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適宜技術培訓

第1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 運動訓練 足球技戰術 意識培養

中圖分類號:G843 文獻標識碼:A

意識是一個包括多種概念的集合名詞,屬于現代心理學的一個定義,其具體內涵指的是運用感覺、思考、記憶、知覺、分析等心理活動,對內在的(個人的身心狀態)和外在的(外界環境)的綜合觀察和認知。運動員的足球意識則是指球員在足球比賽過程中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思維反應,并根據這個反映所作出的行動。一個良好的足球意識應該是對足球運動的客觀認識和反映,足球意識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能夠在足球的訓練和比賽中提高的。它是足球運動的個人能動反映,一個好的足球技戰術意識能夠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而一個不合格的足球意識可能會成為發展的障礙。

因此,對運動員足球技戰術意識的培養和提高對球隊的戰績,以及對足球運動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本文查閱了中國知網、萬方網、國家圖書館和互聯網有關運動訓練中足球技戰術意識的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1.2調查訪談法

通過在足球運動訓練中,對足球教練員和足球運動員進行訪問、調查,取得了第一手的寶貴資料和他們最真實的感受。

1.3邏輯分析法

綜合運用了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比較等邏輯方法進行分析。

2結果分析

2.1足球技戰術意識特征

足球戰術意識訓練包括以下要素:技術的目的性、行動的預見性、判斷的準確性、進攻的主動性、防守的積極性、戰術的靈活性、動作的隱蔽性、配合的整體性。運動員要根據場上的攻、防轉換來采取合理、有效的進攻、防守行動。在進攻中,無球時要根據本隊的戰術要求進行合理的跑位、接應;有球時要審時度勢,進行傳球、突破過人、射門等技、戰術運用防守時,要根據本隊的部署及對方的進攻特點采取有效的行動;在場上,還要根據裁判員的判罰尺度以及對方的戰術特點,隨時做出相應的變化。

總之,足球場上的一切活動,都要求運動員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來合理、有效地完成技、戰術。

2.2足球戰術意識的意義

運動員對足球運動客觀規律的準確認識與反映就是足球戰術意識,足球戰術意識是運動員在空間與時間上對足球知識、技術與技能的正確運用及觀察判斷能力、選擇能力、應變能力與心理活動的總和。足球戰術意識的提高可經過訓練與比賽來實現。它能夠對足球運動作出能動的反映,且反過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足球運動的發展。它對于現代足球運動發展是一個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視的,且它是對成熟球員與球隊成熟與否的一個衡量標準。另外,足球戰術意識的好壞會對球隊的比賽成績產生直接影響。

2.3練習基本技術和技戰術演練中時培養意識

通過反復的基本技術練習,有助于動作技能的形成。意識可視為足球的無形技術,即“軟技術”。基本技術的反復練習, 當運動員熟練掌握技術時,其控球意識、傳接意識、進攻意識、射門意識隨之形成并有所提高。技戰術的演練,是教學訓練的主要教學形式。技戰術默契配合的過程,也就是強化技戰術意識的過程,默契就是意識。技戰術演練中強化技戰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隊員之間的親和力,有助于培養團結意識。

2.4在訓練中對運動員技戰術意識的培養

足球運動是一項綜合性體育競技運動,足球比賽頗具觀賞性,你可以評價一只球隊的強弱,但你卻無法預測一場比賽的勝負結果。技戰術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也不是靠苦練就能得到的。而是在長期的訓練中不斷地學習、探索、思考,用“腦”學習得到的。運動員通過重復技戰術演練,經過自己的感覺、知覺和表象,易于形成意識的感性形成。

2.5加強足球運動理論知識和裁判法的學習

用理論知識武裝運動員的頭腦,使他們體驗與掌握比賽中的技術、戰術運用的內在聯系,加深對足球運動基本規律和裁判法的理解,使運動員在比賽中能更清楚的意識到如何才能更合理的發揮本方在技術,戰術某一方面的特長,“揚長避短”,這樣才能有助于更快地提高運動員的戰術意識。

3結論

足球訓練中運動員技戰術意識的培養與提高在足球運友盜分姓加屑其重要的地位,并對足球運動的發展與提高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運動員理解其技戰術的基本特征后,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應該以各種方法來培養其獨立思維能力,個人技戰術水平提高了,才能促進全隊的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另外, 在訓練中還應該鼓勵運動員個性的發展, 使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富有創造性。統一的技戰術意識和不同特點的隊員在比賽中才會有更好的發揮空間,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比賽節奏, 這對于提高我國足球運動水平是在有脾益的。

參考文獻

[1] 楊德敏.論運動訓練中足球技戰術意識的培養[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6).

[2] 劉波.淺析足球運動的戰術意識及其培養方法[J].體育科技,1999(2).

第2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計算思維;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6-8345-03

2006年3月,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在美國計算機權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雜志上給出并定義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1] 計算思維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信息技術科學從前沿高端到基礎普及的轉型,改變了關于信息技術“狹義工具論”的觀點。[2] 2010年11月,陳國良院士在第六屆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上所作的報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將“計算思維能力培養”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切入點的倡議。[3]

當前信息技術教學融入計算思維,主要是指教學方法改革。其中,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和應用計算機的問題求解能力是計算機基礎教學最主要的兩個培養目標。[4] 計算思維從依托程序設計思想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強調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當一個問題有解后,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抽象出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思考還有哪些問題可使用相同的思維和方法來解。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是中小學生信息素養形成的啟蒙者,對中小學生未來計算思維與信息素養的形成將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方面,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傳授的知識技能主要以信息技術為主;另一方面,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手段與方法也是以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主。因此,要使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中具有計算思維,必需先使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具有計算思維的意識。因此,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中,如何建構基于計算思維培養的課堂教學模型,具有一定的討論意義。

1 構建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課堂教學模型的理論基礎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課堂教學中,一方面學習的內容以信息技術的內容為主,有利于計算思維的開展與應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課程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信息化教學最大的優勢在于建構教學情景,即將學習者置身于真實任務情景中;同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與實踐經驗,具備研究性學習的知識、技能與經驗,這些都有利于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課堂教學。因此,構建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的課堂教學模型的理論基礎主要有兩個,一是計算思維理論,二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1.1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的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計算思維具有設計、構造的特點,以抽象化與自動化為特征。[1] 人類的活動總是受到大腦思維的支配,因此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思維對人的知識獲取、技能培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知識技能的思維活動(即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傳授信息技術知識的思維活動)屬于哪種思維類型?根據思維過程中是以日常經驗還是以理論、設計構造為指導,思維可分為實證思維、邏輯思維、計算思維三類。由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用知識技能的思維活動、以及主要從事的教學研究工作所運用的思維具有設計、構造的特點,同時具有抽象化與自動化的思維特征(即程序設計式的特征)。根據思維的分類與計算思維的含義,這種思維屬于計算思維。培養具有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有助于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思維方式乃至知識技能,帶動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變革,將最新的思維方式傳授給下一代。

1.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強調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意義建構,是指學習者在更接近實際情境的學習中,以個人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基礎建構新知識,賦予新知識個人理解的意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明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2 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模型建構

2.1課堂教學模型建構的要素分析

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模型需要關注“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個要素。

情境。學習環境中的情境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在教師的引領和豐富學習資源的支持下,通過專題,為學習者進行研究性學習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為學習者的協作、會話提供保障。

以專題為中心組織研究與學習,符合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認知能力與實踐經驗。[5]由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具有良好的信息技術專業背景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同時,參訓學習者有較高的學習需求,希望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職業能力。這些基本因素,為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專題協作學習提供了堅實的知識、技能支持,具備創建教學情境的先決條件。

協作。協作是在目標實施過程中,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協調、配合、協商。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小組學習成員圍繞學習專題,以計算思維為意義建構的核心展開研究性學習。反復思考、探索信息技術條件下問題求解的思維過程與方法;商榷、討論和辯論,通過思維的碰撞產生新的認知與思維的升華。

會話。會話是協作過程中的最基本的方式。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學習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會話,商討如何完成規定的專題學習任務、制定研究計劃。同時,每個學習者的思維成果通過會話為整個學習群體所共享。

意義建構。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標,建構的意義是指掌握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學習過程中,將計算思維作為意義建構的最終目標,幫助學習者建構對學習專題內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深刻理解。從而形成依托信息技術進行專題研究時問題解決的思維模式,即計算思維。

2.2 課堂教學模型建構的教學策略設計

課堂教學模型建構的總體思路是:依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計算思維培養目標,首先教師以專題為切入點為學習者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使學習者帶著問題、任務進入真實的情景。其次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者通過自身及相互間知識、技能、經驗的再重組,運用約簡、歸納、抽象等思維方式,抽象出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實現知識、技能的遷移。在完成任務的同時,促進思維的升華。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強調學習意義的建構,即計算思維的建構。

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策略設計著重關注以下6方面的問題:①以計算思維培養為學習意義建構的核心。②教學關系以學習者為主體,教師為主導。③學習活動具有個性化特點。④學習方式以專題為中心,以任務來驅動。⑤學習過程以協作、會話、共同建構為主。⑥學習成果具有創造性、創新性、典型性特征。

2.3 課堂教學模型構建

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結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習者為主體,計算思維培養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主導-主體-思維”課堂教學模型

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主題任務、確定學習活動的時間與進度,隨時監督與引導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學習者則在教師引導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教學模型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與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引領學習者的學習、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支架,并積極參與到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學習主體則通過“專題學習選擇主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成果展示交流評價檢測修改成果創新提升”的主線展開學習;重視評價反饋。該教學模型,建議每4~6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在教師的引領下以小組為單位協作學習。具體教學過程可通過以下步驟來實施:

①教師以專題的形式,全面講解,提供學習討論的主題。教師從理論與實踐的全局,闡述研究主題的全貌、最新發展方向、研究熱點等,引領學習者的學習,使學習者形成概念并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小組提供可選擇研究、討論主題,供學習小組選擇;鼓勵學習小組自定研究主題。

②選題。學習小組根據成員的自主意愿,選擇1個研究專題。

③自主探究。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小組依據討論主題,應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支架,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專業知識,圍繞主題查找資料、文獻,進行自我探究以及小組內部研討、合作學習,并形成統一的小組研討成果(觀點、結論、方法、方案)。總結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達到探究學科知識與提高計算思維的目的。

④展示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展示自己的研討成果,交流各自的收獲與心得,發揮人才資源優勢,通過歸納、約簡,闡述問題求解的思路、方法、算法設計。使學習者能共享相互之間的研討成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⑤評價糾錯。各小組間相互評價,學習者學會正確評價的方法;共同研討,肯定正確的方面,改進不足之處;完善成果,抽象出正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習者在知識、技能、思維等方面得到檢驗與提高。

⑥創新提升。通過前面的學習,在教師的引領下,對所學知識內容進行拓展升華,總結經驗,理清思路,提高認識,形成此類問題解決的數學模型,并且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計算思維解決新問題。

該課堂教學模型中,強調學習者計算思維的培養。即在學習的每個環節,重視學習者分離、歸納、遞歸、約簡、抽象等思維方法的運用與提煉。通過具體知識、技能的合理運用,總結出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一般問題的思維模型(算法),提倡思維模型的建構與拓展。其中步驟①、②可以為學習者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步驟③、④、⑤為學習者協作、會話提供有利條件;步驟⑥實現最終意義建構。通過該課堂教學模型的六個步驟的教學活動,可以達到計算思維的培養、了解學科當前的研究熱點、加強專業技能的應用培養、提高職業素養、建立良好的交流平臺與智盟資源的教學目的。

3 結束語

基于計算思維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模型優化了教學過程,緊緊圍繞計算思維的培養展開,使教師、學習者、教學內容與計算思維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同時強調了學習者的計算思維,是一種符合學習者(信息技術在職教師)認知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型。

建構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型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培訓,可促進教師教育理念、計算思維的全面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進步,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能力,使教師的計算思維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 何欽銘,陸漢權,馮博琴.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J]. 中國大學教學,2010(9): 5-9.

[2] 姜永生. 基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計算思維培養的教學模型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8(14):3316-3318.

[3] 馮博琴. 對于計算思維能力培養“落地”問題的探討[J]. 中國大學教學,2012(9):6-9.

第3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外科教研室,上海 200433

[摘要]目的 為了提高普通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臨床教學效果。方法 我們將基于機器人手術的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初步應用到普外科臨床教學中,將107名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分兩組:傳統方法手術教學組(51人)和手術機器人教學組(56人)。將兩組相關教學效果用spss軟件統計對比分析。結果 發現該教學模式在普通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中具有其獨特的優勢,能使培訓的住院醫師更仔細觀察腹部的解剖,普外科疾病特征和手術操作的細節,提升他們的學習腹部手術的興趣,優化臨床教學效果。結論 運用該教學模式可提升普通外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教學的實際效果。

[

關鍵詞 ]手術機器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普通外科;手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文獻表示碼]A[文章編號]1672-5654(2015)2(C)-0056-02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 Robot in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for Resident Doctors in General Surgery

CHENG Peng LILi HUXiangui ZHANG Hao ZHAO Zhi q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Surgery,Changhai Hospital,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general surgery effect of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of residents.Methods We apllied the robot operation mode of teaching into clinical teaching of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107 resident doctors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i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teaching operation group and operation robot teaching group .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related teaching effect was done by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Results We found that it had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surgery teaching:making the resident doctors successfully observe the abdominal anatomy and operation details,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of abdominal surgery, optimizing the learning effect. Conclusion So the teaching mode with operation robotic can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resident standardization training in general surgery.

[Key Words]Operation robot;Standardization training;Resident doctors;General sugery;Operation teaching

[作者簡介]程鵬(1977.6-),男,江蘇南京人,博士,主治醫師,講師,研究方向為普通外科的臨床教學。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外科教研室。

普通外科疾病種類多,手術種類亦多,對于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來說,如何解決臨床問題尤為重要。目前國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人數眾多,為給將來的醫療質量和安全提供保證,臨床教學管理者應認真組織普通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1]。

機器人手術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外科手術,為微創外科時代開啟了新的篇章[2]。目前手術機器人在普通外科的應用廣泛,可開展涉及腹腔內胃腸、肝膽胰脾,血管等多種類型的手術[3,4],并可完成腹腔鏡難以完成的手術,如復雜的淋巴結清掃等。故作者將該其引入我院的普通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手術教學中, 嘗試這一教學模式的目的是期望通過提升在普外科規范化培訓的住院醫師的手術教學效果,以助臨床教學效果的全面提高。

2 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2012年5月—2014年10月在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普通外科(肝膽胰外科、胃腸外科、結直腸外科三個分科)輪轉過的107名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將其分兩組,一組(51人)為傳統手術教學組(傳統組),另一組(56人)為手術機器人教學組(機器人組)。其中:機器人組,教學內容包括:①理論教學:掌握普外科疾病相關理論知識;了解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操作原理及方法;②實踐教學:參與普通外科住院患者診療全過程,學習并討論病史、體格檢查及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參觀機器人手術操作全過程并由主刀或上級醫師指導教學。而傳統組的教學內容去掉了手術機器人相關內容和實踐,即本組醫師不學習機器人的理論和手術,僅參與傳統開腹普外手術。學習結束后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 用SPSS 22 .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用c2檢驗。P值< 0. 05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利用臨床教學效果評價方法[5],結合機器人手術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以改良。機器人組在對普外科疾病的手術局部解剖、病理特征、臨床診斷、手術過程、機器人系統的了解、學習興趣方面均明顯優于傳統組(表1)。

3 討論

普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目的是使之成為能獨立從事普外科臨床一線診療工作的合格住院醫師,也為潛在的醫學人才發展成為優秀的臨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手術教學是普外科臨床教學的重點,對于沒有太多臨床經驗的年輕住院醫師來說,也是教學的難點。

因傳統開腹手術的術野較深、空間有限、無菌原則等特點,參觀手術的人數受限,且學生很難看清,并易疲勞,臨床教學參與性較差,常易混淆所學內容,教學效果不佳[6]。而機器人手術系統是一種高級腹腔鏡手術系統,可以不同角度在靶器官周圍操作,也能在有限狹窄空間工作,且是三維成像,可將視野放大10~15倍,故可使術野更清晰。而且,主刀醫生和其他人員的是同樣角度和深度觀察術野,這樣也給學習者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

機器人手術操作時上級醫師對于住院醫師的現場指導,使他們了解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操作方法,比開腹及一般腹腔鏡手術方式更清晰地觀察術區解剖和操作細節,尤其是在以往的手術方式中只有主刀和一助醫師才能清楚看見的腹腔內較深的部位,這樣促進了住院醫師對手術過程的理解,也提升了對普外科疾病的病理改變的認識水平。上級醫師對手術過程的同步講解,或利用錄制的視頻資料供學習者反復學習,使較難的手術知識更直觀,可降低住院醫師對外科手術的學習難度,也使他們學習手術興趣增大,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故這種基于機器人手術的教學模式對于普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臨床手術方面教學有開拓性的價值,而且有助于全面提升臨床教學的效果。

[

參考文獻]

[1] 丁睿, 董靜靜,何勇,等.普通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踐問題及對策[J].《陜西教育(高教)》2014(10):69-70

[2] 鄒來賓,張中林,何躍明,等.手術機器人在微創外科的應用進展[J].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電子版) 2013,7(1):52-55.

[3] 張宇,楊洪吉.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在肝膽外科的應用[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5,12(1):22-26.

[4] 湯玉成,王子衛 .機器人手術系統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 重慶醫學,2015,44(1):120-122.

[5] 黃小兵, 梁平, 李靖,等.微創外科影像系統在肝膽外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8(1):106-107 .

第4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網絡培訓平臺;常熟

[中圖分類號] R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6)05(a)-0096-05

[Abstract] The promotion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can improve rur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n farme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actual problems during the promotion such as low student attendance, poor training efficiency and the allocation of teachers, which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herefore, we developed the training system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Changshu, which includes management system, training system and examin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119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nounc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we chose the following six technology which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local area: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winter diseases treated in summer "plastering therapy" for asthma, acupressure for preventing myopia, glycemic control of diabetes, the treatment of senile hypertension and the 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 With the advantage of computer network, we can carry out systematic, targeted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on students of Changshu. This training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coverage and flexible training time. Without affecting normal work, it gains high participation rate and good cooperation from primary hospitals and saves teachers' time and energy as well. The establishment of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system makes the training management platform more dimensional, and facilit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rgeted management at all levels of departments. The database and test-question bank of the network training system can be modified by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time, which guarantees the practicality and the permanence of the system, and can also be extended to other specialized field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system greatly improves the training efficiency of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making the satisfaction reach 100%.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effective to develop and apply the training test software, and implement training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t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training, but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it.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can be applied through effective train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y level and efficacy. However, it still needs to be combined wi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to improve people's awareness and compliance, and relevant policy support is the booster.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motion; Network training platform; Changshu

目前,廣大百姓的健康保障已經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民生問題,其中尤為突出的是農村的患者。農村醫療是整個衛生事業的薄弱環節[1]。因此,要解決農村的醫療問題,需要向農村的醫療衛生機構推廣適宜技術[2-3]。研究適宜技術的推廣,可以提升農村醫療技術服務能力,減輕農民經濟負擔[4]。但農村適宜技術的推廣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建設一批以鄉鎮中心衛生院為龍頭的適宜技術推廣示范基地[5],建立一個適宜技術推廣網絡,帶動鄉衛生院、村衛生室,形成縣鄉村適宜技術一體化推廣,這樣才能真正讓農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1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的相關政策和發展現狀

1.1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的相關政策

原衛生部從1991年開始實施向農村和基層推廣醫藥適宜技術十年百項計劃。2002年國務院十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意見》也提出:“根據居民需求,大力開展中醫藥、民族醫藥等的適宜技術,進一步深化社區衛生服務的內涵。”2004年初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項目“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啟動,2008年“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及產品研究與應用”啟動,上海、浙江、寧夏、遼寧和江蘇分別介紹了適宜技術推廣的經驗[6-10]。

1.2 我國適宜技術推廣的現狀

從國家實施適宜技術推廣以來,到2007年已累計推廣適宜技術190多項,累計培訓各級各類醫務人員40多萬次,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據初步估算,每年減輕農民經濟負擔數億元。2006年,浙江省對杭州市的各級醫務人員進行調查,有99.4%的人認為應該推廣農村中醫適宜技術,還對存在哪些問題進行了探討[6]。2007年,任建萍[6]又對浙江省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的困難進行了分析,發現問題在于基層醫務人員接受新知識機會少,沒有及時更新,導致專業知識貧乏,開展技術推廣的力量薄弱。因此必須重視鄉村醫生的中醫技術培訓,加強中醫藥知識的宣傳,把適宜技術用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

1.3 本地適宜技術培訓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常熟市衛生局先后組織了2期“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對常熟市鄉鎮衛生院的中醫師進行了培訓,能來脫產學習的,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鄉鎮衛生院工作繁忙、人員緊缺,有的村衛生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員,休息尚不能保證,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脫產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體會到開展適宜技術的優勢,主觀上也沒能予以足夠重視。同時,市級醫院不僅承擔著臨床的繁重工作,還有科研、教育等工作,也難以安排時間開展培訓,導致中醫適宜技術的培訓參與者少、到課率低,培訓質量也難以進一步提高。所以,亟需建立良好可行的培訓機制,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做好農村適宜技術的推廣。因此,我們通過設計一個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的網絡平臺,讓鄉村醫生通過網絡學習,然后進行考試,結合現場實踐等多種方式,來提高鄉村醫生的中醫適宜技術水平。該網絡建立并成功應用之后,可以推廣至其他學科。

2 適宜技術網絡培訓平臺的開發

2.1 中醫適宜技術數據庫的建立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公布了119項中醫適宜技術,編印成冊作為培訓資料。這些適宜技術操作簡便,容易掌握和應用,但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我們進行篩選,選取了其中本地適用、操作性強、應用成熟的6項適宜技術,分別是骨關節炎、哮喘的冬病夏治“敷貼”、耳穴按壓預防近視、糖尿病的血糖控制、老年性高血壓及肩周炎,以此建立中醫適宜技術數據庫。

2.2 軟件系統的開發

網絡培訓軟件的開發由計算機軟件專業人員提供技術支持。適宜技術網絡平臺包括管理系統、培訓系統和考試系統三個部分。

2.2.1 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分為三級,即“管理員-培訓部門-學員”,管理員為常熟市衛計委相關職能科室的工作人員,具體負責培訓考試的計劃和安排、中醫適宜技術數據庫的維護和更新、培訓考試的實施、下發各級文件和培訓考試等通告。培訓部門即常熟市衛計委下屬的35家醫院和部門,負責本單位的培訓考試各項工作,具體包括管理本院員工、安排本院相關人員參加培訓和考試。學員是納入管理的中醫專業人員(包括各相關醫院的中醫專業人員以及下轄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專業人員),均配有獨立的登陸賬號,可以隨時登陸,根據管理員的要求,完成相應的培訓及考試。

2.2.2 培訓系統 培訓系統包括首頁、通知公告、最新動態、常見問題及培訓列表。首頁為打開網站頁面(圖1),包含網站Logo、考試入口鏈接等培訓系統各欄目。

通知公告欄最新的培訓及考試通知。最新動態欄國家級、省級、本市的適宜技術的相關文件。培訓列表欄包含各科培訓的具體內容,培訓資料以先前建立的中醫適宜技術數據庫為基礎,包含了疾病的簡介、技術的簡介及相應的操作方法、步驟。同時每個適宜技術有視頻鏈接附于文字之后,使學員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觀看視頻,有更加直觀的感受,更利于技術的掌握。見圖2。

培訓系統為開放式,面向專業人員和所有中醫適宜技術愛好者,無需登錄,擴大了適宜技術推廣的輻射面。培訓不設時間限制,可以方便多次學習、分次學習。暫時未設培訓監管,培訓效果通過考試進行檢測。

2.2.3 考試系統 考試系統需賬號登錄,每個學員有獨立賬號,見圖3。

系統包括題庫、試卷、閱卷三部分。

題庫出自培訓資料的相關內容,涵蓋內外婦兒、針灸推拿等所有專業,包括題目和標準答案兩部分,由管理員根據培訓資料完成設置,題庫可以增補和修改。見圖4。

試卷由管理員輸入試卷名稱、題量、有效時間后,根據培訓內容和考試要求組卷自題庫中選取適當的題目。見圖5。

需要參加考試的人員根據要求用自己的賬戶密碼登陸考試平臺,在規定時間內答卷并遞交,然后由計算機自動閱卷,培訓部門即各單位可查看本單位所有人員的成績,管理員可以根據部門或職稱兩種條件查看成績。成績以表單式顯示。見圖6。

2.3 網站的維護

每周三安排專人上網查看理論學習的情況,以便更好地掌握適宜技術的培訓情況。根據考試結果,分析哪些是掌握的薄弱環節,以便在下次更新適宜技術種類及課程時進行調整,用最科學的教程,讓鄉村中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高效地吸收理論知識。

2.4 質量控制

制作和使用培訓效果評估表,由接受培訓的人員在培訓前和培訓后填寫,考核培訓效果和滿意度,以修改培訓的方式和內容,調整在線培訓和現場培訓的內容。

3 對培訓效果的評價

通過對培訓學員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分別對培訓的必要性、培訓的滿意度及對培訓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進行了分析評價。結果顯示,通過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平臺進行適宜技術培訓的必要性和滿意度,對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均達到90%以上,見表1。

4 網絡培訓平臺的優勢與不足

4.1 優勢

網絡培訓采用了計算機網絡系統,具有培訓面廣、培訓時間靈活、特別適應年輕人的特點。不影響正常工作,可以調動中醫人員主動參與培訓的熱情,基層醫院也容易配合。節省師資,正好彌補了單純集訓的不足。分級管理系統的設立,使培訓管理平臺立體化,方便行政管理部門總體把握,統一部署,可以根據具體培訓效果采取相應的措施。

管理員可以對網絡培訓系統的數據庫和考試題庫及時進行增補和修改,保證了該系統實用性,同時也可以推廣至其他專業培訓。

4.2 不足

網絡培訓雖然彌補了傳統培訓的不足,但是尚不能代替傳統培訓,主要是操作部分,雖然可以通過網絡鏈接觀看視頻資料,但考核仍然需要脫產進行。

5 對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網絡平臺建設的建議

在農村進行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療理念,符合低投入、高效益、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與構建和諧社會相吻合。通過我們開發的網絡培訓考試平臺試運行,提出以下建議:

5.1 重視科普宣傳,提高廣大農村患者的認知度

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必須要強化廣大農村患者的認知度。加強政府引導和社區、鄉鎮的宣傳,讓農村患者了解適宜技術的好處,改變不論病情輕重都涌向大醫院的狀況。一來可以緩解市級醫院的就診壓力,二來可以減少患者的治療費用。針對不同的宣傳對象,還應該構建形式多樣的適宜技術的推廣平臺。

5.2 完善網絡運行機制,加強配套政策設施和經濟扶持

中醫適宜技術推廣的發展,需要建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多方面參與的服務運行機制。適宜技術的推廣,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支持,尤其在初期,加強政策保障,擴大報銷比例,制訂門診優惠報銷的政策。

5.3 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需要采取綜合手段

網絡培訓是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之一,可以較好地優化培訓結構,但是不能替代傳統培訓,還應該繼續結合集中培訓考核、名醫帶徒、名醫下鄉、科普宣教(包括開設科普講堂、科普咨詢、發放健教處方)等。

6 結語

適宜技術網絡平臺的開發、應用和推廣,可以更好地進行培訓工作。網絡平臺能夠及時更新一些最新的醫療知識,讓鄉村醫生在知識上和上級醫院,甚至三級醫院接軌,提高他們技能和救治能力,對各級醫療的實施真正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有了這樣的推廣平臺,結合集訓和“三名工程”等多種形式,形成綜合的培訓體系。其中網絡培訓無疑將是最具主動性、便捷性和廣泛性的形式之一。

目前,江蘇省尚沒有中醫的適宜技術推廣網站,沒有專門負責適宜技術的管理體系,也沒有在鄉衛生院設立專門的適宜技術推廣管理人員。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爭取在培訓體系方面能夠逐步完善并推廣應用,實現成果共享,以更好地為廣大的農村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清波.我國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長沙: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5.

[2] 李衛東,崔建周.農村醫療衛生的現狀及改善對策[J].長江論壇,2005(6):84-86.

[3] 張茜.中醫“治未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運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15):147-148.

[4] 先德強.我國農村衛生工作研究現狀及進展[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8,25(2):86-88.

[5] 任建萍.浙江省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衛生經濟研究,2006(12):29-30.

[6] 任建萍.農村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難點及對策分析――基于浙江省的經驗[J].中國衛生經濟,2007,26(6):54-55.

[7] 郁東海,王家瑜,楊惠勤,等.上海市浦東新區2010-2013年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11-15.

[8] 陳巖松,趙用,馬寶東.遼寧省五縣農村居民年齡和性別因素與關節炎發病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7):1012-1014.

[9] 梁寧霞,張雪靜,梁智,等.江蘇省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24(3):175-187.

第5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一、項目目標

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的總體目標是:以農村和城市社區常見病、多發病防治為重點,發揮衛生科技優勢,采取多種方式,自年起利用4年時間,面向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衛生機構推廣適宜衛生技術,培養一批基層衛生專業技術骨干,建立一批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示范基地,形成一套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模式,在我縣逐步建立起基層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的有效網絡和機制,全面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大力提升我縣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引進和使用新技術的能力,提高其醫療、預防、保健技術服務水平。

二、項目實施范圍和內容

(一)適宜衛生技術遴選。從衛生部及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目錄、市、縣內醫藥衛生科技成果項目、全縣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以及各二級醫療衛生機構引進開展的新技術新業務中篩選適宜衛生技術進行推廣。縣衛生局定期組織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項目申報和評選,經專家評審后,確定推廣項目,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目錄。

入選的適宜衛生技術需滿足以下條件:

1、具有先進性和科學性;

2、實用安全、療效確切;

3、成本低廉,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便于掌握,適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用。

(二)師資培訓: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為我縣適宜衛生技術培訓基地,各單位要根據國家、省規定的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目錄(見附件),結合本單位的特色、優勢學科,積極培養專業人員進行推廣,每單位每年推廣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及相關教學內容,尤其要增加中醫藥適宜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三)推廣范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面向全縣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為一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接受不少于6項的適宜衛生技術,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尤其是承擔公共衛生服務職能的服務站和村衛生室)的人員每年要掌握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

三、項目組織實施

(一)任務分工

(1)按照省衛生廳、省財政廳制定的《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實施意見》要求,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實行分級負責制和項目負責制的管理體制。省衛生廳負責全省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程的組織管理和監督評估。市衛生局負責轄區內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作的管理監督、考核及效果評價。

(2)縣衛生局負責全縣內醫療衛生單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的具體組織實施,協助市衛生局做好培訓和技術應用情況的監督考核,并做好項目推廣情況年度統計工作。

(3)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具體負責適宜衛生技術的篩選、推廣和培訓工作,作為全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各單位每年負責推廣不少于3項適宜技術,于每年4月15日前將推廣項目申報表報縣衛生局業務股,并于每年11月15日前將所承擔的推廣項目進展情況報縣衛生局業務股。

(4)各鄉鎮(街道)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負責按照培訓任務分配表選派本單位和本轄區的兩級人員按時參加培訓。

(二)組織形式

堅持按需推廣、講求實效的原則,根據培訓對象、培訓條件、培訓內容,采取培訓班、專業進修班、專題講座及巡回指導等方式進行推廣。各類技術推廣應做到集中講解、現場操作與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培訓推廣與臨床使用相結合,確保推廣效果。

四、實施的效果及效益

所有培訓對象基本掌握相應的適宜衛生技術,具備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加強領導,把適宜衛生技術推廣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制定本單位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方案和計劃,積極開展推廣工作。

(二)加強師資隊伍和培訓基地建設。成立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指導專家組,負責培訓師資骨干,指導全縣適宜衛生技術推廣工作。各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專家指導組,通過派出人員參加學習、引進先進技術等方式,熟悉掌握適宜技術,并組織舉辦培訓班、巡回推廣、現場操作等方式在縣內進行推廣。各培訓基地要有計劃、分期分批對有關人員進行適宜衛生技術培訓和推廣。

第6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一、中醫藥事業發展狀況

“”時期,全區中醫藥三級服務體系日趨完善,中醫藥防治能力和服務可及性顯著增強,中醫藥文化不斷普及,成功創建為全國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中醫藥事業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在保障人民群眾健康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年末,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0家,其中區級公立綜合醫院3家、民營醫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6家,鎮衛生院6家,規范化村衛生室99家。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以上的醫療機構均設有中醫診療科室和中藥房。共設病床314張,其中中醫病床66張、中西醫結合床位44張,全區基層醫療機構擁有中醫藥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18人,中級職稱26人,初級職稱18人,中藥劑師(士)29人,中醫藥衛生技術人員98人。目前,已建成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中醫館)6個,以開展中醫藥服務為主的社區衛生服務站10家,建成全區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學習基地1個。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主線,以人民群眾對中醫藥醫療保健需求為根本出發點,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大力實施人才戰略,著力推進繼承和創新,保持和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推進全區中醫藥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主要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顯著增強;農村和城市社區中醫藥發展基礎進逐年提高,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發揮重要作用;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不斷改善,中醫藥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建立醫療、預防、康復、保健、養生功能齊全覆蓋城鄉的中醫藥醫療服務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中醫藥服務網絡和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按照“調整、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堅持“小綜合、大專科”的發展思路,優化中醫藥資源配置,完成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中醫特色突出、綜合服務功能較強的區級綜合醫院。加強區中醫院建設,成立全區中醫醫療和技術指導中心,充分發揮中醫醫療機構的龍頭帶動和技術指導作用,積極開展對鄉村衛生機構的中醫藥對口扶持和技術合作。加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中醫藥業務建設,全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

以創建全國農村基層社區中醫先進單位為目標,加強農村中醫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改善鄉鎮衛生院硬件設施,開展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建設,加強培訓和適宜技術的推廣,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爭取建設2--3個省級農村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同時,不斷強化城市社區中醫藥工作,使中醫藥服務網絡覆蓋更廣、服務能力更強,鞏固國家級中醫工作先進單位成果。

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快信息技術在中醫藥領域的廣泛應用,提高中醫藥行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促進中醫藥管理現代化。

(二)突出特色項目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和作用

1、繼續實施“三名”戰略。走名醫帶名科、名科促名院的中醫特色發展之路,全面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建立激勵機制,為中醫人才成長創造良好條件,造就新一代名中醫。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建設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館”,全面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啟動實施“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優秀中醫學科帶頭人和中醫骨干。

2、推進中西醫結合工作。充分發揮中西醫結合技術資源和診療優勢作用,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防治疾病和科技創新能力。“十二五”期間舉辦在職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學習西醫學習班,培養一批能中西醫結合專業技術隊伍,為我區中西醫結合發展奠定基礎。

3、推廣特色中醫服務。大力推廣中醫藥50項適宜技術,探索推廣機制,加強師資培訓,建立評價體系,完善考核監督,提高推廣實效。篩選10--20項中醫藥養生保健適宜技術,在全區推廣。開展民間中醫藥獨特診療技術和單驗方的整理工作,制定臨床療效評價方案,篩選、評價一批安全、有效、適宜應用的技術方法、方藥,整理規范并加以推廣。

(三)加強內涵建設,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

以提高醫療質量、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為重點,加強中醫藥急診急救能力建設,重點改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診急救基礎設施,加強中醫藥臨床科室標準化建設,強化急診急救技術培訓,對區級以上綜合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進行系統的應急技能培訓。認真貫徹執行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完善行業管理規范和標準,加強醫療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價體系建設,建立并完善醫療機構“院、科、組”三級醫療質量監控組織,逐步形成衛生行政部門宏觀監管、醫療機構日常管理的科學監管體系。

(四)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

加強中醫藥繼續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實施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加速中醫藥隊伍知識和技術更新,提高臨床防病治病能力。加強在職人員學歷學位教育,提高在職中醫藥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快農村中醫藥人才培養,實施鄉村醫生中醫學歷教育,對農村基層優秀中醫的成才規律與臨床經驗進行總結和推廣,加快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步伐,積極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完成區級中醫藥臨床技術骨干、鄉鎮衛生院中醫專病骨干的培訓任務。

(五)加強農村中醫藥工作

發揮中醫藥防治常見病、多發病臨床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低廉的優勢,有效緩解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和支付水平比較低的矛盾。開展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中發揮中醫藥作用的試點工作,在條件成熟的鎮開展院內中藥制劑調劑使用試點。加快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突出中醫藥專科(專病)特色,逐步形成技術優勢。完善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基本設施,積極應用和開展中醫藥診療技術,每個村衛生室至少要有一名中醫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運用中西兩法為農村居民防治疾病。

(六)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

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預防、醫療、康復、養生保健等方面的資源優勢,轉變中醫藥的服務理念,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研究制定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規劃和具體措施。在鞏固和提高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提高中醫藥在康復醫學領域的服務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中醫藥對亞健康人群的服務項目。大力開發中醫藥健康產品,形成特色品牌優勢。鼓勵、吸納社會力量和資金參與,共同發展中醫藥健康產業。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政府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主導地位,切實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區衛生部門要切實加強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制定相關政策,定期召開聯席工作會議,研究工作,解決問題。各鎮街、各有關部門都要完善相應組織,加強統籌協調,把中醫藥工作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考核目標,積極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第7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湖南省隆回縣中醫醫院是一所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近年來,趁衛生改革春風,深入開展中醫醫院管理年、優質服務、二甲復審等活動,在加強醫院硬件和軟件建設的同時,加大資金投入,重視中醫護士人才培養和中醫護理工作開展,改善了護士待遇,提高了護士積極性。該院在改善護士待遇方面,全員參與,措施有力,成效明顯。

集思廣益,以報告形式引起領導重視。尊敬的院領導:我們是骨傷科全體護士,是醫院職工的一部分,也是創造醫院效益的一份子。因為數年來,獎金少,消弱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特向院領導報告,要求護士享受醫院平均獎以上的待遇。理由是:一是本科室工作人員不斷增加,高職稱人員較多,而現在的獎金分配就一直沿用4年以前的方案,未考慮各種人為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二是護士向來在科主任領導下進行工作,科室病人多少及收入多少,主要取決于醫生,護士已經盡一切可能把該收的有關費用收取了,并且需要護士做很多解釋來避免醫患矛盾。我們既沒有亂收費,也沒有少收費,醫院方案中規定的經濟指標,不是護士能主動完成的。三是臨床護士每天8小時在崗,三班倒,沒有一個護士閑散,比行政、后勤、功能科人員辛苦多了。四是社會物價逐年上漲,我們的工資就沒有同比增長,只能靠多得獎金來緩解生活壓力。特別是新進的合同護士,常常入不敷出,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無法保證(醫院沒有住房,她們到外面租房住,每月的房租及水電費就是上千元)。五是我們護士每天認真工作,任勞任怨,盡職盡責為病人提供優質服務,提高了病人滿意度,提高了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理應得到醫院平均獎以上的回報。

主動想辦法,提高護士待遇。一是護理部主任召集全院護士長開會,重點討論“關于臨床護士的獎金分配問題”。二是各科護士長在晨會上征求全體護士的意見,應該想什么辦法來提高“收益”。三是采納各科室意見,形成共識:1、給予加床補償,凡病人超過40個以上,每增加一個病人,每天補助加床費10元;2、增加護理項目,在護理項目中提取適當金額獎勵護士;3、設立病人提名獎,對在滿意度調查中,被病人提名的表現好的護士給予每次10元的獎勵;4、臨床所有科室護士的獎金應高于醫院平均獎;5、爭取院務會討論并采納護理部意見。6、對在考試、考核中名列前三名者給予200元、150元、100元的獎金,等等。

趁熱打鐵,重視護士人才培養,發展中醫特色服務。為了達到優質服務標準,順利通過二甲復審,護理部獻計獻策,按計劃選派骨干護士參加省內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到省市醫院進修管理及專科護理。外出學習護士回院后,再分批組織全院護士參加中醫適宜技術培訓,如要求護士人人掌握拔火罐、推拿、針灸、中藥貼敷、中藥熏蒸等十余種中醫護理操作。等全院護士熟練掌握這些中醫護理技術之后,再請示院領導,要求醫生多開中醫護理項目。院領導重視和采納了護理部意見,自2012年5月以來,通過加床費、中醫護理費等補助,逐月提升臨床護士的獎金,從原來的200元左右提升到1200元以上。如今,隨時走進每個臨床科室,都可以看到護士滿意的笑臉,再沒有過去那種經常發牢騷的情形了。

第8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1 一般資料

共治療43 例,均為我科門診及內科會診病人,男27 例,女16 例,年齡43~75 歲,平均59.42 歲,病程3~20年,平均9.16 年。均參照《內科學》(第6版)明確診斷,并按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辯證分型。

2 治療方法

2.1 選穴

肝腧,胃腧,大腸腧,足三里。

2.2 操作

用10 ml的一次性針筒,吸取黃芪注射液4 ml,復方當歸注射液4 ml,搖勻,換用5號局部封閉針尖。先俯臥,選取一側肝腧,胃腧,大腸腧,常規消毒后,快速將針刺入,進針2~3 cm,稍稍提插,局部有酸脹感為度,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后,快速出針,使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然后患者仰臥,取同側足三里,重復以上操作,每穴注射量均為2 ml。體型消瘦的患者,進針深度減少,并將針尖斜向脊柱方向,防止刺傷重要臟器。

2.3 療程

每周治療3 次,穴位兩側交替選用,3 個月為一個療程,連續治療兩個療程觀察療效。治療前后做胃鏡及病理檢查比較。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

①臨床治愈:癥狀消失或者明顯減輕,心下痞滿消失,食后無飽脹感,無隱痛、噯氣和泛酸,胃鏡檢查鏡下形態明顯改善,腺體細胞有所恢復。②好轉:癥狀明顯減輕,個別癥狀表現消失,胃鏡檢查鏡下形態有所改善。③未愈:癥狀稍微改善或無改善,主要癥狀表現沒有減少,胃鏡檢查無明顯改觀。

3.2 治療結果

治愈15 例(34.88%),好轉22 例(51.16%),未愈6 例(13.95%),總有效率88.10%。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48 歲,2010 年8 月12 日初診。主訴:中上腹脹痛,噯氣泛酸5 年余,加重3 天。病史:5 年來,經常出現上腹部脹痛,食后尤甚,反復噯氣,有酸水,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常服用胃蘇沖劑及氣滯胃痛顆粒,能緩解,但停藥后癥狀依然。三天前因與家人爭執,出現癥狀加重,噯氣連連,上腹部脹痛明顯,服藥效果不佳來診。經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一周后病理檢查結果:固有腺體萎縮2/3,伴腸上皮化生。采用穴位注射治療兩個療程后,上腹部飽脹感明顯減輕,半年中未發生連續的噯氣,無泛酸,食欲明顯增加。2011 年4 月做胃鏡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一周后病理檢查結果:固有腺體萎縮1/3,伴輕度腸上皮化生。隨訪半年,無明顯加重。

5 體會

萎縮性胃炎目前西醫沒有很好的找到發病原因和機理,但鏡下所見,腺體萎縮,胃酸分泌不正常,認為這是導致一系列的癥狀產生的根本原因。中醫認為,本病屬于“嘈雜”、“胃痛”、“嘔吐”或者“胃痞”的范疇,其病機特點主要有肝氣犯胃、胃失和降;肝胃郁熱;胃陰不足等,也有部分屬于中焦虛寒、脾胃虛弱的證型。因此,在治療上,中醫主要是疏肝和胃,健脾養胃,滋養胃陰,溫補中焦等方法來治療,通常以中藥調理為主。

我們依據江蘇省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使用穴位注射治療萎縮性胃炎,這種方法能增強對穴位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并促進了藥物的吸收和代謝利用。相關研究證明,穴位注射藥物能整體提高藥物療效并降低副作用,腧穴的主治作用對藥物的療效兩者之間能產生整合作用 [3]。

肝腧,胃腧,大腸腧臟腑精氣輸注于背部的背腧穴,肝腧能疏肝理氣,行氣化滯,滋肝陰,柔肝陽;胃腧能益胃氣,養胃陰,調中和胃,并化濕行滯;大腸腧能調腸胃而通腸腑,三者配合,使肝氣得舒,中土得健,氣機升降有序而諸證逐漸平息。足三里為胃經合穴,土中之真土,經氣之樞紐,有升清降濁,化積行滯之力,主管胃腸道的一切疾病,可代脾胃而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4]。如此,背腧穴以梳調為主,足三里以培本為期,諸穴合用,配合當歸黃芪等益氣養血,健脾和胃,其功效相得益彰,所以能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建華,張仕年.江蘇省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M].南京:江蘇科技出版社,2008:63-66.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4:6.

第9篇:中醫適宜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1(a)-0086-04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of promoting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country,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invested a lot of resources. The author selects the representative state, county,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institutions in Yunnan Province to conduct field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experience of service capacity of some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ind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ncludes lack of talents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inadequate propaganda. Then the author proposes several suggestions of the diversified way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bin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dea and prevention and healthcare, integrativ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of basic-level medical organizations,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service capacity of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Key words] Grassroots lev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capacity; Frontier minority regions

《“十二五”期g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提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服務中的作用。2012年,為貫徹落實國家醫改相關政策要求,切實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衛生部等5部委聯合《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全國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實施[1]。

筆者就云南省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情況,先后赴曲靖市、麒麟區、沿江鄉、保山市、隆陽區、騰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南華縣等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市、縣中醫院,鄉鎮衛生和村衛生室,對各級衛生管理機構者、醫療服務機構負責人和專家、一線醫護人員、社區居民患者進行了訪談、座談調研。經過實地調研,對云南省基層中醫藥服務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形成了該調研報告。

1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現狀

1.1 總體情況

1.1.1 服務網絡體系初步建立 在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中,全省不斷健全完善省、市(州)、縣、鄉、村五級醫療衛生中醫藥服務體系,初步建成了向下輻射、逐級幫扶指導的中醫藥服務體系[2]。2012年以來,國家投入專項資金8713萬元,省級投入專項資金5460萬元,啟動實施了911個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綜合服務區建設項目、3530個村衛生室中醫藥條件改善項目和1.2萬名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項目[3]。據統計,到2015年12月底,全省97.7%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3.9%的鄉鎮衛生院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其中73.4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2.55%的鄉鎮衛生院設立了中醫藥綜合服務區;83.5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1.3%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近11%[3]。經過3年的建設,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尤其是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中醫服務能力有了明顯提升,見表1(來源于云南省衛生計生委統計數據[3])。

1.1.2 服務水平穩步提高 根據2015年底統計數據,全省73.4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2.55%的鄉鎮衛生院設立了多種中醫藥方法和手段綜合使用、中醫藥文化氛圍濃郁并相對獨立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3],普遍設立了中醫科室,配備了中藥房和中醫診療設備,能夠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4~8種,配備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分別不少于200種和80種[3]。83.57%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71.3%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近11%[3],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3~6種,配備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分別不少于100種和50種,能夠運用中藥飲片或中醫非藥物療法,開展常見病、多發病基本醫療和預防保健服務,形成了以騰沖縣、賓川縣為代表的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縣。中醫藥事業能夠取得快速發展,主要原因是:①國家有關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對中醫藥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的頒布,同時當地政府在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中也起到關鍵作用[4]。②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力度加大[3,5]。③中醫“治未病”的理念與思想逐步深入人們的現代健康理念,民眾對于中醫藥的認識不斷加深,需求顯現[7]。

1.2 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過程中值得借鑒和推廣的經驗

1.2.1 借力相關政策,探索醫保措施 《關于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要求,所有參合縣提高新農合中醫藥報銷比例;并將針灸和治療性推拿等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納入新農合報銷范圍,引導應用中醫藥適宜技術;全面開展付費總額控制,適應分級醫療體系的建立,完善差別支付政策,將支付比例進一步向基層傾斜,鼓勵城鄉居民在基層使用中醫藥服務[8]。在醫保政策方面,全省多地市縣醫保中心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將市、縣中醫醫院作為醫保和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鼓勵農民群眾選用中醫藥治療,并從醫保政策角度進行了有效探索。其主要做法,一是將常用的中藥飲片、中成藥、中醫診療技術納入報銷范圍,提高純中藥飲片處方值限價標準,參合農民在各級醫療機構選擇中醫藥服務的報銷比例提高,各地區采取各種方式將支付比例向中醫藥傾斜。例如,騰沖將中醫醫院住院費用的報銷比例在縣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的基礎上提高5%,達到80%。二是對中醫藥處方值、中醫參與治療住院次均費用、住院費用起付線等政策作了調整。例如,楚雄南華縣將鄉鎮衛生院中醫門診次均處方限價由40元提高到70元,村衛生室中醫門診次均處方限價由30元提高到70元,從政策層面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曲靖麒麟區針對參合人員在鄉、村兩級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的中醫非藥物治療處方,下調中醫住院補償的起付線,鄉級中醫科住院補償起付線由200元下調至150元,區級中醫科住院補償起付線由400元下調至350元,有力支持了鄉村兩級中醫藥醫療業務發展,減輕了人民群眾選擇中醫藥服務的費用負擔。

1.2.2 注重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 國家近年來的中醫藥鼓勵政策和群眾醫療需要使得基層中醫藥人才需求旺盛,除了招收中醫類專業畢業生以外,基層中醫藥業務培訓成為提高現有醫療隊伍服務能力的有力措施[9]。部分地方政府新招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中醫藥專業比例達20%以上納入縣級政府責任目標管理。建立州市、縣級中醫醫療機構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幫扶機制。縣級中醫醫院和城市大中型中醫醫院設置基層指導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藥業務指導。以基映<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及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能力建設項目為契機,各縣(市、區)建立了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為縣市、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免費提供中醫臨床帶教進修、實習、培訓,結合縣級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項目的開展,采取接受進修、巡回醫療、輪流下派、技術培訓等開展業務指導和技術幫扶工作。

1.2.3 中醫文化傳播方式多樣化 弘揚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必經之路。在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部分優秀的基層單位充分發揮挖掘中醫理念、養生文化的內涵,集思廣益,摸索出了一系列親民、生動和注重體驗感知的中醫文化傳播途徑。一是通過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微信等新媒體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宣傳活動,增加轉播互動性。各市、縣衛生計生部門編寫了中醫藥知識宣傳材料,重點依托市縣級中醫藥專家資源,節假日舉辦講座和咨詢等宣傳活動,引導“云南中醫”等知名中醫藥微信公眾號,感受中醫文化,參與中醫養生。二是大力推進醫療機構中醫藥文化建設。保山、楚雄等地市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醫館標準建設。保山市中醫醫院、騰沖市中醫醫院建設了中醫文化長廊,以騰沖固東鎮中心衛生院為代表的一批鄉鎮衛生院建成了富有文化氣息的中醫館和中草藥植物園,部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充分利用壁畫、墻報和在室內外張貼宣傳畫圖等普及中醫藥知識。騰沖市騰藥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藥王宮已被批準為云南省中醫藥文化宣傳基地,現藥王宮已打造成集中醫專家坐診、中醫藥學術交流研究、藥膳餐飲、中藥批發零售、中醫藥文化推介、中醫藥歷史文物展覽等為一體的特色旅游點。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服務的靈魂,調研中,凡是中醫藥服務能力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中醫藥文化氛圍都較為濃厚,宣傳形式靈活多樣,是中醫藥文化植根于群眾的具體表現[2]。

2 基層中醫藥服務存在的問題

自2012年國家開始實施基層中醫藥的能力提升工程以來,全國中醫藥事業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經過調研,筆者主要梳理出以下問題:

2.1 中醫藥服務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

根據2014年底統計數據,全國每萬人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數為3.08/萬人;云南僅為2.00/萬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同時,亦低于廣西2.25/萬人、貴州2.15/萬人、四川5.11/萬人、重慶4.06/萬人,是西部12省市中醫類執業(助理)醫師每萬人覆蓋率最低的省份[10]。

[3] 我省圓滿完成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EB/OL]. http:///wjwWebsite/web/doc/UU2016214 0530005944,2016-02-14/2016-06-29.

[4] 趙臻,楊海豐,李金芳,等.我國中醫基本現狀調查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6):526-529.

[5] 王高玲,紀嬌.構建及提升社區中醫藥團隊健康服務能力探析[J].醫學與社會,2015,28(1):34-36.

[6] 趙新平,李文華,黃斌,等.上海市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分析[J].上海醫藥2014,35(2):19-24.

[7] 郎@章,李和偉,張妍.淺析國內外社區衛生服務評價體系應用現狀[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6):869-870.

[8] 胡秀華,王如峰,趙丕文,等.現代生物學發展對中醫藥現代化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0(2):195-197.

[9] 賈瑩,李菁,尹愛寧,等.構建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吉林中醫藥,2014,34(5):93-95.

[10]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年鑒2014[G].北京:中國衛生和計劃年鑒社,2015:49-99.

[11] 付文嬌,沈紹武,肖勇,等.我國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統計工作現狀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6):110-112.

[12] 周偉,王文英,袁兆康.江西省11地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評價[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1):26-28.

[13] 郭初.我國信息服務業服務能力的計量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15):52-54.

[14] 龔鵬,余小萍,王彥華,等.關于提升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的調查[J].中醫藥導報,2015,21(9):41-43.

[15] 吳耀持.中醫藥適宜技術社區推廣與應用十年回辟[J].上海醫藥,2015,36(19):3-5.

[16] 彭青和,馬芳琪,鄧超,等.中醫藥融入化區衛生服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巧思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169-171.

[17] 馬洪瑤,申俊龍,徐浩,等.中醫藥特色社區健康管理的理論依據與路徑創新[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3):1543-1546.

[18] 蔣飛雁,施永興,肖潔汶,等.能力指數評價上海市社區中醫藥服務能力[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9):1389-1393.

[19] 張勇,任維東.云南:“藥物寶庫”的產業化之困[N].光明日報,2015-12-07(4).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的天堂| 婷婷色香合缴缴情av第三区| 欧美激情第1页| 大胆欧美熟妇xx|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看免费真人视频网站| 亚洲韩欧美第25集完整版| 免费的一级毛片| 婷婷色综合成人成人网小说|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一级人片内射视频播放|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精品| 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址| 青青草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 欧洲一级无码AV毛片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一线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suv一区88|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升级完成|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 亚洲—本道中文字幕久久66|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激情综合网址| 亚洲激情人体艺术视频|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97影院理论午夜伦不卡| 亚洲 欧洲 无码 在线观看| 无码熟妇αⅴ人妻又粗又大 | 午夜国产理论| 久久性视频| 天堂在线观看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