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

第1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綠化植物;病蟲害;防治;重慶

中圖分類號 S763.1;S76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0-0138-01

重慶市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暖夏熱,無霜期長,溫濕多陰,雨熱同季,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病蟲發生頻繁、危害嚴重。重慶自1997年直轄后,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迅速,綠地面積和植物種類增加較快。但加快綠化建設的同時卻沒有給管護以足夠的重視,特別是病蟲害防治方面。伴隨植物引種和苗木調運帶來新病蟲種類以及原有病蟲在新環境下時時暴發等,都給重慶市的園林綠化造成了較大損失。針對這一情況,從2010年7月起,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每月對市街園林植物主要病蟲害發生危害進行調查統計,為各綠化行政主管部門、綠地建設養護管理單位、居住區綠化管理部門等提供病蟲害發生情報和技術支持,逐漸完善園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機制,提高市街綠地養護水平,科學規范地指導重慶市街綠地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1 主要病蟲害種類調查

自2010年7月起,對重慶市主城范圍的行政區(9區)的喬木、灌木、草坪等綠化植物病蟲害種類進行調查。共調查寄主植物117種,采集病蟲害標本45份,鑒定主要病蟲害29種,其中害蟲18種、病害11種(表1)。

2 病蟲害發生危害特點

2.1 植物種類單一,專食性害蟲暴發

因氣候和立地條件限制,重慶市街綠化植物種類相對較少,主要為常綠闊葉樹種,特別是行道樹主要以黃葛樹和小葉榕為主,栽種面積大、數量多,僅主城區逾30萬株。其結果不僅使得景觀單調,對不良環境抗性降低,更為一些專食性害蟲提供了充足的食料和適生空間,使得害蟲發生周期縮短,危害加重[1]。

2.2 未重視檢驗檢疫,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

隨著外地苗木的大量引進,新的病蟲害種類不斷增加,加上植物檢疫工作的疏忽,一些危險性病蟲隨著植物材料迅速傳播,加上缺乏天敵,形成新的病蟲害種類[2]。如近來在重慶市街園林植物上發現了紅棕象甲、椰心葉甲、擬木蠹蛾等新的病蟲害種類。

2.3 栽植不當誘發病蟲害

市街園林植物常存在栽植過密、栽植基質深度不夠等情況,易造成植物生長勢弱、抗性降低、容易發生病蟲害。

2.4 重建輕管,病蟲害頻發

重慶市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迅速,相應的園林綠化建設也如火如荼。但綠化建設的同時管護力量和資金沒有同步增加,造成園林景觀管護質量下降,使一些次要病蟲害往往也能造成較嚴重的危害。

3 主要病蟲害發生及防治

3.1 梨冠網蝽

4月開始出蟄活動,7、8月為害最重。常常對市街上的杜鵑、碧桃、櫻花等植物造成較嚴重的危害。部分地段已經對園林景觀造成了一定影響。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8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劑20 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3.2 桃蚜

3月初開始孵化,4—5月繁殖量最大。主要為害碧桃、紅葉李、櫻花、月季、等植物,造成葉片萎縮,同時誘發煤污病,對市街園林景觀造成影響[3-5]。可用5%蚜虱凈乳油3 000倍液,或10%吡蟲啉1 800~2 000倍液噴施防治。

3.3 榕簡管薊馬

5月底至6月初開始危害,7—8月高溫期間達到危害頂峰,常為害榕樹嫩葉,致使葉片失綠、發紅,內卷成“餃子狀”,使市街常常出現一條路段的小葉榕幾乎被危害殆盡。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摘除病葉并銷毀;二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40%氧化樂果800倍液噴防。

3.4 紫薇白粉病

危害植物葉片、葉柄等處。表面被白色霉層所覆蓋,較嚴重的在患部出現扭曲、畸形。在潮濕、采光不好的地段較易發生。該病在市街發生普遍[6]。防治方法:一是及時清除病殘葉。二是用25%粉銹靈2 000倍液,或70%甲基托不津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噴施,每7~10 d噴1次,連續噴防3次。

4 參考文獻

[1] 鄒先偉,蔣志勝.棉蚜的綜合防治研究[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4,25(1):17-21.

[2] 田錦霞,于永君.淺析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治理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9):196.

[3] 胡定文.城市園林綠化病蟲害防治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18):29-30.

[4] 李躍飛.閔行區公園植物主要病蟲害調查與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2(31):15247-15249.

第2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煙葉;病蟲害;發生情況;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煙葉是我國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煙葉生產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煙葉種植過程中會遭受諸多病蟲害的危害,據統計其病害高達116種,一旦防治不力可能會引起煙葉產量下降、品質降低甚至會絕產。在煙葉生長期間其發生的侵染性病害有67種,其中真菌病害最多,為30種;其他病害有病毒病害、細菌病害、線蟲病害、植原體病害和寄生性種子植物病害,種類分別為18種、7種、5種、4種和3種。不同病害有不同的發生特點,這與煙葉的品種品質、生長環境、氣候條件以及管理等密切相關。煙葉還會遭受煙青蟲、煙蚜、地老虎等害蟲的危害,也應該對其重視。

1 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

1.1 黑脛病

1.1.1 發生情況

引發黑脛病的病原體屬于鞭毛菌亞門疫霉屬,為一種真菌病害。該病原體在高溫多濕的環境中生長旺盛,主要危害煙葉成株,侵害部位囊括根莖葉,但主要侵染根部與莖基部。在大田中,遭受該病侵染的煙葉植株常會出現以下癥狀:黑脛、穿大褂、黑膏藥、碟片狀和腰爛等。該真菌能夠在土壤煙草殘體中生存長達3a,通過水體擴散。黑脛病發生面積一般不大,但是危害性較重。

1.1.2 防治措施

在黑脛病的重災區選擇種植抗病品種,如牛津1號等;由于土壤為該病的初侵染源,因此要進行有效的輪作,比較有效的為輪作禾本科作物、甘薯,水旱輪作也效果也比較好;做好田間管理,避免田間積水,并及時清理發病植株;通過甲霜惡霉靈、敵克松、乙磷鋁和殺毒礬等藥劑防治,效果較好。

1.2 炭疽病

1.2.1 發生情況

引發煙葉炭疽病的病原體屬于半知菌炭疽菌屬,為一種真菌病害。該病原體對溫度變化不敏感,適應范圍較大。對煙葉生長的整個時期都可能產生影響,也能侵染種子。葉片染病后出現暗綠色水漬狀小斑點,隨后發展為褐色圓斑,邊緣為褐色隆起,中央為白色或黃褐色凹陷;葉脈、葉柄和幼莖染病后,出現凹陷縱裂的褐色梭形病斑,容易折斷;莖稈染病后,常出現黑褐色的凹陷縱裂網狀條斑。病原體在土壤或肥料中越冬,可通過空氣和水體傳播。

1.2.2 防治措施

選育抗病品種,重視苗期管理,薄膜育苗效果較好;播種前對種子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劑可以選用CuSO4、AgNO3、福爾馬林等,也可粉銹寧拌種;苗床地應該選擇在遠離與煙葉生產加工相關的地區以及菜地,地勢高而干燥,排水好且土壤肥沃的地塊,避免重茬,最好薄膜覆蓋;苗床水管理精細化,盡量少澆水,肥料腐熟要徹底;使用斯美地土壤消毒劑對土壤消毒;加強栽培管理,避免大水漫灌;可以使用波爾多液、克菌丹、多氧霉素、退菌特和百菌清等進行防治。

1.3 野火病

1.3.1 發生情況

引發煙葉野火病的病原菌為假單跑桿菌屬丁香假單胞桿菌煙草專化型。該病能夠危害煙葉幼苗和成株,多發于生長中后期,暴風雨后易發。其危害的主要部位為葉片,感染初期葉片出現黑褐色水浸狀的小圓斑,隨后擴展為帶有寬黃色暈圈和中央褐色壞色的大圓斑,嚴重時形成成片的不規則大斑,輪紋明顯。在潮濕條件下,病變部位常出現菌膿。

1.3.2 防治措施

加強苗床管理,避免菌源被帶入苗床;煙葉收獲后及時深耕翻土,清除帶病殘株,條件允許時應該輪作;適度打頂,避免郁閉的發生,并及時除去病葉病株;及時發現染病情況,使用波爾多液、農用鏈霉素等進行防治。

1.4 病毒病

1.4.1 發生情況

引發煙葉病毒病的病毒常見的有4種,即煙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馬鈴薯Y病毒與煙草蝕紋病毒,主要通過蚜蟲傳播,也可通過其他物理接觸傳播。病毒病易發于苗期與大田生長初期,初期癥狀不顯著,后出現透明葉脈并進一步發展為花葉。整個煙葉植株呈現矮小,節間發生短縮。

1.4.2 防治措施

防治煙葉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選用抗病種,如遼煙10號、TT7、NC89等;加強種子采集的管理,避免混入病株的種子;種子播種前使用AgNO3或百菌清進行表面消毒;加強苗床管理,遠離涉及煙葉生產的區域和菜地,對營養土進行消毒處理,盡量少觸碰幼苗;避免使用近期耕種過茄科、十字花科植物的田塊;如果田塊發生病毒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殺滅煙蚜,以防止病毒繼續擴散。

1.5 煙蚜

1.5.1 發生情況

煙蚜已發生在高溫干旱的條件下,主要危害幼嫩的葉片和莖尖,還有傳播病毒病的風險。煙蚜通過刺吸式口器吸食液汁,引發煙葉煤污病,降低煙葉品質。

1.5.2 防治措施

以銀色薄膜苗床驅蚜,避免其在幼苗間傳播病毒;及時打頂處理,并對打頂后的煙葉組織進行焚燒處理,避免煙蚜的滋生;使用黃色粘蟲板進行誘殺;可以使用辟蚜霧可濕性粉劑和一遍凈粉劑等進行驅殺。

2 對煙葉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的思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于煙葉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煙葉農藥殘留情況非常關注。在大力建設生態農業的背景之下,煙葉病蟲無公害防治技術應該被大力推廣應用。在準確預報病蟲害的基礎上,利用生物防治技術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如通過對煙葉抗病蟲基因的研究獲得抗病蟲害的轉基因煙葉品種。生物農藥由于其可降解性和無公害性而受到關注,如蘇云金芽孢桿菌Bt、白僵菌等微生物制劑以及印楝素、除蟲菊等植物源農藥。昆蟲生長調節劑和性信息素能夠有效滅殺煙蚜等病蟲害,還可以利用食蚜蠅、瓢蟲等天敵對付煙葉害蟲。當然,煙葉病蟲無公害防治需要使用者具備相應的人力、財力和技術水平,這也是當前煙葉無公害生產工作的瓶頸。

參考文獻

第3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甜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方法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2-0132-01

甜玉米在會昌縣種植面積遞增,1年可種2季。其生長季節發生病蟲害多,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須及時防治。

1 甜玉米主要病害

1.1 大斑病

又稱條斑病,是會昌縣甜玉米上最主要的葉斑病,常年發生且危害較重。可危害葉片、葉鞘和苞葉,多從下位葉向上位葉擴展,葉上病斑長梭形,灰褐或黃褐色,潮濕時病部產生黑霉,病斑易合并連片形成更大的病斑,使葉片提早枯死,對產量影響較大。高溫、多濕,時晴時雨是大斑病發病最佳條件,低洼地、過于密植蔭蔽地、連作地常嚴重發生。

防治方法:選抗病品種,如黃金1號、華珍、超甜2000等。處理好殘株病葉,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發病初用25%丙環唑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加收米乳劑500倍液等噴霧,隔10 d噴1次,連噴2~3次。

1.2 小斑病

又稱斑點病,是甜玉米中常見真菌性病害,全生育期都可發病,以抽雄、灌漿期發生較多,主要危害葉鞘、苞葉和果穗。病斑小而多,橢圓形、黃褐色、邊緣紫褐色,有時病斑上有輪紋,有黃色暈圈。潮濕時,病部長灰黑色霉層。果穗染病可致穗腐病及種子霉爛,后期葉片病斑常彼此連合,葉片干枯。小斑病是真菌性病害,病菌喜高溫(28~30 ℃),高溫多雨、發病重,反之發病輕。防治方法:參見大斑病的防治。

1.3 紋枯病

紋枯病由近地面葉鞘和葉片向上發展。葉鞘上病斑橢圓或不規則形,中間灰白色,邊緣淺褐色,多個病斑合并成云紋狀不規則形大斑,包圍葉鞘,使葉鞘腐敗、葉片早枯,并侵入莖稈。苞葉上可形成云紋狀大斑,嚴重時果穗干縮、霉變,穗軸腐敗。后期潮濕時,病部表面產生大量白色菌絲體并結成初為白色、后變深褐色的菌核,菌核形狀、大小不一,易脫落入土[1]。種植過密,偏施氮肥,濕度大,連續陰雨易發病。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如綠色超人等,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對低洼潮濕、高肥密植、遮蔭郁閉、易發病的田塊,從孕穗期開始就應注意田間檢查,發現發病株及時噴藥防治,藥液要噴到植株下部和果穗上。發病初期,用1%井岡霉素7.5 kg/hm2對水3 t/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于植株下部。

2 甜玉米主要蟲害

2.1 玉米螟

又稱鉆心蟲,是甜玉米最重要的害蟲之一。以幼蟲蛀入莖稈取食危害,影響養分輸導,且蛀孔處易遭風折。穗期喜蛀食雌穗,使籽粒缺損霉爛。苗期蛀食心葉,出現排孔。

防治方法:秋收后,清除雜草,處理秸稈、穗軸,減少蟲源基數,利用黑光燈在夜間誘殺成蟲;田間分2次釋放赤眼蜂15萬~30萬頭/hm2,也可釋放螟蟲長距繭蜂1.05萬頭/hm2;在甜玉米心葉末期用1%辛硫磷顆粒劑15~30 kg/hm2拌5倍的細砂土撒入喇叭口內;甜玉米抽穗后,用2%甲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800倍液,或20%康寬150 mL/hm2對水450 kg/hm2噴霧或滴液于雌穗頂部和雌穗上下幾片葉的葉腋處。

2.2 玉米蚜

又稱膩蟲,以成蟲、若蟲刺吸甜玉米葉片等組織汁液,使葉片變黃或發紅,影響生長發育,嚴重時植株枯死。此外,玉米蚜還分泌蜜露誘發煤煙病,影響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鏟除田中及田邊雜草,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田間掛黃板涂黏蟲膠誘集有翅蚜或距地面20 cm架黃色盆內裝0.1%肥皂水或洗衣粉水誘殺有翅蚜,減少蟲源;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1%的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拌種,播后25 d內對玉米蚜防治效果好。拔節期后用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25%吡蚜酮懸浮劑4 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分散粒劑4 000~6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3 000~4 000倍液等噴霧,視蟲情10 d噴1次,防治2~3次[2-3]。

2.3 地老虎

又叫土蠶、切根蟲。1~2齡幼蟲為害幼苗心葉或嫩葉,3齡以后切斷幼苗莖部,造成缺苗斷壟,嚴重的甚至毀種。

防治方法:鏟除雜草,燒毀;黑光燈誘殺成蟲,設置密度15盞/hm2,或用糖醋液(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敵百蟲1份調勻)誘殺成蟲;于清晨在甜玉米斷苗周圍將土扒開捕捉幼蟲;用2%殺螟松粉、50%辛硫磷粉22.5~30.0 kg/hm2或50%辛硫磷、25%二氯苯醚菊酯等乳劑750~1 500 mL/hm2,加少量水混拌細土或土糞300~375 kg/hm2,制成毒土或毒糞,也可用糠麩等作餌料,炒熟、炒香后,每50 kg加2 kg稀釋好的90%晶體敵百蟲拌勻成毒餌,毒土可直接施于播種溝(穴)內,毒餌撒在地面進行誘殺。

3 參考文獻

[1] 張盼.甜玉米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上海蔬菜,2011(6):57-58.

第4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烤煙;病蟲害;防治;黔東南州

中圖分類號 S435.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20-0146-02

烤煙生產對黔東南州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在其生長過程中,其常因受到病蟲危害,而造成煙葉產量下降、品質低劣,經濟效益大幅降低。筆者通過多年田間觀測調查,發現黔東南州烤煙的主要病害有氣候斑病、赤星病、普通花葉病、馬鈴薯Y病毒病、青枯病,主要蟲害有小地老虎、蚜蟲、斜紋夜蛾、煙青蟲等[1-2]。

保證烤煙種植、生產的質量,準確掌握煙葉生產中遇到的病蟲害發生的特點與有效的防治方法,不僅關系到當地烤煙正常生產與否,而且對當地烤煙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病蟲害防治的經驗,提出黔東南州烤煙病蟲害防治的方法,以為烤煙病蟲害的防治提供技術參考。

1 常見病害與防治方法

1.1 烤煙氣候斑病

該病為大田期發生的一種煙草生理性病害,癥狀首先在接近成熟的下部葉片出現,起初葉片正面會出現許多直徑為1~3 mm、密集的、不規則的水漬狀小斑點(斑點常集中在主脈、側脈兩側和葉尖處),2 d內斑點變為灰色或白色,并使葉片組織壞死凹陷。

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大氣中的臭氧(O3)及其他空氣污染物濃度高而引起的毒害;②土壤濕度高,氮肥偏多,磷鉀肥不足;③陰雨、持續低溫、突遇強烈光照的天氣。

烤煙氣候斑病在世界各地已均有發生,在黔東南州發生較為普遍,特別是2012年發生較為嚴重,其主要原因為煙株在進入快速生長至生理成熟期,氣候陰晴不斷、變化無常,特別是持續性低溫、多雨后,驟然轉晴的天氣時有發生,大大加劇了該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為1∶1.5∶2,增施有機肥;②團棵期用多寧400~600倍液噴施煙株2~3次。

1.2 煙草青枯病

煙草青枯病屬典型維管束病害,根、莖、葉各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根、莖危害為主。大田植株感病初表面半邊枯萎,但仍呈青綠色,不低頭;發病一側的許多根變黑腐爛,而葉片生長正常的一側,其根大部分也生長正常;橫切莖部,發病一側的維管束為黃褐色。黔東南州東部煙區發生比較嚴重。

防治方法:移栽前將農用鏈霉素混合底肥施用;移栽后每隔10 d,將奇農素150 g/hm2、KH2PO4 1 500 g/hm2對水225 kg/hm2進行噴施。

1.3 煙草普通花葉病毒病

該病害為煙草栽培中最常見的病毒病,此病為全生育期病害,但以大田期發病較重,最初出現明脈,對光照射似有透明感,接著出現黃綠相間癥狀,稱花葉。嚴重時葉片畸形,厚薄不勻,葉緣緊縮向下翻卷,葉面凸凹不平呈“耳突狀”,上部新葉抽出后還產生枯死斑,稱為花葉灼斑;發病較早的植株有明顯矮化現象。

發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氣溫偏高,干旱少雨;②移栽期較晚;③煙田連作嚴重;④管理不當、土層薄,施肥不足。

防治方法:移栽前1周用20%移栽靈150 mL/hm2對水225 kg/hm2對苗床進行噴施,待煙苗運輸至煙田后,再使用東旺毒消600倍液進行消毒,移栽后5 d將奇農素150 g/hm2、漯效王600 g/hm2和甲K多抗菌素150 mL/hm2對水225 kg/hm2進行葉面噴施,增強煙株抗逆性,之后在旺長期和打頂前各噴施1次。

1.4 煙草馬鈴薯Y病毒病

煙草馬鈴薯Y病毒(PVY)侵染煙草引起的病害,又稱作脈壞死病、褐脈病、黃斑壞死病等。發病初期,新葉上表現明脈現象,此后由于病毒株系不同,引起的癥狀也有差異。常見的癥狀主要有脈帶花葉型和葉脈壞死型,脈帶花葉型癥狀:在較大的葉片上,沿葉脈兩側形成暗綠色脈帶,脈帶之間葉肉表現黃化,在葉片基部的裂片上,這種脈帶癥狀更加明顯;葉脈壞死型癥狀:病株無明顯矮化,發病葉片的小葉脈或中脈常有褐色壞死斑。發病嚴重時,壞死斑進入主脈和莖的維管束組織或髓部,形成褐色壞死,葉脈停止生長,葉片變形、扭曲。

發病規律:馬鈴薯Y病毒主要在農田雜草或茄科植物上越冬,通過蚜蟲、汁液摩擦等多種方式傳毒(在自然條件下仍以蚜蟲傳播為主)。早春通過蚜蟲的遷飛活動而引起苗床發病。病苗、帶毒蚜蟲是大田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土質瘠薄、板結、黏重以及排水不良的田塊發生較重;連作煙田發生重,而且連作年限越多,發病越重。

防治方法同普通煙草花葉病毒病。

1.5 煙草赤星病

該病為大田生長后期發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癥狀表現:煙株下部葉開始出現病斑,初為黃褐色圓形小點,后擴大到1~2 cm,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圓形,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暈圈上產生明顯的以病斑為中心的同心輪紋,質脆、易破碎,病斑多為梭形。

發病原因主要有:①雨量大、雨日多,高濕環境對此病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②土壤肥力高,施氮量過大,導致煙株營養失調、抗逆性差。

防治方法為:①合理施肥,控制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為1∶1.5∶2;②在煙株感病前對長勢好的煙株群體噴施1.5%多抗霉素100~150倍液2~3次,可以有效防止煙草赤星病害的發生。

2 烤煙常見蟲害與防治方法

2.1 小地老虎

其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蠶、地蠶。小地老虎1年發生3~4代,在生產上造成嚴重危害的均為第1代幼蟲。幼蟲的危害習性表現為:1~2齡幼蟲晝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頂心嫩葉處取食危害,3齡后分散;幼蟲行動敏捷,白天潛伏于表土的干濕層之間,夜晚出土從地面將幼苗植株咬斷拖入土穴,當幼苗主莖硬化后改食嫩葉和葉片及生長點。當該蟲害發生嚴重時,會使田間煙苗出現缺苗斷壟現象,主要防治方法為覆膜前用菊酯類農藥噴灑壟體,即可有效防治小地老虎蟲害[3]。

2.2 煙蚜

其屬同翅目蚜科,別名桃蚜、膩蟲、蜜蟲,是煙草主要蟲害之一。以刺吸煙草葉片、莖稈及花軸汁液為生,喜歡密集在葉背面或心葉上,葉片受害出現褪色斑點,嚴重的發黃卷縮、變形或枯死。嫩莖、花梗受害呈畸形,蒴果發育不正常或枯死。防治方法為用2%吡蟲啉進行煙株噴施。

2.3 煙青蟲

其屬鱗翅目夜蛾科,俗名青蟲,又名煙草夜蛾,每年發生2~6代,以第2、3代為害煙草最重。初孵化的幼蟲取食卵殼后,即爬向煙株頂端,取食嫩葉使葉成小孔,晝夜取食,食量比較小;煙青蟲3齡后,白天潛伏在葉片下或土縫間,夜晚、清晨活動,取食頂部的嫩葉,煙葉被害后出現大小孔洞,破碎不堪;煙青蟲為害煙草蒴果時,可將其內部蛀空,或造成爛果、落果。防治方法為在危害初期,用菊酯類農藥進行防治[4]。

2.4 斜紋夜蛾

其屬鱗翅目夜蛾科,為遷飛性、雜食性害蟲,具有多食性、暴食性、繁殖力強的特點,是黔東南州烤煙的主要害蟲之一。初齡幼蟲嚙食葉片下表皮及葉肉,僅留上表皮呈透明斑;4齡以后進入暴食,咬食葉片,僅留主脈。防治方法為初孵幼蟲用菊酯類藥物進行葉面噴霧;在4齡后只能進行人工捕殺。

3 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3.1 加強病蟲害測報工作

建立烤煙病蟲害預測預報綜合防治體系,加強大面積病蟲害發生情況的普查及系統監測工作。一是要建立完善的測報體系,強化業務管理;二是建立健全監測網絡,加強對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和信息傳遞能力;三是要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和預報的實效性;四是要制訂詳細的測報調查方法[5-6]。

3.2 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病品種。各煙草品種對病蟲害的抗性表現差異較大,其中貴煙201、南江3號、云煙85和云煙87抗病性較強。二是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種植密度控制在1.5萬~1.8萬株/hm2;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提前移栽,避開煙株易感病期;中耕除草,做好煙株打頂抹芽工作;收獲后翻耕曬土或灌水,減少病源、蟲源。三是合理輪作。提倡3年的有效輪作,一般實行煙草與禾本科作物輪作,以減少病害的共同寄主,控制病害。

3.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病蟲害是一種環保、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植保方式,其防治對象主要是蟲害,主要防治方式為:利用頻振式殺蟲燈、黃色粘蟲板等誘殺害蟲,同時結合田間其他農事活動對害蟲的卵塊和初孵幼蟲進行清除,并對大齡幼蟲進行人工捕殺。

3.4 藥劑防治

在綜合防治技術中,藥劑防治仍然作為煙草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堅持做到“預防為主,藥劑防治與物理防治相結合,防早治”的原則,藥劑防治過程中需嚴格遵照國家有關農藥管理規定和中國煙葉生產購銷公司對農藥推薦意見,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煙草農藥合理使用技術(規范)。施用農藥應做到對癥下藥,并選擇適當的施用方法;化學農藥、生物農藥合理混配施用,交替施用。

4 參考文獻

[1] 盧賢仁,龍慶祥,陳相.貴州烤煙的主要害蟲及防治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07,35(5):124-126.

[2] 王剛.我國煙草病蟲害防治研究策略探討[J].中國煙草科學,2003,24(4):37-39.

[3] 鄧海濱,陳永明,黃履明.南雄市烤煙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6(11):80-81.

[4] 彭海峰,王俊生,江祥偉.湘南煙區烤煙病蟲害類型及生態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1):194-195.

第5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 玉米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對策;河北滄州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5-0136-01

滄州市位于華北平原東部,是河北省重要的糧食產區。玉米是滄州地區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年均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為40萬hm2和270萬t,分別占河北省的13%和18%[1]。但通過近幾年來調查顯示,玉米病蟲害的發生無論是在種類還是面積上,都有增大趨勢,已經嚴重影響滄州地區玉米產量。基于此,進一步加強玉米病蟲害發生及防控技術研究,對于推進玉米高產栽培有重要意義。

1 病害防治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也被稱作枯葉病或葉斑病,是滄州地區北部,包括青縣、任丘等地玉米種植區發生的主要病害之一。大斑病屬真菌病害,其病原菌是毛球腔菌屬真菌――凸臍蠕孢菌侵染引起。大斑病發病初期,首先會在葉片出現類似水漬狀的斑點,呈青灰色。隨后,該斑點會沿葉脈方向擴展,最終形成長5~10 cm、寬約1 cm的梭形病斑。發病嚴重時,病斑會逐漸融合,導致葉片枯黃壞死[2]。大斑病的發生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一般來說,該病菌主要通過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后,在病殘體中越冬。因此,近年來的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已經成為加劇玉米大斑病的重要途徑。對于大斑病的防控,最有效的方法還是推廣抗病品種。同時,也可配合一定的間作和加大密度。另外,合理施肥,及時施肥,培育壯苗也是有效的措施。對于已經發病的地塊,則可選擇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進行噴施。

1.2 玉米粗縮病毒病

玉米粗縮病毒病由水稻黑條矮縮病毒引起。該病主要分為粗縮病和矮花葉病2種,在滄州市玉米主產區2種病混合發生比例較大。該病主要由灰飛虱傳播。玉米出苗后,該病毒即可侵染,至拔節初期開始顯癥。發病植株葉片濃綠,節間縮短,植株矮化明顯。與正常植株相比,感病植株株高一般都不到健康植株株高的1/2。感病植株葉片葉脈常出現褪綠或透明的虛線狀排列的小點,小點還會隨生育進程增多。反觀葉片北面,一般會出現一些大小、長度不等的脈突。感粗縮病毒病較重的植株一般都無法正常抽出雄穗,或者全無花粉,雌穗畸形,不實或籽粒很少。該病一旦發生,防治難度非常大[3]。因此,對于該病的防治主要在于前期防控。在滄州地區小麥―玉米兩熟連作地區,前茬小麥收獲后最好進行滅茬。另外,在玉米苗期根據預測預報對灰飛虱和蚜蟲要盡早進行藥劑防治,具體可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均勻噴霧,對溝邊、道旁和雜草多的地塊要重點防治。

1.3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其病原菌為絲軸黑粉菌。該病在滄州地區春播玉米區發病較重,夏播玉米次之。在發病嚴重的地塊,發病率可達70%,一般年份也有5%。雖然該病發生造成的損失有降低趨勢,但仍是滄州地區春播玉米區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絲黑穗病的病原菌可在糞肥或土壤中越冬,在玉米苗期進行侵染。由于該病發生時,初期表現并不明顯,一般都是在抽雄吐絲后才開始顯癥。因此,該病一旦已經看到顯癥,則植株很難再有收成。因此,對于該病的防控主要做好前期工作。主要做法:一是加強種質資源檢驗檢疫,最大限度的防止帶病種子傳入;二是避免連作,可考慮與大豆、高粱、花生等作物輪作倒茬,條件允許地區,在播種前可隔年進行深耕整地;三是必要時,也需要配合化學藥劑防治。目前,比較有效的辦法仍是采用三唑酮乳油、多菌靈或者速保利等藥劑進行拌種。

2 蟲害防治

2.1 玉米蚜蟲

蚜蟲,屬同翅目,蚜科的一類害蟲,也稱為膩蟲,一直都是滄州地區玉米主要的蟲害之一。不同年份發生情況有所差異。不僅在抽穗灌漿期發生,有的年份該蟲害發生還可提前到苗期。比如,在2014年滄縣調查顯示,苗期部分地塊有蚜株率達50%、百株蚜量達2 500頭。總體來看,滄州地區蚜蟲發生,春玉米嚴重,夏玉米次之。在玉米苗期,一般都是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葉中為害,抽穗后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礙生長,還能傳播多種禾本科谷類病毒。在滄州地區,玉米抽雄期,正是溫度適合卻濕度較高的階段,非常有利于蚜蟲增殖。對于玉米蚜蟲的防治,應重點放在玉米抽雄揚花前。尤其是雜草較重發生的田塊,玉米蚜蟲更要加強防治。具體來說,防治玉米蚜蟲,首先要清除田間地頭雜草。其次,在達到防治標準時,可以選用50%抗蚜威3 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 500倍液噴霧,也可用上述藥液灌心。

2.2 玉米螟

玉米螟,滄州地區也稱鉆心蟲,屬于鱗翅目螟蛾科。近年來,隨著種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增大,在滄州地區發病有逐年加重趨勢。以2011―2014年調查為例,河間、獻縣等縣區調查結果顯示,百株活蟲數平均為9.8頭,與前3年年相比增加29%;越冬幼蟲死亡率9.8%,與前3年年相比下降了38.8%。因此,進一步加強玉米螟防治很有必要。玉米螟傳播主要是借助風力。3齡前,玉米螟主要為害玉米心葉、雄穗、苞葉等[4]。4齡后,害蟲開始為害玉米莖稈,此時害蟲對玉米植株整體的危害更大,包括破壞莖稈內部水分和養分疏導組織,影響能量分配,最終影響產量。對玉米螟的防治,首選農業措施,包括對農田進行前茬作物病殘體的焚毀,翻耕土地,消滅越冬蟲源;適當進行輪作倒茬,選用抗蟲品種。防治玉米螟,也可配合化學防治,主要是根據田間蟲卵孵化程度,抓住關鍵時期,比如在大喇叭口期可用 3%辛硫磷顆粒劑3 750 g/hm2+細砂75 kg/hm2 施于心葉內;也可用 20%氰戊?滅多威 2 000 倍液或25%辛?氰乳油 1 500 倍藥液進行噴霧防治。

2.3 玉米薊馬

薊馬是一類發生比較廣泛的害蟲,屬纓翅目,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受薊馬為害的玉米葉片,其邊緣會出現斷斷續續的銀灰色小斑條,繼續危害可發現葉片會呈干枯狀。薊馬對玉米的危害一般都在心葉以內,不僅不易被發現,而且防治也相對困難[2]。受害的玉米心葉不能展開,扭曲,似牛尾狀,且有黏液流出。近年來調查發現,滄州地區玉米薊馬一般蟲株率達30%,單株蟲量8~20頭,個別嚴重的高達100頭。防治玉米薊馬,一般可選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25~300 g/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450 mL/hm2對水450 kg/hm2常規噴霧,對卷成“牛尾巴”狀畸形的苗,從頂部掐掉一部分,促進心葉展出。噴藥時,注意噴施玉米心葉內和田間、地頭雜草,還可兼治灰飛虱。施藥時間選擇10:00前或15:00后,避開高溫,避免造成藥害。

3 參考文獻

[1] 左秀梅.滄州市夏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7):28.

[2] 石潔,王振營,何康來.黃淮海地區夏玉米病蟲害發生趨勢與原因分析[J].植物保護,2005,31(5):63-65.

第6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馬鈴薯;病蟲害;發生規律;防治措施;云南景東;文龍鄉

近年來,文龍鄉冬種馬鈴薯發展勢頭猛,種植面積與品種逐年增加,其病蟲害的發生逐漸頻繁、復雜。生產中常見的病蟲害有馬鈴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環腐病、蚜蟲等,嚴重影響了冬種馬鈴薯的產量及品質。因此,防治馬鈴薯病蟲害十分重要。

1冬種馬鈴薯主要病蟲害的癥狀與發生規律

1.1馬鈴薯晚疫病

該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葉片、莖、薯塊,通常在開花前后出現病癥。植株被侵染后,首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淡褐色水漬狀病斑,邊緣不明顯,嚴重時病斑擴展到主脈、葉柄或莖,使葉片萎蔫下垂,最后整個植株變為焦黑。基部受害形成褐色條斑。薯塊發病,病斑不規則,紫褐色,稍凹陷,組織變硬干腐,潮濕時變軟腐爛,發出惡臭味。病菌主要在薯塊中越冬,病部產生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病菌喜日暖夜涼高濕環境,空氣潮濕或溫暖多霧條件下發病重。

1.2馬鈴薯早疫病

主要危害葉、葉柄和塊莖。受害葉生黑褐色、近圓形,具明顯同心輪紋的壞死病斑,邊緣明顯,色澤較深,周緣有或無黃暈。嚴重時,病斑相互連結成片,引起局部或整個葉片枯死。葉柄和莖桿受害,多發生于分枝處,病斑長圓形,黑褐色,有輪紋。薯塊發病,表生近圓形暗褐色病斑。潮濕時,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層。馬鈴薯早疫病病菌在病株殘體上和種薯上越冬,田間靠風雨和氣流傳播。當氣溫達25~28℃、相對濕度80%以上,或連續陰雨天、植株長勢弱時發病重。

1.3馬鈴薯病毒病

病毒病在田間常表現:一是皺縮花葉型。葉片顏色不均,呈現濃淡相間花葉或斑駁,嚴重時葉片向上皺縮,植株矮化,有時伴有葉脈透明[1]。二是卷葉型。病株下部小葉向上卷曲,病葉又厚又脆,變黃,植株矮化,嚴重時葉片卷曲呈筒狀。三是壞死型。在葉、葉脈、葉柄和枝條、莖蔓上出現褐色壞死斑點,后期轉變成壞死條斑。嚴重時全葉枯死或萎蔫脫落。馬鈴薯病毒主要在薯塊內越冬,在田間通過蚜蟲和汁液擦傷傳播,高溫干旱、管理粗放、蚜蟲數量大,病害發生嚴重。

1.4馬鈴薯環腐病

該病是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可全株侵染。病菌從種薯隨維管束組織蔓延侵入莖、葉柄和葉片,造成葉片斑駁或地上部萎蔫圈。隨著病情發展,病株根、莖、蔓的維管束逐漸變褐,新鮮病蔓有時會溢出菌濃。一般病薯外觀癥狀不明顯,縱切薯塊可見自基部開始維管束變色,嚴重時變色部分可達1圈。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0~23℃,病菌隨種薯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重要傳播媒介。病菌在田間通過傷口侵入,借雨水或澆水傳播蔓延。

1.5蚜蟲

蚜蟲吸食葉片內養分,造成葉片卷皺發黃,影響產量;同時還能傳播多種病毒。其繁殖力極大,取食活動的最適溫度為23℃,傳播病毒功效最高的溫度為25℃。在冷涼的條件下,繁殖速度緩慢。食性雜,寄主多。在文龍鄉,該蟲終年營孤雌生殖,且無明顯的越冬滯育現象。

2防治措施

2.1農業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優良品種,如:費烏瑞它較抗病毒病,克新18號、會-2號抗晚疫病;采用莖尖組織脫毒種薯,避免選用商品薯作種苗薯,確保無毒種薯種植;依據各病蟲害主要特征,在切薯之前和切薯過程中挑揀出有病帶蟲的薯塊,選用無病蟲、無傷口、無畸形的薯塊作種薯,嚴格杜絕帶病種薯切塊播種。二是采用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方式。近年來,景東縣推廣了馬鈴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方式,這種栽培方式不但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通透性,還能減輕土傳病害。三是嚴格選地,精細整地起畦。最好選擇前作為水稻的田塊,避免選用茄科作物為前作的耕地種植,以減少土壤病菌殘留,減輕病害發生[2]。常耕栽培方式要精細整地,疏通畦溝,確保排灌自如。黏重土壤應在干爽條件下進行整地,以便翻耕、耙碎,并起高畦,以利排水防漬潮。四是種薯晾曬。將處理的切薯晾曬2~5d,盡量使切口變硬形成保護層,以減少或避免土壤內有害生物侵染,降低發病程度。或用藥劑進行切面噴施保護,可采用南澗縣實驗成功的拜耳公司銀法利藥劑進行處理。五是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在生長期內根據馬鈴薯生理需求科學管水,合理施肥,補施微肥,增施有機肥,推行配方施肥,以提高植株抗性,改良土壤和抑制有害菌在田間活動[3]。一旦發現中心病株,一定要拔除,連同田間病殘體清理干凈,深埋消滅。及時清除田間地頭及田埂邊雜草,并將雜草集中漚肥或燒毀,以消滅雜草上的蟲卵及病菌。結合中耕培土,阻止病菌滲入塊莖,降低薯塊發病率。

2.2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蚜蟲的趨黃性,在田間用黃色粘膠板物理誘殺蚜蟲。二是利用蚜蟲對銀灰色的附趨性,在田間懸掛銀灰膜或銀灰色薄膜條(10~15cm寬),用膜75kg/hm2或用膜條22.5kg/hm2驅避蚜蟲。三是利用糖醋液盆或頻振式殺蟲燈。在田間設糖醋液盆或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小地老虎、金龜子、棉鈴蟲、銀紋夜蛾等害蟲,以減輕蟲害程度和減少傷口,從而減少病害侵染途徑。

2.3生物防治

一是應用苦參素。苦參素對蚜蟲具有一定的毒殺作用。用0.3%苦參素殺蟲劑1 000倍液可防治蚜蟲。二是應用農用抗生素。田間發生環腐病,挖除病株后,用農用鏈霉素處理病穴,并全田噴灑72%農用鏈霉素4 000倍液防治。

2.4化學防治

一是切刀消毒。切刀必須進行嚴格消毒,可用0.1%高錳酸鉀液等浸漬,做到切1塊消毒1次。二是種薯消毒。可用2%鹽酸溶液或40%福爾馬林200倍液浸種5min,或用58%甲霜靈錳鋅或72%霜脲氰·錳鋅浸種20min,然后晾干播種;或切薯后晾2~5d,待切口面愈合后,用種薯重量的0.1%~0.2%敵克松加草木灰拌種。三是田間施藥防治。晚疫病發病初期用80%代森鋅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安泰生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7~10d噴藥1次,連續噴2~3次。病毒病發病早期,用10%吡蟲啉粉劑2 000倍液,或72%艾美樂6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防止其傳播病毒病;發病初期,可用1.5%的植病靈1 000倍液加20%的病毒A 600倍液噴霧,每隔7d噴1次,連噴3~4次,抑制病害的發展蔓延。早疫病發病初期,用1∶1∶200波爾多液,或77%可殺得粉劑500倍液,或80%代森鋅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噴霧防治,隔7~10d噴1次,連噴2~3次[4]。環腐病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DT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

3參考文獻

[1] 王煒,周孝評,錢春風,等.主要雜糧病蟲害防治路路通[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 王華.隴中地區馬鈴薯細菌性病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蔬菜,2008(7):57-58.

第7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大豆銹病主要侵染葉片、葉柄和莖,嚴重者影響到全株,使葉片變黃脫落,形成癟莢。

大豆整個生育期內均能被侵染,在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灰褐色小點,以后病斑稍擴大呈黃褐色小斑或紅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發出很多銹色夏孢子。

在發病后期可產生冬孢子堆,內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產生孢子粉。在溫、濕度適于發病時,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司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噴兌好的藥液40L,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上述殺菌劑不能奏效時,可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6%樂必耕司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在整個生育期均有發生,主要危害葉片和籽粒,成株葉片土;病斑敞生,呈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黃綠色小斑點,葉背有灰霉,呈星芒狀,病斑擴大后呈黃褐色,周圍深褐色,與健康部分分界明顯,發病重時,病斑匯成大斑。葉片干枯早期大量脫落。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層,病粒健粒大小差異不大,但百粒重與含油量顯著降低,病菌在種子、病莢和病葉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防治:

(1)選用無病種子,用50%福美雙按種重的0.5%或用70%敵克松、乙磷鋁按種重的0.3%拌種,可以控制田間中心病株出現,延緩全田發病。

(2)實行秋翻輪作,以消除田間病株,減少苗源。

(3)用55%代森鋅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每畝用稀釋液75公斤,噴兩次。

(4)用25%甲霜靈0.3%拌種

(5)80%克霉靈300-400倍液噴霧。

3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危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發病,花期受害重,產生苗枯、葉腐、莖腐、莢腐等癥。苗期染病莖基部褐變,呈水漬狀,濕度大時長出棉絮狀白色菌絲,后病部千縮呈黃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狀。葉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葉面生暗綠色水浸狀斑,后擴展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黃色暈圈;濕度大時易生白色菌絲,葉片腐爛脫落。莖稈染病多從主莖中下部分權處開始,病部水浸狀,后褪為淺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狀不規則,常環繞莖部向上下擴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濕度大時在菌絲處形成黑色菌核。病莖髓部變空,菌核充塞其中。干燥條件下莖皮縱向撕裂,維管束外露似亂麻,嚴重的全株枯死,顆粒不收。豆莢染病呈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莢內、外均可形成較莖內菌核稍小的菌核,多不能結實。

防治:

(1)選用株型緊湊、尖葉或葉片上舉、通風透光性能好的耐病品種。

(2)及時排水,降低豆田濕度,避免施氮肥過多,收獲后清除病殘體。

(3)發病初可拔除中心病株裝入袋中帶出田問深埋。減少傳染源。

(4)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于發病初期施用,畝用藥液量40千克。

4 大豆灰斑病

主要危害葉片,也侵然莖,莢和種子,葉片,莖、莢、種子上病斑為圓形、橢圓形,中防治方法:每公頃用3%呋喃丹顆粒劑30-60公斤加細土溝施,或每公頃15%涕滅威25—50公斤,應用時可與糞土一起施人;也可選用35%多克福種衣劑按種子重量1:75包衣防治。

5 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一年只發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腫瘤內或土壤中越冬,次年5月末至6月初羽化,產卵于豆苗根部表皮或莖葉組織內,幼蟲孵化后下鉆至根端部危害,破壞木質部和髓部,逐漸呈瘤狀,根部變褐。

大豆受根蛆危害后,大豆幼苗根數、根瘤和植株重量均下降,葉綠素含量下降,后期大豆株莢數、株粒數、百粒重降低,致使大豆產量下降,減產幅度15%-20%。

防治:

大豆根蛆發生區司用40%樂果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7%拌種,或用50%辛硫磷,按種子重量0.1%拌種。呋喃丹溝施畝用量15-25公斤,防效達98%。

10 大豆蚜蟲

大豆蚜蟲以卵在鼠李的枝條芽腋或縫隙間越冬,春季在鼠李開;花前后,開始在鼠李上發生有翅蚜,遷飛到大豆田危害大豆幼苗。大豆蚜蟲遷入豆田后第一代全部產生無翅蚜,第2代有些個體呈有翅蚜,大豆蚜大量產生有翅蚜后,即在豆田擴散遷飛。此后蚜量急劇上升,田間發生普遍,造成危害。大豆蚜繁殖能力強,若蚜在氣候適宜時5天即能成熟,在大豆上全年可繁殖15代左右。

大豆蚜以成蟲(有翅或無翅)和若蟲在大豆植株的生長點、頂葉和嫩葉背面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汁液,造成葉片卷縮或形成大小不等的枯黃船點,受害重的植株生長不良,莖葉卷縮、矮化、葉片早落。產量降低,嚴重時可使整株死亡造成絕產。

防治方法:

(1)畝用40%氧化樂果乳油40毫升,兌水30公斤葉面噴霧。

第8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關鍵詞:玉米;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技術

近年來,玉米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玉米紋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多種病蟲害普遍發生,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與品質。要做好玉米生產,就要防治好玉米病蟲害。根據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及消長規律,現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玉米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主要危害葉片,有時也發生在葉鞘和苞葉上,病斑多由中下部葉片發生,逐漸向上蔓延,嚴重時葉片迅速干枯,影響灌漿,減產可達15%~30%[1]。玉米粗縮病是由傳毒介體昆蟲灰飛虱取食引起的病毒病。遲播春玉米、早播夏玉米出苗至九葉期,為易感粗縮病敏感生育期,與灰飛虱成蟲發生高峰期相吻合。玉米苗枯病是玉米苗期的一種真菌性病害,發病初期造成玉米苗心葉卷曲、萎蔫,嚴重時造成死苗。玉米褐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葉鞘及莖稈上,最初為淡黃色逐漸變為黃褐色或深褐色。玉米螟在當地一年發生3代,1代玉米螟在春玉米上發生,2代、3代玉米螟主要危害夏玉米[2]。其他病蟲害還有玉米繡病、玉米紋枯病、玉米黑穗病、玉米蚜蟲等。

2防治技術

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種植抗(耐)病品種和健身栽培為基礎,采用生態控制、物理誘殺防治、生物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

2.1播期防治

一是選用抗(耐)病品種。如農大108可抗玉米大斑病、粗縮病和黑粉病,中抗小斑病,鄭單958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黑粉病。二是播種時,種子要用冷水浸泡12~24h或50℃溫水浸泡6~8h,浸泡過的種子攤開陰干,然后用種衣劑或藥劑拌種,可防治玉米病蟲害[3]。三是減少遲播春玉米和早播夏玉米的播種面積,推遲夏玉米播期,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粗縮病的發病率。

2.2苗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粗縮病、玉米苗枯病等。根據當地玉米生育進程及玉米病蟲發生規律,春玉米應在4月30日以前播種,夏玉米應在6月10日以后播種,以避開玉米九葉期麥灰飛虱危害傳毒,從根本上解決玉米粗縮病問題。苗期要重點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創造有利于作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外部環境,及時拔除粗縮病病株,減少毒源。玉米苗枯病一般發生在播后至7月上旬,一般可結合田間管理防治,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1 000倍液噴霧防治1~2次。

2.3拔節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褐斑病、紋枯病、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玉米褐斑病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12.5%禾果利粉劑450g/hm2對水450kg噴霧。如結合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可用25%苯菌靈乳油800倍液噴霧。有彎孢菌葉時可加5%退菌特,掌握每隔7d用藥1次,連續用2~3次。玉米紋枯病田間發病初期,用井岡霉素水劑或可溶性粉劑112.5g/hm2對水噴施玉米基部,視病情發展連噴2~3次,每次間隔7d左右。在春玉米田1代玉米螟產卵盛期和夏玉米田2代玉米螟產卵盛期,用Bt可濕性粉劑4.5kg/hm2,按藥、水、干細沙比例為0.4∶1.0∶10.0配制成顆粒劑丟心或與其他藥劑混配噴霧。玉米心葉末期(大喇叭口期),花葉株率達5%以下時可以不施藥,花葉株率在5%~10%時進行挑治,花葉株率達到10%以上時進行普治,花葉株率超過20%或玉米累計有卵30塊/百株以上,需連防2次,可選用辛硫磷顆粒劑135~180 g/hm2丟心[4,5]。另外,玉米螟性誘劑的應用效果也很好。及時追肥,培育健壯植株,增強抗病性。汛期注意排水,避免田間積水,降低濕度。

2.4灌漿期防治

防治對象為玉米銹病、玉米螟、玉米蚜蟲等。田間初見玉米銹病病葉時,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烯唑醇(禾果利)450~600g/hm2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酌情補治。玉米螟蟲穗率達10%或花絲有蟲50頭/百穗時,先剪去穗頂花絲,再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900mL/hm2對水噴玉米穗頂。當玉米蚜蟲株率達30%~40%,出現“起油株”(蜜露)時,選用對蚜蟲高效、對天敵殺傷小的藥劑防治,如24%抗蚜·吡蟲啉450~600g/hm2,或10%吡蟲啉(蚜虱凈)450~600 g/hm2,或抗蚜威150g/hm2對水噴霧[6]。玉米收獲后,要將秸稈粉碎還田,或集中銷毀,以壓低翌年玉米螟的越冬基數。

3參考文獻

[1] 柏新娣,范志軍,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09(9):36-37.

[2] 顧秀艷,王醒.玉米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民營科技,2008(7):98.

[3] 張振林.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農家顧問,2007(4):35.

[4] 焦素環.玉米主要病蟲害的防治[J].河北農業科技,2007(7):18-19.

第9篇:病蟲害防治主要方法范文

一、防治策略

1.1稻飛虱。每百叢平均蟲量分蘗期為1000頭,孕穗至抽穗期為1500頭,齊穗至乳熟期為2000頭以上。掌握在低齡若蟲高峰期防治。

1.2螟蟲。防治二化螟,在分蘗期株枯鞘率3%~5%、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卵塊數達750塊/hm2時用藥;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期卵塊數達600塊/m2時防治枯心,或三化螟螟卵孵化初期進行防治。

1.3稻瘟病。重點防治水稻易感病品種、敏感時期及老稻瘟病區。發現發病中心、急性病斑或病葉率達到10%時實施藥劑防治,老病區、感病品種種植區在孕穗末期、破口初期及齊穗期要各打1次保護藥,進行預防。

1.4紋枯病。分蘗盛期病叢率達5%~10%;孕穗期病叢率常規稻達20%左右,雜交稻為30%以上。

二、防治技術

1化學藥劑防治

1.1丙溴磷、氟鈴脲等昆蟲生長調節劑防治稻縱卷葉螟(低抗區、非桑蠶區可結合應用殺蟲雙等沙蠶毒素類劑)。利用5%銳勁特+40%毒死蜱的高效配方,對控制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螟蟲具有理想效果。

1.2咪鮮胺、三環唑、春雷霉素等藥劑防治稻瘟病,感病品種和老發病區,連防2次,隔7d1次。井岡霉素對水噴霧,或潑澆,或制成毒土撒施在稻基部,或三唑酮農抗120水劑噴霧,防治紋枯病效果良好。紋枯病與稻飛虱同時發生,可選用虱紋靈或阿維菌素加井岡霉素混用。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要控制氟蟲腈的使用次數,禁止使用高毒農藥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保護稻田生態生物多樣性。

1.3氟蟲腈、敵氟腈、毒死蜱、三唑磷、阿維菌素+噠嗪硫磷或阿維菌素+毒死蜱,防治二化螟和三化螟,在卵孵化盛期施藥。使用時注意,阿維菌素對光穩定性較差,要避免在中午陽光強烈的情況下施藥;對魚高毒,應避免污染水源和池塘等;對蜜蜂有毒,不要在開花期施用;最后1次施藥距收獲期20d。

1.4噻嗪酮、異丙威、速滅威、毒死蜱防治稻飛虱;氟蟲腈+吡蟲啉、或毒死蜱+吡蟲啉防治水稻灰飛虱效果良好。

2農業防治

深耕、灌水滅蛹控螟。春季越冬代螟蟲將近化蛹時,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處理帶蟲稻草,合理安排茬口,及時深耕灌水浸田,浸沒稻樁10d左右,可降低蟲源基數。螟蟲卵孵化始盛期,將田水排至3cm以下,降低蟻螟為害葉鞘的部位。盛孵高峰后和盛孵末期,各灌深水1次,保水3d,可殺死大量幼蟲。盡量避免單雙季稻混栽,單季稻可適時推遲播種期,雙季稻連作田早稻收割后及時翻耕灌水深淹沒稻樁。

3生物藥劑防治

3.1稻鴨共育技術。鴨子可捕食大部分飛虱及其他害蟲,還可起到踩草、耕耘和刺激水稻健壯生長的作用,減輕稻飛虱、螟蟲、稻水象甲、葉蟬、紋枯病和水生雜草等病蟲草害的危害。

3.2枯草芽孢桿菌制劑防治稻瘟病。在抽穗破口期遇陰雨天氣、葉瘟和苗瘟出現急性病斑或發病中心時,采用枯草芽孢桿菌制劑防治,齊穗后再噴1次,對稻瘟病有良好的預防和防治效果,對作物安全。

3.3蘇云金桿菌(Bt)制劑防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在水稻生長前期,或田間螟蟲和稻縱卷葉螟卵孵化盛期采用蘇云金桿菌制劑防治,對螟蟲和稻縱卷葉螟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保護稻田天敵,維持稻田生態平衡。蘇云金桿菌對蠶高毒,靠近桑園的稻田慎用。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中文字幕无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H| 无码流畅无码福利午夜| 日韩网红少妇无码视频香港|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 久久草草亚洲蜜桃臀| 97人洗澡人人澡人人爽人人模|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中国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我的公把我弄高潮了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怡红院免费的全部视频| 国产后入清纯学生妹|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免费毛片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久久片| 日本肥老妇色xxxxx日本老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潘金莲| 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国产精品宾馆精品酒店| 午夜天堂一区人妻|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资源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综合无码综合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成人影院激情av在线|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丝袜91| 日本韩国黄色三级三级|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欧美一进一出抽搐大尺度视频|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