2010年的191 053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430 759萬元,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2.16%提高到3.11%;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652 518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 559 897萬元,年均增速24.34%,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7.37%提高到11.25%;但是受資源型經濟下行周期的影響,房地產價格回落,相應的其利潤率亦有所下滑,從2010年的13.23%下降到2014年的12.61%。
6.裝備制造產業
2010-2014年延安市裝備制造業企業從432家整合到335家,經營主體減少97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3 432人增加到2014年的4 269人,增加就業人數837人;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83 932萬元上升到2014年的164 425萬元,年均增速為18.31%,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0.95%上升到1.19%;在陜西省裝備制造產業中所占比重則從2010年的0.32%上升到2012年的0.59%;但是得益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紅利,以及技術進步對生產效率的促進作用,延安市裝備制造產業利潤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從2010年的10.73%提高到2014年的12.59%。
7.食品產業
2010-2014年延安市食品企業從1 396家增加到1 695家,凈增加299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7 369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045人,增加就業人數3 676人;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122 754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302 530萬元,年均增速為25.29%,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1.39%增加到2.18%;在陜西省食品制造產業中所占比重則從2010年的1.39%上升到2012年的1.52%;受國內消費升級對高端食品需求增長的拉動,延安市食品產業利潤率有較大幅度提高,從2010年的11.62%提高到2014年的13.49%。
8.建材產業
2014年延安市建材企業627家,相比2010年的500家凈增加127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11 192人增加到2014年的11 335人,增加就業人數143人;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138 831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268 308萬元,年均增速為17.91%,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1.57%增加到1.94%;在陜西省建材產業中所占比重則從2010年的3.64%下降到2012年的2.69%;盡管如此,但產業利潤率卻從2010年的12.36%提高到2014年的15.22%。
9.醫藥產業
2010-2014年延安市醫藥企業從1家增加到2家;吸納就業人數從2010年的112人增加到2014年的449人,增加就業人數337人;營業收入從2010年的2 535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8 378萬元,年均增速為34.83%,占GDP的比重相應地從0.03%增加到0.06%;在陜西省醫藥產業中所占比重則從2010年的0.13%上升到2012年的0.28%,產業利潤率從2010年的6.00%略微下降到2014年的5.58%。
10.手工藝產業
在手工藝產業發展方面,近年來延安通過興辦專業合作社,用傳統民間手工藝創業就業、增收致富,手工藝品合作組織日益壯大。粗略統計,延安市具有一定手工藝品制作能力的婦女達10多萬人,其中以安塞縣、延川縣、延長縣、洛川縣最具代表性。在當地婦聯組織下,各合作社定期為下崗失業婦女、農村婦女提供手工藝術培訓,學成后她們既可專職創作,也可在種地干家務活之余創作,合作社則負責產品的開發、包裝、銷售等。目前,延安共成立了各類手工藝品合作社13個、公司3家,培訓婦女手工藝骨干1 000多人,推動了延安手工藝品走向商品化、市場化和規模化,進一步提升了延安市的文化軟實力。
11.家政服務產業
隨著延安市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為延安市家政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多層次的市場需求。一些服務于個人或家庭的新興行業迅速發展,同時面向一般居民家庭和個人的保潔、保姆等家政服務以其低成本投入吸引了眾多創業者,許多新開辦家政服務公司將目光瞄準了這一巨大的個人市場,開展諸如居室保潔、新房開荒、清洗家電等針對個人或家庭的業務。在延安市家政服務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拓寬市場發展思路,擴大業務范圍,提高家政服務企業效益和從業人員素質,增強家政服務行業綜合競爭力;同時配合政府部門開展行業管理,建立和健全行業自律機制,制定行業行規及公約,規范家庭服務企業的經營行為,2013年12月,延安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成立,首批會員單位51家,涉及家政服務、物業管理、居家養老、社區衛生服務等各類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類別,為延安市家政服務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三、重點產業確定
通過對延安市傳統產業的分析,探討相關產業未來發展態勢,結合延安市在陜西省的主要功能定位以及延安市的經濟運行情況,從延安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成長速度、產業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相關產業轉入延安的可能性、地方政府的戰略愿景等方面進行分析(表1),結合產業轉移和產業集群形成的一般規律,確定酒店餐飲、現代物流、建筑房地產與建材、裝備制造、食品產業作為延安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重點方向,對于手工藝和家政服務業則可以考慮作為地方特色優勢產業對待,并不一定要按照產業集群化的方式進行。
1.酒店餐飲業
根據上面的分析,餐飲業得分為三顆星,酒店業得分為四顆半星,考慮到延安市的實際情況,以及餐飲酒店產業的自身關聯關系,擬將餐飲酒店業一起作為延安紅色文化大旅游戰略的重要環節,在政策扶持和市場運作上協同推進。
2.現代物流業
如上所述,批發零售業得分三顆半星,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得分三顆半星,考慮到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普及使得傳統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及倉儲業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因此,擬將批發零售業和交通運輸及倉儲業一起整合為現代物流業,如此不但有利于二者之間的協同發展,還可以集中資源共同推進“互聯網+”戰略的實施,有效提升傳統物流產業運行效率。
3.建筑、房地產與建材業
在上面的分析中,建筑、房地產業得分四顆星,建材業得分三顆星,由于建筑、房地產與建材產業之間的天然關聯性及其之間的相互依賴,擬將二者合并作為延安市“十三五”時期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之一,如此既可以集中有限資源,又有利于政策的協調統一。
4.裝備制造業
裝備制造業根據上述標準得分為四顆星,是延安市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環,亦是推進延安市產業轉型和技術進步的重要載體。對于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延安市應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通過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實現技術的躍遷。
一、法國家庭、養老服務業的基本情況
法國人口6400萬人,是僅次于德國的歐盟人口第二大國,經濟發達,農業位居歐盟之首,工業位居歐盟第二,服務業位居歐盟前三位。從2001年起,法國經濟一直保持了1―3%較穩定的增長速度。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法國出現較明顯的經濟衰退,GDP增長率滑落到0.9%,2009年增速則下降到-2.2%,為19212.5億歐元,在美、日、中、德之后,居世界第五位。
二戰以后,法國服務業獲得了快速發展,占GDP的比重穩步提高,由1949年的30.6%上升到2007年的74.3%,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如今,服務業無論在產值還是就業人數都在法國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家庭、養老服務業是法國剛剛興起的行業,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2008年,法國包括養老服務業在內的家庭服務業產值為156億歐元,占服務業產值的1.07%,占法國GDP的0.8%。
法國服務業領域非常廣泛,僅養老服務業就可以分為兩大類――居家養老服務業和機構養老服務業。法國政府將養老服務業歸屬個人服務業下的家庭服務業。個人服務業界定為,各種有助于個人在其生活場所――包括居住、工作和娛樂場所中的“福利改善”或獲得“更佳生存”的行業總體。
目前,法國將養老等家庭服務業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來推動,從2005年起,家庭服務業是產值和吸納就業人數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2008年,法國2500萬就業人口中服務業就業人數約占73.6%,遠遠超過一、二產業的就業人數。
二、法國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措施和效果
法國是一個人口老齡化非常突出的國家。據法官方統計,60歲以上老人為1200萬,其中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500萬。按照目前每年人均壽命增加3個月的速度,到2015年,8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200萬;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400萬。正是基于人口快速老化的背景,養老服務得到高度重視。
(一)法國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具體做法
1、制定發展家庭服務業的計劃
2005年,法國政府啟動家庭服務業促進計劃,將包括養老服務業在內的家庭服務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規劃。其目標是3年內創造50萬個就業崗位,使從業人員在2010年提高200萬人。
2、制定面向老年人的政策法規
2007年,法國政府通過了兩項全國養老規劃《安度晚年,2007―2009》和《高齡互助2007―2012》,力圖把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成功度過晚年”的理念發展成“為在整個生命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優化健康,改善老年人個人和集體的環境”的具體行動,充分體現了善待老人的政策主題。這兩項規劃的核心內容是發展養老服務業,鼓勵養老服務券和養老機構的發展,采取一些改善的強化措施,如發展服務與護理項目,加強家庭護理人員培訓。以保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自由選擇居家或機構養老,以應對人口迅速老化的挑戰。
3、建立專門的服務管理機構
越來越多的老人使法國政府選擇了“居家養老”的政策傾向。2005年6月,法國政府宣布成立一個全國家庭服務署。負責家庭服務市場及通用服務券的發展,領導和協調所有倡導家庭服務的行動,并促使全國性個人服務協會的創立。這一機構設立后的第一大舉措是,組織銀行、家庭服務協會和醫療互助會聯手創立大型家庭服務電話平臺,給需要家庭服務的人提供信息,引導他們利用其服務網。該平臺并不僅僅是信息中心,而是直接將中心認可的個人服務協會或私營企業介紹給需要家庭服務的人。由此為相關的協會或企業帶去了大量的客源,而消費者則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4、鼓勵使用養老服務券
2006年開始,法國政府在全國推行包括養老服務券在內的通用服務券,特別是預付定值通用服務券,由于法國在服務券領域引入了市場機制來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服務供給,因此大大促進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養老服務券的運行模式:
預付定值通用服務券屬于消費券的一種。由一家或幾家通過家庭服務管理局認證實力較強的公司發行,企業或個人均可以購買。企業購買后,將服務券作為員工福利以較低的折扣出售或發放給員工,員工獲得后,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送給父母。使用人憑服務券向養老服務提供商要求服務,服務券發行商最終與養老服務提供商進行結算(見圖)。
服務券發行商并不直接提供養老服務,但負責資金結算與監督、整合與培訓養老服務提供商,使良莠不齊的服務整合成同一質量和標準,從而促進整個產業服務質量的提高與發展。企業購買服務券可以抵減稅收,得到稅費的優惠,員工或其父母以較低的價格享受到較高價值的服務,服務需求被激發,整個行業實現了良性循環。此外,為鼓勵雇主購買養老服務券,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在每人1830歐元/年的限度內,企業可為員工購買養老服務券而免繳任何社會保險費;給予支付養老服務券總金額25%的稅收減免,減免額最高可達50萬歐元。
5、大力發展養老機構
法國現有1萬多家養老機構,擁有70萬張床位,其中75歲以上的老人每1000人平均有127個床位,但依然不足。其中40%為公立機構,29%為非營利機構,22%為營利性機構。法國政府也給在機構養老的老人發放補貼,對在公立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承擔90%的養老費;對在營利性機構養老的老人,政府每年評估后給予相應的補貼。針對老年人不斷增加的趨勢,對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在增加公立養老機構的同時,降低私營企業建養老機構的門檻,簡化審批手續,也促進了營利性養老機構的發展。在服務標準和質量上要求增加養老工作人員的數量,養老機構達到平均每位托養老人都有一個專業護理人員的標準。在環境設計上,更加適合老年人的需求,力求給人以家的感覺。
6、實行嚴格的許可和評估制度
政府對服務券發行商和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資質審核制度。只有通過家庭服務管理局審核的優秀企業,才有資格進入養老服務領域。不僅如此,還建立醫療福利機構評估署對養老機構等福利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由該署每年組織外部機構評估,對不達標的企業予以吊銷執照。
7、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法國政府大力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建立起專業的養老服務隊伍。
第一,制定嚴格的培訓計劃。政府為社會福利體系人員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針對不同的服務,嚴格細分,設置不同的文憑和等級,目前共有14個專業文憑和5個水平等級。根據市場變化,政府每3年出版一本社會保障員工服務指導手冊,作為培訓方案的指導大綱,以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水平。
第二,鼓勵社會人員參加培訓。政府承擔參加全日制社會福利培訓人員的大部分學費,對參加在職培訓的學員也鼓勵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促使人員參加培訓,提高專業素質,增加高質量養老服務業人員的供給。
第三,促進技能培訓與大學教育接軌。為改變公眾對社會福利行業低端工種等成見,法國政府正在使該行業的技能培訓與大學教育相接軌,該培訓學歷可獲得大學的承認,完成該行業培訓的人員也可轉入大學進一步深造。同時,法國政府也為社會福利行業設計了更高層次的高級職員和管理人員的文憑,使從事該行業人員的職業生涯得到提升,從而增強行業的吸引力。
第四,支持并引導建設培訓基地。一方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拿出大量資金投資建設社會福利培訓機構。以社會醫療陪護培訓學校所在的巴黎大區為例,區、省兩級政府投入教育培訓1.66億歐元,并且規模還將擴大。另一方面,法國政府放寬限制,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建設培訓機構,給予機構相應的資質認定和所培訓人員同等的國家補貼及文憑認證。
(二)法國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效果
1、擴大了服務消費,促進了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法國的養老服務是面向不同收入層,不同家庭結構和不同生活能力的全體老年人,而不再限于傳統概念中“經濟上弱勢”的老年人。養老服務領域具有多種類服務,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生活質量。同時,推出的養老服務券、個人化自助補助等措施也大大刺激了法國的服務消費。2006年,以養老服務業為主的家庭服務業的營業額猛增了11.8%,達123億歐元;到2008年,該行業的營業額又增加到156億歐元。2006―2008年,家庭服務業的平均發展速度為11%,是發展最快的一個行業,大大超過同期GDP2.9%的平均增速。
養老服務行業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完成了人員的高度職業化和產業的深度整合。行業的服務質量得到提升,企業的規模出現逐步擴大的趨勢,整個行業向現代服務業邁進。
2、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
法國是失業率較高的國家,25歲以下青年的失業問題尤為嚴重。2006―2008年執行的結果令人鼓舞,包括養老服務業在內的家庭服務業新創造35萬個就業崗位,其中相當部分崗位提供給25歲以下的年輕人。該行業已經成為法國就業增長最快的行業。據專家估算,如果每個法國家庭每周多使用兩小時的個人服務,就可直接創造100萬個上門服務就業崗位,占2007年法國全國就業人口的4%。與此同時,養老機構的增多以及每個養老機構雇傭服務人員數量的增加,創造的就業崗位也在不斷增多。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信息化及專業化帶來的現代家庭養老服務業對從業人員的教育背景和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傳統養老機構簡單生活護理的低端服務已發生很大改變。需要更多經過專業培訓和教育的護理人員及企業、機構的管理人員,勞動力資源結構得到優化。
3、完善了養老保障體系
雖然法國的社會保障水平較高,在西歐諸國屬于領先水平,為老年人建立了較充裕的養老保險。但面對人口日益老齡化以及高齡病癥增加的趨勢,僅靠養老機構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居家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填補了因養老機構不足帶來的空白,使老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護理服務等居家養老,大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促進了社會和諧,保證了老人在居家和養老機構之間的平滑銜接。
三、幾點啟示
(一)養老服務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首先,養老服務市場本身蘊涵著巨大的養老服務需求。與法國類似,中國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問題。2009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67億,預計2014年將接近2億,2025年預計達到3億,之后將維持在3―4億的規模,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伴隨著家庭規模小型化,戶均人口由1953年的4.3人已經降至2005年人口普查時的3.13人,“421”家庭結構逐漸形成,贍養比例失調,使得中國家庭比法國家庭對養老服務有更迫切的要求。
其次,由于文化傳統、社會習俗等的影響,居家養老是絕大部分老人的首選,由此派生出諸多的養老服務需求。法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前提,是他們具備較為完備的養老、醫療保障制度,政府發放諸如護理、殘疾照料等家庭補貼,使人們具有享受服務的支付能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這種需求還將不斷放大。
第三,養老服務的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還包括陪伴老人、保潔、導醫、購物、生活指導、日托等,隨著服務領域不斷開拓,養老服務市場的蛋糕將越來越大。
(二)養老服務產業有著很好的社會效益
養老服務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比二產能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在數量上,從法國的經驗看,護理人員與老人之比是0.58∶1。在結構上,完善的養老服務產業鏈既需要高端的現代企業管理人員,中端的專業護理人員,也需要低端的護工、家政服務人員等,可以吸納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員就業。另外,養老服務業受經濟周期影響較小,從業人員波動不大。因此,對緩解經濟波動對就業的影響,促進靈活就業等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養老服務業有助于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生活質量,從而完善了社會保障體系。
(三)發展養老服務業可以創造新的消費增長點
首先,可以直接擴大服務消費。我國老人對養老服務有巨大的消費需求。改革開放30年來,人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相當部分老人為養老留有較多積蓄,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但是缺少合乎標準質量的服務供給。因此,有足夠的需求使養老服務業成為新的消費熱點。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以養老服務為主的家政服務年營業額達1600億元,按照前兩年服務業的平均發展速度,用5年的時間使該產業規模擴大三分之二,5年將拉動1.1萬億元的消費,如果進一步加快發展,將會帶動更多消費。其次,可以間接增加其它社會消費。由于養老服務業促進了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解決了老人的后顧之憂,改善了人們未來的消費預期,必然減少“養老儲蓄”,擴大當期家庭消費。2009年第一季度,法國在遭受嚴重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家庭消費環比增加0.4%,成為西方七國中經濟較為樂觀的國家,養老服務業功不可沒。
(四)提升服務質量是發展養老服務業的關鍵
法國的經驗表明,只有服務優質的企業才能生存壯大。政府通過加強服務企業監管,鼓勵企業培訓員工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引導企業兼并聯合,特別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整合小企業等方式迅速實現做大做強。同樣,制約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服務質量不高,服務人員素質較低,行業缺乏統一質量標準,尚未形成職業化,公司規模較小等,使人們缺乏購買養老服務的信心,養老服務需求難以被激發。
(五)私營企業的進入豐富了養老服務市場
隨著養老服務領域的拓展,法國私營企業在養老服務市場中發展迅速。這些全國性集團或跨國集團引進了一些新的管理模式,而競爭機制的引入不但大大增加了養老服務供給,而且使老年人能夠在服務提供商中做出選擇,推動了質量的提高和價格的降低,增加了市場供給。
四、政策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惠及全體社會成員的社會保障制度
黨的“十七大”提出“五有”目標,即在2020年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社會保障制度。目前,我國老年人口中僅有7000多萬享有養老保障,因此,應采取各種保障方式,使老年人有穩定的生活來源。一是要加快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二是要加快調整完善城鎮養老保險制度,解決制度本身的一些問題,使更多的人能夠參加到保險制度中來,從而擴大城鎮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三是要研究建立適合老年人的護理保險,從而為老年人因長期護理導致的巨額財務支出分憂解難。護理保險在美國和日本等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已經獲得巨大成功。我國醫療保險基金結余較多,可用其中一部分為參加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建立護理保險,由老人和家庭自愿參加,繳納一定保費,解決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醫療護理和照料等問題。
(二)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
一是政府制定養老服務業專項規劃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著眼我國人口發展的趨勢,積極推動規劃實施。二是將養老服務業發展與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設有機結合,制定有利于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養老政策。根據高齡老人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的老年護理產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試行發放養老服務券,促使人們增加服務消費。三是鼓勵發展居家養老服務業,積極探索并不斷開站新的服務內容。加強社區服務功能,開展看病導醫、導購等上門服務。四是加強行業監督管理。政府制定相關行業規范和標準,對家庭、養老服務企業和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資質審查和年度評估,保證服務質量,引導行業發展。
(三)加強各類養老機構的建設
1、明確各級政府在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中的作用和投資方向
一是為城鄉“三無老人”、五保老人和其他特殊貧困失能老人的護理服務自愿條件下全部集中供養提供必須的福利養老設施。二是要為社區開展家庭養老提供公益性養老服務設施。三是建立福利養老事業建設專項資金,構建專項資金與社會經濟同步增長機制,各級財政都要把福利養老設施建設納入財政預算。四是要明確各級政府的投入責任。根據建設專項資金的籌措能力,對各類福利養老設施,各地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建立不同的建設資金分擔比例,以充分發揮各級政府的職能。
2、鼓勵調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一是放寬養老福利設施建設政策。鼓勵和支持不同所有制的單位和個人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建老年服務設施,并改革傳統的服務提供模式,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二是細化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土地使用政策。各級政府應在城市規劃、建設用地、項目安排方面,制定發展規劃,統籌考慮老年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建立積極的融資政策,引導銀行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貸款資金。四是加強財稅政策扶持。實施福利性和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的稅費減免政策,并給予一定的投資補助等。五是創新養老服務機構類型,探索建設新型養老機構,如“候鳥式”旅游養老院、為入院老人托管其房產等資產的資產經營型養老院等,滿足不同層次的老人需求。盤活存量資產,有效利用企業剝離或閑置輔業資產,如酒店、醫院、療養院、培訓中心及空置廠房等,建立養老機構。
(四)鼓勵大學生投身養老服務行業
十六、七歲的我們向往著走向職業,走向社會,走向成功的夢想。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借鑒。
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1一個人生存于這個世界,每時每刻都要面對選擇,是選擇艱苦還是選擇享樂,服務行業演講稿是選擇慷慨還是選擇吝嗇,是選擇堅強還是選擇懦弱,就是這眾多的選擇構成了我們人生的實體,回首昨日,我將永遠珍視我的選擇??做一名商場營業員。 記得上學時, 我曾這樣在日記中寫道:“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鍛煉人的意志,越能使人感到充實。”話是這么說的,可來到全福元工作之后,工作的艱苦與生活的單調卻是我始料不及的。每天基本上是一種姿勢保持十多個小時,面對的是數不清的顧客,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結束一天的工作,倒在床上不想動了,還真覺得累。
面對這一切,我也曾動搖過,難道我的青春就要在這人來人往的超市里忙忙碌碌地過下去么?難道我的人生就不應該和別的女孩子一樣有那么多空閑的時間么?
每當一天的工作一天下來,渾身的骨頭像散了架,躺在床上連飯都不想吃,這時,善良、純樸的大姐們為我買飯買菜,并笑著逗我起來吃飯,望著她們一個個疲憊的身軀和一張張和睦可親的臉龐,我心里非常感動。
是的,商場里的工作雖然是單調的,但我們的生活卻是五彩斑斕的;我們面前的顧客雖然多數都不認識,但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卻是真實存在的。 于是我重新振作起來,堅持顧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天天認真工作,以累為榮,以苦為樂,這一切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華,從此我意識到,工作的單調和艱苦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我們生活的必需。
在營業員這平凡的崗位上,平凡的你、我、他也一樣能創出一片精彩的天空。人就應該這樣,無論工作多么平凡,肩上的擔子多重,腳步多沉,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直到永遠。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都是平坦大道,伴隨我們的還有困難和挫折。
流水因為受阻才形成美麗的浪花,人生因為受挫才顯得更加壯麗多采。遇到困難我們就要這樣,跌倒了再爬起來,用失敗來記載自己走過的路程,這才是真正的英雄。
后來我漸漸地認識到:我的崗位不僅僅是我履行自己責任的地方,更是對顧客奉獻愛心的舞臺。于是我天天給自己加油鼓勁:不管我受多大委屈,絕不能讓顧客受一點委屈;不管顧客用什么臉孔對我,我對顧客永遠都是一張微笑的臉孔。 生活就像一面鏡子,服務行業演講稿當你對著它笑時,它也會對著你笑,當我看到顧客們對我的微笑時,當我的工作業績得到領導的肯定時,我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悅和自豪:我是在用這種方式向社會奉獻愛。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我要樹立更高的目標--"做行業中最好的營業員"!最好的營業員就是擁有高尚品德、極富誠心、愛心和責任心,具備優秀的職業素養和領先職業技能的業務精英!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承諾是金,堅持勤勞進取,堅持學習創新。
我們知道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都是全福元優秀的營業員,讓我們以更先進的營銷理念、更專業的營銷技能、更完善的服務不斷增強競爭力,只有這樣,全福元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穩定、健康、持久的發展壯大,為社會、為員工創造財富和價值
我深信,西單商場將以科學的管理機制、優秀的企業文化、良好的產品、全新的服務來勇敢自信地面對今后的挑戰!我們的隊伍也將以最專業、最高效、最真誠的服務面對平安千千萬萬的客戶!讓我們共同努力,與全福元同呼吸共命運,攜手共筑"輝煌的西單商場"。
在一次演出中,舞臺上的兩位相聲演員在互相對罵,不僅罵得面紅耳赤,甚至還吵起來。臺下的觀眾以為他們真的吵起來了。
但以他們的私交來說,這全屬偽裝,因為他們兩位本來就是十分要好的朋友,這是在雙方同意之下而做出的表演,所以舞臺上的互揭瘡疤,并不影響兩人的友情。
類似這樣的情形,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是經常出現的。在辦公室里,若同事間的私交甚篤,做起事來既輕松愉快又順順利利。
我們在工作時難免會接觸到不認識的人,服務行業演講稿此時最感困難的就是不知對方的為人,他的工作態度又是如何等等。這對工作的進度有很大的影響。
此時你若能以和緩的語氣說出不會讓對方認為是嚴厲的指責,便很容易使對方接受。譬如:“你的心地太善良了,所以時常吃虧。”
雖然其意在指正他的缺點——怎么不懂溝通,讓別人拖延了你的工作進度,但對方聽來似在夸贊他的優點;或是說“你做事太過于慎重”,其實你是想勸他別太較真,事事哪里都能完美。這些話即便是對交情未深的人說,對方都會這樣想,“這人雖與我剛認識,但對我的觀察真是入微”,自然而然就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而這也是產生彼此信賴感的第一步。一般人或許常贊美他,但也不過是極盡奉承之能事而已,而這里說的雖是指責缺點,但卻能讓人樂意地接受,這對彼此工作的進度確實有莫大的幫助。所以說話的技巧是相當重要的。
對方若是聽慣奉承話的人,就偶爾給他來個輕微而帶有稱贊意味的批評。
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2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事姐妹們:
大家好!
感謝愛儂公司給我今天這份榮譽,讓我能夠站在這里代表愛儂近萬名姐妹們發言,我感到萬分的激動和榮幸,優秀服務員發言稿。我是愛儂世家精品店的一名普通家政服務員,我叫傅才碧,來自四川,今年38 歲。在愛儂工作已經近5年了,在這5年的時間里,工作中我不斷地在學習進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站在這里帶給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感謝,感謝愛儂公司給了我工作的機會,感謝柴老師及所有老師對我工作的信任與支持、感謝各級領導給予我工作的認可與評定、感謝媒體讓我能夠走進電視和報道。這時,我年邁的父母能夠看到我代表愛儂千千萬萬個員工在表彰大會上發言,對老人們來講是最大的幸福和安慰。我的父母和親人們會為我得到這么高的榮譽感到自豪與驕傲。今天我能夠站在這里,我更要感謝我的客戶們,感謝他們對我工作的認可與表揚,5年來,每一份客戶的贊許和鼓勵,都讓我下定決心做好優秀的星級服務員的信心!
雖然說家政服務行業是一項普通平凡的工作,但是要想把它做好,能讓每個用戶都滿意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如說:我現在的用戶吧,當時用戶到公司和我面試、交談。在我和用戶面試的談話中,我就感覺這個用戶和以前的那些用戶都不一樣。我現在是在北京高爾夫公寓工作,所以用戶的要求會比別的用戶要高,工作難度也就越大。
我現在的主要工作就是買菜、做飯、采購生活日用品和食品,還有衛生清理。用戶很信任我,每次她都讓我決定一日三餐飯菜的搭配,還有隨時購買生活的所需用品,用戶既然這樣信任我,我的工作也不能馬虎,每次的采購計劃我都會細心記錄。
用戶家住房很大,有580多平米,開始那兩天我都很轉向,印象最深的就是當我走進廚房熟悉環境時,櫥柜和灶臺都感覺特別油膩,用手一摸哪兒都是粘的,還有特別是抽油煙機,基本上是看不見過濾網的縫隙了,很厚的一層油膩掛在上面,發言稿,優秀服務員發言稿。當時我就與用戶提建議要她請專業人員來清洗,因客戶忙忘了我說的話,過了十多天也沒等來專業人員來。每次炒菜之后感覺頭發上都是油,因為油膩堵死了風口,所以油煙根本就抽不出去,用戶家的油煙機很貴。我不敢自己做主清理,怕弄壞了不好辦,我請示了用戶,經用戶同意后,我用中午飯后的時間把油煙機清洗干凈,當我洗完后已累得滿身大汗,胳膊也酸了,感覺渾身像散了架一樣。用戶特別高興的說:“謝謝你,你辛苦了,你比專業洗的還干凈."
在半個月之內,我把廚房的所有衛生都徹底地打掃干凈,用戶吃飯很講究,她們所吃的飯菜不光是要好吃,還要好看,一日三餐都要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我每天早上5點起床,因為家里有學生和一個一歲多的小孩,每天早起提前給他們把早餐準備好,早餐之后就又開始采購,準備中午飯等工作。開始那幾天我感覺我的工作像在打仗一樣,這一天下來感覺特別累,根本白天沒時間休息,晚上基本上都是十點半以后才有時間睡覺,用戶家中經常都會來很多的客人吃飯,有好幾次飯菜都上桌準備開飯了,用戶都會突然說還有幾個客人要來吃飯,讓我再炒幾個菜,我每次炒完菜都會隨手把灶臺清理干凈,在這種特殊情況下我感覺特別的急促和緊張,這也可能是對我工作的提升與考驗,面對用戶我依然是面帶笑容。在那些時間里,我感覺好像是身體支持不住了,體力有些透支了,我也差點放棄,想想公司領導對我的信任與期望,我下決心一定要戰勝自己,我要為愛儂爭光,不能辜負領導給予我的厚望。最后我還是堅持下來了,現在我每天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
試用期滿后,用戶對我很滿意和認可,還主動給我加薪,到目前為止已在用戶家工作八個多月了。
在這里我最想對那些還在待崗和正在工作著的姐們們說一句話:“只要我們是真心實意的付出,腳踏實地的工作,你就會得到認可和尊重,就會收入越來越高、就會為愛儂、為自己掙得信譽和榮譽!
我相信“付出總有回報”這句話,請公司的領導們和老師們放心,我不會辜負公司和老師們的期望,我會為姐妹們做好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愛儂爭得更多的榮譽和驕傲!
謝謝大家!
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3同志們:
會前,區委、區政府做了充分的調研和準體制、領導機構及有關運行機制都作出了相應調整和創新,并且制定了加快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剛才,大會表彰了省煙草公司 分公司等10家全區服務業發展的先進單位,三位同志作了很好的表態發言。下面,代表區委、區政府就做好 現代服務業發展工作強調六個方面的要求:
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認識再深化
現代服務業是相對于傳統服務業而言,適應現代人和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產業基礎和都市服務功能的重要載體。現代服務業具有“兩新四高”的時代特征。“兩新”就是新服務領域和新服務模式。現代服務業適應現代城市和現代產業的發展需求,突破了消費業的領域,形成了新的生產業、智力知識型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的新領域。現代服務業通過服務功能換代和服務模式創新,而產生新的服務業態。“四高”就是高文化品位和技術含量、高增值服務、高素質和智力的人力資源結構、高感情體驗和精神享受的消費服務質量。關于現代服務業的分類有許多種表述,如分為伴隨工業化的展開而加速發展的補充業和工業化后期大規模發展的新興服務業;又如分為從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和衍生而來的服務業形態和直接因信息化的發展而產生的新興服務業形態。就我們 而言,、市政府提出打造長三角現代服務業中心,就是要重點推進旅游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商貿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房地產業、中介服務業、社區服務業等重點領域。
作為第三產業中高增長性和最具潛力的產業,現代服務業的加快發展,對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產業提升的新引擎。現代服務業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達到新階段后的大趨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有助于繼續發揮我區比較優勢,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優勢,有助于承接國際產業結構調整機遇,為長遠發展開辟新的途徑,將對三次產業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我們要站在加快推進我區城市化工業化兩輪驅動,建設最適宜居住的“品質之城、美麗之洲”的戰略高度,充分發揮現代服務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規模,盡快使現代服務業成為我區的主導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區域競爭的原動力。現代服務業發展是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是城市功能的核心。我區工業化發展已有相當基礎,區域經濟將逐步從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作為 大都市的一個新區,我們必須圍繞、市政府“兩輪驅動”、“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打造增長極、提高首位度”的要求,實施城市化帶動戰略,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全面增強核心競爭能力,不斷提升我區在 “一城七中心”中的地位,增強我區的資源集聚、輻射和配置能力,從而形成新的后發優勢。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科學發展的助推器。黨的十七大報告已明確指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我區人均gdp已經跨越3000—6000美元的經濟結構加速發展時期,土地、原材料、能源等資源約束和節能減排的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出口大宗輕工產品遭遇貿易壁壘和摩擦越來越多、附加值越來越低。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自主創新的催化劑,節能減排的生力軍,在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總之,現代服務業是我區必須全力拓展的“新藍海”,是我區在新一輪區域競爭中揚長避短的“撒手锏”。我們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作為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選擇,進一步發揮現代服務業在推動結構調整、產能升級、做大做優做強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優勢再審視
我們都會說 是文明之光的發祥地,都會說 三面拱衛 主城,是“魚米之鄉、絲綢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等等。但這些都是自然稟賦的優勢,或是先人傳下來的優勢。如何把現有優勢轉化為進一步發展的勝勢,需要我們重新審視,深入思考。一是區位獨特,還需捷足先登。 地處杭嘉湖平原南端、上海經濟區腹地,位于著名的黃金旅游線華東(滬蘇杭徽)黃金旅游線的中部,依賴較為發達的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與長江三角洲大中城市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水平正在提高,區域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同時,隨著 市城市化進程加快,建成區規模和人口規模擴大,特別是城區軌道交通和文一路延伸段、文二路、古墩路、杭浦高速、杭徽高速、申嘉湖杭高速、運河二通道的規劃建設,主城區服務業溢出效應加大, 的消費市場和服務半徑進一步拓展。但是,當今社會發展,一日千里,時空急劇縮小,自然的區位優勢很快會被弱化。各地都在各顯神通、絞盡腦汁,爭相發展現代服務業。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將現有的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就會坐失良機,就會錯失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機遇。二是資源豐厚,還需借梯登高。 有實證中國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遺址,實證、5000年建城史的“中華第一城”,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唯一性和特別的重要性。 還有徑山、超山、塘棲古鎮、運河、西溪濕地、南湖、東明山、三白潭等具有較高的旅游開發潛力的資源,也有良渚文化、運河文化、禪茶文化三大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滾燈、龍舟等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生態環境優越,地貌呈山地丘陵與水網平原交接型,富有建設田園城市的天然稟賦。這些都是發展旅游、商住、創意產業的極優條件和潛力所在。 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設施、港口資源,這是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業的重要依托和基礎所在。如果我們不借助外力,僅靠自身的積累式發展,只能小打小鬧、檔次不高,甚至可能糟蹋資源。我們要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招商引資力度,以大項目帶動大開發,以大開發促進現代服務業的超常規發展。三是基礎良好,還需乘勢而上。近年來,我區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良好機遇,將五年倍增三產作為“再造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日趨見好,初步顯現出階段性成果。 年,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42.11億元,占gdp的33.8%。實現旅游總收入33.12億元,商貿服務實現增加值30.51億元,文化創意、軟件與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社區服務等其他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限額以上三產項目實現總投資達117億元,占全區總投資的60.7%。西溪濕地三期、南湖休閑度假項目進展順利,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即將開園,運河作業區、宏豐家居、億豐家居、諦都科技城等在建項目也在抓緊施工中。特別是阿里巴巴“淘寶城”項目的落戶,進一步堅定了我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信心。我們要順應當前現代服務業良好的發展態勢,繼續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在加快推進在建項目的同時,積極規劃建設一批有帶動、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的重大項目,提升整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具體而言,旅游業要加快推進包括西溪濕地三期、良渚文化村、“大美麗洲”、徑山等25個大項目;商貿服務業要加快推進包括諦都科技城、灣國際建材裝飾城、康橋良渚汽車品牌一條街等14個項目;文化創意產業要加快推進包括文化創意藝術中心、文化藝術中心、良渚遺址核心區塊搶救性環境整治與保護工程等5個項目;現代物流業要加快推進包括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金恒德汽車物流廣場、運河三大作業區等9個項目;房地產業要加快推進包括連城國際、藍庭花園、閑河城、鳳都經濟房等17個項目;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要加快推進包括阿里巴巴“淘寶城”、億科智能、有機硅重點實驗室、國家軟件產業基地西溪擴展區塊等9個項目。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地域優勢發揮不足,特色不明顯,存在著內部產業層次偏低,基礎仍較薄弱,新型業態起步較緩,仍處于分布散、規模小、水平低、效益少的起步階段,傳統服務業占比較大,生產比率偏低、中介服務業不能滿足需要,集聚拉動、品牌帶動作用尚未顯現。主要原因是:一是思想認識需提高。對于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和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缺乏正確的認識,片面認為現代服務業是不創造物質財富的非物質生產的產業,不是唯一重要的產業。對于現代服務業通過服務滿足生產和生活需求作用及其越來越多地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認識不足,重生產輕服務、重行政干預輕經濟規律的觀念和做法較為普遍。二是體制機制需完善。在工作體制上,人力配置相對不足;在考核激勵機制上,力度欠強、比重偏小;在管理模式上,一些現代服務業發展領域,在審批辦證等方面仍受阻擋,制約了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三是規劃引導需強化。目前我區現代服務業尚未形成科學、合理的規劃體系,支撐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塊、重點項目、重點舉措有待更進一步的明確,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引導。四是投資力度需加大。2015年,21個三產重點項目累計投入48.23億元,僅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57.58%,與工業投入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從現有的投資項目看,涉及層次較低、產出效益不高、資源占用較多、設計水平較低、缺乏長效意識、追求短期效應的現象時有發生,急需我們把好關口、適度引導,集聚要素資源,實現集約利用,支撐后續發展。五是政策扶持需整合。目前,我區在發展旅游、商貿等服務業上先后出臺了一些支持措施,但實際激勵效益尚未明顯發揮,需要整合相關政策,提升促進現代服務業的應有效用。
三、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理念再更新
要實現現代服務業的跨越式發展,必須不斷更新理念,走超常規的發展路徑。
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注重三個堅持。一要堅持城市化推動。緊緊抓住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加快發展、都市經濟圈加快推進及我區全面實施城市化發展戰略等機遇,充分發揮我區獨特地緣優勢,主動接軌長三角、融入大 ,加快設施對接,強化配套服務,接受輻射帶動,吸納城市產業轉移,提升產業層次,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二要堅持產業融合互動。深入實施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工程,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兩輪驅動”,堅持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和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兩業并舉”,整合提升三次產業之間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加快經濟增長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三次產業聯動發展轉變,實現產業間的融合互動、協同共進發展。三要堅持開放創新驅動。開放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以開放開闊的國際化全球視野,豐富提升 先民“原創、首創、獨創、外拓”的創新精神,堅持以開放創新的理念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思路,以開放創新的環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企業,以開放創新的舉措現代服務業發展難題,以開放創新的機制激活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我區現代服務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
發展現代服務業,必須注重三個互動。一是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制造業的高度發展帶來大?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奔郟簿褪槍郝蛄Φ募邸V圃煲檔姆⒄夠夠崠俳鶉凇⑽锪鰲⒒嵴埂⒅薪櫚紉幌盜猩苑褚搗⒄埂7垂矗衷詬卟憒紊洗俳圃煲檔姆⒄埂R涌熳橥胖行惱蚍褚搗⒄梗炕褚蹬涮祝闃圃煲瞪筒倒と松钚枰6峭平執褚滌攵際信┮禱ザ⒄埂7褚凳橇瞪胂選⒍際杏胂绱宓吶Υü暈儀鐘信┎肥諧「腦焯嶸嚶灤褪諧∫堤迪峙┎妨魍ㄓ攵際信┮禱ザ⒄埂M保ü涌烊辶桃搗⒄梗ズ謎頡⒋寮斗判牡杲ㄉ瑁卣古逑咽諧。平逑呀峽煸齔ぁ4送猓諫角肷角螄緙涌旆⒄構酃馀┮怠⑿菹信┮擔嶸芭依幀狽⒄顧健H峭平執褚的誆炕ザ⒄埂1匭胱帕Ω謀湮儀堂騁滌肼糜我迪嘍醞呀諳窒螅迪只ザJ紫紉涌熗倨街鼙叩穆糜蝸钅拷ㄉ瑁嶸驕扒憒危涌焯療芄耪蚋腦歟枚∩膠⑷滋兜仁刈試矗咚焦婊ㄉ璐笤撕勇糜尉扒F浯我涌煳韃柯糜尉暗愀骼嗌枋乇鶚巧桃蹬涮祝?鎮形成旅游服務中心,在徑山鎮形成服務次中心,建設必要的賓館、飯店、商場,提高游客留宿率,開發旅游產品,改變“買賣不賺只賺票房”的現象。此外是商貿業與房地產業的互動發展,合理規劃,加強配套,有序發展房地產業,帶動商貿業發展。
四、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定位再明確
、市政府確定 市現代服務業發展有重點,結合 實際,依托現有優勢,集中資源要素,我區要著重抓好六大重點。
一是要加快發展旅游業。到 年,旅游總收入突破50億元,接待國內外游客600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3萬人次,建成國家級精品旅游區6個,建成星級賓館27個,其中高星級賓館5個,努力把我區打造成為 大都市生態秀美的后花園、全省旅游經濟強區和長三角南翼休閑度假旅游勝地。要著力推進旅游項目建設。以《 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 區旅游資源保護規劃》為指導,堅持大項目帶動戰略,實施“1569”精品工程,加快建設6大休閑精品項目,著力提升9大現有項目水平,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增強城市旅游功能。加快建設“大美麗洲”、超山風景區、大徑山國際休閑度假區、南湖綜保工程等旅游綜合體,提升我區旅游產業綜合競爭力。要著力推進旅游市場開發。堅持“政府主導力、市場配置力、企業主體力”三力合一,轉變營銷觀念,增強營銷投入,拓寬營銷策略,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大密度的營銷網絡體系,加快塑造 旅游目的地形象,進一步開拓國內、國際旅游市場。要著力推進旅游品質管理。按照“景區升級、賓館升星、旅行社升位”的要求,圍繞品質管理主旋律,加強旅游-行風建設,加強旅游質監管理,加強旅游人才培養,全面提升旅游-行業的服務和管理水平。要著力推進旅游國際化進程。根據《 市新一輪旅游國際化行動方案》,編制好《 區旅游國際化戰略行動計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產品,加快旅游國際化步伐。大家都知道,迪拜是位于阿聯酋的一個“沙漠城市”。但是其憑借創新的理念、開放的政策和強烈的發展意識,如今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成為全球國際大都市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書記去年在考察迪拜時強調,要學習迪拜,解放思想,搶占城市競爭制高點。他說,近年來,迪拜抓住發展機遇,發揮比較優勢,在中東沙漠中迅速崛起,已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其城市規劃起點之高、建設標準之新、投入強度之大、管理水平之高,令人嘆服。特別是迪拜積極打造旅游綜合體,以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推進“開放帶動”戰略,值得 認真研究、虛心學習。 也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區位優勢非常明顯,我們更應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打造旅游綜合體為目標來實施全區各大旅游項目的規劃、設計與開發,不斷推進 的旅游國際化進程。
二是提升發展商貿服務業。到 年,實現商貿業增加值5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0億元,各類商品市場交易額達到450億元,農貿市場累計改造60家,基本形成網絡布局合理、業態結構優化、管理服務規范的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體系,努力把我區建設成為 都市經濟圈的現代化商貿中心。要加快重點市場建設。理順商業城-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加強依法經營、消防治安、規費征管等方面的管理。繼續扎實推進 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億豐家居建材城、西溪購物公園、江南茶葉市場等大型商貿市場建設。要積極打造特色商業街區。按照業態相對集中的原則,通過引進發展先進業態、知名品牌,挖掘保護、開發振興傳統商業品牌、老字號等途徑,培育建設高檔特色街區,著重建設北大街—九曲營路、人民路—迎賓路—世紀大道、藕花洲大街—香榭麗舍大街三大特色商業街區,各組團中心鎮也要規劃建設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商業街區。要健全農村現代商貿網絡。深化“千萬工程”,鞏固和發展鄉村連鎖便利網絡,不斷改善農村購物環境。加強全區放心農資連鎖配送網點建設,推進農村農資消費安全工作,為新農村建設服務。要加快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步伐。在三年時間內,完成全區60家有證農貿市場和17家無證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我區農貿市場整體形象和檔次。
三是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到 年,實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50億元,基本形成創意良渚、創意臨平、創意西溪三大創意基地,努力形成高端、高效、高輻射力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打響“文化 ”品牌,推進文化名區建設,成為 市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真貫徹最近召開的全市打造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大會精神,圍繞市政府提出的“形成產業規模巨大、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大、文化品位較高、創業環境一流、專業人才聚集、知名品牌眾多、產權保護嚴密、公共服務完善的文化創意產業群,把 打造成以文化、創業、環境高度融合為特色的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全國文化創意產業中心,打響創意 品牌”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弘揚“原創、首創、獨創、外拓”的良渚文化,打造平臺,培育人才,完善政策,保護產權,打造品牌,整合資源,擴大開放,營造氛圍,在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方面敢為人先,爭搶頭口水。要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以市場化為導向,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教育、衛生、體育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可以改制的事業文化單位逐步改制為企業,國有文化企業要加快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激活文化市場,發揮出各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現代文化服務業市場體系。要著力推進重點功能集聚區建設。充分挖掘 深厚文化底蘊,依托良渚文化、禪茶文化、運河文化和優質生態自然資源,加大創意良渚、創意臨平、創意西溪三大基地的規劃建設力度,各基地要因地制宜,發揮各自優勢,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加快形成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文化產業集群體系。要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舉辦文化論壇節慶、外出搭臺招商、交易展銷會等活動,大力宣傳 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發展基礎和優質資源,積極引進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的高端人才、知名企業加盟 ,進一步加大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同開拓我區創意產業的廣闊天空。及時對外展示推介各類優秀成果和作品,提高 創意產業的知名度和拓展市場空間。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臺文化創意產業扶持政策,切實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扶持。主要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點項目、產業園區、產業孵化、人才培養、理論研究、對外合作等方面的資助與獎勵。
四是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到 年,實現物流業增加值35億元,建成5個以上大型物流中心,形成都市配送型、產業基地型、行業分撥型、專業市場型、樞紐轉運型物流產業格局,成為長三角南翼現代物流樞紐副中心。要適時編制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在加強調研基礎上,根據我區物流業發展實際情況,適時編制出臺我區現代物流發展規劃,明確物流產業發展的方向、目標、任務和重點。按照 市總體部署和進展情況,及時開展物流功能集聚區塊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要加快物流功能集聚區建設。引進一批輻射廣、帶動力強的物流項目,大力發展綜合物流中心、專業物流中心和區域配送中心,發揮物流基地的集聚效應,著重加快建設臨平—喬司—崇賢工業物資倉儲配送基地、良渚消費品商貿物流基地和 港 港區物流基地。要加快構建物流網絡和信息平臺。加快構建和完善以港口、公路、鐵路等多種運輸方式相配套的現代物流綜合運輸網絡。推進物流信息系統建設,整合海關、商檢、貨代、銀行等相關物流信息,著力推進“大通關”建設;搭建具有數據交換功能、信息服務功能、會員服務功能及在線交易功能的物流信息平臺,盡快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管理服務網絡。
五是穩健發展房地產業。到 年,實現房地產業增加值80億元,完成房地產投資累計達到215億元,商品房開發建筑面積累計達到480萬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積200萬平方米。房地產是 很重要的一塊產業,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發展基礎。下一步,我們要大力提升居住品質。充分發揮三面拱衛 主城的地理優勢,抓住 大都市建設步伐加快的機遇,培育和引進知名房產企業,提升行業整體素質,改善人居環境,建設臨平、良渚、閑林三大聚居板塊,努力打響“住在 ”的品牌,積極打造最適宜居住的“品質之城、美麗之洲”。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采取“全面覆蓋、應保盡保,統籌規劃、分布實施,適時調整、動態管理”的原則,加大政策性保障住房的建設力度,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形成具有 特色的住房保障體系。要促進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科學制定住房建設規劃和用地年度供應計劃,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加強土地調控,保持合理的房地產用地供應總量和供應結構;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土地資產,充分利用西溪濕地與 地鐵建設的契機,做好周邊及沿線土地的開發。要培育和規范房地產市場體系。規范房地產市場交易秩序,健全市場規則,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體系,積極培育房地產一級市場,搞活二、三級市場;規范市場管理和服務,推進 區房產市場信息系統體系建設,制定完善房地產各項政策措施,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提升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要健全各項配套設施。加快建設和完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區域可居住性,尤其是加快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要做到與商品房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加強與 主城的有效對接,擴大住宅消費群體,優化人口結構,提升居住環境與居住品質。
六是積極發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到 年,實現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增加值15億元,積極打造“ 創新基地”,力爭把我區建成為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信息化城區和 “天堂硅谷”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快 創新基地整體規劃建設進度,圍繞電子商務、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等重點方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 國-家-信-息產業基地 創新基地”的申報工作,加快推進阿里巴巴“淘寶城”、恒生電子、浙江億科智能等項目。要加快軟件與系統集成服務業發展。加快現代裝備制造業及數字化信息家電等配套的嵌入式軟件和應用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積極發展系統集成和軟件服務外包,鼓勵發展網絡服務與數字增值業務相關軟件。要壯大電子商務和網絡增值業務。壯大培育電子商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等重點行業信息平臺,推廣面向中小企業、重點行業和區域的電子商務交易與服務,積極推進網絡增值服務。要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技術在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工業、農業的應用,提高信息技術運用水平;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和外包服務。要繼續發展電信運營業。加快寬帶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光纖入戶、無線上網、第三代移動通訊網、數字電視的發展。
此外,還要積極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等新型城市經濟業態。要圍繞適合 城市發展的新型經濟業態,加強空間規劃調整,促進同類業態相對集聚,形成一批以創意、軟件、金融、外包、電子商務為主的特色樓宇。要堅持政府主導力、市場配置力、企業主體力“三力合一”,特別要充分調動房地產開發商和業主發展樓宇經濟的積極性;要堅持以大帶小、以大為主,著力培育億元樓等大樓宇,帶動“農居soho”等小樓宇;要堅持高低配套、以高為主,既要培育滿足高端業態發展的樓宇,也要關注滿足低端業態發展的樓宇。要拓寬發展金融服務業,努力打造 都市經濟圈區域性金融副中心。同時,要順應時展趨勢,積極培育發展中介服務業和社區服務業,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
要根據 現代服務業的分布情況,進一步優化空間布局、強化功能特色,抓住“一副三組團”的城市網絡化發展機遇,積極打造特色鮮明的七大現代服務業功能集聚區。一是旅游休閑功能集聚區,包括大 古鎮旅游區、“大美麗洲”文化旅游區、大徑山風景旅游休閑度假區、大運河文化旅游區。二是商貿服務功能集聚區,主要有副城中央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三是物流功能集聚區,涵蓋物流園區服務區、物流配送中心、商品批發市場。四是文化創意產業功能集聚區,突出創意良渚基地、創意臨平基地、創意西溪基地。五是生產功能集聚區,集中在臨平生產區,倉前高新技術服務區。六是金融服務功能集聚區,特別是把臨平副城打造成為 都市經濟圈區域性金融副中心。七是軟件與信息服務功能集聚區,啟動 創新基地區塊建設。
五、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資源再整合
高起點編規劃,實施產業導向。要堅持以規劃為引導,從自身優勢出發,高起點編制現代服務業的總體規劃及其各個門類的分層子規劃,明確新一輪發展的功能定位、形態布局和產業政策導向目錄,使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和功能區建設有機結合。隨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現代服務業態勢日趨強勁,流向和方式隨之全面改變,而且對現代服務業內部分工產生重大影響,衍生新的業態。我們要順勢互動發展,針對我區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多、共性需求大的特點,堅持需求導向,有序加快金融服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商貿流通等方面的發展,提供社會化、專業化的生產。隨著生活業需求的劇增,結合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大力發展旅游休閑等產業。
改革完善機制,理順管理體制。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實施政策,加大重大問題的協調力度。各個專項領導小組和部門要加強領導,真抓實干,履行職責,增進溝通,分工協作,共同解決現代服務業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對列入省、市、區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項目,要加快審批實施,通過“綠色通道”縮短項目審批時間,通過溝通協調,解決好用地難、規劃調整等問題。同時,要建立現代服務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現代服務業工作聯席會議,及時掌握和現代服務業工作推進中的難點熱點問題,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出謀劃策,當好參謀。要強化與兄弟縣市區在現代服務業上的聯動發展,探索建立合作機制,交流信息,通報情況,共謀新策。
梳理整合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要認真梳理整合現代服務業各類扶持政策,對現有的扶持政策要檢查落實情況,總結經驗,對不合理或有問題的地方要及時修訂完善;對現代物流、文化創意、信息軟件、樓宇經濟等領域,在學習借鑒 的基礎上,要根據、市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結合我區實際,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逐步形成科學合理、重點突出、有機統一的現代服務業扶持政策體系,重點支持服務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發展我區現代服務業。
健全規范統計,強化督促檢查。要完善現代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法和指標體系,提高現代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全面性、準確性,同時建立健全服務業發展的監測預警、形勢分析和信息分布工作,摸清家底、掌握發展狀況、總結經驗、作出綜合評價,發揮導向作用。對工業企業中的現代服務業按照統計有關規定進行剝離,做到“應統盡統”,為科學決策提供真實、全面的依據。發展現代服務業任務已明確,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扎實行動,奮發有為,確保完成并力爭超額或提前完成區委、區政府下達的目標。區現代服務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要進行定期檢查,加強跟蹤服務,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區委、區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發展現代服務業工作的考核力度,獎優罰劣。
優化資源配置,提供要素支撐。要擴大社會保障、醫療保健、市政公用、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等公共服務和教育服務的供給。要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投資,作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引導資金,主要用于現代服務業建設項目的貼息或補助,以更多地吸引銀行信貸資金和社會投入。銀行要在獨立審貸基礎上積極向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發放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金市場融資。改變部分服務行業壟斷經營、準入限制、透明度低的狀況,放開部分資質條件,鼓勵民營經濟在加快服務業中實現新的成長。加快適宜產業化經營的社會事業改革進程,在加大政府對非營利性社會事業投入力度的同時,科教文衛服務總體以市場為導向,通過完善功能、改進效能,推動發展。要改革傳統財政資助項目的方式,將財政扶持資金向重點發展領域和重點產業集中。同時,在項目用地指標、用電用水價格、稅收規費收繳等方面,給予現代服務業企業更多的支持和傾斜。
營造良好環境,加快發展步伐。要注重優化創業環境,努力營造生態優美、社會和-諧的環境,吸引眾多創業者來我區投資、發展現代服務業。要注重優化服務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作風,特別是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辦事效率。此外,要完善相應的功能設施,為投資創業者提供便捷、安全、舒適的飲食起居、休閑娛樂、子女就學等各種配套服務。要注重優化輿-論環境,通過多種方式,引導社會各界關注、支持、參與現代服務業發展。
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需要我們奮斗目標再明確
為切實加快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步伐,向服務業大區跨越,根據《 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 年規劃綱要》和、市政府對 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要求,區委、區政府制訂了《 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實施意見》,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思路、重點領域目標任務、功能集聚區建設、保障措施落實等四個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我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的總體目標為:到 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爭取達到35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爭取達到40%;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提高到38%左右;實施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服務業項目80個,服務業累計投資達到480億元以上;努力實現“三高一領先”,即三年內服務業年度增加值增幅、投資增幅和稅收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服務業發展水平總體領先于周邊縣市區。希望各單位會后認真組織學習、深刻領會《 區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 )實施意見》,緊緊圍繞建設現代服務業大區的目標要求,認真抓好各項工作的落實。
同志們,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區優勢明顯;超常規發展現代服務業,我們沒有退路。只要我們有勵精圖治的決心、敢攀高峰的恒心、腳踏實地的行動,團結一心、開拓奮進,我區建設現代服務業大區的目標一定會實現!
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4同志們:
今天,區委、區政府在這里隆重召開全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大會。本次會議的主題是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市現代服務業大會及市領導干部大會精神,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我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在產業融合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
開好今天的大會,我們需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認識問題。我們不能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地區先進與否的唯一標準,也不能離開第一、二產業的發展談服務業的發展。二是定位問題。現代服務業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產生,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要進一步理清區到底需要發展什么樣的現代服務業、扶持哪些重點現代服務業等問題。三是舉措問題。抓好現代服務業工作的落實,需要把服務業放到全區整體產業發展階段、“十二五”規劃和城市化加快發展的背景下來考慮與落實。
下面,我就年以來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和所做的工作作簡要總結,并對年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相關工作作動員部署。
一、肯定成績
現代服務業作為推動我區經濟轉型升級、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年以來呈現出總量擴張、效益提升、布局優化、空間集聚的良好態勢,為新一輪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1.服務業增加值逐年提高。
年,我區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09.4億元,同比增長15.1%,分別高于同期生產總值和工業增加值增幅6.3和9.7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速在全省16強縣(市、區)中位列第三;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達到39.8%,較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今年三季度全區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51.9億元,同比增長14.9%;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約為38.4%。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率和服務業占gdp比重增幅均位于市七縣(市、區)第一位。
2.服務業貢獻率穩定增長。
年,全區服務業稅收達42.33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42.32%。其中,除房地產外服務業稅收19.97億元,增長33.86%,占財政總收入的19.96%,同比增加2.05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全區實現服務業稅收46.8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1.9%,除房地產外服務業稅收19.2億元,增長33.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1.7個百分點,占財政總收入21.3%,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8個百分點。
3.產業集聚區建設扎實推進。
隨著“四基地十一區”三年行動計劃的推進實施,服務業集聚區的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旅游綜合體、文創產業基地和商貿綜合體建設成效明顯;創新基地成功申報了服務外包和電子商務兩大國家級試點拓展區;同時,為推進集聚區建設,明確了10個現代服務業先行先試區。其中,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已被認定為首批省級重點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農副物流中心九大市場運營良好,截止月底,成交量206.5萬噸,成交額135.96億元,正北貨運市場稅收入庫900多萬元。港口物流區發展形勢良好,10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總計為220.3萬噸,首次超過港運河港區,居港九大港區吞吐量之首。
4.新型服務業態不斷涌現。
一是傳統服務業加快轉型升級。一批傳統專業市場向規模化、現代化、信息化方向提升發展,拓展了商貿物流業的盈利空間,對經濟的貢獻度進一步增強。如中國輕紡原料交易城創新商業模式,率先建立“·中國”輕紡原料網上交易市場,將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有機結合,經濟效益顯著提高。二是信息、金融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對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用進一步增強。在阿里巴巴“淘寶城”等重大項目帶動下,信息服務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9.92億元,同比增長58.3%,是我區增速最快的服務業行業;金融服務業前三季度實現增加值37.71億元,同比增長17.2%,成功創建省級金融創新示范區,老板電器、南方泵業境內首發上市,小額貸款公司運營良好,未上市公司股份轉讓平臺籌建工作穩步推進,金融服務業成為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大亮點。三是文化創意產業助力作用明顯。前三季度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46.45億元,同比增長26.3%,創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帶動作用進一步突顯,如“農夫樂園”將文化創意和旅游相結合,打造了一個農耕文化主題公園,為游客呈現耳目一新的旅游創意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傳統旅游業提升。
5.服務業規劃布局得到優化。
一是立足現狀,深入分析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著眼“十二五”時期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機遇,研究編制《區“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全區服務業總體定位和發展戰略,明確“一核兩軸三片”的空間布局;二是對現代旅游、文化產業、現代物流、商貿服務制訂了專項實施規劃,規劃了服務業主要部門發展方向與布局,推動了全區服務業健康、快速、科學發展;三是編制了《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規劃》,將全區服務業集群發展目標確定為6個重點區、12個特色區,進一步明確了集聚區的發展方向。
二、正視問題
雖然我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具有良好基礎和有利條件,通過前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不足無法回避。
1.產業層次有待提升。
從服務業行業結構上看,房地產、住宿餐飲、批發銷售、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信息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尚顯滯后。另外,生產業發展明顯滯后于消費業,多數服務業領域狹小、品種單調、層次不高。
2.貢獻結構有待優化。
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我區房地產業會在一定時期內迎來暴發性增長,房地產業已成為我區拉動服務業增長的主要力量,尤其表現在對稅收的貢獻上。但這種現狀離科學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合理的結構應當表現為各種服務業業態發展均衡,并駕齊驅。因此,無論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還是從降低經濟運行風險的角度,服務業的貢獻結構亟待優化。
3.發展理念有待厘清。
目前,要摒棄以服務業比重論英雄的觀念,避免盲目樂觀。三大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如何更合理?從年的數據來看,盡管區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和增速均高于區,但是第三產業增加值的絕對數仍高于我區69.6%。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隨著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帶動了生產業,特別是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業的迅猛發展。沒有工業經濟的充分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三、明晰定位
明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對現代服務業的謀劃是否科學、定位是否明晰將直接關系到未來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1.要把服務業放在產業發展階段上來謀劃。
從產業來說,我區正處在農業提升發展、工業轉型發展、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階段。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三次產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因此,在確立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明確發展定位,制定發展思路的過程中,我們對產業的發展規律要予以尊重。不能用孤立的、片面的眼光來看待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已經證明工業化是走向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區尚處于工業化發展中期后半階段,工業化的進程必將促進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反之,對現代服務業在當前產業發展階段的科學合理謀劃,也將促進工業化進程的加快。
2.要把服務業放在產業融合中來謀劃。
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中,要突出一、二、三產互動、強化產業集群發展的理念,以金融服務、文創產業、現代物流、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為重點,大力發展生產業。要積極發揮金融服務業對產業的推動作用,老板電器、南方泵業等企業的上市就是一個很好的示范,企業上市推進了企業規模和能級的提升;要積極發揮文創產業、信息服務業對產業創新的助推作用,七格格“研發設計+委托生產+市場營銷”的電子商務模式,整合了傳統生產企業資源,創新了商業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理念;要積極發揮現代物流對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完善城鄉功能配套的作用,正北貨運市場的物流配送促進了農產品快速有效流通,特別是帶動了本區和周邊水果連鎖業規模化發展,值得借鑒;還要加強科技服務與中介(商務)服務等對生產企業推動創新和管理規范的作用。
3.要把服務業放在城市化加速發展進程中來謀劃。
目前,已進入城市化推進的關鍵時期,發展服務業是加快城市化進程的重要實現手段和后續動力,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需求基礎,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城市化的過程就是服務業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在城市化的過程中必須積極謀劃交通運輸、郵電通信、商業、金融等行業的發展,為社會服務提供保障,促進城市功能配套完善和其它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在借鑒其他地方成功經驗的同時,的服務業要在一副三組團城市框架構建中,形成自己的發展特色和模式。
4.要把服務業放在“十二五”規劃中來謀劃。
“十二五”期間,是我們可以緊緊抓住并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是現代服務業大發展的黃金期。因為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中國還處于“五化”加快發展、相互融合的重要階段。“五化”即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認識“十二五”期間將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要在大背景上尋找突破方向,緊抓發展機遇,謀篇布局,完善政策扶持,花大力氣發展現代服務業,要讓服務業在“十二五”期間有新的亮點,新的增長點。
四、落實舉措
年,我區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積極推進先行先試區建設,重點突出生產業發展,不斷擴大新興服務業規模,優化發展結構,提升發展層次,增強競爭實力,逐步構建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吻合、與現代制造業相配套、與城市化進程相協調、與群眾需求相適應,優勢明顯、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繁榮發達的服務業發展體系,努力實現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跨越。圍繞總體思路,下階段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優化規劃布局。
一是科學編制好現代服務業“十二五”規劃。不僅要立足當前,更要著眼長遠,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以創新的理念、系統的思維,科學有序地編制《區“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及服務業領域各項發展規劃。二是進一步落實和優化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在細化各重點區塊功能定位的基礎上,重點關注并分析和把握“雙鐵”建成帶來的重大機遇,謀劃主要區域道路沿線產業帶,強化新城業態規劃,以總部經濟、金融、信息、科技等高端業態支撐新城發展;根據先進制造業“三區八園”的空間布局,促進生產業集聚,強化二三產融合互動發展;積極研究西部生態環境優勢對服務業發展的影響,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為重點,帶動西部各鄉鎮產業發展。著力將產業規劃布局做優做實,促進全區服務業快速有序發展。
2.完善扶持政策。
一是要充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讓政策發揮最佳效用。對企業的扶持要著重體現在創業和培育發展階段,政策的完善要針對企業的需要,統籌并用活政策,使政策獎勵補助向前端扶持轉變,真正地助企業一臂之力。二是要積極扶持新興服務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對新生事物要高看一眼,加強研究,不能用傳統的眼光、簡單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要先促其發展壯大,而不是限制。如對網店這一新興業態,有關部門就要創新方法,完善扶持政策。三是要制定出臺扶持先行先試區發展的實施意見及認定、考核管理辦法,健全集聚區發展的工作推進機制,明確集聚區的建設主體、管理機構和考核部門,建立服務業集聚區動態調整機制,引導資金、土地、人才等生產要素向集聚區傾斜,加快集聚區平臺建設。
3.突出工作重點。
一是重點發展生產業。著重發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務業,培育發展研發設計、市場營銷等新興服務業。商貿物流業重在通過電子商務提升有形市場與物流園區建設,金融業重在創新區、股權交易、創投參股上試點,總部經濟重在依托,著眼上海,以環境和人文優勢策劃總部經濟區塊招商。特別要高度重視信息服務業在產業融合中的作用。信息服務業本身既是產業,同時也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很好的媒介,要充分依托創新基地、省科創園中大量的it企業,使信息服務業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二是突出平臺與產業鏈建設。探索股權交易平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創投融資平臺的研究與建設。在集聚區建設上注重產業鏈布局,在項目選擇上注重產業鏈對接與延伸,在配套上注重產業鏈環節間的支持。三是突出商務服務,發展稅源經濟。加大力發展商務樓宇、商業樓宇、城市綜合體、科研樓宇等樓宇經濟,瞄準金融、物流、科技、信息、中介服務業等生產性需求的關鍵環節,提升商務服務功能,為三次產業發展提供智力和管理支持。突出發展稅源經濟在項目引進、建設、運營的投入與產出中的重要性,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4.推進項目建設。
一是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向“四基地十一區”集聚,重點推進10個先行先試區的建設,分解落實先行先試區目標任務,配套細化相關政策,加快推進先行先試區的創建和成形。二是積極推進以科創產業集聚區、新城、農副產品物流中心、喬司商貿新區、良渚汽車產業服務基地、塘棲水鄉風情旅游區項目建設,加快重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三是探索建立服務業項目準入機制,以空間規劃布局為基礎,以重點產業為導向,以項目準入和選擇為手段,在項目研究、前期、論證、選擇、資源配置、建設等環節形成決策機制,引導新引進項目向集聚區集聚。四是優化項目推進服務,完善項目推進機制,深化服務業三級協調機制,做好服務業各級重大項目申報,爭取各級扶持政策,營造良好服務環境。
5.創新發展模式。
一是創新服務業業態和商業模式。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專賣店、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推進現代商貿業發展。利用現有商業樓宇,引進電子商務企業,培育發展電子商務城。支持專業市場和中小企業建設好網上交易平臺,積極拓展會展、旅游等新功能。二是創新人才培育引進模式。加大人才政策投入,重視服務業各領域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的引進,加大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創產業等新興產業發展急需人才的引進或培養力度,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同志們,希望通過本次現代服務業大會,全區上下能對現代服務業發展定位達成共識,形成合力,為在產業融合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作出新的貢獻!
謝謝大家!
公司優秀服務員的發言稿5女士們、先生們、來賓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出席此次“東風標致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開業典禮,首先,我謹代表成都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對東風標致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隆重開業表示衷心祝賀,向到訪成都的東風標致總經理竇賽爾先生一行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向出席今天慶典活動的各位來賓表示熱烈地歡迎!
東風標致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是高新區去年招商引資引進的新企業,也是經東風標致授權,在西南地區建立的首家銷售東風標致轎車的4s專賣店。東風標致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的開業,標志著東風標致“藍盒子”—“4s專賣店”繼進入北京之后,又率先進入西南地區,填補了西南地區的空白。東風標致“藍盒子”的出現,將對高新區機場路汽車產業帶的打造,以及西南地區的汽車銷售、零部件供應、售后服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成都高新區作為省、市共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來開發區,是四川省、成都市招商引資、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主戰場,我們衷心地歡迎各界人士到高新區投資發展,我們在進一步改善投資硬環境的同時,將竭盡全力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全面優化投資服務體系,創造穩定的政策環境、公平統一的市場環境、完善的法律環境、優化的人才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府服務環境,為進區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最后,衷心希望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提升理念,強化管理,誠信服務,爭做東風標致在西南地區的旗艦店、領頭羊和高新區的模范企業,并祝愿成都集大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開業大吉,蓬勃發展,生意興隆!
謝謝大家!
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會上的講話稿2017-02-18 20:27 | #6樓
同志們:
首先感謝大家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前來參訓。今天,我們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縣衛生局聯合在此召開全縣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培訓,此次培訓的主要內容是《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規范》等知識,主要目的是通過培訓,不斷提高企業守法經營、誠信經營意識,增強企業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再過10天就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高考了,此次培訓的召開,我認為非常及時,也很必要。下面,我就餐飲服務環節監管情況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充分認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關于我國的食品安全現狀,曾有這樣一句流言:“吃葷的怕激素,吃素的怕毒素,喝飲料怕色素,吃啥心里都沒數”。近年來,隨著“蘇丹紅鴨蛋”“吊白塊豆腐”“三聚氰胺牛奶”“餐桌上地溝油”等惡性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人們被各種各樣、形形的有毒食品嚇怕了、整暈了,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讓老百姓無所適從,困惑不已:現在食品還安全嗎?我們還能吃嗎?
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引發了全社會對食品安全的高度關注,也促使我國政府重新審視這已上升到國家公共安全高度的問題,并積極采取各項措施加大對食品安全各環節的監管力度。目前,食品安全關系的不僅僅是政府和國家的形象問題,更是關系到我們在坐每一位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問題。因此,作為食品安全鏈條的入口環節——餐飲服務單位,我們應當從自我抓起,做到以“責”為天,以“德”經營,以努力改變我國食品安全現狀,維護公眾身體健康為已任,不斷提高全縣餐飲服務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維護餐飲行業的正常經營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localhost
二、加強法律法規知識學習培訓,強化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
今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首次召開的全縣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授課老師是長期在餐飲服務監管一線的執法人員,他們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個個堪稱餐飲監管的行家里手,接下來他們將結合日常監管中大家常忽視,易觸犯的部分法律法規條款,有針對性地、有側重點地帶領大家系統學習,以避免我們日后經營過程中違法違規問題的再現。俗話說,只有學法、懂法才能做到知法、守法。所以,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學習機會,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牢固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不斷提高我們企業自身素質,增強企業第一責任人意識,為全縣人民把好餐飲環節食品安全這道“防火墻”。
三、狠抓專項整治,加強安全防范,嚴懲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今年,我局已明確餐飲服務監管工作的重點,決定繼續聯合縣衛生局開展“四個專項整治”,狠抓餐飲單位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餐飲具清洗消毒保潔制度等違規行為,嚴懲購進使用假劣食品、無證經營等違法行為,徹底凈化我縣餐飲服務行業市場環境。
一是開展以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大中型餐飲單位為重點區域的專項整治,避免我縣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二是開展以餐飲單位落實進貨查驗記錄制度、索證索票制度、餐飲具清洗消毒制度、食品留樣等為重點環節的專項整治,不斷規范企業經營行為。
三是開展以“食品添加劑、地溝油、乳制品”等為重點品種的專項整治,嚴厲打擊濫用食品添加劑,采購、使用偽劣或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企業自律,保證食品質量。
四是開展以節假日、中高考、重大活動為重點時段的專項整治,做到事前監督檢查到位;事中派人駐點到位,實施采購、加工、使用全程監控,確保重點時段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開展專項整治的同時,我局還將以推進“小餐飲食品安全整頓規范試點”和“學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創建活動”為契機,評選出一批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店,并通過頒發獎牌,媒體宣傳,減少監督檢查頻次,給予行政許可優惠政策等方式,充分發揮示范店的模范帶頭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進我縣餐飲服務行業再上新臺階。
同志們,“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食品安全責任重于泰山,讓我們攜起手來,為共造我縣良好的餐飲服務行業秩序,保障全縣百萬人口的飲食安全盡責盡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