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藝植物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園藝植物栽培技術

第1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園藝植物栽培學;教學;課程改革

我國是園藝大國,園藝產業作為農業的支柱產業,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培養創新性和實踐性的復合式園藝人才是高校園藝專業的首要任務?!秷@藝植物栽培學》是齊齊哈爾大學園藝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是由果樹栽培學、蔬菜栽培學和花卉栽培學3門課程合并成,主要講授包括果樹、蔬菜、苗木、花卉的植物學特征和生物學特性等理論知識以及種苗培育和栽培技術等操作技能,意在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雙向的園藝人才。作者通過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優化教學體系結構對《園藝植物栽培學》課程進行改革,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實踐教學新模式,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課程改革的原因

課時大量縮減?!秷@藝植物栽培學》是一門合并課程,合并之后教學內容增加,學時則縮減到現在的96學時。學時的縮減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園藝植物栽培學理論知識,為使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掌握更全面的園藝植物栽培學知識,并將其培養成21世紀優秀園藝人才,亟需進行課程改革。教學模式落后?,F代教育的教學方式仍以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為主,《園藝植物栽培學》的理論知識基本上都是按照植物特性、生長規律、栽培技術等方面進行論述,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記,老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學生和老師之間也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方法還容易使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無法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滯后?!秷@藝植物栽培學》在學科設置上偏重于理論知識,導致理論知識占用學時過多、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慮較少。隨著園藝專業的快速發展和生物技術的不斷更新,新品種、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涌現,但由于齊齊哈爾位于我國東北部,地理環境的相對閉塞導致學術觀念的相對落后,一些特色的栽培管理技術和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教學中涉及甚少。

2課程改革的方法

2.1優化教學內容

《園藝植物栽培學》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以實踐技能為目標,側重地域特色和與時俱進的課程。保持知識體系完整性?!秷@藝植物栽培學》的教學內容既要強調果樹、蔬菜、花卉課程間的相互銜接,又要避免課程間的重復與脫節,要求教師在選用教材和制定教學大綱時,認真收集和整理材料,著重把握植物栽培學的知識體系,保證知識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教學內容時效性?!秷@藝植物栽培學》涉及的植物生長規律和栽培技術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會不斷地更新與進步,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補充前沿科研動態和實際生產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的專業敏銳性。強調實驗教學地域性?!秷@藝植物栽培學》的實驗教學應以當地自然情況為基礎,齊齊哈爾地處平原,土地肥沃,利于農作物生長,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多走進實驗基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2改革教學方法

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園藝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進行園藝植物栽培學的講授。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及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觀念,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在課堂上由機械的記錄轉變為深入的思考。

2.3參與式教學

參與式教學,即以學生為主體、以師生互動性為原則的激勵式教學方法,打破教師機械講解的傳統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實踐性,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的學習氛圍。園藝專業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日常生活中的營養健康、美化環境都離不開園藝產業的支撐。齊齊哈爾大學的學生生源以農村為主,從小生活的積累,對植物的感性認識相對豐富,對農作物的栽培技術也相對熟悉,為參與式教學奠定了物質基礎。當代大學生多以90后為主體,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意識相對較強,對生物的好奇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參與式教學提供了智力支持。參與式教學要求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尊重學生,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對于植物栽培理論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老師可以事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陳述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也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歸屬感,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2.4討論式教學

討論式教學是目前教育領域積極開展的教學模式之一,旨在改變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單向學習方式,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和獨立思考意識,有利于鞏固和消化知識,增加師生交流,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討論式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和實踐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要改進教學理念,提高認識,以培養人才為根本,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有意義的高質量論題供學生討論,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比如苗木的繁育和嫁接,與生活聯系密切且具有探究性、實用性,在課堂上適時縮短講授時間,鼓勵學生以開放、自由、平等的心態進行自主學習和討論,減少學生對教師的心理依賴,轉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在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自主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調研,找尋解決問題的思路,集中交流個人觀點和看法,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理解力、表達力,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尊心。

2.5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已不單純體現在數字化管理,更深入到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構建互動式教學模式上。因此,要對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和支持,鼓勵他們在教學中采用現代教育技術理念和方法,培養他們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秷@藝植物栽培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大量的植物只靠單純的文字講解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例如在講述樹的修剪、黃瓜的嫁接育苗等知識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穿插相關視頻;還可以利用以現代教育技術為依托的網絡教學平臺,利用教育共享資源和學校網絡平臺,制作教學微視頻,網絡教學讓教育超越時間與地點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彌補當地教學的局限,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領域,也將難以理解的專業知識以形象化和專業化。

2.6實驗基地講授

“黑板上種花”永遠不會開出美艷的花朵。因此要充分利用園藝教學實習基地,依托學校的科研實力和企業的產業能力,以培養人才為主,以產業開發為輔,促進校企合作,構建以實驗基地為平臺的第二課堂,增加實驗與實踐環節,以改善學生“理論強、實踐弱”的現狀。比如在講述園藝植物的種類鑒別、培養土的配制、苗床的準備等內容時,可以將課堂設置在園藝實訓基地,進行現場講授。在實驗基地,可以利用身邊的實物,將枯燥的園藝理論轉化為形象的園藝植物。當今教育側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層出不窮,《園藝植物栽培學》的實驗基地也可以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載體和平臺,鼓勵學生自主創業,實施以實驗室或企業為依托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

3結語

第2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摘要】  《藥用植物栽培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文章探討了在科技不斷發展的形勢下,引入其它學科的前沿動態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適應知識的更新和發展的需要,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藥用植物栽培學; 科技發展動態; 前沿知識

《藥用植物栽培學》(culture of pharmaceutical plant)是研究藥用植物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形成規律及其與環境條件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栽培技術措施以達到穩產、優質、高效為目的的一門應用科學[1]。這門課程以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遺傳學、昆蟲學、病理學和中藥學為基礎,借鑒了農業、林業、園藝等栽培植物的技術和措施,成為自成體系的學科[2],為人類的防病、治病和保健生產優質的中藥材。因此,本門課程的重要性在于:由于環境惡化、生態失衡、物種減少,導致野生藥用植物資源日趨減少,甚至有些種類瀕臨枯竭,所以,今后的中藥材在相當長時間內主要來源于人工栽培,尤其療效顯著需要量大的藥材更是如此。這就需要培養從事藥用植物栽培的人才,生產出栽培規范化、質量標準化的優質中藥材。

為達此目的,必須打破傳統觀念,在原有的課程內容體系基礎上,引入近年來的科學進展和高新技術新成就,以便拓寬課程體系的廣度和深度。

1 結合gap標準化種植知識,了解相關法令法規

藥用植物的栽培比普通農作物的栽培要求高,要符合gap標準化種植,對中藥材生產全過程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是保證中藥材質量“穩定、可控”,保障中醫臨床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3]。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強調通過革新栽培技術,獲得高產量、高質量、低農藥和低重金屬殘留的原藥材。同時,補充學習國

家出臺的中藥質量管理規范內容,包括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

中藥提取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一系列管理規范和與藥用植物栽培直接相關的法令法規,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學研究過程中增加相關的規范意識和法律意識。

2 結合現代農業技術,扭轉學生錯誤觀念

針對學生認為藥用植物栽培就是簡單重復大田、林學、園藝等植物的栽培經驗,沒有科技可言這種狀況,將現代農業技術引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習積極性。

2.1 增加病蟲害的生物防治和理化防治的內容在藥用植物栽培管理過程中,如何控制病害、蟲害和草害,是提高中藥材的產量、保證中藥材質量的關鍵。在講授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時,除介紹一些常用化學藥物防治方法外,同時強調物理防治與生物防治的重要性,旨在盡量減少藥用植物中的農藥和重金屬殘留。例如:利用植物之間的對等效應[4,5],間、混、套作種植一些具有防病蟲害作用的植物;使用天然植物型農藥;利用天敵或一些致病真菌防治害蟲;利用紫外線誘殺害蟲;利用輻射或性激素干擾害蟲等措施,均可達到不使用農藥、無殘留、生態和諧的目的。使學生深刻地理解對于病蟲害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同時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2 增加節水農業的相關內容我國是世界上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尤其在某些久負盛名的地道藥材產區更是如此,為此,在講授灌溉的內容時,引入節水農業[6,7]的概念,包括工程節水、農藝節水、節水基因型篩選、植物精量給水、區域智能化給水技術等。同時重點介紹了以色列的滴灌技術和澳大利亞的局部根區變干給水技術,使學生了解國內外的新型灌溉技術以及技術改進后對于產品質量的改良效果。

2.3 增加生物入侵與防治的內容在藥用植物引種和馴化的過程中,要做好植物材料的檢疫。從國外或外地調運種子、種苗時,

必須經過檢疫,在確認無檢疫對象和主要病蟲害后,方可調運。近百年來,由于沒有入侵生物檢疫的概念而人為或無意引進我國的新物種非常多,對我國的生態和經濟都造成極大的損失[8,9]。這些實例能使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外來物種可以改變生物的種群、群落甚至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生態系統的平衡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隱藏著巨大的威脅。外來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徹底根除極為困難,因此在學習和生產過程中必須形成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

2.4 增加綠肥和菌肥的內容在藥用植物栽培時,結合間、混、套作種植綠肥[10,11],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腐殖質含氮量、提高土壤肥力、藥用植物品質和產量,而且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同時可以通過綠肥飼喂牲畜“過腹還田”、或放養蜜蜂生產蜂蜜,達到提高經濟收入的目的。利用菌肥[12,13]則可以通過菌肥中的微生物生命活動,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固定空氣中的氮素,參與養分的轉化,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分泌激素刺激作物根系發育;抑制作物有害微生物活動,利于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

3 結合生物技術,開拓藥用植物栽培新領域

無土栽培、細胞的工業化生產[14,15]雖然屬于生物技術范疇,但可以引用到藥用植物栽培,生產中不但可以打破土壤栽培的連作障礙,節水、節肥、省工,還可以在不適宜于一般農業生產的地方進行藥用植物種植,避免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和工業污染,生產出符合gap標準的藥材。在授課過程中添加這些方面的內容,會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其中的技術所在,思路更加開闊。而脫毒快繁、細胞融合等技術也廣泛應用到藥用植物生產研究領域中。目前,蜜環菌、紫草、人參的細胞懸浮培養、地黃的脫毒苗、曼陀羅和百合等的花藥培養、桔梗的多倍體培育以及一些轉基因藥用植物的培育均取得成功,為藥用植物栽培提供新的發展方向。

4 結合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增強中藥質量監控意識

藥用植物引種栽培不單單以成活為目的,同時要求能正常生長發育,并獲得一定產量,而且藥效成分、含量以及醫療效果達到藥典要求,因此需要與中藥質量檢測技術相配合[16,17]。通過補充該課程的相關發展動態,使學生了解有關中藥質量狀況、中藥質量控制的思維方法與發展趨勢,增強質量意識,明確“藥材好,藥才好”的相關性,為今后從事藥用植物栽培、中藥質量控制、中藥質量規范化管理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5 結合實踐教學,培養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藥用植物栽培學》以植物學、植物生理學、生態學等知識為課程基礎,同時又要求與實踐相結合。由于現在的學生真正接觸農事活動的機會非常少,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同時安排一周的百草園內種植實習[18],可以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中藥相關的知識。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專業實踐技能,提高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習之前,要求學生提前查閱資料,結合前沿的技術,自行設計一些切實可行的試驗,在實習和觀察的過程中,記錄相關試驗結果,分析和討論一些栽培管理措施對于藥用植物的產量和質量的影響,加深學生對《藥用植物栽培學》的理論理解和感性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隊配合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6 激發學生自學興趣,主動學習多學科前沿知識

在《藥用植物栽培學》的學習中,不但在課堂上讓學生了解到目前科技發展前沿,改變學生的錯誤觀念,同時結合課程論文,鼓勵他們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資源,了解更多的相關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將前沿知識與藥用植物栽培結合起來。例如,有的同學設計了太空藥用植物種子,將gps、rs和gis技術與藥用植物栽培結合,或結合生物技術生產超級人工包衣藥用植物種子,通過不斷引導學生主動查找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加課外知識,逐漸重視藥用植物栽培的技術性與重要性。

由此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穿插藥材生產、農業生產、生物技術的前沿知識,同時增加藥物知識、醫藥最新動態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的介紹,可以讓學生將理論與生產實際相聯系,將單一的專業課程與其它學科相聯系,不但縮短了對藥用植物栽培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時間,能夠快速進入實際應用,而且使學生系統掌握了中藥專業相關課程的內在聯系,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程的動機和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課程結束時學生調查結果反映良好,滿意度高。對《藥用植物栽培學》進行教學改革,符合中藥現代化、產業化、國際化的發展需求,能夠盡快為我國中藥gap標準化種植培養優秀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切實可行的。

【參考文獻】

   [1] 郭巧生. 藥用植物栽培學[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1.

[2] 程惠珍. 論藥用植物栽培學科的發展方向[j]. 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5, 19(1): 9.

[3] 程惠珍. 優質中藥材規范化生產技術體系的建立及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基礎研究[j].中藥研究與信息, 2000, 2(2): 19.

[4] 李寶平,蘇仙絨. 試談植物相生相克效應的應用[j]. 運城高專學報,1999,4:23.

[5] 方綺軍, 傅 昀, 程世清. 植物之間生化他感作用的研究及其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 14(2): 206.

[6] 許迪, 高占義. 農業高效用水研究進展與成果回顧[j].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學報,2008,6(3): 199.

[7] 郎旭東, 許寶明, 賈鳳英. 發展高效節水農業,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j]. 地下水,2001,23(1): 82.

[8] 章承林, 李春民. 園林植物引種與生物入侵探討[j].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1): 7.

[9] 汪官余,姚維志,于孝東. 我國外來生物入侵的原因及解決對策研究[j]. 資源環境與發展,2006,1: 15.

[10] 許冬梅. 擴種綠肥的重要性及發展對策[j]. 安徽農學通報,2008,14(3): 54.

[11] 陳澤美. 發展綠肥生產是提高農業效益的重要措施[j]. 耕作與栽培,1995,4: 37.

[12] 李海云,王 靜,呂福堂,等. 生物菌肥發展現狀與展望[j]. 土壤肥料, 2008,10: 53.

[13] 王素英,陶光燦,謝光輝,等. 我國微生物肥料的應用研究進展[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03, 8(1): 14.

[14] 趙樹進,陳 念,韓麗萍. 藥用植物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進展[j]. 時珍國醫國藥,2008,19(7): 1692.

[15] 黃玉吉,陳義挺,陳菁瑛. 生物技術在中藥研究和生產中的應用[j]. 福建農業學報,2008,23(1): 100.

[16] 鄧少偉,賀 強. 中藥質量標準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和建議[j]. 中國藥事,2006,20(9): 566.

第3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

第2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就開始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為軍隊生產新鮮蔬菜,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開始在溫室內采用無土栽培方式生產蔬菜,成為了最早實現無土栽培商業化的國家[1]。美國早期無土栽培主要為砂袋培和巖棉培,主要種植萵苣、番茄、黃瓜等蔬菜和少部分花卉,集中在干旱和沙漠地區。第2次大戰后,美國在日本建立的無土栽培設施為日本的無土栽培奠定了基礎,早期主要為DFT栽培和巖棉栽培,目前主要以無機和有機基質栽培為主體。日本基于無土栽培技術研發和應用人工光型葉菜類植物工廠,成為全球植物工廠最多的國家[2]。荷蘭是世界上無土栽培最先進的國家。荷蘭的無土栽培作物主要是番茄、黃瓜、甜椒和花卉,大部分實現了微電腦控制,達到了現代化、自動化管理水平[3]。

中國正式進行無土栽培研究是在1975年山東農業大學開始用蛭石栽培西瓜、黃瓜、番茄等。20世紀90年代前,中國處于引進、吸收消化國外的無土栽培技術,90年代以后,國內開始自主研發出適合中國環境資源情況的新型無土栽培技術,如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系統、浮板毛管系統,以及一些低成本、優質的栽培基質及其配套的營養液配方[4],促進了無土栽培技術在國內的推廣應用。

目前中國無土栽培技術主要用于設施園藝中番茄、黃瓜、甜椒、甜瓜、生菜等蔬菜作物及花卉植物。近幾年國內各研究所對無土栽培的模式、基質配方、肥料配方、灌溉模式及產品品質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研究。由于無土栽培在防止肥料導致的環境污染、節約水資源、提高作物產量方面的潛在優勢,無土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目前已成為設施作物生產的重要栽培方式。

無土栽培的優勢有以下4點:(1)有利于實現工廠化生產。無土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傳統植物種植以及作物生產模式的束縛,不受土壤環境以及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避免設施栽培出現土壤連作障礙,減少栽培工序、節省勞動力,有利于實現操作管理向自動化、現代化方面的發展。(2)栽培條件寬泛。無土栽培有效地擺脫了土壤條件的限制,在戈壁、荒地、沙灘地、鹽堿地、海島、城市等地都可以進行無土栽培,生產優質、新鮮的蔬菜。(3)栽培的肥水利用率較高。無土栽培的營養液營養全面且均衡,營養的有效性高,供應充分、迅速,有利于植物對營養的吸收,肥水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升。(4)產量高質量好。無土栽培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作物對溫度、光照、水分、養分的需求,作物的產量大幅提高,產品品質也有顯著改善。

無土栽培的類別和特點

水培

水培指植物的根系直接生長在營養液液層的栽培技術。水培可以充分利用種植空間,1年可以收獲多茬,具有節水、節肥等優點[5]。

營養液膜技術

營養液膜技術( NFT,Nutrient Film Technique ),

是指將植物種植在淺層循環流動的營養液中,植物根系能夠從循環的淺層營養液吸收充足的養分,又能從空氣中獲得呼吸代謝所需要的氧氣,可以充分的協調水、肥、氣之間的關系(圖1)。營養液膜技術設備包括種植槽、貯液池、營養液循環流動裝置及其他輔助設備等。營養液膜栽培技術中的營養液在泵的驅動下從貯液池流到種植槽內,使作物根系充分接觸一層很薄的營養液,然后流回至儲藏液池內,形成循環式供液體系。NFT栽培技術相對簡單、設施投資少、易于實時檢測與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管理。但NFT栽培技術也存在根系只能接觸淺層的營養液,對環境溫度、濕度的緩沖能力小;營養液循環需要電供應動力,對電源條件要求嚴格;循環供液,易傳播病害等不足。

NFT栽培技術能顯著提高產量和品質,研究證實,NFT栽培的番茄植株性狀和果實品質均優于土培番茄[6];與椰糠、巖棉栽培比較,NFT栽培的生菜產量最高,葉片中的硝酸鹽含量有所降低[7]。NFT栽培可以增強作物的抗性,與土培相比,NFT栽培的櫻桃番茄對弱光、高溫的適應能力增強[8-9]。

深液流技術

深液流技術(DFT,Deep Flow Technique)是指植物生長在循環流動液深大約5~10 cm的營養液層的一種水培方式[10],主要包括種植槽、定植板/網、貯液池和循環系y4部分(圖2)。DFT技術具有效率高、設施穩定并耐用、管理操作簡單等特點,是最早成功應用于商業化植物生產的無土栽培技術。DFT技術還可以通過加熱或者冷卻營養液等措施來調節根系溫度,具有良好的溫度調控作用[11]。DFT栽培植物的根系大部分接觸營養液,所以在調節營養液與氧氣之間的關系較弱,需要的設施設備復雜。

浮板水培技術

浮板水培技術(FHT,Floating Hydroponics Technique)是指作物定植在浮板上(圖3),浮板放置于營養液中,可自由漂浮的一種栽培方式。該技術是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和南京農業大學研制成功的一種新型無土栽培系統,具有成本低、投資少、管理方便、節能、實用等特點[12]。浮板水培技術適應性廣,在番茄、辣椒、芹菜等多種蔬菜栽培上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霧培

霧培技術又稱噴霧栽培、氣霧培(圖4),是指通過噴霧裝置將霧狀的營養液噴灑到作物的根系上,是在無土栽培技術中水肥氣協調得最好的栽培方式[12],霧培主要由栽培系統、營養液供給系統、控制系統3大部分組成。霧培具有節約水資源、水肥利用效率高、操作簡單等優點。但是霧培系統對電力供應要求較高,植物的根系生長發育過于發達、經濟系數較低。

霧培能夠促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的提高,研究表明,霧培能促進網紋甜瓜植株生長,提升產量和品質[13]。霧培下的馬鈴薯生長速度快、生長周期延長[14],還能提高馬鈴薯塊莖的繁殖能力,從而繁育出無毒高質量的馬鈴薯種苗[15]。霧氣還可以提高麝香、非洲白等藥用植物的產量、品質以及產品的均勻度[16]。

基質培

基質栽培是用固體基質(介質)固定植物根系,施用營養液的一種無土栽培方式(圖5)?;|不僅能夠固定、支撐作物,還充當養分和水分的載體,穩定植物根系環境的作用。根據栽培基質的形態、成分、形狀可分為無機基質栽培、有機基質栽培和混合基質栽培3種類型。

無機基質栽培

無機基質栽培是指以砂、礫、陶粒、巖棉、蛭石、珍珠巖等基質進行的栽培方式(圖6)。無機基質生產成本低、消毒后可以重復利用。o機基質的營養成分含量低,作物所需的營養養分完全靠營養液供給,緩沖性較小,對營養液的要求嚴格[17]。一般情況下,單一的無機基質不利于植物生長,多種基質按一定的比例配比進行種植更能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或者可以通過改變營養液的成分有效地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

有機基質栽培

有機基質栽培是將作物種植在天然或合成的有機材料的栽培方式(圖7)。有機基質主要有樹皮、秸稈、稻殼、蔗渣、苔蘚、堆肥、沼渣、泥炭等。有機基質因來源不同而含有的有機營養成分、理化性質等都存在較大差異,并且基質成分也隨著環境的改變而變化?;|原料主要來自農業生產過程中剩余的生物質,具有成本低、高效、減少營養液流失、富含有機營養、保水性能好、環保等優點[12]。根據作物的特性,選用合適的有機基質是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至關重要的環節。

混合基質栽培

混合基質栽培是指采用無機-無機、有機-有機、有機-無機混合的基質進行植物栽培(圖8)。混合基質是由結構性質不同的原料混合而成,在水、氣、肥相互補充、混合基質優于單一基質,是運用廣泛、低成本、使用效果穩定的一種栽培方式[18-19]。不同的作物對栽培基質的理化性質的需求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不同的作物育苗、生長發育及產品品質提升時需要根據作物、當地的資源而選擇適宜的栽培基質配方。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是指在有機基質栽培的基礎上施用有機固態肥后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種無土栽培技術(圖9),是20世紀90年代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發的一種生態環保新型無土栽培方式[4]。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既具有傳統無土栽培的優勢,也擁有營養元素齊全、節約成本、生態、高產優質等優點。

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形式主要有槽式栽培、袋式栽培、立體栽培。通常,生產上采用槽式栽培方式,主要有2種形式:一種是用磚砌成的,另一種是直接在水平面挖成槽型的簡易栽槽,在生產過程中應根據作物的株型選擇相應的栽培槽。同時,也應根據作物的需求和當地的資源選擇經濟、高效的基質。

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趨勢

中國無土栽培技術的廣泛應用起步較晚,無土栽培技術水平還處于不斷發展階段,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未來無土栽培將會出現蓬勃發展的新局面,無土栽培技術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基質栽培是中國目前主要的無土栽培形式,由于中國資源、環境存在很大的差異,應該根據各地的資源情況選擇適合的栽培基質,營養液配方也因各地水質等的不同而進行適合的調整,發展各地特色的無土栽培技術。此外,我們還需加強研究替代草炭和巖棉的無土栽培生態型基質,開發生態型復合無土栽培基質,優化栽培基質配制技術,研究無土栽培作物根區環境的調控技術,營養液的消毒技術和配套設施設備以及無土栽培灌溉自動控制技術和配套裝備。

以NFT為代表的葉菜水培方式,易于實現蔬菜生產的標準化、自動化,是今后無土栽培重要的發展方向。為此,需加強營養液各種離子在線檢測技術、營養液自動配比技術、營養液消毒技術以及機械化移栽等技術的研發。

植物工廠是高技術密集型植物生產系統,也是未來設施園藝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以NFT和DFT技術為基礎的多種立體多層無土栽培技術(圖10)已經得到了開發應用,立體多層無土栽培借助栽培床和層架管路裝備,實現植物在多層立體栽培架上進行生產。能提高植物生產效率,充分發揮水肥一體化優勢,拓展垂直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立體無土栽培中光照不足與均勻性的問題值得重視,應該加強改善光環境(包括立體栽培形式、補光方式等)的技術研究和開發。

利用無土栽培營養液的精準可調性,可用于生產高品質番茄、哈密瓜以及功能性葉菜類(如富含蘿卜硫素、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等、用于透析腎臟病患者食用的低鉀生菜與菠菜等),建立高效無土栽培盈利模式。

物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改變著傳統農業的種植,使其向著智能化、集約化、高效化的方向發展。物聯網應用于無土栽培是現代信息技術與無土栽培技術(圖11)相結合的產物。物聯網技術在無土栽培中主要應用在對栽培環境相關參數的智能化監控和調節,以及輔助人工進行智能化管理,感知和調控栽培基質或營養液溫度、營養液組成、pH、水分含量、植物生長等相關指標,最終實現工廠化生產和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萬軍.國內外無土栽培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

2011(3):11.

[2] 張軼婷,劉厚誠.日本植物工廠的關鍵技術及生產實例[J].農

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6,36(13):29-33.

[3] 杜艷艷.國內外設施農業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廣東農

業科學,2010,37(4):346-349.

[4] 蔣衛杰,鄧杰,余宏軍.設施園藝發展概況、存在問題與產業

發展建議[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7):3515 -3523.

[5] Treftz C,Treftz C,Omaye S T,et al.Hydroponics:potential

for augmenting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in non-arable

regions[J].Nutrition & Food Science,2016,46(5):672-684.

[6] 陳海生.營養液膜條件下櫻桃番茄生長和生理特性研究[J].農

機化研究,2011,33(10):123-125.

[7] Kowalczyk K,Mirgos M,B,czek K,et al.Effect of different

growing media in hydroponic culture on the yield and

biological quality of lettuce(Lactuca sativa var.capitata)[J].

2016(1142):105-110.

[8] 陳海生,劉天寶,鄭春明,等.營養液膜水培櫻桃番茄對弱光

的逆境適應性[J].江西農業學報, 2010,22(12):44-45.

[9] 陳海生,朱兆平.高溫脅迫條件下營養液膜水培櫻桃番茄的逆

境適應性[J].灌溉排水學報,2012,31(1):124-126.

[10] Terabayashi S,Harada N,Date S,et al.Effects of Aeration

and Root Immersion Level on the Development of

Carrot Root in Hydroponics(Crop Production&

Cropping Type)[J].Horticultural Research, 2008,7(3):

439-444.

[11] Park K S,Bekhzod K,Kwon J K,et al.Development of

a coupled photosynthetic model of sweet basil

hydroponically grown in plant factories[J].

Horticulture Environment and Biotechnology, 2016,

57(1): 20-26.

[12] 郭世榮.無土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13] 周劍,李天來,劉義玲.霧培對網紋甜瓜生長和產量及品質

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3(4):16-19.

[14] Tierno R,Carrasco A,Ritter E,et al.Differential

growth response and minituber production of three

potato cultivars under aeroponics and greenhouse

bed 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

2014, 91(4): 346-353.

[15] Rykaczewska K.The potato minituber production

from microtubers in aeroponic culture[J].Plant Soil&

Environment,2016,62(5):210-214.

[16] Kumari A,Baskaran P,Chukwujekwu J C,et al.

The changes in morphogenesis and bioactivity

of Tetradenia riparia,Mondia whitei,and Cyanoptis

speciosa,by an aeroponic system[J].Industrial

Crops&Products,2016,84:199-204.

[17] 李婷婷,馬蓉麗,成妍,等.中國蔬菜基質栽培研究新進展[J].

農學學報,2013,3(4):30-34.

[18] Torkashvand A M,Alidoust M,Khomami A M.The

reuse of peanut organic wastes as a growth medium

for ornamental pla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cycling of Organic Waste in Agriculture, 2015, 4(2):

85-94.

第4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植物栽培校本課程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1“植物栽培”校本課程開發的背景

1.1 基于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讓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的發展,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根本歸宿?!爸参镌耘唷毙1菊n程把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能力作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通過觀察、實踐、探究等形式,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栽培技能,充分體驗到種植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并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2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參與生命科學課題研究。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由于平時的課堂教學課時有限,培養學生的課題研究能力存在困難,學生還缺乏一些課題研究必備的創新與實踐能力。開設“植物栽培”校本課程為那些對生命科學感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為研究做準備的機會,為幫助他們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搭建平臺。

1.3為學生更好地學習生物學奠基

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的老師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不知道花生生長在哪里,有的學生甚至認為花生長在樹上;學生不清楚黃瓜、南瓜等植物一定是異花傳粉;學生對于植物分類,特別是各類群的代表植物的特征總是記不清;學生探究“種子萌發所需的外界條件”實驗時,經常出現操作不當導致實驗失敗的情況……出現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長期生活在城市里,接觸和觀察各種植物生長發育的機會和時間比較少。開展植物栽培活動,不但豐富了教學素材,還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結果必然是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也輕松。

2 “植物栽培”校本課程實施的策略

2.1 課程目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接觸的事物比較熟悉時,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會主動地學習它、研究它,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研究下去。本課程實施前,對學生的需求、興趣展開了調查,結果看出,我校的絕大多數學生對種植植物很感興趣。因此在尊重學生的興趣與個性的前提下,確立了具體的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獲得一定的植物栽培基礎知識,拓寬知識面。

能力目標:通過種植,認識、欣賞植物,培養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通過調查,培養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等,具有初步的策劃、組織能力,更完善的人際交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種植,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操作的積極體驗,培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并懂得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通過種植,更具愛心、責任心,對自然、對生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通過自己動手種植植物,不僅為綠化學校、美化學校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樹立了環保意識。

2.2 課程內容

對現有蘇教版教材相關內容進行適當補充和拓展,以各類群代表植物的種植為主線,構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校本課程內容體系。

(1)各類群植物的特征及與人類的關系方面,如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代表植物的養護方面,如葫蘆蘚(生物實驗常用材料)、黑藻(生物實驗常用材料)、鐵線蕨、銀杏(本校園常見植物)、花生、豌豆、南瓜等。

(3)栽培技術方面,如種子催芽、盆播、露地栽培、扦插、嫁接、人工授粉、水培等。

(4)植物欣賞方面,如典型植物功能、植物空間配置、色彩搭配、校園綠化方案設計等。

2.3 課程實施形式

開發本課程的主要目的不是在于培養學生關于植物栽培方面的專業技能,更不是為了教給學生很多關于植物栽培的理論知識。課程實施的目的是以此課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素質的培養?;谏鲜隼砟?,主要通過以下幾種形式實施本課程。

(1)講座。

邀請家長、園藝工作者等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與教師一起圍繞某一領域進行專題介紹,拓寬學生視野。

(2)調查匯報。

學生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從周圍的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通過走訪、問卷、上網等多種形式收集、整理資料,制作PPT,在課堂匯報交流。

(3)動手實踐。

課堂上,學生按照老師要求完成實驗技能操作,如“種子的催芽”、“植物盆播”。課后,學生選擇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養護。 (4)小課題研究。 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主題,自主選擇合作伙伴(大約4~5人),在教師指導下設計研究方案,通過實驗等多種方式開展研究。

2.4 課程評價

評價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之一,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要給以多種形式評價。本課程主要采用以下幾種評價方式:

(1)填寫自評與互評表。每節課后各小組都會拿到一張評價表,小組成員先要為自己作一句話的評定,再由組內相互評議,產生小組評價等級。最后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議。

(2)作品展評。課堂上,學生將栽培作品搬上講臺,并作簡單說明,讓全體學生欣賞評價。學生的一些栽培作品直接用于美化教室和校園,同時又作為成果展覽,讓全校師生欣賞評價。教師用相機記錄下學生栽培活動中的美好瞬間和優秀栽培作品,在學校校本課程成果匯報活動中,向家長展示,讓家長欣賞評價。

(3)開放性理論知識考查。教師編制考查試卷,試題以自主性、開放性為主,如“選擇感興趣的植物,談談它的栽培要點”,“為了更好的綠化教室、綠化校園,請你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學期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考查。

下面就本學期開設“植物栽培”一節的教學設計和實施為例,作進一步闡述。

主題活動:植物水培技術。

活動時間:2012年4月9日。

活動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常見植物的水培方法,嘗試水培一兩種植物;能力目標: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等途徑完成探究問題,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合作學習、分享學習成果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布置課前探究問題,準備幾種常見的植物、栽培容器和栽培工具等。

學生準備:課前完成探究課題,最好制作成PPT。

活動過程:

(1)調查匯報(由學生組織、展示)。

問題①植物都能水培嗎?例舉適合水培的植物。

第一小組成員代表匯報講解(略)。

其他小組成員對其匯報講解內容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問題②如何選擇水培植物的器皿?

第二小組成員代表匯報講解(略)。

其他小組成員對其匯報講解內容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問題③水培的取材方法有哪些?

第三小組成員代表匯報講解(略)。

其他小組成員對其匯報講解內容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問題④如何對水培植物進行日常養護?

第四小組成員代表匯報講解(略)。

其他小組成員對其匯報講解內容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最后,教師進行點評、總結。

整個流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自己準備.主持,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學習。在此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多元學習方式的能力。

(2)動手實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嘗試水培吊蘭、綠蘿、富貴竹等。

(3)課后拓展。學生將課上完成的水培植物小品帶回去養護,觀察。

(4)大擂臺(2012年4月23日)。學生將水培植物小品集中展示,學生互評,指出每個栽培小品的優點和不足。學生相互交流栽培經驗。

活動反思:校本課程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切以學生為主,教師只承擔引領作用,在必要時候予以指導。要能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

3 “植物栽培”校本課程實施的反思

3.1 實施校本課程所取得的收獲

(1)拓寬和增加了學生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學生通過講座、上網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通過大量的感性知識積累,對課本知識的了解更系統,對植物栽培常識及各類群植物與人類的關系也加深了認識,為今后系統學習生物學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在實踐中,學生會發現許多問題,如為什么綠蘿葉子發黃,怎樣解決?水培吊蘭的根發黑了怎么處理?……學生發現問題后主動去解決,如請教他人、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搜索等,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栽培與管理,在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如細心、耐心、愛心等)。

(3)認識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讓一些學生重拾自信。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本課程的活動,很努力地完成組內分配的任務。特別是在傳統課堂上默默無聞的學生在本課程中也能表現活躍,積極參與實踐,展示的成果很好。

(4)在學校、家長的支持下,課程得以順利展開。課程實施前,學校將校園西北角大約30m2的土地、小池塘一角、教學樓五樓的露天陽臺作為課程實施場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的家長搬來了廢棄的魚缸,有的家長運來不用的花架,還有的家長提供了各種植物種子,等等。學校、家長為校本課程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物質保證。

3.2 實施校本課程尚需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成果展示層次不一。有些小組做得很好,但有些小組只是簡單的把網上的內容下載拼湊,沒有形成本組成員的觀點。這主要是小組成員能力差異引起的。因此,在布置任務時針對能力較弱的小組需要進行個別輔導。

(2)學生對成果展示的關注度不一。相當一部分學生只對本組的成果展示關心,對其他小組的成果展示關注度不夠,對其他小組的展示提出問題交流的現象少。

(3)一些探究或調查的內容過大,完成效果差。課程實施之初,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主題進行探究。由于學生能力有限,經驗不足,課題選擇要么新且大,要么選擇的課題小但可行性也小,實施起來存在諸多困難。久而久之,一些探究課題虎頭蛇尾,草草結題;一些課題浮于表面,不見其里。

第5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黃秋葵;生物特性;高產;栽培技術;重慶;萬州區

中圖分類號 S64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8-0103-02

黃秋葵,屬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非洲,又名咖啡黃葵、補腎草、羊角菜、秋葵、羊角豆等。常食有幫助消化、健胃理腸、保肝強腎等功效,是一種新型營養保健蔬菜,被美譽為“蔬菜之王”、“植物人參”、“植物偉哥”。黃秋葵營養價值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符合重慶庫區生態涵養發展政策,極易形成規模生產和加工產業,發揮獨特超高效益。

黃秋葵目前在歐洲、非洲、中東、印度及東南亞等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我國臺灣、山東、江蘇、浙江等地發展較早,已初具規模形成產業,建立和占有了部分市場。重慶市近年相繼有江津、壁山、黔江、武隆等區縣引種成功或小規模種植的報道,但卻沒有形成一套屬于重慶當地的栽培技術方案,局限了黃秋葵的規模產業發展。筆者通過重慶天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庫區萬州高梁鎮連續3年的種植實踐與經驗探索,摸索出黃秋葵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1 特征特性

1.1 形態特征

黃秋葵,莖赤綠色,圓柱形,直立,莖稈粗壯;直根系,根系發達,吸收力強;株高因品種、栽培方式、肥水條件不同而有差異,一般1.2~1.5 m,高稈品種2~3 m,甚至更高;葉呈掌狀5裂,偶有3裂,互生,有硬毛,葉緣有鋸齒,葉柄細長,中空有剛毛;果實為蒴果,似羊角而較直,蒴果著生于葉腋中,五角品種果面有棱5道,長、橫徑分別為8.0~20.0、1.9~3.6 cm,子房10或12室,每室有8~10粒種子,大果莢更多;花以白色居多,也有黃色和紅色,直徑7~10 cm,顏色艷麗,頗具觀賞價值,花自下而上逐漸開放結果;黃秋葵種子近似圓球形,比綠豆略大,黑褐色,千粒重65~75 g。

1.2 生長習性

黃秋葵屬短日照蔬菜,性喜溫暖喜光,耐熱、耐旱、耐濕、怕寒,不耐霜凍,不耐澇,不耐陰。以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或砂壤土上種植為宜。種子發芽溫度、生長發育適溫、開花結果期最適溫度分別為30~35、25~30、26~28 ℃。月均溫度低于17 ℃影響開花結果,當夜溫降到13 ℃以下時植株生長緩慢,坐果率低。結果期要求水分充足。生長前期以氮為主,中后期以磷、鉀肥為主。

2 高產栽培關鍵技術

2.1 品種選擇

目前,市場上黃秋葵產地多為山區,并且大多為圓果形地方品種。其中,以青綠色莢種肉質較好,深受消費者喜歡,規模生產可引進臺灣五福、永福、清福、南洋及日本東京五角、新東京5號,此外還有長綠、綠星、翠嬌等適宜品種。紅果種(紅秋葵)一般產量低、食用品質差,更適合特種觀賞植物栽培[1-2]。

2.2 選地、整地與施肥

黃秋葵根系發達,入土深,對土壤的適應性強,不論黏土或砂土均能生長。但最好選擇通風向陽、光照充足、耕層深厚、土質肥沃、采光良好、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前茬最好是菜園地,可間套作,忌連作。

準備種植黃秋葵的地塊,在前茬收獲后,要及時進行土地深耕20~30 cm,然后施足底肥,施腐熟有機肥30 t/hm2左右、氮磷鉀復合肥(15-15-15)750~900 kg/hm2,肥料與土壤應充分混合、腐熟備用。若采取開廂種植,廂面寬1.2~1.3 m,廂溝深25~30 cm[3-4]。

2.3 播種育苗

只要水源充足,黃秋葵春播、夏播均可,長江流域區以春播為主,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夏播時間為5―6月。采用小拱棚、大棚或地膜覆蓋栽培進行早播,但以露地栽培為主。

黃秋葵多采用種子直播。播前用20 ℃溫水浸種24 h,于25~30 ℃下催芽3~5 d,待2/3種子露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先澆足底水,每穴播種2~3粒,覆土1~2 cm,黃秋葵約10 d可以出苗。用種量3.75~4.50 kg/hm2,矮稈品種可合理密植,以方便采收為度,一般栽植1.80萬~2.25萬株/hm2。中稈品種栽植1.5萬株/hm2左右為宜,高稈品種不便管理和采摘,更不適宜大棚設施栽培。

2.4 定苗移栽

幼苗出土后應及時進行間定苗,去弱苗、病苗。當黃秋葵幼苗具有2~3片真葉、苗高10~15 cm即可定苗,每穴留1株健壯苗。若采取育苗移栽,在幼苗2~3葉時,帶土移植到大田,注意選用壯苗,剔除弱小苗;要澆透定根水,以利于成活。

2.5 田間管理

2.5.1 除草培土。黃秋葵幼苗出土或定植后,每7~10 d進行1次中耕除草。開花結果后,每次澆水、追肥后均應中耕。封行前中耕培土。

2.5.2 合理追肥。當大多數植株收獲1~2個嫩果后,結合澆水開始追肥,追肥時應少量多次,一般每次追施尿素60~90 kg/hm2,每月2~3次。采取溝施行間或穴施在株間,施后覆土,或對清糞水7.5 t/hm2逐窩逐棵澆入;生長進入后期也應注意追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后期產量。為提高品質,盡量多施有機肥,少施化肥,注意氮磷鉀配合施用[5-6]。

2.5.3 水源管理。黃秋葵為耐濕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較多,因此要經常澆水,注意保持土壤濕潤。移栽后7~10 d澆1次水。7―8月,正值采果盛期,應保持水分供應,但雨水過多時,應及時排澇。炎夏季節,宜在9:00前、下午日落后澆水。

2.5.4 整枝摘葉。黃秋葵植株下部側枝過多會影響坐果,應及時抹去側芽,以免消耗養分;若株苗較稀,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留下粗壯的,以增加結果枝;進入盛果期后,應及時摘除無效老葉、殘葉,以利于通風透光;采收種果者及時摘心。黃秋葵根深株穩,一般不存在倒伏問題,若遇夏季暴雨多,應選用約1 m的木棍或竹竿,插于植株附近,與主干綁牢,防倒伏[7-8]。

2.5.5 病蟲害防治。黃秋葵抗性強,病蟲害較少,偶爾有螟蟲、蚜蟲、地老虎、螞蟻危害,以農業、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藥劑可選用80%敵敵畏乳劑,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或10%吡蟲啉1 000倍液噴施防治蚜蟲、螟蟲和螞蟻;早期(2齡期)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藥劑灑撒地面有效殺滅地老虎幼蟲。如遇連綿陰雨季節引發病毒病,可在天氣轉晴后,及時在植株基部附近撒施石灰。

2.6 留種技術

黃秋葵是異花授粉作物,留種地要建立安全隔離區。在大田中選擇優良的單株作種株,選取植株中部或中上部果實為留種果,其他果實在嫩果期摘下上市。當籽粒飽滿的老熟果莢開始變褐色,即可采收。待種果完全曬干,剝開果皮取出種子,清選后貯存于布袋中備用。有條件的最好放在冷庫中貯存,以提高第2年種子的發芽率。

2.7 適時采收

一般在花謝后4~5 d,果實長到長度為5~8 cm時,在每天早晨沿果柄處剪下,采摘鮮果。且莢長不要超過10 cm。注意采摘時戴上手套。

2.8 產品處理及開發

黃秋葵主要取食新鮮上市的嫩莢,其肉質柔嫩、,適合多種美食烹飪,也可速凍、保鮮冷藏、烘焙、加工脆葵片、泡菜、罐頭等,其營養價值豐富;秋葵花可制茶;根、葉可入藥;種子可選留作下季用、也可榨油、提取黃酮;成熟老化植株富含蛋白質等營養元素,收獲后可干儲做飼料或制莖葉粉,是天然的著色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之一。

3 參考文獻

[1] 韓菊蘭,李臻,胡韜,等.黃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綜合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3):105-106.

[2] 黃秋葵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上)[EB/OL].(2008-05-24)[2014-02-25]..

[3] 董彩文,梁少華.黃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綜合開發利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5):180-182.

[4] 張才松,張谷生.黃秋葵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06(2):31-32.

[5] 劉東祥,葉花蘭,劉國道.黃秋葵的應用價值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06,34(15):3718-3720.

[6] 王夫同,趙學坤.黃秋葵及其高產栽培[J].西北園藝,2001(1):32.

第6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網絡資源;微信;網絡教學平臺;蔬菜栽培學;教學

1蔬菜栽培學教學現狀

網絡信息時代,讓人類的生活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互聯網已全面升級,人們不僅可以從網絡獲得無窮無盡的信息資源,也可以提供和創造網絡資源。網絡不僅從時空上拓寬了教學范圍,而且極大地豐富了教育資源,隨著智能終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網絡資源在教師、學生間普遍使用,成為師生溝通的重要元件,為網絡資源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提供基礎[1-2]。蔬菜栽培學是面向園藝專業四年制本科生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研究蔬菜作物的生物學特性,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品種類型和栽培季節茬口安排及其栽培技術。是一門緊密聯系生產實踐的應用科學,直接指導蔬菜生產工作。由于教學制度的改革,全國農業院校的蔬菜栽培學教學學時大大減少,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蔬菜栽培學相關知識的需求[3-5]。將網絡教學平臺、微信公眾號及相關手機應用軟件等新型網絡資源引入蔬菜栽培學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跟蹤蔬菜產業動態。

2蔬菜栽培學教學相關的新型網絡資源

2.1數據庫高校圖書館每年都會訂閱大量的中英文數據庫,例如,中國知網CNKI、維普資訊經常用到的與蔬菜栽培學相關的期刊有《ScientiaHorticulturae》《Hortscience》《中國蔬菜》《長江蔬菜》《園藝學報》等。2.2微信平臺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作為蔬菜栽培學的網絡資源主要在于使用通過共享流媒體內容的資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公眾平臺”。微信覆蓋率高,90%以上的智能手機都可以安裝使用,截至2015年底,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蔬菜栽培學教學人員可以通過關注蔬菜栽培學相關的公眾平臺,將內容微信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微信通過為合作伙伴提供“連接一切”的能力,正在形成一個全新的“智慧型”生活方式。在蔬菜栽培學中應用最多的是“蔬菜衛士”,它是一個以技術交流為主的手機蔬菜交流平臺。匯集了有影響力的院校專家,一線的技術專家、企業專家,種子、農藥、肥料等廠家,農資經銷商及種植大戶等,可以幫助蔬菜從業者及時了解生產一線的問題,彌補了課堂學習遠離生產實際的不足。例如,蔬菜衛士報265期,共享紀錄片“番茄的勝利-小小的番茄如何征服世界”,該紀錄片跨越歐亞大陸拍攝,追溯番茄的歷史和在現代社會的巨大價值、探尋番茄如何進入東方并在中國的多種應用。通過學習番茄的歷史,學生對于蔬菜栽培學有了更好的認識,拓寬了課堂知識的外延,加深其內涵,彌補了課堂的局限性。在蔬菜衛士的“甘藍物語”,介紹了不同類型甘藍類蔬菜的起源、演化和分類,以及在中國的成長歷程和常見類型,內容翔實,圖片豐富,趣味性強,可以增加學生對于甘藍類蔬菜的認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此類似的還有物語系列如“番茄物語”“甜瓜物語”等,通過微信平系不同課程間的知識,融會貫通,增加了趣味性。此外,微信平臺還圖文并茂的介紹了多種蔬菜的栽培技術、生產常見問題及應對措施,例如在介紹十字花科蔬菜3大病害時,通過癥狀描述和圖片識別,可以方便快捷地識別不同類型的病害并加以防治。通過課堂講授和微信平臺關注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蔬菜栽培學的興趣,增加了學生對專業的熱愛程度,也對國內園藝產業,甚至世界園藝產業有了初步的認識,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有針對性的學習窗口。除蔬菜衛士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訂閱號,比如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公眾號“溫室園藝農業工程技術”提供溫室園藝行業的最新技術、資訊和動態。在其環球視野中,介紹了“從番茄現代化生產解析荷蘭溫室優質高產的原因”,文章詳盡的敘述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荷蘭番茄的栽培方式以及與我國的差異之處。“長江蔬菜”是全國優秀期刊《長江蔬菜》的官方微信,主要傳播蔬菜生產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以及蔬菜科研新成果和新進展。在其剛剛的“怎樣在夏天種出漂亮好豇豆?”一文中,詳細介紹了夏季豇豆栽培的7個要點和防止豇豆落花落莢的措施,進一步加強了蔬菜栽培學中豆類蔬菜栽培的學習,同期,還了科學大發現“凍菜營養媲美鮮菜”,文中區別冷凍與冷藏,提出夏天的菜可以冰凍起來冬天吃,并且營養不減,講授如何制作速凍蔬菜,更新了舊觀念,引入蔬菜食用新理念?!爸袊卟恕眲t介紹蔬菜育種、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新成果,評析蔬菜產業發展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報道科研、生產、市場新動態,交流各地蔬菜豐產經驗?!盎蜣r業網”傳播農業生物技術科學、中國蔬菜協會、壽光蔬菜科技、農藥助手、農財網種業寶典等。通過關注這些平臺可以隨時隨地了解蔬菜產業發展狀況,隨著微信平臺的大力推廣,各大蔬菜龍頭企業紛紛建立了自己的訂閱號,為更好的進行蔬菜栽培提供了廣闊的平臺。2.3APP與蔬菜栽培在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今天,各種類型的APP(application,手機應用)層出不窮,很多與蔬菜栽培學相關的APP也受到關注。例如《窗臺上的植物園》是一款教授種菜的APP,軟件以漫畫的形式把復雜的種植工作變成簡單的步驟。即便是零基礎,看后也能很快學會,而且軟件提到的材料,都可以在超市買到。目前,軟件收錄了十幾種常見的蔬菜,如豆芽、大蒜、油菜等。《GardenGuide》是一款強大的園藝指南,收錄了上千款植物,同時提供給用戶全面的養護指南,如土壤、光照、氣候等種植條件,防蟲、抗凍等護理技巧,且圖文并茂。此外,通過蔬菜產業物聯網的建設,可以讓人們在手機應用上關注到蔬菜生產的全過程,及時了解蔬菜生長情況,更好地將蔬菜栽培理論知識和實踐需求相結合。2.4網絡教學平臺搭建網絡教學實施平臺,將課程的諸多教學要求固化在網絡教學實施平臺中,按照一定的探究路線和操作流程,為教師提供教學助手和工具,給學生提供探究平臺,讓教師搭乘現代科技快車,更好地建設相關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立和完善已經成為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任務,建立公共教學資源庫,建設精品課程,宣傳學校的教育實力?;趙eb的訪問方式,通過瀏覽器可以直接訪問,無需下載任何客戶端軟件,簡單易用。蔬菜栽培學網絡課程的建設在各大農業類高校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在中國大學精品開放課程愛課程欄目中,可以很便捷地查看到與蔬菜栽培相關的資源共享課,如: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蔬菜栽培,金華職業技術學院的蔬菜生產技術,華中農業大學的園藝植物栽培學等。

3新型網絡資源在蔬菜栽培學教學中的應用

3.1利用文獻數據庫,掌握園藝發展動態,走國際化路線通過文獻檢索,可以擴大視野,開拓教師和學生的思路,深化對蔬菜栽培中常見問題的認識,啟發深層次的思考。經常查閱文獻可站在研究領域的最前沿,跟蹤了解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并從中得到啟發,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答案,使關注的課題站在更高的起點上。3.2關注微信平臺,理論聯系實際蔬菜相關的微信平臺可以向用戶群發蔬菜產業相關的推送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信息,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只需添加關注和訂閱號,就可進行信息共享,也可收藏轉發。結合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微信平臺的便捷讓蔬菜栽培和產業信息聯系更加緊密,拉近了產業和課堂的距離。3.3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上傳蔬菜栽培學課程相關的講義,教案和課件等信息,為學生提前預習和復習提供了便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自學能力。通過布置作業和在線測試等環節加強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目前,針對同一門課程的網絡教學資源眾多,數據庫、微信平臺、APP和網絡教學平臺均有各自的主頁和網站,教師和學生在利用這些資源的時候往往需要保存多個鏈接或者有多個登錄賬號,給使用造成不便,如果可以按照學科將網絡資源進行整合,有相應的鏈接登陸,將使教學網絡資源的利用變得更加高效。

4結語

經過對教學網絡資源的研究,對蔬菜栽培學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有了新的見解?,F代教育技術與教育的結合激發了教與學的興趣,將抽象枯燥的課堂變得生機勃勃,將有限的課堂變得無限[1,3]。蔬菜栽培學教學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產業困境相聯系,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蔬菜栽培學教學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還有利于發揮優秀師資的帶頭作用,增強教師隊伍的教學責任感,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強化教師對教學網絡資源開發的創新意識,使課程發展緊跟時代需求,走國際化、網絡化道路,更好地建設蔬菜栽培學課程。

參考文獻

[1]孫順英.農村化學教學網絡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調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

[2]宋文風.網絡資源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3.

[3]康云艷,楊暹,郝振萍.網絡資源在《蔬菜栽培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9):5628-5629,5631.

[4]張雪艷,田蕾,高艷明,等.園藝專業蔬菜栽培學教學改革初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7(3):61-63.

第7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觀賞性;石蒜屬植物;繁殖栽培

石蒜屬是石蒜科多年生鱗莖類草本植物,目前在全世界大約有20多種,主要分布于亞洲的暖溫帶至亞熱帶地區。石蒜屬植物在我國約15種,具有“中國郁金香”的稱號,在我國浙江、安徽、江蘇地區分布最多。目前,我國石蒜屬植物有很多是經由品種之間互相雜交出的新品種,憑借石蒜屬植物易雜交的特性,使得我國石蒜屬植物種類逐漸豐富。

石蒜屬可以作為切花、插花觀賞,也可以作為盆栽進行觀賞,在非開花期其葉子也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在我國被廣泛應用于園林中。我國對觀賞性石蒜屬植物的培育時間較短,目前,我國園林綠化中也逐漸有了一些觀賞性高的石蒜屬植物的身影。但由于石蒜屬植物自身原因,使其在廣泛應用上存在一定的困難。我國石蒜屬植物中觀賞性較好的種類有幾種,為滿足市場的需求,提高石蒜屬植物的繁殖速度至關重要。

1 石蒜屬植物具有較好的觀賞應用價值

石蒜屬觀賞植物屬于球根花卉,其葉和花均有很好的觀賞價值,有些石蒜屬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香味。石蒜屬植物在我國被作為觀賞類植物是近年來才開始興起,普遍種植于一些草坪中或片植于草地邊緣、林緣及花壇、花鏡的鑲邊處。石蒜屬植物的花期一般在7~9月,同時,由于其獨特的葉片同樣具有觀賞性。在冬天觀賞性植物不多,石蒜屬植物也常被作為冬天的觀賞性植物,由此可見,石蒜屬植物常具有較好的觀賞價值。

2 幾種觀賞性較好的石蒜屬植物特征

2.1 石蒜

石蒜是石蒜屬植物中的一種,秋季出葉、葉狹帶狀,長約15cm、寬約0.5cm、頂端鈍,深綠色,中間有粉綠色帶,花莖高約30cm。總苞片2枚,披針形,長約35cm、寬約5cm。傘形花序有花4~7朵,花鮮紅色,花期8~9月、果期10月。

2.2 忽地笑

忽地笑,鱗莖卵形,葉劍形,傘形花序,有花4~8朵,花黃色?;ū涣哑趁婢叩G色中肋,雄蕊略伸出于花被外,花絲黃色。蒴果具3棱,室背開裂,種子少數,近球形,花期8~9月、果期10月。

2.3 稻草石蒜

稻草石蒜,鱗莖近球形,葉帶狀,傘形花序,有花5~7朵,花稻草色,花被裂片腹面散生少數粉紅色條紋或斑點,盛開時消失,倒披針形,秋季出葉,花期8月。

2.4 中國石蒜

中國石蒜,植株無毛,葉帶狀,頂端圓,傘形花序,花黃色,花被裂片背面具淡黃色中肋,倒披針形,花期7~8月,果期9月。

2.5 玫瑰石蒜

玫瑰石蒜,鱗莖近球形,葉帶狀,傘形花序,有花5朵,花玫瑰紅色?;ū涣哑古樞?,中度反卷和皺縮,花被筒長約1cm,雄蕊伸出于花被外。

2.6 廣西石蒜

廣西石蒜,鱗莖卵圓形,葉狹帶狀,傘形花序,有花3~6朵,花黃色?;ū涣哑姑婢弋嫻P狀紅色條紋,雄蕊與花被近等長,雌蕊伸出花被外,花期7~8月。

2.7 乳白石蒜

乳白石蒜是石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卵球形,葉呈帶狀,花乳白色帶粉紅色條紋。本種花的顏色與短蕊石蒜極相似,不同在于后者雄蕊比花被短,雌蕊與花被近等長。花被裂片無粉紅色條紋和中肋,僅基部微皺縮,花期8~9月。

2.8 鹿蔥

鹿蔥草本、鱗莖卵形、秋季出葉,葉帶狀,頂端鈍圓。傘形花序,有花4~8朵,淡紫紅色?;ū涣哑古樞危吘壔课櫩s。雄蕊與花被裂片近等長,花柱略伸出花被外,分布于中國山東、江蘇、浙江等地,多長于山溝、溪邊的陰濕處,花期8月。

2.9 香石蒜

香石蒜屬于石蒜科花卉,鱗莖卵球形,直徑約3cm。葉帶狀,綠色,長約50cm、寬約1.2cm?;ɡ侔咨?,花被裂片腹面散生紅色條紋,背面具紫紅色中肋,倒披針形,長約5cm,最寬處達1.2cm,基部寬約0.6cm,邊緣微皺縮,花被筒長約1cm。雄蕊與花被近等長,花絲紫紅色,雌蕊略伸出花被外,花柱紫紅色,上端較深,花期9月。

2.10 安徽石蒜

安徽石蒜,是石蒜科石蒜屬的植物,中國特有,分布于安徽、江蘇等地,多生長在山坡石縫,早春出葉,葉帶狀,向頂端漸狹,鈍頭,中間淡色帶明顯。花黃色,花被裂片倒卵狀披針形,較反卷而開展,基部微皺縮,花期8月。

2.11 換錦花

換錦花,鱗莖卵形,早春出葉,葉帶狀?;ㄇo高約60cm,總苞片2 枚。傘形花序,有花4~6朵,淡紫紅色,花被裂片頂端常帶藍色,倒披針形,邊緣不皺縮,花期8~9月。

3 對觀賞性石蒜屬植物的繁殖栽培研究

我國對觀賞性石蒜屬植物的培育研究時間不長,近年來才開始把石蒜屬植物引進園林綠化中。不過石蒜屬植物自然繁殖狀態下屬性不夠穩定,為了培育出具有適應性強、耐旱、耐濕等性能的觀賞性石蒜植物,應通過對我國原有的石蒜屬植物進行新品種繁育,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種,擴大石蒜植物的觀賞種類和價值。

3.1 切割法快速繁殖

目前,關于石蒜屬植物的切割法主要對紅藍石蒜、忽地笑及玫瑰石蒜進行了簡要研究,進行何種方式的切割可以加快繁殖速度是研究的重點。近年來,我國一些學者對一些石蒜屬植物的切割快繁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采用種球切割法和雙鱗片扦插法。通過研究結果表明,對于石蒜屬植物來說,基底切割繁殖法是一種有效的繁殖方法,能顯著提高繁殖速度。米字八分法是較適合發展的石蒜切片扦插繁殖方法,但通過切割法快繁也存在缺點,即會導致毒素的積聚,從而會對種球的品質產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切割繁殖率不高,不能被用于大規模生產,因此,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提高切割法的種球繁殖率。

3.2 組織培養繁殖

組織培養技術已經有了較長的發展歷史,指通過單個分離的細胞培養出新的再生植株,這種培育法驗證了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如今,采用組織培育植物的技術已經成熟,石蒜屬植物也可以通過組織培養實現快速繁殖的目的。因此,就石蒜屬植物的組織培育方法進行研究至關重要,同時具有很大的現實研究意義。石蒜屬植物具有特殊的組織鱗莖,這點使得其在組織培養方面與其它植物不同。我國目前關于石蒜屬植物采用組織培育的研究報道不多,對其進行組織培育具有一定的難度,對石蒜屬植物進行組織培養時選取的組織時機非常重要,同時,培育組織培養基的選擇也很重要。

4 結語

石蒜屬植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但我國對其在觀賞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才開始興起,石蒜屬植物才逐漸被應用到園林中。石蒜屬植物由于其自身的基因屬性,在自我繁殖過程中不能很好地保持其穩定性,很難推廣開來,這也導致我們在各地的園林中很少見到石蒜屬植物的身影。但其具有非常高的觀賞價值,發展前景廣闊。不過石蒜屬植物種類不多,且其繁殖速度慢,自然分球法繁殖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需要對其繁殖方法進行研究,解決種球繁殖問題依然是開發石蒜屬植物產業的關鍵。目前,石蒜屬植物的繁殖栽培方法有切割法和組織培育法,未來需要對石蒜屬植物繁殖栽培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從而增加石蒜屬植物觀賞價值。

參考文獻

1 章丹峰,錢江波,吳曉佳等.幾種觀賞性較好的石蒜屬植物及繁殖栽 培[J].中國園藝文摘,2013(3)

2 張露,曹福亮.石蒜屬植物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 2001(3)

3 張鵬,鮑淳松,江燕等.石蒜屬植物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研究進 展(綜述)[J].亞熱帶植物科學,2015(2)

第8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園藝專業;實訓管理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迅猛,培養了大批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截止2014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已突破100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規模已占整個高等教育的40%,成為培養各種技能人才的主要方式,而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素養和操作技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如何加強實訓中心建設與管理,適應高職教育的要求,便成了高職院校的重要工作任務。

一、認識實踐與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實踐出真知,理論和實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雙翼。沒有理論,世界走不遠;沒有實踐,世界走不動。職業院校更要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責任意識、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管理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創新意識、社會意識等。

園藝產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年來不論規模還是數量都取得了飛速發展,同時,相應的園藝人才需求也急劇增加,需要一大批的園藝專業人才深入基層,服務社會,提高園藝產業的現代化水平。職業院校同大學的區別在于要培養一線生產與服務的高技能人才,以專為主,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通過實踐了解生產過程,累積工作經驗,培養技術、技能,構建“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實訓室的建設及設備配置要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

實訓室建設的目的首先要有利于人才的培養,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實驗和實踐的整體環境,有利于學生的系統學習和創新實踐;其次,要有利于教學,便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系統規劃和統籌安排,便于各課程實訓的溝通和協調。要達到這些目的,就要對實驗室進行統一管理,整合和共享資源,便于調動和協調,也可以避免設備的重復配置和實驗用品的浪費。

實驗室建設可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教學資源和實驗技術隊伍實體整合與集中,科研資源虛擬整合,根據自身特點明確實驗室的定位和建設重點,建設一個資源與管理集中、管理機制明確的實驗室。

園藝專業涉及果樹、蔬菜、花卉等多個方向,在植物生產和檢測等過程中需要一些儀器設備來完成實訓任務,而這些實訓設備的配置必須要經過科學論證,具有很強的實踐教學改革方案,確保每種設備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都能起到作用。

設備到位后對每一類設備按需要成立教學準備或研究小組,明確責任和任務,安排骨干教師參加公司組織的技術培訓,并在培訓基礎上編寫實訓指導書,挑選部分班級進行試運行教學,最后評估教學試運行效果,當完全符合要求時即可投入教學。

三、實訓場所的現場管理要有先進的管理理念

在工業生產中存在一種管理體系――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員效率保全,通過全員參加的設備保全管理來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生產效益的最大化。這是在工業生產中應用較多的管理體系,核心是全員參與、預防為主,通過事先預防消除設備故障所造成的損失,做到零故障、零不良、零損失、零災害,保證生產效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費用消耗的合理化。園藝專業教學可以借鑒該體系,根據園藝專業特點,打造適合于自身的管理理念。

TPM管理體系需要通過5步實現,即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

1S――整理

區分實訓室內要與不要的東西,只保留有用的東西,去除不用的東西,主要是清理現場被占有但是無效用的空間,清除零亂的根源,創造一個清晰的實訓場所。

2S――整頓

把要用的東西(玻璃器皿、試劑等)按規定位置擺放整齊,并做好標識進行管理,減少取用物品時花費的時間。對物品進行分類,不同物品可根據使用頻率決定其放置場所、放置方法、標識方法等。

3S――清掃

將不需要的東西清除掉,確保實訓室無垃圾、無污穢狀態,目的是為了保持前兩個S的成果,保持現場的整潔干凈。除了清掃垃圾之外,還要“清掃”問題,對設備中存在的一些故障、安全隱患等要一一點檢,確保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4S――清潔

清潔的目的是維持前3個S的循環,整理、整頓、清掃是行為動作,而清潔則是一種狀態。清潔的目的首先要維持前3個S的成果,養成持久的清潔習慣,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標準化的管理體系。

5S――素養

通過上述5S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自覺遵守各種規章制度,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慢慢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提高個人修養,并形成一種行為規范、團體意識、精神狀態都積極向上的實訓文化。

四、組織多種途徑的實習實訓,適當拓展,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高職園藝專業實訓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該目的需要大量的實訓輔助教學,而單一的實訓方式并不能達到教學要求,需要學校和教師發掘各種實訓途徑致力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第9篇:園藝植物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農學專業;持續發展;策略

農學專業是農業高職院校的傳統專業,它為我國農業戰線培養了成千上萬的農業人才,對我國的農業生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新專業、熱門專業的不斷出現,農學專業在農業高職院校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如何使傳統農學專業持續發展是目前農業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1調整專業方向,培養實用型人才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發展、村級組織建設、農村城鎮化建設和工業化建設的加快,不僅對傳統農業領域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需要大量與之相適應的科技人才。通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院根據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傳統農學專業為基礎的“多方向”專業。①圍繞農作物、園藝植物(蔬菜、果樹、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生產而設置的植物生產技術專業;②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如轉基因育種技術、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生物信息預報技術、抗病蟲新品種的選育等),改造整合傳統農學專業而設置的植物生物技術專業;③圍繞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商品品質等方面,介紹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從而優化傳統農學專業的食品加工與檢測專業;④根據農業資源的現狀和特點,介紹保護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的措施,以及合理利用農業資源的方法,從而使農業生產得到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保護專業。

2拓寬專業培養目標

(1)從服務的范圍看,面向大農業。為了適應農學專業科技人員的崗位需求,農學專業的學生不但要懂得大田作物栽培技術,而且還要懂得植物保護、土壤肥料、園藝植物(果樹、蔬菜、花卉)栽培、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保鮮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實踐證明,通過多技能的培養能夠使傳統農學專業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實踐動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2)從服務的對象看,面向大市場。高職院校培養的農業人才要能夠既適應國內,又面向國際農業人才需要;既適應國有部門,又適應私有經濟部門的人才需要;既適應農村基層一線,又適應各級各類高中級專業技術人才需要。

(3)從服務的層次看,面向兩個農業。即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綜合需要。

(4)從服務的重心看,面向基層農業、農村。高職院校培養的農業人才要能夠進入村行政組織,帶領組織廣大農民,做農村致富領頭人;進入農村小城鎮,做農村社區城鎮化、現代化的建設者;自身創業,直接成為專業大戶,做私營企業的示范者。

3優化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也稱課程結構,是一個專業所設置的課程相互間的分工和配合。課程體系主要反映在以下幾種比例關系上,即公共課程、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理論課和實踐課;必修課和選修課;隱蔽課程和顯性課程。這些比例關系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我院根據目前農業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為目標,改變了過去必修課在總學時中所占的比例偏大、學生選修課程的自主性有限、實驗課普遍偏低的現象,構建了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素質教學體系三體系相對獨立、有機結合的新型課程體系。

3.1根據崗位需求,重組課程體系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的農業人才是面向農村基層,這就決定了他們必須是“多面手”人才。也就是說,他們不僅要懂得農作物的種植、培育等傳統知識,而且還必須懂得農產品加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物工程、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業管理等相關學科的知識。

(1)打通基礎課,淡化專業課的界限,拓寬選修課重組課程體系。所謂打通基礎課,就是將農學類(如農學、園藝、種子等)專業的基礎課打通,設置基本相同的基礎課。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對基礎知識學習的需要,又能服務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所謂淡化專業課的界限,就是將有關專業課內容相同的部分整合為綜合化課程,如將作物栽培總論部分與園藝植物栽培總論部分整合為植物生產技術原理課程;另外,將某一專業方向的專業課作為其他專業方向的專業基礎課或專業課設置,并在學時和教學內容上有所區別。如蔬菜栽培課程是園藝專業的主干課,而農學專業則作為專業限選課。所謂拓寬選修課,就是除了選修本專業相關的前沿課程外,還可選修人文素質類、理學類和工程技術類等課程。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素質培養的需要,又有利于學生寬口徑就業、多次性就業的需要,從而保證學生素質教育的完整性、知識技能的超前性、智力發展的可持續性。

根據學科的發展進程及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律和系統的結構原理,將各門課程之間的關系順序化、系統化,科學安排開課時間和教學進程,并根據課程知識點的多少與課程類別的權重安排教學時數,同時,較大幅度地增加選修課的學時比例,體現課程體系、滿足崗位需求的辦學方針,從而使培養的學生受社會的歡迎。

(2)以市場為導向,設置課程體系。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對農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為了使農學專業的學生成為既掌握植物種植、動物養殖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又掌握農產品的加工、貯藏和銷售等方面技術的生產經營型人才,我院對本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對于較傳統的、陳舊的課程取消或對繁瑣、陳舊的內容刪除,開設農業經濟管理、市場營銷、農產品加工與貯藏、無公害食品生產、食用菌栽培、畜牧概論等課程。實踐證明,通過課程體系的調整,能夠提高學生面對市場的競爭能力和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發展能力。

3.2根據生產需要,開設實用課程

為了滿足農業生產一線、農村基層的需要,高職院校不僅要培養學歷型農業技術人才,而且要大力培養非學歷型技術應用性和實用性人才。近年來,通過邀請農場私營業主、鄉鎮農技站、農產品流通行業、市農業局、農業科研部門、高等農業院校等相關行業專家,以及生產一線的勞動模范等,對所開設的課程進行論證,并提出修改意見。根據這些意見,我們對農學專業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調整,刪除一些不適用的課程,選用生產上必需的、實用的課程,并在課程中補充新技術、新成果。如增設WTO與中國農業、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農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凈菜加工技術等課程,從而使所開設的課程既符合生產的需要,又符合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的要求。

4改革教學內容

以生產實踐為導向,安排教學內容。我院農學專業根據植物生產的直觀性、季節性、周期性等特點,合理安排專業課教學,使教學進程與植物生長的季節保持同步。這樣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有利于現場講解與現場操作相結合,有利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夠做到活學活用。另外,課程教學內容除了教材上的知識外,還及時增加當前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成果,從而加強了教學與生產的聯系。

根據農業行業的工作實踐體系,組織編寫適合于本地農業生產的鄉土教材。編寫時,根據植物生長進程和農學專業能力教育體系的要求,充分體現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突出技能特點,注重理論對實踐操作的具體指導,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訓,從而實現教與學的統一,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5改革教學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根據課程教學內容,我們采取課堂講授、現場教學、專題討論、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組織教學。在課堂上為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及講課的趣味性,輔助以幻燈片、標本、掛圖及新鮮材料等,進行形象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思維,引導其解決教學中的知識難點,培養并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在專業課教學時,采用本校教師主講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生產一線技術人員助講相結合的形式;采用教師課堂講授與專家專題講座相結合的形式,從而使課堂教學內容既有傳統的理論知識,又有生產上推廣應用的新成果、新技術。

6建立校內外實習基地

職業技術教育的最大特色是突出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水平。校內實習基地是實施實驗、實踐教學環節的主要場所,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并且讓他們參與一定的實際生產,在實踐中鞏固課堂學到的知識,使學生們在校內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生產實習鍛煉。由于農村生產體制的變化,安排學生畢業生產實習已經不象以前那么容易,因此建立校外學生實習基地則顯得非常重要。我們根據學校關于在校外建立教學實習基地的要求,建立了農學專業學生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對保證學生的正常實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總之,高職院校農學專業要以社會需求為切入點,不斷調整專業方向,創新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培養適應社會崗位技能要求和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7參考文獻

[1] 曹敏建,郭玉華,劉恩才,等.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施[J].高等農業教育,2004(2):66-68.

[2] 陳雨海,邢金亮,王洪剛,等.以教研促教改,加快農學專業改造[J].中國大學教學,2004(5):44-45.

[3] 葉小明.強化高職特色,創辦一流教育[J].高教探索,2004(4):82-84.

[4] 張立峰.對農學學科、課程之結構――功能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4(10):64-65.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爽|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免费|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湿又爽毛片| 亚洲最大成人网站|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av| 亚洲a片无码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A级毛片无码A∨蜜芽试看| A阿V天堂免费无码专区| 永久免费不卡在线观看黄网站| 一级毛片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狠狠 | 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少妇人妻偷人激情视频| 高清国产美女一级a毛片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国产免费a级片| 国产午夜av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五月天开心久久| 久久国产色av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大片内射1区2区|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精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 婷婷五月深深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性猛交普通话对白| 抽插丰满内射高潮视频| 久久精品视频91| 亚洲av女人18毛片水真多| 亚洲视频第一页在线观看|